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县三农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2 22:49: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我县三农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我县三农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对我县三农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对我县三农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对我县“三农”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制约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如何妥善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

平,保持农村大局稳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为此,我们就如何破解“三农”问题进行了调研,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思考。

一、“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归结起来有四个方面,一是农产品缺乏竞争力,卖难问题依然存在。大多数农产品技术含量低、品质差、品种结构不合理,不适应市场需求,导致低水平或结构性过剩;农产品加工业滞后,商品率低。去年我县农产品商品率仅为69.66,今年上半年,据百户农户调查统计,农产品收入仅289.9元,比去年同期减少5.5。二是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发展后劲不足。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市场价格偏低,而农业生产资料成本偏高,影响农业效益,农民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生产,导致复种指数连年下降。如近年来,粮食价格徘徊在每五十公斤40—60元之间,有时甚至跌破成本底线。今年全县双季稻面积仅为稻田面积的20,比常年下降60。三是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今年上半年全县农民收入为1442元,尽管同比增长5.5,但比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低2.8个百分点,致使农民购买力下降,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投入,出现了对土地掠夺式生产经营现象。四是农村文化社会事业比较落后,交通、文化、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导致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农业产业化程度低。近年来,我县以“1 5”工程为主线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大成效,初步形成了竹、优质稻、葛、瘦肉型猪等几大产业,但发展中也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从产业规模看,基地面积不大,优势不明显。目前,除竹木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年产值达到9亿元,葛产业的来势较好以外,其它产业的规模仍然不大,有的甚至呈滑坡萎缩之势。如茶叶面积从九十年代中期的6.2万亩缩减到目前的4.5万亩,采摘面积仅2万亩;优质稻还停留在“口号农业”上,商品率低,与真正的产业化发展相差很大。从产业发展来看,在不少乡镇的领导和农民心中,对农业产业结构“调什么、怎么调”还比较茫然,适应市场、开发市场能力弱。很多乡镇的产业结构调整就是一年发现几个典型,做做总结,没有整体思路和发展规划,更谈不上如何培育发展。从发展机制来看,土地流转不畅,不能适应产业化的要求和市场的需求。从投入水平来看,农业产业化“供血不足”,各级财政用于产业化的贷款贴息、周转资金较少,资金紧张仍是发展的瓶颈。

(二)农村工业化进展缓慢。农村工业主导地位不强,工业化进程缓慢是我县农村部分地方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我县农村工业的现实状况是:全县有各种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共7969家,工业总产值13亿元,其中国有企业37家,集体、股份制、港台投资、私营企业1056家,个体工业户6876家;产品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57家,工业产值约5.2亿元。全县除灰山港、桃花江、乍埠、武潭等乡镇的工业企业发展相对较好外,其它乡镇的工业先天营养不足,资本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弱,低水平、低层次的重复建设多,还停留在“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阶段,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难以适应日渐规范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需求。

(三)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就业难。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工业化进程缓慢,吸纳的劳动力相对较少,加上外出务工受阻,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已成为我县农村工作的最大矛盾。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受“非典”冲击,旅游、商贸、交通、娱乐、餐饮等三产业受到影响,加上在外省疫区务工的农民工返乡近两万人,农村劳动力大量闲置。据统计,我县上半年因受“非典”影响,人平减少打工收入30元以上。

(四)农民联结关系松散,合作化程度低。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农业行业协会等合作组织15个,但合作的规模小,生产经营水平也较低,行业自律性差,竞相压价而导致的恶性竞争时有发生,致使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竹木产业、瘦肉型猪产业表现尤甚。这种单打独斗的经营形式,形不成整体竞争力。

(五)农民整体素质低,科技培训体系亟待完善。农民缺科学、少技术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农作物减产、畜禽病瘟死情况时有发生。主要原因是对农民科技培训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投入、激励、监督等机制不健全,培训经费严重不足,有限的科技培训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利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亟待完善。

(六)农村遗留问题多。“两

会一部”清整形势严峻,全县尚有7500多万元的清收兑付任务,难度大;农业税费改革后,新的税收征管体制还没建立,农业税费征收难,加上“三收”尾欠较多,乡村两级负债较多,导致行政效率低。同时,近段时期以来非法买卖地下彩票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破解“三农”问题的对策建议

2002年

12月27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农业问题,明确提出更多关注农村,更多关心农民,更多地支持农业,把解决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这个背景下,针对目前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和农村工作要抓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抓党在农村基本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重心、重点应放在发展规划、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和科技教育等配套服务的几个环节上,尤其要注意解决涉及农民利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掌握全面情况,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实现“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第一,紧紧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根主线。解决“三农”问题,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农业产业化。这几年我县的竹木产业已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就充分说明了这点。要根据我县农产品区域比较优势,结合优势产业群、产业带的布局,在政策、土地、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配套,建设扶持一批示范样板和基地,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从产业发展来看,要做大做强竹木产业,着力解决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品牌与效益统一的关系;突出抓好葛产业,集中连片发展3万亩葛基地;恢复发展茶叶生产,实施以“美人窝”、“雪峰山”为主的名优茶开发战略,抓好2万亩省优质有机茶生产基地的建设;发展具有桃江特色的精品农业,抓好畜牧水产业及产品加工、蔬菜生产及加工、建好2万亩优质小水果基地,加快庄园农业的发展。调整的重点是改良农产品品种,提高质量,注重品牌效益,搞好资源配置,突出桃江特色,形成区域规模,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调整的手段是加快中介组织建设,引导、培育和扶持农村各类产业协会、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真正发挥他们在生产流通中的作用,促进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第二,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工业化进程、增强农村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原动力。只有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抓农村,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才能增强农村经济的发展后劲。据专家介绍,发达国家农产品制成品消费量占90左右,而我国仅占25,发展空间广阔。要加强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农产品加工,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内涵、附加值和竞争力;要立足创新,打造品牌,狠抓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认证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提升改造,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我县发展农村工业经济要在重点发展建材、锑冶等支柱产业的同时,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如竹木加工业、葛产业、畜产业、茶叶、小水果、粮食、蔬菜加工等,并促使其与旅游业的发展有机结合,以增加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

