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液体外渗的护理
金黄散联合类肝素治疗康莱特静脉滴注外渗的护理
发布时间:2004-10-25 来源:本站整理
【题 名】金黄散联合类肝素治疗康莱特静脉滴注外渗的护理
【作 者】何彬 贺静 赵林芳
【机 构】
【关键词】金黄散 类肝素 外渗 护理
【文 摘】l临床上静脉输液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药物不同程度渗漏到血管外皮下组织中,轻者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经常规处理可短期内(24~48h)恢复;严重则可引起局部皮肤坏死,需植皮处理,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护士应加强输液巡视,严防药物渗漏,如有发生,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我科2009年10月对1名肿瘤患者输注康莱特注射液时发生外渗,经及时处理,患者恢复良好。
金黄散食醋调敷,仙人掌尸湿敷,土豆片敷等
第二篇:液体外渗知识点
液体外渗知识点
渗出分级
0度:无任何临床症状
1度:皮肤苍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2.5厘米,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度:皮肤苍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在2.5-15厘米,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3度: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大于15厘米,皮肤发凉,轻度-中度疼痛,可能伴麻木感
4度: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漏,皮肤变色,有瘀斑、肿胀,较深的凹陷性水肿,水肿范围最大处直径大于15厘米,循环障碍,中度-重度疼痛
预防措施、在输注刺激性药物前一定要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选择比较粗直的血管,抢救病人时避免选择下肢静脉(循环差),化疗、抢救时应使用静脉留置针,以减少多种药物同时用增加对血管的刺激,防止药物外渗。、做到勤巡视注射部位,不能只看有无回血来判断,曾有报道过因前期未引起重视导致坏死病例的。、如何判断是否外渗: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
4、只要出现药物外渗,必须进行处理,但应根据正在输入的药物性质采取措施,否则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输一旦发现或者怀疑刺激性药物渗漏到血管外,须立即停止注射,利用原针头接无菌注射器进行多方向强力抽吸,尽可能将针头及皮下药液吸出,拔针后用干棉球按压3 min左右。液外渗的处理局部封闭方法用41/2 ~ 51/2 针头,在红肿皮肤的边 缘呈点状或扇状封闭,边推药边退针 进针方法:与皮肤成15~20度为宜
注射药物量:以能使红肿范围明显突出皮肤,进针长以针尖最好在红肿正中处,使药物均匀地向四周扩散
封闭次数:根据情况2~3天封闭1次,一般封闭3~5次
一般用利多卡因、地塞米松进行封闭治疗,利多卡因有扩张血管、麻醉止痛,减少炎症渗出和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地塞米松有稳定生物膜,减少炎性物质的释放,提高组织耐受性和特异性抗炎作用。局部注射解毒剂
多
巴
胺:酚妥拉明5mg+0.9%NS10~15ml
碳酸氢钠:利多卡因+VitC
脂肪乳剂:利多卡因+透明质酸
甘
露
醇:利多卡因+地塞米松
化疗药物:不同类型解毒剂
