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泉州市出租车管理及运营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对泉州市出租车管理及运营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台盟泉州市委会
作为城市“窗口”的出租车行业,是外地游客评价一个城市的第一印象,也能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行业秩序和服务质量,是一个城市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的“晴雨表”,因此加强对出租车运营的规范管理是我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能否对出租车运营情况实施科学有效管理,直接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经调研,我市出租车管理及运营情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和隐患。
一、我市出租汽车发展历程和基本情况
㈠出租汽车发展历程
从1961年泉州第一部出租汽车诞生至今,我市出租汽车经历了初步发展、迅速发展、整顿提高、规范管理等四个时期。48年来,我市出租汽车行业从散沙型经营到规模化经营、从杂色杂牌到统一颜色统一车牌、从“趴窝”待客到流动经营、从现场议价到打表经营等四大根本性变化。
㈡目前出租汽车行业基本情况
1、企业情况。全市共有出租汽车企业30家。按辖区分,中心市区18家。按经济性质分,国有1家、集体4家、私营2家、有限公司21家、股份合作2家。企业经营权为无偿配置使用,并从2001年对新增运力采取服务质量招投标。经营主体多、小、散、弱现象比较突出,经营模式多样化,主要采取承包经营、企业全资或融资购车后以承包的形式交由驾驶员经营。2008年新投放的100部出租汽车运力采用企业直营的公司模式,有效期限内由企业使用;企业承担车辆税费和主要经营风险。我市现已规定出租车公司均须配备运力100部(原30~60部)以上,无此规模须于三年内完成公司整合。
2、车辆情况。截至2008年12月,我市出租汽车1870部。目前,经营期限不一,属服务质量招投标车辆的有280部,经营期限为8年,其余审批车辆1590辆,没有明确的期限。目前我市出租汽车运价起步价2公里6元,2公里6.5元,每公里1.6元,2006年4月起每车次加收燃油附加费1元。出租汽车外观颜色统一为4种,即鲤城、丰泽、洛江各一种,其它县(市、区)一种。上黄下红颜色随着报废更新逐渐淡出市场。红色出租也将在“三年内”全部淘汰。
3、从业人员情况。我市现有出租汽车从业人员4266人,出租汽车驾驶员4003人,主要是外来民工及我市所辖周边县(市、区)的农民工。企业要与驾驶员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确定最高承包价,如果有违反有关收费规定,不执行承包费最高限额的,未按规定签订行业经营合同文本的,未依法为驾驶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等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的要有相应的处罚依据。
4、管理部门及有关法规和行业规章制度情况
泉州市交通局专设出租车管理科管理出租车行业,其主要负责出租车违章违纪处理,投诉处理及年度质量信誉考核和车辆增减人员考核、从业人员资格审定,各县区出租车管理权由县区局运政股行使。2002年民间性组织“泉州出租车协会”成立,现由各出租车公司代表组成,交通局业务指导,每年也均组织一些服务出租车行业的活动。面对出租汽车行业焦点、难点,市交通局以2008年6月颁布了《泉州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暂行规定》及其配套文件,明确了出租汽车客运经营权的取得、驾驶员、企业的规范要求等问题,为我市出租汽车行业规范管理提供了坚实法规依据,开创了出租汽车管理的新局面。实施后一段时间以来,企业的管理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企业主体意识大幅增强,企业通过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也使驾驶员经营行为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车容车貌有了明显的改善,投诉率较以往低。
二、我市出租车管理及运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转包现象仍存,行业隐患较大。企业经营模式多样化,以承包经营、全资经营、融资经营为主,造成经营过程中出现了经营权高额转让、承包基数高、经营压力大等问题。相关部门虽已严厉打击转包现象,也已规定最高承包基数,但仍有部分企业存在“二老板”。高额的“份钱”迫使一线出租车司机为了赚钱,只能拼命开车,工作时间被拉得很长,而且车坏了,也不去维修。这就形成了诸如交通安全隐患等各种问题的恶性循环。不少司机仓促转包了出租车后就上路,因为没有经过岗前培训,服务质量不高,而且,他们只知道赚钱,不会考虑服务质量和交通安全,这导致泉州出租车服务质量一直难以提高。一些司机为多拉快跑,不惜占道、抢道、猛拐。“二老板”现象使企业对驾驶员的管理很难完成,而且现在出租车司机流动较大,相关规定对企业、车主扣分,但对承包的驾驶员来说,并没有太大约束力。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出租车行业存在车容车貌不整洁、拒载、不打表、频频违反交规、节日随意提价等种种怪象。
2、“黑车” 生命力旺盛,市场秩序受扰。出租车运力不足,为“黑车”提供了生存空间。“黑出租”存在,严重地扰乱道路客运市场,危害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损坏城市的形象。近几年尽管运管部门也建立过“黑车”黑名单制,但第二次被查处的极少,逃避查处的手段在提高,个别地段的“黑车”点如泉州汽车站“大桶水”前,湖美酒店边、泉港,有帮派性质,出现了专职的拉客仔,形成“黑车”利益小团体,有固定的“地盘”。据悉,去年全市共打击1425辆“黑车”,已是历史之最,今年一月份共查处了黑车123部。非法客运问题,不仅乱市场营运秩序,而且容易引发各类治安案件。
3、法规意识薄弱,管理力量不足。出租车客运管理的不完善使得市场问题频出,违法现象频繁。据泉州市交警支队统计,从2008年6月1日至12月31日,全市1821部出租汽车交通违法总数12159次,平均每部车交通违法次数达到6.68次。有些出租车司机为了争客源,明明是不能调头的地方,一看到有人站在那边,不管是不是要乘车的,司机会一个“回马枪”把车开过去;有些出租车司机为了赶抢时间过绿灯,经常加大油门,万一来不及了就是一个急刹车,让坐在后面的乘客经常不由自主地往前冲。像泉州商城广场,按规定在田安路上是不能左转弯进入广场的,但有些司机图方便,想抄近路,硬是左转,强行进入,这往往给过往车辆造成不便。还有一些出租车随便在路边停靠让乘客下车。司机这样一些方便自己的行为,已给市区的交通状况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了,此外,非法营运等违章违规现象时多时少再现;异地营运现象有蔓延之势,周边县、市的想进市区经营,中心市区的想到晋江、石狮、南安等地经营,如春节前投放到永春的50部出租车,大部分进中心市区营运,造成不良影响,而交通部门由于稽查力量奇缺,无法有效监管到所有出租车辆。出租车公司、个体车主及承包司机投机违规风险小,致使他们敢于无视有关法规制度。
4、企业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不稳。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作用不明显,收益与责任不成比例。出租车公司的收益旱涝保收,更多的经营风险,实际上由司机承担。不少企业收了承保金后提供的管理服务却很少。如部分出租汽车行业仍存在专业管理人员配备不足、部分企业没有配备管理工作用车等漏洞,这对处置事故等应急事件十分不利;再如有些企业没有为司机提供固定交接班地点,晚上交接班时间恰逢下班高峰时段,的士傍晚成排占道。
三、对我市出租车管理及运营的一些思考
1、加快出台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运。制定新的出租汽车管理办法或条例。由于《暂行规定》及其配套文件只是规范性文件,没有法律效力,无法满足市场管理的需求,因此,国家尽快出台出租汽车法律法规十分紧迫。建议允许缩短经营期限为5年,车辆退出,营运权即收回,重新配置投放,形成良性循环。
2、科学调控出租运力,推动直接经营。要建立以乘客平均候车时间、日均营业额及出租车站交通流比例为主要决策参数的出租车市场需求与运力供给监控体系,按照供需平衡的原则对我市的出租车总量进行控制,适当投放新运力。可完善公交服务,使更多人优先选择公交出行。要注意利用运力投放和经营期限到期等有利契机,加快出租车公司整合步伐,让出租车公司成为管理出租车的第一责任人,鼓励引导企业采取公司全资购车,直接经营的模式,政府应对采用此种模式的企业予以政策上的扶持或经济上的补助。在新模式里,每个驾驶员都是受聘于公司的员工,统一招聘,统一调度,统一考核,统一管理,不再需要交纳风险押金。实行公司化经营、规范化管理,车辆产权归公司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挂靠经营,转包经营,转让倒卖经营权和车辆产权,所投放的车辆必须按照“七统一”规范经营,必须配齐顶灯、计价器、空车待租、消防、防护装置、GPS定位装置、运行监控装置和LED电子显示装置。制定一套考核机制,鼓励驾驶员多劳多得,同时约束驾驶员怠工误工。届时,公司的整合能提高统一调度中心的工作效率,有乘客叫车,调度中心可以搜索到最近的空出租车,直接指派,以最快的时间服务乘客。5月29日起漳州市民已可电召司机,的士GPS调度服务中心试运营,拨968969即可叫车,据市民反映效果良好,我市也不妨借鉴之。
