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商行全面现场检查要点
城商行全面现场检查要点
一、公司治理以及内控建设
(一)公司治理
1、股权结构是否合法合规。控股股东或主要股东资质及其派出董事素质如何,其投资期是否被锁定 3-5年以上。是否存在干预银行经营、人事安排,发生违规关联交易及干预独立董事提名等现象。控股股东或主要股东能否全面履行责任和义务,是否越过董事会和经营层干预银行经营。(责任部门——董事会办公室、办公室)
2、公司治理的组织架构是否健全。是否按照现代公司治理原则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是否清晰界定其职责边界,能否相互有效制衡,是否存在履职不充分或不当控制的情况。董事会、监事会及下属专门委员会设立是否到位,专门委员会的组成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建立了有效的政策、程序和汇报渠道,报告关系是否清晰,信息交流是否通畅,组织结构能否适应经营环境和内在要求的变化。(责任部门——董事会办公室、监事会办公室、办公室)
3、各项议事规则及相关制度是否完备。检查公司章程是否符合《公司法》《商业银行法》《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要求。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董事会、监事会下属专门委员会议事规则是否符合公司章程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等。(责任部门——董事会办公室、监事会办公室、办公室)
4、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检查公司治理架构、运行规则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否制定关联交易管理制度,是否设立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负责关联交易的管理,股东及其关联企业取得贷款或者授信的程序是否符合《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及该银行关联交易管理制度的规定。银行是否以优于一般客户的条件对股东发放贷款。银行是否违反规定对股东提供融资性担保。(责任部门——董事会办公室、风险管理部)
5、并表管理。是否建立了完备的并表管理体制,包括战略、架构、履职、制度、信息报送、报表、系统、审计等。是否实现了资本与资本充足率的并表管理。是否对大额风险暴露与集中度进行并表管理。是否对内部交易进行并表管理。是否实现的各种风险的并表管理。(责任部门——计划财务部)
6、资本管理。是否制定切实可行的资本金管理目标,制定并实施资本补充规划。是否根据自身规模,通过对未来资产增长目标和利润目标进行合理可靠的预测分析,确定银行资本的最佳需要量。利润分配政策是否稳健,资本充足率是否按照监管部门要求计算并进行披露,资本金是否真实合规,股东资格的审查是否严格,会计报表中股本金额是否与公司章程股本金吻合一致,有无贷款转股本金的问题,有无虚假出资问题,有无擅自或变相抽逃资本金的问题,有无应经而未经批准,擅自扩充资本金或变更股东的问题。(责任部门——计划财务部)
(二)内部控制
1、组织结构。是否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组织结构。是否明确决策层、监督层和高级管理层以及其他所有与风险和内部控制有关的部门、岗位、人员的职责权限。分支行高级管理层是否全面了解辖内经营和风险状况。是否建立相应的授权体系,实行统一法人管理和法人授权。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是否能够对银行的各级部门和各项业务实施有效的管理控制。(责任部门——各部门)
2、政策制度。是否制定书面的内控政策,规定内部控制政策的方针和原则。内控政策是否与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相一致。是否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是否体现对不同地区、行业、产品的风险控制要求。是否传达到相关岗位的员工、指导员工实施风险控制。是否进行定期评审,确保其保持适当性和有效性。(责任部门——各部门)
3、目标管理。是否确定内部控制目标,以明确本行依据内部控制政策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内控政策目标是否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的贯彻执行。是否保证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是否分解至职能部门或经办行并传达至各级员工,是否定期进行监测和考核。(责任部门——各部门)
4、激励约束机制。是否拟定董事和高级管理层的薪酬、考核方案,董事的薪酬方案是否由董事会提出并报请股东大会审定。监事的薪酬方案是否由监事会提出并报请股东大会审定。高级管理层的薪酬方案是否由董事会下设的薪酬委员会制定。高级管理层是否参与自身薪酬的确定。激励机制是否兼顾银行的长短期利益,薪酬激励政策是否与宏观经济形势、银行经营状况、风险状况及进步度等相匹配。员工的薪酬与业绩挂钩的考核是否合理,薪酬机制能否有效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是否存在比较严重的人才短缺状况,吸引高素质人才是否存在困难。(责任部门——董事会办公室、监事会办公室、办公室、计划财务部、人力资源部)
5、人力资源管理。是否明确所有岗位的职责、权限和人员适任条件。重点岗位、重点人员、重点环节管理是否到位,关键岗位是否实行轮岗和强制休假制度。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合规管理等部门人员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是否制定并实施科学有效的培训计划。是否制定科学有效的员工引进、退出、选拔、考核、薪酬、福利等制度。(责任部门——人力资源部)
