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会计职业道德失范原因及其应对措施

时间:2019-05-15 00:18: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刍议会计职业道德失范原因及其应对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刍议会计职业道德失范原因及其应对措施》。

第一篇:刍议会计职业道德失范原因及其应对措施

刍议会计职业道德失范原因及其应对措施

【摘要】

坚持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地位是财务会计的内在要求,是以德治国和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需要,也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针对目前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提出一系列应对措施。

【关键词】

会计职业道德 失范原因 应对措施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其主要内容有八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仅是会计职业责任要求,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两个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

一、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现状

(一)职业道德意识薄弱

不少会计人员缺乏道德意识,对职业道德的理解非常模糊,对其具体要求更是一知半解。他们责任意识不强烈,消极对待会计工作,难以做到以身作则遵循会计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由于这部分会计人员对工作的懈怠心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屡屡出现。

(二)盲目追求个人利益

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在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冲突时,不是用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而是为了寻求一己私利,违背会计工作的客观公正原则,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有的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意见,不仅损害了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利益,更损害了国家及集体的利益,带来极其严重的社会后果。

(三)业务水平较低

在当前的会计人员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会计准则及其处理方法不甚了解,在日常的业务处理中疲于应对,采取错误的记账方法,导致较多的会计记录都出现不合规的现象。他们将领导的旨意作为工作的标准,伪造账目,极大的损害了国家及投资者的利益。

二、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

(一)部分会计人员素质偏低,会计行业准入标准较低

会计工作本身的专业性强,需要专业人员开展会计工作。但是目前会计行业准入标准偏低,会计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对参考人员的要求较低,许多非专业人员都通过该项考试并参与到企业的会计工作中,但是他们对会计工作缺乏较细致的了解,在实际处理中难以把握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增加了会计记录的错误率。更有一些企业违规聘用没有通过资格认证的人员参与到企业的会计工作中,这就难以避免地造成了会计人员对职业道德认识的匮乏。

(二)职业道德教育与继续教育的缺失

我国会计教育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但是对职业道德的要求较低,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及继续教育中都没有对素质培养给予高度的重视。在长期弱化职业道德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大背景下,会计从业人员也就放弃了对自身素质的提升。

(三)内外监管不到位

内部审计的设立旨在企业自我监督和审查,但是事实上内部审计机构通常由于在人员聘用、薪金发放等方面受单位管制而难以发挥独立审计作用,弱化了审计效益,无法进行事实有效的监督。

会计行业协会的监管是会计活动的重要监督力量,是会计信息真实公允的重要保障。但目前会计行业协会仍流于表面,不能真正在会计监管工作中发挥实际作用。同时,外部法定监管机制不到位,会计审计税法监督标准不一致也导致各部门监管活动的不协调,给会计人员的违法违规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解决措施

(一)加快法治建设步伐,完善法律法规,大力加强执法力度

法制建设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现状,将职业道德规范加入会计法律法规中势在必行。目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尚待完善,需要法律强有力的执行力来加以辅助。面对部分道德要求在法律条文中缺失的现状,我国法律政策制定机构需要进一步规范会计规章政策,出具更多具体会计职业道德准则,提升有关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以保证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企业需要对违法违纪行为必须给予强有力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强化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提升会计队伍的职业修养

在对会计专业在校学生的培养中,要把对职业道德的教育放在与专业技能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对在职人员的培训中,各部门要加大培训力度,定期进行形式多样的教育,宣传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同时将对职业道德的评价纳入会计人员考核的内容中,促使其自觉自愿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建立强有力的内部监督机制,形成奖罚分明的奖惩制度

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系统是企业健全运转的保障之一,各企业应建立实施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真正做到对会计人员有效监督管制,抑制会计造假的现象发生。政府及有关执法监督机构应真正从源头上遏制造假现象的发生,并呼吁并支持单位职工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到对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督管制中去,提升会计监督工作的透明度。

岗位轮换制度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按照既定期限,让职工轮换从事不同工作岗位的一种制度。会计工作本身存在一定特殊性,一个人若长期从事同一项会计工作极易给企业的资金安全带来隐患。因此,企业应建立会计岗位轮换制度,通过会计人员的相互监督制约降低会计人员舞弊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提升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在职业技能及道德修养上相互促进,互通有无,从本质上完善企业财务工作,为其创造更多财富。

奖惩机制是组织对员工进行奖励或惩罚,以强化人事行政的制度。通过奖励与惩处的激励与控制的双重功能,可以提高职工积极性,培养是非观念。各企业应建立奖罚分明的奖惩制度,加大对舞弊者的惩罚力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信息失真的责任,并将其纳入考核制度。

四、结语

总之,在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的今天,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尤为重要。这是一项长期建设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企业以及会计人员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在建立各项强有力的监督机制的同时,加大职业教育力度,从根本上提升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自身也应积极参与职业道德培训工作,为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简介:李欣(1990.8.21-),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主要研究会计学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燕.浅议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科教导刊,2011,(32).[2]胡朝举,林珊玉.会计职业道德现状、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1,(12).[3]王秀果.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及建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0).

第二篇: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与重塑

一、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要特点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根据企业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日常会计黎项的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它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l.目标性。判断总是有其特定的目标指向。一般来说。会计人员除了希望判断私选择的结果能及时、恰当地反映出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外,还希望对条件确认、计量和揭示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能有效地维护和增长企业的自身经济效益。

2.主观性。会计准则允许企业会计人员选用不同的方法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处理,而不同的打法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但哪一种方法能使结果更接近客观实际,有时很难有一一个客观标准,只能依据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确定。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掺杂着会计人员的主观臆断性。

3.权衡性。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选择会计政策和进行会计估计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多个方案的比较、优选,面临着可靠性与柏关性、稳定性与适用性、利益驱动和公允公正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权衡选择。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可以说就是一种比较、权衡、取舍的过程。

4.受制约性。会计职业判断是在有限制和要求下的相对主观,它受制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①受制于社会的外在约束机制,如法规、政策、目标、国情和技术水平等;②受制于会计的某些自身特征、原则及相应的理论框架;③受到会计人员自身的业务技能与职业道德水准的制约。

二、会计职业判断的具体表现

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原则的选择与协调。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在会计实务中对某一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设、揭示时需要多个会计原则之间作出选择,而各个会计原则之间也有矛盾。如可雄性与相关性否则之间。谨慎性原则与历史成不、一致性原则之间就时有冲突在特定的条件下,某项会计原则是否应当选,选择的“度”应该多大,如何正确处理多个原则的优先使用顺序,怎样实现不同原则之间的最佳组合等等,这一切都必须依赖会计人员的判断来进行相应的选择与协调。

2.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由于客观经济的复杂性和各个企业的特殊性,企业可在允许的范围内对同一经济事项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在这多种会计处理方法之间本无绝对的孰优孰劣,现行制度也缺乏对多种方法选用标准的具体规定,会计人员只有在工作中运用自身的职业判断,花诸多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中,选择适合本企业具体情况的会计处理方法,以便会计信息能望其实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3.会计估计。在会计工作实践中,经常需要利用最新信息对具有结果不确定性的交易或事项作出判断,对未来事项是否发生及未来事项的发生时间及影响予以估计入账常见的需要估计的项目有:坏账、或有损失、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与净残值、无形资产和待摊费用的摊销期限等等。这些项目必须通过会计人员合理预测与推断加以确认、计设,才能便会计信息实地反映,其确认、计量、揭示的合理准确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empirenews.page--] 4.重要性原则的运用。重要性原则要求对那些预期可能对进行经济决策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应单独反映或重点说明;对于不太重要的经济事项,可以在会计记录或报表上予以简化或省略。由于我国会计准则未对重要性作出明确的定义,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的事项,判断其重要性的标准也会随着时间、地点、经济环境、业务性质等等而不同。因此,对于一项经济事项是否重要。是否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构成影响,应否单独揭示,应视其自身性质及相关情况而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三、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一项重要而富于挑战性的工作。职业判断能力的强弱是一个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反映,它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对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方法的全面理解与准确把握,也需要对企业客观经济环境与经营管理目标进行透彻的了解。因此,为增强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能力,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认改变过去按图市机的旧习。要转变观念,更新思维方式。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以适应市场经济和会计工作的变化及辆要。

