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改变三大问题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改变三大问题
2011年08月18日 10:09 来源: 金融界网站
张曙光: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主办方邀请。金融业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而在经济发展中间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今天讲的主要还是从宏观上来讨论一些问题,咱们知道中国经济今年上半年运行的情况大家也看到了,一方面是经济增长的很快,达到了9.6%。另一方面通货膨胀率上涨的也很快,上半年是5.4%,6,7月份6.4,6.5,也相当高,出现了一个既是高增长,也是高通胀这样一种态势。
所以,近几年来的情况也是这样,大家对宏观的问题非常感兴趣。所以,你可以看报纸上讨论也吵的很热闹,但是对于一些长远的发展问题又重视的不够。事实上中国经济一方面发展增长的很米,另一方面失衡也很严重。而且,由于我们现在这种体制环境,这种增长方式加上这种政策操作就使得这个失衡更加严重。而且你可以看到体制,房市,政策,以及整个经济失衡又是一个互动的状况。所以,我们不可能从一个方面,而需要从它的相互关系性来讨论这个问题。
我想讲三个问题,一个讲一下经济增长的问题。第二个讨论一下现在的体制环境和增长方式的问题。第三一个问题讨论一下关于目前的政策问题。确实3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很快,咱们就拿进入本世纪这10年来看,10年的平均GDP增长是10.5%,工业增加值增长11.6%。所以,这个速度是相当快的。
但是,我觉得这一种增长的情况来看和我们现在潜在增长的状况来看是需求过热的,增长偏快的。因为北大的一个教授做了一个计算,从06-09年中国的经济增长超过趋势增长率,也就是潜在增长率的程度累计超过了12个百分点,就可以看到我们这种增长是在这样一个情况之下。那么,这个增长你可以看到一方面增长的很快,刚才我也讲了,另一方面通货膨胀也比较高,而且你可以看到这个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处在这样一个波动过程中间。经济增长高的时候通货膨胀也就高,比如07年咱们经济增长17.2,那么当年和第二年通货膨胀率一个4.8,一个5.4。那么,去年咱们的经济增长率是10.3%,去年经济通货膨胀率超过了3%,今年深半年超过了5%,现在是6%点多。
所以,其实这两个东西是密切相关的,现在政府要治理通胀,又不愿意让增长率掉下来,我认为这本身就是矛盾的。如果你要想治理通胀,你经济就得放慢。那么,咱们现在要两个都兼得我也觉得很难理解,你想一想咱们拿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一季度和二季度GDP增长率缓慢了0.2个百分点,而同时这个通货膨胀率上升1.4个百分点,这两个东西就是很明显的一个被迫的状况。说明了我们既想去见底通胀,又不愿意增长趋缓。所以,这种状况我觉得是很难持续的。
那么,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大家说是靠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的,确实我们这些年投资增长的很快,大概最近10年投资增长,年平均23%,而其中的房地产投资超过了25%,今年上半年是32点多。所以,投资的增长很快。而另一方面投资里边,制造业的投资增长也非常快,增长在30%以上,而制造业投资占整个投资比例从原来2%多一点,现在超过30%。
另一个就是出口增长的很快,咱们这30年出口在20%以上,今年上半年情况大家也清楚了23%,24%,这么一个水平。所以,增长也是相当快的。所以,而这个投资和出口这两个方面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中国目前经济增长状况我觉得是大家都清楚的。
我想讲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是这么一个状况?想讲一下从我们的体制,增长方式上来考虑这个问题。大家知道我们改革开放市场化进行了30年,通过前期市场化一个高歌猛进以后到了后期咱们可以看到出现很大的反复,和很明显的倒退。所以,我们现在的体制状况仍然保留着传统计划经济浓厚的色彩,而且市场化的部分也发生了很大扭曲。
我们原来基本上是国有经济一统天下,改革开放以后国有经济有一段时间里面大家知道由于机制的僵化处在一个非常困难的经济,很多企业在亏损。所以,咱们通过改革使很多中小企业退出来了。但是随着经济情况的变化大家可以看到的现在国有企业是出现了一个大规模扩张态势。所以,在经济生活里面仍然处在一个强大垄断地位。
我们不要说所有的国有企业,你就拿中央企业来看,最近5年中央企业投资,基本建设的投资超过了10万亿,中央企业并购的企业2200多家。而咱们国有企业运行状况虽然你可以看到他有些上市了,股份化了,但是他运行的方式,体制状况仍然是过去的东西。而我们的政府不光是一个公共机构,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这个经济运行可以说,我们这个经济现在仍然是一个激励扭曲,约束不足的经济,是一个膨胀和扩张的机制。
所以,咱们可以看到我们现在这个状况大家可以看到到处是一种大跃进的局面。如果我们翻开报纸大家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信息,比如说高铁大跃进,每年要搞上万公里,现在的投资是按万亿来计算,这是大家看到的。再比如说咱们现在土地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么可以看到一方面是耕地方面大量扩张,咱们每年大概中央政府给地方土地指标,批的地大概是400万亩左右,而地方的需求是1200万,最后实际征的地大概700,800万。不光是征地,而且是填海造地大概沿海11个省市,每一个省市都在做这样的事情,09年之前大概填海造地1.1万公顷,现在就增加很多,现在填海造地也有指标,大连实际搞了1500公顷。
大家可以看到沿海的状况,填海造地大量基础设施,房地产发展大跃进。高铁大跃进,大家可以看到城市地铁也在大跃进,全国大概有30,40个城市在修地铁。大家想一想地铁一公里的造价是多少,你也可以看到这样状况,所以你可以看到的现状确实是多种多样的,这种状况在中国来说多数如此。
那么,有一个状况大家可以看到,如果我们过去的政府行为是要办企业,同多企业来主要办一些实业,现在政府不办这些实业了,政府主要是要搞金融业,搞基础设施,只是说他的行为方式没有变化的,而具体的内容有了一些变化。正因为各个地方都要大跃进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政府的财政收入每年以20%,30%的收入增长,政府钱很多。除了财政收入之外,就是预算外的收入,比如土地出让金去年2.7万亿并不在预算内收入里面,而在预算外收入。
