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省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制度全套
为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安全运行,确保新农合住院病人得 到方便、快捷、优质服务。特制定以下制度。
1.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协调小组。
2.新农合管理人员不定期到病房检查病人住院情况,核实住院病 人信息准确性。
3.新农合结算人员对新农合病人出院时要严格核对病人的个人 信息,严格审验病人的住院资料,确保信息、资料准确性、真实性。
4.严格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六条禁令》,凡在核查信息过程 中发现有违反六条禁令的行为,责令停止其行为,情节严重者按照相 关规定进行处罚。
5.每日减免结束后,对出院病人的资料进行核对、归纳、存档、交付专人负责。
6.定期对新农合微机程序进行维护,保证其工作运行正常。
三汊镇卫生院 制
一、为了方便群众、便于监修,更好地服务于参保农民,维 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区内各定点医疗机构要在醒目位置设置《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服务公示栏》,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内容进行完整公示,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三、各定点医疗机构公示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优质服务 承诺;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埋制度;
3、主要医疗服务价格和 常用药品价格;
4、医务人员简介;
5、医生诊疗规范情况;
6、医疗费报销程序;
7、辖区内住院病人减免明细;
8、投诉电话;
9、县医管办临时指定的公示内容。
四、区、镇合管办公示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受理时间、受理 补偿程序、经办机构人员名单及咨询投诉电话等。
五、参保农民住院减免情况公示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家庭 住址、合作医疗证号、疾病名称、就诊医疗机构、入、出院时间、住院夭数、医药费总金额。合作医疗统筹基金补助金额。
六、参合农民住院补助情况实行三级公示制度:即区合管办 每月通过信息发布会、广播、电视或公告等不同形式向全县公示 当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运行情况和获很大额补助的患者情 况,各乡镇合管办(卫生院)每月应在本单位设置的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公示栏内公示当月本乡镇所有住院病人的治疗及减免情
三汊镇卫生院 制
住院病人减免情况,县直定点医疗机构也要将本单位当月收治的 参合农民住院减免情况在公示栏内公示。
七、合医管办要经常深入各定点医疗机构督导公示制度执行 情况.,凡发现未按要求执行的,一律予以处罚。
三汊镇卫生院 制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诊需住院者,必须持合作医疗卡、转诊单 住院证到合管科登记办理合作医疗住院手续。
二、急诊住院或未带合作医疗卡病人也应在住院时即办理普通入院手续。
三、凡未办理合作医疗住院手续的病人,合作医疗卡应于住院后及
时带来,(未完善手续的应尽快办理),随后请经治医师将患者合作医疗卡
编号及住院号填写在处方上报至院合管科再将其普通住院费转入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住院程序。
四、未办理住院手续的病人出院前仍未按上述方法完善住院手续的,出院后则无法办理,所发生的费用则一律无法报销。
三汊镇卫生院 制
为给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分析利用信息资 料和数据,特制定本制度。
一、新型合作医疗信息采取微机联网管理,要求各定点医疗 机构必须配备计算机和信息专职人员;
二、要强化对信息工作的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信息有 效管理措施;
三、定点医疗机构要重视新型合作医疗信息资料的收集、整 理和微机录入工作,统一制定信息统计工作制度,强化信息管理 人员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原始数据登记;
四、认真做好日报、月报、季报和年报等信息报告工作,保 证信息报告及时准确,严防弄虚作假;
五、认真做好对信息资料和数据的检查、审核和分析工作,充分利用有效数据服务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六、认真做好信息上下沟通联系和反馈,纠正信息管理工作 的不足,努力提高信息质量。
三汊镇卫生院 制
一、不准随意更改住院病人病种。
二、不准随意更改住院病人的信息资料。
三、不准利用新农合微机进行其他程序操作。
四、不准其他人操作新农合微机,专人专用。
三汊镇卫生院 制
一、不准推委、扯皮。
二、不准与病人发生争执。
三、不准随意泄露病人住院信息。
四、不准随意丢放病人的住院资料。
五、不准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六、不准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六条禁令》。三汊镇卫生院 制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分个人帐户基金和政府统筹基金,两 部分独立核算,互不挤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设立专帐管理,做到专人、专帐、专用,不准挪作他用。
2、遵守财经纪律,建立健全财务收支帐目,严格管理手续,做到日清月结,定期审计,定期(县每月一次、乡每季度一次、村每半年一次)公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情况。
3、财务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制度,要一视同仁,不得巧立名目,不得随意增大或缩小项目和报销减 免比例。
