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问题学生的家庭因素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稿件

时间:2019-05-14 23:30: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问题学生的家庭因素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稿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问题学生的家庭因素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稿件》。

第一篇:小学问题学生的家庭因素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稿件

小学问题学生的家庭因素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 ——以招远市某小学为例

摘 要

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而小学教育是学生整个教育阶段的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小学各方面事业蒸蒸日上,但是如何妥善处理好小学问题学生的学习、生活等问题就是一个摆在小学教育上的非常棘手的问题。

从国内外研究情况来看,小学问题学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教育界人士以及学者们之前的研究多是把问题的对象设置为中学生或者大学生,所以就导致关于小学问题学生的研究相关资料比较缺乏。本文针对小学问题学生的家庭因素分析及转化策略进行研究,为此展开了以下工作:

1、介绍了问题学生的背景以及关于问题学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问题学生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主要包括问题学生的定义、问题学生的分类以及问题学生的成因;明确了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分析了招远市某小学问题学生的基本情况。确定了本次研究的对象;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3、分析了家庭因素的影响,主要从家庭经济、家庭结构、家庭关系、监护人受教育程度、教育方式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4、针对小学问题学生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从监护人、其他家庭成员、学校、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本文采取多种研究方法对小学问题学生的家庭因素分析及转化策略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小学;问题学生;家庭因素;转化策略;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在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不管是高等教育、初高中教育、幼儿园教育、成人教育,还是小学教育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其中,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取得的发展尤其令人瞩目。在硬件上小学干净宽敞的教室取代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小黑屋;多媒体设备取代了以前的黑板、粉笔、讲桌三件套;多功能桌椅板凳取代了上个世纪的木桌子,土板凳。在软件上,以前村子里边小学的教师大部分只读过高中,有的甚至仅仅是初中毕业。现在的小学老师好多都是大学毕业,有的小学甚至还有硕士毕业的老师[1]。虽然,小学教育不管是在硬件还是在软件上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但是依然有许多棘手的问题没有被妥善的解决。其中如何妥善处理好小学问题学生的学习、生活等问题就是一个摆在小学教育上的非常棘手的问题。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每个人不论性别、年龄,智力、地区等都有权利接受教育,而且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义务,在教育方面,一定要保证做到教育公平。随着人们的观念不断改变,人们不像以前那样非常重视尖子生教育,而是把目光公平的投入到每个孩子的教育当中。于是,小学问题学生就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从事小学教育的老师、学者都希望尽快的找到造成小学生变成问题学生的原因,并且也迫切的希望找到解决该问题的转化策略。但是由于教育界人士以及学者们之前的研究多是把问题的对象设置为中学生或者大学生,所以就导致关于小学问题学生的研究相关资料比较缺乏[2]。

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而小学教育是学生整个教育阶段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对于一个小学生,小学教育非常失败,那么要想在初中教育取得优秀成绩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连追上平均水平都非常吃力,所以教育界一定要加大力度关注这些问题学生。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核心思想就是转变中小学应试教育的观念,把注意力放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上。注重加强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基本的道德素质、扎实的实践技能素质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本文定义的小学问题学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仅仅学习差的学生,本次研究的方法也不是单纯的唯成绩论的研究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是招远市某小学的六十名问题学生。这六十名问题学生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同学之间沟通存在问题而且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3];不能遵守课堂规则,非常任性;家长反馈不听家长教导,存在逆反心理;考试成绩在班级后百分之五的,作业经常不完成;不喜欢琴、棋、书、画等任何能够培养兴趣、特长类东西,仅仅对游戏感兴趣等条件。当然本次研究排除了智力低下、有认知障碍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问题学生这个词最早来源于英文单词Learning Disability,直译过来就是学习障碍。在1963年,美国教育学家Samud Kirk首先提出来了“学习无能”这一概念。“学习无能”这一概念指的学生在社会交往技能、语言、阅读等方面表现的不尽如人意,但是前提是,这些不好的表现不是因为智力因素[4]。

问题学生也可以通俗的称之为学困生。也即是在学习方面表现的不好,注意力不能集中,存在学习困难的现象。而关于学习困难的研究最早不是教育界人士,而是神经学家。史持劳斯等神经学家总结了“内源”与“外源”的理论。所谓的“内源”理论指的是小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小学生出现学习困难,而“外源”理论指的是小学生神经系统出现障碍,但是可以通过检查神经学进行证实[5]。

K..Goldstein也即是戈尔茨坦在1942年出版了一本关于学习困难的书,也即是《战后脑损伤的后果》,概述为后续学习困难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从《战后脑损伤的后果》这本书可以看出,自1942年以后,研究学者们对学习困难的关注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神经学领域,而是把教育领域、心理学领域、社会学领域连同神经学等领域一起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研究。另外,自1950年之后,研究学者们逐渐开始关注实践研究,不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上,通过为学习困哪小学生制定帮扶措施,来切实帮助困难学生[6]。