所以,从这个地方来看地方政府收入很多,但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感到他缺钱。所以,大家都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找钱,于是各个地方这种融资平台就大量的发展起来。前一段时间审计署经过审计,全国地方融资平台是10.7万亿,按这个水平来算,在加上其他的债务确实中国的债务总的比率大概在50%多,还没有达到债务60%合理超过这个东西。
但是一方面看到审计署审计非常认真,搞了4万人3个月,对187笔债务,一笔一笔的查最后得到的数字确实工作做的很细。但是,另一方面可以看到央行去年地区,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面讲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不是14.4万亿,我想央行也不是随便说的。那么,审计署的审计里边,审计的融资平台是6500多个,但是实际的央行统计是1万多个。如果把这3千多个也包括进来,按照央行审计署现在审计平均标准来计算的话,那么这个债务就不是10.7万亿,而是15.6万亿。
那么,里边贷款规模也不是现在的8.5万亿,而是12点多万亿。咱们前一段时间国外高度重视中国的东西,实际这样来看那3.5万亿的贷款并不是高估。所以,你可以看到咱们一方面钱很多,另一方面都感到钱不够。一方面投资增长的很快,另一方面还有很多项目需要上榜,很多的房地产项目需要开发,还缺钱。
一方面咱们的国内资金非常统一,但是另一方面大家都在竞相引进资金。上半年引进外资的增长也不慢,所以你可以看到这种状况就是我们这种体制环境和增长方式造成的。所以,这才是问题的要害地方,我们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从这个问题开刀,我想是没解决的,这是我想讲的第三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我想讲一下政策问题,咱们的政策从目前来看似乎好象货币政策简单,实际上咱们的政策一项是扩张型的。而且咱们的政策是体制实现的一个工具,是这轮经济增长运行的条件,所以他们是互相连在一起的。比如我们先来看货币政策,利率政策,货币政策和利率政策实际上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要保值,保持币值的稳定,但是咱们的政策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保证经济增长。那么货币政策你可以看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我们不从远处看,如果你从07年来看,07年是一个高增长的年份,在这个情况之下通货膨胀率,我刚才讲了是4.8,于是名义利率在通货膨胀率之下,实际利率是负的。到了08年危机之后,咱们通货膨胀降下去了,但是利率也跟着下来,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正的实际利率时期。但是到了08年第四季度,通货膨胀率再继续上升,于是利率调整又跟不上,又出现了一个到现在一直是一个负利率的状况。
现在的状况你想一想已经到了6.5%,实际的利率,贷款利率是3.5,3个百分点的差距,贷款利率6.56%。咱们可以看和负的利率,实际上是对老百姓的一个剥夺,而是对借款和投资人的激励,一个刺激。因为谁能借到钱谁就有利,借着钱投资是低成本的。所以,他实际上这种政策起来了一个刺激投资,而限制消费的一个结果。
那么,我们就要看为什么我们不能,如果说前头不行,08,09年开始为什么一直要把利率调整不做,所以咱们政策是呆滞的,调整是不足的。其实那个时候你想一想正好是个机会,为什么咱们调整不能跟着过去,很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激励的政策对谁有利,能借到钱的是谁,主要是国有大企业,不光是因为他大企业能借到钱,而且他借的利率还是优惠的。做了一个国有企业的报告,就计算了国有部门利率负担和整改的利率负担,大概国有部门借的钱利息占到全部他借款的2%点几,而整个社会借的钱算起来利率负担是3%点几。
所以,你也可以看到一方面大企业容易借着钱,真的有他有道理的一面。因为大企业的帐目比较健全,担保能力比较强,他的还款相对较强。但是,这么大的差距里边由于我们这种制度安排造成的。所以,你也可以看到这个低利率,负利率对大企业有利,而对中小企业无利。那么,这种利率的状况对制造业有利,而对服务业不利。
咱们可以看到为什么制造业的投资增长在整个投资里面,这些部门里面增长最快。咱们这些年说着要发展第三产业,但是你可以看到本世纪以来第三产业在GDP里边的比重只增加了不到2个百分点,1.9个百分点。2001年大概是40.5%,现在是42.4%,增加了这么一点。什么原因呢?恐怕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所以,我们想调整你这样一些政策在这个地方,你想一想能调整过来吗?这是利率政策。
咱们再看汇率政策,这是最重要的一些宏观政策。那么,汇率政策咱们知道中国在90年汇率变革之后出现一个缓慢的升值过程,从原来8.7到了98年升到8.27左右。但是,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宣布人民币不贬值就回到了原来固定汇率之中与美元挂起来,这一挂不要说起,从98年一挂挂到05年。05年和2010年咱们搞了两次汇改,这两次汇改是两次挂住,两次脱钩,挂住的时间比脱钩的时间长。而且缓慢的升值,升值的幅度不够。结果就造成内外很大一个失衡,咱们出口高速增长,咱们的外汇货币持续增加,到现在达到了3万个亿。
那么,也可以看到利率政策是呆滞的,是调整不足的,汇率政策也是呆滞的,也是调整不足的。而且,由于现在这种国际形式的变化,咱们看到中国现有被动升值这样一种状况。所以,你也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政策造成的结果使严重内外失衡,为什么?很清楚,你的汇率低估,本来这样这些年发展在劳动力生产率提高形成下实际汇率是升值了,所以名义汇率也应该跟着去调整。但是,咱们的调整不足,那么调整不足,汇率就有利于出口,由于你出口价格低,你竞争就强,所以出口就多。
在加上咱们投资又倾向于制造业,倾向于出口部门。所以,咱们制造业有四分之一是在国际市场出口的,总产值大概出口量占整个总产值四分之一。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制造业产业循环也就是他商品周转是在国际市场上完成的,依靠低利率,二靠汇率调整的作用。那么,这种政策的结果一方面是给外国人补贴,另一方面是我们自己压紧自己的消费。我大概做了一个研究,是前两年的研究,计算了04年我们出口给外国人补贴,大概仅能源和金属这两项,我们04年给外国人的补贴1600个亿,就按当时价格状况来计算。
