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钢铁产业增长方式转变

时间:2019-05-14 01:4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钢铁产业增长方式转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钢铁产业增长方式转变》。

第一篇: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钢铁产业增长方式转变

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钢铁产业增长方式转变2007-09-10 20:43:31|分类: 学术研究 |标签: |字号大

小 订阅摘要:钢铁产业是典型的高消耗、高排放产业,如果不从技术进步入手提高其能源、水资源等使用效率,解决好环保问题,我国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会是一个巨大问号。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从90年代起就引入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理念,不断加大节能降耗技改项目的投入,促进了各项耗能指标全面下降;依靠技术和管理创新,全面开展削减污染排放总量的治理工程,使环境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探索出了一条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发展模式。对我国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借鉴作用。

关键词:循环经济济钢钢铁产业

一 引言

(一)济钢集团概况

济钢(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始建于1958年,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现有资产337亿元,在职职工3.8万人。改革开放以来,济钢发展步伐不断加快,1991年产钢100万吨,1996年超过了200万吨,2000年超过了300万吨,现已形成了集工业、贸易、科研、开发、服务于一体,跨地区、跨行业、跨国家,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二)济钢发展循环经济背景

钢铁产业是个典型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产业,“每年能耗占全国l0%左右,其中电力消耗1400亿千瓦时,约占工业总消耗的11%,洁净水40亿吨,约占l0%;粉尘排放约110万吨,也占到13%左右”。[1]钢铁企业对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和粉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对大气的污染。如何真正实现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每一个钢铁企业都是一个需要直面的命题。济钢作为国内的钢铁大企业,同样也存在着这个问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曾经是济南钢铁集团公司生产经营的写照,10多年前,由于严重的烟尘粉尘、废水污染,废渣堆积如山,济钢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曝光,济钢集团由此承受着巨大的成本压力、能源、资源压力和舆论压力。为了走出困境,十年前济钢集团开始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济钢集团实施煤气、钢渣、工业水、余热等四项闭路循环利用。十年来,济钢基本实现了工业污水零排放、吨钢综合能耗下降了42%,全公司经济效益提高13倍。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我国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钢铁企业都像济钢一样,摆脱了传统发展模式,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很多钢铁企业仍然延续传统粗放型增产发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于国内外条件因素的制约,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钢铁产业就慢慢地陷入发展困境,如何摆脱困境,在困境中生存发展已成为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 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困境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钢铁作为高污染、高耗能的的产业,它的发展面临着种种压力,陷入了困境。

(一)环境压力

从半个世纪以来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历程看,基本上是“大量开发——大量生产——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有的企业甚至是只顾发展而不管环境的治理,造成环境的日益恶劣。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要求开始变的日趋严格,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污染物排放,尤其是限制污染物排放。我国钢铁工业进一步受到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方面的限制和制约,特别是二氧化硫、污水、废渣等污染物的控制和排放。“因为我国钢铁工业目前能源结构中,煤炭占了70%的比例,燃煤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占二氧化

硫排放总量的90%以上。为推动能源合理利用、遏制酸沉降污染恶化趋势,改善城市空气污染,国家对工业部门控制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大量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因此,钢铁产业要发展就必须就必须要适应对排污总量控制和环境容量的要求,转变生产模式,提高社会效益

(二)资源压力

我国资源压力主要是资源、能源严重短缺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不足。“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220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值的1/4,位于世界第109位,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很少的13个贫水国之一,被联合国机构称为处于严重缺水地边缘。”[3]目前,我国有16个省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联合国确定的1700立方米用水紧张线,其中有10个省低于500立方米严重缺水线。在我国的662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常年供水不足,其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

2.矿产资源短缺。“截至2000年底,我国保有铁矿资源总量458.94亿吨,其中保有储量125.54亿吨、保有基础储量235.19亿吨。我国人均保有铁矿资源储量36.23吨,而世界人均保有铁矿资源储量51.19吨。”[4]我国对铁矿的进口量已占到世界铁矿交易量的50%,而且其中的70%受世界排名前三的钢铁供应商控制,这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钢铁企业的安全发展。

