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素分级管理[5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0:3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抗菌素分级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抗菌素分级管理》。

第一篇:抗菌素分级管理

重庆*******人民医院抗菌素分级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对患者的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促进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素,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2012年第84号令要求,结合重庆市卫生局关于印发《重庆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2 年版)渝卫医(2012)》150号》的通知以及我院实际,特制定《重庆*****第二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一、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

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即首选药物、一线用药, 疗效好, 副作用小, 价格低廉的抗菌药物, 临床各级医师可根据需要选用。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即次选药物、二线用药, 疗效好但价格昂贵或毒副作用大的药物,使用需说明理由, 并经主治及以上医师同意并签字方可使用。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即三线用药、疗效好, 价格昂贵, 针对特殊耐药菌或新上市抗菌药其疗效或安全性等临床资料尚少, 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的药物, 使用应有严格的指征或确凿依据 , 需经有关专家会诊或本科室主任同意,其处方须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4、本院使用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为《重庆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2 年版》该目录涵盖全部抗菌药物,新药引进时同时明确其分级管理级别。药事管理委员会有计划地对同类或同代抗菌药物轮流使用, 具体由药剂科组织实施。

二、使用原则与方法

(一)、总体原则严格使用指针、坚持合理用药、分级使用、严禁滥用。(二)、具体使用方法

1、一线抗菌药物所有医师均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选用。

2、二线抗菌药物应根据病情需要,由主治及以上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3、三线药物使用必须严格掌握指针,需经过相关专家讨论,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 报主管院长,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且处方次日由具备相应职称医师签名完善审批手续。

4、下列情况可直接使用二级及以上药物。

(1)、重症感染患者,包括重症细菌感染,对一线药物过敏或耐药者,脏器穿孔患者。

(2)、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伴发感染。

5、三种及三种以上抗生素联合使用,必须经科室组织讨论决定,经具备副主任医师职称的科室主任签字同意,同时报主管院长,且填表报医务科备案。门诊严禁三种及三种以上抗生素联合使用。

三、督导、考核办法

(一)、药事管理委员会、药剂科及医务科定期开展合理用药培训与教育,督导本院临床合理用药工作,依据《指导原则》和《实施细则》,定期对各科室应用抗菌药物进行监督检查,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

(二)、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纳入医疗质量检查内容和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三)、定期对门、急诊处方、住院病历包括外科手术患者进行随机抽查。检查、考核办法,由主管院长、医务科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全院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督导,每个月组织对 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 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重点抽查内科、外科、妇产科等临床科室以及 I 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1、门诊、急诊抗菌药物检查考核要点: 患者基本情况书写:包括年龄、性别、诊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名称、规格、用法、用量、给药途径、是否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用药等。

2、住院病人抗菌药物检查考核要点

(1)、抗菌药物开始使用、停止使用、更换品种和超越说明书范围使用时是否分析说明理由,并在病程记录上有所记录。

(2)、抗菌药物使用必须符合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当越级使用时,是否按照规定时间使用或履行相应的手续,并在病程记录上有所反映。

(3)、抗菌药物联用或局部应用是否有指征,是否有分析,并在病程记录上有所记录。

(4)、使用或更改抗菌药物前是否做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并在病程记录上有所反映,对于无法送检的病例,是否已在病程记录上说明理由。

(四)、对违规滥用抗菌药物的科室及个人,医院将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将降低抗菌药物使用权限,直至停止处方权。

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奖惩制度,由主管院长、医务科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全院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督导,并根据点评结果,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排名前3位及最后3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对违反有关抗生素使用指导原则和管理规定的情况,医务科按相关规定处罚当事人每次100元, 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 3 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降低其抗菌药物使用权限,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 2 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停处方权至少二月,直至调离临床工作岗位至少一月,具体时间根据在相关职能部门的表现情况及思想认识情况确定。

通过学习国家、卫生部以及医院的相关管理规定,并接受一定时间职能部门锻炼,思想认识提高,经医务科组织考试合格后报分管院长,经院办公会研究同意,方可回临床科室,并授予相应抗菌药物处方权限.重庆*******人民医院

2013年3月4日

第二篇:抗菌素分级管理

抗菌素分级管理

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预防和纠正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现象,根据《指导原则》将抗生素分三级管理:

一、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处方医师开具。

2、限制使用——主治以上医师开具

3、特殊使用——主任医师开具

二、分级管理办法

1、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指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氯霉素、先锋5号等;

