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圳市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1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深圳市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 和201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2年1月8日在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深圳市财政委员会主任乔家华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深圳市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圳“大运”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各项大政方针,牢牢抓住举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有利契机,将“办赛事、办城市”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相结合,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积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社会建设和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2011年来源于深圳的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4000亿元(预计数,下同),比上年增长14%,其中:实现中央级收入2661亿元(其中关税和海关代征收入1030亿元),比上年增长11%;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39亿元,增长2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加上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转结余收入、债务收入等,预计当年全市财政总收入为1762亿元。
2011年,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587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加上上解上级支出,当年全市财政总支出为1700亿元。总收支相抵后,结转结余62亿元。
2011年,市本级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03亿元,增长10%。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加上体制结算收入、债务收入和上年结转结余收入等,当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为1173亿元。市本级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加上体制结算支出等,当年财政总支出为1153亿元。总收支相抵后,结转结余20亿元。
2011年,我市预算执行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财政收入增长与宏观经济发展相协调,有效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切实减轻居民和企业负担。
2011年,深圳辖区实现的全口径财政收入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突破1300亿元,财力水平迈上新台阶。从收入来源看,我市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主要经济指标稳步提升,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基础。除经济增长带动外,政策性、一次性因素也带来相当一部分增收,包括企业所得税过渡期税率和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提高,以及加大土地增值税清算力度和历年非税收入清缴入库等。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较上年增长21%,剔除政策性、一次性增收因素后,税收收入正常增幅约为13%左右,与经济增长水平相适应。
在加强税收征管的同时,我市积极落实中央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包括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技术先进型企业等税收优惠,以及出口退税等政策。2011年,仅深圳市地方财政负担的出口退税就超过50亿元,切实减轻居民和企业负担,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二)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财政收入结构保持良好,凸显深圳经济发展质量。
按照中央财政要求,2011年起我市将原在预算外管理的非税收入(除教育收费外)全部纳入预算管理,预算外资金从此成为历史,财政预算全面反映财政资金收支活动。2011年,我市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约为90%,税收收入仍处于地方财政收入的主导地位,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经济发展的质量成果在财政收入上得到充分体现。从主要税种情况看,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增幅分别达到17.9%和20.8%,反映全市经济运行总体效益和质量较好;增值税现税(增长11.6%)和一般营业税(增长14.1%)均保持两位数增幅,显示了经济活跃度较高。从税收行业看,制造业、金融业和批发零售业的税收贡献居各行业前三位。
(三)民生和产业发展投入大幅增加,控制一般性行政支出取得实效,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1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预计完成1587亿元,增长25%,其中民生和产业发展支出得到重点保障,控制一般性支出取得明显效果。在民生投入方面,市本级政府一般公共服务和民生事业发展方面的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超过80%,其中本级教育支出较上年增加约23亿元,住房保障支出较上年增加约15亿元,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公共交通等支出也大幅增加。在支持经济和产业发展方面,2011年本级财政安排支持经济和产业发展资金136亿元,重点加大对自主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端人才引进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环节的投入。同时,我市严格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各项规定,继续从严控制公务接待、公车购置及使用、因公出国等经费支出。
(四)全面实施第四轮市区财政体制,基层财力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加快特区一体化发展。
2011年起我市实施了第四轮市区财政体制,实现财权事权下沉,财力全面向基层倾斜。同时,我市将建立健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节能减排,加强生态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转移支付机制,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特区一体化建设。预计全年市、区两级分别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03亿元和536亿元,增长10%和42%,区级财力水平大幅提高,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的事权得到有力的保障。同时,2011年我市中央级收入预计完成2661亿元,增长11%,中央级收入与地方级收入继续保持协调增长。2011年,在国内外经济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我市财政预算执行总体情况较好,成绩来之不易。对审计部门提出的部分预算编制不够准确和细化、部分非税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等意见,财政部门认真分析,深入整改,取得较好的成效。但预算执行中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受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国家财税政策变化影响,我市财政收入维持较快增长的持续性不容乐观;预算支出仍然存在进度不均衡、部分项目年底集中支出的情况;财政支持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需要进一步提高等。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新特点,积极创新财政政策措施,强化财政资金管理,不断提高财政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关于2012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总体情况
综合考虑2012年我市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2012年我市预算编制执行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固树立以质取胜、创造深圳质量的核心理念,着力发挥财政资金和财税政策的导向作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加强社会建设;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环节,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快转”;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为抓手,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快特区一体化建设,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依法加强收入征管,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从严从紧编制部门预算,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全面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12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收支计划安排如下:
