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学讲计划”的实施意见
关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学讲计划》 的实施意见
各中小学校:
课堂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课堂效率决定教育教学质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也是促进学生素质提升、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特色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来,我县推行“一三六”教学要求,开展生态课堂教学实践,引进如皋“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在高效课堂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一定成效。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贯彻落实徐州市教育局关于实施《“学进去 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的意见(徐教教研 [2013] 4 号),根据“行政推动,全面推进,科学推广”的行动策略,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全面发动,深入学习研讨《学讲计划》的内涵和操作要求 新学期继续坚持“向课堂要质量、向课改要效益”的工作思路,坚持“走进课堂,聚焦课堂,改革课堂”的工作方针,将2014年定为“高效课堂提升年”,将贯彻落实徐州市“学讲计划”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抓手。“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学讲计划》是一个推动教学方式转变的行动计划,它以推行“学讲方式”为导向,以改变学与教的方式、改善课堂教学生态为主旨,以落实学
生学习主体地位为核心,实现课堂教学质量新突破。
教育局组织中小学校长论坛、“学讲方式”教学改革专题讲座、课改学习考察活动,促使广大校干和教师深刻领会“学讲方式”的意义和内涵,充分认识实施“学讲方式”的必要性、针对性、根本性、自觉性、可行性和策略性。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着力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动力,激发师生中蕴藏的改革发展动力,用教学方式转变的实际行动激发师生共同改变课堂教学生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改革动力。创新培训方式,将教师培训与教科研活动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相结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研训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内化。重点培训“学讲方式”实践操作要求,突出课堂教学实用技能、方法,着重提高教师指导预习、把握学情、组织开展小组学习、科学评价、有效点拨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和培训,让学生掌握有效预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展示等方面的习惯、方法。教研室、教科所、学科指导委员会和课改学科中心组要深入研究“学讲方式”,在理论、方法、路径、评价等方面,为基层学校提供智力支持。各镇、各校要以校本培训为主要载体,将实施“学讲方式”融入学校教科研、集体备课、教学研讨之中,将日常教学与行动研究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学校要成立学情调研中心,设计制作学情调查表,组织教师开展学情调研和课堂教学现状调研分析,搜集、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和需求,了解学生学习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
学习能力,把掌握学情作为推进课改的基本依据。立足校本研修,探索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学讲计划》实施的水平和能力,努力造就一支“谙原理、善改革、有成就、能示范”的教改专家队伍。
二、加强领导,制订落实《学讲计划》的实施方案
根据徐州市教育局关于实施《“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的意见,教育局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学科指导委员会和课改学科中心组(见附件),明确职责,健全制度,保障教学改革全面推开。教育局整合基教科、教研室、教科所、电教馆等部门,分工合作,协调配合,共同推进课改工作。研制各学段各学科新授课、复习课、评讲课课堂教学基本模型,制订与课改配套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案。各校各镇要建立相应的机构,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方案。要按照徐州市教育局“校校过关、人人达标”的课改目标,制订三年课改行动计划,明确课改目标,细化内容,落实措施,有统筹、有计划地推进课改工作。要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部分学科建立学科教研室,由中层校干担任学科教研室主任,增强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的实效性,强化课改推行力。建议学校成立教学督导检测中心,督查课改和教学五认真落实情况,组织教学质量检测和质量分析,检验课改和教学效果。
三、典型带动,组织各类教学比赛及观摩研讨活动
教研室组织全县中小学高效课堂优秀课比赛、高效课堂示范课以及同课异构研究课观摩研讨活动,组织校际(片区)教学公开课观摩
研讨活动,反思、总结、借鉴、推广“学讲方式”的经验做法。通过活动提供平台,树立典型,使教学观念新、改革意识强、转变教学方式卓有成效的教师脱颖而出,作为示范、榜样,带动课堂教学改革。各学校要组织校内赛课、课改公开课及随机听课评课活动。以赛课为主要抓手,引领“学讲方式”“入轨”,第一轮赛课主要去除“满堂灌”现象,第二轮赛课主要矫治“形式主义”现象,第三轮赛课努力提高教师课堂设计、组织、引导、调控能力。以教学五认真管理为基础,以校内课改公开课为常规手段,以随机听课评课为监控手段,持之以恒,摒弃“做表面文章”、“突击一阵子”的形式主义,不断深化改革,提高《学讲计划》实施水平。
利用评比激励机制带动课改工作,充分发挥全县中小学名优教师、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全县中小学已经获得省特级教师、市县名教师、青年名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以及中层以上校干必须带头上课改示范课;今后参与评选名优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必须上好课改示范课。凡是参加职评的教师必须上“学讲方式”公开课,凡是不符合“学讲方式”要求的,不得评为合格课,不得评为良好及以上等级。每校要推出一批课改典型教师,每一位教研员要扶持一批课改典型教师,带动全县“学讲方式”课改不断深入发展。
四、科研引领,促进信息技术与“学讲方式”深度融合
教研室、教科所要将实施《学讲计划》作为教研、科研的重点课题,深入研究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总结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所创造的鲜活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用来指导实践,不断优化《学
讲计划》的实施效果。要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利用网络教研、网络备课、远程教研会议平台,提高交流、研讨的质量。当前全县教科研的重点课题是,如何有效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预习?如何开展课堂讨论探究活动?怎样开展课堂展示活动?怎样编写和有效使用导学案?
