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水利电力安全生产技术 第二节 电力安全技术5篇

时间:2019-05-14 23:12: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八章 水利电力安全生产技术 第二节 电力安全技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八章 水利电力安全生产技术 第二节 电力安全技术》。

第一篇:第八章 水利电力安全生产技术 第二节 电力安全技术

第八章

水利电力安全生产技术

第二节

电力安全技术

一、电力安全基础知识

(二)电力安全机制和含义

电力工业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包括水、火、核、风能发电运行,电力传输和分配,大型电力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机械设备的加工和安装,以及其他以电力生产为对象的服务性领域。由于这些原因,电力事故的类别较多,可分为:

(1)人身事故。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伤;火灾;坍塌;刺割;高处坠落;倒杆塔;放炮;锅炉容器爆炸;其他压力容器爆炸;中毒窒息等。

(2)设备事故。锅炉(锅炉本体、制粉系统、烟风系统、除尘脱硫装置、除灰系统及灰场);汽(水、燃气)轮机(汽机本体、凝结水真空系统、给水系统、循环水系统、汽机旁路系统、水轮机、水泵水轮机、燃气轮机);电气设备(发电机、变压器、电抗器、互感器、断路器、组合电器、过电压防护装置、变频装置、换流设备、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远动通讯);输电设备;热工及自动控制;化学水处理;燃料运输;水工设施;全厂公用系统;厂房建构筑物。

(3)电网事故。特大电网事故;重大电网事故;一般电网事故;电网一类障碍。

(三)电力安全管理内容

电力行业的安全管理的内容包括:电网安全、人身安全、设备安全。

由于行业的公用性和电力系统同时性的特点,电网事故影响大、速度快、后果严重。大电网事故不仅会给电力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会带来巨大的政治、经济影响,甚至会引起社会的混乱。例如,1996年美国、马来西亚、新西兰相继发生大停电事故,其中美国WSCC(Western Systems Coordinating Council)大停电事故波及美国本土十几个州和加拿大的两个省,导致电网解列成4个孤立系统,损失负荷3 039万kW,影响7.49百万用户;新西兰第一大城市奥克兰市停电事故,停电限电时间长达40多天,学校停课,商店停业,居民外迁,甚至准备实施紧急状态,进行军管。2003年8月14日,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部分地区发生了北美大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大停电事故,大停电波及美加2.38万km2,影响人口大约5 000万,停电负荷6180万kW。因此,在电力安全工作中,电力行业将电网安全作为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由于电力行业的生产特点,工业环境中电力、转动机械、高温、高压、高空作业、化学有毒物质、锅炉压力容器、易燃易爆物品等危险源大量存在,涉及专业非常多,如何避免人身伤亡事故,也是电力行业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

由于电力行业是资金和技术密集产业,电力设备价格昂贵,设备事故不仅会给电力公司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同时也会直接导致电网事故、人身伤亡事故。因此,保证设备安全也是电力企业安全工作的内容。

二、电力企业安全性评价

(一)电力安全性评价

电力生产特点和运行特点要求建立覆盖发电、输电、配电各个环节,包括人身、电网、设备、环境、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体系。

电力安全性评价利用相对得分率来衡量电网企业生产运行的安全基础。电力安全性评价标准分层次、分专业、分对象列出评价内容、评价项目、标准分值、查评方法。规定的电力企业具体的评价内容,包括:

《发电厂并网运行安全性评价》;《电网调度系统安全性评价(网、省调部分)》;《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输电网安全性评价》;《直流输电系统安全性评价》;《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水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

(二)电力安全性评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闭环过程控制

借助于危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的科学手段,实施评价、分析、评估、整改各阶段工作,从而实现对生产过程中人的问题、设备的问题、管理的问题的可控和在控。同时这一过程又要求是循环渐进的,每一轮评价都应该是在上一轮评价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实现持续改进和推动。

2.动态发展观点

评价是动态的,包括评价内容要不断完善和更新,评价标准要不断修订,评价过程要不断推进,评价质量要不断提高等。评价是发展的,要求不断吸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吸取国际标准管理体系,融合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使这项工作逐步引向深入。

3.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电力安全性评价应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企业应结合实际建立一整套适应安全性评价工作要求的规章制度,包括安全性评价的动态跟踪制度、对专家建议的反馈制度、自查和整改考核制度等,达到实现安全性评价长效管理的目的。

4.融合日常安全工作

安全性评价不应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对立起来,而应相互融合起来,融合的基础是风险管理的理念。在日常工作中,要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风险意识,自觉运用风险管理的手段,达到发现隐患、控制事故、保证安全的目的。

5.内外结合方式

采用企业自评价和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评价是基础,专家评价在自评价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对自评价工作进行更深层次的评估、分析、提炼、综合,帮助企业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入地把握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和存在问题。通过内外结合,提高整个安全性评价工作质量。

6.以人为本理念

强调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注重通过宣传动员、组织学习、逐级培训、邀请专家讲课等方式,提高企业员工特别是基层班组人员的认识,使员工转变观念,提高觉悟,建立风险管理理念,从而能自觉运用安全性评价这一有效手段,控制生产安全事故。

7.企业自主性

安全性评价是基于风险管理的长效过程管理,强调的是自我找缺陷、自我找隐患、自我找问题,因此企业的主动性、自愿性、自觉性是安全性评价能收到良好效果的基本保证。

三、作业现场危险点分析

(一)危险点分析基本概念

1.危险点分析定义

危险点分析是指在一项作业或工程开工前,对作业项目或工程所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发生条件、可能产生的情况和后果等,进行危险性的分析并找出危险点,其目的是控制事故的发生。

2.危险点分析作用

常用危险性预先分析方法有安全性评价、安全检查表、故障树分析及事件树分析等方法。其作用有:

(1)分析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存在原因;

(2)评价已辨识危险因素发生的概率;

(3)评价危险因素的后果和事故影响范围;

(4)提出危险源预控措施及反事故预案。

(二)危险点控制主要内容

1.物的控制措施

从物的方面采取措施,消除设备缺陷、安全隐患,控制危险点。

2.人的控制措施

在生产作业过程中推行危险点分析方法,以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为重点,列出危险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并大力开展反习惯性违章活动。

3.环境因素控制

控制作业现场符合安全工作规程及工业卫生要求,消除危险因素,保证作业环境安全。

4.管理制度控制

将作业中危险点与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对照,寻找薄弱环节加以控制,保证管理制度符合安全生产和现场实际要求。

(三)危险点分析和控制实例

以高压试验专业中变压器及套管试验作业项目为例,危险点及控制措施见表8—1。

四、电业生产事故调查

(一)“四不放过”原则

电力生产事故调查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做到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应受教育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罚不放过。

(二)事故划分

1.人身事故

(1)特大人身事故:一次事故死亡10人及以上者。

(2)重大人身事故:一次事故死亡3人及以上,或一次事故死亡和重伤10人及以上,未构成特大人身事故者。

(3)一般人身事故:未构成特、重大人身事故的轻伤、重伤及死亡事故。

2.电网事故

1)特大电网事故

(1)省网或跨省电网减供负荷达到:

20000MW及以上

20%

10000~20 000MW以下

30%或4 000MW 000~10 000MW以下

40%或3 000MW 000~5 000MW以下

50%或2000MW

(2)中央直辖市全市减供负荷50%及以上;省会城市及国家计划单列市全市减供负荷80%及以上。

2)重大电网事故

(1)省网或跨省电网减供负荷达到:

000 MW及以上

8% 000~20 000MW以下

10%或1 600MW 000~10 000MW以下

15%或1 000MW 000~5 000MW以下

20%或750MW 000MW以下

40%或200MW

(2)中央直辖市全市减供负荷20%及以上;省会城市及国家计划单列市全市减供负荷40%及以上;地级市全市减供负荷90%及以上。

(3)电网非正常解列成3片及以上,其中至少有3片每片内事故前发电能力以及供电负荷超过100MW,并造成全网减供负荷达到:

000 MW及以上

4% 000~20000MW以下

5%或800MW 000~10000MW以下

8%或500MW 000~5 000MW以下

10%或400MW 000MW以下

20%或100MW

(4)330kV及以上变电所、220kV枢纽变电所或3个及以上变电所全停。

3)一般电网事故(略)

4)电网一类障碍(略)

5)电网二类障碍(略)

3.设备事故

(1)特大设备事故(略)

(2)重大设备事故(略)

(3)一般设备事故(略)

(五)安全考核

考核项目:特大、重大事故次数;死亡、重伤人数;电网事故次数;设备事故次数;安全周期个数。

安全记录:连续无事故的累计天数,安全记录达到100天为一个安全周期。所有特、重大事故、人身死亡事故和特殊情况下的一般事故,均中断事故发生单位的安全记录。

第二篇:第六章 交通运输安全技术 第二节 民航安全生产技术..

