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速铁路安全管理规定(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5 00:2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西省高速铁路安全管理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西省高速铁路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篇:江西省高速铁路安全管理规定

江西省高速铁路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高速铁路安全管理 ,保障高速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 ,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国务院《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 ,结合本省实际 ,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高速铁路的线路安全和运营安全管理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规定。本规定所称高速铁路 ,是指设计开行时速 250公里以上(含预留),并且初期运营时速 200公里以上的客运列车专线铁路。

本规定所称高速铁路线路 ,是指高速铁路钢轨道床和路基 ,包括线路、桥梁、隧道、边坡、侧沟、电力牵引供电、通信信号及其他排水设备、防护设备以及其他附属设施设备等。

第三条 高速铁路安全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路地协作、综合治理的原则。第四条 铁路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负责高速铁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负责高速铁路安全有关工作的领导 ,建立高速铁路安全管理工作协调机制 ,协调解决高速铁路安全管理的重大问题 ,并将高速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高速铁路沿线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高速铁路线路封闭区域外的高速铁路安全管理有关工作 ,将其作为当地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的内容 ,明确高速铁路安全管理责任 ,建立高速铁路安全管理工作协调机制 ,落实护路联防责任制。

高速铁路沿线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做好高速铁路安全管理有关工作 ,落实高速铁路护路联防责任制。

第六条 地方公安机关、铁路公安机关应当共同维护高速铁路沿线治安秩序 ,建立信息共享 ,联防联动工作机制 ,具体分工由省公安机关和南昌铁路公安机关共同制定。

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林业、住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水行政、安全监督管理等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 ,做好高速铁路安全管理工作。

第七条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执行生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标准化作业和安全教育培训 ,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第八条 高速铁路沿线根据管理需要合理划分路段,实行双段长工作责任制。铁路运输企业和路段所在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指定一名相关负责人作为段长 ,负责组织巡查、会商、上报信息等工作 ,及时排查处置影响高速铁路运输安全的问题。

第九条 高速铁路沿线各级人民政府、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加强高速铁路安全宣传教育 ,普及高速铁路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 ,提高公众的高速铁路安全意识 ,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高速铁路安全保护。

高速铁路沿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将高速铁路安全知识作为中小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

第十条 任何单位、个人发现损坏或者非法占用高速铁路设施设备、高速铁路标志、高速铁路用地以及其他影响高速铁路安全的行为 ,有权报告铁路运输企业 ,或者向铁路监督管理机构、公安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接到报告的铁路运输企业、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及时处理。

对维护高速铁路安全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第十一条 高速铁路实行全封闭管理。铁路建设单位或者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设置高速铁路封闭区域和警示标志。

高速铁路线路两侧应当按照国务院《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设立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第十二条 高速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擅自建造建(构)筑物;(二)擅自铺设、架设各类跨越、穿越高速铁路线路的管线、缆线、渡槽等设施;(三)擅自取土、挖砂、挖沟、采空作业或者堆放、悬挂物品;(四)烧荒、放养牲畜、种植影响铁路线路安全和行车瞭望的树木等植物;(五)排污、倾倒垃圾或者渣土以及其他危害铁路安全的物质;(六)抛掷可能影响行车瞭望或者设施设备安全的物品;(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影响铁路安全的行为。

第十三条 在高速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建造建(构)筑物等设施 ,取土、挖砂、挖沟、采空作业或者堆放、悬挂物品 ,应当征得铁路运输企业或者铁路建设单位同意 ,并签订安全协议。依法需要许可的 ,可以由许可部门在许可前征得铁路运输企业或者铁路建设单位同意。

施工前 ,建设单位应当查明高速铁路给排水、供电、通讯、信号等设施情况 ,铁路运输企业或者铁路建设单位应当及时提供资料。

施工时 ,施工单位应当遵守有关安全标准、规范 ,采取措施防止影响高速铁路运输安全。铁路运输企业或者铁路建设单位应当派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监督。

施工完毕后 ,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清理现场。

第十四条 道路、油气管线、上下水管道、电力线路、通信管线等设施与高速铁路交叉的 ,应当遵循 “后建服从先建 ”的原则 ,由双方单位进行协商 ,就有关安全防护措施和补偿等问题签订协议后 ,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建设安全规范进行施工。施工时 ,双方单位应当指派专门人员现场监督、指导施工。

第十五条 新建、改建、扩建道路与高速铁路交叉的,应当设置立体交叉设施 ,并优先选择下穿铁路的方案。建设单位应当与铁路运输企业协商一致 ,签订安全协议 ,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下穿高速铁路桥梁、涵洞的道路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设置车辆通过限高、限宽标志和限高防护架。新建、改建下穿高速铁路桥梁、涵洞的道路 ,限高防护架由道路建设单位负责设置 ,经竣工验收合格后移交铁路运输企业负责维护 ,已明确维护单位的除外。

上跨高速铁路的道路桥梁护栏外侧不得附挂安装各类缆线、管道、广告等附属设施。第十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高速铁路桥梁应当充分考虑船舶航行安全需要 ,合理确定桥位和桥跨布置方案 ,最大限度减小桥梁对水上交通安全的影响。

高速铁路桥梁建设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按照设计标准设置桥梁防撞装置并定期检测维护。

第十七条 开发利用高速铁路隧道顶上山地应当征求铁路运输企业的意见 ,可能影响高速铁路隧道安全的 ,开发利用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在高速铁路线路两侧山坡地修建山塘、水库、堤坝等 ,应当征求铁路运输企业的意见 ,可能影响高速铁路线路安全的 ,修建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第十八条 在高速铁路桥梁跨越处河道上下游一定范围内禁止采砂、淘金 ,具体禁采范围按照国务院《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执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对高速铁路桥梁跨越处河道采砂、淘金禁采区域进行公告。新建、改建高速铁路桥梁跨越河道的禁采区域 ,应当自高速铁路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批准后 ,由铁路建设单位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划定禁采区、设置禁采标志 ,并在高速铁路竣工验收前予以公告。第十九条 对高速铁路线路路堤坡脚、路堑坡顶或者铁路桥梁外侧起向外 100米范围内的彩钢瓦房、活动板房或者广告牌等建(构)筑物 ,其产权人或者管理人应当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防止因掉落、脱落造成高速铁路安全事故。

第二十条 在高速铁路线路两侧新建杆塔、烟囱等设施或者种植树木的 ,产权人或者管理人应当确保设施或者树木倒伏后不会侵入高速铁路线路封闭区域内。

高速铁路线路两侧既有的杆塔、烟囱等设施或者树木 ,倒伏后可能侵入封闭区域内的 ,产权人或者管理人应当采取避免倒伏的安全防护措施。产权人或者管理人拒不采取安全措施的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及时向设施或者树木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或者铁路监督管理机构报告 ,由县级人民政府或者铁路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协调处理。

第二十一条 高速铁路供电线路两侧各 500米的范围内 ,不得升放风筝、气球、孔明灯、无人机等低空飘浮物体。

对高速铁路供电线路两侧各 500米范围内的塑料大棚、遮阳网、塑料防护薄膜等轻质物体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轻飘物应当采取加固防护措施 ,防止大风天气条件下危害高速铁路安全。未及时采取措施排除隐患造成损失的 ,由产权人或者管理人依法给予赔偿。

第二十二条 高速铁路供电线路与树木之间的安全距离应当参照国务院《电力设施保护条例》有关电力线路安全距离的规定执行。

高速铁路供电线路投入运行前 ,已经种植的树木等植物 ,因自然生长不满足安全距离要求的 ,铁路建设单位应当与树木产权人或者管理人签订砍伐树木和不再种植高杆植物的协议 ,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补偿 ,依法办理采伐手续。涉及古树名木的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高速铁路供电线路投入运行后 ,种植的树木等植物侵入供电线路安全距离范围内的 ,应当按照已签订的相关协议处置;未签订相关协议的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及时通知产权人或者管理人限期处理;产权人或者管理人逾期不处理的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或者铁路监督管理机构报告 ,由县级人民政府或者铁路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协调处理。

第二十三条 铁路运输企业发现从事排放粉尘、烟尘及腐蚀性气体生产活动危及高速铁路运输安全向高速铁路沿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的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并将结果告知铁路运输企业。

第二十四条 在高速铁路线路两侧建造、设立生产、加工、储存或者销售易燃易爆、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场所、仓库 ,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防护距离 ,并定期组织隐患排查治理 ,沿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检查。

设计、建设高速铁路应当充分考虑沿线既有的易燃易爆或者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场所分布。易燃易爆或者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场所的管理人发现设计、建设中的高速铁路在安全防护距离内的 ,应当及时向铁路设计、建设单位通报情况 ,协商采取相应措施。

第二十五条 高速铁路线路路堤坡脚、路堑坡顶或者铁路桥梁外侧起 50米内 ,禁止野外焚烧。

高速铁路沿线村(居)民委员会制定防火安全公约时 ,应当提示村(居)民不得在高速铁路附近野外焚烧 ,防止诱发火灾影响高速铁路安全。

铁路运输企业在日常巡查中发现野外焚烧 ,应当进行劝阻或者监控 ,并向当地防火主管部门报告 ,防火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处置。

第二十六条 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对高速铁路沿线进行重点保护 ,健全高速铁路沿线的无线电监测网络 ,建立日常巡查机制。

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的无线电台(站)以及其他仪器、装置 ,不得干扰高速铁路运营指挥调度无线电频率的正常使用。铁路运输企业应当依法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定期对高速铁路沿线无线电干扰进行排查 ,发现影响铁路运营指挥调度正常工作的 ,应当立即报告无线电管理机构、铁路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处置。

