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文化助力发展转型(12.31)(5篇)

时间:2019-05-15 00:0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乐清:文化助力发展转型(12.3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乐清:文化助力发展转型(12.31)》。

第一篇:乐清:文化助力发展转型(12.31)

乐清:文化助力发展转型

乐清是传统的工业强县,一直以来,都以中国电器之都、中国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和中国精密模具生产基地等工业名片享誉全国。近年来,该市把培育壮大文化产业作为转型发展新的突破口,积极探索,先行先试,走出了一条“继承与创新、存量与增量、工业遗存与现代文化、城市开发与产业转型”相结合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努力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据统计,2013年,全市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410家,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7亿元。

传统文化迸发新机

三科电器集团坐落于乐清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是一家专业从事稳压电源、不间断电源等电器产品制造、销售和研发的企业。但在2010年,他们却出人意料地办起了民间艺术产业公司,开始做起黄杨木雕、细纹刻纸等民间工艺产品的生意。

乐清经济开发区内三科科技园内,正门对着的主楼,同时悬挂着“乐清三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和“乐清三科民间艺术产业公司”两块牌子。一楼大厅内,一尊黄杨木雕、几幅字画,古色古香的装修透着浓浓的中国风,让人很难联想到这是一家创办20多年的电器集团,行业跨度有点大。

说起成立这家公司的来由,总经理叶胜国滔滔不绝:“由于从小受家人影响,我很早就接触乐清传统民间作品,并陆续零 星地进行收藏,有时还走访乐清各地老艺人家里搜集藏品。2007年,我们拿出12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办起非物质文化博物馆,收藏了近千件黄杨木雕和细纹刻纸精品,作为一种企业文化向社会展示。没想到很多人看过后,纷纷提出要出高价购买,这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市场的潜力。”

2009年,乐清市政府出台了《乐清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之后又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财政扶持、税收优惠、工商优惠、投资融资、土地使用和人才培养与引进等六方面对文化产业进行重点支持。受到政策鼓舞,叶开胜感到时机成熟了,就于2010年注册成立了民间艺术产业公司,开始生产黄杨木雕和细纹刻纸工艺品。“我们的客户主要是企业,有时也有机关单位,主要是利用民间传统工艺来创新宣传方式。”果然,在展示厅里,我们也看到了利用细纹刻纸制作的禁毒宣传海报。

在生产车间,我们看到几位年轻学徒正在老师傅的指导下,认真的雕刻着一件人像作品,这样的一件作品,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具有很高的产品附加值。“开办这样的一家公司,不仅能给公司带来利润,而且有助于吸引年轻人入行,促进传统工艺的进步和传承。”叶开胜不无自豪地说。

创意产业吹起春风

东瓯智库是一家有着成熟操盘经验的文化产业园区运营机构,其运营的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区已成为国内颇具时尚魅力 和高附加值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东瓯智库董事长马勇伟在考察中发现,乐清的文化消费市场很大,又有当地政府的支持,遂下决心与位于我市宋湖工业区的浙江幸福摩托机械有限公司合作,打造名为“幸福工厂”的文化创意园区。

马勇伟认为,各地都有优惠政策,其关键在于如何落地。从乐清出台的政策来看,与全省各县市区相比,不但政策优惠力度大,而且可操作性强,落实起来方便。“多地文化创意园区都厂区改造老厂房或利用仓储用地,这牵涉到退二进三政策,手续办理的方便快捷最重要,其次土地收紧政策如何制订也很关键,这个对企业的预期利好最大,如果政策倾斜力度不大,利用厂房改造的优势就不存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不一样就在这里,必须要由政府扶持、企业主办,除此以外的其他模式没有成功的。”马勇伟说的很坦率。

马勇伟说的政策,就是市政府今年新出台的《乐清市统筹扶持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实施细则》,该文件从财政、登记审批、融资、土地、人才和其它等六个方面,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扶持。特别是对文化产业园区进行了重点扶持,譬如:在创业保育期,对入驻文化产业园区的企业给予场地租金补助、首次装修补助和设备采购补助;在创新提升期,给予实际贷款贴息、展会展位补助和创新项目补助;在成熟创强期,给予环境优化补助、大型活动补助、购买产权补助、非遗产业化补助和园区评定奖励等激励措施。受到政策刺激,乐清的文化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一棵树”就是其中一个代表。2014年6月,“一棵树”艺术中心正式入驻乐清市文化创意园,首批签约入驻的品牌涉及文化、餐饮、娱乐等。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装修,现在 “大房子”餐厅和儿童游乐园已经对外开张,未来影院、亲子游泳馆和咖啡书吧等场地还在紧锣密鼓的装修中。“八零后很喜欢‘大房子’这种装修风格,儿童游乐园来的孩子也很多,未来影院有面向各个群体的主题包厢,以后你就是在这里呆一整天都可以。”项目负责人乐观的表示。

而负责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宣传部文化科科长叶正雷,却另有一番独特的见解:“有人认为这样做文化或许太商业化了,但市场经济就是这样,只有先生存下来,才有资格谈文化。”据统计,现在乐清在建的文化创意园已有10多个,涉及项目总投资31亿元。

财政扶持亮点多多

在此轮文化产业发展浪潮中,政府起到了重要的推手作用,而财政又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资金扶持方面,在财力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乐清市财政除每年安排专项经费500万元,通过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贴和建立等方式,支持文化企业和重点项目发展。同时,设立文化产业引导基金,采用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运作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和引领作用,引 导社会资本进入符合文化产业重点支持方向的行业。

在政策推动方面,先后出台和配合有关部门出台了《乐清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乐清市文化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和《乐清市重点文化企业、成长型小微文化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努力完善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和投融资政策。

在平台建设方面,安排300多万元经费,支持承办首届中华现代剪纸精品提名展、中国电器文化节等节会,进一步丰富文化产业品牌内涵,推广城市文化形象。结合中国“文化遗产日”,通过举办展览、现场展演、广场晚会、知识竞赛等活动,宣传展示乐清非遗保护传承成果;支持搭建品牌宣传平台、信息交流平台和招商引资平台等。