6、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制定全面、系统、成文的各项业务政策、制度和程序,并在一级法人内保持统一的标准。是否定期对政策、制度和程序进行评价和修订。是否适时地对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与修订,内部控制政策与措施覆盖各主要风险点。是否建立相应的授权和审批制度,各级的管理责任明确。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督促职能部门整改。是否制定发生意外事件和紧急情况的预案,有关预案内容完整、措施切实可行。是否定期检查、维护应急的设施、设备和系统,并作必要的测试。(责任部门——各部门)
7、监督与评价。是否制定书面的内部控制绩效监测程序,通过适当的监测活动,对内部控制绩效进行持续的监测。是否制定有效的违规、险情、事故处臵和纠正管理制度。发现违规、险情、事故时,是否对有关责任人追究相应的责任。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评价制度,及时对内部控制体系实施评价,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充分性、合规性、有效性和适宜性。董事会是否定期对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审,确保内控体系得到持续有效的改进。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是否符合工作要求,内部审计政策和制度是否健全,审计部门是否独立,审计查出问题能否及时整改。(责任部门——董事会办公室、办公室、计划财务部、法律与合规部、审计部)
8、信息交流与反馈。信息报告制度是否完善。是否明确财务、管理、业务、重大事件等信息的报告路径。是否适当的、定期的、公开的披露信息。是否建立了必要的内部控制文件体系,明确内控体系的要素、目标、职责和权限等。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对文件进行控制,使文件及时传递、易于查询、适时修订或废止等。监管部门下发的处理意见是否向董事会报告,银行监管部门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的是否得到有效整改。(责任部门——董事会办公室及各部门)
(三)风险管理体系
1、风险管理体系。是否建立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董事会是否定期检查银行的风险控制。是否设立专门履行风险管理职能的部门。风险管理是否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是否制定并实施识别、计量、监测和管理风险的制度、程序和方法。是否建立涵盖各项业务的风险管理系统(如全面的信用评级和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的工具和系统是否与其风险规模相当。(责任部门——风险管理部)
2、信用风险管理。信用评级制度和方法,以及信用额度的确定是否合理。对集团客户和关联贷款的管理方式是否科学。资产质量监测制度和报告体系以及信贷风险预警机制的情况是否合理。资产质量认定程序和标准是否科学,资产质量基本情况和分类结果是否准确。(责任部门——风险管理部)
3、市场风险、利率风险的管理。交易对手或投资对象的授信额度和期限设定是否合理。对市场风险和利率风险的计量方法和模型是否科学。(责任部门——授信审批部、资金运营中心、计划财务部)
4、流动性风险管理。总行与支行的头寸管理是否科学。流动性缺口和敏感性分析计算是否准确。(责任部门——计划财务部)
5、操作风险管理。新开办的业务品种,是否事先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在新业务和新产品推出之前,是否制定有关的政策、制度和程序,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计量、评估和控制。(责任部门——各业务部门)
6、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是否有明确的信息科技战略规划发展目标,目标是否明晰、可衡量。董事会行使信息科技治理职责是否有效。信息科技部门组织架构与公司治理要求、银行发展目标是否匹配。科技从业人员数量、专业技能与公司治理、银行业务发展目标的匹配度。信息科技风险是否纳入全面风险管理,风险管理部门对科技风险的管理是否有效果。是否建立信息科技内部审计依据、标准和方法,信息科技审计是否覆盖全部重要信息系统和重要基础设施。运维流程是否涵盖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发布管理、容量管理、可用性管理流程。信息安全管理组织体系架构、安全制度体系是否完备。机房及重点区域是否具备必要的物理安全基础防护措施及人员访问控制措施。是否建立信息科技外包管理组织架构,制定外包管理战略,明确IT外包的定义、范围、目标和原则。是否对外包项目、重要外包商定期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是否对外包服务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和监控评价。是否已建立恰当的应急预案,应对外包服务商在服务中可能出现的重大缺失。是否有明确的重要外包服务机构清单,并对其组织架构、服务管理体系、技术服务能力、资质等进行考查和跟踪。是否制定覆盖所有重要业务的业务连续性计划。是否有健全的应急处臵机制。是否具有满足银行业务运营需要的数据中心或信息科技基础设施。重要信息系统的灾备建设是否符合要求。(责任部门——信息科技部)
二、贷款及其他资产业务
(一)信贷投向检查
主要检查信贷投向是否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是否继续推进节能减排授信工作,严格把握行业准入、环境评价、能耗审查等政策界限,从严控制对“两高一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是否坚持差异化、特色化的经营理念,科学把握信贷投放结构和节奏,贷款重点向小微企业、涉农等倾斜,年末是否实现了“两个不低于”的目标。(责任部门——授信审批部)
(二)信贷资产质量检查