教科所、教研室举行全县初中“全员参与·小组合作·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优质课评选活动;教研室、教科所启动基于网络的微型课题教研活动,运用网络平台,开展务实有效的短平快的课题研究;教研室、电教馆举行微课培训和微课资源开发以及学讲方式录像课评比活动,教研室、教科所开展高效课堂论文、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评比活动。通过活动,促使教学与教科研相结合,信息技术与“学讲方式”深度融合。
教研室继续组织全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借鉴如皋活动单模式,编写小学四-六年级、初中七-八年级和高一高二年级导学案,以电子稿形式,利用网络资源,供全县教师参考使用。要求各校在县编导学案基础上,结合校情,进行集体备课、二次备课,活用教学资源。教研室继续组织全县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导学案解读与使用”教师全员培训活动,并由参编人员现身说法,上课、说课、讲座、指导培训,研训结合,提高效率。
加大经费投入,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有效保障。设立《学讲计划》课改专项经费和专项基金,课改专项经费比例不少于教师培训经费总数的6%,课改专项基金总数不少于学校生均经费总数的5%。加强网络教
研平台建设,用好网络备课平台、网络微课平台、网络课改微课题平台和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打造适合沛县教育教学实际的优质教学资源。要求有条件的学校购置教学白板、实物投影仪等学生课堂展示交流设备,建立教学录课教室、微课录播系统,为课改推进提供物质保障。
五、督查验收,推动学讲方式课堂教学改革逐步深入
根据徐州市《学讲计划》目标要求、评估验收标准和验收方案,制订全县中小学《学讲计划》目标要求、评估验收标准和验收方案,按照分层指导、分步推进的步骤,组织达标课、达标学校评估验收活动。三年课改目标:改变教学行为,教师“人人达标”。一年内,1/3教师达到“学讲方式”要求的教学标准;两年内,2/3教师达到“学讲方式”要求的教学标准;三年内,教师全员达到“学讲方式”要求的教学标准。改变课堂生态,学校“校校过关”。一年内,1/3学校达到“教改达标学校”标准;二年内,2/3学校达到 “教改达标学校”标准;三年内,所有学校达到“教改达标学校”标准。采取自评、过程评价、综合评价和督查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实施达标验收。教师的达标课由学校或镇组织验收,县教育局组织抽查复审。市县“教改达标学校”由县教育局组织验收,市教育局组织抽查复审;县“教改示范学校”由县教育局组织评审,市级“教改示范学校”由县教育局推荐,市教育局组织评审。开展教改先进单位和个人评比活动。每年在全县中小学评选20个教改先进单位,300名年度学科教学改革首席教师,20名年度教改专家校长,并推荐优胜单位和个人参加徐州市评比活动。组织高效课堂改革专项督查活动,将教改推进工作纳入学校考核,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作
为评价学校、校长和教师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召开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会,表彰奖励高效课堂改革先进单位、学科首席教师和专家型校长。对推进《学讲计划》工作不力,工作成效不佳的部门和学校,要对相关领导实行问责。
深化课改需要全社会的配合、支持,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争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家长对教学改革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要借助教育门户网站、教育刊物进行宣传,同时积极联系各级相关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新典型、好做法。
附:
沛县中小学课改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 贺磊 朱思瑞
副组长 李伟 吴修坤 王苏勤
成员 孙后玉 刘洪才 刁成海 赵后金 朱邦兆 黄德 房岭刚
沛县教育局 2014年2月8日
第二篇:课堂教学改革“学讲计划”小结
课堂教学改革“学讲计划”小结
“学讲计划”是以课内外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学生自主、生动、活泼地“学进去”和自信、正确、个性地“讲出来”。作为教学方式,“学进去”是指通过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的积极性,强调的是达成“学进去”的结果;“ 讲出来”是指通过同伴互助的“做、讲、练、教”方式,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同伴解疑释难、解决问题,强调的是在“讲出来”、“教别人”的过程中,达成复习、强化所学知识,发展自身综合素质的结果。
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学进去,讲出来”行动计划,简称“学讲计划”,结合这一阶段的学习和自身的工作情况作以总结和汇报。
一、启发学习的情感因素
1、启发兴趣,鼓足勇气,让学生主导课堂。
爱因斯坦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学生对学习热情主动,有兴趣,他们就乐于参与学习,积极动手动脑去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就越有效。
2、运用多媒体教学,让课堂变得精彩。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为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新鲜和活力,我把数学学习的情景设计得生动活泼,富有新意;能调动学生的视听器官,让学生直接感受,从而激起情感;能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丰富的图形环境中,领悟知识,感受生活,运用知识。图、文、声、像并茂,形式活泼,刺激感官,更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
二、授之以渔,注重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主要是学生自己主动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可以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自学的同时要掌握科学合理的方法,着力培训学习方法。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章可循”。学生学习得法就可以在自主学习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乐于独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体现学生主体,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堂。我在课前让学生的导学任务单中明确布置学习任务,预习任务必简明扼要,承上启下。学生在课前学习,发现疑难,提出问题,老师进行针对性精讲,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他们的能力。比如:当学生掌握一定概念和性质后,我应着力于引导,设置一定问题让学生用所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关键、重要之处多分析、多思考。会学比学会重要,会学才乐于去学,才自主去学。
三、让课堂成为学生表现的主打阵地 1.讨论交流,让课堂变成合作的大家谈
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导师,在必要之时点拨导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合作学习很有好处:拓宽学生思维,深化学生认识,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有所收获,就会产生喜悦,对于出现的问题,师生和生生共同讨论合作,互帮互助,学生就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共同探讨新方法,交流体会和学习材料,更好地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主动性,让学生谈出自己的体会,表现自己的感情,这样有助于让他们收获学习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更乐于自主学,更善于自主学。
