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南省豆沙古镇保护条例1稿
《云南省豆沙古镇保护条例》(草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豆沙古镇的保护和管理,继承和弘扬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依据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豆沙古镇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豆沙古镇居住和从事保护、管理、利用以及在豆沙古镇保护范围内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豆沙古镇保护遵循科学规划、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严格管理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四条 豆沙古镇的保护范围为豆沙镇管辖的行政区域。豆沙古镇实行分区保护,保护范围划分为核心保护区、规划控制区、环境协调区。
核心保护区、规划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的具体范围由盐津县人民政府在编制豆沙古镇保护规划时确定并予以公布。
第五条 豆沙古镇的保护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制的原则,以及专业管理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实行。昭通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豆沙古镇的保护工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豆沙古镇的保护。
盐津县人民政府应当将豆沙古镇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实施保护规划和保护详细规划,设立豆沙古镇保护管理机构和专项资金,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豆沙古镇保护的有关工作。
豆沙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上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做好豆沙古镇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 盐津县人民政府负责豆沙古镇保护和管理的行政机构(以下简称豆沙古镇管理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有关法律、法规;
(二)组织实施保护规划、保护详细规划和具体管理措施;
(三)维护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文物古迹;
(四)负责安全和卫生管理,维护社会秩序;
(五)依法集中行使部分行政处罚权;
(六)组织开展豆沙古镇保护方面的宣传、培训及交流;
(七)依法征收豆沙古镇维护费和管理,使用豆沙古城保护经费;
(八)组织或协助有光机构调查、收集、整理、研究豆沙古镇民族传统文化;
(九)其他有关保护和管理工作。
豆沙古镇管理机构集中行使部分行政处罚权的实施方案由盐津县人民政府拟定,经昭通市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七条 利用豆沙古镇资源从事经营、旅游或者其他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豆沙古镇维护费。具体征收办法和标准由省物价和财政部门规定。
豆沙古镇保护经费由古镇维护费、政府投入、古镇内国有资产收益、社会捐赠以及其他收入构成,豆沙古镇保护经费存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豆沙古镇的保护和古镇内原住居民生产生活的改善,不得挪作他用。
第八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社会捐赠、投资和其他方式参与豆沙古镇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豆沙古镇的义务,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权劝阻、举报。
昭通市、盐津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豆沙古镇保护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九条 盐津县人民政府依法组织编制、修订豆沙古镇保护规划和保护详细规划。规划的内容、审批程序和时限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者拒不执行经批准的豆沙古镇保护规划和保护详细规划。确需对规划进行调整的,应当依法按照法定程序报经批准。
第十条 豆沙古镇内的建设、维护和修缮活动应当符合保护规划和保护详细规划的要求,不得改变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不得损害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从事建设、维护、修缮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在施工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保护文化古迹、古树名木、水体地貌,设臵安全标志和防护设施,文明施工;未经批准不得占道堆放建筑材料、建筑垃圾及其他杂物。
第十一条 豆沙古镇内经批准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其性质、体量、高度、色彩及形式应当与相邻区位的建筑风貌相一致,应当使用与古镇风貌相协调的建筑装饰材料。
维护、修缮核心保护区内的历史建筑物、历史构筑物,应当按照历史状况原样修复。
豆沙古镇内的电力、消防、通信、防洪、供排水、有线电视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应当符合古镇保护规划和保护详细规划的要求,需要开挖的,应当提出开挖和修复方案,向豆沙古镇保护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十二条 重点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修缮方案由产权人申报,经豆沙古镇管理机构会同建设、文化、宗教等有关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
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的修缮方案,由产权人向豆沙古镇管理机构申报,经同意后方可实施。
有安全隐患的建筑物、构筑物,产权人应当及时进行维护、修缮。产权人有能力维护、修缮而不维护、修缮的,豆沙古镇管理机构应当督促其维护、修缮;确实无力维护、修缮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视情况予以资助,或者通过协商方式臵换产权。
第三章 保护措施
第十三条 盐津县人民政府按照豆沙古镇保护规划和保护详细规划具体划定并公布核心保护区、规划控制区、风景协调区的范围,设立标志;组织对豆沙古镇的文物古迹、古树名木、历史建筑物、历史构筑物进行普查,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做好确定公布工作。
第十四条 豆沙古镇内的历史建筑物、历史构筑物、古树名木等实行挂牌保护,保护标志、标识由豆沙古镇管理机构统一制作、悬挂和管理。
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制作、使用、摘除保护标志、标识。
第十五条 在豆沙古镇内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商品促销、影视拍摄等公益性、商业性活动,必须经豆沙古镇管理机构批准统一,不得破坏古镇的环境和自然风貌,不得损坏历史建筑物、历史构筑物和公共设施。
豆沙古镇的生活垃圾实行袋装收集。禁止将废弃物倾倒入排水管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和擅自拆除、占用、迁移、封闭豆沙古镇的公共环境卫生设施;不得依附公共环境卫生设施搭建构筑物。
第十六条 豆沙古镇内的单位、商业店铺应当积极做好消防工作,并按照消防要求配备相应的器材。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妨碍消防通道的畅通,不得损坏消防设施。
豆沙古镇管理机构应当协助消防部门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发现隐患及时督促整改。
禁止在豆沙古镇核心保护区内销售和燃放烟花爆竹,未经豆沙古镇保护管理机构批准,不得在豆沙古镇规划控制区及环境协调区内销售和燃放烟花爆竹。
第十七条 禁止下列影响豆沙古镇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
(一)在河道内捕鱼、洗涤物品,向河道内排放污水、倾倒垃圾、粪便,扔动物尸体等废弃物;
(二)随地吐痰、便溺;
(三)乱扔果皮、纸屑、烟蒂、饮料罐、香口胶渣等;
(四)在露天场所和垃圾收容器内焚烧树叶、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
(五)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等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六)设臵宣传促销摊点、商业广告,发放促销传单;
(七)占道经营和流动经营;
(八)未经批准在建筑物、公共设施、树木上涂写、刻画、悬挂;
