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KLF―4型罐笼抓捕器使用中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摘 要】针对klf-4型罐笼抓捕器在本矿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对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抓捕器;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2002年以来,林西矿先后在4号井竖井、西6-8暗井滚笼上安装了klf-4型罐笼抓捕器。在有关部门指导下,林西矿业公司对bf-152型防坠器作了改进,并将改进后的设备更名为klf-4型罐笼抓捕器。klf-4型号的含义是:k―矿井,l―林西矿立井,f―防坠器,4―四号井。采用这种抓捕器后,当提升钢丝绳断绳或者连接装置出现断裂时,它能自动抓捕到制动绳,使罐笼平稳停住,不致坠入井底,保证了人员的安全和设备不受损坏。林西矿自投入使用以来,使用效果良好。但是,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klf-4型抓捕器的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
见图1、2。
klf-4型抓捕器采用4条垂直布置的弹簧作为开动机构,并分别驱动两组抓捕机构。正常提升时,提升钢丝绳拉动主拉杆向上,通过横梁及连扳使两边两个拔叉的端部插入滑楔内,并处于最低位置。此时,拉力弹簧受拉。出现断绳或主拉杆断裂时,在拉力弹簧的作用下,原已插入滑楔内的拉杆端部被抬起,使滑楔与制动绳接触,实现定点抓捕。该抓捕机构采用背面带滚子的楔形抓捕器。滚柱的主要作用是使抓捕器容易释放和恢复。
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klf-4型抓捕器,具有结构简单、动作灵敏可靠、释放恢复容易等优点,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分析发现,有些问题是结构所致,有的则是维护不当造成的。
2.1 连杆与销轴的锈蚀
由于井筒淋水大,环境潮湿,而连杆与销轴处又无注油位置致使无法注油。如果该结构部分长期处于不经常活动,则会被严重锈蚀,增大连杆转动阻力,致使活动受限。
2.2 叉杆轴与轴套的锈蚀
叉杆作为抓捕器驱动机构的一个重要部件,其动作灵活可靠与否直接影响到抓捕器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叉杆靠叉杆轴支撑在轴座上,叉杆轴长255 mm,直径50 mm,轴中心有一个φ5 mm的注油孔,但轴上没有油槽。轴套长166 mm,中间开有一个60 mm长的存油槽。轴与套的实际接触长度为106 mm,接触面积达166.4 cm?,轴与套的配合间隙在0.14~0.2 mm之间,两者之间靠油杯压油润滑。由于轴与轴套的接触长度和面积都较大,而在接触部位又无油槽,且间隙较小,在实际维护中,很难将油注到接合处。由于井筒环境潮湿,灰尘大,经过不长的时间,接合面处便会产生锈蚀。如长期得不到润滑,则锈蚀更加严重,使叉杆的转动阻力大大增加,甚至在弹簧的拉力下都很难转动,也就无法拔动滑楔抓住制动绳,使抓捕器失去作用。这种现象在以前进行抓捕试验时,曾经发生过,这对副井的安全提升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具体结构图略。
2.3 拉力弹簧断裂
klf-4型抓捕器的驱动力来自4条拉力弹簧,每两条驱动一套抓捕机构。自林西矿采用这种抓捕器以来,已多次发现弹簧断裂,直接影响到抓捕器的抓捕性能,甚至丧失抓捕能力。拉力弹簧断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弹簧钢材料未按设计要求选用60si2mn,而选用了脆性更高的材料;(2)弹簧材料热处理不当(设计要求为hrc45),使弹簧经热处理后的脆性变得更高;(3)安装调试时,未按要求调整弹簧长度,使其拉伸过长。
改进措施
为了确保抓捕器的灵敏性和可靠性,针对此问题,拟采取以下措施:
(1)关于连杆与销轴的锈蚀问题,由于结构原因,开设注油孔注油很困难,从外部直接浇油又很难进入接触面。为此,拟采取零件表面处理的方法,即将连杆的内孔和销轴表面镀铬,可大大提高零件的抗腐蚀能力,接触面无需注油便能灵活转动。
(2)叉杆轴与轴套的锈蚀,主要是由设计结构不够合理造成的,维护工作不认真不细致也是一个原因。由于叉杆为结构件,体积较大,若能采取表面处理的方法进行局部电镀很困难。为此,拟在叉杆上进行改造,为使润滑油能注入接合面处,将叉杆轴上的注油孔由径向半通改为径向全通,并沿注油孔两侧开设8 mm宽,150 mm长的油槽(经验算,叉杆轴强度符合安全性能要求),使润滑油基本能穿过轴与轴套的接合部位。同时,为进一步提高轴的抗腐蚀能力,对轴表面进行镀铬处理,这样,就能解决因设备本身缺陷带来的问题。另外,维护上,应要求维修工每周周检时,必须注油一次,如油脂粘度过大,可用机油适当调配,以确保接合面润滑良好。
(3)为了解决弹簧断裂问题,首先,厂家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选料、加工、热处理和试验,提供有关试验报告,这样就可基本保证弹簧的出厂质量。另外,重新调整所有弹簧,使其拉伸长度达到工作拉力即可,不必拉伸过长(弹簧按历年试验数据,拉伸到260 mm长时,即可达到工作拉力600 kg),有效地避免了弹簧断裂事故的发生。
结论
通过对klf-4型罐笼抓捕器连杆与销轴、叉杆轴与轴套防腐处理,拉力弹簧出厂试验和安装调试,中滚柱栅架日常检修保养,最大限度延长了部件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成本,也确保了klf-4型罐笼抓捕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
作者简介:
张宏业(1972-),男,河北唐山人,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学历,现于唐山开滦林西矿业有限公司安全管理部工作,助理工程师。
第二篇:论文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1.缺乏研究问题的辨识与界定能力
