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的意见(皖政〔2008〕3号)[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4 23:58: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的意见(皖政〔2008〕3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的意见(皖政〔2008〕3号)》。

第一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的意见(皖政〔2008〕3号)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政〔2008〕3号 【发布日期】2008-02-05 【生效日期】2008-02-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的意见

(皖政〔2008〕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省政府决定继续在全省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完善政策措施,继续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

(一)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现有农村低保制度基础上,实施扩面提标。2008年将全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从683元提高到860元;增加农村低保对象49.2万人,全省保障人数达到180.1万人。所需资金,61个县(市)和15个县改区由省与市、县(市、区)财政按7 ∶3的比例负担,其他市辖区由市、区财政承担。

(二)建立覆盖全省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到全省所有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在2007年人均50元的基础上提高到10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标准由20元提高到40元,省财政补助标准由15元提高到30元,市、县财政补助标准由5元提高到10元,农民个人缴费标准由10元提高到20元。

(三)全面实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08年,继续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并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所需资金地方分担部分全部由省财政负担;城市义务教育免学杂费资金仍按原渠道和负担比例由省、市(区)承担。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补助农村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资金,中央按照落实基本标准所需经费总额的50%给予奖励性补助,地方财政承担的50%部分由市、县(区)承担。

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保障机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和艾滋病病人生活救助保障机制、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等9项民生工程,继续按省政府皖政〔2007〕3号文件规定执行。

二、进一步扩充内容,新增实施六项民生工程

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尽力而为、惠及多数”的原则,2008年增加六项民生工程。

(一)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到2010年全面完成30404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任务,使农民能够收听收看到中央和本省的4套以上广播节目和8套以上电视节目。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省市财政、省发展改革委、省广播电视局共同承担。

(二)建立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通过提供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解决全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省、市、县财政共同承担。

(三)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自2006年7月1日起,20年内对大中型水库移民每人每年补助600元。2010年,基本解决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等突出问题。

(四)实施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十一五”期间,全省计划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150亿元以上,新改建通建制村水泥(沥青)路6万公里,基本实现全省所有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的目标,覆盖人口5000万人。2008―2010年计划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2.7万公里。所需资金,除省筹集资金(含中央补助)补助外,其余通过市、县财政预算安排、银行贷款、企业赞助、农村一事一议等渠道解决。

(五)建立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保障机制。2008年,全省所有市、县要对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0平方米的城市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有条件的市、县可适当提高补贴标准。2010年末,全省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由住房困难的城市低保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方式以发放租赁补贴为主,“十一五”期间,各市、县实物配租户数占廉租住房保障户数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廉租住房保障所需资金,主要通过市、县财政预算安排、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土地出让净收益(10%以上)及争取中央财政补助等方式安排,省财政适当予以补助并实行以奖代补。

(六)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加快实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进程,解决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的迫切需求。2008―2011年对全省4万名低保对象、五保户、优抚对象及其他贫困家庭的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所需资金,主要通过财政预算安排、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和社会捐助解决。

三、强化措施,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科学高效推进机制。深入实施十八项民生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围绕十七大提出的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推进和谐安徽建设的重大举措。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把实施民生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落实、上下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省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积极主动做好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加强工作调度,完善制度措施,强化指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要研究制定支持民生工程建设的具体措施,对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涉及的有关收费,尽量给予减免支持,努力降低建设成本。

(二)全力落实配套资金,严格民生工程资金管理。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确保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各级财政增收和超收部分主要用于改善民生。对原有十二项民生工程所需资金,要在财政预算中足额安排;新增的六项民生工程,也要尽可能列入预算,没有落实的,要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等方式安排到位。要根据工作进度,及时足额拨付资金,保障各项民生工程实施需要。进一步严格资金管理,加强对民生工程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严禁挤占、挪用、滞留以及虚报冒领等行为,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强化基层和基础工作,规范民生工程资金发放。各地要结合实际,科学整合相关基层管理机构和人力资源,充实一线工作力量。要大力推广金寨县惠民资金管理“一线实”经验,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把基层情况搞准,把数据核实,保障各项补助到人的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接受群众监督,杜绝暗箱操作,做到不重、不漏、不冒,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四)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统筹谋划民生工程宣传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专题宣传,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宣传实效。广泛宣传民生工程政策措施,做到进村入户、家喻户晓,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支持民生工程的实施。加大民生工程建设成果宣传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推动民生工程实施向纵深推进。