2.加大对会计人员的指导和培训的力度。会计理论界私有关邵门应当积极宣传新的会计准则和各项法规制度,对其要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阐释和开屡讨论,同时组织并且动员社会力量对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和指导,以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供会计人员学习。

上注重自以会计信息失真为突出现象的会计职业道德的严重失范,犹如一个无底的黑洞,吞噬着会计人员规范的职业行为。面对我国目前会计职业道德严重滑坡的现状,作者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就如何重塑会计职业道德,提出了切实的策略。

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实质上是一场全面的、深刻的社会转型,社会转型既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又为社会道德失范的产生提供了养分。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会计领域也同样遇到了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二律悖反”的困惑。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是指会计职业规范的缺乏或者丧失。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改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与此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旧有的会计行为规范模式在一定程序上被否定或遇到严重破坏,逐渐失去对会计人员的约束力,形成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权威失落。近年来,会计界议论较多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计职业道德失范是最重要原因之一。

一、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大面积、持续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是会计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引起会计界、经济界以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近几年来各种新闻媒体对此也屡有披露。事实表明,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为其突出表现的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确实折射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严重滑坡。会计职业道德严重滑坡的具体表现如下:

(一)少数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败坏、论丧,主动违法犯罪[!--empirenews.page--] 有的会计人员个人利益膨胀,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监守自盗,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某事业单位女会计许某,在其担任会计兼出纳的10年中,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贪污公款7272万元,是建国以来某省最大的一宗经济案件,媒体报导时冠以“惊天大案”,许某已被判处死刑。某房地产公司会计黎某,中专毕业,参加工作仅三年,利用单位财务制度不严密,贪污公款200多万元。这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虽然是少数会计人员所为,但也的确反映出在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会计队伍中确有一些人职业道德论丧,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严重缺欠

会计职业道德的严重缺欠表现在进行会计职业活动中,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具体表现是:

1.违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最重要的道德规范,而恰恰在这一规范上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造成大面积的会计信息失真。围绕这一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是否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规范。为了增强问题的说服力,我们对1200名会计[1][2][3][4]下一页 人员进行了调查。被调查的会计人员均具有级专业技术以上任职资格;所在单位的性质和类型有国有企业、多种所有制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在职务结构上,有一般会计人员,也有科、处长及以上职务的会计人员;年龄结构上,老、中、青各占三分之一。由于被调查人均是在岗会计人员的回答,所以,我们认为调查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调查结果也具有相对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调查结果表明:

第一、当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精神,坚持原则处理会计事务,同单位负责人的意见产生分歧时,16.8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当做到坚持原则;21.86%的会计人员认为应直接按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办;61.2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作好“技术处理”以使按单位负责人意见办。令人震惊的是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居然有占83.13%的会计人员认为应按单位负责人意见,掩盖问题,应付社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会计人员面对这种情况,是要在坚持原则和个人利益、单位利益之间矛盾的任何一方,作出取舍两难的选择。有83.13%甚或更多的会计人员,在这两难的选择中舍弃了职业道德原则。

第二、所谓“技术处理”不外乎在会计原则、会计处理方法、会计科目使用、以及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上弄虚作假、掩盖问题,欺骗单位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在这大多数会计人员中,作出这种选择,在职业道德的天平上,总是要失分的。相当部分中、老年会计人员,在不得不帮助单位弄虚作假时,表现了高超的技术处理能力,操作极具隐蔽性,一般较难发现,易于逃避外部监督。在有外部监督,如国家规定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时,这些会计人员则能作好与“协调”、“配合”,使监督弱化以致流于形式,他们在单位里因此常被视为技术高、会“公关”、有本事的会计人员。1998年的成都红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编造虚假利润,骗取上市资格一案,就是在公司领导人的授意后,由财务部副部长陈哨兵的具体组织实施,他们将折旧方法由双倍余额递减法改为直线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虚报利润10805万元,使得红光公司股票得以上市。这些会计人员可能认为是自担风险,是自己对单位应尽的责任,或是自己专业技术水平良好的表现,但总归是职业道德上的严重失范。[!--empirenews.page--] 第三,对当前普遍发生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会计人员所起的作用、责任方面,主动出谋划策的占11.2%;配合单位负责人作假的占26.8%;被近操作的点44.7%;因业务水平低而出错的占17.3%.情况表明,占38%的会计人员的主动出谋划策、配合作假的行为,主观动机虽有不同,多少都是一种故意作假行为,而其中主动出谋划策的更是一种通同作弊的行为了。这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会计人员在客观公正,依法办事方面不能坚持原则,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严重缺欠。有的会计人员,自己一向敬业爱岗,也能作到客观公正、依法办事,但是在面临授意、指使、强令其伪造、变造会计资料的情况下,也出于无奈,放弃原则违心操作。在“回天无力”时,他们自嘲自讽称自己不是会计而是“编计”。表现了对会计工作由热爱转变到厌恶的心情。他们不少人表示自己如能保证生活需要,就不再从事会计工作,有的人不赞成并阻止其子妇从事会计工作。

2.不熟悉法规,遵纪守法的意识淡薄

不少会计人员不能做到熟悉法规、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意识日益淡薄。他们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就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了。有的会计人员思想上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要领,这是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扭曲。在调查中,我们询问现岗会计人员的问题是,目前我国是否存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如果存在是在哪里规定的?令人遗憾的是,居然有11%的会计人员认为不存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只是在人们的信念之中。另有20%的人认为存在会计职业道德,但不知道在哪里规定的。可见有三成的会计人员对法规的熟悉和了解是模糊的。

3.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

现实中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会计工作拖拖拉拉、频于应付差事。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业务素质的低下,还表现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记帐不符合规范,帐簿混乱、帐帐不符、报表挤数的现象,在不少单位是司空见惯的。实践中由于会计人员业务不熟,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也并不少见。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质量,违背了职业道德的要求。

二、会计职业道德严重滑坡的原因

(一)社会不良风气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影响

1.历史造成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我国建国以后的十多年中虽然在经济工作中也出现过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但在总体上社会风气是健康的。五十年代浮夸风和“文化大革命”中实用主义、颠倒黑白、弄虚作假思潮的影响在延续,遇到市场经济环境,又迅速膨胀,使会计信息服从所谓的“政治”需要,会计人员无力阻拦,随波逐流,表现出职业道德的滑坡。

2.利益驱动的负面影响。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上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在会计领域也同样遇到了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二律悖反”的困惑。如物质利益原则就恢复了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物质利益原则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但是物质利益原则也表现出其本身所固有的两重性。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剥削阶级意识抬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削弱,致使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频现,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包括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所以人们在分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时所讲的“利益驱动”就是这种价值观念变化的一种负面效应。例如,在下岗失业和违反原则作假帐的两难选择中,多数会计人员选择了按单位负责人意见作假帐,表现了追求最基本的自身经济利益。反映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失范。[!--empirenews.page--] 3.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处罚苍白无力。新中国成立以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颁布这一时期,对会计人员职业行为的要求,散见于各种财务会计行政规章制度中,上述这些规定中明显地体现了国家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以及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但是都还没有将这些内容明确为职业道德,也没有明确提出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条款和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1996年以后这种状况发生了明显的转机,第一个突破的是1996年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专门以一节的篇幅,明确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条款,实现了在会计规章中使会计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单独成文和单独规范。第二个突破是遵守会计职业要求,第一次写进了根本大法,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39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 道德,提高业务素质。”这些虽然都表明我国 会计职业道德的逐步发展进程,但缺乏系统性、完整性。

另外在调查中,有75%的人认为对不讲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处置太轻,25%的人认为根本没有处置。职业道德的违规行为惩治不力、缺乏职业道德自律组织和对道德优劣表现赏罚不明,我国1993年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对违法会计行为的制约,缺乏强制性和操作性,客观上不利于制约违法会计行为的滋生蔓延,又使会计人员抵制违法会计行为时,缺乏法律保障。正像有的会计人员面对弄虚作假的授意、指使、强令而承认自己行为有失职业道德时所说,法律都管不了的事,我们的道德更无能为力了。

