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中央国务院第16号文件(xiexiebang推荐)
中共中央国务院第16号文件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提出以下意见。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办法不多。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哲学社会科学一些学科教材建设滞后,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少数学校没有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管理工作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少数教师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1.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约有2000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2.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各地区各部门和高等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信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
3.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欠佳等问题。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5.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6.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1)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2)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3)坚持政治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4)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重视道理又要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学校管理之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动。(6)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7.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深入开战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9.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坚持知行统一,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修订完善大学生行为准则,引导大学生聪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10.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加强人文素质教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精神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四、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11.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宏观指导,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在几年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情况有明显改善。
12.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要建立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定期编写形势政策教育宣讲提纲,建立形势政策教育资源库。国家机关和地方党政负责人要经常为大学生作形势报告。学校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形势政策教育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13.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绝大部分学科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对于帮助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中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发扬哲学社会科学的优势,紧密围绕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工作。
要结合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精心组织编写全面反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以及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史学、新闻学和文学等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的教材,努力形成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课体系和教材体系。
14.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责任.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要深入发觉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要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严格教育教学纪律,切实加强教材管理,在讲台上和教材中不得散布违背宪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和言论。
五、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5.深入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要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利用好寒暑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重视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16.大力建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要善于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好大学生活动中心。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和学校出版社的建设,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讲座的管理,绝不给错误观点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禁止在学校传播宗教。
17.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和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要密切注意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校园网的管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18.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要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19.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高等学校要从严治教,加强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完善资助政策和措施,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助学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助学体系,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高
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通过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把党和对大学生的关怀落到实处。
六、充分发挥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中的重要作用
20.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等学校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对入党积极分子要注重早期培养,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发展程序,进行系统的党的知识教育和实践锻炼。对大学生党员要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要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高度重视研究生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21.发挥共青团学生组织作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高等学校团组织要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竭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都服务。要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加强对优秀团员的培养,具体而微 好推荐优秀共青团员入党工作。要坚持党建带团建,把加强团建设作为高等学校党建的重要任务。要切实加强轩的组织建设,选拔优秀青年党员老师做团的工作,保证高校共青团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要把团干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培养、锻炼和输送工作。
高等学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是党领导下的大学生群众组织,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也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组织者。学生会、研究生自学接受党的,在共青团指导下,针对大学生特点,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把广大学生团结在党的周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22.信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可怜相政治教育。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要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帮助大学生社团选聘指导老师,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审计署自主开展活动。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选拔大学生骨干参与学生公寓、网络的教育管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自动性,增强教育效果。
七、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2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实施;思想政治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课老师根据学科和课程的内容、特点,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可怜相、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要采取切实措施,培养一批支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老中青相结合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队伍,使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都要支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一致,不得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广大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要制定完善有关规定和政策,明确职责任务和考核,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扭转和工作格局。老师要提高师德和业务水平,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学校管理工作要体现育人导向,把严格日常与引导大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后勤服务人员要努力搞好后勤保障,为大学生实事办好事,使大学生在优质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4.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支持结合的原则,研究和制定加强高校可怜相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具体意见,吸引更多的优秀老师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多余专门人才。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才培养工程,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基地。选拔推荐一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进一步深造,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学成后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学习考察等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建立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职务系列,从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的实际出发,解决好他们的教师职务聘任问题,鼓励支持他们安心本职工作,本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建立专项评优奖励制度,定期评比表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树立、宣传、推广一批先进典型。
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院(系)的每个年级都要按适当比例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鼓励优秀老师兼任班主任工作。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学校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八、努力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25.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支持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扭转,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下面宣传为主,反映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各类网站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重点新闻网站要不断改进创新,切实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导向作用.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文化部门和艺术团体要进一步推进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集体参观一律实行免票。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鼓励和支持面向大学生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依法加强对各类网站的管理,净化文化市场和网络环境。
26.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高等学校创建良好和育人环境。要把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结合城市改造和社区建设搞好规划,加强综合治理。要依法加强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坚决取缔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经营性娱乐活动场所,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及时处理侵害学生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事件和影响学校、社会稳定的事端。要为大学生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创造条件,提供便利。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抓不懈,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落实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完善资助困难大学生的机制,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街道、社区、村镇等要主动配合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九、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
27.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及时研究解决涉及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制定有关政策和法规,不仅要有利于经济和各项事业和发展,而且要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向其现、全社会大力支持和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教育部要对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各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各有关部门要主动配合,共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重视和加强民办高等学校学的建设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8.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主课堂、主渠道作用。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尖子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高等学校党委要统一领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常分析大学生思想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状况,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规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全面部署和安排。校长要对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负责,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评估。学校各部门要明确各自责任,密切协作,切实完成相应任务。学校基层学团组织要认真改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29.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要建立健全与法律法规相协调、与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相衔接、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制度体系。要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合理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经费投入科目,列入预算,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校要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备,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高等学校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优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学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优体系。
30.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各级宣传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专家学者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可怜相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各地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领导部门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大问题研究列入规划。各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等学术研究机构和团体要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决策咨询、工作指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六大精神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这是十六大的主题。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的报告,全面把握十六大精神。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是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首先要抓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中心环节。要全面深入地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牢牢把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充分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充分认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要通过学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要深刻理解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深刻理解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发展、稳定等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团结全党、振奋民心,鼓舞斗志、开创未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深刻理解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是党长期探索和实践的结晶,是全党的宝贵财富,必须认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深刻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必须最广泛地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深刻理解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深刻理解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深刻理解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深刻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深刻理解必须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促进世界多极化,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同各国人民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深刻理解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深刻理解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十六大报告的精髓。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要紧紧把握这个精髓,使全党同志深刻懂得,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认真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使全党同志深刻懂得,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要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中央16号文件精神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指导我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献。它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和观点,其中突出的是: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战略工程,作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工程,具有里程碑意义。
人才培养,是各级各类学校的首要任务。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这样清晰的观点:学生是教师价值实现的载体,一个真正的教师,他的价值的最终实现,只能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学生向老师学习,老师就得有老师的样子,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老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更需要。在社会转型中,有些问题,学生很无奈、很困惑,但其中一些难点问题,不见得每个老师都能讲得清楚。但是我认为只要老师有一个负责的态度,有不断进取的态度,这些问题会逐渐得到解决。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信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
同时,由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受导性、多向性比较强。一部分大学生在国际国内局势的变化下,不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沉迷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腐朽思想中而不能自拔。比如;一些女性穿衣不分场合、以露为美。有些女大学生为赶时髦,将内衣外穿,还有的穿着很暴露的衣服,认为这就是时尚,这种比西方还西方的思潮,其实是一股浊流,它不但危害了一部分学生而且还影响了这部分学生,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更有甚者,一些学生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不惜丧失国格、人格,做出一些不堪入目的事情,这是很可怕的。
那么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想,首先要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在深入学习、领会党的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根据各自的情况,寻找适合各自的方法,解决各自的问题。我认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调研,抓住课堂,改善网络,美化环境。
调查研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而且调查研究,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工作方法之一,它是中国共产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工作指导方针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必须坚持的工作作风。毛泽东同志在《农村调查报告的序言和跋》中,深刻地阐述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并且指出:做调查研究,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第二是开调查会;并且强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
我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就是要搞清楚问题在哪里,北大的问题肯定不同于财院的问题,我们不能拿北大的标准来衡量财院的情况,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清楚财院的问题呢?只有一个很好的办法,调查研究。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同时还应该注意到,课堂的重要性,大学生的大多数时间毕竟还是在课堂上,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摆在重要位置,在创新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着力培养学生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实践表明,学生不是不爱读理论书,最主要的是这些书要有可读性,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有时代感,能让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现实力量;有针对性,能回答学生在思想成长中的实际问题;有前瞻性,能够引发学生对当代问题的思考。这就要求,课堂上要创新,只会照本宣科的教师不可能在学生的心目中有较高的地位,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并且还要注意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言传与身教是一个统一体,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然而,目前在教育中却有重言传而轻身教的倾向。一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有的教师学术水平很高,但对本科教学却敷衍了事;有的教师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自己却时常迟到或随意调课,甚至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还有一些不雅之举……特别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相当一部分人眼里就是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政工干部的事,无外乎在政治课上教师讲授,会议上领导讲话,长此以往,在学生的头脑中也就形成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讲大道理”的模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我们在重视调查研究和改进课堂效果的同时,还要注意网络传播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传播影响越来越大,由于网络把关的不负责任和一些势力的恶意做为,使得网络变得鲜花和毒草共存,陷阱密布,一不小心就会受到伤害,而大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理,最容易上当,并且,网络游戏的流行也使得一部分大学生沉迷于虚幻世界,放弃和他人交流的机会,把自己封闭起来,极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所以,网络把关刻不容缓。网络游戏,必须取缔。
当然,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校园不可能脱离整个社会大环境,所以整个社会环境的净化、美化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和重大的意义。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如果说仅仅是学校的改变,而社会环境没有变,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白搭,大学生总是要面对社会,他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要适应社会,而社会环境又是不好的,他在学校里学到的行不通,只好改变自己,适应社会,他在改变的同时也就否定了他在学校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以说美化环境是很重要的。这不但需要学校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党的领导和全社会的支持。
总的来讲,我们在做这个工作的时候必须深刻领会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此外,这改革进程中多样化的社会现实,也使得新时期青年人思想上出现了崭新的思想特点,这就给我们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老师提出一个激励的措施。我觉得一个老师要想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须严格要求自己,从学校利益出发。如果我们这些人标准低了,表现差了,那给学生带来的损失是很大的。
鲁迅先生曾说过,“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总是血,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总是水”。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自己要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我们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大学生是社会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人才资源,因此,怎样把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追求、行动统一到党和人民的要求上来,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人才培养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党的历史使命能否顺利完成的大问题,所以我们任重而道远啊!