2012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代编计划为1475亿元,比2011年预计完成数增加136亿元,增长10%。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加上级补助收入以及上年结转结余收入和调入资金,总收入计划为1709亿元。按收支平衡的原则,相应安排全市总支出1709亿元,其中各区支出预算由区人民政府提请同级人代会审议批准。
2012年,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计划为879亿元,比2011年预计完成数增长9%。市本级收入增幅略低于全市增幅,主要原因是2011年市本级非税收入中含一次性入库的历年非税收入21亿元,2012年不含此因素。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加上级补助收入以及上年结转结余收入和调入资金,总收入计划为1113亿元。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相应安排市本级总支出1113亿元,其中,按体制关系上解上级和补助区支出223亿元,市本级实际可供安排的财力为890亿元。
2012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计划安排355.46亿元,相应安排总支出355.46亿元。
2007年、2009年我市先后成立了光明和坪山两个新区,并赋予新区管委会准一级财政管理权限。由于管委会属市政府派出机构,按《预算法》有关规定,其年度财政预算收支单列,与本级财政预算一并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
2012年,光明新区财政总收入计划安排21.6亿元,相应安排总支出21.6亿元。
2012年,坪山新区财政总收入计划安排19.3亿元,相应安排总支出19.3亿元。
此外,我市将成立龙华新区和大鹏新区,两个新区2012年度预算暂由现所在区编报,并报同级人代会审议批准。新区正式成立后将参照光明、坪山新区管理模式,统一纳入第四轮市区财政体制管理,市与新区实行分税分成体制,统筹研究新区成立对原所在区的财力影响等问题。届时两个新区预算可在2012年度市本级预算调整中单列,一并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关于2012年全市财政收入安排的主要情况
2012年我市财政收入增长有利的方面是全市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经济指标预计呈稳定增长态势,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发展壮大,都将带动相关税收增长。企业所得税过渡期税率再提高1个百分点到25%,也将带来一定的政策性增收。与此同时,我市也面临一些新情况:世界经济增长出现放缓迹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外部经济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国内经济发展中抑制通货膨胀、加强节能减排和房地产调控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国家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相关税种面临一定的政策性减收。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2012年全市财政收入安排如下:
1.税收收入。全市税收收入计划安排1349亿元,比上年预计完成数增长12.9%。其中:增值税计划安排188.9亿元,增长13%;营业税计划安排454亿元,增长17.6%;企业所得税计划安排290.5亿元,增长18.1%;个人所得税计划安排150.7亿元,增长9.9%;其他税收计划安排264.9亿元。税收收入安排主要考虑一是经济因素,2012年全市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经济指标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消费商圈和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将带动相关税收增长。二是税收政策调整因素,2012年我市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再提高1个百分点,将带动税收增长,但同时个人所得税改革、增值税和营业税提高起征点等结构性减税政策会带来一定减收。三是其他不确定因素,国家加大增值税减(退)税力度,人民币汇率波动以及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定等,都将加大免抵增值税收入增长的不确定性;房地产调控也将对相关行业的税收增长带来影响。
2.非税收入。全市各项非税收入计划安排126亿元,剔除2011年一次性增收因素后,增加8亿元,主要原因是教育费附加将与相关税收大体保持同步增长。
3.上年结转结余收入建议安排20亿元,其中中央和省专项补助收入结转14.1亿元。
4.中央补助收入建议安排127亿元。按财政部规定,上级补助收入全部列入市本级收入反映,属补助区部分由市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安排各区。其中:税收基数返还113亿元;财政部提前告知的2012年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收入14亿元。
5.省返还收入建议安排7亿元。其中燃油税费改革后省对我市原养路费等“六费”基数返还6.3亿元、其他补助0.7亿元。
6.调入资金建议安排80亿元。其中调入国土基金30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金50亿元,专项用于有关重大项目建设和偿还政府统贷资金。
关于2012年市本级财政支出安排的主要情况
按照《预算法》有关规定,市政府编制本级支出预算提交市人代会审议批准,各区政府支出预算由同级人代会审议批准。2012年,市本级支出预算安排主要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构建公共财政对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以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交通等民生领域为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保障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提高,不断提升民生幸福水平。2012年本级预算安排教育支出113.5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增加22.9亿元,增长25.3%,确保实现教育投入法定增长,推动实施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日常运行经费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学前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各项教育事业优质发展。安排医疗卫生支出50.6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26.2%,加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及公共卫生投入,实施基本医疗服务补助和全科、住院医师培训补助等。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0.2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29.6%;新增困难群体帮扶支出5亿元,重点用于解决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支持解决劳动者就业再就业困难,安排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5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增加2亿元。继续对市民乘坐公交实行深圳通刷卡补贴、燃油补贴、公交成本规制补贴、优惠群体乘车补贴等,由于油价上涨以及增加新能源公交车,安排市本级公交补贴经费28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增加10亿元,努力缓解市民出行难、出行贵问题。
(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全面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2年,本级预算安排支持经济和产业发展支出150.7亿元,较上年预算数增加24亿元,增长19%,将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相结合。突出自主创新主导战略,安排科技研发资金、产业技术进步资金、“孔雀计划”资助资金、人才安居工程资金等支持技术创新和吸引人才投入47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夯实自主创新基础,构筑人才发展高地,全面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突出构建更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安排重点产业发展支出37.5亿元,增长60%,巩固和发展四大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互联网、生物、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突出产业转型升级,安排7亿元,比上年增加6亿元,其中新增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5亿元,鼓励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突出绿色低碳发展,安排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专项资金15亿元,比上年增加8亿元,新增合同能源管理资金1亿元。
