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护理风险与护理
护理风险与护理不良事件
泸州市人民医院护理部 李玉连
概念:
风险 《现代汉语字典》 –风险 即“可能发生的危险” 美国《韦伯字典》-“遭受伤害或损失的可能性” 共同意思:可能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事件
护理风险:医疗领域中因护理行为而引起的遭受损失的一种可能性。
护理工作室一种职业风险,具有一定发生频率并由该职业者承受的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人生风险。护理风险特点:与护理行为的伴随性
难以预测性
难以防范性 后果的严重性
当今“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界的共识。影响患者康复的因素:工作人员自身健康因素,医院环境、设备、卫生学因素,组织管理因素等都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
挑战: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直接或间接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同时医院和医务人员将承担经济、法律、人身的风险。
护理风险识别
护理风险识别就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地连续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原因的过程,是护理风险管理基本程序的第一步。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 刚擦拭的地板造成病人摔倒、匆忙的交班造成治疗错误 护理行为的特殊性所致的风险
护理行为侵袭性及系统因素所致的风险
护理行为的局限性所致的风险
护理行为具有试行错误的性质所致的风险
护理行为的道德要求所致的风险
病人的就医行为所致的风险 :老年病人及婴幼儿因视、听、触觉等感知能力差也会产生不安全因素,使护理过程中风险加大。
如何降低护理风险
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是做好护理风险管理的前提,而认真落实各项制度是患者安全、医务人员安全的根本保证。1.护理管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2.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3.修订护理管理制度:
4按计划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护理教育,加强护士基础护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
4统一护理记录表格,对记录的形式、格式等进行规范,培训护士从法律的角度真实、客观地书写各种护理文书。5提高患者的风险防范意识:护理风险的发生不仅与护理人员有关,还与患者缺少防范意识有关,如患者的跌倒与患者穿鞋、体位改变迅速等有一定的关系
6细化并规范护理环节管理:将护理的各个环节和过程重新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并规范环节管理,及时加以化解。7 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多方位、多途径、多视角收集信息,可以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发现安全隐患。改变过去一出现护理差错就追究当事人责任的做法,使护士及护士长逐步转变观念,从不敢上报到主动上报。体会
1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想减少护理风险,首先要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加强护理风险识别,通过加强护理风险识别,预见护理风险,识别护理风险,才能避免护理风险,减少护理差错及事故的发生。护理工作受很多因素的制约,严格贯彻规章制度,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是做好护理风险管理的前提,而认真落实各项制度,能从根本上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
风险管理的重点是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由于风险管理是把发生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不安全事件发生前的积极预防,使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危险因素,将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3完善护理管理制度是有效落实风险管理的保证由于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操作、处臵、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护理不良事件
概念: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
造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 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的,对病人直接或间
接产生了影响。
护理不良事件主要表现: 1.查对制度不严: 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
2.不严格执行医嘱 :表现在盲目的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
3.对药品管理混乱: 表现在几种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用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等管理失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4.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如护士让家属给病人鼻饲造成窒息;输液时忘松止血带造成挤压综合症;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洗胃操作不当造成胃穿孔;给病人热敷造成烫伤或冷敷造成冻伤等。