第三,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劳务经济。新时期“三农”问题中最大的矛盾就是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就业难,去年,我县农村劳动力为42万人,转移28万人,劳务收入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了75,农民外出务工就业已成为我县目前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来源。当前,要转移滞留在农村、边际效率为零的农业劳动力,必须在大力开展对外劳务输出的同时,加快本地劳务市场的建设,以小城镇为载体吸纳农村劳动力,扩大就业总量。一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实施好园区带动战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促使更多的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二是要鼓励和组织农民有序外出务工,提高农民外出务工的组织化程度,减少盲目性和无序流动。三是要逐步消除歧视性的政策规定,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信息服务,减轻务工成本,确保农民工的权益。

第四,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是政府行为,要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应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建立起上下沟通、左右协调、远近结合、国内外对接、城乡一体的农村教育体系;充分调动县、乡、村三级的积极性,重点办好职校、农校、夜校、农科教中心、实用技术培训等培训载体;理顺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化科技培训投入机制,坚持实用、实际、实效原则,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和远程教育手段,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和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新型农民,把沉重的人口负担变成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近年来,我县举办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带动了农村科技培训工作,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要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乡村干部、专业重点户的科技实用技术培训的长效机制。版权所有

第五,建立农村社会文化与经济均衡发展的战略。要树立新的发展观,加快农村交通、文化、科教、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改善农民健康水平,提高生活品位。要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建立健全农业税费征收征管新体制,加快推进村帐乡管等配套改革,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要加强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重点打击非法买码等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违法活动,保持农村大局稳定。

第六,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工程,加强水土保持和以资江为主的江河治理,保护好农业环境。实行废污利用,大办农村沼气,积极争取国家农村沼气生态建设项目,在3—5年时间新建户用沼气池6000个、发展示范村6个。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控制农业污染和企业“三废”污染,保证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努力打造经济繁荣、山川秀美、社会文明的桃江新农村。

第二篇:黄梅县三农问题调查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是中央解决农村“三农”问题的一项重大的举措,它对于进一步巩固税费改革成果,解放农村社会生产力,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这样一件深得农民拥护的大好事,在黄梅县却完全办走了样,弄出了令世人啼笑皆非的结果,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被黄梅县委搞成个难以收场的闹剧。黄梅县委组织部难辞其责。

<>乡镇配套改革的难点问题就是人员分流问题。为此,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专门发了一个鄂发[2003]17号文件强调指出“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采取考试和考评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全员竞争上岗。”

黄梅县委置省委文件而不顾,自行其实事另搞一套他们授意各乡镇采取原始简单的方法,分两步走过场并装模作样的派出督办组。主要工作是:

一是搞所谓的测评竞岗(省委17号文件要求:在全面清退非在编人员重新核定编制的基础上,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考试和考评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全员竞争上岗)。一不搞考试考评;二不搞竞岗演说。把先确定张镇党委委员名单提起来,再发一张写有留下来人员的名单,叫人们在上面画“XX”。按党章和选举发,乡镇党委委员应召开乡镇代会选举产生,镇长、副镇长应召开乡镇人代会选举产生,仅凭一张表格画“XX”就定岗,这未免太离谱了,严格地这是违法行为,应视为无效,更为严重的是无编人员也先行定岗,完全本末倒置。三不按照梅发(200415号文件精神办事。四我们是经组织人事劳动部门安置到各乡镇上班,这次机构改革按文件可以混编竞编。为什么不要我们参加;五按照机构改革精神减人、减事、减支出、减负担反而反聘80余人,依据在那里?

二是搞所谓的定编,依然是草率行事,不考、不测、不评,搞个名单让干部在上面画XX定终身。这样就产生了一系列严重问题。首先上由于竞岗后定编之间的时间差,2004819号测评竞岗,915画“XX”中间有近一个月时间给一些平时德能勤绩差的人提供了拉帮结伙后门子、送礼的机会,滋生了腐败。在此举一例说明,黄梅县杉木乡有个干部周兵华离岗16年(88年外出)未办理任何手续,一天班未上,组织人事部的考评未搞,乡镇每年把他的工资冒领用于其他开支,这次定编回来后,开个小车四方打点,八方说情,居然被选上,其次上让不符合政策有严重问题的人钻了空子,产生及其恶劣的影响,据相关了解,被定上的人员中有叛过刑的,有严重超计划生育的、有没有任何编制的。难以想象的是在黄梅大有人在。在次伤害了干部的积极性。一是“三个放活”人员。根据发[2001]16号县委文件

Roman”>12条明确指出:“三个放活”人员不属于机构改革分流人员。在机构改革中,除辞职和买断工龄人员外,其他形式放活与机关在职人员同等对待,在竞争上岗中,根据其完成放活目标任务情况,予以适当加分并从优安排。上述人员由于离职时间较长,乡镇人员频繁更迭,沟通较少,这次所谓定编画“XX”自然被挤落了不少,二种是平时埋头工作不善交际,换句话说不会拉关系、走门、巴结上司的干部也被所谓“XX”淘汰出局,这些全部是有三编,既:行政编、干部编、财编,忠诚年富力强的优秀分子,这显然与党的干部政策背道而驰,伤害了积极办事的人,姑息了投机钻营的人,这是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而且需要说明的是上级搞乡镇机构配套改革是清退非在编人员、分流富余人员,而在黄梅的实际情况是乡镇干部缺编。据了解全县大约缺100名左右,而组织部令各乡镇按4%强行刷落,而返聘80余人,这样给组织部门提供了玩弄权术、收受贿赂的机会.

现在有部分乡镇在职临时人员身居要职象有的乡镇里的会计、出纳、司机兼办公室主任。清退富于的人员怎么不先清退临时人员,而是清退花了大几万元钱买了编制的人员?黄梅县自1999年开始大量卖编,搞一个什么行政事业编制出来。这次乡镇配套改革首先就是清退这些花了钱买了编的人,把我清退了那我买编的钱退给我吗?