(三)协调发挥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作用,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2年,本级预算安排基本建设支出200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8%。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着力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大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民营经济进入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激发社会投资潜力。推进市区两级投融资体制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向本级投融资平台配置资源,进一步增强平台的融资能力;跟踪评估区级投融资平台运作情况,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引导投融资平台可持续发展。安排偿还政府性债务支出116.5亿元,包括偿还政府统贷银行贷款本息、回补2010年及以前年度政府统贷项目资金缺口、以及偿还财政部代理发行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本息等。继续落实中央鼓励出口各项政策,安排出口退税地方负担资金65亿元,继续安排支持商贸、会展、外经贸发展等资金4.7亿元,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继续落实各项扩大内需政策,扶持企业加强国内市场推广和优化销售渠道,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四)严格控制一般性经费支出,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强化管理,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长效机制,严格控制一般行政运行支出增长。2012年,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公务接待、公车购置及使用、因公出国(境)经费支出(简称“三公经费”)实行单独编列。同时,继续加强会议费支出管理,大力压缩差旅、会议、文件等支出,严格控制国际会议、论坛、庆典、节会等活动,切实控制和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大力推行零基预算,各行政部门新增项目经费需求,原则上在上年经费规模中消化解决,不断优化行政部门经费支出结构。继续推进预算信息公开,认真开展市级政府部门“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工作,进一步细化公开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逐步细化重点民生支出的公开级次。
市本级各项预算收支安排的详细情况,已在提请本次会议审议的预算草案中具体反映。
关于2012年的财政工作
2012年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推进特区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之年。财政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各项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强化深圳质量的核心理念,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2012年财政部门将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积极稳妥地安排收入预算,统筹兼顾做好收入征管和服务企业工作。加强对我市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密切跟踪国家税收政策调整,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力度,强化对主体税种及重点税源的跟踪和分析。科学涵养税源,积极落实对重点产业、行业税收优惠政策,服务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收入质量。积极推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纳入政府收支预算体系,加快构建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完整透明的政府预算体系。
(二)完善产业扶持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进一步完善财政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政府扶持与市场竞争机制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加大对公共性、基础性、先导性领域的投入,综合发挥政府采购和财税政策的引导作用,构建符合市场规律、有利于优秀企业成长和加快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环境。加快培育新能源、互联网、生物、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三)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完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长效机制,以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交通等重点民生领域为突破口,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因居民属性或区域发展不平衡而造成的公共服务水平差异,努力让全体居民都享受到大体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提升民生幸福水平。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增加安排粮食储备费用、油、肉补贴以及其他政策性补贴等,研究建立价格调节基金。
(四)大力推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启动预算绩效管理,将质量意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着力构建“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增强单位支出责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强化政府自身建设,逐步建立涵盖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密切跟踪第四轮市区财政体制运行情况,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与调动区级积极性相结合,完善产业发展、节能减排、生态补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转移支付实施细则,发挥财税政策的引导和调控功能,充分调动市区两级积极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全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市级政府部门预算信息公开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评价范围,要适时向社会公开市级政府部门“三公经费”的2012年预算和2011年决算情况。积极推进基层财政专项资金公开,逐步向社会主动公开有关基层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资金来源、分配标准以及分配结果等。
(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财政部门的行政执行力。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廉洁城市的决定》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机制,加强廉政建设。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坚持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企业,主动为基层和企业排忧解难,进一步探索提高产业政策、政府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营造更加优质的环境。不断增强财政干部大局观念、创新观念和服务观念,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财政干部队伍,为做好新形势下的财政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
各位代表,2012年我市财政预算收支和管理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指导和监督,认真听取人民政协的意见和建议,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争取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
第二篇:市预算执行与预算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年预算执行情况和××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年预算执行情况
××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二次、三次全委会精神,按照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预算任务,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抢抓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和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两个机遇,克服了增值税起征点提高和津贴合并及其他政策性减收增支等不利影响,大力组织财政收入,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较好地完成了预算任务,为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实现“富民兴佳”新跨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万元,比上年增长。其中:上划收入万元,增长;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增长。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万元,增长;基金收入万元,增长。全市财政总支出完成万元,增长。其中:一般预算支出万元,增长;基金支出万元,增长,主要是省专项比上年增加。
