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砼外观质量防治措施
长沙大道站主体结构砼外观质量防治措施
一、砼表面麻面: 现象:
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
2、未涂刷钢模板脱模剂或木模板未清理干净、未浇水湿润,拆模时砼表面粘结模板。
3、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灌注砼时缝隙漏浆,出现拼缝处翻砂,错台不均匀。
4、砼振捣不密实,砼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后期施工预防措施:
1、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2、木模板灌注砼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填严,防止漏浆。钢模板涂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3、砼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砼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整改措施:
麻面主要影响砼外观,对于面积较大的部位进行修补。即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1∶2水泥砂浆抹刷,水泥砂浆必须调制和砼颜色基本一致,保证修补后的外观质量。
二、砼表面蜂窝 现象:
砼局部酥松,水泥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较多,形成蜂窝状的孔洞。原因分析:
1、砼配合比不合理,粗细骨料、水泥材料配比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水泥砂浆少石子多。
2、砼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砼和易性差,塌落度控制不到位,振捣不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灌注砼,下料口位置不当(尤其未侧墙,下料口距浇筑面高于2m),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砼离析。
4、砼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或分层、分段未严格按30~50cm控制,振捣过程中振捣不密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第一层未振捣又浇筑第二层砼。
5、模板孔隙未堵好,出现水泥浆流失,或模板支架不牢固,振捣砼时模板支架移位,造成严重漏浆、涨模(尤其CS-11段侧墙)。后期施工预防措施:
1、砼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采用电子自动计量。
2、砼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定。砼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3、砼的振捣分层捣固,灌注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一般控制在50cm一层。
4、捣实砼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控制在30cm左右。
5、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一般距侧墙模板为10cm。
6、为保证上下层砼结合良好,振捣棒插入下层砼5cm。砼振捣时,必须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合适的振捣现象为:砼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砂浆为准。
7、灌注砼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发现有模板走动,立即停止灌注,并在砼初凝前修整完好。
8、注意砼浇筑间歇时间控制,尤其是墙体、柱根部,防止出现“烂脖子”现象。整改措施:
1、砼表面为小蜂窝时,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
2、砼表面为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形成喇叭口,外口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润,再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并加强修补砼的养护。
三、砼孔洞: 现象:
砼结构内有空隙,局部没有砼。原因分析:
1、在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处,砼灌注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间隙。
2、未按顺序振捣砼,产生漏振。
3、砼产生离析现象,砂浆和骨料分离,石子成堆,或严重跑浆。
4、砼工程的施工组织不到位,未按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
5、砼中有硬块和杂物掺入,或木块等大件料具(如短钢管、短方木、扣件、顶托等)掉入砼中。
6、不按规定下料,直接将砼卸入模板内,一次下料过多,下部因振捣器振动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
后期施工预防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细石砼灌注,使砼充满模板间隙,并认真振捣密实。
2、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
3、预留孔洞或预埋件处在两侧同时下料。下部往往灌注不满,振捣不实,采取在侧面开口灌注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灌注。
4、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振捣方法:a.插入式振捣器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砼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即振捣棒与砼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45°。b.振捣器插点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距离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R)的1.5倍。振捣器操作时快插慢拔。
5、控制好下料。要保证砼灌注时不产生离析,砼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大于2m时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
6、防止粗细骨料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发现砼中有杂物,及时清除干净。
7、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整改措施:
1、对于小的砼孔洞处理,将孔洞周边浮浆剔除干净,用清水湿润,然后采用高一级细石砼填充,并保证新补充砼的养护。
2、对于较大砼孔洞的处理,要经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处理。
四、露筋: 现象:
钢筋砼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露在砼表面。原因分析:
1、砼灌注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
2、钢筋砼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砼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3、因配合比不当砼产生离析,浇捣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
4、砼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
5、砼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木模板湿润不够,砼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等,拆模时砼缺棱掉角。后期施工预防措施:
1、灌注砼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达到设计规范要求。
2、为保证砼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一般每隔1m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
3、钢筋较密集时,选配适当的石子。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可用同等级细石砼灌注。
4、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木槌敲击模板进行振捣保证保护层砼振捣密实。灌注砼前用清水将木模板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
5、砼自由顺落高度超过2m时,要用串筒或溜槽等进行下料。
6、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验结果确定,防止过早拆模。
7、浇筑砼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者,及时调直,补扣绑好。整改措施:
将外露钢筋上的砼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 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将薄弱砼剔除,冲刷干净湿润,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认真养护。