在资金监管方面,成立市文化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确定扶持项目和扶持金额,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论证。强化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力度,建立评价结果应用与反馈整改机制等。通过建立预算项目库、纳入财政投资评审、借助社会审计力量等多种手段对项目进行管理,有力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市财政局副局长董法朗说:“文化产业既有着产业属性上的独特性,和一般的制造业、服务业均有所不同,又有着发展阶段上的特殊性,整体起步较晚,因此运用专项资金进行扶持时,一定要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和放 大作用,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让财政扶持的那部分资金像吸铁石一样引导市场资源流向文化产业。“

美好蓝图期待绘就

乐清市委、市政府以高瞻远瞩的睿智眼光,大手笔绘就乐清文化产业大发展新的宏伟蓝图,在《乐清市文化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依托“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之都”和雁荡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两大文化品牌资源优势,以实施“135”工程为重点(即重点培育100家成长型文化企业和30家重点文化企业,努力打造5个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着力构筑以“乐成文化产业集聚区”为中心、“柳白新城文化产业集聚区”和“雁荆文化产业集聚区”为两极的文化产业布局。

在“乐成文化产业集聚”区,以市文化产业园区为核心,并在周边建设以电气研究开发设计为主导的乐清电气工业设计中心;以模具创意设计为主导的“幸福工厂”创意园;以民俗文化与非遗资源开发为主导的灵山文化旅游创意园;以老城区休闲型文化消费为主导的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东浦66创意园等。

在“柳白新城文化产业集聚区”,以柳白新城为中心,在“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基础上,集聚细纹刻纸、黄杨木雕、龙档等乐清传统工艺,建设以旅游纪念品批发零售为主导的工艺美术街区,以蓝夹缬工艺传承保护开发为主要特色的中雁荡山文化休闲旅游园区。

在“雁荆文化产业集聚区”,以雁荡山景区为核心,沿温州市 交通绿道2号线东岸山海休闲风景道的北段,布局建设以文化旅游为主导的西门岛海洋度假区,结合“美丽乡村计划”的推进,发展以品尝农家菜、体验农家生活、户外拓展运动等为特色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打造观光休闲、文化体验基地和宗教文化旅游区。

可以预见,乐清文化产业的未来更值得期待,植根文化沃土的乐清文化产业这棵大树必将更加枝繁叶茂。

第二篇:统一战线如何助力非公有制企业转型发展

统一战线如何助力非公有制企业转型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得到持续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不断壮大,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成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制约着深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作为统一战线“五大关系”中阶层关系的代表和主力军,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加快转型发展,是统一战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

一、非公有制企业存在的问题

1、总体经济实力不强,企业生命周期较短。绝大部分民营企业是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少,市场份额小,大部分只在本地区或周边地区的某个领域从事低层次的生产加工,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差。由于民营企业总体规模较小,技术落后,再加上融资渠道狭窄、缺乏政策扶持等因素,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很难与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竞争,造成了民营企业“短寿”的普遍现象。

2、家族化经营管理,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导致产权不清、制度缺失。民营企业的产权有很大一部分是家族制的,一般由有血缘关系相连的家族作为大股东控制企业经营,单个业主绝对控制着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由此

是把企业文化等同于文体活动;二是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形象塑造。不少民营企业实行“拿来主义”,模仿或克隆国内外其他企业样板。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企业文化的易变性造成了民营企业文化不稳定的局面,而这种不稳定性又导致了民营企业目标制定上的短视性,不利于其持续发展。

二、非公有制企业破解困境的主要措施

1、实现管理职业化,建立新型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一方面要充分吸取家长式管理模式灵活高效的优势,注意不断改进、总结和提高;另一方面又要在一定阶段果敢地抛弃旧的管理模式,大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情况,大步迈向股份化、规范化。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实行董事、监事和股东三会监督机制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企业有明确的竞争战略和市场定位。重视企业制度、文化的建设和实施,注重企业整体形象和整体优势,有鲜明的企业理念和独特的企业文化氛围,员工有强烈的归属感和敬业精神。有良好的公众意识,不把企业当作私有物,在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公共关系。重视人力资源,以人为本,注意对员工的培养和激励。实事求是,凡事重在落实,一切以科学为根据,用事实说话,以理性代替感性。高效的决策机制和完备的管理体系,实现企业效率、活力和稳定发展的均衡。注重产品、组织的创新和高科技的

地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同时积极开展大病救助和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让员工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企业的温暖、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公司上下从根本上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提升,企业彰显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三、统一战线在推动非公有制企业转型发展中的作用

1、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坚持推进自主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通过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推动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企业发展主要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和技术进步的支撑,注重节能减排、降低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实现集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关爱员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积极创造劳动就业岗位,尊重和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完善劳动合同、工资协商、劳动防护等制度;积极化解劳资矛盾和劳动争议,构建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的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合理的薪酬福利和工资稳定增长机制;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人文关怀,实行人性化管理,加强员工培训,帮助和促进员工实现个人发展;支持依法建立工会组织,开展工会活动。

3、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保障改善民生、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区域产业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维护市场经济秩

第三篇:借鉴东胜区成功经验助力矿区转型跨越发展

借鉴东胜区成功经验助力矿区转型跨越发展

——赴鄂尔多斯东胜区学习考察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第八次党代会和区第九次人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区转型跨越发展步伐,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7月,区委副书记、区长刘乙佑,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晓丽带领区财政、国税、地税、工商、质检、经信等部门负责同志赴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进行实地考察,重点围绕东胜区的装备制造业、总部经济发展情况和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情况进行交流和学习。总的看,这次学习考察感悟深、体会多、收益大。一是切身感受了东胜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深感震撼;二是看到了我们与先进地区的发展差距,压力倍增;三是学到了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成功经验,深受启发。这次的学习考察起到了解放思想、认清差距、学习取经、理清思路的作用,增强了转型跨越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了全区上下思想大解放、经济大跨越。

一、东胜区基本情况

东胜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高原中东部,揽于九曲黄河“几”字弯怀抱之中,居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金三角”之一角,是全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北邻包头、东靠晋冀、南连陕甘、西接宁夏。辖区总面积2512.34平方公里,总人口近60万,有蒙古、汉、满、回等13个民族,辖三镇、九街道。

