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2·普通高中学校德育工作偏差存在的原因浅析

时间:2019-05-14 23:59: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德2·普通高中学校德育工作偏差存在的原因浅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德2·普通高中学校德育工作偏差存在的原因浅析》。

第一篇:德2·普通高中学校德育工作偏差存在的原因浅析

普通高中学校德育工作偏差存在的原因浅析

【414014】湖南省岳阳市岳化一中教科室 祝宇

摘要:现在的高中学生多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和前几个时代的高中生相比较,他们的思想状况、心理特征、价值取向等都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高中学校德育工作却未能与时俱进,从而产生了一定的偏差。本文试就这种偏差存在的原因,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偏差

立国先立人,立人先立德,德乃素质教育之根本。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这证明,德育工作确实受到了党和国家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在普通高中学校中,德育工作的主流方向还是比较正确的,大部分高中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助人为乐精神、利他行为、法制观念。但是,尽管如此,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道德嗤之以鼻;并且,许多学生对道德的认识,也仅仅只是以校纪班规为约束力,做或不做某些事情,而缺乏道德自觉意识。虽然,一些普通高中学校为加强德育工作,也采取了一定数量措施,但是,措施的力度不大,有效度还比较低。高中学校的德育工作仍然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暴露问题相当多的领域,有的甚至还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学生不服被管,教师不爱去管,社会批评较多,学校处境尴尬。当然,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如有家庭原因,也有社会原因等,但主要原因,笔者认为,还是在于学校、教师对正确德育工作的认识存在着偏差。本文试就导致学校德育工作存在偏差的原因,略作分析。

一、指导思想存在偏差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在具体的学校德育中真正坚持“德育为首”,必须牢固树立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根本这一观念,并在素质教育中不断巩固。正如台湾教育家高振东先生所说:“智育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美育就是生活的腐化剂。”而许多普通高级中学对中学德育目标,并没有清晰的理解,中学对德育工作首要的要求,就是学生不出事、不违纪就行;并且由于对升学率这一评估学校办学质量的尺度的过于注重,于是,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将德育工作置于学校所有工作的次要位置,或是把德育工作当做智育的附庸。至于如何把学生的思想道德、品德情操引向何处,却没有作出正确而又响亮的回答。这就使得德育工作从一开始即被置于各项教育工作的从属和依附的地位,导致了德育工作指导思想的偏向发展,学生的道德素质仅仅被限于学校所管辖的范围内,得不到长久的维持和浸染。正是由于指导思想不明确,导致德育工作长期处于一种低标准、低要求、低水平的定位,自然,学生的德育素质也就相应地得不到提高。

二、德育经费投入不足

德育工作的切实、有效开展,需要以充足的物质经费作为后备资源,这样,才能保障德育这一以长久性为特征的特殊工作得以正常、持久地进行。而普通高级中学由于自身指导思

①想存在误差,对德育的认识不够深入,进而造成在德育工作中经费投入的减少或不足。当前高中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经费方面的偏差,有种种表现。首先,缺乏对德育工作人员的在职培训。作为中学德育工作主体的班主任,缺乏必要的培训和进修,对外界缺乏必要的了解,缺少理念更新,没有及时学习现代德育理论,不能与时代同步。其次,德育设施不够完善。大多数中学基本上没有设立心理咨询室,没有根据中学生特点建设学生喜爱的娱乐设施活动场所。即使少数学校建有部分德育场所,设施和条件也非常简陋,且缺乏更新和修理计划,仅仅是作作摆设,应付敷衍。再次,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开展不够。高中学校学校忙于招生,忙于学生日常事务性工作的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投入的精力和经费严重不足,不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没有形成稳定的学校制度、学风、教风,更加没有进行有品位的文化建设。

三、德育人员观念陈旧

高中德育工作人员从某种程度上说,属于道德的开创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他们着眼于时代发展、人才培养的要求,认识和捕捉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教育将要提出的要求,探索教育规律和全面落实科学的方式方法,研究如何将学生生动活泼和谐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协调统一起来,并能把自己的思想认识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转化成群众性行为,将自身的道德素养与教育相联系,以自己的渊博知识和高尚品德传授知识并影响学生,成为现代化建设育人的“专业化”师资。