(九)其他有损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
第十八条豆沙古镇环景协调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破坏性开发湿地;
(二)擅自进行爆破、挖沙、采石、取土;
(三)侵占、围填、覆盖、堵截河道或者坝塘;
(四)侵占、损坏或者擅自移动、拆除公共设施;
(五)建设有碍古镇保护的建设项目。
第十九条 豆沙古镇规划控制区内除本条例第十七条禁止的行为外,还禁止下列行为:
(一)拆除、损毁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
(二)擅自拆除、改装古民居、古建筑中的门、窗、牌、匾、坊以及其他装饰构件;
(三)建设与古镇整体风貌、建筑风格不相协调的建筑物、构筑物。
第二十条 豆沙古镇核心保护区内除本条例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禁止的行为外,还禁止下列行为:
(一)除修缮以外的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
(二)擅自破墙开店;
(三)放养家禽家畜和宠物。
第二十一条 盐津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豆沙僰人文化、唐碑文化、马帮文化、“三川半”文化等历史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的宣传、保护和开发,鼓励民间艺人传徒授艺,鼓励开展下列经营项目和活动:
(一)设立博物馆,民俗传习馆所;
(二)开办传统手工作坊,制作民间工艺产品;
(三)开展传统娱乐业及民间艺术表演活动;
(四)民间工艺品收藏、交易、展示;
(五)民族传统文化体育活动。
县文化、民族宗教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支持豆沙古镇开展传统文化艺术、民族风情、民间工艺的保护、挖掘、收集、整理工作。
第二十二条 在豆沙古镇内开展下列活动,应当经豆沙古镇管理机构审核同意:
(一)开设店铺;
(二)从事住宿、餐饮、娱乐业;
(三)开办博物馆、展览馆、民俗传习馆所;
(四)开办手工作坊,制作工艺品及旅游产品;
(五)举办大型表演活动,设臵宣传促销点;
(六)举办商品展销活动;
(七)拍摄电影电视;
(八)设臵商业广告、标牌。
前款规定的审核事项,豆沙古镇管理机构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0日内提出审核意见。
第二十三条 豆沙古镇核心保护区实行车辆准入制。但执行公务的公安、消防、救护、抢险、环卫、邮政等特种车辆可以直接驶入。
下列车辆经豆沙古镇管理机构批准或者登记备案后可以驶入:
(一)专供游客观光游览的环保型车辆;
(二)运送货物或者施工等其他确需进入的车辆;
(三)经登记备案的核心保护区内居民的生产、生活车辆。
第二十四条 豆沙古镇核心保护区内鼓励使用清洁能源,逐步替代原煤、柴禾的使用。
第二十五条 使用豆沙古镇标示、标志的,由豆沙古镇保护管理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授权;未经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
第二十六条 盐津县人民政府应当对豆沙古镇的经营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适时发布鼓励或者禁止经营的项目目录,保持豆沙古镇的传统文化特色;重点发展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无污染、无公害的产业;合理安排豆沙古镇内商品经营市场布局。
豆沙古镇保护管理机构根据项目目录和古镇市场规模、市场布局,确定古镇内的经营位臵及与之相适应的经营项目,并在当地予以公告。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调整、改变或者拒不执行经批准的豆沙古镇保护规划和保护详细规划的;
(二)不履行豆沙古镇保护和监管职责的;
(三)对破坏豆沙古镇保护的行为不依法查处的;
(四)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豆沙古镇保护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逾期不恢复原 状或者不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的,由豆沙古镇保护管理机构指定有能力的单位代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破坏性开发湿地的;
(二)擅自在核心保护区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
(三)建设有碍豆沙古镇保护的建设项目的;
(四)侵占、围填、覆盖、堵截河道或者坝塘的;
(五)擅自拆除古民居、古建筑中的门、窗、牌、匾、坊以及其他装饰构件的;
(六)使用与古镇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装饰材料的。
有前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并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有前款第四项至第六项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并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豆沙古镇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处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一)擅自占道堆放建筑材料、建筑垃圾及其他杂物的;
(二)在道路、巷道摆摊设点经营,妨碍交通或者污染环境的;
(三)擅自设臵宣传促销点的;
(四)在核心保护区内放养家禽宠物的;
(五)擅自驾驶车辆驶入核心保护区的。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豆沙古镇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擅自制作、使用、摘除保护标志标识的;
(二)擅自拆除和接入消防、防洪、供排水、通信、有线电视、电力线路等设施的;
(三)侵占、毁坏或者擅自移动、拆除公共设施的。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核心保护区内擅自破墙开店的,由豆沙古镇管理机构责令改正,限期恢复原状;情节严重的,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法律、法规已经规定法律责任的,依照其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豆沙古镇范围内的文物保护和管理,按照文物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盐津县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可以依照本条例制定具体保护规定。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自201 年 月 日起施行。
第二篇:云南省和顺古镇保护条例(初稿)
云南省和顺古镇保护条例(初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顺古镇的保护,促进和顺古镇和谐发展,根据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和顺古镇的保护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和顺古镇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风貌协调区进行保护。
核心保护区是指和顺路所连接的十字路村委会与水碓村委会所辖的主要居民区内文物古迹集中,最能体现和顺建筑特色的区域,包括大寨子片区,张家坡、贾家坝、艾思奇故居及其附近片区。
建设控制区是指核心保护区外围100米的区域及其他需要控制的范围。包括古民居、特色民居、闾巷坊门、月台、照壁、亭子、牌坊、路和桥、戏台、塔、宗祠、庙宇、古树名木等公共建筑和建筑物周边环境等。
风貌协调区是指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以外的和顺行政区域。
第四条 和顺古镇的保护应当遵循统筹规划、有效保护、科学管理、和谐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 保山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和顺古镇保护工作的领
(七)古镇保护的其他相关管理工作。
第八条 和顺古镇管理机构集中行使部分行政处罚权,其实施方案由腾冲县人民政府拟定,报保山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章 保护措施
第九条 和顺古镇保护规划的编制和修订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者拒不执行经批准的古镇保护规划和保护详细规划。确需对规划进行调整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报批。
第十条
腾冲县人民政府按照规划具体划定并公布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风貌协调区的范围,由和顺古镇管理机构设立界线标志。
第十一条
和顺古镇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对古镇的文物古迹、古树名木、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普查,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确定公布工作。