安全生产技术:第六章

交通运输安全技术

第二节

民航安全生产技术

一、民航安全基础知识

(一)航空安全基础知识

1.安全飞行原理

飞机是在空中飞行的。它比空气重,因此它必须在空气中以相当大的速度运动,才能获得托举它在空气中飞行的能力。这种由于飞机与空气之间的相对运动而产生的力称为空气动力。围绕空气动力而展开的飞行原理研究,决定了飞机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安全运行和飞机的设计与制造标准。然而,实际飞行情况要复杂得多,飞机构形和外界条件是千变万化的,其组合有可能形成多种困难的临界情况,而安全飞行原理阐明的正是在各种安全临界情况下,在尽可能考虑人——机系统实际特性的条件下,如何按照基本飞行原理正确的使用和操纵飞机;分析各种特殊情况下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2.航空安全的基本理论和保障安全的主要方法

航空安全的基础是优秀的飞行人员、适航的航空器、安全的交通运行和无暴力干扰的运行环境。“人为因素失事”仍然是到目前为止一个尚未解决的安全问题,但使人们能够理解的是国际民航组织的积极倡导并发布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民航界各个层次都重视并采取了积极反映。人为因素方面的任何进步均可望对促进飞行安全发挥重大作用。

航空安全管理同样沿用了泰罗的“科学管理”,即通过收集数据分析研究,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工作标准,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整套管理理论和方法。充分利用其科学管理的成果,又要利用现代数学手段和信息论、控制论、系统工程等学科的分析方法,发展了以系统观点为核心的现代管理科学。按照科学所揭示的客观规律来对航空生产的安全进行计划、决策、组织、控制和协调,把生产者、生产工具和生产对象构成的生产力三要素有机、协调的组织在一起,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航空安全和人身财产的安全。

从政府主管到航空企业从事安全管理主要措施是两个方面,一是制订条例、规范、标准并监督执行,另一方面是开展旨在预防安全事故的各种形式的活动。

3.空防安全

“空防安全”在我国民航界常用“防止劫机、炸机、防止国家通缉犯罪嫌疑人利用航空器外逃”来概括它的内容。但在“民用航空法”的“法律责任”章节中还明确了追究法律责任的另外6种非法干扰行为。它们是:

“空防安全”重在预防,也就是“防的有效”,不把任何危险带上天;但“反”也是必不可少的应对措施,绝不能让犯罪分子轻易得手,带来对飞行安全更大的危险,要“反的成功”。

做好空防工作要从“防、反”两个方面着手,它涉及政府、机场、航空承运人、机组、甚至还关系到旅客的协作配合。有关部门或个人切实做好职责分工的工作。

(二)民用航空运行和管理基础知识

1.民用航空的运行控制

民用航空的运行控制实际是指航空公司的运行控制。其核心本质在于:以科学规范的管理程序,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控制航空公司中飞机、航班、机组这三种与运行密切相关的动态资源,使航班在整个运行周期内能最安全、最有效的利用资源,以达到提高生产力和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运行控制系统是安全运作的保障。它包括五大功能板块:飞行计划系统、飞行跟踪系统、动态控制系统、载重平衡计划、机组管理。

为保证上述系统的正常运作,除配套的各类信息数据库和辅助系统外,还将机务、客运、航班、飞行、客舱、货运协调人员和公司值班经理集中办公,实行资源共享,提高集中控制、高效运作的管理能力。

2.客舱安全管理

客舱安全管理是指在航空器内部,驾驶舱、客舱及货舱内,涉及驾驶人员,乘务人员和乘机旅客的一种特殊的安全管理。它的重要性日益被各国民航主管当局和航空运输企业所认识。

客舱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通过规范驾驶人员、乘务人员和乘机旅客的行为举止,服务技能和程序,共同创造一个航空器正常运行和舒适、和谐的旅行环境。

1)客船安全目标

(1)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机组能不受干扰,正常履行岗位职责;旅客能获得人身安全不受非法侵犯,享有舒适、和谐的旅行环境;一般病痛、损伤能得到适度的医疗与救治。

(2)在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时,机组能正确处置,旅客的人身安全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通过应急设备和程序尽快撤离航空器,以减低事故航空器给旅客造成的伤害。

(3)有效防止和制止机内犯罪行为,维护航空器正常运行环境和保证旅客人身安全和人的尊严;一旦发生劫机行为,机组应设法尽力减轻劫机行为造成的后果。

(4)防止乘机人员误动机舱内开关、手柄等禁止动用的装置,影响航空器安全运行。

(5)保护航空器不被故意破坏。

(6)适时调整旅客座位或移动货舱内货物位置,以保持飞机正常运行的重心位置及飞机平衡状态。

(7)能正确识别爆炸物和航空器承运的危险品标识,了解一般处置程序,一旦发现机上有爆炸物或危险品事故发生时,能正确控制和疏散乘机旅客,正确处理事件以减少其可能的危害程度。

3)客舱安全管理的职责和分工

(1)政府管理职责:①航空器客舱安全的初始适航标准与审定;②监督营运人对航空器应急设备保持持续适航性;③航空营运人紧急程序的审核批准;④航空营运人紧急程序的演习与培训的检查,以证明其机组成员应急训练和应急程序的有效性;⑤航空营运人《运行手册》有关应急方面的训练大纲和应急程序部分的审核批准;⑥监督客舱乘务员完成训练大纲并通过关于应急设备和应急程序的笔试或实践考试。

(2)航空营运人的职责:①应急训练大纲和应急程序获得国家主管当局批准并列人公司《运行手册》;②保证航空器客舱安全设备的持续适航,完成定时检查维修,以保证处于立即准备好的状态;③保证飞行机组成员完成训练大纲规定内容的训练;④明确执行飞行任务机组成员在应急处置程序中的分工、职责及协同程序;⑤保证飞行机组成员关于应急程序的遵守;⑥保证完成涉及客舱安全的有关人员的应急程序和有关知识的训练;⑦保证落实飞行任务机组人数配额标准规定,特别是随飞机客舱布局的调整要及时调整客舱乘务员配额标准,以保证实施应急撤离程序的最少所需人数,履行必要的职能,保证乘机人员安全迅速地撤离飞机;⑧航空营运人必须保证机上带有当怀疑有破坏行为时,据以搜查炸弹的程序检查单;⑨营运人必须制定并保持一个能使机组成员以最恰当的行为将非法干扰的后果降至最小的训练;⑩营运人必须将其进行国际飞行的飞机携带的应急和救生设备开列清单,以便随时能立即将清单提供给救援协调中心;应急程序中应明确每一机组成员在紧急时或紧急撤离时必须执行的任务(是现实的、实际上可以完成的,并且符合有理由预见到的紧急情况,包括个别机组成员丧失工作能力时的职责调整,客货两用机由于货物移动机组人员无法抵达客舱时的分工调整),这些都要在公司《运行手册》中明确具体规定;营运人不得要求飞行机组成员在关键飞行阶段去做与安全无关的事项。

(3)飞行机组成员的职责:①每一机组成员必须明确紧急时或紧急撤离时,必须执行的任务、所担负的职责以及同其他机组成员职责问的关系;②起飞前检查应急设备处于立即可用状态;③机组成员,特别是客舱乘务员配额数要符合紧急撤离时的最低要求;④机长必须保证在飞行中通有紧急情况时,指示所有机上人员采取适合当时情况的应急措施;⑤机组成员之间保持紧急情况报告制度,保证机长应急指令的传达和贯彻;⑥机组成员坚守工作岗位,不干预安全无关的事项,不阅读与飞行无关的读物,不进行与飞行无关的谈话;⑦客舱乘务员要按技术规定完成客舱安全所需要的各项“软件”工作。完成“旅客简介”的广播、演示与检查;保证客舱通道的畅通;调整应急出口处座椅的不称职乘客;酒精饮料的控制;机上人员使用无线电、电子设备的控制;机长关于“禁止吸烟”、“系好安全带”指令的落实;旅客在飞机上时加注燃油的安全措施的落实;航空器过站而旅客不下飞机时安全措施的落实;在应急、处置前要做好应急和救生设备使用讲解,在紧急撤离时正确按程序疏导,协助旅客紧急撤离;⑧门口加强客舱巡视,发现和制止扰乱客舱秩序的行为,正确处置非法干扰事件。

3.运行规范、手册和程序是公司进行合格审定的基本内容

航空公司要在充分遵守国家法规、条例的条件下,结合自己公司的实力和要求,进一步细化及制定的各类规定将其分别纳入相关规范、手册之中。航空公司标准的飞行运行管理体系中的手册系列表见图1。飞行运行管理体系的手册系列

1)飞行人员与航空安全

飞行人员属于航空人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五章第三十九条的规定,航空人员是指下列从事民用航空活动的空勤人员和地面人员:

(1)空勤人员,包括驾驶员、领航员、飞行机械员、飞行通信员、乘务员。

(2)地面人员,包括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空中交通管制员、飞行签派员、航空电台通信员。

在飞行人员中尤以驾驶员与飞行安全的关系最密切也最复杂,从历次飞行事故总结分析,驾驶员除无视规章的故意不安全行为外,非故意性不安全行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操作或决断错误。

(2)疏忽或判断失误。

(3)飞行技能不胜任。

(4)紧急情况处置不当。

(5)违章违规。

(6)机组失能。

(7)机组资源管理不当。

2)航空器与航空安全

航空器的完善设计、优质制造和有效维修并符合国家适航标准,才能保证民用航空活动安全、正常地运行。航空器故障和缺陷造成飞行事故仅次于飞行机组原因而排名第二位。其中设计不完善和制造质量差(属初始适航不合格)约占事故原因的50%,而维修不良和使用陈旧设备占40%,此类属持续适航不合格。

3)空中交通服务与航空安全

空中交通服务是航空器运行的主要环境保障工作之一,另一个是机场场道保障。空中交通服务包括:空中交通管制、航空气象、航行情报、航空通信、导航等方面。它们的服务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航空器的运行安全,各类服务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均可直接导致航空器失事。

与航空安全关系密切的航空人员,除飞行员外,就是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空中交通管制员。他们包括工作在下列岗位的管制员:机场飞行报告室、管制塔台、近管制室、终端管制室、区域管制室及有中国特色的地区管理局管制室和总局的总调度室。