现代德育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它要求充分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环节,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旧三中心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的“新三中心论”,激励普通高级中学的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主人。但在现实的高中德育工作过程中,作为一种引德主体的中学教师普遍缺乏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知识,缺乏道德教育理论的更新,往往依靠自己的经验来进行教育,在教育中没有创新,没有时代感,以一己之便来教育和教德,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因而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同时,教师自身道德素养的缺乏也是导致德育得不到切实实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不能以自身的行为和意识引导学生,不能实践“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一示范作用,在学生中不具有说服力。在笔者进行的一次德育效果问卷调查中,对“您认为如今有些学校开展的道德教育不尽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一题,有45%的学生选择“学生认为教师所讲内容与自己现实生活中所耳闻目睹的反差太大,说服力不强”。另外,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高中学校扩张或扩招过快,班级数量大大增加,急需大量的班主任人员,这就导致许多经验并不丰富或是并不适合担任班主任的教师也进入了班主任队伍。这从某种程度上就使得德育处于一个反向的发展中,德育效果的偏差大大加大。

四.德育工作脱离现实和生活

德育不仅关乎学生在学校以理论学习为主的一种道德领悟力和掌握能力,更关乎与现实和生活的一种契合度以及在其中所发挥的一种道德实效。因此,德育的实行以及检验就需要立于社会和生活这一大背景之中,其在学校所教授部分也应处处以社会、以他人为对照物,这样才能真正使得学生在社会中发挥一种社会道德主体的作用。在高中德育工作的开展中,一者,德育课和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应紧密结合,这是提高其德育实效的必要措施,否则,就没有实效可言。然而目前,中学德育课仅作为一门与语文、数学一样的单纯的课程来教学,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以课堂讲授为手段,以考试成绩为德育课成绩。这就使得德育很大程度上仅仅成为一种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简单地将之作为记忆对象进行记忆,缺乏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同时,德育课没有结合学生的综合道德素质来考核,忽略了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和活动实效,这种评价方式的单一化,使得德育课也成为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二者,德育还需以课外活动为辅,这样,才能将德育观念与社会联系,将德育贯彻到学生的心中。但许多高中直接忽视了这一重要环节,或是将之简化为一种形式,而没有真正将课外活动的道德体验之义利用起来,这是目前高中德育工作开展中的一个很大的漏洞。总之,这种德育课与德育实际的脱轨,使得德育与现实和生活脱离开来,这就使得德育工作得不到真正的贯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也不应当专读书,其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这些都从“教”的一面对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面对这种“人”之为“人”的人性培育,学校应加大物质和精神上的投入,树立明确、正确的德育指导思想,改变德育人员的陈旧观念,将学校德育融合到社会和现实中来,真正使得学生成为德育的受益者,培养学生的“四有”新人的品质,从而实现其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成为高素质、高品位群体中的一员。

【注释】

①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上海:开明出版社,1999年.②李霏.关于班级德育建设的一些思考[J].教育革新,2009(6).【参考文献】

张凯.中小学德育队伍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6(11).

第二篇:学校德育工作低效原因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学校德育工作低效原因分析

作者:陈启超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7年第04期

近期有关研究揭示:我国中小学生品德得分随年级增加而逐渐下降。中小学生道德滑坡现象令人担忧。轰动一时的北京海淀区艺术职业学校“视频辱师事件”刚刚平息,前日重庆市涪陵区职业教育中心发生类似辱师事件。这绝不是个别现象,在某些场合算是常见的现象。不要说在某些学校,就是在家长们看得到的地方,都能看得出来,如今的孩子们放肆嚣张,已经远远超越了所谓个性发展的限度,并且逐渐走向了极端的自私、自大、娇惯、狭隘、贪婪,放纵,也正在变成丝毫不懂得尊重他人,丝毫不顾忌社会公德,丝毫不敬畏传统价值,丝毫不理会秩序规则。近几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占全部刑事案人员10%以上,而青少年犯罪则占全部刑事作案人员的50~70%左右。四亿青少年中每年有160万犯罪,面对这种种问题,无一不令人忧虑。毋庸讳言,青少年学生的行为与学校德育工作者的期望产生严重偏差,说明我们目前的德育工作确实存在着低效的现状。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仅提出几点我个人的思考:

