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大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的耦合机制研究
摘 要:中共中央16号文件指出,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党支部作为凝聚学生的基层组织,有着充分的组织优势,是促进学生学风建设的有效堡垒。在充分调查了解高校党建与学风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从氛围营造,途径拓展,成果彰显的角度构建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的耦合机制,彰显学风建设的内外实效。
关键词:学习型党支部;学风建设;氛围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3-0185-02
引言
高校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学风建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党建的基层组织和组成单元,不仅承担着教育与管理广大学生党员的重要职责,更是集聚优秀能量,在广大同学中实施模范引领的重要窗口。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搭建大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的无缝对接与耦合平台,是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目标方向。
一、高校大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现状分析
现目前,随着我国党员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大学生党员的数目在一定时期内呈现出蜂窝式的增长,大学生党建呈现出理论学习不足,继续教育缺失的普遍现状,自身建设和外部建设能力减弱,难以发挥其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大学生党支部自身学习动力不足,发展阻塞
德国的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决定于内部需要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当人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内部力场的张力。人的行为取向取决于内部力场和环境力场的交互作用,而起主要决定因素的是内部力场的张力。”[1]可见,动力是人实施行为,开展活动的基础。目前,高校大学生党组织成员承担着学生和党员双重身份,许多大学生的价值信念在多元的社会思潮中逐渐呈现出弱化的趋势,功利主义、民主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逐渐在线上线下影响着大学生学习生活乃至行为方式的方方面面,学生的浮躁心理越加凸显,导致许多基层党支部的内部理论学习难以取得实效,同时,党员的再教育缺失的现状,导致学生支部的监督功能弱化,学生党员呈现出学习动力不足的也比比皆是。
(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脱节严重
中共中央党校在党支部工作问答中表示:学生党支部要注意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带动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由此可见,高校学生党支部承担着相应的学风建设任务。据安徽省部分高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明确承担一定学风建设任务的占28.7%,没有承担明确的学风建设任务,但支部采取一定举措促进学风建设的占65.9%,尚未将学风建设纳入党支部建设,且未采取措施促进学风建设的占5.4%,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建设过程中与学风建设的需求对接状况不容乐观,大都难以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学风建设中的实效性模范引领和优势辐射功能。
(三)高校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工作滞后,难以取得工作实效
二、高校大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的耦合机制剖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3]。在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大学生党建应围绕学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功能,在支部建设中不断谋求学风建设的耦合。
(一)强化支部自我教育意识,营造学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开展教育与自我教育是深化支部改革,加强支部建设的重要法宝,秉承“模范引导,全员共建”的党支部反哺学风建设基本思路,深入践行“以学风建设为中心,进行系统学习,深化系列实践,反思突出问题,开展总结研讨”的自我教育实施步骤,多渠道、多层级、多元化促进支部自身净化与能力提升,营造支部内部学习与整体带动的学风建设良好氛围。
1.多渠道奠定学风建设基础
新媒体时代营造学风建设的良好氛围,需摒弃传统观念意识,转变思路方法,线上线下畅通学风建设新渠道,充分调动支部成员学习的积极性。
线下平台的拓展与功能强化。就支部内部建设而言,应结合新媒体时代特色,充分运用专题学习会,民主生活会,主题教育班等形式,形成“项目――学习――座谈――实践――研讨”于一体的自主学习和讨论实践模式,提高党支部成员学习的主动性与实效性。同时,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学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建立以党员为主导、普通同学参与的学习兴趣小组,学风引导小组,学风督查小组等实体组织,通过参与互动,促进共同提升,从强化支部内部学习到促进外部学风引领共建来实现。
高校学风建设需要学校各部门和各层级党支部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形成学风建设合力,促进学风建设长效发展。
自上而下形成学风建设合力。高校着眼全局,以党建促团建,以团建带学风,自上而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创先争优与先锋模范作用。首先,在学校党委层面,应从学风建设的整体构架出发,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学校学风建设中长期规划,构建学风建设考核监督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学院学风建设的目标任务,统领学校学风建设全局。其次,在学院分党委层面,紧密围绕学校目标要求,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学院学风建设具体方案与实施步骤,强化师风师德教育,以严谨的教风促进学风共建。最后,在学生党支部层面,应根据支部的具体情况,制定支部学风建设计划,以多元的形式,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贯彻落实学校和学院关于学风建设的相关要求。
点面结合促进学风长效发展。学风环境建设对良好学风的养成尤为重要,在党团组织层面,应充分依托学生社团,以朋辈交流型,科技普及型、专业应用型、学术报告型活动,反哺日常课堂教学,提升学习效果。在班级层面,以党员为核心,建立分科目学习兴趣小组以及学习帮扶小组,将班级全体成员纳入其中,营造全员学习与帮扶氛围。在寝室层面,由学生党支部组织,建立育教于门学习分享平台,引导学习型寝室文化创建,推动全方位学风创建。