2.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在学生新知识探讨后,教师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布置学生演练学习的内容,展示本节课的课堂效果,以便弥补不足。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同时也可以小组讨论。然后请若干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展示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或讲述、或提问。在学生展示之后,教师要作出及时评价,应以多鼓励为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与肯定。我们展示成果可以借助黑板、投影等媒体,先由学生“讲出来”、“教别人”的方式,边学边讲,学生只有真正唤醒了主体意识,通过自己大胆讲出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和发展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才会自己学会知识,并能应用知识,使课堂成为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教学阵地。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问题探讨的深度,养成学习习惯,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在这同时引导其他学生整理学习内容,理清解决思路。在此过程,也培养了学生概括力、问题表述和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3.质疑拓展,深化学习
在小组研讨的基础上,我对学习内容的核心知识、共性的问题、组内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深入讲解的问题,可以通过竞赛、互教互议、教师指导等方式,进一步加以解决。
四、检测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检测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讲解,让他们通过提问、观察、讨论等手段,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学习成就。学生的练习量要适中,题目要有代表性,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演练的习题可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为必做题,选做 2 题。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反馈,指导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当堂目标达成度,真正落实“堂堂清”。
五、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在进行评价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不以成败论英雄,我尽量以鼓励为主。因为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可能是一致的,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如果学生理解到位,当然得赞扬鼓励。但如果学生理解有所偏差,也不能全盘否定,打击学生,而是应顺势引导,让这样的学生也能分享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对学生自主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合理评价,将极大地鼓舞学生自学的积极主动性。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主要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巧妙引导,善于指导,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迅速提高。这样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需要恰当的引导,需要教师的耐心与爱心。
作为一名教师,对于“学进去,讲出来”行动计划的理解还需要深刻思考,但是从教育要回归本质、教育要更具教育和生活的目的、使得学生更积极主动、乐于学习这几个方面来说,“学讲计划”是符合时情的。我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领会,使得自己的课堂更加民主、活泼、欢乐,通过近几年的学讲计划学习我个人教学能力大幅提高,我带领的班级教学成绩名列前茅,实践充分证明学讲计划势在必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继续而努力。相信“学讲计划”必将激起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
第三篇: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计划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计划
沙里寨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2013年3月5日
为全面贯彻市教育体育局2013年工作要点,落实新课程理念,深化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继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我校课堂教学实际,继续在全校推行“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改革,紧紧抓住课堂教学改革不放松,契而不舍,不断推进,务求实效。为确保改革健康、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计划。
一、“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策略。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探究、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一)“学案导学”理念具有超前性、先进性和时代感
“学案导学”的着眼点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学案导学”,促使教师教学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学案导学”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解决的是“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
“学案导学”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上,编制“学案”的过程就是一个综合的探究性活动,它不是原有教案的翻版,而是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目的、有层次安排学习活动,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学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三)“学案导学”,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案导学”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过去依靠教师灌输、消极等待的学习习惯,转变为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积极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学案导学”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实效,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二、“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