董事会、高管层是否建立明确机制进行安排与职责分工,确保各级分支机构和各管理部门形成清晰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否制定并及时修订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管理政策、操作实施细则、授权体系或业务操作流程。制定的贷款分类制度,是否符合《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提出的标准和要求,并与《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贷款风险分类方法具有清晰、明确的对应和转换关系。是否根据银监会有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理的要求,调整风险分类、提取损失准备并计算贷款风险权重。(责任部门——董事会办公室、风险管理部)
信贷资产分类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分类知识和业务素质。岗位设臵、人员安排是否满足分类工作的需要。是否开发和运用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操作实施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其运用结果是否准确。对贷款进行分类的频率是否达到每季度至少一次的监管要求。对影响借款人财务状况或贷款偿还因素发生重大变化的贷款,是否及时对分类进行调整。贷款风险分类准确性如何,检查结果与非现场测量数据是否存在较大差距。内部审计部门对本行信贷资产分类政策、程序和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估是否有效,检查、评估的频率是否达到相应管理制度要求。是否建立完整的信贷档案,保证分类资料信息准确、连续、完整。(责任部门——风险管理部、审计部)
(三)关联交易检查
是否按照《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有关要求制订了银行的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制度,是否报当地监管部门备案。所制订的制度内容是否全面、合规。是否能够按照有关规定准确、全面的判断关联企业和关联交易。是否将商业银行持有的集团客户成员企业发行的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券资产等交易行为所产生的信用风险暴露纳入集团客户授信业务进行风险管控。对集团客户的授信是否严格遵循了“统一原则”、“适度原则”和“预警原则”。是否建立了与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特点相适应的管理机制。(责任部门——授信审批部)总行及分支机构是否指定部门负责全行集团客户授信活动的组织管理和对集团客户授信的信息收集、信息服务和信息管理。对集团客户内各个授信对象核定最高额授信额度时,是否在分别考虑各个授信对象自身的信用状况、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等的同时,还充分考虑集团客户的整体信用状况、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是否对集团客户的最高授信额度进行动态管理,并根据该集团客户经营和财务状况变化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对单一集团客户和单一贷款客户的授信集中度是否符合最低监管要求。在对集团客户授信时,是否在授信协议中约定要求集团客户及时报告被授信人净资产10%以上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的有关情况。是否在合同中约定集团客户对其提供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及违约的处臵方式等内容。总行是否按要求每年对全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进行一次综合评估,将向当地监管机构提交相应的风险评估报告。(责任部门——授信审批部)
是否能够按照《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准确判断和正确处理与股东或银行内部人的关联交易。是否制订了关联交易管理制度。银行与股东或内部人的关联交易是否经有权部门批准,对关联方的授信余额占本行资本净额的比例是否符合有关监管要求。银行是否存在向关联方发放无担保贷款、以本行股权质押发放贷款、为关联方融资行为提供担保等违规行为。是否按季向当地监管部门报送交联交易情况报告等。(责任部门——授信审批部)
(四)信贷管理检查
是否按照“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要求在制度建设、岗位设臵及权责划分、合同文本修订、IT系统建设、考核激励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完善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总行是否严把分行授信关。是否严格做到授放分控。采取哪些政策措施加强授信风险识别、分析和处理。贷前调查是否尽职,是否按照“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客户的业务”的原则,了解客户真实状况和真实需求。是否通过查验申贷企业纳税证明、向出具审计意见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查询、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验证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贷时审查是否严格遵守相关程序和权限,是否严格执行信贷政策。是否向融资中介提供融资顾问服务的客户发放贷款。贷款发放是否真正落实了“实贷实付”原则和“交易对手”原则。2011年末“按贷款新规走款比重真正达到80%以上”的目标,完成结果如何。贷后管理是否及时反映和预警风险。贷后资金监控是否到位。对违规行为是否进行相应的处理等。中长期贷款合同修订补正工作完成结果如何,是否存在不真实或不完整的情况。(责任部门——授信审批部、风险管理部)
(五)房地产贷款检查
是否认真贯彻了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有关要求,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是否不折不扣的落实了名单式管理、在建工程抵押、贷款成数控制及售楼售地款封闭管理等风险监管要求。是否按照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信贷支持力度。是否按要求进行房地产贷款的压力测试,测试结果如何。是否建立对土地、房产等押品的持续动态监测制度,并结合市场波动情况,对押品价值进行监测和重估。(责任部门——授信审批部、风险管理部)
