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公车私用的调查与思考
对公车私用的调查与思考
公车指公务用车,一般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务活动的用车。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体制机制以及社会生活消极影响等各方面普遍原因,造成了公车大量私用。这一问题虽然受到了很多地区、很多部门、很多党内外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注,也有许多很好的治理方法见诸实践。然而,因为这一现象普遍而又广泛,产生的原因和根源由来已久又比较复杂,涉及的人员又大多是党政主要领导,特别是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管理手段。因此,这一现象有进一步蔓延和愈演愈烈之势,已经成为影响党群关系,祸殃廉政为民精神的一大毒瘤,必须认真对待并坚决治理!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今年新春伊始,胡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就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建设严密科学完备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前进。在前不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对公车私用问题也做出了原则规定:不准违反规定“使用小汽车”。其实,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对公共财产一直是禁止私用的,不仅仅是小汽车一项。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车辆的使用会带来方便和快捷,提高办事
效率,提高乘车人的身份和地位,满足一些人的私欲,降低个人费用等,车辆就成了公共财产私用的首选。而公车私用以后,给社会风气和党风党纪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带来了许多一连串的社会问题,比如领导干部超规定配车、一般职工懈怠工作、婚丧嫁娶大量使用公车、加大了财政负担、群众满意度降低、大学生争当公务员等多种现实和心理的负面影响。
邓小平同志曾严厉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恢复延安的光荣传统”,艰苦创业,“反对特殊化”,防止“成了老爷”,并称之为“一场严肃的斗争”。而在现实中,却切实的存在这么一批人,他们已经是“特殊利益集团”的享受者,在用他们的车轮碾压着普通“纳税人”的生存空间,在挤占和挪用公共资源,按照网友的话说“那车轱辘上都有我的血和汗”。公车私用从小处说是利用职务之便,借用了一下公共财物,从本质上说,这其实就是一种贪污和腐败。
一,公车私用的调查案例
(一)、某市一处级单位,员工17人,正职领导一人,实职副职二人,拥有小车三辆。按照单位的划分和使用习惯,正职领导几乎是固定专车,科室用车一般不能动用该车。其他两名副职,分别主管一辆小车,而实际上,在都能够自驾以后,在满足了公务用车以后,这两部车子也几乎成为他们的专车,司机只是公务的时候才能碰到方向盘。据该单位财务人员介绍,2008年全年,单位车辆支出15万余元,而实际上,这些支出的65%的
费用,都是公车私用产生的。该单位90%的人确认自己周围有公车私用现象,其中有68%的人表示“很多”。
(二)、某县一科级单位,有三个下属副科级单位和六个科室,除了局长固定配备了一部小车以外,每个下属单位和各个科室均有指派的小车一部。这些车辆的使用,均由科、所长说了算,所以,每部车辆也就都成了科所长的专用车辆,经费不够的时候,他们就自己想办法,自己跑门路,也要保证车辆的正常高效运转。只要是科所长的个人事务,甚至是娱乐活动场所,也经常会碰到这些车辆的身影。单位的普通职工对这些事情好像已经司空见惯,当记者问到车辆管理这种情况大家乐意吗,一个职工的回答很具有代表性:太正常了!有看法没办法。
(三)、据《华商报》报道,在今年的清明节当日,记者在一陵园门前,看到了许多带有明显标志的公务用车,当记者上前查问司机是来干什么的,都回答是来祭扫亲人陵墓的。但当问到为何要开公车时,都表现的不很自在。而有趣的也是今年的清明节后,4月7日,湖北孝感市纪委、监察局通报了23台用于私人扫墓的公车,要求车辆所属单位立即核实相关情况,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于9日上午前将处理结果上报市纪委。
(四)、已经不是第一次曝光了,2009年秋季开学后,一组曝光湘潭大学门口大量公车送新生上学的图片在网上热传。照片显示,湘潭大学门口简直是公车大聚会,从公检法用车到国土、卫生监督用车,甚至血防专用车,无所不有,如此大规模的公车
私用令网友纷纷“拜服”。(《广州日报》9月2日)
太多太多的曝光之后,仍然是公车在大街小巷到处乱停乱放,太多太多的批评与热议之后,仍然是公车不断被某些人成为私有化的财产。大贪巨蠹落马时,人人喊打,个个叫好;而一些官员和公务员被指“公车私用”涉嫌贪污时,却理直气壮振振有词。认为自己只是“方便”了一下,甚至是“顺路而已”,正是这些缺乏自律和他律的东西,让 “公车私用”被曝光后恼羞成怒,百般狡辩。
有人认为“只是沾点小便宜”,“ 车子仍旧是国家的”,试问,公车私用仅仅是个占便宜的问题吗?绝对不是!简单来说,公车私用除了提供基本的代步功能外,还有另外两个作用:耀武扬威和狐假虎威。耀武扬威者把公车私用当做荣耀,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慰;狐假虎威者借公车获取某些特殊便利和利益,这是开自家车或者步行去不能完成的!也就是公车牌照附加了特权,也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对公车私用治理的思考
现行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封建特权思想和官僚作风的集中体现,它会助长许多消极腐败行为的产生,是公务单位滋生腐败的一块污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推进,必须从源头上、从管理制度上、从监督体制上、从惩治和预防的根本上予以改革。
(一)大力加强党风廉政的思想建设,使每一个公务人员、特别使领导干部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经常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保持职务行为的廉洁性。突出思想建设是我们共产党区别于其他各党的主要特色,经常对党员干部加强观念和思想教育,有助于认识的深化和思想的警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公平和公正。通过不断的宣传教育,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切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含义,用一些典型事例不断的教育大家,使公务人员充分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疾苦,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才能不断强化为民意识,才能从思想深处触及灵魂,才能自觉把公私分开,自觉的维护纪律,自觉的不再公车私用。