(一)培训
开学初,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学案培训。
学校的培训抓好四点: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利用周一、周四下午七八节,组织教师学习课标、教材、学案相关理论,通过学习,熟悉课标、教材,掌握学案相关内容;
第二,抓好二次备课。通过集体备课,进一步明确课标要求、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准确解读学案,研究学案内容、修订教学环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做到成竹在胸;
第三,抓好对学生的培训。让学生了解学案,熟悉“学案导学”的一般过程,重点掌握学案的预习、自学、互动交流等环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抓好过程性培训、定期组织教师互听、互评,上好公开课、研讨课,研讨交流“学案导学”操作的方法步骤,进一步推进“学案导学”的优化。
(三)使用
学案的使用范围是4一9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其他没有使用学案的学科,也必须按照“学案导学”的基本思想、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
学案使用过程中,教务处要发挥调研、指导、监督、评价作用。利用常规检查、学科教研活动等,搞好调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利用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评选等活动,加强过程性指导,优化“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抓住教学星级学校评比的机会,并注重结果性评价,促进“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学校要在管理、落实上下功夫.一是学案的发放。安排专人负责,确保学案及时发放到教师、学生手中,保证教师的二次备课及学生的课前预习。二是学案的使用。课前,保证两检查,学校安排备课组长检查教师的二次备课;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保证四到位,教师引导点拨到位、学生研讨交流到位、师生互动到位、巩固训练到位。课后,保证两反馈,教师的自我反馈和学生的自我反馈都要落实在学案上。三是学案的检查。学校要定期组织业务领导检查教师的学案,重点检查教师的二次备课,检查要细,记录要全,建议要准;教师每节课后,-要及时收交、、检查学生的学案,全批全改,写清批改记录,供学校定期检查。四是“学案导学”整理归档,教务处安排专人定期收集、整理教师“学案导学”,备教学星级学校评比及专项检查调研之用;教师指导学生定期收集、整理学案,供复习、备考使用。
(四)“学案导学”模式构建
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既要减轻教师过重的负担,又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合作性,激发学生的自学潜能,杜绝课堂上虚假的表演,不搞花架子,做到基础知识当堂会,不但“堂堂清”,还要“人人清“。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从而获得大面积丰收。所以,将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结合起来,构建此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基本三维程序是:目标导学——讨论质疑——自测互结——盘点得失。具体说明如何操作。
1、目标导学:分为“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两部分内容。“学习目标”是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的三维目标,教师引入新课后,向学生展示说明本课的三维(知识、能力、思想)目标及重、难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明确了方向“自学指导”是整个学生自学过程的一个缩影,是教师用文字的形式直接呈现对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学生依照老师提供的“导学案”自主学习。学生要深入研读文本,熟悉教材,对重点、难点、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这个过程中老师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自学。对于学生在自学中不会的问题也不要急于解答,可在合作交流中通过互相帮助来解决。自主学习结束后,以为单位互相检查自学的情况,不会的问题再相互帮助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由全班讨论解决,教师要退到最后一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作用主要是不断观察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极力引导学生交流形式,在这一环节教师要体现四个“明确”即明确自学内容,明确自学要求,明确自学方法,明确自学时间。在这个环节不同学科还可以设置“自学检测”这一小环节,检测学生自学效果,这会对学生的自学起到积极地引导作用。
2、讨论质疑:指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将疑难问题带到小组中讨论后仍然解决不了的再进行归纳整理,向教师求教。教师精讲点拨,进行针对性的答疑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出知识的规律性,完善知识的系统性。其中,教师要规范学生的专业用语和书写习惯,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一环节在学案中没有预设,只留有空白,通过讨论质疑,学生在空白处体现疑难问题及总结出的知识体系。
3、自测互结:是指学生对本课所学的只是进行自我检测,目的是要通过变式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形式上采取同桌互批,小组串批,教师校批等不同形式。其中教师尤其要关注“弱势群体”,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要充分运用“兵带兵”的战略,鼓励优等生帮扶学困生。要注意“堂堂清”和“人人清”,对于一些学生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一定要强调学生当堂掌握。教师设计的自测习题,一定要分清层次,一般分为基础部分,提高部分和拓展部分,各科据此并结合学科特点设计的栏目和规定不一。但必须要用于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使他们在不同的层次上得到相应的提高,在坚决避免一刀切和一锅煮的现象出现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展材料,给学生补充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使“优等生”更“优”。学生在完成各自的习题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点评,从而掌握学生的知识目标的完成情况,没有达标的一定要“清”,进而实现全面丰收。
4、盘点得失:这一环节是指教师和学生针对本课“教”和“学”的深刻的体味和反思。主要回味一下本课的得和失,以求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和学习。就教师而言,教师要在课后总结一下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和优点以及改进的措施;就学生而言,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创与所用,甚至是教师的所教,借助于书面语言真诚、真实、真情的再现出来。即回顾本节课教和学的过程并结合“自测互结”的结果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有针对性的诊断,找出差距和不足,制定改进的措施,以利于课后及时弥补,内容大致有“记学、记教、记做”三方面;可以写出得失、缺陷、困惑、创见等。可当堂完成也可课后完成。