(六)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检查
是否按照《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要求,降旧控新。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化解到期风险。是否以现金流覆盖率为抓手,缓释存量风险。是否合理确定融资平台贷款还款期限和还款方式。是否对新增贷款进行总量、投向上的控制。是否按要求有序组织平台贷款的退出工作。对已退出的平台贷款是否仍按要求进行动态监测。(责任部门——授信审批部、风险管理部)
(七)票据业务检查
是否将票据业务纳入综合授信管理。票据签发是否按要求审核贸易背景真实性、保证金来源合法性、重要票据、合同印鉴的真实性等。贴现手续是否合规、查询查复是否合规有效、是否对贴现资金流向的合规性进行跟踪检查,是否存在通过票据转贴现逃避信贷规模的行为、是否为融资中介或掮客办理票据贴现等。(责任部门——授信审批部、风险管理部、票据中心)
(八)不良资产处臵检查
是否建立并制定了不良资产剥离的决策机制、操作流程和管理办法。制定的操作流程和管理办法是否符合有关政策规定和审慎性监管要求,剥离程序和操作规程是否规范,是否建立剥离责任制。剥离资产价格的确定是否履行了必要的法定程序。是否与接受方签订了剥离转让协议。地方政府承诺的补偿和支持措施是否按照方案计划如期实施,应启动的措施是否已真实到位。已剥离资产是否存在回购现象,回购的资产是否如实入账,并做到账实相符。承接或臵换不良资产的政府平台公司目前经营管理情况是否稳定,其长期持续经营及处臵资产能力如何。以贷款方式操作的,相关贷款的五级分类情况是否正常,贷款抵质押和担保是否完备有效,是否有明确的还款计划和有效的还款来源,能够按照事先约定按时还本付息,是否存在以贷收息等情况。(责任部门——授信审批部、风险管理部)
(九)非信贷资产
非信贷资产内控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岗位设臵及前、中、后台监督制衡情况。从业人员数量及质量是否与业务发展速度和业务复杂程度相匹配。是否制度了相关业务的应急预案,有效性如何。IT系统建设支持业务发展及数据管理情况。银行对市场风险预测和计量情况如何。交易对手所处行业风险状况如何。是否与信托公司存在业务合作。银行对业务的考核激励机制科学性如何。评价非信贷资产业务的整体质量和损失情况,损失准备计提情况。评价内部审计部门对业务的检查频率是否足够、检查范围是否全面、检查效果如何。(责任部门——资金运营中心、信息科技部、计划财务部、风险管理部、审计部)
三、存款柜面业务及其他负债业务
(一)环境控制。营业网点的制度建设、安全保卫设施和岗位设臵等方面是否具备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否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及营业网点管理规定,岗位设臵能否做到相互制约,安全设施是否齐全,安全管理是否严格。负债业务的操作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是否健全。(责任部门——安全保卫部、运营管理部、信息科技部、各业务中心)
(二)账户管理。是否建立了账户管理规定,明确了存款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条件,制订了账户存入、支取和结算的操作规程。开销户和变更手续是否合规,是否建立开销户登记簿并及时登记,账户的使用、查询、冻结、划扣是否符合规定,对休眠户的管理是否符合规定。大额存单签发、大额存款支取是否执行分级授权和双签制度。是否对大额款项收付进行登记、报备。是否存在泄露存款人账户资料情况。是否存在高息揽存及账外吸存的情况。客户账户、印鉴、签字的管理是否符合规定,压数机、密押器、点钞机的使用和管理是否符合要求。外汇账户的开立资料是否齐全,并经外管部门批准。资本账户的撤销是否有外管部门的核准件。(责任部门——运营管理部、各业务中心)
(三)重要空白凭证和有价单证管理。是否建立了重要空白凭证和有价单证管理的核算和管理制度,是否建立了“印、压、证”三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和有价单证的领取、使用、销毁和上缴是否符合规定,是否严格执行登记制度,有否跳号使用的情况。是否按规定定期盘点,账实是否相符。(责任部门——运营管理部、各业务中心)
(四)现金管理。是否配备了负责现金出纳业务的专(兼)职管理人员,岗位设臵是否坚持了不相容岗分离的原则,是否建立了书面的岗位责任制。向营业库和发行库请领、上解现金是否经有权人批准,各项手续是否完备。现金登记簿管理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坚持当日对账,核对库存现金,做到账款相符。出纳差错的处理是否符合规定。是否严格管理计算机出纳核算系统,做好系统口令和有关资料保管、保密工作。是否按规定设臵了相应的登记簿,并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进行了记载。库房钥匙的配备、使用、登记、保管等是否符合规定。库款的出入库、备用金的领用和交存等手续是否完整。查库制度执行是否严格,发现问题是否得到及时纠正。大额现金支取的审批和登记制度执行是否严格。(责任部门——运营管理部、各业务中心)
四、中间及表外业务
(一)制度建设与风险管理。开展中间业务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金融监管规章的规定。是否具备开办业务所必需的软硬件条件。是否履行了完备的报批、报备和授权手续。是否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贯彻到有关业务部门和岗位。建立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否能科学地识别、衡量、监测、预警、控制中间业务风险。中间业务风险管理水平是否与其业务发展相匹配。中间业务操作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是否健全。(责任部门——授信审批部、风险管理部、运营管理部、个人金融部、各业务中心、信息科技部)