空中交通管制员的管辖范围在国外是管制空域,在中国是全部空域,当航空器按照仪表飞行规则运行时,空中交通管制员对维护各类可航空域内的空中交通秩序、保证航空器之间具有符合规定的间隔(纵向、水平横向和垂直三个方位),在机场机动区内防止航空器与航空器、航空器与障碍物相碰负有直接责任。

4.各专业工种,人员的职能、规范

民航安全生产是围绕航空器运行展开的。涉及工种一分为二,一是飞机上的航空人员,包括驾驶员、领航员、通讯员、机械、安全保卫和客舱服务人员,另一部分是地面航空人员及服务人员,他们是飞机维护员、空中交通服务人员、飞行签派员、航空电台通讯员及相应的地面服务工种人员。

(1)飞行和飞行人员。他们是负责操纵飞机飞行的驾驶员、领航员、机械员及客舱保卫和服务人员。机长是负责对航空器的驾驶员、负有保证飞机和乘机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法律责任,玩忽职守导致飞行事故将承担法律责任。对他们的任职资格、训练、身体及飞行值勤都作出了一系列的法规,详见CCAR—61FS、62FS、63FS、67FS和69FS部(CCAR是中国民航法规汇集)。通过上述法规规定了标准、程序和指导原则以及技能、知识和人品等综合素质的要求。

(2)飞机维修和维护人员。他们是负责航空器适航性和处于安全运行的技术保障工种及工作人员。他们与安全紧密相关。

航空器的初始适航性是通过适航审定过程把关的。其审定的依据是CCAB—21AA—R1、23AA—R2、25AA—R2、27AA、29AA、33AA中规定的审定程序和适航标准。

对航空器持续适航审定的依据是CCAB—39AA、45AA及附载规定。

对维护人员的合格审定,特别在CCAB—65AA—R1中做了明文规定。

(3)空中交通服务包括控制交通管制、气象情报及通讯导航保障工种。国际民航组织对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身体条件专门做了明文规定。他们是为维护空中交通安全,有秩、高效运行提供交通管制服务的人员,他们对所提供服务的正确性负有法律责任。他们工作的职责、规范、秩序、标准等都纳入了CCAR-66TM、81TM、82TM、91TM、91FS-Ⅱ直到176TM等多部章节中。

(4)航空公司飞行签派员。他们是航空公司运行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任务是合理组织运行计划,不间断监控公司所有营运中的航空器的状态,及时向机组提供信息、忠告、建议,直至传递指令,以维护航空器运行安全、正常。他们的任职资格在CCAR—65TM—Ⅳ—R1中有规定。

他们工作涉及面广,标准、程序繁多,包括航空公司运行方面、飞行人员方面、空中交通管制、航空运输和航空器适航等,这些都分别纳入有关章节。

(5)客舱机组人员即过去通称的客舱乘务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维护客舱安全,正确处置非法干扰行为,有效防止机内犯罪活动,保护乘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一旦航空器发生事故,能及时疏导旅客安全撤离飞机,将事故的损失控制到最低程度。国际民航公约对该工种人员有特定的身体和心理、技能要求。

(6)航空保安员(空中特警)是为实现空防安全、有效制服机上犯罪、防范非法干扰而专门安排在飞机上的工作人员。CCAR—332SD部分对此做了规定。2003年国家成立空警总队,对他们执法授权有利于维护空防安全。

(7)机场是航空器起飞和着陆的专用陆地或特定水域。通常设有跑道、滑行道、停机坪等专用建筑。《民用航空法》第六章专门对新建、改建和扩建民用机场的标准进行规定,机场具备法定条件,并取得使用许可证方可对适当机型开放使用。CCAR—150~170对机场管理的方方面面做了规定。有关规定还对机场危害的防治、机场净空保护、应急救援计划等专项规定,涉及空防还对机场保安设施规范做了规定。

(8)机场地面服务保障工作是围绕航空器运行展开的一系列工作,诸如,燃油加注、装卸货物、旅客登离飞机、飞机推脱、滑行引导、机上清洁卫生等工作。为防止航空器在地面停留期间的安全专门制定了《地面安全事故标准》行业标准和相关飞行事故征候标准,以此对地面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和定性。同时将防止地面事故作为对机场当局安全责任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

CCAR—137CA—R1对机场内使用的特种车辆、地面专用设备的生产许可还专门进行规定。CCAR—168CA—R1对特种车辆、专用设备的使用进行了规范。CCAR—249对航空油料工作的方方面面进行规范,既保证油品质量、更保证作业的消防安全。CCAR—276TR对航空危险品运输做出规范管理。

各工种都有经主管当局批准的操作规程、程序和标准。

5.民航主管部门在航空安全监督管理方面的职责和要求

(1)为安全水准制定目标和目的。目前是由民航总局提出当年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的安全目标,并与各航空公司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实现该职责。

(2)发展和维护国家为民航系统所制定的法律、法规、条例和标准程序。

(3)确保所有人员、组织、设施或设备,只有当他们遵守有关要求时才准许其进入民航系统。目前的做法是关键岗位的执照管理制度、航空器材的适航性要求、飞机维修和飞行训练组织的合格审定制度、民航特种设施准入制度。

(4)确保执照人的持续合格审查、航空器持续适航审定制度及随时现场安全检查制度,以确保其有胜任工作的能力。

(5)建立系统内信息交流、反馈制度。

(6)事故调查、分析和事故预防监督活动,确认事故肇事原因,分清肇事责任,提出对当事及负责人的处理和消除系统中缺点的改进建议。

6.航空公司对航空安全的职责和要求

飞行安全是每个航空公司的天职,对本企业的安全负有全部责任。管理部门必须做到:

(1)制定目标和目的。要让全体员工明确本企业的高水准安全水平的目标和目的。

(2)提供与目标和目的相一致的全部资源——经济、设施、设备和人员。

(3)提供与目标和目的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要建立一个由同一计划和目的所控制的包括很多不同部门的复杂单系统。

(4)招募和训练人员以符合上述要求。

(5)建立适当的信息系统。

(6)培养悉心追求安全的思想。

(7)在成绩面前保持清醒。

(8)立即纠正任何消极趋势。

7.安全信息系统

信息是决策的依据,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高水准的航空安全只能通过对已知危险的连续控制,和对尚未觉察的问题的积极探索相结合来保持。

(1)探索问题的最佳原始资料,都来源于各类信息系统收集的资料,特别是事故报告和事故分析信息。而建立并维护好一个信息系统,对于个人和不同部门有着不同的责任。

个人责任:利用有效的报告系统说出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对预防事故会发生作用。

航空器制造厂:应确保与所有顾客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换。与航空器有关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应让整个有此航空器的单位都知道。

航空公司:管理部门应确保主要安全信息(内部或外部的)反馈到所有有必要知道的工作人员;应确保训练程序、操作程序、维护大纲等均已按需做了更正;应将紧急问题向制造厂或当局报告,以便向第三方转达。

主管当局:检查信息系统的效率。对紧急信息予以评价,以决定是否需要下达权威性指示,修改法规等。负责刊印和发行信息出版物。

图2 信息管理工作流程图

(2)中国民航信息系统管理体制暂分三级,即总局、地区管理局和基层。目前系统流程为:收集信息一整理上报一调查核实一发布安全信息通告。流程图如图2所示。

(3)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如图3所示。

图3 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

(4)各类信息报告制度。为获得及时准确的安全事件信息,民航总局参照国际民航组织的有关规定,做出了我国的报告制度。

(5)民航信息系统具有信息录入、修改、查询、查询结果打印、统计分析图表输出、信息上报和接受功能。

二、民航安全事故预防

(一)各级组织在安全事故预防中的职责和主要工作

事故预防有两种,一种是按条例取得的安全,另一种是设想并开展各种活动以达到发现并消除或避免危害的目的。

1.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国际民航组织在事故预防方面的作用包括:

(1)通过事故预防手册概括了事故预防的概念,并提供验证方法为基础的指导。

(2)建立国际性的事故调查和报告程序。

(3)通过事故报告系统和其他方法分发传递事故信息。

(4)利用事故报告的资料进行特定的安全研究。

2.各成员国主管当局应对高标准的安全负责

通常是通过制定条例和程序来承担安全责任,条例是以国际标准和建议措施为基础的。然后,通过所建立的检查和实施过程以保证航空企业、部门遵守国家的条例。

(1)各成员国要尽最大努力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尽量采纳“建议措施”以完善本国航空法规。

(2)本国安全程序应包括下列各项:对已发现安全上的缺陷做出反映;采用技术上的先进成就;根据经验技术审查并完善条例。

(3)不仅要颁布航空法规,更要通过强制性措施保证法规的贯彻执行。

(4)开展事故预防活动。

3.航空器制造厂家

(1)首先要在设计制造中采用先进技术而使产品得到不断改进。要遵照本国的和外国政府的适航条例生产航空器。

(2)编写手册和其他文件以支援其产品。

(3)雇用设计、制造和使用方面的专家及事故调查员,专门从事本公司制造的航空器的事故调查。

(4)通过事故调查改正设计和制造上的失误,使航空安全更臻完善。

4.航空公司

(1)设立能监督全部营运工作,向管理部门就消除或避免已发现的危害,提出需采取的预防活动的忠告,并按照国际民航组织有关手册公布事故预防活动的专门工作部门。

(2)事故预防活动要采取多种活动形式,诸如事故报告,安全检查以及借助于定期发行安全杂志,公告,业务通讯以期得到信息反馈。

(3)事故预防活动,老大哥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保持密切的工作关系和协调机制。