3、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整顿市场秩序。8月1日起中心市区严禁“摩的”行动已为整治“黑车”市场设下良好的铺垫。今后应继续坚决打击非法营运,减少“黑车”非法营运行为,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整顿目前杂乱无序的道路交通运输市场。为了便于群众辨别和乘坐合法经营的出租车,更加有效地打击“黑出租车”,建议为全市出租车加装防伪专用标志,对全市所有出租车进行编号,防伪专用标志安装在出租车原有车牌的上方;加强交通运营的稽查力量,加大执法力度,抽调市,县两级交通局部门执法人员,联合公安部门组成运政稽查集中行动队,以打击“黑车”非法营运为主、综合查处客运违法经营和出租汽车违规经营行为的运政稽查集中行动,可适当地增加执法人员编制人数,对客运违法行为多发地段、客运站周边地区、黑车经常出没的地方,出租车异地营运的地区等,采取日夜监管,安装电子监控;在各重点路段设卡,对过往的营运客车、出租车进行认真检查,主要对超速、超员等违法行为,特别是出租车路口违停、宰客、抢客、不打表、拒载等违章行为进行重点查处,加大处罚力度,就高不就低。比如拒载,规定处罚500~1000元,今后可一律处罚1000元。此外,可不定期开展出租汽车夜查统一行动,在市区偏僻路段、楼群里巷等易发案路段设立临时检查站,对夜间从事运营的出租汽车进行夜检,核对登记乘客身份、检查乘客携带物品、对可疑乘客进行盘问、检查,有效打击利用出租车犯罪,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防范意识和安全感,维护行业治安秩序的持续稳定。据统计,每年元旦前后都是抢劫出租汽车司机财物、抢劫出租汽车等案件的高发期。
4、加强出租司机教育,提高职业水平。抓好出租车驾驶员的素质教育工作,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制定培训方案,明确主要目标、重点内容,尽力督促降低出租汽车交通违法率,这将是各出租车企业今后管理工作的重要问题。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来提高出租车司机的职业道德水平。应加强宣传,利用车辆年检,新车购置办牌、年度保险等时机,积极向车主宣传。建立出租车驾驶员“黑名单”制度。出租车司机拒载、故意绕道、乱掉头乱按喇叭、不按规定站点上下客等经营违章行为以及使用假币等违法行为,有关部门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暂扣服务监督卡、停岗培训、列入“黑名单”等相应处罚。对被列入“黑名单”的出租车驾驶员处罚最需严厉:2年内不得从事出租车行业。使用假币的不良出租车司机,一经查实即被列入“黑名单”,一律处以2年内不得从事出租车行业的重罚。
5、实现行业科学管理,倡导优质服务。应规范出租车税控计价器的使用,实时打印出租车专用发票,这样将有效制止部分出租车司机乱收费、乱涨价的情况,规范出租车经营行为,维护乘客的合法权益。只要乘客上车,驾驶员盖下计价器,无论乘客要不要票,税控系统都会自动将税票打印出来。税票上有具体编号及乘车时间等,如果乘客遗落东西在车上,凭税票就能查到遗落在哪辆车上。另建议在出租车GPS系统增加一卡通结算功能,乘客可以直接使用公交IC卡乘坐出租车,由于减少了现金的使用,出租车劫案也会逐渐减少,提高了出租车驾驶员的人身财产安全。此项功能将GPS、计价器、公交IC卡设备相互连接,形成三位一体。三机合一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出租车司机可以通过无线传输技术与公司结算,既准确又快捷。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业能因此掌握车辆营运信息、运营状态、运行轨迹等数据,实现对车辆和出租车司机的精确管理,同时也为行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6、发挥协会职能作用,为发展添动力。建议政府从各方面多支持、多重视协会的职能发挥,关注、关心、关爱广大出租车驾驶员,维护一线司机的基本权益。协会需为企业提升服务质量,打造自身品牌,争创优质文明车多出谋划策。应创造机会,多与一线司机沟通,进一步了解广大驾驶员的心声,收集来自一线司机对行业发展的建议和意见,比如:“份钱”可以经由集体协商,让司机代表有发言权,从而知晓这笔费用的数额是否合情合理。同时适时开展一些文体活动,缓解司机因工作压力造成的不良情绪。此外也建议配合交通部门制定可行的年度评优评先方案,每年均开展“光荣榜”、“优质服务之星评比”等形式的活动,并给予最高限制的物质及精神奖励。对被授予“星级出租”的车辆可实行部分项目免检。更多的“星级出租”将成为行业“流动的金名片”。此外,协会可在政府的扶持下为驾驶员增设一些行业服务,如免费统一更换新座椅套、免费清洗出租车等,车辆干净、整洁,是衡量驾驶员文明程度的一个尺度。
7、落实行业综合管理,妥善处置隐患。为避免宰客、乱提价等现象频出,可在机场、车站、码头的明显位置设立告示牌,标明乘出租车到市内各个主要地段的参考价格,提醒旅客以免上当;针对汽车站营运市场混乱现象,可成立出租车运营秩序管理办公室,24小时专人管理车站出租车运营秩序。”人员不足可临时招聘保安员充实到管理第一线,凡进入主要站场的出租车必须按统一的管理标准从事经营活动,现场管理人员对车辆实行统一调度,有车必供,禁止出租车在专用通道以外揽客;占道交接班影响交通属违法停车,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出租车企业要设专门的交接班场地,对驾驶员这一行为加强管理;司机以交接班为由拒载,乘客投诉不少,建议司机在交接班时,将指示牌摆放于车窗前,明示交接班地点,顺路的予以承载,不顺路的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取得乘客的理解,要实行错时交接班制,17时至19时之间,禁止出租车交班。
总之,窗口行业是体现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试金石”,规范出租车经营,擦亮文明窗口,这不仅是广大乘客、新老泉州人的呼声,也成为各有关部门的共识。只要各方结合本地具体实际,并借鉴外地先进做法,集思广益,形成合力,定能为整治开出一贴良方,真正构建出一个和谐的泉州出租车市场,展示出泉州这座城市的美好形象。
第二篇:对宁波市出租车管理及运营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对宁波市出租车管理及运营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吴宗良 洪 斌
能否对出租车运营情况实施科学有效管理,直接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在审计实施前,我市出租车管理及运营情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和隐患,本市主流媒体和广大民众呼声强烈。为此,宁波市审计局于2007年1月25日至11月19日对市区出租车管理及运营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重点调查了南站广场区域的管理状况。针对有关问题,我们作了一些粗浅思考。
一、宁波市出租车管理及运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权证高价交易,行业隐患较大 宁波市在出租车营运权管理上经历了从无偿使用到有偿使用的转变过程。1994年以前实行无偿使用的开放性行政审批制,1994年后对出租车投放实行营运权有偿使用。1998年2月,《宁波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法规形式明确规定客运出租汽车营运权实行有偿使用。据此,市公管处于1999年对原以行政审批方式投放的2711辆出租车收取每辆1万元,并对1998年以前所有出租车以15年期限实行了营运权使用年限的统一。自2001年开始,又在全市分3次陆续投放了840辆出租车,有偿使用费也分别降为每辆25万元、20万元、15万元不等。
尽管宁波市交通部门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出台《宁波市客运出租汽车营运权管理规定》,成立出租汽车营运权交易评估中心,建立营运权交易价格评估制度,使交易双方明确车辆营运权的实际价值,提高交易的风险意识。并专门制作了出租车交易承诺书,交易双方都在承诺书上签字。如近期评估中心的出租车评估价为22万元/辆,交易双方也都在承诺书上签字承担风险。但因一些出租车从业人员存在着经营期到期政府不会收回使用权的心态,导致市场实际交易价格达到80余万元。这种高额交易行为给行业发展带来严重隐患。首先,加大了运营成本。高价转让带来的结果是高额的承包费用,车主和驾驶员为了收回成本,必然想方设法赚取利润,甚至不惜违规经营。其次,增加了经营风险。以2013年最早到期的车辆为例,按照目前80余万元的交易价格测算,在尚余6年左右的时间内不可能收回成本。再次,影响行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交易价格越高,经营成本越高,营运期限到期后,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就可能出现群体性事件,给行业和社会带来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经营业户监管困难,服务质量不稳 宁波市出租车行业经营业户小、散、弱问题突出,市区现有出租车公司21家,其中运力规模在100辆以上的公司只有10家,运力规模在200辆以上仅3家,最大的公司也只有267辆出租车。公司车辆总计2265辆,其中自营车仅840辆,其它多为挂靠车,还有1286辆个体车辆。
出租车公司、车主、驾驶员三者缺乏发展的共同动力与市场竞争力。营运权证私下交易抬高了运营成本,经营者急于短期收回投资,一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服务质量。如晚高峰时段(下午5至6点)和上下班高峰期打的难;南站、飞机场拒载时有发生;晚间10点后不规范经营的现象更加严重。调查显示,市区出租车有效里程利用率达到61.34%,单车日均营业额达到677.8元,这两个指标明显高于同类城市。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大中城市出租车配置最低标准为20辆/万人,目前全国大中城市每万人出租车平均拥有量达到30辆,而宁波市区仅为19.8辆/万人,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出租车运力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拒载、服务不主动、违规违章载客等问题,同时也为“黑车”提供了生存空间。
(三)管理定位模糊,机制体制不顺 出租车主要服务层次与对象定位模糊,供求关系不平衡。出租车与公交车服务消费对象定位没有区别,两者运价也没有高低之分,造成了几乎完全相同的乘出租车与公交车的消费群体。再加上运价低于附近其它城市(宁波市出租车起步价为3公里8元,每公里增加1.8元;杭州是3公里10元,每公里增加2元)。在上班高峰期、节假日等特殊时间段和车站、机场、码头等主要路段,打的难已经司空见惯。调查表明,市中心城区出租车乘客平均候车时间12.49分钟,90%以上的受访市民表示难以接受如此长的候车时间。