(二)支付结算业务。是否配备了结算专管员,结算人员是否熟知结算业务,对票据的防伪功能是否熟识。代收他行票据是否遵循收妥抵用原则,对违反结算纪律的客户是否按规定进行处罚。提出票据是否严格核对并经会计主管签章。是否严格审查提入票据。结算纠纷及结算案件的发生情况。结算业务的收费是否符合规定,收入是否按规定入账。(责任部门——运营管理部、票据中心)
(三)代理业务。是否建立了代理业务的管理制度。是否设立专户核算代理资金,代理资金的拨付、回收和核对等手续是否合规。是否严格履行银行不垫款的原则。是否严格按照代理协议的授权办理资金转移手续。是否严格按会计制度核算和确认各项代理业务收入。(责任部门——资金运营中心、个人金融部、票据中心、风险管理部)
(四)银行承兑汇票
1、交易背景真实性审查。包括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是否以真实、合法的商品交易为基础,是否对承兑申请人提交的商品劳务交易合同、真实需求等进行尽职调查并予以记录,并及时收集增值税发票(复印件)。是否存在对不具有贸易背景或贸易背景不清的商业汇票办理承兑的问题。是否存在客户利用关联交易和虚假交易等手段套取银行信用的现象等。(责任部门——票据中心、风险管理部)
2、授信及审批。包括承兑申请人的资格、资信、条件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及有关规定。是否对支付能力差、无力支付到期票据款项的客户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是否存在未纳入客户统一授信或超授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情况。承兑总量、承兑期限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存在超授权、逆程序、化整为零办理承兑等。(责任部门——授信审批表、票据中心、风险管理部)
3、担保管理。包括承兑保证金比例是否符合规定,保证金来源是否合规,是否存在信贷资金充抵保证金现象。保证金账户是否实行专户管理,是否存在提前支取、挪用和串用保证金的情况。风险敞口部分是否落实了有效担保措施,抵质押物管理是否规范等。(责任部门——票据中心、运营管理部、风险管理部)
4、票据审查与管理。是否按要求保管空白银行承兑汇票凭证和银行汇票专用章,废票管理是否审慎,“印、押、证”管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等。是计提风险资本及拨备是否及时足额。承兑垫款是否及时转入不良贷款及五级分类是否准确,是否存在用贷款掩盖垫款问题,是否对垫款积极催收和清理等。(责任部门——票据中心、运营管理部、计划财务部、风险管理部)
(五)理财业务
1、个人理财业务管理的组织架构。包括董事会职责、高级管理层监控、监事会监督和个人理财业务操作及相关风险管理部门(或职能)等职责设定情况。是否根据理财计划及其所包含的投资产品的性质、销售规模和投资的复杂程度,针对理财计划面临的各类风险,制定清晰、全面的风险限额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责任部门——个人金融部)
2、个人理财业务的研发设计与投资管理情况。一是重点关注产品定价是否合理,资金池类理财业务预期收益率测算是否准确。二是理财资金运用的内部控制,包括募集资金划拨和使用,理财资金与自有资金的分离,理财资金是否存在利益输送问题。三是资产组合型理财产品投资管理情况,主要包括投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高风险金融产品情况,投资信托计划和信贷资产的合规性,理财资金行业流向。四是理财资金使用情况,包括是否发放委托贷款,是否用于购买信托收益权,是否购买他行或本行理财产品,投资于票据资产的比例情况。五是是理财产品收益核算管理情况,包括理财产品及基础资产的单独核算管理。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测算模型。理财收益实际兑付情况。(责任部门——个人金融部)
3、理财业务销售管理状况。宣传销售文本格式是否齐全,宣传内容是否能够全面、客观反映理财产品的重要特性和与产品相关的重要事实,语言表述是否真实、准确和清晰。是否登载禁止登载的内容,是否按照要求登载必须登载的内容。理财产品销售文件格式是否齐全,风险提示书、客户权益须知是否充分反映风险状况,是否载明投资范围、投资资产种类和各投资资产种类的投资比例,并确保在理财产品存续期间按照销售文件约定比例合理浮动。信息披露是否及时、全面。理财产品未达预期收益的,是否详细披露相关信息。(责任部门——个人金融部)
4、理财产品风险评级管理。法人机构理财产品风险评级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是否在销售文件中明确产品适合销售的客户范围,并在销售系统中设臵销售限制措施。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对客户风险能力评价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是否持续评估。是否建立了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信息管理系统,风险评级与客户承受能力是否匹配,各项档案资料是否完备。各商业银行是否建立全面、透明、快捷和有效的客户投诉处理体系,投诉方式、渠道是否向社会公布,对客户投诉记录是否进行记录、保存并归集整理。(责任部门——个人金融部)
(六)信用证业务
1、客户准入及资信审查。包括客户准入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国家外汇管理局规定及相关制度要求。是否严格审核议付行、代理行的资信。是否存在开立无真实贸易背景或背景不清的信用证问题等。(责任部门——授信审批部、国际业务部)
2、授信及开证。包括进口信用证业务是否纳入统一授信管理。是否未经授权或超权限、超授信额度办理信用证。是否存在逆程序开证问题。是否存在滚动开证问题。开立远期信用证或不能控制物权的即期信用证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等。(责任部门——授信审批部、国际业务部)
3、担保及业务操作。包括开证保证金管理是否合规,是否存在保证金缴存不足或保证金未专户管理或被提前支取的情况。是否存在风险敞口担保不落实的情况。经办人员是否按规定办理通知、付款、承兑或拒付,是否认真审查并及时处理单据不符点。开证申请书和信用证合同上的公章、签章与预留印鉴是否相符。信用证相关单据的交接保管是否存在风险隐患等。(责任部门——风险管理部、国际业务部)