3.多元融合形成学风建设循环
新媒体时代需要从“教、学、管”,“公寓、课堂、图书馆”,“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学生、教师、家长”三维学风建设体系构建出发,促进党内外学习氛围营造,形成学风建设的良好循环。
党外实践与课程实践相结合。党外实践是提升党员素质的重要环节,课程实践是内化课堂学习的关键核心。学生党支部的党外实践,应密切结合课程实践相关的要求和内容进行筹划设计与具体实施,在课程实践中将党员的奉献与服务精神贯彻落实,充分发挥优秀学子、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三个群体的重要作用,相辅相成促进专业课程学习与实践。
党性修养与学习素养相结合。学生党支部的一大重要职责是促进党支部成员的党性修养提升,以党性修养全面提升个人学习素养。在日常的自我教育过程中,应重视党员的信仰教育、忠诚教育、敬畏教育、廉耻教育以及智慧教育,不断加强全体党员的理论素养与党性提升,反哺个人素养的内化养成。
(二)促进支部建设网络化,拓展学风建设多维途径
网络时代推动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改革,也引发了支部建设的重新定位与深度思考,网络平台雨后春笋般出现,如何合理运用网络平台,以有序的网络互动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拓展学风建设多维途径,任重而道远。
1.搭建网络平台,推动思想引领网络化
2.开设网络课堂,促进学风创建同步化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国外的教育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美国为代表的网络公开课逐渐成为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开设党员发展与教育网络课堂,推动学习课程建设网络化尤为必要。一方面,从党员发展来看,在制定完善的考核监督机制的基础上,开设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和党员的再教育网络课堂,共享国内相关专家的优秀思想成果,既优化资源的合理运用,又促进学习的高效反馈。另一方面,在专业学习带动上,党支部应组织引导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实施国内外名师网络公开课,作为广大同学优化知识结构,拓展学习途径的重要渠道。此外,在支部活动中,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微课比赛,录制学生趣味网络课堂,进行优秀笔记在线展示等活动,实现学风的同步创建。
3.践行网络互动,推动学风构建全员化
在网络时代中,积极践行以支部为纽带的全员网络互动,形成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之间的网络互动循环,促成网络学风建设联动,对学风建设尤为重要。在教工党支部建设上,全体教师应紧密围绕学风建设这一目标,以开设网络公开课为出发点,形成全校范围内的交流群,促进教育教学方法的相互探讨提升,以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全体学校职工应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网络舆情管理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强化各机关部门之间的在线交流,力争以优质的服务,高效的管理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学生党支部建设上,积极培养支部网络意见领袖,创建在线沟通群,通过交流把握周围同学的思想动态,通过群动态实现思想榜样引领,网络全员化推动优良学风构建。
(三)形成支部成果档案,彰显学风建设成果实效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由优秀大学生组成的,它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也是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要阵地。学生党支部应紧密围绕不同的时代教育主题,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以学风建设为重点,注重在实践中不断凝练总结,在学习中深化和统一认识,在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党支部组织管理和活动机制的基础上,实施创建党支部成员档案,党支部组织学习档案,党支部帮扶档案,党支部学风活动档案,善于发掘和树立学科学习,专业竞赛等方面的先进典型,整理年度党建反哺学风建设成果,更好地发扬学生党支部在学风建设中的服务和模范功能,促使学生党支部成为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
三、结语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加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将自身建设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精神动力与行为示范功能,着力在氛围营造,途径拓展,成效彰显上促进党支部建设与学风建设齐头并进,为综合人才的培养和塑造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篇:高校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相结合创新机制研究
高校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相结合创新机制研究
摘 要: 学风,是校风的一部分,学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和谐校园,都需要大力加强学风建设。而现今,大学校园内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且在日常学习中,学生的迟到、早退、旷课等行为时有发生。学生的出勤率不能得到保证,成绩自然随之下滑,也容易带给周围学子一股不正之风。恰恰处于学生群体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对周围同学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带头作用。我们试图以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出发点,将学生党员队伍素质建设和学院学风建设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探索完善学风建设之路,也进一步提高党支部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
学生党建工作办公室,是在学院党委领导下的、主管学院学生入党及党内事务的学生组织,由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构成,是学生工作的核心灵魂。而学风建设,则是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学风代表着成绩,代表着在校生的学习情况,更代表着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所以,学风建设便处在举足轻重的位置。
那么,什么是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相结合呢?为什么要将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相结合呢?如何才能将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相结合呢?