选题是确定实践问题的内容选择,是毕业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写作成败的关键。如果不能够确定一个研究的科学问题,那么后面环节的意义就无从谈起。在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选题环节,目前通常由专业教师依据制定的培养目标,根据现实社会存在的客观问题来拟订,或者由大学生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共同商定,很少有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由选择题目的。学生不直接参与选题,不是自己去发现现实社会中的科学问题,导致 大学生缺乏科学问题的辨识能力。表现在选题时常 常是选择的问题只看到表面现象而不明实质,找到一些伪问题来研究,根本谈不上会有什么好的成果和创新观点。如《某产业市场营销战略分析》,学生往往集中于市场竞争战术的分析,对营销手段、广告方式等的分析耗费了大量篇幅,到了“战略” 研究,却一笔带过,忽略了企业市场竞争的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以及产品创新等竞争战略问题,从而缺乏对问题的辨识和研究范围的界定。目前,在我国中学和大学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注重理论学习,以学习的知识为中心去找问题,而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为中心,形成为解决问题的理论知识集合,这也是我们常讨论的系统工程,是把社会系统由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集合。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是我们高等教育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求我们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我们大学生目前恰恰缺乏对实际问题的辨识和以问题为中心来形成理论和知识的集合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缺乏论文的谋篇布局能力 论文结构和问题功能分析是解决实践问题的重要研究手段,缺乏研究问题结构和功能的分析,不知道“为什么?”谈到论文,很多学生对论文整体模糊不清。缺乏毕业论文问题的实际认识与分析 能力。选题意义是什么?问题的结构是什么?研究的思路和框架如何定?对这些问题没有“成竹在胸”,所以就不知解决问题从哪里开始。找不到专业知识和理论对问题的解释,更难形成自己应对所研究问题的理论知识体系。同时,系统分析问题和科学表达问题能力下降,突出表现在论文谋篇布局上,不知道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清楚问题的逻辑结构,无能力进行问题的系统分析,写出来的论文令人无法判断其问题的系统结构,论点与论据偏离,归纳演绎等混乱,立论、本论和结论无法统一等。
3.缺乏对所研究问题的系统思考
大学教育在理论学习阶段忽视了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教育造成大学生以考试为中心,以知识点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理论为主,不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不断强化学生的思维定势,使学生缺乏针对实际问题来综合集成知识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不是以问题为中心,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会发现问题,更不会以问题为中心来综合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往往表现在虽然学生已经获取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常常无法发现现实问题,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能够以问题为中心集成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侧重于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没有主观能动性。
4.缺乏研究问题的建模能力 建模是指通过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简化,确定变量和参数,建立起变量、参数之间确定的关系,求解该数学问题,解释、验证所得到的解,从而确定能否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建模是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结合点,是启迪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以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成为大学生应用能力水平的重要体现,是理论课和实践课之间的桥梁。目前,大学生对建模的兴趣和热情较高,但由于缺乏建模相关系统理论的指导,集成知识和理论的能力欠缺,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他们没有能力构建所研究问题的模型知网CNKI论文检测系统万方相似度580202论文查重维普数据库期刊发表职称。
5.缺乏搜集资料的方法与手段
不会搞调查研究对于选题的资料收集是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由于大学生对很多问题的认识仅仅是通过查阅期刊、借阅图书或查询网络资源等手段获得第二手资料,不注重实地调查,没有第一手材料的支撑,无法形成对选题准确定位,导致论文不符合实际,也无法形成切实的论证,毕业论文既没有理论意义也无实践意义。直接观察法是指对所发生的事或人的行为的直接观察和记录,是取得第一手原始资料的前置步骤。例如,在进行商场调查时,调研人员并不访问任何人,只是观察现场的基本情况,然后记录备案,一般调研的内容有某段时间的客流量、顾客在各柜台的停留时间、各组的销售状况、顾客的基本特征、售货员的服务态度等方面的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入的调查研究是论文写作的基石,对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占有和文献资料收集 是写好毕业论文的重要一环。