在1981,年美国学习机构提出“学习障碍是一组由不同原因导致的失常,表现在听说、读写、推理或数学能力的获得和运用上出现明显困难”[7]。Kavale K A则认为:学习困难就是在说话能力、读书能力、听力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上存在障碍,在社交活动上的表现也不能让人满意的一种状态。1.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问题学生的研究开始的比较晚,但是随着近些年来,不管是教育界人士还是高校学生或者是其他社会人士对于问题学生的关注度逐渐增加,我们国家对问题学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钟启泉在《差生心理与教育》一书中通过多方面角度剖析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剖析的角度主要包括:治疗、教学论和性格学分析、预防教育、原因诊断等。《差生心理与教育》通过对差生定义进行阐释,最终找到了相关的教育对策[9]。《差生心理与教育》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实证案例,对海内外有关差生心理与教育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介绍,并找到了关于差生心里的相关的研究方法。这些研究都为后续关于问题学生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赵微在《学习困难儿童的发展与教育》一书中通过两个角度剖析学习困难儿童的发展与教育问题。剖析的两个角度分别是社会学角度和教育学角度。《学习困难儿童的发展与教育》这本书通过对学习困难儿童的发展与教育的分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最值得一提的是《学习困难儿童的发展与教育》的学业性学习困难儿童的发展与教育这章节[10]。此章节通过对数学学习困难以及阅读障碍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得出了学业性学习困难儿童的评价指标,并且找到了一些具体的有效的措施来帮助学业性学习困难儿童。

徐芬编在《学业不良儿童的教育与矫治》一书中通过不同的研究领域角度来剖析学业不良儿童的教育以及矫治问题。研究领域角度涵盖范围非常广,主要包括神经学研究领域、教育学研究领域、医学研究领域以及心理学研究领域等。《学业不良儿童的教育与矫治》这本书主要在生理方面、社会方面、身体方面以及环境方面等多方面对学业不良儿童在教育方面进行了广泛的阐释,并且对学业不良儿童提出了一些矫治措施[11]。

韩玉昌在《学习闲难生的认知特征与对策》一书中通过若干个核心问题剖析学习闲难生在认知方面的特征以及对于学习闲难生的对策。核心问题主要涵盖:学习困难生学习过程、初中代数学习困难生的认知特性和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以及学习困难生的相关对策[12]。这些研究都为后续关于问题学生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钟启泉在《“学业不良”的界定及其因析模式述评》一文中通过两大方面剖析“学业不良”的学生的界定标准以及因析模式述评。两大方面包括:一是学业不良的主要定义,二是学业不良成因的相关的系统化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找到“学业不良”学生的评价标准以及述评因析模式,相关理论与方法为后续问题学生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上以及实践上的资料[13]。

王路平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中提出:所谓问题学生指的是在同一年级或者年龄相当的情况下,学习水平低下,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但是前提条件是,这些问题学生智力没有问题,并且教学等客观条件能够满足[14]。

冬梅等认为造成问题学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老师的原因,老师因为个人好恶而对某个学生或者对某些学生比较反感,就造成忽视该类学生的情况。其二是学生自身原因造成的,比如对学习不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等。其三是家庭原因。由于家长的因素造成了问题学生的出现[15]。

卢鸿鸣认为造成问题学生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学生心理障碍;老师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学校各方面环境差;学生智力存在差异;当地社会环境影响等。这些问题学生学习习惯很差,成绩不能满足要求,而且还有逆反情绪[16]。

从国内外研究情况来看,小学问题学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从事小学教育的老师、学者都希望尽快的找到造成小学生变成问题学生的原因,并且也迫切的希望找到解决该问题的转化策略。但是由于教育界人士以及学者们之前的研究多是把问题的对象设置为中学生或者大学生,所以就导致关于小学问题学生的研究相关资料比较缺乏。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问题学生的定义

关于问题学生的定义不同领域的研究者有不同的定义,甚至同一领域的学者之间定义也有差别。这主要是因为学习本来就是很复杂的过程,而且问题学生关注点不仅仅在学习,甚至包括琴棋书画方面的兴趣,以及对一件事情的专注度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所以不同的学者专家有不同的定义[17]。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招远市某小学,本文从八个指标来定义问题学生,只有八个指标满足五个以上才能定义为问题学生。这八个指标分别是:(1)同学之间沟通存在问题而且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2)上课不遵守课堂规则;(3)在生活上非常任性;

(4)不听家长教导,存在逆反心理;(5)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

(6)考试成绩在班级后百分之五,作业经常不完成;