第二篇: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十六号文件学习材料
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十六号文件学习材料
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材料汇编
(2005.3.1)
吉林师范大学学生处
各学院:
为了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现将近期《中国教育报》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文章和部分高校的具体做法的相关报道转发给你们,希望各学院结合本院实际组织学生学习、讨论,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相关文章如下:
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温家宝曾庆红吴官正罗干等出席 李长春主持并讲话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1月17日至18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温家宝、曾庆红、吴官正、李长春、罗干出席会议。李长春主持会议并讲话。陈至立作会议总结。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胡锦涛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全面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深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一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所有大学生都明白,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寄予殷切期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二是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三是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四是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胡锦涛指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办好高校,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国高校都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校管理之中,建立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
胡锦涛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要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把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使它们充分发挥作用、密切配合,积极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胡锦涛强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认真坚持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和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重要原则,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在观念、内容、方法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改进创新,不断总结和创造新经验。
李长春在讲话中强调,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工作的指导思想、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针对性,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把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到中央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部署上来,切实增强使命感、紧迫感、责任感。
李长春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要抓住育人这个中心,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切实抓好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用当代马克思主义指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的重要作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等七个方面重点工作。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认真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工作、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工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要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出席这次会议的领导同志还有王兆国、刘云山、吴仪、***、贺国强、路甬祥、华建敏、陈奎元。
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上海市、湖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负责同志在会上发了言。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有关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军队有关单位、以及高等学校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教育部党组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研究部署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工作
记者 焦新
本报北京1月19日讯(记者 焦新)今天下午,教育部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究部署教育系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各项工作。党组成员一致认为,这次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和去年颁布的中央16号文件,意义极其重大,影响十分深远,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当代大学生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全国教育系统一定要站在战略、全局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狠抓落实,为大力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懈奋斗。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主持会议。
党组会议首先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李长春同志和陈至立国务委员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党组成员和与会同志在发言中一致认为,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统揽全局,思想深刻,与时俱进,明确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针对性,是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纲领和工作指南,是全面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的思想武器和强大动力,标志着我们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把握达到新水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远发展达到新阶段。自2004年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党中央、国务院先后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先后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和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出席会议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这在党的历史上前所未有。充分表明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的时代要求,着眼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所具有的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这次会议必将与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一样,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大家一致认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目前我国2000万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是事关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工程,是事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工程,是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这项工作既是全党、全社会的千秋大业,也是教育系统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更是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教育系统一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充分发挥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切实抓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扎扎实实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党组成员一致表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教育工作的实际,精心部署,狠抓落实,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为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多办好事,办好实事。
党组会议研究审定了教育部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工作方案,并对教育系统学习贯彻落实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会议强调,学习贯彻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一要深入推动会议精神的学习工作。要把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并列入教育部今年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党组将下发通知,对全国教育系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出明确、具体要求;部党组及部内有关部门将召开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座谈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也要充分利用寒假等时机,抓好本地区、本学校各个层面的传达学习工作;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要及时调整培训计划,精心做好安排,切实抓好高校分管校领导和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班的组织工作;教育系统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开辟专栏专刊、开播专题节目、发表系列评论员文章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各地各高校也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学生,抓好典型宣传,努力使会议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通过学习、宣传,真正把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上来,统一到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部署上来。二要深入推动会议精神的贯彻工作。要推动已出台和即将出台的中央16号文件的配套文件的贯彻落实;与中宣部、团中央共同组织编写印发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央16号文件的系列学习辅导材料;要围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10个如何”的新课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探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三要深入推动会议精神的落实工作。要认真对照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一个中心、七个重点、四件实事,一项一项抓落实;教育部将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大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建设工作;党组成员将结合工作分工,抓好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贯彻落实和各地学习贯彻情况的督促检查等工作。
在京的部党组成员出席会议,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列席了会议。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20日第1版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辅导问答(1)
编者按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这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今年1月17日至18日,中央又专门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作全面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和李长春同志发表重要讲话。为帮助教育系统全面准确理解中央的精神,教育部社政司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部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干部编写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辅导百问》。本报从今日起选择部分内容陆续刊登。
1.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1)《意见》的出台,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约有2000万。今天在校和即将迈入大学的青年,到2020年正处在三四十岁的年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他们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突击队的作用;之后他们还将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能不能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扛下去,能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定的因素在于这一代年轻人。历史和现实昭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是事关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人才工程,是事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
(2)《意见》的出台,是新形势下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迫切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激烈,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面临着繁重的任务。如何进一步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引导青年学生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批判、抵御西方腐朽落后思想文化?如何进一步弘扬主旋律,广泛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如何在理想信念教育中把普遍性要求和先进性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如何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3)《意见》的出台,是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好的。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4)《意见》的出台,是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和高校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办法不多。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哲学社会科学一些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滞后,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少数学校没有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管理工作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少数教师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切需要中央的纲领性文件来指导。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20日第2版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必须要解决好的根本问题 ——一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本报评论员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要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因为,正确认识和解决好这个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从政治上、思想上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对于培养教育青少年问题都提出过一些重要思想和论断。长期以来,为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了不懈努力。新中国成立55年来,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进步、充满生机活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够成功地、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站在新时代的高度,以全局和战略的眼光,深刻阐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历史时期,解决好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重大意义。他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伟大而光荣的任务,又是艰巨而长期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奋斗。为此,我们必须始终把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而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则是这项战略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校的大学生,他们身上寄托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现阶段中华民族的素质,而且关系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更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把大学生培养造就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确保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严峻挑战。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大学生受到的影响,既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思想主流,也要分析他们的思想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下一代的斗争依然十分尖锐复杂;还要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面临着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必须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问题,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问题,高度重视;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高等学校必须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22日第1版
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
——二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本报评论员
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是继党中央、国务院下发《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之后,又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教育系统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和中央的文件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扎扎实实地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
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上来。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能否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系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工作,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是事关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工程,是事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工程,是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要把中央的精神变为教育系统的共识,不断增强做好工作的使命感。
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应当肯定,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也要看到,在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大学生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明显增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特别是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的“发展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热点难点问题增多,这难免会给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任务极为繁重。同时,互联网等传播手段的出现,使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极为紧迫,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许多方面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对此,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清醒地面对挑战,不断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
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部署上来。中央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完成好四项任务,把握好六项原则,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导作用的同时,努力拓展新形势下的五条有效途径,发挥好三个优势,构筑好三个方面的保障。这些部署和要求,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我们要深刻理解中央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就必须认真学习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认真学习中央16号文件。教育系统特别是各高校要深入学习。要准确把握精神实质,逐段逐条地学习领会。要对教职工进行全员培训,在此基础上,组织好专题研讨班。要重点抓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学习,分期分批地培训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以及学生骨干。要做到深刻领会,人人明白。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23日第1版
高校要切实担负起责任来
——三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本报评论员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抓,全社会方方面面都要抓。特别是高等学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必须切实担负起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要坚持课内课外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高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教学的主导作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理直气壮地讲授马克思主义。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文化培育大学生。要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深入发掘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同时,要努力拓展课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探索和建立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新机制,引导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广泛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校管理之中,建立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通过规范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促使他们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公德,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自律意识,使自律与他律相辅相成。要探索和创新大学生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寻求行之有效的载体。
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三支队伍的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职责,学校各级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三支骨干队伍。要把建设好高素质、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队伍的重中之重。特别是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使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的作用。高校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体系完整,覆盖面广,是思想政治教育特有的优势。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发挥团组织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竭诚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要统筹解决好大学生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大学生的一些具体思想问题,有些需要通过提高思想认识来解决,有些需要通过解决他们所遇到的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来解决。比如对于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对于毕业生就业的服务与指导,以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学校的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等等。只有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教育学生与服务学生结合起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坚持党的政治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2000万在校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高等学校责无旁贷!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24日第1版
以理想教育为核心 深入进行“三观”教育 ——四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本报评论员
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也是有志青年奋发向上的动力。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和基础,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与关键。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紧紧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切实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矛盾,将会产生各种困惑和问题,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问题,核心是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问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性质,而且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事实证明,大学生能否成长为合格的“四有”人才,最重要的是思想政治素质能否合格,归根到底取决于有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崇高的理想。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理想信念的形成,不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学习和不断实践的过程。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认真解答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供正确理论指导和强大精神支柱。要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要使所有大学生都明白,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寄予殷切期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去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在对理想信念问题进行着深入的思考。要联系社会生活的新实际,结合大学生思想的新实际,教育广大大学生树立理想,坚定信念,自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大志向;珍惜年华、刻苦学习,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武装自己,掌握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真才实学;深入群众、投身实践,切身感受时代脉搏,虚心向人民学习,克服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更快更好地成长和成熟起来;磨炼意志、砥砺品格,树立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时刻准备着担当历史重任,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谱写壮美的青春之歌。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25日第1版
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五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本报评论员
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是中央确定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是当代大学生能够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地为祖国、为人民贡献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必须使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且不断光大。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爱国主义是贯彻中华民族精神从古至今的一条极其鲜明的主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我国大学生有着优良的爱国传统,在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候,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发挥着民族脊梁的作用。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民族精神对于日益强大的中国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对大学生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关系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是贯彻和落实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在大学生中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意义重大,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必须高度重视。
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就要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要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为人类文明作出的杰出贡献,深刻认识和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奋斗中表现出来的革命气概,懂得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创造者。要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认识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确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之一,明确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增强爱好和平、反对侵略、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意识。要深入开展各民族平等团结教育,让大学生懂得,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不仅是党的政策,也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内涵之一。
大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大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中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贯彻和落实“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重要举措。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大学的建设与大学教育之中,形成以培养大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识、能力为重点的教学体系,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能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并使之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方面和全过程。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26日第1版
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 ——六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本报评论员
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道德素质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道德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高尚的道德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重要力量。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修养,能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进行道德自律。这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客观需要,也是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他们一生的影响很大。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对于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教育,深化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认识,积极探讨为人民服务的实现形式,从大学生的现实思想觉悟和实际道德水平出发,教育、引导大学生不断地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
要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集体主义精神,正确认识和处理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在对社会奉献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要加强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守信意识,使大学生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认识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讲诚信,讲道德,言必信、行必果。
要充分利用我国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孕育的传统美德和我国五千年文化史积累的丰富的思想材料,按照古为今用、去粗取精的要求,熏陶和教育大学生。
在大学生中深入进行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学校道德教育主阵地的作用。高校要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各个环节;要结合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层次,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道德理念,强化道德素质,升华道德境界;要引导大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对大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要开拓社会、家庭德育资源,优化社会环境,使家庭、学校和社会在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紧密配合,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功能互补的机制合力,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修养。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27日第1版
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更让我们感到重任在肩”
——部分高校党委书记畅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工作新思路
本报记者 翟帆 柯昌万 李伦娥 谭南周