(二)下大力气加强制度管理,用市场经济的眼光,借行政体制改革的东风,对公务用车管理制度进行变革,是从根本上改变公车私用现状的最有效的良方。对公务用车制度的改革,必须遵循三条基本原则:一要方便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二要节俭和节省财力,对纳税人负责;三要有利于于倡导良好风气的形成,使普通干部群众满意。
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因此,公务用车制度的改革,要贯彻这四性的精神,才能符合潮流和大趋势,如何贯彻?关键的是要消除那些“特殊利益集团”的特权,让他们无权公车私用,做到全体机关干部,全体
公务人员,全体群众一个用车标准;并用强有力的法律制度来约束,一旦违法违纪,就要严肃查处,一旦发现苗头,就要有所制约;同时,还要将公务用车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置于纪律监察委员会、监察局等组织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之下。
行政体制改革的重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很核心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把审批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进一步理顺部门的职能关系,精简和规范一些必要的议事协调机构和办事机构,建立起统一、高效运转的行政管理的体制。本着这个原则,公车私用制度的改革,不能再走过去一些地方试行但最终不成功的老办法。要以廉洁高效为最终目的,以建立完备可行的公车使用制度为重点,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务车辆管理办法。
结合以上两条基本原则,参照有关学者和走访调查的群众意见(调查问卷显示:对公车私用加大违规处罚力度(65%);进行媒体包括网络曝光(78%);限制公车用油(44%);开展长期和不定期检查(50%),采用GPS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监督(44%);实行公务用车社会化(32%))。笔者认为:走公务用车市场化的路子,是比较切实可行的车辆管理改革办法,这其中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由纪检部门成立公车管理专门机构,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条件,对公务用车安装卫星定位及导航设备,喷涂有特定标志的公务车辆统一标识,设立举报专线,也可设立公务用车加油站、维修点。便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车辆随时监管,便于广
大群众的监督。特别是在节假日以及重大活动的时候,对公务车辆,要从严管理,确保大多数公务用车能够呆得住,停的稳。瑞典设计了一套由电脑控制的“公务汽车监控系统”,即在每辆公车上安装了带双按钮的计程器和代码发射器,一个按钮上刻着“公务”,另一个按钮上刻着“私用”。任何人用车时,必须先按下两个按钮中的一个,车才能启动。按钮按下后,代码器就将该车的特定代码发往监控卫星,卫星再把代码及汽车所在的方位信息传向中央监控台。这样,私用公车者便无机可乘。在博茨瓦纳,民用车挂的是白底或黄底黑字车牌,而公务车则挂“红底白字”车牌。政府严格执行只准在工作时间因公务需要才能使用公车的规定。另外,政府所设的公车加油站,加的汽油也与众不同,呈粉红色。一到节假日,这种加油站都休息,不给公车加油。人们把公车叫做“廉政车”。美国联邦政府各部门的公务用车由联邦总务管理局管理,美国政府的公务车会在车牌上注明只能由政府使用,如果在下班时间公务车停在饭店、娱乐场所门前,往往会受到举报。这些实践多少会给我们某些有益的启示。
第二步,随着公车私用的减少,在一些比较集中的机关单位实行公车租用。成立车辆管理服务中心,将公务用车集中统一管理,以市场方式经营,按市场租车计价方式,向部门、单位提供用车服务,实行有偿收费。由财政按照各个单位的不同实际情况核定车辆经费,节约的归单位,不足的由各单位自负。在德国,有相当数量的公车是租赁的,联邦政府只为联邦级的领导人和各
部部长、国务秘书配备公务用专车;韩国首尔市政府总共只有4辆“公车”和43辆“公务车”,公务人员要付费才能叫到公用车队的车辆。
第三步,在条件成熟时,全面实行交通费货币补贴,最终走公务用车货币化的路子。也就是全面取消或保留少量公务用车,将现有公务用车向社会公开拍卖,按照公务员职务、岗位发放交通补贴,补贴标准由财政部门根据财力实际测算核定。交通补贴的发放范围要适当,既不能搞平均主义,又不能悬殊太大。一般可分为领导干部、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三大类。同时,操作程序要规范,制度要健全,需要在阳光下进行,保证公开、透明。这种做法也与国际惯例相接轨。这是公务用车管理改革的最终方向,是一项从根本上杜绝公务用车弊端的改革举措。法国、比利时、南非、印度等多个国家都采用类似的做法,虽然我国有自己的国情,但只要下大力气大幅度减少公务用车的数量,只保留处级以上或地市级以上职级人员的少量公务用车,而把大量的公务活动用车纳入货币化的路子,就可以从源头上杜绝公车私用的问题,为社会创造一个公平高效廉洁的用车环境。近年来特别是自从2009年以来,大量私家车的问世,也为减少公务用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开展私车公用试点,即当公务需要时,由单位指派干部驾驶自备车用于公务,补助标准按市场价格计算。这样能有效解决派车难的问题,达到节约财政资金、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三)、下大力气加强监督体制机制建设,构筑纪检监察机关、媒体、群众三位一体的有效监督体制。再好的制度流于形式也是无用的,近年来,多地党委政府出台了不少关于公车私用的管理制度,但大多因为我国“人情社会”的特色而最终成为一纸空文,可谓纸上措辞严厉,实际中我行我素。比如 2009年昆明市市委、市政府“两办”下发《关于重申加强公车管理严禁公车私用若干规定的通知》,该通知指出,自发文之日起,一经发现领导干部私驾和私用公车的,当事人一律先免职,再问责。该规定对于纠正公车私用的不正之风起到了震慑的作用,但还不能够从源头上根除这一现象。这其中的原委最关键的就是监督体系不很健全。
如果能够像瑞典那样,将公车完全置于检察机关的视野范围之内,新闻媒体能够有效地监督追踪,使那些违规违纪者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无处遁形,那么就像广州某局长公车私用期间丢了车,反而说是去税务局办事,等类的事件就能够基本杜绝。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当群众可以随时随地的举报一个官员公车私用的时候,那些振振有词的人,就再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开着公车甚至是标志车用于婚丧喜庆、探亲访友、度假休闲、旅游、钓鱼、扫墓、接送子女亲属、个人迎来送往等私人活动了。