五、缺棱掉角: 现象:
砼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原因分析:
1、木模板在灌注砼前未湿润或湿润不够,灌注后砼养护不好,棱角处砼的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致使砼水化不好,强度降低。
2、常温施工时,过早拆除模板。
3、拆模时受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冬季施工时,砼局部受冻。后期施工预防措施:
1、木模板在灌注砼前充分湿润,钢模板涂刷脱模剂,砼灌注后认真浇水养护。
2、拆除钢筋砼结构承重模板时,砼具有足够强度,表面及棱角才不会受到损坏。
3、拆模时不得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模板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增加成品保护意识,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砼阳角,拆模后要用方木等将阳角保护好,以免碰损(尤其柱子四边棱角)。
4、冬季砼灌注完毕,做好覆盖保温工作,加强温度监测,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砼受冻。整改措施:
缺棱掉角较小时,将该处用钢丝刷刷净并用清水冲洗充分湿润后,用1∶2或1∶2.5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正。可将不实的砼和突出的骨料颗粒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润,然后用比原砼高一级的细石砼补好,并认真养护。
六、施工缝夹层(冷缝): 现象:
施工缝处砼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原因分析:
1、在灌注砼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尤其是收口网的清理不到位),砼浇筑时,捣实不密实。
2、灌注大体积砼结构时,往往分层分段施工,在施工停歇时间较长,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积存在砼表面,未认真检查清理,再次灌注砼时混入砼内,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层。
3、下层砼浇筑完成后未及时浇筑上层砼,间歇时间过长,砼表面水热化产生表面收缩。后期施工预防措施:
1、在施工缝处继续灌注砼时,如间歇时间超过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在砼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灌注。
2、在已硬化的砼表面上继续灌注砼前,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砼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砼表面的水予清除。
3、在灌注前,施工缝宜先铺抹水泥浆或与砼相同的减石子砂浆一层。
4、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以便清理杂物和冲洗,冬季施工时可采用高压风吹,全部清理干净后,再将通条开口封闭,并抹水泥浆或减石子砼砂浆,再灌注砼。
5、下层砼浇筑完成后及时浇筑上层砼,一般为下层砼初凝前浇筑上层砼。整改措施:
当表面缝隙较细时,可用清水将裂缝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抹水泥浆。对夹层的处理慎重,先搭临时支撑加固后,方可进行剔凿,将夹层中的杂物和松软砼清除,用清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再灌注,采用提高一级强度等级的细石砼或砼减石子砂浆,捣实并认真养护。
七、涨模(拼缝处错台): 现象:
砼浇筑过程中,模板支架发生位移,导致模板变形,主要表现为砼表面呈波浪形,凹凸不平,相邻模板出现砼错台。原因分析:
1、钢管支架体系不稳定,主要是钢管连接扣件未拧紧,出现移动现象。
2、模板与背愣钢管之间未贴紧靠牢,出现间隙。
3、侧墙及板底模板加固时,出现顶托与模板背愣钢管之间未贴紧,出现间隙,砼浇筑时模板受砼挤压,出现涨模现象。
4、侧墙模板加固时,顶托顶紧程度过大,导致模板出现凹陷。
5、钢模板背愣出现不平整现象,加固过程中连接螺栓未拧紧或螺栓过少,受砼浇筑时挤压出现拼缝处错台严重。
6、木模板施工时,方木背愣间距过大,拼缝处未采用方木或模板进行补强,受砼浇筑时挤压出现波浪形和拼缝错台。后期施工预防措施:
1、确保钢管支架体系的稳定性,所有钢管连接扣件必须拧紧,剪刀撑、斜撑必须按施工要求进行架设。
2、模板与背愣间、背愣与顶托间必须贴紧靠牢,严禁出现缝隙
3、模板加固时必须拉通线检查模板的平整度、垂直度,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模板垂直度不大于8mm,平整度不大于5mm)。
4、模板安装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相邻两块模板表面高低差不大于2mm,模板拼缝不大于2mm,并且拼缝处采用8cm胶带封缝。
5、模板施工时,根据结构净空尺寸进行外放,一般侧墙模板外放2cm,板底模板上台2cm,跨度较大位置必须起拱,起拱高度为2‰L。
6、钢模板施工时,模板间连接螺栓必须按15cm间距加设拧紧,有凹陷处采用14#铁丝连接与钢管支架上调平调直。整改措施:
1、墙体垂直度偏差在8mm~11mm之间的前面,先找出偏差点,用磨光机打磨或稍许表面剔除后打磨。(必须保证墙体垂直度不大于8mm)
2、墙体垂直度偏差在12mm以上及墙体呈扭曲状,先找出偏差点,用手工钢钎剔除表面砼,清除表面松散的石子(若墙体有钢筋外露,严禁切割钢筋),然后表面洒水湿润,采用专业的修补砂浆修补(配比1:2),定期进行养护。
3、墙体有凹陷出,先找出凹陷点,采用人工钢钎进行砼表面剔除,然后采用磨光机进行打磨,洒水湿润后采用1:2或1:2.5水泥砂浆进行抹刷。
4、模板拼缝处错台,先用磨光机进行打磨,然后采用1:2或1:2.5水泥砂浆进行抹刷。
八、砼裂缝: 现象:
砼表面出现肉眼可见的细小裂缝,部分为上下贯通裂缝,砼表面裂缝呈不规则分布(肉眼看不见的为微观裂缝,一般小于0.05mm,通常所说砼表面裂缝为肉眼可见的宏观裂缝)。裂缝概念:
1、砼是一种多孔胶凝人造石材,属刚性体,主要特点抗压强度高、抗拉强度低、延伸率微小、易产生收缩裂缝。
2、砼裂缝最常见出现问题是由于收缩变形受到约束引发的收缩裂缝和由外部荷载作用引发荷载(受力)裂缝。
3、根据地下工程和防水砼的防水要求,对砼裂缝而言,可分为有害裂缝和无害裂缝(或分为应力裂缝和变形裂缝)。
4、砼表面裂缝产生主要是外界条件变化作用引起的,变形作用主要是温度变形(自生收缩、失水干缩、碳化收缩、塑性收缩等)。裂缝缝分类及成因:
1、塑性收缩裂缝:
裂缝多产生于新浇砼表面,形状规则,且长短不一,互不连通,裂缝较浅,类似干燥的泥浆面,大多产生于砼初凝后、终凝前,在气温高、风速大、气候干燥的情况下易于出现。
原因分析:
A、砼浇筑后未及时覆盖,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砼强度较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的砼表面开裂。
B、砼质量存在问题,主要是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砼外掺剂,或砼水灰比过大。
C、模板表面过于干燥,吸水性过大。
2、沉降收缩裂缝:
裂缝多沿结构上表面钢筋通长方向或分布筋上断续出现,或在预埋件的附近出现,裂缝呈菱形状,宽度一般为1~4mm,深度不大,一般到钢筋的表面为止,多在砼浇筑后发生,砼终凝后停止。
原因分析:
砼浇筑过程中塌落度较大,粗骨料沉落,挤出模板内水分、空气,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这种沉落受到钢筋、预埋件、模板、粗骨料及先期砼凝固的局部阻碍或约束,或砼本身各部分相互沉降量相差过大而造成的裂缝。
3、凝缩裂缝:
砼表面呈碎小的六角形花纹状裂缝,裂缝很小,经常在初凝前后出现。
原因分析:
砼表面过度抹平压光,或振捣时间过长,导致水泥浆过多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砂浆层,比较下层砼有更大的干缩性能,水分蒸发后产生凝缩而出现的裂缝(一般冷缝处容易出现、CS-
4、5顶板)。
4、碳化收缩裂缝:
碳化收缩裂缝在结构表面出项,呈花纹状,无规律性,裂缝一般较浅,深度一般在1~6mm,裂缝宽度一般在0.05~0.2mm,多发生在砼浇筑完成后数月或更长时间出现。
原因分析:
砼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收缩,受到结构内部未碳化砼的约束而导致表面发生龟裂。
5、干燥收缩裂缝:
裂缝多为表面性,宽度较细,多在0.05~0.2mm,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性,但对侧墙砼结构多沿高度方向分布,整体结构多发生在结构变截面处,大体积砼在平面部位较多见(中板、顶板),一般在浇筑后一段时间内出现。
原因分析:
A、听浇筑后养护不到位,表面水分失散过快,体积收缩大,而砼内部湿度变化较小,收缩较小,因而表面收缩变形受内部砼约束出现拉应力,引发砼表面开裂。
B、砼浇筑连续长度较大,整体收缩较大(侧墙较为明显)。C、砼原材料中骨料的含泥量较大,收缩大,砼内部的抗拉强度较低(CS-
12、13负二层侧墙及中板、CS-
9、10负一层侧墙及顶板)。
D、砼振捣时时间过长,导致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收缩增大。
6、温度裂缝:
表面温度裂缝走向无一定规律性,大面积结构裂缝通常纵横交错,表面温度裂缝多发生在施工期间,裂缝宽度受温度变化较为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细。
原因分析:
表面温度裂缝多由温差较大引起,特别是大体积砼浇筑后,在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使砼表面和内部温差较大,当温度产生非均匀的降温差时,将导致砼表面急剧的温度变化而产生较大的降温收缩,此时表面受到内部听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砼早期抗拉强度较低,出现裂缝几率较大(CS-6、9、10段底板,CS-