第三篇: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方法与措施
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方法与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搞题内损失题外补,减负增效首先要做到减负有效。可以设定一个大概的时间分配,复习导入五分钟左右,新授十五到二十分钟,巩固练习十五到二十分钟,力求“当堂任务当堂清”,采取当堂检测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特别是最后的作业时间一定要保证,教师就得思考怎样用二十五分钟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益。
2.重视教研活动的多样性,促进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校本教研,以研促教,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教研模式。开展各项常规教研活动,加强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评价的研究,3.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骨干教师要加强学习教育理论,感受理论的魅力,品味理论指导给教学带来的甘甜,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和传帮带作用,采取师徒结对,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4.教师是课堂教学、教学时间、课内外作业的管理者,对教师要加强培训与指导。充分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从整体着眼确定和处理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明确突破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扎实、真实、朴实的课堂应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
5.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推进的关键。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设计和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加强实践体验,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和思考。把创设教学情境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努力使学生保持持久的、稳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6.充分利用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等,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运用信息技术,重在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开发学生的智能,拓宽学习和教学渠道,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
经过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步由感性走向理性,由肤浅走向深刻。要积极地通过课堂教学有效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按照课堂教学有效管理的要求,努力实现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充满激情,充满探索,充满创新”,实现师生“互动、和
第四篇: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曹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课堂中,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正在建立,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开放的课堂使学生变得敢说、敢问,教师经常被学生“问倒”,课堂中即兴的灵感和许多创造性的火花随时闪现。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手脚”,而新课改则给教师提供了广大的空间。但在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走形式
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解得不透彻,存在着走过场的现象,讲观摩课时做给听课老师看,过后又回到以往传统的讲课方式上,没有真正将新课程落到实处。在课堂教学中看似课堂气氛挺热闹,有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一会儿提问、一会儿小组讨论,但整堂课下来,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本节课老师究竟让学生学会了什么不明确。一位老师在课后无意中也道出了实情,“新课程好是好,只是谁搞新课改,谁的成绩就落后。”这句话使人为之一震。是啊,按原来的讲课方式讲习惯了,发现用新课程标准不会讲了。再者,长期以来,那些在教学上较突出的教师很大一部分都是靠打时间仗,搞题海战术,没日没夜地留作业、发篇子、讲习题,只要稍一给学生“减负”,马上成绩就掉下来,每个学期的统考大排队谁就落在后头。看来,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以分数决定学生优劣的体制不改革,那么新课改的步伐就迈得很艰难。
二、没必要的讨论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但在听课时,我发现,有些问题学生完全可以马上回答出来,老师却花大量时间让小组讨论,那么课堂宝贵的45分钟时间,一部分花在无谓的“讨论”上,是不是一种浪费呢?
