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北榆阳煤矿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恢复治理措施
陕北榆阳煤矿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恢复治理研究
马景国
(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陕西 榆林 719000)摘 要:陕北榆林是我国能源分布高度密集的煤炭产业基地,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带动了榆林经济高速发展,同时也对榆林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使得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基于此,本文以陕北榆阳煤矿为例,对该矿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找出影响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矛盾,提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有效对策措施,改善和恢复煤矿生产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实现榆林矿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关健词:陕北榆林;榆阳煤矿;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171.4
文献标识码:A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tatus Assessment and Remediation Countermeasures in the Yuyang Coal Mine of Northern Shaanxi
Ma Jing-guo(Shanxi Zhongneng Coalfield Company Ltd,Yulin, Shanxi 719000,China)Abstract: Yulin China's energy distribution is highly concentrated coal industry base,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not only led to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Yulin, Yulin also caused serious damage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king an already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orse.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YUYANG mine, for exampl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mine situation analysis, identify the impact of ecological damage of the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propose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and restore coal production has brought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order to achieve Yulin m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 virtuous circle.Key words: northern Shaanxi Yulin;Yuyang coal mine;ecological environment;control measure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榆神府矿区地处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过渡地带[1],属荒漠草原生态系统,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沙质荒漠化问题严重,植被类型单调,植被覆盖度较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近年来,随着能源矿产基地的大规模建设与开发,不仅带动了榆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为我国创造丰厚的物质财富,已经成为陕西省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然而随着能源矿产基地建设的大规模扩张,开发区域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不断扩大,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生态环境建设已成为榆林煤炭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2-4]。而解决好煤炭企业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保证陕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12]。
因此,本文以陕北榆阳煤矿为例,通过对该矿区生态环境状况分析,找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矛盾,并以此为切入点,提出榆阳煤矿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和建议,有重点、有步骤地实施能源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促进榆林能源矿产基地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协调发展,实现榆林能源矿产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榆阳煤矿井田概况