(二)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上一页[1][2][3][4]下一页 会计人员在单位对单位负责人地位上的从属性,也就带来其职业道德作用上的从属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发挥作用的程度具有从属性特点,较缺乏独立性品格。会计人员是单位内部的会计做作业人员,是受聘、受雇于其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其衣、食、住、行、任免、奖惩、升迁,均依靠其在单位的任职及任职的业绩。在过去,赋予会计人员“双重身份”,使他们既是单位的工作人员,又是代表国家的工作人员,会计人员的任免并不完全决定于单位负责人,还要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约束,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是适应的,也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在人事制度、劳动工资制度的改革中,这种“双重身份”就行不能了,他们同独立、公正执业的注册会计师不同,没有在单位之外、之上的独立执业地位,他们的工作完全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管理之下,单位负责人拥有充分的用人权。会计人员在单位的地位具有天然的从属性,使得其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作用大小,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从属性,从属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其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这种从属性往往不以侍人员的主观愿望为转移,而且这种从属性对会计人员自我职业道德修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要求会计人员要具有比以往高尚的职业道德境界,才能使职业道德充分发挥作用,而不少会计人员却很难做到这种程度。因此新《会计法》特别强调对违法行为要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是非常正确的。[!--empirenews.page--] 在调查中显示,当前普遍发生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占88.8%的会计人员是没有主观故意的,如果没有遇到授意、指使、强令,他们自己是不会主动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何况点其中50.34%的会计人员是被近操作,就更是在职权范围之外,力不能及的行为了。这种情况,严格地讲,虽也表现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欠,但根源是比会计人员握有更大权力的具有弄虚作假主观故意的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水平所造成的。如国内闻名的“琼民源”案,在1996年的报告中虚构利润5.4亿元,就是在“琼民源”董事长马玉和的直接指使和策划下作出的。为此,马玉和因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会计人员表现出的不良职业道德,正是单位负责人意志的体现,是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的直接结果。

(三)侍人员的道德素质偏低

会计人员在做出违法违纪会计行为时,一般都在职权范围内,又出于主观故意,主动而为,反映了会计人员自身道德素质偏低。其形成的原因,固然也有社会风气和单位负责人道德水平的影响,但与教育不够极有关系。在会计大中专学历教育中,系统的职业道德课程几乎没有开设。而在参加工作以后,会计人员后续教育规定中有职业道德内容,但实际从未见过职业道德培训。在调查中至今有29.73%的会计人员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主伙不存在和不知在哪规定。

三、走出黑洞,重塑会计职业道德

所有这些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现象,使得我国市场经济下的会计工作秩序将在一个时期内处于新旧两种道德观念的磨擦、冲突甚至对立之中,从而产生会计工作秩序的失序和不稳定的过渡状态。如果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现象不给予高度重视,而任其肆意蔓延,必将导致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严重破坏,危及我国经济改革目标的实现。因此,重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现代化目标相适应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势在必行。现阶段会计职业道德的重塑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本文仅提出在重塑中主要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一)确立会计职业道德重塑的指导思想

1.会计职业道德重塑的指导思想

会计职业道德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一方面,它针对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消极思想和行为,提出一些道德准则来矫正和规范,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例如,用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准则来矫正、规范弄虚作假、不公正对待利益各方、为他人所左右。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是独立、自主、具有平等权力的经济实体,这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作为政府附属物的企业有本质的区别,其目标是谋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市场经济内在要求企业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能力,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要求尊重企业的正当利益、合理选择和发展能力。因此,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应考虑这些方面要求。

2.会计职业道德的重塑要与会计目标相适应

传统的企业会计目标主要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提供经济数据,由此出现了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受国家这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现代企业的会计目标已经有包括国家在内的股东、债权人的需求,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应考虑兼顾各方利益的问题,以较好地实现会计目标。[!--empirenews.page--] 3.会计职业道德的重塑要与会计管理体制相适应

传统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单一模式的,从而容易制定与其相适应的会计职业规范。经济体制过渡时期,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呈多元,如会计人员委派制、会计人员统管统派制、财务总监制和代理记帐制等,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要能适应多元化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需要。在会计制度管理体制方面,由传统体制下管得过死、过细,转变为管住基本的、重要的,给企业更多的会计政策可选择性。这些都对会计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4.会计职业道德的重塑要与会计人员的素质相适应

由于我国整体经济水平不高,人们的道德境界参差不齐,会计人员的素质不尽如人意。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必须从会计人员素质的实际出发,防止形成脱离实际的高不可攀的道德准则。

5.会计职业道德的重塑要与国际惯例接轨

会计职业道德是有强烈经济性色彩的经济道德,会计职业道德不像那些带有强烈阶级色彩的道德规范一样完全依附于阶级的变迁,而主要依附于历史继承性的经济规律,在各阶级不断的变迁中,保持自己的相对稳定性。国际上那些合理的、有益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应大胆吸收,为我所用。

(二)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新修订的《会计法》第一次把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高度概括地写进了法律条款,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我们应借此东风,深入地探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建设,真正发挥会计职业道德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具体的,该体系中应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和主导,是规范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对规范体系其他层次的内容具有指导作用。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就是在会计职业活动的范围内,调整和处理会计职业关系的根本准则和总体要求,它对于会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和行为指南具有统帅和根本指导意义。会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是规范体系的中心和主干部分,是对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的行为规范,是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并对会计职业道德行为指南具有指导作用。会计职业道德行为指南是依据基本规范的要求,针对具体的会计职业行为所提出的具体做法和具体要求,行为指南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对规范体系中会计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具体说明。

1.社会利益原则

会计职业道德是调节会计职业活动中各种会计职业关系的手段。会计职业关系是一般社会经济关系在会计职业或行业方面的特定表现,这里的会计职业关系包括了会计职业内部从业人员之间、会计职业之间和会计职业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在社会经济关系中最敏感、最突出的关系就是利益关系,会计职业活动中所涉及的利益关系尤为突出。那么在上一页[1][2][3][4]下一页 调节和处理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上,应把握什么样的根本原则,会计目标导向起决定作用。从会计目标出发,包括国家在内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实质上就是社会利益。体现社会利益的会计目标是会计活动和会计工作的指引方向,而会计职业道德是维护会计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因此,社会利益原则是调节和处理会计职业活动中的职业关系的根本准则。[!--empirenews.page--] 社会利益原则是以社会利益为出发点,在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时,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里所讲的社会利益是指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决不包含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的小团体利益,广义上的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其实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小团体利益都隐含着纯粹的个人利益,是个人利益的集中表现。在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一些会计人员之所以无所顾忌,在于他们总觉得其行为不是为个人利益而是为本单位利益。在会计职业道德滑坡中,小团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占了会计职业活动中利益关系的绝大多数,而且往往是小团体利益占了上风,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我们在强调社会利益高于小团体利益的同时,并不否定小团体利益、个人利益的合理存在,社会利益原则要求人们在保证社会利益的前提下,把社会利益、小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机结合,得到较高程度的统一。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客观公正、依法办事都是社会利益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

2.会计信息质量原则

为了实现会计目标,就要保证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追求会计信息符合质量要求是必然的,因此讲求会计信息质量原则是调节和处理会计职业活动中会计职业关系的根本原则。会计中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由诸多标准组成,可以高度概括为相关性和可靠性。会计职业活动的核心就是通过提供相关的、可靠的会计信息,来服务于社会、奉献于社会。会计职业道德就应以追求会计信息质量为根本原则,不断调整和纠正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种种会计行为,来维系会计职业活动中的职业关系和会计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坚持准则都是讲求会计信息质量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

3.职业谨慎原则

职业谨慎原则是指职业会计师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具有严谨的精神和保持慎重的态度。会计职业活动中客观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职业风险,人们对于会计职业活动中可能的和现实的职业风险应给予充分的、合理的关注,要勤勉地发挥自己的技能,要保持细心工作、谨慎小心的精神状态。对自己所做的各项工作和职业判断进行自我审查,始终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职业谨慎原则是调节和处理会计职业活动中会计职业关系的根本准则。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的职业胜任能力、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廉洁自律、保守秘密、钻研业务提高技能等,都是职业谨慎原则的具体体现。