第十二条 和顺古镇应当整体保护,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
第十三条
和顺古镇内的建设项目应当符合保护规划要求,施工单位和个人在施工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保护文物古迹、古树名木、水体、地貌。
和顺古镇内的施工单位应当设置安全标志和护栏,未经批准不得占道堆放建筑材料及其他杂物。
第十四条 保护区内的商业店铺由和顺古镇管理机构统一
人应当进行修缮。修缮确有困难的,所有权人可以申请补助;和顺古镇管理机构或者当地人民政府应当视情况,给予适当补助。
第十九条 保护区内安装太阳能、遮光篷、遮雨篷等设施不得影响和顺古镇风貌和景观。经批准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构筑物的,不得使用与古镇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装饰材料。
第二十条 和顺古镇的电力、消防、通讯、防洪、供排水、有线电视等设施建设应当符合保护规划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拆除和接入。
第二十一条 和顺古镇保护区内,禁止污染水源和水环境;禁止侵占、覆盖、改道、堵截水域;禁止在河道、湖泊上搭建建筑物、构筑物。
第二十二条 保护区内的月台、绿地、广场、学校操场等开放空间设置为紧急避险场所。
和顺古镇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和规范,在保护区设置消防设施和消防通道,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发现火灾隐患及时督促整改。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妨碍消防通道的畅通,不得损坏消防设施,并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发现火灾隐患及时消除。
第二十三条 和顺古镇核心保护区内鼓励使用清洁能源,逐步取消原煤、柴禾的使用。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和擅自拆除公共环境卫生设施。
(八)高声招揽生意、使用喇叭或者其他产生噪音污染的;
(九)设置、张贴损坏或者影响风貌的标牌、广告、招贴等;
(十)随意倾倒垃圾;
(十)其他损害风貌和环境卫生的。第二十八条 核心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拆除、损毁历史建筑物和构筑物;
(二)破坏历史环境要素;
(三)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和构筑物;
(四)破墙开店;
(五)擅自摆摊设点;
(六)随地吐痰、便溺、扔果皮、纸屑、饮料罐等;
(七)放养犬。
第二十九条 建设控制区禁止下列行为:(一)擅自修建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二)损毁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
(三)建设与和顺古镇整体风貌、建筑风格不相协调的建筑物、构筑物;
第三十条 风貌协调区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采伐林木;
(二)改变河湖水系,园林绿地等自然状态的;
(三)建设有碍和顺古镇保护的工业建设项目。
第三十一条 在和顺古镇开展下列活动,应当经和顺古镇管
备。
第三十五条
和顺古镇管理机构依法行使监督检查权,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腾冲县人民政府、和顺镇人民政府、和顺古镇管理机构以及建设、文化、宗教等行政主管部门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或者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和顺古镇管理机构责令改正,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逾期不恢复原状或者不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的,由和顺古镇管理机构指定有能力的单位代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对单位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改变与古镇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
(二)破坏性开发湿地;
(三)改变河湖水系,园林绿地等自然状态;
(四)污染水源和水环境;
(五)建设有碍和顺古镇保护的工业建设项目;
(六)开展公益性活动、群众性民族文化活动、社区活动,及其他装饰构件;
(三)使用与古镇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装饰材料。
(四)侵占、覆盖、改道、堵截水域;
(五)在河道、湖泊上搭建建筑物、构筑物。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一)项至第(六)项、第(八)项至第(十一)项规定的,由和顺古镇管理机构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违反本条例第(七)项规定擅自爆破、挖沙、取土、采矿、采石、围填水面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一)项至第(四)项、第二十九条规定的,由和顺古镇管理机构责令改正,限期恢复原状,对单位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违反第二十八条第(五)项至第(七)项规定的,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第三篇:云南省和顺古镇保护条例(公告第19号)
【发布单位】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发布文号】公告第19号 【发布日期】2010-03-26 【生效日期】2010-06-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
云南省和顺古镇保护条例
(公告第19号)
(2010年3月26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6次会议通过 2010年3月26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9号公布 自2010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顺古镇的保护和管理,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根据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第二条 和顺古镇的保护和管理,以及在和顺古镇保护范围内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第三条 和顺古镇保护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统一管理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四条第四条 和顺古镇的保护范围为和顺镇管辖的行政区域。和顺古镇实行分区保护,保护范围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风貌协调区。
核心保护区是指十字路社区村委会、水碓社区村委会所辖的主要居民区,包括大寨子片区、和顺图书馆、艾思奇故居、张家坡、贾家坝等片区。
建设控制区是指十字路社区村委会及水碓社区村委会在核心保护区以外的其他居民区、大庄社区村委会居民区。
风貌协调区是指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以外的和顺古镇其他区域。
第五条第五条 保山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和顺古镇的保护工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和顺古镇的保护。
腾冲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和顺古镇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实施保护规划和保护详细规划,设立保护专项资金,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和顺古镇保护的有关工作。和顺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上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做好和顺古镇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第六条 腾冲县人民政府负责和顺古镇保护和管理的行政机构(以下简称和顺古镇管理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有关法律、法规;
(二)组织实施保护规划、保护详细规划和具体管理措施;
(三)维护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文物古迹;
(四)负责安全和卫生管理,维护社会秩序;
(五)依法集中行使部分行政处罚权;
(六)其他有关保护和管理工作。
和顺古镇管理机构集中行使部分行政处罚权的实施方案由腾冲县人民政府拟定,报保山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七条第七条 腾冲县人民政府可以从和顺古镇的旅游景区(点)门票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费用作为古镇维护费。具体项目和标准由腾冲县人民政府按照程序报请省级有关部门批准。