3.能源短缺。主要表现在石油、煤炭、天然气、电力等方面的不足,我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大部分是靠进口,而对于煤炭,虽然储存量较大但是开发浪费严重、利用率低,已出现紧张状态。电力不足已是我们能够经常感受到的,拉闸现象常常出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由于我国铁矿资源不足,利用进口铁矿满足国内钢铁生产需要已成必然。这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安全。因此国家在鼓励国内企业扩大进口的同时,应该采取相应的支持措施,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转变过去那种高消耗的生产方式,提高矿产的利用率,促进钢铁产业高效健康发展。

(三)竞争压力

目前,从国内市场看,“一方面钢的生产能力已超过3亿吨,并且在建产能还有1亿吨以上,而这些在建产能也将会在今后几年陆续释放;另一方面,由于国家针对钢铁投资过热进行宏观调控,将会导致钢材需求增长速度出现下降的趋势,进而会导致供大于求的局面,钢铁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5]。从国际市场来看,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在逐步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措施之后,国内大型钢铁企业的各种优势也将随之逐渐减小甚至消失,我国大型钢铁企业直接面临着来自跨国公司竞争的压力,市场竞争形势十分严峻。

所以在如此众多的压力下,钢铁产业将如何发展,将何去何从,是继续走传统发展模式进行粗放型生产,还是转变现有的的生产模式,走新型的发展道路?也许我们从济钢摆脱发展困境的发展模式中能够作出准确的选择。

三 济钢走出困境的途径——发展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对于循环经济这个概念,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共识。曲格平认为: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6]。吴季松认为:循环经济就是要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靠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7]。而吴绍中则认为循环经济就是要控制废弃物的产生,建立起反复利用自然的循环机制,把人类的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中去,维护自然生态平衡[8]„„,当然对于循环经济本质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认识,但是大都承认循环经济是以“3R”为原则的,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因此,笔者以为:循环经济就是针对高消耗、高排放的线性经济而言,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建立起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它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改革。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二)济钢发展循环经济的历程

济钢是在“九五”期间开始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当时济钢面临着内外部压力,自身生产方式粗放,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排放大,积极效益低下,而国内外市场竞争又极其激烈,原燃料价格上涨,钢铁产品价格下滑,企业利润空间急剧缩小,同时,环境和资源问题越来越引起世人的高度重视,正是面对这种两难的困境,济钢开始探索一条既能提升市场竞争力,又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途径,经过十多年的摸索,终于找到一条发展循环经济的新道路。它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

1.淘汰落后工艺,更新旧设备,精料减量,大力实施节能降耗。“九五”期间,济钢抓住降低成本不放松,不断深化节能降耗。投入大量资金对旧式设备的更新改造,围绕淘汰高耗能落后工艺,实施“四全一喷”(炼铁全精料、炼钢全精炼、全连铸、轧钢全一火成材、提高高炉喷煤量)[ 济钢发展钢铁工业循环经济效果 胡新亮,孙德民,李洪福节能环保 200510],淘汰落后工艺,缩短工艺流程,提高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它体现的是“减量化”原则

2.以环境为关注点,提高资源循环利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废物,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为了减少废物的排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济钢提出了‘不求最大,但求最精、最强、最美’的发展思路。坚持“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污染资源化治理”的方针,制订了《创建节能清洁型工厂规划》,大力推行清洁生产”。[9]建立了“四闭路”循环系统,即:“煤气闭路、钢渣和含铁尘泥闭路、工业用水闭路、余热蒸汽闭路”[10]。通过“四闭路”的实施,基本上可以是实现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3.构筑产业链,实现从自发性发展循环经济转变为科学性发展循环经济。济钢刚开始走循环经济是为了摆脱经济困境,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但是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加深了对循环经济的认识,意识到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科学的循环经济的道路。于是,企业的关注点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原来的以产品为关注点,着力提高产量、质量和品种为核心,转变为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着力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改善环境为核心。它通过构筑产业链,实现从单个环节的循环升级为整个大系统的循环;从一般意义上的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转变为与社会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最后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济钢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

济钢发展循环经济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认识,增强环境资源意识。钢铁产业是个高消耗、高排放的行业,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以大量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走到了尽头,钢铁企业能否实现清洁生产,保护好环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和生存,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加快,企业不消灭污染,污染将消灭企业。所以济钢在发展循环经济中不断加强环境意识,通过节能降耗、源头消减来实现环境保护,不仅没有增加环境成本,且带来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坚持“三种”创新,突破瓶颈制约。