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1、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好“学案”,课后必须抽查并批改部分“学案”以了解学情。
2、教学中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3、教学中要拓展学生思维。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思维来获得知识,另一方面寻找学生思维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拓展。
4、要做到“四精”。精选教学方法、内容、习题、例题和提出的问题,这些都落实在备课上。精讲,指学生可自学的不讲,让学生自己理解的问题可不讲,不要满堂灌,落实在启发解惑上。精练,指课上多练,集体训练,落实在以练助讲的课堂教学上。精批,经过批改发现学生共性的错误,及时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5、教师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知识上、重点、难点上下功夫。根据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状态,使他们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中。
6、教师每隔一定时间后,要求将“学案”进行分科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教师也要将自己手中的“学案”进行整理,利于今后的改进和检查。
“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课堂上师生都以学案为中心线索开展活动,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方法更加清晰,师生双边活动更加默契,自主学习能力更加提高,使得各种层次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和提高,同时又极大地调动师生反思的自觉性。
三、切实抓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
(一)制订方案,拟订计划
学校结合实际,制订“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拟订实施计划。各学年组、学科组也要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和细则,保证“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二)强化研究,求实创新
推进“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要重点加强五项研究。一要研究“学案导学”的思想内涵及实施策略,教师尽快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行动上确保“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二要研究结合学校实际,正确处理“学案导学”,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整合创新,构建具有各自特色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三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讨论交流,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集中攻关;四要研究集体备课的形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促使集体备课的内容、重点及形式发生变化,要积极开展对集体备课的研究,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益;五要研究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必然导致评价内容、标准、形式的改革,学校会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通过科学的评价促进“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三)强化管理,抓实过程
一是要强化管理。学校主要领导和业务领导对“学案导学”工作进行督促和检查,及时进行工作总结;每学期要分学科将“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各项资料整理归档。
二要平抓实过程。学科组要先上研究课,研讨教学模式;学科组每周要开展一次集体研讨交流,每月要进行一次归纳反思,找出不足,改进实施计划;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使“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完善。
(四)培植典型,示范带动
按照面向全体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在全面推开的同时着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及时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学习途径,推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是分学科组织“学案导学,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二是组织教师结合实际总结.“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经验与做法,开展教学论文评选,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
三是组织教师从自已的“学案”中选出优秀“学案”,从成功案例中选出优秀案例,参与全市评比,帮助教师研究好教学案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一)加强学习,营造深入开展“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
深入开展“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是树立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强大动力和有力手段,也是创建学校特色的可靠保证。学校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学案导学”的相关理论,增强开展“学案导学”的意识。深化“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放到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
(二)建立长期有效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保障机制
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是“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及保证。一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具体 负责“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组织管理、指导与推进;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务处和教科室的作用,形成以教研组、备课组为核心、教师人人参与的研究网络。二要落实任务、健全制度。为保障“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各教研组、各学科组要科学制定方案,积极组织活动,扎实开展工作;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责任到人;要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特别是备课与授课的管理,业务检查的管理,研究制定相应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三)广开校本教研渠道,推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校本教研活动,是更新教学观念、形成有效研究方式的重要支撑点。学校要切实通过专题式、案例式、观摩式和教学反思式等多种研究途径,来解决“学案导学”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立足校本教研,使“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扎实有效的开展。
