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病害整治

时间:2019-05-14 23:0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路病害整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路病害整治》。

第一篇:公路病害整治

11月23日乐山公路病害治理过程参观总结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02年间,我省陆续对原有公路进行了改建和整治,使我省公路整体上来一个台阶,到现在许多路段的路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其中最常见有路基变形,边坡滑塌,路基沿坡滑动等病害,治理难度比较大,在增加养护费用的同时还使公路的寿命大大缩减。

由于路基在承受土体自重、行车荷载和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导致各个部位产生变形,变形又引起路基标高和边坡坡度、形状的改变,严重时造成土体位移,危及路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造成路基的各种破坏。

深填、高填、半填半挖或立交桥互通匝道填方,往往会在通车一段时间后下沉。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施工因素,如压实控制不好、分层过厚、施工措施不当以及含水量等等;另一方面在于材料因素,如最大干容重及最佳含水量有误、材料压缩系数过大、采用高塑性指数的粘性土等。出现此问题,会使路面变形、开裂或下陷;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型超重车辆以及超载车辆的增多造成现有公路等级过低无法满足重载车辆的要求而引起的路基变形。

边坡滑塌是最常见的路基病害,根据边坡土质、破坏原因和规模不同可分为塌方和滑坡。塌方是由于土质边坡向下 移动造成的。主要是由水损坏和施工不当引起的。滑坡使一部分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滑动面滑动。主要原因是由于不良地质条件造成的破环。岩(土)体的力学性质决定了边坡稳定性的丧失方式,如坚硬岩石边坡失稳以崩塌和结构面控制型失稳为主,而软弱岩石则以应力控制型失稳为主。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能越好,边坡稳定性越高。边坡太陡、选用不正确的倾斜层次填筑、土太湿、坡脚被水冲刷淘空。

在较陡的山坡填筑路基,由于路基底部被水浸湿,形成滑动面,坡脚又未进行支撑,在路基自重和行车荷载作用下,整个路基沿倾斜的原地面向下滑动,路基整体失去稳定。这是由于设计不合理,经验不足,在目前公路的标准规范的具体运用上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认为公路就是标准越高越好,在设计和建设中都刻意追求所谓高、大、全的标准;二是在执行标准时教条化,不是因地制宜运用指标,而是千方百计让地形、地质等自然环境适合标准。由于上述两个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在建设过程中高填深挖路基增多,高路堤和高边坡增多,随之也就造成路基沿坡滑动的病害增多。

软土地基上修建的路基沉陷比较多,这是由于软土具有含水量大、抗剪强度低、承载能力低的特性。在软土上修建路基或桥涵构造物基础易出现压缩沉降、滑陷、坍塌等现象,应采取预压方式至使沉降稳定,再调整纵断,以满足使用要求。造成路基沉陷有施工不当的原因,随着各种工程活动的 次数频繁和规模扩大,对公路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特别是各种不当的工程活动引起的边坡、路基失稳沉陷事故经常发生。对边坡、路基稳定性产生明显影响的活动包括削坡、坡顶加载、地下开挖等,另外.养护不善也会造成这种现象,路面病害处理不得力或交通安全设施维护不及时,病害在车轮载荷的反复作用下,向四周扩散、破碎、掉渣,形成大面积坑槽沉陷。损坏的交通安全设施会给过往车辆的行驶安全带来隐患,尤其是夜间造成的车辆损坏及交通事故。3保护措施及防治办法

路基边坡防护与加固应符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经久耐用、节省造价和造型美观”的原则。路基边坡防护与加固包括植物防护、工程防护、柔性支护与防护、综合防护等几种类型。

植物防护就是在边坡上种植草或植树,以减缓边坡上的水流速度,利用植物根系固着边坡表层土壤以减轻冲刷,从而达到保护边坡的作用。植物防护不仅可以美化公路环境,调节边坡的湿温,起到固结和稳定边坡的作用,而且又比较简单、经济。一般来说,防护工程应优先考虑植物防护,当然其土壤必须适宜于植物的生长,而且边坡比较平缓,坡高不大。在高速公路上,常用的植物防护有植草、铺草皮和植树等。

工程防护主要是针对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填、挖方边 坡或风化严重、节理发育的岩石路基边坡,以及碎(砾)石土的挖方边坡等,采取工程防护措施即设臵人工构造物防护。工程防护的类型有护面墙防护、干砌片石防护、浆砌片石防护、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防护、锚杆防护、挡土墙以及土工合成材料防护等。

对于边坡破坏较严重的情况,如出现塌方、滑坡以及可能出现失稳等,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强度方面)和安全性(变形方面)。根据边坡的不良工程地质特征和滑坡加固治理与防护工程特色,主要选取适用性强、易于操作、工程负效应小的措施,如抗滑桩、锚杆(索)、挡土墙、削坡和灌浆等,使其分别适用于不同塌方、滑坡的物理力学条件和地质条件。

对路基进行治理措施

路堤填筑前原地面处理。路基的施工质量,是整个路线工程的关键,也是路基路面工程能否经受住时间、车辆运行荷载、雨季、冬季的考验的关键。要做好路基工程,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路基的填筑,尤其对原地面的处理和坡面基地的处理。

路堤填料。路堤填料一般应采用砂砾及塑性指数和含水量符合规范的土,不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及含腐殖质的土。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一般不宜作为路基填土。填土路基压实。路基施工时,应严格按现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并应通过试验路段来确定不同机具压实不同填料的最佳含水量、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还要有一定素质的施工队伍来具体施工。

特殊地基处理。软土地基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但从广义上讲,只要外在荷载在土基上有可能出现有害的过大变形和强度不够等问题时,我们都应该视为软基而认真对待,并进行必要的处理。一般按处理的部位可分为地基处理和路堤处理。

完善排水设施。为了保持路基能经常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必将对影响路基稳定的地面水予以拦截,并排除到路基范围之外,防止漫流、聚积和下渗。同时,对于影响路基稳定的地下水,应予以断、疏干、降低水位,并引导到路基范围以外,使全线的沟渠、管道、桥涵构成完整的排水体系。

结束语

路基病害是公路安全运行的“大敌”,它时刻威胁公路交通的安全,所以我们要分析发生这些病害的原因,从中“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使我们的公路交通安全有保证。

第二篇:公路常见路基病害及防护措施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 目 公路常见路基病害及防护措施

专 业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院 系 土木工程系 学 号 110110033 姓 名 蔡生强

指 导 教 师

目 录

摘要····································································1 Abstract

引言····································································1

一、路基·······························································2

1.1 路基的概念和作用····················································2 1.2 路基的结构··························································2 1.3 路基的类型··························································3

二、路基常见病害························································4 2.1 路基沉陷····························································4 2.2 边坡病害····························································4 2.3 路基水毁····························································5 2.4 路基冻胀····························································6 2.5 路基翻浆····························································7 2.6 雪害································································8 2.7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8

三、危害的防治措施······················································8 3.1 路基沉陷的防治······················································8 3.2 对土基沉陷的防治····················································9 3.3 边坡的防护·························································10 3.4 水毁的防治·························································12 3.5 土的冻胀过程·······················································13 3.6 冻胀的防治·························································14 3.7 路基翻浆的防治·····················································14 3.8 雪害的防治·························································16 3.9 路基排水···························································16

公路路基及路基病害和防治措施

摘 要:路基承受着本身的岩土自重和路面重力,以及由路面传递而来的行车荷载,是整个公路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等级公路在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作为公路主体工程的路基仍存在一些病害,主要有水毁、滑坡、雪害、路基冻胀、沉陷、翻浆等。这些病害危及公路交通。本文从实际出发,提出若干消除病害的工程措施。

Abstract: subgrade under the geotechnical weight and gravity of road, and passed by the road from the traffic loa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ntire road constructed.High-grade highways in recent years the building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however, as the subgrade of the road the main project, there are still some diseases, there are damaged, landslides, snow damage, subgrade frost, subsidence, Frothing.These diseases endanger road traffic.From reality, and made a number of engineering measures to eliminate disease.关键词 公路病害 公路路基 防治措施 引 言:

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路基是用土或石料修筑而成的线形结构物。路基裸露在大气中,经受着土体自重、行车荷载和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路基的各个部位将产生变形。一些变形是可以恢复的,称为可恢复变形;一些变形是不能够恢复的,称为不可恢复变形。路基的不可恢复变形会破坏路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引发各种路基病害的产生。公路病害防治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公路质量

第一章

路基

1.1 路基的概念和作用

路基指的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路基是用土或石料修筑而成的线形结构物。它承受着本身的岩土自重和路面重力,以及由路面传递而来的行车荷载,是整个公路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基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即在其本身静力作用下地基不应发生过大沉陷;在车辆动力作用下不应发生过大的弹性和塑性变形;路基边坡应能长期稳定而不坍滑。路基是一种线形结构物,具有路线长、与大自然接触面广的特点,其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由当地自然条件所决定。合理选择线位,可以避开地质不良地段和工程艰巨路段,保证路基稳定,减少工程数量,节约工程投资。路基工程的特点是:工艺较简单,工程数量大,耗费劳力多,涉及面较广,耗资亦较多。路基施工改变了沿线原有自然状态,挖填借弃土石方涉及当地生态平衡、水土保持和农田水利。

