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语言文字立1

时间:2019-05-14 23:1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方语言文字立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方语言文字立1》。

第一篇:地方语言文字立1

地方语言文字立法

教育部语用司

魏丹

(《中国语言生活》电子杂志2010年第3期刊登)

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社会语言生活更加纷繁复杂,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主要包括:要求恢复使用繁体字问题;保护方言,在中小学进行方言教学,在广播电台、电视台不经批准开设方言频道、方言栏目,发行方言版动画片、电视片等等;滥用外文,大众传媒越来越多地夹杂使用字母词、外语词,商品品牌、包装、说明书只有外文,没有中文,中国人名、地名标牌使用外文,以及外文的错误翻译等等;新词新语、网络语言、火星文以及谐音乱改成语等等问题。上述这些问题,有的是有法不依,有的是缺乏执法监督机制,有的是无法可依。这些都需要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语言文字工作者去面对,需要研究新问题,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政策、策略和工作措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后,各地根据当地情况,制定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办法,对上述有些问题做出了规定。

一、地方语言文字立法情况

2000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后,中宣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部、司法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五部委发出了《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通知》,要求“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实施办法或语言文字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逐步把语言文字工作全面纳入法制轨道”。根据《通知》要求,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与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室于2002年、2004年和2005年,联合召开了三次地方语言文字立法工作座谈会,督促和指导地方语言文字立法工作。到目前为止,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西藏、黑龙江和新疆修订了已颁布的语言文字方面的地方法规。北京、山西、四川、重庆、山东、湖北、天津、云南、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湖南、福建、广西、安徽、宁夏、浙江、贵州、内蒙、陕西、河北、海南以及汕头、太原、大连、西安、南昌、贵阳新颁布了29个语言文字地方法规和规章,总共出台了32个地方法规和规章。其中,地方法规24个,地方政府规章8个,涉及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个省会市、计划单列市和国务院公布的较大的市。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体系框架已经形成。

二、形成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体系框架(语言文字专项法律法规规章)

第一层: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第二层:行政法规——国务院行政法规(暂缺);

地方性法规(24个)。

第三层:规章——国务院部门规章(1个,《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

地方政府规章(8个)。

三、地方语言文字立法关注和重点解决的问题

目前,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19个《〈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办法》,7个《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管理规定》(或《条例》)。对已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进行分析,从中能反映出地方语言文字立法所关注和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进行细化,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条款

各地制定的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地方法规、规章,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人民政府在语言文字方面的职责,保障语言文字工作开展所提供的必要条件,国家机关、学校、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公共服务行业和公共设施的用语用字,有关人员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要求,以及罚则都进行了细化,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条款,其中,有以下几方面重要内容:

1.明确了地方人民政府在语言文字工作方面的职责。提出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山西、江苏、湖南、福建),要求人民政府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要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要“将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山西、四川、重庆、山东、湖北、天津、云南、上海、江苏、湖南、河北等);将学校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列入教育督导”(山东、天津、浙江、宁夏、贵州);“建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和管理的评估制度”(安徽、贵州、福建);“为保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必要条件”(山西、重庆、天津、辽宁、江苏、广西、安徽);“对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开展工作所需人员和经费予以保证”(北京、湖北、云南、吉林、上海、贵州、内蒙、陕西、河北);“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由同级财政部门统筹安排”(四川、江苏、湖南、安徽、浙)。

多年来,一些地方的语言文字工作开展不起来,处于相当困难的境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部门的领导对语言文字工作认识不到位,不重视,没有把语言文字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这些省没有独立设置的语言文字工作机构,而是和其他部门合署办公;原有的编制已被挪用,只有一个人分管语言文字工作;没有语言文字工作专项经费,地方语言文字立法、省会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等重大语言文字方面的工作都没有进行,当地的普通话推广程度差,人们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低,语言文字工作远远落后于其他地方。地方语言文字立法,用法规、规章的形式,明确了地方人民政府在语言文字工作方面的职责,提出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求人民政府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教育督导,建立评估制度,为语言文字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必要条件,保证所需的人员和经费,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这些提法非常重要,为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2.明确了地方语言文字工作机构、人员和职责,确定了有关行业系统语言文字工作的职责。将语言文字工作机构职责具体化(黑龙江、山西、山东、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宁夏、陕西);将有关行业系统在语言文字工作方面的职责细化(云南、吉林、上海、江苏、福建、广西、安徽、内蒙)。