管理体制与机制不顺。国务院“三定方案”没有明确出租车的管理体制,更没有统一的法规。从中央到省、地市的出租车管理部门不一,政出多门,难以形成工作的统一认识与行动。再者,宁波市出租车管理力量不足,编制体制也欠合理。如武汉、南京及大连等城市都有专门的出租汽车管理部门,浙江省的杭州、台州等市也加强了对出租车管理的体制建设,形成了行政许可、执法、培训、日常管理统一体系。而宁波市只是在市公管处设有一个9个人的出租车管理科。面对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流动性大、个体利益驱动性强的全城市5000余辆的出租车队伍,管理力量明显不足。同时,由于投诉举证要求较高,尤其是对拒载投诉,要求投诉乘客提供书面证据,执法的时效性就大打折扣,有效投诉和投诉处理率就较低。2006年投诉出租车拒载2859件,最终能够认定的只有30件。
(四)法规意识薄弱,管理力量不足 城区近万名出租车从业人员中,近一半人员的文化程度是初中以下学历,法规意识比较淡薄。尽管行业管理部门已注重强化教育,但还有一个学习与工作的提高过程。近期,管理部门加大对出租车违规违章行为的稽查处罚力度。在机场、车站、码头等重点区域设立出租车管理站,出台《宁波市出租汽车驾驶员客运资格证管理办法(试行)》,实行出租车驾驶员违章计分管理等,但非法营运等违章违规现象仍有发生。主要是监管力度不足,管理人员力量不够,有关法规也不够完善。例如,行政处罚规定对出租车司机拒载投诉认定必须有两人以上的书面证据,苛刻的出租车违章投诉程序规定往往导致乘客的投诉无法有效查处。出租车公司、个体车主及承包司机违规成本太低,致使他们敢于无视有关法规制度。
二、对宁波市出租车管理及运营的一些思考
(一)加快修改《条例》,坚持依法治运 《客运出租汽车条例》的修改主要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出租车营运权要逐步从有偿过渡到无偿。要合理确定承包价格,规范承包合同。二是缩短经营期限,建议与车辆使用年限一致为5年。车辆退出,营运权即收回,重新配置投放,形成良性循环。三是对有偿使用的车辆也要限制转让。如规定经营满两年以上方可转让,并设定转让条件,转让前必须经评估机构评估等,以遏制私下炒卖行为。对无偿使用的禁止转让,因故不能继续经营的,由政府机构收回,私自转让一经发现,立即收回经营权。四是强化行政执法力度。如现场两个执法或管理人员就可确定违章处理事实证据。乘客电话投诉加上GPS轨迹确认,基本可以认定拒载行为成立,拒载两次以上的就取消经营资格。
(二)科学调控运力,推动规模经营 要建立以乘客平均候车时间、日均营业额及出租车占交通流比例为主要决策参数的出租车市场需求与运力供给监控体系,按照供需平衡的原则对宁波市的出租车总量进行控制,适当投放新运力。要注意采用有效的调整出租车与公交车运价比的手段,即适当提高出租车运价,实行拥堵折合计价,降低公交车运价,使更多人优先选择公交出行。要注意利用运力投放和2013年经营期限到期等有利契机,明确政策与市场等导向,鼓励个体出租车经营者走公司化、规模化道路。
(三)完善管理机制,倡导优质服务 从宁波市经济发展和出租车行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调整、充实、完善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体制势在必行。首先,应该科学定编。根据宁波市出租车管理的实际需求,成立宁波市出租汽车管理处,形成出租汽车统一管理系统。第二,按照管理工作任务的需求配足、配强行业管理人员和必要执法装备设施,加强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执法能力。第三,要尽快建立出租车管理数据库系统,与公安交通违章管理系统、城管违章管理系统实现联网,对出租车司机、个体出租车、出租车公司的每一个违规违章记录和乘客投诉进行登记、存储、处理,统一纳入服务质量测评系统。第四,要尽快建立并落实一套完善的出租车服务质量考核标准,规范行业管理理念与行为。进一步完善落实出租车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对出租车行业实行全面、系统、持续、公平、公正、公开的服务质量评价,促使整个行业管理上台阶。
(四)制定科学预案,妥善处置隐患2007年宁波市区货运出租汽车群体性事件给客运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敲响了警钟。相比较而言,客运出租汽车经营者私下交易、炒卖现象更突出,情况也更严重。出租车比“货的”的私下交易价格更高、数量更多,对社会和谐的隐患影响面更大。因此,及早制定宁波市城区出租汽车经营权到期稳定工作预案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要深入进行法规宣传,加大政策导向,组织落实稳定有效的举措。要注重按照“尊重历史,平稳过渡”的原则,积极妥善地处理原有市场主体继续经营问题。根据新的市场准入制度,对现有经营户经营期满后,根据经营期内的服务质量考评结果,实行择优劣汰。对买断经营的出租车,出租车公司要采用回购或入股的方式明晰产权。要有计划、有步骤、稳妥地明确经营权、使用权、所有权,从根本上消除行业不稳定的隐患。
(五)重视南站窗口,落实综合管理 南站是宁波市经济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根据宁波市政府《批转海曙区政府关于南站区域市级管理机构下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各有关部门要加派精干力量,配备齐全必要的设备设施,积极参与南站区域的综合管理。南站区域综合管理办公室应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管理,有效融合各方执法力量。市级有关部门及海曙区政府应加强对南站综合管理工作的考核和支持,使南站成为和谐有序行政执法的模范地区
第三篇:深圳市出租车运营模式的调研与完善
深圳市出租车运营模式的调研与完善
来源: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小类: 社会
大类: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简介: 深圳市作为经济特区,出租车是必不可少的都市交通工具。
作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深圳市特区出租车运营模式进行调研,分析深圳出租车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蓝牌车滋生的原因,借鉴其他城市的有利经验,探讨解决深圳市出租车难题的途径,提出我们建议完善出租车运营模式的新体制,为建立健全深圳市出租车的运营机制。详细介绍: 深圳市作为经济特区,出租车是必不可少的都市交通工具。近年来全国各地连续发生了多起出租车司机罢工事件抗议事件,出租车问题几乎是国内各大城市所面临的共同的问题,深圳也不另外。因此,我们必须完善深圳市出租车的运营模式,建立健全出租车的运营机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深圳市特区出租车运营模式进行调研,分析深圳出租车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蓝牌车滋生的原因,借鉴其他城市的有利经验,探讨解决深...(查看更多)圳市出租车难题的途径,提出我们建议完善出租车运营模式的新体制。借以此文,希望能够对深圳市出租车运营模式的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推进我们深圳市出租车的健康稳定发展。(收起)
深圳市作为经济特区,出租车是必不可少的都市交通工具。近年来全国各地连续发生了多起出租车司机罢工事件抗议事件,出租车问题几乎是国内各大城市所面临的共同的问题,深圳也不另外。因此,我们必须完善深圳市出租车的运营模式,建立健全出租车的运营机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深圳市特区出租车运营模式进行调研,分析深圳出租车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蓝牌车滋生的原因,借鉴其他城市的有利经验,探讨解决深圳市出租车难题的途径,提出我们建议完善出租车运营模式的新体制。借以此文,希望能够对深圳市出租车运营模式的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推进我们深圳市出租车的健康稳定发展。
当前国内对出租车行业改革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论文可谓多如牛毛,大多数都着重论述以下几个方面: 1.蓝牌车屡禁不止、出租车市场现状堪忧,分析出现这些情况的社会、经济等各方原因; 2.采取何种方法对蓝牌车进行有效打击; 3.概括性地提出改革意见,或者针对特定区域内的现状提出改革意见; 4.针对现有体制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应对补救的方法。以上研究均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调研基础和理论支持,但提出对蓝牌车进行打压的同时没有从问题出现的体制根源下手,提出补救意见的同时没有彻底的革命性方案;针对深圳特区蓝牌车的特殊情况以及出租车体制的复杂性,没有一个科学地、系统地研究结果和理论体系。
第四篇:城区出租车运营和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推动我市双创工作顺利开展,进一步规范城市公交运营秩序,提升城市品位,树立我市良好的对外形象,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市、区有关领导领导的要求,由区人大牵头,抽调区双创办、交通、运管、交警、物价、工商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调研组,从9月19日开始,至10月11日结束,对城区出租车运营和管理情况展开了为期半个月的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火车站和城区部分交通主干道实地调研,并与西安铁路局办事处、火车站、铁路公安处、车站停车场管理人员、运管所、交警大队、物价、工商部门、公交公司、出租车公司负责人、出租车司机代表、部分乘客分别进行了座谈,基本了解和掌握了目前城区出租车运营和管理的概况。
一、基本情况
目前,在城区从事客运的车辆总数为964辆,其中区境内专线车辆127辆,出租车361辆,“面的”484辆,公交92辆。
另外,在打击黑出租营运专项整治活动中,由运管部门通过查处、群众举报等途径掌握的非法营运车辆共103辆,其中农民、城镇居民、部分下岗职工及中、省驻安单位职工购车从事非法营运69辆,城区党政机关干部从事非法营运19辆,无牌无证车辆15辆。
二、主要问题
1、火车站停车场管理混乱。对公务车、大巴、中巴、面的、出租、民用车、黑车、二摩等相当一部分进站停放车辆未进行科学、合理规范,各类客运车辆停放无序,二摩穿行于旅客与车辆之中,司机争相拉客,抢客、拼客、不打计价器、不给乘客票据等不文明和违规现象非常严重。