5.护士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 表现在值夜班睡觉,离岗,不及时巡视病房,对病人不负责,工作时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另外,护士由于年轻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
6.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预防护理差错事故措施: 1.严格执行护理三查七对制度。
2.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护栏,躁动病人应用安全约束带防止坠床,精神异常和有自杀倾向病人应密切观察动态,防止因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而发生以外。
3.加强各种药品管理,注射药与口服药,内用药与外用药分开放臵,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相符,药品定时检查,使用时做好时间标记,远期先用,及时调整确保无过期,毒剧麻药专柜上锁,专用账册,严格交接班,做到帐物相符。4.定时检查各种急救药品、物品,急救设备,严格交接,保证功能良好齐全,使抢救顺利进行。
5.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防止烫伤、冻伤和褥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因护理操作造成医源性感染。7.定期检查科室的用电、用氧情况,做好防火、防盗宣传,氧气应有“烟火勿近”字样,保证病人安全。
8.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讨论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9.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包括医德、专业、技术、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保证。
10.学习相关护理法规,了解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如自我护理的指导失误、疏忽大意、侵权行为、渎职护理文件等。
10.护理人员积极调整心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轻紧张和焦虑,提高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护理工作。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在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 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遵守护理服务职业道德。
2.各护理单元有防范处理不良事件的预案,预防其发生。3.各护理单元应建立不良事件登记本,及时据实登记。
4.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要及时评估事件发生后的影响,如实上报,并积极采取挽救和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5.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6.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的报告时间:当事人应立即报告值班医师、护士长和护理部。由病区护士长当日报护理部,并交书面报表。
7.各科室认真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由本人登记发生不良事件的经过、分析原因、后果,以及本人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和建议。护士长应负责组织对缺陷、事件发生的过程及时调查研究,组织科内讨论,对发生缺陷进行调查,分析整个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层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事件的真实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及方案。护士长将讨论结果和改进意见 一周内连报表送护理部。不论是院外带入压疮或院内发生压疮,一旦发现,均需填写“压疮报告单”。
8.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对事件进行讨论,提交处理意见;造成不良影响时,应做好有关善后工作。
9.发生不良事件后,护士长对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应做认真的分析,确定根本原因,及时制订改进措施,并且跟踪改进措施落实情况,定时对病区的护理安全情况分析研讨,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
10.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须按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处理。
11.护理事故的管理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行。
第二篇:护理风险环节与控制
护理风险环节与控制
一、护理管理风险环节
1、部分医院特殊科室(如供应室、ICU、血透室、手术室、急诊室等)布局不合理。
2、护理人员配置不足。
1)人员不足,医院补充不及时;
2)部分护理人员在编不在岗,医院编制少,无法补充。
3)医院床位利用率在110%以上,没有增加人员。
3、基础设施陈旧、老化与现在的护理功能要求不相匹配。
1)医院在改扩建中不增添新护理用具。
2)因使用率不高而不配置。
4、护理风险意识差、缺少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及措施,没有定期收集、分析、总结护理风险信息。