语言文字工作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理顺工作体制和机制,明确语言文字主管部门职责,以便规划指导、管理监督;需要明确有关行业系统主管部门的职责,以便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地方语言文字立法,用法规、规章的形式明确了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和职责,细化了有关行业系统在语言文字方面的职责,便于协调配合,齐抓共管。

3.对普通话测试机构职责进行细化(黑龙江、四川、山东、湖北、云南、吉林、上海、福建、广西、安徽、浙江、宁夏、贵州、内蒙、陕西、河北)。一些地方规定设立普通话测试机构,具体负责实施普通话测试工作;规定对普通话测试实施管理和监督,核发普通话等级证书。为地方测试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4.对有关人员的普通话水平要求进行细化(各地)。

由于各地汉语方言不同,学习普通话的难度也不同。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一些地方法规和规章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基础上,又提出新的要求:①对达标人员的年龄提出具体要求,例如,要求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有关人员应当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达到相应的等级;②对从事不同工作的人员达标等级提出具体要求,例如:公务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教师应当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应当达到一级乙等以上等等;③扩大了要求达标人员的范围,例如,扩大到相关专业的学生、公共服务行业的播音员、解说员、导游、话务员、宾馆服务员以及新闻记者、律师等等。

5.对题词和招牌中的手书字提出要求:提倡使用规范汉字(北京、山西、重庆、山东、湖北、天津、吉林、上海、江苏、湖南、福建、广西);要求配放规范字标志牌(四川、天津、云南、上海、福建、安徽、浙江、宁夏、陕西、河北)。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题词和招牌中的手书字”可以保留和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这个问题是立法过程中很有争议的一个问题,也是各地语言文字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因此,上述这些地方规定题词和招牌提倡使用规范汉字,对已经使用繁体字或异体字的题词和招牌,要求配放规范字标志牌。这种提法既不违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又表明坚持简化字方向的态度,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用字管理。

6.对罚则进行细化,加大处罚力度。规定聘请社会语言文字监督员,对社会用语用字进行监督;媒体应进行监督,必要时对违反行为予以公开播报(予以公示);对违反公共场所用字,拒不改正的,可以通报批评,并处以警告、限期拆除、销毁、处以罚款或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对妨碍语言文字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对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以及普通话测试员不履行职责、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追究法律责任(黑龙江、新疆、北京、山西、四川、重庆、山东、湖北、天津、云南、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湖南、福建、广西、安徽、浙江、宁夏、贵州、内蒙、陕西、河北)。其中,对拒不改正的处以“罚款”的规定,超出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处罚范围。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最高的处罚等级是“警告”,用于违反规定的城市公共场所的设施和招牌、广告。很多人认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没有罚则,“警告”不是处罚。其实,“警告”是行政处罚的一个等级。语言文字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的载体,是人们社会生活中须臾不能离开的。语言文字立法的目的不是为了处罚,而是要提高全民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因此,对语言文字的使用管理以教育引导为主,以处罚为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法律责任设定是恰当的,具体的法律责任有两种: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即对国家机关、学校、大众传媒、公共场所中违法用语用字规定的行为,采取批评教育的方式促其改正,对拒不改正,给予行政处分;对城市公共场所的设施和招牌、广告中违法用语用字规定并且拒不改正的,以及干涉他人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进行行政处罚——警告。地方法规规章规定聘请社会语言文字监督员,对社会用语用字进行监督;媒体监督;依据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这些规定进一步落实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有关规定,更具操作性,加强了违法的处罚力度。

(二)建立长效语言文字工作机制

1.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山西、四川、重庆、山东、湖北、天津、云南、上海、江苏、湖南、河北)。

2.实施语言文字检查评估制度(北京、山西、重庆、山东、湖北、天津、云南、辽宁、上海、江苏、福建、安徽、浙江、宁夏、贵州、内蒙、陕西、河北)。

3.将语言文字规范化纳入教育教学督导体系(山东、湖北、天津、云南、吉林、上海、江苏、湖南、福建、广西、安徽、浙江、宁夏、贵州、内蒙、陕西)。

4.纳入教育教学管理:将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纳入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纳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山西、湖北、天津、江苏、湖南、安徽、浙江、贵州)。