2、不具备营运资格的民用车、私家车及部分无牌无证车辆在城区从事客运,严重扰乱城市客运市场秩序。
3、出租车在城区随意掉头、停靠,部分区域出租车司机拒载现象严重。
4、少数出租车超期限运营,车型旧、车况差,存在安全隐患,且与城市形象不相协调。
5、城区专用停车场太少,停车场位非常紧缺,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三、产生的根源
1、管理体制不顺,市场监管不力。火车站表现的尤其突出,原因是:出站口外的停车场目前划分为三个区域,中间区域由安铁公安处保安公司经营,管理权属西安铁路公安局,这个区域主要停放出租车、面的、民用车、部分黑出租车和二摩,东西两个区域由火车站委托铁路职工经营,管理权属汉中公务段,主要停放公务车辆、大巴、中巴、公交车。这两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调,受利益驱动,各自只管收取停车费,而不管所停车辆是否具备合法营运资格。停车费收取标准依据陕交财字1997107号文件有关规定,大巴、中巴车每辆每月680元—900元,公务车每次3元,出租车购月票,每月60元,面的每月60元,二摩每月20元,1、2路公交车每月每辆180元,各种车辆停车费合计每年近60万元,其中车站收入35万元,铁路公安处收入25万元。两个部门对停放在自己所属区域内的车辆只是粗放型管理,对车辆乱停乱放、抢客、拼客和不打计价器等行为缺乏有效管理,甚至一些司机以按时交纳了停车费为由拒绝接受管理,致使车站客运秩序混乱局面长期得不到改观。区运管部门虽在车站设立了执勤点,但受人力等因素限制,管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每逢整治阶段,车站的客运秩序明显好转,非法营运车辆也随之销声匿迹,但整治过后,问题再次反弹。
2、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还不够紧密。7月,区成立了出租车管理处,由区运管所抽出部分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由于机构处于初建阶段,人员没有同运管所分离,没有专门的办公设备和经费保障,执法力量单薄,执法手段比较落后,工作效果难尽人意,尤其在查处黑车参与客运时,乘客不配合取证,时常发生与黑车车主及家属之间的纠纷,甚至遭受黑车车主及家属和社会上黑恶势力的报复,得不到公安机关及时有效的处理,致使执法人员产生畏惧心理,不敢大胆执法。在打击黑车非法运营时,由于对个别胡搅蛮缠的黑车司机处理没有完全到位,造成执法部门无法管理的被动局面,也助长了部分黑车司机的嚣张气焰。部分黑出租车司机依仗与政府和要害部门某些人员的亲戚关系,想方设法规避管理,使黑出租车参与非法营运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治。
3、出租车公司对公司所属车辆驾驶员的管理还不够到位。目前城区五家出租车公司每月收取每辆出租车100元的管理费,出租车营运中,出现违规违章等行为交纳的罚款由出租车司机本人承担,公司没有损失,因而未能引起公司的高度重视。大部分出租车司机另雇请有夜班司机,只要完成了收入任务,其他事情出租车司机一概不管,而这些夜班司机完全游离于出租车公司的管理之外,因此,夜班司机为追求更多的收益,经常在火车站拼客、宰客,甚至在城区绕圈骗客、甩客。
4、出租车不打计价器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由城区到火车站往返不打计价器,成因是,由城区到火车站按正常计价标准收费加上2元过桥费,一般在8元左右,而其他稍远一点的地方,如长兴小区等,正常收费(含过桥费),在12元左右,时常出现乘客要求打计价器而司机不愿意或乘客不要求打计价器而司机认为不划算的局面,特别是加收2元过桥费在计价器上不能显示,司机难以给乘客解释说明,久而久之,形成了由城区到火车站统一收费10元,而不打计价器的不成文规矩。另外,由火车站或城区到城郊的出租车不打计价器,多采用司机和乘客协商的办法收费,原因是出租车将乘客送达目的地后,往往是空车返回,若计价收费,收入少,出租车司机不愿去,这也是出租车司机拒载的重要原因。
5、起步价偏低。现阶段,城区出租车起步价为4元,与周边城市执行的5元起步价还存在差距,加上物价上涨、雇佣司机工资上涨、车辆保险费额提高、成品油价格上升、维修成本增加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出租车司机的服务质量。
四、几点建议
1、加大对黑出租车的打击力度。打击黑出租车,政府要下决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公安、交警和运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也要作表率,要支持管理部门大胆执法、规范执法,不做黑车的保护伞。
要进一步核准城区非法运营黑出租车的数量及驾驶员的类型,区别不同类型,采取相应对策。对因解决生活和就业困难,需从事客运且现有车辆排量达到1.8l,具备进入客运市场标准的,通过做工作,采取本人申请方式,经审查合格的,纳入出租车公司统一规范管理。
对少数自用车辆偶尔参与营运的,采取媒体曝光和批评教育等方式,使其认识到非法运营的危害性,从而自动退出客运市场。
对农民、城镇居民、驻地单位职工、下岗职工和生活确有困难的弱势群体中,自购车辆从事客运,但车型达不到进入客运市场标准的,采取宣传教育等方式,使其将车辆自行处理。
对机关干部职工从事客运的,坚决予以取缔,绝不姑息迁就。
对经批评教育后,仍我行我素,继续从事非法营运的,由公安、交警、运管等部门坚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从严从重予以惩处,坚持不懈、重拳打击,直止黑出租车彻底退出客运市场。
2、加强对火车站客运市场的监管。一是请市政府出面协调铁路公安处和火车站,对现有停车场地统一进行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划定公务车辆、大巴、中巴、面的、民用车、出租车和公交车停放区域,设立车辆进、出站口和旅客乘车通道、设定醒目的乘车标志,方便乘客自由选择,避免多类型车辆交叉停放和抢客的混乱局面;二是严禁二轮摩托车和黑出租车进入停车场;三是由铁路部门提供办公用房,铁路公安处、区交警大队和运管所派员在火车站设立执勤室,实行24小时工作制度,长期开展火车站各类车辆运营秩序整治工作,发现二摩和黑出租车进入车站参与营运的,予以严厉打击,对抢客、拼客司机严厉处罚,逐步规范火车站客运秩序。
从长远发展的眼光看,要彻底改变火车站客运市场混乱的局面,还必须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建议政府在火车站出站口西侧规划建设一处规模较大的停车场,将参与客运且数量较多的出租车、面的车纳入其中实行统一管理,划定两个停车区域,建立单车环形通道,进站车辆以到达时间先后为序,旅客从最前面的车辆依次乘车,管理人员实施监督管理,对拼客行为加大打击力度,规范营运秩序。原有的停车场可划定公务车辆、大巴、中巴和公交车停车区域,进行规范管理。届时,火车站客运市场混乱局面将会彻底改观。
在调研中获悉,市铁锋汽车客运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向市政府申报新建火车站停车场项目用地等相关手续,建议市政府和相关部门予以协调解决。
3、调整出租车起步价,取消公交和出租车过桥费。建议政府物价部门将出租车起步价调整为5元,其它计价标准维持不变;取消公交和出租车过桥费。从新的计费标准正式实施之日起,要求出租车辆必须打计价器,按标准计价收费,对不打计价器宰客的,由运管、物价等部门根据乘客举报,一经查实,从重处罚。
4、调整、新增公交线路,逐步建立城市客运市场以公交为主,出租车为辅的大格局。建议政府规划延伸城区原1路公交车开往张滩镇、原3路公交开往沈家岭,开通城区止县河、城区止瀛湖风景区、城区至吉河、红色旅游线路、大道公交线路,城区止汉江二桥巡回对开,并在城区东、西、北三个方向的合适区域建设大型客运集散地,逐步取消面的进入城区客运市场,以缓解城区交通压力,有效解决面的挤站公交停靠点的问题,改变雷神殿、安运司等几个公交停靠点车辆乱停乱放局面。
5、加强对客运车辆驾驶员队伍的管理。要建立一套对客运车辆驾驶员队伍管理的制度,制定并出台出租车服务行为准则及监督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客运行业的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对出租车公司的监管,每年组织一次对出租车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对出租车公司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进行量化考核,每年开展一次客运行业文明服务质量评奖活动,评出一定数量的遵纪守法、文明服务的出租车驾驶员,由政府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授“文明使者”牌匾,对不遵纪守法、不文明服务的,给予批评教育,对经批评教育后仍不改正且接受处理达三次以上者,由交警、运管部门对违章司机进行严处,直至取消从业资格。再由交警、运管部门对出租车所属公司进行处罚,罚金直接从服务质量信誉保证金中扣除。对管理不力,社会反响强烈的出租车公司,依法取缔其经营资格,充分调动出租车公司参与客运市场管理的积极性。
6、逐步加大客运市场营运车辆投放量。根据城区目前人口数量,现有361辆出租车与市场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每逢节假日和多雨天气,市民出门乘车很不方便,建议政府在三年内,每年有计划地向客运市场投放100辆出租车,新增出租车严格实行公司化管理,切实解决市民出行乘车难问题。对超期运营车辆,由交警、运管部门依法强制报废,对车辆报废后仍愿意继续从事客运的人员,政府应在每年新增车辆计划中予以优先考虑。
7、规范出租车停靠点,解决出租车乱停问题。建议在城区现有公交车停靠点附近和一些人群比较密集的地方,设立出租车临时停靠点,设立统一的停靠标志牌,逐步规范市民随意拦截出租车和出租车随意停靠载客行为。
8、成立城市客运市场管理常设机构,建立客运市场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议政府将区出租车管理处从区运管所中分离出来,抽调30人组成专业执法队伍,管理处分设3个机构,在火车站设置管理办公室,城区设置两个执勤中队,政府从出租车牌拍卖收入中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解决其办公经费、公务车辆和执法工具的购置,赋予该机构充分的管理权限,规定其应尽的管理职责,加强绩效考核,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同时,运用科学监控设备,在火车站进、出站口和停车场安装3个电子监控探头,提升管理的水平