东胜是我国蒙元文化保留较好的地区之一,境内拥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同时拥有可观的自然资源。境内已探明矿种30多种,尤以优质煤闻名遐迩,东胜煤田已探明储量727亿吨,与神府煤田联袂,为世界八大煤田之一,被称为“乌金之海”。盛产有“纤维钻石”之称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世界最大的羊绒加工企业--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总部所在地。

“十一五”时期,东胜围绕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加快推进结构转型,着力构筑优势特色产业,先后获得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中国最具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区(县、市)、全国平安建设县(市)、全国卫生先进市(区)、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中国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十佳区(县)等荣誉。201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39.1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82亿元;第二产业完成250.68亿元;第三产业完成386.66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68.1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002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0.0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3∶39.2∶60.5。经济实力始终保持在自治区101个旗县(区)前列。

东胜区始终坚持“工业立区、生态绿区、三产强区”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符合东胜实际、独具东胜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子。“工业立区”充分依托城市和资源优势,以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为突破口,建设了一批如富兴羊绒、鄂绒纺织、康巴什煤化工、万利建材、铜川沙棘、罕台机械制造等专题园区,坚持“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要求,促使园区经济走上持续快速发展轨道。2010年,东胜区实现工业增加值210.63亿元,煤炭、纺织、电力燃气等支柱产业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工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已开始显现,发展后劲增强,为东胜工业持续发展、工业化水平提升,产业链条延伸、资源深加工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生态绿区”是以退耕还林为主导,积极实施“双退双还”、“双禁双推”工程,截止目前东胜区有林面积达到151万亩,退耕还林面积达到32.9万亩,退牧还草面积达到190万亩,草原面积达到304万亩,植被覆盖率达到87%,森林覆盖率达到33.0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2000年的0.6平方米增加到20平方米。“三产强区”是以城市化为载体,全面打造文化教育、旅游消费、物流配送和金融商贸四大中心,不断提升三产档次和水平。近年来第三产业在东胜区经济总量中的份额越来越大,一直保持在60%以上,对经济的贡献作用不断上升。从总量到档次来看,发生了质的飞跃,成为东胜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2005年东胜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1.20亿元,到2010年已经达到386.66亿元,是2005年的4.76倍,年平均增速达25.5%,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占到了60.5%。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突破。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东胜区作为鄂尔多斯市城市核心区,多年来,依靠较为丰富的资源实现了工业经济由成长期向鼎盛期的过渡,但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资源型产业的波动性,成为东胜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就成为东胜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东胜区在结构转型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初步走出了一条既符合东胜实际,又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转型之路。

一是一产基本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型向城乡统筹转型。东胜区农村立地条件差,90.7%的区域为禁止开发区,农村的发展已成为东胜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最大制约因素。东胜区提早谋划,按照构筑“大东胜”的城市发展理念,高起点编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农牧业三区规划,做到了“四规合一”,建立了分区清晰、定位准确、功能互补、衔接有序的规划体系。结合当地实际,以移民搬迁为突破口,大力度、大范围地促进农村人口转移。同时,针对东胜区砒砂岩地貌,大力发展沙棘产业,在铜川镇建设了沙棘工业园区,真正实现了“农民增收、荒山增绿、企业增效、国家增汇、政府增税、人类增寿”的“六增”目标。

二是服务业基本实现了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随着东胜区“一产绿区、二产立区,三产强区、科教兴区”战略的实施和“服务内蒙古、连接晋陕宁”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目标的确立,东胜区服务业正以坚定的步伐驶入了“大提高、大跨越、大发展”的快车道,服务业已成为东胜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3∶39.2∶60.5。实现了由原来的“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变。第三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超过70%,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总从业人的56%,第三产业一跃成为东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财税增长的主力军,招商引资的主阵地,富民强区的第一推动力。目前东胜区服务业已形成了 “五大中心”,即商贸流通业聚集的区域商贸流通消费中心,煤炭、建材、汽车等为主业的物流配送中心,民间资本活跃的金融服务中心,蒙元文化为依托的文化旅游中心和“全国数字化管理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的信息服务中心。三是工业基本实现了由资源型产业向非资源型产业转型。围绕全市煤炭产业优化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良好契机,积极发展与之相关配套的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非资源型产业,其中装备制造基地的建设,是全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又一力作,是全市“结构转型、创新强市”的大手笔。基地控制区面积10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飞机制造、煤机、风机等专用机械制造,环保设备、高新材料加工及电子信息等产业。基地于2007年初建设以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全力打造一流的创业环境,截止2010年底,基地基本建成区达到40平方公里,水、电、热、气、讯等功能设施已经配套,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已引进项目37个,计划投资2000亿元。2011年计划完成投资170亿元,开工建设项目33个,年底累计建成投产项目17个。

四是城市建设基本实现了由小城镇向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转型。按照“拉大、补欠、崛起”三步走战略,东胜区几年来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近400亿元,集中全力打造城市核心区,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快新区建设步伐,城市总规面积达到18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67平方公里,城市公共绿地覆盖率达到35%,城镇化率达到95%。拉大方面,先后实施了旧城区改造,启动了铁西新区建设,支持了康巴什新区发展;补欠方面,着力构筑城市路网体系,拓宽改造延伸主次干道的同时,进行了城市四大出入口改造,建设了环城路,打通断头路,实现以路带区,以点带面,整体开发,形成了公路铁路并进、高速快速贯通、环网相连的立体交通网络;崛起方面,集中力量正在建设鄂尔多斯植物园、动物园、游乐园等与城市特色相协调、城市定位相一致的有一定代表性的重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三园总占地20万平方公里,总投资概算60亿元。三园的建成将构建东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提升城市素质中实现城市崛起。

三、启示与思考

东胜区在发展之初以煤炭及其相关产业为主导的二产比重较大,导致产业结构失衡,资源衰竭加快,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就业压力增大,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日渐突出。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东胜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新能源、生物医药和装备制造产业,为其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其成功做法值得我区借鉴。我们要紧紧抓住山西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有利时机,结合矿区自身实际,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强生态建设和民生投入,努力提高社会各领域发展层次,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步伐,为实现矿区“十二五”既定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面对全省转型跨越大发展的形势,思想观念束缚不破除,我区的转型跨越难以实现。必须要吹响解放思想的冲锋号,更多地向外部看、向高处看,摆脱一切妨碍转型跨越的束缚,敢于尝试,勇于作为,只有这样才能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要在全区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紧跟第四次思想解放大潮,冲破影响和制约我区发展的思想心结和体制机制障碍,从各种束缚中解放出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是干部思想的解放,要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和能力建设,培养其创新的思维、战略的眼光、高尚的操守、高超的决策力、高效的执行力、自觉的学习力和大无畏的勇气。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德才兼备的干部得以重用,使作风正派、奋发有为、脚踏实地、不折腾、不观望、不漂浮的干部得以重用。鼓励领导干部敢闯敢冒、允许领导干部犯错误,不能允许不去闯、不作为、乱作为。