(五)加强督促检查,务求工作实效。省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对全省民生工程实施情况,定期组织综合督查;各工程实施主管部门结合工作实际,适时开展专项督查。要研究改进督查方法,注重提高督查效果,寓督查于服务之中,积极帮助各地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对督查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要督促有关地方和部门认真整改,情节严重并造成重大影响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省政府对民生工程年度实施情况组织开展考核评比,严格兑现奖惩措施。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二月五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实施28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09〕1号)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政〔2009〕1号 【发布日期】2009-01-23 【生效日期】2009-01-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实施28项民生工程的通知

(皖政〔2009〕1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中央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决策部署,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增强公共服务能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省政府决定,2009年实施28项民生工程。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入推进原有的17项民生工程

按照“巩固、规范、完善、提高”的要求,认真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12项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安徽建设的意见》(皖政〔2007〕3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的意见》(皖政〔2008〕3号)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政策,提升水平,继续实施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户”供养、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高校和中职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保障、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17项民生工程。全省农村中小学304万平方米D级危房改造任务已于2008年圆满完成,自2009年起,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纳入正常工作安排,不再列入民生工程项目。

二、大力实施新增的11项民生工程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急事先办、务求实效”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09年全省新增实施11项民生工程。

(一)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加大全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新建、改建、扩建力度,提高集中供养率,2009-2012年计划新建敬老院1370所,新增入院五保对象13.45万人,总投资11.5亿元,集中供养率达50%。2009年投资3.99亿元,增加47500个床位。

(二)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2009年安排资金1.69亿元,对40.12万已享受低保的重度残疾人予以生活救助,其中城镇重度残疾人每人每年补助600元,农村重度残疾人每人每年补助360元,缓解重度残疾人医疗康复支出负担较重、生活水平偏低等困难。

(三)新型农民培训工程。2009年安排2.54亿元,培训新型农民56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30万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6万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20万人。

(四)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2009年安排1.5亿元,对50万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

(五)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计划用4年时间,使我省妇女儿童健康相关指标达到中部地区领先水平和东部地区平均水平。2009年安排2亿元,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给予补助,实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对县级妇幼保健所修缮房屋、购置设备,以及儿童免疫规划一类疫苗接种给予补助。

(六)“农家书屋”工程。满足基层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建设“农家书屋”,到2015年基本覆盖全省所有的行政村。2009年投入6000万元,在全省建设3000家“农家书屋”;每个农家书屋配置标准为2万元。

(七)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大力繁荣农村文化,到2010年全省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1150个,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建设目标。2009年投入1.3亿元,建设33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投资40万元,其中建设资金30万元,配套设施资金10万元。

(八)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高农民体育健身设施水平,到2010年,我省规划在4000个行政村建设标准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009年投资1650万元,在550个行政村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每村投入3万元,建设一块混凝土标准篮球场,配备一副标准篮球架和2张室外乒乓球台。

(九)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创新支农方式,构建市场化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按照《关于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政〔2008〕42号)要求,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政策性农业保险资金由各级财政和投保户共同承担,2009年投入3.9亿元。

(十)农村沼气建设工程。推广使用沼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2009年安排2.2亿元,建设5万口沼气池,开展改厨、改厕、改圈,建设20个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和一批乡村沼气服务网点。

(十一)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我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用3年时间完成全省89座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到2012年完成全省1820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2009年投资14.9亿元,对811座病险水库实施除险加固,其中继续实施2008年省计划内小

(二)型水库加固工程400座、新增开工省计划内小

(二)型水库加固工程300座、国家规划内重点小型病险水库93座、国家规划内大中型水库18座。

三、工作要求

实施民生工程具有扩大内需与改善民生的双重效应,已经上升为国家“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内容。今年实施28项民生工程,是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2009年省政府重点工作之一,涉及领域更宽,受益面更广,工作强度更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一项一项抓好落实,不断抓出成效”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精心实施每一项民生工程,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健全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效机制。