2、限制性使用的抗菌药物:是相对于非限制抗菌药物来说的。在疗效、安全、对细菌耐药性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药品价格也相对较高,这类抗菌药物应控制使用。如三代的头孢类抗生素。

3、特殊性使用的抗菌药物:是指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的;价格昂贵的药品。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经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以下为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

(1)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

(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安培南/西司他丁、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朵利培南;

(3)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4)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伏利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

三、分级管理临床应用

临床上轻度或局部感染患者,应首选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者或己明确病原菌,只对限制性或特殊抗菌药品敏感的患者,可使用限制性或特殊的抗菌药物。

患者若需要使用限制性抗菌药物,应经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若需要使用特殊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若科室上述级别的医师不在,则需要科主任签名。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品,但仅限于1天的用量,要做好相关的病历记录。

门诊患者若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原则上只能选择非限制性药物。若病情需要使用限制性、特殊抗菌药物,分别需具有中级、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在处方上签名。另外,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3-5天,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感染性疾病除外。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表(抗生素)

分类 一级抗菌药物 二级抗菌药物 三级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 青霉素、青霉素V钾、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氨苄青霉素、卞星青霉素、呋布西林、阿莫西林、美洛西林、奈夫西林 美罗培南

头孢菌素类 头孢氨苄、头孢替安、头孢羟氨苄、头孢西丁、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匹胺、头孢硫脒 头孢丙烯、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头孢米诺、头孢他啶、头孢地尼、头孢拉氧、头孢替唑、头孢美唑、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孟多 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唑南

其他B-内酰胺类酶抑制剂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舒巴坦 头孢哌酮舒巴坦、派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他唑巴坦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

氨基糖苷类 丁胺卡那、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 奈替米星、妥布霉素、依替米星、大观霉素、异帕米星

酰胺类 氯霉素

糖肽类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琥乙红霉素、吉他霉素、乙酰吉他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

四环素 四环素、多西环素 米诺环素 磺胺类 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

喹诺酮类 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 氟罗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加替沙星、司帕沙星、莫西沙星 帕珠沙星

呋喃类 呋喃妥因、呋喃唑酮

抗真菌药 制霉菌素、克霉唑、联苯苄唑、特比奈酚、酮康唑、氟胞嘧啶 氟康唑、咪康唑 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

硝咪唑类 甲硝唑、苯酰甲硝唑、替硝唑 奥硝唑

第三篇:2011抗菌素分级管理专题

2011年最新版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2011年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征求意见稿 抗菌药监管新政7月实施 三级医院最多配50种 第22版:健康资讯

抗菌药监管新政7月实施 三级医院最多配50种

近日,记者获得一份卫生部下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拟对抗菌药物滥用施以重拳。

意见稿显示,三级医院购进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50种,二级医院不得超过35种。同时,抗菌药物还将被分为非限定使用、限定使用与特殊使用三个级别。

5日,记者从卫生部医政司相关人士处确认了此消息。目前,征求意见稿相关反馈意见已经汇总完毕,下一步将会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预计新政有望于今年7月1日起颁布实施。

◆抗菌药物将分三个级别抗菌药不合理应用虽是老问题,却一直很难根治。记者从业内有关人士处获得的征求意见稿显示,三级医院购进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50种,二级医院不得超过35种。在记者获得的一份《抗菌药物使用分级管理目录》(征求意见稿)中,列举了153个品种。同时,抗菌药物还被分为非限定使用、限定使用与特殊使用三个级别。其中,非限制使用抗菌主要以基本药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抗菌药物品种为主。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属于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在上述三个方面存在局限性的抗菌药,被归类限制使用的抗菌药。而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的则属于特殊使用级的抗菌药物。

◆医生按级别获得处方权即将实施的新政还将产品的处方权分配给不同级别的医生。征求意见稿规定,只有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合格后才能具有限制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合格后方能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处方。门诊医师不得开具特殊使用级的抗菌药物处方。只有紧急情况下,医师才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企业:只限品种意义不大一位业内人士不无担忧地向记者表示,现在每家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一般都在几百种左右,而征求意见稿规定三级医院最多配备50种,二级医院最多配备35种,药物品种将大大减少。同时,由于基本药物属于各级医院都必须配套,因此留给非基本药物抗菌药空间并不大。

据业内人士介绍,基本药物目录中抗菌药共计25种,这意味着,三级医院中,非基药只有25个品种选择权,二级医院的选择权只有10个。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征求意见稿)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八条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由医务部门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条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其他医疗机构设立杭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或指定专职技术人员,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二)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监督实施;