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这种政策来看,确实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政策。结果确实我们大量出口赚回来外汇成为我们的包袱,美国债台高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还有蔓延的趋势。这个时候中国作为一个债权人你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来要挟债务人,现在美联储宣布他货币政策到2013年仍然是0-0.25的低利率,那么在债台高筑,贸易赤字的情况下美元必然走低,美元走低贬多少中国损失多少。而且如果说美国人一旦赖帐没有人有什么办法制约他们,我们没有办法,除了几个呼吁之外,我们没有什么办法,实际上我们成为美国人的人质。
所以,这种政策也造成了内外的失衡和内部失衡。刚才讲正因为制造业和出口连在一起,这个政策有利于他的,现在咱们是制造业长服务业短。咱们的一系列可以看到扭曲都是密切相关的,也由于我们自己调整不足政策呆滞,于是咱们就用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业务来解决。但是,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用这样一个政策可以看到,大概07年4次提高存在准备金率,咱们现在是12次提高。现在说实在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接近了天花板,那么用这个政策在货币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之下,在外汇大量增加,通过这个渠道增加了货币供应的情况之下,咱们想通过这个办法来收回货币,又要通过发央行的票据来进行对冲。
虽然说暂时有一点效果,不是没有效果,但是他造成的另外一个问题,他根本不可能解决利率扭曲的情况之下,他根本不可能调节货币的供求。而且,咱们可以看到这个政策长期实施的一个结果,就使得利率和汇率更近一步呆滞,更进一步扭曲。这才是中国经济里边,我觉得非常严重的问题。我们用一个这么一些办法来代替应该应用的办法,所以从现在来看咱们尽管改革开放30年,但是最主要的宏观变量和宏观政策上咱们是有很大收益。也就是说,有些政策在前期是有用的,比如说汇率在前期几乎一段时间里面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有利的,但是任何一个政策长期实施的结果都会走到他的反面。
大家想一想政策实际上就是固定理念,您长期实施这一面就会很长,另一面就会非常短,这就是现在政策造成的结果。所以,咱们现在用一个非常困难的境地里面,想动动不得。你说现在升息,美国弄个利率越升息利息越大。你说现在汇率调整也很难,所以自己把自己逼到墙角,自己走到这样一个状况之下。
所以,我觉得中国的经济从这些情况来看,恐怕是很难持续的。而且,从现在的国际环境来看中国确实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如果说美国,或者说欧洲遇到的是一种唯一状况,那么中国可能是另外一个危机。这次我觉得恐怕需要对我们的形式,对世界经济的形式出口过于乐观,对中国的形式也不要过于乐观,似乎增长的很快,我觉得那样可能就错了。现在的问题关键是我们要改变这种情况,要对我们的体制进行真正的改革,要对我们政策做重要调整,要转变我们的增长方式,要使得我们经济结构向良性方面去转。
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咱们现在这几个方面可以说互动是一个恶性互动,越来越把你经济吸进去。我觉得这里面如果从经济上来说,恐怕金融改革,和金融政策调整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比如说金融改革,一个很简单的事情我觉得也有问题,比如货币政策决策,本来他是一个专业性,技术性的问题,是应该交给专家们去做的。那么,应该有央行或者货币政策委员会来决策,但是中国的决策居然是有国务院,有政治局来决策。为什么?去年大概在政策从原来适度从紧到现在适当调整,有一次在50年论坛上周小川去,我就问他,我说现在货币政策应该调整了,你有没有决策的权力,就说从改变适度宽松政策,他说我没有。
大家想一想这个事情,这个体制顺吗,你把这样一个技术性,专业性的问题提到政治局去决策。那么,政治局有更多的事情要决策,一方面这种状况造成了决策迟滞,造成了现在的呆滞。另一方面也加重了政治局的负担,而同时也减轻了央行的责任。现在货币政策出了问题打板子找谁打不到央行身上,央行不是我决策,我可以不负责任,谁决策谁负责任。
到现在我们央行的整体性还没有解决掉,还没有货币政策的决策权力,要不要解决呢,如果你把决策权交给他,把责任交给他,出了问题打他的板子,我想这些专业人才绝对不会搞到现在中国的利率政策这么荒唐,为什么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拖到现在没有办法。
那么,利率政策,汇率政策都面临着很重要的调整,都需要我们进行去改变它,如果我们在这些问题上不去调整,不去改变,那么这种增长方式是不可能转变的。如果你仍然是激励政策利率投资想下来不可能,消费要增加不可能,所以这种增长方式转变不了。那么会是一个什么结果,不可持续会是一个什么结果,我觉得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如果能够早点进行调整,早点来解决这种失衡的状况,使得中国经济能够再平衡,我想中国经济还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谢谢大家。
第二篇: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新华网北京8月11日电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顺利完成“十一五”时期的各项任务,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
经济增长是靠资本、资源、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推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不同,经济增长会呈现不同的方式。如果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资源和劳动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来推动,增长就是粗放式的;如果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来推动,增长就是集约式的。