5、责护对危重患者病情不掌握,导致患者病情突变时发现不及时。
6、昏迷、躁动或老年患者有坠床、烫伤的危险。
7、地面湿滑、或夜间光线差有跌倒、摔伤的危险。
8、危重患者住院期间没有家属陪护,有意外发生的危险。
9、医保患者不够入院治疗标准,为增加经济效益收入院,导致病情与病志不符,医嘱与病情不符,护理记录与病情不符,护理措施在实施上有隐患。
10、患者外出、离院没有履行请假制度。
二、病区管理风险环节
(一)护理文书书写的风险环节
1、护士在处理或执行医嘱时过于机械,有时对医生的错误医嘱不能发现或发现后还错误执行。
2、医嘱不规范,护士按常规执行
3、病情突变或特殊用药,护理记录不及时或没体现。
4、医嘱未及时联系,护士执行或核对不及时,造成护士处置不及时或漏执行的情况发生。
5、非抢救时口头医嘱或抢救时口头医嘱未按时补写,导致护理记录与医嘱用
药不一致。
6、一种药物两个或两个以上商品名,医生下医嘱时,有时不明确,护士有混淆的可能。
(二)护理操作时的风险环节
1、有创护理操作没有履行告知、签字制度,导致意外情况发生时,患者、家属不理解。
2、静脉输液时操作不当或巡视病房不及时,液体外渗没及时发现导致组织肿胀甚至坏死,或异常情况发现不及时,出现不良反应。
3、操作中“三查八对”不严,用错药或违规操作。
4、有些药物在保存及输液过程中需避光,但护士没有按要求去做,导致药效降低达不到治疗目的。
5、抢救物品、器械没呈备用状态,或使用不熟练、失误,影响抢救效果。
(三)药品管理使用时的风险环节
1、麻毒药没有按要求管理弃去。
2、贵重药品没有专人、上锁保管及交接。
3、试敏药液没有现用现配,剂量、浓度不准确。
4、无需做试敏的药物出现过敏反应或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报告不及时。
5、口服药没有药局统一摆药,三查八对落实不到位,没有做到口服药顿服到口。
(四)消毒隔离风险环节
1、一次性医疗用品过期或反复使用。
2、消毒隔离制度落实不到位(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管道、器械清洗不彻底等)。
3、医疗废物管理欠规范。
4、治疗室、手术室空气、无菌器械及医护人员的手消毒不彻底。
二、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1、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安全教育,提高质量意识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和责任感。
2、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用真心、真情为患者服务。
3、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熟练掌握高新仪
器的使用,努力提高专业水平。
4、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均须履行告知制度程序,对新技术、新业务、自费项目、创伤性操作等须履行签字手续。
5、工作时间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不随意脱岗,加强护患沟通,搞好医护配合。
6、按护理级别的要求巡视患者,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要求规范书写护理记录及一般患者护理记录。抢救患者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
7、进行各项技术操作时,严格按操作规程,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
8、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9、病房各种药品放置有序,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10、病区内的各种抢救仪器要定期检查,处于备用状态,每个护理人员要熟悉放置位置,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
11、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对危重患者、新患者、年老体弱、手术、特殊检查及突然发生病情变化等患者要床头交接班。
12、按有关规定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并定期检查,防止过期、包装破损、潮湿、污染等现象发生。
13、按规定处理医用垃圾,防止再次污染及交叉感染给患者带来伤害。
14、住院期间要保证患者安全,防止各种意外发生。
15、如出现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按规定及时上报科室领导和护理部,不得隐瞒,并保存好病历。
第三篇: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
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
背景:病人维权意识的提高,病人和家属提出“专业化”问题,多渠道获取医学知识途径护理安全高要求与护理风险低意识的反差,管理者的困惑与无奈。
目的:明确护理风险所在,掌握风险发生的规律,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效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的护理。
概念:护理安全定义: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循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成功能上的伤害、障碍、缺陷式死亡。护理风险是指可能会发生的护理危险。所在医疗过程都是风险与利益并存的,而且贯穿诊断、治疗和康复全过程。(任何一个不良的护理行为都 有可能发生)。
风险管理:是指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为的过程。(发现教育和干预的过程)。
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按风险管理流程和实施管理。
1、识别护理风险(分析)