(三)对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四)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组织对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宣传教育。

第十二条二级以上医院应当设置感染性疾病科,配备相应数量的感染性疾病专业医师,负责对本机构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二级以上医院应当配备感染专业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指导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参与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建立临床微生物室,开展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等工作,为病原学诊断提供技术支持,负责本机构常见致病菌分布和耐药监测工作,参与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学科建设,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和考核制度,充分发挥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第三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处方集》等,加强对抗菌药物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管理。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当由药学部门统一采购供应,其他科室或者部门不得从事抗菌药物的采购、调剂活动,不得在临床使用非药学部门采购供应的抗菌药物。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抗菌药物,优先选用《国家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第十九条三级医院购进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50种,二级医院购进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35种;同一通用名称杭菌药物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一2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

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得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得超过8 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得超过3 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得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得超过5个品规。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和规格)应向核发其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确因临床工作需要,需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规格超过上述规定,应向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详细说明理由。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其申请抗菌药物的品种、规格的数量和种类。

第二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

医疗机构新引进抗菌药物品种,应当由临床科室提交申请报告,经药学部门提出意见后,报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审议。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2/3 以上成员审议同意后,提交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核,经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2/3 以上委员审核同意后方可列入采购供应目录。对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或者违规促销使用等情况的抗菌药物品种,临床科室、药学部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和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可以提出清退或者更换意见。清退或者更换获得抗菌药物管理组1/2 以上成员同意后执行,并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备案。清退或者更换的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6个月内不得进入本机构药物采购供应目录。

第二十三条因特殊感染患者治疗需求,未列入本机构药品处方集和基本药品供应目录的抗菌药物,医疗机构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应当由临床科室提交申请报告,说明申请购入药品名称、规格、剂型、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审核同意后由药学部门一次性购入使用。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控制临时采购抗菌药物品种和数量,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不得超过5 次。如果超过5 次,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应当进行调查,决定是否同意继续临时采购或者列入常规药品采购程序。

第二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5 年的抗菌药物,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卫生部另行制定。

第二十五条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敏感时,可以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

第二十六条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对本机构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医师经考核合格后获得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经考核合格后获得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其他医疗机构医师、药师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相关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的,授予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者调剂资格。

第二十七条对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和考核内容至少应当包括:

(一)《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处方集》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管理制度;

(三)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相互作用;

(四)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

第二十八条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第二十九条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门诊医师不得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和感染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第三十条紧急情况下,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量应当限于1 天用量。

第三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控制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第三十二条卫生部建立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对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省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对本辖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第三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分析本机构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第三十四条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当在术前30 分钟至2 小时内,清洁手术用药时间不得超过24 小时。

第三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采取相应措施。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得低于30 %。

(一)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 %的抗菌药物,应当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二)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当慎重经验用药。

(三)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 %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四)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 %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第三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八条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证件,被检查医疗机构应当予以配合,提供必要的资料,不得拒绝、阻碍和隐瞒。

第三十九条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排名、公示和诫勉谈话制度。对各行政区域、医疗机构、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情况进行排名,对排名情况予以公示;对排名后位或者发现严重问题的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医疗机构负责人和医师进行诫勉谈话,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

第四十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纳入医疗机构负责人任用考核指标体系;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作为医疗机构定级、评审、评价重要指标,考核不合格的,视情对医疗机构作出降级、降等、评价不合格处理。

第四十一条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一)未建立抗菌药物管理组织机构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混乱的;

(二)未按照本办法规定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管理,未配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

(三)将抗菌药物购销、临床应用情况与个人或者科室经济利益或者奖金分配挂钩的,或者在抗菌药物购销、临床应用中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四)违反本办法相关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四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点评,并将点评结果作为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依据。

第四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 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 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第四十四条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应当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一)抗菌药物培训考核不合格的;

(二)未按照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未按照规定使用抗菌药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牟取私利的。

第四十五条药师连续3 次以上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医嘱,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第四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以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异常情况开展调查,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处理:

(一)使用量异常增长的抗菌药物;

(二)半年内使用量始终居于前列的抗菌药物;

(三)经常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

(四)企业违规销售的抗菌药物;

(五)频繁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

第四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抗菌药物生产、经营企业在本机构促销活动的监管,对违规促销的企业和抗菌药物,应当及时采取警告、暂停进药、清退等措施。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的规定,一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5000 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一)使用未取得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或者被取消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