第五篇:运营与维护管理阶段调研报告
运营与维护管理阶段调研报告
关键技术
一、概述
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的生产力使得大量生产要素转移到商业、交通运输、房地产、通讯、公共事业、保险、金融和其他服务性行业和领域,传统的有形产品生产的概念已经不能反映和概括服务业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形式。因此,随着服务业的兴起,生产的概念进一步扩展,逐步容纳了非制造的服务业领域,不仅包括了有形产品的制造,而且包括了无形服务的提供。◆运营管理
过去,西方学者把与工厂联系在一起的有形产品的生产称为 “production”或“manufacturing”而将提供服务的活动称为“operations”。趋势是将两者均称为“运营”,生产管理也就演化为运营管理(operations management)。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管理按职能分工,其中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职能是财务会计、技术、生产运营、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五项职能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依赖的,正是这种相互依赖和配合才能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的经营活动是这五大职能有机联系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企业为了达到自身的经营目的,上述五大职能缺一不可。
运营管理的对象是运营过程和运营系统。运营过程是一个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是一个劳动过程或价值增值的过程,它是运营的第一大对象,运营必须考虑如何对这样的生产运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运营系统是指上述变换过程得以实现的手段。它的构成与变换过程中的物质转换过程和管理过程相对应,包括一个物质系统和一个管理系统。
企业运营管理要控制的主要目标是质量,成本,时间和柔性,它们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源泉。因此,运营管理在企业经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本身的技术和知识密集程度不断提高,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过程日趋复杂,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变化,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日益激烈,这些因素使运营管理本身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为运营增添了新的有力手段,也使运营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使其内容更加丰富,范围更加扩大,体系更加完整。
现代运营管理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大。现代运营的范围已从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扩大到非制造业。其研究内容也已不局限于生产过程的计划、组织与控制,而是扩大到包括运营战略的制定、运营系统设计以及运营系统运行等多个层次的内容。把运营战略、新产品开发、产品设计、采购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配送直至售后服务看作一个完整的“价值链”,对其进行集成管理。
信息技术已成为运营管理的重要手段。由信息技术引起的一系列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上的变革,成为运营的重要研究内容。近30年来出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以及企业资源计划(ERP)等,在企业生产运营中得到广泛应用。
运营系统的柔性化。生产管理运营的多样化和高效率是相矛盾的,因此,在生产管理运营多样化前提下,努力搞好专业化生产管理运营,实现多样化和专业化的有机统一,也是现代运营追求的方向。供应链管理成为运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维护管理
在项目收尾阶段结束后,项目将进入到后续的维护期。项目的后续维护期的工作,将是保证项目中各种硬件设施能够正常良好的运行,使项目始终处于运转状态,从而进行长效管理并产生效益的阶段。
在项目的维护期内,整个项目的产品都在运转,特别是时间较长后,系统中的软件或硬件有可能出现损坏,这时需要维护期的工程技术人员对系统进行正常的日常维护。
在本文中涉及的维护管理是针对各类建构筑物的,维护期的工作是长久的,他将一直持续到这个建构筑物到达使用寿命和年限。在维护过程中,即使项目中的软件和硬件出现问题需要升级、维修甚至更换都没问题,在解决了这些问题以后,维护管理将继续进行下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外对于运营和维护管理的不同理解及应用
①国内外对于运营和维护管理的理解;
②国内外在运营和维护管理上采用的不同技术方法; ③国内外运营和维护管理的实际应用。
2,国内外在运营和维护管理上使用的不同技术
①国内外运营和维护管理的技术发展; ②国内外在运营和维护管理上的技术差距; ③国内外对于BIM的运营和维护管理阶段的认识。
3,国内外运营和维护管理水平处于何种阶段
①国内外运营和维护管理水平的差距; ②国内外目前运营和维护管理水平比较;
③如何让国内大中城市的运营和维护管理水平更接近于国际水平。
三、主要研究内容
1,空间管理
①概念;
为节省空间成本、有效利用空间、缩短工作流程、迅速处理资料、提供良好工作环境并促进人员的沟通与协调而对办公室所作的布置。空间管理最重要的是进行空间控制,做到经济而有效地利用空间。
②运维阶段如何实行空间管理;
③怎样经济有效的利用空间配置实现空间管理。
2,设施管理(Facility Management,FM)①设施管理的基本理解;
设施管理(Facility Management,FM)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按照国际设施管理协会(IFMA)和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定义,是“以保持业务空间高品质的生活和提高投资效益为目的,以最新的技术对人类有效的生活环境进行规划、整备和维护管理的工作”。
在本次调研中所指的设施管理,个人认为其定义范围特指:在民用领域(如商业、办公、住宅、城市民用交通和综合体等,不包括工业、农业、军事、国民 基础建设等)不动产所属范围,对其中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设备使用人之间以及设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全过程的规划、配置、管控、维护,从而在设施运行成本、设施使用效率和设施与环境协调等方面,全面满足设施所有人和受益人的综合需要。
设备不是独立的物,而是综合配套后发挥其综合效能的集合体;设备不是不动产,而是不动产中必不可缺的配置;设施不是单一的设备,而是设备的整个配置和运营系统。
设施管理,通过全面整合、专业设计和精细管控设备与设备、设备与使用人、设备与环境的关系,为设施运行成本控制、效率提升和环境优化提供专业解决方案。亦同时多方面提升其所属物业的租售行销、资源利用、节能减排、品牌影响等综合价值。
建筑物中的设施管理目前大致应该分为7个系统:房屋建筑结构系统、消防系统、暖通系统、变配电系统、弱电系统、给排水系统、电梯系统。
②设备管理是设施管理运作中的重要组成;
设备是设施的必要配套,设施管理中包含了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Device Management)是以企业经营目标为依据,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全过程进行的科学管理,即实行从设备的规划工作起直至报废的整个过程的管理。这个过程一般可分为前期管理和使用期管理两个阶段。设备的前期管理是指设备在正式投产运行前的一系列管理工作,设备在选型购置时,应进行充分的交流、调研、比较、招标和选型,加强技术经济论证,充分考虑售后技术支持和运行维护,选用综合效率高的技术装备。
设备的使用期管理分设备初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设备的初期管理一般指设备自验收之日起、使用半年或一年时间内,对设备调整、使用、维护、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以及操作、维修人员培训教育.维修技术信息的收集、处理等全部管理工作,建立设备固定资产档案、技术档案和运行维护原始记录。设备的中期管理是设备过保修期后的管理工作。做好设备的中期管理,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降低维护费用,得到较好的设备投资效果。设备的后期管理指设备的更新、改造和报废阶段的管理工作。对性能落后,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以及设备老化、故障不断,需要大量维修费用的设备,应进行改造更新。
企业设备管理应当以效益为中心,坚持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经营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通过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企业的主要生产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综合规划、合理选购、及时安装、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安全生产、适时改造和更新,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的素质,为企业的生产发展、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③设施管理和BIM运用。(6.)