5.纳入新闻出版行业检查(北京、重庆、吉林、江苏、湖南、浙江、宁夏)。

6.对新录用人员提出普通话的要求(黑龙江、北京、山东、湖北、天津、云南、湖南、安徽、浙江、河北),要求持证上岗(山西、四川、云南、河北)。

语言文字工作必须融入各项工作之中,才能持久发展。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建立检查评估制度、纳入教育教学督导、纳入教育教学管理、纳入新闻出版行业检查、作为职业准入和持证上岗,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语言文字长效工作机制,注重长效机制建设才能事半功倍、可持续发展。

(三)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1.规范地名用字(黑龙江、北京、山西、四川、重庆、湖北、天津、云南、辽宁、江苏、湖南、福建、安徽、浙江、宁夏、陕西、河北);规定地名不得使用外文(辽宁、河北)。

2.对谐音滥改成语提出要求,规定使用成语、词语不得滥用谐音字(山西、四川、湖北、辽宁、湖南、浙江、陕西)。3.对网络语言的使用做出规定,规定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新闻报道除需要外,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学校应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使用网络语汇(上海、广西、宁夏)。

4.对外文的使用做出了规定,规定企业名称、牌匾、标志牌、广告等公共场所用字以及商品包装、说明书不得单独使用外文,需要使用外文的应当同时使用规范汉字,以规范汉字为主;不得在广告用语中夹杂使用外文;外企的外语名称应当译成规范汉字;地名应该标注汉语拼音,不得使用外文(黑龙江、湖北、天津、云南、辽宁、上海、江苏、湖南、福建、广西、安徽、浙江、宁夏、陕西)。

5.对商标用字做出规定,规定注册商标(新注册的商标)应当使用规范汉字(黑龙江、四川、山东、广西、安徽)。

6.对有关人员的规范汉字水平提出要求,提出对相关人员进行规范汉字培训、测试,合格后上岗(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湖南、福建、贵州、内蒙、河北)。

7.对人名用字提出要求,规定人名用字应当使用规范汉字(山西、天津、江苏、福建、浙江)。

8.对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做出规定(黑龙江、西藏、新疆、四川、内蒙)。

人名、地名、谐音滥改成语、网络语言、外文使用等问题,都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语文生活出现的新问题,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没有涉及的问题,在一些地方法规规章中对此做了规定,这些规定有利于规范上述问题的社会使用。

规范商标用字问题,因有关主管部门意见不一致,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没有涉及,但在黑龙江、四川、山东、广西、安徽等地方法规规章中做出了规定,规定注册商标(新注册的商标)应当使用规范汉字。

四、地方语言文字立法的作用和意义

地方语言文字立法得到了地方人大、政府及有关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细化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条款,为地方语言文字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通过立法,健全了一些地方的语言文字工作机构,落实了人员和经费。加强了与有关行业系统主管部门的联系,开拓了语言文字工作依法管理的新局面。很多地方立法后,语言文字工作部门与当地人大和政府法制办联合开展语言文字执法调研和执法检查,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贯彻落实到实处。

第二篇:立二等功回地方待遇

立二等功后在地方有何待遇

士兵荣立二等功后在地方的待遇包括:一是增发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就是说,在按统一标准发给其家庭优待金的基础上,因其荣立二等功,再按一定比例或定额增发优待金。

二是退役后作转业安置。《兵役法》第56条规定:“

(一)家居农村的义务兵退出现役后,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妥善安排他们的生产和生活。„„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的,按照本条第(二)项规定安排工作。”《士官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第4条第2项规定:退出现役的士官在服现役期间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的,作转业安置。三是在校大学生入伍的士兵享受特别优待。2002年9月,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从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中征集新兵工作的通知》第4、5条规定:对荣立一次三等功奖励的,复学后按不低于50%的标准减免学费;荣立两次三等功或荣立二等功、一等功、被授予荣誉称号的,复学后免交全部学费。荣立二等功以上奖励的,所学本科专业毕业后,可免试保送所学专业研究生。

四是享受教育优待。2004年10月,民政部、教育部、总政治部《优抚对象及其子女教育优待暂行办法》第2条规定:“„„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的退役士兵,可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其中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

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可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

2008.4.02

第三篇:地方语言学派简析论文

(一)马林诺夫斯基及其“语言情境”