(四)、坚决惩处违规违纪的人和事,是解决公车私用问题的根本保证。有了监督还是不够的,查出来的人,要不论他的职务和级别,都要予以处理。德国总统的夫人之所以不敢用公车,不仅是因为德国有一套健全的监督机制,更因为会给自己和丈夫带来不利影响。在南非,公车私用是触犯法律的。明朝皇帝朱元璋有个开国功臣陆仲亨以为自己是侯爵,私用了一次驿站的马(也就是明朝的公车),就被皇帝罚到雁门去当了一个小官。只有重处,才能打消一些特权阶层人物的侥幸心理,才能使他们觉得公车私用还不来,才能消除这种现象愈演愈烈之势。
杜绝公车私用并不是难事,有决心就有办法。问题的要害在于要对自己“下手”,我们的一些公务人员便有不悦,便有为难,便不愿去碰这类的难事。但事实上,这个问题不解决,会妨害党和政府的声望和威信,会给改革开放的事业带来巨大损失,会对党风政风以至民心向背带来许多恶果。“勿以恶小而为之”,党政机关公车私用是社会广为诟病的现象之一,一辆辆私用的公车就是一堵堵横在党群干群之间的“隔心墙”,逐渐把党群干群关系疏远起来。十七届四中全会告诫全党同志要“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这一问题的危害,从自己做起,严于律己,为党风的好转,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二篇:公车私用与反腐倡廉
公车私用与反腐倡廉
一、现象阐述
自古以来,中国人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廉洁修身,是一个人,一个社会强大的必要前提,也是千百年来人们孜孜不倦探讨的话题。廉洁是社会价值的永恒追求,是社会发展得前进方向,是个人的道德要求。而腐败则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落后的根源,腐败的政府统治不出一个强大的国家,腐败的官员管理不出一个安定的社会。
在2012新一轮国家腐败排名中,丹麦、芬兰名列第一,是全世界最清廉的国家。中国排名第80,朝鲜、阿富汗、苏丹、缅甸则被称为最腐败国家。腐败的问题在历史上从未根治过,新中国建立以来政府治理腐败的措施政策也从未间断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腐败也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我国,因公出国(境)、公车购置与运行、公务接待所产生的消费合称“三公消费”,其中的公款出国(境)旅游、超标购置公车与公车私用、公款大吃大喝是典型的腐败行为,长期以来饱受社会舆论诟病。全国人大办公厅王锡锌在央视节目中透露,仅我国三公消费一年的开支居然达到了9000亿,其中,公车消费占了最大头。以广州为例,2011年,广州公车保有量至少20万辆,平均养一辆公车,每年至少要花2.5万元。公费数额之大超乎出各界的意料之外,从而引发社会各界强烈不满。
三公消费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其中,公车私用就一直是公众广为诟病的问题。而在2013年初春节期间,交通 繁忙,出行频繁的时期,有关公车私用的新闻和微博更是源源不断,缕缕不绝。
从百度上搜索“公车私用”的字样,显示的相关结果就有约6,660,000个。从微博上搜索,“公车私用”找到 1,069,606 条结果。这充分表明,公车私用的出现并非一朝一夕,在春节,频繁出现的公车私用现象再次引起话题,老百姓通过新闻微博发帖等说出心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又重新大力激发了整个社会对公车私用现象的审视与反思。
我国政府部门的支出成本比日本高出7倍,比欧盟高出四倍,比美国高出一倍多。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比起发达国家来讲,各方面都要落后,经济也没有发达国家宽裕,人均收入更是美国的1/10。我们没有理由奢侈,更没有理由浪费。按照美国“尼米兹”级别的航母,造价是40亿美元计算,一年三公消费能“吃掉”30艘航母。这样的比较不免让人哗然一惊,我们政府的支出真的都用在为人民服务上面了吗,公家消费真的要那么多吗,为什么公开支出以后在众人抨击下政府似乎并没有大规模的改进呢,一个个问号从未在百姓心中抹去。
尽管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与世瞩目,GDP总值一路飙升。然而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的人均GDP值低,人人小康的日子还相对遥远。但是无论富贵贫穷,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平等地承担公民的义务和责任。毫无疑问,公务车是用纳税人的钱买的,可是公车私用也就意味着纳税人间接在给公务员买单,这就滋生了腐败之风,产生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如果公车私用的现象不根除,也就难以平息群众的不满和愤怒。
二、问题分析:
1、公务用车存在着种种弊端: 运行成本比较高。据统计,每辆公车年消费额平均为8万元至10万元。社会轿车每万公里的运行成本是0.82万元,而机关公务轿车则高达3万元以上,运行成本普遍偏高。
资源利用不充分。党政机关公车的使用效率仅为社会运营车辆的五分之一至六分之一。相当一部分领导的专用车,除了接送领导上下班、参加必要的公务活动或出差外,大部分时间闲置。与此同时,一些普通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中用车难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奢侈浪费较严重。部分地区和单位不按规定配备公务用车,而是耗资超编超标购买车辆。去年,某市开展公务用车专项治理,清理出超标车6300多辆。
公车私用较突出。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
2、对公共财物的管理缺乏规制
公私不分导致了公车私用。如果公车全部公用,社会上并不会有这么大的意见,但是实际上,公车并不都是公用,有相当一部分是私用。这就让人质疑是否真的有那么多公务需求,是不是需要这么大的公车普及量,而这些问题都没有一个规则去遵循。公车是公共财物,是因为公共行政的需要才购买使用的,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用途。现在公车私用是一个常见的现象,而私用花费往往比公用的还要多。这实质上也是公车私用者钻了公 共财物管理制度的法律空子,对自身行为存在侥幸心理。
3、公车难认。
以广州为例,车牌上写着“粤O”、“粤警”的,是公车;“粤A”之后全是数字的,是公车;“粤A”之后有英文字母的,可能也是公车,要分情况。公车标准仍含糊不清,这也意味着公车私用监督中还有好多漏网之鱼。
由于目前“谁是公车”没有明确的标志,即便是专门致力于监督公车私用的热心公民,辨认起来都会“失手”,普通老百姓就算有心监督,恐怕也没处使力气。
同时,为了避免招人瞩目,一些单位并不愿让公车看起来一副‘我是公车’的样子,而是想方设法隐藏。‘私车公用’、‘公车包用’„„特别多,就像给公车穿上了迷彩衣,有时监督无门,让监督者无计可施。
三、解决措施:
1、反腐倡廉的进行有赖于一系列法规政策以及处罚措施的颁布 2012年12月4日,中央出台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群众的八项规定中明确指出,“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只要各级政府制定细化到单位和个人的“三公”经费用途、经费限额、使用权限、违规问责的详细规定,必然会将“三公”经费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建立硬性约束机制,对不能按时公开的部委以及存在挥霍公款造成浪费的,要进行严厉问责。过去中央治理“三公”消费效果之所以不彰,一大因素是惩处环节不到位。另外,立法规定预算公开的内容、方式、主体、时限、说明语言等,并由各级人大对“三公”消费预算进行审定,确定细化标准,以做到通俗易懂,一目了然。目前公开的内容还很笼统,应该完善预算科目,细化具体项目,特别要严格限制以“其他支出”笼统化、模糊化“三公”支出,能列入相关细目的必须列入,不得化实为虚,化零为整。同时,公开的模式、说明等,也要做到“通俗易懂”;明确规定公开的时间表和每个公示周期的最后期限,防止有关部门将陈年旧账拿出来“忽悠”公众,或者故意拖延、拒不公布。
今年春节长假期间,各地各部门针对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的要求,纷纷出台了“封存公车”的管理制度,全国各地公车私用现象有所遏制,但仍有一些地方公车私用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目前公车治理的规章制度不少,但制度规范的效力有待提高,对后果的规定也存在欠缺。例如,禁止公车用于非公务用途,但对如果有领导私用了,应该如何惩戒则规定得不够明确。
要想对公车私用现象根除,除了领导干部要以身示范、做好表率之外,关键一点必须制定全国统一的相关管理法规,规范对公车、公物的使用的管理。要依靠制度约束,对公车私用现象进行“硬监督”。
2、给公务车贴标识或统一车牌标准以便群众监督
3、大力宣传廉洁修身,号召全民监督公务车使用情况,力将公车私用现象赶尽杀绝
4、完善举报途径,为公民提供简单便捷的监督方式,例如通过微博短讯等,同时,保障举报者的人身安全及权益。
四、报告总结
狼来了的故事演得太多,总有令人尴尬的结局。为什么警灯闪闪的各色公务车辆总是遭人质疑?为什么尖利鸣笛的救护车无人让行?原因众多,但不乏很多人看惯了他们的目的地是饭店和休闲场所,抑或是开车送人这样的情景。私用滥用的公车,透支的不光是社会资源,更是社会信任。
公器公用方有公信。蛇年来临,有地方干部公布公车牌号“求监督”;也有江西、济南等地下发通知要求春节期间封存公车。管住私用的公车,这些是可喜的一步,但更只是第一步。执行如何保障?问责能否到位?从姿态走向实效,还有赖更多的决心和“狠招”。
作为人民的公仆,每个公务员心中都要有一把廉洁修身的标尺,公私分明,不公物私用滥用私权,自觉接受民众的监督,严以律己,不存在侥幸心理,才能在民众心中树立党和政府廉洁正直的现象。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监督的钥匙必须握在百姓手里。根据调查,大部分民众对于公车私用已是习以为常,然而,除了不满与吐槽,只有很少一部分选择法律武器行使监督权。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号召更多的民众行使监督的权利与义务,像案例中的区伯一样不屈服,勇敢打击,与公车私用反抗,让民意的罚单牢牢贴上私用的公车。我们希望国家执行更加有力的措施政策,让全社会看见党和政府向腐败亮剑的决心和勇气,赢得 公众的信任和敬意,也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用我们的眼睛和行动,“锁定”那些不消停的公车,坚决抵制公车私用,扬起反腐倡廉之正风。
第三篇:对供销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对供销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打印】 【关闭】
对供销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供销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调查报告
赵 勇
3月下旬区委全面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供销社也在学教之列。在学教活动中,区联社本着“边学习、边实践、边调查、边整改”的原则,圆满地完 成了第一阶段的学教任务,并通过调研对供销社的认识有了新的定位,那就是:根在农村,本在服务。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为供销社参与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供销社重点在“三农”上下功夫,在服务上再 创新。只有把供销社的发展紧紧地和新农村的建设联系在一起,供销社才有广阔市场,才能大有作为。如何实现供销社又好又快发展?本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通过对科学发展观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和把握,结合对基层社调查研究,对基层社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理智的思考和探索。
一、供销社基本状况
(一)经营情况。区供销社系统现有基层社11个,公司2个,配送中心4个,连锁经营网点67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2个,旧物收购站点355个。以2008 年为例,商品配送额2000万元;商品销售额2000万元;市场交易额1000万元;旧物收购额2亿元。基本形成了以区配送中心为龙头,乡级中心连锁为骨 干,村级连锁门店为基础的三级连锁网络,满足了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的需要。
(二)资产情况。总观系统全局,以资产状况及经营能力分析,基层社可大体分为三种情况。一是资产状况较好,经营能力较强,有盈利和为农服务能力的占 43%;二是资产状况一般,靠租赁经营取得收入维持正常开支,已无法依靠自身能力发展自主经营和提供广泛服务的占37%;三是资产状况不好,租金收入不能 正常开支,靠大院动迁费过活的占20%。
(三)为农服务情况。近几年,区联社积极开展和推进“万村千乡”“新网工程”两大工程建设,重新整合农村商品流通资源,改造提升农村商品流通网络,特别是日用消费品、农资供应、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四大”网络已遍布
