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究“掀不开的报纸实验”的奥秘
探究“掀不开的报纸实验”的奥秘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王烨 问题的提出
“掀不开的报纸实验”来源于前苏联的一本教学参考书。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中曾演示过这个实验。一根木条一部分置于桌面之外,在木条另一部分上铺张报纸,当用力撞击伸出桌面那部分木条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木条被击断了。似乎桌面上铺的那张报纸有几十斤的重量将它下面的那段木条稳稳地压住了。电视节目中的实验人员解释其中的原由:是大气压压住了报纸。这时有学生提出质疑:大气压到处存在,报纸上表面受到大气压作用,下表面同样会受到大气压作用,其结果上下表面压力相等而抵消,为什么还会有压力压住报纸呢?究竟是谁压住了报纸? 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提出初步假设
学生针对该课题七嘴八舌议论开来,我们生活在大气的海洋中,空气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来自各方向的大气压作用,报纸也无不例外地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大气压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那么,又会是谁压住桌上那段木条而不翘起呢?学生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分析认为,只有从大气压以外的作用途径寻找对象,有人提出可能是空气阻力,也有人提出可能还有惯性在作怪,学生们最后提出他们的猜测:是空气阻力和惯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假设1:空气阻力+惯性。3 实验设计并收集数据
学生根据分析结果,针对初步假设进行可行性分析及设计。
(1)首先应排除大气压的因素,需选择一个大气压不起作用的环境:透气的钢丝
网作实验平面。
(2)选用器材:钢尺32cm;重锤50g;报纸10g,5×39cm;棉布90g,46×79cm;
塑料布20g,45×4cm。
(3)设计对比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在桌面和钢丝网上分别用报纸覆盖部分钢尺,以同样的冲量撞击钢尺的伸出部分,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见表1。
注:钢尺伸出接触面长度10cm。
将报纸换为棉布和塑料布进行实验,得到相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
上述实验清楚表明,微小的冲量作用于钢丝网上伸出接触面的钢尺部分,就可掀动报纸使钢尺弹出,而桌面上的实验结果则完全不同。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鲜明的对立现象昵?学生积极思维,分析现象,提出各自看法,相互辩论,最后在争论中统一了认识:空气阻力+惯性的假设不成立,因为从实验现象没有得到任何支持此假设的证据。重做实验,观察现象,再次提出假设
上述实验说明假设1不成立,此结果让学生陷入困境,教师及时引导学生重做桌面实验,同时注意观察现象。学生在反复实验和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发现在实验中,报纸或棉布的四周好像被粘在桌面上一样,报纸下的尺端部位却微微鼓起个小包。奇异现象的发现,引发出学生极大的探究兴趣,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观点和猜测,最终形成新的假设,报纸上下表面都受到了大气压的作用,只是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可能不相等,存
在一个差值。
假设2:报纸上下表面的大气压力差。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1)用报纸覆盖在桌面的钢尺上,测量钢尺伸出桌边不同长度、重锤施加不同冲
量的撞击结果,见表2。
(2)分别用棉布和塑料布覆盖在桌面的钢尺上,测量钢尺伸出桌边不同长度、重锤施加不同冲量的撞击结果,见表3和表4。
(3)用硬纸板做同样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见表5。分析讨论并作出解释
在以上用钢尺代替木条的模拟实验中,可以概括如下特征:(1)软质物体覆盖钢尺时,作用较大冲量,仍能压制钢尺不被弹出。(2)硬质物体覆盖钢尺时,不论作用多大冲量,钢尺均被弹出。(3)对软质物体,在冲量大到一定程度时,钢尺振动加大或弹出。
上述现象表明,该实验并不像电视节目中实验人员解释的那么简单,仅仅是大气压作用于报纸的结果。实验中学生发现在钢尺经受撞击后,报纸、棉布与塑料布中间部位都会有略微鼓起,这说明报纸(以报纸为例)与桌面之问的空隙增大了。在撞击的一瞬间,钢尺的一端被压下,而另一端弹起,将报纸向上顶起,使报纸与桌面间空气体积增大,而此时外界空气来不及补充进来,根据玻意尔定律,报纸与桌面间气体压强减小,从而使报纸上下表面形成压强差。所以,应该是这个压强差牢牢地将报纸压住。硬纸板的对比实验进一步证明,当钢尺一端受力,另一端翘起,硬纸板当即被钢尺顶起,整个纸板离开桌面,在尺端不能形成瞬间封闭的空间,外界气体迅速填补进来,使其不能形成压强差,所以,看不到钢尺伸出部分振动的现象。探究木条被击断实验1
在进行探究木条被击断成因的真实实验过程中,学生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量度冲量的大小,学生们想出种种可度量冲量的方法,但都因冲量数值太小被否定了,最后决定由一人操作,控制冲量大致在三个等级上。
(1)冲量的三个等级:轻击木条,作用时间较长,冲量小;重击木条,作用时间较短,冲量较大;大力击打木条,作用时间很短,冲量很大。(2)实验器材:木条长32cm,厚4mm;报纸10g,54×39cm。
(3)验证对比实验。在桌面和钢丝网上,将木条分别伸出接触面10cm、15cm,观
察现象如表6。
2学生认为该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模拟实验所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正确的,并且桌面和钢丝网实验分别从正、反两方面对模拟实验最后的结论予以证实。唯有一点实物与模拟实验不同,在木条伸出15cm、冲量十分大的情况下,木条会被击断。在学生感觉探究活动已经结束之时,教师再次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大胆想象不可能发生的情况或前面实验中所不曾想到的情形,让本次探究活动更加全面、系统。学生受到启发,提出可以对不覆盖任何物体的木条作一次新探索。探究木条被击断实验2
从实验验证的全面性出发,学生设计了第二个对比实验。在桌面上进行加盖报纸与不覆盖任何物体的对比实验,如表7。教师指导学生对上述数据分析概括,并完整地表