1.2路基的结构

路基由填筑或开挖而形成的直接支承轨道的结构。也叫做线路下部结构。路基与桥梁、隧道相连,共同构成一条线路。路基依其所处的地形条件不同,有两种基本形式:路堤和路堑,俗称填方和挖方。建造路基的材料,不论填或挖,主要是土石类散体材料,所以路基是一种土工结构。因而路基经常受到地质、水、降雨、气候、地震等自我条件变化的侵袭和破坏,抵抗能力差。因此,路基应具有足够的坚固性、稳定性和耐久性。

1.3路基的类型

一般路基:

一般路基是指修筑在良好的地质、水文、气候条件下的路基。通常认为一般路基可以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质情况,直接选用典型横断面图或设计规定。但高填方路堤,深挖方路堑须进行个别论证和验算。特殊路基:

特殊路基是指位于特殊土(岩)地段、不良地质地段,或受水、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 强烈的路基。

特殊路基主要有:

(1)湿黏土路基、软土地区路基、红黏土地区路基、膨胀土地区路基、黄土地区路 基、盐渍土地区路基、风积沙及沙漠地区路基;

(2)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基、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涎流冰地区、雪害地区路基;(3)滑坡地段路基、崩塌与岩堆地段路基、泥石流地区路基;(4)岩溶地区路基、采空区路基;

(5)沿河、沿溪地区路基、水库地区路基、滨海地区路基。

软土地区路基:以饱水的软弱黏性土沉积为主的地区称为软土地区。软土包括饱水的软弱黏性土和淤泥。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公路时,容易产生路堤失稳或沉降过大等问题。我 国沿海、沿湖、沿河地带都有广泛的软土分布。

滑坡地段路基:滑坡是指在一定的地形地质条件下,由于各种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影响,山坡的不稳定土(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带)作整体的、缓慢的、间歇性的滑动变形现象。滑坡有时也具有急剧下滑现象。

膨胀土地区路基:膨胀土系指土中含有较多的黏粒及其他亲水性较强的蒙脱石或伊利石等黏土矿物成分,且有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点,是一种特殊膨胀结构的教质土。多分布于全国各地二级及二级以上的阶地与山前丘陵地区。

第二章

路基常见病害

2.1 路基沉陷

路基沉陷是指路基表面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而这种沉落是不可恢复的。它是路基最常见的病害之一。路基沉陷产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有路基本身引起的压缩沉陷和由于地基原因引起的沉陷两种。

(1)路基本身引起的沉陷是因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度不足、在路基堤身内部形成过湿夹层等因素,在荷载等的综合作用下,引起路基的竖向位移和变形。

(2)地基的沉陷是由于原天然地面有软土、泥沼或不密实的松土存在,土基的承载能力极低,填筑路基前未对原天然地面进行处理,在路基自重的作用下,地基下沉或向两侧挤出,引起的路基下沉。

2.2 边坡的病害

边坡的病害常见的有:崩塌、落石、滑坡、坡面冲刷、坍塌、剥落和泥石流等。

崩塌是岩体突然而猛烈地从陡峻地斜坡上崩离翻滚跳跃而下的现象。崩塌可能发生在高峻的自然山坡上,也可发生在高陡的人工路堑边坡上。发生崩塌的物体一般为岩石,但某些土坡也会发生崩塌。

落石是岩石碎块的一种剥落现象,其范围较剥落严重。产生原因为:路堑边坡较陡,岩石破碎和分化严重,在振动及水的侵蚀和冲刷下,块状碎屑沿坡面向下滚动。滑坡是路基山坡山体或岩石,由于长期受到地面水、地下水活动的影响,使其结构破坏,逐渐失去支撑力,在自重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整体的、缓慢的、有时先缓后急地向下滑移的现象。滑坡成因复杂,种类很多,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办法。根据中国区域地质特点,较常发生的滑坡主要有堆积层滑坡、黄土滑坡、粘土滑坡、岩层滑坡。滑坡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公路危害。它不仅会把大量泥石推向路基,甚至会把整段路基、整座建筑物埋没摧毁。

坡面冲刷是是分化的岩层形成一定厚度的残积层。残积层的颗粒组成以细砂、中砂、粗砂为主,含少量粘土颗粒。这些残积物抗冲刷能力很差,易形成密集的鸡爪状冲沟,中下部冲刷形成落水洞,上下落水洞相连,坡面遭到破坏。

剥落是指路堑边坡风化岩层的表面,在大气温度与湿度的交替作用之下,表层岩石从坡面上剥落下来,向下滚落。大块岩石脱离坡面称为崩塌。碎落和剥落物堆集在路堑边沟里,影响边沟排水,路堑地段如果排水不畅,又将引发其它路基路面的病害。

泥石流湿山坡或沟岸泥沙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不断的坍塌、碎落或滑坡而落入沟道,在暴雨的冲击下形成泥石流。这种形式中最严重的是大型滑坡堵断沟道,水流直接由滑坡体上流过或形成溃决,也有的在暴雨时滑坡体中的饱和水与滑坡体一涌而下,形成强大的泥石流。

2.3 路基水毁

公路的水毁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

(1)对于断裂构造,存在着一定的构造带且分化强烈,为泥石流、塌方、滑坡等提供了充分的固体物质。泥岩、页岩经强烈分化后,又为这些灾害提供了细颗粒物质,从而造成桥涵淤塞、河床抬高,引发路基垮塌等多种病害。

(2)公路的地形高低悬殊,山坡陡峭,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松散及稳定性差的物料易形成垮塌和水土流失,为各种公路水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3)雨季降雨集中,一次降雨量大,易为公路水害的形成提供丰富充足的水分条件。持续集中的大雨、暴雨引起山洪暴发和江河漫溢,以及连阴雨的长时期冲刷和浸蚀,松散的固体堆积物在强降雨的作用下,含水量达到饱和时,粘结性、凝聚力迅速下降,在强降雨形成的地面径流冲击而下,固体堆积物很快被冲坏,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常见水害便随之发生。

(4)不适当的沿河筑坝引起的流向改变和坍岸

(5)桥位附近挖河取沙,修建水中建筑物造成桥下水流紊乱和过度的冲刷。(6)公路自身排水防护设施不完善,桥涵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差等。

2.4 路基冻胀

因路基土冻结、体积膨胀,会引起路面隆起,这种现象是冰冻地区公路病害之一。路基在冻结过程中,路基土的水分发生比原体积大9%的膨胀。此外,由于冰晶的吸附作用和土的毛细上升作用,未冻区的水分不断向冰冻区积聚,形成聚冰和进一步膨胀。均匀的冻胀对道路危害不大,但不均匀的冻胀可以使路面产生不均匀的隆起,平整度变坏;冻胀值超过路面的容许冻胀值时,路面就会出现开裂,严重的课导致破坏。这种现象对高级、次高级路面危害甚大。高速公路对路面技术状况的要求更高。

路基产生冻胀、下沉等冻害的影响因素是很复杂的,但主要可以归结为温、土、水和力四个要素。四个要素中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是外因,而土和水是内因。这四个要素在建筑物的冻害过程中都是存在的。其中值得提出的是水这个要素,路基土体中的水分是形成路基冻害的决定性因素。水分迁移是冻土中主要的物理力学过程,是路基产生冻害的基本原因。冻水结成冰,强度剧增;冰融成水,承载力几乎等于零。水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冻土有很高的承载力,而融土的承载力则大为降低。冻土地区季节融化层中的水,冻结时向地表及上限两个方向转移,形成的水分进行重分布。待季节融化层融化时,表层特别松软,且随融化深度的加深,水亦逐渐下渗,直至上限附近不能再下渗,由于上限附近的土聚积的水分最大,土的抗剪强度就大大降低。若路基边坡底下的上限位置是倾斜的,则路基边坡有沿上限面滑动的可能。即使不会滑动,这种层上水也可能从边坡面渗出,冲蚀边坡。故在冻土地区的路基工程中,处理土中水的问题是很重要的。没有土中水的冻结和融化,就不会发生冻害。而土中水的多少,又直接与土的颗粒粗细有关,粗颗粒的土排水条件好,存水少,就不易产生冻胀或融沉现象;反之,细颗粒土中水分难以排走,就会产生冻胀和融沉现象。故其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冻胀:路基的季节融冻层内,如含水量超过一定限值,土中水冻结时路基就会发生冻胀。

(2)融化下沉:路基基底土层为富冰、饱冰冻土及含土冰层,由于地表水渗入后的热交换过程,和因保温层厚度不够,以及路基土的压力、列车震动的作用等,使基底一定范围内的原地表和原始多年冻土上限发生相应的下沉、下降变化,形成路基基底融化槽。

(3)热融滑坍:由于自然营力或人为活动,破坏了有厚层地下冰分布的斜坡的热平衡状态后,地表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融冻界面呈牵引式位移而形成的滑坍。