三、课堂提问不讲究艺术
(一)课堂提问太频繁
有的老师一节课全是单调的重复性的“提问-回答-提问-回答”,很没意思,千篇一律,没有一点新意,让学生乏味,难道这就是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了吗?
(二)课堂提问局限于部分同学参与
老师提了问题,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积极举手发言,可是有的老师一节课总是叫学习好的或前排的同学回答问题,课堂活动仅局限于固定的几位同学,没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坐在后排的同学,尽管一次次把手举得很高,但却得不到老师的“关照”,这些同学完全没有表现的机会。于是,这些被老师冷落的同学在一次一次的失望中产生了消极情绪,手越举越低,最后干脆不举手了。
四、小组活动安排不合理
(一)小组成员搭配不合理
有的老师分活动小组,只是按座位或大小个就近分组,这样可能造成有的小组全是好学生、有的小组全是较差的学生,这样就达不到先进带动后进、好生帮助差生的良好效果。
(二)小组角色分工太固定
有的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我发现每个小组当中小组长、代言人、记录员等总是固定的一个人,这样,有些学生总也没有锻炼的机会,造成学生的不均衡发展。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一、制定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考核评价制度
分数固然能看出一个学生对这些应试科目掌握的程度,但这并不表示考试分数低的同学就没有出息。有的同学学习成绩差,但或许他口才好,或许字写得棒,或许有强烈的团队意识。例如有一篇文章报道,有一位大学的高材生去外企工作,由于缺乏与人合作的团队意识,表现为自私、缺乏奉献精神,而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又有好多用不上,最后被老板解雇。这说明,分数高低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多方面才能和品质。有的高材生一贯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扬,到了工作实践中,却因一点点挫折而失去信心,甚至走上绝路。而有的在学校被老师贬得一无是处的所谓的“差生”,因一直受到老师家长的冷落和渺视,对人间的苦辣酸甜早已适应,到了工作岗位却能经得住各种恶劣环境的考验,并对人情世故有所适应,工作得心应手。所以考查一个人不应只以考试分数定高低,应该从多角度去考核评价一个人。
二、老师要精心设计需要讨论的内容
课堂上需要讨论的内容最好是开放性、有争议的话题。例如:小学课本中的《编号码》一节,老师布置任务要求给全校学生编号码,存入电脑,这样,在电脑中随便调出一个学生的档案就能查出他在哪
个年级,哪个班,性别是男是女,年龄多大,那么这样编号码有几种编法,哪个编法最好,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相反类似于“1加1等于几”这样的问题,非常简单,而且1+1就是等于2,实在没有讨论的必要。
三.课堂提问要讲究艺术
(一)课堂提问切忌过多过滥
如果一堂课老师不停地发问,反而会引起学生反感。再者应避免“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问句。有些课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实际达不到增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效果。老师提问应该适时、适量、适度,否则会让学生生厌。
(二)课堂提问应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老师提问时,要关注到每个学生,如果只给部分学生锻炼和表现自我的机会,而另一部分同学长期被冷落,那么久而久之,被冷落的同学就会逐渐对该老师和该科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和自悲心理。
四、小组安排要合理
(一)小组成员搭配要合理
1、小组成员要视每节课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不少于2人,不多于5人。
2、小组安排要注意好、中、差学生的合理搭配,这样相互间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探究、共同进步。
3、小组安排要注意性别的合理搭配。在合作小组中混合男女学生,可以丰富小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而多视角的产生则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
4、小组安排要考虑学生的能力。有的学生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观察能力强,有的思维比较深刻,将这些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更能有助于组内成员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全面发展。
5、小组安排要考虑学生的家庭背景。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必须学会与各种人进行合作,需要与不同社会群体的人接触往来。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与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合作的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应对这种真实的社会生活。
(二)小组角色应不断变化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每个小组成员可以轮流担任小组长、代言人或记录员等,做到每个同学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
会,这样进行合作式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带动后进生使其进步