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榆阳煤矿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距榆林市西北约12km处,行政隶榆林市榆阳区的小纪汗乡管辖。榆阳煤矿前身为榆林市恒远煤矿,2003年3月被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收购,范围扩大至13.0258km2,生产规模1.20Mt/a;2012年7月,采用充填式试验开采,生产规模增加至1.5Mt/a;截止2012年期末,井田地质储量30.47Mt,可采储量为15.8Mt。目前煤矿主采为3号煤层,井田开拓方式为采用斜-立混合开拓方式,根据煤矿生产能力及煤层赋存条件,采用长壁式采煤法,顶板管理原采用垮落法顶板控制,现采用充填式控顶法。区内主要水系为南边界外芹河及东部7km外的红石硖水库,另外还分布有大小不等的小海子,有保柱海子、臭海子,近年来因水位下降,很少有水。从投产到目前为止已形成4.6398km2采空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使得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榆阳煤矿开发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因素有:地上井场、工业场地建设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作者简介: 马景国(1968.9–),男,1992年7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学历,现任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环保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矿井灾害治理及矿井生态治理的研究工作。手机***,电话0912-3692030
井工开采作业,引发地表沉陷,地下水及地表水渗漏,对土地资源、土壤、地下水及地表水、地表植被及景观产生影响,进一步造成土地沙化及水土流失;矿井水排放对地表水、地下水、地表植被及土壤等的影响;煤矸石堆放占压土地,对自然植被及景观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执行标准(mg/m³):《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煤矿生态环境现状
2.1敏感区生态环境治理现状
受榆阳煤矿开采影响的3个村庄均以安置完毕,搬迁遗址区(面积2.49km2)范围内,拆除的建筑(约9000t)尚未清运,建筑垃圾堆放破坏生态环境。未来5年开采区范围内敏感目标主要为奚家伙场和肖家伙场。
2.3.2 水环境污染现状
煤矿生产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井下矿井用水和生活污水,产生量分别为21600m3/d和600m3/d。
井下矿井涌水采用混凝、沉淀、过滤等工艺处理,设计处理规模25000m3/d。矿井水主要污染物检监测结果见表1-3,均符合相关环保标准。
表1-3 矿井水排放监测结果
污染物 监测结果 mg/L 污染物
化学需氧量 22 汞
悬浮物 9 锰
石油类 0.03 砷
PH 8 2.2 已有塌陷区生态环境治理现状
煤矿开采形成采空区塌陷区总面积为4.6398km2,其中采空区面积3.3936km2,塌陷区面积1.2462km2,塌陷区范围内土地已被平整,并进行植树种草,植被覆盖率达25%以上。
监测结果
0.00001 0.43 0.007ND
mg/L
执行标准(mg/L):《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3 煤矿环境污染现状
榆阳煤矿为原煤生产企业,目前煤矿正常运营,环境影响评价批复中要求的环评设施均已建成运行,并通过国家环保办验收。根据榆林市环境监测总站2012年11月对榆阳煤矿工业场地污染物排放情况的监测结果进行排污达标分析。2.3.1 大气环境污染现状
(1)煤尘
煤尘主要来源于临时排矸场、工业场地筛选系统、储煤场及煤炭外运等。煤尘无组织排放监测结果见表1-1。
表1-1 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监测结果
监测 点位 上风向参考点 下风向 1#监控点
下风向2#监控点
下风向 3#监控点
生活污水采用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厌氧、好氧及兼氧生化处理)进行二级生化处理,设计规模750m3/d。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检监测结果见表1-3,均符合相关环保标准。
表1-3 矿井水排放监测结果
污染物 监测结果 mg/L 污染物
生化需氧量 6.2 类大肠杆菌
阴离子洗涤剂 0.06 氨氮
动植物油 0.35 挥发酚
PH 7.8 化学需氧量
监测结果
830 0.427 0.001 27
mg/L
执行标准(mg/L):《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0.228~ 0.205~ 0.238~ 监测结果 0.183~ 0.204 0.263 0.234 0.275 mg/m³
执行标准(mg/m³):《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监控点与参考点浓度差值<1.0。
(2)锅炉烟气
主斜井工业场地锅炉房设2台SZL10-1.25-AⅡ型蒸汽锅炉,配套建设1座60m烟囱,麻石水膜除尘器+固硫剂。副立井工业场地锅炉房内设ZIL1.4-0.7/95/70-A2型热水锅炉4台,配套建设1座25m烟囱,麻石水膜除尘器+固硫剂。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监测结果见表1-2 表1-2 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监测结果
污染物 监测结果 mg/m³
烟尘 80 二氧化硫 534
氮氧化物 227
2.3.3 固体废物处理现状
榆阳煤矿开采期间,固体废物处理主要包括:井下矸石排放量为36t/d,全部充填井下废弃巷道,不出井;地面生产选矸排放量为136t/d,用于神华阳光神木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电;锅炉灰渣排放量为1177.6t/a,销售至附近水泥厂做添加剂或作为建筑材料进行综合利用;生活垃圾排放量为1t/d,分类收集,定期运往榆阳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垃圾处理场处理;地面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经机械脱水后由市政环卫部门统一清运,而矿井水污水处理站的污泥,经浓缩池浓缩和机械脱水后外售。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
3.1生态环境治理功能分区
通过生态环境调查,本矿区的生态功能区主要分为分为场地区、采空区、塌陷区及开采区,具体生态功能区情况见表2。
表2 生态功能分区情况表 分区