4、对于特困户、五保户等特殊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同样规定的标准支付。
5、对转诊就医的报销,需要转诊单位开据由院长签字的转 诊证明,否则不能作为报销凭证。任何违反规定标准的费用,均 不得纳入统筹基金支付。
6、严格财务管理制度,任何人不得在报销中弄虚作假,建 立举报制和群众监督制,发现问题要严肃处理。
三汊镇卫生院 制
1、门诊费用部分(农民家庭帐户)。各乡(镇)合作医疗办公室每 月将各村卫生室为农民门诊就医垫支的合作医疗医药费用,连同本乡(镇)卫生院垫支数及相关资料一并上报到县医管办,经县医管办审核 无误后,将合作医疗基金拨付到乡(镇)合作医疗办公室,然后由其再 回拨到相关村卫生室。
2、住院费用部分(统筹基金帐户)。各乡(镇)及其以上医疗机构 对住院农民垫支的合作医疗补助费用,采取每月结算一次的办法,即 定点卫生院及医院按照每月既定日期持合作医疗住院病人住院文书 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患者住院补助登记表”到县医管办,办理费用 结算手续,经审核相符后,由县医管办及时将应补助资金回拨到相关 定点卫生院或医院。
3、外出就医者的医疗费用结算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经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批 准出区治疗的,凭合作医疗办公室批件、病历复印件、出院证、费用 结算单,直接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办理医疗费用结算。
4、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外出务工创业者,因病回本区 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比照本结算程序1、2部分之规定办理; 经区医管办批准,直接在务工地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比照本结 算程序
一、为了监督定点医疗机构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 业务活动,保护参合农民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二、区、镇政府及合管办和区、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机 构,建立来信和来电投诉登记制度,参合农民认为定点医疗机构、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或参合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向上述机构 投诉:
1、定点医疗机构不认真履行职责,不履行告知义务,不提 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需要提供的相关资料的;
2、定点医疗机构乱收费、乱检查、随意提高物价、增加参 合农民医疗负担的;
3、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态度不热情、行为不规范、徇私舞弊、违反规定、工作失误等给参保农民造成经济损失的;
4、参合对象或定点医疗机构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的。
三、对受理的投诉信息,应按领导批示直接办理或转交有关 部门办理,做到件件有反馈,并将办理结果及时报告交办机构。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推诿群众投诉。
四、投诉人要求答复的,应将办理的结果及时告知投诉人; 投诉人并未要求答复,但有条件通知的,也应将办理结果通知投 诉人。
五、区医管办对投诉人设立奖励机制,凡投诉人投诉事件一
三汊镇卫生院 制
任人予以处罚,罚款金额的50%奖励给投诉人。
三汊镇卫生院 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违规行为处理规定
一、严禁挤占、挪用、截留、贪污合作医疗资金。
二、严禁弄虚作假,采取出具假证明、假处方、假病历、假票据 等不正当手段骗取或变相骗取新农合补助资金。
三、严禁擅自更改补偿标准,降低或提高补偿比例。
四、严禁违反新农合基本诊疗服务项目和报销基本药物目不。
五、严禁有意拖延兑付或向参合农民索取、收受好处。
六、严禁编造,虚报、瞒报新农合统计数据及相关信息。对违反以上规定的定点医疗机构、经办机构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的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由省辖市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当地政府严肃处 理。情节严重的,对定点医疗机构给予警告、限期整改,直至取消定 点资格;对医护人员依据有关执业法规严肃查处,直至吊销执业资格 证书;对经办人员调离工作岗位或辞退;对有关管理人员予以降级、撤职直至开除处分。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贵任。对违规违纪行 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包庇袒护的,一经发现,从严追究有关领导 的责任。
三汊镇卫生院 制
第二篇: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制度
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服从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中心,镇合医办、服务点审核员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新型合作医疗工作。
2、积极协助乡镇政府搞好乡镇、村和院内新型合作医疗的宣传、教育和动员工作,必要时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本政策、报付比例和报销程序的咨询解释工作。
3、开展新型合作医疗的医疗服务工作,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严格诊疗规范,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和合理收费,严格实行双向转诊。
