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7生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1、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安全生产事故(以下简称事故)的报告、调查与处理,强化安全管理责任,防止和减少事故,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厂区范围内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本制度。
3、编制依据
本制度依据《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山西省焦化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有关法律法规标准以及集团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4、管理内容及要求
4.1事故的分类: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及作用于对象的不同,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类型
4.1.1人身事故,指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导致人身伤害、急性中毒等事故。
4.1.2操作事故,指生产过程中,由于违反工艺规程、岗位作业规程或操作不当等造成原料、半成品或成品损失的事故。
4.1.3设备事故,指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机时间、产量损失或修复费用达到规定数额的事故。
4.1.4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4.1.5火灾(爆炸)事故,指凡失去控制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爆炸现象,都为火灾爆炸事故。
4.1.6环境污染事故,是指违反国家的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造成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行为。
4.2事故的分级: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4.2.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发生死亡事故(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死亡,下同),或者造成生产系统停车24小时以上,或者5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2.2重大事故,是指发生重伤事故,或者造成生产系统停车6小时以上24小时以下,或者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2.3较大事故,是指发生轻伤事故,或者造成生产系统停车3小时以上6小时以下,或者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2.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生产系统停车3小时以下,或者1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4.3事故的分类管理: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及作用于对象的不同,事故的分类管理如下:
4.3.1凡造成人身伤害的各类事故、火灾(爆炸)事故、急性中毒事故、交通事故,由安保部负责管理。4.3.2操作事故由生产部负责管理。4.3.3设备事故由设备材料部负责管理。4.3.4 环境污染事故由技术部负责管理。
4.3.5当事故的分类不明确或无法确定时,由董事长(总经理)指定部门负责组织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4.4事故实行分类管理:按责任分工由职能部门负责调查、统计,对口上报存档。安保部负责全公司各类事故的综合统计,相关部门应在事故完结一周内将事故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安保部。
4.5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部门(车间)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或者瞒报。
4.6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注重证据的原则,准确地分析和反映事故经过、事故原因以及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按照法律、法规和制度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报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批准执行。
4.7事故处理必须遵循“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周围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责任人没有受到处罚不放过)的原则进行。
4.8事故管理责任部门要严格履行职责,按照事故调查处理程序及时、准确地完成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4.9事故发生部门(车间)应当支持、配合事故调查工作,协助收集并提供相关证据。4.10参加事故调查处理的部门应当互相配合,提高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效率。
4.11任何部门(车间)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事故的报告和依法调查处理。
4.12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中的违法行为,部门(车间)和个人有权向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和纪委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调查和处理。4.13事故报告
4.13.1事故最先发现者,应立即处理,同时以最快捷的方法向公司调度和部门(车间)负责人报告;发生火灾时应同时向消防队报告。4.13.2调度室接到事故报告后,应根据事故严重程度,立即报告公司领导或者值班领导,并迅速通知有关职能部门。
4.13.3公司领导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应当于1小时内向集团公司进行电话报告,并责成责任部门24小时向公司报送书面的事故报告。4.13.4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4.13.4.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4.13.4.2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以及财产损失和事故波及范围。4.13.4.3已经采取的措施。4.13.4.4其它应当报告的情况。4.14现场急救和保护
4.14.1部门(车间)发生事故后,应当由公司领导决定是否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的蔓延扩大,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4.14.2发生较大以上事故时,公司领导应立即赶赴现场,组织事故救援并果断决策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安保部、设备材料部、生产部等部门在公司领导统一组织指挥下做好现场抢险救援和警戒工作。4.14.3事故发生的有关部门(车间)必须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收集相关证据。派专人看护现场,任何人不得擅自移动和取走现场物件。因抢救人员和国家财产,防止事故扩大而需移动现场部份物件时,须做出标志,绘制事故现场图、摄影或录像并详细说明。
4.14.4对有害物大量外泄的事故或火灾事故现场,必须设警戒线,抢救人员应佩戴好防护器具,对中毒、烧伤、烫伤等人员应及时进行抢救处理。4.15事故调查
4.15.1对一般事故或未遂事故,有4.3条规定的分管责任部门组织事故调查。
4.15.2对较大以上事故,由分管公司领导组织事故调查。4.15.3事故调查组的组成
4.15.3.1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根据事故的情况,事故调查组由安保部、生产部、设备材料部、技术质量部、企管造价部、工会、纪委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4.15.3.2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的知识和专长,事故调查组实行回避制度,与事故有责任或利益直接联系的人员,不得参加事故调查组的工作。
4.15.3.3事故调查组组长由公司党政联席会议指定。事故调查组组长主持事故调查组的工作。4.15.4.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
4.15.4.1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4.15.4.2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4.15.4.3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4.15.4.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4.15.4.5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4.15.5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部门(车间)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资料,有关部门(车间)和个人不得拒绝。4.15.6事故发生部门(车间)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并应当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事故调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及时报告公司领导,将有关材料或者其复印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4.15.7事故调查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进行技术鉴定。4.15.8事故分析:
4.15.8.1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4.15.8.2按以下内容进行分析 4.15.8.2.1 受伤部位; 4.15.8.2.2受伤性质; 4.15.8.2.3起因物; 4.15.8.2.4致害物; 4.15.8.2.5伤害方式; 4.15.8.2.9不安全状态; 4.15.8.2.10不安全行为; 4.15.8.3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4.15.8.4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4.15.8.5确定事故责任者和事故性质。