以观念创新为先导。济钢在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的实践中,树立“污染物和废物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创意无限,资源无限”等观念,改变环保必然增加成本、减少效益的传统观念,“对渣、尘、水、气等工艺代谢物实施“四闭路”系列措施,进行资源化治理,实现了废物资源化、轧钢加热炉和烧结机点火无油化、锅炉无煤化、取暖制冷余热化的“四化”。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年创产值2.5亿元。”[11]

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引进——模仿——再引进——再模仿”是中国钢铁企业的技术之路,也是中国钢铁缺乏竞争力的根本缘由,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钢铁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济钢较早认识到了这一点,自1996年以来,济钢先后就投入7亿多元研发费用,自主开发了120多项节能清洁工艺技术,形成专利117项,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77项。其

中干法熄焦技术研究与应用和热能资源高效梯级利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些成果不仅是济钢走在技术前列,而且还成为济钢经济效益的增长点。

以管理创新为保障。积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以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引入市场机制、价格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引导各部门珍惜资源能源,促进高效利用。引入绩效管理模式,为循环经济的深入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和创新的平台。

3.关注社会责任,延伸循环经济链条。积极承担社会义务,回收处理社区生活污水,用于生产和绿化。通过不断拓展消纳处理社会废弃物和污染物的功能,实现社区友好、社会友好。

(四)济钢发展循环经济所取得效益

近十年来,济钢坚持不懈地推行清洁生产,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了成本、质量、环境、资源、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为企业争取了发展可能空间,为社会减轻了环境负荷,同时促进可社会的发展。

1.降低了能耗物耗,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发展循环经济初期,“济钢主要生产工序中只有2个工序达到了特等工序能耗水平,大部分都是三等及以下工序。目前,全公司17个主要生产工序中,有11个成为特等工序,3个一等工序,3个二等工序,消灭了三等及以下工序。2004年吨钢综合耗新水比1995年降低了77%,年节水1.13亿立方米,节水效益2.8亿元以上(用水成本2.5元/吨);吨钢综合能耗下降了42%,累计节约标准煤1300万吨,价值90亿元以上”[12]

2.削减了污染排放,促进了环境保护。2005年与1995年相比,每平方公里工业粉尘排放总量降低了53%,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济钢先后建成了省级清洁文明工厂、省级环境友好型企业。

3.促进产品竞争力的增强。坚持开发清洁工艺、生产清洁产品。济钢先后研制开发了“X52、X60管线钢、JG590高强度钢板、贝氏体钢等高强度、清洁型新产品。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品种比例超过了60%。”[13]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等二十多个国家,初步实现了差异化竞争优势。

四 济钢模式对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借鉴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济钢逐步形成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观念创新为先导,技术创新为支撑,管理创新为保证,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能源高效转化,代谢物高效再生,追求企业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谐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钢铁企业循环经济模式[14]。这种模式使得济钢从一个地方级的钢铁公司发展为总体规模全国排名第九的大型钢铁集团,这种跨越式的发展对我国钢铁产业起了个很好的借鉴作用。

借鉴之一:加强组织领导,企业领导要决策正确。领导决策要正确就必须要有正确的理念,一个企业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地发展思路。济钢就有很多好的理念,如“创意无限,资源无限”、“企业不消灭污染,污染将消灭企业”、“污染物和废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等等。而这些理念首先必须在企业的管理人员当中树立起来。并将其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中,做到:1.思想落实,即要把理念灌输到每个成员的意识中,人人树立起正确的观念。2.业务落实。即要把理念付诸实践,制定资源节约规划和实施方案,对如何节能、节水、节电、节约谨慎、再生资源回收循环利用进行重点研究,并一一落实。3.组织落实。即确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建立资源节约责任制,加强管理。

借鉴之二:加大科研投入,鼓励创新,以技术支撑循环经济的发展。我国钢铁企业要摆脱“引进——模仿——再引进——再模仿”的技术发展模式,就要加大科研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济钢自1996年以来不断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开发出一大批先进技术、先进产品,不仅使企业有了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而且技术的研发,为走循环经济之路提供了可能。发展循环经济,它要以技术为支撑,没有相应的技术就无法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也无法实现对环境的保护。要发展循环经济,首先要通过设备更新和改造,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