2.5 路基翻浆

翻浆是指在冻胀土的路段,在冬季,地下水分连续向上聚集、冻结成冰,导致春融期间土基含水率过大,强度急剧降低,在行车作用下路面发生裂缝、鼓包、冒泥等现象。冬季路面开始冻结,不断向深处发展,上下层形成了温度差,由于气候的变化,零度等温线不断下移,形成一层、两层或多层聚冰层。土基中水分冻结后体积膨胀,由于土质不均匀,使路面冻死或冻胀隆起。春季气温回升,由于路面导热性大,路中的溶解速度比两侧快,水分不易向下及两侧排泄。土基土层便呈现过湿状态,当溶解到聚冰层时,土层的湿度土层的湿度有时会超过液限。土基承载力极低,在车辆通过时稀软的泥浆会沿着路面的裂缝挤出或形成较深的车辙和鼓包。

2.6 雪害

雪崩、风雪流(风吹雪)和集中持续的降雪在公路上形成的积雪和雪滑等危害交通的现象称为雪害。

2.7 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

公路通过不良地质地段时(如泥石流、冻土、盐渍土、溶洞)和较大的自然灾害(如大暴雨)等地区,均可能导致路基的大规模破坏。

第三章 危害的防治措施

3.1 路基沉陷的防治

选择良好的路基用土(如砂性土)填筑路基,如果在必要时,应对路基上层填土作稳定性处理施工时,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严格遵守《公路路基施工规范》的规定,分层填筑,分层碾压,一定要保证每一层路基填料的压实度。使路基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来承受行车荷载的作用。另外,在路基施工时,应严格控制路基填土的含水量,避免在层与层中间形成过湿的软弱夹层。在特殊潮湿地区, 路基上的压实是相当困难的,对于天然稠度小于的黏质土, 当用于下路床及其下的路基填料时, 可采用规定的轻型压实标准;改善填料的性质, 在土中掺加生石灰, 通常可以获得预期的效果, 也可采用新型吸水材料加固。黄土地区应特别注意路基排水, 对地表水应采取拦截、分散、防渗、远接远送的原则, 根据设计及时做好综合排水设施, 将水迅速引离路基。在填挖交界处引出边沟水量,应做好出水口的加固。

修筑在斜坡上的路堤和半填半挖路基,如果未按照规定将斜坡挖成台阶,铲除植被,或者对地下水露头没有妥善处理,地表排水不畅,坡脚下形成积水等,会使路基土长期受水浸润,往往达到或接近饱和状态。这样,路基在自重和外力作用下,失去稳定,发生突然下沉和滑移。对于这种病害的防治办法,主要是做好路基排水,如修建截水沟,排除地表积水,修建盲沟、渗沟、平洞疏导底下水,必要时修建护坡、挡墙,对路基进行支挡防护等。

3.2 对土基沉陷的防治

(1)换填法: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结构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土垫层来处理软弱地基。即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大的砂、碎石或灰土等,并夯实至密实。

(2)预压法:预压法是一种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该方法的实质是,在建筑物或构筑物建造前,先在拟建场地上施加或分级施加与其相当的荷载,使土体中孔隙水排出,孔隙体积变小,土体密实,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堆载预压法处理深度一般达10m左右,真空预压法处理深度可达15m左右。

(3)强夯法:强夯法是法国L·梅纳(Menard)1969年首创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即用几十吨重锤从高处落下,反复多次夯击地面,对地基进行强力夯实。实践证明,经夯击后的地基承载力可提高2~5倍,压缩性可降低200~500%,影响深度在10m以上。

(4)振冲法:振冲法是振动水冲击法的简称,按不同土类可分为振冲置换法和振冲密实法两类。振冲法在粘性土中主要起振冲置换作用,置换后填料形成的桩体与土组成复合地基;在砂土中主要起振动挤密和振动液化作用。振冲法的处理深度可达10m左右。

(5)深层搅拌法:深层搅拌法系利用水泥或其它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中将水泥和土体强制拌和,使软弱土硬结成整体,形成具有水稳性和足够强度的水泥土桩或地下连续墙,处理深度可达8~12m。施工过程:定位—沉入到底部—喷浆搅拌(上升)—重复搅拌(下沉)—重复搅拌(上升)—完毕。

(6)砂石桩法:振动沉管砂石桩是振动沉管砂桩和振动沉管碎石桩的简称。振动沉管砂石桩就是在振动机的振动作用下,把套管打入规定的设计深度,夯管入土后,挤密了套管周围土体,然后投入砂石,再排砂石于土中,振动密实成桩,多次循环后就成为砂石桩。也可采用锤击沉管方法。桩与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防止砂土振动液化,也可用于增大软弱粘性土的整体稳定性,其处理深度达10m左右。

(7)土或灰土挤密桩法:土桩及灰土桩是利用沉管、冲击或爆扩等方法在地基中挤土成孔,然后向孔内夯填素土或灰土成桩。成孔时,桩孔部位的土被侧向挤出,从而使桩周土得以加密。土桩及灰土桩挤密地基,是由土桩或灰土桩与桩间挤密土共同组成复合地基。土桩及灰土桩法的特点是:就地取材,以土治土,原位处理、深层加密和费用较低。

3.3 边坡的防护

(1)防治崩塌的主要措施有:

①路基上方的危岩、危石应及时检查清除,特别在雨季前要细致检查。如有威胁行车安全的路段,可根据地形和岩层情况,采取嵌补、支顶的方法予以加固。

②在小型崩塌或落石地段,应采取全部清除的办法;如果基岩破坏严重,崩塌、落石的物质来源丰富,则易修建落石平台、落石槽等拦截结构物。

③由于存在软弱结构面而引起崩塌的高边坡,可根据情况采用支挡墙或支护墙等措施。

④对边坡坡脚因受河水冲刷而易形成崩塌时,要对河岸做防护工程。⑤在可能发生崩塌的地段,必须做好地面排水设施。(2)防治泥石流的主要措施有:

①对流泥、流石的边坡来说,在春秋两季,应进行大量的植树造林、铺植草皮。②在泥石流形成区的上侧修筑截水沟、排水沟,把水引出去,以减少或消除洪水的影响。

(3)防治滑坡的主要措施有

①在滑坡体外设置环形截水沟,拦截旁引地表水;根据地下水流向设置盲沟、隧洞,截断和引出地下水;在滑坡体内设置树枝状排水沟、渗水沟和竖井等排出内部积水;严密阻塞夯实裂缝,滑坡表面植树种草,以防止地表水下渗,加快地下水蒸发。

②修建单级或多级重力式挡墙。近年来,锚杆式挡墙和抗滑桩也日渐广泛采用。锚杆式挡墙由钢筋混凝土板面和水平式倾斜的锚杆组成。抗滑桩有钢筋混凝土挖孔桩、钻孔桩和打入桩等。抗滑桩呈排状组合,布置方法有密排式、间隔式、承台联接式等。

③把滑体后部土石挖去一部分,减轻滑体自重,促使滑坡稳定。这种方法适用于滑床上陡下缓,后壁及两侧岩土稳定的滑坡。

④在滑体前沿用土筑成反压堤,对滑体进行反压。这种办法多结合减重弃土进行,效果甚好。但公路上产生的滑坡,多因地形限制,不便采用。

此外,滑坡还可采用电化学法,硅化学法,焙烧法等技术防治。但是,这些方法技术复杂,所需投资较大,较少采用。(4)防治坡面冲刷的主要措施

用土工格栅代替铁丝做石笼, 用聚脂或聚胺脂类土工织物混凝土护坡模袋做成的护面板防护受水冲击的边坡,很能适应土体不均匀沉降。

水毁的防治

(1)水毁抢修

一般分防洪抢险和抢修通车两种,前者是保护公路的应急防抢措施,后者是在毁后迅速抢通路线的维持通车措施。抢修通车主要是尽快清除坍方淤泥,填补冲沟缺口,修复小桥涵洞,铺设简易路面,尽快把路线抢修通车。一时难于修复的大中桥梁和路段,架设舟桥或浮桥、钢木便桥,或设置临时性轮渡以及开辟便道、组织车辆绕路行驶等,以维持通车。(2)水毁恢复

按照技术标准和建设程序,对水毁的各项设施进行正规修复。有的不能一次修复而留下的工程称之为“水毁遗留工程”。水毁恢复主要是恢复植被,整治河流,积极提高公路标准和质量,完善公路设施等。(3)

水毁的预防

水毁预防是在雨季和洪水来临之前为防止或减轻暴雨和洪水对公路的危害而进行的工作,其范围包括:

①防止漂浮物大量急剧地下冲; ②疏通各种排水系统;

③修理、加固和改善各类构造物;

④检修防洪设备,备足抢护的材料、工具以及救生、照明和通信设施。

对公路水毁要做到全面预防重点治理。为此,每年汛期前应进行必要的水文观测,掌握洪水的动态,并与当地的气象、水文部门取得密切联系,及时收集雨水情况资料,或向沿河居民调查,预先了解洪水强度、到达时间和变化情况,以判断对公路的危害性,及早采取措施;在汛期前应进行一次预防水毁的技术检查,内容包括: ①检查桥梁墩台、调制构造物、涵洞、引道、护坡和挡土墙基础有无冲空或损坏; ②桥下有无杂物堆积淤塞河道,涵洞、透水路基有无淤塞,以及河流上游堆积物、漂浮物的情况;

③河床冲刷情况和傍河路基急流冲刷处有无掏空或下沉; ④浸水路堤和陡边坡路段的路基有无松裂;