热敷: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促进渗漏液的吸收,达到消除肿胀的目的。应用于对血管刺激性较小的一般普通液体的渗漏。如如抗生素类、葡萄糖溶液、等渗电解质溶液、维生素类等。
常用热水袋和热水毛巾热敷,温度 在50度左右,防烫伤
注意:(拔针4h后可行)渗漏超过24h以后,不可热敷。因此时,局部皮肤苍白,之后逐渐转暗红色,可产生局部出血,如此时热敷,可造成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代谢增强、细胞耗氧量增加,可加速组织坏死。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
局部水肿和药物的吸收,灭活药物毒性作用,从而减轻局部组织的损害。
应用于血管刺激性较大的化学药物的渗漏(局部产生无菌炎性反应)。如柔红霉素、表阿霉素等。
常用冰袋冷敷,渗漏后应早期用,防冻伤。理疗
1、微波
15-30分钟/次,2次/天
2、超短波
分钟/次
1次/天,Ⅱ Ⅲ期伤口换药后进行 3、50%硫酸镁湿敷(阳离子溶液外渗的药物如10%氯化钾、5%碳酸氢钠、10%葡萄糖酸钙,)方法:将50%硫酸镁溶液浸湿4层纱布后覆盖患处,上盖一层塑料薄膜,每4~6小时更换1次,持续湿敷。0.5%的654-2溶液湿敷
如多巴胺的渗出
方法:654-2 10mg+0.9%NS10ml配制成654-2溶液外敷,一次的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小时,因为血管长时间的过度的扩张会反射性的收缩,所以一般一次不超过半小时,每天3-4次敷
水泡的处理(小水泡)
1、对多发性小水泡注意保持水泡的完整性
2、避免摩擦和热敷
3、保持局部清洁并抬高局部肢体
4、每天用碘伏消毒,让水泡自然吸收(无条件者仍局部湿敷)
脂肪乳外漏,形成脂肪小滴,在输注部位造成局部毛细血管或组织阻塞,毛细血管中可见脂肪栓子,引起皮肤红肿、胀痛、出血、渗出、水肿、坏死及纤维性变等
局部用酒精擦敷皮肤部位,扩张血管,抑制血中脂肪栓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可促使皮下局部的渗出液或血液加快扩散而利于吸收,为避免局部组织坏死。方法:用NS20ml+地塞米松10mg+2%利多卡因10ml在超出外渗部位0.5-1cm处进行局部封闭,1次/天,连续3天。
甘露醇在快速滴入时易刺激局部产生疼痛,严重者引起静脉炎,大量渗透至皮下则可引起局部组织的坏死。所以在 输入甘露醇时应先评估血管。尽量避免同一静脉通路连续多次输入甘露醇。研究表明,甘露醇在同一部位静脉注射3次后即可引起明显的静脉损伤,出现血管壁损害、血管周围出血、血管内瘀血、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改变。
连续2天使用同一静脉滴甘露醇其静脉炎发生率为45.69%,2天后静脉炎发生率为100%。在使用套管针静滴甘露醇时,应同时用75%的酒精纱布湿敷上段血管,因酒精具有催眠和消毒防腐的作用兼有局部麻醉及止痛功效,因此可以预防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一般处理:一旦出现静脉炎或外渗,停止在该处继续输液,抬高患肢,外渗时应选择热湿敷。用50 %硫酸镁液浸过的纱布局部湿敷,纱布稍大于组织肿胀面积,2 h 更换1 次。
将洗净的马铃薯切成3 mm~5 mm 薄片外敷于液体外渗处,外敷面积稍大于组织肿胀面积,6 h 更换1 次。钙剂外渗处理
(1)抬高患肢,促使血液回流,减轻局部肿胀程度
(2)用0.25%~0.5%普鲁卡因封闭疗法,以缓解肿胀部位的发炎损伤症状,并纠正其血管舒缩功能障碍.(3)局部湿敷复方丹参注射液,为中医活血化瘀能减轻局部淤血,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还有强心、耐缺氧、镇静、抗炎、抑菌等作用。
(4)用50 %硫酸镁液浸过的纱布局部湿敷,纱布稍大于组织肿胀面积,2 h 更换1 次。
因此这些都是防止葡萄糖酸钙外渗部位坏死的重要环节。
高渗液的外敷是不可用硫酸镁和酒精的.因为硫酸镁本身就是高渗液体,只能用于血管通透性高而引起的外敷.对于高渗液渗漏者,可加重组织脱水。而甘露醇和钙剂也属于高渗液,为什么却能用硫酸镁湿敷?