(二)违反《药品管理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从未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的生产、经营企业购入抗菌药物的;

(三)违反《药品管理法》第一十四条和第二十三的规定,非药学部门从事抗菌药物购销、调剂活动的;

(四)违反《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未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适宜性审核,给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

第四十九条医师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定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取得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者被取消抗菌药物处方权后仍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

(二)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使用未经批准抗菌药物的;

(四)索取、收受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财物或者通过开具抗菌药物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五)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

第五十条药师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药品管理法》有关规定,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定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依法给子降级、撤职、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药品管理法》第二十六条、三十四条的规定,违法购入未经批准抗菌药物的;

(二)违反《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未调剂审核处方、医嘱,造成患者严重损害的;

(三)未按照本办法规定,私自增加抗菌药物品种和规格的;

(四)违反《药品管理法》第九十条的规定,在药品购销、临床应用中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五)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

第五十一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职责的,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第六章附则

第五十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机构是指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批准登记的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妇幼保健院、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室(所)、急救中心(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以及护理院(站)等机构。

第五十三条本办法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附件二:抗菌药物使用分级管理目录

抗菌药物使用分级管理目录 [table]

分类

非限制使用

限制使用

特殊使用

青霉素类

青霉素G 青霉素V 苄星青霉素 普鲁卡因青霉素 苯唑西林 氯唑西林 阿莫西林 氨苄西林 哌拉西林 *氟氯西林

阿洛西林 磺苄西林 美洛西林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舒巴坦 氨苄西林/舒巴坦 哌拉西林/舒巴坦 *阿莫西林/氟氯西林 *氨苄西林/氯唑西林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美洛西林/舒巴坦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阿洛西林 *奈夫西林 *呋布西林

头孢菌素类

头孢氨苄 头孢拉定 头孢羟氨苄 头孢唑啉 头孢呋辛 *头孢噻吩

头孢硫脒 头孢替安 头孢克洛 头孢丙烯 头孢地尼 头孢哌酮 头孢他啶 头孢曲松 *头孢孟多 *头孢地秦 *头孢匹胺 *头孢尼西 *头孢特仑酯

头孢米诺 头孢克肟 头孢吡肟 头孢噻肟 头孢唑肟 头孢匹罗

头孢哌酮/舒巴坦 *头孢匹林 *头孢甲肟 *头孢泊肟 *头孢他美酯 *头孢噻利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 其他头孢类+酶抑制剂

其他β-内 酰胺类

头孢西丁 头孢美唑 氟氧头孢 拉氧头孢 氨曲南

碳青霉烯类

比阿培南 美罗培南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法罗培南 *厄他培南

氨基糖苷类

*链霉素 庆大霉素 妥布霉素

奈替米星 阿米卡星 依替米星 链霉素

异帕米星

酰胺醇类

氯霉素局部制剂

氯霉素

四环素类

多西环素(强力霉素)四环素 土霉素

米诺环素

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 地红霉素 琥乙红霉素 克拉霉素 乙酰螺旋霉素 阿奇霉素 罗红霉素

糖肽类

去甲万古霉素 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

林可胺类

克林霉素 林可霉素

喹诺酮类

吡哌酸 诺氟沙星 氧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

莫西沙星、氟罗沙星 洛美沙星 *帕珠沙星 *司帕沙星 *异帕沙星 *依诺沙星 *妥舒沙星 *依诺沙星 *培氟沙星 *芦氟沙星

呋喃类

呋喃妥因 呋喃唑酮

磺胺类

SD SMZ-TMP 联磺甲氧卞啶

其他类

磷霉素 甲硝唑

替硝唑

*夫西地酸 *利奈唑胺 利福霉素 奥硝唑

注1:1.按2009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目录

2.* 非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品种,监测网抗菌药物使用消耗量排序前100种 注2 1.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四环素类不作为儿童的一线用药,2.氨基糖苷类不用于门诊患儿。住院的严重患儿确有指征应用时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3.氟喹诺酮类不用于儿童。

4.氨基糖苷类作为老年人的一线用药应慎重。5.审慎使用万古(去甲万古)霉素(1)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的适应证

①治疗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革兰阳性球菌的严重感染。但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革兰阳性菌,万古霉素不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杀菌作用强。

②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的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危重病人。③对甲硝唑治疗无效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或病情严重危及生命者。

④按美国心脏学会推荐,用于有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高危因素的某些手术,并且患者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者预防用药。