第二十七条 禁止实施下列危及高速铁路运输安全的行为 :(一)擅自进入列车司机室、机械室等工作区域;(二)擅自进入设备管理和行车调度等工作场所;(三)擅自进入高速铁路线路、车站封闭区域及其他禁止通行区域;(四)阻扰、妨碍列车正常运行;(五)干扰高速铁路计算机信息系统;(六)在高速铁路动车组列车内吸食或者使用诱发烟雾报警的物品;(七)破坏、损毁高速铁路线路、列车、通讯信号和电力电缆、牵引供电、防护栅栏、限高防护架等设施和标识;(八)传播扰乱高速铁路运输秩序、影响高速铁路安全的不实信息;(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危及高速铁路安全的行为。

第二十八条 在地质灾害、恶劣气象条件下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应急管理措施 ,加强铁路运输安全检查;高速铁路沿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向铁路运输企业通报地质灾害、恶劣气象的相关信息 ,组织有关单位共同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确保高速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

第二十九条 高速铁路沿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反恐怖工作指挥协调机制和反恐怖工作联防联控机制 ,公安机关、铁路运输企业应当落实反恐怖工作责任制 ,制定防范和应对处置恐怖活动的预案、措施。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在高速铁路沿线重点保护部位、沿线车站等场所 ,加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维护 ,安装视频图像信息系统 ,并实现与公安机关建设的视频图像共享平台联网对接。

第三十条 高速铁路沿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影响高速铁路安全的隐患 ,属于职责范围内的 ,应当依法责令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立即排除;属于职责范围外的 ,应当及时通报有权处理的部门或者铁路运输企业。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对高速铁路安全隐患进行周期性排查和整治,遇有需要沿线有关人民政府协调解决的安全隐患问题 ,应当向沿线有关人民政府报告 ,沿线有关人民政府应当予以协调处理。

第三十一条 推进铁路信用体系建设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严重影响铁路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有关行为的责任人信息归集至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纳入惩戒名单 ,实施惩戒。

第三十二条 高速铁路沿线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由有权机关责令改正 ,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照本规定履行职责的;(二)接到影响高速铁路安全的报告、举报后不及时处理的;(三)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的 ,由铁路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处罚。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的 ,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违反本规定的行为 ,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 ,从其规定。

第三十四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其他开行时速 200公里以上列车和 200公里以下动车组列车的铁路安全管理 ,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自 2018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安全管理探析

摘要:近几年,高速铁路在我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很多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让中国高铁处在了世界领先的位置。但是随着高速铁路的逐步发展,高速铁路高密度、高速度、高技术的特点对铁路的调度指挥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分析了高铁调度指挥的特点,提出了目前高铁调度指挥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议。

关键词: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安全管理

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的特点

由于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均采用调度集中系统,车站不设值班员,调度员由原来的单纯行车指挥者转变为集指挥者与执行者于一身。在既有线调度指挥模式中,调度员通过列车调度指挥系统或人工传达方式将调度指挥意图通知车站值班员,由车站值班员在其管辖范围内进行各工种布置,并组织相关人员按照调度员的指挥完成各自的任务。而在高速铁路的调度集中指挥中,由于车站不设行车人员,调度员除担负既有线列车调度员的职责外,还兼有车站值班员、信号员、调车领导人的职责,ctc 控制区域内所有的信号、道岔等行车设备的操作、调度命令交递、设备维修及施工登记、行车闭塞办理、进路排列和列车预告、施工预备会组织等工作均由调度员(助理调度员、综合维修调度员)直接负责。调度指挥与现场实施的零环节特性把调度指挥与确保高速铁路运输安全推向最前沿。强化调度指挥,对实现高速铁路运输安全十分关键。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存在的问题

(1)调度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高速铁路调度员大多是从既有线调度岗位人员中选拔出来的。由于调度岗位本身专业性强、人员流动性差、与外部交流机会少,存在调度员年龄偏大、文化层次较低、接受新事物能力不强等问题,在分析、处理问题方面受到一定局限,应变能力欠缺,缺乏创造性与前瞻性,其综合素质难以适应高速铁路运行速度快、密度大,设备先进、服务要求高等特点的要求。

(2)施工管理不规范。目前的客运专线实行施工专业化管理制度,规定各部门应严格按时间、按日期、按专业组织施工。然而,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存在施工单位组织施工的计划性和预见性差,计划的提报和审批没有严格执行规定,每日天窗内各专业都在施工,临时施工提报较多,部门之间不通气、不协调等情况。

(3)非正常行车组织措施有待完善。正常情况下高速铁路调度集中系统使调度员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列车按计划自动运行。但是,气候、设备、人员、地质灾害等带来的非正常事件对高速铁路正常运营产生巨大的影响。例如遇有冻雨、下雪等天气不良时,运行中司机?t望不到线路状况,调度员只能通知司机注意运行掌握,确保运输安全。遇上述类似情况,由于没有相应规章制度作为依据,调度员在处置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

(4)需要规范调度命令的发布。既有线列车运行速度低,每个车站都设车站值班员,调度员的命令、意图能及时通过车站值班员传递到乘务员。高速铁路列车调度员即是指挥者又是执行者,一二个调度员管辖多个车站和列车,遇大风限速、反方向行车、变更股道、变换车底等情况,按规定均须发布调度命令,而此类情况一般是在非正常行车时产生。如果严格执行规定,则存在诸多的不可操作性,如大风限速时,提示的限速值时刻在变化,命令发布也需要随之变化。因此,应规范调度命令的发布,以适应高速铁路调度指挥需要。

(5)调度人工干预与设备控制故障导向安全之间存在矛盾。调度集中指挥的特点是列车按运行计划自动排列进路、锁闭道岔、开放信号、接收运行许可,实现列车安全正点运行。根据系统具有故障导向安全的原则,不会出现错排进路、错误操纵等情况。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设备故障、更换列车车底、重点任务等情况,发生人工干预列车进路,存在误操作、误排列、误确认等安全隐患。健全调度指挥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议

(1)强化调度基础管理。基础工作是调度指挥的立身之本。在人员选拔上形成择优准入制度,制定高速铁路调度员从业基本条件,从年龄、文凭、经历、业务水平、日常表现等方面层层筛选;把思想教育纳入调度员日常必修课,加强 “安全” 意识,时刻牢记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让严格的标准成为工作的习惯;业务学习实行适用性、针对性岗位培训,定期考核学习效果;实行岗前模拟仿真演练,联调联试期间调度员要提前介入、提前了解;经常带问题下现场,了解所辖区段人、车、环境、设备状况,在指挥中做到得心应手;执行岗位作业标准,恪守劳动纪律和作业纪律。

(2)严肃施工计划申报、审批,严格施工日计划管理。制定施工管理考核奖惩制度。各施工管理单位必须按规定申报施工计划,对产生的临时施工、故障施工、非本专业天窗的施工等,一并纳入考核。施工审批部门严肃施工月计划审批,克服随意性、盲目性。综合维修调度员每日认真组织召开施工协调会,制定详实的施工日计划,交与列车调度员实施。

(3)完善非正常行车组织预案。制定各种非正常行车组织预案,实行非正常行车干部盯控制度。高速铁路列车密度大、运行速度快,受天气、设备影响较大,非正常行车时调度指挥考虑不周将会对运输安全造成直接威胁,因此必须制定各种非正常行车组织预案,并会同各部门进行各种场景的演练,以丰富调度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做到有备无患,有的放矢。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后,调度所根据运营情况,共制定了 19 种应急处置预案,基本涵盖了各种典型突发事件,在实践中得到了良好检验,对调度应急处置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4)弱化调度命令,强化调度指挥。高速铁路不设车站值班员,应急值守人员正常情况下不参与行车工作,区段所有行车工作均由列车调度员统一指挥,运行指挥的对象是列车司机。2011年2月1日执行的《高速铁路调度工作细则》中规定了5种情况列车调度员不再发布调度命令。建议根据高速铁路设备的具体情况,进一步缩减调度命令的发布,强化以科学、高效的调度指挥来处置各种情况。

(5)优化设备控制,减少人工干预。设备是保障高速铁路运输安全的可靠手段,在设备自动控制状态良好时,应尽量避免调度员人工操纵设备,从而减少人工操纵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充分发挥调度员的盯控作用,及时发现设备状态异常,迅速采取相应处理措施。结合设备运行情况,不断提出改进意见,提高整体设备的操作性和控制性,对列车运行信息提供自动报警并实现故障导向安全。

(7)搞好 “三控”,确保 安全。建立高速铁路列车调度员自我控制、列车调度员与助理调度员相互控制、相邻调度台间及调度各工种间他人控制的三级控制制度,对关键时间、关键地点、关键作业实行重点卡控,最终形成调度指挥的全过程控制,筑起牢不可破的安全屏障,以点保线,以线保链,实现整个高速铁路网的 “链式安全”。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的逐步开通使用,确保高速铁路的运营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要抓好运输安全,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善铁路技术设备条件,不断完善和健全设备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健全调度指挥的规章制度,这是提高铁路运输安全与质量的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第三篇:高速铁路安全防护管理

高速铁路安全防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高速铁路安全防护,防范铁路外部风险,保障高速铁路安全和畅通,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设计开行时速250公里以上(含预留),并且初期运营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客运列车专线铁路。

第三条 高速铁路安全防护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依法管理、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技防、物防、人防相结合,构建企业主体、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高速铁路安全防护综合管理格局。