本报讯 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闭幕后,参会的各高校党委书记回校立即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会议精神,统一思想,研究部署落实措施。日前,记者采访了北京理工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厦门大学、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五所高校的党委书记,他们向记者畅谈了学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焦文俊:发挥三个优势 改进两个环节
北京理工大学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延安精神。北京理工大学诞生于延安,延安精神一直是学校的办学特色。近年来,学校在继承延安精神的基础上,还赋予其体现军工文化的“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新内涵;二是长期形成的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三是学生中的党团组织、社团具有凝聚力和号召力,学生中研究生党员占43%,本科生党员占16%。当前,学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还存在着薄弱环节:一是网络管理制度还不健全,没有形成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二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还有待加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陆士桢:树立科学的青年发展观
青年和政治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特色,所以中央的这次会议,更让我们感觉到重任在肩。贯彻落实会议和文件精神,最重要的是更新学生工作的理念,树立科学的青年发展观,进一步确立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当代大学生的根本需求就是发展,这种发展包括多方面:一是大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二是社会发展、社会实现。三是成功发展,就是将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高校学生工作就是为学生的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搭建平台。围绕这样的指导思想,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抓思政教育,如抓党建、抓社团建设和社会实践。此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构建了精神家园,让大家在好的文化氛围里不断去确立信仰,确定人生价值追求。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构建立体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多年来,一个从上至下,从课内到课外,从学院到班级,从现实到网络的立体式、全方位的思政教育体系已成为西安交大育人工作的亮点和特色。校党委一直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作学校的中心工作,各学院党政“一把手”是学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按照德才兼备、专兼结合的原则,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教育和提高。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其中的主要力量,辅导员负责对所管年级学生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做好学生就业教育和就业服务;班主任认真制定每学期与本班每位学生谈话的工作计划并认真落实,深入学生班级、宿舍,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此外,作为全国较早开展德育进网络的高校,一批成熟的学院和班级网络,也成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中南大学党委书记李健:与帮大学生办实事结合起来
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帮大学生办实事,解决大学生们的具体困难。
大学生主体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理想信念、责任感、诚信等方面。从中南大学以往的经验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收到更好的实效,一是要千方百计地帮助其解决具体困难,包括救助贫困生、广开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更多地关注其心理健康;二是要创造和引进一些新的手段和方法,如网络;三是要注意发掘和利用身边的典型。这几年,学校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建起了16个学生网站,树立了身残志坚的育人名师金展鹏院士和勇斗歹徒的学生赵长平等典型。
厦门大学党委书记王豪杰:突出“四种精神”强化自我教育
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厦门大学,长期以来形成了一整套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做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善于将思想政治工作同学校的历史和优良文化传统相结合,总结提炼出厦大特有的“四种”精神,即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罗扬才烈士的革命精神,抗战期间厦大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和以王亚南、陈景润教授为代表的科学精神,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活教材。二是善于将思想政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实践,主动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三是善于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大学生实际困难相结合,坚持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生活,赢得了广大学生的认同。四是善于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同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激发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的内在动力,学校175个党支部中,就有145个支部书记由学生担任。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27日第1版
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七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本报评论员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这是因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大意义。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时代和现实都要求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迫切需要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即需要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密切相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素质教育是教育、科学、文化以及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其目的正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今大学的素质教育正是以追求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努力使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等方面,这几个方面相互依存。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全面发展就是这几方面素质的整体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要服务服从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以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为核心,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强大精神支撑。要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放在首位,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学生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为振兴中华作出更大贡献。
思想政治教育要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素质教育是适应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是育人为本的教育。进行素质教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把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标,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进行素质教育,是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创新。高校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引导广大大学生既要学会做事,又要学会做人;既要打开视野、丰富知识,又要增长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既要发展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又要发展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人格因素;既要增长学识才干,又要增进身心健康。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在增长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知行合一,德才并进,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28日第1版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八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本报评论员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是我们党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同样要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
思想政治教育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思想问题,在生活中也会面临很多实际问题,而这些实际问题往往是他们思想问题的根源。因此,他们遇到的一些具体思想问题既需要通过提高认识来解决,也需要通过解决他们所遇到的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来解决。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又要关心人、办实事,以情感人,帮助大学生处理好成长过程中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多为大学生做实事、做好事的过程中,在办实事中贯穿思想教育,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境界。
要进一步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目前,高校有一定数量的贫困家庭学生急需帮助。做好这项工作,不让一个大学生因家庭经济贫困而辍学,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体现了社会公正、教育公平,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解决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困难问题的相关政策和各项措施,政府、高校要为贫困家庭学生勤工助学创造条件。要在全体学生中加强艰苦奋斗、自立自强、勤俭节约教育,在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体现人文关怀。
要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工作,帮助大学生成才立业。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关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广大毕业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高校和社会的稳定。要坚持“面向市场,双向选择,完善服务,加强指导”的就业方针。高校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积极为大学生落实就业岗位创造条件。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特别要激励大学生发扬艰苦奋斗和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要进一步做好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创造必要条件。管理和服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环节。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为大学生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了解大学生的愿望要求,关心大学生的冷暖疾苦,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要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从关心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从大学生反映的一个一个问题抓起,切实加强大学生宿舍、食堂、澡堂和活动中心的管理,不断满足大学生对学习、生活和文体活动等方面的合理需求,在科学严格的管理和细致入微的服务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要进一步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等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明显增多。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新的重要因素,须高度重视。要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大学生形成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素质。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29日第1版
——九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本报评论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内容、环境和对象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这是新形势下扩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学校打破了过去的封闭格局,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相互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越来越广泛、频繁和密切。高校学分制改革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改变了传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了学生社区、学生公寓等新组织。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探索大学生思想认识与环境变化的内在联系,把握大学生思想成长的规律,积极拓展新途径、新办法:不仅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而且要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要加强课堂教学,而且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不仅要加强党团、班级、学生社团等传统工作,而且要加强学生社区、公寓等工作,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进公寓”。
当前,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大学生生活环境的复杂性,也造成了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自我价值和利益的实现,成长愿望强烈,竞争意识、自强意识普遍增强,并呈现出更加务实的趋势。他们越来越关注学校的办学质量,越来越关心学校的办学条件,越来越看重学习、生活的环境。在这种形势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研究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更多更好地关心大学生的实际利益。一方面,要注意运用社会学、心理学和行为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改进工作方法,切实解除大学生思想和认识的困惑;另一方面,要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就学,关注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解决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当代社会,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带来了深刻影响。特别是迅速兴起的互联网、手机等传播交流方式,具有信息传播分散点多、交互性强、流量大、管理复杂等新特点,在给大学生学习、交往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手段和途径的同时,也使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信息可以借机更加隐秘、快捷地传播。这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根据大学生接受信息途径发生的变化,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活动,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要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善于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其中,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30日第1版
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十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本报评论员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一代又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重托、人民的期望,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重大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大合力。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领导,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把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使它们充分发挥作用、密切配合,形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这就要求社会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承担具体责任,共同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央要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各级宣传、教育等党政有关职能部门和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责任,要按照分工协作的要求,认真担负起各自应尽的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做好工作。各高校要切实担负起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全体教职员工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机制。高校所有教师都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都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率先垂范,自觉承担起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神圣职责。
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思想品质的培育、道德情操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美好心灵的塑造,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支持,需要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环境,特别是要大力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舆论环境、校园周边环境。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部门和机构要增强社会责任感,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各地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对大学生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鼓励和支持面向大学生的公益性文化活动。要依法加强对学校周边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坚决取缔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经营性娱乐活动场所,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切实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切实维护学校秩序和社会稳定,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31日第1版
从校园文化入手拓宽育人渠道
华中科大营造高品位人文氛围滋润学生心灵
记者 程墨 通讯员 江洪洋
本报讯(记者 程墨 通讯员 江洪洋)1月10日晚,寒风凛冽,华中科技大学韵苑体育馆内却是热浪滚滚,掌声、笑声不时响起。该校一年一度的“特优生报告会”正在这里精彩“上演”。潘九朱等6名特优生以朴实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吸引了5000多名大学生。像这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在该校几乎每个星期就有好几场。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华中科技大学注重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强烈地感受和体验到浓厚的文化熏陶,从而为校园营造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氛围,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从1994年开始,华中科大就注重通过开展人文讲座等文化素质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塑造爱国主义品格。目前,该讲座已举办了1000余期,杨振宁、杜维明、杨叔子、章开沅等学术大师先后登台授课,吸引了50多万人次的大学生听众。它以时间持久、内容丰富、听众广泛、影响巨大而成为该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最具特色的第二课堂。
高品位的人文氛围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灵。有学生说:“人文讲座犹如一弯清澈的小溪从我们的心田流过,提升了我们的思想境界。”船海系学生傅志明告诉记者:“素质并不是完全可以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要靠平时一言一行的积累,这首先在自己心里就要有一个言行标准。听了人文讲座以后,我心中或多或少有了些标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华中科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手段之一。学校每年都要举办科技节和文化艺术节,先后开展了网络知识竞赛、电子线路设计竞赛、创业计划竞赛、团队文化设计竞赛、网页制作竞赛等30多项科技文化活动。该校还拨出专款100多万元,相继在电气学院、电信系、机械学院等院系建立起13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或训练营。
互联网的出现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该校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相继推出了“院系上网工程”、“学生社团上网工程”、“学生寝室上网工程”,建设了华中大在线、喻园晨光、学工在线、醉晚亭等一批精品网站,开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计算机学院学生党员通过“阳光创意”网站,举办了“政治理论学习网上交流会”,大大提高了政治学习的效率,增强了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通过学生宿舍网,掀起“手拉手助学活动”,已帮助湖北大悟县189名贫困失学儿童重返课堂;能源学院举办“教授党员网上行”活动,让教授党员和青年学生通过互联网交流思想,探讨发展,受到学生的欢迎。
华中科大党委书记朱玉泉:办大学就是要办出一个氛围
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怎样使学生既有知识和智慧,又有灵魂和思想?怎样使教育目标的外化形式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上升为大学生的内心境界?这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思考的问题。
我校涂又光教授曾经提出一个“泡菜”理论:泡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水的味道。同样,大学的文化氛围决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一所学校深厚的文化积淀能够使学生产生深层感受,从而使他们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塑造品格。从这个意义上说,办大学就是要办出一个氛围,校园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营造一种氛围,一种无处不在、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氛围。
我校坚持以育人为宗旨,以文化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科技节等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落脚点,构建开放式、立体化的校园文化体系。我们深刻体会到,在传承校园精神,培育良好的教风学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弘扬先进文化等方面,校园文化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31日第1版
让心灵在沟通与关爱中成长
——记天津大学“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本报记者 张宝敏
天津大学一名大一女生,入学不久就走进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咨询。该学生因为经常睡不着觉,老做梦,觉得活着挺没劲的,想休学回家。心理咨询教师与她谈了半天,弄明白这名学生是第一次离家住校,对大学的学习生活不适应,与寝室同学交往少,学习压力大,初步诊断为抑郁症。于是介绍她到心理门诊治疗。经过大约半年的心理调节加药物疗法配合治疗,她痊愈了,几经随访情况良好。
天津大学以德育教研室和心理研究所的专职教师为核心,开创性地建立了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问题研究“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四者互动结合,特别是各个环节之间的转介制度,使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及时得到科学合理的医治解决,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双重保障。
知识普及:课堂课外相结合天大的课堂教学包含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除“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外,还由专业教师开设了“社会心理学”、“社交心理学”、“心理学导论”、“成功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和“现代心理学”等6门选修课,每年有近3000人次选修这些课程。在课外,以大学生心理协会为载体,每学期都开展大量的活动,如举办心理健康辅导报告、讲座,出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报纸——《北洋心理时空》和刊物——《心情广场》,在《天津大学报》开设心理学专版,在“天外天”学生网站开设心理教育网页等。学校还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媒体的特点,在天津大学求实BBS上开设“心灵家园”与“心理协会”两个版,随时回答大学生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2004年,该校还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首届心理文化节,不仅邀请多位心理学界知名人士为学生做讲座,举办了“人际交往”对话沙龙,还与一些报刊联合举办了心理征文及各高校心理协会的联谊活动,推进了心理健康知识在校园内的普及。
心理咨询:教师专家相结合天大拨专项经费建立了两个心理咨询室,有5名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和2名特聘的校外心理专家,每天下午都“开业”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创办之初,学生们还不懂得有了问题到这里来。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思想疙瘩、心理问题后,自觉来这里“开锁”、“透气”。近一年来,心理咨询室接待各类咨询700余人、1100余人次。心理咨询中心还公布了两部应急咨询电话的号码,每部电话接待各类咨询均达100余人次,及时对十多名学生进行了危机干预。心理咨询中心还引进了心理量表,在学生自愿选择的基础上,面向全校开展心理测试,促进了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自我认知。
心理门诊:医心医病相结合针对社会医院心理门诊的医生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多,以及学生因传统观念而忌讳直接在精神科医院就诊的现状,天大专门在校医院建立了由具有精神卫生专业执业证书的专职教师开设的心理卫生门诊,为患有焦虑障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治疗。心理门诊开诊至今,共接诊440人次,进行危机干预13人次,为患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办理休退学和转诊21人次。心理门诊的设立使学校患有常见心理疾病的学生得到早期诊断,也使学校的心理干预工作与社会上的心理专科医院有效衔接,使患有较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得到及时治疗。
2004年5月,学校将原有的心理门诊进行了扩建,成立了心理卫生中心,设置了接诊室、心理诊室、心理测试室、心理治疗室和物理治疗室,配置了脑波治疗仪、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和专业心理测试软件等软硬件诊疗设备,组建了包括出诊医师、专职护士、心理援助志愿者和专家顾问团在内的较为完备的专业诊疗队伍,治疗项目涵盖了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危机干预和专业心理测试等多个方面。
心理研究:理论实践相结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继续推向深入,天大还成立了“天津大学心理研究所”,致力于研究和解决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同时也为心理咨询人员提高学术水平提供了平台。心理研究所共有9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仅2003年一年,该所的专任教师即在各级科研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结晶。借助于研究所的平台,天大得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也提高了教师的工作和教学水平,为更深入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创造了条件。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8日第1版
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靠拢党组织,自愿选择艰苦,主动服务社会 上海交大“四大工程”初显魅力
记者 沈祖芸
编者按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教育系统的重点工作之一。2004年下半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新年伊始,中央还将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和部署。为了推动教育系统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的精神,反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进展,本报在前一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系列报道的基础上,从今天开始再开新栏“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政工作——新认识、新措施、新经验”,精选力推一批高校学习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的认识、做法和经验。
本报讯(记者 沈祖芸)仅2004一年,上海交通大学已为4915名学生进行了入党培训和党员轮训,新发展党员1646名。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交大学生积极靠拢党组织?该校学生到东北老工业基地、到西部、到长三角、到沪郊就业的比例比往年提高了28%;一支超过1.1万人的交大青年志愿者队伍活跃在校园内外。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交大学生愿意选择艰苦,主动服务社会?
记者在翻阅这些最新统计数据时所产生的疑问,很快便找到了答案。该校学生处处长徐国权告诉记者,这是学校实施“旗帜工程”、“诚信工程”、“优才工程”和“阳光工程”以来取得的成效。这“四大工程”悄无声息地浸润着大学生的心灵。
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博士班支部书记许敏颇为感慨:“在我们班,党员是旗帜,支部是班级工作的发动机。”学校实施的“旗帜工程”在不断创新思路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身边党员的榜样力量。为此,学校成立学生工作党委,加强对学生党建工作的指导;成立青年马克思主义学校,加大学生入党培训力度;发起成立“学生党建研究会”,建立大学生党建网、领航网、思航网等主流网站,增强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为了扩大教育的覆盖面,使更多的大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成才,学校积极推动“人生发展导航计划”、“素质拓展计划”和“选苗育苗”工程,探索实践社会化、项目化运作的有效模式,广泛建立社会实践和就业实习基地,重点支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讲团、“博士”服务团和“三下乡”实践团队的项目建设。如今,在内蒙古大草原该校研究生支教团已将接力棒传接了4年;42位学生走进西部;一大批科技文化创新创业团队在机器人世界杯、数学建模和“挑战杯”等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摘金夺银。
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消除学生的“精神困难”,“阳光工程”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让阳光照耀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帮助他们健康发展、成才报国。与此同时,学校还建立起学生诚信系统,以诚信数据库为载体,整合信用资源,建立学生个人信用信息库和奖优罚劣的信用机制。各院系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弘扬诚信、鼓励诚信、塑造诚信,建立和培养学生诚信意识。
“旗帜工程”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优才工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阳光工程”形成学生正确的择业观、苦乐观和奋斗观;“诚信工程”强化了学生的法制意识、规范意识。
在上海交大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强烈感受到学校实施的“四大工程”引领思想、指导实践、提高素养、拓展内涵,多层次地覆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新意在于贴近学生分类指导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后,上海交大党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学校党委深入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学分制改革过程中,学校大平台招生、宽口径培养人才的实际,提出“旗帜工程”、“优才工程”、“诚信工程”和“阳光工程”四大工程建设。
高等学校办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人才培养是高校工作的根本任务。“四大工程”的创新意义和价值在于它旗帜鲜明地把培养服务祖国的坚定爱国者、素质全面的优秀建设者和信念坚定的可靠接班人作为育人的首要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学生,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促进各类学生成长成才。工程实施以来,广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面貌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学校将在“四大工程”的建设中继续研究和思考,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更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人才。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14日第1版
南开大学广开第二课堂,大学生思政工作渗透到方方面面 拓展理想信念教育的五彩空间
张宝敏 通讯员 丁峰
本报讯(记者 张宝敏 通讯员 丁峰)南开大学坚持多层面、多渠道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充分重视和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祖国、人民、党和社会主义基本观念,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生动、具体,也更加富于层次性和针对性。
校史教育的“老课堂”,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载体。南开大学注重挖掘本校历史文化内涵,对学生进行校史和爱国主义教育,以校友周恩来为楷模塑造学生人格。每年举行“铸我南开魂”爱国主义系列教育活动,由亲历南开发展历史的老教授讲述南开创业史;在记述日军轰炸南开罪行的校钟前,重温南开精神;每年“五四”、“一二·九”纪念日,都在周恩来塑像前和敬业广场,举行火炬接力赛,号召学生学习周恩来,以天下为己任。
业余党校的“新课堂”,加深了青年学生对党的认识。南开的业余党校十分正规,开设了“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课程。学校把选修课和党课合二为一,开出了“中国共产党基础知识”,纳入公共选修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体系,选课学生之多,达到南开历史之最。学校还构建网络新平台,开设了网上党校和党课选课系统,网络的便捷性拉近了党课与学生间的距离。
理论社团的“小课堂”,创设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大环境。南开鼓励学生积极分子组建社团开展理论学习,在全国高校中率先设立了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奖励金,建立了学生学习研究理论立项资助制度,调动了学习积极性。目前,南开园共有各类学生理论社团10多个,全校有3/4的学生参加活动,形成了著名的“南开学生理论圈”。
社会实践的“大课堂”,培养锻铸着青年学生的人民情怀。目前学校已建立17个校外社会实践基地,每年派出近100支学生实践服务团队,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一半。该校团委连续9年被评为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学生中见义勇为、舍己利人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学生公益性法律援助小组成立3个多月来,无偿提供法律援助和咨询超过150起。
在构建第二课堂和发掘其功能方面,南开大学在全国首创了学生宿舍导师制,克服了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成立了青年研究中心,取得了一批学生管理、服务方面的研究成果;国际商学院支持辅导员立项研究学生工作,与跨国巨头摩托罗拉公司和德勤公司联合开辟第二校园;哲学系对学生推行全员导师制,举全员师资之力将思想工作做到学生全体;泰达学院还聘请了一批企业家担任学生的社会实践导师,探索实践育人新机制。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思政教育应具体化立体化生动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个系统工程,教师、家庭、社会和大学生自身都有责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广泛、无处不在,从举止言行、人格培养、素质修养、创新精神到理想信念,从课堂内到课堂外、书本理论到社会实践、生活娱乐到学习工作,渗透到方方面面。
基于上述认识,南开大学经过多年探索,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有机的系统,在加强两课教学这一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建设的同时,尤其注重挖掘和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维结合的育人模式。
南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意在把握整体的同时突出特色,创造特色的同时兼顾整体,努力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局立意,细节入手,把教育融入细节里,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化、立体化、生动化,并逐步成为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巨大的感染力、感化力、感召力。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16日第1版
对网络德育认识模糊 缺乏触网行为自觉性 网络知识水平不如学生 教师网络德育素养如何提高?