述出来。
(1)在木条伸出桌面10cm和12cm条件下,相同数据对比表明,有无覆盖物,产生的结果明显不同,说明报纸上下压差起决定性作用。
(2)在有覆盖物、木条伸出桌面15cm条件下,冲量不十分大时,木条没有被击断,而伸出10cm和1cm时,同等冲量大小作用木条被击断,说明木条伸出的长度对击断木
条的难易程度有影响。
(3)在有覆盖物、木条伸出桌面15cm和无覆盖物、木条伸出10cm和12cm条件下,冲量足够大时木条也会被击断。
(4)冲量足够大时,有无覆盖物实验结果都与冲量较小时有显著不同。它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分析讨论后推测冲量大到一定程度,覆盖物上下表面压力差就不起主要作用。同时,学生又产生了新的疑问,在冲量足够大时,是谁在起主要作用昵?学生既为获得真实实验验证结果正确而高兴,又为新的问题的发现还无解决途径而焦虑。教师对学生的前期探索发现给予极大的肯定,并激励他们继续向前探索。深入探究获得新发现
教师拿起被击打过的木条,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发现虽然木条没有断裂开来,但伸出桌面那部分木条已发生轻微变形。这一发现又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他们经过查阅有关资料、共同研究认为,可能是在木条上快速作用一个较大的力,由于时间短暂,作用力被桌边阻挡还来不及传递到整个木条,在伸出桌面的部分木条上产生一对力矩。力矩的作用效果使物体转动,在转动效果十分明显时,引起木条断裂。这就是说,作用很大的冲量能够使一般条件下不可断裂的木条被击断。有的学生提出改变作用点,再进行实验。实验中学生有了新的发现,作用点越接近木条与桌边接触点,木条越容易被击断,而且只需用较小的冲量就可以击断伸出桌面任何长度的木条。多次实验后,学生认为在桌边作用冲量击断木条的原理完全不同于前述大气压力差原理,它是上下一对作用力几乎作用于同一点形成沿桌边的上下剪切力,像用剪刀剪切物体一样,将木条瞬间剪切断。学生在分析成因中,又做出一个推测:若剪切力起主要作用,大气压的存在与否则无关紧要,此推测可在钢丝网上得到验证。于是,学生在钢丝网上重复木条伸出不同长度的验证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伸出钢丝网边缘长短不同的木条都能轻而易举地被击断。学生的推测得到证实后,他们高兴地都跳了起来。评价
(1)本课题为高中课外探究活动实例,整个活动是在学生自主探索、逐步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行的。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在学生探究活动告一段落或遇到问题陷入僵局时,引导学生看到初步的探究成绩,激发探究的动力;引导学生寻找问题解决的突破口,使探索能不断深入下去。
(2)学生在亲历探究活动的全过程中,能够受到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的熏陶,从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解决方案→实验验证→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研究过程中,受到研究方法训练,初步体会面对比较复杂的问题如何科学地应对,增强他们探
究问题的勇气。
(3)这项活动给予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机会,使物理课外学习变换了就巩固课堂内容而进行强化训练的常规学习环境,转移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来,转移到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上来。这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探索。(4)探索过程中学生找不出什么规律时,免不了会产生厌烦情绪,能够克服困难坚持下去就是一次对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考验。从这个方面看,这样的探究活动提供有充实的隐性课程资源,以及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课程环境,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期磨练,逐步培养形成。
(5)在探究活动之初,教师也不清楚最终的探究结果如何。因此,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共同研究问题,一起享受获得探究成果的快乐。
2006-11-20 原载《物理教师》2005.8
第二篇:高中生物实验探究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强化“生物实验从1986年正式纳入生物教学大纲,生物教材几经修改,生物教材中实验的内容和数量大量增加,实验的调整,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与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相比较,我国在创新和能力培养上仍存在一定差距“如美国的TheBalle:School:生物理论课和实验课之比为3:4/周,与物理!化学等课目基本一致”澳大利亚中李的生物实验为7“学时,占总学时的1/:,平均每周有1学时实验,还示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而我国高中实验仅H学时,占总课时的11%,平均每4一5周有一次实验,况且,有些学校还没开足。
据俞莉丹等对中美中学生实验教学进行对比研究,如下图所示 表1中美中学生物实验课的课时安排对比
Table1ContrastbetweenChinaandUSAinseheduleinseniormiddlesehoolbiolo群exPerimental