全区所有乡镇和自然村。同时积极实行开放办社,收纳和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农副产品经纪人,成立各类涉农协会。这不仅赋予了新时期供销社为农服务的新内容,也为供销社在为农服务中找到了新的立足点,发展点,同时在为农服务中受到了农民的欢迎。目前,全区日用消费品 和农资销售网点103家,发展种类专业合作社组织75个,带动农户7460户,年销售客2.3亿元。领办和创办种类协会和经纪人队伍12个,经纪人达 1200人,带动农户3500户,帮助农民销售农副产品1.6亿元,助农增收100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感到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制约着供销社的改革与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现有体制推架不适应经济发展。近年来,全系统积极推动以产权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部改革,盘活了固定资产,卸掉了人员袍袄,压缩了费用开 支,使许多基层社重新焕发了活力。但是也有一些基层社在改制后,人员少了,地盘小了,主营业务没了,就剩下空架子,靠租金收入维持现有人员开支,有的甚至 收不敷出。基层社重组,重建,走“一区一社”道路已成为摆在区社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旧的思想观念影响经济发展。近年来,通过内部改革,人员问题基本解决,离退休人员社保了,医疗保险也参加了,凭借一些资产收的租金也能保证开支,满 足现状,不思进取,对在现有基础上再次改革,再次创新尚缺足够的热情和认识。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和拓展为农服务的领域缺乏必要的信心,思路和措施。有一些 干部对供销社重组、重建信心不足、办法不多、精神不振。在实践中既没有把现有基层社办成农民经济组织的勇气,也没有真正意义上参与农业产业化改造,更没有 尝试和创新。
(三)老式经营业态难能促进经济发展。近年来,尽管一些基层社兴办了一些连锁店、加盟店、特许店,但多数还是固守传统经营模式,单纯地进行资产租赁、承包 经营,处在低层次经营。对现代经营方式缺乏学习、研究和实践。这类基层社实际上是一种吃资产行为,常此下去,不仅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且严重损害了 供销社形象,外人会产生非议;说供销社是靠“租子”吃饭。
(四)陈旧的服务理念影响经济发展。近年来,虽然供销社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参与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涉农工作,但是还是有一些问题显露 出来了。从体制上看,基层社经过几年的减债减员、转换机制,多数职工与企业脱离了劳动关系,现已成为独立开展经营的自营商,还有的已成为承包店组的小老 板,很难发挥供销社服务三农的组织优势。从资金方面看。目前,基层区社普遍缺乏初始投入能力,资金紧缺,与银行基本不发生借贷关系,客观上导致基层供销社 买卖不灵活的商业经营局面。从经营方面看。传统主营业务萎缩,市场份额逐年下降。例如在农副产品收购和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方面,市场需求量很大,但是供销社 所占市场份额小,能提供的服务不多,市场多由个体经营者抢占;在对农技咨询、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社会服务方面,供销社参与更少。这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 需要、农业产业化的需要、农民生活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距离。对提高供销社的知明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五)死板的用人机制阻碍经济发展。目前,基层供销社干部职工队伍状况与新时期发展供销合作事业的要求不相适应,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观念陈旧的问题 非常突出。由于历史所致,体制所限,经济所为等原因,造成供销社干部青黄不接。优秀人才想离开,社会人才不进来,人员队伍基本处在一谭死水流动不起来。人 才短缺成为基层社改革发展的一大“瓶颈”,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三、思路与建设
供销社系统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最为主要的是改革体制,创新机制,提升实力,亲情服务,这是供销社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要从六个方面入手:
(一)把供销社重组、重建作为改革发展的基础点。改造重组不是对传统基层社的简单整合,而是按照市场经济和开放办社的要求,对体制、机制和经营方式进行全 面创新,逐步形成产权多元化、经营连锁化、服务社区化的新格局、新模式,努力打造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功能健全、运作规范,与农民经济紧密连结的新型供销 社。并通过“以大带小”“以强并弱”等办法,确定“一区一社”的体制,有条件的可以吸纳专业合作社,为农服务社、农民经纪人等,组建中心社,解决供销社 “散、小、亏”问题,打造一批经济强社。区社是基层社改造重组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基层社改造重组的成败关键在区社。因此,区社要发挥的指导、协 调、服务和监督作用,担负起基层社改革发展的重任。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和方案,分类指导,逐个剖析,确保基层社改革顺 利进行。
(二)把做大做强“新网工程”作为当前工作的着力点。目前,虽然“新网工程”做起来难度很大,甚至没有利益可图,但是,不能不做,不求数量,注重质量,做 大做强。首先,要突出重点。全系统要打造“四大”网络,加快推进“新网工程”建设步伐,力争短期内形成完整的区域网络体系。其次,要加快配送中心建设。这 是目前网络建设的关键,现在正在洽谈、招商引资。通过股份,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加快建设步伐。真正做到连起来,锁得住,杜绝供销社搭台,别人唱戏,他人受 益,我们无功的局面。其三,要整合社会资源。对社会上的经营服务网点,只要服从供销社的管理,接受供销社的商品配送,并承认社章,都可以成为供销社的加盟 店、特许店、连锁店,以此壮大供销社网络体系。
(三)把建设社团组织作为为农服务的切入点。供销社领办和创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助农增收,是供销社服务“三农”的重要途径,必须认真抓好。一是正确认 真。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的期盼,更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供销社必须自觉融入进去,主动抢先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各类专业协会,靠 前为“三农”服务,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如果单纯从事流通,卖也卖不出去,买也买不进来,就不会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规范发展。供销社领办的农 民专业合作社比较规范,运作也很正常,有章程,有制度,依法注册登记。而有的专业合作社没有注册登记,说明不符合登记要求,所以要尽快规范完善手续,尽早 登记,否则不能以专业合作社名义开展业务经营活动,更不能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三是社农共兴。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一定要有供销社的股份,或者利用社有 资产,设施等入股,不然专业合作社发展起来了,羽翼丰满了,变成了个人的,供销社不能从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受益,白搭工,白费力,一无所获。