⑤在MRSA或MRSE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进行假体或人工材料植入(如:心血管材料、全髋关节置换)时预防用药。一般在术前给予1次剂量,手术时间超过6小时可追加一次,最多不能超过2次用药。

(2)以下情况不应使用万古(去甲万古)霉素:

①常规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患者也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者。

②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患者的经验性使用,除非有证据表明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如有Hickman导管出口处感染)或该医疗机构有MRSA感染流行。

③单次血培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阳性,而同时采血的血培养阴性(即:血培养污染可能性大)。由于皮肤菌群污染血培养可能导致误用万古霉素,因此,采血人员应进行培训以减少污染。

④针对细菌培养阴性的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革兰阳性菌感染的长期经验治疗。

⑤全身或局部(如:抗生素锁)用于预防中心静脉与外周静脉导管感染或细菌定植。⑥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用以消除患者消化道的病原微生物。⑦消除MRSA定植状态。

⑧抗生素相关腹泻的首选治疗。

⑨低体重婴儿(体重低于1500g)的常规预防用药。⑩连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者常规预防用药。

11肾功能不全患者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革兰阳性菌感染。

12局部使用万古(去甲万古)霉素或用万古(去甲万古)霉素冲洗。(3)提高对用药指南的依从性

①研究、应用影响医生处方最有效的办法。

②通过医院评审计划监测万古(去甲万古)霉素应用指标,该指标作为考核医院医疗质量;药学部门、治疗委员会和医务人员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指标之一。

-本文出自药圈,原文地址:http://www.yaoq.net/thread-38793-1-1.html

第四篇:抗菌素管理

为了加强对我省医院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過制抗感染药物日趋严重的滥用,特制定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规范。

一、抗感染药物使用原则

1.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2.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 3.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注意剂量、疗程和合理的给药方法、间隔时间、途径4.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菌群失调,及时调整抗感染药物注重药物经济学,降低病人抗感染药物费用支出

二、抗感染药物使用细则

6.已确定为单纯病毒感染性疾病者不使用除抗病毒以外的抗感染药物

7.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感染药物,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性感染不能排除者,可在留取临床标本后针对性地选用抗感染药物进行经验性治疗。8,凡有感染迹象,并能留取标本者,在使用抗感染药物前尽早留取临床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和药敏试验。并按药敏结果、结合临床慎重进行选择或修正原用抗感染药物。9.使用抗感染药物应有明确的细菌感染指征,医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药物的适应症、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病人的病情特点,严格选药,并注意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进行个性化给药

10.一般情况下,用药48-72小时疗效不佳才可考虑换药。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明显消失后72小时考虑停药,严重感染者疗程应适当延长。

11.联合应用抗感染药物应严格掌握指征。联合使用的指征是:(1)病原体未明的严重感染;(2)混合感染,感染范围广,考虑可能有两种以上细菌感染:(3)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感染:(4)机体深部感染或抗感染药物难以滲透的部位感染;(5)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6)为减少药物毒性反应,联合应用以减少剂量

12.严密观察抗感染药物的毒副反应。如肾毒性、神经毒性、肝毒性、骨髓抑制性等严格掌握小儿、老人及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特点。3.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的局部用药。14.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的预防用药。(1)避免无针对性地以广谱抗感染药物及二、三线抗感染药物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

(2)手术及侵袭性操作应以无菌操作为预防感染的主要手段。必须预防用药时,应采用“闱术期”给药,术前30—60分钟单次足量给药,手术时间超过药物半衰期者可术中追加次。并优先选用窄谱抗感染药物,尽可能避兔以广谱抗感染药物特别是三线药物作为预防用药。不提倡联合预防用药。一类手术(除外术后体内保留人工合成材料者)原则上不得预防性使用抗感染药物。二类手术预防用药一般不超过3天,三类手术预

防用药依病情而定。

(3)耐药后果严重的抗感染药物严禁作为预防用药。如万古霉素、泰能等。

15.强调综合治疗,提高机体兔疫力,不过分依赖抗感染药物。

16.护士应了解各种抗感染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准确执行医呢,严格掌握配制要求,并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17,重视药物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新药。

三、抗感染药物的管理 18.组织设置

医院成立药事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仝面负责此项工作,分管院长、医疗组长、护士药剂科主任为成员,药事领导小组下设抗感染药物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药剂科。药剂科主任任办公室主任,由药剂科仝面负责日常工作。19.职责

(1)药事领导小组根据医院抗感染药物管理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与监督,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药剂科仝而负贲抗感染药物应用管理,定总结、分析和通报其应用情况。及时为临床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督促临床人员严格执行