××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万元,增长。其中:上划收入万元,增长;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增长。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万元,增长;基金收入万元,增长。市本级财政总支出万元,增长。其中:一般预算支出万元,增长;基金支出万元,增长。
按分税制财政体制计算,××年全市一般预算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全市结余万元,其中:市本级结余万元。
以上收支及平衡情况是市本级和各县(市)快报汇总数,待省财政厅正式批复决算后情况可能会有所变化,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过去的一年,全市财税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服从服务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大财源建设工作力度,支持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我们抢抓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电机、煤机、哈啤佳凤等一批老的骨干企业焕发了生机,重新确立了财源支柱企业的地位。立足我市地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畜牧养殖和旅游业,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培植了新兴基础财源。桦南鸿源米业、汤原佳明乳品、抚远水产联营公司等企业发展迅猛,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加大,特色旅游成效显著。以经营城市为切入点,加大城市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解决了城建资金不足的矛盾。市政府投入万元,用于港务局搬迁,并与大连海昌集团合作,港粮小区开发开始施工。坚持招商引资,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为我市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后续财源。全市招商引资亿元,光明集团、大商集团、新高潮集团、天野牧业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落户我市。向国家和省申报了个国债项目和个见效快、发展后劲强,对财政增收拉动作用大的立市立县财源建设项目。积极支持全民创业,全年共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万元,推动了民营经济发展。
第二,强化税收征管,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全面落实征管责任制,重点加强了建筑安装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等流动性强的难点税源的监管,通过严格税务登记手续和发票管理等手段,有效规范了市场税收秩序。继续在餐饮业推行即开型刮奖式发票,餐饮等服务业的税收与同期相比有大幅度的增长。通过实行税收专管员制度和以票管税办法,加强重点税源的监督管理,防止欠税发生,并大力回收陈欠。通过严格税收执法,加强税收稽查,严厉查处税收违法违规案件,及时回收了查补税款。通过完善征管体制加强对罚没收入、行政性收费以及政府性基金等非税收入和契税的征收管理,有效地防止了坐收坐支问题。通过开展混库清查及设立税收直属分局,明确了收入缴库级次,规范了税收秩序。
第三,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需要。认真清理财政供养人口。通过单位自报、逐人核实等方式清理市直不符合财政供养范围和吃空饷人员人,每年节约财政资金万元。有效降低行政成本。对会议费、招待费继续实行五大委秘书长包干办法;对市直财政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预算包干,经费一次性包死,超支不补,增强了预算刚性。合理调度资金。在财政资金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全力以赴保工资、保稳定。保证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保证了正常运转的资金需要;提高了我市低保对象的保障水平,制定并实施了大病救助和教育救助制度;补发了部分以前企业拖欠下岗职工的生活费;建立了企业参保离休人员医疗待遇的保障机制;妥善解决了困难企业军转干部“三费”问题。
第四,深化各项财政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市直和各县(市)区全面实行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规范了会计核算,统一了支出标准,减少了中间环节,从制度上解决了财政资金被截留、挤占、挪用问题。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了采购范围,拓宽了采购领域。全市实现政府采购支出万元,综合节支率为。推动产权交易进入市场。出台了《产权交易中心产权交易程序》,建立了产权交易网站,实现了市场联网。全面落实“一免两补”惠民政策。初步建立起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积极争取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资金。上报并轨国有企业户,并轨职工人,争取上级补助资金亿元。
第五,开展专项检查和专项清理,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对专项资金和非税收入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了是否按照预算执行,是否存在挤占、挪用、串用的问题;是否存在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或降低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搭车收费问题;是否按规定使用省财政部门印制的收费票据等内容。对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进行检查。针对检查中暴露出的问题,实行了严格的会计上岗“准入证”制度。同时,举办了财会从业人员培训班,提高了财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业务素质。组织开展三项清理工作。对党政机关用公款为干部职工购买商业保险、党政干部拖欠公款以及统一着装进行了清理整顿,对清理出的欠款进行收回,对违规着装按规定进行了收缴封存。
各位代表,××年预算执行情况总体是比较好的,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预算执行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问题仍很突出,经济总量偏小,收入增长乏力;收入结构不合理,非税收入比重过大,收入增长质量不高;个别企业和单位部门利益严重,依法交纳税费的意识不强,拖欠税款和坐收坐支应缴财政收入的现象时有发生;财政资金紧张,但个别单位铺张浪费的问题依然存在,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纠正和解决。
二、××年全市预算草案
××年是推进“富民兴佳”新跨越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要一年。虽然我市财政仍很困难,但今年的财政工作面临着较为有利的宏观环境。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财税政策陆续出台,国际制造业转移和南资北上趋势日趋明显,为我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批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企业生产经营形势趋于好转,为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财源建设卓有成效,一批招商引资项目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扩大经济总量,壮大财政经济实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都是我们做好财政工作的有利条件。
第三,坚持有保有压,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公共财政和统筹发展的内在要求,清理和逐步减少不属于公共财政范畴和不属于统筹发展方向的支出,盘活资金存量,用好资金增量,有效归并整合财政性资金。集中财力保重点。继续坚持“保工资、保