编号 名称 面积
各功能区特点(km2)1 场地区 0.2701 工业场地 2 采空区 3.3986 草地,耕地 3 塌陷区 1.2462 草地、耕地及进场道路等 4 开采区 4.6037 草地,耕地,肖家伙场等 5 取砂区 1.2500 草地、林地 6 搬迁遗址区 0.0294 建筑垃圾 7 小计 10.798 / 3.2 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根据榆阳煤矿生态环境调查及其治理措施,本煤矿分为取砂区、搬迁遗址区及开采区,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分区情况见表3所示。
表3 生态功能分区情况表 分区
编面积治理措施
号 名称(km2)1 取砂区 1.2500 进行土地平整,实施林草地恢
复治理 搬迁遗遗留的建筑垃圾进行清运,土址区 0.0294 地平整,实施林草地恢复治理 开采区 2.5718 充填式开采 小计 3.8512
/ 3.2.1 搬迁遗址区生态恢复的治理措施
(1)土地平整
对不积水而起伏不平的塌陷地,因地块保墒、保水、保肥效果差,不便耕种,可以通过就地平整法进行挖补平整,保证整个塌陷区海拔标高基本一致,平整后的土地标高要高于洪水位标高,以利于耕种和植物的生长。
(2)林地治理措施
根据地形坡度、坡向、土壤质地及土层厚度等,选择适宜品种,适地造林,增加植被覆盖度。
(3)草地治理措施
土地整理后,选择优良的草种播种,进行草地改良;复垦阶段严禁放牧。
通过以上搬迁遗址区生态恢复治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建立一定规模的植被等监测定点,对取砂区和搬迁遗址区范围内的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控,以调整年度计划。3.2.2 取砂区生态恢复的治理措施
榆阳煤矿周边风积砂的持水性较好,故在地表存在一定数量的植被,但由于风积砂较为贫瘠,肥力较低,所以现存的生态系统较脆弱。地面采砂作业开始之后,可以通过整体规划,计划性地开展土地复垦工作。风积砂挖取后,地表将直接呈现为被风积砂压覆的土壤,通过及时采取适当的土地熟
化措施,改良土壤的肥力,对土地进行整理、复垦,实现地表环境的改善。3.2.3 开采区的治理措施
榆阳煤矿采用高水膨胀材料充填工艺,工艺流程主要分为:配比搅拌、工作面充填两个环节。
(1)配比搅拌子系统
风积砂、粉煤灰、水泥和水在使用前储存方式是:经过筛分的风积砂存放在砂仓内,粉煤灰、水泥分别存放在各自的圆筒仓内,水存在水池内。材料配比按每立方米充填料风积砂366.3kg、粉煤灰366.3kg、辅料81.6kg及矿井水700kg进行。配比搅拌主要在地面充填站(如图1)进行。
(2)工作面充填工艺
工作面充填管布置在充填支架后部,每个15~20m设置一根布料管。工作面充填管在每个设置布料管的地方接一个三通阀,利用三通阀切换控制充填料浆,按照由低向高顺序依次进行充填。
工作面正常充填顺序为:检查准备→灰浆推水→砂浆推灰浆→正常充填→灰浆推砂浆→水推灰浆→压风排水。
图1 充填站示意图
3.3 污染防治措施
榆阳煤矿产生的污染物均得到有效控制及治理,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榆阳煤矿废气治理设施已建成,经试运行性能稳定,可确保运营期废气达标排放。
(2)水污染防治措施
榆阳煤矿污水处理设施已建成,应保证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矿井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并将处理后废水100%回用。
(3)固废防治措施
固体废物中,采掘煤矸石填于井下,地面筛分煤矸石、锅炉渣等综合利用,其他固体废物交由地方环卫部门等处理。
榆阳煤矿通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措施的实施,可实现以下生态环境治理总目标如下:
a、搬迁遗址区生态破坏整治率达100%;
b、开采充填率达100%;
c、取砂场总土地治整治率达80%; d、矿区林草覆盖率达25%。从实施到2016年至,预计达到对取砂场进行土地平整,实施林草地恢复治理,土地整治率达100%,植被覆盖率达25%。3.4 资源综合利用 3.4.1 废水综合利用
(1)生产、生活污水
矿井生产地面生产生活污水经过二级生化处理(处理规模750m3/d)后满足要求。根据“按质使用,用污排净”的原则,本矿生产生活污水(600m3/d)可全部用于地面生产系统防尘洒水及井下消防洒水,不外排,实现生活污水零排放。
(2)矿井水
矿井日涌水量为21600m3/d,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处理规模25000m3/d)后,可用于井下洒水、生产系统防尘洒水、充填开采用水及周边生态环境用水。
3.4.2 煤矸石及锅炉灰渣综合利用
生产中排出的掘进矸石采用胶轮车或矿山装载机运至拟回填的采空区。生产期锅炉渣、地面选厂矸石产生量分别为1177.6t/a、45000t/a,全部综合利用;其中锅炉炉渣用于铺路等建材方面,地面选矸用于神华阳光神木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电。效益分析
为了达到预期的效益,榆阳煤矿治理措施用于生态治理工程总投资为85465.74万元,其中搬迁遗址区治理费用90.45万元,取砂区治理费用76.11万元,开采区治理费用72800.00万元;施工临时工程费为1459.33万元,独立费用6202.16万元,基本预备费4837.68万元。
4.1 经济效益
通过搬迁遗址区治理、取砂区治理等措施,可以把该区域由于煤炭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环境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并可以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降低了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造成的不必要损失,为矿方减少了不可预见的成本。所以该经济效益通过直接和间接、显性和隐形形式体现在了矿方生产运营的过程中。4.2 生态效益
榆阳煤矿生态环境治理方案实施后,通过对搬迁遗址区和取砂区土壤的有效和合理利用,逐步改善土壤理化质量,恢复土地生态功能;绿化效益的测算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不但可以防尘固沙,隔音减噪,还可以产生氮氧平衡的环境效
益、储水效益。充填开采使得矿区从传统的先破坏后复垦的方式变为提前保护为主、边开采边保护、后期复垦为辅的新的方式,重视初期的保护工作,从而不仅保护了矿区环境,又减少了煤矿在土地复垦及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投入,而且最终的环境效果要远好于先破坏后治理的传统方法。
4.3 社会效益