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制度和应用原则。组织专家对仝院抗感染药物应用进行指导和咨询。有条件的应开展血药浓度监测工作。

(2)医务部门督促、指导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相关制度。协助组织医务人员的相关培训。参与检查与考核。(3)感染管理科协助拟定合理用药的规章制度,并参与监督实施。负责相关内容的培训定期向抗感染药物管理办公室提供院内感染的相关信息。

(4)护理管理部门协助组织培训。督促、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相关制度。

(5)临床科室药物管理小组负责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现状的收集,并协助抗感染药物管理办公室进行临床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药敏调查、联合用药情况的汇总,药效调查。感染现状的调查及信息反馈。20.相关制度

(1)将常用抗感染药物划分成一、二、三线,住院医生处方权限为一线药物,主治医师处方权限为一、二线药物,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处方权限为一、二、三线药物,住院医生、主治医生在值班或急诊时遇到严重感染的情况,可用二、三线抗生素,但需报医务处(科)备案。

(2)联合用药3种及以上抗感染药物要有药敏监测报告,且须经科主任批准并报医务处(科)备案。

(3)抗感染药物管理办公室每年1-4次对感染病人的分布、病种、药敏耐药菌株、院内感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向全院通报。定期对临床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向药事管理委员会报告,并具体落实药事管理委员会作出对抗感染药物临床使用进行调整的决定。(4)三级医师查房应含有抗感染药物应用内容;临床药师要加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主动为

临床用药服务,参加抗生素使用的查房,并向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有关抗感染药物的信息。

(5)药剂科及感染管理科要定期对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监督考核与科学训估。

(6)抗生素作为处方用药在药房出售时必须有医师的处方。21.管理要求

(1)将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情况纳入医生绩效考核。(2)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严格控制门诊、病房抗感染药物使用率。

(3)临床医师必须接受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规范的培训。(4)木实施方案纳入医院的质量管理和综合目标考核。与科}空挂钩,与个人挂钩,奖惩分明。医务处、药剂科、感染管理科等参与考核管理。附《一、二、三线抗感染药物名录》 一、二、三线抗感染药物名录

*限三级医院使用,二级医院经院内会诊后方可使用 一线用药(一)抗生素类

1.青霉素类:青霉素、氧哌嗪青莓素、苄星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氯唑西林、美洛西林 2.头孢菌素类: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

3.氨基糖甙类: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

4.氯霉素、四环素类:氯霉素、二甲胺四环素、盐酸脱氧土霉素。

5.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乙酰螺红霉素、阿齐莓素、克拉莓素6.其它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二)合成及其它 柳氮磺胺吡啶、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诺氛沙星、环内沙星、氧氯沙星、洛美沙星、依诺沙星、酮康唑、制霉菌素、咪康唑特比萘芬、大蒜素、黄连素、甲硝唑。

(三)抗结核药

链霉素、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利福喷丁(四)抗病毒药

无环鸟苷、三氮唑核苷、阿糖腺苷、酞丁安。(五)所有抗寄生虫药均为一线用药 二线用药

1.青霉素类:氨苄西林/舒巴坦联合制剂、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羟氨苄青霉素/舒巴羟氨苄青霉素/克拉维酸、注射用美罗西林/舒巴坦。

2.头孢菌素类:头孢克罗、头孢呋辛。

3.氨基糖甙类:乙基西梭霉素、依替米星、妥布霉素。4.其它:甲氛哌酸、左氧氛沙星、氛罗沙星、大观霉素、氨曲南、氯康唑、干扰素、聚肌胞、泛昔洛韦、更昔洛韦、替硝唑。三线用药

头孢氨噻肟、头孢甲氧噻吩、拉氧头孢钠、头孢他定、头孢哌酮、头孢三嗪、头孢唑肟头孢哌酮、去甲万古霉素、二性霉素B、头孢克定、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头孢美唑。附件:本院开展抗感染药物使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第五篇:抗菌素应用

联合抗菌药物和药物剂量的合理选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

(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抗菌药物治疗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遵循的原则

(一)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

(二)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

(三)给药途径: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 

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重症感染、

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 

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 

避免

(四)给药次数: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 

(五)疗程: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 

常、症状消退后72 ~ 96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 

(六)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

抗菌药物分类

 Ⅰ类为繁殖期杀菌剂:该类抗菌药物起效快,对繁殖期细菌具有强大的杀灭作用

 Ⅱ类为静止期杀菌剂:该类药物对静止期细菌具有杀灭作用

 Ⅲ类为快效抑菌剂:该类药物通过不同途径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对细菌生长有快速抑制作用,高浓度下也罢能杀菌