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功能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主要研究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马林诺夫斯基认为,语言研究是建立在语义学理论基础之上的,要想把语言研究深入下去,必须建立一种语义学理论,要想把语言现象解释清楚,需要用语义学理论。他的理论最重要的部分是强调语言的功能,他认为语言是一种工具,工具的功能在于使用。根据他的理论,语言被认为是一种活动的方式,不是用来描述事物的,而是用来产生行动的。马林诺夫斯基提出了“语言情境”探讨语义理论。他认为话语的意义就是当时当地正在发生的人的活动,而人们在日常活动中所使用的语言的意义直接来自于这些活动。这一论断意味着,原始社会语言的语言只有这一种用途,儿童都是以这种方式学会语言的。根据他的理论,话语的意义不是来自于词语本身,而是取自于语言产生的环境,话语只有在生活情景中才能被理解,而口头语言常常与当时的环境有关系。他的“语言环境”和“意义是语境中的功能”两个概念为弗斯和韩礼德的语言学理论提供了历史铺垫。

(二)约翰鲁珀特弗斯及其“典型语言环境”

弗斯是伦敦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语言学理论在英国语言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弗斯就读于英国里兹大学历史系,1911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20年至1928年在印度旁遮普大学教授英语;1928年在伦敦大学教授语音学;1938年成为东方和非洲研究学院的正式成员;1944年,伦敦大学设立普通语言学系,他成为第一任教授,培养和影响了一批语言学家。弗斯对语义学和语音学的研究都做出了巨大贡献。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R。H。罗宾斯曾说:“语言学在两个方面的发展是和弗斯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是他的语言环境理论,或更概括地说,他在语义方面的语境理论和音位学中的韵律分析语言情境理论成为语言学的基础”。弗斯语言理论的特点是从社会角度观察语言,他认为,语言不仅是一套约定俗成的符号,而且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社会过程。他试图把社会研究和语言研究结合起来,认为人创造并维持文化价值,而语言又是文化价值的重要成分,所以人们可以通过语言学更好地了解社会本质,明确反对用逻辑学和心理学研究语言。弗斯对语言进行社会学研究是从意义着手的。他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在实际中使用的语言。言语活动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是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进行的。分析语言一定会分析语言的意义“,意义”是语言学研究的重点。他所说的意义不仅是词汇本身的意义和语法上的意义,而且包括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弗斯创造了“典型语言环境”这一概念,他认为语义学研究特定的社会角色。受索绪尔理论的影响,弗斯认为语言成份的横向组合性排列就是“结构”;而“系统”就是能在结构的一个位置上互相代替的一组纵向的聚合性单位。弗斯指出,语言成分出现在什么位置通常由系统规定,在词汇方面的表现就是搭配规则。结构不仅是各个成分之间的排列问题,各个成分之间有着互相期待的关系,系统和结构密切联系。弗斯在语言学方面的第二大贡献是他提出的韵律音位学,他是第一个对韵律分析全面深入论述的语言学家。弗斯的韵律分析有两个特点:一是区分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他指出,在实际话语中,构成聚合关系的不是音位,而是“准音位单位”。准音位单位的特征比音位少,因为有些特征是一个音节或是一个短语中的音位共有的。弗斯没有给韵律单位下定义,但是他在论述中表明韵律成分包括:重音、音长、鼻音化、腭音化和送气等。无论哪种情况,这些特征都不会存在于一个准音位单位。二是“多系统”概念。弗斯认为由语境引起的发音特征说明了有关语境的特点,应该把它们抽象出来,建立多个“准音位单位系统”。用多系统分析法,可以把音位的许多特征用系统表示出来。强调多系统分析,并不等于忽视结构的分析。弗斯十分重视组合关系,他认为话语的基本单位不是词,而是在特定环境下的语篇。把语篇拆成各种层次是为了方便研究,但是不论研究哪个层次,从语音到语法再到语境,都必须分析语篇的韵律成分,一个句子的韵律成分在整个句子及其各个部分中占着统治地位。弗斯的语言理论曾受到多位语言学家的批评。英国语言学家刚特克利斯认为没有系统,文章意思模糊,文字晦涩,很难读懂。美国学者弗朗西斯迪尼说,“弗斯的话很不好懂,《语音和韵律成分》一文竟象是无人校对过。”但他毕竟对英国理论语言学的开创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韩礼德及其系统功能语法理论