榆阳煤矿治理措施实施后,随着场地的有效利用,一方面可以吸收和消纳部分社会剩余劳动力,提供社会的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另一方面,随着局部小气候的改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舒适的生活空间;搬迁遗址区治理和取砂区生态恢复治理工程实施后可提高土地生产力,在矿区及周边环境影响区种植适合的人工植被,控制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持续加强,环境将逐渐得到改善与优化,产生十分可观的社会效益。实施项目保障措施
(1)行政监督管理保障措施
榆阳煤矿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应由环保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并及时将检查及改进通知该矿。榆阳煤矿应设立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实施管理机构、主管、专门技术人员等负责落实本方案的项目实施,并建立健全必要的生态环境恢复智力的管理规章制度,主动协调取得土地管理部门、水利部门、环保部门的支持,在项目实施实施施工中,应征求采纳有关部门的意见,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管理应贯穿建设项目整个过程,并对建设项目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确保方案中的各项目工程落实到位。
(2)技术保障措施
实施生态环境治理措施涉及到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分工技术服务等相关问题,榆阳煤矿将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或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实施,以保证实施的效果和质量。
(3)资金保障措施
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生态环境治理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榆阳煤矿应将治理费从生产费用中列支,防止挤占、挪用或者截留,要做到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合理使用,确保专款专用,确保经费额度、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8.2.5监督和管理机制
生态环境治理措施确定后,榆阳煤矿应主动和地方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并自觉接受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应认真负责
对生态环境治理方案进行监督管理,确保方案按计划实施。
通过榆阳煤矿生态环境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程控制、综合治理”的环保新战略,建立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补偿长效机制。减缓或避免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或破坏,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结 论
[2] 都平平.生态脆弱区煤炭开采地质环境效应与评价
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2.
[3] 齐贺停,李宏颖,石旭东.陕北煤矿生态环境现状
及其治理方案浅析_以府谷县红草沟煤矿为例[J].四川环境,2012,31(6):64-69.
[4] 王燕.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治理对策
[J].煤炭科学技术,2009,37(12):125-128.
[5] 宫成,丁杨,侯世占.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
[J].煤炭技术,2008,27(10):3-5.
[6] 周浪.煤炭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对策研究[J].煤炭技
术,2011,30(7):1-4.
[7] 王强,张义平,潘玉忠,吴斌.贵州省某小型铅锌榆阳煤矿生态环境治理措施是一项生态公益性事业,以生态效益优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通过方案的实施,最终达到资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并同步增长的良性循环局面。
恢复治理措施实施期间,榆阳煤矿按阶段明确主要恢复治理任务,按时期排定重点工程;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生态破坏少、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推进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建设生态良好的矿区环境,实现榆阳煤矿企业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姬艳梅.陕北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生态环境建设对策措施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2.
矿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治理措施[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1,31(1):92-94.
8] 吕树芳,赵丰,于泊蕖.某煤矿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方案及可行性分析[J].煤炭技术,2012,31(4):8-10.
9] 王晓辉,张之源,潘成荣,贾良清.安徽省矿山生
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7,31(4):90-94.
10] 杨金燕,杨锴,田丽燕,黄仁豪.我国矿山生态环
境现状及治理措施[J].环球科学与技术,2012,35(12):182-188.
11] 李富,廖国忠,刘鑫明.矿井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陷
落区探测中的应用[J].煤矿安全,2013,44(4):155-158.
12] 唐奇军.茨竹园石灰石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J].中国矿业,2012(8):106-109.