第四条 铁路监管部门应当按照法定职责,健全完善高速铁路安全防护标准,对危害高速铁路安全的违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相关单位部门及时消除危及高速铁路安全的隐患。

第五条 各级交通运输、工信、公安、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建、水利、安监、能源、地震、气象等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职责规定,协调和处理保障高速铁路安全的有关事项,做好保障高速铁路安全的相关工作。必要时加强日常检查管理,防范和制止危害高速铁路安全的行为。

第六条 铁路监管部门应当督促协调高速铁路沿线地方人民政府构建高速铁路综合治理体系,健全治安防控运行机制,落实高速铁路护路联防责任制。

第七条 从事高速铁路运输、建设、设备制造维修等相关企业应当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执行高速铁路安全防护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健全高速铁路安全防护相关管理制度,保证高速铁路安全防护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对高速铁路安全防护情况进行经常性巡查,对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或报告。

第八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在高速铁路保护范围内施工、建造构筑物、生产经营等应当遵守保证高速铁路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采取措施防止影响高速铁路运输安全。

第九条 铁路监管部门应当联合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铁路运输等相关企业建立安全信息通报和问题督办机制,做到协调配合、齐抓共管、联防联控。

第十条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围绕高速铁路安全制定洪水、地震、风雪雷雨、冰冻等灾害和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应急预案中应当充分发挥沿线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铁路监管部门的职能作用。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配备报警装置和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设施。

发生涉及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的突发事件后,铁路运输企业(包括其所属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立即向发生地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和铁路监督管理机构报告。发生地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按规定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铁路监督管理机构应当按规定向国务院铁路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做好协调处置工作。

第十一条 铁路监管部门、高速铁路沿线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加强保障高速铁路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安全防护意识,防范危害高速铁路安全的行为。

第十二条 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高速铁路安全防护监督工作,铁路监管部门、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以及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并公开监督举报渠道,根据各自职责及时处理影响高速铁路安全问题。

对维护高速铁路安全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线路安全防护

第十三条 铁路监督管理机构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和相关职责规定,组织有关铁路运输企业、建设单位以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等部门划定高速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并公告。在高铁线路重点区段应当设立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的警戒区。

铁路建设单位或者铁路运输企业应当绘制高速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平面图,并根据平面图设立标桩。未按规定完成保护区划定并公告、设立高速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标桩的不得投入运营。

线路安全保护区划定并公告完成后,相关资料应当向铁路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四条 在高速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禁止烧荒、放养牲畜。

禁止向高速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排污、倾倒垃圾以及其他危害铁路安全的物质。

在高速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取土、挖砂、挖沟、采空作业或者堆放、悬挂物品,应当征得铁路运输企业同意并签订安全协议,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派员对施工现场实行安全监督。任何单位均应当遵守保证铁路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施工安全规范,采取措施防止影响铁路运输安全。

高速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既有的建筑物、构筑物危及铁路运输安全的,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不能保证安全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拆除。

第十五条 高速铁路与道路立体交叉设施及其附属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移交有关单位管理、维护,未完成移交的不得投入运营。

上跨高速铁路道路桥梁及其他建、构筑物的管理部门或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定期检查及维护机制,定期检查道路桥梁及其他建、构筑物和安全防护设施、警示标志,采取有效监控手段及时发现并制止超速、超载车辆,及时检查清理有坠落高速铁路隐患的杂物。检查、维修施工时应当与铁路运输企业取得联系,铁路运输企业应当积极配合,共同制定安全措施。

第十六条 跨(穿)越、并行高速铁路线路的油气、上下水、电力、通讯管线等规划、设计、施工应当满足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施工前应当向铁路运输企业通报,并征得同意后方可施工。对跨越高速铁路的电力线路,应当采取可靠的防坠落措施。下穿高速铁路的油气、水等管线应当选择在铁路桥梁、预留管线涵洞、综合管廊等既有设施处穿越;油气、水管线并行高速铁路敷设时,最小水平净距应当满足相关规定要求。下穿高速铁路的油气、水等管线应当设置满足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的安全保护设施。相关单位应当加强检查维护管理,确保状态良好。

第十七条 在高速铁路线路两侧建造、设立生产、加工、储存或者销售易燃、易爆或者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场所、仓库,设计单位或规划批准部门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进行评估,确保安全防护距离,并向铁路运输企业及相关单位通报。

第十八条 在高速铁路线路两侧从事采矿、采石或者爆破作业,应当遵守有关采矿和民用爆破的法律法规,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铁路安全保护要求。

在高速铁路线路路堤坡脚、路堑坡顶、铁路桥梁外侧起向外各一千米范围内,以及在铁路隧道上方中心线两侧各一千米范围内,确需从事采矿、采石或者爆破作业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审批时,应当充分考虑高速铁路安全需求,与铁路运输企业协商一致,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煤矿开采在矿井、水平、采区设计时,对高速铁路及其主要配套建筑物(构筑物)应当划定保护煤柱并符合相关规定。

新建高速铁路线路跨越既有采矿、采石范围的,应与有关部门、单位协商,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 禁止违反有关规定在高速铁路桥梁跨越处河道内采砂、淘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划定禁采区域、设置禁采标志,制止非法采砂、淘金行为。

禁止在高速铁路线路路堤、路堑坡顶或者铁路桥梁外侧起向外各200米范围内抽取地下水。200米范围外,高速铁路线路经过的区域属于地面沉降区域,抽取地下水危及高速铁路安全的,应当设置地下水禁止开采区或者限制开采区,具体范围由铁路监督管理机构会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方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告。

第二十条 在高速铁路附近从事排放粉尘、烟尘及腐蚀性气体的生产活动,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加大检查和管理力度,对危及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的依法责令整改。

第二十一条 在高速铁路线路及邻近高速铁路进行施工作业,应当符合工程建设的法定基本程序,并执行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规定。建设、施工单位应当与相关铁路运输企业制定安全施工方案,按照方案进行施工。施工完毕应当及时清理现场,不得影响铁路运营安全。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的施工和纳入邻近营业线施工计划的施工,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派员对施工现场实行安全监督。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向社会公布施工手续受理部门,支持相关企业按照规定开展符合条件的施工。

第二十二条 邻近高速铁路杆塔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铁路安全防护要求进行设计安装,杆塔产权单位应当建立定期检查维护制度,确保杆塔牢固稳定。

种植妨碍行车瞭望和有倒伏危险可能影响线路、牵引供电安全的树木等植物,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依法责令有关单位或者个人限期迁移或者修剪、砍伐。

第二十三条 在高速铁路接触网两侧各500米范围内,不得升放风筝、气球、孔明灯等低空漂浮物体,对塑料大棚、彩钢板、广告牌等临时建(构)筑物轻质物体应当采取加固防护措施,对塑料袋(薄膜)、锡箔纸等包装材料应当及时清理,防止大风天气条件下危害高速铁路安全。

在高速铁路周边飞行空域管控范围内禁止使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空域管控范围外使用的,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最大起飞重量为250克及以上的,实行无人驾驶航空器及其拥有者实名制登记制度。无人驾驶航空器驾驶员应当依法依规持证飞行、规范操作。各类轻小型无人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飞行活动评估、飞行前准备、飞行限制区域等各项运行管理规定,依法规范运行。

第二十四条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定期对高速铁路沿线无线电干扰进行排查,发现铁路运营指挥调度无线电频率受到干扰的,应当立即报告无线电管理机构和铁路监管部门。

无线电管理机构、铁路监管部门应当依法排除干扰。

第二十五条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对高速铁路线路、防护设施、警示标志、环境隐患进行经常性巡查。巡查和处理情况应当记录留存。

第三章 安全防护设施及管理

第二十六条 高速铁路应当实行全封闭管理,其范围包括箱型梁、隧道斜井、竖井等附属设备设施出入口。铁路建设单位或者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铁路行业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在铁路用地范围内设置封闭设施和警示标志。

高速铁路与普速铁路的并行地段,高速铁路不具备单独封闭条件时,高速线路与普速线路间设置物理隔离,普速铁路外侧依照高铁线路标准进行封闭。

高速铁路高架桥下应当根据周边生产、生活环境,按照确保高速铁路设备设施安全的要求,对铁路用地进行封闭管理或保护性利用管理。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建立进出高速铁路线路通道的管理制度。

第二十七条 公安部门、铁路运输企业应当依法落实公共安全保护和反恐防暴责任。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在客运车站广场、售票厅、进出站口、候车室、站台、车厢、动车存放场所等重要场所和其他人员密集场所,以及高速铁路沿线的桥梁、涵洞、隧道等重点部位、关键节点配备、安装高清晰、全天候、全覆盖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并落实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值班监看、信息保存使用、运行维护等管理制度。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纳入当地公共安全视频建设联网应用。

第二十八条 高速铁路沿线应当装设全天候、全覆盖具有智能感知入侵行为、联动搜索、自动报警和跟踪等功能的高速铁路周界入侵报警系统。站台两端应当安设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线路。高速铁路周界入侵报警系统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高铁沿线视频监控建设应当纳入当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

第二十九条 高速铁路应当根据沿线的自然灾害、地质条件、线路环境等情况,设置相应的监测系统,对风、雨、雪、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和异物侵限等实时监测报警或预警。

第三十条 高速铁路长大隧道、高架桥、旅客聚集区等重点部位,应当设立非正常情况下应急疏散逃生通道及指示标识,并保证畅通。长大隧道的照明设施设备应当保证状态良好,紧急情况下能及时启用。

第三十一条 下穿高速铁路桥梁、涵洞道路的限高、限宽标志和限高防护架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由道路管理部门、铁路运输企业等按照有关规定设置、维护。