沙里寨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2013-3-5
第四篇: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意见
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意见
为全面推进初中课堂教学改革,深化初中课堂教学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优化课堂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校本研究为重点,以课堂达标为手段,实施“全员参与、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课堂教学改革计划,努力打造“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
二、改进目标及内容
(一)改进目标
从2008年秋季开始,通过实施为期三年的《课堂教学改革计划》,促使全县初中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大练教学基本功,转变课堂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到2011年,全校初中教师课堂教学达标率为100%。以此为突破,带动全校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进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改进内容 主要改革任务如下:
1、优化教学目标,加强教学目标的整体性
改变课堂教学目标过于强化知识传授的现状,注重从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提高素养的转化,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2、优化教学内容,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切实改变课堂教学陈旧封闭的现状,落实新课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要求,把回归生活作为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以教材为范例,实施学科拓展性教学,注重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科技发展及学生学习体验的结合,注重不同学科间的整全联系,丰富拓展教学内容,实现知识与实践的融合。
3、优化教学过程,加强主题性教学
切实改变课堂教学杂乱无序的现状,按照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要求,从学科特点出发,遵循学科教学规律,开展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倡导主题性教学,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为系列学习主题,把学习主题转化为学习任务,把学习任务转化为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活动中生成知识,提高能力和素养。
4、优化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主体探究
切实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生记硬背和灌输传授的现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和生动实践中,体验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感悟知识的研究与此同时应用方法,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5、优化教学手段,加强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
切实改变课堂教学手段滞后的现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加强现代教学媒体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教学辅助作用,增强课堂互动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实施程序 每学年第一学期初,要求每位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确立1—2个课堂改进问题,制定《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建立《课堂教学改进手册》并依据改进计划实施课堂改进研究。学期未,学校组织课堂改进评估验收。验收不合格者,第二学期继续进行该问题的课堂改进研究;验收合格者;第二学期进行新问题的课堂改进研究。具体操作程序为:
1、调研课堂实践,分析问题症结
每学期第1—4周,学校以学科组织为单位开展“调研课”活动,组织每位教师上一节“调研课”,并组织开展课堂诊断研讨活动。通过听课评课、查阅备课及作业、座谈研讨等方式,深入分析学科学科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查找问题症结,确立学校整体和教师个人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2、确立改革目标,制订改进计划
每学期第5周,在课堂诊断的基础上,组织每位教师制定或完善《课堂教学改革计划》,计划内容包括以下7个方面:课堂教学主要优势分析、课堂教学主要不足分析、课堂教学改革目标、课堂教学改革措施、课堂教学改革案例记载、课堂教学评价记载、课堂教学改进学期小结。
3、实施改革行动,开展校本研究活动
每学期第6—13周,各教研组开展“互观课”活动,组织每位教师每月上一次“互观课”,结合每位教师的课堂改革内容,互动研讨改进措施,帮助提高改进效果。每次互动研讨建议要记入《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之中,为整体推进全县初中课堂改进计划的实施,县教科研中心将开展形式多样的样本研究活动。一是以学科为单位,定期举行学科“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交流活动。二是以学校为单位,举行以学校为案例的“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交流、研讨;三是选择典型学校组织全县性“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推进交流活动,以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4、组织达标评估,诊断改进效果
每学期第14—15周,学校开展“评估课”活动,组织每位教师上一节“评估课”结合改进目标进行改进评估验收。不论验收是否合格,验收评价或建议要记入《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之中。
5、总结改进经验,推广改进措施。
每学期第16周,学校组织每位教师撰写学期改革小结,交流推广改进经验,查找分析新的问题,为下学期实施课堂改进行动做好准备。
四、实施措施
课堂改进计划是我校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而实施的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先进地区的成功实践证明:课堂改进计划是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改进计划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有利于促使教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课堂改进计划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成功抓手,有利于推动课堂不断引向深入。基于此,各学校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优化措施,强化管理,确保该项活动达到预期目的。