[[[[[
第二篇:生态环境治理的措施
二、我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对策
首先,坚持科学发展观,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必须充分认识我市环境保护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在科学发展中促进环境保护,在保护环境中实现科学发展,做到不要牺牲环境的发展,不要浪费资源的增长,不要未经环评的建设;下大气力解决好我市发展中的各类环境问题,尤其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主攻目标。
其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解决结构性和布局性污染。作为资源型工业城市,冶金、化工、电力、建材将仍是我市的主导产业,也是重污染行业,这些行业“三废”排放量占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的85%以上。因此,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国家循环经济“双试点”城市的优势,制订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构建321型的循环工业网络,加快建成滨江、横港、城山三个循环经济园区,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同时,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禁新上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项目,坚决淘汰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生产能力,鼓励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通过调整工业布局,逐步把主城区工业企业迁入相应的园区,努力解决布局性污染问题。
第三,深化环境污染防治,努力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十一五”污染减排实施意见,严控增量,削减存量,做到不欠新帐、多还旧帐。科学合理地分配总量控制指标,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各类建设项目、区域规划以及各类开发建设专项规划均要进行环评,从源头上防止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努力实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继续开展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重点的清洁生产审核,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实现污染全过程控制。
第四,全力推进环保重点工程,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我市环保历史欠帐多,污染治理任务重,必须加大环保投入,加快实施环保重点治理工程。当务之急是抓好狼尾湖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彻底消除狼尾湖区域工业废水对城市饮用水源的污染影响。同时,要加快城市生活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和危险废弃物及医疗垃圾处置中心建设。结合国家电力行业“上大压小”要求,淘汰铜陵电厂现有2台12.5万千瓦机组,完成3号30万千瓦机组脱硫设施建设。限期淘汰全市17条立窑水泥生产线、26家铁球团生产企业46台小烧结炉,以及工艺设备落后、生态破坏严重、排污不达标的小选厂。
第五,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着力推进生态市建设。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杜绝污染严重企业向农村转移,彻底取缔土法选金等“15小”和“新5小”企业,关停一些工艺落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的小化工、小选厂、小烧结,促使乡镇工业进区入园。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大力推广生态农业、生态能源和生态经济,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状况。深入开展矿业秩序治理整顿,严格实行矿山分类、分区管理,调整优化矿业结构及布局,压缩小型矿山的数量。建立矿山生态建设保证金制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治理修复关闭矿山生态环境。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林地、湿地。
第六,完善环境保护机制,切实把环境保护任务和责任落到实处。切实加强和改进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真正把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创先评优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完善环境保护投入机制,把环境保护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和预算保障的重点。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环保投融资机制。加强部门协调,完善联合执法机
1制,依法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督促有污必治、治污必清,切实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建立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完善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建立灵活高效、协调有力的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开展生态文明观和环保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与环境保护意识。
第三篇:吉林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验收办法
吉林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验收办法(暂行)
为全面贯彻实施《吉林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管理办法》,规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验收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验收条件
1、采矿权人或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承担单位,按照经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设计要求完成全部(采矿权人可完成部分)恢复治理任务,经自验后方可申请验收。
2、申请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验收,应当提交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竣工报告。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竣工报告内容包括:矿山基本情况、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范围、综合整治方案及主要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工程建设质量及矿山生态环境评价、资金使用情况、综合效益分析等,并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施工图。
二、验收组织
1、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的验收,由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专业专家进行。