4、严格执行新型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和单病种住院费用限额标准,向病人提供复式处方或费用清单,建立医患双方制约机制。
5、实行服务承诺和公示制度,各种收费项目及优惠政策措施公开、公示,主动接受有关部门和参合农牧民的监督。
6、负责参合农牧民家庭帐户资金和孕产妇住院费用的报付结算工作,根据新型合作医疗的发展进程,开展住院医药费用的直接报付结算工作。
7、负责新型合作医疗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和报告工作。
大桥镇卫生院
第三篇:新型合作医疗
大学生暑期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践报告 一.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农村社会事业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其具体的地方条例、政策落实情况及广大参合户的反应,这些问题都是有很大的调查价值的。据了解村民普遍反映在大病的医治上对一些地方的医疗水平信心不足。重症大病的村民普遍要求转院到县级或者市级医院,目前我们国家呈现的一重大的问题是人口呈现老龄化,在农村平均年龄在55—60岁的占到了总人口的40%,人口呈现老龄化也就意味着看病人数的增加,所以看病难问题也就成为国民最最关心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正在不断地增加,所以了解其在实施中的一些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很有必要性。
二. 关键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药价老龄化理赔 三.导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等问题,这可以称之为新的民生三大问题。
农民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80%左右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的医疗保障,基本上靠自费看病。甚至一些农村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居民占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二。中国的医疗卫生资源80%集中在城市和大医院,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条件差、设备少、水平低,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还没有根本扭转。农民患病在当地难以得到有效的治疗,要到外地、到大医院就诊,不仅造成了看病困难,也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全面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看病难、难看病及缓解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重要手段,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切实保障广大农民身心健康的医疗救助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以小病补偿为辅,体现互助共济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
四.农村合作医疗的具体现状
其中安里镇辖14个乡村,5.2万人,其中农业户口占到93%,共有公立医院1个,编制床位52个,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一个,各医疗机构共有执业医师17个,执业护士48个,平均每千人占有医技人员0.9人。该卫生院并没有正规的手提式B超、心电图仪、x光机,只处于体温计、血压计、压舌板的医疗现状,卫生资源十分落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安里镇于2007年4月份启动“新农合”工作,同年6月1日起实施合作医疗报销补偿工作。在这三年多来,合作医疗运行稳定,进展顺利,得到了全镇广大农民的维护和认可,为解决农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安里镇已经实施了三年,现在已初步形成了“新农合”框架和运行机制。
(1)从2009年新农合开始,农民参合的费用由原来的10元提高到20元。其中10元归农民自己支配,用于门诊报销。国家补助每个人由原来的40元提高到80元。另外对于五保户、低保户等特困户由民政局负责缴纳个人出资费用。
(2)用药范围由原来的712种提高到916种。
(3)封顶线由原来的2万元提高到3万元。
(4)由于村民健康意识提高,有病就住院,导致补偿资金增大,因此补偿方案有所改变。
(5)与以往不同的是“意外伤害”不在报销范围之内。
(6)提高了大病的报销额度。
(7)09年上半年有324人次获得了129221.39元的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其中到市里大医院就医42人次,补偿金额86954.85元,村内就医699人,补偿金额29434.64元,门诊就医2545人,补偿金额12831.70元。
(8)新农合的报销方式是这样的,凡在村内住院就医的患者在出院时就给报销了—即时结报,门诊费用当场即报,省去了各种条条框框,简化了手续。
(9)其他补偿细则:慢性病大额门诊补偿,如脑血管病后遗症,心肌梗塞等(由县慢性病鉴定小组确认的慢性病患者,除享受住院补偿外,每年可获得最高门诊补偿1000元),实行单病种定额限价补偿,如阑尾炎手术,白内障手术。
(10)新农合的具体报销项目:住院治疗费,规定用药目录内的药品费用,化验费,检查费,处置费,护理费,抢救费,手术费,住院费等。
新农合不予报销的项目:使用进口药品或材料的:工伤及中毒发生的医疗费用:人工流产、坠胎、治疗不孕不育及计划生育后遗症的治疗费用:器官移植、安装假肢、镶牙、配镜、医学美容及其他非医疗性项目费用:冒名、挂名或明显不符合住院要求的医疗费用。
五. 存在问题