大连教育学院 王希华
网络德育是信息化社会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它具有两种含义,首先是指教师对触网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正面教育;其次是指教师能够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和网络德育资源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学校教育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就要创设条件搭建网络时代的德育平台。这需要教师信息素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校的育人观念等必须突破传统教育模式,进行全方位的重新解构和整合。教师要调整观念和行为,树立网络道德意识,增强网络德育素养,自觉学习网络技术,吸纳和运用网络资源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在教师、网络和学生三者的整合中,重新树立信息时代教师的教育权威。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亟待加强
中小学教师现有的网络德育素养是开展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证。当前中小学教师网络德育素养的状况和水平如何?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学校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的行动研究”大连实验区,采取问卷调查和与教师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小学网络德育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为今后教师网络德育素养培训和有效开展学校网络德育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教师网络德育信息素养中主要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
1.近半数教师对学生上网认识存在误区。学生上网已经是不可阻挡的现实,调查发现,“支持”学生上网的教师占49.2%,认为“顺其自然”和“禁止”学生上网的教师占45.8%。根据教师对学生上网利弊的认识和支持学生上网的态度进行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教师的态度与他们对上网利弊的认识是密切相关的,认为学生上网“有利”或“利大于弊”的教师支持学生上网的比较多,相反认为学生触网“有弊”或“弊大于利”的教师大多禁止学生触网。
2.部分教师对学校网络德育工作认识模糊。教师对学校是否实施对上网学生进行系列化德育工作的看法不一,有43.6%的教师持肯定态度,27.5%的教师持否定态度,28.9%的教师“不清楚”。中小学教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差异十分显著,其中初中教师认同学校对上网学生实施系列化德育的最多,其次是高中教师,小学教师认同的较少。教师认为现在学校对上网学生进行教育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德育课、教育讲话、讲座、座谈会、班会以及与家长沟通等传统方式,却没有提出采取网络技术手段和利用网上德育资源开展德育工作。多数教师认为德育的目的是禁止学生上网,教师缺乏提高自身信息技术开展网络德育的意识,认为教师应该提高信息技术水平的只占44.5%。
3.教师缺乏触网的行为自觉性。教师“经常上网”的人数比例较低,只占被调查总数的19.1%,而“从不上网”的教师人数达28.6%。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教师上网与性别、与教师职位没有明显关联,而与年龄相关,“经常上网”的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从不上网”的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中小学教师上网在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存在显著差异,高中教师“经常上网”多于初中和小学,“从不上网”的教师小学阶段人数最多;城市教师“经常上网”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农村,而农村教师“从不上网”的比例明显高于城市教师,城乡教师上网差异极为显著。
4.教师网络知识水平不如学生。走进网络社会,教师的网络知识是进步还是落后,学生是最好的参照标准。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教师认为在网络知识方面教师落后于学生。在中小学不同阶段,教师对这一问题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由于教师各自比较对象的不同,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网络知识和信息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教师网络信息素养却没有学生增长迅速。
提高网络德育信息素养五项对策
1.转变教师观念,增强对学校网络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调查显示,有33.9%的教师认为学生触网“有弊”或“弊大于利”,说明至少还有1/3的教师对网络的认识过多地停留在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上,习惯于用反面事例论证网络的弊端。如果教师观念不更新,必然会导致行为上的障碍,会对学校网络德育产生排斥心理和抵制行为,那么,教师引领学生触网就会变成空话。因此,学校开展网络德育工作,转变观念要先行。网络德育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同时具有相对的独特性。教师要意识到网络发展是社会进步的象征,是未来个人学习的有效途径,更要意识到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教师网络信息素养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教师要将学生带进网络世界,就要与学生共同学习现代信息技术。
2.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德育功能。
某些教师对学生触网存有偏见,其重要原因是学生在社会上触网处于自由、无序和无度状态,甚至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荒废了学业,发生了道德观念的迷失。教育信息化,不单单是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变革教育教学方式,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信息素养,这就需要学校为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运用信息技术的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学校校园网信息的精彩程度并不令人满意,中小学教师认为“一般”的占72.0%,认为“很精彩”的仅占17.4%。在学校校园网为数不多的情况下,更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及网上资源来提高网络德育的质量,提升校园网的品位和文明程度,增强学校的育人功能,使校园网真正成为网络时代学校教育的亮点。
3.重视网络设施建设,调动教师购置电脑的内在需求。
硬件建设是保障学校网络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条件。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了城乡学校及教师在网络设备的配备使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首先是城市学校网络设施好于农村,城市学校往往是先进与落后的差异,而农村学校还处于有与无的状态;其次,城乡学校领导意识和领导方式对学校网络建设和教师购买电脑会有影响。
校长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师信息素养对学校发展的要求,采取激励措施,可以调动教师购置电脑的内在需求。
比如,学校将教师的信息素养分成文字处理、课件制作、网络应用、网页制作等不同水平,按教师的水平高低给予不同的奖励,而奖励的方式是资助教师买电脑,这样不仅促进了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提高,而且使教师配备了电脑,为大面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推动学校网络德育工作提供了物质基础。
4.加强教师网络技术培训,实现师生之间的网上沟通和交流。
教师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学校开展网络德育的必要条件,是学校能否真正实施网络德育的关键性因素。教师一定要意识到,当我们喋喋不休地讨论网络的利弊时,网络已经征服了学生的心,而作为以传递知识、信息为己任的教师,信息素养却落后于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与信息社会格格不入了。
调查显示,“从不上网”的教师比例超过了“经常上网”的教师比例;许多教师不会上网、不会发E-mail、不懂“QQ”,等等,连这些最简单的信息技术应用都不会,该怎样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利用网络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呢?在许多情况下,师生网上交流已是如今教育不可回避的现实,应视为网络德育的新途径。因此,教师加强网络知识和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网络德育信息素养刻不容缓。
5.增强教师网络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德育现代化的需要,更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教师的信息素养不仅体现在搜集、检索、处理和使用网络信息上,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伦理素养或社会责任意识,有较强的信息免疫力,能够甄别有害信息,帮助学生抵制有害信息的侵蚀,履行网络环境下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
现代信息技术传递的大量信息中,精华与糟粕并存,“各种大众媒介传播的各式各样的信息——娱乐节目、新闻、广告等与孩子们在学校所学的东西形成竞争或者背道而驰的局面”依然存在。当前,没有一个机构和部门能够完全支配和控制网络传媒信息的流向,作为学生道德品质塑造者的教师就需要承担起这个社会责任,责无旁贷地帮助学生甄别和消除有害信息的影响,抵制新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积极、自觉地开展网络道德教育,使自己和学生的道德伦理素养在网络学习和网络德育实践中不断提高。(大连教育学院 王希华)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17日第6版
和谐社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曲交响乐,只要
按照“和谐社会”的理论就一定能够谱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乐章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石国亮
编者按: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去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我们目前工作重点之一。为此,我们开辟了“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栏,邀请这方面的专家学者就此与大家一起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观点快递
和谐社会的本质和内涵、提出的时代背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和谐思想等,决定了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和谐社会视野。
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重视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动员全社会力量尽可能多地帮助大学生尤其是困难群体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把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是和谐社会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我们要抓好牵涉观念、教材建设、方法、机制体制等方面的基础性和谐,牵涉教育主体即学校、家庭、社会以及教育方法的匹配性和谐,牵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网络化社会相适应、提升民族精神的适应性和谐,牵涉管理、育人和预警功能以及激发创造、化解矛盾与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的功能性和谐,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和谐的目标体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并且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主要任务之一,这不但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站在和谐社会的高度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我们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完全一致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何以纳入和谐社会视野
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和谐社会视野,是由二者的本质和内涵决定的。从根本意义上讲,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三大矛盾的全面和谐的社会。在这三对和谐关系中,人自身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同时又是自然与社会和谐的产物。造就和谐的人的个体,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合理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做到融入自然、融入社会。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完全一致。
还必须看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建设它自然要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所有公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若对和谐社会的具体内涵作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就会更加明晰其中的道理。首先,和谐社会应该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要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而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赖以存在的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和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更是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其次,和谐社会应该是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都能够得到妥善协调的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协调,要求用法治和制度,也要借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来疏导。再次,和谐社会应该是社会建设和管理不断得到加强,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得到健全的社会。党、政、群和社团等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易于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和谐社会视野,还可以从和谐社会提出的时代背景中找到依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的发展阶段,往往既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凸显期。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新目标跨越。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继续做好以改革促进发展的同时,认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的稳定和谐。当代大学生作为思维最为敏锐并且最少保守的青年群体,他们在这个深刻变化的形势中,承受的学业、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比过去都增加了,极易出现发展不和谐的情况,更加迫切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和谐社会视野,也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和谐思想密切相联。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中国和西方的古代哲人都有“大同社会”和“理想国”的构想。荀子说:“万物各得其和以为生,各得其养以成”。“和谐”与“中道”被认定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人类历史上多民族和谐共生的样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历来重视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事实上已经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了和谐社会的视域。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的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德育的文件中,都强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在明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情况下,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其视野,也就顺理成章了。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重视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动员全社会力量尽可能多地帮助大学生
和谐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新课题。同时又蕴纳着强烈的和谐意蕴,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深刻的启示。
启示之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为重要目标之一。过去较长一个时期,我国政策的导向对社会和谐问题关注不够。反映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就是在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时,比较多地强调它的政治功能。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则很少谈到。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没有错,非常正确,必须长期坚持。但是,这并不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只发挥好政治功能就够了。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情况下,应当把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也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规划,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深入开展和谐社会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增添新力量。
启示之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谐社会,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新理念、新认识,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就是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他们的需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过去我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主要是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着眼点是“管理学生”,视界在学生、在手段,缺乏理念和思路上的创新。从“以人为本”这一新理念、新认识出发,有助于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从而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和谐社会这个更高的层次上。
启示之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校园文化的重要育人功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启发我们加强校园先进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从校园文化概念本身来看,它属于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但校园文化不是脱离大学生生活的,而是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和谐相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它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这个载体,由于文化本身的特性,蕴藏着潜移默化、点滴渗透的重要育人功能。近年来,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已经成为高校一道绚丽的校园风景线,但是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和谐性。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应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
启示之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把动员全社会力量尽可能多地帮助大学生尤其是困难群体解决实际问题作为重点内容抓好。在一个和谐的社会里,并不是说没有矛盾,没有问题,而是说构成社会的各要素处于外部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状态中,会互相包容、协调动作、良性转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应把动员全社会力量尽可能多地帮助大学生尤其是困难群体妥善解决问题。近年来,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和实际问题明显增多,矛盾日益突出。从一般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但是,思想问题的产生是有其主客观因素的,是与他们自身的生存发展密切相联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做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就很难有说服力。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采取措施,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难,为他们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启示之五: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全社会健康的心理,是和谐社会赖以存在的心理基础。同样,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是个体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们只有处在和谐的心理状态下,才乐于接受教育。而有些违纪行为,就是心理障碍或心理不和谐的结果。心理问题不能简单地施以大道理,而需进行耐心的心理辅导来加以解决。但是,在实际工作,学生的心理状况却往往容易被忽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受教育者当时的心理状况,其教育效果自然不可能好。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的压力特别是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等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增多,影响了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诸方面的和谐发展。要采取切实措施,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确保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的和谐,有高度和谐和低度和谐之分。我们追求的是动态的、发展的高度和谐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和谐的目标体系
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和谐的目标,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如果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总目标,那么在这个总目标下,可以分解出若干子目标。这些子目标主要有:
(一)基础性和谐。就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在总体上处于较好的发展状态下,还存在诸如重视不够、教材建设滞后、办法不多、机制体制不适应等不和谐的音符。这些基础性的不和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深层次矛盾的具体体现,亟待调控和处理。否则,就会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个系统的和谐运转。一是要结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二是坚持用科学的精神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坚持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知识与健康素质的统一,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和谐统一。三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四是要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