因为硫酸镁外敷的主要机理是为了拮抗钙离子,而钙离子是平滑肌收缩的重要因素;因此敷用硫酸镁可舒张皮肤及皮下血管平滑肌,拮抗由于甘露醇外渗造成的血管收缩。所以用50 %硫酸镁液湿敷时2 h 更换1 次
第三篇:输液外渗护理
输液外渗患儿护理
输液外渗是指输液过程中药物漏出或渗浸到皮下组织中。是输液时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必须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减少患者的痛苦,防止护患纠纷,达到治疗的目的。所以认真分析发生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静脉给药是患病儿防病、治病、抢救危重患儿的一种方法、有效的一种途径,而且常用的是小儿头皮静脉,小儿头皮静脉非常丰富,分支甚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且静脉表浅易见,不易滑动,便于固定,因此,小儿多采用头皮静脉输液,注射时应鉴别头皮静脉与头皮动脉,如果误入动脉回血呈冲击状,推注药液阻力大。局部出现树枝分布状苍白,清醒患儿可出现痛苦面容,但是由于患儿易动,哭闹等多种原因,经常引起静脉药液外渗,使患儿注射部位皮肤苍白或者是暗红,注射部位并疼痛难忍,局部肿胀,甚至引起组织坏死及关节活动受限等,增加了患儿的痛苦,损伤了患儿的健康,并且给护理人员带来一些重复做事的困扰,在工作中如果有患儿哭闹不安情况下护理人员要多观察患儿输液部位是不是药液外渗引起患儿哭闹不安等因素。
1输液外渗的常见原因
1.1外力因素(1)多数患者由于大意,触碰针头,或解手取物,使针头滑脱,造成外渗。(2)小儿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天性好动,不懂得配合,肢体又难以固定,容易造成针头滑脱和静脉破损。同时,由于婴幼儿表达能力不强,容易造成外渗加重。(3)老年人行为控制能力减弱,皮肤松弛、静脉脆弱,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针头移位或静脉破损,此外,老年人反应迟钝,痛阈减低,是造成外渗加重的重要原因。(4)意识障碍的患者:如肝性脑病、肺性脑病、中风、颅脑外伤的患者,由于昏迷、躁狂、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1.2血管因素(1)微循环障碍:如失血、脱水、休克等,使血管塌陷,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2)静脉炎:由于血管壁炎症使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容易发生外渗。(3)血管硬化:如老年人血管硬化而且脆弱,慢性病反复穿刺也会使血管硬化,容易造成药液外渗。(3)敷贴过大:覆盖穿刺部位,影响外渗的观察。(4)在关节及关节附近的血管,由于这些部位活动度大,血管不固定容易外渗,而且一旦外渗损伤程度较严重。
1.3药物因素(1)高渗性药物,如高渗葡萄糖、甘露醇、钙剂等,对
血管刺激比较大,易造成血管收缩、痉挛,使药物外渗,甚至发生静脉炎。(2)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等,也容易造成外渗。
(3)化疗药对血管损伤比较严重,一旦发生渗漏,容易造成组织坏死,后果非常严重。
技术因素
1、穿刺过浅或过深。穿刺过浅时,针头斜面没有完全进入血管,使部分药液渗漏到血管外。而穿刺过深时,针头损伤血管对侧,造成药液外渗,乃至于皮下瘀血。
2、输注刺激性药物时没有保护好静脉,造成血管痉挛以至于药液外渗。
3、同一部位穿刺过多,造成静脉的损伤及护理风险管理在输液室的应用
护理风险管理理论在输液室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通过识别、评估可能存在的或潜在的可引发风险的因素;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进行预防和控制,使输液室的护理风险降到最低,确保病人的安全。
护理风险是指存在于整个诊疗护理过程中的可能会导致损失和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或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它始终贯穿于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环节中,有时即便是极为简单或微不足道的临床护理活动都带有风险[2],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它是通过护理风险分析,寻求风险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3]在输液室的护理过程中,有相当多潜在或明显的护理风险,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对各种护理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减少护理风险,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