(二)科学规划、合理定位,精心谋划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

按照我省确定的以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为重点,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我市“千亿阳泉“百万新城”目标和我区“三区”建设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为重点,以打造宜居宜业、幸福和谐的活力矿区为目标,大力推进“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开发开放,规划先行。要建立分区清晰、定位准确、功能互补、衔接有序的规划体系,全面规范主体功能定位和空间开发秩序,使我区有限的发展空间和矿产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重点做好沿桃经济带、三个产业园区和扩张区的规划。

按照“资源集约、要素集聚、产业集中、企业集群”原则,以“一带两园三区”为着力点,全面打造产业集中发展区。“一带”即沿桃河经济带;“两园”即平潭商贸园、赛鱼商贸物流园;将“一带两园”建成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服务总部经济发展的基地。“三区”即西部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循环集中区、中部装备制造业集中区和贵石沟兆丰铝工业集中区。将其建成提升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转型的基地。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强劲发展 产业转型,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更是载体,没有产业的转型,就没有矿区社会各领域的转型,只有转型发展,才能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发展水平,实现跨越发展。对于矿区而言,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是做强煤炭产业,培育壮大接续产业。围绕“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思路,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由粗放、高耗、低效、单一线性发展向集约、低碳、高效、多元循环发展转变,最终实现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1、限产保区,留住资源。辖区现有煤炭资源储量按现在的开采能力只剩30年左右,在积极向外扩张,兼并重组区外煤炭主业的同时,积极推进“限采保区”战略已经刻不容缓,建议省、市政府尽快制定对阳煤集团的限采保城政策,制定合理的限量开采计划,为做好煤炭延伸发展的文章保住资源。

2、强煤强化,争取收益。支持阳煤集团“走出去”,强煤强化,通过兼并重组,实现多元发展。近年来,其先后投资兼并、重组、控股了太化集团、齐鲁一化、丰喜集团、三维集团等13家化工目前已形成七大化工板块,产品80余种,产能1048万吨。截止到2010年底,阳煤集团化工产业总资产293亿元,净资产11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92亿元。为此,我们建议通过与集团及所属化工产业管理局和化工研究设计院沟通对接,支持其在本埠设立煤化工销售中心,将销售收入的10%留在矿区,以此扩大我们的税源、增加我们的财力。

3、壮大煤机,扶持上市。充分利用煤机制造的产业基础,以高端化、成套化、大型化为方向,尽快形成煤矿机械“四机一架”(采煤机、掘进机、刮板机、皮带机和综采液压支架)成套设备生产能力。加大对煤机制造企业产品创新、技术研发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骨干企业建立面向全行业、开放式的技术开发基地,放大引领支撑作用,努力打造华越机械和华鑫电气两大品牌,积极协调和支持其早日上市。

4、做强煤电铝,延伸产业链。以发展氧化铝、电解铝、铝型材、铝合金等系列化深加工产品为主,进一步延伸煤电铝循环产业链,重点抓好20万吨铝型材、20万吨铝板带、10万吨铝铸件等深加工项目。加快贵石沟控制性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依托兆丰铝业、五矿和煤矸石电厂,全面打造贵石沟铝工业循环产业园区。

5、培育新兴产业,增强发展后劲。按照集群化、集约化、园区化发展思路,采取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积极引进开发新型冶金材料、LED上游产品、太阳能硅板、氧化铝粹取镓、电气设备监测系统等,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6、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发展。以我省列入全国循环经济发展试点为契机,延伸煤电铝、煤电化、煤电材等资源循环产业链,提高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废渣、矿井水、中水等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加强产学研合作,循环经济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和法律法规及政策激励体系建设。

二是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以服务业优先发展撬动结构调整。

要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财源结构和就业结构的重点领域,坚持做大规模与优化结构并重,努力形成服务功能完备、比较优势明显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力争使服务业成为我区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载体,主要目标是构建服务“一个总部”,重点发展“四大产业”。

1、服务总部经济,加快转型创新步伐

要立足于现有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城市功能,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服务以阳煤集团为主的总部经济发展,形成产业集聚的核心力和城市功能的辐射力,争取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转型。

推进工矿区、棚户区和塌陷区的治理和改造整治工作,争取成功托管郊区平坦镇和旧街乡等村镇,尽快突破“有天没地”的困境,拓展总部经济发展空间,让发展的硬环境更硬。

加紧制定出台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总部经济发展基金,创新财税激励机制,完善人才服务体系。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新要求,大力发展金融保险、数字信息、科技研发、现代物流、峰会论坛、法律咨询等高端服务业,提高我区创新力和竞争力,让发展的软环境更软。

通过两个环境的创建,留住阳煤集团的投资和结算、招标和评估、设计和监理、供应和销售、研发和推广等总部经济发展的核心业务,同时也为更多的大企业、大集团来我区设立区域性的总部机构创造吸引力。最终形成企业融入城市、城市助力企业的双赢的总部经济发展新格局。

2、重点发展四大产业,形成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1)发展商贸服务业。以突出特色、增强功能为重点,依托天利等现有综合性商贸企业,以苹果园、沿桃经济带和赛鱼物流园区开发为契机,以建设现代化大型商贸中心、高档写字楼、星级酒店为目标,积极引进先进理念和管理方式,改造和提升传统商贸业态,完善区域商务功能,引导建设总部经济大楼,服务总部经济发展。

(2)发展现代物流业。鼓励阳煤物流、新泉等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实现专业化、市场化改造。以数字阳泉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围绕服务阳煤集团的500多家供应企业,争取在矿区注册登记,建立强大的营销网络,实现大物流与小物流共融的发展格局,形成辐射周边地区的现代物流体系。