9、10段顶板)。
7、沉降裂缝:
沉降裂缝多属于贯穿性裂缝,走向与沉降情况有关,有的在上部,有的在下部,一般与地面垂直,或呈30°~40°角方向发展,较大的贯穿性沉降裂缝往往上下或左右有一定的错距,裂缝宽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因荷载大小而异,与不均匀沉降值成比例(底板砼基层水泡较为严重,出现沉降裂缝的几率增大,主要表现在施工缝处)。
原因分析: A、结构及构件下部的地基软硬不均,或局部存在松软土,未经夯实和必要的加固处理,浇筑砼后,地基局部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裂缝(尤其基底处理不到位,中分化泥质粉砂岩,部分位置泡水)。
B、结构各部荷载悬殊,未作必要的加强处理,砼浇筑后因地基受力不均,产生不均匀下沉,造成结构应力集中而导致裂缝。
C、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架体系不牢,支撑间距过大,过早拆模,导致不均匀沉降裂缝出现。
D、冬季施工时,模板支架支撑于冻土层上,上部结构未达到强度,地层化冻下沉,使结构下垂或产生裂缝(底板施工时天气较差,多出现冻雨、雪天)。后期施工预防措施: 整改措施:
第二篇:浅谈砼外观质量控制
浅谈砼外观质量控制
河北路桥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姚洪帅
摘要: 本文介绍了在沿海高速公路建设中,针对业主对砼外观质量要求较高,实际施工中砼表面出现气泡、麻面、色斑、蜂窝、接缝、错台、漏浆、裂缝等砼外观通病所采取的一系列整改预防措施。
关键词:砼
外观质量
措施
控制
在现代的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桥梁、涵洞的墩身、台身、台帽、盖梁、现浇梁、护栏等的结构形式几乎全为钢筋砼或素砼结构,其外露面的施工质量在砼结构物的质量评定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是施工控制的主要内容,它直接影响着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经济效益以及名誉等。如何改善砼的外观质量,做到内实外美,已越来越引起施工单位的重视,值得做为一个课题在现在及以后的时间内去探索、去研究。我处承建的莱新高速公路,在砼施工初期,砼表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泡、麻面、色斑、施工缝、错台、漏浆等现象,因砼的外观质量不过关而炸掉了几个薄壁桥台、墩柱。为此,指挥部成立了由总工、技术科长、技术骨干组成的砼外观质量通病专题攻关组,深入施工现场,对一些出现频率较大、影响面较广的质量通病进行了解剖分析,制定了相应的整改、预防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现将我们在实际整改砼表面质量通病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分述如下。
一、质量通病及原因分析
(一)砼表面气泡
主要表现:拆模后砼表面有大小不同的半球状小坑,有时聚集到一起形成麻面,影响砼的外观。
1.形成原因
在砼振捣过程中,砼中的空气会不断排出,当砼与模板之间的空气不能排净时,滞留的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即形成气泡。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1)砼水灰比偏大。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偏多,水泥水化热造成水份的蒸发,使拌 和物中产生较多的水蒸气,在气温较高的环境中,会进一步加大拌和物中水蒸气的含量,这将增大排出气体的难度。
(2)模板表面附着物处理不干净,表面不光滑。模板表面所用的脱模剂粘度较
大,加大了气泡与模板间的摩擦力,在振捣过程中,增大了气泡排出的难度。
(3)浇筑的砼分层过厚。据试验,分层厚度超过60CM时,下层砼排气将很困难。
(4)振捣不良。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都会使拌和物的排气效果较差。2.预防措施
(1)根据气泡的特征调整砼的水灰比和坍落度.发现拌和物表面有大量气泡出现时, 应减小砼的水灰比和坍落度,当坍落度控制在3CM以下时,气泡就会明显减少。在高温季节施工时,向模板外面洒水使之降温,也能抑制气泡的产生。
(2)变更所用模板。在砼浇筑初期,薄壁桥台所用的模板为竹胶板,外用方木进
行加固,拆模后砼表面气泡较多。经分析是因为这些竹胶板已经过多次倒用,其表面层的油质部分被磨耗掉,不再光滑,加大了气泡与模板间的摩擦力,气泡不易排出。为此我们更改了施工方案,用大块组合钢模板代替竹胶板,气泡明显减少。
(3)适当减小砼灌注分层厚度,以减少排气阻力。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的分层厚
度宜控制在40CM以内。
(4)采用二次捣固周边砼的办法来提高排气效果。做法是:先把砼摊平,再用插
入式振捣器对靠近模板处的砼进行初捣10秒钟,使之基本密实,然后用捣固铲沿模板插捣砼,使模板与拌合物中的粗骨料之间的间隙加大而充有足够的砂浆后,再用插入式振捣器沿周边进行第二次捣固,直至密实。
(二)砼色斑和皱纹
1.表面型
拆模后砼表面手感光滑,但颜色深浅不匀,形成大小不同且不规则的斑块,斑块只附在砼表层。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外界的污染,具体情况有:
(1)模板表面不洁,脱模剂颜色深,都可能使砼表面染色,特别在潮湿的环境中使
用钢模板施工,用砂纸打磨的模板如不及时涂脱模剂,模板很快就会被氧化生成氧化铁;有的脱模剂质量不高,涂上后不能有效地防止模板氧化,这些氧化物粘在砼表面则形成色斑。
(2)脱模剂本身颜色深(油质脱模剂都有不同程度的染色问题)。根据上述原因,防止产生表层色斑的措施有:
(1)处理干净模板表面。模板使用前先要用砂纸、磨光机把模板表面的砼、铁锈
等处理干净,不能有附着物。模板处理干净后马上涂上脱模剂,防止氧化。
(2)模板上所涂的脱模剂要符合要求,粘度不能大,颜色不能深,脱模容易。(1)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控制砼的拌合质量,并根据灌注情况,做适当调整,做到砼 生产质量稳定。
(3)减小立模至浇筑砼之间的时间,模板立好后要及时浇筑砼,防止模板表面变
脏、被雨淋或脱模剂失效,有特殊原因时,用塑料纸覆盖。
2.深层型
表现为不规则的黑褐色斑块或鱼鳞状皱纹,颜色较深者呈半透明状态,甚至用同
一盘砼浇筑的结构表面颜色也有较明显的差异。这种斑块并非一般表面污染,有一定深度,冲洗、打磨均不能奏效。其形成原因是:
(1)拌合不良,达不到均匀的程度,材料的不均匀造成砼颜色不一致。(2)骨料中含有染色物质,如风化严重的泥岩、褐铁矿、铅锌矿等矿物碎屑,浸润
在砼表层,与空气接触后形成氧化物,使砼颜色出现差异。
(3)外加剂使用不当,如超量使用高效减水剂或减水剂在砼中分布不均匀时,就会 出现此类问题。
3.预防措施
(2)剔除骨料中的染色物质,更换含染色物质太多的骨料。
(3)做对比试验,确定外加剂的含量或取舍。
(三)蜂窝、麻面
1.拆模后砼表面局部出现只有石子无水泥浆或水泥浆较少不能包裹石子石子外露的地方。出现此类现象主要是砼的和易性不好,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砼所用骨料中的细骨料较多。每盘砼中所用的细骨料越多,骨料的表面积越
大,粘在骨料表面的水泥浆就越多,砼在振捣时出浆困难。
(2)砼拌和时间不够,骨料、砂、水泥拌和不均匀。2.预防措施:
(1)保证砼的拌和时间。
(2)在不影响砼强度的情况下,减少细骨料的含量。
(3)在拌和低标号砼时掺入粉煤灰,改善砼的和易性。我们尝试在低标号砼中掺
入粉煤灰改善砼的和易性以提高砼外观质量。通过试配强度,我们在C30、C25、C20、砼中掺入粉煤灰,其掺量分别为水泥用量的24%、24%、30% 掺入粉煤灰后,砼的和易性得到了改善,砼的外观质量大大提高
分至几十公分,方向不规则,其产生的原因如下:
(1)砼配合比不当,细骨料比例偏小,粗骨料比例偏大,水泥比例或水灰比偏
(四)模板接缝、错台、漏浆、起砂带
1.拆模后模板接缝处出现一条带状的沟槽,表面为砂子无水泥浆,两侧砼面明显不在同一平面上,形成此现象的原因是:模板加工精度不高,拼装后接缝不严,在浇筑砼的过程中漏浆,出现砂带,模板与模板间拼装不牢固,浇筑砼时有位移,引起错台。
2.预防措施
(1)挑选加工合格的模板,拼装时在模板的侧面用胶水粘贴海绵胶带(海绵胶带
有很好的压缩性),模板拼装时挤压于模板缝间,防止漏浆。海绵条要稍凹于模板内侧面,不能凸出模板面。
(2)尽量采用大块模板或整体式模板,减少拼装数量,结构复杂的部位制作异形模 板。
(3)模板间的连接采用螺栓或间隔采用螺栓,拼装较牢固,对防止出现砼错台效果 很好。
(五)砼表面裂纹
1.砼表面裂纹是指无动载作用下产生的裂纹,缝宽在0.1mm左右,裂纹长从几公
大。
(2)选用的水泥不当,水化热过高,砼内部聚集的水化热过快产生膨胀力,而表面
水化热又散发过快,造成膨胀不一致,引起开裂。
(3)气温过高、温差过大、气候干燥、砼失水量大及凝结过快等因素,都会使砼产
生温度应力,引起干缩或裂纹,这种裂纹多发生在向阳面。
2.预防措施为
(1)在保证砼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加大细骨料的比例,降低水和水泥的用量。
(2)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配制砼,并掺缓凝剂延缓砼凝结时间(以降低水化热释放
速度),拌制前对粗骨料洒水使之降温。
(3)加强模板外洒水和拆模后对砼表面的洒水养护。
二、结束语
以上介绍了在沿海高速公路建设中,针对砼浇筑初期出现的一些质量通病,我们
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制定的一些防止措施。通过具体操作,全线砼的外观质量有明显的改观,受到业主及监理单位的好评。砼外观质量通病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进行反复试验,找出其中的主要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收到最佳防止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永宏、公路T形梁外观质量控制[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3,03、53。
[2] 范胜辉、混凝土外观质量分析与施工控制[J],山西建筑,2009,27、68.