 Ⅳ类为慢效抑菌剂:仅具有抑菌作用

分 类 药 物

Ⅰ类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胺菌素类、碳青霉烯类、万古霉素、利福霉素类、喹诺酮类

Ⅱ类 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杆菌肽

Ⅲ类 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林可霉素类、呋喃类

Ⅳ类 磺胺类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目的是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联合应用中所选择的每种抗菌药均应有所依据,要有针对性。

 选药时要考虑相互作用对药效的影响。毒性相同或相似的药物不宜联合应用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 避免多种抗菌药的联合使用,一般情况联合选用两种药物即可,不宜超过三种抗菌药

 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不仅降低疗效,而且增加不良反应或增加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会  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 VSΒ内酰胺类+环丙沙星 以前者好

 HAP: Β内酰胺类 VS 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 死亡率增高,不良反应增多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结果

伍用情况 联合应用的结果 Ⅰ类+Ⅱ类 常可获得协同作用 Ⅰ类+Ⅲ类 可能发生拮抗作用 Ⅰ类+Ⅳ类 常为无关结果

Ⅱ类+Ⅲ类 常可获协同或相加作用 Ⅱ类+Ⅳ类 可获相加或协同作用

Ⅲ类+Ⅳ类 可获相加作用 同类联合应用 增加毒性反应,因诱导灭活酶产生,竞争同一靶位而出现拮抗作用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后果  耐药菌株增多   不良反应增多

二重感染发生的机会增多

 浪费并增加经济负担  贻误正确治疗 协同作用的机制  两者的作用的机制相同但作用环节不同   磺胺药物与甲氧苄啶:分别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和还原酶

美西林与其他内酰胺类药物:分别作用于青霉素结合蛋白2、3 协同作用的机制

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联合应用后发生协同作用

   细胞壁渗透性发生改变:β内酰胺类药物与氨基苷类 细胞膜渗透性改变:多烯类与5FU,etc。

联合应用酶抑制剂: β内酰胺类药物+克拉维酸、舒巴坦、三唑巴坦。亚胺培兰+

西司他丁

 抑制不同的耐药菌群:抗结核药物 协同作用的影响因素    理化作用

药物血清蛋白结合点竞争和臵换 在组织和受体部位发生竞争

 代谢途径 联合药物具备的条件

 1.抗菌谱尽可能广

 2.一种具相当的抗菌活性,另一种不宜为

高度耐药  3.病原菌对两者无交叉耐药性,体外试验

呈协同或累加作用

4.相似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联合应用的适用证病因未查明的严重感染

 基础疾病:慢性病、免疫缺陷疾病、肿瘤等

 采用有关标本后立即予以抗菌药物联合治疗  选择药物的抗菌谱宜广

 根据病原检查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

联合应用的适应证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

 感染性心内膜炎

 发生于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 发生于粒细胞减少者的严重感染

联合应用的适应证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地控制的混合感染

 肠穿孔所致的腹膜炎

 胸腹部严重创伤后感染

 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联合应用的适应证较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者

 结核病

 慢性尿路感染  慢性骨髓炎

联合应用的适应证使毒性较大的药物剂量相应减少  AMB+5-FU  心内膜炎  中枢感染

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 草绿色链球菌 青霉素+链霉素(或庆大霉素)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肠球菌属

 氨苄西林+庆大霉素

 万古霉素+链霉素(或庆大霉素) 用于心内膜炎或血流感染者

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金黄色葡萄球菌

 氯唑西林或头孢唑林+庆大霉素

 β内酰胺类药物+β内酰胺酶抑制剂

 万古霉素+磷霉素或利福平(用于MRSA感染)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李斯特菌属

 氨苄西林(或青霉素)+庆大霉素  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SMZ/TMP 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结核分枝杆菌  INH+RFP+PZA、EMB  INH+SM+PZA、EMB 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布鲁菌属  四环素+链霉素(或庆大霉素)

 SMZ/TMP+氨基苷类

 布鲁菌属易复发,宜用多个疗程 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肺炎克雷白菌

 氨基苷类+头孢菌素类 适用于严重感染 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铜绿假单胞菌

 氨基苷类+哌拉西林

 氨基苷类+头孢他啶(或头孢哌酮)

