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东丽区教育系统公务交通费报销细则
天津东丽区教育系统公务交通费报销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教育系统各事业单位公务交通费报销行为,根据《东丽区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公务交通费用管理办法》,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因工作需要赴本区及外区办理公务的交通费支出,包括驾驶私家车、乘坐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实际发生的费用。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公务交通包括:各事业单位至公务办理地的单程或往返交通,多个公务地点之间的单程或往返交通。
第二章 预算管理
第四条 各事业单位公务交通费预算按照实际公务交通费用发生金额核定,凭有效票据实报实销,报销上限为每天80元。赴外区公务的报销公务交通费用上限为每天80元,赴原五县(蓟县、宁河、宝坻、静海、武清)公务的报销公务交通费用上限为每天120元。交通费预算随年度财务预算划拨至各事业单位,各事业单位在预算额度内据实报销公务交通费。
第五条 各事业单位原则上不再单独核拨公务交通费,各单位在预算经费中统筹使用,公务交通费报销金额围上一年度实际交通公务费用总额的93%,不能突破。
第三章 财务核算
第六条 公务交通费在实际公务出行后7天内办理报销手续。
第七条 报销各类交通费需填写“事业单位公务出行审批单”“公务交通费用报销单”,注明每次公务出行的时间、往返地点、公务事由并附会议通知等相关证明材料,与公共交通票据等凭证,经本人、部门主任、财务负责人和单位负责人签字,履行报销手续,由财务审核报销。
第八条 无论本区还是外区公务活动后,报销公务交通费应取得原始发票,开私家车的按照《东丽区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公务交通费用管理办法》第七条标准进行报销。
第四章 工作要求
第九条 公务经办人是公务交通费报销的直接责任人,对公务交通费报销的真实性、合理性和相关性承担直接责任。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公务交通费报销承担审批和监管责任。
第十条 财务负责公务交通费报销的审核,从公务出行的时间、地点、是由及发生金额对公务交通费报销进行合理性审核,对不合理或相关性不充分的公务出行开支有权拒绝报销。
第十一条 单位行政负责对各单位公务交通费报销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二条 职工出差期间发生的交通费按照差旅费管理办法执行,不再报销交通费。
第十三条 财政专项经费一般不得报销公务交通费。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行。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区教育局负责解释。
第二篇:交通费电话费报销制度
交通费报销管理规定
1、为加强对公司员工报销交通费、电话费的管理,特制订本规定。
2、本规定所称的本地交通费是指在本市范围内乘坐出租车、地铁、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所发生的交通费用,出差外地发生的当地交通费不包括在内。
3、员工在公司报销的本地交通费必须是与公司业务、生产和管理有关的交通费用。
4、员工因私事用车所发生的本地交通费(如上下班乘坐出租车等)由员工个人承担,不得到财务部报销入帐,一经发现公司有权从该员工下月工资中扣回多报销的费用。
5、员工外出办事时应选用经济便捷之交通方法,避免不必要地使用出租车,在不妨碍工作效率的情况下应选用公共汽车、地铁等交通工具。
6、员工确需乘坐出租车外出办事的,须提前向其部门经理提出书面或口头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乘坐出租车,否则不予报销出租车费。
7、员工周一至周五若当天加班在二小时以上的,可以乘坐出租车回家;周六、周日来公司加班,可以乘坐出租车来回。
8、公司对员工的交通费进行实报实销,员工报销交通费时,须填写《费用报销单》,注明每一笔本地交通费的乘车时间、起点、终点、乘车事由,在报经部门经理批准、财务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报销。
9、一般情况下所有的交通费时都必须附有正规的发票,如出租车票、公交卡充值后获取的定额发票、过路费、加油票等,如果不能提供发票的需提供等额或超额的其他正规发票(尽量不要餐饮票)。
10、本规定从2016年9月6日期正式实施。
西安迪菲企业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2016-9-6 电话费报销管理规定
为规范公司内部管理,便于更好的开展工作和业务联系,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失误;同时进一步加强和控制通讯费用的管理,根据公司当前和未来实际发展情况和工作需要,按照“实报实销”的原则,制定本办法。
1、话费报销人员要对报销的号码进行登记备案,并保持联系畅通;如有更换,应在第一时间通知公司办公室。
2、固定电话的报销费用按照公司要求的包月定额进行支付。
3、报销时应提供专用发票,依本办法规定报销。
4、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漫游费用应当给予额外报销,但其他与工作无关的费用一律不给予报销。存在漫游费用数额的,应由个人将漫游话费清单在月初交至办公室核查结算。
5、员工因岗位调整到不同的区域长时间任职,应在到任1个月内,将手机号码更换到新任职区域所在地,否则不予报销手机话费。
6、离职、辞退或其它原因离开公司的,从次月起,停止报销电话费(特殊情况除外)。
7、实行一人一号报销,不得一人多号重复报销(特殊情况除外)。
8、公司配备手机号码的员工其话费报销按照套餐要求由办公室缴纳。
9、本规定从2016年9月6日期正式实施。
西安迪菲企业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2016-9-6
第三篇:本地交通费报销管理规定
财务管理制度
本地交通费报销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对公司员工报销本地交通费的管理,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本地交通费是指在本市范围内乘坐出租车、地铁、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所发生的交通费用,出差外地发生的当地交通费不包括在内。
第三条员工在公司报销的本地交通费必须是与公司业务、生产和管理有关的交通费用。
第四条员工因私事用车所发生的本地交通费(如上下班乘坐出租车等)由员工个人承担,不得到财务部报销入帐,一经发现公司有权从该员工下月工资中扣回多报销的费用。
第五条员工外出办事时应选用经济便捷之交通方法,避免不必要地使用出租车,在不妨碍工作效率的情况下应选用公共汽车、地铁等交通工具。
第六条员工确需乘坐出租车外出办事的,须提前向其部门经理提出书面或口头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乘坐出租车,否则不予报销出租车费。
第七条员工周一至周五若当天加班在二小时以上的,可以乘坐出租车回家;周六、周日来公司加班,可以乘坐出租车来回。
第八条公司每月在工资中发给每位员工50元的市内交通补贴;对于外出办事次数较多的员工,公司每月发给100元的市内交通补贴。
第九条员工报销本地交通费时,须填写本地交通费报销单(见附表),注明每一笔本地交通费的乘车时间、起点、终点、乘车事由,在报经部门经理批准、财务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报销。
第十条本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生效。
第四篇:交通费报销制度
深圳市##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交通费用报销管理办法
1.目的为了加强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规范财务运作机制,统一公司员工交通费用的报销流程,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大公司费用的控制力度,加强费用使用过程监督,降低不合理费用支出,特制定本办法。
2.归口管理部门
费用报销的日常管理和稽核部门是公司财务部
3.交通费
定义:交通费是指因公外出且在公司驻地市内或其他地市发生的公交车费、出租车费、油费、过路过桥费、停车费等。
4.交通费的报销原则
4.1员工因公外出(包括:政府部门办事、招聘、采购、公司与各项目之间业务往来等)在公司驻地市内发生的公交车费可凭公交车票实报实销。公司员工因公外出报销公交车票时需在报销单上详细填写外出时间(时间段)、地点、事由及次数等,经部门主管或经理签字,公司总经理签字后报销。
4.2 公司财务部是公司各部门各分公司使用公车、乘坐出租车或租车的管理部门。