(3)发展制造服务业。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发展装备制造服务业。依托煤机专业市场建设和矿区矿山机械装备研发中心等项目建设,逐步从煤机、煤电、煤化制造领域向装备制造全领域的发展,实现装备制造全业态、高端化、成套化的生产格局,最终形成以生产制造为中心的产品研发、技术推广、生产制造和售后服务的装备制造业全产业链发展形态。

(4)发展文化旅游业。大力发掘矿区工业文明和保矿运动旅游资源。尽快开发清代平潭街马王庙景区、建设阳泉矿区资源转型展览馆。大力开发和推广传统庙会、煤雕、剪纸等特色文化,发展壮大木版画、铝箔画、中国结编织等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加工业,打造矿区文化品牌,逐步壮大文化产业。大力发展以社区文化为基础的群众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等文化事业,完成区图书馆、文化馆和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以阳煤集团五矿文工团为主力,打造一批实力较强的艺术团体和文化演艺品牌。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市民文明素养。

三是切实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完善招商引资政策,针对大项目和特殊项目,要一事一议、一项一策。积极开展委托招商、代理招商、以商引商、会展招商等方式,多措并举面向国内外广泛招商,使我区成为人才、技术、资金流入的洼地。突出引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型产业等项目;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企业来区投资,设立研发基地。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的支撑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大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落实工作的有效抓手,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重要载体。“十二五”期间,要以大项目带动大园区建设,以大园区建设促进经济大发展。因此我们要做好安商、亲商、富商工作,尊重投资者,善待纳税人,建立健全项目推进制度,把更多的精力放到项目落地上,做到一个项目一个领导组,每一个领导组都要有相应的职能部门成员组成,本着投资者利益无小事的原则,为项目的落地提供全天候、一条龙的服务,真正做好外来投资的保护神。打造诚信矿区,形成以商招商的聚集效应。

招商引资,民营经济是重点,我们要切实解放思想、放宽政策、转变服务理念,在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严格落实“非禁即入”的政策措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到不找麻烦、不添堵、不设卡,真正为民营经济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使民营经济成为矿区转型跨越的先行军、生力军。

(四)全面创优发展环境,助推转型跨越发展

一是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宜居矿区。以矿区主城扩张和融合发展为突破,建管并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加快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矿区,切实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全面提升矿区科学发展的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1、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增长、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加强交通路网建设。完善区内道路系统,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完成区域内供水改造工程,实现与市区供水的一体化。同时抓好矿井水综合利用工程、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工程建设,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强数字化矿区建设。以包括互联网和物联网在内的数字信息技术为支撑,逐步做到城市交通、物流以及水、电、气、暖、排污等系统的全过程监测和全过程控制自动化、数字化,实现城市的高效运行和科学管理。

2、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按照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部署,在全面完成园林城市创建的基础上,围绕城市森林覆盖率25%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以上、建成区绿地率33%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平方米以上,制定更加详细的创建目标和实施进度,做到查漏补缺、分步实施、扎实创建。重点实施国省道路绿化完善、市县道绿化增厚、乡村道绿化加宽,高标准、高质量、高层次绿化,打造不同类型的中小型森林公园,形成市区外围绿化闭合圈,让森林包围矿区。

3、加强环境综合整治。要狠抓节能减排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关停落后企业和淘汰落后产能。继续推进矸山治理,加大科技攻关力度,调整绿化结构,增加乔木树种和灌木树种的比重,增加自身的生态载量,高质量全面完成区域内矸山治理任务。加大对餐饮服务业、扬尘污染等的环保专项整治;按照“五化”要求,对小街小巷和小区全面进行环境整治,增设、更新果皮箱、垃圾桶。对重点街道、路段实行“严管街”管理,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遏制“五乱”现象反弹回潮。

二是优化政务环境,打造宜业矿区。

1、狠抓机关建设,转变干部作风。干部作风的好坏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扫除衙门习气、转变干部作风是提高行政效能的必然要求。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在干部队伍中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大力开展业务学习,知识培训,提高队伍业务水平,做到依法行政,高效便民;以制度管人,明确职责,杜绝大锅饭,全面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严防工作中的推诿现象,严肃处理投诉事件。

2、推进政务公开,实施阳光收费。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契机,以为民、便民为宗旨,在全区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将廉政建设制度及各职能部门办事程序、手续、法律法规依据、办理时限、收费标准上网、上墙。对暗箱操作,为部门、个人利益而舍群众利益的行为公开曝光,严肃处理,杀一儆百。各部门职能职责分明,杜绝交叉管理,政出多头,做到即分工又合作,大力提高行政效率。全面简化和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实施阳光收费。严格执行“收缴两分离,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制度,严格按标准下限收费,减轻群众负担。机关要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加强群众监督。

3、严格依法行政,维护社会秩序。启动建立企业投诉处理机制,投诉三次经核实的,影响企业发展的,要给予相关责任人党纪或政纪处分,直至调离甚至开除公职。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公共管理模式,推进依法行政。不接受被检查企业请吃请玩,坚决禁止收受红包。对于检查中出现的违纪问题,优化办纪检委要严肃纪律,追究当事人责任。经济领域监管中首先要求执法人员,学法懂法,明确一个认识即执法是目的,决不以罚代法,要以教育为主,罚款为辅,且罚款要按程序办理,严防乱罚款。营造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

4、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打造数字矿区。建设行政审批电子监察信息系统、公文电子传输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数字城管系统。推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推进物联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重点推进城市管理、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和智能化水平。以市民一卡通为依托铸就科技惠民工程、以数字城管为依托实现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以电子政务为依托打造阳光政务工程、以城市信息共享平台构建信息畅通工程。

三是优化治安环境,打造平安矿区。

1、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打防并举,严格控制刑事发案率,做到人身安全有保障,让客商来的放心,宾至如归,以良好的治安环境做后盾,促经济发展。

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力度。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控制和减少较大和一般事故的发生,全面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组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分队,进一步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做好“六五”普法工作。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全区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进依法治区进程,关注民生,充分发挥法律保障、法律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的职能作用,深入推进“法治矿区”建设。

4、畅通社情民意通道。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努力将不和谐因素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健全社会稳定预警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牢固构筑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街道综治信访中心建设,充分发挥群防群治作用,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和谐。