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就是使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和物质消耗推动,转向主要依靠提高各类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推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从1980到2005年,按可比价格计算,每万元GDP能源消耗从13.26吨标煤下降到4.75吨标煤,下降64.2%。这样的下降幅度既不逊于发达国家,也不逊于发展中国家。根据世界银行《2006年世界发展指标》,按国际购买力平价(2000年美元)计算,从1990年到2003年,我国每千克石油当量产生的GDP增长了114%,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只增长21%,其中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分别只增长11%、40%和20%。
但是,这种明显的成绩是以过去经济增长粗放程度过高为基数的。从单位产品实物量能耗、物耗的绝对水平来看,与世界先进水平甚至平均水平相比,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特征依然十分突出。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仅为30%,比世界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从总体上看,经济增长方式远未实现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
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资金投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大幅度增加。2003-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8%,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13.6%,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也呈增长之势。展望未来,资源环境形势更加严峻,加快增长方式转变任务更加紧迫。
深刻认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体制根源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与我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整体技术水平有关,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城市化进程远未结束,以住房、汽车需求快速增长等
为代表的消费结构升级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必然会使我国现阶段的增长呈现出某些高物质消耗特征。
但是,应该看到,导致增长方式粗放有深刻的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是:
价格体系未能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比如,水资源是我国最为稀缺的资源,但我国的水价却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低水价导致了对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农业用水的低价格,弱化了节水技术和设施的投资激励,固化了农业的大水漫灌方式;居民用水的低价格,造成了生活用水的严重浪费。再比如,土地也是我国最稀缺的资源,但长期以来,由于土地征用、交易制度不完善,致使大量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被低价征用,转让价格没有充分反映土地的稀缺程度,从而降低了稀缺土地资源的使用成本,形成了粗放利用土地的惯性。
企业成本未能充分反映其全部社会成本。通过制定和严格执行一定的质量、安全、能耗、物耗以及污染排放等标准,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协调,是市场经济中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明确和严格的标准之下,企业为了达到社会要求,就需要进行技术创新、更新设备或加强管理,从而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目前我国不仅缺乏比较完善的社会标准体系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已有的法规标准,也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这一方面使企业丧失了进行技术创新、设备更新或强化管理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排放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另一方面也使一些企业敢于在执行现行标准和政策时弄虚作假、顶风违规。
税费政策不合理。比如,当前在煤炭等矿产资源开采方面,由于资源税实行按照开采量征收,开采过程中往往发生只开采易开采部分和遗弃不易开采部分的现象。这不仅造成了矿产资源的严重浪费,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采取综合措施,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涉及经济、技术、社会等多方面体制和政策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通力合作。需要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加强生产管理、鼓励理性消费等多方面采取综合系统的措施。要真正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国策,当然,最根本的是要为经济的集约化增长提供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当前,要从如下方面入手,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优化经济结构,增进结构效益。经济结构不合理既是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的表现,也是导致经济低效运行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把优化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抓手。一要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制造业,大力开拓服务业新领域,抓紧构建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附加价值高、吸纳就业多的产业结构体系。二要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形成既有利于规范、有序、有效竞争,又有利于实现