4.3 公司管理人员,凡因公外出且没有使用公司车辆,外出距离超过20公里以上或有特殊原因需要乘坐出租车的,应在报销单上详细填写外出时间、地点、事由,经总经理签字同意,到财务部办理相关手续报销。
4.4报销出租车费时,应在票面上勾注实际支付金额。正常工作时间以外的乘坐出租车报销时段,应该额外注明外出原因、及业务事项。对出租车票面费用存在疑问的,财务部有权按出差地里程核实报销。
5. 公司车辆交通费管理规定:
公司规定,因公使用公司车辆外出公务的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登记审批制度;即先填写用车申请表,注明外出公务理由、时间、地点及用车人员等;经公司领导批准,方可使用公司车辆;公司司机在用车申请表上注明行车起止公里数,申请人员用车后,由财务部核算费用,并由办公室按规定每月汇总“外出人员交通费用登记表”。
本办法属公司规章制度(员工手册)的补充部分,具有同等的约束力。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本办法由公司总经理签署确认生效;修改亦同。
深圳市##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财务部
2010-10-08
第五篇:2011年天津东丽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天津东丽区2011年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丽区人民政府,就全区“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十二五”时期目标任务和2011年主要工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积极进取、快速发展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区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要求,积极抢抓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历史性机遇,紧紧围绕“富民强区、构建和谐东丽”两大历史任务,在历届区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求真务实,扎实苦干,提前两年创百亿强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攻坚克难,埋头苦干,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
2010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8亿元,比2005年增长2.15倍,年均增长19.5%。三级财政收入126亿元,比2005年增长3.1倍,年均增长32.6%;区级财政收入38.5亿元,比2005年增长2.9倍,年均增长3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903亿元,是“十五”时期总投资的5.2倍。实际利用外资14.8亿美元、内资694.8亿元,比“十五”时期分别增长1.35倍和1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4180元,年均增长10.5%。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财政实力显著增强。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我们坚持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一手抓大项目好项目建设,一手抓自主创新,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工业经济强势发展。2010年工业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是“十五”末的3.8倍,年均增长30%。装备制造、汽车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和航空航天、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力量,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逐步显现。加快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建成和在建工业项目630项,总投资53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8项,总投资260亿元,有12项列入市级重大工业项目。实施百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商务商贸、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建成和在建服务业项目68项,总投资62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7项,总投资380亿元。都市农业稳步发展。农业高质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建成华明复垦设施农业园区,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区加快建设,沿海都市型农业初具规模。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大幅增加。实施各类科技项目560项,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让200项,授权专利1100件。工业技改投入122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3倍。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达到520家。初步形成了高端产业化基地和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产学研联合体组成的科技创新创业平台,有力促进了各类创新要素的集聚发展。
(三)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我们积极抢抓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历史性机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扩大开放,改革创新取得实效。
区域合作发展取得新突破。积极融入滨海新区,全面展开与空港经济区、泰达西区、高新技术园区、现代冶金区的合作,在产业对接、合作开发、就业保障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建立了统筹发展、共赢发展的工作机制,实现了优势互补、同步发展。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与48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推动了先进技术与企业的有效对接。设立区人才发展资金,实施“百千万工程”,人才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
招商引资取得重大成果。连续5年开展招商专项行动,引进了国家电网、中国一重、中国北车、中航工业、华侨城、恒大、宜家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其中世界500强、知名国企民企49家,进一步优化了经济结构,增强了发展后劲。海特、天安等项目成为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的新亮点。高标准开发建设产业园区,华明工业园区、重机工业园依靠大项目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东丽航空产业区启动建设。工业园区规划面积达52.3平方公里,“十一五”时期开发面积22.2平方公里。加快东丽湖、华明商务区、机场总部基地等10个服务业聚集区建设,规划开发面积7平方公里。累计开工建设工业和商业地产374万平方米。空间载体不断扩大。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区属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不断加快,改制撤并企业58家,国有企业活力不断增强。以东方财信、城投、滨丽和各功能区、街乡园区公司为支撑的国企投融资架构基本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政策体系,“借用管还”良性机制基本形成。扩大政府采购规模,节约财政资金12.2%。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不断加强。利用金融租赁等方式融资,拓宽了融资渠道。成立了东丽村镇银行和7家小额贷款公司,多家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在我区建立了分支机构。为企业搭建了银企对接发展平台。