2、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3、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4、实施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识别护理风险:①反思历年的问题和差错(经验)②收集外院护理纠纷的事理;③收集病人与家属不满意的信息与建议;④临床巡查、工作流程;⑤与护士沟通、询问的病人和家属;⑥考核护理人员能力,确定护理风险事件易发生部位、环节和过程,明确病人安全上存在的和潜在的危害。
密切关注护理风险“三重点”重点部位、重点人员、重点时间段的管理。
护理风险评估---病人 确定重点病人范围:五类 A类:危重、疑难、疗效不佳,预计会发生或已经发生严重并发症,医疗缺陷造成不良后果的医疗纠纷的病人。
B类:应用新技术新疗法,存在医疗纠纷陷患、反复沟通告知仍不理解不配合的、费用过高的;
C类:涉及司法案件、交通事故,工伤等易产生纠纷隐患的;
D类:离退休人员、劳模、外宾、知名人士等; E类:传染病人(SARS、禽流感)。护理风险评估---护理人员 1.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2.护理病历书写不规范
3.专科知识薄弱、技术操作不熟练
4.工作中粗心大意,缺乏责任心,护理工作不到位
5、常规护理差错的类别①药品错误;②操作失误;③发生压;④各种管道脱出;⑤病人跌倒坠床;⑥走失;⑦服务态度不好引发纠纷。
第二步: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 建立风险管理组织 明确风险管理职责:
护理部:分析护理现状及问题,不断查找安全隐患并提出层范预案与措施。
护士长:收集本科室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及情况,认识风险所在制定本专科措施及时上报。
护士:发现问题须采取积极对策,及时上报,做好记录。第三步: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制与措施
一、制定各班护理制度、各班职责
二、制定病人安全管理预案
1、患者在使用呼吸机时遇停电的应急预案
2、预防患者发生误吸、室息的措施和处理预案
3、预防患者化疗品外渗的措施和预案
4、防范患者烫伤的措施和管理预案
5、预防病人意外伤害发生的措施和预案
6、病人转科、转运护理安全管理规定 《危重病人转科交接登记表》
7预防火灾发生的管理预案
8、防范发生坠床、摔伤的预案
三、规范重点时间管理
1、节假日
2、夜间、中午
3、交接班
4、工作闲暇时、5、护理人员考试前
四、护理告知:(治疗、护理、特殊护理操作前告知,应用保护性的工具的告知等)
五、规范护理记录,成立质控小组,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各小组工作落实情况
六、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及素质培养。
七、按护理级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了解病房的动态。
八、进行各项技术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三查七对”制度
九、加强病房的品管理制度,确保用药安全。如抢救药品、物品、设备等处于备用状态。
十、出现护理差错及护理投诉时,要按规定及时上报,不得隐瞒。
结束语:安全隐患差错事帮对于我们来说,机年可能是1%,甚至更小,但对于每一位患者来说,将是100%。
完善安全制度,落实安全责任 是我们刻不容缓的工作。
第四篇: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
药物过敏性休克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用药史、家族史,已知对某种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该药物(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AT行脱敏注射除外)。
(2)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
(3)过敏试验阳性者,报告医师,并在床头卡、医嘱单、三测单、治疗卡及病历夹封面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床头挂醒目的过敏试验阳性药物标志,并告知患者和家属。
(4)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反应,警惕过敏反应的延迟发生。处理措施
(1)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药,就地抢救,同时报告医师和护士长。
(2)将患者立即平卧,保持气道通畅、吸氧,做好气管插管或切开的准备工作,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3)遵医嘱使用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抗组胺类药等。
(4)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尿量等变化,注意保暖。患者未脱离危险时,不宜搬动。(5)发生呼吸、心脏骤停时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6)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安抚工作。(7)6小时内完成抢救记录。应急处理程序
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平卧、就地抢救,同时报告医师、护士长→开放呼吸道、吸氧、维持有效通气,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注射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遵医嘱给药,解除支气管痉挛、维持有效循环→心搏骤停时进行心肺复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安抚患者及家属→告知患者今后避免使用该类药物。
输液反应防范及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质量检查 严格检查药物及输液器具的质量。(2)合理用药 一瓶液体中尽量避免多钟药物联合使用,特殊用药,两瓶之间连续静脉输液时,使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药物相互配伍或避免其他原因造成的药物沉淀或结晶。