为了减轻药液給患儿带来的损害和痛苦,文章中重介绍硫酸镁湿敷治疗药液外渗的疗效现报到如下:
一、临床资料及方法
1一般资料
选用2010年1月-2011年9月进入我科住院患病儿,发生药液静脉外渗患儿15起,根据外渗程度可分为,轻度外渗,中度外渗,重度外渗,轻度:外渗者注射部位疼痛,局部肿胀面积不超过两个厘米,患儿能忍受,中度:注射部位难忍,局部肿胀面积在两个至四个厘米,重度:局部肿胀面积在四个厘米以上,皮肤由苍白转为暗红,患儿哭闹不安,及时发现去除肿胀部位的针以后,患儿哭闹有所缓解。现在将发生起数分为两个小组,两个小组年龄、性别、相
同疾病等各方面归在一起。
2方法
把发生输液外渗患儿16起采用分组对照方法,一组8个分配,收集患儿资料,对一组进行温水湿热敷法,取一层纱布侵透后覆盖于患处,持续性湿敷30分中,对一组进行使用硫酸镁10毫升加入100毫升生理盐水中,取一层纱布侵透药液后覆盖于肿胀处,持续性湿敷30分钟。两组湿敷时间均为药液外渗后十二小时后进行,然后观察湿敷结果。
二、结果
用一层纱布侵透的温开水后覆盖于患处持续性患儿,渗出部分患儿的皮肤呈白色,组织虽消点肿,但是湿敷部位皮肤粗糙,患儿仍有哭闹不安,使用硫酸镁加入生理盐水的,患儿皮肤肿胀消退,肿胀部位并变松弛,皮肤不粗糙,患儿哭闹有所缓解,也能安静入睡。
三、体会
酸镁加上生理盐水持续湿热敷的效果明显比温开水湿热敷的效果要好的多。
四、作用
硫酸镁粉剂外敷可以消肿,用于治疗肢体外伤后肿胀等,硫酸镁针剂口服的话,起到导泻作用,可以使病人出现腹泻等。硫酸镁针剂静滴可以用来补充人体镁离子的不足,还可以起到镇静作用,也可以用于治疗先兆子痫,但不可以治疗心脏病。
硫酸镁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松弛骨骼肌,具有镇静,抗惊厥以及减低颅内压作用。
口服硫酸镁在肠道吸收很少,口服硫酸镁有良好的导泻功能,因此硫酸镁又叫泻盐。口服硫酸镁水溶液到达肠腔后,具有一定渗透压,使肠内渗透压水分不被肠壁吸收,肠内保有大量水分,能机械地刺激肠蠕动而排便。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注射给药,过量镁离子可直接扩张周围血管平滑肌,引起交感神经节传递障碍。肌肉注射一次1-2毫升,静脉滴注,一次1-3毫升,将硫酸镁10毫升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百分之一浓度缓慢注射。
硫酸镁粉剂外敷可以消肿用于治疗肢体外伤后肿胀,帮助改造粗糙皮肤等。硫酸镁易容于水,内服不吸收,水溶液中的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均不易为肠壁所
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增高,体液的水分向肠腔移动,使肠腔容积增加,肠壁扩张,从而刺激肠壁的传入神经末梢,反射性的引起肠蠕动增加。而导泻其作用在全部肠道,故作用快而强。作导泻和十二指肠引流剂。硫酸镁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主要用于抗惊厥,它可引起血管扩张,导致血压下降,由于硫酸镁的中枢抑制作用及骨骼肌松弛作用,降压作用,临床主要用于缓解子痫,破伤风等惊厥,也用于高血压危象的急救,也用作解钡的毒。
三、硫酸镁的功效
硫酸镁能刺激十二指肠粘膜反射性地引起总胆管括约肌松弛胆收缩,从而足进胆囊排空,有利胆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石症,每次2-5毫升,每日三次,饭前或餐间口服,常用于治疗惊厥,子痫,尿毒症,破伤风及高血压脑病等。硫酸镁可用于治疗便秘,肠内异常发酵,与驱虫剂并用,可使肠虫易于排出,每次将5-20毫升硫酸镁溶于100-400毫升温开水中,清晨一次口服。
硫酸镁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松弛骨骼肌,具有镇静、抗痉挛以及降低颅内压等作用。常用于治疗惊厥,子痫,尿毒症,破伤风及高血压脑病等。多以硫酸镁10毫升深部肌内注射或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百分之二的溶液缓慢滴注。但应注意直接静注或大剂量肌注硫酸镁很危险,一般每次量多用15毫升即可。使用时应注意观察病人呼吸和血压情况,膝反射迟钝是镁离子足量的标志。
镁在糖和蛋白质的代谢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生长发育期中的儿童如果有消化不良以及应用维生素D时,应补充镁盐。
镁具有许多与钾相似的生理功能,由于镁缺乏的临床表现与缺钾相似,故缺镁往往易被忽视。在缺钾时经过补钾而症状无改善时,应首先考虑到缺镁的可能,这样才可使低镁血症得到及时纠正。
因此,长期输液的患儿,在补钾的同时要注意补镁。每日输液中可加1克的硫酸镁,可防止低镁血症的发生。
心功能不全的病人使用洋地黄药物时,可适当补充镁盐,防止低镁而加重洋地黄的毒性。临床上用镁盐治疗心功能过速常常有效。