一、应试教育的隐形指挥棒下,难以体现学校德育的核心地位

(一)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产生偏差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新世纪培养素质合格的人才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可是,往往人们一谈到素质教育就认为只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身体素质、艺术素质等一些谋生所必须的教育,忽视了素质教育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即如何做人,做什么样人的教育。即使开展一些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也是重形式,不重实效。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进步,时代对人的全面发展赋予了时代特征:良好的综合素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突出的实践能力等。但是,学校教育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教育制度依然行使着应试的功能,学校仍然像军事竞赛一样推出一项项应试的武器。我们常常听说“高分低能”者对各种考试精验老到,但却缺乏最起码的人格修养或不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的综合素质。

(二)学校德育的渠道不畅通

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德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并没有有效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责任。教师课堂上只是传授知识,忽视德育功能。各科教学中许多本来很好的德育素材被老师忽略,即使有些教师注意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却存在生硬结合的现象。因此在应试教育中“知识教育是实的,智育是偏的,德育是虚的,体育是弱的,美育是空的,劳动教育是极少的”。五育中只有智育受到重视,但我们的智育并不是从开启学生智慧入手,而以考什么、教什么,紧紧围绕高考、中考转。德育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工作。

(三)社会评价体系的偏差

在升学考试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的学校教育宗旨某种程度上已经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升学率始终是许多学校唯一的教育目的,衡量教学质量及教师工作都以学生分数的高低作为主要依据,德育工作似乎永远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我们的“高考”、“中考”在学校教育中处在了核心的地位,并赋予了“指挥棒”的尊称。学校虽然在理论上承认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而实际去做的又是另一套了。在目前条件下学校也不得不这样做,因为不管是哪个地区,哪个部门都是拿中考、高考的成绩来判定学校工作的。社会人士择校择师也是以高考、中考成绩来衡量的。学校为了发展,为了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拼命地抓智育;教师为了生存,为了在学校和社会站稳脚跟,也只能是苦干加巧干地去提高学生成绩。这样一来,迫于社会压力,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片面追求升学率,是不可能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为主,并投入主要精力的。不然,学生的成绩差了怎么向家长交待?教师如何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二、学校德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一)学校德育内容与学生实际脱节

在学校德育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什么、怎样学,甚至为什么学都由老师决定,学生只是等待加工的“原料”。学校德育的主体应是学生。表面上看来是面向全体学生或由学生参与的学校德育,在不少学校却越来越远离学生,越来越远离学生的日常生活。许多中小学举办的德育评比和竞赛,主题虽然涉及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但由于缺少联系现实生活,对学生的自尊、自信及个人利益避而不谈,内容比较片面,往往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有些教师盲目追求各种名次,无论是纪律评比还是清洁卫生检查,都关心备至,事必躬亲,而对学生的言谈举止,思想境界中一些具体的、实际的问题则很少过问。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出现空缺,不知廉耻、不讲信用、不诚实、不讲良心、不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的隔离,造成了学校教育资源的“最大浪费”。由于对学生缺乏深入的了解,就不可能确立教育和管理目标的层次结构,甚至目标倒挂,即“对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对中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而对大学生却进行文明行为规范教育。”这样就使教育和管理失去了依据和方向。这种状态下的学校德育,其效果可想而知

(二)学校德育注重灌输,理论教育与行为训练脱节

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工作往往是宣讲道理多,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少。单纯地把道德当作知识来讲,当作知识来学,甚至用“应试”的那套办法,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原理。这样空洞的说教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反思我们的学校德育工作,又确实是如此这般进行道德教育的。灌输道德准则多,实实在在的、一点一滴的品德培养少,在青少年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的现象,当人们把道德准则作为一种知识对待时,它就不能深入人心,不能成为行为的实际准则。说的是一套,行的是另一套。结果是学生知行脱节,一个品德差的学生很可能政治课上拿高分;一个众人眼中的好孩子,教师心目中品学兼优者,也可能出现在学校里很听话,在家里却很霸道,在社会上很冷漠的双重性格,甚至出乎意料地成为违法犯罪分子。

三、学校德育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和思想道德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也给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学校德育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日趋加剧,学校德育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一)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导致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化。从总体上看,社会基本的道德水平在下降,行为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社会风气严重恶化。人们视行贿受贿为常规,讲道德的人吃亏,不讲道德的人反而占便宜。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以及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丑恶现象,这些东西尽管是社会意识的支流,但是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是常规教育,但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当他们走进社会时,学校德育的弱点就表现出来了:你在学校谈做人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可学生进入社会后面对的却是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你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的教育,他走进社会后看到的是某些党的败类——腐败分子的丑恶嘴脸;你在学校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而学生踏进社会的大门却看到是不劳而获者大有人在;而对这样的社会环境,学校德育工作难度增大,有些甚至显得苍白无力。