第三篇:论混凝土外观质量及防治措施
论混凝土外观质量及防治措施
摘要:
伴随着建筑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混凝土构件的广泛应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求混凝土工作性能好、强度指标高、耐久性好,而且还要求混凝土结构有光洁如镜的外观,尤其是清水混凝土结构(即不再加外装饰的结构,比如说隧道的二次衬砌)要求更为严格,施工中往往会产生蜂窝、麻面、孔洞,甚至严重的露筋现象。怎样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及处理措施,值得我们探讨,为此给我们必须提高施工质量并在在实施过程中达到相关的规范、设计要求。
1、名词解释 1.1、蜂窝
指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1.2、麻面
指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1.3、孔洞
指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1.4、露筋
指混凝土内部主筋、架立筋、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2、产生原因分析
2.1、混凝土结构表面蜂窝麻面形成的原因 2.1.1、外部原因
a、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使石子集中,捣不出水泥浆,造成石子、砂浆离析。在混凝土浇筑和输送过程中,GB/T10-95《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6.3.4中规定“混凝土浇注分层厚度,宜为300~500mm”,但是在实际施工时,往往浇注厚度都偏高(防水混凝土浇筑时自由下落高度不得大于1.5米,其他混凝土不应超过2米,而隧道的二次衬砌从拱部下落混凝土),由于气泡行程过长,即使振捣的时间达到规程要求,气泡也不能完全排出,这样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蜂窝麻面。
b、不合理使用脱模剂是造成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蜂窝麻面的原因之一,还有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也会造成麻面。目前脱模剂常见以下几大类:1)矿物油类,例如机油、柴油、煤油、机油加柴油、机油加煤油、机油加变压器油等轻质油。就矿物油类脱模剂而言,不同标号的机油粘度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同标 号的机油,由于环境温度不同粘度也不相同,气温高时粘度低,气温低时粘度高。当气温较低时(特别的冬季施工),附着在模板上的机油较粘,新拌混凝土结构面层的气泡一旦接触到粘稠的机油,即使合理的振捣气泡也很难沿模板上升排出,直接导致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有一些单位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在机油中加入部分柴油,用来降低脱模剂的粘度,这样做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仍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2)水乳化油类,即轻质油加水再加定量的乳化剂生成的水包油型乳液、动植物油进行皂化后,再用水稀释的液体。有一些产品选用的乳化剂引气性较大,也会给混凝土结构面层造成蜂窝麻面。3)聚合物类,即石腊、液体石腊、松节油等物质再加入有机溶剂生成的溶液,这种引气性较好,但由于成本较高使用较少。动植物油进行皂化的脱模剂出现的问题较多,其原因是产品中含有引气性比较大的乳化剂及增稠剂,会给混凝土结构面层带来极大的影响。c、其他原因
1)模板使用的类型,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出现麻面;2)模板末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3)模板缝隙不严密,水泥浆流失;4)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或下料配合不好,末及振捣又下料,漏振造成蜂窝;5)模板孔隙末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或墙体烂根,造成蜂窝;6)钢筋较密,使用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不;7)环境温度对混凝土结构面层的质量也特别明显。由于气泡内部含有气体,因此气泡体积变化对 环境温度特别敏感,环境温度高时气泡体积变大,气泡承载力变小,容易破灭。环境温度低时气泡体积变小,承载力较大,不容易形成联通气泡。即使混凝土结构面层有气泡,气泡也很小,对混凝土结构外观影响不大,由此使人们联想到冬夏季混凝土结构面层好于春秋季。2.1.2、内部原因
a、目前混凝土输送普遍都采用车辆直接倾倒输送和混凝土泵送,无论采用何等输送方式,都可能造成混凝土含气量过大,而且引气剂质量欠佳。目前泵送混凝土用量较大,为了保证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往往在泵送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引气剂,由于各种引气剂性能有较大 的差异,因此在混凝土中呈现的状态也不尽相同,有的引气剂在混凝 土中形成较大的气泡,而且表面能较低,很容易形成联通性大气泡,如果再加上振动不合理,大气泡不能完全排出,肯定会硬化混凝土 结构表面造成蜂窝麻面。
b、混凝土配合比不当问题,造成混凝土塌落度不稳定,混凝土过于粘稠时,振捣时气泡很难排出,也是造成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 蜂窝麻面的原因。
c、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末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产生离析泌水。为了防止混凝土分层,混凝浇筑时振捣混凝土,但施工中不 能充分振捣以免发生胀模等情况,所以大量的气泡排不出来,也会导 致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
d、有一些水泥厂为了增大水泥细度,又考虑节约电能,往往在磨粉时加入一些助磨剂,例如木钙、二乙二醇、三乙醇胺、丙二醇等物质,由于其中一些助磨剂含有引气性,而且引入的气泡不均匀且偏大,也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蜂窝麻面。2.2、混凝土结构孔洞、露筋现象产生的原因
1)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产生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处混漏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5)木模板末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筋;6)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2、防治措施 2.1、蜂窝防治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2)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大体积混凝土坍落度为12~18,地下室等层高较高部位为18~22,楼层混凝土16~20);3)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每层浇筑高度不超过600mm),防止漏振;4)模板应堵塞严密,基础、柱子、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隔1~1.5h沉实后再浇灌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2.2、麻面防治
1)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2)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3)模板缝隙应用包装胶带纸或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4)混凝土分层均匀振捣密实,并用木锤敲打模板外侧使气泡排出为止或者复振,复振是消除混凝土结构面层蜂窝麻面最有效的方法之一;5)选择使用优质的脱模剂;6)选择使用优质的引气剂。2.3、孔洞防治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如柱的节点处,应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2)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或配人工捣固;3)预留洞口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口,严防漏振;4)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2.4、露筋防治
1)浇灌混凝土时,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 2)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3)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折;4)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刀片或振捣棒进行振捣;5)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钢筋被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直修正;6)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7)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3、处理方法 3.1、蜂窝处理方法
小蜂窝:先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
较大的蜂窝:先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的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浇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3.2、麻面处理方法 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就在麻面局部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3.3、孔洞处理方法
凿除疏松位置的混凝土至坚硬混凝土处,打磨去除混凝土表面浮浆,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3.4、露筋处理方法
表面露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充满露筋部位抹平。
露筋较深: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颗粒,先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本文只是鄙人学习总结,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教。
第四篇:砼通病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表面麻面、露筋、蜂窝、孔洞 1.现象:
(1)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有许多小凹坑。(2)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外露。
(3)砼局部缺浆石子多,形成蜂窝状的孔洞。(4)砼结构内有空腔,局部无砼,蜂窝特别大。2.治理:
(1)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
(2)将外露钢筋上的砼和铁锈清洗干净,再用水泥砂浆(1:2比例)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砼剔除,清理干净,用高一级的豆石砼捣实,认真养护。
(3)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用1:2水泥砂浆修补;大蜂窝,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并剔成喇叭口,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高一级豆石砼捣实,认真养护。