BIM正在改变着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方式,但是它会改变建筑的运营和维护方式吗?该行业十分关注面向设施管理的建筑信息的使用,但是确切地说应该如何运作,以及如何将BIM的优势扩展到设施管理中?本白皮书将主要介绍面向设施管理人员的BIM使用方法——以便他们在工作中充分利用建筑信息模型中协调一致的建筑信息,以及设施管理(FM)应用。
a)互操作性、设施管理与BIM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协会(NIST)于2004年进行了一次研究1,目的是预估美国重要设施行业(如商业建筑、公共设施建筑和工业设施)中的效率损失。
该研究报告显示,每年,因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设计和软件系统中的互操作性不够充分而造成的损失高达158亿美元。
该研究报告还显示,业主和运营商在持续设施运营和维护方面耗费的成本几乎占总成本的三分之二。上述统计数字反映了设施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使用修正笔(Wite-out)®手动更新住房报告;通过计算天花板瓦片的数量,计算收费空间的面积;通过查找大量建筑文档,找到关于热水器的维护手册;搜索竣工平面图,但是毫无结果,最后才发现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收到该平面图。
虽然在NIST研究中,缺乏互操作性问题十分严重,但是也只是导致上述问题的部分原因。那么关于上述电脑系统的研究数据是否有必要分享呢?通常,我们会忽略数据质量问题,并掩饰会招致不幸的实情——通常由传统设计软件创建的数据不可靠,因此无需再费力共享之。BIM的特点是,能够提供关于建筑项目的协调一致的、可计算的信息,因此该信息非常值得共享和重复使用。
这样,通过在建筑生命周期中时间较长、成本较高的维护和运营阶段使用BIM设计程序中的高质量建筑信息,业主和运营商便可降低由于缺乏互操作性(见上述)而导致的成本损失。为此,Autodesk采用DWF™技术来连接Revit®、Autodesk® FMDesktop™软件平台和产品,以及可以组织和报告关于设施的信息的Autodesk应用套件。
b)基于DWF的空间管理
DWF技术平台由Autodesk创建,旨在在不丢失重要数据以及接收方无需了解(甚至没有)原设计软件的情况下,发布和传送设计信息。在上述系统中,Autodesk FMDesktop可以读取由Revit发布的DWF文件,并可自动识别空间和房间数据,而FMDesktop用户无需了解(甚至无需拥有)Revit软件产品。
该方法不同于典型CAFM(计算机辅助设施管理)流程。使用该方法,设施管理员可以扫描纸质平面图(也可以导入电子CAD文件),供在CAFM应用中使用。然后,再将电子平面图用作背景来创建“多线段”(由线和弧段组成的闭环),以定义区域,并确认房间编号以对该区域命名。手动为商业建筑创建“多线段”需要花费几天到几周的时间(手动为面积达75,000平方英尺的三层办公楼创建“多线段”可能需要4、5天的时间),因而一个专门提供“多线段创建”服务的家庭手工业便应运而生了。通过使用DWF文件将建筑数据从Revit迁移到FMDesktop,Autodesk使企业不再依赖于劳动密集型、手工创建多线段的流程。
设施管理员使用DWF技术将协调一致的可靠空间和房间数据从Revit建筑信息模型迁移到Autodesk FMDesktop。
过去,当客户要求将设计数据放入他们的CAFM系统中时,建筑师总是难以取舍:如果不同意,则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才能说服客户;而为了维护客户关系同意迁移的话,则需要进行繁琐的手动输入或复杂的数据库迁移,而其中所得利益又少至又少。但是现在,建筑师只要使用Revit® Architecture,便可以轻松地将其建筑信息模型发布到DWF,并能够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将文件发送给使用FMDesktop的客户。客户可以将DWF文件导入FMDesktop——该软件可以读取DWF中的房间边界、房间面积、房间编号和描述。通过与现有数据库相比较,客户便可以发现新增的房间和删除的房间,然后便可据此更新CAFM模型。无需多线段服务或数据库迁移。L57中国BIM门户无论是模型视图还是工程图纸、日程、剖面图、平面图„„。
3,能源管理
①能源管理系统;
架构于国际开放软硬件控制平台,以高开放性、兼容性和可靠性为基础,利用现代测控技术、数据处理与通讯技术,基于完 善的能耗监测管理手段,采用分散控制器和交流采样技术,凭借功能强大的大流量高可靠性通讯网络,为工业民用建筑、生产企业和大型基础设施等的能源设施的全 时动态的能源管理控制提供全面专业的解决方案,达到对用户能源、用能设备和用能过程的完全掌握。
A)能源管理系统具有其典型的功能: 1.采集状态监测与报警;
2.管理;
3.能耗管理与数据报表;
4.建筑基本情况、分类分项能耗情况及相关能耗指标显示;
5.各监测支路的以上各分类分项能耗逐时原始读数列表;
6.历史记录与趋势分析;
7.故障分析与设备维护管理;
8.成本分析。
B)能源管理的目标实现
1.建筑与工业设施整体能耗状况的实时监测和细致化管理
2.电力、燃气、水等分类能耗数据和电量各分项能耗数据的透明化
3.为其他高级应用提供设施各类能耗的全方位实时高精度数据
4.为用户建筑与工业设施能源系统精细设计和节能改造提供依据
5.能耗总量统计和趋势分析施
6.能耗成本结构优化
7.电力、燃气、水等能源供应中断、事故跳闸、故障原因分析
8.趋势记录帮助优化资源和业务模式规划
②能源管理的技术路线;
能源管理系统在企业信息化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公司级E或S完成对包括能源管理系统在内的信息集成和一贯制管理,以实现公司生产、经营的过程优化和提高公司的总体效率,进而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能源管理系统建设的基本技术路线是:
A)规划先进的能源SCADA系统
能源工艺系统分散,面广量大。数据采集对象的选择应按照工艺监控的实际要求、能源系统输配和平衡的要求、能源管理的精度和粒度要求谨慎选择。数据采集系统宜采用分散方式,以减少系统风险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根据能源系统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综合采用与之适应的基本技术:
◣行业标准监控和管理技术;
◣现代安全网络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 ◣数据库及实时数据处理技术; ◣预测和平衡优化技术;
◣集成式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数字化运行和调度技术; ◣异构系统无缝集成技术。
B)设计集中统一的“数字化”的能源输配及平衡控制应用系统 “数字化”的能源输配及平衡控制应用系统是指在上述基本技术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时地再现工艺系统的过程映象,使运行管理和调整决策建立在可靠的过程信息之上。调度人员能够在能源控制中心对系统的动态平衡进行直接控制和调整,从而减少管理控制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尤其在工艺系统故障时的处理指挥和即时系统调整方面,体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
C)建立系统化的能源成本中心管理平台
EMS从成本控制的角度,优化能源管理体制,合理定义能源系统的成本中心。EMS在系统规划、架构设计、功能配置和应用集成等方面全面反映能源系统本质的管理特征,根据效益最大化的原则配置能源管理要素,通过能源管理系统的计划编制、实绩分析、质量管理、平衡预测、能耗评价等技术手段对能源生产过程和消耗过程进行管理评价。D)与ERP或MES系统的无缝集成能源管理
系统实现与ERP系统的无缝集成,是确保能源管理功能完整实现和ERP系统信息完整的重要技术保证。能源管理系统的基础管理任务之一是实现按成本中心模式,向ERP系统提供完整的能源系统分析数据和分析结果,ERP也将按能源管理和预测分析的需要,向能源管理系统提供公司的生产计划、检修计划和相关的生产实绩信息。信息的交互作用能较好地解决能源系统评价中的不科学因素,在公司层面及时掌握能源消耗情况,并对环境状况作出估计。③能源管理的应用发展。
a)数据分析技术数据分析、统计、数据挖掘等技术在不同条件下的应用,向业务人员提供高端的综合应用和整合信息,协助能源管理人员提高他们的数据应用能力,为能源系统的规划、设计、系统优化服务。
b)预测评价技术SCADA系统能够完成的数据采集是基本的测量数据,其完整性受许多条件的限制。利用预测评价技术可以在有限的测量集下,了解系统(如消耗)的变化趋势。如在电力系统中广泛使用的中短期负荷预测,对大型钢铁企业也是十分必要的。