和顺古镇保护经费由政府投入、古镇内国有资产收益、古镇维护费、社会捐赠以及其他收入构成,专项用于和顺古镇的保护和古镇内原住居民生产生活的改善。
第八条第八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社会捐赠、投资和其他方式参与和顺古镇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和顺古镇的义务,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权劝阻、举报。
保山市、腾冲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和顺古镇保护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九条第九条 腾冲县人民政府依法组织编制、修订和顺古镇保护规划和保护详细规划。规划的内容、审批程序和时限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者拒不执行经批准的和顺古镇保护规划和保护详细规划。确需对规划进行调整的,应当依法按照程序报经批准。
第十条第十条 和顺古镇内的建设、维护和修缮活动应当符合保护规划和保护详细规划的要求,不得改变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不得损害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从事建设、维护、修缮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在施工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保护文化古迹、古树名木、水体地貌,设置安全标志和防护设施,文明施工;未经批准不得占道堆放建筑材料、建筑垃圾及其他杂物。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和顺古镇内经批准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应当使用与古镇风貌相协调的建筑装饰材料。
维护、修缮核心保护区内的历史建筑物、历史构筑物,应当按照历史状况原样修复。
和顺古镇内的电力、消防、通信、防洪、供排水、有线电视等设施建设应当符合古镇保护规划和保护详细规划的要求。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挂牌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修缮方案由产权人申报,经和顺古镇管理机构会同建设、文化、宗教等有关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
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的修缮方案,由产权人向和顺古镇管理机构申报,经同意后方可实施。
有安全隐患的建筑物、构筑物,产权人应当及时进行维护、修缮。产权人有能力维护、修缮而不维护、修缮的,和顺古镇管理机构应当督促其维护、修缮;确实无力维护、修缮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视情况予以资助,或者通过协商方式置换产权。
第三章 保护措施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腾冲县人民政府按照和顺古镇保护规划和保护详细规划具体划定并公布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风貌协调区的范围,设立标志;组织对和顺古镇的文物古迹、古树名木、历史建筑物、历史构筑物进行普查,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做好确定公布工作。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和顺古镇内的历史建筑物、历史构筑物、古树名木等实行挂牌保护,保护标志、标识由和顺古镇管理机构统一制作、悬挂和管理。
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制作、使用、摘除保护标志、标识。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在和顺古镇内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商品促销、影视拍摄等公益性、商业性活动,不得破坏古镇的环境和自然风貌,不得损坏历史建筑物、历史构筑物和公共设施;在道路、巷道摆摊设点的经营者,不得妨碍交通、污染环境。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和顺古镇内的单位、商业店铺应当做好消防工作,并按照消防要求配备相应的器材。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妨碍消防通道的畅通,不得损坏消防设施。
和顺古镇管理机构应当协助消防部门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发现隐患及时督促整改。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和顺古镇风貌协调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破坏性开发湿地;
(二)擅自进行爆破、挖沙、采石、取土;
(三)侵占、围填、覆盖、堵截河道或者坝塘;
(四)在河道或者坝塘电鱼、毒鱼、炸鱼;
(五)在建筑物、构筑物上刻划、涂污;
(六)擅自设置标牌、喷绘或者张贴广告、招贴;
(七)随意倾倒垃圾、排放污水;
(八)侵占、损坏或者擅自移动、拆除公共设施;
(九)建设有碍古镇保护的建设项目。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和顺古镇建设控制区内除本条例第十七条禁止的行为外,还禁止下列行为:
(一)拆除、损毁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
(二)擅自拆除古民居、古建筑中的门、窗、牌、匾、坊以及其他装饰构件;
(三)建设与古镇整体风貌、建筑风格不相协调的建筑物、构筑物。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和顺古镇核心保护区内除本条例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禁止的行为外,还禁止下列行为:
(一)除修缮以外的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
(二)擅自破墙开店;
(三)放养犬只。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腾冲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和顺侨乡文化、抗战文化、马帮文化、边地文化等历史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的宣传、保护和开发,鼓励民间艺人传徒授艺,鼓励开展下列经营项目和活动:
(一)设立博物馆,民俗传习馆所;
(二)开办传统手工作坊,制作民间工艺产品;
(三)开展传统娱乐业及民间艺术表演活动;
(四)民间工艺品收藏、交易、展示;
(五)民族传统文化体育活动。
县文化、民族宗教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支持和顺古镇开展传统文化艺术、民族风情、民间工艺的保护、挖掘、收集、整理工作。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在和顺古镇内开展下列活动,应当经和顺古镇管理机构审核同意:
(一)开设店铺;
(二)从事住宿、餐饮、娱乐业;
(三)开办博物馆、展览馆、民俗传习馆所;
(四)开办手工作坊,制作工艺品及旅游产品;
(五)举办大型表演活动,设置宣传促销点;
(六)举办商品展销活动;
(七)拍摄电影电视;
(八)设置商业广告、标牌。
前款规定的审核事项,和顺古镇管理机构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0日内提出审核意见。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和顺古镇核心保护区实行车辆准入制。但执行公务的公安、消防、救护、抢险、环卫等特种车辆可以直接驶入。
下列车辆经和顺古镇管理机构批准或者登记备案后可以驶入:
(一)专供游客观光游览的环保型车辆;
(二)运送货物或者施工等其他确需进入的车辆;
(三)经登记备案的核心保护区内居民的生产、生活车辆。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和顺古镇核心保护区内鼓励使用清洁能源,逐步替代原煤、柴禾的使用。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调整、改变或者拒不执行经批准的和顺古镇保护规划和保护详细规划的;
(二)不履行和顺古镇保护和监管职责的;
(三)对破坏和顺古镇保护的行为不依法查处的;
(四)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和顺古镇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逾期不恢复原状或者不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的,由和顺古镇管理机构指定有能力的单位代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破坏性开发湿地的;
(二)擅自在核心保护区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
(三)建设有碍和顺古镇保护的建设项目的;
(四)侵占、围填、覆盖、堵截河道或者坝塘的;
(五)擅自拆除古民居、古建筑中的门、窗、牌、匾、坊以及其他装饰构件的;