我暑期的实践活动所在地安里镇程家洼村共有七个组,286户人家,共1458余村民。通过我几天的辛勤劳动调查显示,程家洼村93%以上的农户都已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在程家洼村开展的比较顺利。我先后对286户家庭中的50户人家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对部分村民进行了采访和谈话记录。调查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整理相关数据后,我发现,尽管在程家洼村“新农合”这项工作整体进展顺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满意度低。前面已经提到,程家洼村大约还有7%(也就是大约20户的人家)并未参加“新农合”。他们不参加“新农合”主要是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低,农民了解不深,怕政策有变。还有人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等等。另外,在已参加“新农合”的266户人家中,同样也有不满意“新农合”的,主要是因为保障水平低,参加和理赔程序繁琐等。此外政策不公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满意度低。
2.“新农合”的宣传不到位。通过调查反映,现在的宣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他们仅从自己短期的得失角度考虑,觉得自己身体好,没必要花那个钱。同时,宣传也没有把具体的理赔标准发给农民,使得他们在理赔时,看到那么多药费不能理赔,一些农民有被欺骗的感觉。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登记,理赔程序过于繁琐。在调查过程中,部分村民反映,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都是可以拿来抵押一部分医药费的,可以直接在卡上交医疗费的,事后再来结算。而程家洼村不属于城镇居民,他们离报账中心和信用社很远,来回的车费比较贵。繁琐的登记,理赔程序增加了农民许多麻烦,降低了村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
六.解决办法及建议:
1.针对部分村民反映的“新农合”保障水平低的问题。地方政府应该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深入农村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要求实事求是,不搞形式主义。根据本村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新农合”各项职能。将“新农合”各项具体要求在实践中落到实处。设立相关监督部门,并规范运作机制。在农民是否愿意加入“新农合”问题上坚持“自愿,互助,公开,服务”的原则;坚持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不搞强迫命令;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规范操作,加强监管;加强便民利民,真正让农民受益。
2.基于当前“新农合”工作在农村宣传不到位。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可以是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对广大农民进行舆论动员。在这些工作进行的同时,还要组织基层干部和知识分子深入农村对农民进行“新农合”系列知识讲座和宣传活动。总之,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知识传播,都要尽量做到及时、准确和广泛。对农民的疑惑要进行耐心的讲
解和答复。尽量让每一个农民都了解“新农合”,满意“新农和”。
3.针对现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登记,理赔程序过于繁琐这一问题。首先应该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样一来,就可以修建一些可供农民健身运动的场所,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其次,应科学合理制定和调整农民医疗费用报销方案。地方政府应该分析,总结合作医疗制度和基金运行情况的基础上认真测算,科学制定和调整农民医疗费用补偿和理赔方案。在此,应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互助制度。做好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主导作用。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合理消减现有部门不活跃的职能,提高各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缩短农民在“新农合”登记和理赔的时间。使农民在“新农合”办事时能感受到国家政策的温暖和政府办事效率的提高,真正为人民服好务。
4.国家和省市级拨款应向贫困地区偏斜。由于广大农村自身财力不足单纯依靠基层财政和农户缴费完全不能满足“新农合”的发展需要,国家和省市级拨款是最重要的筹款来源。为了更好地实现国家规定的将门诊小病、慢性病纳入医疗保障体系的目标,国家和省市级拨款应优先考虑贫困地区。贫困地区农民应加大补助力度,建议集体免交。广大农民收入非常少而且不稳定,但农民的利益还必须得到保障,国家就可以考取加大对农民的补助,集体免交。中国贫富差距拉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均,广大农民收入普遍低下。要解决这一问题,农民增收是关键,国家应该坚定不移的继续关注“三农”问题,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让广大农民得到实惠,让“新农合”被广大农民接受。
调查问卷见附录。
调查人:郭苗苗
自动化1102班2011001226时间:2013年8月20日
第四篇:湖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湖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为农民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新农合的相关政策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湖北省内各级定点医疗机构。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定点医疗机构,是指与新农合管理部门签订服务协议,履行为参加新农合农民(以下简称参合农民)提供质优价廉医疗服务职责,遵守新农合相关规定,接受管理机构、参合农民及社会广泛监督的合法医疗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分为省、市(州)、县(市、区)、乡(镇)、村五级。