韩礼德1925年出生于英国约克郡的里兹,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弗斯基本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者。韩礼德继承了弗斯的两个基本理论,即“语言环境”和“系统”。他认为社会情境影响着人的语言,应该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语言。在费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他重新规定了“系统”的意义,提出了完整的理论模式,准确定义了术语的含义及各种关系。韩礼德对语言学的贡献是建立和发展了当代的系统—功能语法,被称为系统语法或系统语言学。他的系统—功能语法是一种社会学导向功能语言学方法,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语言学理论之一。系统功能语法没有像乔姆斯基那样把理想化的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作为研究对象,而是把实际使用的语言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功能语法包含两个组成部分: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系统语法主要解释网络系统中语言的内在联系,或者叫“意义潜势”。这个网络又包含各个子系统,语言使用者可以从中做出适合的选择。韩礼德把“语言”看作“语言行为潜势”,是“选择范围”。在特定的环境中,一个人可以选用一组语言形式。语言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在一个系统网络中,两个子系统可以相互依赖,也可以没有依赖。功能语法主要用于说明语言是社会交往的一种手段。韩礼德认为从“功能”的角度探讨和研究语言学,可以揭示语言是如何使用的,同时也能够建立语言使用的基本原理,进而探讨语言功能和语言两者之间的关系。马林诺夫斯认为语言系统最初来源于儿童语言的功能,韩礼德发展了这种观点,认为儿童语言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其对语言功能的逐渐掌握。对儿童而言,语言的用途有许多种,可以用来得到东西、表达感情等,是一种多功能又方便的工具。但是在儿童语言中,一句话只有一个功能。到了成年时期,功能范围扩大到3种:概念功能、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这3种功能含义丰富且更加抽象,可称为宏观功能。它体现在各种用途中的意义组成部分,是意义潜势的组成部分。韩礼德认为必须走出语言来深入分析语言,借助社会学理论观察语言的使用,意义潜势是行为潜势在语言上的实现。韩礼德认为,文化环境不但对行为有一定程度的制约,而且对语言形式的选择也有很大程度的制约,要把语言与社会结构联系起来研究。韩礼德的语言理论比较全面,既研究了形式又研究了意义。他早期的研究着重于语言的形式,中期重点研究语言的意义和功能,后期着重分析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在韩礼德的影响下,目前已经形成一支系统的语言学家队伍,继续完善和发展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

第四篇:地方志书的内容对记述语言的一般要求

地方志书的内容对记述语言的一般要求

本来,地方志书的语言文字与其他文章、著作的语言文字并没有什么两样,更无特别之处,都是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表述各自的内容。但从第一届修志实践和当前修志实际工作看,志书写得不像志书的情况还很普遍。为什么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出的志书不像志书,问题到底在哪里呢?如此说来,志书的语言文字似乎有其特别的要求,回答是肯定的。也就是说,在规范的现代汉语范畴里,不同性质的文章、不同性质的著作,所要求使用的文体、表述方式是不相同的。因此,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表述的志书,像不像志书,也就是符不符合志书的要求,关键是在于其语言是否符合志书的文体要求。从第一届修志实践看,参与修志的都是各行各业的专家和“笔杆子”,语言文字功夫都是很好的。但正因为是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笔杆子,他们对本专业、行业都是专家、权威,但对志书的特点和要求则各自理解不同,写出的志稿也就千差万别,总结报告式的、教科书式的、论文式的、科学专著式的都有。

要了解地方志书与其他著作到底有什么区别,首先要解决的是一个最原始、最根本的问题,即地方志书的要求是什么,地方志书到底应记载哪些内容,而不需要哪些内容。只有根据内容的需要才能选择适当的文体和表述的语言。