⑤边沟、盲沟、跌水等排水系统有无淤塞,路面、路肩横坡是否适当,路肩上的临场堆积物是否阻碍排水;

在洪水期,顺流急下的巨大漂浮物对下游的桥梁等构成巨大的威胁,因此首先要对桥梁上游沿河的根部被掏空的树木、竹林以及洪水位以下的竹、木、柴、草和未系结牢固的竹、木排筏进行检查,作必要的处理。未避免漂浮物撞击墩台,可在墩台前设置护墩体。

各种构造物的基础如有掏空,应及时处治。当河床冲刷严重危机墩台基础时,除必要时在上游设置调治构造物外,还可根据河床水位的高低,在枯水期铺砌单层、双层块(片)石护底,或采取沉石笼(可采用耐特龙塑料网石笼)、抛石块护基处理。

3.5土的冻胀过程

土的冻结初期,水局部结晶,在个别部位形成小冰晶。当冰晶形成后,与冻结锋面连接的薄膜水立刻向它移去,形成水膜,该水膜处于弹性张力状态,并且总是力图向冻结锋面运动。冻结土中水的移动和结晶,只是在水薄膜个别部位脱离其原有部分情况下才发生。

薄膜水在冻结土里重新分布是冻胀形成过程的决定性阶段。在结晶时,它能在封闭的土体内引起弹塑变形发展,结果引起土冻结体的增大。冻结边界附近的自由水又将转变为薄膜水,结果维持着一个水分浓度梯度。当水分迁移的通道上这个梯度在作用时,正在冻结土中的水分迁移过程将一直进行。按照扩散层薄膜水厚度随负温降低而减小的过程,冻土中单位水流将变小。当冻结土空隙量超过给定条件下结晶的水体积时,冻胀过程便停止。

3.6 冻胀的防治

为了给给路面冻胀预防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通常需确定路面防冻厚度。按强度计算的路面厚度如果小于防冻厚度,则必须设置防冻层,以满足防冻厚度的要求。我国对柔性路面的最小防冻厚度在设计规范中作了明确规定。

路面冻胀的防治,应在路基填筑中,尽量使用冻胀性小的均质土,并分层压实;做好路基的地表排水;必要时设置隔水层,切断地下水对路基的渗透,是防止和减轻冻胀的主要措施。对已建成路面,应在养护中及时填灌冻缝,防止雨雪水下渗和做好路基排水,尽量保持路基干燥。因冻胀而严重损坏必须大修的路面,则应采取切实的改善措施,预先杜绝冻胀隐患。

3.7 路基翻浆的防治

防治翻浆的基本途径是:防止地面水、地下水或者其他水分在冻结前或冻结过程中进入路基上部;在化冻期,可将聚冰层中的水分及时排除或暂时蓄积在透水性好的路面结构层中;改善土基及路面结构;可采用综合和防治。

(1)铺设隔离层

按使用材料把隔离层分为如下两类: 透水性隔离层。采用砾石、碎石、粗砂或炉渣条等材料,用于透水性路面,其厚度一般设为10 cm ~20 cm,为了防止淤塞,应分别铺设1 cm ~2 cm 的隔离层在其上面和下面,如泥炭、石屑、针刺无纺布、草皮或炉渣等。隔离层底部应高出地面水 20 cm 以上,设为3%~4%的路拱,在路基边坡处铺入路基50 cm 用大块碎砾石。

不透水隔离层。不透水隔离层有封闭式和不封闭式两种。前者适用于地面排水有困难或地下水位高的路段,用以隔断毛细水和横向渗水。后者适用于一般路段,用以隔断毛细水。

(2)做好路基排水,提高路基高度

轻型、中型和重型翻浆,丘陵山区、平原的一切新旧路都可采用这种方法。良好的路基排水可以阻止地面水或地下水浸入路基,保持路基土体干燥,将冻结时水分聚流的来源减少。提高路基是一种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经济实用的常用措施。增大地面水位或地下水至路基边缘间的距离,保持路基上部土层干燥,不至于在冻结过程中由于聚冰过多而失稳。取土方便的路段也适用于提高路基这种措施,填筑路堤所用的土应该适水性良好。路线穿过农田地区时,应与路面设计综合考虑,少占耕地,以确定合理的填土高度。在粉性土地段及重冰冻地区,应采取其他措施如石灰土、砂垫层等同提高路基配合使用。

(3)换土

处理因土质不良或旧路的局部翻浆而造成的翻浆路段应采用换土法,是将造成路基翻浆的稀泥和土挖出,换填40cm~60cm厚的碎(砾)石或砂性土,分层压实后重新铺筑路面。翻浆严重的路段,挖除全部软土,将水稳性良好的砂砾料填入,并分层压实。

(4)规范施工

一部分翻浆发生是由于在施工中没有严格按照规范施工造成的,所以要规范施工,即只有在材料含水量在压实实验的界限范围内时,路堤的压实才能进行,超出或不到最佳含水量时不能填筑路基,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使材料在最佳含水量附近进行填筑,并做好实验工作。

3.8雪害的防治

在中国的北方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这种病害比较严重。雪害防治可采取防雪措施和除雪措施。防雪措施如设置防雪栅栏、防雪棚、溜雪槽等,也可以筑雪墙、土堤等防雪。除雪可用人力清除和用机械除雪。

3.9路基排水

水是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另一重要因素, 许多路基病害是由水的侵蚀造成的, 因此在路基施工中, 应重视施工排水, 防止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水患, 给路基、路面施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路基排水分排地面水和排地下水两大类

①排除地面水可采用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拦水带、蒸发地等设施。其作用是将可能停滞在路基范围内的地面水迅速排除,防止路基范围内的地面水流入路基内。

②排除地下水设施有排水沟、暗沟(管)、渗沟、渗井、检查井等。其作用是将路基范围内的地下水位降低或拦截地下水并将其排除到路基范围以外。(2)路基地下水排水设施的施工要点

当路基范围内出露地下水或地下水位较高,影响路基、路面强度或边坡稳定时,应设置排水沟、暗沟(管)、渗沟、渗井,检查井等地下水排水设施。①排水沟和暗沟用于当地下水位较高,潜水层埋藏不深时,截流地下水及降低地下水位。沟底宜埋人不透水层内。排水沟可兼排地表水,在寒冷地区不宜用于排除地下水。排水沟或暗沟采用混凝土浇筑或浆砌片石砌筑时,应在沟壁与含水量地层接触面的高度处,设置一排或多排向沟中倾斜的渗水孔。沟壁外侧应填以粗粒透水材料或土工合成材料作反滤层。沿沟槽每隔10~15m或当沟槽通过软硬岩层分界处时应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

②渗沟用于降低地下水位或拦截地下水。渗沟有填石渗沟、管式渗沟和洞式渗沟三种形式,填石渗沟只宜用于渗流不长的地段,且纵坡不能小于1%,通常为矩形或梯形,其埋置深度,应满足渗水材料的顶部(封闭层以下)不得低于原有地下水位的要求。当排除层间水时,渗沟底部应埋于最下面的不透水层上。在冰冻地区,渗沟埋深不得小于当地最小冻结深度;管式渗沟适用于地下水200---300m时,其末端宜设横向泄水管分段排除地下水。洞式渗沟适用于地下水流量较大的地段。三种渗沟均应设置排水层(或管、洞)、反滤层和封闭层。

③渗井用于排除路基附近的影响路基稳定的地面水或浅层地下水。其直径50~60cm,井内填充材料按层次在下层透水范围内填碎石或卵石,上层不透水层范围内填砂或砾石,填充料应采用筛洗过的不同粒径的材料,应层次分明,不得粗细材料混蹦塞,井壁和填充料之间应设反滤层。

渗井离路堤坡脚不应小于10m,渗水井顶部四周(进口部除外)用黏土筑堤围护,井顶应加筑混凝土盖,严防渗井淤塞。

④检查井用于检查维修渗沟。一般采用圆形,内径不小于1.Om,在井壁处的渗沟底应高出进底0.3-0.4m,井底铺一层厚0.1~0.2m的混凝土。井基如遇不良土质,应采取换填、夯实等措施。兼起渗井作用的检查井的井壁,应在含水层范围设置渗水孔和反滤层。深度大于20m的检查井,除设置检查梯外,还应设置安全设备。井口顶部应高出附近地面约0.3—0.5m,并设井盖。

(3)

三、路基地面排水设施的施工要点

路基地面排水可采用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拦水带、蒸发池等设施。

①边沟设置于挖方地段和填土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地段。路堤靠山一侧的坡脚应设置不渗水的边沟。平曲线处边沟施工时,沟底纵坡应与曲线前后沟底纵坡平顺衔接,不允许曲线内侧有积水或外溢现象发生。曲线外侧边沟应适当加深,其增加值等于超高值。土质地段当沟底纵坡大于3%时应采取加固措施;采用干砌片石对边沟进行铺砌时,应选用有平整面的片石,各砌缝要用小石子嵌紧;采用浆砌片石铺砌时,砌缝砂浆应饱满,沟身不漏水;若沟底采用抹面时,抹面应平整压光。