(五)加大民生投入、创新社会管理

积极打造幸福矿区,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一是健全教育、医疗、社会保险和保障性住房等社会保障发展体系。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化教育改革,整合教育资源,增强教育统筹协调管理和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巩固扩大城镇居民和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参保成果,实现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大保险全覆盖。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完成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设;深入推进棚户区改造、危旧房改造整治,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扩大住房保障的覆盖面,基本解决居民住房困难问题。

二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

1、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以信息化手段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实现城市数字化管理。进一步推动城市管理数字化,建立区、街道(派出所)、社区三级视频监控网络,积极推行集监控采集、指挥控制和信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卫星雷达监控系统,实现城区范围可视化管理全覆盖,促进城区管理的规范化、网格化、信息化、智能化。在思想观念上,从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向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在管理主体上,从重政府作用、轻多方参与向政府主导型的社会共同治理转变。在管理方式上,从重管制控制、轻协商协调向更加重视协商协调转变。在管理环节上,从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在管理手段上,要从重行政手段、轻法律道德等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

2、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强社区组织平台建设。构建区域化管理、全方位服务的社区大党建格局。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健全社区自治组织工作体系。二是在没有实现“数字矿区”建设的条件下,要克服“看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困境,区政府成立总指挥部,相应的职能部门抽调专人协同配合,以6个街道为平台,由办事处主任担任组长,成立6个社会管理领导组,就各自辖区内出现的城环、食品卫生、假冒伪劣、治安等问题,由领导组现场办公、限时办结,初步形成网格化管理新格局。三是加强社区服务功能建设。全面规划社区商业建设,稳步推进商业示范社区、标准化菜市场和绿色回收亭全覆盖,必要时政府要出资或通过补贴形式建设标准化菜市场和便利店。

总而言之,我区要实现思想解放、产业调整、体制创新、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等各方面统筹起来的全面转型,从转型初期就应科学谋划、统筹兼顾,最终实现经济环境和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形成经济总量雄厚、生态环境宜人、群众生活美满、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第四篇:发挥青年骨干作用 助力企业转型发展V2

发挥青年骨干作用 助力企业转型发展

中时讯通信建设有限公司 执笔人: 彭万深 林有

内容提要:

青年是社会生活中富有创造性的群体,也是企业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企业改革和转型发展的重担。在企业中,如何有效地发挥青年员工的骨干作用是推进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本文阐述了青年员工在企业转型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了当前青年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处境,为发挥青年员工在企业转型发展中的作用提了一些建议,希望发挥好青年员工的能力作用,促进企业转型发展壮大。

目 录

前言.................................................................................................1

一、青年员工在企业转型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1

二、当前青年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处境.......................................2

三、如何发挥青年员工在企业转型发展中的作用.......................3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

2、加强技术能力培训,培养企业业务骨干。.......................4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攻坚克难突击队。....................5

4、加强文化建设,塑造青年员工核心竞争力。....................6

5、完善考核奖惩制度,激励青年员工奋发向上....................8 结语.................................................................................................9 前言

中国近代文学家梁启超在其散文《少年中国说》中这样描述青年的作用,“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对于企业,青年员工是企业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企业改革和转型发展的重担。青年员工的综合能力素质决定了企业未来发展的境况;青年员工的志向抱负有助于企业描绘更加绚丽灿烂的未来蓝图。因此,培养和发挥好青年员工的能力作用,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动力。

一、青年员工在企业转型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

青年员工总体来说文化水平高、知识更新快、学习能力强,是企业的新生力量,也是强劲的后备力量,他们的综合素质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生机和活力;青年员工不怕失败、敢于挑战、不断超越的精神,能为企业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创造新机会。青年员工自身诸多特质决定了他们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他们是企业经营管理和安全生产的一支生力军,他们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侧面反映一个企业总体价值取向及发展趋势。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青年员工的成长决定企业的成长,青年员工的发展决定企业的发展,青年员工的未来决定企业的未来。在全面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主流思想。在通信施工行业中,当企业的资质、规模、技术、资金等都处于同一个竞争平台时,企业间的竞争就会逐步走向人才竞争、文化竞争的平台。无论从横向对比其他先进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经验,还是纵向对比其他先进行业管理经验,都可以看到,“人才强企”已上升到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所以企业要充分认识青年员工这支新生力量在促进企业改革转型、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伟大的事业需要薪火相传,远大的目标需要代代奋斗,企业要高度重视对青年员工的管理和培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让青年员工早日肩负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为企业的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二、当前青年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处境

当前,国有企业正面临大量人才流失的尴尬境地,外来人才引不进,企业内部人才留不住,青年员工频频跳槽,导致人才链断缺、人才阶梯难以形成。为何当前青年员工跳槽越来越频繁呢?不外乎以下几方面:薪酬不能合理反映员工的贡献;看不清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长远目标;对企业的工作环境不满意;青年员工的才华得不到施展,没有肩负重担;缺乏系统的培训,让青年人感到没有提升的机会。对于青年员工来说,不压重担难成才,少压重担晚成才。一旦让青年感到没有发展的机会,才华得不到 施展,他们就会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进而失去工作的热情,更谈不上对企业的热爱与忠诚,对企业的认同感、责任感与使命感。青年员工具有较高的进取心,工作有激情、有信心,容易满足;但同时由于青年的多变性与不稳定性,他们也极易受挫折、受环境的影响,从而不能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容易浮躁而出现“职业迷茫”。

三、如何发挥青年员工在企业转型发展中的作用

近代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先生曾说过:“青年是宝藏,青年是黄金,宝藏需要挖掘,黄金需要熔炼。”企业应结合自身转型发展的实际,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准确把握青年员工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要求,研究青年员工的知识背景、工作优势和个人兴趣爱好,注重培育青年的思想、行为、习惯,为他们成长成才提供广阔的舞台,最终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高尚的道德修养是青年员工立身做人和成长进步的基石。青年员工要在既有的岗位实现价值必须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完善个人思想道德素养。对于企业来说,首先,要正确教育和引导青年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加强公司管理、营造先进的文化氛围、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为 青年员工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培育以人为本、人人有责的价值追求。通过将青年员工个人的成长成才与企业的兴衰成败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企业转型发展的实践中,自觉增强对企业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做企业改革的支持者和实践者,做企业发展的生力军和突击队。最后,打造增强大局意识的文化理念。当代青年员工思想开放程度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知识面广、主体意识强,容易受到各种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因此,要重在引导青年员工树立顾全大局、主动服务、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文化理念,自觉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不做不利于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有损企业形象的事。