第五篇: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撰写参考
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撰写参考
标准5师资队伍
第二部分:存在问题
一、数量结构方面
1.现有20位专业专任教师并非全职从事中学英语师范专业教学,其中的30%还需从事英语(商务/翻译专业的教学工作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工作,其中有2位还需担任行政管理工作。高级职称教师数量偏低,35-45岁之间的专业专任教师大部分是讲师,其中一些亟待进一步提升学历层次。
2.专业专任教师的教学能力方面:在具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理论的同时,对基础(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的规律认识不足,因而,在听说读写译等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中,缺乏知识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反向设计教学、正向实施教学的逻辑体系尚不成熟,在知识理论教学与“一践行三学会”中的“三学会”之间缺少密切的联系,操作性不强。在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中,因从事该类课程教学的专任教师中学基础教育实践经验有所缺乏,再加上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够深入,案例教学与教学设计等方面的能力有较多的提升空间。
3.本专业专任教师作为一个整体,其主要精力都投入在本科教学第一线,但(在“二胎”政策以及一部分教师需要在职学历进修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学科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举措很难落实到位,大类的教师教育课程教师与本专业专任教师的协成度不高,具有半年以上境外研修经历教师人数不足。
二、素质能力方面
1.师范生定参与伙伴学校的教学活动和班级管理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较高,但系统性不够,对参与上述活动和过程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经验总结不到位,因而在反哺校内教学上没有能够起到理想中的作用。业已有效建成的校内导师和伙伴学校老师的双导师制下的各自职能划分尚不够明确,双导师制在创新创业教育与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方面尚未充分发挥作用。在邀请伙伴学校教学骨干与本专业教师为师范生联合授课方面,有待进一步规范化和规范化。
2.在学校教务部分和质管部门的努力下,已经建构了学生评教制度与标准,但实施于英语师范专业的细则不够明确,基于英语师范专业特殊性的学生评教制度与标准尚未完全建立;没有另立对于兼职教师的评价制度和标准,学生满意程度对兼职教师没有形成足够的约束力和激励性。
3.学院尚未形成严密的将专业专任教师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学术研究及应用科学研究应用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顶层设计,因此,上述学术研究与应用科学研究成果在坚持学生中心和促进持续改进方面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4.在专业专任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职前养成和职后发展指导方面,系统新不够,指导的合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实践经历方面
1.对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在学懂、弄通、研透上功夫不足:学、弄、研所在大多在毛,皮鲜有深触。
2.虽然从事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师能积极主动地长期在中小学兼职服务,但集中一整年时间的中小学教育服务尚是空白。
3.教师在兼职服务间指导、分析、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性强,但系统性不够,因此,其研究成果在对英语师范专业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指导方面有些乏力。
四、持续发展方面
1.学英语师范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制定相对滞后,而且在制定时没有充分考虑存量与增量的关系,也没有完全厘清英语师范专业师资与大类英语专业师资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建设上着力点不够精准。
2.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等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教师评价标准的制定有待于进一步去分化、合理化,尤其需要将评教结果与绩效分配更密切地挂起钩来。3.学院与周边地区中小学的“协同教研”要向深度发展;“单向聘任”转向于“双向互聘”的有效机制亟待构建;“角色互换”还没有过渡到明确的“岗位互换”。
4.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规划性不够;培训前与培训后教学效果分析比较尚没有形成规范。
5.专业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及督导评价的结果往往存放在卷宗里,并没有形成有效促进教师教学理念、方法和技能提升的重要手段。
第三部分:改进措施
一、数量结构方面
1.在2018年秋季学期,严格按照师范生培养的生师比要求,根据学校“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专项规划,并结合学校英语师范专业招生规划愿景,全面构建具有可持续发展、顺应动态发展规律的年龄上老中青相结合,职称上高中初级职称比例合理,双导师制下校内校外导师协同一致,以及教师教育课程教师与学科课程教师比例恰当、配备合理、互居融通、轿厢发明的英语师范专业队伍。2.在2018-2019学年,组织教师集中进行5个专题的进一步深入学习研讨并辅之以相应的调研活动