2、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进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验收,应当在接到验收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做出安排。
三、验收依据及内容
(一)验收依据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验收,应依据《吉林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二)验收内容
1、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情况;
2、地下水均衡恢复、水土污染防治情况;
3、废石、废渣堆、排土场、贮灰场和尾矿库的整治情况;
4、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情况;
5、其它矿山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情况。
四、验收程序
(一)验收申请与受理
采矿权人或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承担单位向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规定的资料。验收申请受理后,由受理申请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下发验收通知,提出验收工作要求和时间安排。
(二)验收程序
1、由受理验收申请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成立验收组。验收组成员应包括地质、工程、环境和管理等方面的专家,一般为5-7人。
2、验收组在赴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现场检查的基础上,听取采矿权人或工程承担单位的汇报,并对各种原始资料、档案、文件等进行认真审查,经讨论后形成专家验收意见。
3、验收合格的,由组织验收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验收后5个工作日内下发验收合格通知书,采矿权人凭验收合格通知书和验收意见,按有关规定办理提取备用金手续。验收不合格的,由组织验收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验收后5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采矿权人或工程承担单位,按专家验收意见继续实施恢复治理工程。
第四篇:山西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
山西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
编制大纲(试行)
编制《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是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和《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意见的批复》(国函[2006]52号)精神,促进我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保障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有序进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指导和规范煤炭企业方案编制工作,制定《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大纲适用于山西省境内从事煤炭开采及其它矿业开采的企业。
一、总则
1、编制依据
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国家部、委的行政法规、条令、条例、规章。
山西省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
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及相关煤炭、国土、林业、水利等行业规划。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相关技术政策、技术标准。
其它有关文件(包括企业环境影响评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环保专项设计、水土保持方案等)
2、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编制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意见的批复》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注重现场调查,查阅技术资料,核实相关数据,进行科学归纳分析;科学设定指标体系,按阶段明确主要恢复治理任务,按时期排定重点工程;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生态环境破坏少、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推进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建设生态良好的矿区环境。
编制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不欠新帐,渐还旧帐”的原则
煤炭企业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要定期制定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并组织进行实施,要定期进行评估,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要以煤矿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的形式,建立企业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补偿长效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控制煤炭生产中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并逐步解决历史存留的生态环境问题,把煤炭企业建设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企业。
(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 根据煤矿企业生产情况,对新建矿井,应突出预防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内容;对生产历史长的矿井及改扩建、资源整合矿井,突出现有问题的解决方案,分清轻、重、缓、急和优先顺序,逐步对煤矿影响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3)坚持“前瞻性与可操作性有机统一”的原则
针对目前已存在和今后可预测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据国家的政策要求,既要立足当前技术和资金投入、恢复治理工程实施、建设 施工的装备和水平的实际,使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又要考虑国家政策调整,相关标准提高,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因素,使方案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4)坚持“规划协调”的原则
方案制定中标准的设定,方案中生态保护、恢复治理等重点工程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规划及其它规划相衔接,并统筹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有关规划的协调性。
3、方案编制时限
方案以编制前一年为基准年。目前,以2008年为基准年,近期2009~2010年,中远期2011~2015年。原则上五年为一个编制和实施期,并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期限相一致。