综上所述,黄梅县委违背了省委17号文件精神,违背了国家公务员条例,违背梅发(200415号文件精神,视乡镇配套改革大为儿戏,草率行事,造成了严重后果。强烈要求上级有关部门严肃查处主管部门和相关领导责任。以振政风。

湖北黄梅地区三农问题

我来自湖北省黄梅县的农村。应该说黄梅的资源是丰富的,地理位置是优越的。他南依长江与中型城市九江隔江相望,北靠大别山,境内除北部有一部分山地,全是平原及湖区。然而她逃不过大多数中部县市发展缓慢的命运,全县没有大型的、支柱型的工业,而农业亦是发展缓慢,以致我听在县政府工作的亲戚说,县里财政基本是靠卖地维持的。农业大县却发展不起来,这和基层领导办事不力有莫大的关系。

由于全县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又缺乏有效的引导,农民耕种水平不高,年收入如果全靠农田上来维持,是吃不开的。于是大多数农民选择的是南下打工,仅将种田得来的粮食作为自己的口粮,很少有人指望在种田上能发家致富。每年年初,刚过完春节的小村有渐趋冷清,村里的壮年劳力,青年男女已差不多在元宵节前后前往自己打工的地方,留下的是自己年幼的子女,年迈的父母。老父母们基本上是按照他们自己的种田方式打点着这一切,并照顾上学的孙儿女。在前些年没有这打工潮的时候,过年的村庄是很热闹的,节日的生活是很丰富的。村里的长者会组织人来搭台唱黄梅戏,村里人也纷纷上外家将岳父岳母接来看戏,好不热闹的场景!但是一切不再。春节期间的年戏且不能组织,更不用说端午的划龙船,七月十五中原大会的“放猖”,这些传统的东西没有年青人是不行的呀。

由于青壮年们在沿海地区努力工作,村里的变化也是不小的。不少人家两三层漂亮的楼房拔地而起,外表装饰讲究,里边更是崭新的家电、家具。年青人更纷纷买了摩托车,配上了手机。十年前,村里通往县城的道路有的只是自行车;十年后,村道上,尘土飞扬,不绝于耳的鸣笛声,这显示出了有了钱的自豪心理。这在春节前后的腊月里看的最为明显。今年回家的时候,县里的信用社打出了存款突破七亿元大关的条幅,县建设银行也在县电视台宣传说已挤身全省建行系统十强。一切都是打工者们带回来的。一些家庭为了早日致富,也纷纷将自己还在初中就读的子女送往南方,为了缓解一下家用的紧张,尤其是女孩家的更是难有上学的机会,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虑,教育的问题没解决好,下代人可是要吃亏的。农业的荒废,打工者带来的假繁荣,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不过,黄梅县的打工经济相对于别的县市还是好的。放假回家的时候,我沿京九线一路下来,途经河北、山东、安徽、河南、湖北,我发现沿途的农村也就湖北的房子最漂亮,装修的最好。到了黄梅,是沿路的最好的。从这些农村的房子看来,我认为有些地方至少比黄梅发展落后十年,因为有些地方还是土房子,而那些景象是黄梅县80年代才有的。黄梅是个好地方。她是我国著名的地方剧种黄梅戏的发源地。她是“天下祖庭”佛教禅宗圣地五祖寺、四祖寺所在地,旅游资源丰富。她的基础教育水平一流。黄梅县隶属黄冈市,黄冈市的基础教育水平全国一流。在黄冈,每年的高考升学率,除了黄冈高中,就是我们县的中学黄梅一中最好。黄梅一中为全国各著名高校输送了大批杰出人才,单就1999年以来,学校为高校输送了合格新生5000多人。如现任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就在我们天大,数学系的系主任邱忠文也是从我们那儿走出来的。全国各地的黄梅学子可以作为黄梅县发展的智力支持。这一切都可以成为改变黄梅县落后的法宝。

第三篇:对村务公开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对村务公开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通过对农村部分群众和村领导干部的走访调查总结了一些农村政务不公开的典型现象,并认真分析了根源所在,提出了几个实质性建议,希望本村政务可以得到切实改善。

关键字:政务公开干部

这个暑假利用了简短的时间在村委会内做了一些政务公开情况的调查。村委处在基层工作的最前沿,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其政务、村务公开备受群众关注,是人民群众评判农村党风政风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乡镇及村的政务和村务公开工作,还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

通过近几天对广大群众的走访,观察部分群众对本村政务公开情况的态度。又对村级基层领导交谈,进行总结记录。从调查看,近年来,村委会在推行政务、村务公开方面虽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敷衍了事,公开不规范。政务、村务公开目前虽然在村委得到普遍推行,但同公开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来衡量,仍存在不够规范完备的地方:公开时间不及时,对一些需要公开的事项不按规定时间要求公开;公开地点不适中,政务、村务公开栏多数设在乡镇机关或村址内,不便于群众浏览,特别是公开栏仅设1~2处,更不能适应居住较为分散或较远者群众的实际;还有公开内容不完整,只公开一些重要的内容,而对群众意见大的“热点”问题遮遮掩掩,不愿公开甚至不公开或者半公开。

二是忽视监督,政务机制不完善。一方面,目前农村一些基层组织没有一套完善的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公开监督组”为主体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即使部分有的,也没有很好发挥作用,形同虚设,相关重大事宜没有在村委会内讨论,仅是部分干部做决策。另一方面,政务、村务公开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一些与之相关的制度不够配套完善,该建立的没有建立,该落实的没有落实,加之考核与奖罚也不完全到位,影响了政务、村务公开的质量和效果。

三是多家管理,凝聚力不够。围绕农村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各职能部门都作了大量工作,但也出现了多头管理、九龙治水的问题。比如关于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和村务公开工作,有组织部、民政局、农经站、纪委等多家单位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抓工作,职能相互交叉,有时使得基层无所适从,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忽视反馈,效果不明显。对有些事项的公开,只重公开前的形式,而轻公开后的结果,有公开无落实,很少认真考虑公开后如何搜集群众的反馈意见,认为公开后就万事大吉。尤其是个别乡镇和村对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以及举报的事项不能正确对待,该正面答复解释的不答复解释,该及时整改解决的不整改解决,导致群众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引发事态,激发矛盾。