一、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年1月20日);
二、教育部陈宝生部长的“八个首先”、“四个回归”的讲话;
三、以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宋冬生题为“用好认证标准,提高培养质量”为代表的专家学者有关师范专业认证的辅导报告要义;
四、基础(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规律。通过上述学习、研讨和调研,在进一步深化使命感的同时,提高课程设计的体系性、理论教学的逻辑性、实践教学操作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效果的可检测性。
3.为了进一步加强海外研修、有效开展为期一年/人的基础(中学)教育在岗实践(服务)研究,以及双导师制下的校内外导师团队合作性在职在岗联合研究/修,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在2018年秋季学期,出台《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教师培养和研修计划》(2019-2010),在报请学校教师教育学院和人事处批准后执行。
二、素质能力方面 1.在2018-2019学年,持续开展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在总结前一个阶段师德师风建设成效与经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问题和突出问题,完善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精准发力,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做到在教师个人自查自纠、院系合力督促整改的同时,树典型立标杆,进一步弘扬“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正风正气正能量。
2.在2018-2019学年,精准对标学校“五位一体基地”建设规范和要求,在完善学院与地方中小学联合构建的伙伴学校计划的同时,提升英语师范专业师生双方的实践教学与教学实践的双向能力;以联合签署的文件的形式开放式固化双导师制下的职责;2015级英语师范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全面实施双导师指导制。
3.在2018年秋季学期,出台《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学生评教制度》与相关的实施细则;与此同时,经过与伙伴学校磋商,形成《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兼职教师评价制度和标准》,切实提高学生满意程度对兼职教师的约束力和激励性。
4.在2018年秋季学期初,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设立“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专项基金”和《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学生教学设计奖励办法》。5.在2018年秋季学期,全面和系统构建《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学生职前养成和职后发展指导方案》。
三、实践经历方面
1.在2018-2019学年,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颁发,在学院和TESOL团队这两个层级上,集中开展2次“新课标”学习研究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 “我与新课标的距离”主题活动;在上述两项活动结束之际,举行师生联合报告会,已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提出举措。
2.在2018年秋季学期,召开外国语学院双代会,提请会议讨论通过“外国语学院教师中小学兼职服务条例与绩效奖励办法”,以座位学院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增补附件。
3.在2018年秋季学期,通过与伙伴学校磋商,形成《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兼职教师过程性指导实施办法》,以进一步提升兼职教师对英语师范专业学生全过程指导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持续发展方面
1.在2018年秋季学期,为了彻底消除英语师范专业教师与大类英语专业教师之间的模糊地带,加强英语师范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在做好数量与结构方面的整改措施1的同时,将TESOL团队重组为师范英语系。
2.在2018年秋季学期,根据学校教师教育学院有关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等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教师评价标准,结合学院的具体情况,将上述标准予以细化,并争取在年内就将之与学院的绩效分配方案相挂钩。
3.在2018年秋季学期,全面构建与实施学院与周边地区中小学的“协同教研”、“双向互聘” “岗位互换”制度,并立即予以实施。
4.在2019年春季学期,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编制英语师范专业教师培训前与培训后教学效果对比表,逐步成熟后,形成规范。
5.在2018-2019学年,全面建成英语师范专业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四位一体”的教学效果评价平台与评价实施细则,以进一步促进教师教学理念、方法和技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