(4)通用航空企业要重视本企业内飞机种类多,机组质量要求、运行环境复杂标准多样性等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事故预防活动。

(5)管理部门要合理控制资源分配和财政支持工作,要保证有适当的安全资金投入。

(6)管理部门有责任培养“安全是每一位员工的责任”这种基本功,以便促进每一位雇员对安全的理解。而培养是需要通过提供恰当的工作环境,充分的训练和监督,以及恰当的设施和设备来实现的,而管理部门的姿态,严格标准,对职工严格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7)运用各种方式鼓舞雇员的士气。因为士气低落往往导致在工作中失去信心,自我约束力削弱,为出现其他危害创造了条件。

(8)要有风险意识和应对方案。

(二)“事件链”和系统安全

从图4可以看出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一系列事件(原因),如天气不好、机械故障、判断决策错误、操作处置不当等等,一环扣一环,最终酿成事故的发生。阻断这个链条的任一个环节,事故就可避免。

图4 事件链结构示意图

事件链理论说明,要预防事故必须从那些影响安全的事件人手,早发现早消除。

系统安全是现代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思想,航空事故血的教训使航空界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发生事故是民用航空系统存在这样那样缺陷的结果,要预防事故必须从完善整个系统人手。这就是系统安全的基本观念。

航空系统安全理论,就是从系统观点出发,采用系统工程方法,研究民用航空系统中影响航空安全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联系与结构。安全信息的合理流动与充分利用,安全管理的动态过程及其优化等问题,目的是建设安全的民用航空系统,预防航空事故的发生。

(三)机场应急救援计划

机场应急程序是保证对所有紧急事件及其他异常情况作出快速反应,使机场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和扩展范围降至最小。

(1)应急计划。《民用航空法》将“具备处理特殊情况的应急计划以及相应的设施和人员”列为民用机场获得使用许可证的必备条件之一。

该法同时要求“民用机场应当按照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的规定,采取措施保证机场内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国际民航公约的附件十四“国际标准和建设措施——机场”中,对应急及其他勤务专门用第九章做了明确规定。

所谓紧急事故是指:飞机紧急事故、破坏(包括炸弹威胁)、非法劫持、飞机发现危险物品、建筑物起火和自然灾害等。

对应急计划的内容建议包括:紧急事故类型;涉及机场内外的单位;每种类型各单位的职责和作用;通信联络网络;机场及其紧邻地区的方格坐标图。

(2)救援和消防:

①救援设备和机场应提供的保障水平,应以使用该机场的飞机尺寸为依据来确定,同时用起降频率进行调整;分类是按飞机长度和机身宽度来确定的。

②灭火剂分主要和辅助两种。

主要灭火剂:泡沫。

辅助灭火剂:二氧化碳、化学干粉、卤化碳氢化合物或它们的组合物。

③应在救援和消防车上装备与飞机运行水平相称的援救设备。

④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机场应提供应急通道,以利于达到最短的响应时间。

⑤通信和报警:应在消防站与管制塔台,机场内的任何其他消防分站,以及救援和消防车辆之间设置直通的通信系统。设置能由消防站操纵的报警系统。

⑥救援和消防车辆的数量。

⑦有关车辆最低限度特征的指导材料在《机场勤务手册》中讲述。

⑧从运营飞机类型确定救援人员数量。

(3)所有航空公司必须制定、保持并训练下属人员执行在爆炸或炸弹威胁、灾害、劫机或其他紧急事件时的书面程序。

(4)训练与协调。各单位对人员在紧急事件时承担的任务进行定期熟练性训练,以及对紧急事件时要使用的所有设备是否适用和其状态进行检查。应急程序应随时与公安、消防和救援机构、医疗机构、机场当局、公司及其他有关人士进行协调、修改、补充。

(5)机场管制塔台在任何情况下发生紧急事件时,都有责任启动适用的警报系统。

(6)指定专门用于紧急情况的联络频率。

(7)制定警报类型和处置程序。警报类型及程序是按紧急事件种类分别制定的。在每种紧急事件中设置不同警报类型。

(8)医疗服务。当发生涉及众多伤亡的灾难、涉及10人或更多人数的潜在紧急事件,航班发生涉及多人受伤的事件时,必须动用医疗救护网络,调动众多医院参与救援。

(9)应急程序的最后一项内容是“残损航空器的搬移”。任何人未得航空器事故调查单位允许,不得搬移或弄乱事故残骸与证据。

(四)安全事故基本知识

1.飞行事故征候报告

飞行事故征候发生后,事发单位及事发所在地的省安全监察办公室、机场(航站)在24h内向本地区管理局航安办报告。地区管理局航安办获悉信息后,于24h内向民航总局航安办报告。

飞行事故征候的报告内容,按飞行事故征候处理情况报告表,由发生飞行事故征候的责任单位填写,并在飞行事故征候发生后10天内,将此表上报给地区管理局航安办。管理局航安办收到报表后,进行审核签署明确意见,在5天之内上报民航总局航安办。

2.飞行事故报告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要执行如下3个报告制度:初始报告、继续报告和最终报告。

事发地和事发单位要进行“初始报告”;事故调查组要做“继续报告和最终报告”。

民航总局还将向国际民航组织按规定做出“初始报告”和“最终报告”。

3.紧急情况报告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飞行中一旦发生劫机或伤及旅客的安全事件时,事发单位或空中交通管制获得信息时,立即向民航总局报告。有关处置小组将开始办公。

三、民航安全事故调查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航空器事故

国际民航公附件十三对航空器失事和事故的定义是这样的:民用航空器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人员伤亡,航空器损坏的事件。同时,该附件对时间阶段及事件后果严重程度均作了明确界定。我国又将涉及航空器的事故按时间阶段划分为:航空器飞行事故和航空器地面事故。

1.航空器飞行事故

从任何人登上航空器准备飞行直至所有这类人员下了航空器为止的时间内,所发生的与航空器运行有关的人员伤亡(10人以上重伤)或航空器损坏(修复费用达到飞机价格5%或10%)称之为航空器飞行事故。

2.飞行事故等级划定

飞行事故等级是根据人员伤亡情况以及对航空器损坏程度确定的。目前按“国家标准”划定为3类。

1)特别重大飞行事故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为特别重大飞行事故:

(1)人员死亡,死亡人数在40人及其以上者。

(2)航空器失踪,机上人员在40人以上者。

2)重大飞行事故

凡属下列之一者为重大飞行事故:

(1)人员死亡,死亡人数在39人及其以下者。

(2)航空器严重损坏或迫降在无法运出的地方(最大起飞全重5.7 t及其以下的航空器除外)。

(3)航空器失踪,机上人员在39人及其以下者。

3)一般飞行事故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一般飞行事故:

(1)人员重伤,重伤人数在10人及其以上者。

(2)最大起飞重量5.7t(含)以下的航空器严重损坏,或迫降在无法运出的地方。

(3)最大起飞重量5.7~50t(含)航空器的一般损坏,其修复费用超过事故当时同型或同类可比新航空器价格的10%(含)者。

(4)最大起飞重量50t以上的航空器一般损坏,其修复费用超过事故当时同型或同类可比新航空器价格的5%(含)者。

3.航空地面事故定义及等级划定

航空地面事故定义等级在行业标准:MH 2002—1996中作了明确规定。

航空地面事故是指在机场活动地区和机库内发生航空器、车辆、设备、设施损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20万元(含)以上或致人重伤、死亡者。

航空地面事故依伤亡及经济损失程度确定为3类:

1)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为特别重大航空地面事故

(1)死亡人数10人(含)以上。

(2)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含)以上。

2)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重大航空地面事故

(1)死亡人数9人(含)以下。

(2)直接经济损失100(含)~500万元。

3)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一般航空地面事故

(1)造成人员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20(含)~100万元。

(二)一个“国家标准”和两个“行业标准”

经国家技术监督部门批准向社会公布了关于航空安全管理方面的一个“国家标准”和两个“行业标准”。

1.国家标准:GBl4648—1993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等级

本标准规定了民用航空器在运行过程中,发生飞行事故的等级划分准则和分类指标,是确定飞行事故严重程度的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民用航空活动的所有航空器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在领域外从事民用航空活动的所有航空器。

本标准不适用于首次获得适航证之前的所有民用航空器的试飞活动。

2.行业标准:MH 2002—1996民用航空地面事故

本标准规定了民用航空地面事故的等级划分准则和分类指标,是确定民用航空地面事故等级的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民用机场、军用机场、军民使用机场从事的民用航空活动,也适用于在我国注册登记或由中国法人经营的航空器在境外机场从事的民用航空活动。

3.行业标准:MH 2001—1996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征候

本标准规定了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征候(即不构成飞行事故或航空地面事故的不安全事件)的具体条款,是确定飞行事故征候的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或由中国法人经营,从事境外民用航空飞行活动的飞机、直升机。

本标准不适用于滑翔机、热气球、飞艇和首次获得航空器适航证之前的任何飞行。

(三)国际民航公约及其附件十三

国际民航公约(已在法律章节做过介绍)的第二十六条对事故调查是这样规定的:

“一缔约国的航空器如在另一缔约国的领土内发生事故,致有死亡或严重伤害或表明航空器或航行设施有重大技术缺陷时。事故所在地国家应在该国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依照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建议的程序,着手调查事故情形。航空器登记国应有机会指派观察员在调查时到场,而主持调查的国家,应将关于此事的报告及调查结果,通知航空器登记国”。