在社会上流行这样一个德育效果公式:5+2=0,也就是:学校正面教育5天,好象在他的理想上已经满满写上了一“黑板”,等到双休日放假2天后走进社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思想影响:赌博、污秽语言,有色情内容的电子游戏机,网吧,色情、凶杀的电视与录像等。好象一下子将“黑板”上的内容擦完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老师们艰苦的教育成果,往往毁于社会、家庭错误影响的旦夕之间。

(二)不良文化制品对学生行为的影响

虽说我们党从实行改革开放那一天起,就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然而,主旋律之外仍有大量的格调低下的不健康文化制品的充斥市场。一些音像、书刊大肆宣扬暴力、色情,黄、赌、毒泛滥成灾。此外,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网络影响迅速扩大,这虽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手段、新条件,但是也增加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网络对学校德育、对学生带来的负面效应正日趋明显。一些敌对势力通过反动网站兜售反动的政治观念,毒害人们的精神。所有这些不良文化的存在,受害最深的是我们的青少年,而且已经产生了恶果。部分青少年存在的暴力意识、团伙意识、色情意识大多来自不良文化的影响。

(三)不良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首先是旧的应试观念的影响,在一些家庭中,孩子的学分是家长重点关心对象。孩子考好了,皆大欢喜,又是庆祝,又是奖励。考不好,就训斥,有的甚至粗暴地打骂。而对品德表现却很少过问。在孩子心目中,对家长要负责的只是学分,别有无关紧要。

其次是过分溺爱。家庭围着孩子转,老的围着少的转。爱孩子连孩子的缺点也袒护,明明是孩子错了,却硬要找一些客观理由为孩子开脱。久而久之,孩子身上的自私、任性、唯我独尊的性格就形成了。结果是这些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品质,缺少社会责任感。

此外,不少家庭存在着许多家庭精神污染。家长的不良嗜好,不良习惯,不正之风,低级趣味等不良影响也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第三篇: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学校德育工作的问题

一是“德育首位”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核心”与“中心”的关系处理得不好。二是师德师风建设存在差距。部分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好,教师在德育中的榜样示范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甚至少数教师的不良言行起到了负面作用。

三是关爱学生方面做得不够。以学生为本,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与学生做朋友,在人各上平等相处;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培养等。在具体工作中,在持之以恒上做得还不够。

四是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不够强。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和措施时不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分高低年级、不分学生的个体差异,内容和目标一味求大求全,不讲层次,抓大放小,脱离学生实际。

五是德育工作还缺乏实效性。在实施德育过程中重“教”不重“育”,重理论轻实践,知行脱节,枯燥说教,方法单一,德育效果不够理想。

六是德育合力不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和协调不够,相互配合不紧密,难于形成德育工作合力。特别是家庭教育工作滞后,家长学校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有关组织和学校没有承担起培训家长,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的责任,大多数家长普遍缺乏科学的家教知识。

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责任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学校内部的德育力量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全面辐射,没有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局面没有完全形成。

八是重制度,轻落实。有的学校虽制定有好的德育工作制度和措施,但却忽视过程的监督、检查与评价,制度成了摆设,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九是经费投入不足。德育经费的投入没有体现“首位”地位,“德育基地”、“德育室”、“德育角”等硬件基础建设有待加强;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经费不足。

第四篇:山区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

山区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南河镇中心学校帅德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外出务工成为趋势。在山区农村,绝大部分家庭都有人外出务工,很多是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其结果是造成大批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要不就是自己照顾自己,要不就是被爷爷奶奶代管,或者是由亲戚托管。他们长期缺乏父爱或者母爱,更缺乏父母的教导,针对这种情况,山区学校的德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本人发现了一些山区农村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山区农村学校德育工作严重滞后

在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影响下,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广大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取向也在多元化。

在农村学校,一直受之前的以升学为中心、以应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影响,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主要看“升学率”的高低,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学校里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校长,他们受社会压力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不得不为了学校的声誉和单纯的成绩而忽视对道德教育的开展。