后生产设备,研发出或引进高科技含量的环保设备,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设备保障。其次,要淘汰落后的高能耗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研究和引进具有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要加大资源再生技术的开发力度,实现产品深度开发和资源循环利用。借鉴之三:

借鉴之四:构建钢铁产业链,建造循环经济圈。正如济钢集团自身构筑产业链,实现内部的循环一样,我国的钢铁产业也要构建产业链。走循环经济到路,笔者认为:企业决不能各自为战,只在企业内部小范围循环,只是“闭路循环”,他所产生的效益只是局部的,而且是有限的,它不能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只有把整个钢铁产业构建成产业链,实现整个产业的大循环,形成最佳生产、最佳消费、最少废弃的生态经济圈,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这才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所在。

五 结语

济钢的发展模式为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方向,它的发展历程表明钢铁产业走循环经济道路是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是钢铁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钢铁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实现工业化的支撑产业,它走循环经济道路不仅能够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够带动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资料:

[1]江涛.从济钢环境治理历程看企业公民的时代使命[J].企业环保.2005(05)

[2]李新创.中国钢铁工业:何去何从?——论影响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十大因素[J].中国冶金报.2004(02)

[3]马莉娟.试述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应对措施[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2(04)

[4]李新创.中国钢铁工业:何去何从?——论影响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十大因素[J].中国冶金报.2004(02)

[5]赵燕娜,朝霞.我国大型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6(08)

[6]曲格平.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A].论循环经济[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6

[7]吴季松.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3

[8]吴绍中.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A].论循环经济[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72

[9]http://xmxh.smexm.gov.cn/2005-7/2005710175057.htm

[10]程鸿文,叶冰.济钢的循环经济帐本[J].环境经济杂志.2005(06)

[11]济南钢铁集团:探索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之路

[12]李长顺.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

[13]徐大立,李广海,赵国杰.基于循环经济的钢铁企业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冶金.2006(10)

[14]济钢:发展循环经济 培育绿色品牌

第二篇:转变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

转变增长方式 发展循环经济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1日 15:37 来源:《求是》 期号:2006.9 作者:李大伦

湖南省郴州市资源丰富,素有“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之称。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逐步建立起以循环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内生增长机制,结合地方产业特征和资源禀赋,在小循环层面全面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清洁生产,在中循环层面有效促进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循环产业群出现,在大循环层面成功实现了三次产业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开创了经济建设、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三赢”的局面。

既抓传统产业,又抓现代科技。我们不断加大科技对产业的渗透力度,使经济发展逐渐摆脱了对自然资源环境的过度依赖。

一是突出改造传统产业。重点选择能源、有色、建材、烟草食品、化工、机械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进行先进适用技术的嫁接,全力支持现有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实施技术革新。钻石钨冶炼技改工程、三九南开制药GMP工程、东江金磊新型干法水泥等一个个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少的技改项目顺利实施,极大地改变了郴州传统落后的生产技术与工艺装备。2005年,主要工业品能源、原材料消耗指标稳定降低率达77.3%,涌现出长烟郴州分厂、华润鲤电、郴电国际、资兴矿业等“郴州市十大标志性工业企业”,成为引领我市工业发展的旗舰。

二是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把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来抓,不断促进技术跨越和产业升级。以高斯贝尔、华录数码、金箭焊料、恒维电子、志富扬等企业为龙头,郴州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发展。

三是突出搭建创新平台。坚持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强研发中心建设。全市85%的工业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取得了良好成效。坚持“工业兴市、园区兴工”,把园区当作产业升级的高地和科技创新的平台来抓,重点建设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和市有色金属科技工业园。市有色金属科技工业园作为全国惟一的有色金属深加工的特色园区,树立“生态、特色、科技”建园理念,迅速形成了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群。与中南大学等著名院校合作建设的省级稀贵金属深加工基地和中俄新材料工程技术产业孵化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吸收技术改造的“充足营养”,注入高新产业的“新鲜血液”,搭建技术创新的“坚实平台”,使郴州循环经济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既抓地下矿业,又抓地上加工。我市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7类70多种,这为我们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