首先,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服务我院学生学风建设,联系广大师生,以党风促学风,践行党员先进性。我院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出发点,将学生党员队伍素质建设和学院学风建设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探索完善学风建设之路。这还要从学风建设制度说起,我院学风建设制度包括日常考勤制度和学业考察制度两大方面,现介绍如下:
日常考勤制度,是指从本院入党积极分子中选取若干学习成绩优异、有责任心与上进心、对党忠诚、乐于奉献的同学作为“学风督察员”,学风督察员主要的职责为协助学生党建办公室与任课教师做好对本院同学日常课堂出勤情况的监督,使学院能够及早发现不良现象的苗头并加以遏制,杜绝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学业考察制度,是指在所修课程的考试中,对挂科同学进行提醒,对不及格的科目达到一定数量的同学做出学业警示、学业警告、学业留级与学业淘汰的处罚,从而加强对同学们学业情况的监督。
在日常考勤工作中,严格课堂和考试纪律,检查情况随时通报,建立周反馈、月反馈等预警机制,对于周、月学期考勤数据进行公示。对旷课、迟到、早退等非正常出勤的学生,按照有关管理规定予以严肃处理。在开展的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中,要求学生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在“学风建设”活动中带领全院学生深入开展优良学风建设。学期中不定期的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生党员会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准各年级学风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定期召开学生代表,老师交流座谈会,并向老师同学汇报各科各班考勤情况,对阶段累计次数较多的学生进行口头批评警告。听取相关教师对我院学风情况指出的不足和提出的解决办法,讨论分析缺勤同学的学习状态和近期思想动态,以便更好的“对症下药”,及时解决该同学的困惑,提高全院学生出勤率。实施过程中将缺勤记录分为周、月、学期三个时间段进行总结,并在我院公告栏中进行公示。同时在每周学院教师会议上由辅导员老师将考勤记录反馈给各班班主任,以便班主任及时了解与缺勤严重的同学联系。对于学风督查员贯彻严格责任制,由其入党培养人定期对其工作态度,工作成绩进行考察。
其次,督察员本身意识到自己的带头作用,能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不断自省并发现身边朋友的不足,共同改正、进步,真正成为周围学生群体的榜样,发挥出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充分带动同学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性。考勤制度实施过程中,更多同学发现身边党员与积极分子的改变并反省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部分还能积极参与到学院的学风建设当中,促使大家共同进步。对于小部分仍需督促的学生,考勤制度能成为一种约束力。通过学风督察制度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各个班级的出勤率,使同学们逐渐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并能在适应中认识到身为学生的中心任务,找到自己的目标,令自身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高。课堂出勤率得到保证,学生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自然逐步高涨。良好的学习风气得到任课教师与同学们的一致认可,这将成为整个学院乃至全校的宝贵财富。
然后,考勤制度的总目标不在于强制同学们不旷课,也不仅仅局限于增加上课人数、提高课堂的出勤率,而是让同学们真正认识到自己身为学生的中心任务是学习,而出勤率则是优异成绩的必要前提,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需要更加认真的对待我们现阶段所学习的课程,从学习中体会到知识作为一种财富的必要性所在。最后达到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水平与文化素养,能于就业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全方面、高素质人才。考勤制度的实施确实具有十分必要的作用并存在着良好的前景成果。它的实施对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学院至整个学校的出勤情况,以提升我们的学习风气,巩固我们的学校管理,增加学校的人才输出。
从我院的实践中我们得出党员素质建设与学院学风建设息息相关。首先学生党员来源于学生,从源头上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有助于提高党员素质的基点。其次由学生党员发挥自身模范作用,带头提高自身学业水平,约束自己行为这些都可以反作用于学生群体。在工作中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想结合的工作方法,在确定的制度运行体制下辅以不确定因素能够让制度更加严谨,更灵活处理突发情况,更具活力。最后开展结对帮扶、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必须建立一套量化指标,以便在活动初期起能够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相结合的实施确实具有十分必要的作用并存在着良好的前景成果。它的实施对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学院至整个学校的出勤情况,以提升我们的学习风气,巩固我们的学校管理,增加学校的人才输出。
作者简介:柴桐(1981.7-),男,天津人,就职于天津商业大学,担任2013年天津商业大学党建创新立项课题负责人。
王舒婷(1985.5-),女,河北人,硕士研究生,就职于天津商业大学。
第三篇:(范乾坤)大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互动机制探索
大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互动机制探索
艺术学院范乾坤
摘要:优良的学风对人才培养工作意义重大,也是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在各方面的表现对其他同学具有重要影响,在学风建设方面尤其如此。当前大学生党建工作在促进学风建设方面仍有不足,学生党建和学风建设的互动机制不畅。围绕大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互动,扎实推进优良学风建设,建立健全学生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学生党建;学风建设;互动机制
优良的学风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和保障,它是学生学习、生活、纪律等多种综合风貌的集中体现,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主观、价值观,端正学习的目的与动机,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在使其成长为全面的人才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和骨干力量,其行为表现在各方面对其他同学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在学风建设方面尤其如此。对高校学生党建来说,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是其先进性更主要、更直接、更具体的体现。可以说,切实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其在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扎实推进优良学风建设、进而促进整个学生工作良性发展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建立健全学生党员保持和发挥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研究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学风建设工作之间的关系,探索两者的互动机制,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中央16号文件),系统鲜明地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并于次年初召开了专门工作会议进行了强调和部署。2010年5月,中央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在回顾总结16号 1