4.15.9事故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工作中应当诚信公正、恪尽职守,遵守事故调查的纪律,保守事故调查的秘密。未经事故调查组组长允许,事故调查组成员不得擅自发布有关事故的信息。
4.15.10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公司党政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4.15.11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4.15.11.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员的具体情况。4.15.11.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4.15.11.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4.15.11.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4.15.11.5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4.15.11.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4.15.11.7报告附件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4.15.13事故调查报告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后,事故调查工作即告结束。事故调查的有关资料应当归档保存。4.16事故的处理
4.16.1事故处理调查报告经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批准后发文通报,并报送相关上级主管部门。
4.16.2事故发生部门(车间)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应当接受工会和职工的监督。公司安保部应当对事故发生部门(车间)落实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检查。4.17事故责任及考核标准
4.17.1事故发生部门(车间)主要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依照下列规定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分;是党员、干部的,向公司党委建议给予党纪处分:
4.17.1.1发生一般事故的,处罚当月工资的10%到20%,并处发生事故季度安全兑现奖10%到20%。
4.17.1.2发生较大事故的,处罚当月工资50%,并处发生事故季度安全兑现奖。
4.17.1.3发生重大事故的,处罚当月工资100%,并处半年安全兑现奖。
4.17.1.4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罚三个工资,并处一年安全兑现奖。
4.17.2事故发生部门(车间)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依照下列规定给予经济处罚:
4.17.2.1发生一般事故的,扣除责任部门(车间)20到50分。4.17.2.2发生较大事故的,扣除责任部门(车间)100分。4.17.2.3发生重大事故的,扣除责任部门(车间)500分。4.17.2.4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扣除责任部门(车间)1000分。4.17.3事故发生相关人员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根据责任划分及事故的严重程度,处经济处罚或给予待岗、行政处分;是党员、干部的,向公司党委建议给予党纪处分:
4.17.4事故发生部门(车间)主要负责人有下列行为的,处罚一个月以上(工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17.4.1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4.17.4.2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4.17.4.3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
4.17.5事故发生部门(车间)及其相关人员有下列行为的,处罚三个月以上工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是党员、干部的,向公司党委建议给予党纪处分:
4.17.5.1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4.17.5.2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4.17.5.3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4.17.5.4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4.17.5.5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
4.17.6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处责任部门20到50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是党员、干部的,向公司党委建议给予党纪处分: 4.17.7参与事故调查的人员在事故调查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行政处分:
4.17.7.1对事故调查工作不负责任,致使事故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的。
4.17.7.2包庇、袒护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或者借机打击报复的。4.17.8对防止或抢救事故有功的个人,给予以表彰、奖励。
5、附则
5.1本制度由安保部起草。
第二篇: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范文]
安全生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一、办事处及辖区各单位都应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本辖区、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
二、办事处及辖区各单位的行政领导或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辖区、本单位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分管安全生产的副职领导,对本辖区、本单位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
三、办事处及辖区各单位应认真履行以下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把安全生产规章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机构,配备与安全生产状况相适应的安全监督管理人员。
(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领导定期巡视制度等相关安全管理制度。
(四)制定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五)建立重大事故隐患和危险源档案,制定重大隐患整治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落实危险源监控措施,建立各类重大事故应争救援预案。
(六)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迅速组织抢救,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并迅速报告,按规定组织或协助调查处理,做好善后工作。
四、对认真履行职责、工作成效显著的,或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避免重大事故,使国家和人民财产免受或减少损失的行政村、部门、单位负责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对不认真履行职责,虽未发生事故,但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行政村、部门、单位负责人,由办事处或安委会给予通报批评:
(一)未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的。
(二)未建立健全本辖区、本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制或安全管理责任制不落实,安全管理机构未按规定建立,人员、经费不到位的。
(三)未制定安全管理工作计划或者检查计划,或者虽制定但未组织落实的。
(四)对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在检查过程中未发现或者虽发现但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的。
(五)未按规定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队伍,或对重大安全问题未及时研究解决的。
(六)无正当理由,未按时完成上级政府或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安全管理工作的。
(七)对有关安全方面的紧急信息,未按规定及时上报的。
六、办事处及辖区各单位负责人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存在下列行为之一,对管辖范围内发生的安全责任事故应承担领导责任:
(一)未制定安全管理(检查)工作计划,或者虽已制定计划但未组织落实的。
(二)对被检查单位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在检查过程中未发现的。
(三)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或者未落实监控措施的。
(四)对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未及时研究解决的。
(五)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者出现重大险情,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或指挥不当,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
(六)对发生的伤亡事故隐瞒不报、谎报、虚报、迟报的。
(七)对涉及安全管理问题的审批项目,未按规定报请审批的。
(八)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定的其他应承担领导责任的行为。
七、办事处及辖区各单位负责人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安全管理职责,任期内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按下列规定处分:
(一)根据情节轻重,给予事故单位主管部门负主要领导责任和负直接领导责任的责任人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