一、地方志书内容的一般要求

地方志是一方之全史,是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这种观念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从这个角度说,地方志书的内容广得没有边际,应该是无所不收。不过,这所谓的百科全书,是说它在门类上几乎无所不包,但在具体门类的记述上,却有较具体的范围。地方志书是科学的资料著述,其重点在资料性,是地方各门类的史料。因此,就某一门类而言,地方志书所要记载的是该门类的一般的、基本的情况。以具体的水产行业中的“鱼类资源”来说,地方志书需要的主要是该地鱼类资源的一般情况:有多少类、多少种属等等,而一般不需要从生物学的角度去详细描述某一种鱼的生理结构特征以及每种结构的生理功能,那是教科书和科学专著要做的事情。又以“茶叶”为例,志书需要的是该地茶叶种植的历史情况、茶叶的品种、品质、产量、销售市场等,而茶叶自身的消食解渴、提神醒脑、甚至治病防癌等药理功能则不是地方志书所要详记者。总之,说地方志书是地方百科全书,主要是指所包含的门类而言,决不是说它在内容上包罗万象,能代替其他所有一切书籍的功能。说到底,地方志书从分类学上说,它是书的一种,有其特定的功能和范围。因此,地方志书与科学专著或教科书的区别在于,志书只记某一事物在该地的“有”与“无”,而不对该事物进行解释或论证等。如“煤”,地方志书一般只记述该地“煤”的“有”与“无”,有哪些种,其矿床地质特征、有多大储量、开采情况等等,而不写“什么是煤”,也不写“煤”有哪些功能等情况,这些是由别的书去解决的问题。而有些志稿,对“煤”(此处仅举例 而言,非专指某志稿)的“有”与“无”的记述并不多,对什么是“煤”却开篇就写一大段定义,接着就把“煤”的功能、物理、化学特性等作大段介绍。又如有的志稿,在记述自然资源中的某一种鸟时,竟从生物学的角度把这种鸟的外部特征作详尽的描述,详尽到鸟的某一部位羽毛有多少根,每根羽毛生长的方向、长短、颜色等等,这显然是生物学教科书所应承担的任务,而非志书所宜者。又如文艺志,若写到某戏曲剧种,不需要写戏曲理论,而要写该戏曲在本地发生、发展、流行的一般情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方志书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文体、什么样的语言,我们可以将《湖北省志•地质矿产》作为一个范例。这是一本科学性、专业性都很强的志书,较好地把握了科学专著与地方志书的区别,也把握准了地方志书的内容和记述角度。如其“基础地质”篇所记述的对象,专业性极强,一般没有地质知识的“外行”人很难完全看懂,即使如此,该志亦不作任何定义性的解释,开门见山,直书某物的“有”“无”。如所记“火山岩”:

火山岩类中的流纹岩和安山岩均见于鄂城太和、金牛和大冶保安一带。在竹山一带分布有海底喷发的粗面岩。玄武岩分布于鄂东阳新以及孝感、安陆等地。除上述明显而未经变质的火山岩外,还有古老的变质火山岩系分布在各有关变质岩形成的地层中。

通过以上简单的介绍,我们可以把地方志书在内容方面的要求作如此归纳:

地方志书所要记载的内容是:有什么,是怎么回事(是什么),曾经怎么样。

地方志书不需要写:为什么?要怎么样,应该怎么样,将会怎么样。

这其中:

“有什么”,就是志书要解决的“有”与“无”的问题,必须以史实与资料说话,切忌空洞无物;

“是怎么回事”,不是说要像教科书那样对记述对象加上一个“是什么”的定义,而是要求将记述对象的本质或事件的真实过程作客观的记述,写明原委,同样要求以史实说话;

“曾经怎么样”,地方志书所记载的都是已然的历史史实,史实与结果一定要记载得准确无误;

“为什么”,这是地方志书第一不能见到的写法。地方志书所记为已然的历史,没有“为什么”可问,史实如此而已;

“要怎么样”、“应该怎么样”,这也是志书所不能见到的写法。历史已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地发生了,我们没有能力再要求它“要怎么样”或“应该怎么样”;

“将会怎么样”,这是未来之事,且为完全不能确定之事,不是志书所应记载的。

二、地方志书的文体和语言要求

所谓“文体”,指的是文章的体裁。文章因内容、表达方法和功用的不同,而分成不同的文体。现代文体,粗分为公文文体、政论文体、科学文体、文艺文体等。

地方志书的文体是由其内容所决定的。前面简要介绍了志书内容的一般要求,也就知道了地方志书应该使用的文体是记述体,即《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届三级地方志书行文规定》所规定的:文体——采用语体文、记述体。所谓“语体文”,即是与口头语言基本一致的书面用语,是用白话写成的文章,所以又叫白话文。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民国年间所修的地方志,相当一部分使用了语体文,废弃了文言文,这是方志史上的一大变革。使用语体文,能够不远离口语,容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便于志书的普及和运用。所谓“记述体”,实际就是用文字“记述”,以区别于口述或其他手段的记录。地方志与文艺著作、理论著作、科技著作不同,它的任务是“记述”。这就决定了它只能使用记述体,而不能采用其他文体。我国史书、史料使用的编年体、纪事本末体等,其中本纪、列传、实录、会要、年表、起居注等,都属于记述体。在我国方志史上出现的纂辑体和撰著体,也同属于记述体。社会主义新方志中的记、志、传、录等体,都是根据志书内容和编纂要求,分别运用记述体进行资料的汇集。