综合配套改革取得新成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快速推进。启动“三改一化”,成立滨农投资公司,搭建农村经济发展平台,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新载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商贸设施取得新突破。严格土地管理,完善了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新机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行政审批服务实现大提速。
(四)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乡面貌发生重大变化
我们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快城市化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功能,生态宜居新城区建设进程加快。
规划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确定了“国家级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生态宜居城区”的城市定位。高质量完成了四个新市镇规划、东丽湖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心城区改造提升等106项城市设计和专项规划编制。建成规划展览馆,向全区人民和社会各界展示了我区规划发展美好愿景。
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形成中心城区、新市镇和功能区协调发展的城市格局。华明示范镇成功参展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华明模式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累计接待参观200万人次。军粮城新市镇、金钟新市镇还迁住宅加快建设。环内16个城中村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完成泰达西区、空客项目等还迁住宅和经营性用房建设。还迁住宅累计开工867万平方米,竣工480万平方米。实施了丽湖建设和东湖改造工程,引进高端文化旅游项目,推进了东丽湖地区建设发展。
市容环境建设全面提升。连续开展大规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了津塘公路等11条道路绿化工程,改造提升绿地613万平方米,整治提升街景立面157万平方米,规范广告牌匾5.6万平方米,清理废品收购点557处。实施社区楼道“白亮净”工程,安装安全门1335栋,完成么六桥居住区等11个社区提升改造。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8%,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加强环境保护,完成污水和二氧化硫排放治理工程43项。加大违法占地、违法建设治理力度,累计拆除违法建设110.2万平方米,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良好秩序。
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实施了金钟路、津塘二线等道路建设改造工程30项,共124公里、322万平方米。新建变电站14座,完成高压线改线入地61公里。完成丰年村地区等10片排水改造工程。新增供热面积347万平方米。落实地铁二号线、京秦客运专线等18项市重点工程。完成华明市镇等3项污水处理工程,开工建设张贵庄40万吨污水处理厂。完成西河、袁家河等泵站建设,实施东减河、中河等19.3公里二级河道治理工程。区域基础设施功能不断完善提升。
(五)民计民生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我们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实施民心工程,着力改善民计民生,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在全市率先实施创建充分就业区,群众工资性收入不断增加。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加强促进就业和服务。健全街乡劳动服务中心和121个村居服务站,联盟对接企业363家。培训各类人员2.8万人次,累计新增就业6.4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5000多个,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达90%以上,零就业家庭安置率达100%。受理劳动仲裁5678件,妥善处理劳动纠纷,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社会保障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形成3大类66项社会保障救助体系。连续五年提高救助和保障标准,财政累计投入13.2亿元。全区7.2万人参加被征地养老保障,1.6万人享受农村退养补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5.7万人,8968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4.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落实了城乡居民基本保障制度。
教育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成效。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和示范模范中小学4所、幼儿园5所,职业教育中心一期基本建成。提前两年全部完成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任务。卫生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完成东丽医院一期综合楼建设,新建疾控中心,提升改造中医院和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标准化农村、社区卫生站所78个。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教育卫生设施建设累计投入6.5亿元。
文化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500多项次。6个项目列入市级非遗保护项目。整合广电资源,宽带用户达3.6万户。加强文体设施建设,全民健身公园、健身路径达216处,广电大厦、文体中心和社区文体服务中心加快建设,文化体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和服务管理机制,稳定了低生育水平。加强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积极发展老年事业,东丽养老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区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达12家。加强残疾人工作,建设残疾人服务设施25项。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妇女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加强了未成年人权益维护。武装、档案、民族宗教和侨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区各项工作争先创优,先后荣获42项国家级和110项市级先进荣誉称号。
(六)文明法制程度不断提高,和谐东丽建设效果显著 我们坚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和谐东丽”建设取得新成效。
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开展文明村居、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取得实效。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实现规范化。建成了“四位一体”的媒体宣传阵地。广泛开展“五五普法”和“法律六进”宣传教育活动,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法治东丽”建设再上新水平。