(7)不喜欢琴、棋、书、画等任何能够培养兴趣、特长类东西,仅仅对游戏感兴趣;

(8)对任何事情(除了游戏)专注度低,不能集中精力。

本次对招远市某小学的研究排除了智力低下、有认知障碍以及严重心理疾病的因素。

1.3.2 问题学生的分类

问题学生的分类有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得到不同的分类方法。全国教育管理研究会研究小组把问题学生也即是学困生分成了四个类型,分别是:学习不得法型问题学生。也即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不能掌握或者不能比较全面掌握学习的方法;智力型问题学生。此类学生智力存在一定的问题,造成学习上出现障碍;动力型问题学生。动力型问题学生就是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缺乏动力,对于学习或者其他培养兴趣的事情兴趣度不高;外因导致型问题学生。此类学生由于其他原因,比如家庭环境影响等。李卫平则是通过心理因素和学习动机因素进行分类[18]。按心理因素可以把问题学生分为胆怯型问题学生、迟钝型问题学生、自卑型问题学生、逆反型问题学生以及懒惰型问题学生,按学习动机因素可以把问题学生分为被动型问题学生、随波逐流型问题学生以及贪玩型问题学生。蔡守生则是按问题出现的程度把问题学生分成了四种,分别是暂时困难问题学生;动力不足问题学生;能力不足问题学生以及整体性困难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分类还有很多,比如孙立功等把问题学生分成了五种类型,这五种类型分别代表五种问题学生,分别是自卑型问题学生;逆反型问题学生;自傲型问题学生;懒惰型问题学生以及反应慢问题学生[19]。

本文对问题学生的分类借鉴前人的分类方法,但是有所创新。创新点就是根据八个指标对问题学生进行分类。具体如下:根据同学之间沟通存在问题而且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这一指标分为沟通障碍类问题学生;根据上课不遵守课堂规则以及在生活上非常任性这两个指标分为任性,不服从管教类学生;根据不听家长教导,存在严重的逆反心理这一指标,分为逆反型问题学生;根据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这一指标分类为自卑型问题学生;根据考试成绩在班级后百分之五,作业经常不完成这一指标分为学习困难型问题学生;根据不喜欢琴、棋、书、画等任何能够培养兴趣、特长类东西,仅仅对游戏感兴趣;以及对任何事情(除了游戏)专注度低,不能集中精力这两个指标分为兴趣丧失,注意力差问题学生。

总结本文问题学生分类有沟通障碍类问题学生;任性,不服从管教类学生;逆反型问题学生;自卑型问题学生;学习困难型问题学生以及兴趣丧失,注意力差问题学生。一共六类问题学生。

但是要注意的是,招远市某小学学生如果满足的指标不足5个,那么不能仅仅因为满足一个或者两个指标就定义为问题学生。比如招远市某小学某一同学,虽然学习成绩在班级后百分之五,但是该学生与同学沟通融洽,服从班级纪律,而且顺从家长的教导,没有逆反或者自卑的心理,钢琴、书法都非常出色,那么就不能因为该学生学习成绩不好而把该学生列为学习困难型问题学生。该生属于学习困难型学生,但不属于问题学生。也即是问题学生虽然有六类,但是如果满足的指标不足5个,那么就不能称之为问题学生,只能称之为某一类的困难学生。1.3.3 问题学生的成因

问题学生的成因一般可以总结为两大原因,其一是学生的自身原因,其二是外部环境原因。

(1)学生自身原因

学生的自身原因主要是从学生的品德、意志、精神等层面出发,不考虑外部环境与外界因素。学生的自身原因主要涵盖了学习态度不端正、自制力差、缺乏毅力、缺乏学习热情、懒惰、自负、品德败坏、自卑以及缺乏信心,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差等[20]。

(2)外部环境原因

外部环境原因主要涵盖了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学校教育因素。不良的家庭环境是造成问题学生,尤其是造成本文研究的小学问题学生的重要外部原因。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伴随孩子整个一生。因此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虎父无犬子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本文的研究方向也即是家庭环境对小学问题学生的影响。

不良的社会风气与当地不良的社会环境也是造成问题学生出现的原因。近些年来,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在影响着小学校园。比如“一夜暴富”、“读书无用论”等。甚至有些小学生认为知识无用,就算是大学毕业也是给初中还没毕业的老板打工的思想。有些地区,尤其是一些外来流动人口多的地区,小学生容易被外界不良风气干扰。在一些农村偏远地区,小学生被灌输的思想就是:赶紧初中毕业,出去打工挣大钱。在偏远农村,由于常年没有一个走出大山的大学生,所以小学生心目中没有榜样,在他们日常的生活中放牛、割草、下地是主题曲,上学只是个附带。这样的不良社会环境很容易造成问题学生的出现[21]。