(三)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的奖惩机制

针对以往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监管不力的隐患,必须建立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的考评和奖惩机制。

1.建立会计职业道德监管组织

监管组织的建立根据我国的实际可以分两步走,在目前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先在中国会计学会下组建会计职业道德委员会,这一步近期相对容易做到,但权威性稍差。然后待条件成熟时,建议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单独组建中国会计协会,权威性较高,负责全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监管。

2.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追踪记录制度

建议结合会计证的检查,对全国的持证人员进行注册登记,建立道德行为档案。对在各种财政、审计、税务检查中,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会计人员,进行量化记分,在会计证年检时根据档案记录,采取相应的措施力素质的提高。会计人员应积极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以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切入点,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应注意对理论的思考,保持对热点问题的敏感,充分认识和估计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大胆探球,努力实践,增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第三篇:当下电视广告传播失范现象及其应对措施

探析当下电视广告传播失范现象及其应对措施

一、分析电视广告传播失范的表现

所谓“电视广告传播失范”指的是电视广告传播的内容、时间及波段违背了当前国家和广告业内的办法规定。这一方面对消费者消费态度及消费方式产生消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对受众观看电视节目的心情也有着极为消极的影响。

2010年3月4日,笔者对陕西二套都市青春频道中午10:15——11:15和下午15:00——16:00这两个时间段的广告进行记录分析。陕西二套都市青春频道属于省级电视媒体中的地面电视媒体,它主要以青春、时尚为特色,精品节目有“都市女孩”、“都市快报”、“都市碎戏”等,尤其是“都市快报”,它如滚动式新闻一般,一天三次(8:00,11:50,21:25)播报着陕西地区大大小小的新闻事件,及时而又新鲜,成功地攫取着观众的好奇心,这一栏目的推出使得陕西二套收视率稳居前列,广告投放额也不断增长,但同时广告作品的质量也逐渐下降。

(一)电视广告播放时间及播放波段失范的表现

据笔者记录材料显示:在2010年3月4日中午10:15——11:15这一小时中,陕西二套都市青春频道社区剧场播放电视剧《大秦帝国》(第9集),其中电视剧播放时间占45分钟,广告播放时间占15分钟。根据我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03年9月15日颁发的《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中第十八条规定:除19:00至21:00以外,电视台播放一集影视剧(一般为45分钟左右)中,可以插播一次广告,插播时间不得超过2.5分钟。而陕西二套在播放《大秦帝国》时,从序幕开始到片尾结束之间,插播广告四次,分别为10:15——10:20(5分钟);10:43——10:45(2分钟);10:55——10:57(2分钟);11:05——11:10(5分钟);广告播放时长共14分钟,占电视剧时长的33%左右,严重违反了《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中的规定,严重破坏了节目的完整性,电视剧播出的时间分别为23分钟、10分钟、8分钟、序幕2分钟、片尾2分钟,一集完整的电视剧被分为5个时间段,其中序幕之后片尾之前分别播放广告5分钟,极大地考验着受众观看电视节目的耐心。而在当今时代新媒体的冲击下,以这样的节目与广告投放方式,广告的巨额投资还能否达到广告主与广告商所预期的市场效应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电视广告播放内容失范的表现

根据笔者对陕西二套都市青春频道广告内容的记录,2010年3月4日中午10:15——11:15播放的十五分钟广告作品共有四十五篇,其中医药类广告占三分之二,主要有西安圣和医院、大唐奥舒、好视力眼贴、慢咽舒宁好爽糖、锄根牌胃舒宁、参阳胶囊、汉森四磨汤这七种药品或保健品广告,其

明显特点是播放频率高,广告内容平淡,无创意点,仅仅是简单的描述产品或企业的功能或特色、生产厂家或企业地址。针对陕西二套以上广告传播的现状,可以归纳出以下两点:

1、广告风格与电视栏目特色大相径庭

陕西二套为都市青春频道,这一频道以“都市青春”为特色,就说明其电视观众主要以青年群体为目标市场,是一个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群体,但是从其播放的广告内容来看,与频道特色反差很大,医药广告的泛滥传播,显然呈现着一个病态社会。广告是电视台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从根本上说,电视台对广告的审核首先应该选择那些与频道特色栏目相一致的广告来同步播放,从而达到双赢的效益。

2、违法广告传播肆无忌惮

我国《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中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广播电视广告应当健康文明,不得播放含有色情或性暗示等内容的广告,不得播放治疗性病的广告。而陕西二套在一个小时之内插播的三分之二的医药广告中,西安圣和医院,参阳胶囊就占到其中的一半,广告播放频率极高,几乎每个插播阶段都有其四五篇相同或不同的广告作品。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十四条规定: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得有下列内容:(1)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的;(2)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的;(3)与其他药品、医疗器械的功效和安全性比较的;(4)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者专家、医生、患者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机制的其他内容。在这五条规则中,陕西二套所播放的医药广告明显触犯了其中的第(2)、(4)条,七则医药广告中几乎都提及到了其治愈率或说明其产品的有效率。尤其是大唐奥舒,它是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选用的广告代言人都是用过其产品的患者,而且广告内容中多个胃病患者陈述自己的病情严重程度,对服用大唐奥舒前后的身体状况做出对比,向电视机前的观众认可并赞同这一药品的神奇功效,号召广大胃病患者购买使用。

二、电视广告传播失范的影响

广告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活动,以其提供的熟悉方式和认知内容影响并塑造着社会的整体知觉,如果一些消极的,不合时宜的观念、意识如此露骨且肆无忌惮的展现在广告作品中,结果势必使消费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尤其是电视广告对人的影响尤为直接和明显。陕西二套都市青春频道是众多电视媒体的一个典型例子,在这种现象普及于电视媒体时,我们显然可以推测出受众是在被动的意愿中接收广告信息。受众观看一集四十五分钟的电视剧要被迫接收三十多则医药广告,对其来说的确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倒不如转向网络媒体选择自己喜欢的电视剧,既节省时间,又能全身心的投入剧情欣赏。因此,电视频道播放比例失调且没有创意可言的广告的话,只能是

浪费资金,甚至消费者会对所宣传的产品或企业产生抵抗心理。广告是产品最主要的形象代言人,广告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产品形象的失败,这是必然的。西安圣和医院是目前陕西电视台做广告时间最长且频率最高的一家企业,它主要治疗不孕不育,妇科疾病及男性性病等病情。为此笔者曾做过一次题为《西安圣和医院在您心目中的印象》的访问调查,调查对象为经常收看陕西电视台的人,选项有:A、好 B、一般 C、差。其中八人选择“C、差”,两人选择“B、一般 ”,无人选择“A、好”。所以说,陕西二套的这种广告投放方式一方面是电视台把关的失误,以至于影响受众对电视台的整体印象,另一方面,广告商制作的广告作品过于平庸与低俗,很难达到广告目的。

由以上分析可以归纳出:电视广告传播的失范会影响到三个方面即受众、电视台和广告主。其中对电视台和广告主的影响仅仅停留在收视率和企业的利润上,只要加以方法和技巧上的改善便可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它对受众的负面影响则是最为深刻和难以抹煞的。史高特说,聪明的广告运作者“必须是一名人性的学生,必须掌握人们心理活动的规律。”其实,在广告与人性的关系中,广告创作如何与人性特征相契合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还应包括广告将对人性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陕西二套为例,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归纳出整个电视广告失范现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2]

(一)受众被动接受信息,产生抵抗使用产品的情绪

广告的显性霸权强迫受众接受广告信息,使其产生厌恶心理从而抵抗使用产品。广告显性霸权是指广告对控制对象的信息接受和行为选择上的一种强迫,这种广告霸权是外在的,是通过观察就可以感受到的部分,它包括广告信息对受众感官的冲击,广告宣传对企业的压力和广告形式对其他媒介文化的制约。