分析存在上述不足和问题的根源,我们认为:从主观上看,一是部分村委干部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主要是怕暴露问题、怕失权、怕伤人、怕麻烦、怕引发矛盾引起群众上访,从而不想或不愿公开。二是一些群众在思想上也存在种种困惑和疑虑,担心公开工作能否真的行得通、落得实、有成效,做表面文章、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从而思想上缺乏信心;三是“两手抓”的职责意识淡薄,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搞好了有政绩,出现了忽视农业而卖地搞工业的现象,而公开工作是软任务,排个名次,触动不大;四是受利益驱动,怕公开会损伤小团体和个人利益,敷衍应付。从客观上看,有的村委干部对政务、村务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和方法不大了解掌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无从下手,不尽如人意;个别村领导为创造“政绩”,争时间、抢速度,追求轰动效应而不注重质量和实效,以为下发个文件、开个会议或者建个公开栏,就万事大吉,对于进一步抓好清理财务、民主评议等一系列重要环节将置之不理;还有的奖罚和制度约束不到位,致使履行职责不认真,工作不落实,使政务、村务公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对策与建议

目前,基层政务、村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务、村务公开的深入有效开展,同时也引发了群众的不满。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一、深化宣传教育,切实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在农村推行政务、村务公开,由于涉及面广,影响大,触动基层干部的自身利益较多,推行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首先应抓住解决思想认识这个关键,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广泛宣传政务、村务公开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以及具体要求和标准,对村委干部进行一对一培训。同时,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广大人民群众的知事权、议事权和监事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切实解决群众不关心公开,不参与公开和不会监督公开、不敢监督公开的问题。

二、完善规章制度,切实解决行为不规范的问题

村政务、村务公开必须从健全制度入手,使之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要以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政策为依据,规范操作,制定一些相关的配套制度,包括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财务监督、财务公开、村干部任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对政务、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方式、时间等工作也应逐一作出明确规定,并不断予以改进和完善。还应把政务、村务公开纳入经常性工作,对政务、村务管理的重大事项和公开后干部群众的反馈意见,及时认真处理,让所有村民对村政务放心。

三、注重团队合作,切实解决成效不明显的问题

团队合作本事职场的规矩,但村委也是村政指挥团队,当前村政务、村务公开由上级多家部门、单位依据各自的职权范围和工作分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抓,在具体工作中容易产生相互间的依赖或推脱,最终结果是效率低下,成效不明显。为此,各相关部门应切实加强工作中的相互沟通和协作配合,既履行好自身职能,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同时,乡镇和村也要将自己的政务、村务主动公开、及时公开。

希望所有村委等基层干部履行职责,为人民服务,提高意识,抓紧培训,健全政务,更加民主的服务大众,真正达到切实利村利民。

2009年7月30日

第四篇:对我社区老年人文化生活的调查与思考

对我社区老年人文化生活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针对社区老年文化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社区;老年文化;问题;思考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主要特征,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体现,同时人口老龄化也会对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和老年人预期寿命延长的今天,社区是老年人生活和活动最集中的地方,搞好社区老年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动员老年人积极参加社区文化活动,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文化教育、知识、娱乐的功能,提高全民觉悟和文化素质,对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从根本上促进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加强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老年文化的界定

老年文化的概念和界定世界每个国家都离不开文化,每个人也离不开文化。一句话,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文化。当然老年人这个群体也有着自己的文化——既“老年文化”,那么什么是老年文化呢?曾有这样的定义:凡适合老年人参加的知识型、娱乐型的文化活动;凡以老年人为主要角色,反映他们生活的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凡以社会、家庭为提高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所做出的一切努力,均属于老年文化。总之,老年文化也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老年人在整个晚年生活过程中,同样有两种需求,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不论是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需求。老年文化生活是老年精神需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老年文化生活是在老年文化的范畴之中。那么,什么是“老年文化生活”呢?一是老年人参加的知识型、娱乐型的文化活动。主要是从事著书立传、文化娱乐、养生健身和学习新知识等活动;二是以老年人为主要角色,反映他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同侧面的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主要是文学艺术方面和生活知识方面。

二、社区老年文化设施及配置

我社区位于汉江之滨,是全市居民娱乐休闲的主要集中场所,为广大居民有个休闲的好去处,市里加大投资力度,建设娱乐休闲广场,各种娱乐设施一应俱全。社区也积极配合,为老年人建有一个老年活动中心:有图书阅览室,市民学校,健身场地。老年文化设施内配有棋牌、麻将、报刊、杂志、图书、音响,除上述配置外,还配有电视、VCD影碟机、电脑、乐器、服装、台球、乒乓球、健身器材等。近年来,街道办加大了对社区老年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搞规划、筹措资金、整合资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努力建设,体现了文化氛围浓,投资力度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为社区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服务,同时对外开放,资源共享,形成单位主办,街道主建,社区居委会主管,居民参与的模式。