学校教育出现的问题也是造成问题学生的重要原因。个别老师以个人好恶来对待学生的教育,甚至有的老师对于不喜欢的学生直接放任自流。学校教育出现的问题还有很多,这些问题都是可能造成问题学生出现的原因。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

1.4.1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在于为问题学生家庭因素的研究提供有利的依据,使人们意识到家庭因素给小学生带来的影响以及为完善问题学生的转化机制提供参考性的策略。

1.4.2 研究意义

从国内外研究情况来看,小学问题学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教育界人士以及学者们之前的研究多是把问题的对象设置为中学生或者大学生,所以就导致关于小学问题学生的研究相关资料比较缺乏。本文针对小学问题学生的家庭因素分析及转化策略进行研究。具体是:从问题学生的成因、家庭经济、结构、关系、教育方式及家长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入手,探索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和策略,促进问题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全面、完整、健全的人才;引导教师探索、总结一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校、教师教学育人水平;并根据研究得出的结果,展开讨论,制定出合适的转化措施,更好地预防问题学生的形成。不仅丰富了当前存在的理论,同时细化后也使得理论更富有可行性、操作性,使得理论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第二篇:问题学生转化策略案例

问题学生转化策略案例

一、问题的提出:

我班有一位学生叫达朝鸿,该生性格内向、执拗,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与同学相处,遇到一点小摩擦就大打出手,铅笔盒、板凳、簸箕都是他打架的工具,同学们既讨厌他又畏惧他。老师批评教育他时,他不但置之不理,还充满仇视心理。在家中,家长对他毫无办法,不敢严厉批评,稍一管教就乱发脾气,轻则将书本撕烂,重则离家出走。在学业上也表现出努力不足,很少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经老师批评教育,却仍旧我行我素,还经常无故不到校。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学生智力不错,完全有能力学好每一门功课,而且该学生自尊心很强,班级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很强。后经过我与其他任课老师的帮助,与他谈心,沟通。给他心理安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生终于在学业上与同学的人际关系上取得了进展。成绩提高了,性格也开朗了许多,也结交了一些好朋友。

二、问题的症结:解读这个学生

1.心理原因

该同学的学习成绩比较差,其实并不是因为他的头脑不聪明,也不是他不用功,而是被自卑、焦虑等自身因素所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解除心理枷锁,让他抬起头是转化他的关键之举。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只要处理得好,缺陷也能转化为各种各样的优越感。”从该生的个体情况来看,他的心理问题比别人要稍严重一些,相对来讲转化的难度要难一些。

2.家庭原因

孩子的父亲每天早出晚归,父亲为了生意对他照顾不周,很少有时间和孩子沟通。母亲小学毕业,文化素质低,典型的农村家庭妇女,在家对他在学习上的帮助也难产生效果。再加上还要照顾两岁多的弟弟,对他有所关注。父母反映,自从最疼爱他的爷爷去世后,他就觉得他是家中失去了关爱,父母心里只有弟弟,不爱他。沉重的思想负担使他产生了某种恐惧感,怕父母抛弃他;给他的心理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在他心中,爷爷生前对他的爱被无限放大,而父母对他的关爱被他曲解为嫌弃。弟弟成了他的仇人,抢夺了他的父母,看弟弟左右不顺眼,经常趁家人不注意欺负弟弟。当老师询问孩子的情况时,母亲又屡次欺骗老师,帮孩子“过关”。性格孤僻偏执,不能与人友好交往,学习没有快乐感成了他最大的特点。这与他的家庭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有很大的关系。

3.集体原因

该生所在班级,大部分同学尤其是男同学都很活泼,性格外向。他在班上总是很“显眼”,经常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又爱动手打人,下手较狠,全班同学不愿意和他交往,怕受欺负,孤立他,这种态度导致他失去了自尊,因此自闭,内向脱离群体之外,他没有信心和同学交流,孩子时期是个争强好胜的时期,若不能被他所向往的群体接纳,内心该是多么的痛苦……面对这个孩子,虽说老师也付出了很多,但收效不大。后来,我同家长和以前的任课老师进行了剖析,发掘他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家长的经常鼓励,老师教育也缺乏计划性,班级的同伴也没有发挥良好的舆论作用。因而,他没有感受到存在的价值,周围给予他的温暖,尝到学习的甜头,老是遭到别人另眼相看。到后来,家长和老师都有点放任自流了。所以,他越来越懒,容易的知识就学点,难点的就放弃。这样他的成绩就越来越差,慢慢地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沦为一名成绩后进生,丧失了进取心。