(4)需要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然后按批准后的方案进行处理。在处理梁中孔洞时,应在梁底用支撑支牢,然后再将孔洞处的不密实的砼凿掉,要凿成斜形,以便浇筑砼。用清水冲刷干净,并保持湿润72小时,然后用高一等级的豆石砼浇筑。在豆石砼中掺万分之一用量的铝粉。浇筑后加强养护。有时因孔洞大需支模板后才浇筑砼。
二、施工缝结合不好
1.现象:施工缝处砼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好。2.治理:
(1)缝隙较细时,可用清水冲洗裂缝,充分湿润后抹水泥浆。
(2)梁柱等在补强前,首先应搭设临时支撑予以加固后方可进行剔凿工作。清洗干净,充分湿润再灌筑高一等级的豆石砼,捣实并认真养护。
三、缺棱掉角
1.现象:梁、板、柱、墙及洞口直角处,砼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2.治理:缺棱掉角较小时,用钢丝刷刷该处,清水冲刷充分湿润后,用1:2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正。对较大缺角,将不实的砼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透,然后支模用高一等级的豆石砼补好,并加强养护。
四、砼板面不平整
1.现象:砼板厚薄不一致,表面不平整,甚至有凹坑、脚印等。2.治理:局部不平整可用豆石砼或1:2水泥砂浆修补。
五、砼结构构件轴线位移
1.现象:基础、墙、梁、柱轴线的位移,以及预埋件等的位移超过允许偏差值。2.治理:
(1)偏差值不影响结构施工质量要求时,可不处理;只需进行少量局部剔凿和修补处理时,应适时整修。一般可用1:2或1:2.5水泥砂浆或提高一等级的豆石砼进行修补。
(2)偏差值影响结构施工质量要求时,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处理方案后,再进行处理。
六、砼柱、墙、梁的外形偏差、表面平整差
1.现象:柱、墙、梁等砼外形竖向偏差、表面平整超过允许偏差值。2.治理:
(1)偏差值较小,不影响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时,一般可不处理;如只需少量剔除,就可
满足装饰施工质量时,一般可在装饰前进行处理。
(2)竖向偏差值超过允许值较大,影响结构工程质量要求时,应在拆模后,把偏差值较大的砼剔除,返工重做。
七、砼强度偏低、匀质性差 1.现象:
(1)同批砼试块的抗压强度的平均值低于0.85或0.90设计强度等级。(2)同批砼中最低一组试块强度值低于0.9设计强度等级。(3)同批砼中个别试块强度值过高过低,出现异常。
(4)冬期施工时,同条件养护试块达不到冬施方案预期的拆模或拆除保温时的强度要求。2.治理:
(1)当试压结果与要求相差悬殊时,或试块合格而对砼结构实际强度有怀疑,或有试块丢失、编号搞乱、忘记制作试块等情况,可采用回弹仪、超声波等方法来测定砼的强度。
(2)如砼强度不合格,可从砼结构中凿取试块,仔细摩平,通过试验机测定砼的实际强度。凿取的试块要具有代表性,且不影响结构使用和安全。
(3)当砼强度偏低,不能满足要求时,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并经有关设计单位研究提出处理方案,如推迟承受荷载的时间,减小荷载值或采取加固补强措施。
(4)冬期施工,如发现早期砼强度增长太慢,应及时采取加强保温以及采取通蒸气、热砂、电热毯覆盖加温或生火炉加温等措施。
八、砼保护层破坏或砼保护性能不良
1.现象:当结构的保护层砼遭破坏或保护性能不良时,钢筋会锈蚀、铁锈膨胀导致砼开裂。2.治理:
(1)砼裂缝可用环氧树脂灌缝。
(2)对已锈蚀的钢筋,应清除铁锈,凿除与钢筋结合不良的砼,用清水冲刷干净充分湿润后,用高一等级的豆石砼填实,加强养护。
(3)大面积钢筋锈蚀引起砼裂缝,应与设计单位研究制定处理方案,经批准后再行处理。
九、砼收缩裂缝
1.现象:裂缝多在新浇筑并暴露于空气中的结构构件表面出现,有塑态收缩、沉陷收缩、干燥收缩、碳化收缩、凝结收缩等收缩裂缝,这种裂缝不深也不宽。2.治理:
(1)如砼仍有塑性,可采取压抹一遍或重新振捣的办法,并加强养护。
(2)如砼已硬化,可向裂缝内散入干水泥粉,然后加水润湿,或在表面抹薄层水泥砂浆。
(3)也可在裂缝表面涂环氧胶泥或粘贴环氧玻璃布进行封闭处理。
十、砼温度裂缝 1.现象:温度裂缝走向无规律,大面积结构温度裂缝往往是纵横交错;梁板类温度裂缝多平行于短边。贯穿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平行或接近平行。裂缝宽度一般在0.5mm以下。表面温度裂缝多在施工期间出现,贯穿的温度裂缝在浇筑经2~3个月或更长时间发生,缝宽是冬季宽夏季变细。沿截面高度,裂缝呈上宽下窄多数,个别也有下宽上窄,遇顶部和底部配筋较多的结构,也有中间宽两端窄的梭形
裂缝。
2.治理:对表面裂缝,可采取涂两遍环氧胶泥或贴环氧玻璃布,以及抹、喷水泥砂浆等方法进行表面封闭处理。对防水防渗的结构,大于0.1mm宽度的贯穿性裂缝,采用灌水泥浆或环氧浆液进行裂缝修补,或者灌浆与表面封闭同时采用。小于0.1mm的裂缝,可不处理或只作表面处理。
十一、砼沉陷裂缝
1.现象:沉陷裂缝多属深度或贯穿性裂缝,有的上部,有的在下部,一般与地面垂直或呈30°~45° 角方向发展。较大的贯穿性沉陷裂缝,往往上下或左右有一定的错距,裂缝宽度与荷载大小及不均匀沉降值有关,而与温度变化关系不大。2.治理:会同设计等有关部门对结构进行适当的加固处理。
十二、砼张抗裂缝
1.现象:常在预应力大型屋面板、墙板、槽形板的上表面或端头出现裂缝。预应力吊车梁、桁架等多在端头出现裂缝。板面多为横向裂缝,在板角部位呈45°角度;端横肋靠近纵肋部位的裂缝 ,基本平行于肋高;纵肋端头裂缝呈斜向。此外,预应力吊车梁、桁架等构件的端头锚固区,常出现沿预应力筋方向的纵向裂缝,并断续延伸一定长度,矩形梁有时贯通全梁。桁架端头有时还出现垂直裂缝,其中拱形桁架上弦往往产生横向裂缝。
2.治理:轻微的张拉裂缝,可不作任何处理或采取涂刷环氧胶泥、粘贴环氧玻璃布等方法进行封闭处理。严重的裂缝将明显降低结构刚度,采取预应力加固或用钢筋砼围套、钢套箍等方法处理。
十三、砼化学裂缝 1.现象:
(1)在梁、柱表面与钢筋平行的纵向裂缝;板式构件的板底沿钢筋位置出现裂缝,缝隙中还夹有斑黄色锈迹。
(2)砼表面呈现块状崩裂,裂缝无规律性。
(3)在浇筑砼后半年或更长时间发生不规则的崩裂,裂缝呈大网格状,中心突起,向四周扩散。
(4)在浇筑砼后两个月左右出现大小不等的园形或类园形崩裂、剥落,类似“出豆子”,内有白黄色颗粒。
2.治理:钢筋锈蚀膨胀裂缝,应凿除主筋周围含盐砼,铁锈用喷砂法清除,然后用喷浆或加围套方法修补。
十四、砼冻胀裂缝
1.现象:在结构构件表面沿主筋、箍筋方向出现宽窄不一的裂缝,深度一般到主筋。后张法应力构 件,沿预应力筋孔道方向出现纵向裂缝。2.治理:对一般裂缝可用环氧胶泥封闭;对较宽较深裂缝,用环氧砂浆补缝或再加贴环氧玻璃布处理;对较严重的裂缝,将剥落疏松砼凿去,加焊钢丝后,再重新浇筑一层细石砼并加强养护。
十五、砼构件制作、运输、安装裂缝
1.现象:砼结构构件在制作、起模、运输、拼装、堆放、吊装过程中,产生纵向的、横向的、斜向的、竖向的、水平的、表面的、深进或贯穿的各种裂缝,特别是细长薄壁结构构件更容易开裂。裂缝的深度、部位和走向都随产生的原因而异,裂缝宽度、深度和长度不一,无规律性。2.治理:纵向裂缝一般可采取水泥浆或环氧胶泥进行修补,当裂缝较宽,应先沿裂缝凿成八字形凹槽,再用水泥砂浆或环氧胶泥嵌补。构件边角纵向裂缝处的松散
砼应剔除,然后用水泥砂浆或细石砼修补。对于表面较细的横向裂缝,可先将裂缝处清洗干净,等干燥后用环氧胶泥进行表面涂刷或粘贴环氧玻璃布封闭。当裂缝较深时,采用灌注环氧或甲凝浆液、包钢丝网水泥或钢板套箍等方法处理。裂缝贯穿整个断面的构件,应与设计单位研究处理方案,待批准后再行处理。
①常见的质量通病有:表面损伤如蜂窝、露筋、孔洞、夹渣,成型规格偏差如板面不平、歪斜、凹凸,内部缺陷如强度偏低、匀质性差、裂缝等。②地下室底板及墙体的防裂是本工程的关键,为保证地下室不裂,除在浇捣工艺上按前面所述施工方法进行,重点加强对砼的养护,具体为:
a.底板施工完7天内专门覆盖塑料薄膜进行保水养护,上部施工暂停,7天扣进行淋水养护,保证砼表面湿润。
b.外墙在未拆模之前,在模板外侧淋水,保证模板内侧的水分不过早蒸发,拆模后挂麻袋养护14天。③消除质量通病措施有: a.浇筑时应认真振捣、严防漏振。
b.施工缝处夹有木屑、水泥浆块等杂物应消除干净。c.模板安装完后应测量板面标高,并做板厚的控制点。
d.为防楼板裂缝,主体结构工程应备有足够模板供周转使用。
e.预埋塑料管如有两根塑料管重叠处应适当加筋,以防因塑料管与砼握裹力差而产生板裂缝。
f.悬挑构件砼应在强度达到 100%之后方可拆模。
g.负筋采用马凳进行架设,砼浇筑时,派专人护筋,避免负筋踩坏而降低作用。h.严格控制砼的质量和振捣时间,防止离析现象。
i.砼楼板采用麻袋覆盖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昼夜。
第五篇:砼质量通病防治
常熟市三环路快速化改造工程S11标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方案
为有效防治公路工程砼质量通病,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根据常熟市三环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指挥部、江苏润通交通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要求,为加强活动的组织和指导,结合常熟市三环路快速化改造工程S11标工程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程简介
常熟市三环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是对现有三环路进行快速化改造,采用快速系统+辅道系统的城市快速路标准,高架系统和辅道系统均采用双向六车道,主线高架设计车速80 Km/h,地面辅道设计车速40Km/h,标准段为主线高架+地面辅道的断面形式,高架桥宽25.5m,地面道路路基宽53.5m。
S11施工标段路线起点位于沈青中路以东约90m处(桩号为K17+680),路线向西环方向沿南三环路延伸,止与新莲路以东约300m(唐西浜南)(桩号为K19+827.5),主线全长2.148km,本标段设快速系统桥梁1座,长662m,桥梁3座,长233.579m,互通改造1座,本施工标段合同总价2.3095亿元,计划工期:2011年5月6日至2012年12月31日。
二、治理目标
通过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本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1、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2、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钢筋、水泥、砂、石、外加剂、锚夹具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3、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模板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到85%以上。
4、蜂窝、麻面、裂缝等现象显著减少,消除露筋现象,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不得出现大面积的蜂窝、麻面现象。
5、预应力孔道压浆、超限裂缝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6、箱梁预应力初张拉时间、初张拉应力、终张拉时间及预应力钢束编号、张拉应力均符合设计规定。
7、墩身模板材料、支撑系统应符合国家标准。
8、支座安装、伸缩装置、桥面防水与排水、混凝土桥面铺装、桥面防护设施等附属工程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9、形成一批达到领先水平的较为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工法,建成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混凝土样板工程。
三、开展混泥土工程通病防治所采取的主要管理措施 3.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本标段成立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活动组织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内容和责任,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及时总结经验和技术工法,推广典型示范工程先进经验,以点带面,形成长效机制。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人员组织机构:
组长:曲宗欣
副组长:吕文清 黄 华 姚 澄
组员:工程安质科:邹耀良 鲍海艇 张振华
材料设备科:张登红 罗德学
拌和站:沈伟良 张建明