高速铁路路堑上的道路和位于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道路路肩标高高于铁路路肩或与铁路路肩等高,或低于铁路路肩1.0米以内的道路、跨越高速铁路线路的道路桥梁、渡槽及其它建、构筑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计设置防止车辆以及其他物体进入、坠入铁路线路的安全防护设施。

第三十二条 跨越高速铁路的铁路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异物坠落、侵入高速铁路。

第三十三条 船舶通过高速铁路桥梁应当符合桥梁的通航净空高度并遵守航行规则。桥区航标中的桥梁航标、桥柱标、桥梁水尺标由铁路运输企业负责设置、维护,水面航标由铁路运输企业负责设置,航道管理部门负责维护。

第四章 运营安全防护

第三十四条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铁路行业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实施火车票实名购买、查验制度。旅客应当凭有效身份证件购票乘车。对车票所记载身份信息与所持身份证件或者真实身份不符的持票人,铁路运输企业有权拒绝其进站乘车。实名制数据信息应当实时推送公安机关。

依照有关规定办理的高铁快递运输,寄递、物流单位应当对客户身份进行查验,实行运输寄递客户和物品信息登记。

第三十五条 铁路禁止或者限制携带的物品种类及其数量由国务院铁路行业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公安机关规定。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在高速铁路车站、列车等场所对禁止或者限制携带的物品种类及其数量进行公布。

第三十六条 铁路运输企业是安全检查的责任主体,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规定,对进入高铁车站的人员、物品进行安全检查,配备与客流量相适应的安检队伍、设备设施,满足场地需要。

从事安全检查的工作人员应当经过识别和处置危险物品等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并考试合格。安全检查工作人员应当佩戴安全检查标志,依法履行安全检查职责,并有权拒绝不接受安全检查的旅客进站乘车和经高速铁路运输物品。

第三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扰乱铁路建设和运输秩序。禁止损坏或者非法占用铁路设施、设备、铁路标志和铁路用地。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按规定配备安保人员和相应设备、设施,加强安全检查和保卫工作。有关重点目标管理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加强管理。

公安机关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维护高速铁路车站、列车等铁路场所和沿线的治安秩序。

高速铁路重点车站、重点区域、敏感时段采取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等措施,加强治安巡防。

第三十八条 高速铁路的重要桥梁和隧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负责守护,并按照铁路桥隧守护设施有关规定完善相关执勤设施。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铁路运输企业应当依照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高速铁路沿线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治理、通报、预防和应急处理等工作。

高速铁路规划、勘察、设计、建设,应当加强沿线区域地震活动性研究,优化地质选线。位于活动断裂带的高速铁路,沿线应当装设地震预警监测系统。大型桥梁、隧道、站房等重点工程,应当强化场址地震安全性评价,满足抗震设防相关标准。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与国土、水利、地震、气象等部门建立洪水、地震、气象灾害等预警信息互联互通机制,追踪研判灾害对高速铁路安全的影响,及时进行预报预警,针对不同灾害等级或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制定相应巡守、限速、停运等处置方案,确保高速铁路行车安全。

第四十条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建立高速铁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落实各项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措施,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方案,定期组织演练。依法保护客户电子信息安全。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一条 铁路监管部门应当制定安全质量监督检查计划,重点针对铁路运输高峰期、恶劣气象条件等运输关键时期,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沿线安全环境等关键环节,以及重要设备设施安全、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事项开展安全监督检查。

根据需要,铁路监管部门可牵头协调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高铁安全防护联合监督检查。

第四十二条 铁路监管部门对检查发现和铁路运输企业等单位部门报送的高速铁路环境安全问题进行梳理分析。

对影响高速铁路安全的问题,铁路监管部门应当及时采取函告、通报、公告、约谈等方式督促相关企业或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落实责任消除隐患。对安全防护推进不力的部门和单位,在铁路监管部门政府网站上向社会公告。

铁路监管部门发现高速铁路安全隐患,应当责令有关单位立即排除。重大安全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人员、设备,停止作业,重大安全隐患排除后方可恢复。铁路监管部门应当加强重点问题督办落实。

第四十三条 铁路监管部门、公安机关、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对影响高速铁路安全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设计开行时速160公里以上、且仅运行客运列车的铁路和实际运营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铁路,参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8年*月*日起施行。

第四篇:江西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规定

江西省人民政府令

(第87号)

《江西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规定》已经1999年3月26日省人民政府第1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

省长 舒圣佑

1999年4月16日

江西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保障国家、集体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公共安全技术防范(以下简称技防)是指运用技防产品,实施技防工程,结合其他现代科技手段,预防、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公共安全的活动。

本规定所称技防产品是指按照技防标准生产的各种入侵探测器、报警控制器、出入口控制设备、安全检查器材、电视防盗监控设备、防盗安全门、防盗保险柜(箱)、安全专用锁具等特种产品。

本规定所称技防工程是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技防产品,在特定的场所和部位组成的安全防范系统。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涉及技防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规定。第四条 公安机关是技防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规定。

建设、工商、技术监督、商检等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做好技防的有关工作。第五条 下列场所及部位必须采取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一)非军事单位的武器、弹药库;

(二)储存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物质和管制药品的仓库或场所;

(三)金融机构的所属金库、营业场所及运钞车;

(四)博物馆、文物店等陈列、经营、收藏珍贵文物的场所;

(五)存放绝密级的国家文件、资料、物品的场所或部位;

(六)三星级以上饭店(宾馆、酒店)和大型商场的重要部位;

(七)民用机场、省长途汽车站、二等站以上的火车站和百万吨以上港口的安全检查场所;

(八)广播电台、电视台、电讯枢纽的重要部位;

(九)供电、供水、供气等单位的要害部位;

(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必须采取技防措施的其他场所和部位。

第六条 技防产品和技防工程的使用单位,应制定使用、保养、维修和更新管理制度,完善技防、物防和人员防范相结合的安全防范体系。

安装防范报警设施的单位,应逐步做到和当地公安机关联网,形成多级报警网络。第七条 公安机关应定期检查本辖区内的技防工作。对技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整改措施的落实。

第八条 生产技防产品,应向所在地的地(市)公安机关提出申请,经初审后报省以上公安机关审查批准。

国家实行生产许可证和质量认证管理的技防产品的生产,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九条 申请生产技防产品的单位,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相应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批量生产能力和售后服务措施,开发、生产的产品符合行业产品发展规划要求;

(二)产品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三)产品由地(市)以上公安机关抽样,经法定的检测机构检验合格。

第十条 销售技防产品的单位必须建立进货验收制度,没有取得生产许可证的技防产品不得销售。

进口产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向商检部门办理报检手续。

第十一条 公安机关在当地技术监督部门的指导下,对技防产品质量实行行业监督管理。第十二条 技防工程的设计、安装、维修、检测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经公安机关审查合格,持证上岗。

第十三条 技防工程的建设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和其它有关的安全防范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

采用无线传输信道的技防产品或工程,应经省无线电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十四条 技防工程按风险等级和投资额实行分级管理。公安部已发布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按公安部的规定执行;技防工程总投资额为人民币30万元以上的,由省以上公安机关管理;总投资额不满30万元的,由地(市)公安机关管理;本省境内铁路技防工程管理,在省公安机关指导下,由南昌铁路公安机关负责实施。

第十五条 按规定需设技防工程的建设项目,在进行总体工程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时,必须有公安机关参加。技防工程设计未经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格的,不得施工;技防工程竣工后,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六条 承担重要单位、要害部门技防工程设计、施工、维修的人员,应遵守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的规定;建设单位应对上述人员进行审查并将有关资料存档,将知密人员限制在最小范围。

第十七条 对技防工作中作出下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公安机关或主管单位给予表彰、奖励;

(一)模范执行本规定,落实技防管理措施,成绩显著的;

(二)运用技防手段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或抓获犯罪分子的;

(三)技防产品生产企业管理先进,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的;

(四)技防工程质量可靠,功能完善,发挥作用明显的。

第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五条的,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对单位处1000元以下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2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第八条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处其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

第二十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一款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五条的,处1000元以下罚款。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以上公安机关决定。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四条 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在技防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公安厅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江西省政府 发布日期:1999年04月16日 实施日期:1999年04月16日(地方法规)

第五篇:江西省常住户口登记管理规定

江西省常住户口登记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立户、分户 第三章 户口申报

第一节 出生申报 第二节 收养申报 第三节 恢复申报 第四节 户口补登、补录 第五节 其他情形申报 第六节 申报项目登记 第四章 户口注销

第一节 死亡注销 第二节 入伍注销

第三节 出国(境)定居注销 第四节 其他情形注销 第五章 户口迁移

第一节 市、县内迁移 第二节 市、县外迁入 目

第三节 迁出市、县外 第四节 大中专学生户口迁移 第六章 户口登记项目信息变更更正

第一节 户主变更 第二节 姓名变更 第三节 出生日期更正 第四节 民族变更 第五节 性别变更

第六节 其他户口登记项目变更更正 第七章 户口证件管理

第八章 户口档案管理和信息查询 第九章 办理程序及时限 第十章 责 任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省户口登记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公民常住户口登记管理,适用本规定。公民居民身份证的申领和发放,依照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三条 公民应当依照本规定在经常居住的合法稳定住所地登记为常住人口,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常住户口。

第四条 单位或者个人办理户口登记管理事项,应当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提交的相关证明材料应当是原件,原件不能留存公安机关的,同时提交复印件。办理户口登记、变更、迁移等户籍管理事项应由本人或户主前往公安派出所申报,未成年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责任人应由监护人或户主申报。