广告信息对受众的强迫似乎并不总能成立,因为生活中并不缺少主动寻找广告的例子,查报纸上的招聘广告,听广播中的二手车信息,看电视上的节目报名征集广告。这些时候,我们是在主动寻觅和利用广告,这样的经历每个人都有,但是我们经历更多的是被广告所寻觅,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广告的追踪者,而是被广告追踪的对象。当然,激烈的竞争使市场的细分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区隔成了企业重要的营销策略,广告传播的大多数法则已不再适用于这种差异化营销,不同的产品都有自己的目标群体,并非所有的广告都要找到我们头上。广告信息与大众之间的冲突表面上看来已经解决,然而实质并非如此,这是因为一方面广告宣传的窄播化与产品本身的特殊性有关,如贵重饰品,高档服饰,名牌化妆品多选择面向白领阶层的杂志,但是这种产品的比例并不大,绝大多数产品是面向大众的普通消费品。产品宣传多选择大众化传媒。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媒介不断出现,其锁定的目标消费群的能力也日益提高,况且只要我们具备消费能力,总会有被划分到目标消费群体中的可能,广告主会凭借各种媒介穷追不舍,我们终究摆脱不了广告对感官的霸权。

广告信息对目标受众的感官霸权还不仅仅表现在广告的不请自来,还表现在广告信息诉求的霸气

十足上,如陕西二套播放的锄根胃舒宁,语速急语音大的广告语“治胃病,要除根,用锄根胃舒宁!”咄咄逼人,甚至这类广告在非黄金档的很多时候会连播三遍,带有明显的暴力色彩,使受众产生被强迫的心悸和由厌恶而生的愤怒。当然,愤怒是大众的权利,而广告商如何看待愤怒却是大众无法左右的,“由于公众对收音机上广告的喧闹、持久和频繁感到气愤,于是就做了仔细地测试,以判断广告在市场上的影响,结果发现,气愤具有很大的‘吸引注意力的力量’,在这方面,气愤的听众正是忠实的听众。因此,厌恶成了广告动态学的一条新原理,正如它成为美学的新原理一样。”这在脑白金广告上就是一大印证,脑白金广告在全国各个电视台投放,广告作品并称不上优秀,但它达到了广告目的,要送礼的群体,在购买物品时,第一个想到的是“送礼就送脑白金”,它对受众洗脑式的灌输了一种送礼思想,成功的打入其目标市场,获得巨大利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电视媒介的“地毯轰炸式”的广告投放方式,电视并不是没有任何作用,它至少让长期接受广告的受众记住广告产品的名称和主要功能,这在无形中强迫受众对其记忆。当受众在一种厌恶情绪下记住产品的名称,很容易产生抵抗使用产品的行为。

[3]

(二)媒介产品质量下降,致使受众社会价值观偏离主流

由于电视媒体对广告的过分依靠,导致媒介产品的质量下降,从而降低受众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使受众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偏离轨道。

从电视产生之日起,广告就如影随形,并成为电视台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在我国,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人们开始意识到除了政治属性之外,电视还具有商品属性。观念的转变,使媒介开始向企业化经营过渡,媒介中广告部的地位也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当广告成为媒介主要的收入来源并可以把握媒介的生死大权时,广告也就顺理成章地影响甚至控制了媒介产品。“电视台节目安排中布满了电视连续剧、比赛节目、情景喜剧或充斥暴力的成人节目,不管何种形式,许多节目都是可以预料的、重复的、缺少想象力的和全然单调无味的——这种文化产品是俗气的和平淡的,这些差劲的电视节目之所以能排斥好的电视节目,是因为这些差劲的电视节目为广告客户招来了大量受众。”如湖南卫视收视率较高的“超女”“快女”,浙江卫视的“我爱记歌词”等栏目,都成功的掀起了一场全民参与全民互动的**,收视率一下猛增,电视台也趁此在其中炒作,将其栏目明星变为全国明星甚至国际明星,而这也是现代受众所追捧和崇拜的,因此,媒介产品的制作考虑受众的接受心态和价值期待。但是我们主张的是通俗而不是庸俗,所谓庸俗,是迎合落后的观念和行为,而通俗则是小心谨慎地潜移默化地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那些庸俗低劣的节目无疑会降低人们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自身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对媒介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些一味奉迎娱乐需求的节目,首先将失去受众的顾盼,最终也必将失去广告客户的青睐。

[4]

另外,有些媒介为了拉拢广告客户,往往将公众的利益位置于不顾,以广告客户利益为依据进行栏目设置和内容选择。美国科学卫生委员会调查说:凡是纸烟广告收入超过全部收入5%的杂志、报纸,发表反对吸烟的文章就少得可怜,这是普通现象,几乎无一例外。我们不否认广告客户提供的大量资金对生产优秀的媒介产品的作用,但广告介入新闻机构后,很轻易使新闻机构丧失独立的品格,成为经济效益的奴,这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

[5]

(三)广告语的不严肃性影响话语再生

如今,广告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话语再生方式,进而影响主导文化。文化和语言相伴而生,一个社会的话语系统不但是特定文化的产物,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靠这套话语系统来维持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人们通过语言赋予这个世界以“意义”和“秩序”,我们在把握自己时代语言的同时也接受了这套话语所规定的社会秩序和文化模式。

话语系统对主导文化的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语言对思维方式的影响上。这已经在心理学实验中得到证实。“你不仅可以思考你所说的,而且你必须思考你所说的,因为你根本不可能思考你说不出的东西。”一个社会的话语系统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选择方式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广告是商品经济和商品交换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广告媒介花样翻新,广告传播形式日[6]新月异。尤其到20世纪上半叶,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诞生,突破了长期以来报纸对受众文化知识要求的局限,把大范围的人群变成自己的接受对象,从而使广告的影响更为深远。为了使更多的人接受这些广告,广告词作者还迅速地从发展神速的娱乐世界中吸取和使用新的术语和短语。他们经常将这些术语和短语与通俗文化中更为通用的语言相混合,与消费者所用的词语相混合。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广告语成了一种重要的话语再生方式。日本富士复印机公司1973年以1336名青年男女为对象,调查当年日本十大流行语的形成来源,结果发现,该年十种流行的口头语均来自广告。广告对儿童语言的影响更为明显,据说有些小孩学会说话以后的第一句话不是“爸爸”、“妈妈”,而是广告语。在我国也是如此,电视广告对受众的影响最为直接,现代社会的人们每天进门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打开电视,即使是一边做着手头的事情,一边还能听着电视里的声音,广告充斥着整个电视,简短押韵的广告语也便无形中在人们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如人们耳熟能详典型的“晶晶亮,透心凉”、“送礼就送脑白金”、“大宝,天天见”、“送长辈,黄金酒”等等。这些简短的语言不仅仅是朗朗上口的语句,也是对人们的无意识中消费意向的潜移默化的渗入,逐渐形成一种消费风气:送礼、品牌攀比、节假日消费等等,对年轻一代来说从一开始就伴随着这种风气成长:渴了累了喝红牛;旁氏美白,七天让你寻回自信;爽歪歪;看病人,送初元等,从而使年轻一代逐渐遗弃了传统的的那种简朴、吃苦精神。毋庸置疑,广告语已影响了话语再生方式,这与大众传媒普及和广告出现的频率有关,当广告语成为一个区域年轻人的权威话语时,就会对不了解这些话语的人产生一种压力,迫使他们去接受和了解这

些话语,以便跻身于“符号名流”之列而不被时代抛弃。更重要的是,人们在接受这些广告语的同时也接受了这些广告语负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最终“环境的广告化”必然导致主流文化的变异。同时,作为语言这种符号的“符号”之图像、音像、音乐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三、广告传播失范的应对措施

针对电视广告的失范现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03年9月15日就颁发了《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对其进行制约,但《办法》出台仅仅是国家对广告行业的一个重视以及大众对法律的一个呼吁,并不能代表广告行业因此而规范起来。中国广告市场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不仅仅是电视广告的失范,各个媒介广告都存在着严重的失范问题。就广告审查制度来说,目前仍采用广告经营单位集经营与审查于一体的管理体制,故虚假广告现象严重。同时,我国广告市场也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经营秩序颇为混乱,广告经营除了服务质量和工作业绩的竞争外,还夹杂着权利、关系、价格等方面的不公平的竞争,使得整个经营秩序混乱而又复杂。