(六)使用与古镇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装饰材料的。
有前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并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有前款第四项至第六项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并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和顺古镇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处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一)擅自占道堆放建筑材料、建筑垃圾及其他杂物的;
(二)在道路、巷道摆摊设点经营,妨碍交通或者污染环境的;
(三)擅自设置宣传促销点的;
(四)在核心保护区内放养犬只的;
(五)擅自驾驶车辆驶入核心保护区的。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和顺古镇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擅自制作、使用、摘除保护标志标识的;
(二)擅自拆除和接入消防、防洪、供排水、通信、有线电视、电力线路等设施的;
(三)侵占、毁坏或者擅自移动、拆除公共设施的。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核心保护区内擅自破墙开店的,由和顺古镇管理机构责令改正,限期恢复原状;情节严重的,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法律、法规已经规定法律责任的,依照其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和顺古镇范围内的文物保护和管理,按照文物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腾冲县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可以依照本条例制定具体保护规定。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自2010年6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浅论古镇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
浅论古镇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
——以独山县影山镇为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景观、景物随处可见,各种各具特色的传统景观越来越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古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深厚的人文内涵以及特有的古朴化境氛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旅游市场中一直新生力量。保存较较完好、有一定地方特色的古镇吸引着大批的旅游者前来观赏。近年来,我们国家更多的具有特色的民居和古村镇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例如云南丽江古城、江苏周庄等地,逢节假日、旅游黄金周期间这些古镇都会吸引很多人前来,其数量可以媲美山水自然风光。
贵州的村庄没有北方的凝重厚实、也没有江南水乡的灵秀,有的是那份独特的淳朴和娴静。据粗略统计,贵州拥有300多座古镇,其中以贵阳青岩古镇和镇远古镇为佼,其传统的生活形态和建筑文化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古镇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可以丰富旅游产品的内容,满足部分旅游者寻求精神家园的愿望。
随着古镇旅游越来越火爆,不仅条件成熟的古镇在进行旅游开发,一些稍有条件的古镇也纷纷行动起来,提出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面对古镇旅游资源开发的热潮,更多具有条件的古镇正努力加入其中。本文将以正在建设开发中的影山古镇为例,针对其旅游开发的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古镇旅游资源开发问题,来浅析影山古镇开发的可行性以及如何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
云贵地区古镇成型较早,但几经战乱兴废之后,现存古村镇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境内土著居民,如苗、水、布依族等自然法阵形成的古村镇寨。这一类存在多是集中在贵州南部地区,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代表。另外在黔东南以苗族、侗族为代表,如其建筑表现为干栏式吊脚楼等,另一方面,由于汉人的杂居,在村寨布局、建筑风格上明显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另一部分村寨的建筑风格上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等院楼建筑最为常见,这些建筑因云贵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建筑材料资源有所改变,形式非常灵活。
影山镇位于独山县东北部,北与都匀市墨冲镇接壤,据都匀市区45公里,幅员207平方公里。镇区内的亮点是位于紫林山国家森林公园中的奇石“翻天印”;其次是坐落在翁奇的奎文阁,奎文阁修建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其至今仍保存完好,是一个具有文化、宗教、建筑的各方面价值的景点。
一、影山镇旅游开发的资源条件
古镇原本不是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而存在的,是为广大农村乡土建筑的聚集地,由于年代久远,房屋建筑风格独特、古朴,民风民俗淳朴,乡土人文气息浓厚、周围自然环境山清水秀、自然与人文相融合,而且历史、自然、地理、民俗等不同,各地古镇有呈现出区域化、多样性的人文特色,这些条件构成了古镇旅条件的基础。就影山镇而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古镇自然资源
影山镇地处紫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地带,森林覆盖率高。
1、气候条件:影山地处云贵高原南部善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空气清新、云遮雾障,常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在1300毫米左右,有天然氧吧的美誉,人居环境极佳。此外,在大坪坡可观云海,夏季云雾缭绕,雨后能常见彩虹,所以影山镇是人们休闲养生、避暑净心的好地方。
2、地文景观:影山镇的地质地貌很有典型的喀斯特的特色,夹缝岩大峡谷、深沟这些天然的岩溶地貌,既可以用于观赏旅游,也可作为科学考察和探险。
3、水文地貌:影山镇以水为依托的旅游资源主要是胭脂河,与胭脂河两岸自然环境相结合,足使人感受到影山镇天蓝、地净、山青、水碧。由于境内多为岩溶地貌,地表水较少,大多为暗河分布在九善硚汇入胭脂河,冒水洞是胭脂河源头,常年水流不断。
4、生物类:影山镇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境内植被呈现垂直性分布,森林覆盖率超过75%,其中紫林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352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2.57%,是旅游的“天然氧吧”。天然森林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兼有针阔混交林、青冈纯林、油桐纯林成片分布,林木苍郁古朴,四季景相分明。人工林主要为马尾松飞播纯林、柏木、绵竹人工纯林,与油桃园、康朗桃园、黄花梨园等人工水果园林互为呼应,组成林海、花海等季相不同的森林景观。植物种类有418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红豆杉、银杏、黄杉、秃杉等27种;影山镇的野生动物数量众多,达动物99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金钱豹、蟒、猕猴等41种。还有珍惜动物60多只猕猴,生动、可爱,与园中的鸟兽一起,为森林增添动感之美。
(二)古镇人文资源
影山镇古镇拥有浓郁的宗教文化,道教、佛教和儒家文化相互交融,形成影山多彩丰富的文化,水司楼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1、净心大观园
净心大观园是由翰林府、诰命府、尹珍府、后花园以及影山老街组成,规划用地面积为180亩,建筑总面积为90000平米,是本地布依族标志性建筑群。净心大观园的整体建筑风格是依山而建,为九进大院。
(1)翰林府:受尹珍启蒙教化的影响,影山镇在清朝相继出现了万民钦、莫与俦两位翰林,翰林府就是他们当时居住的地方,府内成列有万民钦、莫与俦生平介绍、作品等。万民钦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考中进士,被朝廷选拔为翰林院“庶吉士”,称为独山县获得翰林的第一人,为影山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莫与俦嘉庆四年(1799)赴京会试中进士,被选为翰林庶吉士,先后在独山及遵义教书育人长达46年,学术渊博,为人师表,培养出两位名震西南的文化巨儒莫友芝和郑珍。府中北苑为万民钦旧居,门帘贴字“仰万民钦”,有对联“盛结八方果,祥和古今用”,进居有门帘“民钦堂”,有对联“桃李芳菲前途无限,栋梁蔚起后继有人”。南苑是为莫与俦旧居,有联“传家尚喜贫存砚,教子尤勤老著书”