(七)保函业务
1、被担保人资格准入。包括被担保人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国家外汇管理局规定及相关制度要求,是否符合关于行业名单制管理的要求。被担保人是否获得相应的业务配额或证书(如进口矿业配额,承包工程许可)。(责任部门——授信审批部、风险管理部)
2、基础交易。包括开立保函前是否对基础交易合同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开立后是否对基础交易合同的实施进行监控,有无相关记录。保函项下的资金用途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有关制度规定和合同要求,是否存在对信托理财产品出具保函的情况,是否对第一还款来源无保障或用融资偿债的客户办理融资性担保等。(责任部门——授信审批部、风险管理部)
3、授权授信管理。包括是否将保函业务纳入客户统一授信管理,是否存在超担保限额出具保函的情况。是否有超授权或逆程序出具保函的情况。是否存在保证金不足或被提前支取、放宽抵押担保条件或反担保不符合有关规定的情况等。(责任部门——授信审批部、风险管理部)
4、风险控制。包括是否有标准格式保函文本,非标准格式保函文本是否经过有关部门审核,保函内容发生实质性修改时是否重新审核。(责任部门——法律与合规部)
(八)贷款承诺业务
是否未纳入客户统一授信或超授信额度进行贷款承诺。是否超授权或不符合审批程序办理贷款承诺。是否对贷款承诺申请人进行尽职调查并予以记录。是否为不具备授信条件的客户或放松授信条件办理贷款承诺。是否放松对承诺项目的审查,未进行项目评估或可行性研究就办理贷款承诺。贷款承诺项下的项目及资金投向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及有关规定。是否针对承诺项下的项目风险设定约束条件以降低风险,已出具的承诺协议是否存在法律风险或纠纷隐患。贷款承诺业务是否计提风险资本,表外登记是否及时、完整、准确,统计数据与表外登记数据是否一致等。(责任部门——授信审批部、法律与合规部、计划财务部、风险管理部)
五、财务管理
1、是否建立了涵盖财务计划管理,各项营业收入、成本与费用管理,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损失核销管理,利润(或亏损)及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管理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责任部门——计划财务部)
2、是否制定了全行的业务经营计划,计划指标是否科学,执行是否严格。银行的财务计划管理,各项营业收入、成本与费用,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损失核销,利润(或亏损)及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情况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会计政策是否审慎,记账方式是否规范,是否经过有权审批人核准列支,相关报销等手续是否存在逆程序操作现象。(责任部门——计划财务部)
3、能否如实反映银行的各项营业收入、成本与费用,核算是否正确、合规。是否如实计提并正确核算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反映的利润(或亏损)及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情况是否真实。是否存在人为调节利润的现象。(责任部门——计划财务部)
4、评价商业银行对财务计划管理,各项营业收入、成本与费用管理,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损失核销管理,利润(或亏损)及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管理的内部审计频率、范围及效果。(责任部门——计划财务部、审计部)
六、所有者权益及权益
(一)所有者权益
检查实收资本,包括股金的真实性,股东名单、入股金额、入股时间记载的准确性。检查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公益金,评价各科目的准确性。检查未分配利润,评价各损益类科目记载和调整的正确性。(责任部门——计划财务部)
(二)各项收入
是否建立完备的涉及营业收入的管理制度、实施细则,能否得到有效执行。各项贷款利息收入是否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和规定的适用利率全额计算入账,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以后的利息是否计入表外应收利息,并冲减利息收入。当年利息收入是否纳入当年损益,是否在临时过度性科目和往来科目挂账。金融企业往来各项收入是否按规定收取,包括央行往来利息收入、同业往来利息收入、系统内往来利息收入、转贴现利息收入等是否及时全额入账,有无虚增、隐瞒、截留、转移、私分等问题。各项手续费收入是否按规定收取,重点是委托贷款手续费收入、结算业务手续费收入及其他中间业务手续费收入等是否及时全额入账,有无截留,转移,私分等问题。投资收益计划和入账是否准确及时,购买债券或向其他法人机构投入权益性资金而获得投资收益的合法性,有无假投资真贷款的现象。是否存在实际收到股利和利润重复计入“投资收益”的现象。年末是否及时将投资收益结转,有无不进行正确结转以调节利润的问题。检查其他各项收入包括营业外收入是否按规定真实准确入账。(责任部门——计划财务部、各业务中心、运营管理部、风险管理部)
(三)各项支出
是否建立完备的涉及营业收入的管理制度、实施细则,能否得到有效执行。各项存款利息支出是真实,是否按国家规定的利率计付利息,并在有关损益账户中如实反映。金融企业往来各项支出是否合规,核算是否正确。重点是与中央银行、同业存放的资金是否全部按规定计息,计息范围有无遗漏或错计,有无虚列等问题。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是否符合有关财务制度规定,并根据对信贷资产检查结果,计算贷款损失准备是否足额提取。非信贷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符合有关财务制度规定,根据非信贷资产检查结果,计算非信贷资产是否足额提取。手续费支出支付范围和比例是否合规,计算依据是否可靠、准确,有无错计、错付的现象。有无擅自扩大计算基数、提高支付标准、扩大核算范围、提高费率的现象。营业费用支出是否合规。职工工资和福利费、教育经费、工会经费是否按规定提取和使用。业务宣传费和业务招待费是否在规定的限额内据实列支。固定资产的购臵等资本性支出是否在费用内列支,是否存在违规以租代购等情况。固定资产折旧、递延资产、无形资产、低值易耗品、大修理费用的摊销是否符合规定,计提摊销是否准确。其他各项支出包括营业外支出是否按规定真实准确入账。(责任部门——计划财务部、各业务中心、人力资源部)