(一)强化协调调度。民生工程的受益群体主要在基层、在农村,各地特别是县级人民政府要下移工作重心,搞好协调服务,加强督促检查。各地要对照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责任书的要求,层层分解任务,做细实施方案,明确推进措施,精心组织,精细操作。省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上下联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工程类项目要简化审批程序,及早下达计划,争取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

(二)强化资金保障。各地要加大民生工程资金筹集力度,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公用经费,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确保应承担的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同时,省财政通过提前下达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等方式,保障民生工程投入。如国家出台有关提高民生工程项目补助标准的规定,将相应减少市县配套,缓解各地资金压力。各级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民生工程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严防发生挤占、挪用、滞留以及虚报冒领等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扩大惠民直达工程试点范围,加大规范补助或发放到人的项目管理力度;推行工程类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资金报账制、竣工验收制“六制”管理。完善已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公路“村村通”、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民生工程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等各项制度,充分发挥民生工程项目的效益。

(四)强化督查考核。各地要采取随机抽样、暗访、排查等多种方式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省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将组织综合督查,督查结果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省政府各部门要加强分类指导,改进专项督查方法,推动各项工程平衡、有序实施。省政府将继续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比,严格兑现奖惩措施。

(五)提升实施效果。注重用民主的方法推进民生工程,坚持群众路线,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认真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研究、认真解决工作推进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使各项政策措施更加深入人心。广泛宣传各项惠民政策措施、民生工程实施成效等,让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支持和参与民生工程,提高社会影响力,为民生工程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一月二十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安徽省2007十二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考核办法(皖政办〔2007〕81号)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7〕81号 【发布日期】2007-11-21 【生效日期】2007-11-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2007十二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考核办法

(皖政办〔2007〕81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安徽省2007十二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考核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省贯彻落实解决民生问题十二项政策措施协调小组办公室反映。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安徽省2007十二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考核办法

为深入推进十二项民生工程的实施,确保各项惠民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安徽建设的意见》(皖政〔2007〕3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重点考核各市政府组织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情况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各市自行实施的民生项目不列入考核范围。

第二条考核内容和相关指标根据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的十二项民生工程目标责任书有关要求确定。

第三条考核工作在省贯彻落实解决民生问题十二项政策措施协调小组(以下简称省民生工程协调小组)统一领导下,由省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

第四条考核采取综合考核、单项考核、社会问卷调查三种方式进行,总分为100分,其中综合考核成绩65分、单项考核成绩20分、社会问卷调查成绩15分。

第五条省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于2008年1月组织人员开展综合考核工作,主要通过听取汇报、核查资料、实地查看、随访群众等方式进行。各市抽查项目由考核人员随机抽样确定。

(一)工作开展情况(7分,以查阅资料为主)。

建立健全民生工程协调领导机构及工作机制,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制定、落实相关工作制度,按时编报统计报表,准确报送信息;开展民生工程政策宣传。

(二)资金管理情况(8分,以核查账目为主)。

制定民生工程资金管理办法,积极筹措落实配套资金,并及时足额拨付;民生工程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发放到人的资金,实行支付到人、打卡发放。

(三)政策落实情况(50分,以抽样检查为主)。

1.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分)。对照政策规定,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全部纳入低保范围;严格申请、评议、审核、审批程序,对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低保对象基础信息库和档案资料;2007年补助资金发放人数不少于省定计划数,年人均补助不低于380元。

2.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4分)。制定农村“五保户”申请、评议、审核、审批办法,实行动态管理,对符合供养条件的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建立“五保户”供养对象基础信息库和档案资料;“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15%以上(低于5%不得分),供养标准达到省、市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所规定的标准。

3.完善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保障机制(3分)。对照政策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部纳入基本生活费补助范围;制定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申请、评议、审核、公示、审批办法,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基础信息库和档案资料。

4.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4分)。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加强对医疗服务和医疗基金的监管;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落实专门工作人员,完成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面任务。

5.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4分)。制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实施方案;制定监管办法,加强对医疗服务和医疗基金的监管;完成2007参保人数任务。

6.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水平(4分)。本着操作简便、定额救助的原则,制定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及时实施医疗救助,规范医疗救助的申请和审批管理;2007年医疗救助人次和人均救助额比上年提高15%以上。