(2)诰命府:诰命府是为了纪念影山历史上三位皇帝封的诰命夫人,以独山翁奇团练领袖杨维藩的真人故事维历史背景,修建诰命府来纪念影山历史名人,从大门进去,需要连续穿过9个不同的厅堂和院落,称为九进府。其中第一进是沿街吊脚楼,第二进和第三进为纯手工雕刻的牌匾收藏牌。东栅门上贴字“诰命府”,有对联“一生功绩耀千秋,三世诰命传万代”。
(3)影山老街:追忆影山从前街市的繁华景象而打造,集中再现了影山居民衣、食、住、行、娱、乐、购、闲的生活习俗。也是当地布依族、苗族、水族最为理想的相互交往、交流与融合的场所之地,他们通过各种形式在这里互通有无和睦相处,谱写了民族大团结的新篇章,为建设美丽和谐家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儒学文化园
儒学文化园以奎文阁为依托,围绕奎文阁做文章,将儒学文化完美的展现在奎文阁区域,规划用地面积67.16亩,建筑总面积21669.08㎡,主要建筑:杨家大院、书院接待区、文庙(大成殿)、杨家宗祠、影山书院、影山草堂、奎文阁等。项目建成将打造成西南最高品位、最大规模的儒学文化研究传习和育人基地,并作为儒学文化和影山文化展示的窗口,将奎文阁做成天下闻名之儒学圣地。
3、水司楼
水司楼总占地面积5215㎡,总建筑面积61571.03㎡,99.9米高,共计26层。由贵州净心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天下第一水司楼是主要功能包含集会展博览、酒店住宿、游览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其中酒店住宿是以洲际酒店为标准来打造。水司楼建筑融合了具有明显独山少数民族特色建筑精髓的大型仿古建筑综合体,是整个影山净心谷景区乃至整个独山县的标志性建筑。它以弧形的平面布局模式,如同张开怀抱的巨人,欢迎四方宾客都前来旅游观光,不仅象征景区“游客至上”的服务理念,也象征了净心谷景区有容乃大的博大胸怀,更象征了每一个独山人民敞开胸怀,迎接开放的伟大雄心和走出贵州,走进世界的强烈决心。
二、影山镇旅游区位
贵州省的古镇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但并不是所有的古镇都适合开发为成熟的旅游产品,除了古镇本身的资源条件之外,还需从古镇所在的区位条件来考虑,从客源地至旅游地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考虑。
从目前贵州的古镇来看,如贵阳青岩古镇,再如黔东南镇远古镇等,开发相对较早,已经比较成熟,其别于都市现代化建筑森林和快节奏生活的独特的古镇风貌成为人们闲暇时的短距离旅游目的地之一。影山镇位于都匀市南部,距贵阳市152公里,从贵阳出发,历时不到3小时就能到达影山,且都匀市有班车直达影山,班车班次频繁。随着贵新高速独山北(影山)匝道年底将建成,都匀至独山县(都独同城快速干道)已经动工建设,两条公路通车可将贵阳至影山的时间缩短为2小时即达,旅游交通十分便利。并且,影山镇距著名景区荔波小七孔和平塘天文旅游小镇十分近,在黔南州规划的以后旅游环线的必经之路上,与旅游地有着紧密的地理关联,也具备了旅游开发的区位优势和条件。
三、影山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存在问题
1、形象定位缺失,旅游产品单一
目前,影山古镇独特性的形象定位不鲜明,即还没有“卖点”,在参与争夺未来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且影山古镇优秀的历史文化及民俗文化内涵没有充分挖掘,旅游活动较为单调,旅游产品的“含金量”和文化品位尚需提高。
2、旅游服务与管理落后
目前古镇开发还不成熟,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等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尚不具备一定规模的旅游接待能力,为早期吸引游客增大了难度。且服务设施的投入所需资金量大,使投资者的风险大增。而影山经济条件差,政府所能提供的资金严重不足,极大限制了景区的开发进程、力度与质量。且目前旅游管理水平不高,没有在游客心中树立起良好的感知形象。
3、宣传力度不够
开发资金的严重不足及缺少专业性的人才进行大手笔的策划和制作,造成了宣传推广无所适从,使影山古镇处于“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尴尬境遇。
四、古镇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
1、首先要找准定位,塑造特色鲜明的古镇旅游形象特色鲜明的古镇旅游形象,是古镇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清晰的定位,能使游客形成一种直接而感性的认识。为游客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作好了铺垫,是一个成功的开端。因此,在古镇旅游开发中,塑造特色鲜明的古镇旅游形象是关键。在影山古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中,我们首先把影山古镇定位为“旅游静养福地”,其次在对其文化内涵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将其文化主题定位为:茶旅文化、三教文化、水族文化、布依族民俗文化。将古镇的旅游形象定位为民俗文化休闲胜地。
2、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文化资源重组,提高旅游产品的含金量。当今世界的旅游已开始跨越游山玩水以消闲为主的初始阶段,逐渐过渡到全方位的文化服务与综合开发,多层次的文化生产与消费的新阶段。旅游的文化内涵已经成为发展旅游业的灵魂。在古镇旅游开发中,应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旅游项目、拓展旅游空间、提高旅游产品的“含金量”。如古镇给游客提供的旅游项目仅限于看古屋老房、逛古街、买到处可见的旅游产品,这样的古镇不具备竞争优势,长此以往,必将失去客源。此外,发展古镇旅游,不仅要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内涵,还应对资源进行合理而有效的重组。将其文化资源加以挖掘,赋予新的内容,才能令游客在游憩的同时找寻到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家园。
3、对古镇的保护和开发进行科学规划
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必须规划先行,通过科学规划和严格管理,有效避免古镇资源遭受新的破坏。规划应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在对古镇旅游资源、现存古建筑进行详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保护规划,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筑保护与改造措施。
影山镇的旅游规划思路是把整个镇区作为整体打造,建设一轴(城镇建设发展轴);一带(景镇互动带);双核(镇区综合服务核心、景区旅游服务核心);四区(城镇生态建设区、台地原始风光区、深沟森林区、紫林山森林区)。本着有利于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利于增加本地区居民的就业和创收,有利于本地区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原则。要规划先行,防止出现景区无序混乱的状态。旅游项目开发高、中、低搭配形成系列,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古镇应该从自身的优势点出发,本着以保护旅游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方向制定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整个影山古镇可分为三部分,其有以儒学园、九九观和报国寺等为标志的“三教”旅游资源;有以甲定、翁奇、翁台的自然生态茶园风光为代表的山地茶旅资源;有以水司楼、胭脂湾为主的大型实景演绎现代光影旅游资源。
(一)影山古街开发主题
1、在老街各空闲的地方设置一些具有古代时期的生活写照的物品,如手推磨、铁匠铺、戏台、手风车等,重现其早期时期的繁忙生活景象;
2、融入影山镇自有的民族民俗文化,如在古街开展如诗词字画的文学活动等;
3、在老街各巷口,可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古街的立式文化及民风民俗;
4、在老街依旧修旧的清代房屋建筑的窗花上做文章,例如:把关于房屋的历史描绘上,在上面画画,做谜等。
(二)自然风光的开发
主要针对九天景区和深沟景区。
1、森林体验游:紫林山丰富的自然资源,植被、动物、溪流等,森林公园内鲜有人居住,使紫林山任然保留了原始森林的状态,可以为游人提供较为天然的探险环境,零距离的接触大自然,享受世外桃源带俩的乐趣,优美的自然环境,配合天然的木质农家小屋,隐藏于山林之中,居住于这里能感受道大自然的洗礼,沐浴着柔和的阳光,享受着天然的氧吧,是度假休闲的一大方式,让人们体验这种野外的度假生活。
2、休闲养身游:目前我国大城市的居民,尤其是“都市白领”,大多都处于在亚健康状态,这就要求人们在生活质量已经提升到较高水平之后,必须更多考虑生活的质量和身心的健康。在这种形势下,休闲养身必将成为热点和潮流,蕴含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影山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厚的自然条件,配套相关的实施和人员,将单纯的周末出游和夏日避暑提高到以养身为目的的旅游方式,并可以结合翁奇的道家渊源,发扬道家的养身文化,道家养身的根本目的就是杨摒弃一切外来元素对生命活动的干扰,以求得身心的解脱,在养身忠采取顺乎自然的行动,就能围护健康,延年益寿,这符合长者对长寿的最求,亦符合现在都市人寻求宁静的追求和向往。