文件下发以来全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在这些文件和会议所做出的部署和要求中,高校学生党建都包含在其中。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经过主管部门和高校的多年努力,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取得了了显著的成绩,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员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党支部建设不断加强,党支部和党员较好地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了重要基础。但同时,当前大学生党建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学生党员的入党后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有待加强。有些学生党员在入党前后表现不一致,在被发展之前各方面表现都比较突出,而在“组织上入党”之后,往往积极上进的精神就有所减弱,政治学习和思想修养有所放松,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甚至在学生中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未能真正地在“思想上入党”。
二是部分学生党员不能很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存在“低标准”现象。一些学生党员自省、自律观念不强,不能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搞不清“不落后”与“先进”的区别,把自己视同于一般同学,不能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没有体现出应有的先进性。
三是学生党支部建设还存在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的问题。低年级学生党支部多未建在班上,规模相对庞大且党员分散在多个班级,党支部难以全面了解每个党员的具体表现,造成党员教育管理困难;同时,有些党支部由学生党员担任支部书记且变动性较大,因而对党建工作不够熟悉,影响了党支部的建设。
四是学生党组织活动缺乏创新性,吸引力和实际效果不强。目前学生党支部的活动多为学习文件、听报告、参观革命纪念馆以及组织义务服务等,内容缺乏创新性,形式缺乏多样性,处于被动接受、被动学习和被动参观状态,很少引起主动思考和讨论,学生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效果不好[2]。
五是目前党建工作组织结构模式不能完全适应学风建设的需要。各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还没有完全适应高校规模扩大,同时伴随着学生党员人数不断增多的现状,学生党建工作人员数量偏少,工作重心往往更多放在发展党员上,在党员的学习指导、创新能力培养发面做的工作较少。
当前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和党支部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而关键是要结合高校和学生自身实际,围绕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找到一种有效的载体和途径,找准
一个有效的抓手和切入点,并由此努力建立一种长效机制。
二、高校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互动的理论必然性
学生党建工作和学风建设的本质是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接班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工作中各成体系,各有侧重,同时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一)学生党建是学风建设的组织和政治保证
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发挥着重要的政治理论指导作用。党的理论教育和研究是系统的、科学的、发展的理论体系[3],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发展、管理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拥护党的领导,对于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政治引领作用。学生党建工作一般由学校党委领导、校党委组织部牵头,基层党委、党支部负责组织实施,在低年级中建有党支部,班级建有党小组,在高年级班级中建有党支部,在学生宿舍、学生社团中一般也建有党支部或党小组,对于入党积极分子指定有专门的入党联系人,学生党建整个队伍组织结构严密,凝聚力强,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对于组织学风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二)学风建设是学生党建的抓手和依托
学风是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纪律和学习习惯的综合反映,更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体现[4]。学风建设的直接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受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学生,落到实处,才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学风建设基本落脚点是班风、系风、院风以及校风的建设,学生党建的基本组织是党支部、党小组、班团组织建设、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党员发展及教育管理等。依靠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发挥学生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学生党员凝聚起来,紧紧围绕高校的中心任务,努力争先创优,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的浓厚氛围。学风建设应成为学生教育的主题,使学生党建工作有重点、有中心,继而实现相衔接。
三、学生党建和学风建设互动的实现途径探索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全球化、信息化和社会转型不仅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成长培养面临一种
全新的环境条件,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挑战。同时,正在进行社会转型的当今中国,各种社会问题相互交织,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呈现多元化。所有这些都对大学生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也影响到学风建设。面对新的形势和问题,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要求,勇于和善于创新,紧密结合优良学风建设这一长期根本性工作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的作用,反过来带动和促进学风建设以及整个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一是规范和严格学生党员发展程序,将其在学风方面的表现作为重点考察内容。在吸收党员的过程中严格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严格履行党章规定的程序。在考察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要明确学习的主体地位,将其在学风方面的表现作为考察的重点内容,比如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出现无故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三次且经批评教育不改者,取消其入党积极分子或发展对象资格且一年内不得再被推荐,学习成绩达不到良好的不予发展。