从上表可以看出,虽然课改我国加大了生物实验内容的比例,但与美国相比,我国实验课开出率并不高”另外,在实验课时间的安排上,都比较短,不利于一些探究实验的进行“生物新课程主要倡导探究性学习,有许多探究性学习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开展实验教学除了有足量的课时外,还需要配套的生物学实验室!实验员!基本的实验器材和条件以及实验的经费,还要有实验用的的动植物!微生物等材料,这些都是生物实验的正常开展所不可缺少的“近几年国内对高中生物实验的研究的文献资料较多,根据研究的内容不同,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关于对生物实验教学的认识方面的,作者从不同方面谈自己对生物实验的看法”如马友仙指出教师要在认真学习和领会生物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学的实践,从而更好地体现学习过程的探究性,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明确的发展取向和发展价值,更好地体现课堂教学目标多元化的特点“谭雪琴等认为生物学实验的作用如下(l)运用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各种能力;(2)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科学的实验思想”徐明芳在研究中指出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从几个方面入手:(1)通过问题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认识;(2)通过了解仪器和药品的特性培养学生的使用能力;(3)通过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探究能力来进行实验;(4)重视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第二方面是生物实验教学现状方面的研究”不同地区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生物实验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研究“陈风棠研究了新疆乌鲁木齐市十四所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状况,发现能全部完成实验的学校占25.9%;实验室设备配备齐全的学校占47.4%,没有设备的占3.7%;有18.5%的学校没有实验员,有两个专职实验员的仅占3.7%;直观教具齐全的学校占14.8%,另外有74.1%的学校没有条件建生物园地,同时发现被调查的学校中没有实验经费很充足的学校,由于实验条件跟不上,被调查的许多学校不能完成当时的教学大纲中对实验教学的要求”根据周宏治!姚光玲等人的调查,四川省自1994年高考取消生物学以后,生物学教师的流失率为35%,甚至个别地方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流失率超过50%,兼职生物学教师多于专职生物学教师,占52.9%“中学生物实验课时被严重削弱或取缔,一些郊县和边远地区的学校,中学生物学实验室被征用,改作教室或做为他用,还有一些学校干脆就不开设生物实验课”据常淑红等对济南市部分高中的调查结果发现,生物实验室仪器设备能满足实验教学需要的学校占18.7%,有现代化生物实验设备(如多媒体投影仪等)的占4.2%,实验室有专职生物实验员仅占37.5%“刘天学等的研究周口46所城乡中学具有生物实验室的学校有36所,占调查总数的78.3%,做演示实验的有32所,占总数的69.6%,有时做有时不做的占6.5%,从未做过演示实验的为n所,占总数的23.9%;上实验课的有28所,占总数的60.9%,有实验室但从未上过实验课的有12所,占总数的26.1%;实验课开课率在80%以上的仅有4所,占总数的8.7%,实验课开课率达不到教学大纲要求半数的有27所,占总数的58.7%;教学班数与生物课教师人数之比在6:1以上的有12所,占总数的26.1%”。
第三方面是对生物实验教学进行指导及实验改进方面的,如陈志棋!崔丽绮等根据普通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中卖验的数量明显增多,为了搞好新教材中实验内容的教学,对新增的21个实验提前进行了试做“结合他们的试验体会,对怎样做好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的实验,提供了参考”程玉对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进行了改进,改变了以前用鸡血细胞提取DNA的方法,改用洋葱细胞进行实验,操作简单,节省费用,同样达到了教学效果“李文彩对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等实验提出了改进建议,同时在研究中指出,通过改进高中生物实验,不仅解决了实验材料!药品短缺问题,而且也节省了实验时间和实验经费”。
第四方面关于生物实验教学方法方面的研究“教学方法种类很多,不同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如滕春喜指出生物学科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主要体现在实验上,一般模式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和得出结论“林佩琴认为教会学生归纳分类进行应对十分必要,在此基础上掌握实验的原理分析,实验步骤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提高灵活运用实验知识和具有不同情境下迁移知识的能力”边丽荣认为生物学实验应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基本!有效的途径之一,它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生命世界的正确认识!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对生物学规律的领悟,应作为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第五方面是关于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方面的研究”吴春秀在研究中指出,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获得知识的能力!整理分析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姬淑芳在研究中指出:要使学生掌握实际的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对实验程序的分析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解剖能力;陈博认为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几方面入手:传授生物实验技能和生物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第六方面是关于实验教学评价方面的研究”生物学实验课程中的学生评价是指在生物学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包括对学生在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的评价“如宋汉萍等在研究中,叙述了多元评价体系的涵义!意义以及高中生物实验课程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情况” 第七方面是关于高中生物实验室的配置方面的研究“实验室的配置包括实验室的配备!实验仪器设备的配备!