一是围绕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推进精深加工。在力促矿山企业实现无废害开采的同时,突出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推动有色金属产业向新材料产业升级。钻石钨精深加工企业居世界同类企业之首,金贵有色开发的“银基纳米抗菌材料”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成功实现产业化。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形成了“钨资源—APT—氧化钨—硬质合金—再生钨”、“铅资源—电铅—银再生资源—高纯银—银基纳米抗菌材料—再生银”、“电铅(金属锡)—铅锡合金—再生铅锡”、“铋资源—高纯铋—铋氧化物—再生铋”等有色金属循环产业链。

二是围绕丰富的煤炭和水能资源,推进能源转换。突出转换煤炭资源,大力实施煤电、煤化工等清洁能源项目。总投资25.4亿元装机60万千瓦的大型火电项目华润电力A厂,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4.3亿元,实现利税3.9亿元。与美国格莱斯顿能源集团合作投资15亿美元的煤层气开发项目,总投资18亿元的永兴、宜章、资兴等六个煤矸石发电厂,正在抓紧筹备和建设中。我们已开发投产的水电装机容量138万千瓦,是1998年的4.5倍。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小水电中心在郴州设立法律框架下全球惟一的小水电示范基地。小水电龙头企业———郴电国际,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目前,电力装机总量达218万千瓦,成为华南地区的重要能源基地。

三是围绕丰富的衍生资源,推进综合利用。资兴焦电将精煤用来炼焦,焦油用来提炼工业荼、沥青等,煤矸石和焦炉煤气用来发电,发的电用来炼钢,产生的废渣作为水泥原料出售,形成了“煤—焦—电—钢”一体化的完整产业体系。东江金磊用工业废渣作为水泥原料,创造出废渣掺和率达31%的全国纪录,年消耗废渣50万吨。目前,我市被省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34家。2005年,综合利用粉煤灰、冶炼渣、化学石膏等大宗工业废弃物250万吨以上,节约标准煤10万吨,相应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5500吨。

既抓“人无我有”,又抓“无中生有”。我们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在资源耗用“减量化”上做文章,更在“再利用、资源化”上做文章。独特的自然资源是“人无我有”的优势,循环经济则形成了“无中生有”的优势。

永兴县在“零”金银资源的情况下,从收购的废渣、废料、废液中提纯出了金、银、铂、钯、铟、铱等稀有贵金属以及铅、铜、铋、锑、锡等有色金属,并开发生产了硝酸银、氯化银钾、片状纳米银、925白银、氯化金钾以及银触头、铟粉等高科技产品,其中白银产量占全国1/4强,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银都”称号。目前,永兴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三废”再生回收利用基地。2005年,该县有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企业191家,生产白银1890吨,黄金6.3吨,实现税收两亿元。

在“银都模式”的带动下,我市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电池等再生资料回收利用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再生利用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循环经济体系中,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传统产业被称为“动脉产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再资源化,则被称为“静脉产业”,这二者共同构成了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人无我有”的“动脉产业”和“无中生有”的“静脉产业”,构筑了郴州市完整的循环经济框架。

既抓“金山银山”,又抓绿水青山。我们坚持把循环经济理念贯彻到“生态大市”建设中,城市突出抓绿化,农村突出抓沼气,工业突出抓环保。

一是加强生态建设。坚持把抓好城市绿化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工作来抓,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按照“规划建绿、科技兴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的要求,重塑“林中之城”的新形象,先后荣获“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和“湖南省园林城市”称号。环境空气质量连续多年保持在国家二类标准以内,辖区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国家地面水三类标准,15个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率为100%,东江湖、山河水库水质均保持在国家二类标准以内。

二是注重环境保护。着力实施“蓝天、碧水、生态、宁静”工程和“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严格限制“十五小”、“新五小”企业以及焦化、铁合金、电石等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发展,确保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率和“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业开发秩序,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遏制滥采乱挖和资源严重浪费现象。大力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生态恢复工程,突出加强郴江河、燕泉河、东河、西河等重点流域污染治理。

三是发展生态产业。坚持把沼气作为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利用财政扶持、办点示范、加强服务等手段,在全市掀起办沼气的热潮。截止2005年底,全市累计已建沼气池8.4万个,“猪—沼—果”、“猪—沼—菜”、“猪—沼—鱼”等现代生态农业应用面积达10多万亩,被评为省农村能源建设先进市。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旅游”和“革命红色旅游”,努力建设粤港澳“后花园”,形成了生态休闲、漂流探险、林城福地、温泉健身、红色摇篮等旅游品牌。2005年接待各类游客631.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2亿元,旅游综合收入由1995年的全省第9位上升到第3位。