二是完善机制措施,加强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教育管理并与学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要突出学生党员在学习风气、学习成绩方面的先进性要求,使党建工作和学风建设之间建立有形而明确的联系,保证党员较好地发挥先进性作用。为此,要实行以监督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方法,提高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评价中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上级评价相结合、党组织评价与学生代表评价相结合。通过考核评比和表彰促进学生党组织相互学习、相互激励、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三是拓展学生党员先进性作用发挥的渠道,积极引导组织学生党员参与学风建设。大学生党员兼有学生和党员的双重身份,在参与学风建设中有着独特的优势。要通过各党支部、党员工作站积极引导组织学生党员在参与学习学风评比、创建优良学风集体和宿舍学习氛围等学风建设活动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及时树立优秀典型并进行宣传推广,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推动优良学风建设。要扎实实施并完善党建带团建制度,以党支部和学生党员带动团支部和周围同学共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是建立学生党员奖惩机制,做到奖罚分明,为建设优良学风做表率。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更应当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我,处处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带动更多的同学追求进步、积极向上,影响和带动广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目标,形成良好的学风,全面发展。如果学生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素养较差,发生违[5]
反校规校纪包括在学风建设方面出现违纪现象,在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的同时加重处理,并按照《党章》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做到奖罚分明、决不姑息。
五是强化对学生党员在学风方面表现的督察,进行学生党员先进性作用发挥情况自述及测评,接受组织和同学监督。强化对学生党员等骨干(包括发展对象、积极分子)在上课出勤、宿舍生活和遵守考纪等方面的监督考察,并将此与学生奖惩、组织发展、评优等挂钩,并努力实现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促使学生党员等骨干在学风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并在同学中进一步营造勤奋学习、勇于创新、遵规守纪、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制定和实施学生党员先进性作用发挥情况自述及测评制度,突出群众监督,强化党员意识,自觉严格自我要求。
总之,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之间密不可分、相互促进:抓好学生党建、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可以有力地促进优良学风建设;抓好学风建设,又可以使学生党建和学生党员的先进性要求落在实处。抓好了学生党建和学风建设并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整个学生教育管理和人才培养工作的良性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条件和贯穿学生教育管理的永恒主题,围绕促进优良学风建设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正是一个有力的、可以长期实行的抓手。
参考文献:
[1] 薛玲,刘艳红.大学生党员一帮一结对形式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时代教育,2009,(1):22.[2] 单联娟.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淡薄的影响因素及其提高的途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5):61-62.[3] 李登丰.高职院校以学生党建促学风建设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9(10):36-38.[4] 李雪松.论学风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J].思想理论教育,2010
(21):93-95.[5] 向波涛.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新局面[J].思想教育研究,2004,(11):6-9.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教育与高校学风建设
大学生就业教育与高校学风建设
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与高校学风建设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加强大学
生就业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有利于大学生的就业。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以就业教育为切入点,进一步推动高校学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已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毕业生数量的急骤增加,不仅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已存在的问题,也引发了新的问题和矛盾,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性等问题更加突出。就业教育与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教育培养过程中两项重要工作,毕业生就业必然要求高校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为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风也必定促进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推动学生更好的就业。将两者结合起来,大力加强就业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将促进高校学风建设,也将提升高校的办学质量、办学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持。
一、就业教育与学风建设的关系
(一)就业教育是学风建设的有机载体,学风建设是就业教育效果的有力保证。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大量增加,使用人单位通过“双向选择”挑选毕业生的余地更加宽广,而且在挑选毕业生过程中,用人单位重学历更重能力,重理论更重实践,重专业素质更重综合素质,使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毕业生就业教育的作用及其重要性也随之日益显现出来。毕业生就业竞争,说到底是学生综合实力、综合素质的竞争,而综合素质的提高与高校学风建设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优良的学风能使处于其中的学生无时不感到压力,产生时不我待的紧迫
感,促使学生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它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正在形成过程中的青年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高校的学风建设在加强各项软硬件建设,健全规章制度,优化校园学习环境的同时,还应将大学生的就业教育与其紧密结合,努力使就业教育成为学风建设的有机载体,使学风建设成为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就业的坚实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市场竞争力。