(二)匹配性和谐。一是指教育主体即学校、家庭、社会的匹配性和谐。学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家庭是重要场所,社会是大课堂。他们之间不可能截然分开,而是相互合力的结果,只不过在不同的品质和素质培养方面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而已。学校要积极主动建立与家族相互沟通的渠道,同时争取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努力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指教育方法的匹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问题较之过去要复杂得多,有很多不是一种方法就可以解决的。这就要求根据思想问题的具体情况,比较分析不同的方法的功能和优势,联合匹配作战。比如,由实际问题产生的思想问题,就可以用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来解决。由心理焦虑或障碍产生的思想问题,就可以用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辅导相结合来解决。这种匹配性,不是两种或更多方法的简单相加,而是要达到和谐的程度。
(三)适应性和谐。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是客观变化着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建构适应性和谐的目标体系。一是要充分体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时代特点,引导大学生在价值多元的文化冲突背景下,增强自立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并基于市场经济的风险性、不确定性,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的良好心理素质。二是要充分体现与对外开放相适应的时代特点,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提升民族精神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中的作用。同时,引导大学生吸取现代文明成果,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三是要充分体现与网络化社会相适应的时代特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延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空,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牢牢把握互联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四)功能性和谐。功能性和谐和适应性和谐是相互联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相应地要求其功能不断拓展。一是管理功能、育人功能和预警功能的和谐。由于社会转型时期矛盾的积累,近年来部分高校出现了一些学生的突发事件。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将功能延伸到应对突发事件方面,具有预警功能。这种预警功能,还要建立与管理功能、育人功能和谐发挥作用的机制。二是激发创造的功能和化解矛盾、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功能的和谐统一。和谐社会是社会稳定和创造力迸发相统一的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又要积极教育引导学生,做好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追求的是动态的、发展的高度和谐。这不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作者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副主任,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后)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25日第3版
关注大学生问题,增强德育实效
王立仁
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漠、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应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德育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应当关注大学生问题。
关注大学生问题是认识和理解大学生的必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主体与教育对象的互动活动,双方互为主客体,学生要认识和理解老师,而老师也要认识和理解学生。前者是为了确定对老师的态度,确切说是确定对老师在互动中传递的社会要求的态度;
后者是为了确定恰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学生问题是大学生整体形象的有机构成,是大学生全貌的集中反映。每一个时代的大学生都面对不同的问题,不同时代和不同时期的大学生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大学生问题。所以,要集中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大学生就必须认识理解大学生问题。
关注大学生问题是提高和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必须
一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的“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漠、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是德育过程中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和人们实际思想道德水平的差距这一基本矛盾的反映。德育过程本质就是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另一方面,“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这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与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这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无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上还是从其途径上、无论从追求德育实效还是从关心大学生健康成长来说,都必须关注和解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发展中面对的问题。
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可以加强学生对老师乃至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本质意义上的理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可接受程度;二是在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可以渗透进行旨在提高思想品德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在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可以发现大学生与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之间的差距和这些差距存在产生的原因,因而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本质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把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变成现实,更要解决大学生面对的问题而使其健康成长。
通过大学生问题可检验高校德育实效
从实际上看,大学生问题本身并不能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借大学生问题的存在来否认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逻辑是不成立的,因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在现实中是必然存在的,无论思想政治教育多么有效,也不会消灭大学生所有的问题。
对大学生问题的认识和把握,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了针对性,这必然会有助于实效性的获得和增强。然而,德育的实效性还涉及许多问题,需要许多条件。
所以,大学生问题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途径有如下两条:
一是通过大学生对待学习、生活、发展中的问题的态度和方法,甚至于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来检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消灭问题本身,它的功能和价值在于教给人们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方法。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和指导大学生成长发展职能的体现。
二是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现状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即问题缩小的程度来检验。从大学生进入大学时表现出的问题到大学生离开学校存在的问题差异,反映的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问题。大学生不同学段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态度,反映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问题。大学生在政治方向、价值选择、道德水平、社会责任表现出的共同特征,反映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问题。通过问题差异、不同态度、共同特征,可以检验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25日第3版
老教授与新生促膝谈心 优秀研究生与新生真诚交流 四川大学“以人为本”抓思政工作
记者 胥茜
本报讯(记者 胥茜)本学期以来,四川大学新校区的大一新生宿舍里出现了四个不同寻常的房间。这四个分别挂着文、理、工、医学科“定点接待处”的房间里,总是坐着几位老教授,忙碌地接待着各个年级的学生。很多时候,四个房间里电话铃声不断。这就是四川大学构建的“著名老教授与新校区大一新生面对面”交流平台。
这个学期以来,由学校学生工作部统一牵头,在学校关工委积极参与配合下,学校各学科的离退休老专家、老教授志愿报名,分组、分批前往学校的新校区,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通过面上辅导和个别辅导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面上的辅导是老教授们走课堂、串宿舍,在确定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共性问题后,通过宣传海报,让学生自发地前往参加;而个别辅导则主要是专家教授们进入宿舍,与学生一对
一、面对面地交流。
老教授们深厚的知识素养、富于智慧的讲解方式和具有感染力的人格魅力,令新校区的大一新生获益不少。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学校发现大一新生非常喜欢这样的形式,参加这一活动的新生越来越多。于是,学校又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优秀博士生、硕士生与新校区新同学面对面”的交流渠道。
新校区的大一新生们表示,这样的交流充分显示了学校真诚服务学生的决心与信心。而且,这项活动非常具有创造性,涌动着朴素的温暖与真实的温情。
据了解,中央16号文件下发后,四川大学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领会,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思考,认识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在尊重与真诚的前提下,以人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真诚服务于学生,才有可能得到学生的认同。
该校以新探索、新机制为载体,切切实实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学生工作部做好贫困生资助保障工作。目前,该校的银行贷款指标已争取到4200万元,社会奖助学金项目已达到80多项,学校每年还从学生学费中拨出10%来加强贫困生资助保障工作。该校依托文明寝室建设达标制、学生课外活动指导管理制、学分制选课课程组制、辅导员与学生家长联系制、辅导员与任课教师联系制“五大制度”加强学风建设,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四川大学党委书记杨泉明:把思政工作做到学生心坎里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新特点,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的一个重要创新。
通过学习与思考,我校认为,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来认识新形势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在认识论上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新观念,在方法论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其次,贯彻“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既要教育引导,又要关心人、帮助人,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第三,贯彻“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就要根据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的新变化,及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不断开辟新途径、创造新方法,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
这里,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探索。例如,如何适应大学生住宿公寓化管理的新变化,真正做到“以宿舍为重心,寝室为单元”;又如,如何适应学分制改革的新变化,构建一批体系新颖、内容鲜活、吸引力和感染力强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再如,适应大学生生活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新趋势,唱响网上主旋律,利用BBS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正面引导和教育等。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25日第1版
小树林里纵论文化 学界泰斗走近学子 山东大学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记者 宋全政
本报讯(记者 宋全政)在山东大学的校园里,有一片小树林。参天的法国梧桐织成蔽日的浓阴,方便了学生们在错落其中的石桌石凳上学习和小憩。“小树林文化论坛”同其他文化讲座一起构成了山东大学校园文化的系列“品牌”,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自2003年以来,山东大学经常举办“小树林文化论坛”,至今已举办了24期,每期一个主题,如“支教生活”、“社会责任感”、“对舞弊说不”等。这些涉及社会、学术、人生和大学生活的问题,吸引了众多学子热情参与。小树林里,凉风习习,鸟鸣啾啾。师生们围坐一起,畅所欲言。更令人瞩目的是,校长展涛是“小树林”的常客。去年,为毕业生送行,展校长一首饱含激情的诗朗诵《我们一起走过》,令学子们感动不已。
在首期“论坛”上,有学生问展涛校长想在这个论坛听到什么时,展涛说:“我想听到你们的思考。”“只要我们将今天的形式坚持下去,就会成为山大文化的一部分。我们都是山大文化的建设者,因为我们实实在在地站在这里。”如今,“小树林”已成了思想交流和撞击的场所,成为山大人不可缺少的一道文化大餐。山东大学与山东电视台联合打造的“恰同学少年——中国杰出青年论坛”,曾被评为“2003全国十佳电视谈话类节目”。这也是山东大学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品牌”。这个栏目是山东大学于2002年年底创办的,已先后邀请了30余位青年才俊作客论坛。论坛现场设在山东大学科学会堂,以访谈为主,兼有现场观众参与。观众、嘉宾、主持人三方在轻松活泼的气氛里,让观众领略杰出青年的风采。同时也让山大学子接受最新思想信息,思考时代文化精神,激发成才愿望和奋进力量。
2004年是山大学子兴奋与收获的一年。这一年里,丁肇中、杨振宁、杜维明等一批学术大师陆续走进山大校园,在“大家讲坛”为学生作过精彩报告。
山东大学“大家讲坛”是学校又一文化“品牌”。“讲坛”陆续邀请到了多位学界泰斗、知名专家、政界要员。通过这些大家的讲述,让学生们了解科技文化进程和重要历史事件,让山大学子能切身感受大家风范、倾听大家讲述、领悟大家精神,对繁荣学术文化,培育科学氛围,倡导时代精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此外,“科学畅想曲”、“人文纵横”、“世纪风”、“百年激扬”等一系列学术类“品牌”活动也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这些活动充盈着整个山东大学的校园氛围,构成了山大学子们学习生活中一个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养浩然之气
“气有浩然,学无止境”是山东大学的校训。“气有浩然”意在“为人”。它将我们应具有的道德情操、人文素养和精神品格皆寓于这天地间的“正气”之中。“学无止境”意在“为学”。它以永不满足的执著精神激励我们在学术和人生的里程中勇于挑战极限,追求完美。这一校训表明我们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乃至国际竞争力、个性与人格健全发展的人才,培养明天民族和社会的中坚。学生的成长需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知识学习,同样重要的是以文化活动为主体的环境熏陶。
我们注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健全人格的养成,通过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采用富有人文意蕴的教育方式,为学生构筑起了一个既有思想性、又有学术性、还能够体现自主参与的思想交流平台。例如“恰同学少年——中国杰出青年论坛”中青年人才的示范作用、“大家讲坛”中各位科技文化巨匠的谆谆教诲、“小树林文化论坛”中学校师生在思想与心灵上的碰撞和交流,对于帮助广大学生树立高远的理想信念、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充分体现。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23日第1版
在京部分高校领导以及学生辅导员认为 大学生思政教育要以育人为中心
记者 唐景莉
本报北京1月24日讯(记者 唐景莉)教育部社政司、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高等教育杂志等单位今天在京联合召开座谈会,学习贯彻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与会同志指出,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和针对性,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纲领性指导。高校要紧密围绕育人这个中心,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与会同志认为,从中央领导批示到发布16号文件再到专门召开工作会议,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志们都感受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对当代大学生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随着中央工作会议的召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进入到全面抓落实、抓改革、抓创新、抓发展的阶段。良好的政治舆论环境和迫切的工作任务要求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步伐,迅速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与会同志认为,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强调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这几个“结合”所揭示的内容和要求从根本上反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即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孤立的、单一的、静止的、概念化的,而是系统的、整体的、发展的、生动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准确把握这些特点,妥善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关系、课内外的关系、思想与实际的关系、教育与管理的关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勇于改革创新,努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京部分高校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院(系)领导以及学生辅导员参加了座谈会。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25日第1版 上海推出《思想道德素质行动计划》
千万元经费保证四大工程建设 稳步构筑“一条龙”德育体系 记者 沈祖芸
本报讯(记者 沈祖芸)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后,上海在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同时,进一步加快了构筑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体系步伐。记者日前从市科教党委获悉,一份贯穿未来3年的《思想道德素质行动计划》已经推出,从2005年至2007年,上海每年将投入2000万元,全面推进以“树魂立根”为核心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上海市科教党委副书记翁铁慧说,上海德育工作目标是大中小学相互衔接,形成完整体系。为此,其中的1000万元将用于民族精神教育、学生“人生导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队伍培养等四大工程的建设。据介绍,民族精神教育工程将构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教育为重点的大中小学纵向衔接、学校家庭社会横向沟通、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实施体系。该工程今年将重点建设10个大学生优秀文化教育基地、10个上海高校民俗文化博物馆和1个中小学学农基地。
学生“人生导航”工程今年以新一轮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为契机,建设上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重点建设10门课程;以学生“人生导航”为切入点,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建设10个高校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心。
另外,还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程,重点建设3个主题网站工作室和7个高校校园网网站工作室。推出德育队伍培养工程,着力建设好10个高校辅导员和思想理论课教师培训基地、10个中小学德育名师工作室等。《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25日第1版
在京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畅谈 坚持育人主渠道 能力素质共发展 记者 唐景莉 黄蔚 杨晨光
本报北京1月25日讯(记者 唐景莉 黄蔚 杨晨光)教育部社政司、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高等教育、高校理论战线、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教学与研究杂志等单位今天在京联合召开座谈会,学习贯彻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京部分高校的党政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学生代表参加了座谈会。与会师生一致认为,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立足现实,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针对性,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指导意义。高校师生要深入学习和领会,用实际行动把中央的精神贯彻好。
与会教师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向大学生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改进教学方法,多采用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加强教学实践环节,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肩负的光荣责任,不断提高理论素质、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与会学生认为,通过仔细研读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强烈感受到党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国家领导人对青年学子的关心和关爱,以及国家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成才的殷切希望。青年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爱国主义为重点培养自己的民族精神,强化道德修养、道德认知和道德践行,同时紧密围绕自身的学习,培养科学精神,刻苦钻研,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积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去,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26日第1版