第四条 县(市、区)级及以上新农合管理部门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本办法的规定,负责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审批、管理与监督,并负责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新农合相关业务实施管理、检查和指导。
第二章
定点医疗机构的审查与认定
第五条 定点医疗机构的审查与认定应当符合以下原则:
(一)方便就医的原则。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布局合理,方便参合农民就医。
(二)结构合理的原则。定点医疗机构的主体应当是乡(镇)卫生院和县(市、区)级医疗保健机构,并有一定数量的市(州)级医疗机构、三级医疗机构及部分专科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及民族医院可优先认定为定点医疗机构。
(三)动态管理的原则。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准入”与“退出”机制,对其服务行为、质量和费用控制等进行定期考核评估,并将考核评估结果作为“准入”与“退出”的依据。
(四)定点医疗机构的审查、认定、监督和管理,不得收取费用。
第六条 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分级审查、认定。
省级新农合管理部门对申请定点的省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管辖的医疗保健机构实施资格审查、认定。其认定的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在本省范围内有效。
市(州)级新农合管理部门对辖区内申请定点的市(州)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管辖的医疗保健机构实施资格审查、认定。其认定的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在本市(州)范围内有效。
县(市、区)级新农合管理部门对辖区内申请定点的县(市、区)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管辖的医疗保健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实施资格审查、认定。其认定的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在本县(市、区)范围内有效。
各县(市、区)新农合管理部门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省、市(州)级新农合管理部门认定的定点医疗机构中自主选择部分机构作为本县(市、区)参合农民住院的转诊定点医疗机构。
第七条 申请定点的医疗机构应当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相关专业诊疗技术服务准入许可、专业技术人员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件。
(二)实行统一经营、统一收费、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三)符合同级《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要求,且省、市(州)级定点医疗机构的综合医院床位不应少于300张,专科医院床位不应少于100张;县(市、区)级定点医疗机构规模准入标准,由县(市、区)新农合管理部门自行确定。
(四)遵守国家有关医疗服务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医疗服务规章制度健全,管理规范。
(五)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制定控制医药费用的各项措施,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
(六)严格执行新农合的相关政策、制度和规定,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度。
(七)具备承担定点医疗服务要求的信息管理系统。
第八条 定点医疗机构的审批程序:
(一)医疗机构自愿提出申请;
(二)新农合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三)经评审合格的医疗机构,由新农合管理部门审批;
(四)新农合管理部门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协议书,并颁发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证书和牌匾。
(五)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定点医疗机构名单,方便参合农民就医,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第九条 具备本办法第七条规定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向同级新农合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申请书;
(三)主要业务科室和诊疗项目说明;
(四)大型医疗仪器设备清单(乡级1万元以上,县级10万元以上,市级20万元以上,省级30万元以上);
(五)近两年的医院统计报表和医院财务报表,主要包括医疗业务收入情况和门诊、住院诊疗服务情况;医疗业务总收入、药品收入占医疗业务收入的比例;门诊人次、次均费用;住院人次、次均费用、平均住院日;实施单病种管理及费用控制情况等。
(六)县(市、区)级以上新农合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条 新农合管理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应当组织并完成资料审查与现场评估。经审查、评估符合定点医疗机构条件的,由新农合管理部门行文认定。