实验员的配备以及实验室资源开发等发面”如黄敏在研究中指为了达到提高学生素养的教育目标,广大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在努力探索高中生物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应注重加强生物实验室资源开发与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切实开展好生物学实验教学“又如林农的研究认为,实验员的职能必须由传统单纯的实验室管理和实验准备的职工职能转向协助课任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教辅职能,甚至要能独挡一面地为任课教师分担学生探究性实验的部分教学工作;同时要求实验员要求做到爱岗敬业强化服务意识!具有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改革创新意识和能力!具备适应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和具有仪器设备功能开发及学习掌握新技术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关于高中生物实验的研究,如金本钱的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实验内容的比较,将旧教材中的三个实验与新教材作进行对比分析”郭建超的研究对实验设计题的审题和解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刘枫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目标进行了研究,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的实验教学目标!操作领域的实验教学目标和情感领域的实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分为知道!理解!掌握!评价四个层次,操作目标分模仿操作!独立操作!定型操作和创新四个层次,情感目标分动机与兴趣!习惯!态度与品格三个层次,并对生物教材实验中各种目标的体现情况进行了阐述”。
第三篇:化学实验探究心得体会
化学实验探究心得体会
当今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的发展和更新更是日新月异,它会随着学习者的不断学习,在学习本身那里得到不断拓展、深化、提高。化学科的教学也要遵循知识的这个客观规律,我们必须在化学教学的不同阶段对某个或某些知识点进行不断地联系、整合、开发和拓展,促进化学知识在学生心中的生长和发展。
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式的学习,使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提出了“重视学生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的观点,这是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理当引导着的角色,为此,我校化学教研组结合化学科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实情,实施了《化学实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的研究。从研究的这一阶段来看,完成了很多实验探究,对这些实验,我们都采用教师逐一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学习,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性学习,学生能亲身体验和感受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探索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中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丰富的化学实验为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是很重要的内容,在这一阶段的探究中,正好有这几个实验,如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学生很快回答出制氧气的两种方法: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和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氧气。接着让学生回忆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学生很快可以回答,这两个都是基础性问题,学生通过回忆能把旧知识重现,当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后,我才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是否适用于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氧气呢?这个问题的提出比前两个问题提高了一个层次,学生需要经过思考才能回答。我再问:为什么这个装置不适用于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氧气呢?怎样才能把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改成适用于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氧气呢?为什么要这样改?这些问题经学生讨论后回答。这样学生就掌握了制氧气的两种方法所用的不同发生装置。但这时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教师还需进一步引导学生把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因此,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掌握了制氧气的两套发生装置的基础上,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时装置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这样通过重现已有的知识,再创设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不难对二氧化碳制取的发生装置、收集方法等找到答案了。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究,对其他气体的制取的发生装置选择、收集方法都会选择了。