“个人发展与祖国共辉煌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清华大学深入开展“三观”教育
记者 杨晨光
本报讯(记者 杨晨光)“我选择西部是因为那里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能够充分发挥所学,在奉献祖国的过程中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清华大学2005届法学院的毕业生袁红斌日前对记者说。
2004年12月初,清华大学组织以应届毕业生为主的就业实践分队前往中国石油集团兰州石化公司,袁红斌也在其中。建设中的乙烯加工厂、先进的技术设备、西部石油企业发展的前景给毕业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后不久,兰州石化公司在清华大学举行专场招聘会,袁红斌和来自化工系的刘翀当场与兰州石化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
刘翀说:“学校教育对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清华大学抓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流于形式。学校开展的各种主题教育所营造的良好氛围,使我们认识到,个人发展如果仅仅停留在物质利益追求上是庸俗和狭隘的,与祖国共辉煌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主题教育是清华大学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特色,如贯穿上世纪80年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主题教育、90年代开展的“国情·道路·责任”、“以中华富强为己任,为民族经济作贡献”的主题教育等。近几年,学校抓住学习“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契机,先后开展了“我的事业在中国”和“启航——我伴祖国共辉煌”的主题教育。全校学生有3万多人次参加了学校、各院系组织的学习“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报告会、座谈会,千余支队伍、2万多人次参加了专题社会实践,组织开展了2000多次主题团日、班会活动,2万多人次参观专题展览,重点走访了600多名在校外工作的校友。以高层次、大规模和主题鲜明为特点的“博士生报告团”,组织了“齐鲁行”、“西部行”、“辽宁行”、“军旅行”等多次社会实践活动,足迹遍及祖国南北、海疆戈壁。围绕“启航职业生涯”开展的“新闻学子重走长征路”、“走进航天科技”等活动,也是几年来学校组织开展的千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典型代表。
在主题教育中,学校注重与学生的就业指导相结合,引导学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2004年,共有1011名毕业生到对国家经济、安全和先进文化起主导作用的重点单位去工作。正在求职的2005届毕业生中,已经有学生签约到塔里木油田、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单位工作。
实践证明,主题教育是在青年学生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方式,是一种针对现实、“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形式。在理想信念的感召下,献身国防、献身西部、到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建功立业,成为一批批清华学子无悔的人生选择,为祖国赢得辉煌的同时也实现着自身的人生价值。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把理想信念落实到人生选择中
我们始终认为,衡量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不仅要看学生具有多少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更要看他们能否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服务于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复兴。因此,我们要在学校各项工作中以育人为本,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以德育为先,在德育工作中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学校党委明确提出了“两个拥护、两个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即把“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作为培养人才的首要标准,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在政治立场、政治态度上,真正树立起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的理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并努力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更高目标;在人生价值观上,要树立振兴中华民族的志向,祖国至上、人民为先,在服务祖国人民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围绕这一目标,学校党委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业务培养的各个环节中,牢牢抓住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在学生中持续开展以“爱国·成才·奉献”为主线的主题教育,结合不同时期形势发展的热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提出引导性的主题口号,广泛开展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主题活动,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体现在学生奋发学习、报效国家的行动上。我们把主题教育与就业指导紧密结合,引导青年大学生把正确的理想信念落实到具体的人生选择中,推动学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主题教育与时代精神相呼应,重点突出了理想信念教育对大学生的现实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措施。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29日第1版
建立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
伊秋志
“态度决定一切。”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和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也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当前,在学校教学与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师生伦理关系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师生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比较混乱,尽管不少学校口头上说“以人为本”,可实际工作中许多老师根本没有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个人权利的社会人来对待,经常有意无意地侵犯学生的个人权利。现在各中学特别是高中面临的升学压力很大,不少学校为了满足学生和家长的升学心愿,违背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行事。这样,学生的权利得不到保护,由此必然导致师生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混乱。这种混乱还表现为老师为学生包办一切,事事越俎代庖,这从表面上看是教师关心学生,实质上却是忽视学生的独立性,不让学生履行自己的义务,不论是侵犯学生权利还是包办代替,都不是恰当的师生伦理关系。新课程的改革与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自立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
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们的身份是教育者,是传播知识、教人立身的人。师生关系是教育关系,这种教育关系应该是一种非常纯洁的关系,除去“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句话的封建色彩,这正是师生纯洁关系的折射。不知从何时起,师生关系被涂上了一层人为的灰暗,遮掩了师生纯洁关系的光芒。为了重新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的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抵御不良社会风气侵蚀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力,拒腐防变;同时,我们还要更新管理观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从而为师生关系的纯洁创造有利的环境。
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部分。教育实践中,有些老师总是设法维护着“师道尊严”的面子,认为学生都是孩子,都要服务于“我”的管理与教育。这是对教育民主的严重扭曲,要彻底打破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要求我们的老师首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其次要求老师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尊重既表现为对学生独特性行为表现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又表现为创设良好环境,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真诚对待、关爱学生
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是每个教师面对学生之前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要建立良好的师生伦理关系,教师必须付出真情,要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厚此薄彼,特别是对待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老师要给他们真诚的眼光、知心的话语,要睁大了眼睛去寻找他们身上的优点,相信他们的潜力,激励他们、切实帮助他们,使他们不断品尝到哪怕是一点点的成功喜悦,鼓足他们上进的勇气和信心。“人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教师只要付了真情,必然会得到真诚的回报。
师生伦理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应树立新观念,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使师生关系真正焕发出迷人的光彩。(作者单位:河南省开封县第四高级中学,475121)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21日第5版
与学生保持美的距离
翟运胜
一位政治家这样说:欲受尊重,就不要让人了解你的全部。这个说法看似有些世俗之谈,但未尝对于我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处没有指导意义。
现在的一些教育文章中,作者极力推崇师生要建立起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夸大师生“零距离”的作用。似乎只要老师与学生走得近了,什么问题就可以解决了,我认为这是不太现实的。强调师生“零距离”的实用价值与操作效果是不会好的,这倒不是我的主观臆断,因为很多教育现实也在证明这一点。
似乎大家都认为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与课改理念不相符,是要遭到批判的。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遮遮掩掩,“存在就是合理的”,认真地思考、讨论这个问题也许会更有助于我们把握如何与孩子们相处,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过远则有生疏之感,过近则生戏谑之忧。在这里,不能仅仅用庸俗的“御人术”来解释这个问题,我想这也许就是人与人相处的一个原则。夫妻之间尚且要保留一定的距离,何况是师生之间呢?
教师与学生之间应保持着适当的距离,这是保证教学得以正常进行的必要之举。与学生保持距离是不是就是不民主地对待学生呢?显然不是,有意识地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是教育现实的需要,是教学调控的需要。适当的距离产生美,美产生魅力,魅力产生尊严,尊严产生力量。
古人易子而教,也未尝不是没有道理的,现实生活中愿意听从母亲的孩子真的是很少。因为母子之间没有了距离,没有了距离带来的是亲近,但同时也使母亲们丧失了一部分管理与组织的能力。
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不是不分上下你我、亲密无间的关系,当然也不是壁垒森严、管制与被管制的关系。在庄重的前提下亲切,在亲切的基础上庄重,有分寸的亲切才是教学与管理之道。
教师应该用智慧与人格的力量去赢得孩子们的尊重,扩大自己的“非管理影响力”。与不同的学生保持着多远的距离,这是教师教育智慧的表现。与自卑心较重的学生,我们要与他们保持较近的距离,显露出特别的亲近,从而唤醒他向上的动力。而与性格泼辣,有“侵略”趋向行为的学生,我们要与他们保持相对远的距离,不然他们会给我们制造很多麻烦,影响形成积极的班级舆论氛围,以及教师的权威。对于这些学生,甚至于说可以保持着一种威严,当然这种威严不是来自于斥责,不是来自于生硬的面孔,而是要有意识地利用距离的力量。
我们应与学生保持的距离不至于使学生感到不安与危险,而是一种彼此间的相互尊重与心照不宣。(作者单位:江苏邳州八义集中心小学,221361)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21日第5版
教育核心竞争力:学校决胜教育市场必须回答的问题
王继华
面对着已近白热化的教育市场竞争,我们无法置身其外。现在国内市场决不是当地市场的竞争,而是跨市、甚至跨省的竞争。在全球一体化及教育日益开放、教育市场日渐成熟的激烈竞争中,学校怎样在发展中立住脚,这是一个决胜教育市场的学校必须要关注、深思和回答的问题。
学校独具的、支撑学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
教育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当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相互交融的最新、最高成就之一。“核心竞争力”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1990年的《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来的,他们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就经济领域而言,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教育作为一个产业,当然存在着市场,有市场就必然有竞争。因此,从教育产业的理论中可以引伸出“教育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所谓教育核心竞争力,是学校长期形成的、蕴涵于组织内质中的、学校独具的、支撑学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是使学校在长时间的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权的核心能力。
学校核心竞争力,首先是学校的育人取向和校长所秉持的核心教育观。这种教育观,是一个学校安身立命的价值观。计划教育包揽一切,不需理念和育人取向,甚而,大多数学校把雷同的口号当做“校训”。但决胜教育市场必须是“长项论剑”,校长所推崇的育人取向,必须变成师生的价值追求。大庆一中选择的是以数学为突破口,其实质是一种育人取向,也是一种社会定位在价值观上的反映,师生对这种价值观的领悟,促成数学创新的氛围并以其它学校所没有的文化氛围,锁定方向,创特色品牌,从而强化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学校这种独有的竞争力,是校长的教育观和学校文化所致,并演绎成师生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这是一种无形的能动的精神财富。这种特色对内是育人取向并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就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教育核心竞争力具有6个主要特征:
一是具有战略价值,会为学校带来长远的发展空间;二是具有局部性,是学校在某一方面具备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特别优势,而不是所有方面都优于对手;三是具有延展性,它是一种基础性的能力,是其他各种能力的统领,可使学校向更有生命力的方向发展;四是具有独特性,它是本学校独有的,不易被模仿的;五是具有集合性,它虽然具有局部性,但决不是单一的,而是学校经过整合的能力,也正是由于它的集合性,核心竞争力才具有独特性;六是具有时间性,它虽然具有不易模仿的独特性,但并不表示它永远不能被竞争对手模仿和超越,学校必须对核心竞争力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发展和培育,以维持或扩大与竞争对手之间的领先差距。
教育生产力为基础,教育文化力为核心,教育经营力为重点
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内容
以教育生产力为基础,教育文化力为核心,教育经营力为重点的“三力”,构成了教育核心竞争力。教育市场竞争,实质是教育文化的竞争,因此教育文化力是推动教育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教育经营则是竞争的具体手段和途径。文化力和经营力的最佳整合所产生的教育品牌,便成为竞争取胜的物化标志。教育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是学校形象的竞争,是办学效益的竞争,也是学校育人取向和特色的竞争,诸多竞争制胜之本的综合构成学校的教育核心竞争力。
形象和品牌不止对国家或企业重要,对学校也同等重要。品牌代表着形象,形象延伸着品牌,形象与品牌既是品质的保障又是特色和竞争力的体现。塑造学校独有的形象,需要关注学校品牌建设。一个学校办学模式可以被模仿,但理念和文化却很难超越。北京大学100多年过去了,“囊括大典,网络众生,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育人取向所奠基的文化氛围,不但影响前人,就是今天,北京大学还是以“舍我其谁也,以社会发展为己任,走在时代的前列”为骄傲。
同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同,学校教育核心竞争力有其特有的表现形式:一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大学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是竞争对手模仿不了的学校精髓,是竞争制胜的核心力量;二是鲜明的品牌个性,这种个性集中体现了学校品质和品格,是学校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的形象特征,如美国的哈佛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等等,这些学校都是优秀学生的向往之地;三是名师效应和名人效应,人们为什么向往哈佛大学,就因为那里大师云集,因为那里培养出的人才出类拔萃,在历届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1/4来自哈佛大学,有2/3的世界500强企业的总裁毕业于哈佛大学,还有六位美国总统出自于哈佛大学,这样的学校谁不喜欢;四是特色教育模式,比如某些重点高中的外语、音乐、美术特色,等等。
竞争不怕对手强,就怕学校选错王
校长职业化决定核心竞争力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而知识又是共性的,仅就知识的常规传播很难保持教育核心竞争力。人才是怎样培养出来的,不仅仅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而是大师们悟化的一种环境熏陶出来的。大师包括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职业校长,我们需要的职业校长应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大师。
好的领导能产生一种“力”,这是自信力、创造力,是希望、财富。一所学校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胜出,提升校长的职业能力和教育理念是最根本的制胜之道。教育是财富,校长要学会经营学校。我们无权选择生存的时代,但创造一个适应主流社会人才取向的学校,是对职业校长的要求。校长应是领导者,还是管理者?从语文讲,领导乃引导、引领、率领之义;而管理则是管束、管制、治理之义。从功能上看,领导是精神教练,重在示范,指引方向;而管理则是用“鞭子”似的制度对人进行约束和程序式的强化。美国学者说:管理是把事情做好,而领导则是做对的事„„管理规定人怎么做,领导则让人领悟为什么这样做。
校长要创造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组织文化、制度文化,其核心是教育观、是学校的“魂”。校长通过这种文化的引领,确定人才培养方向的定位,确定学校教育理念的定位,从而适应主流文化的取向,进行动态的调整。这种定位和调整将决定学校的品牌和特色,“竞争不怕对手强,就怕学校选错王”,校长正是学校的“王”,也正因此,我们倡导校长应是职业而不应是职务。因为职业是以市场为选择的,职务则是以“官”的形式表现的。校长文化的重塑,将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重构学校品牌和特色。
每一所学校的存在,都要体现时代的律动,任何一劳永逸的想法都难保时代活力。如果社会已发展,还固守原来理念,就会停滞倒退,因此办学理念与时代同步,应是职业校长必谋之道。办学理念一般表现为——校训、校风、校规、校歌,教育理想、建校原则、办学宗旨、育人取向、培养目标、精神偶像、育人途径、学风建设、教师形象、校园文化、工作重心、庄重承诺等。每一方面的精雕细刻,才能使办学理念达到实践上的完美。
形象、品牌在教育市场竞争中是最可靠、持久的力量。在决胜教育市场竞争中还有几点也应引起关注:优秀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在竞争中取胜的学校一定有“张数学”、“李化学”、“王语文”等特色大师。
《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21日第5版
积极探索新途径新办法
大学生思政工作:适应新环境 迎接新挑战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杨学义
目前,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向纵深发展,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以互联网和手机通信为代表的现代传媒的兴起,方方面面的深刻变革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象牙塔”内的“天之骄子”,也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流,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够适应的方面,把握工作重点和突破口,以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特征
在一次关于“大学生生活中感到最苦恼的问题”的调查中,“学习压力大”和“就业压力大”分别以71.3%、52.4%分列第一、二位。学生学习压力大,就业压力大固然有近年来高校扩招的原因,但市场化带来的自主择业和激烈竞争无疑是造成学生压力感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大学生的经济意识和个人意识迅速增强,价值趋向出现了多元化的特点,很多学生在人生目标、选择人生道路的问题上,逐渐趋于务实。而且,面对社会上的种种诱惑,部分学生在心态上比较浮躁和急功近利,不愿意脚踏实地地为实现人生目标而奋斗。这显然不是一种正确的心态,也容易引发一些心理问题。面对这种变化,引导学生增强主体意识和集体观念,培养他们开拓、进取、创新的观念;同时,也要基于市场经济的盲目性、风险性、竞争性和不确定性,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以及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良好心理素质。
要充分体现与网络化社会相适应的时代特点
高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随着网络信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上网的大学生不断增加。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如何用好网络阵地,创新教育方式,在“网络时代”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就成为一个无法回避且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在实践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始终坚持把网络建设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
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建立专门的高素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要求他们通过互联网随时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解决学生中出现的思想问题和困惑,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上纷繁复杂的信息;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网上行为,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只有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同网络更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把握时代脉搏,适应网络时代要求。要积极面对对外开放的国内形势和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也正在影响着现代的大学生。在这种背景下,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学生,引导青年学生在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批判、抵御西方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已是关乎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大问题。还应该认识到的是,我国加入WTO,不仅经济、政治改革加速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教育国际化的现实背景下重新审视和思考。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够适应时代要求的地方,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我们在教育中重视教育者的主导和灌输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重视整齐划一的标准性教育,忽视人的差异性和个性教育,不能做到“因材施教”;重视知识和规范教育,忽视情感教育;重视教育管理职能,忽视教育的服务职能„„在新的历史时期,如果不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重塑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方式,就不可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要全面把握当代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把心理健康教育提上重要日程