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留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严重脱节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分强调教学的社会价值,忽视学生个人发展的价值,对已经变化了的农村现状没有深入的研究,学生不能用所学的思想政治课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怀疑,就会感到思想政治课的无趣、无利和无用,也极大地削弱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实效。

三、学校的德育工作偏重教师主导作用,导致学生道德教育主体缺失

当前,学校的德育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征。德育的组织者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德育过程往往只限于向学生传授一套固定的道德规范,而忽视了作为德育主体的学生的参与,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意志。由于忽视或否定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德育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得不到学生内心的认同,也极易产生逆反心理。

四、学校的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严重分离

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德育工作协调一致,家长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拔苗助长、过分溺爱式的教育方式导致目前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学优品劣的学生。所有这些现象,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第五篇: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原因分析及建议

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原因分析及建议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加强中小学生德育教育,是关系到提高中华民族素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是新

时代教育工作的需要。

一、学校德育工作滞后的原因分析

1、学校德育传统内容及观念及教育方式难以适应开放的社会环境,学校

正面教育难以抗拒社会负面影响。

处在改革开放、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时代的青少年儿童,接受着广泛的社会影响,他们在社会及家庭中耳闻目睹了许多不良的社会现象。而他们在学校这片“净土”中所接受的是正面的、正统的理想、前途的教育和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这样就出现了学校德育与学生认识社会的背反现象。学校“说教式”的教育工作不能有力地指导学生认识人生与社会。

3、家庭教育出现畸形。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把成绩当作孩子一切表现的指针。在今天,家庭出现了单亲离异家庭的子女增多;因随父母外出打工的流动型学生增多,因父母外出打工而形成的寄养子女数量增多,面对这些各具特点的“几多现象”,实施家庭德育的家长思想、文化素养普遍偏低,家庭教育中难以实施健康正确的教育方法,家长对子女缺乏正确的指导和辅导,往往指责多鼓励少,造成孩子心理负担

重,在育人上适得其反,影响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

4、社会教育呈现管理的真空。

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机构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影响学校德育工作效果最严重的是社会的负面冲击波,既社会文化娱乐环境中的音像书刊、舞厅、网吧、电子游戏中的不健康因素。很多宣扬色情、暴力、赌博的东西泛滥,严重的侵蚀

和毒害着广大青少年的灵魂,阻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

5、德育队伍建设滞后。

学校德育队伍素质整体不高,德育方法多说教化、粗暴化或成人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难以应付新情况新问题。教师自身的敬业思想和业务水平有

待提高。

二、创新德育建设,向德育要质量

学校德育必须明确一个目标,那就是“立德树人”。对于当前的教育,我们必须具有危机意识,必须充分提高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认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

次要,干起来不要”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1、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学校德育工作。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端正教育思想,把学校德育摆在重要地位。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把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当前我国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

针对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复杂的环境和新的形势,切实加强教育工作指导思想、明确目标要求势在必行。我们应根据青少年学生发展和适应时代的需要,开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道德品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提高识别真善

美的能力

2、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

目前,充斥文化市场和娱乐环境中的含色情、暴力、贩毒、黑社会组织、赌博等不健康因素多的音像书刊、网吧、舞厅、电子游戏室等应于清理和限制。严格禁止赌博,录象场所和营业性舞厅严禁学生入场。学校内部环境应注意净化,定期清理图书馆、阅览室里的图书杂志和报刊。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加学生的判断力和辨别力。加强与公安派出所和社区居委联系,互通有无,以

保证学生在学校受到良好的环境熏陶。

3、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德育网络,使学校教育转向

社会化

抓好对青少年一代的德育教育,这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学校教育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建立法制副校长制度,定期聘请法制副校长到校讲课,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建立和完善学校德育机构,吸收学校、家长及社会代表参加,定期研究青少年思想的现状及对策。

家庭环境对学校德育教育具有互补性。学校德育比较系统、规范,多从大处着眼,理论性强;而家庭环境中孩子是处在处理人际关系的细小境地,具有具体、生动、现实性强的特征。学校德育内容有限,课程之外的许多伦理问题也主要在家庭环境中得以自觉补充。除内容外,家庭环境亦是学校环境之外的互补时空之

一。同社区一样,学校德育影响在校园之外能否继续辐射和强化亦有待于家庭和社会的配合、补充。与社区及社会宏观环境不同的是,家庭环境对学校德育的补

充往往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

设立家长开放日,广泛听取家长意见,请家长参与和协助学校的德育活动。在具体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调动家长们积极参与和协助的重要性,要正确地引导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结合,充