创新社会管理取得实效。认真贯彻执行《信访条例》,进一步畅通了信访渠道。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实现了制度化。村(居)基层组织在维护稳定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警防、民防和技防网络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加强对学校及幼儿园的安全防范。开展平安社区(乡村)创建,严厉打击各类犯罪,社会治安形势持续稳定。“平安东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公共安全体系进一步健全。建成区应急指挥平台,建立了人防、公安、交通、城市管理、防汛等应急指挥系统,制定了144个各类应急预案,处理公共安全突发事件能力明显增强。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各环节安全监督管理,查处违法行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公共安全得到保障。
“十一五”时期,我们认真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面对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与驻区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成效显著。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完善了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体系。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审批效率不断提高。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为民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严格勤政廉政从严治政。加大了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对163项经济社会事业项目进行全程监管、审核,确保资金安全,工程优质,干部廉洁。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广泛听取区政协和各民主党派意见,自觉接受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复,满意率达100%。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解放思想创新发展能力需要增强;经济总量还比较小,综合竞争力还不强;经济结构不够优化,打造高端产业高地的任务繁重;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创新创业环境还需提升;高标准建设新市镇和完成城中村改造,任务艰巨;环境建设水平不够高,管理能力还需加强;民计民生要进一步改善,就业增收工作压力还比较大;政府自身建设仍有差距,办事效能还不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解决。
各位代表,回顾“十一五”时期工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区委领导下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区人大依法监督指导、区政协民主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各行各业创业发展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积极支持我们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向驻区各企事业单位、驻区部队,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和全面提升时期,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重要转型期和发展黄金期。根据《中共东丽区委关于制定东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城市化建设为龙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富民惠民为目的,围绕“富民强区、构建和谐东丽”两大历史任务,按照“融入滨海、集聚优势、构筑高地、科学发展”的工作方针,积极抢抓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历史性机遇,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全面实施“三四五六”发展计划,努力建设国家级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生态宜居新城区。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到2015年突破1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到2015年突破1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800亿元。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创新能力明显提升,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国际型、知识型、生态型、创新型现代化津滨新城区的城市格局基本建立。经过全区人民共同奋斗,使我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和富民强区、民生保障、公共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方面走在全市前列,努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着力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坚持抓大项目好项目建设,不断提升产业层级,基本建成高端产业高地。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装备制造、汽车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航空航天、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到2015年,初步建成国家级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级半导体照明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节能环保产业化基地,工业增加值达到550亿元。
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构筑服务天津双城双港、面向京津冀、高度开放的现代服务业高地,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会展经济、总部经济、金融信息、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提升高端商贸服务业。到2015年,基本建成国际航空物流中心、总部研发集聚区和高端商务商贸服务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35亿元。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高端高效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绿色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015年,基本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产业园区、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
(二)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整合优质科技资源,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加快构筑自主创新高地。
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完善支持政策,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传统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深入实施发展科技型企业和“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壮大国有、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到2015年,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000家,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科技小巨人”企业1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500亿元以上。