 氨基苷类+亚胺培兰(适用于严重感染患者)

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其他革兰阴性细菌(主要为肠杆菌科)

 氨基苷类+哌拉西林  氨基苷类+头孢菌素类

 β内酰胺类药物+β内酰胺酶抑制剂

联合药敏有重要参考价值

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各种侵袭性真菌感染 AMB+5-FU(AMB应减量)

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卡氏肺孢菌

 SMZ+TMP 抗菌药物的剂量

 药物不同的剂量产生的药物作用是不同的

 临床上既可获得良好疗效又较安全的剂量称为治疗量或常用量

 药典对某些作用强烈、毒性较大的药物规定了它的极量,一般用药不能超过极量  有些药物在不同剂量下产生不同性质的药理作用  不同个体对同一剂量的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 抗菌药物的剂量

 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

 治疗重症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

 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抗菌药物的剂量

 剂量可以按照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

 成人患者大多以体重为基础  以50~60kg为准

 同一抗菌药物的剂量可因不同感染、不同病变部位、不同病原菌和不同给药途径而有差别 制定抗菌药物剂量的依据

 药效学和药动学参数  AUC/MIC  Cmax/MIC  T>MIC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的剂量

 具有PAE  杀菌作用主要取决于Cmax/MIC、AUC/MIC的比值  治疗轻、中度感染:Cmax/MIC 4~8  治疗重度感染:Cmax/MIC >8  用血清杀菌活性(serum bactericidal activity,SBA)代替Cmax/MIC时,效价1:8以上提示预后良好,在1:4或以下需要调整给药方案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剂量

 杀菌作用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持续时间

 一般认为血药浓度超过MIC持续的时间至少≥ 40%~50%的两次给药间隔时间 血药浓度的监测

 常用剂量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各种感染,无必要检测血药浓度

 肾衰竭应用氨基苷类、万古霉素等毒性大、治疗指数较低的药物时,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的测定

 有条件的医院应该定时检测药物血中峰、谷浓度,以此调整剂量 尿路、肠道、胆道感染

 抗菌药物在尿中的浓度大多高于血浓度数倍以至数百倍

 口服不吸收的药物在粪便中的浓度远较血浓度高  经肠肝循环的药物在粪便中浓度也可以较高

 某些抗菌药物在胆汁中的浓度可为血浓度数倍以至数十倍  考虑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非常重要!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 老年患者宜选用毒性低并具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 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为常用药物

 毒性大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药物应尽可能避免应用

 有明确应用指征时在严密观察下慎用,同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调整剂量,使给药方案个体化

儿童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小儿患者应尽量避免应用。临床有明确应用指征且又无其他毒性低的抗菌药物可供选用时,方可选用该类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根据其结果个体化给药

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小儿患者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选用。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  四环素类抗生素: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8岁以下小儿  喹诺酮类抗菌药:由于对骨胳发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下载抗菌素分级管理[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抗菌素分级管理[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抗菌素应用

    消炎药 感染性疾病,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凶险疾病,直至20世纪30年代发现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并于1940年应用于临床后,人类与感染性疾病的斗争才算有了一个重大突破。时至今日,......

    抗菌素方案

    2011年乌兰县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 活动实施方案 为切实抓好2011全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各项工作的落实,促进我州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确保人民群众安全用药,......

    医院抗菌素管理规定(推荐五篇)

    关于医院限制使用抗生素的规定,将首次以卫生部“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执行。 由卫生部医政司牵头的一份名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的文件已经成型,该......

    护士分级管理

    京东誉美中西医结合肾病医院 护士分层管理制度及实施办法 为落实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2011-2015)》和《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指导意见》,并依据《中医院中......

    医院分级管理

    分级管理办法》 (1989年11月29日) 一、医院分级管理的依据、原则 对医院分级管理的依据是医院的功能、任务、设施条件、技术建设、医疗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水平。医院分......

    权限分级管理

    权 限 分 级 管 理 制 度 为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的安全管理,避免操作权限失控,并防止一些用户利用取得的权限进行不正确的操作,特制定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权限管理制度,对各科......

    抗菌素科室责任书

    篇一:2013年抗菌药物责任书 201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目标管理责任状 1、院长是抗菌药物管理第一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疗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

    分级管理 分层实施

    分级管理 分层实施 在服务教学、塑造学生中创先争优 山阴一中党总支 山阴一中现有教师370人,教学班82个,学生5000多人。校党总支下设1个行政党支部、3个教工党支部。共有党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