国际民航组织制定了有关航空器事故调查的国际标准和建议措施——附件十三“航空器失事调查”。

该附件就各缔约国的义务、权利和责任,调查的组织和事故通知及调查报告等方面都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对各国组织事故调查具有指导意义,并要各缔约国尽量将“标准”纳入本国有关法律、法规。

国际民航组织还以“DOC 6920-AN/855/4”发布文件《民用航空器事故调查手册》,该文件对调查细节作了详细介绍,很有参考价值。

(四)事故调查的目的

国际民航公约附件十三指出:调查失事和事故的根本目的必须是防止失事或事故。这一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分摊过失或责任。为了有效预防事故,事故调查应达到法律、描述、查因、预防、研究五种目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描述和查因。

(1)描述目的:提供详细的事故过程描述。调查是一种事后工作,调查者未能看到“进行中”的事故事件,要去重构它和环绕它的条件。事故调查的描述目的就是要真实地说明造成事故的整个事件序列的真实时空过程。

(2)查因目的:确定起因。了解事故的真实过程,并客观地、公正地、合理地进行推理或判断,才能鉴定出事故的原因。其中重要的问题是:不要把追查责任作为事故调查的主要目的。把注意力放在追究责任上面,容易造成各种偏见而影响对事故原因的客观评述。

(五)我国现行事故调查的法律、法规依据

1.我国《民用航空法》第十一章“搜寻援救和事故调查”中规定

第155条:民用航空器事故的当事人以及有关人员在接受调查时,应当如实提供现场情况和与事故有关的情节。

第156条:民用航空器事故调查的组织和程序,由国务院规定。

第183条:外国民用航空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事故,其国籍登记国和其他有关国家可以指派观察员参加事故调查。事故调查报告和调查结果,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告知外国民用航空器的国籍登记国和其他有关国家。

2.目前行之有效的法规、规章

(1)《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是国务院1989年3月29日发布的。

(2)《中国民用航空飞行事故调查条例》是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于1990年6月16日发布的。

(3)民航总局依据国务院、民航总局有关事故调查的规章,结合国际民航公约附件十三及国外调查程序,编写了《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调查程序》。

(六)事故调查的组织

1998年国务院第34号令《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对事故调查做了明确规定。

另根据国际民航公约规定,失事航空器生产国、注册国、经营人所在国等都有权派人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调查。

依据上述法规规定,民航总局有责任组织事故调查或参与事故调查。民航各级政府机构中的航空安全管理部门(安监部门)是事故调查的组织部门。民航总局已在各工种和行业中聘请了事故调查员,组成了一支具有广泛专业知识和经验的调查员队伍。并陆续开展了事故调查的国内外业务培训。

民航还有一支飞行数据记录器译码队伍和相应较先进的破译设施。在适当机构中成立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材料分析部门,可进行设备材料分析与断口性质判断。

(七)生存因素和医学因素的调查

从安全的观点来看,航空器失事调查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是,“确定在可逃生坠毁事故中存在的不必要伤亡,以便改进乘员的防护设计准则。”除涉及航空器设计制造外,还涉及驾驶员处理应急情况的技术、失事后的失火防护和预防手段、灭火和救援勤务、确定失事地点的应急定位装置的作用和快速优质的医疗护理等诸多保障条件。

医疗因素调查是为确认或否认医疗是事故的诱发因素,也就是人为因素与事故的关系。

(八)飞行记录器(黑匣子)在事故预防和事故调查中的应用

飞行记录器包括数据和语音记录两种记录设备。飞行参数数据记录设备是通过数据采集单元,从操纵系统到发动机等部件采集数据并形成适合记录用的数据格式进行记录。数据范围由初期的5~7种发展到目前的200多种,记录方式也由模拟发展为目前的数字式。除俗称的“黑匣子”外还附加一种“快速数据取用记录器(QAR)”,分别记录。

事故预防分析是靠快速取用记录器(QAR)随时将数据取出,用计算机分析后打印出来,或描绘成曲线供分析用。技术管理部门可有针对性的训练,飞行员个人可通过网上自查、自析、自纠,培养飞行人员优秀飞行品质。

由于飞行数据记录器可为事故调查提供接近于真实的情况,记录的数据可以揭示一个或更多的失事的促成因素或者其影响,其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事故的性质、记录参数的数量、取样的速率以及数据的有限精确性,而且要与其他来源取得的证据结合起来。

语音记录设备也是调查的非常重要工具,它能告诉调查人员事故是怎样发生的,而数据记录则揭示的是事故时发生了什么。两种有效数据的综合使用则提供的证据有重大价值,它按时间顺序使某些事情构成的透视图像,再现事故发生时的“情景音像”资料。

四、民用安全技术标准

(一)中国民用航空规章

中国民用航空法律体系框架如图5所示。

图5 中国民用航空法律体系框架

(二)国际民航公约及其附件

1.《国际民航公约》简介

《国际民航公约》是1944年在美国芝加哥签署的。它包括:4个部分,22章,共计96条。

该公约序言中指出签订本公约的宗旨和目的是:为使国际民航得以按照安全和有秩序的方式发展,并使国际航空运输业务得以建立在机会均等的基础上,健康地和经济地经营,各国议定了若干原则和办法并缔结本公约。

本公约要求,凡是《巴黎公约》或《哈瓦那公约》的缔约国的国家,在国际民航公约生效时,立即声明退出上述公约,在各缔约国间,本公约即代替上述两个公约。

各国如在其他协议中承担了与本公约相抵触的义务,应在本公约生效时起终止原协议中承担的义务。

各缔约国可在不违反本公约的情况下,签订新的协议,但应立即向理事会登记。

联合国的成员国可以加入本公约,也可用通知书形式通知本组织退出本公约。

2.国际民航公约的附属材料介绍

国际民航组织的法规序列是:“公约”、“附件”、“附篇”和“指导文件”。

(1)“公约”是由各缔约国批准并承担义务。公约任何部分的修改,必须经过2/3的缔约国在大会表决同意。

(2)“附件”是从公约正文中分离出来,做为公约的组成部分而作专门详细规定的文件。他们是由理事会,在充分征求各缔约国意见的程序后通过的。目前共有18个附件。

(3)“程序”是对附件的补充,做出更加详细的规定。

(4)为了促进国际标准和建议措施、服务程序的顺利执行和统一实施,在秘书长授权下编发技术手册或技术指南材料。

第三篇:2018年安全生产技术:电力变压器

2018年安全生产技术:电力变压器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行车工作必须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局与局间由铁道部、一个调度区段内由__统一指挥。A.铁路局列车调度员 B.铁道部列车调度员 C.本区段列车调度员 D.车站调度员

2、机械行业的伤害主要分为14类。在已经断电的桥式起重机滑轨上进行维修作业时不慎跌落造成的伤害,属于__类伤害。A.起重 B.车辆 C.坍塌

D.高处坠落

3、在典型锅炉爆炸事故中,是小型锅炉最常见的爆炸情况之一,并且预防这类爆炸,除加强锅炉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监察外,还应加强锅炉的检验,发现缺陷及时处理。A:缺陷导致爆炸 B:水蒸气爆炸 C:超压爆炸

D:严重缺水导致爆炸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4、运行中的高压隔离开关连接部位温度不得超过__,机构应保持灵活。A.55℃ B.65℃ C.75℃ D.85℃

5、根据《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的规定:生产劳动防护用品的企业生产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取得。A: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 B: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

C: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质量检验检测合格证 D: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销售许可证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6、获取安全评价机构资质的程序的条件核查实行专家组核查制度,材料核查__人为1组。A.3 B.2 C.4 D.5

7、《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关于卫生部门职责的表述有误的是。A:拟定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 B:负责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规范职业病的预防、保健,并查处违法行为

C:负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审批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并进行监督管理,规范职业病的检查和救治 D:负责职业危害申报,依法监督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的情况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8、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一次造成3人以上10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是事故。A:一般 B:较大 C:重大

D:特别重大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9、由维修人员(或专职点检员)凭感官和专用检测工具,按一定时间周期对设备的技术状态和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和测定。该项点检是__。A.日常点检 B.专项点检 C.定期点检 D.移动点检

10、仓库内的气瓶放置应整齐,戴好瓶帽;立放时,须妥善固定,横放时,头部朝同一方向,垛高不得超过__层。A.5 B.4 C.3 D.2

11、[2008年考题]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并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方可投入使用。A:认证标志 B:绿色环保标志 C:安全标志

D:安全警示标志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2、王某在某选矿厂一线工作了三年,经诊断患有尘肺病,但该选矿厂一直未给王某缴纳工伤保险费,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下列关于职业病患者相关权益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王某应该向单位所在地民政部门申请医疗救助和生活等方面的救助 B:该选矿厂应继续留王某在原岗位工作并增加岗位津贴

C:该选矿厂可以单方面与王某解除劳动合同并给予一定的补偿 D:王某的医疗和生活保障由该选矿厂承担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控制效果在__阶段进行。A.竣工验收 B.初步设计 C.土建完成 D.设备安装

14、在对火灾进行事故树分析时,如果分析结果的最小割集数较多,表明__。A.系统的安全性较好

B.发生火灾的最小割集数一定大于最小径集数 C.发生火灾事故的可能性较高 D.发生火灾事故的可能性较小

15、某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造成2人死亡,108人急性中毒。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事故的等级为。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6、依据《消防法》的规定,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的情况依法进行监督检查,发现火灾隐患,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采取措施。A:立即停止作业 B:撤离危险区域 C:限期消除隐患

D:并给予警告和罚款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7、《安全生产法》是我国众多的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中唯一设定的法律。A:刑事责任 B:民事责任 C:赔偿责任 D:连带责任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8、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______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广播电视等地下管线资料,相邻建筑物和构筑物、地下工程的有关资料,并保证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