提交的相关证明材料为外文的,应当附有具有翻译资质的机构翻译的中文译本,并由翻译人员签名,加盖翻译机构公章。

第五条 户口登记管理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治安(户政)管理部门,具有户口登记管理职能的公安派出所,具体负责户口登记管理工作。

第六条 户口登记管理工作由公安民警具体承办。

第七条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依照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收取户口登记管理事项相关工本费,收费标准应当向社会公开,严禁违反规定或者超标准收取费用。

第二章 立户、分户

第八条 户口登记以户为单位。共同居住生活在同一住址的常住人口,立为一户。单身居住的,可以单独立为一户。

一个住址原则上只登记一个家庭户口。非住宅用房,不予立户。第九条 本规定所称户包括家庭户、集体户。

集体户包括单位集体户、学生集体户、人才流动服务中心集体户、社区集体户。

第十条 家庭户户主一般由户内常住人口中合法稳定住所的所有人或者使用人担任。集体户户主由所在单位指定。未成年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一般不担任户主。

户主负责申报与本户有关的户口登记,督促户内其他成员申报户口登记。

第十一条 公民因婚姻关系变更等原因,生活独立,且有合法稳定住所的,可以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分户。

第十二条 符合家庭户立户条件的,持下列证明材料之一,向合法稳定住所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家庭户立户登记:

(一)私有房屋产权证;

(二)公有房屋租赁使用证明;

(三)国土资源、房产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有关房屋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相应凭证;

(四)其他能够证明房屋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属于申请人的证明。

第十三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经县级公安机关核准,可以设立单位集体户:

(一)集体宿舍房屋产权为本单位所有;

(二)居住集体宿舍人员数量较多(一般不少于10人),确有设立单位集体户必要;

(三)有专人负责协助管理集体户口。

除出生申报情形外,单位集体户仅限本单位职工落户。一个单位一般只设立一个单位集体户。第十四条 佛教道教寺庙、宫观,可以建立单位集体户,用于出家、独身并在寺庙、宫观修行的佛教道教教职人员户口迁入登记。

第十五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大中专院校,可以设立学生集体户:

(一)具有相应的学历教育招生资格;

(二)具有供学生集中住宿的合法稳定住所;

(三)有专人负责协助管理集体户口。学生集体户仅限于大中专院校录取的学生落户。

第十六条 本省依法设立的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可以设立人才流动服务中心集体户。申请设立人才流动服务中心集体户的,应当向人才流动服务中心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提交以下材料:

(一)县级以上人事部门设立人才流动服务中心的批复;

(二)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协助管理集体户口人员指定证明;

(三)指定协助管理人员居民身份证。

第十七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在人才流动服务中心集体户落户:

(一)在本地无合法稳定住所、无有家庭户口的直系亲属且所在单位未设立单位集体户;

(二)与人才流动服务中心签订人事代理合同的单位引进的、已签订录(聘)用合同的人才或者已签订就业协议书、开具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

(三)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者中级以上专业职称。设区市公安机关根据本地实际,可以进一步放宽学历条件。

第十八条 根据实际需要,公安派出所可以在派出所或者乡(镇、街道)所在住址设立社区集体户。因房屋出售、婚姻关系变化等原因确无落户住址的本地居民(含户口待定人员)及符合当地落户政策,居住在租赁房屋,且在当地无亲属可投靠的人员可向当地公安派出所申请登记社区集体户口。

第二章 户口申报

第一节 出生申报

第十九条 婴儿(包括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的婴儿)出生后应在一个月内,持以下证明材料向婴儿父亲或母亲常住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出生登记:

(一)《出生医学证明》;

(二)父母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三)父母的《结婚证》(非婚生的除外)。

无《出生医学证明》的,当事人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补发。

第二十条 婴儿出生时已经死亡的,不进行出生申报户口登记。婴儿出生后,在申报户口登记前死亡的,应当申报户口登记,同时以死亡原因注销户口。

第二十一条 婴儿父母一方为出国(境)定居人员、军人或在高等院校、人才服务中心落集体户口的,在另一方户口登记机关登记户口。

第二十二条 婴儿父母均为出国(境)定居人员或在高等院校落集体户口学生的,可在婴儿祖

父母或外祖父母户口登记机关登记户口。

夫妻双方均为现役军人的,所生子女可以向父亲或者母亲部队所在地公安机关申报出生登记,也可以在该子女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户口登记机关登记户口。

第二十三条 出国(境)人员在国(境)外所生具有中国国籍的子女,可以持以下材料向父亲或母亲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出生登记:

(一)国外或者境外医疗机构出具的出生证明;

(二)子女和父母回国使用的旅行证或者护照;

(三)父母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仅一方有户口的提交一方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四)父母《结婚证》(非婚生子女除外)。

国外或者境外医疗机构出具的出生证明原件不能保留在公安机关的,应当在原件上注明已申报出生登记。

所生子女属华侨身份的,还应当提交由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部门出具的该子女的《华侨回国定居证》。

第二节 收养申报

第二十四条 收养未登记常住户口的婴儿,由收养人或收养机构所在地户口登记机关登记户口。

公民个人收养未办理户口登记的人员,收养人可以凭本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和民政部门出具的《收养证》,向收养人常住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户口登记。

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的弃婴、儿童,由该机构持婴儿、儿童基本情况证明及收养社会福利机构资格证明,向该机构集体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出生登记。

第二十五条 1999年4月1日《收养法》修改决定施行前,公民私自收养未办理出生登记的子女的,收养人可以凭本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和收养公证书,向收养人常住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户口登记。

1999年4月1日《收养法》修改决定施行后,公民私自收养未办理出生登记的子女的,收养人

按规定办理收养登记手续后,按本规定第二十四条办理。

第二十六条 公民私自收养,又不符合收养相关规定的,公安机关应当告知抚养(助养)人为被抚养(助养)人按规定到本地社会福利机构登记集体户口。

第二十七条 对无法确认其亲生父母的非亲生子女落户,必须报请公安刑侦部门采集生物检材进行DNA检验,录入全国打拐DNA信息库比对,确认非被拐卖儿童后,再办理入户手续。

第三节 恢复申报

第二十八条 军人退伍、复员、转业的,凭县级以上安置部门或者兵役机关开具的介绍信、居民身份证(未办理居民身份证的,提交军人公民身份号码登记表)和入伍前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户口注销证明,向安置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恢复户口。

被部队开除军籍或者除名的,凭部队有关文件向原户口注销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户口登记;家庭住址变迁的,向现家庭所在地公安机关申报恢复户口,并提交入伍前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户口注销证明。

第二十九条 出国、出境公民(在国外、境外定居的除外)不注销户口。之前因私短期出国(出境)被注销户口、现回国(入境)要求恢复户口的,可以持以下材料向原户口注销地、原籍、就业地或直系亲属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恢复户口:

(一)回国(入境)使用的护照或者旅行证;

(二)户口注销证明或者原始户籍登记资料;

(三)直系亲属或者单位相关证明。

申报异地恢复户口的,还应当符合恢复地户口准入条件。

第三十条 被判刑或者劳动教养的公民,不注销户口。之前因判刑已被注销户口的,在刑满释放或者假释后,应当由本人持监狱管理部门开具的释放证或者假释通知书,向原户口注销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恢复户口;申请异地恢复户口的,应当符合恢复地户口准入条件,并报恢复地县级公安机关审批。

因判刑已被注销户口,现监外执行要求恢复户口的,可以凭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决定书或

者监狱管理机关批准保外就医的决定等向原户口注销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恢复户口。

第三十一条 公民经人民法院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被注销户口,重新出现的,可以凭人民法院撤销宣告判决书申报恢复户口。

第四节 户口补登、补录

第三十二条 6周岁以上(含6周岁)从未申报过常住户口且无《出生医学证明》的人员,持本人或监护人书面申请、村(居)委会证明、学校就读证明、社区或责任区民警调查情况等具有说服力的证明材料,向常住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户口登记。不能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证明材料的,应当提交DNA亲子鉴定材料。

未满6周岁或已满6周岁但有《出生医学证明》的人员,按照“出生申报”规定办理。第三十三条 原已登记常住户口,因错误注销、计算机信息丢失等原因造成的无户口人员,应持本人或监护人书面申请、原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等原始依据,向原户口登记公安派出所申报户口登记。

第五节 其他情形申报

第三十四条 获准回内地定居的港澳居民,持省侨办的批准证明,向定居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户口登记。

第三十五条 获准定居大陆的台湾居民,持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部门出具的《批准定居通知书》、《台胞同胞定居证明》等合法有效身份证件,向定居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户口登记。

第三十六条 获准回国定居的华侨,持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部门出具的《华侨回国定居证》及其回国使用的护照等合法有效身份证件,向定居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户口登记。

第三十七条 获准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持公安部批准入籍的证明,向合法稳定住所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户口登记。

第六节 申报项目登记

第三十八条 公民申报户口登记的姓名,应当使用规范汉字,可以随父姓或者随母姓。第三十九条 申报户口登记的曾用名,应当填写公民曾经在公安派出所登记并正式使用过的姓

名。

第四十条 申报户口登记的民族,应当依据父亲或者母亲的民族成份确定,所登记的民族应当是国家正式认定的民族族称。加入中国籍的外国人及其后裔,或中国人同外国人结婚所生子女的民族成份,按下列原则处理:

(一)加入中国籍的外国人,其民族成份如与我国现有某一民族成份相同或特征相近的,可以申请填报为与我国相同或特征相近的某一民族;