除此以外,中国广告市场还存在不规范的操作、盲目的投资、广告法规的空缺、经营意识与经营机制的滞后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中国广告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这些问题,有的是发展过程当中必然出现的现象,问题的解决也必然有一个时间过程,有待于整体经济环境的综合治理,有待于广告行业的综合治理,不能操之过急。但问题存在就应该正是,就应该积极加以研究,并尽快采取相应的对策逐步加以解决,这才是唯一正确的态度。本文对电视广告失范现象的分析属于对中国广告市场存在问题的部分探讨,这一现象是电视广告存在的普遍现象,因此根据个人见解提出几点规范措施:

[7]

(一)完善法律制度,加强监督管理

1、弥补法律空缺,加大保障力度

社会的良性运行离开不了法律的协调管理,我国广告业起步较晚,《广告法》于1995年才正式实施,但是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已经出现很多《广告法》中没有清晰界定的违法广告,比如名人虚假广告、伪公益广告广告、网络广告、烟草广告等。法律的滞后使工商部门处理新型违法广告无法可依。法律内容模糊不利于操作。比如,《广告法》中规定,广告不得“违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但是,并没有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一宽泛的内容做出明确的界定,这就给很多“擦边球广告”提供了法律的灰色地带。又比如,《广告法》规定,烟草企业不能做广告。但是,现在一些烟草企业假借公益文化发布广告,却没有受到惩罚。比如“白沙集团”在电视上播出的“鹤舞白沙,我心飞翔”广告就可以被视为是烟草企业的广告,但是此广告在中央电视台和各地方电视台都通行无阻,这不得不说明,广告失范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律缺位,保障无力。法律制度的完善是首要因素。

2、严格行政审查,做到严谨把关

在我国广告审查中实行的是“双轨制”,即药品、医疗器械、农药和兽药等重要商品广告发布前必须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查,而一般商品或服务广告则仍由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审查,某些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的违法电视广告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无疑意味着行政审查这关的不严谨。其中原因是值得深入思考的。显然,原因为以下几点:广告审查人员广告素质低下,缺乏最基本的违法性鉴别能力;广告人员玩忽职守;甚至更为严重的是广告行政主管机构基于受贿等原因放纵违法广告的发布。因此,进一步加强电视广告的执法力度,切实做到执法必严是我们在电视广告管理法治进程中不可松懈的职责。另外,广告主自身对广告代理机构制作的广告没有进行认真的审查也是导致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尽管法律并没有硬性的规定广告主有义务审查由他人代理制作发布的广告,但是在电视广告涉嫌违法时,受到最大损害的往往时广告主。广告主为维护自身利益也应该提高自己的广告审查的水平,防止问题的出现造成损失。

3、借鉴西方先进经验

西方的广告业比较注重法律的制定执行和广告业的自律,美国是世界上广告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对于各种违法广告,美国联邦政府贸易委员会可根据《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案》实行处罚。除了政府管理以外还有许多行业管理组织,其中最有权威的就是全美广告评议委员会。欧盟同样也制定了《误导广告条令、》《无国界电视条令》等一些欧盟各国执行的条令来规范广告行为,而且欧洲各国都有各自的广告自律组织。法国对电视广告的控制比较严格,在三家国家电视中只有两家电视台允许发布广告,而且每天的广告时间不得超过24分钟。我国在广告业的法律,条例制定方面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来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广告管理条例的制定过程中可以根据我国自身的特点借鉴西方的一些先进经验。西方广告业的行业自律尤为值得学习,“广告自律”并不简单是广告客户或广告公司的自我约束,自律体制通常要包含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关于广告内容的行为准则或指导原则;二是建立、审查和实施广告行为准则的程序。只有具备了这两个基本要素才可以建立一个自立组织来为负责人的广告业主提供服务,打击不负责的违法分子。

(二)提高广告人的法制观念和道德素质

要适应广告业形势的发展,必须配备重组的具有高素质的广告管理人员。同时应当加强人才的培养,在职的广告管理人员应当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可以定期进行专业广告素养的深造培训。广告业可以说是知识和技术都具有较高要求的行业,因此广告人必须具备较高的素养,在不断特高自身广告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加强学习广告法律知识,提高管理政策水平,不至于创作与发布出大量的被受众予为“垃圾广告”的头衔。现代社会处于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注意力经济时代,“所谓注意力经济,是指以注意力资源的生产和分配为基础,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以及商业模式”,它是“信息经济和

知识经济的实现模式。”因此,在这一时代,对广告信息的要求不仅仅是大量的铺天盖地,而也需要知识体系的注入,这种双重因素都是对当今广告人的一种极高的要求。

[8]

(三)倡导以文明向上为导向的广告社会公德

广告是黑暗里的一盏明灯,这是最初人们对广告赋予的功能。而在当今一个呈爆炸式发展的社会,广告似乎抹煞了消费者的判断能力,究竟是产品的多样化还是广告的多样化?广告能否给消费者一个明确的指示?在漫天飞扬的广告信息中,消费者看不到一片明净的天空,而是面对众多的信息盲目失措。

医疗广告、化妆品广告、食品广告大量出现,映射出一个浮躁的社会,它们竭尽全力挖掘着人们不必要的需求,将消费者带上一条盲目消费的道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极为需要一个文明向上的社会,虽然这并不是广告行业独有的职责,但是广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我们要倡导以文明向上为导向的广告社会公德。

广告是一种高度开放性的大众传播行为,在信息时代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生活要素。广告失范与广告行为同时存在,在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之下,在我国社会的高速转型时期,我们必须积极开展对于广告失范对策的研究,以期建立有更有秩序和效益的广告市场,从而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广告业。

第四篇: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

本文来源 3 e d u 教育网

[摘要]文章详细分析了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对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惩戒不力、科研量化评价模式存在弊端、科研经费的拨付和管理存在漏洞、社会转型期功利和浮躁风气的影响以及高校学术道德教育的缺失。

[关键词]高校教师 学术道德失范

[作者简介]丁海波(1972-),男,河南范县人,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法学。(河南新乡453002)[课题项目]本文系2008年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高校教师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82400440700)[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6-0078-02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现象较为普遍。教育部、科技部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对此非常重视并且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许多高校也对教师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制定了相应的惩处规则,但是收效却并不明显。笔者认为,治理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前提是准确把握学术道德失范产生的原因,本文将对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对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惩戒不力

1.鲜有教师因学术道德失范而受到处罚。例如,天津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沈履伟剽窃案被揭露后,沈某以损害名誉罪起诉揭露其剽窃行为的天津市语言学会,结果是天津市河西区法院判决沈某胜诉。在媒体曝光的大量抄袭、剽窃案中,除了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胡黎明、暨南大学教授金建、北京大学副教授黄宗英被取消学位、职称和职务外,很少有当事人被降职、革职或主动辞职的消息,风平浪静之后,当事人依然稳坐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在内的大学教授的位子。① 2.缺乏学术批评和监督机制。这就导致一些高校教师为了自身利益铤而走险,置学术道德于不顾。韩国首尔大学黄禹锡教授干细胞造假案和我国上海交通大学陈进教授“汉芯一号”造假案作相比,前者被迫辞职以谢国人,媒体将这一事件定位为“韩国国家丑闻”,韩国民众也对此进行了反思;而对后者,公众却难闻其详,更不用说引起学术界的反思。

3.立法不足。首先,在民事责任上,我国现有的法律无法产生威慑作用。虽然我国已经有《专利法》《商标法》和《着作权法》等法律,但这三大知识产权法很少涉及学术道德失范问题。除了《着作权法》对署名、发表和剽窃问题的规定,《专利法》对侵犯非职务专利申请权及其他权益的规定外,基本没有涉及其他诸如学术贿赂、权学交易和钱学交易等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再加上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对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处罚力度偏轻,其法律责任仅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这与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行为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其次,在行政责任上,对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惩戒力度不够。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被揭露后,仍然可以申报课题、领取经费,这样的惩戒力度根本无法控制学术道德失范行为。