c)地理信息技术能源系统的数据采集设备和传输网络遍布全厂的每一个角落,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能实现管网(线路)地理信息与能源管理系统的无缝结合,对运行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掌握系统信息,指挥操作人员加快系统故障的分析和处理,提高能源工艺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d)调度决策最优化技术大中型冶金企业的能源工艺系统的复杂性,使在线能源平衡调度工作无法达到理想的状态。优化能源介质的传输、合理安排能源介质的转换、综合生产需要和经济要求的能源分配、动态评估能源系统的运行状态,是解决能源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经济运行的必然要求。建立企业能源系统调度决策最优化模型是达到上述要求的有效手段。
结论
管理模式
一、概述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外运营和维护管理模式对比
①运营和维护管理模式的日趋成熟和不断探索; ②国内外在运营和维护管理上采用的管理模式;
③取长补短,国内运营和维护管理必须有符合本国国情和实际情况的规范模式。
2。运营和维护管理模式在项目及工程中的实际体现 ①项目和工程管理中的运营和维护;
②项目和工程管理中运营和维护管理的阶段性操作模式; ③项目和工程管理中运营和维护管理在BIM系统中的运用。
3,用BIM系统进行运营和维护管理的模式 ①运营和维护管理在BIM系统中的信息化体现; ② BIM运用和实际运营维护管理的优劣性;
③ BIM运用和实际运营维护管理的融合无法一蹴而就。
三、主要研究内容
1,项目和工程周期中采用的管理模式
①自营管理;
a)项目工程自营管理的目的
理顺自营工程管理程序,确保安全、质量、进度及投资受控,满足建设竣工验收要求,自营项目中各单位工程的各项费用做到过程受控,成本归口合理。按照“体系为纲、闭环管理、计划控制、市场运作”的管理方针,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b)自营工程的实施规定
所有的建设项目自营工程均实行项目经理制、合同制、监理制等管理,工程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等管理,自营工程项目部负直接责任,各子公司各级管理部门负管理责任,领导班负领导责任。项目竣工后的资料移交及资产的转换均按基本建设管理的要求办理。
建设项目自营工程,必须解决施工资质挂靠问题后,才能启动自营工程施工,挂靠资质的费用在自营工程费用中开支,需计入自营工程施工成本。
c)自营管里的其他方面
自营工程合同管理:自营工程必须签订三个合同,工程承发包合同、资质挂靠合同、自营工程内部协议。工程承发包合同可以采取不招标来确定,但合同的签订、管理等同于其它外委工程,必须按公司及上级管理单位的办法及规定执行;资质挂靠合同由各子公司与所挂靠的施工单位签订,必须明确双方的职责、义务、安全责任,提供的服务范围,挂靠费用等。
所挂靠施工单位应向自营工程项目部提供工程印鉴服务,所有工程技术、经济资料均用此章。
各自营工程项目部必须按能发公司的相关规定,以及建设管理流程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及核算制度。
自营工程发生的费用,必须单独建立帐目,独立管理和核算,在财务在建工程帐目上,按外委工程以投资完成方式进行入帐处理。
②混合管理; a)概念
混合管理在工程项目综合管理中的主要内涵,首先是总体目标一致。混合管理团队在业主的统一领导和指引下,在兼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实现业主的核心目标——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费用支出,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项目。
其次,业主是这个团队的管理核心、指挥中心,负有统筹、协调和管理的权利和义务。无论是作为业主代表的项目咨询、技术服务、监理,还是承包商、分包商、供货商,都是混合管理团队的一部分,都要服从业主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第三,参建各方(特别是业主)要转变观念、打破常规,为了工程的需要,在业主的许可下,各方的工作都可能超过自己合同范围,每个职工都可能从事自己职责范围之外的工作。
第四,以紧密、和谐、高效为原则。一般情况下,业主、承包商、分包商、供应商等见面的机会不多,更不在一起办公,但在混合型管理中,参建各单位在一起办公,发挥优势、协同作战、同商同量同策、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第五,各方的缔约内容及时调整。参建各方的关系不仅仅需要业主的核心领导,还要根据工程实际需要相应地调正各方的缔约内容——以会议纪要、备忘录和补充协议等方式,及时调整工程量、工作范围以及工程进度等,以便及时确认相关费用。b)意义
首先,业主可以更直接地管理、监督项目。在工程项目中,由于人员编制和专业范围的限制,业主人数相对较少,因此,必须有偿聘请各种合同商来执行项目。业主只是进行宏观控制和监督。但由于种种原因,合同(特别是总承包合同)签署后,业主往往难以对承包商进行有效的控制。一旦工程项目失败,在诸多的项目干系人中,业主的损失最大。因此,面对项目可能面临的失控风险,业主不如采取组建混合项目管理团队的方式,扩大业主管理权限和管理范围,更直接、更主动地掌握并指导承包商的工作,进而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其次,组建混合型团队,以混合管理的方式和技术进行管理能促使各合同承包商加强与业主的合作,尽快适应工程环境。
组建混合团队,能够使总承包商或施工单位及时获得业主的理解和帮助,尽快从业主那里熟悉工程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分包商更准确地掌握工程总体质量和进度信息,及时配合总包施工,同时可以加强与各国、各地、各级业主、总包方的沟通,增进理解;有助于监理更清晰、准确地表达施工中发现的问题,并借助业主的权利和帮助,敦促承包商及时整改;有助于各个供货商及时了解各项物资和设备需求的紧迫程度,从而明确并及时调整供货进度,既可满足工程的需求,又可节省供货成本。
第三,结合国际和国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特点,各方优势互补。一般来讲,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开展国际工程项目,中方业主具有资金优势和管理优势;中方总包具有技术和服务优势;当地分包具有地缘优势;监理具有提供安全、保障的优势。因此,建立混合团队,使用混合管理的管理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结合各方的优势。
此外,在国内工程项目中,参建各方与业主虽然有合同关系,有些情况下却可以依靠上下级关系或行政命令来调节;而标准的国际工程项目,参建各方与业主之间是纯粹的合同关系,完全依靠合同办事,不仅缺乏灵活性,也不能形成合力,有时甚至是对立关系。因此,在发展中国家建设国际工程项目有其特殊性,既不能照搬国内模式,也不能照搬标准的国际工程项目模式。建立混合团队进行管理有利于将各种项目管理模式结合起来,发挥更大的优势。
综合来看,建立混合团队进行混合管理能够调动参建各方的积极性,达到各方的优势互补,又能将各种项目管理模式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c)混合管理中团队组建的原则、策略和管理模式
◣组建混合管理团队应该按照“统一领导、分层管理、积极协调、适当妥协”的原则进行。
具体来说,首先,由于混合团队各方需求不同,相互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由于参建各方都直接或者间接地为业主服务,因此,各方应该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业主的统一领导。其次是分层管理,即按照业主与其他相关各方签订的合同内容、工作范围以及工作性质,对混合团队内相关各方实行层次化管理。其主要内容是:业主项目部为混合团队的核心层,对项目起领导、协调和监督的作用;技术服务、第三方监理为混合团队的紧密层,协助业主项目部进行协调、监督等;总包、业主的直接供货商为混合团队的执行层,执行、实施工程项目;总包的分包商、供货商为混合团队的操作层,参与项目最基层的操作工作。
这种层次化管理模式有利于业主分清主次、点面结合地进行项目控制,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项目经理的大部分精力应该放在协调上。在实际工程中,很多进度、质量问题都是合同商与业主、监理协调和沟通不畅造成的。因此,各方主要负责人之间的积极协调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加强协调、沟通、进而增进理解和支持也是业主监督和控制各方以及解决各方冲突的主要手段。
第四,组建混合团队需要合作,合作的目的是双赢、多赢。因此,为了达到整体目标,业主作为混合型团队的指挥中心,有时候也要做必要的妥协。即“求同存异,抓大放小”。
◣组建混合型管理团队有两种策略——主动缔约式和被动接受式。