4.评价原因

其实,该生形成后来的这种情况,不能不说是家长、老师教育缺陷以及班级的不正确舆论的“功劳”。如何客观评价,科学评价像这样的学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它决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决,也绝不是一个人所能办到的,这需要大家的教育合力。据我了解,像“你真没用!”“你真笨!”“你真不可救药!”“我怎么会有你这么不争气的东西!”这些不负责任又大伤孩子自尊的话怎能激起孩子的上进心呢?孩子所能做到的就是:你越骂我笨,我就笨。反正别人不会夸我的。这些不正确的做法如果不及早纠正的话,恐怕要害了孩子一辈子。

三、问题的解决:转变该生

1.放开“缰绳”,为学生松松绑。

学习成绩影响着别人的看法,一优遮百丑。反之一丑也遮百优。分数就像魔棒一样左右着人们的思维。当学生常遭到别人白眼的时候,他自然不自在,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所以,对这些孩子的转化,成绩固然很重要,但不是马上只抓他的成绩提高。实践经验证明,只有先治好“心病”,才是最佳的方法。如何治?我认为,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先不去注重他的成绩,而是更多地关注他的思想倾向和他的行为动机。让学生排除成绩差这个诱发因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感情投资,多投入精力,一步一步地促使学生感知别人的期待,别人的接纳,从而从心里产生要好的念头。这样,学生在无拘无束中转化才会更理想。由此,我想到了“牵着牛鼻子”干活的故事,你拉得越紧它越往后赖。你给它一点空间和自由,它反而比较卖劲。教育人似乎也离不开这个理。

就像这个学生,你若眼睛只盯着他的成绩,自然少不了训责。时间一长,转化就会变成泡影。所以,我一开始就不去谈论他的成绩,让他尽情地玩耍,尽可能多地让他与同伴一起活动。这样下来,他的心情变好了,也喜欢讲话了。有了好心情,事情就好办了。这就为转化他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现在看来,当时这样想和这样做是对的。

2.自我检讨,找最佳切入口。

这里所牵涉到的不止我一个人,它还包括学生父母,原来老师和学生等等。这里我并不是在责备某个人,而是真正的教育必须要反思。纵观孩子的成长历程,这些人群的确在起着某种作用,或好或坏,现实就是这样。如何扭转人们的观念呢?那就是要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机会与这些人群接触,征得他们的支持。在接触过程中,我与他们一起总结和反思,寻求最佳转化方案。我们几乎一致认为:先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让他搞好同伴关系和老师关系,以及家长关系,以“先让孩子开心起来”为突破口,“情、理、导、引”相结合,结果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3.以学生的兴趣特长作为突破口

通过平时的观察、家访、与该生的交谈等途径,我发现他特别喜欢车,家中没事就把自行车拆了,重新安装,还帮着他爸爸修理农用车,车上的各种配件都能一一叫出名堂,曾在习作《我的梦想》中写道,他以后要成为一名汽车设计师。所以,我鼓励他参加学校开展的班本课程--“航模组”,并和负责该组的沈老师说明了他的情况,希望沈老师能多关注,多表扬,提高他的自信心。后来,沈老师反映,他在航模组装和设计方面有天赋,活动时兴趣高涨,尤其是被评为组长后,他还能主动帮助其他组员,出谋划策。从那以后,他很少有无故不到校的情况,欺负其他同学的现象也减少了,期末课程展示的时候,他设计拼装的“理想号”航空母舰被评为一等奖,在颁奖时,他笑了,虽然还不够灿烂,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的笑脸。

3,携手合作,形成长久竞争力。

被同学排斥在外的打击是很大的,我想“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被同学排斥在外还需要同学的帮助。我首先注意到他没有知心朋友,就在班上开展“手拉手”活动,活动一开始,暗示班内好同学和后进生交朋友,互相帮助。同时,通过这一形式促进该生大胆地与优等生交往,逐步领悟到交往的方法,领略到交往的乐趣。他的特长是体育,班长也是体育健将,因此他们结成好朋友。其次开展主题班会:“撒播友谊的种子”,“团结就是力量”,等等引导同学明白像浩宇这样的学生,自卑、压抑、怕交往的心理形成是长期的结果,不会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除,要允许他有反复。并且教育大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要正确对待他的变化。以我们集体的耐心,接纳他的缺点,他的变化,他的进步,帮助他从封闭走向交往,从自我走向群体,以巩固前一阶段的成果。

4.实施的效果

经过长期的努力,他与以往不同的是和同学交流多起来了,课堂上敢于举手了,大家不笑他了,现在还担任班级的体育委员,他在班级同学心目中的威信大大提高了。这一切的变化极大地激发了他学习的信心,语文、科学、数学都有明显的进步,但英语还是比较差。这还需对他进一步的关心和引导。