规模经济的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布的格局。三要优化所有制结构,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形成各种所有制企业相互竞争而又共同发展的局面。四要优化出口结构,促进技术水平高、附加值大的产品增加出口,提高比重。
增加政府投入,促进资源和环境技术的进步。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大力开发新能源、新材料、资源节约、污染处理、生态治理和恢复等方面的技术。这些技术研发成功后社会效益比较明显,但研发过程投资密集,研发失败的风险比较大,单个企业或者研究机构研发积极性不高,使得这些技术的供给难以满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因此,要加大政府对这些技术领域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在相关技术领域进行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
提升管理水平,减少管理漏洞。从政府的角度讲,应当通过制订严格的物耗、能耗和污染排放标准,并依法严格执行,从外部促使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转变生产方式。从企业角度讲,则要通过不断采用新的管理理念,完善激励机制,实施供应链管理,优化生产和工艺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倡导理性消费,反对铺张浪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消费模式。因此,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消费者对我国基本国情和面临挑战的认识,增强其合理消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同时,要通过完善消费政策,提倡文明、环保和节约的生活方式。
理顺资源价格体系,完善相关制度。一是加快重要资源价格改革,增加粗放利用资源性产品的成本。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煤炭、水等重要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让市场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三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严格土地法制,合理调整土地收益分配机制,适当增加利用土地的成本。落实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切实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根据新的资源供求形势,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规划,强化规划约束和用途管制,严格区分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严格控制征地规模,健全并坚决执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制度,确保土地价格形成的公开化、透明化。四是完善税收制度。从生产、销售(包括到国外销售)、消费等各个环节,鼓励节约,抑制浪费。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履行好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和恰当地界定政府的经济职能及其社会管理职能。要通过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等,创造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宏观经济和社会环境。同时,要完善各类质量、安全、环保等法规和标准,强化执法体系,提高执法能力;强化对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技术创新;打破市场垄断和市场封锁,维护市场秩序。
第三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意义
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意义
2002110094
王子健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实现模式,它可分为两种形式:粗放型和集约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金、资源的投入来增加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中走的是一条粗放型增长的路子,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经济效益低、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进步缓慢、产品质量低等一系列问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可以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可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实际效益较差,国有企业亏损面大,不改变这种状态,经济发展就很难良性和持久。二是可以改善工业化道路的路径依赖。