(作者:中共湖南省郴州市委书记)

第三篇: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余培发

近期,为探寻丘陵地区农村循环经济发展路径、切实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笔者组织有关人员专程到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河西乡调查了该乡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有关情况。

近年来,河西乡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打造农村循环经济示范乡”的工作目标,坚持班长抓班子、班子带队伍、队伍促发展,精诚团结,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探索出了一条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1、科学规划,造福百姓。河西乡党政一班人,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河西的有利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循环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产品直接田间交易,保证晴雨运输通畅。同时,依托村道公路,规划修建三条农民街,配套安装水、电、气、有线电视、电话、通讯等基础设施,逐步实施改路、改水、改灶、改房。通过综合整治,农村基本达到了道路硬化、新村绿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生态优化的“五化”标准,农民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用清洁灶、上卫生厕、住整洁房”。

2、引进业主,规模经营。河西乡着力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公司+农户”型订单农业,提高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解除群众后顾之忧。一是引进西南食品加工厂,年加工冬瓜10000吨,韩国萝卜5000吨,既解决了农民产品销路问题,又富了业主;二是引进业主,走种养结合、循环发展之路,规模日渐扩大,天生集团河西养猪场,投入资金2000万元,效益年收入可达200万元;肉牛养殖业也即将投产;种植业主张健、周光、张富强、金先荣等承包土

地600余亩,主要种植花白菜、苦瓜,地膜花生、西瓜等经济作物,土地发包后,农民就地给业主做工,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

3、科学种养,循环发展。河西乡坚持从实际出发,遵照循环经济发展规律,通过“猪—沼气—菜(卖钱、喂猪)”,实行精菜卖钱,下脚菜喂猪,猪粪尿作沼气原料,沼气作生活用气,沼液作蔬菜的肥料。新引进的肉牛养殖场,也严格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用种植户丢弃的花生藤、玉米杆喂牛,牛粪作生产食用菌的原料,牛尿作沼气原料。既循环利用、节约生产成本,又清洁卫生,生产的蔬菜全部是无公害的绿色产品,同时带动了农村改水、改厕和庭院绿化、美化,促进了农村环境大改善,实现了村容整洁。

4、三效凸显,多方受益。河西乡党委、政府坚持以“做强支柱产业,壮大乡域经济,确保一方平安”为工作重点,团结带领全乡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实现了全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一是实现了业主、农民共同增收,业主提供技术、资金和市场,获得效益,农民获取土地承包费和劳务费。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00元,经济效益凸显;二是实现了“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变废为宝再生利用,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又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三是社会效益十分明显,循环经济发展深入人心,当地乡风情民情也极大好转,彰显出了和谐发展的美好前景。

同时,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目前还有少数干部群众对发展循环经济认识不到位,当地政府主导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还不健全、利益导向不够明确,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氛围还不够浓厚,统筹规划和科学组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印发宣传品等多种手段,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发展农村循环经

济的政策,普及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相关知识,提高干部群众对发展农村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各项经济工作中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企业领导树立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思维,创新发展思路,开拓性地经营企业;使公众树立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自觉抵制浪费行为,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2、高度重视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一是搭建班子,落实人员,分解任务,做到工作有人具体抓;二是抓住上级助推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契机,把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纳入总体建设规划,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三是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通过土地利用、信贷等政策优惠,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发展壮大农村循环经济产业;四是继续完善和稳定现有的合同和定单,确保业主放心经营、农民稳定增收;企业稳定增效;五是认真总结,挖掘、宣传推广该乡发展循环经济的已有经验,以点带面,带动大面积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

3、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投入,进一步完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为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搭好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编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农村循环经济项目,争取国家资金的支持,积极寻找投资合作伙伴,走开放式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子。

4、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按照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打好绿色蔬菜、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的牌子,充分利用现有“河西胡萝卜”、“天生集团”等品牌,不断打造新的品牌,发挥品牌效益,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5、建立有效的技术服务平台。花大力气追踪相关农村循环经济开发技术,如种养植技术支持、绿色能源指导、循环经济产品推广等等。同时,大力培养农