加快创新能力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从依靠资源要素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支持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向多项技术集成方向发展。实施自主知识产权战略,全面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联合及科技成果转化。到2015年,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1家、生产力促进中心达到1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50家。
加快建设人才强区。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掌握前沿技术和科技项目的创新创业人才向东丽聚集。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完善人才发展政策体系,努力打造东丽区“人才创业俱乐部”。到2015年,全区各类人才总数达到15万人。
(三)着力建设生态宜居新城区
以城市化为龙头,加快新城区建设,努力构筑生态宜居高地。
全面推进新城区建设。以中心城区、新市镇和旅游度假区为重点,加快城市组团建设,形成城市架构。全面完成总规模1461万平方米的新市镇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任务,农村人口全部迁入城镇新区。实施城乡居民保障性用房建设。积极推进天钢柳林城市副中心、海河中游和北部新城开发建设。落实中心城区改造规划。加快东丽湖旅游度假区建设。创新城市化建设理念,健全城区居民服务设施,高标准建设宜居城区。
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以“七横七纵”为骨架的交通路网建设,加快推进城际铁路军粮城车站、金钟区域地铁6号线和东丽湖地铁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加速绿色崛起,建设低碳新城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污水集中处理率9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良好天数85%以上。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模式,推动城市管理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全力打造“市容靓丽、生态文明”新东丽。建立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新格局,不断提高市容环境管理水平。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全面提升城市综合信息化水平,努力建设“智慧东丽”。
(四)着力深化改革开放
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加大开放力度,提升区域发展活力和影响力。
进一步扩大开放。着力构建全方位、多领域、纵深化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滨海新区,进一步完善与各功能区合作开发工作机制,推进产业发展和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不断拓展利用外资的广度,实际利用内外资分别累计达到1300亿元和30亿美元。扩展产业园区和服务业聚集区,为经济发展提供载体支撑。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经营发展能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投融资能力。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引进产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各类金融产品。支持10家企业上市融资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壮大民营企业规模。深化土地管理方式改革,严格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耕地资源。
推动农村“三改一化”改革。加快农改非、村改居、集体经济改股份制经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村级经济发展和管理能力。
(五)着力加强社会建设
坚持民生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把改革与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不断提高就业增收和社会保障水平。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支持自主创业,全力打造充分就业区。建立一体化培训就业新模式,提高培训就业率。每年开发就业岗位1.8万个,培训6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不断完善养老、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完善困难群体救助制度,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救助整体水平。努力提高农民财产性、经营性收入,积极打造“四金农民”,实现“安居、乐业、有保障”。
大力推进教育卫生事业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调整教育资源布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发展保健、护理等健康产业。高水平建设市镇社区学校、幼儿园、医院、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全面提升教育卫生服务设施水平。
积极推进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繁荣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作用,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实施文体惠民工程,完善区街社区群众文化体育网络建设。积极发展老年事业。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人口服务管理。全区各项事业争先创优,全面进步。
(六)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公共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目标,以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为核心,深入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创建和军民共建活动。不断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依法保障群众民主权利。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坚持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区,建设“法治东丽”。
创新社区管理。积极探索新型社区管理办法,建立完善城镇社区管理体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多方联动维稳工作格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安全应急机制建设,完善应急指挥平台,提高危机管理和处置能力。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安全监理体系。建设“平安东丽”。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已定。东丽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区人民群众充满新的期待,东丽发展慢了不行,水平低了更不行。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承担起光荣历史使命,坚定信念、毫不懈怠、不怕艰难、干事创业,朝着宏伟的发展目标阔步前进!