三、社区老年文体组织情况

社区老年文体组织是开展老年文化活动的支柱,一个社区的老年人要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使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而社区老年文化恰恰能使老人达到娱乐、健身、交往和联谊的目的。我社区老年文体组织大部分是在自发的老年文化活动中形成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小区的逐步建成,人们逐渐对社区有了新的认知,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趋显现出来,老人们聚在一起扭秧歌、打麻将、玩棋牌、跳交际舞、打太极拳、练气功等群众自发的文体活动十分常见,但规模小、人数少、地点不固定。随着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各级组织充分利用社区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特别是在社区开展创建敬老先进居委会活动以来,街道办因势利导,社区居委会积极组织,各类老年文化组织的成员增加了,队伍壮大了,目前,全社区老年活动有组织登记备案的活动队有十个以上,未备案自发定期活动的队伍有二十多个。其中老年艺术团4支,居所有老年文体组织之首,合唱队,舞蹈队,体育活动队,健身操队,武术队,戏曲演唱队,书画研究会,太极拳(剑)队,曲艺表演队,太平鼓队、气排球队、门球队、腰鼓队、手工编织、手工制做、蹴球、健身球、养花、学英语等老年文体队伍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几千名老年人组成了各类老年文化活动团体。社区在每年的夏、秋季节组织的露天电影和夏日广场活动吸引了大批老年人,现在老年人文化生活的需求有向高层次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老年人外出旅游成为新的热点,社区组织的老年人逛京城和外出旅游参观,深受老年人的欢迎。从全区的情况看,外出游览、观光、登山已成为社区老年文化的一个热点。社区的老年人在参加市、街乡举办的文艺汇演、门球比赛、书画展、体育运动会等各项比赛活动时,积极排练,认真准备,有的还自己出钱购置服装、道具,表现出极高的热情。

四、老年人中具有个性化的老年文化活动

社区中喜爱栽花、养草、喂鱼、养鸟、篆刻、根雕、集邮、收藏、书法、绘画、写作等活动的老人,因各自家庭、性格、经历、经济、身体条件的不同,根据自己的兴趣对文化活动项目的选择、参与具有较大的差异,这部分老年人具有一技之长,并在不同级别的竞赛中获得过好成绩,大多数是自娱自乐,在爱好中修身养性。

另外一部分老年人由于年高体弱或兴趣爱好较少,闲暇生活基本上是以户内活动为主,这部分老年人的文化活动主要是看电视、读书报、听广播等独立性较强的活动。

五、影响社区老年文化生活的问题

(一)老年人对社区文化需求不足

当代的老年人是一个带有时代特征的特殊群体,他们在政治生活中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洗礼,经过革命战争和祖国建设的锻炼和考验,他们是体现了时代精神的一代人。他们具有生活简朴、耻于索取、志在奉献的精神,他们有在极其艰苦条件下艰苦奋斗的经历,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社会阅历与工作经验。但是,也有一些老年人头脑中还存有封建社会的影子,尤其在单位曾负过责,任过职或大家庭的长者,还摆脱不了家长作风,以前在家中、在单位享有很高的权威,如今年老体衰,从岗位上、劳动中退下来,随着社会的变革成为社区人,失去在单位或家庭中唯我独尊的地位,加之生理上的原因,固执、急噪、多疑、易怒及自怨自艾的老年心理特征日趋明显,一些老年人集体观念、组织观念淡薄,存有患得患失,斤斤计较的小农意识,他们受教育不够完善,文化素质偏低,对新生事物吸收能力迟钝,难以放下架子将自己融入社区老年人之中,加之对社区文化认识不足,习惯并容易满足于简单、俗套的文体活动。所以无论是经济条件好的还是经济状况欠佳的,60%的老年人对社区精神文化需求是很低的,不太热心参与社区老年文化活动。我们与老人交谈时,当我们问及老人为什么没有参加社区文化活动时,除了组织和设施因素外,一些老年人的回答是:没有时间或没有意思。总之,反映出一部分老年人缺乏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的强烈愿望。

(二)各级干部对社区老年文化的指导、组织力度不够 目前,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繁重,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调整后,一部分年轻干部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社区老年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还缺乏做好社区老年文化工作的经验。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单位、部门、社区成员对社区老年文化工作认知不足,责任意识和归属意识不强,对社区老年文化活动的组织、指导不够。一些社区老年文化活动处于无序和单调的状况。老年人对社区文化需求强烈,调查中发现一些老人对因交通不便或身体欠佳不能参加老年大学而遗憾,有的老人反映社区缺少文化设施,有组织的老年文化活动少,难以满足老年人参加文体活动的需求。我们感到各级干部应加强对社区老年文化活动指导、组织,老年文化活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三)老年人开展文化活动的设施、场地不足

由于条块分割使文化资源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配置不尽合理,一方面社区文化资源闲置浪费,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文化资源紧张短缺,苦于无奈,缺少对有关社区资源行之有效的行政和法律手段,即使有的时候一些地方形成了文化资源的共享,但主要还是靠关系、靠感情,如有人事变动,资源共享随之动摇。由于我区经济发展还不够平衡加之历史的原因,地区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少数社区老年文化活动设施简陋,特别是一些社区缺乏适合老年人开展文化活动的场地。座谈中一些老人和基层干部反映:由于各种条件限制,社区缺少资金和可利用资源,老年文化活动设施不够,难于满足老年人对社区文化活动的需求。

六、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组织及创意

(一)关注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社区老年居民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群体,年龄、性别、个人爱好各不相同,造成生活习惯、社交圈子更是有较大差异。因此,在老年文化的建设形式上要做到丰富多样,关注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

(二)注重参与性。所有老年文化活动都应考虑尽可能增加参与性,如果不符合群众尤其是老年人的兴趣,参与的人少,关注的人少,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三)做到娱乐性、文化性和宣传价值并重。在文化建设的策划和组织上,只要做到健康、娱乐性强,并且和社区的整体文化氛围相符合,便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活动本身还要具有良好的宣传价值,才能够吸引足够的关注,达到宣传老年文化的目的。

(四)做到“传统化+创新化”。要根据具体环境、社会风尚和实际需求不断策划一些形式新颖的活动,以保持老年朋友对社区文化的期待和关注。

七、社区老年文化的培育途径

(一)培育敬老文化,选树宣传典型,发挥导向作用。社区要在“孝”文化的宣传培育上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充分利用小区宣传栏等舆论阵地,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敬老美德。同时,定期在小区中选树和宣传“银发风采”,使大众对老年文化从普遍认知到高度认同,从高度认同到自觉行动,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面地给予支持和参与。

(二)丰富休闲文化,提高参与广度,发挥凝聚作用。首先要做到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健康的老年文化教育和体育娱乐活动。其次,要充分挖掘我国古代老年文化的精华,吸收国外先进的老年文化思想经验,因地制宜地开展富有内涵的活动,以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此外,社区可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利用警务区、医院、学校等资源,开办法律法规、健康养生、卫生保健、流行病防治等知识讲座等活动。