最后,在刑事责任上,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基本无法约束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以侵犯着作权犯罪为例,刑法规定这种犯罪行为必须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才构成犯罪。也就是说,即使高校教师有严重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只要没有大额的赢利,就不会构成犯罪。但学术道德失范带来的经济收益基本上都是间接的,很少有以营利为直接目的的。刑事制裁对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失效,无疑是对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纵容。我国刑事立法在惩治学术道德失范行为方面,应该向韩国学习。韩国法律规定对学历造假者要施以重刑,韩国东国大学申贞娥伪造学历案就非常具有代表性。据新华社2008年3月27日报道,申贞娥2005年被东国大学聘任为艺术助教后,被怀疑伪造美国堪萨斯大学学士及硕士学位以及耶鲁大学的博士学位。韩国东国大学核实其学历系伪造后,将申贞娥解雇。此后,韩国检方因申贞娥伪造行为,将其逮捕。

二、现行的科研量化评价模式存在弊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在评聘专业技术职务、重点(关键)岗位聘任、科研基金与项目评审、成果鉴定与评奖、业绩考核等方面,构建和实施了量化的学术评价体系。高校的实力与发表论文的情况挂钩,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由其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刊物的规格决定。而过分强调发表论文的数量,导致很多高校教师避开挑战性强的课题,选择容易出成果的内容进行研究。

量化评价模式是一种片面的学术管理模式,会造成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这有悖于学术管理的规律,影响了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助长了学术不端的风气。现在多数高校将科研成果与办学水平、领导政绩挂钩,有些学校在重点岗位聘任中,甚至明确要求教师发表文章和科研项目的数量。虽然量化评价模式对促进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推动学科和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由于该评价模式主要强调教师的个人业绩和学术成果,而对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重要性体现不足,这种以功利性和实用性为主的政策导向会驱使教师更多地关注结果,较少地审视自己在获得成果的过程中是否坚持诚信,是否严格遵守学术规范。

三、科研经费的拨付方式和管理存在漏洞

1.科研经费的拨付方式存在漏洞。现行的科研经费拨付方式是根据项目拨钱,由课题组负责专款专用。这种方式表面上程序周密,实际上弹性很大,不容易区分真伪。据山东省公布的2006年对所辖10所高校265个课题经费使用情况的审计报告发现,直接用于课题研究的费用开支仅占40.5%,而管理费用、人员经费开支等占近六成。②由此可见,将科研经费转化成为个人消费的现象在高校中比较严重。

2.科研经费的管理存在漏洞。首先,部分高校未将科研经费纳入学校统一管理。科研经费到账后,学校按规定比例提取管理费用后,其余经费由科研负责人自由支配。尽管许多高校制定了详细的科研经费支出范围和标准,但由于科研经费种类繁多、资金来源多元,学校不易监督和控制科研经费的使用。高校科研项目资金来源主要由纵向、横向和学校自筹专项三部分组成,纵向科研资金和学校自筹专项资金按规定已纳入教育事业管理范畴,而横向科研经费来源多样,大部分要以科技服务或科研成果作为投资回报,学校不易控制。例如,有的课题组在校外设立公司,科研经费不入学校财务账而直接转入公司账;有的将进入学校财务账户的科研资金以各种名义转移至校外;还有的利用学校资源接受校外科研项目试验等,造成科研资金直接或隐性流失。其次,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现象普遍。2004年审计署的审计发现,有13所高等院校共一万七千多个科研项目结题,但却没有按规定结账,结存资金达3.69亿元。再如,某高校2009年对本单位科研项目进行清查,清出结题项目305个,结存资金一千一百多万元,平均资金闲置率36.3%。嘬后,科研经费管理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着科研经费管理监督意识不强的现象,缺少对科研经费结题的审计和效益分析。

总之,现行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容易导致学术上的“权钱交易”,给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创造了物质基础。在这种政策导向下,一些教师就把争取经费当成目标,而无法脚踏实地进行科学研究,长此下去,必将影响科研水平,导致学术上的不正之风。

四、社会转型期功利和浮躁风气的影响

在经济转型时期,功利和浮躁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心态。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难免会有一些高校教师依靠所谓的“学术名人”头衔赚取物质利益。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在市场经济侵入教育领域的情况下,有些人把学术变成了可以转化为名利的产物,不择手段地用学术换取金钱、住房、职称、官位、奖品、名声……他们抛弃了社会科学改造社会、净化人格的崇高使命,把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仅仅转化为商品的价格。有些人就因为只看到了这种价格,便在出卖学术的同时也出卖了自己。”

五、高校学术道德教育的缺失

1.高校教师在学生阶段没有受到良好的学术道德教育也是造成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科协2008年9月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分别有39%和23%的博士认为是“值得同情”和“可以原谅”的。这充分说明高校学术道德教育的缺失,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仍是高校德育的盲区。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教务处处长沈召前调查发现,硕士生和博士生大多没有上过学术写作规范课程,有的教育学专业研究生也是在学习“教育研究方法”时才涉及一些基本的写作规范,因此他们很难区分合理引用和抄袭剽窃。

高校教师在接受本科教育时的课程,小论文和学士学位论文的写作,对他们继续深造和学术研究的影响很大。但如今,本科生的论文写作极其不规范。近年来,随着研究生的不断扩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问题逐渐凸显。高校教师在接受研究生教育时对学术研究的态度和对学术规范的遵守程度直接决定了其学术道德的高低。但许多高校的研究生却连基本的学术形式训练都没有接受过。

大学教育的特征之一是学术性,因此,学术道德教育应列入大学德育范畴。正如唐纳德·肯尼迪在《学术责任》一书中所说:“我觉得我们在培养年轻的学术接班人时偏重于他们各自的学术领域,却忽视了那些让他们成为成功的负责任的学术公民所必需的其他知识和技能。”很多高校开设的学科研究方法等人门课程缺少学术道德教育基本内容的系统介绍。这就导致高校教师在接受大学教育期间,不了解学术行为的有关概念,不清楚抄袭和合理引用的界线以及违反学术道德的社会后果,对于科学研究中的着、译、署名、引据等概念模糊不清。

2.高校德育内容空洞,缺乏道德底线教育。如果仅从高校政治教育课程设置来看,国家和高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视的。但是,当前的思想道德教育出现了层次“倒置”的现象,追求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却忽略了最基本的公民教育。如果一个大学生尚未具备一个合格公民的素质,他又如何能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呢? 3.忽视学术素养和学术诚信的内化。高校教师学术素养的形成须借助于求学期间的系统训练,使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内化为基本的学术信念,使学术诚信转化为具体的学术行为。大学生未来将在各行各业承担起建设社会的责任,特别是部分硕士和博士将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如果他们不能在求学阶段树立学术规范意识、形成学术诚信品质,就必定会对其今后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1]黄安年,当前学术领域值得注意的官僚化倾向[J].政协天地,2003(4).[2]方舟子,溃疡——直面中国学术腐败[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第五篇:会计职业道德刍议论文

会计职业道德刍议

内容摘要:会计行业是社会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社会主义市场完善的今天必须要正确认识和分析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和规范体系,广泛开展会计职业教育道德宣传教育,全面提高会计职业素养和职业质量,是新时期以德治国,建立和谐社会和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失真、舞弊,独立,客观

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

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即会计人员从事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而唤起社会对这一领域的高度关注,则是当前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规范各方面财务行为,净化社会风气,遏制腐败滋生的关键之举、治本之策。

下面就是本人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有关内容的几点浅见:

一、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源自于职业道德,体现着会计的职业特性。它主要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

1、爱岗敬业。要求会计人员正确认识会计职业,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热,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只有建立了这个出发点,才会严肃认真、努力钻研业务技术、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以适应所从事的会计工作的要求。如果会计工作者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缺乏认识,认为那只不过是“写写算算”“收收支支”“琐琐碎碎”的工作,那必然会导致他对工作产生懒散、托拉等现象,就会给会计职业带来严重影响。作为一名会计人员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敬重会计职业要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思想,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安主本职工作,要“勤学多思,勤问多练”。会计工作是一项要求严肃细致的工作,必须仔细认真核查每一个工作环节,对一些损失浪费,违法乱纪的行为以及不合理的业务开支,要敢于拒绝或者要求改正,要对国家以及社会整体利益负责,这也是衡量会计人员是否称职的基本标准。