(四)把发展壮大社有经济作为增强供销社实力的关键点。目前,供销社经济实力还很薄弱,经济包袱沉重,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职工要吃饭,供销社要发展,必须 壮大经济实力来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夯实供销社基础。通过开发闲置资产,兴办农村经济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扩大经营业务等途径,提高 基层社经济实力,夯实供销社经济基础,增加发展后劲。二是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发挥供销社经营网络优势,资产优势,地理优势,经商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寻求 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强社有资产监管,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是整合网络资源。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强化联合合作。通过利益连接,实施 联合合作,整合系统内的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网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合作社不合作的问题。
(五)把人才兴社战略作为供销社发展壮大的主支点。全系统人才匮乏,青黄不接,知识偏低,年龄老化,严重制约了供销社的改革发展。现有干部思想陈旧,不思 进取,保持终日,无所事事,务必引起高度重视。一是稳定人才。供销社进入市场之后,失去了以往的辉煌。组织上派干部不爱来,基层社职工又下岗又买断,所以 人才失缺。究其原因,就是供销社不是公务员系列,经济效益又不好,留不住人才。现在联社参照公务员管理,干部队伍相对稳定,积极性也不断提高。以待遇留住 人才。二是培训人才。各基层社现有干部几乎都是业务骨干,但是,年龄大,水平低,热情高,办法少。为了提高其政治思想,业务素质,力争每年一次将基层社主 任、书记培训一遍,对其进行政治思想、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等培训。以此提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培育一批复合型人才。三是引 进人才。常言道:千军易得、一将难寻。这话一点不假。供销社改革至今,用人机制始终没能突破瓶颈,致使供销社缺乏领军人物。为加快供销社繁荣振兴,必须改 革用人制度,打破地域界限,创造选人用人方式,通过公开招聘、公开选拔等形式,招贤纳士,引进经营管理人才和农村经济组织负责人,优秀经纪人以及社会能人 加入供销社经营管理队伍,为供销社队伍注入新的活力。
(六)把掌握政策,运用政策作为供销社生存与发展的突破点。众所周知,供销社是弱势部门,是手心向上求人的部门,争取上级党委和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视与支 持,是促进供销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供销社要共同努力。一是沟通协调,争取支持。供销社领导别怕麻烦,向上级党委和政府多请示、多汇报工作,叫他们心中 装有供销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在资金、税收、金融、土地、登记、办照、再生资源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与扶持,不惜余力地创造有利于供销社发展的良好环 境。特别是以项目争取政策,资金支持。二是靠前服务,赢得支持。供销社要找准定位,不等不靠,主动出击。特别是在搞好为三农服务上,要靠前服务,积极参与 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供销社职能作用,为发展农村经济有所作为,才能赢得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三是重点项目、重点支持。现在“新网工程”建设,加快农民 专业合作社建设中,要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把争取来的政策、资金向下倾斜,重点扩大经营,发展社有经济,为供销社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第四篇:对六盘水市食品工业的调查与思考
对六盘水市食品工业的调查与思考
2009-04-26
六盘水市经贸委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我市食品工业的调查,指出了我市食品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市食品工业发展的优势及条件,提出了我市食品工业发展的对策及思路。
〔关键词〕 食品工业 调查一、六盘水市食品工业现状
(一)企业的发展状况
“十五”期间我市食品工业重点发展酿酒、粮油、肉类及乳制品、饮料、辣椒制品及调味品、方便食品。特色食品汇集了饮料、调味品、粮油、肉类、果蔬、茶叶、山野菜等各类产品加工,既有传统食品。也有应市场需求发展起来的休闲食品、方便食品、保健食品。传统食品以酒、茶、肉及奶制品为代表。新兴特色食品有辣椒、生姜、核桃、剌梨、马铃薯、苦荞及山野菜等系列产品、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企业。截止2007年9月,全市有食品企业446户,其中,重点生产企业50余户,在产重点企业40户。据不完全统计,企业资本达10320.2万元,其中:在产国有企业13户,国有资本5122.88万元。根据31户食品企业的报表统计,这些企业在册职工人数1544人,从业专业技术人员325人。