稳定”的原则,严格控制其他支出,除工资性支出、事关社会稳定的支出外,都要从严控制。通过加强资金调度,完善管理办法等措施,确保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口。抓住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契机,财政、人事及编制部门搞好配合,严格界定事业单位类型,按类型实行不同的财政供养政策,进一步规范财政供养范围。同时,严格财政供养人口减员撤卡制度,减人撤卡,停发工资。严格控制行政经费支出。实行会议费包干及定点接待、汽车维修和加油定点等办法严格控制行政经费支出。做好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加快节奏,努力完成万人的并轨任务。第四,积极深化财政改革,推动公共财政建设,努力解决财政发展中的问题。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快支出管理制度的创新,不断完善财政运行机制。进行预算编制改革。今年在市直预算单位全面实行部门预算,统一安排预算内外财力,以解决目前部门分配不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收支矛盾突出等问题,并加大执行力度,确保达到预期目的。加快农村税费改革相配套的各项改革。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按照全省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补贴工作的统一部署,抓好取消农业税后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六项改革和良种补贴的发放工作,建立起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逐步增加纳入中心管理的单位户数,扩大国库集中收付管理的覆盖面,不断完善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政支出管理。继续搞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按照国家《政府采购法》的要求,拓宽政府采购范围,重点在工程类采购项目上取得突破,对财政投资达到的工程类项目,纳入政府集中招标采购范围,实行集中采购。深化非税收入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坚决杜绝截留、坐收坐支预算外资金的行为;加大财政统筹力度,进一步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第五,全方位争取资金,缓解财政困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面对我市财政困难的现状,靠自身能力难以筹集保工资、保稳定、促发展所需的资金,必须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和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继续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提高招商引资层次。认真贯彻市委把招商引资作为“要务之要务、重点之重点、中心之中心”来抓的要求,推进招商引资战略升级,加快引进一批有影响的战略投资者参与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继续争取省财政临时借款。由于我市收入规模小,资金调度能力差,本级收入很难满足支出需要,积极争取省财政临时借款,以保证工资发放和社会保障资金需要,这是维护我市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积极争取省政府财源建设资金的支持。要加大争取力度,努力在项目数量和规模上实现新的突破,尽快培育出对地方财政贡献大的支柱财源。积极争取政策性投资。争取国家对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投资和国家扶持粮食主产区的建设资金,促进经济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开发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投资。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城市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培植新的财源,并多方筹措偿债资金,形成城市建设资金的良性循环。
各位代表,今年财政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一致,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今年财政预算和各项工作任务,为推进“富民兴佳”新跨越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XX市预算执行与预算草案的报告
XX市预算执行与预算草案的报告
——××年月日在市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年预算执行情况和××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年预算执行情况
××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二次、三次全委会精神,按照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预算任务,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抢抓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和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两个机遇,克服了增值税起征点提高和津贴合并及其他政策性减收增支等不利影响,大力组织财政收入,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较好地完成了预算任务,为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实现“富民兴佳”新跨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万元,比上年增长。其中:上划收入万元,增长;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增长。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万元,增长;基金收入万元,增长。全市财政总支出完成万元,增长。其中:一般预算支出万元,增长;基金支出万元,增长,主要是省专项比上年增加。
××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万元,增长。其中:上划收入万元,增长;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增长。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万元,增长;基金收入万元,增长。市本级财政总支出万元,增长。其中:一般预算支出万元,增长;基金支出万元,增长。
按分税制财政体制计算,××年全市一般预算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全市结余万元,其中:市本级结余万元。
以上收支及平衡情况是市本级和各县(市)快报汇总数,待省财政厅正式批复决算后情况可能会有所变化,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过去的一年,全市财税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服从服务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大财源建设工作力度,支持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我们抢抓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电机、煤机、哈啤佳凤等一批老的骨干企业焕发了生机,重新确立了财源支柱企业的地位。立足我市地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畜牧养殖和旅游业,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培植了新兴基础财源。桦南鸿源米业、汤原佳明乳品、抚远水产联营公司等企业发展迅猛,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加大,特色旅游成效显著。以经营城市为切入点,加大城市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解决了城建资金不足的矛盾。市政府投入万元,用于港务局搬迁,并与大连海昌集团合作,港粮小区开发开始施工。坚持招商引资,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为我市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后续财源。全市招商引资亿元,光明集团、大商集团、新高潮集团、天野牧业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落户我市。向国家和省申报了个国债项目和个见效快、发展后劲强,对财政增收拉动作用大的立市立县财源建设项目。积极支持全民创业,全年共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万元,推动了民营经济发展。
第二,强化税收征管,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全面落实征管责任制,重点加强了建筑安装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等流动性强的难点税源的监管,通过严格税务登记手续和发票管理等手段,有效规范了市场税收秩序。继续在餐饮业推行即开型刮奖式发票,餐饮等服务业的税收与同期相比有大幅度的增长。通过实行税收专管员制度和以票管税办法,加强重点税源的监督管理,防止欠税发生,并大力回收陈欠。通过严格税收执法,加强税收稽查,严厉查处税收违法违规案件,及时回收了查补税款。通过完善征管体制加强对罚没收入、行政性收费以及政府性基金等非税收入和契税的征收管理,有效地防止了坐收坐支问题。通过开展混库清查及设立税收直属分局,明确了收入缴库级次,规范了税收秩序。
第三,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需要。认真清理财政供养人口。通过单位自报、逐人核实等方式清理市直不符合财政供养范围和吃空饷人员人,每年节约财政资金万元。有效降低行政成本。对会议费、招待费继续实行五大委秘书长包干办法;对市直财政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预算包干,经费一次性包死,超支不补,增强了预算刚性。合理调度资金。在财政资金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全力以赴保工资、保稳定。保证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保证了正常运转的资金需要;提高了我市低保对象的保障水平,制定并实施了大病救助和教育救助制度;补发了部分以前企业拖欠下岗职工的生活费;建立了企业参保离休人员医疗待遇的保障机制;妥善解决了困难企业军转干部“三费”问题。
第四,深化各项财政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市直和各县(市)区全面实行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规范了会计核算,统一了支出标准,减少了中间环节,从制度上解决了财政资金被截留、挤占、挪用问题。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了采购范围,拓宽了采购领域。全市实现政府采购支出万元,综合节支率为。推动产权交易进入市场。出台了《产权交易中心产权交易程序》,建立了产权交易网站,实现了市场联网。全面落实“一免两补”惠民政策。初步建立起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积极争取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资金。上报并轨国有企业户,并轨职工人,争取上级补助资金亿元。