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巨大潜力。

通过家访活动,让学校德育走入家庭。学校发动教师定期进行家访活动,使学校的教育要求为学生家长所了解。有家长督促,学校检查,促进了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高。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让学生在不同的家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实践证明,这样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动员各方力量,让社会教育的作用充分体现,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城区的青少年宫应加大投入,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基地;社区建设,让学生周末和寒暑假有生活娱乐的地方;发挥老同志余热,齐心协力搞好关心一下代工作;学校现有设施也在星期天和寒暑假对学生开放,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减少学生接触社会不良习气。

4、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

教育是一项宏伟的育人系统工程,要教育出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的学生,除领导重视以外,还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广大教师应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学校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把政治理论水平、育人效果、师德水平作为衡量教师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单一凭分数论高低。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价值观。同时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共青团、大队部等机构和班主任、科任教师的作用,各个部门各条线都要做学生的德育工作,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形成强大的育人声势。教育主管部门要定期对德育队伍进行轮训,提高德育管理的能力,对直接从事德育工作的人员要给他们参加一定的社会政治活动的机会,给他们一定的外出参观学习、考察、提高的机会,以适应工作需要。同时在经济待遇上给予一定的照顾,以确保队伍的稳定。

5、发挥德育的主渠道作用,增强育人效应。

我们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开展教材教法的研讨,挖掘寓于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做到融德

育与智育为一体,形成教学特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也是最丰富的教育,因为课堂教学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传递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的内容。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具有最基础、最丰富的特征,伴随学生在校阶段的始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

作用。

课堂教学是由各科教师来进行的,没有各科教师的参与配合和明确的责任感,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就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抓师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观念是关键,强调学校教职员工人人都成为德育工作者,人人结合教学工作,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主渠道。同时,抓提高认识,注重制度、网络建设,保证使课堂教学发挥德育功能并转向规范化、科学化,建立健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的德

育常规制度,立足教材,找准结合点,做到定期检查、定期考核,让德育贯穿于

教学过程中。

运用电教,研究教法,增强德育效果。像今年开展的“全国形势教育大课堂”效果好,学校还应利用身边学生成长的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现身说教,起到教

育警示作用。

5、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

对于学生中出现的好人好事,学校有关部门要及时通报表扬,必要时给予一

定的物资奖励,树立典型,弘扬正气,以彰显德育。

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极少部分学生由于受到家庭及社会的影响太深,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还不懂得分辨真善美与假丑恶,还不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惩戒。激励和赏识是教育,批评和惩罚同样也是教育。惩戒教育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包括受惩戒者在内的所有学生的负责和爱护。惩戒教育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它不是与尊重、信任相对立的教育行为,换句话说,“它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去避免惩

罚,而不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失败去体验惩罚”。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校的德育工作是最繁重、最复杂、也是最困难的工作,要求我们德育工作者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责任心,齐心协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努力营造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

下载德2·普通高中学校德育工作偏差存在的原因浅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德2·普通高中学校德育工作偏差存在的原因浅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试论学校德育工作滞后的原因与对策

    试论学校德育工作滞后的原因与对策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发展不平衡,同一等级的学校、同一类办学规模的学校,同一生源的学校,同一个分数段的学校,都存在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差异,而导致校......

    学校德育工作

    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组 长:朱 萍职务:校长 副组长:成 员:成 员:成 员:成 员:成 员:成 员:成 员:成 员:施学兵职务:党支部书记邹莉 职务:德育教导 虞佳 职务:大队辅导员孙浩民......

    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终版]

    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009年资源整合以来,我校在德育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德育工作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1、部分德育工作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

    浅谈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智育、体育、美育等一起担负着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使命,是“诸育”之首。尽管国家、社会高......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偏差原因分析(大全)

    谓政策执行,就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为,将政策观念形态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

    初中英语教学成绩偏差的原因及对策

    小议初中英语教学成绩偏差的原因及对策作者姓名:王胜军 工作单位:湖北省安陆市太白初中 地址:湖北省安陆市太白初中 邮编:432600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小议初中英语教学......

    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精选5篇]

    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004年中央在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学校德育工作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挑战。一、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㈠学校德育工......

    浅谈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育人的阵地。而中职学校更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主阵地。中职学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