试验室:权 梅 汪焕林
测量队:潘忠烈 潘豪杰 吴赛国
桥梁队:励海忠 罗奎海
道路队:潘忠挺 赵敬宇平燕
3.2强化体系,执行到位
统一协调,形成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联动机制,与建设、设计、监理、试验检测等单位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及时组织完成工程项目混凝土质量通病调查、分析研究等各项工作,科学制定和部署专项质量措施。实施过程中与其他单位加强信息沟通,整合管理、技术资料,群策群力,保证项目质量通病治理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3.3科学组织,精细管理(1)层层落实责任人,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上道工序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坚决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确保不留质量隐患。
(2)严格采用集中拌和、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3)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治理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高具体实施人员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
(4)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5)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6)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和场地和混凝土浇筑现场的规范化管理。
(7)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3.4精益求精,重在落实 3.4.1确保原材料质量
原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物资、试验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钢材、水泥、集料、锚夹具、连接器、外加剂、波纹管等进场检验,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在产品进场验收方面,除外观检查和硬度检验外,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对同一厂家的产品原则上按批次各进行一次静载锚固性能试验,以保证材料质量。所有材料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坚决杜绝边检验边使用以及未检验就使用的违规现象,检验合格的材料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存放、保管和使用。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材,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必须立即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
3.4.2慎重选用外加剂
选用混凝土外加剂要熟悉其产品性能,所用外加剂必须是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会同现场监理组织对每批产品进行抽检,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同时,要做好外加剂材料的物理防护工作,应按规定在使用前复检并通过试验确定其惨量,对于失效产品坚决不准使用。3.4.3严格控制配合比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雨天施工应增加对骨料含水率的测定次数并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3.4.4确保施工工艺规范
模板制作质量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对于支架支撑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按时检查支架、模板有无变形和位移,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筑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加强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垫块的材料和形状科学合理,易于施工控制;视结构部位特点合理布置保护层垫块,变截面部位和主筋布置适当加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在砼浇筑、振捣过程中不发生较大变位。
3.4.5加强大体积混凝土和冬季、高温、雨期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 混凝土浇注前作好周密安排,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要加强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控制。冬季、高温、雨期混凝土现场施工要密切关注施工环境,做好环境条件下养护,检查试件强度以指导施工。在重视大型结构物施工的同时,不忽视小型预制构件制作,做到精益求精,提升整体质量水平。
3.4.6及时开展实体工程质量检测
加强混凝土强度指标的无损检测,在每一混凝土构件到达龄期后进行回弹法强度简易普查,尤其要注重加强对现浇结构混凝土构件强度检测,发现异常认真核查处理到位,并做好相应检测记录,使整体混凝土构件强度得到保证。要加强外购成品梁板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检查管理工作,外购成品梁板书面报经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同意。对于大于C40等级商品混凝土,必须加强浇筑正品构件的强度无损检测,强度检测值低于规定值必须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3.4.7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
深入落实层层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把通病治理的责任明确落实到施工一线。同时,加强一线作业人员的针对性岗位业务培训,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务实通病治理基础工作。同时依托典型示范工程,探索和总结质量管理经验,组织交流与推广,以点带面,推进质量通病治理工作上台阶,使通病治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四、治理活动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动员部署。按照省交通运输厅和高管局的部署和要求,2011 年7月初筹建处制定出本项目通病治理活动方案,并报备案。
项目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要让每一位施工管理人员、每一位参建工人明白治理活动的积极意义。
2、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按照本单位所定细则,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治理效果。
3、第三阶段:经验总结。2011年11月至12月。总结本单位开展治理活动经验、成熟的工艺、工法,上报筹建处。
4、第四阶段:推广应用。
五、结构外观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砼的施工都不可能在非常理想的条件下进行,往往会由于种种原因,或者是结构形式的特殊,或者是气候条件的恶劣,或者是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的不规范等等,一般情况下,很容易在砼的浇筑过程中或刚刚施工完不久产生表面缺陷。砼的表面缺陷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表面裂缝;
2、表面破损;
3、表面颜色不均匀;
4、表面漏筋;
5、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不管是哪一种表面缺陷,都会对砼的外观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找到砼产生表面缺陷的内因,在施工中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在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对既有的缺陷加以必要的修复处理,以提高砼的外观质量。
(一)砼表面裂缝 表面收缩裂缝
产生原因:砼表面的裂缝大都是因为收缩而产生的,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刚刚浇筑完成的砼表面水分蒸发变干而引起,另一类是因为砼硬化时水化热使砼产生内外温差而引起。刚刚浇筑完成的砼,往往因为外界气温较高,空气中相对湿度较小,表面蒸发变干,而其内部仍是塑性体,因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表现形式:这类裂缝通常不连续,且很少发展到边缘,一般呈对角斜线状,长度不超过30cm,但较严重时,裂缝之间也会相互贯通。
防治方案:对这类裂缝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在砼浇筑时保护好砼浇筑面,避免风吹日晒,砼浇筑完毕后要立即将表面加以覆盖,并及时洒水养生。另外,在砼中掺加适量的引气剂也有助于减少收缩裂缝。
深层砼重力裂缝
产生原因:对于较深层的砼,在上层砼浇筑的过程中,会在自重作用下不断沉降。当砼开始初凝但未终凝前,如果遇到钢筋或者模板的连接螺栓等东西时,这种沉降受到阻挠会立即产生裂缝。特别是当模板表面不平整,或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时,模板的摩擦力阻止这种沉降,会在砼的垂直表面产生裂缝。
表现形式:这种情况一般容易发生在砼柱或其它窄长结构的边角部位。防治方案:在砼初凝前进行第二次振捣是避免出现这种缺陷的最好方法。砼水化热裂缝
产生原因:砼在硬化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水化热,使砼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大体积砼中,水化热使温度上升更加明显,在砼表面与内部之间形成很高的温度差,特别是在特大桥大体积承台施工中,现场实测砼内外温差有时会达到50℃以上。表层砼收缩时受到阻碍,砼将受拉,一旦超过砼的应变能力,将产生裂缝。为了尽可能减少收缩约束以使砼能有足够强度抵抗所引起的应力,就必须有效控制砼内部升温速率。
防治方案:在砼中掺加适量的矿粉煤灰,能使水化热释放速度减缓;控制原材料的温度,在砼结构内部采用冷却管通以循环水也能及时释放水化热能。
施工工艺质量产生的裂缝控制
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采用带电子计量的拌和设备,改善水灰比,减少砂率,增加骨料用量,严格控制坍落度,混凝土凝固时间不宜过短,下料不宜过快,高温季节注意采取缓凝措施,避免水份剧烈蒸发。改善现场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混凝土浇筑时,振捣捧要快插慢拔,根据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夏季昼夜温差较大,应注意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安排尽量避开高温阶段,避免在雨中或大风中浇灌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施工中充分考虑水泥水化热问题,在顶板浇筑时每隔一定距离预留一个通气孔,以保证T梁混凝土通风散热,减少内外温差。严格控制拆模时间,避免使梁体过早受力。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张拉强度时就及时张拉压浆。
其他导致裂缝产生的原因
不同品牌水泥的混用也会使砼产生裂缝。不同品牌的水泥,其细度、强度、初终凝时间、安定性、化学成分等不尽相同,且还存在相容性问题。在砼施工时,应该严禁不同品牌、不同标号的水泥混在一起使用。
碱骨料反应也会使砼产生开裂。由于硅酸盐水泥中含有碱性金属成份(钠和钾),因此,砼内孔隙的液体中氢氧根离子的含量较高,这种高碱溶液能和某些骨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发生反应,生成碱硅胶,碱硅胶吸水水分膨胀后产生的膨胀力使砼开裂。