语体文、记述体,能适用的不仅是地方志书,很多著作也都是适用的。志书使用语体文、记述体与其他著作的显著区别在于:志的记述方法是以事分类,类为一志。方志使用语体文、记述体,要求以资料为主,以详备为要;要求开门见山,直书其事的有无、过程或结果;要求“述而不作”、“引而不论”;要求寓褒贬于史实之中,以翔实的资料取胜。

除此之外,志书使用语体文、记述体与其他著作的另一显著区别在于对文风的不同要求。同样使用语体文、记述体的著作,因性质不同、内容不同,所要求的文风也是不同的。地方志书的文风有以下要求。

1.严

就是使用志书语言的准确性。严谨精细,一丝不苟,具有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严格的科学态度。记述事实,应以实践为标准,以真理为尺度,以科学为依据,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趋炎附势,不迎合当道,不见风使舵。在语言表达上,注意语法、修辞、逻辑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在编辑上要把话说得对,说得合乎事理;在语法上要把话说得通,合乎民众习惯;在修辞上,要把话说得美,不出现错词、错字和语病。严谨的语言,来自严谨的工作作风,处处严肃认真,精益求精,字斟句酌,不失毫厘。对待每个事件的记述,不将就、不凑合、不臆断、不偷懒。新志中出现的一些差错,不仅反映了编著者的 6 知识修养,同时反映了编著者的思想水平和工作态度。古语说:“文如其人”,做到文风严谨,首先做到思想正确,态度鲜明,作风正派。

2.朴

就是文章写得踏实,不浮夸,不滥用形容词。朴实与严谨是相辅相成的,虚浮的形容词用多了,就会使文章失去严谨。志书要言简意赅,讲究文采,应修饰得恰到好处。过分了,就会弄巧成拙,写文章要“老实一点”,是做到准确的好办法。

3.简

就是文字语言的浓缩性。胡乔木同志说:“应该要求地方志做到一句也不多,一句也不少”,“所谓简略,就是指每个方面的说明要像打电报、编辞书那样的精炼,要惜墨如金”。地方志记载的范围广,内容丰富,应该做到该详的详,该略的略。因此,在行文中:明确内容,共事要简;谋篇布局,层次要简;遣词造句,文字要简;融冶群籍,引文要简。总之,尽量做到文约事丰。

4.通

就是文字语言适合群众的水平和需要,容易让群众理解和接受。在用字、用词上,用现成概念和明确的字眼、词句,不用太偏僻、太古奥的字、词,不要故弄玄虚,更不能生造词句。尽量避免方言土语 7(必要时要加注,方言志除外)。含糊、模棱两可的字、词最好避而不用。

此外,志书的语言始终为第三人称。志书是对历史的客观记载,宜用第三人称表述,忌用其他人称。因此,凡“我省”“我市”“我县”“我办”等等均不宜用。

志书的文体和文风,不单纯是写作技巧问题,也是著述、编纂工作者的工作作风问题。志书语言文字的优劣,直接体现志书的质量。在当前一些新志的志稿中,常见的毛病是脱离志体,有“政治化”倾向;工作总结式语言、宣传报道式语言不少,议论多而空泛,实际内容少;记事重复累赘,拖泥带水;用语不当,缺乏推敲;错字别字,反复出现。这些现象的发生,反映出著述编纂者工作作风不踏实以及编纂水平有限等问题。志书,是记事、记实的资料性著述,它的价值在于真实、科学、可行。编辑出版成书,它便成了“特殊商品”,一旦发生差错,不仅有害本地,甚或流毒千里;不仅有害当前,甚或贻害后世,以讹传讹,决非短时间可以了结。胡乔木说:“与其出一部很不得体的县志,不如暂时出一部油印或铅印的资料,作为一种稿本而不出版要更好一些。”这几句话是十分中肯的,表达了既对当代人又对后代人负责的精神。注重志书质量,注重文风,确是编纂中的一件大事。要求方志文风要“严谨、朴实、简洁、通俗”,对方志编纂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五篇:大班语言《国王和老鼠》教案段立伟

大班语言《国王和老鼠》

龙兴镇中心幼儿园——段立伟

活动目标:

1、感知体验故事幽默有趣的情节,环环相扣的边锁关系。

2、借助图片、提问、想象猜测故事情节的方式,主动地学习故事,并学习用“××追××,××逃走了。”的简单句型讲述动物间的连锁关系。

3、大胆讲述对故事的看法,交流自己的阅读经验。

活动准备:

1、课件

2、图片:小老鼠

3、头饰:小老鼠、猫、狗、狮子、大象

4、箱子

5、印章 活动过程:

一、图片、儿歌导入,引起兴趣

1、师:吱吱吱,小朋友听,这是什么声音?