四、反思与讨论

1.面对哪些具有任性、自私、专横、懒散等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或家长绝不可轻易下结论,过之甚至会酝造悲剧。因而,对这类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容易造成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不利转化。从该生身上,我发现,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教师或家长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更多地加以渗透性的教育,多旁敲侧击,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教育。

2.通过对这个教育案例分析,我深刻感受到转化问题学生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教育过程。转化问题学生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奉献爱心,继续反复、耐心的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将教育优势有机整合。教师要以正面的形象吸引和感染学生,要对学生倾注感情,与学生从内心情感上达到共鸣,为学生的发展建立一种完善的情感生活和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了解其个性品质和能力的潜在性,尊重其自身的差异性,唤起他们的自信心,激发起进步的主动性。要与问题4学生面对面地进行情感交流,心对心地进行情感启迪,发挥情感教育的教化功能,问题得到了转化,教育也就收到了成效!

3.转化问题学生是一个人对人的工作,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况且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教师的教育智慧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不会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面对全班几十名学生,教师必须去关心每一个学生,切忌以分数为唯一亮点妄自评价学生的好与差。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背景,包括他的遗传因素、家庭影响所带来的在智力、兴趣、气质、性格等方面的个性表现,了解学生并以博大的人文情怀去尊重他们个性的独特性,在日常点点滴滴的教育行为中给予最适合他们的教育策略。关注每一个生命的独特性是我们履行育人使命的逻辑起点。

第三篇:浅谈小学“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

浅谈小学“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问题学生”越来越多,对班级管理的危害也越来也越大,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了解问题学生的特点,分析形成原因,找出行之有效的策略,纠正“问题”,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关键词:问题学生 特点 原因 转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问题学生”越来越多,对班级管理的危害也越来也越大,给班主任带来了新的挑战。所谓“问题学生”,就是在思想上,行为上、学习上出现一定问题,进步缓慢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往往表现为思想堕落、意志消沉、无视纪律、集体观念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学校和生活中得过且过,在传统教育中,多数教师将“问题学生”视为班级的累赘,自己工作中的“绊脚石”,要么严加训斥、冷嘲热讽,重则体罚,要么弃之角落、不闻不问。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对待问题学生呢,找出解决的策略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确实摸透“问题学生”的特点

(一)、自卑感强

问题学生由于各方面都比较差,因而受到的批评也比较多,在班级中和其他学生在一起,总是受到排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卑感,总觉得比别人差,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其实,“问题学生”同样有自尊心,同样希望获得老师的赞许,但是老师出了批评还是批评,后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

(二)、是非观念模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被带进了校园,学生不同程度受到影响。“问题学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出现了偏差,是非观念模糊,行为没有准则,会出现违反《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社会公德的现象。例如,他们把违反纪律,打架斗殴当做是“勇敢”,把“哥们义气”当做是友谊,把挥霍浪费当做是“潇洒”,他们在处理同学关系时,重感情,讲义气,但是却违反了作为学生的道德准绳。

(三)、意志薄弱,自制力差

意志是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去克服困难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过程。

而问题学生在平常表现出来的特点是,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在一定的诱惑下,就把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抛之脑后,从而做出错事。

(四)、求知欲弱

很多问题学生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怕苦畏难,没有学习动力,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差。受到否定的评价,被老师冷落,没有获得成功的喜悦,把学习看成一种沉重的负担,因此厌学情绪强。

二、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每个孩子所生活的环境和条件都是不同的,作为形成问题的原因往往不是单一的,为此,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必须科学、准确、客观、全面的分析,找到病症,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具有转治疗的效果。有的问题学生形成来自智力方面,有的来自家庭方面,还有的来自各方面的教育。老师在帮助孩子改正时,应当分析查明原因,分清类型,采取对症下药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

根据对“问题学生”的分析,不难看出,“问题学生”也并非无药可救,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同样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可,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另一名家强调:“头脑不是一个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诚心去奉献,耐心去诱导,转化“问题学生”并非难事。

(一)、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理解、支持孩子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因此,孩子的教育离不开父母,离不开家庭。许多“问题学生”的家长都感叹:我为孩子提供好的条件,付出了这么多心血,可孩子还是不听话。他们感到迷茫,困惑。其实,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关心都不在点子上,要让家长明白,物质上的给予不等于精神上的沟通和交流。其实,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需要的是情感的交流。

很多家长只是责备孩子的不听话,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换位思考,多和孩子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为孩子排忧解难,给他们指明行动的正确方向。多理解和支持孩子,从孩子的立场去看待问题,一切问题都会有化解的良方。培养学生健康的品行和人格。

(二)、树立问题学生自信心

大多数问题学生都意志薄弱、自卑感强、对自己的成长进步缺乏信心。我们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多安排 合适的工作让他们干,一旦工作干出了一点成绩,就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应该走进学生心灵去深入了解这些孩子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再去和他交朋友。