对于浅层裂缝的修补,通常是涂刷水泥浆或低粘度聚合物封堵,以防止水份侵入;对于较深或较宽的裂缝,就必须采用压力灌浆技术进行修补。
(二)砼表面破损
砼表面破损包括:表面峰窝、表面麻面、表面孔洞、表面冲蚀、缺棱掉角、施工缝夹层、表面不平整等。
1、表面蜂窝
现象:砼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原因分析:
(1)砼配合比不合理,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砼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砼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未按操作规程灌注砼,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砼离析。
(4)砼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振捣又下料。
(5)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砼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预防措施:
砼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采用电子自动计量。砼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定。
砼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砼的振捣分层捣固。灌注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捣实砼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细骨料砼拌合物,则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砼结合良好,振捣棒插入下层砼5cm。砼振捣时,必须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合适的振捣现象为:砼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
灌注砼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发现有模板走动,立即停止灌注,并在砼初凝前修整完好。
治理方法:砼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形成喇叭口,外口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润,再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加强养护。
2、表面麻面
现象: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原因分析:
脱模后的砼表面麻面起粉,主要原因是因为砼表面出现缓凝现象所致,这可能是由于使用了不合格的脱模剂或脱模剂使用不当造成的。当脱模剂用量过大时,既浪费又会引起砼表面缓凝,还会污染已经浇筑好的砼表面。另外,当使用木制模板时,有些木头在日晒下会析出糖分,而糖分有延缓水泥水化的作用,从而产生砼表面缓凝。砼表面麻面与模板拼缝不严也有关系。
(1)脱模剂使用不当,或者使用过量,引起砼表面的缓凝。
(2)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
(3)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拆模时砼表面粘结模板。(4)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灌注砼时缝隙漏浆。(5)砼振捣不密实,砼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预防措施:
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木模板灌注砼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填严,防止漏浆。
钢模板涂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砼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砼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砼外观,对于面积较大的部位修补。即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或1∶2水泥砂浆抹刷。
3、表面孔洞
现象:砼结构内有空隙,局部没有砼。原因分析:
(1)在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处,砼灌注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间隙。(2)未按顺序振捣砼,产生漏振。
(3)砼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或严重跑浆。
(4)砼工程的施工组织不好,未按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5)砼中有硬块和杂物掺入,或木块等大件料具掉入砼中。
(6)不按规定下料,吊斗直接将砼卸入模板内,一次下料过多,下部因振捣器振动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
预防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细石砼灌注,使砼充满模板间隙,并认真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
(2)预留孔洞处在两侧同时下料。下部往往灌注不满,振捣不实,采取在侧面开口灌注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灌注。
(3)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a.插入式振捣器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砼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即振捣棒与砼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45°。b.振捣器插点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距离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R)的1.5倍。振捣器操作时快插慢拔。(4)控制好下料。要保证砼灌注时不产生离析,砼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大于2m时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
(5)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基础承台等采用土模施工时,要注意防止土块掉入砼中;发现砼中有杂物,及时清除干净。
(6)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
对砼孔洞的处理,要经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处理。
4、表面冲蚀
现象:水在模板与砼浇筑面之间渗流时,水泥浆随水一同流走,会使砼结构的垂直面产生像河流三角区一样的图形。砼表面产生鱼鳞斑也可以归结为表面的冲蚀破坏。
原因分析:
(1)砼结构的垂直面产生像河流三角区一样的图形,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砼坍落度太大或和易性太差,或使用的外掺剂不当有泌水现象,大多属于砼配合比设计上的问题。这种冲蚀虽然发生在砼结构的浅层表面,对砼强度一般不会产生多大影响,但是,极大地影响了砼外观,特别是当冲蚀破损较深或钢筋保护层较薄时,必须要进行很好的修补。
(2)砼表面产生鱼鳞斑,这往往同模板的刚度有关系。当模板的刚度不足,砼结构物的浇筑高度又较大,在浇筑上层砼时,模板受到极限侧压力,整体微量位移,在模板与砼的接壤处产生空隙,而这时下层砼还处于流塑状态,水沿着模板与砼间的空隙渗流,导致脱模后出现鱼鳞状的斑纹。
预防措施:
砼的这种缺陷修补时,为了获得可以接受的砼表面颜色,可以通过试验之后,把白水泥与灰色普通水泥按一定比例混在一起使用,砂子应使用筛除了粗颗粒的细砂,砂浆中要掺用聚合物(比如环氧树脂、白乳胶等),用砂浆块或光滑的石板抹面以获得光滑的表面。
5、缺棱掉角
现象:砼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原因分析:(1)木模板在灌注砼前未湿润或湿润不够,灌注后砼养护不好,棱角处砼的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致使砼水化不好,强度降低。
(2)常温施工时,过早拆除承重模板。
(3)拆模时受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4)冬季施工时,砼局部受冻。预防措施:
木模板在灌注砼前充分湿润,砼灌注后认真浇水养护。
拆除钢筋砼结构承重模板时,砼具有足够的强度,表面及棱角才不会受到损坏。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砼阳角,拆模后要用槽钢等将阳角保护好,以免碰损。冬季砼灌注完毕,做好覆盖保温工作,加强测温,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受冻。
治理方法:缺棱掉角较小时,清水冲洗可将该处用钢丝刷刷净充分湿润后,用1∶2或1∶2.5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正。可将不实的砼和突出的骨料颗粒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润,然后用比原砼高一级的细石砼补好,认真养护。
6、施工缝夹层
现象:施工缝处砼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原因分析:
(1)在灌注砼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灌注前,捣实不够。
(2)灌注大体积砼结构时,往往分层分段施工。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积存在砼表面,未认真检查清理,再次灌注砼时混入砼内,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层
预防措施:
(1)在施工缝处继续灌注砼时,如间歇时间超过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在砼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灌注。
(2)在已硬化的砼表面上继续灌注砼前,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砼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砼表面的水予清除。
(3)在灌注前,施工缝宜先铺抹水泥浆或与砼相同的减石子砂浆一层。(4)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以便清理杂物和冲洗。冬季施工时可采用高压风吹。全部清理干净后,再将通条开口封闭,并抹水泥浆或减石子砼砂浆,再灌注砼。
治理方法:当表面缝隙较细时,可用清水将裂缝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抹水泥浆。对夹层的处理慎重。补强前,先搭临时支撑加固后,方可进行剔凿。将夹层中的杂物和松软砼清除,用清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再灌注,采用提高一级强度等级的细石砼或砼减石子砂浆,捣实并认真养护。
7、表面不平整 原因分析: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
(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防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²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三)砼表面颜色不均匀
施工中想要砼表面颜色完全一致几乎是不可能的,许多因素都会引起砼表面颜色发生变化,比如原材料的种类、施工配合比、砼的养护条件、砼的振捣情况、脱模剂的使用情况、模板的表面结构、模板的吸附性能等,还有拆模时人为造成的颜色变化,都会给人的感官上带来不悦。