7.建立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保障机制(4分)。制定管理办法,健全管理制度,对符合政策规定的人员给予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规范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对象的申请和审批管理,对符合政策规定的人员按规定标准和程序实施救治救助。

8.推进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5分)。制定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五年规划和实施方案,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实行以县为主的“六统一”项目管理模式;完成乡村卫生人员和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人员培训任务,完成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建设前期准备工作,落实配套资金、建设用地,实行工程招投标;完成乡镇卫生院装备验收及村卫生室设备招标任务,完成2007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任务,已完工工程建设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

9.实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5分)。制定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细则和具体办法,按规定标准落实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杜绝乱收费现象;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落实农村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

10.全面消除农村中小学危房(4分)。制定危房改造实施规划和相关措施,规范基本建设程序,实行以县为主的“五统一”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管理模式;完成2007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任务,已完工工程建设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

11.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5分)。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集中采购制、资金报账制、竣工验收制“六制”管理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模式;完成2007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任务,已完工工程建设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

12.完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4分)。制订完善相关配套办法,严格扶助程序,建立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社会监督“四权分离”运行机制;建立规范的档案信息资料,资金按时发放到户到人。

第六条单项考核工作由十二项民生工程省直对口牵头部门负责,主要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配套文件的通知》(皖政办〔2007〕10号)和省、市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有关要求,结合日常工作掌握的情况进行打分,不再进行实地考核。

第七条社会调查问卷由省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统一印制,省统计局等部门具体负责问卷发放、收集和整理汇总工作。以市为单位,每市发放1000份问卷。

第八条十二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省政府对获奖地区进行通报表彰,并适当奖补工作经费。

第九条考核实施方案和评分细则,由省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

第十条本办法由省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继续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的意见(皖政〔20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政〔2008〕27号 【发布日期】2008-03-30 【生效日期】2008-03-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继续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的意见

(皖政〔2008〕27号)

有关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切实巩固扶贫开发成果,进一步加快扶贫开发步伐,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省政府决定从2008年至2010年,在2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10个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继续实施整村推进工程,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继续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的重要性

2004年以来,各有关市、县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的意见》(皖政〔2004〕81号)精神,在2225个行政村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基本完成既定目标任务,重点村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自我脱贫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实践证明,整村推进工程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扶贫工作成效的主要抓手,是整合扶贫资源、集中力量攻坚的重大举措,是促进扶贫资金进村入户、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惠民工程。

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当前,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仍然是解决和巩固贫困人口的温饱,同时要把缩小差距和构建和谐社会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实施整村推进工程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领导,加大力度,搞好规划,抓好落实,确保整村推进工程顺利实施。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和开发式扶贫方针,以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为中心,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目标,积极推进自然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开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增强贫困村和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努力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协调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

从2008年到2010年,在重点县每年安排500个左右重点村,3年内覆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革命老区县的全部重点村。通过实施整村推进工程,重点村要达到以下标准:

1.有一条通村硬化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向规模较大的自然村延伸。

2.群众能够饮用清洁卫生水。

3.群众有病能够及时就医。

4.消除贫困户居住的危房。

5.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在册绝对贫困户的在校高中生、大中专生基本得到就学资助。

6.有就业能力和转移就业愿望的贫困家庭人员能够参加劳动技能培训,且至少有一人实现转移就业。

7.有一个以上稳定增收的主导产品或产业。

8.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开展贫困村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

综合指标:在正常年景下,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2个百分点以上。

三、重点村的确定原则

1.优先安排已经规划的村。

2.优先安排资源贫乏、自然条件恶劣的村。

3.优先安排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村。

4.优先安排有选派干部任职或已经开展贫困村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的村。

5.适当安排已实施整村推进工程、但因灾损失较大、返贫人口较多的村。

四、认真制定实施方案

1.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认真总结2004―2007年实施整村推进工程的做法和经验,按照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省政府的要求,结合全省贫困人口数量、扶贫资金规模以及各县情况等因素,确定全省实施整村推进工程村的名单。

2.各重点县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组织有关部门编制科学可行的整村推进工程三年规划和实施方案,并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规划包括组织领导、目标任务、重点村名单、扶贫资金和项目安排、整合资金、项目责任人、对口帮扶单位、验收、考核、奖惩等内容。