三、2011年主要工作
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东丽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城市化建设、实施“三四五六”发展计划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市委九届九次全会和区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按照区委提出的“一二三四五”工作部署和“整合资源、再造优势、构筑高地、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产业提升、城市建设、资源整合和富民惠民,全面落实各项任务。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3亿元,增长18%;区级一般预算收入46.2亿元,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15669元,同比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421亿元,同比增长30%;实际利用内资284亿元,同比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4.14亿美元,同比增长15%。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提升发展质量 抓住调结构、促转型的有利时机,深入开展“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把握高端、高质、高新的调整方向,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抢占发展制高点。
调整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做大做强先进制造等主导产业,加快发展航空航天、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中国北车、康库得、中冶循环经济、中航科技、贵航总部等22个项目加快建设;加快国家电网、住宅集团、半导体照明基地、光纤通讯、成飞等15个项目落地开工。全力支持企业扩能发展,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00家。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实施5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60个。全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260亿元,同比增长25.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全面推进华侨城、恒大、天安、天骥、宜家等23个项目加快建设和华润五彩城、雨润总部、海航模拟机培训中心等12个项目落地开工。全面推进服务业集聚区项目建设。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4亿元,同比增长16%。
积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坚持高效发展方向,加快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区、傲绿农业科技园区、北方生态园林产业园建设。积极打造农业优质特色产业。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
全面提高招商引资质量。继续开展招商专项行动,瞄准央企、国企、跨国企业集团、上市公司、民营龙头企业、科技型企业、科研院所实施招商,积极引进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地区总部、结算中心、科技研发、金融信息、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全年洽谈落地和储备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严格项目准入标准,提升选资质量,强化项目服务管理,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积极打造街乡“亿元楼宇”,实现楼宇税收10亿元。
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三区联动”发展,结合产业布局调整,坚持提升与拓展并重,落实东丽开发区、军粮城工业园区、金钟工业园区资源整合、转型发展,以好项目推进空间资源高效利用。推进华明示范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和重机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加快航空产业区开发建设,积极打造天津东丽航空城品牌。加快华明商务商贸、东丽湖总部基地等10个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开发建设,推进天钢柳林城市副中心、海河中游和北部新城规划建设,落实万新、金钟、么六桥和新立津塘公路产业带等15个区域的资源整合及开发建设,打造空间载体发展新优势。
(二)加快科技企业发展,强化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壮大自主创新主体,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计划,全年安排资金2亿元,推动民营、国有中小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积极引进科技型企业,快速壮大科技企业群体。加快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不断提升企业创新发展的质量。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3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累计达到56家。重点实施科技创新项目,全年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50项,落实专利申请1200件。
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留学生创业园、清华科技园等载体建设。全年新建孵化器18家、生产力促进中心6家。深化与南开大学、兰州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产学研项目合作,支持企业进行项目对接,共建创业苗圃,开展专利储备合作。设立科技产业投资基金、科技产业投资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融资服务环境。
加强高端科技人才引进。深化人才强区战略,实施人才推进计划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培育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创新能力的创业人才和团队。充分发挥以企业为主体的各类机构引才聚才作用,给予创业启动资金和技术创新扶持资金,全力支持各类人才在东丽创新创业。积极搭建科技人才培育平台,落实好人才相关政策。
(三)加快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坚持改革开放,努力突破体制机制性障碍,推进经济社会各方面快速发展。
深化区域发展合作。继续推进与滨海新区各功能区的全面合作,加快开发建设东丽航空产业区,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产业;与泰达西区和高新区对接,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现代冶金区节能循环产业合作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扩展发展空间,提升综合竞争力。
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继续实施百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联合研发,促进企业结构调整和产品提升,实现民营经济总量、质量、效益的新突破。鼓励企业加强战略合作,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打造民营企业集群优势。
增强国企经营发展能力。整合资源、资产,做强东方财信等投融资国企公司,加快从政府性融资平台向经营性国有企业转变。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继续推进金融租赁、基金、银团贷款等融资模式,全力破解融资难题。进一步完善项目投融资管理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实现政府性投入的安全运行。
加强金融创新和服务。健全银企合作机制,强化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机构的管理,搭建银企对接服务平台。健全完善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积极培育企业上市,推进企业直接融资,促进企业发展。