决定砼颜色的原材料主要是水泥或掺加的矿粉、粉煤灰等粘结料,一旦粘结料的品种或粘结料的用量发生变化,都会导致砼颜色发生改变。当砼和易性欠佳,或在下料过程中砼粗细骨料发生离析,或振捣不均匀等,导致某些部位粗骨料集中,某些部位砂浆过于丰富,待砼硬化后颜色不一致。
砼表面的锈迹也是常见影响砼颜色的一个因素,锈迹的产生有四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由于含有黄铁矿(硫化铁)的骨料引起的,骨料中的黄铁矿与空气接触后会发生氧化发应生成铁锈;第二种可能是从砼结构中伸出钢筋(比如模板拉杆钢筋、砼表面漏筋)以及扎钢筋用的铁丝,暴露在外面一段时间后也会产生锈迹;第三种可能是由于模板表面本身产生了锈迹;第四种可能是由于砼结构上表面露出的钢筋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产生的铁锈随雨水或养护水顺砼表面流下时,污染了砼面而产生锈迹。
在拆模时,由于一些人为的因素也会导致砼表面颜色发生变化。对于颜色不均匀的砼表面首要考虑的处理方式是采用稀释的酸性溶液进行清洗,然后再将处理后的表面用水彻底冲洗。当清洗确实无法产生明显效果时,再考虑使用表面涂层处理。
(四)砼表面露筋
砼表面露筋主要是因为钢筋绑扎不牢,或保护层垫块安置不规范,在砼浇筑过程中钢筋移位,有时候是在砼浇筑完成后才发现钢筋位置放得不对,致使砼表面至少一个面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甚至完全没有了保护层。
表面露筋的另一个方面是因为砼漏振导致严重蜂窝,钢筋暴露在外。避免表面露筋的有效措施是使用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操作工人,提高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强监控力度,保证钢筋布位准确、绑扎牢靠,保护层垫块安置稳固,在砼振捣中操作细致。
如果出现表面露筋,首先应分析露筋的原因和严重程度,再考虑修补所需要达到的目的,修补后不得影响砼结构的强度和正常使用。
露筋的修补一般都是先用锯切槽,划定需要处理的范围,形成整齐而规则的边缘,再用冲击工具对处理范围内的疏松砼进行清除。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必须要将钢筋向里移动。准备工作做完后,可以采用喷射砼工艺或压力灌浆技术进行修补。
砼的外观质量问题还有很多方面,比如因模板刚度不足引起砼表面鼓胀,因模板精度不够引起砼接缝处错牙等等。
(五)强度不够,均质性差。产生的原因:(1)原材料质量差。①水泥质量不良,主要反映在二个方面,第一水泥实际活性(强度)低,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水泥出厂质量差;二是保管条件差或贮存时间过长,水泥结块,活性降低而影响强度。第二方面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导致砼强度不够。
②骨料(砂、石)质量不合格,石子本身强度不够,砂子含泥量超标。③拌合水质量不合格。
④外加剂质量差,假冒伪劣产品,又未认真检测试验也可导致砼强度降低。(2)砼配合比不当,随意套用配合比,用水量加大,水泥用量不足。砂石计量不准确,外加剂用错。砼配合比是决定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水灰比大小直接影响砼强度,因此要严格控制砼配合比的质量。
(3)砼施工工艺存在问题,主要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①砼拌制时间短且不均匀,影响强度。
②运输条件和运输设备差,运输距离较远,在运输中使砼产生离析。③浇筑方法不当,成型振捣不密实。
④养护制度不良,湿度不够,早期缺水干燥或早期受冻,造成砼强度偏低。(4)不按规定制做试块,并试块管理不善。
①砼试模保管不善,反复使用后产生变形,未及时修理或更换,试块几何尺寸不规则。
②不按规定制做试块,振捣不密实。③试块养护管理不善,未经标准养护。④有的试件被撞击,缺棱少角,或出现缝隙。砼的强度保证措施。
(1)确保原材料质量,严格控制不合格材料进场。
(2)水泥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加强对水泥的贮存和使用管理。(3)严格控制砂石级配,及含泥量,须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4)严格控制砼的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
(5)应按顺序拌制砼,要合理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均匀性。(6)冬季施工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防止砼早期受冻。(7)按规定认真制做试块,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8)当砼强度偏低或试块强度合格而对结构实际强度有怀疑时,可采用非破损性检验方法(如回弹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砼实际强度。
(9)测定后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必要的加固补强措施。
五、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措施 4.1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实行全程控制
(1)事前控制,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在施工前,应针对不同的工程部位,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验收规范,确定正确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对不同的构件可采取不同的措施,保证保护层的厚度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T梁保护层垫块采用厂家订购高强砂浆垫块(梅花形)。
(2)事中控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要素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荷载的增加以及施工人员的连续作业,容易形成脚踏钢筋变形、模板松动、上部受力筋保护层变大等一系列问题。要做好保护层的事中控制,重点就要做到规范操作,特别是在浇筑与振捣过程中,更要重视规范操作。钢筋绑扎时位置一般没问题,但在浇捣时易因人踩和工器具重压而变形,导致支撑钢筋的支架被踩倒,混凝土上层钢筋弯曲变形或下沉,保护层的厚度得不到保证。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规范操作,并经常检查,出现问题应及时解决。
(3)事后控制,做好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验
在混凝土初凝后不久,可采用局部钻孔检查及开剥的方法来检查钢筋保护层,这个时候的费用较低且对下道工序没有影响。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位置测量一个点。对于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的验收,按照对保护层厚度验收合格的规定,即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检验结果应判为合格;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小于90%但大于或等于80%时,可再抽取相同数量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数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检验结果仍应判为合格。否则,检验不合格。
4.2提高施工人员技术素质
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管理层认识,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能够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进行施工。
(1)建立和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
(2)各工序开工前,认真做好详细的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按规章制度操作、检查、验收;
(3)认真、及时地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并坚持复验制度;(4)加强对职工责任心的培养教育和对职工专业技术的培训。
六、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控制措施
预应力的施工,要求有精密的张拉仪表和设备、较高水平的施工技术人员、严密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众多的影响因素,容易出现施工故障,甚至造成人员伤害。鉴于预应力混凝土T梁施工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特点,全面准确的把握预应力T梁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控制要点,对于提高桥梁结构的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工序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6.1严把预应力材料进场关
预应力材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T梁的施工质量和施工程序能否正常进行。进场的预应力材料应该具有完备的规格说明、合格证书等材料。预应力材料进场时应进行以下项目的检验:对钢绞线的表面质量、直径偏差和抗拉性能进行检查;对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外观检查,不允许出现裂纹和超标的尺寸偏差,同时还应进行硬度和锚固性能试验,保证锚具具有可靠的锚固性能承载力性能,夹具具有良好的自锚、松锚性能;波纹管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防止在钢绞线穿束和浇筑混凝土过程中管道破裂或变形。此外,在预应力材料的保管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避免出现机械损伤、沾污、锈蚀等情况。
6.2预应力混凝土浇筑
预应力混凝土浇筑前仍需对预应力管道彻底检查一遍,尤其是模板侧和管道下侧的隐蔽处,确认管道和钢绞线无破损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预制T梁,当梁高超过2.5m时,如果翼缘、腹板与上翼缘同时浇注混凝土,则应注意在上翼缘与腹板的接触处易产生水平裂缝,因此,浇注腹板和上翼缘混凝土最好间隔一定时间。预应力筋锚固区以及其他钢筋密集部位宜特别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振捣时应避免振捣棒碰撞预应力筋的管道和预埋件等。锚垫板后的螺旋筋部分由于钢筋比较密集,如果振捣不到位,混凝土在施加预应力后容易开裂甚至塌陷。
七、开展混凝土工程通病防治实施步骤 6.1 动员部署
各混凝土施工队应积极响应,先确保完成几个混凝土通病防治典型示范项目。并且在以后的现场施工中牢记混泥土通病防治的各个要点,争取将本工程建设成为一个高效率、高质量的优质工程。
6.2 组织实施
混凝土通病防治小组各成员按照实施方案积极行动,紧密合作,具体分工,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组织检查,确保质量责任到人,通病防治取得实效。
6.3 活动总结
项目部每月组织防治小组成员及各现场施工人员对混凝土通病防治工作进行总结,并交流相关经验,形成长效机制。对在防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施工队及个人予以表彰。
砼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质量通病,其产生的原因既简单又较为复杂。但主要还是离不开“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五大因素。砼质量通病一直存在,且又根除不了,因此,要加强对砼工程施工过程和每道工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控制与检查。尽量控制和减少质量通病的发生。
临沂市政工程总公司
常熟市三环路快速化改造工程S11标项目经理部
2011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