1、加强领导,整体推进 学校要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课堂改进计划领导小组,负责本校课堂改进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成立由业务校长任组长的课堂改进计划指导小组,负责本校课堂改进计划的实施与指导工作。要全员发动,整体推进,确保课堂改进活动全面实施。
2、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制度,加强课堂改进活动的过程管理。要实行“行政调研课”制度,学校领导要定期深入课堂,分析改进措施,指导改进行动。要实行“听评课”制度,积极开展“调研课”、“互观课”、“评估课”三课活动,确保改进活动扎实进行。要实行“教学反思”制度,定期反思课堂实践,总结改进经验,分析改进不足,确保改进效果。要规范档案管理,及时收集整理每位教师的改进计划、改进案例、学习笔记或体会、改进小结或反思、改进评价等相关材料。
3、制定标准,规范实践
研究制度“学案”设计、课堂实施、课堂评价的模式或标准,定期开展“标准课”评选与观摩活动,引导教师不断改进课堂实践。
4、加强培训,引领改革
学校要针对课堂实践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分类选理论学习材料,制定理论学习计划,定期开展学习反思活动,反思理论与课堂实践的差距,在反思中逐步优化教学实践。
5、加强研究,共享成果
学校要按照“点上突破、面上推广”的策略,针对课堂实践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分类建立研究专题,按专题成立研究小组,集中力量逐点突破。要扎实开展研讨与交流活动,促进教师共享研究成果,在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6、加强评估,深化改革
学校要按照“以评促改”的策略,每学期组织一次全员性课堂达标评估活动,及时诊断教师的课堂改进效果,并将评估结果纳入考核之中。
第五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生本高效课堂
夏津县香赵庄镇中学
周传杰
2014年11月27日,德州市2014初中教学现场会在庆云县召开,我与全市的200多位市县分管领导、初中学校校长共同参加了这次大会。
上午我们分别在徐园子中学和渤海中学听了两节课,感觉这两个学校的课堂都很有特色。课堂上,学生成为了主体,积极踊跃地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回答问题,与教师和谐互动,激情活跃的课堂氛围感染了每一位与会者。
徐园子中学九年级思品教师王启帅执教的《奋斗成就未来》一课充分展现了庆云县倡导的高效课堂模式:“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当堂达标”。而庆云县渤海中学七年级八班语文教师执教的《紫藤萝瀑布》一课,则体现了该校“318问题导学有效教学模式”的精髓,其基本课堂流程是:
1、创设情境,感知目标;
2、自主学习,发现生成;
3、合作探究,汇报展示;
4、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5、梳理归纳,拓展延伸。该“模式”以小组合作为轴心,以学案为载体,以问题导学为主线,充分尊重学生和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有效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验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乐趣。
下午,在庆云一中报告厅听取了庆云县教研室、渤海中学等多家单位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努力和经验,市教研室陈吉广主任讲了初中教学向哪里引领?那就是按照素质教育要求,聚焦课堂抓质量。最后市局莫明峰副局长强调不能丢了质量、不能丢了课堂,归根结底不能了改革。
一天的学习紧张而充实,晚上冒雨返回,伴随着车窗外湿漉漉的天气的是我同样湿漉漉而略显沉重的心情,当然更多的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生本高效课堂的决心和思考。
回来后,我首先召开了学校中层及各年级组长、各科教研组长会议,介绍了学习情况及会议精神,同时探讨了我校在实施学案导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一、在实施学案导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备课中的问题
1、教师不是每节课都“备”的,也不是人人都备课的,因为备课实行轮流制。
2、有的教师“拿来主义”,“导学案”干脆借用外校的,或网上下载的。
3、有的教师“以不变应万变”,“导学案”循环使用,多年没用多少变化。因而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由个别教师轮流编写的“导学案”不一定能够保证质量。因为教师的水平有差异,缺少教学经验的教师有时竭尽全力拿出来的“导学案”,也许目标、重点定位不当,内容深浅把握不准,问题设计缺少逻辑性、层次感„„有的教师教学水平高,经验也丰富,但是由于责任心、事业心不强,会草草完成交差。有的教师水平高,责任心也强,但是由于“忙”,也有可能应付了事。一旦用这样的“导学案”实施教学,师生会集体“受害”。
当然也可以通过“集体备课”,汇聚集体智慧来提高“导学案”的质量,弥补可能存在的不足。但是,有的学科全年级只有一个人或两个人,怎能去“集体备课”?即使人多一点,可全组备课的教师只有1-2个,其他人都没有备课。在“集体备课”时,没有备课的老师对教材不熟悉,对目标、重点、内容、方法都没有内化、思考,他们能够提得出意见吗?多数教师因为他们没有备课,所有没有发言权,只能闷声不响,全盘接受。而且有的学科全年级只有一个人或两个人,他不可能独立完成,只能借用外校的,或网上下载的,或沿用往年的“导学案”。教师自己没有备课,没有思考,连一道习题都没有做,就拿着别人编写的“导学案”上课,这样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再说,再好的“导学案”也要适合自己班级的学情,也要根据任课老师个性化的理解才能科学有效地实施到教学中去,如果只要有了一个好的“导学案”就等于教学是高质量的话,那么教学工作就是天底下最容易的工作了,全国的教师只要共同打造出一个好的“导学案”,甚至汇编出一个“导学案”集,优质课就批量产生了,天下有这样的事吗?
(二)课堂上的问题
1、有的教师的课堂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导学案”仅仅是多了一张“练习题”。
2、部分教师没有领会“自主互动、合作探究”的实质,整个课堂“乱哄哄如同赶集,教学效果稀松了了”,没有学生质疑,缺乏合理科学的教学环节,自由散漫,不求教学效果如何,光求热闹好玩,放任了学生,放松教学质量。
3、小组展示存在问题
(1)展示的内容缺少选择性。小组展示应该是面向全班的,只有把多数同学都有教训值得吸取,有规律方法值得总结的题目拿出来展示,才能达到效益的最大化。可有的老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自己无法选择,只好临时指定各小组展示导学案的不同内容,导致每道题都必须展示,一道也不敢不展示。这样就出现了低效现象:只有个别学生错误的题,(甚至全班无误的题)也要展示,结果多数同学“陪绑”,浪费了时间。(2)小组展示代表的选择没有针对性。参加展示的学生理应是代表了某题的某种错误类型的一个或几个学生,这种展示才对具有同类错误的学生具有教学作用。但是由于同样的原因,教师只好课上指定代表进行课堂展示,盲目指定的结果,就有可能会出现该生展示的内容100%的正确,做错的学生不能从中吸取教训;也有可能全班只有一个或几个学生做错该题,让参与展示的多数学生浪费时间。也有的展示是只请差生,这样做,没有学习困难的“优生”受害最深,长此以往会出现“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3)小组展示的重点内容不突出。展示时应该采用“要题入手展示法”,将最重要的题最先展示处理,以确保展示的充分性。有的教师展示不分主次,按照顺序展示,平均分配展示时间,有可能导致次要题化时太多,而重要题没有足够的展示时间。
(4)小组展示缺少深度。由于展示是由学生完成的,学生的水平决定了展示层次的肤浅,即使有了其它学生的帮助,恐怕也达不到揭示错误原因并总结解题思路、方法的深度,这就必须依靠老师启发、引导、解析。