(3)减少微粒 计划用药,选择大小合适的注射器抽吸药物,应尽可能避免反复穿刺胶塞,减少药液中微粒的产生,现配现用。
(4)环境适宜 配药在治疗室进行,减少人员流动。(5)操作规范 输液治疗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输液操作规程。
(6)遵医嘱或根据患者年龄及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处理措施
发生输液反应后,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报告医师和护士长,迅速对症处理,尽量避免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将损害降至最低程度。
1、发热反应 根据病情轻重,选择相应的处理措施。
减慢输液速度、保暖。
对高热者予以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及时对症处理。
严重者,立即停止该药物输入,更换液体和输液器,保留输液器具和剩余药液备查。
④遵医嘱抽血做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⑤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及时完善各项记录。
⑥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剩余药物及输液器具进行封存、双方签字并送检。
⑦及时报告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消毒供应中心等部门。
2、急性肺水肿
(1)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
(2)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3)高浓度吸入经过30%-50%乙醇湿化处理的氧气,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轻缺氧症状。(4)遵医嘱给药。
(5)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及时记录完善各项记录。应急处理程序
(1)发热反应应急处理程序 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更换液体和输液器→报告医师、护士长→遵医嘱给药→监测生命体征和观察病情变化→完善各项记录→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必要时保存、送检→报告相关部门。
(2)急性肺水肿应急处理程序 立即停止或减免输液→协助患者取端坐位→报告医师、护士长→遵医嘱给药、吸氧等处理→监测生命体征和观察病情变化→完善各项记录。
用药错误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妥善保管药物 药物的放置符合药物存储要求,专柜(专屉)、分类、原包装存放(在使用前不能去掉包装和标签),高危药物单独存放,有醒目标识。留存基数的品种和数量宜少不宜多。
(2)杜绝过期药物,坚持“先进先出”“需多少领多少”的原则,定时清理,及时更换快过期药物,报废过期药物。
(3)杜绝不规范处方与口授处方(非紧急情况下),及时识别和纠正有问题的医嘱,从源头杜绝或减少用药错误的发生。
(4)正确执行医嘱,做到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患者、正确的剂量、正确的途径和正确的方式给药,认真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5)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坚持“三查八对”,严格检查药品质量。(6)用药前再次核对床号、姓名及药物,询问患者用药史和药物过敏史,倾听患者主诉,如有疑问,停止用药,再次查对无误,方可执行。
(7)加强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和更新临床药学知识,提高用药水平。
处理措施
(1)发现药物错误或用药对象错误后,立即停止药物的使用,报告医师和护士长,迅速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尽量避免对患者身体造成损害,将损害降至最低程度。(2)发现输液瓶内有异物,絮状物、疑为真菌或其他污染物质时,立即停止液体输入,更换输液器,遵医嘱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抽患者血样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抗真菌、抗感染治疗等。
(3)保存剩余药物备查。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完善各种记录。采取补救措施过程中,尽量不惊动患者,避免正面冲突影响补救措施的实施。
(5)妥善处理后选择时机与患者和/或家属进行沟通,争取取得理解和配合。
(6)如患者或家属有异议,在医患双方在场时封存剩余液体,及时送检。
(7)当事人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科室及时讨论、分析,针对事件引发原因进行整改,根据情节和对患者的影响提出处理意见。护士长按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应急处理程序
用药错误→停止用药→报告医师、护士长→积极采取补救措施→观察病情变化→完善各项记录→患者或家属有异议封存药物送检→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科室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报告。
跌倒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定期检查病房设施,保持设施完好,杜绝安全隐患。(2)病房环境光线充足,地面平坦干燥,特殊情况有防滑警示。(3)对住院患者进行动态评估、识别跌倒的高危患者并予以重点防范。做好健康宣教,增强患者及家属的防范意识。
(4)服用镇静、安眠药的患者未完全清醒时,不要下床活动,服用降糖、降压等药物的患者,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预防跌倒。(5)术后第一次小便,应鼓励患者在床上小便,确实需要起床小便时,应有人在床旁守护,防止因直立性低血压或体质虚弱而跌倒。(6)对长期卧床、骨折、截肢等患者初次下床行走时,应有人守护,并告知拐杖等助行器的使用方法。