②截水沟设置时主要考虑位置。在无弃土堆的情况下,截水沟的边缘离开挖方路基坡顶的距离视土质而定,以不影响边坡稳定为原则;路基上方有弃土堆时,截水沟应离开弃土堆脚1—5m,弃土堆坡脚离开路基挖方坡顶不应小于10m,弃土堆顶部应设2%倾向截水沟的横坡;山坡上路堤的截水沟离开路堤坡脚至少2.0m,并用挖截水沟的土填在路堤与截水沟之间,修筑向沟倾斜坡度为2%的护坡道或土台,使路堤内侧地面水流人截水沟排出。截水沟长度超过500m时应选择适当的地点设出水口,将水引至山坡侧的自然沟中或桥涵进水口,截水沟必须有牢靠的出水口,必要时须设置排水沟、跌水或急流槽。截水沟的出水口必须与其他排水设施平顺衔接。

为防止水流下渗和冲刷,截水沟应进行严密的防渗和加固,地质不良地段和土质松软、透水性较大或裂隙较多伪岩石路段,对沟底纵坡较大的土质截水沟及截水沟的出水口,均应采用加固措施防止渗漏和冲刷及沟壁。

③排水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排水沟的线形要求平顺,尽可能采用直线形,转弯处宜做成弧线,其半径不宜小于10m,排水沟长度根据实际需要而定,通常不宜超过500m。

b排水沟沿路线布设时,应离路基尽可能远一些,距路基坡脚不宜小于3~4m。水流的流速大于容许冲刷流速时,沟底、沟壁应采取排水沟表面加固措施。

④跌水与急流槽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跌水与急流槽必须用浆砌圬工结构,跌水的台阶高度可根据地形、地质等条件决定,多级台阶的各级高度可以不同,其高度与长度之比应与原地面坡度相适应。

b急流槽的纵坡不宜超过1:1.5,同时应与天然地面坡度相配合。当急流槽较长时,槽底可用几个纵坡,一般是上段较陡,向下逐渐放缓。

c当急流槽很长时,就分段砌筑,每段不宜超过10m,接头用防水材料填塞,密实无空隙。d急流槽的砌筑应使自然水流与涵洞进、出口之间形成一个过渡段,基础应嵌入地面以下,基底要求砌筑抗滑平台并设置端护墙。

路堤边坡急流槽的修筑,应能为水流人排水沟提供一个顺畅通道,路缘石开口及流水进入路堤边坡急流槽的过渡段应连接圆顺。

第三篇:公路桥梁典型病害及其分析

关于路桥区公路桥梁典型病害及其分析

作者: 郑同学

路桥区地处浙江中部沿海,我国黄金海岸中段;境域东濒东海,南接温岭,西邻黄岩,北连椒江。陆地东西最长33.3公里,南北最宽18.8公里;内陆总面积274平方公里。全区背山面海,低山丘陵与平原相间;河道纵横,水网密布,金清水系纵贯全境。地形以平原为主,是温黄平原的中心部分,平均海拔3米左右,河网密布,间有孤丘点缀。

河流水文特征:水量丰富,水位变化不大,下游部分河段受潮汐影响。河流均属金清水系,该水系流域总面积1172.6平方公里(包括温岭、黄岩、椒江的部分地区),水源来自黄岩长潭水库及温黄交界的太湖山。河流纵横交错,本区境内主要有南官河、山水泾、青龙浦、新桥浦、三才泾、一条河、三条河、七条河等,大部分水量经黄琅南门口金清新闸入海,小部分水量注入椒江或直接注入台州湾。

鉴于辖区内的水文,地形条件,辖区内多桥梁而少有隧道,桥梁基本以简支梁桥中小桥为主,个别有大桥,拱桥。据2013年数据,辖区内共有县道及以上公路135.187公里,其中共有桥梁101座,累计3264.28米。

主要常见病害有:

一、伸缩缝问题。

桥梁伸缩缝指的是为满足桥面变形的要求,通常在两梁端之间、梁端与桥台之间或桥梁的铰接位置上设置伸缩缝。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很多小桥、涵洞没有设置伸缩缝或伸缩缝已经失效,其余部分也多数处于养护不良状态,主要病害有 :(1)橡胶条的老化、脱落;

(2)型钢断裂及锚固混凝土的开裂、破碎;

(3)伸缩缝安装标高与两侧路面有差异,引起伸缩缝处跳车;(4)泥沙淤积、橡胶条破损导致沙石进入伸缩缝引起的堵塞卡死。伸缩缝破坏反应到路面上,路面出现坑槽,给运行车辆带来不安全因素,降低道路的通行能力,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如出现伸缩缝挤死,轻者顶坏桥台背墙,重者挤坏梁头,使大梁报废,更换大梁需要较长的施工周期,也给国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由于伸缩缝橡胶条的损坏,路面杂物掉落伸缩缝,卡在缝内遇温度变化就会将梁头或桥台背墙挤坏。橡胶条损坏后遇降暴雨,大量雨水还会通过伸缩缝渗入梁体,危机桥梁及行车安全。

二、桥面铺装问题。

在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的使用和养护过程中,最常出现的问题是铺装层的龟裂、纵向裂缝、破碎和露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⑴ 原材料质量不合格。石料压碎值指标不符合要求,细集料中杂质含量过高,粗骨料粒径不合格等均可影响到混凝土的整体强度,使其达不到设计强度,难以满足使用要求,从而发生龟裂破碎现象。

⑵ 水泥混凝土铺装与桥梁行车道板未能很好地连结成为整体,有“空鼓”现象,另外,桥面钢筋网下沉,上保护层过大,钢筋网未能起到防裂作用,这样桥面不能适应反复荷载引起的振动而发生破坏。铰缝对桥面铺装的影响也是十分严重,铰缝损坏导致各块梁板不够形成整体,造成单板受力,各块梁板的不均匀形变及受力梁板的过大形变都是造成铺装损坏的直接原因。

⑶ 铺装层厚度不够,由于在桥梁下部结构或预制梁施工时未能控制好标高,安装后致使梁顶标高偏高,为了保证路线总标高不变而减少了桥面铺装厚度,使得钢筋网上下保护层不够,强度严重不足而发生破损,严重时出现漏筋现象。

⑷未按规定要求进行养生及交通管制,桥面车道铺筑完成后养生不及时,在混凝土尚未达到设计强度时即开放交通,允许车辆通行,从而造成了铺装的早期破坏。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影响桥面混凝土铺装质量的因素很多,如不注意,就会缩短铺装层的使用寿命,过早地发生破损,不仅妨碍交通,亦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要想预防上述情况的发生,必须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

⑴ 严把原材料质量关,各类粗细骨料必须分批检验,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混凝土配料时砂子应过筛,石料也应认真进行筛分试验,拌合时各种衡器应保持准确,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⑵ 为使桥面铺装混凝土与行车道板紧密结合成整体,在进行梁板预制时其顶面必须拉毛,一般应垂直跨径方向划槽,槽深0.5~1.0cm横贯全宽,每延米10~15道,在绑扎桥面钢筋网之前必须用钢丝刷清除梁顶结合面上的浮浆,用空压机吹净,冲洗干净,以保证梁板与桥面铺装的结合。在浇筑桥面混凝土之前必须严格按设计重新布设钢筋网,以保证钢筋网上下保护层,从而减少裂缝。

⑶ 在进行桥梁上、下部结构施工时要严格控制标高,以保证桥面铺装层的厚度,如果标高有问题,按原设计不能保证铺装层厚度,要通过设计部门适当提高路线标高以确保铺装的厚度。在浇筑桥面混凝土时振捣要充分,保证密实,初凝前要按规范拉毛,以保证桥面摩擦系数。

⑷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完成后必须及时覆盖和养生,并须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之后才能开放交通。

在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中,桥面铺装的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应满足与混凝土桥面的粘结,防止渗水、抗滑及有较高抵抗振动变形能力等功能性要求。然而在实际运营使用过程中,桥面沥青混凝土开裂脱落却往往成为桥面铺装的主要病害,主要由于:

⑴ 设计上先天不足。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厚度宜为4~10cm,同时必须保证不能渗水,高等级公路上的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应厚一些,而有的沥青混凝土铺装层设计时厚度严重不足,或为保证路面设计标高而擅自降低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厚度,但沥青混凝土的配比却未做相应的调整,致使铺装层的抗振变形能力减弱,造成了面层开裂脱落。

⑵ 沥青混凝土铺装层漏水,在沥青混凝土与水泥混凝土中间形成一层水膜,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两层分离,产生龟裂,造成脱落。

⑶ 粘层油未渗入到混凝土面层中,未起到粘结作用。

⑷ 压实度不够。施工时未按规范要求进行碾压,沥青混凝土松散,强度不足,经重车反复振动碾压,长时间就会破碎脱落。

因此,在进行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时,为保证工程质量,预防上述病害的发生,应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严格控制:

⑴ 在设计上应保证沥青混凝土铺装层的厚度满足使用要求,对于高速公路桥面,其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厚度应≥9cm,一般等级公路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厚度应与相接公路面层一致并一起施工。

⑵ 沥青混凝土配比要采用连续密级配,确保沥青混凝土不渗水,同时在泄水孔的设计、施工时,保证泄水孔的顶面标高低于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标高,确保一旦渗水可将渗下的水排出,以防止渗下的水浸泡沥青混凝土。