(三)、尊重问题学生的自尊心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从某种程度上讲问题学生的自尊心甚至比一般人还强些。由于种种原因,问题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创伤,如:多次受到批评,或纪律处分,同时成绩又差,因而他们十分自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真诚地去关心他们,用炽热的爱去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另外,尤其是班主任不要过多注意他们的缺点、短处,而要多肯定其长处和优点,不要动辄在办公室、教室或公众场所批评、讽刺、贬低、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学生经常受到批评指责,就会对老师产生反感和憎恨等逆反情绪,事后见了老师横眉冷对,老师说东他偏往西。长此以往,不仅会严重打击他们的自尊心,影响他们的正常发展,而且会使师生感情产生隔膜,关系十分紧张。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每一位问题学生,他们出现的问题也一定是事出有因.应得到老师的理解,如果在学校里老师都不能接纳对待有问题的学生,也许事情就好办得多。

(四)、老师要有爱心,用真爱感化学生

爱是教育学生的能源,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炬,是取得良好教育效应的力量。因为“问题学生”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但他们也有自尊,也希望得到别人真诚的鼓励、支持和帮助。教育家夏尊指出:“教育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应该用真诚的爱心去抚慰障碍学生拿受伤的心灵,以高尚无私的人格力量去消除他们的防御心理,绝不是歧视他们,更不应高看一眼、厚爱一层,真正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心灵交融。

(五)导致以行,持之以恒

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仅仅靠说教、沟通、关爱和激励是远远不够的,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上,要持之以恒地引导和督促他们的行为,因为问题学生最大教育转化的难点就是“反复无常”,很多问题学生当着班主任的面承诺的很好,表现得很乖巧,但是,背着班主任又是另外一套。还有的问题学生开始向好的方面发展,但过一段时间又开始恶化。所以,对待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班主任需要付出大量时间、精力和爱心,只有导致以行,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真正的有效转化。

总之,问题学生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客观现象,对“问题学生”我们

不能随意放弃,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问题学生”将不会是障碍,甚至有可能一跃千里,一鸣惊人。

参考文献

[1] 王宝祥,转化后进生的理论与方法[M](第2版),知识出版社,2004-07 [2] 吕香妹,教育会诊制:问题生教育的有效措施;《班主任之友》;2008年 第3期。

第四篇:小学低年级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

小学低年级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

杨柳雪怀周学校 牌立珍

所谓“问题学生”意指习惯不良或心理缺陷或品行障碍的学生。当前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问题学生”的教育更应引起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因为它不仅危及一个家庭的幸福,甚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实践证明,他们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内在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原因,概括起来,问题学生一般有以下几种心理成因:

一、自卑心理

问题学生因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处于落后位置或曾犯过错误受到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四面楚歌”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他们在班里,在家里总感到抬不起头,老是不如别人,总爱把自己的弱点与其它同学的优点对比,心里失去平衡、心态消极,在学习、处事方面不能放开,造成学习效率低。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认可和重视,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受到挫伤,产生恶性循环。为了寻找心理满足,达到暂时的心理平衡,他们就设法在另一方面表现自己。我们常常看到,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学习没有兴趣效率低,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不能进入状态,在课堂上精神萎靡,神情呆滞。在与同学的交往上,经常表现在对发型、服饰等方面的追求上,以此来体现自我的价值和存在,求得心理上的暂时平衡。

二、戒备心理

问题学生由于多次的失败,屡遭挫折,有时做了好事,学习成绩有了进步,没有得以应有的肯定和表扬,他们就感到老师不关心自己,认为自己在班里是多余的人。一旦出现误差,又极其容易受到批评、训斥。他们感到表扬、奖励

转,与同学相处较融洽,能主动参加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而且主动和父母沟通,理顺关系。学习认真努力,成绩明显提高,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状态良好,信心增强。

看着这位学生的转化,我深刻感到转化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转化问题学生需要一个过程,要奉献爱心,因材施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将教育优势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对问题学生,要了解其个性品质和能力的潜在性,尊重其自身的差异性,激发其进步的主动性。只要唤起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学习进步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学习进步了,信心增强了,行为规范方面的问题就会受到抑制,问题也就得到了转化,教育就会收到成效。

二、用“爱”感之,促使转化。

由于问题学生身上具有长期的消极因素,他们的进步容易出现反复。教师要细致地观察他们的行为,及时地查找问题的原因,分析其心理,“防患于未然”。在学生出现反复时,不要轻于发火,要有耐心,静下心来,真诚地对待学生的过错,努力分析原因,改变方法,抓反复,反复抓,给他们于自省,自我纠正的机会。问题学生的转化,教师的观察很重要,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发现并纠正,一旦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就比较不好办。所以需要我们多一份耐心,急是没用的,相反一急就会把事情弄糟!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虽然很累人,很琐碎,但如果因为我们的努力使他们的前途无限光明,这工作将是最有意义的工作!