当代中国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和自我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往往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欲望非常强,但社会阅历比较浅,心理发展还在走向成熟,较易出现情绪波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措施的实行,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复杂,他们面临的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开展有效、及时的疏导和调节。因此,我们要紧紧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特点,遵循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
“有五星红旗飘扬的地方就有北外人的身影”,北京外国语大学培养的人才大多要走向国家的外交、外贸战线。他们的思想素质是否过硬,政治立场是否鲜明,直接关系着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学校始终坚持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在发扬学校光荣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创新和改进,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努力把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7日第3版
吉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 2005-2006 Email: xsc2086@yaho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三篇: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精)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新华社北京1月29日电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0年12月31日)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现就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一、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
(一)水利面临的新形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领导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必须看到,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任务越来越艰巨。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严重山洪泥石流,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
(二)新形势下水利的地位和作用。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
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三)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四)目标任务。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包括大江大河支流、独流入海河流和内陆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十二五”期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五)基本原则。一要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二要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促进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东中西部地区水利协调发展。三要坚持人水和谐。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
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四要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五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三、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
(六)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结合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新建一批灌区,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实施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加强重点涝区治理,完善灌排体系。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大幅增加专项补助资金,市、县两级政府也要切实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优先安排产粮大县,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促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水利设施,支持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积极发展旱作农业,采用地膜覆盖、深松深耕、保护性耕作等技术。稳步发展牧区水利,建设节水高效灌溉饲草料地。
(七)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要优先安排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河流及河段,加固堤岸,清淤疏浚,使治理河段基本达到国家防洪标准。巩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加快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尽快消除水库安全隐患,恢复防洪库容,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推进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要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抓紧完善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快实施防灾避让和重点治理。
(八)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快推进西南等工程性缺水地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坚持蓄引提与合理开采地下水相结合,以县域为单元,尽快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引提水和连通工程,支持农民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显著提高雨洪资源利用和供水保障能力,基本解决缺水城镇、人口较集中乡村的供水问题。
(九)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尽快健全防汛抗旱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提高雨情汛情旱情预报水平。建立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着力推进县乡两级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健全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加强人工增雨
(雪)作业示范区建设,科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
(十)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到2013年解决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积极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有条件的地方延伸集中供水管网,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管护主体,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制定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用地政策,确保土地供应,对建设、运行给予税收优惠,供水用电执行居民生活或农业排灌用电价格。
四、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进一步治理淮河,搞好黄河下游治理和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继续推进主要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加强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综合治理,全面加快蓄滞洪区建设,合理安排居民迁建。搞好黄河下游滩区安全建设。“十二五”期间抓紧建设一批流域防洪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不断提高调蓄洪水能力。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提高城市排涝标准。推进海堤建设和跨界河流整治。
(十二)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完善优化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在保护生态前提下,尽快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适时开展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研究。积极推进一批跨流域、区域调水工程建
设。着力解决西北等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回用,积极开展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高度重视雨水、微咸水利用。
(十三)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坡耕地整治、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等措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强长江上中游、黄河上中游、西南石漠化地区、东北黑土区等重点区域及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水土流失防治。继续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加快污染严重江河湖泊水环境治理。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湿地的保护。实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等补偿制度。
(十四)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在保护生态和农民利益前提下,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统筹兼顾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功能,科学制定规划,积极发展水电,加强水能资源管理,规范开发许可,强化水电安全监管。大力发展农村水电,积极开展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搞好农村水电配套电网改造工程建设。
(十五)强化水文气象和水利科技支撑。加强水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覆盖范围,优化站网布局,着力增强重点地区、重要城市、地下水超采区水文测报能力,加快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实现资料共享,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力争在水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获得一批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加大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力度。提高水利技术装备水平。建立健全水利行业技术标准。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金水工程”,加快建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利管理和工程运行的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加强水利国际交流与合作。
五、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十六)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严格征收、使用和管理。有重点防洪任务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要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城市防洪排涝和水源工程建设。切实加强水利投资项目和资金监督管理。
(十七)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有条件的地方根据不同水利工程的建设特点和项目性质,确定财政贴息的规模、期限和贴息率。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农业发展
银行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鼓励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资 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水利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探索发展大型水利设备设施的融 资租赁业务,积极开展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形式融资。鼓励和支持发 展洪水保险。提高水利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十八)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 司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统一规划基础上,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 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结合增 值税改革和立法进程,完善农村水电增值税政策。完善水利工程耕地占用税政策。积极稳妥推进经营性水利项目进行市场融资。
六、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十九)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抓紧制定 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 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 大建设项目的布局,要与当地
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 水资源论证制度,对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一律责令停止。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 理,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 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尽快核定并公布禁采和限采范围,逐步削减地下水超采量,实现采补平衡。强化 水资源统一调度,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完善水资源调度方案、应 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建立和完善国家水权制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 水资源。(二十)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 费,把节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加快制定区域、行 业和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指标体系,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对取用水达到一 定规模的用水户实行重点监控。严格限制水资源不足地区建设高耗水型工业项 目。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制度。加 快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全面加强企业节水管理,建设节水示范工程,普及农业高
效节水技术。抓紧制定节水强制性标准,尽快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二十一)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 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各级政府要把限制排污总量作为 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对排污量已超出 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建立水功能区 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完善监测预警监督管理制度。加强水源地保护,依法划定饮 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二十二)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 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水 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主要指标的落 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 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加强水量水质监测能力建设,为强化监督考核提供技术支 撑。
七、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二十三)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促进水资 源优化配置。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
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保护 和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二十四)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区分水利工程性质,分类推 进改革,健全良性运行机制。深化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好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 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给予补助。妥善解决水管单位分流人员社会保障问题。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补助,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水利工程 管理模式。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水 利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作用,引导经营性水利工程积极走向市场,完善法人治理 结构,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二十五)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 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以乡镇或小流 域为单元,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按规定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大 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二十六)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兼顾效率和公平,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要逐步实行超额累进加价 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合理调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稳步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度。按照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 程良性运行的原则,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 适当补助,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
八、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二十七)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 度,切实加强水利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实行防汛抗 旱、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水库安全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各地要结合实 际,认真落实水利改革发展各项措施,确保取得实效。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 实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抓好水利改革发展各项任务的实施工作。各有 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尽快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和办法,形成推动水 利改革发展
合力。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 容,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 广大农民群众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十八)推进依法治水。建立健全水法规体系,抓紧完善水资源配置、节 约保护、防汛抗旱、农村水利、水土保持、流域管理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全面推 进水利综合执法,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洪 水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等制度。加强河湖管理,严禁建设项目非法侵占河湖 水域。加强国家防汛抗旱督察工作制度化建设。健全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 合的水事纠纷调处机制,完善应急预案。深化水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改革。科学编 制水利规划,完善全国、流域、区域水利规划体系,加快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束作用。做好水库移民安置工作,落实后期
扶持政策。(二十九)加强水利队伍建设。适应水利改革发展新要求,全面提升水利系 统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切实增强水利勘测设计、建设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支持 大专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水利类专业建设。大力引进、培养、选拔各类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鼓励广大科技人 员服务于水利改革发展第一线,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解 决基层水利职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要弘扬 “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更加贴近民生,更多服务基层,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全局。(三十)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作。加大力度宣传国情水情,提高 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把水情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 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水利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对在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 政府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 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开创 水利工作新局面!