通过化学实验探究,不仅可以激励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还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历实验的成功与失败,自己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得到升华,比死记硬背会有更深刻的印象,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继续实施,努力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第四篇:2实验与探究
菱中物理练习
菱塘民族初中初二物理实验与探究练习(物体运动)
1.如下图为刘翔在雅典奥运会勇夺冠军的几个画面
.甲乙丙
(1)从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出:刘翔在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____m/s.(2)如图我们可以知道刘在甲和乙两个栏之间所用的时间为___s.(3)如果我们想知道甲和乙两个栏之间的平均速度我们还要知道的数据是________.请给出一个可以获得这个数据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2所示,为一个人坐出租车时的发票.求问:(1)他在出租车上的时间为_
_______.(2)出租车的速度是多少?(写出过程!)
3.某物理实验小组为了研究蚯蚓在粗糙的面上爬的快还是在光滑的面上爬的快,他们把蚯蚓放在不同的平面上(其它的外界条件相同),(1)为了比较蚯蚓爬行的快慢,必须算出蚯蚓的____
;(2)
为了能够测量出它爬行的路程,我们出除了使用____,还要使用刻度尺.(4)请在下面完成S-t图(自己画!)
通过左图你可以看出蚯蚓在___上的运动可以近.
似.
看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致为______.(4)蚯蚓在向前爬的过程中,身体的前部相对于尾部是_____(先填“静止”或“运动”)4.某班班小组的同学只准备量程为60cm的直刻度尺、手表,想测出自己从一楼登上三楼的最大
速度,请你设计一个此活动的方案。(写全即可!)(1)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测量速度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估测树叶树叶在房间中的下落速度,你认
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_,请在右边的空白处设计一个用来记录数据用 的表格。
6.如图3所示,当司机看到标志牌时,汽车的速度为_____m/s,他要行驶到扬州还要_____min.7.如图4所示,当汽车在】
1. 利用一根薄钢尺和桌子,请你设计下列两个小实验,并简要说明实验步骤。(1)验证声音的大小和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2)探究决定单调高低的因素,你猜想影响单调高低的因素是________。请在下面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2. 某同学为了比较几种材料(毛衣、报纸、棉花、泡沫塑料)的隔声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
料外,可以选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收音机、机械闹钟、鞋盒。(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为声源的是___________
(2)这位同学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四周塞满待测材料,再盖上鞋盒,他设计了三种实验方
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
A. 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 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往后退,直到听不见声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C. 将泡沫小球放在鞋盒上,比较小球弹起的距离;
(3)下面的三个表格是分别为上面的三种方案设计的,其中与C相对应的是_____
表1表
2表3 毛衣 较长毛衣 较响毛衣 3.5 报纸 长报纸 响报纸 4.1 棉花 较短棉花 较响棉花 2.5 泡沫小球 较短泡沫小球 弱泡沫小球
3(4)待测材料的隔声效果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3. 在小明学习吉它的过程中,发现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是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受很多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A 钢 60 0.76 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B 钢 60 0.89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C 钢 60 1.02 面积有关;
D 钢 80 0.76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E 钢有关;
F 钢 100 0.76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G 钢 80 1.02 有关;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2
可以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①请先在上表中填上编号为E的琴弦的规格,然后填好下面的空。(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三,应选用编号为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②随着实验的进行,小明又提出了一个猜想,他认为琴弦的音调还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难这一个猜想,还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探究实验一般都采用以下的步骤:A。实验研究B。分析归纳C。提出问题(或猜想)D.得出结论。你认为小明所采取的步骤顺序是____________
4.为了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请设计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验证.(不要求测声速!)