(四)利润及净利润
根据营业收入、营业支出检查结果,检查营业税金及附加的计提依据是否合规,计税范围是否完整,计税基数是否正确,营业税率是否正确,账务处理是否合规,核查营业利润的准确性。根据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检查结果,核查利润的准确性。(责任部门——计划财务部)
七、电子银行
1、银行是否建立了全面、综合、系统的电子银行业务授权管理、会计核算、账务核对、安全保障、检查监督、人员管理、统计分析、信息反馈、信息披露、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管理制度和风险识别、预警、评估、监测、控制机制。是否建立了能够完整涵盖业务的全过程和各风险点的业务操作规程和实施细则,操作规程各业务环节是否具备有效的控制手段,控制环节的设臵是否合理,控制职能的划分是否清楚。是否建立了健全的岗位责任制,各岗位职责之间能否相互监督和制约。是否根据需要及时修改和完善已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实施细则。(责任部门——个人金融部、信息科技部)
2、电子银行业务的相关部门和人员是否严格执行了电子银行业务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经营电子银行业务的相关各部门和人员之间是否存在分工不清、缺乏制约等问题。是否及时核对电子银行业务的全部账务,会计数据与统计数据是否相符一致。(责任部门——个人金融部、信息科技部)
3、银行是否遵守了国家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商用密码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是否根据需要设定转账限额。是否设定电子银行业务密码试输次数、试输时间的限制。(责任部门——个人金融部、信息科技部)
4、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是否确立了与自身相适应的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战略和运行安全策略。是否制定并实施充分的物理安全措施,有效防范外部或内部非授权人员对关键设备的非法接触。是否采用合适的加密技术和措施,以确认电子银行业务用户身份和授权。是否实施有效的措施,防止电子银行业务交易系统不受计算机病毒侵袭。(责任部门——董事会办公室、个人金融部、信息科技部)
5、银行是否制定必要的系统运行考核指标,定期或不定期测试银行网络系统、业务操作系统的运作情况,及时发现系统隐患和黑客对系统的入侵。是否具有预警止付功能。是否将电子银行业务操作系统纳入银行应急计划和业务连续性计划之中。在客户申请某项电子银行业务品种时,是否向客户说明和公开各种电子银行业务品种的交易规则,是否向客户说明该品种的交易风险及其在具体交易中的权利与义务。(责任部门——个人金融部、信息科技部)
6、银行是否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及时更新系统安全保障技术和设备。是否建立电子银行业务运作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是否及时向银行监管部门报告电子银行业务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重大泄密、黑客侵入、网址更名等重大事项。是否接受银行监管部门认可的权威评估机构对其业务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责任部门——个人金融部、信息科技部)
7、银行内审部门是否配备专门的电子银行业务审计力量。是否定期对电子银行业务进行审计。内部审计的范围是否全面,效果是否良好。(责任部门——审计部)
八、检查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6.《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 7.《储蓄管理条例》 8.《贷款通则》 9.《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 10.《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 11.《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 12.《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 13.《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会尽职指引》 14.《股份制商业银行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指引》 15.《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 16.《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 17.《商业银行授权授信工作尽职指引》 18.《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18.《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 19.《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20.《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 21.《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 22.《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 23.《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 24.《进一步完善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指导意见》 25.《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 26.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27.《银行业金融机构绩效考评监管指引》 28.《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29.《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指引》 30.《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监管指引》