第四篇:中共中央国务院机构及其领导人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习近平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
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
中央政治局委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习近平马凯王岐山王沪宁刘云山刘延东刘奇葆许其亮孙春兰孙政才李克强李建国李源潮汪洋张春贤张高丽张德江范长龙孟建柱赵乐际胡春华俞正声栗战书郭金龙韩正
中央书记处书记
刘云山刘奇葆赵乐际栗战书杜青林赵洪祝杨晶 中央军事委员会
主席:习近平其亮
副主席:范长龙副主席:许中央纪委
书记王岐山副书记赵洪祝副书记:黄树贤副书记李玉赋副书记杜金才副书记吴玉良副书记张军副书记:陈文清副书记王伟
中央直属机构
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
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 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
中央统战部部长:令计划
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
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孟建柱
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
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张志军
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蔡名照 中央外事办公室主任:杨洁篪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纪南
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孟建柱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刘云山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雒树刚
中央党校校长:刘云山《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求是》杂志社社长:李宝善
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中央编译局局长:贾高建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书记:栗战书
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书记:杨晶
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孟祥锋
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
中央密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彦珍
委员长
张德江
副委员长
李建国王胜俊陈昌智严隽琪王晨沈跃跃吉炳轩张平向巴平措艾力更·依明巴海万鄂湘张宝文
陈竺
主席
习近平
副主席
李源潮
总理
李克强
副总理 张高丽刘延东汪洋马凯
国务委员
杨晶常万全杨洁篪郭声琨王勇
秘书长
杨晶
国务院组成部门
外交部部长王毅国防部部长常万全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教育部部长袁贵仁 科技部部长万钢工信部部长苗圩
国家民委主任王正伟公安部部长郭声琨
国家安全部部长耿惠昌监察部部长黄树贤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司法部部长吴爱英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人社部部长尹蔚民
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
住建部部长姜伟新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 水利部部长陈雷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文化部部长蔡武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
央行行长周小川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
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
国务院直属机构
海关总署署长:于广洲税务总局局长:王军 工商管理总局局长:张茅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体育总局局长刘鹏
安监总局局长:杨栋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张勇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
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国务院参事室主任陈进玉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焦焕成 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黄树贤
国务院办事机构
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国务院港澳办主任:王光亚
国务院法制办主任:宋大涵国务院研究室主任:宁吉喆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新华通讯社社长:李从军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晶
国家行政学院院长:杨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主席:尚福林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肖钢
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项俊波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谢旭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国家信访局局长:舒晓琴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 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陈求发
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国家外国专家局:张建国
国家公务员局局长:尹蔚民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徐德明国家铁路局:陆东福
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
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付建华
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
主席
俞正声
副主席
杜青林拉·格列朗杰
令计划韩启德帕巴董建华万钢林文漪罗富和何厚铧张庆黎李海峰苏荣陈元卢展工周小川王家瑞王正伟马飚齐续春陈晓光
马培华刘晓峰王钦敏
主席
习近平
副主席
范长龙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许其亮
周强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曹建明
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民盟中央主席张宝文
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
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
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林文漪
台盟中央主席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执委会主席:王钦敏
中华全国总工会执委会主席:李建国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执委会主席:沈跃跃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席:王晓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林军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汪毅夫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韩启德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孙家正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田聪明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 张海迪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万季飞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王侠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
中国法学会会长:韩杼滨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李小林
宋庆龄基金会主席:胡启立
黄埔军校同学会主席:林上元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杨文昌
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 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会长:雒树刚
欧美同学会理事会会长:韩启德
北京市
市委书记郭金龙人大主任杜德印
市长王安顺天津市
政协主席吉林
市委书记孙春兰人大主任肖怀远
市长黄兴国上海市
政协主席何立峰
市委书记韩正人大主任殷一璀 市长杨雄重庆市
政协主席吴志明
市委书记孙政才人大主任张轩
市长黄奇帆河北省
政协主席徐敬业
省委书记周本顺人大主任张庆黎
省长张庆伟山西省
政协主席付志方
省委书记袁纯清人大主任袁纯清
省长李小鹏内蒙古自治区
政协主席薛延忠
党委书记王君人大主任王君 自治区主席巴特尔辽宁省
政协主席任亚平
省委书记王珉人大主任王珉
省长陈政高吉林省
政协主席夏德仁
省委书记王儒林人大主任王儒林
省长巴音朝鲁黑龙江省
政协主席黄燕明
省委书记王宪魁人大主任王宪魁
省长陆昊江苏省
政协主席杜宇新
省委书记罗志军人大主任罗志军 省长李学勇浙江省
政协主席张连珍
省委书记夏宝龙人大主任夏宝龙
省长李强安徽省
政协主席乔传秀
省委书记张宝顺人大主任张宝顺
省长王学军福建省
政协主席王明方
省委书记尤权人大主尤权
省长苏树林江西省
政协主席张昌平
省委书记强卫人大主任强卫 省长鹿心社山东省
政协主席黄跃金
省委书记姜异康人大主任姜异康
省长郭树清河南省
政协主席刘伟
省委书记郭庚茂人大主任郭庚茂
省长谢伏瞻湖北省
政协主席叶冬松
省委书记李鸿忠人大主任李鸿忠
省长王国生湖南省
政协主席杨松
省委书记徐守盛人大主任徐守盛 省长杜家毫广东省
政协主席陈求发
省委书记胡春华人大主任黄龙云
省长朱小丹海南省
政协主席**
省委书记罗保铭人大主任罗保铭
省长蒋定之广西壮族自治区
政协主席于迅
党委书记彭清华人大主任彭清华
自治区主席陈武四川省
政协主席陈际瓦
省委书记王东明人大主任王东明 省长魏宏贵州省
政协主席李崇禧
省委书记赵克志人大主任赵克志
省长陈敏尔云南省
政协主席王富玉
省委书记秦光荣人大主任秦光荣
省长李纪恒西藏自治区
政协主席罗正富
党委书记陈全国人大主任白玛赤林
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陕西省
政协主席帕巴拉·格列朗杰
省委书记 赵正永人大主任赵正永 省长娄勤俭甘肃省
政协主席马中平
省委书记王三运人大主任王三运
省长刘伟平青海省
政协主席冯健身
省委书记骆惠宁人大主任骆惠宁
省长 郝鹏宁夏回族自治区
政协主席仁青加
党委书记李建华人大主任李建华
自治区主席刘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政协主席齐同生
党委书记张春贤区人大主任艾力更·依明巴海 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香港特区
政协主席努尔兰·阿不都满金
行政长官梁振英澳门特区
立法会主席曾钰成
行政长官崔世安台湾省
立法会主席刘焯华
第五篇: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
胡锦涛温家宝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北京5 月20 日电(记者邹声文顾瑞珍)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新疆工作座谈会5 月17 日至19 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出席会议。
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是提高新疆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是我国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部署,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确保边疆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加快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全党全国必须充分认识做好新疆工作对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战略思想和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切实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把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把新疆长治久安工作搞扎实,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不断开创新疆工作新局面。
温家宝就新疆工作部署作了讲话。***在会议结束时作了讲话。
这次会议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新疆发展和稳定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会议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发展和稳定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刻分析新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工作要求,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战略部署。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新疆发展和稳定,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在中央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支持下,新疆各级党委和政府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新疆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物质基础、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不断巩固,各项事业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胡锦涛强调,新疆工作的长期实践表明,中央在各个时期关于新疆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我国国情、新疆实际和新疆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我们要认真总结并不断丰富发展新疆工作的宝贵经验,切实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在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也要清醒看到,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新疆同我国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仍然较大。新疆同全国一样,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同时,新疆还存在着分裂势力分裂祖国的活动。这就决定了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这个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进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深入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始终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发展进步的基本前提,努力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胡锦涛指出,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新疆实际的发展路子,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到2015 年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和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民族团结明显加强,社会稳定明显巩固;到2020 年促进新疆区域协调发展、人民富裕、生态良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巩固、文明进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胡锦涛强调,贯彻落实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是必须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把走科学发展道路、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新疆问题的根本途径,坚定不移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必须始终把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办好老百姓所思所盼的事,加快改善各族群众特别是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必须始终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始终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形成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强大合力。四是必须始终把促进改革发展同维护社会稳定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发展和稳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定不移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确保新疆社会大局稳定。
胡锦涛强调,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把中央的决策部署同新疆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人心和力量更好凝聚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立足点放在切实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上,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和全国各地的支援,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充分发挥各族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推动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发展,加快缩小同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加快促进南北疆协调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快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
胡锦涛强调,要着力推进经济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中央基建投资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优先安排便民基础设施项目。着力推进社会建设,把更多财力投到公共服务领域、落实到重大公益性项目上,大幅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加快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全面发展各级各类教育,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2012 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使各族群众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确保新疆山川秀美、绿洲常在。着力推进体制改革,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步伐,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支持新疆同内地的经济技术合作,加大实施沿边开放力度,努力把新疆打造成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基地。着力加强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坚持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同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相结合,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胡锦涛指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中央对新疆的投入和支援省市的援助资金要重点用于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通过资源税等方面改革增加的财力也要重点用于改善民生,资源开发要更直接地惠及新疆各族群众。
全面推进就业行动计划,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高各族群众就业能力,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到2020 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阵地建设,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努力使各族群众享有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
胡锦涛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全面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巩固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坚持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积极开展军民共建,加强军政军民联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坚持以发展促稳定、以稳定保发展,坚决全面严格执行宪法和法律,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加强基层工作和群众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建设,旗帜鲜明反对和打击民族分裂势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胡锦涛指出,党的领导是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关键,是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扎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扎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胡锦涛强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发挥着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的作用。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支持政策兵团同样适用,对困难地区和对口支援受援地区的政策所在地兵团师团场同样适用。要把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作为兵团特殊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的有效措施,通过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渠道扶持兵团产业发展,加大对兵团的综合财力补助力度,提高中央财政对兵团公共事业发展的保障水平,加强兵团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兵团自我发展能力,支持兵团切实履行好屯垦戍边的重要职责。
胡锦涛最后指出,有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有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有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持,有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一定能实现,新疆各族群众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温家宝指出,为推动新形势下新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必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中央决定,在新疆率先进行资源税费改革,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对新疆困难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优惠;中央投资继续向新疆自治区和兵团倾斜,“十二五”期间新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比“十一五”期间翻一番多;鼓励各类银行机构在偏远地区设立服务网点,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到新疆设立分支机构;适当增加建设用地规模和新增建设用地占用未利用地指标;适当放宽在新疆具备资源优势、在本地区和周边地区有市场需求行业的准入限制;逐步放宽天然气利用政策,增加当地利用天然气规模等。中央制定的这些政策措施,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新疆发展的首要目标,将加快经济发展同发展社会事业、解决关系人民生活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解决新疆问题的根本举措,将解决短期突出困难同夯实经济长远发展基础结合起来;坚持以改革开放破解发展难题,把有效发挥政府作用与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结合起来;(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坚持立足于增强新疆自我发展能力,把中央和各兄弟省市的支持帮助同充分发挥新疆自身的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结合起来。表明了中央推动新疆加快发展的坚定决心。温家宝对今后一个时期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要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扶持贫困地区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从战略层面扩大新疆内外开放,努力打造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努力提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综合实力,发挥在稳疆兴疆中的特殊作用;举全国之力,把新疆这块伟大祖国的宝地建设得更加美好。
***在会议结束时指出,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不仅在新疆工作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党和国家工作具有全局性意义。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充分认识会议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中央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为加快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疆而努力奋斗。
***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摆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谋划,纳入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整体工作中来部署,集中力量把住房建设、用电用气、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双语教育、劳动就业和文化惠民工程等改善民生的大事实事办好,使各族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
要抓紧把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有力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抓紧把加强民族团结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要抓紧把维护稳定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巩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紧紧抓住、切实用好历史性大机遇,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各地区要把新疆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重点做好对口支援工作,全力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央有关部门、单位要创造性地落实好各项支持政策措施,确保在解决制约新疆发展和稳定的根本性、长远性、基础性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委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要负责同志以及承担对口支援新疆任务的省市和大型国有企业有关负责同志在会上发言。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作出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部署,丰富和发展了中央稳疆兴疆的基本方略,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疆人民的殷切关怀,体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大力支持。与会代表一致表示,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为加快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疆作出新贡献。
出席这次会议的领导同志还有:王刚、王乐泉、王兆国、王岐山、回良玉、刘淇、刘云山、刘延东、李源潮、张德江、徐才厚、何勇、令计划、王沪宁、梁光烈、马凯、孟建柱、戴秉国、王胜俊、杜青林,以及中央军委委员陈炳德、李继耐、廖锡龙、常万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政负责同志以及自治区各市地州和自治区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兵团各师和兵团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负责同志,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人和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有关负责人等共359 人出席会议。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发挥着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的作用。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支持政策兵团同样适用,对困难地区和对口支援受援地区的政策所在地兵团师团场同样适用。要把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作为兵团特殊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的有效措施,通过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渠道扶持兵团产业发展,加大对兵团的综合财力补助力度,提高中央财政对兵团公共事业发展的保障水平,加强兵团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兵团自我发展能力,支持兵团切实履行好屯垦戍边的重要职责。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