(二)加入中国籍的外国人,自愿申请填报为我国某一民族成份的,持所在单位出具的证明,报省民族工作部门批准;

(三)父母一方为中国人,或父母一方加入中国籍后已申请填报为我国某一民族成份的,其具有中国国籍的子女应填报中国一方的民族成份。

第四十一条 申报户口登记的出生日期应按照公历,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婴儿出生的具体时间(具体到时、分)。

第四十二条 城镇居民住址填写基本格式为:行政区划名称+标准地名+门(楼)牌号+门(楼)详址;农村居民住址填写基本格式为:行政区划名称+村+门(楼)详址,乡(镇)辖区有街、路、巷、胡同、里弄的,按“××乡(镇)××街(路、巷、胡同、里弄)××号”填写。

行政区划名称填写基本格式为:江西省××市××区(县、市)××乡(镇、街道);南昌市可不冠以省的名称;省辖市所辖的县级市,填写时略去地级市名称,直接填写为江西省××(县级)市;未被赋予单独行政区划代码的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不得作为行政区划名称填写,但具有户口管理权,且独立签发、管理居民身份证和临时身份证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除外。

标准地名是指经有关部门审批命名的街、路、巷、胡同、里弄等。在冠以街、路、巷、胡同、里弄等名后,可并列小区名称。

门(楼)详址城镇填写基本格式为:××幢(栋、楼、座)××单元××室(号),幢(栋、楼、座)、单元、楼层、户号使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平房不填写单元号;农村填写基本格式为:××组(社、自然村)××号,门(楼)编制方法与城镇一致的,与城镇居民住址的填写相同。

城镇集体户口居民住址填写参照上述格式填写,不得以单位名称填写。

第四十三条 申报户口登记的籍贯,应填写婴儿祖父的户口登记地;不能确定祖父户口登记地的,随父亲的籍贯确定;不能确定父亲籍贯的填写婴儿出生地。

弃婴如果籍贯不详的,应当将收养人籍贯或收养机构所在地作为其籍贯。

第四十四条 公民申报户口登记时,应当对公安机关出具的居民户口簿登记项目进行逐项核对,有错误的,当场要求更正;确认无误的,由申报人在常住人口登记表上签字确认。

第四章 户口注销

第一节 死亡注销

第四十五条 公民死亡的,应当在一个月以内,由户主持死亡证明、死亡公民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向死亡公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死亡登记,注销户口。

第四十六条 死亡证明包括以下三种情形:

(一)公民死于医疗单位,医疗单位出具的死亡医学证明;

(二)公民非正常死亡或者医疗单位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公安、司法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

(三)死亡公民已经火化,殡葬部门出具的火化证明。

第四十七条 公民死亡后,申报义务人未按规定申报户口注销登记的,公安机关调查核实后,应当书面告知申报义务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村(居)委会主动到公安机关办理户口注销手续;经告知仍未办理的,公安机关可以凭村(居)委会出具的证明材料,直接注销死亡公民户口。

第四十八条 公民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执行或者宣告死亡的,由申报义务人持人民法院死刑判决书或者死亡宣告判决书、被执行死刑或者宣告死亡公民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向被执行死刑或者宣告死亡公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死亡登记,注销户口。

第四十九条 公民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的,持人民法院失踪宣告判决书、被宣告失踪公民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向被宣告失踪公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失踪登记,注销户口。

第五十条 公民在户口迁移过程中死亡的,由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办理户口迁入手续,同时办理死亡登记,注销户口。

第五十一条 公民在暂住地死亡的,暂住地公安机关应当书面通知死亡公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无法查明死亡公民户口所在地的,暂住地公安机关应当将已经查明的事项和死亡情况登记备查。

第五十二条 公安机关有关部门对非正常死亡公民出具死亡证明的,应当抄送非正常死亡公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

第二节 入伍注销

第五十三条 被批准服现役的应征公民在入伍前,持应征公民入伍通知书,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注销户口。

第五十四条 被批准服现役的应征公民未按规定注销户口的,公安派出所依据人民武装部门提供的应征公民入伍人员名单,经告知应征公民入伍人员直系亲属后,可以直接注销其户口。

第五十五条 对因入伍注销户口的,公安机关应在其户口页上盖章注销,已办理居民身份证的,不再收回其居民身份证。

第三节 出国(境)定居注销

第五十六条 经批准前往香港、澳门定居的,持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签发的内地居民前往香港或者澳门定居批准通知书和本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注销户口。

第五十七条 前往台湾定居的,持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签发的《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和本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等合法有效身份证件,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注销户口。

第五十八条 已加入外国国籍或者出国定居的,持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和护照等合法有效身份证件,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注销户口。

第五十九条 对因出国(境)定居注销户口的,公安机关应在其户口页上盖章注销。

第四节 其他注销情形

第六十条 公安机关发现公民有两个以上常住户口或属其他非法登记户口的,户口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治安(户政)管理部门应当组织调查核实,并按规定注销非法或者错误登记的户口。

第六十一条 经确认属于户口注销情形的,应当在当事人常住人口登记表等簿册上登记注销原

因,并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中注销户口信息。

第五章 户口迁移

第六十二条 公民户口迁移,遵循实际居住、人户一致原则,实行条件准入制。

第六十三条 公民离开常住户口登记地到另一常住地实际长期居住的,应当向公安机关申报户口迁移登记。

第六十四条 本规定所指户口迁移分为市、县内迁移,市、县外迁入,迁出市、县外和大中专学生户口迁移。

市、县内迁移是指在设区市市辖区或者县(包括县级市)范围内,公民将户口由原登记地迁到现居住地的户口登记。

市、县外迁入是指公民户口从设区市市辖区或者县(包括县级市)范围以外迁入的户口登记。迁出市、县外是指公民户口从设区市市辖区或者县(包括县级市)范围内迁出的户口登记。大中专学生户口迁移是指大中专院校学生因入学、毕业、肄业、退学、开除学籍等原因,将户口迁入或者迁出大中专院校学生集体户的户口登记。

第六十五条 户口迁移一般首先应在迁入地公安机关办理户口《准予迁入证明》,再持户口《准予迁入证明》等手续到迁出地公安机关办理《户口迁移证》,然后持《户口迁移证》等手续到迁入地公安机关办理落户。

第六十六条 对少数已办理“农转非”,但在城镇无生活基础,实际居住在农村的人员或下岗的城镇职工,本人要求“非转农”,经当地乡(镇)和行政村同意,允许其户口迁回农村原籍落户。

入学前为农业户口的大中专院校应届毕业生,尚未就业的,毕业后2年内,可将户口迁回入学前户口所在地,并根据本人意愿恢复农业户口。

第六十七条 公安机关对佛教道教寺庙、宫观出家人员申请将户口迁入寺庙、宫观单位集体户的,应当根据寺庙、宫观定员数额,查验市、县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出具的证明后办理。对僧人、道士申请由原住寺庙、宫观迁往另一寺庙、宫观的,应当根据双方寺庙、宫观所在地市、县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出具的证明办理。

对不愿意将户口由原籍迁入寺庙、宫观的僧人、道士,以及长期居住在寺庙、宫观的非出家工作人员和临时留宿人员,不予办理户口迁移,应当按规定办理居住登记。

第六十八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申请投靠迁移:

(一)父母与其成年子女在城镇共同居住生活的,不受年龄限制,可投靠其子女登记城镇常住户口;

(二)未婚、离异子女投靠父母的;

(三)投靠配偶的;

(四)设区市公安机关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十九条 公民申请投靠迁移,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投靠人和被投靠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二)被投靠人和房屋所有权人同意迁入的声明;

(三)设区市公安机关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一节 市、县内迁移

第七十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应当将户口迁往本人的合法稳定住所处或者符合投靠条件的被投靠人处。本人无合法稳定住所、无处投靠,现工作单位设立单位集体户的,应当迁往本人单位集体户处;本人无合法稳定住所、无处投靠、且无工作单位或者工作单位未设立单位集体户的,应当迁往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或乡(镇、街道)社区集体户。

(一)因房屋产权转移、离婚等原因,失去现户口登记住址所在地房屋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

(二)因征地、房屋拆迁等原因,失去现户口登记住址所在地房屋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

(三)户口登记在单位集体户,现单位已不存在或者本人离开单位的;

(四)其他按规定应当将户口迁出现户口登记住址的情形。

第七十一条 家庭户口、集体户口(不包括学生集体户口)的迁移应当按以下原则办理:

(一)户口登记在非直系亲属或者朋友处的公民,在市、县内有合法稳定住所或者符合投靠条件的,应当将户口迁至本人合法稳定住所或者被投靠人处落户;

(二)登记集体户口的公民,在市、县内有合法稳定住所或者符合投靠条件的,应当将户口迁至本人合法稳定住所或者被投靠人处落户;

(三)登记集体户口的公民,因工作变动需要迁移户口的,新单位设立单位集体户的,可以将户口迁至新单位集体户落户。

第二节 市、县外迁入

第七十二条 在县级市市区、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和其他建制镇有合法稳定职业并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持以下证明材料向合法稳定住所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一)合法稳定职业证明:包括在国家机关、党政团体、企事业单位、私(民)营企业工作并按规定签订的劳动合同;投资创业人员办理的《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明》;

(二)合法稳定住所证明:包括购买的商品房(含二手房)或合法自建房的房屋产权证、单位出具的公房证明、经房产管理部门登记备案的租住房租赁合同;