⑶ 施工前应对水泥混凝土桥面进行清扫和冲洗,对尖锐突出物及凹坑应予打磨或修补,以保证桥面平整、粗糙、干燥、清洁。粘层油宜采用乳化沥青或改性沥青,洒布要均匀,确保充分渗入以起到粘结作用。

⑷ 在施工时,沥青混凝土宜采用胶轮压路机复压及轻型钢筒式压路机终压的方式,不得采用可能损坏桥梁的大型振动压路机和重型钢筒式压路机,沥青混凝土铺装层的施工碾压一定要严格控制压实度,同时要加强检测,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规范的要求。

三、桥梁构件的裂缝。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复杂、繁多,有时多种因素互相影响,但每一条裂缝均有其产生的一种或几种主要因素。混凝土桥梁裂缝的种类,就其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划分如下几种:

⑴ 荷载引起的裂缝。混凝土桥梁在静、动荷载及次应力下产生的裂缝称荷载裂缝,主要有直接裂缝、次应力裂缝两种。直接应力裂缝是指外荷载引起的直接应力产生的裂缝;次应力裂缝是指由外荷载引起的次生应力产生裂缝。

⑵ 是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当外部环境或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在某些大跨径桥梁中,温度应力可以达到甚至超出活载应力。温度裂缝区别其他裂缝最主要牲是将随温度变化而扩张或合拢。引起温度变化主要因素有:年温差、日照、骤然降温、水化热、蒸汽养护或冬季施工措施不当等。

⑶ 收缩引起的裂缝。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因收缩所引起的裂缝是最常见的。在混凝土收缩种类中,塑性收缩和缩水收缩(干缩)是发生混凝土体积变形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自生收缩和炭化收缩。研究表明,影响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主要因素有:水泥品种、标号及用量、骨料品种、水灰比、外掺剂、养护方法、外界环境、振捣方式及时间。

⑷ 地基变形引起的裂缝。由于基础竖向不均匀沉降或水平方向位移,使结构中产生附加应力,超出混凝土结构的抗拉能力,导致结构开裂。基础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有:地质勘察精度不够、试验资料不准;地基地质差异太大;结构荷载差异太大;结构基础类型差别太大;地在冻胀;桥梁基础基于滑坡体、溶洞或活动断层等不良地质时,可能造成不均匀沉降。

⑸ 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要防止钢筋锈蚀,设计时应根据规范要求控制裂缝宽度、采用足够的保护层厚度(当然保护层亦不能太厚,否则构件有效高度减小,受力时将加大裂缝宽度);施工时应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防止氧气侵入,同时严格控制含氯盐的外加剂用量,沿海地区或其它存在腐蚀性强的空气、地下水地区尤其应慎重。

⑹ 冻胀引起的裂缝。大气气温低于零度时,吸水饱和的混凝土出现冰冻,游离的水转变成冰,体积膨胀9%,因而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同时混凝土凝胶孔中的过冷水(结冰温度在-78度以下)在微观结构中迁移和重分布引起渗透压,使混凝土中膨胀力加大,混凝土强度降低,并导致裂缝出现。尤其是混凝土初凝时受冻最严重,成龄后混凝土强度损失可达30%-50%.冬季施工时对预应力孔道灌浆后若不采取保温措施也可能发生沿管道方向的冻胀裂缝。

⑺ 施工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骨料、拌和水及外加剂组成。配置混凝土所采用材料质量不合格,可能导致结构出现裂缝。如:水泥、砂、石骨料、以及拌和水及外加剂等。

⑻ 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构件制作、起模、运输、堆放、拼装及吊装过程中,若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质量低劣,容易产生纵向的、横向等各种裂缝,特别是细长薄壁结构更容易出现。

对混凝土裂缝的处理建议

⑴ 表面处理法:包括表面涂抹和表面贴补法,表面涂抹适用范围是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的裂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在活动的裂缝。表面贴寂(木工膜或其它防水片)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蜂窝麻面等或不易确定具体漏水位置、变形缝)的防渗堵漏。

⑵ 填充法: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0.3mm),作业简单,费用低。宽度小于0.3mm,深度较浅的裂缝、以及小规模 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用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

⑶ 灌浆法:此法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⑷ 结构补强法: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造成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可采取结构补强法、锚固补强法、预应力法等。

⑸ 混凝土裂缝处理效果的检查:包括修补材料试验;钻芯取样试验;压水试验;压气试验等。

由上述可知,设计疏漏、施工低劣、监理不力,均可能使混凝土桥梁 梁出现裂缝。因此,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技术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监理,是保证结构安全耐用的前提和基础。在运营管理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巡查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

四、桥梁构件混凝土剥落、锈胀、露筋。⑴ 由于裂缝产生的剥落、锈胀、露筋。混凝土表面裂缝会促使各种离子和气体渗透到钢筋表面。在裂缝处。钢筋锈蚀取决于时间,因此,如果时间充分,这些有害物质会使钢钝化膜较早破坏,钢筋产生锈蚀膨胀,体积增大,加速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发展,从而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剥落。

⑵ 由于盐碱环境引起的剥落、锈胀、露筋。

路桥区地处沿海,有很多桥梁位于盐碱地区或所处河道河水氯离子含量过高,再加上施工过程中违规使用含盐海砂及盐碱河水造成混凝土结构内外都处于盐碱环境下。由于基础钢筋的腐蚀使钢筋面积减少,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强度下降;腐蚀产物的积聚,在混凝土内部引起内应力,达到一定程度,导致混凝土保护层顺筋开裂;混凝土表层含盐量增大,孔隙中的盐结晶,产生膨胀应力,导致混凝土表面剥落;硫酸盐对水泥石的侵蚀使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及水化铝酸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石膏和硫铝酸钙,产生体积膨胀,使混凝土成为一种易碎的,甚至松散的状态,导致混凝土崩解;碱骨料与含有活性成分的骨料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破坏,使结构丧失承载能力。为了阻止或减少腐蚀,保证输电线路的长期安全、稳定地运行,应根据线路的不同腐蚀环境,对基础采取相应的防腐处理。主筋锈蚀将导致其有效截面的减少,混凝土剥落开裂后使钢筋更易锈蚀,如此恶行循环对桥梁的危害是相当大的;另外还有的桥梁由于施工质量差,造成钢筋外露,混凝土破损,引起钢筋锈蚀的化学原因主要是氯离子的侵入和混凝土的碳化。

盐碱地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要求。

根据以上分析,盐碱地区的基础设计时,宜采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水泥的熟料中铝酸三钙含量不大于5%;对钢结构有腐蚀的宜加大各类基础主筋混凝土净保护层,掺入钢筋阻锈剂,尽量采用刚性基础,减少钢筋用量,避免钢筋腐蚀。施工时对制作混凝土的拌和水、水泥、粗细骨料以及外加剂等材料中有可能带进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严加控制,以尽量减少混凝土拌和物中氯离子总含量,基础混凝土中严禁掺入氯盐。混凝土拌和物应搅拌均匀,在浇筑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做到振捣充分,不应出现露筋、空洞、冷缝、夹渣、松顶等现象,特别对构件棱角处,应采取有效措施,使接缝严密,防止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出现漏浆。混凝土拌和物水灰比不大于0.55。每立方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不少于360kg。严禁使用早强剂。

⑶ 由于施工工艺、结构设计等引起的剥落、锈胀、露筋。

混凝土保护层是层内混凝土和钢筋免受物理与化学腐蚀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减缓混凝土碳化腐烛,防止保护层剥落的最直接因素。因此对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应予以重视。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实际设计时,为减小自重,混凝土截面有时设计成薄壁,挖空的形式,在优化设计时,设计者在考虑结构受力合理,节省材料的同时。应适当加厚钢筋的保护层。避免片面追求设计的优化,而忽视长远利益。保护层厚度的确定应以在安全使用期内控制混凝土碳化深度不至于达到钢筋部位为目标。混凝土浇筑时钢筋固定措施不当,造成钢筋下沉或偏位,或模板、钢筋骨架尺寸误差过大。是造成混凝土保护层剥落露筋的一个重要原因。

⑷ 混凝土碳化。

混凝土的碳化是由C02与混凝土中Ca(OH)2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碱性下降。当混凝土碳化穿透保护层到达钢筋表面时,钢筋周围碱性降低,钝化膜失去原有的稳定性,在水分和氧气的作用下钢 筋就会锈蚀。混凝土碳化的深度及速度与施工工艺和环境介质有关。施工中,水灰比减小会降低碳化速度,矿渣水泥碳化较快。碳化深度与水泥用量成反比。外加剂能减弱碳化作用。如果混凝土早期养护不良,其杭碳化能力降低,施工质量的不稳定,其碳化速度有成倍的差别。而且碳化深度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下降。对于环境介质,碳化深度随相对湿度的降低,温度的增大,大气中的C02含量提高,风压的增大而增大。保护层厚度的增大,可以延续碳化的进程。特别是处于最外层构造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碳化到达最外层钢筋位置,就会很快引起这些钢筋的锈蚀,随后混凝土保护层剥落,钢筋裸露。因而从耐久性观点来看,构造筋和主筋的保护层同等重要。另外,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密实度亦十分重要。