第十一条 定点医疗机构有效期限为两年。
定点医疗机构应当于有效期限到期前三个月申请延续。逾期不申请延续,或申请延续但经审查、评估达不到定点医疗机构条件的,由原认定部门取消其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并予以公告。
第三章
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
第十二条 定点医疗机构应当明确一位主要负责人负责新农合的相关管理与协调工作,并设置新农合管理科室,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配合新农合管理部门共同做好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依据新农合有关政策规定,对本单位各部门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负责对就诊参合农民患者身份认证及管理,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协调服务、政策咨询、出院费用审核补偿等工作;做好新农合医药费用信息管理工作,按要求及时、准确地向本级或上级新农合管理部门提供参合农民就诊及费用发生等有关信息。
第十三条 定点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卫生部及省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
第十四条 定点医疗机构要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建设,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参合农民提供质量优良、价格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并通过良好服务,促进医疗机构自身健康发展。
第十五条 定点医疗机构要在机构的醒目位置悬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标牌,设置“新农合投诉箱”,在门诊、病房的适当位置公示新农合的基本政策和基本药品目录、基本诊疗项目、常用药品价格。
第十六条 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对本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其掌握新农合的基本政策、基本作法和基本要求,能够对参合农民及其家属进行相关政策的宣传、解释、说明。
第十七条 定点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出入院标准,实行双向转诊制度;要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正确引导参合病人就医,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禁止将医药费用收入与医务人员个人收入挂钩。第十八条 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及适宜技术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中的特点和作用,提倡使用中医药,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第十九条 定点医疗机构要规范进药渠道,确保药品质量,控制药品价格。药品加成率和药品零售价格不得高于本地物价部门规定的标准。第二十条 门诊管理
(一)参合农民患者就诊时,定点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必须核对就诊人员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做到人、证相符,杜绝冒名顶替。医务人员有权扣留冒名就诊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并交由所属县(市、区)新农合管理部门处理(本项也适用于住院病人)。
(二)定点医疗机构对参合病人的门诊处方应与非参合患者相区别。
(三)参合农民患者就诊时,门诊处方用药实行定量管理。单人次门诊处方用药量急诊患者不得超过3日,普通患者不得超过7日,同类药品不得重复开方。
第二十一条 住院管理
(一)定点医疗机构要严格掌握入院、治疗、手术、出院指征和标准,不得接收不符合住院标准的参合病人,也不得拒收符合住院标准的参合病人。
(二)参合农民患者入院后,定点医疗机构的新农合管理人员要核对参合人员身份,跟踪检查住院治疗情况,杜绝冒名顶替、挂床住院等违规现象发生。
(三)定点医疗机构对参合农民患者的住院病历,应当在适当位置标注“参合农民”标识。
(四)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湖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用药目录》、《湖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成药、饮片及药材名录》(以下统称《药品目录》)和抗生素使用指导原则等有关规定,实行梯度用药,合理药物配伍,不得滥用药物、开大处方,不得开人情方、开“搭车”药。
(五)控制药品目录外用药比例。参合农民患者的临床用药应当优先在《药品目录》范围内选择,因病情需要使用超出《药品目录》的自费药物,应当告知病人或其家属,并经其签字同意,同时在处方上注明“自费”字样。各级定点医疗机构要控制《药品目录》外药品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省、部级定点医疗机构控制在25%以内,市(州)级定点医疗机构控制在20%以内,县(市、区)级定点医疗机构控制在15%以内,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控制在5%以内。
(六)住院处方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处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处方药一律使用药品的化学名或常用名(可以标注商品名),不得单独使用商品名。
(七)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掌握大型设备检查的指征,能够用常规检查确诊的不得使用特殊检查,不得使用与诊疗无关的特殊检查。因病情需要作自费或部分报销的大型仪器设备检查的,应当告知病人或其家属,并经其签字同意。上级医院已经检查并出具检查结果报告的,下级医院应当予以认可,同级医院出具的检查结果报告应当予以互认,不得重复检查。