4、总结归纳的问题
第一是缺乏“总结归纳”的意识。在新授课教学中,有的老师课文教了一篇又一篇,模块教了一块又一块,专题教了一个又一个,由于没有“总结归纳”,学生不知道专题、板块、课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诸多文本在头脑里留下的是模糊的知识,凌乱的方法、残破的观点„„因而也谈不上形成运用、创新能力。
第二是缺乏“总结归纳”方法的引导及习惯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会“归纳”的方法。学习与归纳是紧密联系的,而学生的得益和提高又是一个学习与归纳不断反复而又螺旋式推进的过程。一般来说,归纳要放在学习之后,即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这样容易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当然也可以在学习之前,先回顾相关的规律、方法,加深印象,然后进入学习实践。还要教学中让学生逐步养成归纳反思的习惯。可有的教师采用的方法却是先把规律、方法以口授、板演、印发资料的方式“灌输”给学生,甚至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往往造成学科理论与学生学习实际的脱节。更谈不上归纳反思的习惯的培养了。
第三是教师越俎代庖。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写作或解题等学习实践后,教师往往把应该由学生完成的总结、归纳、反思的机会剥夺掉,代之以教师自己的“归纳”,其理由是“学生答不到点子上”,“完不成教学任务”,“浪费时间”„„这其实就是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教学的变式或翻版。
第四是急于求成。似乎某些规律、方法的归纳,一次就必须系统、全面、正确,以后就一劳永逸。不知道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个道理。于是片面追求“归纳”的完美,造成脱离学生认知水平,似是而非,一知半解。
5、课堂评价的问题
(1)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客观、缺乏真诚,显得空泛。(2)评价需要精心预设,不能随意。(3)注重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4)对于学生与众不同的发言,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合理见解,因势利导,生成课堂教学的意外精彩。
(三)作业设置与批改的问题
1、作业布置方面
(1)作业内容目的性、针对性不强。作业内容理应要精选,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作业要精心设计,形式要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凡是布置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体会每道题目的目的性和解答关键,精心选择并准确把握作业的难易程度及完成时间。
(2)作业量不适当。有的教师有时会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没能做到精心设计作业,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少而精,没能做到难易适度,作业设计缺乏梯度,没能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题目。
(3)作业要求不够明确。如收交及时,书写认真,字体规范,独立完成,严禁抄袭等。
2、批改作业方面。
(1)作业的批改做不到全收全改,精批、略批、面批,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部分教师做不到按时收、及时批、尽快发。(2)作业的批改只是“√”、“×”,缺乏鼓励性评语。(3)作业批改记录过于简单,未能做好定期的作业讲评。
二、改进措施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
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三、今后打算 第一阶段:诊断课堂
各年级组组织教师在改进过去课堂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每人再出一节展示课,同年级组、同学科互相听评课,总结经验,分析不足。
第二阶段:理论学习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上鲜明地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我们计划在前几年远程研修的基础上,结合“学案导学”模式的成功之处,从本学期开始开展“生本高效课堂”系列主题教研活动。
(一)学习山东省教研员李家栋老师关于“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理论研究成果”的专题报告。
1、明确“生本高效课堂”的内涵。
“生本高效课堂”是一种思想,一种境界,一种追求。它以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生长需要,遵循语文学习与语文教育规律,师生共建的生态的,一定时间内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的语文课堂。
2、明确“生本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
(1)全面了解学生。全面有两个含义:班里的所有学生,学生的各个方面。了解年龄、身心发展特点、个性差异、认知水平、学习需求、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等。该怎样了解学生?通过设计课前的高质量的自学指导、自学之后的分析研究这是基础,自学只有了解结果
(2)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知规律、独特个性、学习兴趣、内在需求、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存在的差异。
(3)学课文是为了学语文。把课文的学习当做学语文的例子,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4)教学内容等于预设内容加生成资源,预设总是与学生的学习发生矛盾,要有生成性的课堂。(5)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多学少教,注重学生自主学习
3、熟悉“生本高效课堂”的基本要素
“生本高效课堂”的基本要素是:尝试自学
合作交流
探究质疑
拓展补充
评价反驳。
(二)结合学科特点,使生本高效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
1、各年级组长以各种形式组织本年级组教师认真学习与教研主题有关文章、案例,观看优秀课堂实录,改进教学行为。
2、通过学习,教师每人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学习体会,年级组推荐优秀心得体会参加学校的评比。
3、教师努力把生本教育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
第三阶段:初步实践
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一个能充分体现“生本高效课堂”理念的教学案例,年级组交流,使教研主题真正落实在课堂上。
第四阶段:课堂探索
指定上研讨课,撰写评课意见或观课感,及时记录在课堂教学中策略运用的成功之处或失败的原因,集体反思,寻找改进方法。
1、上课老师进行说课,谈自己的课前设计(如何运用?为什么?要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及课后反思(成功之处、失败原因、今后行动的方向)。
2、听课老师评课。要求说出至少一点值得学习的地方,也要指出至少一点值得商榷之处,并结合前一阶段的课堂实践,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
第五阶段:总结反思
1、各年级组成员分析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撰写教学反思,摸索自己的课堂模式。
2、各年级组开展“我的生本高效课堂”教学论坛活动,总结反思,初步拟定各科生本高效课堂模式。
3、总结学校生本高效课堂模式。201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