方法一:
实验器材:发令枪;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如果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
方法二:
实验器材:很长的一根钢管、小锤;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如果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
5.,提出还可以用很多其它的方法证明声音具有能量.于是他就用其它的方法做了这个实验.请你也设计一种实验进行证明.(1)你想选用的器材: ________________(器材任选,但要考虑实验的可行性)(2)你的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设计步骤(必要时画出图进行说明!)
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声音具有能量.1.如右图.向炒菜的锅中加入一些冷水,会听到有吱吱的响声,同时会在水面上看到白气,这些现象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后______.2.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的一个方面,为了探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A、B、C三个同学各自做了探究实验(如下图1所示)
(1)观察上面的三个图,其中研究方法正确的是_____组(填字母)(2)请分别写出研究方法正确的小组是依靠什么物理知识来设计实验的?
2.右图是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装置.(1)如果要缩短实验所用的时间,可以采用的方法有: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2)这位同学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温,得到下表的数据,由此表我们可以知
(3)请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出“温度-时间”图
降低温度的装置,实现了食物的保鲜.器材:一个长方形能盛水和容器、____、毛巾、一个可以安放饭菜的支架.请问小明他用到了什么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先设想哪些因素影响蒸发快慢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猜想一: _____影响蒸发快慢.验证这个因素你要用到哪些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实验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 _____影响蒸发快慢.验证这个因素你要用到哪些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实验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菱塘民族初中初二物理实验与探究练习(光学部分)
1.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红光是否可以分解为其它颜色的光.(1)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请在右边方框中画出示意图)
(3)实验结论:如果________那么_______如果________那么_______
2.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光具有能量.(1)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请在右边方框中画出示意图)
(3)实验结论:如果________那么______
如果________那么_________
3.请看右边的图,先来作一个猜想,他是怎样点燃火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模拟点燃火炬的过程.你所用到的器材______________(任选几种!)
实验步骤及原理:
4.现在在市场上有很多品牌的防紫外线伞,你能不能用一些比较简单的方法来验证这些防紫外线伞防紫外线效果?(提示:根据紫外线最主要的一条性质)
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如果________那么_________
如果________那么_________ 5.如右图,是一个汽车的尾灯,它有一种很特殊的性质,能够使光线原中返回,请设想尾灯里面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_______请在画出这样光学装置并完成光路图.6.如果上图汽车尾灯是红颜色的, 我用一个加了蓝色滤色镜的相机拍出的照片上的尾灯是什么颜色的? 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某中学的兴趣小组探究不同颜色的纸张吸收太阳光的本领.具体过程如下(将其补全!)实验器材:凸透镜、____、____和____;实验步骤:
以上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答:
觉得你的探究过程有什么样的应用?
答:8.某校的物理兴趣小组为了得出在夏天的阳光下穿什么样的衣服合适,做了以下的实验.实验器材:黑色和白色的布头各一块、_______、橡皮筋两根.A)实验步骤:(1)B)请在下面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C)从上面的活动你觉得会得到什么样的结论?你以后在夏天出门会穿什么样的衣服?