(二)根据情节轻重,给予事故单位负主要领导责任和负直接领导责任的责任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处分。
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加重处分。
八、各有关部门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实施对责任者的处理。
九、对任期内连续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或事故情节严重、社会影响极坏的将按照有关规定,加重处理有关情节严重、社会影响极坏的将按照有关规定,加重处理有关责任人员。触犯《刑法》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篇:生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办法
生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办法
第一条 为了减少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避免国家财产重大遭受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中纪委中组部《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各(分)公司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下属的子(分)公司。
第三条 企业管理人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未落实安全生产职责而发生责任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个人除接受国家司法机关的法律责任,集团公司内部依照本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四条 本规定所指生产安全事故是指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安全环保事故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与工作有关的人身伤亡事故。
第五条 本规定所指的责任追究人员集团公司及子(分)公司党政正副职及安全业务主管等人员。主管(业务)负责人系指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主管安全或分管相应业务工作的负责人。
第六条 集团所属的子(分)公司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有下列情形之一并造成责任事故的,应追究有关人员的管理责任:
(一)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规定,未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操作规程,针对重大危险源、大型施工作业及组织大型活动时,未制定、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或应急救援预案的;
(二)批准违反相关设计规范的设计,使建设项目存在严重缺陷,或者建设项目没有设计或开工通知单就同意施工的;批准未办理“三同时”手续的新、改、扩建项目开工生产或批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开工生产的;
(三)不按设计规定组织施工,或削减安全设施,或批准将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任务委托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和个人的;
(四)未按规定对入厂、转岗、复工、特种作业人员及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安排上岗作业的;
(五)企业用工(定员、定时、技能、资质、保险、合同等)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的;
(六)无视安全监察指令和法规、标准要求,不及时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消除事故隐患或者落实防范措施的;
(七)批准或同意超过检维修期设备运行,或设备有严重缺陷又不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的;批准或同意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设备的;
(八)违反规定批准或同意购买、使用不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危及安全生产的原材料、设备、装置、防护用品、器材、安全检测仪器的;
(九)发生突发事故、事件后,由于工作不力或沟通协调不及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十)其他过错发生责任事故的。
第七条 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对各子(分)公司生产安全负有管理责任。下列情形,应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不按规定及时组织子(分)公司召开安全会议、帮助子(分)公司分析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对子(分)公司安全工作监管不力而发生责任事故的,追究集团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的责任。
第八条 责任追究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免职、撤职、留用察看、解除劳动合同。
第九条 发生1人死亡事故,对子(分)公司党政主要负责人给予记过或记大过;
第十条 发生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事故,对子(分)公司主管(业务)负责人、党政主要负责人给予降职或免职; 同时,扣子(分)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当年业绩奖金总额的15%。
第十一条 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事故,子(分)公司主管(业务)负责人、党政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同时,扣子(分)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当年业绩奖金总额的30%。
第十二条 发生10以上人死亡事故,对子(分)公司主管(业务)负责人、党政主要负责人解除劳动合同; 同时,扣子(分)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当年业绩奖金总额的40%。
第十三条 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所列事故任一类12个月内发生2次,对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提高一个档次,即分别提高到按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 对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不报,阻碍、干涉事故调查处理,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真实情况和资料的单位,根据情节轻重,对事故单位第一责任人给予警告直至记大过处分。
第十五条各子(分)公司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依据本办法制定适应本单位相应的生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第十六条 本规定未作规定的责任追究,按国家、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其他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本规定由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新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田字路二期B3.22标段项目经理部
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我项目部为了落实安全生产,将安全生产责任划分到个人,实行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1.施工现场责任由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
2.副经理为施工现场安全责任第二责任人。
3.总工为施工现场安全责任第三责任人。
4.安全办、综合办施工作业组负责人为施工现场第四责任人。
每月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进行自查自检追究,实行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第五篇:祁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祁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条 为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职责,防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是指在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包装、贮藏、运输、经营、消费等活动中发生的,由食品质量引起的一次死亡1人以上(含1人)或者疾患人数100人以上(含100人)的事故,及其他由食品质量原因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产生严重社会影响的事件(指发生在学校、重要活动期间以及影响广、易造成一定范围内社会恐慌的食品安全事件)。
第三条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领导、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各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切实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后,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进行责任追究。
第四条 县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依照有关规定,履行以下职责:
(一)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分析、布置、督促和检查本地区食品安全工作,及时研究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二)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建立健全地方性食品安全相关制度;实行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及有关人员的责任,并列入工作考核内容。