A.设计单位 B.勘查单位 C.建设单位

D.工程监理单位

19、道路运输车辆行驶的主动安全性是指车辆本身防止或减少交通事故的能力,主要与__等有关。A.车辆的制动性、动力性、操纵稳定性

B.车辆上安装的气囊、安全带、配置的灭火器 C.车辆的制动性、动力性以及安全带、气囊

D.车辆的定期检测、安装安全玻璃、防爆胎装置

20、根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从事道路运输烟花爆竹的托运人应当向提出申请,并向其提交证明材料。A:运达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 B:起运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

C:运达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D:起运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1、依据《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在监督检查中,__个月内3次或者3次以上发现煤矿企业未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应当提请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对该煤矿予以关闭。A.1 B.2 C.3 D.4

22、北京某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于2007年1月获得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发的资质证书,该机构准备在有效期届满前延续资质。依据《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管理规定》,该机构提出换证申请的时间应在前。A:2009年10月 B:2009年7月 C:2010年1月 D:2010年7月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3、[2011年考题]Y公司开发的一商务楼于2010年6月20日完成竣工验收,该公司随后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设计、竣工验收备案。6月30日,Y公司被确定为抽查对象并收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出具的备案作证。依据《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Y公司应当在前按照备案项目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提供有关申请消防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材料。A:7月5日 B:7月7日 C:7月10日 D:7月15日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4、发生重伤以上事故后,事故上报时间最迟不超过__h。A.12 B.24 C.48 D.72

25、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不属于劳动行政部门监督管理特点的是。A:劳动行政部门监督管理是一种行政法律行为 B:劳动行政部门监督管理是一种执法行为

C:监督管理的主体是代表国家行使监督管理职权的劳动行政部门

D:监督管理是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国家意志所实施的具有强制性、执行性、双向性等特征的具体行政行为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在典型化工单元干燥的分类中,干燥按操作方式可分为。A:传导干燥 B:间歇式干燥 C:连续式干燥 D:对流干燥 E:辐射干燥

2、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装、改造、维修竣工后,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应当在验收后的日内将有关技术资料移交使用单位,由使用单位存入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A:1 5 B:30 C:45 D:60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__类,而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__类。A.10,6 B.20,6 C.6,10 D.6,20

4、急性工业中毒是指__。

A.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

B.生产经营活动中因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善后处理、事故救援、事故处理所支出的费用和财产损失价值等合计

C.人体因接触国家规定的工业性毒物、有害气体,一次或短期内吸入大量工业有毒物质使人体在短时间内发生病变,导致人员立即中断工作 D.在短时间内有较大量毒物进入人体所产生的中毒现象

5、安全生产统计指标是反映安全生产现实状态的主要信息,目前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安全生产统计指标包括。A: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B:工矿商贸企业10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C:煤矿百万吨死亡率 D:百万工时死亡率

E: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

6、可以进入高速公路行驶的是__。A.非机动车

B.拖拉机和全挂拖斗车

C.设计最高时速为75km的机动车 D.铰接式客车

7、防止意外释放的能量引起人的伤害或物的损坏,或减轻其对人的伤害或对物的破坏的技术称为__。

A.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B.辅助措施

C.防止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D.工业卫生技术措施

8、剪板机操作者送料的手指离剪刀口应保持最少__以外的距离,并且离开压紧装置。A.50mm B.100mm C.150mm D.200mm

9、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实施监督管理,除了主动进入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外,建立__也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方式。A.舆论体系

B.安全生产责任制 C.维权部门 D.举报制度

10、我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程序和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程序一样,但不同之处在于。

A:国家标准无审查阶段,行业标准有审查阶段 B:国家标准无备案阶段,行业标准有备案阶段

C:国家标准有征求意见阶段,行业标准无征求意见阶段 D:国家标准有复审阶段,行业标准无复审阶段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1、《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负责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A:省级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 B: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 C:省级和县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 D:省级和市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2、制氧站实瓶库存量不应超过__只。A.500 B.1000 C.1400 D.2400

13、事故发生单位的责任依照事故的不同等级,给予不同程度的罚款。如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的罚款。A: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 B: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 C:200万元以上400万元以下 D: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 E:食品生产企业

14、[2011年考题]依据《消防法》,下列单位中,应当设立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火灾扑救工作的有。A:民用机场 B:大学 C:核电站 D:主要港口

E: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烟花爆竹生产牛的“三固定”是指__。A.固定时间,固定设备,固定最大粉碎药量 B.固定时间,固定工房,固定设备

C.固定工房,固定设备,固定最大粉碎药量 D.固定工房,固定时间,固定最大粉碎药量

16、下列情况中,属特大火灾的是。A:死亡10人以上 B:重伤10人以上

C:死亡、重伤20人以上 D:受灾户数50户以上

E:烧毁财物损失100万元以上

17、起重机械是一种间歇动作的机构,它的工作特点是经常启动和制动,制动器按其构造分类,下列不包括的是__。A.块式制动器 B.带式制动器 C.轮式制动器 D.圆锥式制动器

18、依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__负责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A.国务院公安部门

B.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 C.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19、注册安全工程师在注册后,有情形,由所在单位向注册管理机构注销注册。A:脱离安全工作岗位连续满1年的 B: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C:允许他人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注册安全工程师业务的 D:受刑事处罚的

E: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

20、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在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的下列违法情形中,可以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2万元以下罚款的有 A:未按照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B: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按照规定经考核合格 C: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建档 D:未按照规定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E:未如实告知从业人员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

21、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实施施工总承包的,由支付意外伤害保险费。A:总承包单位 B:分包单位

C: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共同

D: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按合同约定分别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2、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是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具体化和阶段性体现,因此,生产经营单位在制定目标时,应以方针要求为框架,并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目标合理、可行,应充分考虑的因素不包括__。

A.以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结果为基础,确保目标对实现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针对性和持续渐进性

B.以获取的适用法律、法规及上级主管机构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为基础,确保方针中守法承诺的实现

C.应考虑自身技术、财务能力以及经营上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的要求,确保目标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D.应将目标尽可能量化,与以往事件、事故、不符合的发生情况,作出客观比较,确保目标符合持续改进的要求

23、《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A:地区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B: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C:国家标准或者地区标准 D:国际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4、有情形者应列为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A:可能产生放射性职业危害因素的

B:可能产生的《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44--1985)中危害程度为“高度和极度危害”的化学物质

C:可能产生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的 D:可能产生3%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的 E:可能产生石棉纤维的

25、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为工伤。A:认定 B:确定 C:视同 D:认可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第四篇:电力安全技术

1-1 什么是电介质的极化?极化的形式有哪些?

在电场作用下电介质中的电荷质点在电场方向上产生有限位移的现象就称为电介质的极化。极化形式: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偶极子式极化,夹层式极化。1-2 试比较电介质中各种形式极化的特点。

电子式极化:在所有介质中都会发生,形成极化的时间极短,约在10-15~10-14s,可看做瞬间完成,故其εr不随频率改变;电子式极化具有弹性,即当外电场消失后,依靠正负电荷间的引力,正负电荷作用中心会立即重合而呈中性,没有能量损耗,不使介质发热;温度对电子式极化的影响极小,温度升高时,介质略有膨胀,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减少,引起εr下降,即εr具有很小的负温度系数。

离子式极化:发生在离子式结构的介质中,和电子式极化相似,极化的过程很短,约为10-13~10-12s,而且εr不随频率变化。它也具有弹性,几乎没有能量损耗。

偶极子式极化:在一切极性介质中都会发生,极化属于非弹性极化;因极性分子转向时需要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故在极化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极化所需的时间也较长,约为10-6~10-2s;它的εr与频率有关,开始会随着频率增大而增大,但当频率较高时偶极子的转向跟不上电场方向的变化,使εr减小;温度对极性介质的影响较大。夹层式极化:对于由多层介质构成的电气设备绝缘还会发生夹层极化,极化时因介质电阻较大而时间常数较大,故极化过程是很缓慢的,其完成时间从几秒到几十分钟。因此,这种性质的极化只有在低频时才有意义,并且极化时伴随有能量损耗。1-3 什么是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说明其在工程中的意义。

一般把电介质的介电常数与真空的介电常数的比值称为该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意义:介电常数的大小,反映了极化现象的强弱,与温度频率有关,还与极化形式有关。1-4 试说明夹层极化的过程,吸收过程有何特点。1-5 电介质电导与金属电导有何不同?

电介质电导与金属电导相比,他们的电导截然不同。电介质的电导是离子性的,而金属的电导是电子性的。电介质的电导极小,其电阻率高达109~1022Ω●㎝,而金属的电导则极大,电阻率仅为10-6~10-2Ω●㎝。电介质的电导率会随温度升高按指数规律上升,即电介质的电阻具有负的温度系数,而金属电导会随温度升高降低,即金属电阻具有正的温度系数。1-6 什么是泄漏电流和绝缘电阻? 电介质在直流电压作用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极化过程结束,电介质中通过的电流趋于一个稳定值,这个电流称为泄漏电流。

与这个稳定电流值相对应的电阻值称为电介质的绝缘电阻。1-7 变压器油的电导主要是由什么离子形成的?

主要由液体中的胶体质点吸附电荷后变成带电粒子。

1-8 在直流电压作用下,介质中流过的电流分别是哪些过程引起的?

(电源对几何电容的充电以及电介质的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所引起的电流。(夹层极化和偶极子极化等有损耗极化过程过程所引起的电流。(由电介质中离子移动形成的电流。

1-9 试解释什么是介质损耗角正切tgδ,在工程上tgδ有什么意义?