(三)广泛吸纳贤才,营造浓厚氛围,发挥辐射作用。社区要通过对老年居民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晚年生活的要求,对文

化生活的需求,结合优秀的管理模式,制定本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管理办法。同时,吸纳老年居民中优秀的文艺骨干,利用现有场所对老年居民的文化生活进行系统、规范、科学的规划和组织。通过充实老年人的文化修养和内心世界,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老年文化的群体意识,必然对推动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八、加强社区老年文化的几点建议

(一)引导老年人转变观念,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人类有史以来梦寐以求的长寿,在这一代老年人身上逐步得以实现。长寿社会的到来,显示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科学发达,人民身体健康的昌明盛世。社区老年文化不能用中国古代“文化”的概念看待当代;因此,发展老年学校、老年大学,满足老年人学习政治和科学知识的要求,通过讲课、面授、电化教育等手段,满足老年人对社区文化的需求,组织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他们各得其乐,使社区老年文化朝着“五自”方面发展,自觉自愿积极参与、各显其能自由选择、认真负责自我组织、展示才华自我管理、提高质量自我服务的道路发展。

(二)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在现有的老年文化活动设施的基础上,大力发掘社区资源,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老年文化设施,建立老年信息咨询服务网络。在资源配置方面采取政府拨款购一点,企事业单位赠一点,发动个人捐一点。形成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体系。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各级政府注重宏观指导,提供政策支持,社区居委会积极协调,社区单位承担自己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如:图书馆、活动场地、排练场、文化馆、体育馆等向社区免费开放,为社区老年人开展文化活动创造条件。

(三)培养社区文化骨干,建立文化传播机制。老年人的需求中,文化教育需求和贡献需求是相辅相成的。在社区内注意发现和培养一批思想好,组织能力强,善于联系群众,热爱社区老年文化工作的骨干,充分发挥社区中老党员、老干部、老文化工作者、老文艺工作者和老体育工作者等有一技之长老人的作用,动员他们组成社区老年文化宣传辅导站,通过培训文化骨干,组织和动员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促进老年文体队伍的发展。社区老年人文化还要充分发挥社区中的有线广播电视、阅报栏、科普画廊、社区刊物、文化单位和社区中心的媒介作用,从小处做起,同时要制定中长期规划和近期的实现目标,建设中的社区老年文化就会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社区老年文化就会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向前延伸。

(四)探索打破老年文化设施功能受到的桎梏新思路。各级政府对社区老年文化建设十分重视,为老年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如何保持老年文化设施的正常运转,设施建设和设备如何充分发挥为老年人服务并长期保持活力,如果不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转机制,没有一定的经济支撑,那么这些设施将会成为各级政府的包袱,就会发生由于一些同志对社区老年文化活动概念理解的偏颇及客观经济投入的现状,使一些可贵的资源成为摆设,经费来源成为社区老年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应有功能的桎梏。

总之,我们的社区老年文化是一项新的工作,许多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学习中探讨,在探讨中实践和再学习。在我们这篇文章中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矛盾,其一是:一部分老年人表示对参加社区文化活动感到没时间和没意思,反映出老年人对社区文化需求不足。其二是:一些老年人又提出基层组织文化活动少,社区文化活动设施、场地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我们认为:一方面与不

同社区所处的经济发展环境文化氛围有关。也与老年人中知识层面、思想情趣等有较大的差异有关,这些是造成不同的老年人对社区文化需求不一致的原因。另外也说明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仅仅是我们看到和想到的内容,有些东西还浮在表面,我们还没有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内涵,有些内容我们还没有意识到,需要我们在工作中特别加以关注。

第五篇:对我社区老年人文化生活的调查与思考(模版)

对我社区老年人文化生活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针对社区老年文化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提出几点建议。关键词:社区;老年文化;问题;思考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主要特征,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体现,同时人口老龄化也会对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和老年人预期寿命延长的今天,社区是老年人生活和活动最集中的地方,搞好社区老年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动员老年人积极参加社区文化活动,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文化教育、知识、娱乐的功能,提高全民觉悟和文化素质,对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从根本上促进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加强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老年文化的界定

老年文化的概念和界定世界每个国家都离不开文化,每个人也离不开文化。一句话,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文化。当然老年人这个群体也有着自己的文化——既“老年文化”,那么什么是老年文化呢?曾有这样的定义:凡适合老年人参加的知识型、娱乐型的文化活动;凡以老年人为主要角色,反映他们生活的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凡以社会、家庭为提高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所做出的一切努力,均属于老年文化。总之,老年文化也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老年人在整个晚年生活过程中,同样有两种需求,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不论是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需求。老年文化生活是老年精神需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老年文化生活是在老年文化的范畴之中。那么,什么是“老年文化生活”呢?一是老年人参加的知识型、娱乐型的文化活动。主要是从事著书立传、文化娱乐、养生健身和学习新知识等活动;二是以老年人为主要角色,反映他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同侧面的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主要是文学艺术方面和生活知识方面。

二、社区老年文化设施及配置

我社区位于汉江之滨,是全市居民娱乐休闲的主要集中场所,为广大居民有个休闲的好去处,市里加大投资力度,建设娱乐休闲广场,各种娱乐设施一应俱全。社区也积极配合,为老年人建有一个老年活动中心:有图书阅览室,市民学校,健身场地。老年文化设

施内配有棋牌、麻将、报刊、杂志、图书、音响,除上述配置外,还配有电视、VCD影碟机、电脑、乐器、服装、台球、乒乓球、健身器材等。近年来,街道办加大了对社区老年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搞规划、筹措资金、整合资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努力建设,体现了文化氛围浓,投资力度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为社区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服务,同时对外开放,资源共享,形成单位主办,街道主建,社区居委会主管,居民参与的模式。