据统计,“十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3.97%。2005年以来,九龙液酒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又增加了永恒粮贸、鑫鼎薯淀粉等具有强劲实力的食品加工企业。从本次调研采集到的数据分析,全市食品工业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863亿元,销售收入1.8256亿元;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375亿元,增长率为16.83%,比全国“十五”期间食品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少0.77个百分点,比贵州省食品工业同期总产值增长率高1.46个百分点;销售收入2.3658亿元,增长率为29.59%。食品工业的发展呈现强劲的势头。盘县信友公司的核桃乳和水城县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姜茶通过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六枝特区茶叶开发公司获绿色消费企业标志认证,六枝特区雾峰纯天然食品厂的苦荞糊、苦荞米等获无公害食品认证。六盘水古夜郎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精米、六枝特区岩脚绿色食品加工厂面条正申请无公害食品认证。
(二)企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1.改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20多年来,全市食品工业企业与其它企业一样面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适应这一转变的企业获得了生存和发展,如市食品总厂、市啤酒公司。而不适应转变的如市酱菜厂、市食品公司、市面粉厂等企业,要么艰难度日,要么倒闭。
2.个体经济是食品工业的主要支撑。进入90年代以来,国家对民营经济的重视与支持,使民营食品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涌现出凉都乳业、金荞食品公司、等一批企业。
二、制约六盘水市食品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多数企业思想观念还没有真正转变,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等靠国家支持的思想依然严重。
2.受煤炭开采和房地产业开发效益高、见效快的影响,许多人不愿意把钱投入食品工业,这是制约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投资环境,如社会治安、思想意识、宣传力度、政策落实、社会和谐、环境状况、资源保障、办事效率等还有待改善。特色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食品原料基地建设滞后,食品工业原料基地的建设与原料深加工企业的建设相脱节。
4.企业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没有形成集团化、规模化的龙头企业,发展速度缓慢。技术力量薄弱,初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少,产品竞争力差。六盘水食品总厂土豆片生产线年加工鲜薯5000吨,为全市年产马铃薯总产量180万吨的0.3%;永恒粮贸日产精米200吨,也只能供应附近部分市场。有许多好产品,如苦荞醋、苦荞米、苦荞方便饭、苦荞面条等,受到海内外客商的一致好评,但产量却连本地市场都不能满足。
5.技术装备水平落后,融资渠道有限。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担保难、贷款难。食品工业投入资金不足,创新能力及自我造血功能较差;工艺设备陈旧,产品质量和卫生条件较差;无证生产企业安全隐患严重。
6.企业市场观念不强,缺乏科学的营销策划和品牌意识;企业市场信息不灵,导致有产品的不一定找到市场,有市场的不一定有充足的货源,食品工业基础比较脆弱。
7.长期以来,食品工业存在多部门、多系统交叉管理的问题、多头发展,导致重复建厂、资源浪费、无序竞争,增长方式粗放,影响食品工业健康发展。
三、六盘水市食品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政策环境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农业部联合制定的《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明确了西南区域“十一五”食品工业发展方向。随着六盘水重型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工业也迎来了发展机遇,投资食品工业的商户越来越多,各县、特区、区正加紧进行轻工业集中区的规划建设,为食品工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区位和交通
株六铁路复线,水柏铁路,内昆铁路、南昆铁路、六盘水铁路编组站的完工,使六盘水成为华南、西南铁路大通道的交汇处,成为西部地区的铁路枢纽城市,增加了路网的灵活性,对促进我市的物质交流,促进食品工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三)自然资源
我市是全省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富含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的260余种农作物及植物资源为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创造了条件。
四、推动六盘水市食品工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把食品工业作为轻工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着力培养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力争保持每年15%以上的增长速度。用5年左右时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2015年,实现食品工业总产值过10亿元的目标。
(一)加强企业技术创新
坚持高起点、高技术、多投入、精产出,通过政策导向和管理体制的创新,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力争5~10年,重点企业的主要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市级龙头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提高技术创新实力,扩大技术创新成果,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
(二)推进轻工业集中区建设
从政策、人才、信息、技术服务、配套公共设施等多方面入手,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吸引著名大型食品企业落户六盘水,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三)抓好优质原料基地建设
按照食品制造业对原材料需求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的要求,进一步抓好优质果蔬,“三芋”(洋芋、魔芋、芭蕉芋),茶叶种植;养殖和饲养瘦肉型猪,新型PIC猪以及奶牛、肉牛、肉羊、禽类基地建设,建设一批优质原料基地,并实行企业加农户的合同基地建设模式,确保我市食品工业发展的原料需求。