2、加强技术能力培训,培养企业业务骨干。

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青年员工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广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拓宽知识层面,优化知识结构,不断在观念和行为上汲取营养,提高思想境界,增强综合素质。企业应鼓励青年员工进行在职学习、参加继续教育,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单位、个人双方负担教育投入的方法,不断提高青年员工的学历层次、文化素质,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此外,要加强青年员工的培训力度,优化他们的发展环境。青年员工都有提升自身竞争能力的愿望,企业应该多组织业务技能培训,使青年员工在学中干、干中学,认真研究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掌 握促进企业发展的先进方法。青年员工要学会通过工作实践将书本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在实践中摸索规律,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为企业发展提供新路子,提出好点子。同时坚持培训与考核相结合、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方式,提高青年员工参与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使青年员工以昂扬的斗志、坚定的信念肩负起企业发展的重任。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攻坚克难突击队。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企业应积极开展人才梯队的培养与储备,围绕公司业务发展需要,深化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不断完善人才选聘、培养开发、使用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用好现有人才,逐步构建一支数量充足、梯次合理、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人才队伍。

一是加快内部人才培养。要立足于现有人才队伍的提升和改造,通过加大在职员工的培训力度、积极为青年员工提供机会等方式,帮助他们丰富知识,提高技能,积攒工作经验,增强他们对新业务,新角色的适应性和对新工作的胜任力。积极为青年员工提供机会,让他们在重要工作中、关键岗位上和艰苦环境里接受锻炼,进一步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构建科学的培训体系。首先,青年人才总体来说文化层次较高,但综合素质有较大的差异,应根据个体差异,合理区分人才类型,安排因人而异的职业规划,帮助青年员工找到个人 成长的“路线图”。其次,在落实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为每一位青年员工安排一名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业务骨干作为“导师”,引导青年员工成长成才。第三,要完善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通过搭建青年人才培养平台、深入开展读书和岗位练兵、业务比武等活动,为青年员工成长进步搭建平台。

三是完善考评机制。企业要制定中、长期青年员工队伍发展规划,并引入评价机制、绩效考评机制,加强青年员工的岗位交流,使其适应各种环境、多个岗位的工作要求,提高综合素质;并要大胆提拔和使用综合素质突出的青年员工,带动和影响其他青年员工自我加压,不断进步。

4、加强文化建设,塑造青年员工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地域和民族文化背景中,在企业行为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理念、基本价值观和基本思维方式。通常情况下,企业文化是不容易被察觉的,就像每个人都不自觉地生存在自己的文化空间一样。只有当我们有意识地去思考、研究企业文化时,才会以理论的形式表现出来。建设企业文化,关键是树立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自觉认同,并且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践行企业文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企业需要大力打造具有高度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企业文化来培育青年员工的价值观,提高青年员工的素质和境界,从而保证生产行为以及生产 带来高质量的结果,因此,企业文化也就间接地带来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以构建创新型企业文化、学习型企业文化、以产品质量为中心的品牌型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型企业文化为目标,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点:一是党团先行,发挥组织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共产党和共青团组织在青年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引导青年员工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培养青年员工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克己自律的良好品质、勤勉敬业的责任意识和开拓进取的创新观念。二是互融共生,激发“企业精神”的指导作用。要将青年员工的价值追求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不断完善青年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价值取向,切实将企业文化理念内化为青年员工的指导思想、行为规范和自觉行动,使青年员工进一步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三是创新载体,锻造青年员工超强素质。要深化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充分利用学习园地、宣传媒介,用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教育、引导、启迪青年员工,使企业精神人格化、形象化,使青年员工在和谐向上的氛围中不断成长。要针对青年人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兴趣广泛的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深入推进青年志愿者活动,让青年员工在活动中陶冶情操、锤炼品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团队精神。

5、完善考核奖惩制度,激励青年员工奋发向上。

劳臣不赏,不可劝功;死士不赏,不可励勇。在培养和发挥好青年员工积极作用的背景下,要制定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确保制度落实到位。一是组织重视领导先行。企业各级领导和部门对内部培养青年员工要作出具体规定,建立刚性约束机制,并将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青年员工作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业绩考核要求。对于那些不注重培养接班人,不提倡培养青年员工,有意打压青年员工的领导干部,在竞岗、业绩考核、绩效评比、提拔任用中会酌情扣分,坚决不能提拔重用。二是薪酬结构适当倾斜。企业要构建合理的薪酬体系,做到同一行业有较大的竞争力,对有潜力的青年员工等后备人才要有适当的倾斜,减少青年员工的经济压力,才能吸引和留住优秀的青年员工,让他们安心工作,忠诚服务企业;三是青年员工职业规划。对于学习能力强、奋发进取的青年员工,企业要加强对其职业生涯的规划,多提供进修提升的学习机会,甚至是破格晋升的机会。企业应该为优秀的有潜力的青年员工提供更高、更具挑战性的舞台,让青年员工更好地磨炼自己,提升自己,早日成才,为企业转型发展做更大的贡献。结语

总之,企业应结合自身经营发展的实际,充分结合青年员工的知识背景、工作优势和个人爱好,贴合企业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坚持以服务求凝聚,以服务谋发展的思路,为青年员工的成长铺路,做青年员工成长的阶梯,做青年员工思想进步的引导者,做青年员工建功立业的坚强后盾,最终实现企业的转型发展。

第五篇:做好企业文化基础工作 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做好企业文化基础工作 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摘 要:志鉴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实践项目,志鉴事业的发展也是企业文化的发展。文章结合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探讨做好志鉴编修工作,发挥和拓展志鉴功能,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作用和途径