口服硫酸镁在肠道吸收很少,但口服硫酸镁有良好的导泻功能,因此硫酸镁又叫泻盐。口服硫酸镁水溶液到达肠腔后,具有一定渗透压使肠内水分不被肠壁吸收。肠内保有大量水分,能机械地刺激肠的蠕动而排便。
因此硫酸镁可用于治疗便秘,肠内异常发酵,与驱虫剂并用,可使肠虫易
于排出,可每次将5克-20克的硫酸镁溶液100-400毫升温开水中,清晨一次口服。浓度不易太高5%为佳,否则排便延迟。
硫酸镁能刺激十二指肠粘膜反射性地引起总胆管括约肌松弛。胆囊收缩,从而促进胆囊排空,有利胆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石症,每次2-5克,每日3次,饭前或餐间口服。5%硫酸镁稀释为33%5mlTid。硫酸镁可用作消化道造影,消炎去肿,使用5%硫酸镁溶液热敷患处,有消炎祛肿的功效。
四、热敷
在临床上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药液外渗部都给予热敷,而应根据外渗药物特性决定。应注意,热敷时间必须在药液外渗后12h内进行,如果药液外渗后超过12h,注射部位皮肤暗红,已产生局部出血者,若此时热敷,使局部组织的温度增高,代谢加快,耗氧增加,会加速组织的坏死,故不能热敷。
五、预防静脉输液的外渗
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时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采用保护性约束,已发生外渗者不在此处远端在做穿刺,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选择合适的静脉,正确的选择静脉,有计划的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意识障碍,病危的患儿,化疗时尽量使用留置针,使用留置针时选用粗直的血管: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等时应用留置针建立2条静脉通道,每隔2-3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用甘露醇时局部热敷或提高药物的温度,使血管的通透性增高,使用刺激性大得药物时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才能滴入药物;加强责任心,多巡视,特别是危重患者,巡视时要检查输液部位;一定要检查注射部位,发现药物外渗及时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增加巡视次数,加强静脉管理,尽量使用留置针。做好患者宣教,在输液时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如果使用留置针,要交代保管留置针的方法。拔针后正确按压:输液完毕,拧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快速拔针。拇指沿血管方向纵行向上按压棉球,将两个穿刺点同时压住(皮肤穿刺点和静脉穿刺点),防止渗血。按压时间不少于3min,因血小板及其他凝血物质形成“生理性凝血”需1~3min。
切忌在按压处来回揉动,按压的力度要适中。正确拔针与按压可避免血管损伤,提高血管的利用率,防止皮下瘀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输液过程中患儿出现哭闹,一定要检查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六、心理护理
在进行湿敷护理的同时,要配合心理护理。当病人有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临床治疗,对疾病的康复起着促进作用。一旦发现病人药液外渗,应及时给予安慰解释工作,避免产生恐惧焦虑的情绪。尤其是女患儿,他们一般比较脆弱,对疼痛较敏感,情绪容易变化,要对他们解释清楚目的、方法,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
七、小结
面对患者对医疗服务、治疗水平越来越高的要求,从专业理论、操作技巧、新知识等方面有重点地对护士开展继续教育,促进专业发展十分必要。
静脉治疗是一种有创性介入治疗,操作中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引起医疗纠纷,静脉输液是发生护患纠纷最多的治疗环节。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更具有重要意义。用温水热敷治疗药液静脉外渗,疗效较差,药液静脉外渗超过12h热敷,会使局部湿度增高、代谢加快、耗氧加速而使组织坏死。若是小范围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12h内可以用湿热敷;若是大范围的外渗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25%的硫酸镁持续湿敷的效果明显好于热敷法,疗效佳,且静脉药液外渗7d内还可以治疗,费用低无副反应,解决临床药液外渗对输液工作带来不便的困扰。此护理简单方便,成本低廉,具有推广应用的实际意义。