第五,开展专项检查和专项清理,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对专项资金和非税收入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了是否按照预算执行,是否存在挤占、挪用、串用的问题;是否存在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或降低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搭车收费问题;是否按规定使用省财政部门印制的收费票据等内容。对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进行检查。针对检查中暴露出的问题,实行了严格的会计上岗“准入证”制度。同时,举办了财会从业人员培训班,提高了财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业务素质。组织开展三项清理工作。对党政机关用公款为干部职工购买商业保险、党政干部拖欠公款以及统一着装进行了清理整顿,对清理出的欠款进行收回,对违规着装按规定进行了收缴封存。
各位代表,××年预算执行情况总体是比较好的,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预算执行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问题仍很突出,经济总量偏小,收入增长乏力;收入结构不合理,非税收入比重过大,收入增长质量不高;个别企业和单位部门利益严重,依法交纳税费的意识不强,拖欠税款和坐收坐支应缴财政收入的现象时有发生;财政资金紧张,但个别单位铺张浪费的问题依然存在,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纠正和解决。
二、××年全市预算草案
××年是推进“富民兴佳”新跨越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要一年。虽然我市财政仍很困难,但今年的财政工作面临着较为有利的宏观环境。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财税政策陆续出台,国际制造业转移和南资北上趋势日趋明显,为我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批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企业生产经营形势趋于好转,为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财源建设卓有成效,一批招商引资项目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扩大经济总量,壮大财政经济实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都是我们做好财政工作的有利条件。
根据上述形势分析,依据全市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年全市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委十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推进“富民兴佳”新跨越,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继续深化财政改革,依法加强财税征管,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做到“四个确保”,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量入为出,确保实现预算平衡。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年全市和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如下:
全市财政总收入安排万元,按照《预算法》关于“不得将上年的非正常收入作为编制预算收入的依据”的规定,对上年一次性的罚没等收入给予了剔除,可比口径(下同)增长%。其中:上划收入万元,增长%;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万元,增长。
全市财政总支出安排万元,增长。其中:一般预算支出万元,增长。
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安排万元,增长%。其中:上划收入万元,增长%;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万元,增长。
市本级财政总支出安排万元,增长。其中:一般预算支出万元,增长。
三、坚定信心,狠抓落实,确保完成今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加快发展为主线,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不断开创全市财政工作的新局面。
第一,围绕结构调整和项目建设,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升财源建设的层次和水平。牢固树立向调整要效益、要财源的发展观,充分利用当前有利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政策优势,突出财源建设大上项目,上大项目,逐步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和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园区建设。支持搞好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特别是加快医药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园区、木材加工园区、煤化工园区和对俄经贸园区建设,打造项目落地的主平台,形成产业群体,发挥聚集效应。进一步整合现有企业资源,集中优势产业,实现产业密集化。做好省财源建设项目的争取工作。在落实××年申报项目的同时,积极做好申报××年项目的准备,着力申报一批高质量、高效益、低消耗的财源项目。加快企业结构调整步伐,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做大做强机械制造、绿色食品加工、医药化工优势支柱产业,努力振兴造纸、纺织和建材产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抓住国际制造业转移和南资北上的机遇,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电机、煤机等骨干企业进行高端承接,进行高起点技术改造,提升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同时要借助现有条件和优势,吸引外来资本,在我市投资发展高精尖技术和产品的新型企业。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放宽民间资本的准入领域,降低创业门槛,在税费政策上,对国有、集体、民营企业一视同仁,给予同等待遇。继续发挥担保公司的功能,完善机制,提高效率,培育一批创业小老板,兴办一批民营经济实体。
第二,坚持依法治税,积极组织收入,确保应收尽收。认真贯彻“依法征税,应收尽收,解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原则,继续整顿和规范财税征管秩序,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严格税务登记管理,从税收起点抓好收入征管工作。继续抓好税源普查工作,加强税收动态管理,实行重点税源月报制度,对重点税源实施实时监控。加大税收稽查力度,积极挖掘增收潜力。严厉打击偷逃骗抗税等违法行为,维护税法尊严。加强征管手段和征管方式创新,加快科技兴税步伐,推广应用税收征管系统,及时研究和解决收入征管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改组改造及资产重组后的企业税收入库级次进行界定,明确收入归属。加强建安及各类市场的税收征管,规范征收秩序,增加财政收入。通过签订清欠责任状和实行欠税公告等办法,清缴企业欠税。努力提高全民纳税意识,特别是通过实行财源骨干企业税收奖励办法,鼓励企业积极纳税,增加财政收入。继续抓好非税收入的征管,加大查处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的力度,确保财政收入全部缴入国库。
第三,坚持有保有压,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公共财政和统筹发展的内在要求,清理和逐步减少不属于公共财政范畴和不属于统筹发展方向的支出,盘活资金存量,用好资金增量,有效归并整合财政性资金。集中财力保重点。继续坚持“保工资、保稳定”的原则,严格控制其他支出,除工资性支出、事关社会稳定的支出外,都要从严控制。通过加强资金调度,完善管理办法等措施,确保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口。抓住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契机,财政、人事及编制部门搞好配合,严格界定事业单位类型,按类型实行不同的财政供养政策,进一步规范财政供养范围。同时,严格财政供养人口减员撤卡制度,减人撤卡,停发工资。严格控制行政经费支出。实行会议费包干及定点接待、汽车维修和加油定点等办法严格控制行政经费支出。做好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加快节奏,努力完成万人的并轨任务。