村循环经济技术推广人才,采取集中培训和提供个性化需求服务的方式,帮助农民和业主掌握先进适用技术,为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科学技术保障。作者单位: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政协常委、经济委主任

第四篇: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新华网北京8月11日电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顺利完成“十一五”时期的各项任务,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

经济增长是靠资本、资源、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推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不同,经济增长会呈现不同的方式。如果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资源和劳动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来推动,增长就是粗放式的;如果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来推动,增长就是集约式的。

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就是使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和物质消耗推动,转向主要依靠提高各类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推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从1980到2005年,按可比价格计算,每万元GDP能源消耗从13.26吨标煤下降到4.75吨标煤,下降64.2%。这样的下降幅度既不逊于发达国家,也不逊于发展中国家。根据世界银行《2006年世界发展指标》,按国际购买力平价(2000年美元)计算,从1990年到2003年,我国每千克石油当量产生的GDP增长了114%,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只增长21%,其中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分别只增长11%、40%和20%。

但是,这种明显的成绩是以过去经济增长粗放程度过高为基数的。从单位产品实物量能耗、物耗的绝对水平来看,与世界先进水平甚至平均水平相比,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特征依然十分突出。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仅为30%,比世界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从总体上看,经济增长方式远未实现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

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资金投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大幅度增加。2003-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8%,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13.6%,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也呈增长之势。展望未来,资源环境形势更加严峻,加快增长方式转变任务更加紧迫。

深刻认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体制根源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与我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整体技术水平有关,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城市化进程远未结束,以住房、汽车需求快速增长等

为代表的消费结构升级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必然会使我国现阶段的增长呈现出某些高物质消耗特征。

但是,应该看到,导致增长方式粗放有深刻的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是:

价格体系未能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比如,水资源是我国最为稀缺的资源,但我国的水价却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低水价导致了对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农业用水的低价格,弱化了节水技术和设施的投资激励,固化了农业的大水漫灌方式;居民用水的低价格,造成了生活用水的严重浪费。再比如,土地也是我国最稀缺的资源,但长期以来,由于土地征用、交易制度不完善,致使大量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被低价征用,转让价格没有充分反映土地的稀缺程度,从而降低了稀缺土地资源的使用成本,形成了粗放利用土地的惯性。

企业成本未能充分反映其全部社会成本。通过制定和严格执行一定的质量、安全、能耗、物耗以及污染排放等标准,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协调,是市场经济中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明确和严格的标准之下,企业为了达到社会要求,就需要进行技术创新、更新设备或加强管理,从而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目前我国不仅缺乏比较完善的社会标准体系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已有的法规标准,也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这一方面使企业丧失了进行技术创新、设备更新或强化管理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排放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另一方面也使一些企业敢于在执行现行标准和政策时弄虚作假、顶风违规。

税费政策不合理。比如,当前在煤炭等矿产资源开采方面,由于资源税实行按照开采量征收,开采过程中往往发生只开采易开采部分和遗弃不易开采部分的现象。这不仅造成了矿产资源的严重浪费,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采取综合措施,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涉及经济、技术、社会等多方面体制和政策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通力合作。需要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加强生产管理、鼓励理性消费等多方面采取综合系统的措施。要真正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国策,当然,最根本的是要为经济的集约化增长提供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当前,要从如下方面入手,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优化经济结构,增进结构效益。经济结构不合理既是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的表现,也是导致经济低效运行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把优化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抓手。一要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制造业,大力开拓服务业新领域,抓紧构建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附加价值高、吸纳就业多的产业结构体系。二要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形成既有利于规范、有序、有效竞争,又有利于实现

规模经济的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布的格局。三要优化所有制结构,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形成各种所有制企业相互竞争而又共同发展的局面。四要优化出口结构,促进技术水平高、附加值大的产品增加出口,提高比重。

增加政府投入,促进资源和环境技术的进步。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大力开发新能源、新材料、资源节约、污染处理、生态治理和恢复等方面的技术。这些技术研发成功后社会效益比较明显,但研发过程投资密集,研发失败的风险比较大,单个企业或者研究机构研发积极性不高,使得这些技术的供给难以满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因此,要加大政府对这些技术领域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在相关技术领域进行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