(三)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组织协调机制,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监管活动,督促有关部门加强食品安全执法。对容易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场所及相关食品,明确防范责任,落实防范措施,严格监督检查,发现事故隐患,责令整改,限期消除。
(四)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公共食品安全设施的建设,保障食品安全经费投入。
(五)制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做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所需物资调配、人员救治和善后工作,并责成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对有关人员进行行政责任追究。
第五条 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依照有关规定,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
(一)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食品安
全事故;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草拟全县食品安全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规划并监督实施;综合有关部门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并定期发布。
(二)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组织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落实农畜牧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把好农畜牧产品市场准入关。
(三)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和卫生的监监督管理。组织开展食品认证认可工作,严格执行食品加工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强制检验和计量监督工作,依法查处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等质量违法行为。
(四)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依法对食品工商企业和从事食品经营活动的单位、个人进行登记注册和颁发证照工作;维护食品市场的经营秩序,规范食品市场交易行为,查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案件;开展食品打假维权活动,查处食品广告中的违法行为。
(五)卫生部门:负责食品消费环节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做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学校、机关食堂、餐饮行业的食品卫生日常监管和卫生许可证发放的监督管理,开展食品卫生的抽验检测工作,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对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疾患人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及时救治,确保人员伤亡降到最低限度。
(六)商业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畜禽定点屠宰、酒类经营工作的管理。抓好生猪定点屠宰厂的清理整顿,依法打击私屠滥宰、制售注水肉和病害肉以及假冒伪劣酒类等违法行为。
其它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切实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后要按职责开展查处工作并按要求上报,积极配合对事故的调查处理和对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追究。
第六条 各县人民政府和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存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隐患,超出其管辖范围的,应当立即向有管辖权或者负有职责的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的,可以立即采取包括责令暂时停产停业在内的紧急措施;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政府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查处。
第七条 各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单位或组织、个体经营户均应加强各自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具体职责是:
(一)各单位、组织法定代表人为本单位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食品安全负总责,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大疏漏及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承担责任。
(二)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三)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提高职工的食品安全
意识。
(四)经常性进行食品安全自查活动,及时发现、消除食品安全隐患,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发生重大食品事故后应及时向上级主管单位和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危害进一步扩大,同时积极配合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各级各类学校应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经常性地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员工食品安全意识,完善和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消除食品安全隐患,防范发生学校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确保广大师生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八条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1、食品安全事故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阻碍他人报告,信息报送不及时的;
2、未进行积极有效的事故救援和调查处理的;
3、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督不力和监管不到位,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
4、对调查工作不负责任,致使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的;
5、索贿受贿、包庇事故责任的;
6、未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或管理措施不落实,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
7、食品经营环节销售假冒伪劣食品或“三无”食品的;
8、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
9、阻碍、干涉调查工作正常进行的;
10、拒绝、拖延接受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组调查或拒绝、拖延提供事故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11、其他失职行为的。
第九条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县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有关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四、五、六、七条,应当履行职责而未履行、或者未按规定履行职责,按照事权和责任划分,对有关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一次死亡3人以上(含3人)或者疾患200人以上(含200人),以及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产生严重社会影响的,要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第十条 祁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经县政府授权或县食品安全工作领导组委派,牵头会同监察、公安等有关部门组成调查组,依法组织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行政责任进行调查。事故调查工作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50日内完成,并由调查组提出调查报告;遇有特殊情况的,经调查组提出
并报县政府或县食品安全工作领导组批准后,可以适当延长时间。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追究行政责任或者其他法律责任的意见。调查报告中有关行政责任追究的意见经祁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十一条 有关部门自接到经县人民政府批准的行政责任追究意见之日起20日内,按人事管理权限依法定程序对有关责任人员作出处理决定。必要时县人民政府可以直接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有关责任人作出行政处分决定。
第十二条 监察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职责实施行政监察。
第十三条 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行政责任追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省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另有规定的,则按其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本规定由祁县食品安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会同祁县监察委员会解释。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