(二)就业教育与学风建设目标的一致性。高校的就业教育就是指在大学生中开展就业形势、就业观念、职业理想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需要等综合能力素质及有关就业一系列问题的咨询、指导过程,是帮助、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一课。高校要把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日常教学,将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过程,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正确地进行择业定位,合理调整就业心态。学风建设是指高校根据学风的特点、规律和目标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在校学生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精神、学习纪律、学习考核等诸方面所施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管理,是融德育与管理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学生的“学风问题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影响到毕业生的成长、成才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学风建设和就业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和核心内容。在就业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就业教育和学风建设客观上就更要求在校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各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综合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及时调整学习方向,为今后就业及发展奠定基础。
二、以就业教育作为学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一)、让学生掌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如今的大学生基本上是经历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的成长过程。他们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接触机会较少,很难准确了解社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标准和有关行业对人才素质的具体要求。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的培养固然重要,但从就业角度而言,我们更要培养学生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领域进行研究与探索的能力,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学生对参与就业竞争以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了解还不够充分,认识还不够到位,造成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缺乏目标性和主动性。就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就是让学生增强自我认识能力,将自身的专业知识、综合知识以及学习能力进一步与毕业生就业市场及工作行业需求接轨,着力提高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只有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适应能力的毕业生,才能适应国内、国际的人才竞争,才具有个人成长、成才的较大空间。
(二)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和做学问,学会做人就是要具备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态度,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间的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做事就是要具备敬业务实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基本的工作能力、协调能力。做学问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综合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较好的治学方法和态度。大学生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必须大力抓好教育引导工作,努力提高学生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基本素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的学习规律,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逐步形成良好的学风。大学是人生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思想、生理、心理等方面已经逐渐成熟,生活上没有什么负担,精力非常旺盛,完全可以投入到学习做人、做事和做学问中来。
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较高的期望,他们热切地希望通过大学的学习,使自己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正确引导学生的这些主观愿望,并帮助他们转化为实际行动,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切实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大学期间,做人、做事、做学问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果往往可为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提高学生学习、实践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加强学风建设中需要就业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渗透。主动性的确立在学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是学风建设的核心问题。通过加强教育,完善规章制度,对学风进行控制和反馈的过程中,需要就业指导的渗透。“就业教育的介入,会帮助大学生自觉、自主地做好职业预备,并把价值观同知识的学习、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高协调起来”。通过就业教育,使学生将当前的学习状况与今后的就业、升学等关乎前途、命运的大事联系起来;通过就业教育,使学生将自身的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的需要联系起来;使学生将自己的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统一起来。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让学生看到潜在危机的存在,增加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紧迫感,大力激发学习热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地、有目的地参加各项学习、实践活动,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课外自学、实习实践效果,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各种违规、违法事件必然大幅减少,学校教育过程就能进入良性循环。进一步加强就业教育工作,并以此作为一个重要切入点,对良好学风的形成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三、在学风建设中发挥就业教育的导向作用
(一)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合格人才就业是民
生之本,培养具有就业竞争力优势的学生,实现毕业生就业是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直接体现,教育部在2004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以就业为导向,转变高等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学风建设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让学生将就业与当前的努力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抓住大学期间的宝贵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切实在基础知识的巩固、专业知识的深入和综合知识的提高上有所突破,引导学生适应严峻就业形势下的就业竞争。同时,还要进一步深化制度创新,从规章制度、组织落实、人员配置等方面加强建设,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二)将就业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就业教育工作不仅仅是指导学生如何找工作,而更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发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创造能人、创新能力。