综上所述,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静脉输液外渗,临床上并不少见,但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还是能够避免的。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自身的相关专业知识水平,有预见性地观察和护理,做到早预防,早处理,是防止静脉输液外渗的基本保证。
第四篇:输液外渗患儿的护理
输液外渗患儿的护理
静脉给药是患儿防病、治病、抢救危重患儿的一种迅速、有效的给药途径。但是,由于患儿易动、哭闹等多种原因经常引起静脉药液外渗,使患儿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局部皮肤苍白或暗红,组织坏死及关节活动受限等,增加了患儿的痛苦,损害了患儿健康并给输液工作带来困扰。为了减轻药液静脉外渗给患儿带来的损害及痛苦,本文着重 研究 酚妥拉明湿敷治疗药液外渗的疗效(除化疗药液外渗外)。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与 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07年1月入住我科的发生药液静脉外渗患儿87例,根据临床症状把组织损伤分为轻、中、重度。轻度:注射部位疼痛,局部肿胀面积不超过2 cm;中度:注射部位疼痛难忍,局部肿胀面积在2 cm~4 cm;重度:局部肿胀面积在4 cm以上,皮肤由苍白转为暗红。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5例,对照组42例。两组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将发生输液外渗患儿87例采用组间对照方法,实验组45例,对照组42例,收集两组患儿资料,对对照组进行传统的热敷法,取4层纱布浸透50 ℃热开水后覆盖于患处,持续湿敷。对试验组进行护理干预,用2%的酚妥拉明1 mL加生理盐水50 mL,取4层纱布浸透药液后覆盖于患处,持续湿敷。两组湿敷时间均为药液外渗后12h内进行,观察其结果。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药液外渗效果观察(略)
与对照组比较:χ2=23.99,P<0.01 体会
由表1可知,用2%的酚妥拉明持续湿敷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热敷法。
3.1 酚妥拉明是一种具有竞争性非选择性α1和α2受体阻断药,通过阻断突触或α1和α2受体,而引起血管扩张,改善循环促使药液外渗的吸收和排泄,从而对抗药物损伤效应。对已知酚妥拉明过敏者和化疗药物外渗时慎用此药湿敷,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3.2 热敷
临床观察发现,并不是所有药液外渗部都给予热敷,而应根据外渗药物特性决定。应注意,热敷措施必须在药液外渗后12 h内进行,如果药液外渗后超过12 h,注射部位皮肤暗红,已产生局部出血,若此时热敷,使局部组织温度增高,代谢加快,耗氧增加,会加速组织坏死,故不能热敷。
3.3 积极预防静脉输液外渗
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时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采用保护性约束,已发生外渗者不在此处远端再做穿刺,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 选择合适静脉,正确地选择静脉,有计划地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意识障碍、病危的患儿,化疗时尽量使用留置针,使用留置针时选择粗直的血管;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等时,应用 留置针建立2条静脉通道,每隔2 h~3 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用甘露醇时局部热敷或提高药物的温度,使血管的通畅性增高,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时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才能滴入药物;加强责任心、多巡视、特别是危重患者,巡视时要检查输液部位;输液过程中患儿出现哭闹,一定要检查注射部位,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3.4 心理护理
在进行湿敷护理的同时,要配合心理护理。当病人有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临床治疗,对疾病的康复起着促进作用。一旦发现病人药液外渗,应及时给予安慰解释工作,避免产生恐惧,焦虑的情绪。尤其是女患儿,他们一般比较脆弱,对疼痛较敏感,情绪容易变化,要对他们解释清楚目的、方法,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