3.各重点村要制定整村推进工程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村庄规划、项目安排、项目责任人、保障措施等内容。方案要经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并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明确有关单位加强对重点村的指导,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整村推进工程项目建设一个,成功一个。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重点县政府要高度重视整村推进工程,层层落实责任制,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对实施整村推进工程负总责,每个重点村必须有一名县级领导干部和一个帮扶单位联系,一名干部驻点,切实做到工作任务分解到村,资金项目安排到村,责任措施落实到村,扶贫成果惠及到村。省有关部门要按照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精心组织,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全省各级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对扶贫联系点和重点村的帮扶力度,积极帮助重点村和贫困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切实提高整村推进工程实效。

2.加大资金投入。各重点县每年用于整村推进工程的财政扶贫资金不得低于省下达该县财政扶贫资金总量的70%;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整合资金量不得少于省当年安排到县财政扶贫资金总量,并积极组织交通、通信、电力、水利、农业、林业、科技、教育、文化等部门的支农资源,集中各方面力量,共同实施整村推进工程。省有关部门要围绕整村推进的工作标准,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保证资金投入。省扶贫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要在扶贫项目和资金上大力支持重点村。省农委、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省劳动保障厅在农业产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能源建设、乡村道路建设、基本农田和小型水利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加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方面,每年安排项目和资金时要优先考虑重点村。各级扶贫、农业部门和农业银行要大力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加强产业化基地建设,培育能人大户和农民经纪人,帮助重点村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形成主导产业。要切实抓好贫困村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尽量扩大互助资金规模,为农户发展生产创造条件。省、市、县各相关部门要结合自身优势,对实施整村推进工程的选派村进行重点帮扶。

3.加强检查监督。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全省实施整村推进工程的领导和指导,各成员单位要各尽其责,加强检查、督促和协调,及时解决整村推进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省扶贫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要切实加强对扶贫项目和资金的管理,省审计厅、省监察厅要做好审计、监督工作,确保资金按照省政府要求用于整村推进工程。省农村调查总队要做好对重点村的统计监测工作。各重点县政府每年3月份要对上的整村推进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考核和评比,并及时将情况报告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级农村贫困统计监测办公室要进一步健全重点村扶贫动态监测网络,为考核提供客观依据。各重点村要制作公示牌,向群众公开整村推进的目标任务、项目内容、资金渠道、责任人等情况。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把各重点县实施整村推进工程情况作为扶贫开发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每年进行一次考核、评比,如期达到标准、成效显著的给予通报表彰;不能达到标准的给予批评;违规使用扶贫资金的,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三月三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意见(皖政办〔20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8〕12号 【发布日期】2008-03-27 【生效日期】2008-03-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意见

(皖政办〔2008〕12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全面提升我省产品和产业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提出以下意见:

一、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技术标准是企业进行生产技术活动的基本依据。技术标准战略就是通过建立和推广技术标准,在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中谋求利益最大化的策略。

近年来,技术标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贸易、保护民族产业、规范市场秩序、推动技术进步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有利于为我省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有利于优化我省产业结构,快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实现产业聚集和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竞争力。

二、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原则。政府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发挥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组织开展技术标准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全社会重视和参与标准化工作。

(二)坚持企业为主、市场引导的原则。技术标准研制以企业为主,以市场为导向,推进标准化与市场的联系,为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提供技术支撑。鼓励支柱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及重点骨干企业形成技术标准联盟,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研制力度,尽快形成优势产业技术标准。

(三)坚持技术创新、资源整合的原则。以技术创新为重点,实现优势特色产业关键技术的突破,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的产品标准。充分整合利用各类资源,充分挖掘全社会的人才、技术、设备、资金潜力,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标准化工作机制。

三、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

我省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是:实施三大工程,即重要技术标准研制推进工程、技术性贸易壁垒突破工程、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示范工程;建设三大体系,即农业(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公共服务技术支撑体系、标准化政策法规体系。

(一)实施重要技术标准研制推进工程。

1.积极推动我省优势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参与ISO、IEC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其活动,争取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话语权。

2.积极申报组建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积极跟踪和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及时将自主知识产权融入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到“十一五”末,全省争取申报组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和分技术委员会(SC)30个。