就业教育也不仅仅是简单的政策答疑、面试应聘指导,而是指导学生如何提高就业素质,指导学生如何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和对未来人生的综合设计。新生入学教育应该成为就业指导的第一课。通过这第一课堂,指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再通过跨学科、专业的选修课的学习,努力实现文、理、工、管理等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在优良学风的浸润与熏陶下,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实现毕业后的顺利就业打好基础。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的历史阶段,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就业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以就业教育作为重要切入点,进一步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努力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必须摆在突出重要位置。
四、以市场需要为中心,拓宽就业渠道
学校要将学生的就业教育与学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多渠道、全方位成才。将社会选择学生作为学校的奋斗目标,由专人组成市场部,同全国各地的人才市场加强联合加大投入,改善育人环境,不断请社会上的专家到学校上就业指导课,一是让学生端正就业观念,二是使其尽早熟悉市场,增加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就业教育与学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把就业教育与学风建设工作做好了,学校工作才能行之有效地进行,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建立有效的机制,才能使学风建设上水平、上台阶,才能保证我院毕业教育健康稳步发展。(呼伦贝尔学院招生就业处)
第五篇:高校学生公寓青春党建体制与机制研究
高校学生公寓青春党建体制与机制研究
【摘 要】目前高等院校的党建工作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为了更加有效的开展各项思想政治工作,将党建工作延生到学生的公寓就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客观要求。文章主要结合实践,就高等学校公寓青春党建的机制和体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对高等院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的探索,以便能够更好的开创高等院校学生青春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高校学生公寓;党建体制;机制分析;研究探讨;措施分析
青春党建,是嘉兴南湖区自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提出并探索的崭新课题。青春党建的目标是让基层党建工作有更坚实的基础、更蓬勃的活力、更美好的未来。“青春党建”有三方面的内涵:一是党建工作要凝聚“青春之人”(即年轻人),二是党建工作要进驻“青春之地”(即文化创意、三产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三是党建工作要擅作“青春之举”(即活动方式要青春时尚,与时俱进,富有吸引力)。
学生青春党建工作是学校开展思政工作的重要方面,对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积极的探索青春党建工作在学生公寓中的运行机制,创新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有利于在新的历史时期开拓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新局面,对进一步的强化学校思政工作教育和学生的党建工作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在2007年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的做好高校住宿管理的通知》中,就特别的强调了继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这说明在学生公寓中开展党建工作很有必要,是对于传统学生党建工作模式的一种十分重要补充。
本文主要结合杭州地区的学生公寓青春党建的实际情况,就学生公寓青春党建的相关机制开展了研究,以期能够为促进新时期学生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促进新时期学生青春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目前学生公寓青春党建体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公寓的青春党建工作缺少科学有效的思想指导
青春党建作为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课题,目前虽然大多数学校都对于学生的青春党建工作十分的重视,但是多是放在院系来进行开展,这种模式在以往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伴随着高校后勤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大学开始实施学生居住的公寓化管理。目前在杭州一些地区学生公寓的管理模式也从学校管理逐渐向着学校管理和物业管理并存的方向进行发展,这使得党建工作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但是物业管理主要是以市场为主导的,因此会受到市场意识的影响。物业管理人员对学生公寓开展管理的过程中大多会使用市场化的一些经营理念,着重突出公寓管理的服务性,缺少有意识的育人管理,所以很难形成比较好的育人环境,这给高等院校的青春党建工作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使得一些地区的高校学生公寓的青春党建工作不能够像在院系那样顺利开展。学生公寓的青春党建工作缺少科学有效的思想指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党建工作的顺利实施,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如果不能够进行科学的引导还会给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二)学生公寓的青春党建工作开展的不够扎实,组织管理不够健全
目前高等学校的青春党建工作一般都放在了班级和院系,大多很少会考虑到学生公寓的青春党建情况,这导致了学生公寓的宿管工作和思政工作的联系不够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但是学生公寓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公寓中度过,所以学生公寓的党建工作也应该作为高等院校学生青春党建工作的重点来对待,在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由学校的学工部和学生处来开展统一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宿管员对于学生宿舍日常事务的管理而实现,这样才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效果。但在目前情况下,很多学生公寓的宿管员和学生辅导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比较少,这会导致宿管工作中出现很多空白区,同时因为学生平时的课业负担比较重,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非常少,造成学生和公寓的管理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的机会比较少,甚至还有一些学生不知道宿管员是谁,这必然会影响到学校青春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杭州一些高校的学生公寓中,虽然也设置了相应的党团组织,但因为以上情况的存在,很少能够真正的发挥出作用,这给学生的公寓的青春党建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影响到了高校思政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学生公寓的配套不够完善,很难保障活动的正常开展