三、社区老年文体组织情况

社区老年文体组织是开展老年文化活动的支柱,一个社区的老年人要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使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而社区老年文化恰恰能使老人达到娱乐、健身、交往和联谊的目的。我社区老年文体组织大部分是在自发的老年文化活动中形成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小区的逐步建成,人们逐渐对社区有了新的认知,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趋显现出来,老人们聚在一起扭秧歌、打麻将、玩棋牌、跳交际舞、打太极拳、练气功等群众自发的文体活动十分常见,但规模小、人数少、地点不固定。随着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各级组织充分利用社区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特别是在社区开展创建敬老先进居委会活动以来,街道办因势利导,社区居委会积极组织,各类老年文化组织的成员增加了,队伍壮大了,目前,全社区老年活动有组织登记备案的活动队有十个以上,未备案自发定期活动的队伍有二十多个。其中老年艺术团4支,居所有老年文体组织之首,合唱队,舞蹈队,体育活动队,健身操队,武术队,戏曲演唱队,书画研究会,太极拳(剑)队,曲艺表演队,太平鼓队、气排球队、门球队、腰鼓队、手工编织、手工制做、蹴球、健身球、养花、学英语等老年文体队伍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几千名老年人组成了各类老年文化活动团体。社区在每年的夏、秋季节组织的露天电影和夏日广场活动吸引了大批老年人,现在老年人文化生活的需求有向高层次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老年人外出旅游成为新的热点,社区组织的老年人逛京城和外出旅游参观,深受老年人的欢迎。从全区的情况看,外出游览、观光、登山已成为社区老年文化的一个热点。社区的老年人在参加市、街乡举办的文艺汇演、门球比赛、书画展、体育运动会等各项比赛活动时,积极排练,认真准备,有的还自己出钱购置服装、道具,表现出极高的热情。

四、老年人中具有个性化的老年文化活动

社区中喜爱栽花、养草、喂鱼、养鸟、篆刻、根雕、集邮、收藏、书法、绘画、写作

等活动的老人,因各自家庭、性格、经历、经济、身体条件的不同,根据自己的兴趣对文化活动项目的选择、参与具有较大的差异,这部分老年人具有一技之长,并在不同级别的竞赛中获得过好成绩,大多数是自娱自乐,在爱好中修身养性。

另外一部分老年人由于年高体弱或兴趣爱好较少,闲暇生活基本上是以户内活动为主,这部分老年人的文化活动主要是看电视、读书报、听广播等独立性较强的活动。

五、影响社区老年文化生活的问题

(一)老年人对社区文化需求不足

当代的老年人是一个带有时代特征的特殊群体,他们在政治生活中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洗礼,经过革命战争和祖国建设的锻炼和考验,他们是体现了时代精神的一代人。他们具有生活简朴、耻于索取、志在奉献的精神,他们有在极其艰苦条件下艰苦奋斗的经历,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社会阅历与工作经验。但是,也有一些老年人头脑中还存有封建社会的影子,尤其在单位曾负过责,任过职或大家庭的长者,还摆脱不了家长作风,以前在家中、在单位享有很高的权威,如今年老体衰,从岗位上、劳动中退下来,随着社会的变革成为社区人,失去在单位或家庭中唯我独尊的地位,加之生理上的原因,固执、急噪、多疑、易怒及自怨自艾的老年心理特征日趋明显,一些老年人集体观念、组织观念淡薄,存有患得患失,斤斤计较的小农意识,他们受教育不够完善,文化素质偏低,对新生事物吸收能力迟钝,难以放下架子将自己融入社区老年人之中,加之对社区文化认识不足,习惯并容易满足于简单、俗套的文体活动。所以无论是经济条件好的还是经济状况欠佳的,60%的老年人对社区精神文化需求是很低的,不太热心参与社区老年文化活动。我们与老人交谈时,当我们问及老人为什么没有参加社区文化活动时,除了组织和设施因素外,一些老年人的回答是:没有时间或没有意思。总之,反映出一部分老年人缺乏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的强烈愿望。

(二)各级干部对社区老年文化的指导、组织力度不够

目前,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繁重,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调整后,一部分年轻干部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社区老年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还缺乏做好社区老年文化工作的经验。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单位、部门、社区成员对社区老年文化工作认知不足,责任意识和归属意识不强,对社区老年文化活动的组织、指导不够。一些社区老年文化活动处于无序和

单调的状况。老年人对社区文化需求强烈,调查中发现一些老人对因交通不便或身体欠佳不能参加老年大学而遗憾,有的老人反映社区缺少文化设施,有组织的老年文化活动少,难以满足老年人参加文体活动的需求。我们感到各级干部应加强对社区老年文化活动指导、组织,老年文化活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三)老年人开展文化活动的设施、场地不足

由于条块分割使文化资源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配置不尽合理,一方面社区文化资源闲置浪费,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文化资源紧张短缺,苦于无奈,缺少对有关社区资源行之有效的行政和法律手段,即使有的时候一些地方形成了文化资源的共享,但主要还是靠关系、靠感情,如有人事变动,资源共享随之动摇。由于我区经济发展还不够平衡加之历史的原因,地区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少数社区老年文化活动设施简陋,特别是一些社区缺乏适合老年人开展文化活动的场地。座谈中一些老人和基层干部反映:由于各种条件限制,社区缺少资金和可利用资源,老年文化活动设施不够,难于满足老年人对社区文化活动的需求。

六、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组织及创意

(一)关注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社区老年居民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群体,年龄、性别、个人爱好各不相同,造成生活习惯、社交圈子更是有较大差异。因此,在老年文化的建设形式上要做到丰富多样,关注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

(二)注重参与性。所有老年文化活动都应考虑尽可能增加参与性,如果不符合群众尤其是老年人的兴趣,参与的人少,关注的人少,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三)做到娱乐性、文化性和宣传价值并重。在文化建设的策划和组织上,只要做到健康、娱乐性强,并且和社区的整体文化氛围相符合,便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活动本身还要具有良好的宣传价值,才能够吸引足够的关注,达到宣传老年文化的目的。