第四,积极深化财政改革,推动公共财政建设,努力解决财政发展中的问题。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快支出管理制度的创新,不断完善财政运行机制。进行预算编制改革。今年在市直预算单位全面实行部门预算,统一安排预算内外财力,以解决目前部门分配不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收支矛盾突出等问题,并加大执行力度,确保达到预期目的。加快农村税费改革相配套的各项改革。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按照全省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补贴工作的统一部署,抓好取消农业税后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六项改革和良种补贴的发放工作,建立起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逐步增加纳入中心管理的单位户数,扩大国库集中收付管理的覆盖面,不断完善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政支出管理。继续搞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按照国家《政府采购法》的要求,拓宽政府采购范围,重点在工程类采购项目上取得突破,对财政投资达到的工程类项目,纳入政府集中招标采购范围,实行集中采购。深化非税收入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坚决杜绝截留、坐收坐支预算外资金的行为;加大财政统筹力度,进一步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第五,全方位争取资金,缓解财政困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面对我市财政困难的现状,靠自身能力难以筹集保工资、保稳定、促发展所需的资金,必须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和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继续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提高招商引资层次。认真贯彻市委把招商引资作为“要务之要务、重点之重点、中心之中心”来抓的要求,推进招商引资战略升级,加快引进一批有影响的战略投资者参与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继续争取省财政临时借款。由于我市收入规模小,资金调度能力差,本级收入很难满足支出需要,积极争取省财政临时借款,以保证工资发放和社会保障资金需要,这是维护我市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积极争取省政府财源建设资金的支持。要加大争取力度,努力在项目数量和规模上实现新的突破,尽快培育出对地方财政贡献大的支柱财源。积极争取政策性投资。争取国家对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投资和国家扶持粮食主产区的建设资金,促进经济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开发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投资。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城市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培植新的财源,并多方筹措偿债资金,形成城市建设资金的良性循环。
各位代表,今年财政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一致,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今年财政预算和各项工作任务,为推进“富民兴佳”新跨越做出应有的贡献。
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秘书处
第四篇:市2004预算执行与2005预算草案的报告
市2004预算执行与2005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5年*月20日在市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市财政局局长
各位代表: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4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二次、三次全委会精神,按照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预算任务,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抢抓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和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两个机遇,克服了增值税起征点提高和津贴合并及其他政策性减收增支等不利影响,大力组织财政收入,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较好地完成了预算任务,为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实现“富民兴佳”新跨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04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97389万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上划收入47118万元,增长8.1%;地方财政收入50271万元,增长11%。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46135万元,增长8.4%;基金收入4136万元,增长54.6%。全市财政总支出完成262199万元,增长20.1%。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48897万元,增长15.7%;基金支出13302万元,增长336.4%,主要是省专项比上年增加。
2004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64962万元,增长8.1%。其中:上划收入32138万元,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32824万元,增长8.2%。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30663万元,增长8.2%;基金收入2161万元,增长8.7%。市本级财政总支出112960万元,增长12.8%。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10364万元,增长12.7%;基金支出2596万元,增长20.3%。
按分税制财政体制计算,2004年全市一般预算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全市结余112万元,其中:市本级结余89万元。
以上收支及平衡情况是市本级和各县(市)快报汇总数,待省财政厅正式批复决算后情况可能会有所变化,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过去的一年,全市财税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服从服务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大财源建设工作力度,支持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我们抢抓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电机、煤机、哈啤佳凤等一批老的骨干企业焕发了生机,重新确立了财源支柱企业的地位。立足我市地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畜牧养殖和旅游业,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培植了新兴基础财源。桦南鸿源米业、汤原佳明乳品、抚远水产联营公司等企业发展迅猛,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加大,特色旅游成效显著。以经营城市为切入点,加大城市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解决了城建资金不足的矛盾。市政府投入8000万元,用于港务局搬迁,并与大连海昌集团合作,港粮小区开发开始施工。坚持招商引资,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为我市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后续财源。全市招商引资15.5亿元,光明集团、大商集团、新高潮集团、天野牧业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落户我市。向国家和省申报了13个国债项目和81个见效快、发展后劲强,对财政增收拉动作用大的立市立县财源建设项目。积极支持全民创业,全年共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3931万元,推动了民营经济发展。
第二,强化税收征管,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全面落实征管责任制,重点加强了建筑安装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等流动性强的难点税源的监管,通过严格税务登记手续和发票管理等手段,有效规范了市场税收秩序。继续在餐饮业推行即开型刮奖式发票,餐饮等服务业的税收与同期相比有大幅度的增长。通过实行税收专管员制度和以票管税办法,加强重点税源的监督管理,防止欠税发生,并大力回收陈欠。通过严格税收执法,加强税收稽查,严厉查处税收违法违规案
第五篇:预算执行与2011年预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和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对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的基础上,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又作了进一步审查。国务院根据审查