答:9.农民在塑料棚中种蔬菜时,雨过后天晴了一定要把塑料棚上的水放掉,从光学的角度来分析,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答:
10.请你设计两种方法来测定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方法1.(提示:靠平行聚光法)
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选!)实验原理(必要时可以画图)
方法2.(提示:靠成像的方法)
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选!)实验原理(必要时可以画图)
你还能想出什么其它的方法吗?(选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试题
实验探究
1、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并收集纯净的气体”的实验。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1)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①、②。
(2)描述A中发生的现象:。
(3)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你认为A装置和装置相连并产生什么现象时就足以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写出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该同学想要收集一瓶纯净的该气体,进一步验证它的性质。连接上述装置的顺序是:(填写各接口字母)。其中,C装置的作用是:;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写出用A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说出它的一个重要用途。
2、小平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
(1)当装置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保证安全,在通入CO气体之前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强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时,拿出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钙粉末,进行如下实验:
(1)取氢氧化钙粉末溶于足量水中,有_______________现象出现,小强判断该药品已变质。的一些实验装置。
请结合上图仪器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a,b;
(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
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显碱性;②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小芳同学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选择的反应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填字母编号);
(4)小芳将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观察到的现象
是,;
(5)请写出氨气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不仅碱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Na2CO
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碱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中解离出
-了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呢?他们设计了
如图三个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Ⅰ是为了;
(2)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小组内有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3)实验Ⅲ滴入K2CO3溶液,振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滴滴
入过量的CaCl2溶液,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生成。由
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CO32-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4)小组同学在与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
试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你认为Na2CO3溶液中存在OH-的原因
是。
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
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全部是CaO;猜想二:是CaO和Ca(OH)2的混
合物;
猜想三:全部是Ca(OH)2;猜想四:
【实验探究】(1)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
干燥剂中不含。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中含有--------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
方案。
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3支试管中。
请你参与实验,并填写表中的空白:
写出方案二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成立。
【拓展迁移】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保存
氧化钙应注意---------------------------
7、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看
到有气泡产生,是不是拿错了药品?经检验确认没有拿错药品,而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提出问题】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
【查阅资料】①已知反应:BaCl2+Na2CO3==2NaCl+BaCO3↓(白色)
②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设计实验】依据查阅的资料设计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推断相
“部分”或“全部”)。
【进一步实验】该小组同学用变质的溶液制取不含杂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完成中和反应实验。请你帮助他们解决下列问题:
(1)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上述杂质可加入适量的。
(2)借助于可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8、同学们一起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小刚同学设计了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稀盐酸,只用一只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请你和他们一起完善下表的探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2)小华同学认为在小刚设计的方案中,只要补充一个实验,就可得出Al
>Fe>H>Cu的结论。小华要补充的实验
是;
9.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浩瀚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1)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其主要步骤如下:
①提取Mg的过程中,试剂
A可以选用_________,试剂B选用_________,由无水MgCl2制取Mg的反应类型为。
②分离出Mg(OH)2后的NaCl溶液中还含有CaCl2、Na2SO4等杂质,为了获得
NaCl溶液,在分离后的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实验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是为了除
去;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2)从海水中制得的氯化钠除食用外,还常用作工业原料生产相应的化工
产品,如工业上利用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烧碱、氢气和氯气,试写出上述化学方程式:。
(1)从海水中获取淡水。常用的操作方法是。
(2)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将海水进行可得到粗盐;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SO42-、Ca2+、Mg2+等杂质,有如下操作:①溶解;②加过量的Na2CO3溶液; ③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加适量的盐酸;⑤加过量NaOH溶液;⑥蒸发结晶;⑦
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序号填一种合理组合)。
(4)海水“制碱”。下图是海水“制碱”的部分简单流程。
步骤Ⅲ、步骤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氨盐水的过程中要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如果反过来,二氧化碳的吸收率会降低。这是因为。
28.(8分)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
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
(1)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右图所示。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若将铜网换成铁
网,可能产生的后果是,其原因是(用化学
方程式表示)。
(2)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
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
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02与NaOH发
生了化学反应,如右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
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
是。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
其理由是。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②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观察
到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
1、某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麽物质?
【做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1)小红取少量残留废液和少量氯化钙溶液分别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作对比试验,结果两支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2)你认为小红的实验(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
(3)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当加入该试剂时观擦到的现象是。
【拓展应用】(1)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反应完全后过滤。
(2)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导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写一条)、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完成分组实验: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下面是来自不同小组的三位同学的实验过程,请你帮组他们分析、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与探究】
(1)欢欢同学先按如有图所示的方法向试管中加入约2ml的氢氧化钠溶液,又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
入稀盐酸,遍地边震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请你指出欢
欢同学操作中的错误。
(2)迎迎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的氢氧化钠溶液,又倾倒了一些稀盐酸之后,她想起还没有加指示剂,于是又补加了几滴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仍呈现无色,于是他认为此时恰好完全反应。你仍为迎迎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3)妮妮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的氢氧化钠溶液,又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震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但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妮妮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请你帮助他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写出一条即可)
反思与评价】
(1)请你帮迎迎想一想,要想证明她得出的“恰好完全反应”的结论是否完全正确,应选择的试剂是。
(2)根据以上三位同学的实验过程,请你思考一下,为了保证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试验成功的关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