(四)培育一批重点项目和产品
今后10年内,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以中心城市为重点、原料生产基地为依托、现有骨干企业为基础,努力开发新产品,积极发展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精深加工能力,形成以中低档酒、粮油制品、肉制品、奶制品、果蔬制品、生姜制品、苦荞保健制品、优质茶叶等为主,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的农产品加工业体系。
第五篇:对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对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社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个新型社会共同体,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确保社区能够始终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根据社区的特点,党风廉政建设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社区居委会担负着社区建设的重任,已经成为城市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工作。有些人认为,社区人少,范围小,既无钱,又无权,没有产生腐败的土壤和机会,在社区进行党风廉政建设没有必要。但是,必须看到,现在的社区远不同于过去的居委会。现在的社区党员人数增加了,党组织建设加强了,对干部素质要求更高了,群众对社区的依靠、信任和认同感也在日益增大。而且,社区的工作范围和工作项目也在不断地扩大和增多,如为居民出具各类证明、低保申办、特困调查、社区财产的管理、征兵、就业等,社区的各项工作必须取信于民,廉洁文化必须更加广泛深入地影响社区干部和居民。因此,应当充分认识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发挥党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作用。二是重视班子建设,提高社区干部的反腐保廉素质。社区党委(支部)是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核心,必须把党风廉政建设列入社区党建的议事日程,制定规划和措施,明确分工,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纪检、组织、监察、民政等部门要抓好对社区干部的短期培训,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培训内容。重视做好居民民主评议社区干部活动,每年召开居民代表大会时安排社区干部向居民述职,由社区居民对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实行社区居民监督社区干部的制度,并将评议与政治荣誉和经济直接挂钩,完善激励机制,实施奖优罚劣。要主动关心社区干部的工作和生活。要一手抓从严治贪,一手抓从优留人。目前社区干部特别是主任中还有一部分同志不是中共党员,党组织要从政治上关心他们,对那些条件成熟的,及时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以利于开展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各级政府还要从思想上和生活上爱护社区干部,适当提高他们的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使社区干部能安心工作,用心工作,勤政为民,使他们珍惜和向往这份工作。
三是抓好“三公开”,加强对社区工作的民主监督。推行社区党务、居务、财务“三公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应聘请辖区内有一定威望的老同志和社区内的人大代表、社区单位代表、居民代表担任党风廉政监督员,收集社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的意见,加强对社区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向社区居民宣传党和政府有关社区建设的政策规定,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真正做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全面实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抓好操作程序,公开公正办事。如低保审核、特困户确定、征兵入伍等都要坚持张榜公布,以利于群众监督,防止不良倾向发生。对财务管理,要定期公布经费收支情况,使经费收入合法,支出合理,保证经费不出问题。
四是广泛宣传廉政文化,浓厚社区廉政建设氛围。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于群众参与,应围绕居民的文化需求、生活需要灵活多样地开展活动。把廉政建设与践行“八荣八耻”相结合。充分运用社区群众身边的正反典型事例,对党员干部进行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与社区文化资源相结合。根据不同社会群众、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段的文化需求,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寓教于一切有益的廉政文化活动,以德感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不断拓展活动载体。利用社区文艺、健身等团队,建立廉政宣传队伍。采取多种文艺形式,讴歌清正廉洁,抨击腐败现象,弘扬正气。建立廉政教育基地。以社区党校为依托,建立廉政教育基地和廉政电教课堂,定期放映群众喜闻乐见的电教片和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动。建立廉政宣传平台。在社区制作廉政告示牌、廉政公益广告,开设廉政文化角、廉政之窗,设立廉政公开栏等,为廉政文化进社区创造多个平台。采取社区廉政党课、警示教育宣讲会、廉政主题教育、结队扶贫思廉、读书思廉、廉政文娱活动等形式,在社区积极组织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定期举办“社区文艺汇演”,唱廉政、颂廉政,为廉政文化的宣传提供宽广的舞台。选编一些优秀廉文、廉政小故事、廉政警句格言、典型案例等内容,向社区居民印发党风廉政教育参考资料。组织社区居民演唱“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以及社区居民自发创作的廉政歌曲、戏曲等,不断增强社区干部和居民群众反腐倡廉意识和法纪观念。
灯泡社区党支部:张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