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落实“三改一化”,启动30个试点村改革工作。继续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统筹规划发展空间,支持农村经济组织投资商贸、楼宇等项目,提高经营发展能力。创新城市化进程中村级管理模式,提高村级组织管理和发展水平。加强土地资源管理,集约节约利用,严格治理已供未用项目用地,加快项目建设。
(四)加快新市镇建设,继续改善城乡环境面貌 围绕构建新城区城市组团,加快新市镇建设和城中村改造,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市容环境水平。
全力推进新城区建设。全面加快军粮城、金钟、新立3个新市镇和16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全年在建面积982万平方米,实现主体封顶579万平方米。完成重机工业园还迁项目建设。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安全监管和资金监管。严格还迁村房屋测量、人员资格界定,落实各项政策规定。确保建设和还迁、资金和复垦平衡。积极推进中心城区6个提升改造项目实施。加快东丽湖12个项目186万平方米住宅和商业设施开发建设。加强城市社区商业中心、标准化菜市场等服务设施建设,强化便民服务。
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东金路军粮城段、机场大道南线、军粮城新市镇8号路等道路建设工程,推进京山线地道口和道路改造,改善区域南北通行状况。完善城乡公共交通服务。加快张贵庄轻轨站建设。实施金钟区域地铁6号线及东丽湖地铁建设工程。完善新市镇和园区供热、电力等配套设施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扎实推进生态区建设,加强重点污染源监测监控,严格控制扬尘和二氧化硫污染。加快张贵庄40万吨污水处理厂建设。落实无瑕街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新地河调线、泵站建设和二级河道水治理等6项工程,改善区域水环境。完成植树造林3400亩,新增绿地100万平方米。
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拓展区域管理信息平台功能。积极推行目标化管理。继续实施新一轮奋战30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提升城乡市容环境。高质量实施社区改造提升工程。加强万新区域社区管理。强化道路交通管理,继续治理乱摆乱卖、私改门脸等违法违章现象。坚决遏制和依法处理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行为,对在城市化进程中私搭乱建违法建筑,坚决依法拆除,维护好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秩序。
(五)加快富民惠民,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改善民生,加强公共服务,继续实施民心工程,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建设。
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深入开展充分就业区创建,50%以上社区(村)完成创建任务。全年安置就业1.8万人,其中安置本区人员就业1万人。加强农民就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培训各类人员6000人次。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工作。加大弱势群体就业援助力度,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和谐劳动关系。
完善城乡保障救助体系。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及农村退养补助制度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衔接。发展社会福利,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救助标准。
进一步提高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水平。高标准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巩固现代化达标成果。加强学龄前教育,新增幼儿园4所。扩大职业教育,加快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实施东丽医院二期建设。高标准建设新市镇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和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进一步提升教育卫生设施水平。
推进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发展。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举办区第五届运动会。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文化中心、体育馆、网球馆等场馆建设,完成游泳训练中心提升改造。完善社区文体设施建设。继续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发展老年服务设施。做好残疾人工作。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依法管理好宗教事务。积极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进一步做好武装、民族、侨务、对台、档案等工作。
(六)加快和谐东丽建设,促进社会平安稳定 进一步强化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全民素质,全面加强社会管理,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稳定和谐的社会局面。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不断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共建文明的积极性。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在创建“五五”普法先进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六五”普法,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合理表达利益诉求。继续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各项工作,持续提高依法治区水平。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落实信访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不断完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和社情民意调查机制,健全区街村居三级排查网络,及时、有效预防和化解群体性矛盾。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健全公共安全制度体系。完善城市公共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和预防机制,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增强危机管理处置能力,提高社会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发挥警防、民防、技防合力作用,建立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有效预防、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继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和源头治理,坚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严防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严格产品质量、食品药品监管,加大伪劣假冒产品企业和市场治理力度,确保安全。各位代表,2011年工作任务繁重,我们一定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开好局打好基础,全面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要坚持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能力,增强为民服务和依法行政能力。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推进政务公开;坚持加快职能转变,提高效率;坚持狠抓廉政建设,反腐倡廉;坚持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完成全年各项任务。
各位代表,承继“十一五”辉煌,开创“十二五”伟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拼搏进取,为开创东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