长期以来,我国在工业发展上过度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搞了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是“外延式”的粗放型增长,忽视现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内部管理,造成不少企业技术进步缓慢,生产能力闲置等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彩电生产能力闲置比例为二分之一,家用冰箱为三分之二,汽车为四分之三。这种现状迫切要求转变工业化发展道路。三是可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目前国家对农业基建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已下降到3%~4%,远远低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10%以上的水平。这说明工业的粗放增长实质上已挤压了农业,成为农业投入不足的原因之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仅应当改变长期以来农业未受应有重视、农业向工业提供积累的做法,而且工业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反哺和支持农业,从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此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将改善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传统的经济增长要靠大量的能源消耗来维持。据统计,每增加一美元的生产总值,我国的能耗是日本的5倍~6倍,是美国的2倍~3倍。资源的过量消耗,也会加剧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以集约型方式增长,资源消耗将会减少,环境污染状况将会得到改善。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看,我国长期以来生产技术进步缓慢,产品的质量不尽如人意,在国际市场上主要靠低价竞争。通过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可以大大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占有率。更重要的是,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集约型增长方式有利于人们实现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收入增长,为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物质条件,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生态环境整体上比较脆弱。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节约发展、循环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不断改善生态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为人们提供适宜居住的生活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要求更加重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把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轨道。
第四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分析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意义和价值 姓名:王贤才专业:信工计算机班级:政治2班学号:2004110023 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调整经济结构,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切实遵循经济规律。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的调整,而调整产业结构又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调整三个层次产业之间的经济结构关系需做到: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改造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优化工业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升级,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指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增长向内涵增长转变。概括地说就是要使生产力发展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转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同时充分发挥东部沿海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市化水平,优化城乡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各种所有制参与国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促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经济结构调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在经济结构调整中,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转移、体制和组织创新,一方面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我国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已经进入必须通过结构调整才能促进经济发发展为目标,积极主动、全方位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有利于在物质上保证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实现,从而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刻不容缓:一是,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更好适应全球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一度带来严重冲击。