三、挖掘“问题学生”的积极因素,激励转化。

教师一味的批评、训斥,往往会实得其反,问题是越堵越大。表扬的话是人人都爱听,愿意接受。因此,如果用严厉的批评,暴力的措施说服不了学生

走出老师思想里的那个“圈”。经验表明小时候唯唯诺诺,“特别听话”的孩子,长大了很多都不会有出息的,反而从小就表现出很多问题的“问题学生”,只要本质不坏,长大后很多人都会做出一定成绩,多给学生一些自己的空间,作为老师宽容一些,不必太苛责,只要他们不范原则性的错误,不防再给他们一次机会。

五、做好家访是转化“问题学生”的重要措施

转化“问题学生”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家长了解“问题学生”的全貌,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的教育。俗话说:“擒贼先擒王,攻人先攻心”。因此我们每个教师都必须重视对“问题学生”的家访,以便了解更多的情况,特别是了解“问题学生”的主要心理障碍,这样可以和家长互通情况,共同帮助“问题学生”排除心理障碍,针对性地对“问题学生”实行“对症下药”的教育。

例如,孟呈旭同学特别聪明,但不爱学习,违反纪律是他的特长,怎么办呢?我首先对他进行了家访,从他妈妈那里了解到,孟呈旭原来也是一个好学生,但读一年级时,他曾经向班主任“上书”——想做一个班干部,但他的请求不能如愿,从此以后,他一反常态,经常和教师、同学唱“对台戏”,成绩也一落千丈,因为他认为自己不能做班干部,那是教师看不起他,同学歧视他,所以他经常扰乱同学的学习,捣乱教师的课堂纪律。于是我就满足他的愿望,让他管理班级纪律、卫生,并且当数学科代表,负责收发作业等,他每一样都干得非常出色。他有事可做,又经常得到教师的表扬,他找到了自信,学习成绩也逐步提高,再也不是调皮捣蛋的“混小子”了。

第五篇:2012计划问题学生转化教育策略研究 2

问题学生转化教育策略研究

-------2011年计划

一、指导思想:本课题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路线,以国家“十二五”规划课题“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精神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指导,围绕:“校本和谐德育管理评价体系研究”这一课题开展实验研究。

二: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2月)

1、对课题进行全程总体分析与策划,通过查阅资料,听取专家意见等途径探求课题方案设计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并在此基础上撰写研究方案。

2、确定课题研究成员

3、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就后进生现状进行全面调查。

4、理论学习与研究

(1)、作好前期资料和数据收集与整理工作。明确课题实验任务、要求,目标、重点,在此基础上初步制订课题实验计划。

(2)、做好课题研究准备,确定研究对象,做好学生的前期测试及个案访谈,了解后进生学习现状,搜集、统计数据。

下载小学问题学生的家庭因素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稿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问题学生的家庭因素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稿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后进生转化策略研究及分析

    一、 课题名称 后进生转化策略研究及分析 二、研究的内容 (一)拟研究的问题 后进生的心理特征是什么样的? 如何实施对后进生的转化? (二)具体研究内容 后进生的形成是社会、学......

    问题学生转化案例分析

    一名吸烟学生的转化 洛阳市第四十六中学 王春升 2009年,我接任了高二五班班主任。一名很普通的一个男生,普通的你就不会对他很关注。学习看起来和其他学生没什么差别,很努力,但......

    转化问题学生案例分析

    转化“问题学生”案例分析 案例:自信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问题学生来说,他们往往缺少的就是自信。对于问题学生来说,由于某些问题的存在,很有可能经常受到......

    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精选五篇)

    浅 谈 问 题 学 生 的 转 化 策 略 高二(2)班 王丽媛 教书育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饱尝了教书的甘苦,也饮够了育人的酸甜苦辣。特别是对......

    关于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策略

    关于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策略 (一) 了解学生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要转化教育好问题学生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教育能做到知人而教,以情助教,这样的教育成功的机会就......

    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研究

    问题学生教育策略 在别的单位被称为主任会很荣耀,但作为职位最小而管得人最多的——班主任,相信每个人都想知道:怎样用一个赏识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一记温柔的微笑,让那些原来......

    关于问题学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的分析报告

    专题二十 品德养成辅导与问题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转化/学习评价作业要求:题目:关于问题学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的分析报告要求提示:选取一类或一个你熟悉的问题学生,分析成因,提......

    转化问题学生课题研究小结

    转化“问题学生”,促进小学思品教育 研究的阶段性研究 张海萍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著名教育家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