2、(出示老鼠图片)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只小老鼠,小老鼠说它遇到麻烦了,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小老鼠遇到什么麻烦了。

3、播放《播放小老鼠上灯台》儿歌,4、师:小朋友,小老鼠遇到什么麻烦了?

5、(出示箱子)原来小老鼠偷了巫婆家的油,惹怒了巫婆,所以巫婆用魔法把小老鼠的好朋友收进了魔法箱里,只有解开巫婆给出的问题,通过关卡,才能够救出朋友们。小朋友想不想帮助小老鼠?

二、观察课件图片,初步了解内容

1、师:王宫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提出问题: 谁能赶走老鼠呢?

大臣请谁来赶走狮子呢? 谁能赶走大象呢?

大象为什么怕老鼠?

3、答对问题给魔法箱上印一个图案

4、师:国王爱吃奶油,引来了老鼠,结果把王宫搞得一团混乱。请小朋友帮助国王想想办法,解决王宫的鼠灾。要怎样才能让王宫恢复平静,小老鼠再也不会来了?(引导幼儿发散思维)

5、给魔法箱上印一个图案

6、讲解汉字:追、逃,并让小朋友演示,懂得追和逃的涵义。

7、师:小朋友们真棒,答对了所有的问题,开启了魔法箱,下面让我们来把小动物救出来吧。

三、感知理解动物环环相扣的连锁关系

1、让孩子从盒子里每人拿出一个动物头饰

2、师:小朋友们,看看我们都救出了哪些小动物?

3、师:下面我们就和小动物一起做个游戏。用“××追着××,××逃走了。”来进行。两个小动物一组,依次进行。由其他小朋友用这个句式讲述。(老鼠和猫,猫和狗,狗和狮子,狮子和大象,大象和老鼠)

4、教师小结:动物之间的关系真有趣。你看:它们一个比一个厉害,一个追一个,结果不厉害的都害怕的逃走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把它们之间这种环环相扣的连锁关系来大声地读一读。

下载地方语言文字立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方语言文字立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立读后感

    教育孩子也是成就父母--池莉作品《立》读后感用了几个晚上的时间,我一口气读完了池莉的作品《立》,池莉写得流畅,我亦读得顺利,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为人母。之......

    《立》读后感(推荐)

    《立》读后感 著名作家池莉所著《立》,深情讲述与女儿24年共同成长经历,使我看到母爱的伟大。作为母亲的池莉,从小生命的孕育直至孩子毕业于世界一流大学,顺利踏上社会,她始终以......

    立辩词

    尊敬的各位评委、主持人、对方辩友,你们好!刚才对方辩友提到了海关法规定的海关四项基本职能,监管、缉私、征税、统计。我非常同意对方辩友的说法。但是,对方辩友说这便是海关工......

    立师德

    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一个规模快速膨胀期后,现进入一个质量建设期。教育部进行的高校水平评估就是措施之一。2001年以来,我院也......

    立师德(范文模版)

    兰州市第五十七中学 “铸师魂、树师德、强师能、建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教育” 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兰州市第五十七中学 2014年4月3日 兰州市第五十七中学 “铸师魂、树师......

    立师德

    “立师德、塑师魂、强师能、正师风,做人民满意教师”主题教育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在全县开展师德师风活动,学校决定开展‚立师德、铸师魂、强师能、正......

    地方行政机关

    地方行政机关1·五级三层制:(国务院) (1) 中央政府 工作部门:财政·卫生·教育·公安·部证监会中央部委的内设机构:司处级 司长:地级市的市委书记 处长 (2) 省政府 省政府的工作部门......

    地方融资

    地方融资.txt54就让昨日成流水,就让往事随风飞,今日的杯中别再盛着昨日的残痕;唯有珍惜现在,才能收获明天。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惊人 估算已达财政收入3倍 2010年07月05日04:50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