意见对预算报告作了修改。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全国财政收入亿元,完成预算的.%,比上年增长.%;加上调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亿元,收入总量为亿元。全国财政支出亿元,完成预算的%,比上年增长.%;加上安排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支出亿元,地方财政结转资金亿元,支出总量为亿元。全国财政收支相抵,赤字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收入亿元,完成预算的.%,比上年增长.%,加上调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亿元,收入总量为亿元;中央财政总支出亿元(含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完成预算的.%,加上安排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支出亿元,支出总量为亿元。中央财政收支相抵,赤字亿元,比预算减少亿元。年末,中央财政国债余额为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亿元限额之内。地方财政收支差额亿元,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弥补。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年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认真落实中共中央确定的战略部署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各项要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努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企稳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在此基础上,全国财政收入超额完成预算,“三农”、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就业等重点和民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中央转移支付结构有所改善,预算执行进度明显加快,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覆盖范围有所扩大,上缴比例有所提高,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试编工作有序进行,中央财政预算和中央部门预算向社会公开,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初步建立,资源税改革开始试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正在认真核实清理,财政预算管理进一步加强。预算报告中专门汇报了落实人大预算决议的有关情况,体现了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同时应该指出,在预算执行和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是:收入预算的编制需要研究改进,财政支出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有些预算下达拨付较晚,支出执行进度不够均衡,支出绩效考核比较薄弱;财税体制不够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不够规范,专项转移支付比重偏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困难较大;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增长过快,支出管理亟待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过多,财政风险不容忽视。这些问题应当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二、国务院提出的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全国财政收入安排亿元,比上年增长%,调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亿元,全国财政收入总量亿元;全国财政支出亿元,增长.%;收支相抵,全国财政赤字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收入安排亿元,增长%,调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亿元,中央财政收入总量亿元;中央财政支出安排亿元,增长.%;收支相抵,中央财政赤字亿元,比上年减少亿元。到年末,中央财政国债余额限额亿元。地方财政收支差额亿元,与上年持平,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弥补。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国务院提出的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体现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预算草案是可行的。
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年中央预算草案。地方各级政府预算依法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
三、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切实做好今年的预算执行工作,对于落实“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各项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以下建议。
(一)实施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政策。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注重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研究制定科学、统一的财政收支口径和标准,全面统计我国政府性收支,提出包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在内的国家综合预算收支汇总表,合理把握财政收支规模。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和财政补贴政策,加大对小企业和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更好地发挥税收调节居民收入的作用。清理政府性基金和收费项目,取消重复设置、不符合改革发展方向的基金收费项目,研究将部分收费项目改为税收。
(二)着力保障重点支出。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
标,建立财政基本支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机制。加大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进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突出抓好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和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切实减轻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实施更加积
极的就业政策,增加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继续做好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工作。积极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统筹落实建设资金,规范分配管理,提高透明度。建立民生支出报告制度和跟踪监督机制。贯彻勤俭节约方针,坚决反对铺张浪费。
(三)严格预算执行。严格执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财税政策,保证财政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今年预算执行中如有超收,除按法律规定用于增加相关支出外,应用于缩减财政赤字或增加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当年一般不再安排新的支出。超收收入安排使用情况,应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严格执行支出预算,加快预算下达和资金拨付,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土地出让和收支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定,加强检查监督和行政问责。从年起,应当将地方的土地出让收支情况向全国人大报告。年审计工作应将地方土地出让收支情况作为一个重点。
(四)健全国家预算管理。进一步细化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力争在年将中央本级预算中的重点支出细化编列到“项”。适当压缩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发挥政府投资导向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防止重复建设。加快基本建设支出预算安排,在年年初将中央本级%以上的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编入部门预算。规范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严格按预算管理,增强预算严肃性。继续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增加用于公共支出的数额,年应当向全国人大提交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继续做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试编工作。严格执行将政府性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的规定,按照预算制度安排支出。进一步推进预算公开。
(五)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规范中央和地方政府支出责任,加快建立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转移支付的科学性,逐步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归并、清理、压缩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尽快制定转移支付管理条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科学确定保障的范围和标准,加大保障力度,合理分担责任,力争在年落实到位。完善部门预算制度,规范部门预算收支管理,切实保障部门基本经费支出需要。加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研究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防范财政风险。
(六)加强财税立法工作。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要求,积极做好预算法修改工作,以推进依法理财,规范预算管理。加强税收立法,推进增值税、资源税等税收制度改革,健全税收征管,及时将条件成熟的税收法规上升为法律。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