提升管理水平,减少管理漏洞。从政府的角度讲,应当通过制订严格的物耗、能耗和污染排放标准,并依法严格执行,从外部促使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转变生产方式。从企业角度讲,则要通过不断采用新的管理理念,完善激励机制,实施供应链管理,优化生产和工艺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倡导理性消费,反对铺张浪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消费模式。因此,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消费者对我国基本国情和面临挑战的认识,增强其合理消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同时,要通过完善消费政策,提倡文明、环保和节约的生活方式。

理顺资源价格体系,完善相关制度。一是加快重要资源价格改革,增加粗放利用资源性产品的成本。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煤炭、水等重要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让市场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三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严格土地法制,合理调整土地收益分配机制,适当增加利用土地的成本。落实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切实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根据新的资源供求形势,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规划,强化规划约束和用途管制,严格区分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严格控制征地规模,健全并坚决执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制度,确保土地价格形成的公开化、透明化。四是完善税收制度。从生产、销售(包括到国外销售)、消费等各个环节,鼓励节约,抑制浪费。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履行好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和恰当地界定政府的经济职能及其社会管理职能。要通过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等,创造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宏观经济和社会环境。同时,要完善各类质量、安全、环保等法规和标准,强化执法体系,提高执法能力;强化对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技术创新;打破市场垄断和市场封锁,维护市场秩序。

第五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意义

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意义

2002110094

王子健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实现模式,它可分为两种形式:粗放型和集约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金、资源的投入来增加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中走的是一条粗放型增长的路子,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经济效益低、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进步缓慢、产品质量低等一系列问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可以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可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实际效益较差,国有企业亏损面大,不改变这种状态,经济发展就很难良性和持久。二是可以改善工业化道路的路径依赖。长期以来,我国在工业发展上过度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搞了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是“外延式”的粗放型增长,忽视现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内部管理,造成不少企业技术进步缓慢,生产能力闲置等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彩电生产能力闲置比例为二分之一,家用冰箱为三分之二,汽车为四分之三。这种现状迫切要求转变工业化发展道路。三是可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目前国家对农业基建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已下降到3%~4%,远远低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10%以上的水平。这说明工业的粗放增长实质上已挤压了农业,成为农业投入不足的原因之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仅应当改变长期以来农业未受应有重视、农业向工业提供积累的做法,而且工业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反哺和支持农业,从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此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将改善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传统的经济增长要靠大量的能源消耗来维持。据统计,每增加一美元的生产总值,我国的能耗是日本的5倍~6倍,是美国的2倍~3倍。资源的过量消耗,也会加剧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以集约型方式增长,资源消耗将会减少,环境污染状况将会得到改善。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看,我国长期以来生产技术进步缓慢,产品的质量不尽如人意,在国际市场上主要靠低价竞争。通过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可以大大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占有率。更重要的是,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集约型增长方式有利于人们实现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收入增长,为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物质条件,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生态环境整体上比较脆弱。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节约发展、循环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不断改善生态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为人们提供适宜居住的生活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要求更加重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把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轨道。

下载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钢铁产业增长方式转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钢铁产业增长方式转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分析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意义和价值 姓名:王贤才专业:信工计算机班级:政治2班学号:2004110023 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

    实施名牌战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5篇范例]

    实变施名牌战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本文论述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如何正确认识名牌战略,探讨了如何实施名牌战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的问题 实行改革开放的中国 ,经济建设......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镇域经济增长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镇域经济增长——洇溜镇副镇长崔彦海 镇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缩短城乡差距、加快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镇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于实现区域经济总......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体制创新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体制创新王一鸣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典型特征,就是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低成本资源和要素的高强度投入,并由于资源和要素的低成本,使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和出口。......

    转变发展方式 推进结构调整

    转变发展方式 推进结构调整温家宝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建立促进新能源利用的机制,加......

    转变经济增长观念

    转变经济增长观念,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是企业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又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该矿依靠自身优势,在稳定主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型......

    吴敬琏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吴敬琏谈中国体制性障碍:政府掌握太多重要资源配置权力 2010年10月08日 08:10财经网【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15条 经济学家吴敬琏(来源:中新网) 过分倚重短期政策是出现......

    小议贫困山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合集五篇]

    小议贫困山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贫困山区转变经济增长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把握“粗放”与“集约”的相对性。粗放型是速度数量扩张性,集约型是科技效益质量型,二者相得益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