(7)对于躁动不安、意识不清、年老体弱、婴幼儿以及运动障碍等易发生坠床的患者,置护栏等保护装置,对照顾着给予相关指导。处理措施
(1)患者突然跌倒,护士迅速赶到患者身边,同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评估患者意识、受伤部位与伤情、全身状况等,初步判断跌伤原因和认定伤情。
(2)疑有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的患者,根据跌伤的部位和伤情采取相应的搬运方法,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处理。
(3)患者头部跌伤,出现意识障碍等严重情况时,遵医嘱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4)受伤程度较轻者,嘱其卧床休息,安慰患者,酌情进行检查和治疗。
(5)对于皮肤出现瘀斑者进行局部冷敷,皮肤擦伤渗血者用聚维酮碘清洗伤口后,以无菌敷料包扎,出血较多者先用无菌敷料压迫止血,再由医师酌情进行伤口清创缝合,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等。(6)孕妇发生跌倒,应观察和记录有无阴道流血,流水和宫缩,早期发现流产、早产、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等先兆。
(7)了解患者跌倒时情况,分析跌倒原因,加强巡视,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宣教,提高防范意识。
(8)填写跌倒/ 坠床报告表,上报护理部。应急处理程序
患者跌倒→护士立即赶到现场,同时报告医师→进行必要检查,伤情认定→对症处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伤情及病情记录→详细交班→强化健康教育→填写跌倒/坠床报告表,上报护理部。
压疮防范与应急处理 措施防范
(1)对高危患者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2)对难免压疮患者填写难免压疮申请表(以强迫体位及心力衰竭等病情严重或特殊、医嘱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并存在大小便失禁、高度水肿、极度消瘦3项中的一项或几项可申报难免压疮),护理部指定专人核实、指导、追踪,必要时组织护理会诊。(3)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对大小便失禁患者注意肛周及会阴部皮肤护理。
(4)对长期卧床者,定时更换体位,2-3小时翻身1次,按摩骨隆突处或受压部位。
(5)瘫痪患者或病情不允许翻身的患者,可用多功能按摩床垫,骨隆突处或受压部位可使用减压贴等缓解局部压力。(6)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处理措施 避免或减少导致压疮的因素,根据压疮的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
(1)第Ⅰ期 皮肤完整、发红。
临床表现:局部皮肤出现指压不褪色的红斑。
处理措施:避免继续受压,增加翻身次数,减少局部刺激。禁按摩,避免摩擦。可局部使用减压贴或赛肤润等敷料。(2)第Ⅱ期 表皮或真皮受损,但未穿透真皮层。临床表现:疼痛、水泡或破皮。处理措施:避免局部继续受压,定时更换体位,使用气垫床。妥善处理创面,有条件者使用水胶体敷料,预防感染。促进上皮组织修复,有条件者使用表皮生长因子。
(3)第Ⅲ期 表皮或真皮全部受损,穿入皮下组织,尚未穿透筋膜及肌肉层。
临床表现;有不规则的深凹,伤口基底部与伤口边缘连接处可能有潜行、深洞,可有坏死组织及渗液,伤口基底部无痛感。处理措施:根据创面情况进行换药,保持局部清洁,必要时清创。使用水凝胶、水胶体、泡沫类或银离子等新型敷料。促进伤口湿性愈合。
(4)第Ⅳ期 全皮层损害,涉及筋膜、肌肉、骨。
临床表现:肌肉或骨暴露,可有坏死组织、潜行、瘘管、渗出液较多。
处理措施:清创,去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必要时手术治疗。处理程序
评估压疮高危患者→采取防范措施→根据压疮分期进行处理→做好记录及交接班。
窒息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评估患者误吸的高危因素:意识障碍,吞咽、咳嗽反射障碍,呕吐物不能有效排出,鼻饲管脱出或食物反流,头颈部手术,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小儿、年老、体弱及进食过快者等。(2)对相关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误吸的健康教育
指导患儿家属避免使用容易引起误吸的玩具和食物。
患者呕吐时,应弯腰低头或头偏于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
指导患者及家属选择合适的食物,进食速度宜慢,进食过程中避免谈笑、责骂、哭泣等情绪波动。
(3)对可能误吸的高危患者采取相应措施
床旁备抽吸等急救装置。
对意识、吞咽障碍等患者,护士应协助喂食,或遵医嘱管饲流汁,注意妥善固定管道,防止移位、脱出。
不能自行排痰的患者,及时抽吸口鼻、呼吸道分泌物和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处理措施
(1)患者发生窒息,护士立即采取解除窒息的措施,同时迅速报告医师,查找窒息原因。
(2)针对导致窒息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①误吸:意识尚清醒的患者可采取立位或坐位,抢救者站在患者背后双臂环抱患者,一手握拳,使拇指掌关节突出点顶住患者腹部中线脐上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连续快速向内、向上推压冲击6-10次(注意勿伤及肋骨)。昏迷倒地的患者采用仰卧位,抢救者骑跨在患者髋部,按上法推压冲击脐上部位。通过冲击上腹部,突然增大腹内压力,抬高膈肌,使呼吸道瞬间压力迅速加大,肺内空气被迫排出的同时使阻塞气管的食物(或其他异物)上移并被驱出,如果无效,隔几秒钟后,可重复操作1次。
幼儿喉部异物:现场人员沉着冷静,迅速抓住幼儿双脚将其倒提,同时用空心拳击拍背部,如异物不能取出,应紧急气管切开或手术取出异物。