小结
面对患者对医疗服务、治疗水平越来越高的要求,从专业 理论、操作技巧、新知识等方面有重点地对护士开展继续 教育,促进专业 发展 十分必要[1]。静脉治疗是一种有创性介入治疗,操作中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引起医疗纠纷[2]。有报道[3],静脉输液是发生护患纠纷最多的治疗环节。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更具有重要的意义。用50 ℃热开水热敷治疗药液静脉外渗,疗效较差,药液静脉外渗超过12 h热敷,会使局部湿度增高、代谢加快、耗氧加速而使组织坏死。若是小范围外渗,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12 h内可以用湿热敷;若是大范围外渗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2%的酚妥拉明持续湿敷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热敷法,疗效佳,且静脉药液外渗7 d内还可以治疗,费用低,无副反应,解决临床药液外渗对输液工作带来不便的困扰。此护理简单方便,成本低廉,具有推广应用的实际意义。更多儿科护理论文就在中国护理论文发表网
【 参考 文献 】
[1] 尤黎明.专科护士在护理专业中的角色和地位[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85~88.[2] 李欣欣,刘钟梅,张全英,等.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管理[J].吉林医学,2006,27(2):170~171.[3] 卢人玉,彭 玉.静脉输液护理存在的 问题 及举证责任倒置的思考[J].现代 护理,2002,8(11):865
第五篇: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
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
一、非药物处理
1.一般护理 在药物外渗的48小时内,应抬高受累部位,以促进局部外渗药物的吸收。在静脉给药过程,如发现或疑似外渗情况时,首先立即停止给药,抽吸针头及血管内的药液,用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于局部以稀释药液,降低局部药液浓度。
2.冷敷 冷敷可减轻蒽环类抗癌药,如氮芥、阿霉素等所致的皮肤损伤程度,可用冰袋间断冷敷渗出皮肤处24~48小时(时间长短以患者耐受程度为限)。
3.热敷 适用于一般的药物如生理盐水、维生素、抗生素等,亦适合于植物碱类抗癌药物的外渗,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等。局部热敷可加速外渗药液的吸收和分散,减轻外渗药液对局部的损伤。
二、药物处理
1.生理盐水、50%硫酸镁、75%酒精湿敷可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促进局部组织修复。据报道海普林软膏和利百素凝胶可有效治疗阿霉素外渗所致的局部组织损伤。
2.局部封闭 常用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局部环形封闭。利多卡因可能作为激肽重要的稳定剂起到阻断疼痛的作用,有镇痛、轻微血管扩张作用。地塞米松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具有抗炎特性作用,可以减少炎症扩散,抑制炎性细胞肽的合成和阻滞磷酸脂酶A2的活性作用,中断产生疼痛的持续性神经冲动起到镇痛作用。
3.解毒剂的应用 硫代硫酸钠可用做氮芥类、丝裂霉素、更生霉素等的解毒剂,可使药物迅速碱化,减少损伤。长春新碱药物外渗后局部可注射透明质酸酶,以促进药物吸收和弥散。长春新碱和阿霉素等偏酸性的药物外渗后也可用碳酸氢纳局部注射。
4.中药软膏制剂 按照中医活血化淤消中止痛原理制成的中药涂抹膏对各种药物外渗后引起的肿胀、淤血、疼痛疗效确切。如清热消肿膏外敷可治疗高渗药物输注渗漏所致的肿胀。
三、外科处理
一旦患者发生药物外渗,必须连续观察和评估局部症状和体征。如保守疗法失败,溃烂形成,需请外科会诊,彻底清创或联合植皮整形手术,保住肢体的功能和外观。
药物外渗为常见的多发的并发症,往往不会引起广泛重视。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因该类问题往往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影响疗效,同时也使医患之间增加了很多矛盾。因此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基础做起,首先掌握精湛的穿刺技术。其次认真正确掌握预防措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