(八)定点医疗机构应采用适当的方式,实行费用清单制度,方便参合病人查询及新农合管理部门审核。参合病人出院时,定点医疗机构应出具住院医药费用详细清单。对于使用新农合基金不予支付的药品、检查、治疗等项目所发生的费用,要在出院结算清单上单独列示。定点医疗机构还要积极实施定点医疗机构收费管理系统与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联网工作。
(九)定点医疗机构不得将新农合不予支付费用的诊疗项目变通为可报销项目,更不允许分解在其他项目中。
(十)定点医疗机构对参合病人出院带药应当执行处方规定,严格控制出院带药量,一般急性疾病出院带药不得超过7天用量,慢性疾病不得超过15天用量。
(十一)参合农民在专科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原则上只限于主治本专科疾病及其并发症。经诊断为非本专科疾病的,要向参合农民患者告知,如参合农民患者不同意在该院继续治疗,要及时办理出院或转院手续。
(十二)对于违反上述规定所发生的医药费用由其定点医疗机构承担。
第二十二条 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将执行新农合制度的情况纳入科室和工作人员考核的内容,定期进行考核评估,并与目标管理考核和奖金分配挂钩。
第二十三条 费用结算管理
(一)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医疗文书书写管理的有关规定,非经亲自诊查,不得出具医疗文书,也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疗文书,严禁出具假证明、假病历、假处方、假票据。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利用工作之便,通过编造假病历、出具假票据等任何方式套取新农合资金。
(二)定点医疗机构要安排专人或者确定有关人员负责办理参合病人医药费用审核与结算。县(市、区)内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在为参合农民患者结算出院医药费用时,要按照新农合的有关规定及时垫付补助资金,严禁擅自提高或者降低补偿标准。定点医疗机构为参合农民垫付的补助资金,定期汇总报新农合管理部门,按规定审核后予以核拨。
第二十四条 县(市、区)新农合管理部门应与定点医疗机构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定期或不定期核查有关参合农民患者医药费用等情况,定点医疗机构应给予积极配合。
第四章
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
第二十五条 新农合管理部门及其人员在执行职务时,有权行使以下权力:
(一)向定点医疗机构负责人及当事人询问与新农合有关的医疗服务和费用结算等情况;
(二)调阅、查询参合农民患者的病历(案)、处方、医嘱、收费清单和收费票据;
(三)必要时,要求定点医疗机构暂时封存参合农民患者的有关资料。定点医疗机构应当予以配合,主动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第二十六条 定点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各级新农合管理部门的规定,定期上报有关信息统计报表。新农合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定点医疗机构服务信息监测发布制度,及时收集、汇总、综合、分析定点医疗机构参合病人的医药费用情况,并定期公布监测信息。
第二十七条 新农合管理部门遇到以下情况,应开展现场核查:
(一)接到有关定点医疗机构乱检查、滥用药,增加病人负担的投诉的;
(二)在审查参合病人医药费用时,发现可报医药费用比例明显低于同级定点医疗机构平均水平的;
(三)发现涉嫌冒名顶替、弄虚作假,套取新农合资金的;
(四)其它有必要进行现场核查的。
第二十八条 新农合管理部门应当每年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确保新农合制度的顺利实施。对于考核评估不合格的,应暂停其定点医疗机构的资格。
第五章
违规处理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的有关规定的,由新农合管理部门予以书面告诫、督促其改正,情节严重的予以通报;连续三次告诫仍不改正的,可视其情节取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
第三十条 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擅自提高补偿标准的,新农合管理部门应当拒绝结算提高标准部分的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承担;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擅自降低补偿标准的,由新农合管理部门责令其将有关费用退回参合病人;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增加参合病人负担的,新农合管理部门应从核拨给定点医疗机构的补偿款中扣除违规费用部分。
第三十一条 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弄虚作假,编造假病历、出具假票据套取新农合资金的,由县(市、区)级及以上新农合管理部门责令其退回套取的资金;情节恶劣的,应当取消其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并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三十三条 县(市、区)、市(州)级新农合管理部门可在本地区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省外城市开展外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工作。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湖北省新农合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五篇: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宣传单
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宣传单
一.