方案应依据国家相关的政策要求适时进行修订。
4、确定方案涵盖范围
方案应涵盖煤矿开采区及其矿业活动影响区。对被整合矿井遗留的生态环境问题应一并纳入方案处置。
5、初步现状调查、收集资料
确认企业环境影响评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已完成,属于正常生产的合法企业。结合企业发展规划或计划,了解企业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及趋势,与周边小煤矿的关系及煤炭资源整合情况;收集矿区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资料,调研企业生产工艺、开拓方式,分析煤炭开采生态环境破坏状况,主要包括地表沉陷对土地资源的破坏、生产功能下降情况;矸石占地、自燃及其环境污染情况;煤炭开采地下水污染、破坏及水土流失现状,采煤引起的人畜饮水困难;采煤对森林 资源、湿地及物种资源的破坏情况;煤炭运输、工业场地“三废”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因采煤引起的其它环境等问题。
在初步调查、收集资料基础上,结合区域生态环境现状,科学综合分析本企业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依据国家的政策和相关技术标准,设定总目标及阶段性目标,并设定所应达到分项的技术指标要求。
6、确定技术路线,编制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 确定技术路线与工作方案。
对于新建项目,侧重对资料的研判,针对已批复的工程可行性研究环保篇、环保设计专篇、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批复的要求、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要求等提出的生态环保措施,结合矿区实际及资金保障情况,区分项目的轻、重、缓、急,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的优先顺序,进行资金安排;
对于生产矿井,应加大现场踏勘、勘测工作,建议用万分之一地形图进行现场实际调绘,摸清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具体情况。之后,结合矿区实际及经费情况,区分项目的轻、重、缓、急,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的优先顺序,进行资金安排。
二、方案基本内容
方案成果包括文本和相关附图。
文本要求重点突出、文字简练、层次清楚,具有可操作性。基本内容包括:
(1)总论
说明任务的由来、编制依据、指导思想、遵循的原则、方案涵盖范围、执行时限、技术路线等。(2)区域概况 主要内容包括: ① 区域自然条件
企业位置、井田范围及交通状况;矿区气象、气候;地表水、地下水等。
②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及地层、地质构造等。基本图件:地理位置及区位图、地层综合柱状图(3)企业生产及工程概况 基本内容:
① 矿山开采基本情况,包括企业生产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及趋势,资源状况、生产能力,与周边小煤矿的关系及煤炭资源整合等基本情况;
② 项目基本组成,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及环保工程等;
③ 生产现状,包括总图布置、开采工艺、开拓布置等; 基本图件:总平面布置图、开拓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4)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状况调查及规划期生态破坏预测分析 定量分析煤炭开采生态破坏类型、程度、范围等。结合区域生态环境状况,明确本企业导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煤炭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包括矿井排水)及其环境污染状况;掌握目前采煤生态环境破坏的控制、恢复治理重建情况,了解其综合利用及恢复重建水平。
基本内容: ① 生态破坏 针对煤炭企业生产特点,分区说明生态破坏情况(新建企业,根据环评预测结果说明方案实施期内生态破坏情况)。
a、采空区分布情况,包括位置、范围、采空时间、采空煤层,采空区内地下水存积情况;结合采空区情况,查明地表沉陷分布位置、沉陷形式、破坏地表植被及其他地被物情况;
b、矸石场生态破坏和影响; c、工业广场生态破坏和影响; d、运煤、运矸道路生态破坏和影响;
e、结合区域生态状况,说明企业生产造成的主要生态问题,以及需要优先解决的生态问题。
② 环境污染
a、调查企业目前环保装备水平、运行状况、是否满足现行环保要求等;
b、根据调查结果,说明企业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需要优先解决的污染问题。
③ 规划期生态破坏预测分析
结合煤矿开拓布局、采掘规划或计划,采用科学方法,对采煤在规划期内不同年份造成的生态破坏进行预测分析。
基本图件:
生态环境现状图,图中应注明项目位置、井田境界、主要道路、主要水系、河流与湖泊、土地利用、植被、水土流失情况等信息。
生态破坏现状图,包括地表沉陷、矸石场占地等信息。规划期地表沉陷预测图(5)综合整治目标、指标
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政策,确定企业综合整治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分期目标)及其指标体系,可参照山西省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结合企业实际合理增、减有关指标。
基本指标:“三废”达标排放率、破坏土地复垦率、工业广场绿化率、专用道路硬化率、煤矸石综合利用率、煤矸石安全处置率、矿井水重复利用率。(6)主要任务
根据现状调查及有关预测结果,结合综合整治目标、指标,明确各时期主要任务。
(7)治理工程及投资估算 基本内容:
按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状况调查情况,分轻重缓急设置工程内容。明确工程范围、建设内容、施工方法、施工工程量、施工质量要求、施工工期与进度以及投资概算。说明建设目的及预期达到的效果。附恢复治理工程总表。
基本图件: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总体布局图。图中应包括方案中综合整治工程的主要信息;综合整治方案中各项工程的配套专业图件。
(8)方案实施效益分析与评价
明确经费来源及数量。对项目预期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9)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提出实施方案的组织管理、工期及进度、工程质量、工程安全、生态安全以及资金等方面的保障措施。(10)方案附图要求 A:各分项要求的附图
B:生态环境恢复综合整治效果图
分项要求的附图图件比例尺一般应为1/10000—1/50000
山西省环保厅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一日
第五篇:榆煤矿集中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
库车县榆树岭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2017年煤矿集中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
为了深刻吸取落实县局下发《煤矿集中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切实提高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和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性的认识,全面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强化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不断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提升安全基础管理水平,扎实做好隐患排查治理的各项工作。根据《煤矿集中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文件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结合我矿实际,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原则