在项目周期的启动阶段(业主招标、签订合同的阶段),各方主动接受,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各方的混合团队关系,称之为主动缔约策略。而当工程项目面临严重问题难以解决时,参建各方被迫同意与业主组建混合团队的情况,称之为被动接受式策略。在发展中国家进行工程项目建设,被动接受发生的概率较主动接受大。这种策略的产生原因主要来自于总包和分包在工程中的表现。
众所周知,工程项目管理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总包。然而在对总包的选择上,业主存在很大的风险。一旦选择的总包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履约,业主虽然可以根据国际惯例,提出额度最多为合同额10%的反索赔,但是,在发展中国家还很难兑现。此外,业主承受的工期和质量等间接损失将远远超过这个数值。因此,在发展中国家遇到严重质量隐患,或竣工日期临近,来不及聘请其他备选总包的情况下,为了顾全工程项目大局,业主不能与总包中止合同,而应该采取混合团队的管理模式合理组织全体参建单位,尽力弥补损失。
此外,由于受到当地《劳动法》以及工程承包的有关规定限制,工程分包商大多是当地公司。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观念的差异等原因,分包商的工作可能出现较大的问题。这时,可以将出现的问题变成组建混合团队的机会。例如,在中方参与投资和建设的哈萨克斯坦的肯基亚克-阿特劳输油管道项目中,当地的分包商起初不积极与俄罗斯的总包商沟通和合作。到工程项目中期,发现了重大的质量问题而束手无策的时候,才同意在业主的协调下,接受总包商的技术帮助。于是,形成了各方合作的混合团队的雏形。
◣混合团队的管理模式
一是按照工作范围和职责成立综合委员会和部门委员会。混合型团队虽然没有法律意义上的上下级隶属关系,但是也必须有清晰、明确的组织机构。这种组织机构一般以委员会为组织为特征——按照工作关系,将各方人员混编到各个委员会,每个混合团队人员原有的人事隶属关系不变。工作委员会的工作鉴定作为员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首先,根据业主与各方之间的合同确定的工程范围、剩余工程量、各方的实际能力等因素,重新划分工作范围;按照WBS(工作分解结构),建立混合团队的OBS(组织结构);确定职责分配矩阵,为混合团队的所有管理人员(包括业主和业主代表)分配工作。其次,组成各种委员会:包括综合委员会和部门委员会。日常工作按照部门委员会管理。如设计委员会、施工委员会、人员调配委员会、后勤行政委员会等;遇到综合型大事,按照临时组建的综合委员会进行管理。如,试压委员会、投产验收委员会等。按照委员会的方式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部门、提高工作效率。以2005年下半年,中油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在哈萨克斯坦投资的让那若尔-KC13天燃气管道项目为例。按照合同规定,合同各方处理日常信函的时间为7天。因此,分包商上报一个技术建议到总包商、再到业主审批,再返回到总包商、分包商,即使各方都不违反合同,一般也需要10-21天时间;如果总包商或业主有不同意见,还要再走几个循环。这样,一条技术建议在两个月内得到实施也属正常。这种流程显然不适应于工期和费用都很紧张的国际工程项目。后来,在中方业主的领导下,业主、技术服务商、监理、承包商、分包商和供货商构成了混合团队。在混合团队的委员会中,技术建议是各方共同商讨并提出的,因此,最快当天就能够得到批准并实施,因而可以提高几十倍的工作效率。
二是混合团队集中办公。按照PMBOK(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理论,提高项目管理效率的一个有效方法是集中办公。借鉴其精髓,混合团队也应该集中办公——不仅仅是项目核心管理层集中办公,项目的设计、采办和施工团队都要集中办公。2005年9月份,让那若尔天燃气管道项目混合团队为了进行首站工程的大会战,各方各个专业的主要人员全部集中在首站的办公现场,连续奋战两个月,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保证了项目按时投产,得到了阿克纠宾州州长的盛赞。
◣混合团队进行混合型管理的要点及对策
i及早转变观念。在混合团队成立的磨合期,各方成员不适应,混合团队的效率也不高——业主不像业主,承包商不像承包商;各方需求不同,尚未形成合力。为了工程项目的大目标,各方人员必须学会尽快转变观念,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职位转换,尽快融入混合团队的组织中去。例如让那若尔天燃气管道项目中,总承包商采办工作主要都在中国进行,由于时差、通讯不畅等原因,采办进度延误。为了加快采办进程,业主代表及时转变观念,回到国内进行供货商短名单的审批工作,使整个采办进程提前了一个半月。
ii业主要学会与混合团队其他方处理关系。在混合团队中,业主与监理、承包商、供货商等各个合同商的关系十分微妙,既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太远了,沟通不畅;太近了,又没有威信,难以把握原则、贯彻业主指令。各方在相互之间的关系也需要远近适度,否则,业主难以控制局面。
iii经常召开碰头会、恳谈会、联谊会,增进各方之间的理解和融合。这些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随地、随机地进行。如让那若尔天燃气管道项目在冬季停工、整修阶段,召开了两天的项目管理研讨会,各方畅所欲言,还共同合作、出版、发表了20多篇管理和技术论文。
iv实现合同的严肃性和灵活性的统一。由于种种客观和主观因素,没有一个工程项目能够完全按照合同执行下来,在发展中国家进行工程建设更是如此。因此,业主不能教条地要求各方完全执行合同,而耽误了根本目标的实现。
此外,在集中办公的情况下,各方人员综合调配、混合工作,容易发生工作量确认不清的问题。为此,各方应及时做好增加或减少的工作量的记录,作为合同的补充文件,以备最终核算。对于存在纠纷的工作量,双方也应记录在案,并协商解决。
v加强沟通和增进理解——管理和控制当地分包商。承包商与当地的分包商在观念、宗教以及利益上多存在较大的冲突和矛盾,达到和谐默契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对于这种情况,解决的策略是中方从自身做起,加强沟通、增进理解。不仅仅总包商要管分包商,业主也要积极管理、帮助和培养分包商,否则,最终受害的还是业主。让那若尔天燃气管道项目有管道施工、电力、土建和无损检测等四五家当地分包商。业主经常主持混合团队工作会议(会战的时候每天晚上都召开工作会议),当场解决分包商出现的失误,并积极协调为其他各方给承包商提供各种帮助。例如,在工程工期紧张,而分包商却无法按时维修管道焊口时,业主协调总包的焊接队伍和设备及时给予支援。
vi业主的指令要通过各方的项目经理执行。由于混合团队是由各个单位和个人临时组成的,因此,业主、承包商的项目经理权力都有限。实践证明,有直接隶属关系的各方领导对其下属员工的命令更有效。所以,业主要紧紧抓住各方的项目经理,贯彻其命令。例如,业主不能也不应该直接处置一个不遵守劳动纪律的分包商员工,必须通过这位员工的主管项目经理实施。
vii完全集中办公和部分集中办公相结合。集中办公明显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由于种种限制,在发展中国家,达到混合团队全部集中办公并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力保证各个专业委员会分别集中办公。此外,集中办公对各方也有不便之处,最主要的就是各方的隐私空间减少,不利于处理内部事务(特别是财务工作)。由于各合同商的财务部门与混合团队的项目管理关系不十分密切,因此,他们可以分散办公;或者,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周中留出一两天时间,让各个合同商分别处理自己的内部事务。
③全过程外包管理。a)
2,BIM技术在运营和维护管理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①BIM系统的数据库不能作为唯一标准; ②运用BIM技术进行实际管理首要考虑的因素; ③项目后期BIM的运营和维护管理还有待于完善和成熟。
3,项目后期——物业管理中的运营与维护 ①空间运营和管理的信息化模式;
②设施、设备维修、维保的时间节点管理;
③运用BIM技术设置物业管理运营与维护节点的关联模式。
结论 参考资料
1. 运营管理介绍 : 企学网 [引用日期2014-03-06]。(有修改)
2.浅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流程及重点:[引用日期2011年第7期]。(有修改)3.我国城市公共设施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创新——基于国外城市公共设施管理模式的比较:中国知网[引用日期2014-03-07] 4.设施管理信息化:知网[引用日期2014-03-07] 5.EMS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14-03-07] 6.21CAD网--BIM与设施管理改版建筑运营维护方式[引用日期201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