⑸ 外力碰撞。

位于通航河道上的桥梁,船舶撞击墩柱、磕碰梁底情况时有发生。造成墩柱、梁底混凝土剥落、钢筋裸露。在通航河段及立交桥路段,应该做好桥梁限高标志、及墩柱防护措施。

五、台后挡墙开裂、渗水。

台后挡墙引起的病害,主要原因是由于台后填土在自重和车辆荷载双重作用下,下沉前移产生的推力作用在台后挡墙上,导致挡墙开裂。主要危害有:

⑴ 台后填土流失。

台后挡墙开裂渗水后,台后填土随水流出台后挡墙,造成台后路基空鼓,路基下沉,进而导致桥头跳车。

⑵ 推挤桩柱式桥台。采取桩柱式桥台加台后挡墙模式的桥梁,由于台后挡墙的开裂前移,与桩柱式桥台顶死,台后填土土压力直接作用在桩柱桥台上,由于桩柱式桥台抵抗水平推力能力较弱,当水平推力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造成各种桥台病害:①桥台桩柱往河心侧外倾,桥台桩柱出现开裂甚至断裂;②梁板与盖梁背墙顶死,伸缩缝失效,进而引发各种梁板,桥台病害;③盖梁竖向裂缝。

参考文献:

[1] 李世刚[2] 宋夏明[3] 郭义飞桥面铺装常见病害分析及预防对策;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剥落露筋分析防治谈; 台后挡墙引起的桩柱式桥台病害分析及处治研究。

第四篇:关于钢轨接头病害的整治

关于钢轨接头病害的整治

摘要:本文主要是根据在实践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对线路的接头病害产生的原因作了详细的分析,针对各种病害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对线路养护维修工作有一定的帮助,是解决线路接头病害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接头 病害 整治

钢轨接头是轨道结构的三大薄弱环节(曲线、道岔、接头)之一,特别是最近几年来随着铁路运输向高速重载的发展,钢轨接头病害越来越突出,因此投入的维修费用也逐渐增大。实践证明,线路接头病害占总维修费用的35%~40%。为了有效地减少钢轨接头病害,确保行车安全,我们在养护维修工作中必须加强接头养护

在养护维修中,根据理论和实践:接头必须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1、接头不管采取悬空式或承垫等结型式,都必须要求左右两过股钢轨接头相互对齐,并处于接头轨枕中间或承轨槽中部(为了延长枕木的使用寿命在实践工作中尽量不要设置成承垫式)。

2、在接头范围内,钢轨应该能够象其他部位一样,承受列车通过时作用于其上的垂直力和横向力,也就是说在荷载作用下在接头范围内钢轨挠曲的形状和大小和其他部位相同。

3、冻结线路的钢轨热胀冷缩时,接头处的钢轨端部,不能产生位移(或微小位移)。

4、无缝线路钢轨热胀冷缩时,焊缝接头不允许发生位移,缓冲区第一个接头处的钢轨端部可作一定的位移(发生位移不能太大,且不能超过构造轨缝)。

以上这些要求与线路养护以及钢轨自身是不相匹配的,而是相互矛盾的。所以我们在平常的养护维修工作中,要针对各种接头病害,认真彻底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根据分析的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相应措施来整治钢轨的接头病害,尽可能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确保列车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

钢轨接头病害是多种多样的,下下面就谈谈在平常工作中常见的几种病害的整治方法:

一、钢轨接头支嘴

1、产生钢轨接头子嘴的原因

钢轨子嘴接头的产生,除人为因素外,还有自然因素。

(1)、人为因素主要是:卸下或堆放钢轨不及时上架(立放),两端与中部立放时高低不一,受力不均,未拨直拨正。

(2)、自然因素:①主要表现在小半径曲线相对式接头处由于钢轨硬弯和钢轨弹性引起的。②通过运营后,受列车横向力的冲击,夹板弯曲,螺栓不紧,轨缝顶严。③线路道床夯拍不实纵横向阻力不足,轨枕失效。④枕木底接触面积小,有吊板、暗坑以及

路基松软与基床病害都会造成或加剧子嘴接头的发生与发展。

2、整治钢轨接头支嘴的方法

(1)、及时拨正线路方向(直线必须拨直,曲线必须按照曲线线路的五大桩归位计算拨道)。对于拨后还恢复不了的,就检查一下夹板是否弯曲,如果夹板弯曲,就采取倒换接头内外口夹板。如果轨缝不良,就调应整轨缝,然后拧紧接头螺栓和对夹板涂油。

(2)、对钢轨进行校直工作(尽量在夏天进行此项工作)以及更换失效枕木,锁定线路,加固路基,增加曲线外股石碴以及堆高等措施。在拨道时,当接头需要往(曲线)上(外)拨时,拨开接头两侧小腰枕木头石碴,接头二根枕木石碴少扒或不扒(根据现场决定),把拨道器或撬棍放在小腰处(尽量不安接头,需要时可放在接头处)拨正方向,拨道量要抛10毫米左右。木枕地段接头拨好后,小腰轨距也会过大。当接头需要往(曲线)下(里)拨时,扒开接头二根枕木头石碴(根据现场决定),接头两侧小腰根据支嘴情况不扒或少扒。根据需要松开接头螺栓,拨道器或撬棍集中在内侧,拨正方向,拨道量也要抛10毫米左右。

(3)、拨道完毕后,及时回填夯实枕木头扒开的石碴,并且适当加宽外股石碴,增加横向阻力。注意拨道时拨道方向要根据现场决定,一次拨不到位要反复进行,直至拨直、拨顺到位为止。

二、钢轨接头压溃、破损、揭盖

1、产生钢轨接头压溃、破损、揭盖的原因:

(1)、淬火过量,轨缝过大,增大了车轮对轨头的冲击。(2)、轨头有肥边、夹灰。

(3)、天热轨缝顶严,易造成轨端揭盖,钢轨接头高低不平,钢轨上下(内外)错牙(一般要求线路上台阶为0.2mm,折角为4.5×10-3弧度)。

(4)、道床弹性不好,接头有吊板、暗坑,易产生压溃、破损、揭盖。

2、整治钢轨接头压渍、破损、揭盖的方法:

(1)、打磨错牙,顶严轨缝,采用施必牢冻结线路,减轻列车冲击。(2)、及时锯掉压出轨头的肥边,及时更换或焊补重伤轨。

(3)、两轨头不平顺时必须及时打磨好顺坡(不大于1‰)或焊接钢轨。(4)、钢轨倒棱。

(5)、及时清筛不洁道床,加强接头八面捣固和更换高弹胶垫。(6)、钢轨火电厂焊补修理。

三、钢轨低接头的整治

1、钢轨低接头产生的原因:

(1)、钢轨在出现压溃、破损、揭盖和马鞍型病害时,就大大增加了列车的冲击,2

而低接头通过列车车轮的碾压,又会增大接头压溃、揭盖、破损与马鞍型的发展。两者是互为因果的。

(2)、接头捣固不实,有空吊板或暗坑。(3)、接头枕木失效,抗压能力减弱。(4)、夹板有上下弯,过车时轨头上下摆动。

(5)、线路爬行,枕木位置发生位移,轨缝过大,轨头高低不平等原因都会造成钢轨低接头。

2、整治钢轨低接头的措施

(1)、针对对低接头采用打磨、焊补外;锯掉轨端等方法可以根治低接头病害;但锯轨处理大大增加了成本费用,造成一些对国家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结合具体情况作具体地处理。

(2)、按低接头程度,在天气温度适宜时,分别垫不同的竹垫片,不能超过两块,总厚度不能超过10mm,垫胶垫时,同时要注意小腰空板,经过几天压实后,更换为高弹胶垫和调高扣件。如接头沉降过大,则取高弹胶垫进行八面捣固后上薄胶垫等沉降能上高弹胶垫时才上高弹胶垫和调高扣件,如此继续下去,直到整治好为止。

(3)、如果接头有枕木失效或沉轨槽压溃时,必须及时更换枕木,如果是木枕必须接头两根同时更换。

(4)、在作业时,如果夹板有弯曲时,必须及时更换夹板,更换后也要加强接头捣固,对于接头钢筋混凝土枕,道碴不洁或有暗坑时,应及时进行清筛,以更换道碴来增加道床弹性。

(5)、倒换钢轨,把低接头和无低接头轨互换位置即把无低接头的钢轨放在一起使用。

(6)、加强平时的养护工作,做到在维修、补修作业接头起道量要高出2~4mm㎜,但必须注意顺坡不能大于1‰。

(7)、设置调高扣件,安置高弹胶垫以及安装A-B型金属减振夹板增加轮轨接触面积来减少轮轨冲击来整治低接头。安装A-B型金属减振夹板必须按技术标准安装。(①、普通型外侧使用垂直磨耗0mm时选A0;垂直磨耗0-1mm时选A1;垂直磨耗1-2mm时选A2;垂直磨耗2-3mm时选A3;垂直磨耗3-4mm时选A4;②、加强型外侧使用垂直磨耗0mm时选A0;垂直磨耗0-1mm时选A1;垂直磨耗1-2mm时选A2;垂直磨耗2-3mm时选A3;垂直磨耗3-4mm时选A4)。