(三)本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第七十三条 在设区市市辖区有合法稳定职业满三年(设区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放宽职业年限要求)并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同时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达到一定年限(参加社会保险的具体年限由设区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可向合法稳定住所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第七十四条 公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收养的已登记了常住户口的未成年人,可迁入收养人户口所在地登记常住户口,并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一)民政部门出具的合法收养证明;

(二)被收养人的居民户口簿;

(三)收养人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第七十五条 人事、劳动、垂直管理部门批准的干部、职工调动、录用的人员,持以下证明材料可在就业地登记常住户口:

(一)人事、劳动、垂直管理部门的调动、录用批准通知或证明;

(二)迁入人员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三)合法稳定住所证明(包括购买的商品房、合法自建房的房屋产权证、单位出具的公房证明、经房产管理部门登记备案的租住房租赁合同)。

第七十六条 部队师(旅)级以上单位政治部门批准的军人家属,可持以下证明材料迁入军人所在地公安机关登记常住户口:

(一)部队师(旅)级以上(含)单位政治部门批准证明;

(二)迁入人员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结婚证》。

第三节 迁出市、县外

第七十七条 迁出地公安派出所应当凭迁入地公安机关签发的户口《准予迁入证明》,按照户口《准予迁入证明》填写内容,办理相应人员《户口迁移证》。

第七十八条 迁出地公安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证》过程中,应当识别户口《准予迁入证明》真伪、核对公民身份信息,注销其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户口信息,在其户口页盖章注销并注明迁往地址。

第七十九条 在大、中城市落户的高中级专门人才到小城镇或者农村工作的,可以不迁户口。

第四节 大中专学生户口迁移

第八十条 考取大中专院校的新生(包括研究生,下同),入学时可以凭新生录取通知书,自愿选择将户口迁往大中专院校学生集体户。

被军事院校录取的新生,属于现役军人的,凭新生录取通知书注销户口。

第八十一条 大中专院校申报新生迁入登记时,应当向学校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盖有招生主管部门录取专用章的录取新生名册、录取通知书和《户口迁移证》。

第八十二条 大中专院校新生入学时已将户口从原户口登记地迁出,但未在大中专院校所在地派出所落户的,可持《户口迁移证》向原迁出地公安派出所申请恢复户口。

第八十三条 大中专院校学生在学期间被批准转学,要求将户口迁出的,凭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第八十四条 凡已办理就(创)业手续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有合法稳定住所的,可根据自愿原则,在常住地登记为常住户口;没有合法稳定住所的,可在就(创)业单位或就(创)业城市投靠亲友落户。迁出地派出所凭《毕业证书》、《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用人单位证明或创业证明、户口簿或本人集体户口页办理户口迁出手续;迁入地派出所凭《毕业证书》、《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户口迁移证》、用人单位证明或创业证明办理落户手续。

第八十五条 未就(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要求将户口迁回原籍的,迁出地派出所凭《毕业证书》办理户口迁出手续。原籍派出所凭《户口迁移证》、《毕业证书》办理落户手续。对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取得《毕业证书》的毕业生,可凭学校有关证明办理迁出、回原籍落户手续。属缓派期期间的,可根据自愿原则,其户口可在学校所在地派出所保留两年。缓派期结束后,仍未办理就业手续的,其户口应迁回原籍。

第八十六条 对入学前未将户口迁入学校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的,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可凭《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毕业证》和接收单位证明等证明材料签发《户口迁移证》。

第六章 户口登记项目信息变更更正

第八十七条 对公民变更更正户口登记项目信息的申请,公安机关应当进行调查核实,情况属实的,予以变更更正。

第八十八条 对已变更更正姓名、性别、民族、公民身份号码、出生日期等户口登记项目的公民,公安机关应当根据当事人申请按规定出具相关变更更正证明。

第一节 户主变更

第八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变更户主:

(一)原户主死亡、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的;

(二)原户主出国(境)定居或者加入外国国籍的;

(三)原户主户口迁出的;

(四)房屋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发生转移,现房屋所有权人或者使用人认为需要变更的;

(五)其他特殊原因应当变更户主的。

单位集体户申请变更户主的,应当由该单位向公安派出所提出书面申请。户主已作变更的应及时调整户内成员与户主关系。

第九十条 公民申请家庭户变更户主的,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居民户口簿;

(二)新户主居民身份证;

(三)户内成年人及房屋产权人协商一致的书面意见。

第二节 姓名变更

第九十一条 公民申请变更姓名,属未成年人的,应当经未成年人父母双方或者监护人协商一致;十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变更姓名的,还应当征得其本人同意;对父母一方亡故、另一方再婚的未成年人,以本人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十六周岁以上未满十八周岁的,可自主决定本人姓名的变更。

第九十二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变更姓名:

(一)宗教名与世俗名改换的;

(二)因收养或解除收养关系及父母离异或再婚等原因需变更子女姓名的;

(三)姓名或者姓名的谐音违背公序良俗或有辱人格或易造成性别混淆的;

(四)名字中含有冷僻字的;

(五)在同一学校或工作单位内姓名完全相同,给生活、工作带来不便的;

(六)因户口登记机关工作失误,造成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及人口信息管理系统记载的姓名不一致的;

(七)妇女原冠夫姓申请去掉夫姓,或称氏改为姓名的;

(八)公安机关认为确需变更姓名的其他情形。

第九十三条 除变更妇女去掉夫姓和称氏改为姓名外,其余的人在更名后,应作为曾用名在户口登记簿上保留。

第九十四条 机关、团体、学校等单位的职工变更姓名的,必须有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准予变更的证明。

第九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办理姓名变更登记:

(一)正在服刑或者被劳动教养、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

(二)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

(三)公安机关规定不予办理的其他情形。

第三节 出生日期更正

第九十六条 出生日期不得变更。对公民实际出生日期与居民户口簿登记出生日期不一致的,可以申请更正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本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二)公安机关原始户籍资料或原始《出生医学证明》;

(三)原始户籍资料登记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出生日期更正情况说明。第九十七条 公民申请变更出生日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办理:

(一)组织、人事部门管理的干部,本人要求确定或者更改的;

(二)本人使用《出生医学证明》申报户口,后又提供登记有不同出生日期的《出生医学证明》,要求更改的;

(三)正在服刑或者被劳动教养、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

(四)公安机关规定不予办理的其他情形。

第四节 民族变更

第九十八条 公民申请变更民族登记的,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二)申请人父母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三)设区市人民政府民族工作主管部门批准变更民族成份的证明。年满20周岁的公民要求变更民族成份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不予办理。

第五节 性别变更

第九十九条 公民实施变性手术,申请变更性别登记的,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二)国内三级以上医院出具的性别鉴定证明或者司法鉴定部门出具的证明。未成年人申请变更性别登记的,还应当提交其监护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第六节 其他户口登记项目变更

第一百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应当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变更公民身份号码登记:

(一)公民身份号码属重号、错号的;

(二)变更性别的;

(三)更正出生日期的。

第一百零一条 公民申请婚姻状况变更登记的,除提交本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外,还应当提交以下相应材料:

(一)在国内结婚或者离婚的,提交民政、法院等部门出具的《结婚证》或者《离婚证》或者

法院判决书;

(二)在国外结婚或者离婚的,提交《结婚证》或者《离婚证》,驻外使馆认证的翻译件;

(三)在香港结婚或者离婚的,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指定的香港律师认证;

(四)在澳门结婚或者离婚的,提交《结婚证》或者《离婚证》;

(五)在台湾结婚或者离婚的,提交台湾地方法院公证处的公证书;

(六)丧偶的,提交配偶死亡证明、《结婚证》。

第一百零二条 公民的文化程度、身高、兵役状况、服务处所和职业等户口登记项目发生变化的,可以凭相关证明材料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变更登记。

第七章 户口证件管理

第一百零三条 常住人口登记表是证明公民身份状况以及家庭成员间相互关系的基本法律文书,是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管理的基础性资料。表中登记的事项,由申报人如实申报,经户口登记机关审核登记,申报人签字确认无误,承办人签章并加盖户口专用章后,具有证明公民身份和家庭成员间相互关系的法律效力。

第一百零四条 居民户口簿是证明公民身份状况和家庭成员间相互关系的法定证件,是公民依法履行常住户口登记义务的凭证,也是国家以户为单位管理常住人口和进行户口调查、核对的主要依据,其登记内容与常住人口登记表登记内容一致。

第一百零五条 公民按规定申报户口登记后,公安派出所应当签发居民户口簿。变更户主或者户主户口迁出的,可根据居民自愿原则收回原居民户口簿,签发新的居民户口簿。

第一百零六条 公民遗失居民户口簿的,户主应当及时到公安派出所申报证件遗失和补发。新的居民户口簿补发后,原居民户口簿自然作废;遗失的居民户口簿重新找到的,应当上缴公安派出所。

第一百零七条 公民从事有关活动,需要证明身份的,应当按规定使用居民身份证、居民户口簿,公安机关原则上不再对居民身份证、居民户口簿已记载信息出具证明。

第一百零八条 《户口迁移证》、户口《准予迁入证明》是公民办理户口迁移使用的户口证件,有关项目内容应当按照常住人口登记表登记的内容填写。

《户口迁移证》、户口《准予迁入证明》超过有效日期或者遗失的,应当向原签发机关申请换发、补发。签发地公安机关应当按原证件内容予以换发、补发,并注明开具日期。

《户口迁移证》、户口《准予迁入证明》登记的迁移地址需要变更的,持证人应当向原签发机关重新申领,签发地公安机关应当凭相关材料重新开具,并注明日期。

公民《户口迁移证》遗失补办的,签发地公安机关应当通过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查询或者与迁入地公安机关联系核实持证人落户情况,不得要求当事人提供未落户证明。