3.鼓励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组织、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紧紧围绕我省优势产业,主持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大力推进专利技术向技术标准转化,建立健全基本满足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标准体系。到“十一五”末,争取主导或参与新制(修)订国家标准的数量超过120项;制(修)订省地方标准1000项以上。

4.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建立以技术标准为核心,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到“十一五”末,力争全省规模工业企业主导产品采标率达到80%以上;全省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100%;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安徽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较为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并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争创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20家。

5.积极开展标准项目的研究。组织有竞争力、技术含量高、符合国家发展要求(如食品安全、节能降耗、节能减排等)的项目申报国家标准科研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积极争创“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科技成果奖”等。

(二)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突破工程。

1.加强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建立包括收集与反馈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研究与咨询系统等在内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防范和应对体系。

2.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传递网络。以报刊、网络等为载体建立基本覆盖全省主要出口企业的信息传递网络。

3.完善“WTO/TBT”信息资源数据库。在国家三大信息资源数据库(技术标准数据库、技术法规数据库、WTO/TBT―SPS通报数据库)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我省WTO/TBT技术标准专题数据库,提高WTO/TBT专题技术标准数据库在全社会的应用水平。

(三)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示范工程。

到“十一五”末,力争建立6―8个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示范市,培育30家具有自主创新优势的标准化示范企业,扶持5―6家节能减排示范企业,建立20个国家级、200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和50个农产品标准化批发市场,建设40个标准化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建立绿色饭店、标准化服务社区等300个。

(四)建立健全农业(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1.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围绕我省农业十大主导产业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建设,建立健全以优质、特色、生态农产品质量标准为主体的省农业标准体系。到“十一五”末,制(修)订省级农业地方标准200项以上。

2.以食品标准为重点,建立农产品安全质量溯源体系。按照《安徽省食品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标准备案的管理。建立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安全质量溯源的标准化体系。

3.建立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和动植物防疫体系。制定农产品市场准入技术要求、农业投入品风险评估技术要求、环境和动植物安全风险评估要求等;推广和实施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标准;积极推广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AP认证),到“十一五”末,通过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的企业达到60家。

(五)建立健全公共服务技术支撑体系。

加强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全省标准信息资源,建立以安徽省标准化研究院为龙头,覆盖全省的标准信息服务网;加强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围绕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建立以安徽(国家)农业标准化与检测中心、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等国家级、省级检测机构为龙头,联合全省专业质检机构,覆盖我省主要工业产品的产品检测、标准验证网络。

(六)建立健全标准化政策法规体系。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争取完善标准化地方法规和规章体系,到“十一五”末,形成较为完善的标准化政策法规体系。根据实际情况,报请修订《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办法》、《安徽省商品条码管理办法》、《安徽省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办法》等地方法规和规章。

四、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主要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将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一领导辖区内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实施工作。质监和科技部门负责对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实施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业、农业、文化、旅游、商务、环保、卫生、安全和社会公共服务等部门负责本部门、本行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工作。各大中型企业特别是省属重点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要确定专业性机构履行标准化工作职责,开展相应活动。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标准化继续教育工程,构建以质监、科技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为主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为骨干的培训网络,鼓励标准化人才积极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有关大专院校要积极探索标准化教育模式,加强标准化课程建设,条件具备的,可申报设立标准化专业。

(三)建立协调和激励机制。

建立科技部门、标准化主管部门和有关管理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引导和鼓励科研单位、企业等积极参与标准研制。承担重大产业研发项目和创新产品项目的单位,同步进行标准研制与科技项目的研究,加快科研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向标准转化进程,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对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的项目,优先列入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业结构调整、科技发展等规划。将先进的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列入省科技进步奖评定范围,将重要技术标准的研制成果纳入省科技进步奖奖励范畴。

(四)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各级政府要建立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资金投入机制,重点支持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原创性自主知识产权形成的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的项目。对企事业单位组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制(修)订予以资助。鼓励企事业单位设立必要的标准化专项经费,加大对标准化工作的投入。

(五)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标准化知识。加强对在标准研制和采标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企业的宣传,引导企业走标准化管理和质量效益型道路。组织好“世界标准日”、“科普日”、“科技周”等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三月二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的意见(皖政〔2008〕3号)[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的意见(皖政〔2008〕3号)[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