(四)做到“传统化+创新化”。要根据具体环境、社会风尚和实际需求不断策划一些形式新颖的活动,以保持老年朋友对社区文化的期待和关注。

七、社区老年文化的培育途径

(一)培育敬老文化,选树宣传典型,发挥导向作用。社区要在“孝”文化的宣传培育上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充分利用小区宣传栏等舆论阵地,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敬老美德。

同时,定期在小区中选树和宣传“银发风采”,使大众对老年文化从普遍认知到高度认同,从高度认同到自觉行动,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面地给予支持和参与。

(二)丰富休闲文化,提高参与广度,发挥凝聚作用。首先要做到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健康的老年文化教育和体育娱乐活动。其次,要充分挖掘我国古代老年文化的精华,吸收国外先进的老年文化思想经验,因地制宜地开展富有内涵的活动,以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此外,社区可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利用警务区、医院、学校等资源,开办法律法规、健康养生、卫生保健、流行病防治等知识讲座等活动。

(三)广泛吸纳贤才,营造浓厚氛围,发挥辐射作用。社区要通过对老年居民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晚年生活的要求,对文化生活的需求,结合优秀的管理模式,制定本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管理办法。同时,吸纳老年居民中优秀的文艺骨干,利用现有场所对老年居民的文化生活进行系统、规范、科学的规划和组织。通过充实老年人的文化修养和内心世界,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老年文化的群体意识,必然对推动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八、加强社区老年文化的几点建议

(一)引导老年人转变观念,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人类有史以来梦寐以求的长寿,在这一代老年人身上逐步得以实现。长寿社会的到来,显示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科学发达,人民身体健康的昌明盛世。社区老年文化不能用中国古代“文化”的概念看待当代;因此,发展老年学校、老年大学,满足老年人学习政治和科学知识的要求,通过讲课、面授、电化教育等手段,满足老年人对社区文化的需求,组织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他们各得其乐,使社区老年文化朝着“五自”方面发展,自觉自愿积极参与、各显其能自由选择、认真负责自我组织、展示才华自我管理、提高质量自我服务的道路发展。

(二)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在现有的老年文化活动设施的基础上,大力发掘社区资源,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老年文化设施,建立老年信息咨询服务网络。在资源配置方面采取政府拨款购一点,企事业单位赠一点,发动个人捐一点。形成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体系。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各级政府注重宏观指导,提供政策支持,社区居委会积极协调,社区单位承担自己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如:图书馆、活动场地、排

练场、文化馆、体育馆等向社区免费开放,为社区老年人开展文化活动创造条件。

(三)培养社区文化骨干,建立文化传播机制。老年人的需求中,文化教育需求和贡献需求是相辅相成的。在社区内注意发现和培养一批思想好,组织能力强,善于联系群众,热爱社区老年文化工作的骨干,充分发挥社区中老党员、老干部、老文化工作者、老文艺工作者和老体育工作者等有一技之长老人的作用,动员他们组成社区老年文化宣传辅导站,通过培训文化骨干,组织和动员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促进老年文体队伍的发展。社区老年人文化还要充分发挥社区中的有线广播电视、阅报栏、科普画廊、社区刊物、文化单位和社区中心的媒介作用,从小处做起,同时要制定中长期规划和近期的实现目标,建设中的社区老年文化就会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社区老年文化就会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向前延伸。

(四)探索打破老年文化设施功能受到的桎梏新思路。各级政府对社区老年文化建设十分重视,为老年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如何保持老年文化设施的正常运转,设施建设和设备如何充分发挥为老年人服务并长期保持活力,如果不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转机制,没有一定的经济支撑,那么这些设施将会成为各级政府的包袱,就会发生由于一些同志对社区老年文化活动概念理解的偏颇及客观经济投入的现状,使一些可贵的资源成为摆设,经费来源成为社区老年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应有功能的桎梏。

总之,我们的社区老年文化是一项新的工作,许多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学习中探讨,在探讨中实践和再学习。在我们这篇文章中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矛盾,其一是:一部分老年人表示对参加社区文化活动感到没时间和没意思,反映出老年人对社区文化需求不足。其二是:一些老年人又提出基层组织文化活动少,社区文化活动设施、场地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我们认为:一方面与不同社区所处的经济发展环境文化氛围有关。也与老年人中知识层面、思想情趣等有较大的差异有关,这些是造成不同的老年人对社区文化需求不一致的原因。另外也说明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仅仅是我们看到和想到的内容,有些东西还浮在表面,我们还没有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内涵,有些内容我们还没有意识到,需要我们在工作中特别加以关注。

下载对我县三农问题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我县三农问题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我区护路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我区护路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桥东区护路办 桥东区面积3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5万人,流动人口7.5万人。境内辖全国运输主干线京广铁路375-377+500,全长2.5公里,途径我区一乡......

    对我局领导干部成长的调查与思考

    对我局年轻领导干部成长的调查与思考自9月6日始,我们按照分局党委的要求,对我分局年轻领导干部如何加强修养、提高素质、塑造形象展开了专题调研,在历时十几天的调研活动中,采用......

    关于对我州互联网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对黄南州互联网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姓名:绽少芳当前,网络作为信息传递、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对经济社会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同时,网络作为新媒体,由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

    三农问题新思考

    三农问题新思考 目前我国三农领域的新问题主要是:新剪刀差、城乡二元分割和对农民利益保护不够引起了一些农民的焦虑和不满;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和小而分散的经营方式......

    三农问题 再思考

    领导人不懂得农民不懂得穷人 就不懂得政治----- 温家宝 19日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回到自己的母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看望师生,参观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后,他在该校作了长达50分钟......

    关于“三农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调查(精选合集)

    11工程管理3班李建宁11140093关于“三农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调查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

    谈谈我对“三农问题”的一点看法

    谈谈我对“三农问题”的一点看法 所谓“三农问题”,即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的总称。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参与国际竞争,使的三农的矛盾更加突出。“三农”问题不解决,长期来......

    关于我国“三农问题”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关于我国“三农问题”的几点认识与思考一、什么是“三农”问题1.国情背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解放以来,我国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