3、野外活动:翁台的大坪坡为一片开阔的平坝,玉高山相连,非常适宜开展野外活动,如企业户外扩展、亲子活动等,这些活动能锻炼团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加团队协作精神。大坪坡农家乐还可以与专业的拓展服务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该类活动提供相应的服务。
4、高档会务中心:翁奇内经风景秀丽,友比较充裕的地域,即将建成的水司府将打造成独山县首家洲际酒店,配套非常完备的服务设施,时期具有完善的上午功能,为企业、事业单位等提供会议、休闲场所,提高园区的消费档次,扩大客源量。
5、青年夏令营:夹缝岩景区动植物种类繁多,且有特殊的地质地貌特征,具有较高的学习价值,寓教于乐的亲子游戏有助于青少年的实践知识增长,并能培养青少年热爱自然、独立生活的能力。
4、科学的市场运作方式是古镇旅游发展的保障 只有引入科学的市场运作方式,才能拓宽古镇的融资和开发渠道。古镇旅游形象的成功塑造及古镇旅游的发展是政府、企业、公众、旅客等多个主体共同合作、努力的结果。科学的市场运作方式要求各个主体职能分工明确。(1)政府引导、基础设施投入。政府主要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从创意、规划、塑造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特别是在跨区域中协作和公益项目实施方面发挥不可缺少的作用。同时,政府是基础设施投入的主体。
(2)企业主导、项目设施投入。发挥旅游企业及相关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企业是相关项目设施投入的主体。在旅游开发、经营管理中开展活动,特别是把古镇旅游形象的内涵体现在服务工作中。
(3)公众参与、突出产品特色。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本身就是古镇旅游形象中的“活”风景,公众旅游形象意识的提高有助于古镇旅游形象特色的塑造与营销。
(4)游客反馈、完善产品结构。游客是旅游形象的受体和体验者、应证者、评价者,他们对旅游形象的认识反馈有助于地域旅游形象、产品结构的完善。
5、加强市场营销,构建科学、合理的营销模式 营销是将旅游产品推向市场的关键一步,只有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营销模式,加大宣传力度,才能使古镇旅游开发真正融入市场,也才能为古镇的保护积累大量的资金。在古镇旅游开发中应通过整合各级政府、旅游要素、旅游企业、旅行社、旅游代理商和经销商、媒体、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力量,谋求最大的营销效果。将古镇旅游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包装,策划宣传,同时坚持大市场、大营销理念,综合运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手段及现代化网络方式,打造古镇旅游知名品牌,进一步塑造古镇旅游形象,全面提升古镇旅游的知名度。在此基础上,加强区域联动、协同营销和强化内部营销,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使旅游业真正成为古镇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最终实现古镇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贵州各古镇各具特色,对于古镇的开发,可以相互借鉴发展经验,影山古镇在旅游资源方面十分丰富,麻江万达小镇的成功经验十分值得影山古镇借鉴学习,同时,影山古镇还应该根据其自身条件打造特色,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三教文化,在古镇旅游资源发展上继续摸索走出自己的道路。
五、结束语
在古镇旅游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如何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古镇永远绽放迷人的魅力,实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充分认识古镇旅游资源的特点,正确处理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使古镇在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同时,其历史文化得以延续。
影山镇人民政府 2017年11月20日
第五篇:古镇保护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周庄率先发展旅游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古镇旅游热的带动下,诸多颇具地方特色的古镇纷纷效仿,竞相进行旅游开发,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古镇旅游的兴起是近30年的事。我国在借鉴国际遗产保护经验的基础上,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纳入了遗产保护范围。1982 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6 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提出了要对文物古迹集中的小镇、村落进行保护。随后,全国各省份就开始了历史文化镇的命名工作和古镇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至此,古镇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推向了广大的游客。从率先打出“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到最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安徽省西递-宏村古村落,从江浙的同里、乌镇、西塘到山西平遥古城、西部云南丽江等古镇,无不成为游客追逐的对象。
古镇旅游开发中一些不适当的行为也使许多古镇的生态环境、文化氛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容量饱和
旅游容量,是指一定时期内不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社会、文化、经济以及旅游者旅游感受质量等方面带来无法接受的不利影响的旅游业规模最高限度,一般量化为旅游地接待的旅游人数最大值。当旅游地的游客量超过旅游容量时,就会出现消费过度集中,造成旅游地的交通拥挤、住宿紧张、吃饭困难、景点爆满、价格上涨、服务质量下降乃至客人投诉增加等负面效应,这样其实是对文化遗产和环境的最大破坏,同时也降低了旅游量。古镇目前面临的最大的压力便是游客流量增加迅速,超过了目前古镇旅游容量允许的限度。尤其在旅游旺季(如图一所示),古镇内经常处于拥挤混乱的场面:幽静的水乡环境氛围被破坏,不仅无法正常游览,甚至对古迹、建筑等造成了破坏,即所谓“旅游公害问题”。
图1 古镇2000 年每月游客人数统计分析
2.古镇旅游产品自身的缺陷
第一,主题重复,产品单一。田喜洲通过调查指出,不论是江浙沪地区古镇主打的“小桥、流水、人家”,还是西南地区凸显民族风情的古镇旅游,都存在主题雷同的问题。李苏宁对此问题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将其表达为“发展模式克隆”,他特别指出,江南六大古镇虽然分别形成了商业古镇、居住古镇、宗教古镇和生活西塘等特色发展模式,但在景观、旅游项目上仍存在较强的替代性,各自的旅游主题也不能清晰地反映出经营上的差异化,缺乏亮点与特色。
第二,配套设施不完善。秦容指出,古镇区的配套设施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薄弱;环境卫生工程不健全,生活废水废渣污染严重,有的景区甚至没有干净的厕所;旅游配套设施跟不上,如旅游餐饮、住宿档次低、条件差,景区内缺乏完善的导游服务系统。3.商业化的影响
第一,理论上,以彭小娟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古镇旅游开发是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的表现,众多游客、商人的进驻是对古镇的一种侵蚀,“过于浓厚的商业气息”,不仅改变了古镇的外在面貌,也使其内在性质发生了变化如古镇人口结构的改变和对民族文化的浅薄利用。
第二,实际上,随着双休日和“黄金周”带来的旅游热,不断膨胀的旅游业正在排挤着大量的有地方特色的小本生意,致使受保护街区的风貌日趋千篇一律,旅游设施的充斥、无特色旅游商品的泛滥以及“人人皆商”的浓重的商业气息都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古镇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
因此,古镇应禁止在保护区内开设新的商店、逐步地把那些向游客出售小装饰品的商店迁移到保护区的外面;通过发展观光旅游,恢复传统“老字号”,演示传统手工艺;还应重新挖掘构成水乡古镇整体空间环境的建筑群及人文环境的项目,开发民间游乐项目,展示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
目前,许多学者对当前古镇保护、古镇旅游的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现归纳如下:
1.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第一,学术上,以陈志刚为代表的学者坚持“保护”的绝对重要地位,认为保存古镇的原貌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前提,而旅游发展只是为保护古镇服务的。但大多数学者主张保护与开发并举,以适度的旅游开发带动对古镇的积极保护,并提出了在开发中做好保护工作的原则和具体策略。