第一百零九条 公安机关向公民签发的居民户口簿、《户口迁移证》、户口《准予迁入证明》应当按照规范格式用计算机打印。

第一百一十条 立为一户的家庭,其户主或家庭成员一方因家庭内部矛盾不愿将本户居民户口簿交与其他家庭成员使用、以至该家庭成员无法办理个人相关事务的,公安派出所应当对保管居民户口簿的一方进行说服教育,并告知其相关户口政策;经说服无效的,公安派出所可凭该家庭成员的书面申请以及相关证明,为其制发仅含首页和其本人常住人口登记卡的居民户口簿。

第一百一十一条 公安机关应当加强空白居民户口簿、《户口迁移证》、户口《准予迁入证明》等户口证件管理,对空白户口证件的生产、发放、领取等环节,建立登记备案制度;对备存空白户口证件,指定专人保管,严防丢失被盗、非法买卖。

第一百一十二条 公安机关提供或者出具的原始户籍登记资料、户口注销证明等材料,应当由经办民警签字,并经单位盖章确认。

第八章 户口档案管理和信息查询

第一百一十三条 公安机关办理户口登记管理事项接收的相关证明材料,应当整理形成户口档案。

第一百一十四条 户口档案应当按规定立卷、归档,永久保存、妥善保管、规范使用。第一百一十五条 司法机关因办案需要查询涉案公民户口登记信息的,凭相关办案文书、单位介绍信和查询人有效身份证件向涉案公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市、县公安机关治安(户政)管理部门查询。

第一百一十六条 政府有关部门因履职需要查询相关公民户口登记信息的,凭履职需要证明、单位介绍信和查询人有效身份证件,向被查询公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市、县公安机关治安(户

政)管理部门查询。

第一百一十七条 律师因代理起诉等诉讼事项需要查询案件当事人有关户口登记信息的,凭法律事务委托代理合同、律师执业证书以及律师事务所证明,向相关公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市、县公安机关治安(户政)管理部门查询。律师查询户口登记信息的范围,一般仅限于与承办法律事务有关的公民本人户口登记信息中的居民身份证登载项目。因承办法律事务需要且依法依规定应当出具户籍证明的,律师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或者受其委托收集、调取有关公民的户籍证明。

第一百一十八条 公安机关对与申请查询事项无关的信息,不予提供查询,并告知查询人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查询获取的公民户口登记信息,不得泄露,不得挪作他用。

第九章 办理程序及时限

第一百一十九条 公安机关对公民或者单位申报的户口登记事项,应当按照以下情形办理:

(一)对符合条件、证明材料齐全,且按规定可以当场办理的,应当当场予以办理;

(二)对符合条件、证明材料齐全,但按规定需调查核实、上报审批(审核)的,应当按规定进行调查核实、上报审批(审核);

(三)对不符合条件或者证明材料不全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处理意见或者应当补充的证明材料。

第一百二十条 公安派出所对以下情形只要符合规定、手续齐全的,应当当场办理:

(一)出生登记(无《出生医学证明》及在国(境)外出生的除外)申报;

(二)立户申报;

(三)注销户口申报;

(四)户口市、县内迁移(“非转农”户口迁移除外);

(五)大中专院校录取新生户口迁入、迁出和毕业后户口迁入、迁出;

(六)除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公民身份证号码以外的户口登记项目信息变更更正;

(七)居民户口簿换发、补发;

(八)《户口迁移证》换发、补发或者重新出具;

(九)复员、转业、退伍军人在安置地或回原籍落户;

(十)恢复户口(不包括华侨以及港澳台居民回国定居、入籍和监外执行、刑满释放异地恢复)申报。

第一百二十一条 公安派出所对以下情形应当经调查核实后办理:

(一)家庭户分户申报;

(二)公民未按规定主动注销的户口注销;

(三)大中专院校学生在学期间因转学、退学、开除学籍或者肄业的户口迁移。

第一百二十二条 下列情况由县、市(区)公安机关委托派出所签发户口《准予迁入证明》并办理户口登记:

(一)父母投靠成年子女或未婚、离异子女投靠父母落户;

(二)夫妻投靠落户;

(三)组织、劳动、人事部门批准的干部、职工调动及随迁人员户口落户;

(四)到西部投资、兴办实业及西部开发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的户口迁移;

(五)现役军人家属子女随军的户口迁移。

第一百二十三条 公安派出所对以下情形应当受理,调查核实后报县级公安机关审批:

(一)国(境)外出生子女出生申报、无《出生医学证明》出生申报、收养申报;

(二)户口补登、补录;

(三)华侨及港澳台居民回国定居、入籍和监外执行、刑满释放异地恢复等户口申报;

(四)符合本规定第七十二、七十三、七十四条准入条件的户口市、县外迁入;(五)户口“非转农”迁移,包括市、县内迁移和跨市、县迁移;

(六)集体户立户申报;

(七)迁入社区公共集体户的户口迁移;

(八)公民身份证号码变更;

(九)户口《准予迁入证明》的换发、补发。

第一百二十四条 公安派出所对以下情形应当受理,经县级公安机关调查核实后报设区市公安机关审批:

(一)出生日期更正;

(二)民族变更;

(三)姓名、性别变更。设区市公安机关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姓名、性别变更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级公安机关。

第一百二十五条 公安派出所调查核实后办理的户口登记事项,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完成。办理需要报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审批(审核)的户口登记事项,各环节的工作应当在以下时限内完成:

(一)公安派出所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的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核实工作,并将有关材料上报县级公安机关。

(二)县级公安机关接到上报材料后,经审查,对有权作出审批(审核)决定的户口申报事项,应当在接到公安派出所的上报材料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将审批(审核)结果返回公安派出所,或者按规定签署审核意见并将有关材料上报设区市公安机关;设区市公安机关应当在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

(三)公安派出所在接到上级公安机关审批决定的二个工作日内,将审批结果告知申请人。第一百二十六条 公安常住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中户口申报、注销、迁移、登记项目信息变更更

正、立户分户审批,证件签发,信息查询等功能操作权限应当与本规定明确的办理权限一致,分级设置、有效监管、责任到人。

第一百二十七条 公安机关应当建立户口管理监督检查制度,定期检查户口管理工作,抽查审批办理事项,排查常住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异常数据,核查群众举报投诉线索,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十章 责 任

第一百二十八条 公民采用隐瞒事实真相、编造虚假事实、提供虚假证明材料、冒用他人身份等手段,非法办理户口登记,经查证属实的,查处地公安机关应当按规定办理户口注销手续,收回当事人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对非法迁移落户的,还应当向当事人出具加盖查处地公安机关户口专用章的当事人原落户相关证件(明)的复印件,并协调原户口迁出地公安机关按规定办理恢复户口手续。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一百二十九条 各级公安机关纪检监察、督察、治安(户政)部门应当认真调查分析群众有关户口登记管理事项的投诉举报,对规范办理的民警,积极维护其正当权益;对违规办理的民警,应当依法依纪查处。

第一百三十条 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办理公民申报户口登记管理事项时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上级公安机关应当予以纠正,并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责任人相应处分:

(一)对符合规定的申请不予办理的;

(二)对不符合规定的申请违反规定予以办理的;

(三)工作疏忽大意造成差错且导致不良后果的;

(四)无正当理由未在规定期限内办结的;

(五)违反规定或者超标准收取费用的;

(六)其他应当给予处分的情形。

第一百三十一条 凡工作不认真、审核把关不严导致假报户口、冒名顶替他人户口等违法犯罪行为发生或者造成有关户口证件流失、人口信息泄露的,应当倒查追究相关责任人失职、渎职责任;凡利用职务之便违规为他人办理户口、身份证件以及出卖备存空白户口证件的,依法严肃处理;构成

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一百三十二条 本规定由江西省公安厅治安总队负责解释。

第一百三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2年11月1日起施行。此前有关户口登记管理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国家有新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下载江西省高速铁路安全管理规定(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西省高速铁路安全管理规定(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西省重点工程税收征收管理规定

    江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江西省重点工程项目营业税征收管理规定》的通知 赣地税发[2001]044号 各设区市地方税务局: 为加强重点工程项目营业税征收管理,全面落实税收管理......

    安全管理规定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项目 临时加油站安全管理规定 安全管理 一、安全组织 1.加油站应成立以站长为第一责任人、有关人员参加的安全小组。 2.加油站应设安全员,负责检查安全......

    安全管理规定

    安 全 管 理 条 例一、 安全管理工作由总经办负责。 二、 安全教育:每个员工都要接受安全生产的教育,树立安全第一意识, 保护自身安全和公司财产安全,促进企业发展。 三、建立安......

    安全管理规定

    安全管理规定 一、安全管理委员会的设置与组成 主任:常务副院长 王凤刚; 副主任:党委副书记 刘秋怀 委员:后勤处副处长 杨斌; 学生处处长 阚泽民; 财资处副处长 霍聪伟;保卫处处长......

    安全管理规定

    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公司所属各单位的安全管理,实现死亡事故为零、重大机械设备事故为零、火灾事故为零。消灭重伤......

    安全管理规定

    安全管理规定 1总则 1.1公司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1.2公司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实行安全生产分级负责制;总经理......

    安全管理规定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目录 一、 安全生产制 二、 安全检查规定 三、 安全教育管理规定 四、 事故管理规定 五、 安全台账管理规定 六、 干部值班管理规定 七、 临时用电安全管......

    安全管理规定

    广西秀宁房地产有限公司 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条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各项目责任方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群防群治的制度,确保施工现场生产过程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