这种冲击表面上是对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发展方式的冲击,对过多依赖外需的增长结构的冲击;二是,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对资源进口的依赖程度明显上升,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有效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维护中国经济安全、提高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经济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综上所述,调整经济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在未来高速发展中寻求生机和更好出路的重要手段。只有在经济上强大了,国家才能真正的强大。
第五篇:转变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
转变增长方式 发展循环经济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1日 15:37 来源:《求是》 期号:2006.9 作者:李大伦
湖南省郴州市资源丰富,素有“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之称。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逐步建立起以循环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内生增长机制,结合地方产业特征和资源禀赋,在小循环层面全面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清洁生产,在中循环层面有效促进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循环产业群出现,在大循环层面成功实现了三次产业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开创了经济建设、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三赢”的局面。
既抓传统产业,又抓现代科技。我们不断加大科技对产业的渗透力度,使经济发展逐渐摆脱了对自然资源环境的过度依赖。
一是突出改造传统产业。重点选择能源、有色、建材、烟草食品、化工、机械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进行先进适用技术的嫁接,全力支持现有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实施技术革新。钻石钨冶炼技改工程、三九南开制药GMP工程、东江金磊新型干法水泥等一个个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少的技改项目顺利实施,极大地改变了郴州传统落后的生产技术与工艺装备。2005年,主要工业品能源、原材料消耗指标稳定降低率达77.3%,涌现出长烟郴州分厂、华润鲤电、郴电国际、资兴矿业等“郴州市十大标志性工业企业”,成为引领我市工业发展的旗舰。
二是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把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来抓,不断促进技术跨越和产业升级。以高斯贝尔、华录数码、金箭焊料、恒维电子、志富扬等企业为龙头,郴州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发展。
三是突出搭建创新平台。坚持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强研发中心建设。全市85%的工业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取得了良好成效。坚持“工业兴市、园区兴工”,把园区当作产业升级的高地和科技创新的平台来抓,重点建设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和市有色金属科技工业园。市有色金属科技工业园作为全国惟一的有色金属深加工的特色园区,树立“生态、特色、科技”建园理念,迅速形成了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群。与中南大学等著名院校合作建设的省级稀贵金属深加工基地和中俄新材料工程技术产业孵化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吸收技术改造的“充足营养”,注入高新产业的“新鲜血液”,搭建技术创新的“坚实平台”,使郴州循环经济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既抓地下矿业,又抓地上加工。我市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7类70多种,这为我们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
一是围绕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推进精深加工。在力促矿山企业实现无废害开采的同时,突出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推动有色金属产业向新材料产业升级。钻石钨精深加工企业居世界同类企业之首,金贵有色开发的“银基纳米抗菌材料”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成功实现产业化。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形成了“钨资源—APT—氧化钨—硬质合金—再生钨”、“铅资源—电铅—银再生资源—高纯银—银基纳米抗菌材料—再生银”、“电铅(金属锡)—铅锡合金—再生铅锡”、“铋资源—高纯铋—铋氧化物—再生铋”等有色金属循环产业链。