第二,实际上,政府主导为:(1)坚持保护优先原则,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当遇到多种利益发生冲突且难以平衡时,要以“保护优先”为基本的前提,树立系统保护的理念。对古镇的保护不仅包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还包括对古镇文化整体的保护;(2)坚持合理开发原则,所谓合理开发,就是一方面要做到有约束、有限制的开发,尊重历史的原貌,不能为追求短暂的经济利益而牺牲整个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杜绝缺乏科学规划的盲目开发、乱搞重复建设的粗放型开发模式;另一方面,要在充分考虑古镇的环境容量、可进入量等因素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游客数量,坚决杜绝由于游客周期性超载带来的景区生态环境污染,及此造成的对整个环境的破坏。
2.“空心化”的问题
以阮仪三等为代表的观点认为,“空心化”是保护古镇建筑和传统风貌的有效手段,即把古镇区原住居民迁至周围新区,再对建筑、街区进行修缮,派专业工作人员进驻。以李苏宁为代表的学者并不认同“空心化”。他以乌镇为例,指出“空心化”开发看似保存了古镇,但却丧失了鲜活的生活气息和悠然神韵。他主张居民留在古镇区,反对外来旅游经营者的进驻。江五七等则提出了“部分空心化”的观点:将一些安全状况令人担忧的古民居住户迁出,其他住户则继续留住,并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但严禁他们私自翻修古民居。这样既改善了居民的住房条件,又保护了古镇的生命力,防止使古镇成为没有“人气”的静态景观。3.古镇旅游开发原则
资源条件、客源市场等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古镇旅游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凸显地方特色,挖掘文化底蕴。古镇旅游的持续发展,应建立在保护、挖掘和展示其独特文化内涵的基础之上。
第二,注重旅游产品的针对性。王雪梅以四川为例,指出古镇应基于资源、区位条件,针对不同的旅游需求开发相应的产品,如观光游、文化展示游、探幽访古游、民俗风情游等。冯淑华则通过对旅游者行为模式的研究,揭示了古村落旅游产品设计的个性化原则。
第三,增加体验性产品。俞琪以西塘古镇为例,提出设计体验性古镇旅游产品的“感官化、主题化、意象化、参与性”原则,并就一些具体项目提出了落实措施。
4.古镇旅游开发对策
随着古镇旅游的发展成熟,对古镇旅游开发的研究,已逐渐深入到操作性强的具体环节。
第一,科学规划,形象定位。制定科学的规划,这是古镇旅游开发的前提。规划部门和规划专家要严格按照国家《城市规划法》、《文物保护法》及各地的乡规民约,做到规划先行,科学管理。规划要对古镇的经济发展、规划建设、消防设施、土地管理及遗产的保存修复等做出相应的规定,明确保护的程序和财政资金,制定生态环境的限制性条件。
第二,创新开发思路。古镇的文化品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古镇开发要抓住其独有的特色,对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进行重点保护和发掘整理,以形成特有的建筑风格,但不能简单地复古,要有创新,要有典型性。古镇开发不应完全恢复老版本、老式院子,与现代生活隔绝,它既要真实再现当年的情景、延续当年的风貌,同时又要让游客参与其中,形成互动关系,以增加游人的兴致。如江南各古镇曾隆重推出了“水乡迎亲”、“穿花衣、坐花桥”、“打莲湘、荡游船,挑花篮”等各具特色的祖传节庆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
第三,古镇旅游商品的开发。黄大勇等以重庆磁器口古镇为例,分析游客对古镇旅游商品的需求特征,从商品内容、包装、营销等方面提出了创新开发的思路。
第四,扩大对古镇的宣传。要继续保持古镇对游客的吸引力,维持和延续古镇的生命周期,促进古镇旅游的迅速发展,除了加大对古镇保护宣传的力度,还要实施积极的营销战略。宣传中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突破区域界限、避免同行业、同地区的恶性竞争,要实现优势互补和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以扩大对外宣传的效果,同时也要注意到各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给游客树立起主题鲜明的旅游地形象。如江南六大古镇虽然同处江南,共同享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意境”和中国江南水乡古镇“的旅游品牌,但仍然各具特色:周庄的前街后河,前店后房,属典型的江南“河街式”贸易集镇;同里的富家大园或雅者小院,体现出宁静的水乡居住环境;南浔的丝绸兴旺,巨贾辈出,是工商业托起的古镇;乌镇典型的“人家尽枕河”,体现出茅盾笔下《林家铺子》的风情;西塘的以酒兴市,长廊遍布整个古镇,体现的是买酒饮酒的商业文化。
当前一部分学者也对古镇旅游组织管理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观点,现总结如下:
1.坚持政府主导
一 理论上,余丹认为古镇旅游开发不能纯粹依赖市场,应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由政府成立旅游开发领导小组,主持开发规划工作,并加强对市场的统一管理。李倩等亦指出,在政府的积极干预下,建立政府引导的市场运作机制,处理好古镇管理者与旅游经营者的关系,是保证古镇旅游良性发展的必要手段。
二、实际上,就支持措施而言,政府的主导表现在三个方面:政府的旅游发展策略和优惠政策;政府对当地民众的旅游意识教育和正确引导;政府在经费上对古镇建设的支持及宣传等。
2.加强社区参与旅游开发
一、理论上,旅游学者秦容对比了古镇旅游中的周庄模式、乌镇模式和丽江模式,指出居民参与在古镇旅游开发中的重要性,提出加强居民教育、组织由居民成立“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等方式,提高居民的自觉保护意识和参与积极性。
二、实际上,展开来看,古镇居民才是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真正的主人和最终受益者,但大多数古镇居民却没能拥有对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产权,不能参与文化资源的开发,也得不到开发后应有的利益分配。这势必将影响居民对于旅游开发所秉持的态度,从而直接影响古镇旅游的顺利进行。因此,古镇旅游的发展需要以社区的积极参与为依托。但旅游开发并未对当地居民带来真正的实惠和生活方式的改观(见图2),因此只有通过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居民的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从而使居民积极踊跃地支持古镇旅游的开发。
图2 古街居民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比重
3.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古镇旅游热的兴起,古镇的生态环境日渐恶化,尤其黄金周垃圾遍地,因此保护古镇生态环境迫在眉睫。将吃、住、娱和停车场等设施放置在古镇的古街保护区之外,对保护区以内的经营者要规范其行为,配备必要的排污系统,做好垃圾处理工作。古镇旅游生态环境以及古老景观的保护单靠公民的道德规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赖法律的强制措施。古镇旅游的管理部门也要采取相应的行政措施,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以此来约束管理者、游客、服务者和古镇居民的行为,有效地保护古镇的资源,以实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在古镇旅游开发要深挖它的文化属性,其是根本旅游文化竞争力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下,一个地区的旅游文化在与其他地区的竞争中所体现出的差别优势和地区综合力。文化内涵没有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将会使得古镇类旅游产品整体缺乏文化深度,难以展现目的地独特的文化特征,削弱了古镇的市场竞争力,导致古镇旅游业的发展落入了有需求、没市场的尴尬境地。深挖古镇旅游规划中的文化属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1] 熊侠仙 张松 周俭江.南古镇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J].城市规划汇刊.2002(6)[2] 胡静.交通巨变后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小城镇建设.2009(1)[3] 况红玲.四川古镇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宜宾学院学报.2004(3)[4] http∶/ / travel.tom.com.旅游网[ EB/ OL ].2005 [5] 阮仪三.江南古镇.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1998 [6] 张松.历史城镇保护的目的与方法初探———以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为例.城市规划汇刊.1999(7)[7] 张东婷 邱扶东.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综述.旅游学科.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