受到传统学生党建格局的影响,很多学生公寓一般仅仅是设有宿管人员的值班室和辅导员的寝室,而党团活动室则相对来讲比较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目前学生青春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学生公寓的配套不够完善,也就很难保障活动的顺理开展,给党建工作的开展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以杭州为例,虽然很多高等院校在学生公寓中也设有一些党团活动室或者是心理咨询室,但是能够配备专业人才常年对学生进行辅导的学生公寓少之又少,而更多的高校学生公寓根本就没有专门的人员来对学生开展青春党建工作的指导,这势必会给新时期的青春党建工作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强化学校公寓的青春党建工作,在学生公寓开展党组织工作是目前党建工作发展中十分重要的方向之一,但是能够真正的在学生公寓中建立起党支部的学校还比较少,就算是建立起来了党支部,也很难真正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党支部所开展的各种活动也都是为了简单的应付检查,很难获得实际的应用效果。
(四)学生青春党建工作的形势比较单一,缺乏实际效果
在很多学校,青春党建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党员一味被看作是其他同学的学习标杆,在公寓管理的具体过程中也被提高了标准,而在实际过程中如果缺少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长效的运行办法,一味的强调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作用,这会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吸引力,也就更不用谈内化为动力,所以在公寓学生青春党建开展的过程中很少有学生党员主动配合宿管开展相应的大学生的党建工作。
二、高等学校青春党建工作的应对思路分析
(一)不断的创新青春党建工作的模式,发挥好环境育人的重要功能
伴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学校的学生公寓管理正在逐步的走向社会化。在这种背景之下,强化对高校学生公寓的党建力度很有必要,简单的将学生公寓社会化,将大学生的思政政治工作也承包给物业管理部门来开展,这会给新时期的学生青春党建工作造成比较大的影响。高等院校只有将学生公寓的管理服务归口到学校的学生部,招聘专门的辅导员,并常年的入驻学生公寓,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保障学生公寓的青春党建工作的可以获得更好的失效。也才可以使得学生公寓的青年党员文化建设工作有效的融入到目前大学生校园公寓文化建设的整体之中,促进学生青春党建效果的不断提升。
(二)完善高校学生公寓青春党建工作的机制,强化激励机制
在进行公寓青春党建的过程中,将学生日常在公寓的表现纳入到对学生入党的标准之中,对学生自身思想素质综合水平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各个学院在党员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对学生在公寓中的表现进行考核,发展学生党员要参考公寓辅导员的意见,如果公寓辅导员认为该学生不能够达到党员的标准,则可以暂缓对其发展和考核。通过在学生公寓的管理和党员建立相应的章程和机制,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这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公寓党组织责任意识的不断增强,促进青春党建工作实效性的提升。
(三)开展学生公寓青春党建工作载体的创新,促进党建工作实效的增强
高等学校的学生公寓开展党建工作要坚持全方位,多角度的运行模式,为学生公寓“党员之家”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的工作人员要经常性的召开会议,为高校学生公寓“党员之家”的制度完善和环境布置出谋划策,依据学生党员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党员之家”的各项日常活动。高等院校同时要注重对于党员示范岗位的建设,通过将党员的先进实际公布在公寓的宣传上中,来增强党员自身的责任感,通过创建“党员示范寝室”等一系列的活动,发挥青年学生党员在文明习惯培养方面的示范作用,以此来更好的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总的来讲,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是十分具体的,也是实实在在的。必须要说到做到,这样才能真正的获得切实的效果。将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在广大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体现出现,让学生党员在学生公寓的工作中也能够亮明党员身份,做出相应的承诺,不仅仅可以使得每一个学生党员都能够清楚自身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还可以很好的增强党员意识,切切实实的履行党员的义务,进而发挥好党员的作用,以便能够很好的接受其他同学的监督,促进青春党建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对新时期学生公寓青春党建的机制研究分析
(一)采取党员形象上墙的做法是促进党建工作不断发展的重要措施
目前在一些地区的公寓党建过程中党员形象上墙是比较多见的一种党建措施,最终的目的是发挥党员在公寓党建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以便能够为大学生的习惯的形成和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目前很多地区的学生公寓的示范床铺和党员之家主要还是由党员来参加的,这使得党员干部对于全体学生的示范作用很难得到有效的发挥。另外一方面由于目前的大学生独立意识比较强,都有着自身对于生活的一些看法,对一些不是特别有吸引力的活动不是很喜欢参加。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要最大限度的挖掘一些大学生所能够接受的一些活动形式和内容,以此来提升思政工作的效果,增强学生公寓青春党建工作的效果。
(二)将公寓党建工作和公寓楼层长的工作进行紧密的结合
党建工作进入到学生公寓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来更好的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从而更好的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目标,这和楼层长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目前公寓的青春党建工作和公寓楼层长的工作基本上分开的,这样就造成了很多重复,很难形成合力,促进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因此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时候,也可以尝试让党员来担任楼层长,一方面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对党员和预备党员来进行必要的锻炼和考察,另外还能够形成合力,使得学生公寓的管理和学生党建工作可以很好的结合起来。
(三)积极探索新的学生青春党建工作新的管理模式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很多高等院校在学生青春党建方面都在积极探索新的管理和教育模式。这势必会在未来出现班级、院系和公寓为单位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共存的局面。这种管理模式的出现关键是要将公寓管理和学生的院系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积极的发挥出学生党员在公寓青春党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结语
学生公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娱乐的重要场所之一,是高等学校开展教育育人的重要场所。在学生公寓开展必要的党建工作了,是对传统学生党建工作在学生公寓中的重要延伸,为高等院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一个比较好的途径。本文主要结合实践,就高校学生公寓的党建体制开展了分析研究,首先对目前学生公寓青春党建体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然后学校青春党建工作的应对思路开展了研究,以期能够为新时期的学生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小红.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困境探析[J].文教资料,2009(04).[2] 史永安,王雄杰.创新公寓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07).[3] 吴尚卓,王建民,阎海星.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作者简介:潘李芳(1983.10-),男,浙江丽水人,本科,助教,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