为了便于比较不同介质的损耗特性,就用tgδ来衡量电介质损耗的大小,并由此来判断介质的品质。

意义:(设计绝缘结构时,材料的tgδ要小,以免引起发热使绝缘迅速劣化,甚至发生热击穿。(在绝缘预防性试验中测tgδ可判决绝缘状况,绝缘内部发生游离可由tgδ=f(U)曲线来判断。(某些介质的tgδ值随温度和频率变化,在选用时应注意使用场合。1-10 比较气体、液体、固体介质的tgδ值,各有什么特点? 气体介质:当外施电压不足以使气体介质产生碰撞游离时,气体中的损耗主要由电导引起的,损耗极小,可以忽略不计。但当外施电压超过起始游离电压U。时,气体介质将发生局部放电,损耗剧增。

液体介质:中性或弱极性液体主要是电导损耗,损耗较小;极性液体具有电导和极化两种损耗,故其损耗和温度、频率都有关系;当t<=t1时,这时温度较低,电导、极化损耗均都较小且随温度增加而增加,因温度上升,液体粘度下降,偶极子极化增强,损耗达到极大值。当t1t3时,极化损耗已不起主要作用,总损耗取决于电导损耗,他从新随温度增加而上升。当频率增加时,tgδ的极大值出现在较高的温度。

固体介质:分子式结构中,中性的主要是电导损耗,电导极小,损耗也极小;极性的tgδ与温度、频率的关系同极性液体相似,tgδ较大。离子式结构的tgδ与结构特性有关。不均匀结构的损耗与组成成分的性能和数量有关。1-11 试解释巴申定律的内容。

当气体和电极材料一定时,气体间隙的击穿电压Ub是气压P与间隙距离d乘积的函数,即 Ub=f(Pd)1-12 极性效应对极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电压有什么影响?

在工频电压作用下,棒—板间隙的击穿总是在棒极为正、电压达到幅值时发生,其击穿电压和直流电压作用下棒极为正极时的击穿电压相近。1-13 什么是电晕放电?其有什么特点? 在不均匀电场中,当间隙上外施电压升高时,曲率半径小的电极附近电场强度将首先达到足以引起强烈游离的数值,在其附近的局部区域形成自持放电,在黑暗中可看到该电极周围有薄薄的淡紫色发光层,伴咝咝声和臭氧气味,像月亮的光晕,故称其为电晕放电。特点:电晕放电是极不均匀电场中所特有的一种自持放电形式,放电区域仅局限在曲率半径小的电极附近的强电场范围内,而整个间隙并没有击穿。放电过程中不但产生能量损失,而且放电的生成物对电极和绝缘有腐蚀老化作用,产生的电磁波会对通信造成干扰。1-14 试解释伏秒特性和50%冲击放电电压,有什么用途?

伏秒特性:在工程上常用来表示间隙在冲击电压作用下的击穿特性。

50%冲击电压:在工程上用50%冲击放电电压来表示气隙在冲击电压作用下的基本耐电特性。1-15 叙述提高气体间隙击穿电压的措施。

(改进电极形状及表面状态

(在极不均匀电场中采用极间障

(采用高气压气体④采用高真空气体⑤采用高电气强度气体

1-16 什么是沿面放电?什么是绝缘子污闪? 当它们有电压作用时,有时固体绝缘和空气的交界面上会出现放电现象,我们把这种沿固体介质表面的气体放电称为沿面放电。

被污染的绝缘子在电压作用下发生沿面闪络,称为污秽闪络。1-17 简述影响绝缘子污闪电压的因素及其提高措施。因素:绝缘子表面的污秽层受潮和污染。

提高措施:(增加绝缘子数目或采用防污型绝缘子等以增加绝缘子表面的泄漏比距,从而提高绝缘子串的污闪电压。(对污秽绝缘子定期进行清扫或采用带电水冲洗以保持绝缘子表面的清洁。(在绝缘子表面涂憎水性材料,如有机硅脂、地蜡等,使绝缘子表面在潮湿天气下不易形成连续水膜,减小泄漏电流值,提高污闪电压。④采用半导体釉绝缘子。在运行中利用半导体釉层流过的泄漏电流加热表面,使绝缘子表面保持干燥,同时使绝缘子表面电压分布比较均匀,从而提高污闪电压。

1-18 叙述影响变压器油击穿电压的因素及提高变压器油击穿电压的措施。因素:(杂质(温度(电厂均匀程度④电压作用时间 措施:(首先是去除杂质((1)过滤(2)干燥(3)祛气)(其次是减少杂质的影响((1)加覆盖层(2)加绝缘层(3)加屏障)。

1-19 固体介质的击穿有哪些形式?有什么特点? 形式:(电击穿(热击穿(电化学击穿 特点:(电击穿:击穿过程极快,约10-8~10-6s,击穿电压很高,击穿场强可达105~106kV/㎝;介质发热不明显;击穿电压与电场均匀程度关系密切,与环境温度无关。(热击穿:过程较电击穿长;击穿电压较电击穿时低,约为103~104kV/㎝;介质内部温度很高;击穿电压与环境温度、电压工作时间、电源频率、散热条件有关,还与周围煤质的导热性能以及介质本身的导热系数、损耗、厚度有关。(电化学击穿:过程很长;击穿电压很低,甚至在工作电压作用下就会发生击穿;击穿电压与运行条件、绝缘材料性质等有关。20简述影响固体介质击穿电压的因素及提高变压器油击穿电压的措施。

因素:1电压作用时间;2温度3电场均匀程度4受潮5电压频率6积累效应7机械负荷 提高措施:1.首先是去除油中介质1)过滤2)干燥 2.其次是减少杂质影响1)加覆盖层2)加绝缘层3)加屏障

21绝缘预防性试验的目的是什么?分为哪两大类?各有哪些特点? 是在运行过程中结合检修定期进行的绝缘实验。这种实验能及时发现设备中存在的隐患,然后加以消除,避免发生事故,是判断设备能否投入运行,预防设备绝缘设备和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措施。

分为非破坏性试验和破坏性实验两大类。

特点:非破坏性实验:优点,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绝缘缺陷的不同性质及其发展程度,不损坏绝缘;缺点,不能根据测量结果直接确定绝缘耐受电压的能力。(击穿电压)

破坏性实验:优点,对绝缘的考验严格,是最有效和最可信的;缺点,不能揭示绝缘缺陷的性质且有可能导致绝缘损坏。

22测量绝缘电阻能发现那些缺陷?对测量结果如何处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缺陷:可有效判别被试绝缘中是否存在贯通的集中性缺陷以及绝缘是否整体受潮。

处理结果:测出的绝缘电阻值应与其允许值相比较,同时还要与其历史值相比较,与同时期同型设备和同一设备不同相的值进行比较。一般当绝缘电阻下降到60%时应查明原因。注意1测试前应将被试品对外的电气连线拆除,并应接地充分放电,避免残余电荷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测试时,摇动手柄达到额定转速,接上被试品,测试过程中应保持转速稳定均匀,防止指针摇摆。

3测量大电容量试品的残余电荷对其反充电而被损坏。

4摇表的线路端与接地端引出线不应靠在一起,线路端引线不要放在地上而应悬空,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5记录测量时温度和湿度,以便进行校正。

23什么是吸收比?哪些设备测量吸收比比较有效?

通常把绝缘加压60s时的电阻与加压15s时的电阻的比值称为吸收比。

对于较大电容量的电气设备绝缘,如电缆,变压器绝缘等,在直流电压的作用下,他们的吸收现象比较明显,测量吸收比比较有效。

24绝缘电阻试验中如何排除表面泄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将微安表和高压引线屏蔽起来。

25测量绝缘的泄漏电流能发现哪些缺陷?试画出泄漏电流测量实验接线图,说明各元件作用。

可有效判别被试绝缘中是否存在贯通的集中性缺陷以及绝缘是否整体受潮,还能发现较危险的未贯通的集中性缺陷,缺陷严重程度以所加直流电压的高低决定。26测量泄漏电流时,微安表位置对测量过程和结果有哪些影响?

当微安表接在试品与接地体之间,微安表出于地电位,测量安全,方便,测量结果精确。当微安表接在试品与整流硅堆之间,不要求试品对地绝缘,测量结果精确。当微安表接在实验变压器高压绕组接地端与接地体之间,微安表处于地电位,测量安全方便,也不要求试品必须对地绝缘。

28测量介质损耗角正切tg。可以发现那些缺陷?如何测量? 缺陷:能发现电气设备绝缘整体受潮、劣化变质以及小体积被试设备贯通和未贯通的集中性缺陷,并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广泛应用。测量:用QS1型高压西林电桥,其工作电压为10kv,预防性试验中,对6kv及以下的电气设备,其试验电压一半取设备的额定电压,对10kv及以上的电气设备,试验电压10kv。

29测量介质损耗角正切tg。的接线方式主要有哪几种?分别适用什么场合? 正接线和反接线。正接线:适用于实验室接线。反接线:适用于现场测量。30画出用西林电桥测量tg。的原理接线图(反接线),并说明各元件作用。31测量绝缘电阻、泄漏电流及介质损耗角正切值时分别加什么类型的电压? 直流电压;直流高压;交流