二是围绕丰富的煤炭和水能资源,推进能源转换。突出转换煤炭资源,大力实施煤电、煤化工等清洁能源项目。总投资25.4亿元装机60万千瓦的大型火电项目华润电力A厂,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4.3亿元,实现利税3.9亿元。与美国格莱斯顿能源集团合作投资15亿美元的煤层气开发项目,总投资18亿元的永兴、宜章、资兴等六个煤矸石发电厂,正在抓紧筹备和建设中。我们已开发投产的水电装机容量138万千瓦,是1998年的4.5倍。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小水电中心在郴州设立法律框架下全球惟一的小水电示范基地。小水电龙头企业———郴电国际,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目前,电力装机总量达218万千瓦,成为华南地区的重要能源基地。
三是围绕丰富的衍生资源,推进综合利用。资兴焦电将精煤用来炼焦,焦油用来提炼工业荼、沥青等,煤矸石和焦炉煤气用来发电,发的电用来炼钢,产生的废渣作为水泥原料出售,形成了“煤—焦—电—钢”一体化的完整产业体系。东江金磊用工业废渣作为水泥原料,创造出废渣掺和率达31%的全国纪录,年消耗废渣50万吨。目前,我市被省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34家。2005年,综合利用粉煤灰、冶炼渣、化学石膏等大宗工业废弃物250万吨以上,节约标准煤10万吨,相应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5500吨。
既抓“人无我有”,又抓“无中生有”。我们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在资源耗用“减量化”上做文章,更在“再利用、资源化”上做文章。独特的自然资源是“人无我有”的优势,循环经济则形成了“无中生有”的优势。
永兴县在“零”金银资源的情况下,从收购的废渣、废料、废液中提纯出了金、银、铂、钯、铟、铱等稀有贵金属以及铅、铜、铋、锑、锡等有色金属,并开发生产了硝酸银、氯化银钾、片状纳米银、925白银、氯化金钾以及银触头、铟粉等高科技产品,其中白银产量占全国1/4强,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银都”称号。目前,永兴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三废”再生回收利用基地。2005年,该县有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企业191家,生产白银1890吨,黄金6.3吨,实现税收两亿元。
在“银都模式”的带动下,我市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电池等再生资料回收利用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再生利用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循环经济体系中,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传统产业被称为“动脉产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再资源化,则被称为“静脉产业”,这二者共同构成了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人无我有”的“动脉产业”和“无中生有”的“静脉产业”,构筑了郴州市完整的循环经济框架。
既抓“金山银山”,又抓绿水青山。我们坚持把循环经济理念贯彻到“生态大市”建设中,城市突出抓绿化,农村突出抓沼气,工业突出抓环保。
一是加强生态建设。坚持把抓好城市绿化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工作来抓,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按照“规划建绿、科技兴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的要求,重塑“林中之城”的新形象,先后荣获“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和“湖南省园林城市”称号。环境空气质量连续多年保持在国家二类标准以内,辖区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国家地面水三类标准,15个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率为100%,东江湖、山河水库水质均保持在国家二类标准以内。
二是注重环境保护。着力实施“蓝天、碧水、生态、宁静”工程和“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严格限制“十五小”、“新五小”企业以及焦化、铁合金、电石等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发展,确保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率和“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业开发秩序,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遏制滥采乱挖和资源严重浪费现象。大力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生态恢复工程,突出加强郴江河、燕泉河、东河、西河等重点流域污染治理。
三是发展生态产业。坚持把沼气作为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利用财政扶持、办点示范、加强服务等手段,在全市掀起办沼气的热潮。截止2005年底,全市累计已建沼气池8.4万个,“猪—沼—果”、“猪—沼—菜”、“猪—沼—鱼”等现代生态农业应用面积达10多万亩,被评为省农村能源建设先进市。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旅游”和“革命红色旅游”,努力建设粤港澳“后花园”,形成了生态休闲、漂流探险、林城福地、温泉健身、红色摇篮等旅游品牌。2005年接待各类游客631.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2亿元,旅游综合收入由1995年的全省第9位上升到第3位。
(作者:中共湖南省郴州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