海北州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实施细则。
二.
新农合年人均筹资标准416元,其中中央财政每年每人补助156元,地方财政补助每年每人217元,农牧民个人每年每人缴纳43元,其中救助对象,残疾人,双女户子女及独生子女的参合金由民政,计生,残联部门代缴,新生儿当年参合金由医疗机构代收后缴经办机构。地方财政补助按照省级174元,州级8.3元,县级34.7元的标准分级承担。
三.(1)
符合青海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青海省新农诊疗项目费用,再减去起付费用,即为报销基数,报销基数再乘以相应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即为新农合实际报销额
(2)
城乡居民住院费用按现行医保政策规定报销后,个人自付部分超过起付钱5000元的,由人寿保险公司于以给予大病医疗保险报销。
四.(1)
门诊医药费用在家庭账户内报销,不设起付钱及报销比例,按实际发生的医药费用进行报销,年报销封顶钱为家庭账户余额。
(2)
慢性气管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慢性乙型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宫颈炎,耐药
性结核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盆腔炎,慢性肾炎,慢性胰腺炎,中风后遺症,慢性胆囊炎,痛风,癫痫,重性精神疾病和终末期肾病透析22种特殊病,慢性病门诊医药费用纳入门诊统筹报销范围。慢性病门诊医药费用先从家庭账户基金余额中报销,剩余费用从门诊统筹基金中报销。
五.
报销比例为:1000元以内部分报销60%,1001元以上部分报销50%。每人每年最高支付限额2000元,终末期肾病透析每人每年最高支付限额10000元。
慢性病对象的确定,由本人提出申请(附以往县或县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疾病诊断证明),报乡镇经办机构初审,符合,慢性病诊断标准的,提交县级经办机构,经具级经办机构审核符合诊断标准的发放相应证件,纳入特定,慢性病对象范围。
六.
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每次住院医药费用报销起付线标准分别为省级450元,州县350元,乡镇卫生院250元,产妇住院分娩不设起付线。
七.
低保对象,五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六十年代精简退职人员(以下统称救助对象)住院医药费用报销时,个人不承担的起付费用,由医疗救助基金救助。八.
政策范围内住院医药费用实行分级按比例报销。省级医疗机构为70%,州县级医疗机构为80%,乡镇
医疗机构为90%。
九.
产妇住院分娩费用由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每例补助500元。正常产住院分娩实行单病种限额付费,在乡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分娩限额500元,全额由专项资金补助,产妇不承担任何费用;在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分娩限额1000元,首先由专项资金补助500元,剩余部分由产妇个人承担。超过县,乡限额标准的医药费用由相应医疗机构承担。
高危孕产妇在具备条件的中心卫生院或县及县以上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分娩,首先由专项资金补助500元,剩余部分再按住院医药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常规报销,个人自付费用仍在3000元以上的,按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
十.
参合农牧民在外地务工地住院的医药费用,回本地区后按照同级医疗机构的报销标准予以报销。十一. 住院医药费用年最高支付限额10万元。十二.
住院治疗,门诊购药打针,必须在定点医疗机构用医保卡刷卡结算(医保卡密码为身份证号码后六位,如果最后一位是英文字母,输入密码时换为“0”),参保患者住院时将医保卡交给定点医疗机构,药费由定点医疗机构同州医管局结算,享受低保人员出院时复印好住院发票,出院证,病历首页,结算单并加盖医
院公章到县民政局报销医疗救助。刷卡住院缓解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节省了报销药费来回跑腿的时间。
十三. 定点医疗机构
县藏医院、沙柳河镇卫生院、州藏医院、省人民医院、省藏医院、省中医院、省红十字医院、省心血管医院、陆军第四医院、省武警医院、省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