立足于我矿安全实际,以持续推进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为目标,牢固树立煤矿安全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及和谐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进一步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突出排查,重在整治;抓好当前,兼顾长远;强化监管,建立机制;着重解决影响安全的突出问题,同时抓好安全的各个薄弱环节;不断提高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水平,用足够的行政、经济手段遏制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四、组织机构
为切实落上级监管部门关于隐患排查治理行动的总体安排和要求,抓好我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经矿党政会议研究决定成立隐患排查治理行动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
组长:赵仁义
副组长:刘立明、张军、季新平、崔江、张垂波
成员:陈之辉、张生军、刘新、刘德勇、张伟、吴建伟、余小华、戴宏斌、闫书伟、武海林、李健察 杨树兵 陈芝足 陶家艳 杨建辉等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检科,刘德勇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隐患排查治理台帐,登记、整改、回查、销号管理工作,总结通报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展情况
五、患排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求
三、排查治理范围、内容、方式
(一)、范围:全矿(井上、下生产系统、地面、供电、生活区等系统)。
(二)、排查治理内容:在继续落实以往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基础上,全面排查治理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细节及其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隐患,以及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具体内容:
1、矿井通风:矿井通风系统合理,设施完善可靠。采区实行分区通风,专用回风巷、总风量和各作业点实际风量要达到规程要求。重点查无风、微风作业现象,杜绝串联通风,综合防尘系统运行正常。由安通组负责排查、整改、验收。
2、瓦斯治理:健全完善瓦斯检查、监控系统、瓦斯探头安设位置、配备数量、质量和校验符合规定,瓦检员、安全员、巡回安全员的配备与生产作业面相匹配,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双人联锁”制。重点查:工作面上隅角、冒顶处、回风巷转角处、密闭处等容易积聚瓦斯的地点,确保安全生产。
3、采掘布置:矿井生产系统完善可靠,生产布局科学合理,采掘接替正常,工艺系统、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现场管理等方面安全可靠。
4、顶板管理:采煤工作有符合实际的作业规程,采掘作业及支护符合标准,采煤工作要及时放顶,悬顶距离不得超出规定。
5、机电运输管理情况。井下机电设备完好、无淘汰设备,电气设备无失爆,井上、下监测、通讯电气设备完好。斜井、猴车、提升、运输设备、保护装置和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安全可靠。
6、水害防治:落实矿井水文地质、采空区、相邻矿井、废弃矿井、老空积水防治措施,重点查:与相邻矿井连通情况,防排水系统是否完善。
7、应急救援落实:应急救援、机构队伍健全,按规定配置救援物资、设备,制定综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按规定组织演练,做到安全管理人员及调度值班人员熟悉应急救援措施,井下作业人员熟悉避灾路线。
8、自然灾害防治:制定自然灾害防治措施,落实暴风、暴雨、雷电、暴雪、冰冻、地震等可能造成停电、停风、淹井事故的防范措施,废弃井口填堵封实,雨季“三防”(防洪、防排水、防雷电)工作要制定严密措施。
9、制度落实情况。健全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领导干部下井带班制度,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殊工种人员要培训合格,持证上岗。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费用提取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交纳,建立隐患排查各项制度。编制规程、措施要与井下实际相符,审批符合规定,井下作业人员经培训合格上岗。按规定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入井人员佩戴有效自救器,严格执行入井人员检身制度和出入井人员清点制度。(三)排查治理方式。
1、坚持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与深化煤矿瓦斯治理、顶板管理、安全专项整治结合起来。狠抓薄弱环节,解决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
2、坚持与日常安全检查相结合起来,加大打“三违”、治“三超”工作力度,消除隐患滋生根源。
3、坚持与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和技术进步结合起来,强化安全标准化建设和现场管理,加大安全投入,推进安全技术,夯实安全基础。
4、坚持与加强应急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落实隐患治理责任与监控措施。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精心组织
各责任人要提高认识,增强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切实加强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和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研究布置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精神心布置落实,抓好此项工作。
(二)、实出重点、落实责任:
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治理不留后患,对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队组,要明确监管责任人,做到挂牌督办,确保隐患治理工作的落实。
(三)建立台帐,完善机制:
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台帐,把排查的安全隐患逐一建档,做到安全隐患有登记,落实整改有措施,检查督导有记录,隐患销号有验收,做到安全隐患治理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形成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四)、标本兼治,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五)各科室、队、班要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契机,规范安全管理。狠抓现场监管。严格执行“四位一体”现场管理制度,做到瓦检员、小班长盯点盯面;队长、安全员及井口巡回检查;矿领导跟班带班作业,井口、部门负责人现场巡回检查,督促整改人员对井下查出的问题开出隐患整改通知单,限期或现场进行整改,由部门、科室、班(组)相关负责人组织人员
整改完成后再开除隐患整改回执单,由督促整改人员现场确认隐患整改完毕方可验收签字同时消号隐患。一般隐患由安全科负责落实;较大隐患由安全科指定专人负责落实;重大隐患由分管矿领导挂牌督办落实。
榆树岭煤矿 2017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