2、诚实守信。诚实守信要求会计人员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保守秘密,不为利益所诱惑。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里,如果一个会计人员没有做到执业谨慎,信誉至上,不为利益所诱惑,不弄虚作假,不泄露秘密,那么不仅会误导投资者使其决策失误,而且还会导致国有资产、财政收入的大量流失,扰乱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秩序,助长贪污腐化之风,使社会风气恶化。

3、廉洁自律。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会计职业道德规 范的重要内容之一。会计工作的特性决定了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是会计人员的行为准则。它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尽职尽责。会计作为一种职业,就必然有相应的职业权利和职业义务,会计人员不仅要遵纪守法,不违法乱纪、以权谋私,做到廉洁自律;而且要敢于、善于运用法律法规赋予的职业权利,尽职尽责,勇于承担责任,履行职业义务,保证廉洁自律。由于会计人员外在管家理财的特殊的地位,经常会遇到不道德的行为,所以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不为金钱、私利所动,不违法乱纪、以权谋私。还要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我,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听取大家的意见,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

4、客观公正。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这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会计人员追求的一种境界。做好会计工作,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也同样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否则,就会把知识和技能用错了地方,甚至参与弄虚作假或者通同作弊。在会计职业中,客观公正是会计人员具备的行为品德,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它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不能以自己的主观和意愿去对待有关利益者各方。客观公正的基本要求是: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应有的独立性。

5、坚持准则。会计人员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过程中要依法办事,坚持准则。只有坚持准则,才能以准则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南。现实中经常会出现单位、社会公众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面对这些情况会计人员就作出“是”、“非”判断,坚持准则,经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和正常的经济秩序。当今的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企业、单位是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进行经济活动的。所以会计人员不仅要熟悉掌握正确领会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而且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了解和熟悉与会计相关的经济法律制度,如税收、金融、证券、票据、合同等法律制度。对于有的单位负责人为了本单位、小集团、或个人的私利,指使会计人员帐外高帐,私设小金库,或者指使会计人员通过伪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表等,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坚持准则,对不合理的要求,不合格的票据予以退回,或者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更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6、提高技能。会计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经济全球进程的加快,会计人员要想生存,就要增强提高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不断进取,提高业务水平。要具备熟练的记帐、算帐、报帐以及会计电算化技术等操作能力,作为进一步的要求,还要会预测、会编制计划、会分析、会决策等,会独立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锤炼提高职业技能。

7、参与管理。参与管理虽然不是会计人员的本职工作,但作为一名优秀的会计人员这就是就尽的义务。参与经管管理活动,不能消极被动地记帐、算帐和报帐。要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积极参与管理,成为决策层的参谋助手。

8、强化服务。强化服务是现代经济社会对劳动者所从事职业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它表现为人们在参与对外工作交往和组织内部协调运作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人际关系的融洽程度和与之相对应的工作态度。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维护和提升会

计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二、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会计工作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与社会事业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在新的《会计法》全面实施的今天,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跑冒漏滴严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化的现象却普通存在,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误区。这几年会计领域为了尽快与国际接轨,其政策法规和制度安排不断朝着“自主”的方向变化和调整,因而使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抓住这一过渡时期的“机遇”大搞一把无碍,还有一些中小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人员与企业的关系已由过去的半独立型转为依附关系,因而为“老板”造假帐、偷漏税、提供失真会计信息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2、从众心理。在这个领域里确有不少优秀的“内当家”,他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默默奉献,但同时有相当部分“中间者”在“大气候”的影响下,职业道德基石动摇,随波逐流,最终走向了拜金主义歧途,成为社会败类。究其原因,主要是从众心理和个体素质与社会义务相分离的社会认同感在从中作崇。

3、教育弊端。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以应试为核心地教育模式,学校注重的是学生的智育,便无职业道德可言,而且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更为隐蔽地扮演着助纣为虐的不光彩角色。

4、监督不力。目前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十分重视,对全国的会计工作者提出警训,具有较强度的针对性。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监督却失之于宽,在不少地区甚至显得苍白无力。

三、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虽然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但它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宣传教育。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系统的传播会计人员职业 道德规范,最大限度地给从业人员及社会各界以职业观念与行为的影响,使其渐渐渗透到会计人员的思想深处,从而净化内心世界,改善

认知标准,确立符合道德规范的世界观,还可采用公益广告、城市雕塑、组轩宣讲等方式进行,且应以正面宣传为主,做到有的放矢、生动活泼、以理服人。

2、环境支持。通过创造和利用社会物质、精神生活条件以及社 会一切有利资源来推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会计人员德治理念的形成与巩固,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环境的限制,而致力于创造和利用优良的社会环境,就能使会计人员从中得到道德情操的陶冶和道德修养的内化。所以必须从整个社会背景中去认识和解决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通过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来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

3、榜样示范。通过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来影响会计领域从业人员 的职业道德行为。应在不同单位、不同行业、不同会计岗位中选择同龄人中的先进典型进行立体示范,同时应尽可能组织先进典型现身说法,在榜样示范中,既要注意对先进典型加以爱护和培养,又不能人为地拔高,要在开发静悄悄挖掘中正确把握好新、老典型的宣传效果,当然,也可以有目的地利用一些反面典型进行公开曝光和揭露,以帮助广大会计人员从中吸取教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4、“法、范”结合。通过法制建设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来约 束、制约和激励会计人员的道德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当前在这个领域里根本大法是《会计法》,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和《会计法》的贯彻实施紧密结合起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市场经济重要条件下的现实需要,德治为法治提供理论基础,又是对法治的深化矣拓展,而法治则为德治提供有力保障。因此,既要运用《会计法》等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强制约束,又要运用职业道德规范对从业人员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和启迪,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目标管理。既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 总体目标,按阶段对进行分解、跟踪和调节,使之达到预期效果。首先,要分地区、分阶段、分岗位制定具体的分目标和若干具体方案以及分解落实的计划,从而形成科学的纵向衔接、横向关联、纵横沟通的目标网络体系。其次,要通过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划分和建设手段的配合运用,主要环节的督查检验以及其它形式的有机结合,尽量保

持职业道德建设的最佳状态,及时排除外界干扰,消除职业道德建设与目标的偏差。再者,要研究制定对管理系统和管理者目标完成情况的检验标准与程序,实行定期评估,奖罚兑现。

会计职业的特性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道德素质,在建立一套系统的职业道德的同时,特别要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力度,以此来约束和管制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同时不能片面地去强调法制建设而忽视道德建设,或重视道德建设而不重视法制建设,都会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只有两者并举,才能维护和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凯松.谈会计信息失真与职业道德建设.财会月刊.2002.3

[2]黄东光.会计职业道德效力及其实现重要条件.财会月刊.2003.8

[3]刘树林.职业道德的概念及内容.企业管理报刊.2003.2

下载刍议会计职业道德失范原因及其应对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刍议会计职业道德失范原因及其应对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会计失真的原因 毕业论文

    ******职业学院 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 浅谈会计失真的原因 学生姓名 ***** 专业班级 0*级会计电算化二班 学号 0*02010*** 院 (系) 财 经 系 指导教师(职称) **** 完成时间......

    大学生道德失范及矫正措施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大学生道德失范及矫正措施 姓名:卜佳琪 学号:11141207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应用 班级:11计2S 大学生道德失范及矫正措施 摘要:爱......

    基层行政执法失范的原因分析

    基层行政执法失范的原因分析 基层行政执法是依法行政的重要环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公民权利意识增强,人们对基层执法问题日益重视和关注。然而,行政执法各个领域还不同程度地......

    浅谈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失范及对策建议

    浅谈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失范及对策建议马月兰 [摘要]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论文论述了目......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措施

    3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办法 1努力加强学校职业道德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应当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门专门课程来进行讲授,并将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贯穿在会计基础与......

    小升初考试失分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小升初考试失分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明明是很简单的题目,可是学生总是做错失分,这样的情况让学生家长都感到惋惜万分,可是下次又再继续犯同样的错误,丢失很多宝贵的分数。有什么方......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目 录 中文内容提要----------------2 关键词-------------------------2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定义-3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及危害-----------------3 三、会计信......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 编辑整理: 转账支票填写 编辑:aiyimingba 文章来源:新浪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会计核算的依据不真实或反映的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