咯血导致的窒息:立即有效解除呼吸道阻塞,清除呼吸道内的血液,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发现咯血过程中咯血突然减少或停止,患者出现烦躁、表情恐惧、发绀等窒息先兆时,应立即用吸引器吸出咽喉及支气管血块。
④头颈部手术或气管切开术后窒息:迅速报告医师,协助医师进行紧急处理。
(3)保持呼吸道通畅 因痰液堵塞导致呼吸困难者,应立即吸痰,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术。(4)做好记录并详细交接班。应急处理程序
发生窒息→立即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同时报告医师→进行对症处理→监测病情→护理记录→交接病情。
针刺伤(锐器伤)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纠正不安全注射行为。尤其对新上岗人员强化经血液传播疾病知识、防护用物应用、医疗锐器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的培训,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与能力。
(2)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足量、有效的防护用品。
(3)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 医护人员在发生意外针刺伤或黏膜、有创伤口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职业暴露后要向有关部门报告,填写“工作人员血液体液职业暴露登记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处理措施
(1)紧急处理 不慎被尖锐物体刺伤时,用流动水和/或肥皂液立即冲洗伤口,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从伤口尽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出血液,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冲洗后用消毒液如;0.5%聚维酮碘或75%乙醇消毒,包扎伤口,必要时行外科处理,如为艾滋病,乙肝、丙肝等阳性患者血液污染的黏膜、伤口、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2)暴露程度评估 按照职业暴露的类型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暴露,依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分级分型确定详见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3)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4)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时,应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血清学水平基线检查,在24小时内抽血查HIV抗体,报告医院感染部门、保健科,进行登记,根据暴露级别及病毒载量水平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5)乙肝、丙肝追踪随访6个月,梅毒追踪随访3个月,艾滋病病毒暴露按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12个月时间点复查病毒抗体,作相应处理。应急处理程序
血液、体液暴露→立即 冲洗、消毒处理伤口→暴露程度评估→针对暴露源进行试验检查和预防用药→登记、上报→追踪随访。
第五篇:护理风险事件
2007年3月25日,一位杨姓老人因四肢关节疼痛被其子女送往海南某医院治疗。医院接诊医生根据老人病情将其收治入院,并予以二级护理。谁知,老人竟在住院期间悄然离去。同年4月4日上午,老人儿子杨某到医院探望时,发现父亲并不在医院,而院方也不清楚患者何时外出;杨某赶到父亲住处,发现父亲已经死亡,于是赶紧报案;经当地公安局法医鉴定,老人死因是猝死。
当地法院经过审理认为,该医院存在管理疏忽,应承担相应责任,判医院赔偿死者家属2万多元。
【法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六条“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由于病人可能对自己的病情不甚了解,因此如果发生如剧中的情形,则医院要承担责任。
对于此类案情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是否严格办理“请假”手续。实际上医院与病人不存在行政管理,不存在请假一说。因此法律人士建议改为协议书,约定外出期间双方权利义务。对于病情一般护理2级以上的不予办理;不能夜不归宿,否则属于挂床住院,违法相关规定。(2)外出期间事故与病情是否有因果联系,如外出期间是溺水或交通事故的,与病情关系不大。(3)没有请假或逃跑的。对于没有请假的,要根据护理级别判断,如2级护理2小时巡视一次,3级护理一天2次,医院必须在合理时间内发现病患不在院情况并作出反映,如通知家属,进行查找或报警,以证明医院履行义务。对于病患请假的,可以认为属于医疗服务合同履行的中止;逃跑的,合同终止。
【现实】 一位接受采访的某医院护士长说,“无论是从加强医院管理还是为病人着想,对于住院病人请假外出的情况都不好办。”这位护士长介绍,在她所工作的医院,病人入院当日,值班护士会向病人宣读住院须知,其中有一条就是住院期间不得离院,如有特殊情况一定要离院,必须经过医生签字才可。
但事实上,病人住院期间请假离院的事情屡见不鲜,看上去也是合情合理,不批准的话
显得不近人情,而一旦批准,也就意味要承担一定风险。
有意思的是,记者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值班医生解决病人请假外出的“民间智慧”。一位医生告诉记者,只要有病人向其请假,他都会向上级医生汇报,汇报过后也不是大笔一挥签字了事,而是想着如何保全证据,比如用手机给上级医生打电话或发信息,然后在病人的病程记录上写上“病人请假,经请示,某某主任已经同意”云云;有的值班医生告诉记者,病人请假时先口头上同意,签字时却在请假条上签上“不同意”几个字,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
伪造病历医生会受到哪些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