32画出交流耐压试验的接线图,说明各元件作用。

33什么是容升现象和累积效应?在实验时如何消除容升现象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

容升现象:在交流耐压试验中,由于被试品都是电容性的,所以往往会出现被试品绝缘上承受的试验电压比试验变压器高压绕组按变比由低压绕组感应的电压要高。累积效应:固体介质在较高电压作用下,有时虽未形成贯穿的放电通道,但已在介质中形成局部损伤或不完全击穿,在多次冲击或工频试验电压作用下,一系列的不完全击穿得以逐步发展,从而导致击穿电压下降的现象。如何消除影响:直接在交流高压的高压侧进行测量,需专门仪器测量。34画出直流耐压实验的接线图,说明各元件作用

35直流耐压试验和交流耐压试验可以互相代替吗?试说明他们各自特点。直流不能完全取代交流,可配合使用。直流:1设备比较轻便。2对绝缘损伤较小3在进行直流耐压试验的同时可以测量泄漏电流。4比交流更容易发现电机端部的绝缘缺陷。5能发现某些交流耐压试验不能发现的缺陷,但对绝缘的考验不如交流耐压试验更接近实际和准确。交流对绝缘的作用更接近运行情况,能发现绝缘在正常运行时的最弱点。

36试总结比较各种非破坏性实验方法的特点。

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的测量:能发现的缺陷:贯通的集中性缺陷,整体受潮或有贯通的受潮部分;不能发现的缺陷:未贯通的集中性缺陷,绝缘体整体老化及游离。泄漏电流测量:贯通的集中性缺陷,整体受潮或有贯通的受潮部分(比绝缘电阻测量灵敏); 不能发现的缺陷:未贯通的集中性缺陷,绝缘体整体老化及游离。测量tg。:能发现的缺陷:整体受潮、劣化,小体积被试品的贯通及未贯通的集中性缺陷;不能发现的缺陷:大体积被试品的集中性缺陷。

37高压电气设备在运行中发生绝缘损坏,从而引起跳闸或爆炸事故是不少的,有关期刊经常有这类事例报道分析,你吸取了哪些教训?

1用电安全1)电气绝缘,进行绝缘预防性实验,在运行过程中结合检修定期进行的绝缘实验,通过测量绝缘电阻,吸收比,泄漏电流,介质损耗角正切tg等参数的测量2)安全距离。电气的安全距离,是指人体、物体接近带电体而不发生危险的距离。3)安全载流量。导体的安全载流量是指允许持续通过导体内部的电流量。4)标志。明显,统一,准确的标志是保证用电安全的重要因素。

2对电气设备基本要求1)对裸露于地面和人身容易触及的带电设备,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2)设备的带电部分与地面及其他带电部分应保持一定安全距离。3)易产生过电压的电力系统,应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保护间隙等过电压保护设置。4)低压电力系统应有接地、接零保护装置。5)对各种高压用电设备应采取装设高压熔断器和断路器等不同类型的保护措施,对低压用电设备应采用相应的低压电器保护措施进行保护。第三章

1、什么是雷电日和雷电小时?

雷电日:该地区一年中有雷电放电的天数。雷电小时:该地区一年有有雷电的小时数。

2、防雷装置有哪些?接闪器是指什么?

防雷装置: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防雷接地装置。

接闪器:就是专门用来接收直接雷击(雷闪)的金属物体。

3、对于直击雷应采取怎样的防护措施? 采用避雷针和避雷线。

4、各种防雷保护装置分别有哪些作用? 避雷针:用于发电厂和变电站的直击保护。

避雷线:与避雷针作用原理相同,主要用于输电线路的保护,保护发电厂和变电所,除了防止雷电直击导线外还有分流作用。

避雷器:专门用来限制线路传来的雷电过电压或操作过电压。防雷接地装置:目的是减小雷电流通过接地装置的地电位升高。

5、雷电过电压是怎样产生的?

(1)感应过电压:雷击线路附近大地时,由于电磁感应,再线路上的导线会产生感应雷过电压。

(2)直击过电压:雷直击于杆塔塔顶、档距中央或绕过避雷线击于导线。

6、变电站的进线段保护的作用及对它的要求有哪些?

作用:防止进入变电所的架空线路在近区遭受直接雷击,限制进入变电所的雷电流和陡度。要求:流经避雷器的冲击电流不应超过配合电流。入侵雷电波的陡度α不超过一定允许值。临近变电站1~2km的一段线路上加强防雷保护措施。

7、系统中常用的避雷器有哪些种类?

电源避雷器、信号型避雷器、天馈线避雷器

8、输电线路的避雷措施有哪些?

架设避雷线,引导雷电向避雷线放电,通过杆塔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

提高线路绝缘水平,例如增加绝缘子片数。

架设耦合地线,可以分流,又加强了避雷线对导线的耦合,降低雷击跳闸率。

安装线路避雷器,并联连接在被保护设备附近,当作用电压超过避雷器的放电电压时,避雷器先放电,可以限制过电压的发展。

9、独立避雷针接地与电气设备接地可否相连,什么是“反击”?

不能,反击是避雷针与电气设备靠的太近,遭受雷击时对被保护物反击放电。

10、独立避雷针与配电装置间的距离应符合哪些要求? 避雷针必须高于被保护物,避雷针的保护空间内被保护物被直接雷击的概率仅为0.1%左右。保护半径:rX=(h-hX)p,hX>=h/2;rX=(1.5h-2hX)p,hX

11、过电压一般可分为哪些种类?

操作过电压,雷击过电压,工频过电压和谐振过电压

12、冲击接地电阻为什么一般不等于工频接地电阻?

由于雷电等强电流入地,会使周围的土壤击穿,产生火花放电现象。这种现象等效的增加了接地体的等效面积,进而相当于减小了冲击接地电阻。但是实际的情况并不尽然,上述的情况一般发生在单个的接地体上。但是对于大的接地网等,由于金属体之间的屏蔽效应,冲击接地电阻也有可能大于工频接地电阻。

13、常见的内部过电压有哪些?怎么限制? 操作过电压、暂时过电压。

第五篇:《电力安全技术》

《电力安全技术》国家级

一.期刊介绍

创刊于1990年,月刊,大16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由国家电网公司主管,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目前均发行量6万册,定购单位遍及全国各供电局、发电厂、电力建设及安全企业、变电站、供电所、电力科研院所、相关电力设备生产厂家。《电力安全技术》以安全生产、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和安全装备为视角,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推动安全科技创新,传播安全文化理念,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本刊将进一步拓展宣传领域,扩大信息容量,努力使期刊真正成为一本具有指导性、资料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权威的专业性科技期刊。本刊创建的“中国电力安全网”得到了各电网公司、发电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二.主要栏目

方针政策、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经验交流、专题讨论、事故分析、安全众谈、检修维护

三.《电力安全技术》封面宣传单位征集启事:

为了广泛宣传电力行业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促进电力企业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现征集2008年《电力安全技术》封面先进单位介绍。凡在电力安全生产领域成绩突出,例如:安全生产记录优秀、获国家或省、市颁发的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奖项、主管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安全性评价或相关安全管理方法实施效果显著等,并有意在2014年《电力安全技术》封面上作先进单位介绍的电力企业,请与我们联系。四.期刊发表

论文快速发表—163期刊论文网,合作400种期刊,请致电***,或加QQ2389021841进行咨询,163期刊论文网值得你的信赖。五.加油·少年

人有两只眼睛,全是平行的,所以应当平等看人;人的两只耳朵是分在两边的,所以不可偏听一面之词;人虽只有一颗心,然而有左右两个心房,所以做事不但要为自己想,也要为别人想。

生活中,在每个人的心里其实都有一盏灯。不论遇到怎样的挫折和黑暗,重要的是,信念不可以被磨灭。转过身去,换个想法,天再黑,人再背,眼前有一盏灯就好。

下载第八章 水利电力安全生产技术 第二节 电力安全技术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八章 水利电力安全生产技术 第二节 电力安全技术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全生产技术

    • 安全生产技术• 考试内容及说明 • 第一章 机械电气安全技术 • 第二章 电气安全技术 • 第三章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 第四章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 第五章 职业危害控制......

    电力安全技术总结(推荐)

    技术总结 我叫 ,1985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在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地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认真地进行各项文化和深化安全防范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地探求新知,锐意进取,积极地开......

    安全生产技术--3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 第六章 交通运输安全技术 第一节 铁路运输安全技术 一、铁路运输安全基础知识 (一)车务安全知识 1、行车工作的基本原则 2、行车基本闭塞法 3......

    安全生产技术多选

    四、安全生产技术 (二)多项选择题 1.不良地质隧道地段应遵循(ABC)的原则施工。 A.早预报 B.预加固 C.弱爆破 D.长进尺 E.弱支护 2.燧道内严禁存放的是(ABCDE)。 A.汽油 B.柴油C.......

    安全生产技术2

    安全生产管理(公路篇) 判断题 1.斜井中牵引运输速度不得大于5M/S. A.正确 B.错误 2.隧道内反坡排水方案应根据距离、坡度、水量和设备的情况确定,抽水机的排水能力应大于排水量......

    《安全生产技术》内容整理

    注册安全师考试资料整理——《安全生产技术》 2012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辅导资料 第一章机械电气安全技术 1.机械设备可造成碰撞、夹击、剪切、卷入等伤害。 2.机床......

    安全生产技术-完整版

    第一章机械电气安全生产技术 第一节机械产品制造 机械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一)机械生产的主要产品及其分类 1.机械生产的主要产品 机械工业是为各产业提供机械装备(机械产品)的产......

    安全生产技术教材2011

    安全生产技术注册安全工程师教材2011版 第一章械安全技术 第一节机械行业安全概要 1、 机械行业主要产品:1)农业机械2)重型矿山机械3)工程机械4)石油化工通用机械5)电工机械6)机床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