四、接头空吊、暗坑的整治

1、接头空吊、暗坑产生的原因:

(1)、接头钢轨剥落掉块、揭盖、低接头、马鞍型钢轨,都会增大列车震动力,易

产生空吊或暗坑。

(2)、在养护维修工作中,捣固不良,起道作业时划橇过短以及一股起道对另一股产生的影响。

(3)、在进行捣固作业时未拧紧螺栓,木枕未打紧道钉或轨底与木枕间有杂物。(4)、拨道时用拨道器拨道,轨道被抬起枕底滚进道碴。(5)、路基松软下沉。

(6)、线路爬行拉动枕木纵向移动。(7)、起道时捣固顺坡不良。

(8)、无缝线路焊缝接头的轨面或钢轨内侧面焊接不平顺以及更换枕木时不及时捣固等都会产生吊板或暗坑。

2、接头空吊、暗坑的整治方法:

接头空吊、暗坑的整治方法有多种多样,但都必须根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处理。(1)、对于钢轨来说,必须进行打磨焊补或按上述整治低接头或鞍型钢轨的方法进行处理。

(2)、对于在养护维修工作中所产生的病害,我们在作业中尽量避免人为造成病害,加强捣固质量(对于病害处要进行八面捣固)在划撬作业时不宜过短,要讲究顺坡。

(3)、对于木枕地段,防爬器必须齐全,捣固后要重新加强线路锁定。(4)、钢筋砼枕地段要及时拧紧扣件。

(5)、对更换的枕木进行及时捣固(对于钢筋砼枕地段接头,先上普通胶垫,过7~8天后更换为接头高强胶垫和调高扣件为宜)。

(6)、及时打磨焊缝接头使轮轨接触面顺坡不超过1‰。

五、钢轨接头坍碴的整治

1、钢轨接头坍碴产生的原因

钢轨接头轨面静态不平顺,特别是轨头上下错牙、大轨缝、轨端破损后,车轮对钢轨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和扣件扭力矩不足或扣件失效以及钢轨接头不均匀磨耗枕底接触面打圆不持碴,都会产生接头坍塌,产生接头坍塌后,道碴变圆并延伸至道心,遇水并产生翻浆冒泥。

2、钢轨接头坍塌的整治方法

整治接头坍碴,必须从平常的养护维修工作做起抓早抓细,一旦发现并立即处理,就能遏止病害的发生。

(1)、首先从钢轨本身出发要打磨钢轨,调整轨缝,焊补破损接头,及时更换失效扣件和连接零件。

(2)、对道床板结的接头,必须进行破底清筛,更换变圆的道碴,对失效的轨底胶4

垫进行更换,待线路稳定后更换为接头高弹胶垫。

(3)、对于枕底接触面打圆不持碴的要及时更换枕木。

(4)、调整大轨缝,保持轨缝均匀合理,如轨缝有个别偏大时,及时拉轨缝解决;如轨缝普遍较大时,应该重新配轨,消灭大轨缝。

总之,接头病害是线路“三大”病害之一,在维、补修工作中,我们必须抓早、抓小、抓细,认真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才是解决接头病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确保列车平稳、高速地运行。

第五篇:技术总结-路基病害整治

我是一名铁路工人技师,也是一名线路工长,下面是我对自己工作总结:

2011年,是我段设备集中修大整治的一年。在集中整治设备中自己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在集中修时,由于阴雨天气的影响,及管内沙害较多,车间部分班组设备出现了下滑。针对这种情况,自已主动请缨带领职工到各工区进行了路基病害的整治。前后历时45天,共整治路基病害23公里,均达到了段要求的质量标准,。

我车间线路基由于受修建时技术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填筑压实标准往往较低。随着客货运量和机车车辆轴重的增加,出现翻浆冒泥、下沉和外挤等各种病害。上述路基病害严重影响线路的稳定性,增加养护维修工作量,缩短轨道上部结构的使用寿命,是影响铁路运输安全和运输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但是由于既有线运力和运能十分紧张,路基处理从技术到管理都存在一些困难,既有线的路基加固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我和车间几名技术骨干,研究分析路基病害的成因,路基是一种土工构筑物,既要承受荷载,又要受各种自然条件的严重影响,因此路基的养护也是相当复杂的。对路基病害应尽量防患于未然,以“预防为主、治养并重、排水防水、安全第一”为出发点,治早治小,多做预防性工程;针对沙害我们主要以“草方格半蔽沙障”防沙,其效果很好,起到既能固沙又能阻沙的双重作用;用抗滑桩整治滑坡,具有抗滑力大,施工简单,速度快,在施工过程中对滑坡体的稳定性影响较小,并可和其他整治措施配合使用等优点对沙害地段进行了全面整治。

基床病害及其防治主要是:坡面病害防治:①做好地表排水和恢复坡面植被。②在一般堑坡碎落和剥落的地段,可在路基侧沟内留1~2米宽的清理护道;对严重者,需做带骨架式的轻型护坡,保护格内植物生长。③对雨淋冲刷、碎落或一般落石、坡面流坍地段,可采取格式满铺片石或浆砌片石等坡面防护措施。④对裂面发育处的危岩落石,一般从坡底部开始用浆砌圬工或用混凝土护墙等加固,必要时用金属锚杆锚固个别大块岩石;也可用水泥砂浆灌注和喷射胶结坡面破碎岩块;⑤对落石地段须组织定期检查,及时处理。

路基病害的预防和整治都强调要搞好排水、防水和治水的工作。在雨季前,我带领班组职工进行一次全面防洪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隐患,清理侧沟(边沟)等排水设备、坡面防护、陡坡的堤堑交界处的排水防水工作。大风暴雨期间要加强巡道,还要采用各种仪器进行降水量、水位的观测、数据记录等项工作。做好了沿路两侧地带的绿化,保持了水土,对路基有很大的防护效能。在沙害地区铁路两侧种植抗旱性强的灌木或草本植物,可起到固沙、防沙作用;在风雪、冻害地区植树造林对路基也能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

我综合运用多种整治措施。在整治路基病害中的某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采用别人成功经验,例如,用“草方格半蔽沙障”防沙效果很好,起到既能固沙又能阻沙的双重作用;用抗滑桩整治滑坡,具有抗滑力大,施工简单,速度快,在施工过程中对滑坡体的稳定性影响较小,并可和其他整治措施配合使用等优点;整治基床的翻浆冒泥用砂垫层、封闭层、更换土质、横向盲沟等措施也由于我和车间几名技术骨干及广大职工的努力下,在路基病害整治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在日常的工作管理中,自已时常鼓励职工奋发好学。在2011年里,对管内22Km正线及曲线用自已整治路基病害的管理方法进行整治,消除我管内线路的车载、小仪器出分处所,使我管内轨检车成绩名列车间第一,在班组建设中与班组职工一起修订和完善了班组学习制度。规定每周四下午业余时间为班组业务、政治学习日。自已在学习中既当学员、也当教员。通过半年多的有效管理,目前班组学习蔚然成风。很好的提高了自己与职工的职业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以上是我任工人技师一年中主要的工作回顾和简要陈述,不妥之处恳请领导批评指正!

下载公路病害整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路病害整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钢轨接头病害的整治

    关于钢轨接头病害的整治 钢轨接头是轨道结构的三大薄弱环节(曲线、道岔、接头)之一,特别是最近几年来随着铁路运输向高速重载的发展,钢轨接头病害越来越突出,因此投入的维修费用......

    道岔晃车病害及整治

    提速线路道岔晃车病害及整治 铁路第六次提速后,工务的线路、道岔设备变化很大,给养护维修带来许多困难。道岔是一个联动的整体,它涉及着机务,工务、电务部门,在一个部门出现失误,......

    道岔常见病害的整治(精选)

    3 道岔及无缝道岔常见病害原因分析与整治措施 道岔是组成铁路轨道的一种重要设备,它较一般线路设备构造复杂,弱点较多,因而容易产生病害。产生病害的原因错综复杂,有些是互为因......

    常见的道岔病害的整治

    常见的道岔病害的整治 一、尖轨、心轨与基本轨、翼轨竖切不靠原因及整治方法 a.尖轨、心轨前靠后不靠。原因有: 1、尖轨心轨顶铁过长 或顶得过死。 2、基本轨、尖轨、长心轨......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病害整治

    题 姓 班 学 高管专业论文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病害整治 名 级 号 目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管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多年冻土是一种特殊土类。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的性......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病害整治技术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病害整治技术 摘 要:介绍和分析了高速公路隧道病害的种类和成因,探讨了隧道病害的治理技术,并通过工程实例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 病害 整治技术 1......

    浅谈关于钢轨接头病害的整治

    浅谈关于钢轨接头病害的整治 钢轨接头是轨道结构的三大薄弱环节(曲线、道岔、接头)之一,特别是最近几年来随着铁路运输向高速重载的发展,钢轨接头病害越来越突出,为了有效地减少......

    浅谈隧道漏水病害整治方法

    浅谈隧道漏水病害整治方法 怀化职工培训基地 潘飞 摘要:隧道漏水与隧道所处的环境和结构以及施工质量有关,应在充分调查后,并掌握隧道所处的地质、衬砌构造、施工质量、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