关键词:企业文化 志鉴 助力 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4-261-02

笔者所在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以下简称:广州石化)始建于1973年,至今走过了40多年的历史,期间生产规模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近年来,替代能源和新能源飞速发展,石油化工产能过剩、产品市场持续低迷。在新形势下,我公司通过走内涵发展之路,在产品技术含量、质量、性价比和成本竞争力上着力,努力培育发展增量;与此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国际化进程加快,处在城市中心、被周边社区和众多楼盘包围的广州石化,面临巨大的安全环保压力,民众和政府对生态环境要求零容忍、资源环境制约、生产结构不完善等矛盾和问题,倒逼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发展。2015年,公司明确转型升级发展目标: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型炼化标杆企业,努力实现企业与城市和谐发展。如何在此关键的转折点上突破挑战,找到可推动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和支撑,形成新优势、再创新辉煌,是企业发展中急需要解决和面对的课题。本文试图以《广州石化志》、《广州石化年鉴》(以下简称:志鉴)的编修,做好企业文化基础工作,发挥并进一步拓展志鉴功能,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服务方面进行探讨。

一、准确把握志鉴定位,为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服务

企业文化决定一个企业的走向,而编修志鉴是一种文化积累,志鉴具有记载、传承、发掘、创造文化的功能,是企业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企业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人们可以从志鉴中全面系统地了解企业的历史和现状及其发展过程,了解创业者和几代职工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进行的艰苦卓越的奋斗历程,可以综观一个企业的历史与变迁,从而使企业文化资源及其精神财富得以代代相传,为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对广州石化而言,经过40多年的发展,企业站到了新的起跑线上,在这个转折时期,文化的引领作用无可替代,编修志鉴是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是文化继承与创新的中枢和纽带,对于提升企业文化内涵、丰富企业文化底蕴,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准确把握志鉴的定位,对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实现“神形兼备,内外兼修,软硬实力兼具”的广州石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1.企业志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体现,其包含了企业管理、经营理念、产品销售、职工素质、宣传及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这也是志鉴重点载录的内容。可以在志鉴资料的积淀中提炼企业文化,通过志鉴中记载的企业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在经验中总结、挖掘,并整合创新,凝练出既有石化行业特色又吻合时代特征的核心价值理念,成为激励职工的精神动力。同时,年鉴作为企业大型公报性资料,在信息功能、服务功能、宣传功能、展示功能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依托其特殊功能,为企业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成为企业与社会连接、沟通的桥梁。

2.志鉴是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作为管理者,要管理好企业,首先必须认真研读企业志鉴,了解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史,从历史的成功与失败中获得经验教训,掌握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只有对企业的发展做出长远的战略思考,才能引领企业在瞬息万变的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不断地发展壮大。因此,企业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做好志鉴编纂这一企业文化基础性工作。

3.企业志鉴是反映企业发展的权威性历史资料。志鉴内容以文字、图片、表格等多形式的版式,全面、客观、真实地记载了企业发展全貌,撰稿人所提供的稿件均经过各单位主管领导、编辑、总编、公司领导共“四关”审查程序,全方位对稿件质量进行把关,有效地保证了志鉴资料的准确性、系统性、权威性;这也是互联网信息难于取代志鉴资料的重要因素。

4.企业志鉴是可读、好用的工具书。企业志鉴记载的企业基本情况和基本数据,包含企业全方位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实在是一卷好用的工具书,给企业管理者、社会各界提供了研究企业、了解企业的窗口。随着志鉴资料的网络化、信息化及检索服务的便捷,能最大程度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阅读检索需要;企业志、鉴能回答本企业甚至是行业的一切基本问题,包括专业术语、产品标准、行业宏观的发展态势等等。

二、发挥并拓展志鉴功能,为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服务

发挥志鉴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助力作用,是续修志鉴的重要课题和使命,编纂人员要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前瞻性,树立“志鉴发展要寓于企业发展”的理念,紧密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与时具进、注重创新,广泛吸纳好的经验和成果,充分发挥、拓展志鉴功能,使企业志鉴为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1.拓展为企业决策服务的功能。随着企业的发展,志鉴记载了企业各项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失误、教训,企业各级领导的决策,离不开历史实践积累,需要在分析、研究、总结过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拓展出新的思路,制定出符合科学发展的新措施。志鉴真实、准确的资料记载,为决策者提供了横向可比、纵向可鉴的丰富资料,从而优化决策。为此,志鉴需要进一步拓展这个功能,细化落实各项数据、增加各种调研报告和专题研究文章等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志鉴传统的“资政、存史、教化”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其职能逐渐有了发展延伸。续修志鉴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变化的实际和要求,相应的拓展功能,在着重记载企业主体业务、发展状况的同时应该兼具对企业未来发展有价值的经验、企业热点问题的变化、特色内容、发展趋势进行记载。建立一个可以随时备查的企业资源信息库,为企业决策提供全方位准确及时的咨询资料,并对事情全过程进行准确的资料记述,从而更好地把握现在,规划未来。

下载乐清:文化助力发展转型(12.31)(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乐清:文化助力发展转型(12.31)(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绿色能源助力经济转型

    绿色能源助力经济转型 杜文清 2011年第11期 ——生态建设 随着全球性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等问题的日益凸显,积极推进能源革命,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

    立足企业自身创新创造助力淮北快速转型发展

    立足企业自身创新创造助力淮北快速转型发展 ——赴××学习参观的体会 淮北市鹦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我是淮北市鹦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人才工作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人才工作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摘要:本文以浙江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为背景,以精功集团人才工作为例,总结了企业在人才选用育留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从人才规划、人才培养和人才安置三个......

    数码印刷助力集团数字化转型

    数码印刷助力集团数字化转型2014年是集团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之年,作为集团的重要生产部门,设计制作中心发挥自身优势,在创新印刷技术手段,特别是数码印刷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

    创新驱动助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助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包头市民营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截至2014年末,包头市民营企业累计发展到32035户,注册资......

    关于太原城市文化转型发展的思考

    中国城市发展网 >> 城市发展 >> 城市文化 >> 内容阅读 关于太原城市文化转型发展的思考 作者:白晋虎 来源:黄河新闻网-前进 添加日期:11年01月26日 城市文化作为人类文化发展到......

    “大家文化”引领企业战略转型和创新发展

    “大家文化”引领企业战略转型和创新发展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邯郸洗选厂1956年筹建,1959年12月正式投产,是我国解放后自行设计、自行安装的第一座大型选煤厂。近年来,该厂通过大......

    “德文化”助推企业转型发展[5篇范例]

    近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的2013全国企业文化(陕汽控股集团)现场会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隆重举行,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汽控股集团)被授予“全国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