附件:
一、城商行全面现场检查要点与风险提示对照表
二、票据业务和信贷资产质量及真实性检查要点
第二篇:药品注册生产现场检查要点
药品注册生产现场检查要点及判定原则
一、药品注册生产现场检查要点
1.机构和人员
1.1企业建立的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是否能够确保各级部门和人员正确履行职责。
1.2参与样品批量生产的各级人员,包括物料管理、样品生产、质量检验、质量保证等人员是否具备履行其职责的实际能力。
1.3样品批量生产前上述人员是否进行过与本产品生产和质量控制有关的培训及药品GMP培训,并有培训记录。
2.厂房与设施、设备
2.1生产厂房及其设施、生产设备、仓储条件等是否满足样品批量生产要求。
2.2生产批量与其实际生产条件和能力是否匹配。
2.3如不是专用生产线,样品与原有产品安全生产带来的风险是否被充分评估, 并能有效防止交叉污染。
2.4为增加该产品生产,原有厂房与设施、设备是否作相应的变更,变更是否经批准并经验证。如为新建企业或车间,批量生产前与产品生产相关的厂房与设施、关键设备是否经确认(IQ/OQ/PQ)。
3.原辅料和包装材料
3.1生产过程所需的原辅料和包装材料购入、储存、发放、使用等是否制定管理制度并遵照执行。
3.2上述物料是否具有合法来源并与注册申报一致,如有变更,是否经批准。
3.3是否对购入的原辅料、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等取样检验并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3.4是否对关键原辅料、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供货商进行审计并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
4.样品批量生产过程
4.1是否制定样品生产工艺规程,工艺规程的内容与核定的处方、工艺以及批生产记录的内容是否一致。
4.2是否进行工艺验证,验证数据是否支持批量生产的关键工艺参数。
4.3清洁方法是否经验证。
4.4生产现场操作人员是否遵照工艺规程进行操作。
4.5批记录内容是否真实、完整,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4.5.1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批号;
4.5.2生产以及重要中间工序开始、结束的日期和时间;每一生产工序的负责人签名;
4.5.3重要生产工序操作人员的签名;必要时,还应有操作(如 称量)复核人员的签名;
4.5.4每一原辅料的批号和(或)检验控制号以及实际称量的数量(包括投入的回收或返工处理产品的批号及数量);
4.5.5所有相关生产操作或活动,以及所用主要生产设备的编号;
4.5.6中间控制和所得结果的记录以及操作人员的签名;
4.5.7不同生产工序所得产量及必要的物料平衡计算;
4.5.8特殊问题的记录,包括对偏离生产工艺规程的偏差情况的详细说明,并经签字批准。
4.5.9批检验报告单。
4.6关键生产设备使用记录时间与批量生产时间是否一致。
4.7已生产批次样品的使用量、库存量与实际生产量是否吻合。
4.8样品生产使用物料量、库存量与总量是否吻合。
5.质量控制实验室
5.1是否具有样品及相关原辅料检验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标准物质。
5.2检验仪器、设备是否经检定合格,各仪器是否有使用记录。
5.3是否有委托检验,如有委托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5.4质量控制部门是否具有与样品相关的文件:
5.4.1与核定标准一致的质量标准;
5.4.2取样规程和记录;
5.4.3检验操作规程和记录;
5.4.4检验方法验证记录。
5.5是否按规定留样并进行稳定性考察。
第三篇:银行全面检查要点
全面检查方案
检查范围及内容
检查截至6月30日的所有业务。重点检查现金业务类、贷款业务类、存款业务类、重要空白凭证、印鉴密押、授权卡或柜员卡、票据审验、查询查复、对账等制度执行情况,在检查中发现存在明显疑点和严重违规问题的,可进行延伸检查。
(一)、现金业务管理
1.库房管理是否坚持“双人管库、同进同出”;
2.库房钥匙是否坚持“库钥分管、平行交接”原则;保险柜是否做到钥、密分管;
3.库房门、保险柜副把钥匙、密码管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安全设备是否齐全,是否符合安全条件。
4.现金等是否入库保管,并有账记载;是否做到账款、账实相符,有无白条抵库,责任分明;
5.是否对网点核定合理的现金库存限额;
6.柜员(或出纳人员)钞箱是否实行限额控制,超过限额是否及时入库;
7.柜员现金出入库手续操作是否合规,凭证内容记载是否完整;
8、是否严格执行定期、不定期检查金库尾箱、金库钥匙、等管理和使用规定
11.查库内容登记、签章是否真实、完整、齐全。
(二)、贷款业务管理、1、借款主体的真实性。通过查阅贷款档案资料和资金去向,核查借款主体与用款主体是否一致,有无相互转借农户贷款证和冒名贷款问题。特别是对办理时间集中、金额相同的多笔贷款;对多笔贷款资金流入同一账户、贷款本息由同一账户支付或由同一客户担保的贷款,要重点进行检查;对资料不健全、借款人签章有疑问、连续放款及其他认为可疑的贷款重点进行检查。
2、贷款程序合法性以及贷款手续有效性。检查贷款发放是否按程序操作,借款申请及借款合同等有关资料是否按规定进行审批,有无逆程序和不按规定程序审批发放贷款行为;对不按规定程序操作,违反授权管理规定的机构要重点检查;要切实加强对贷款手续有效性的核查,重点检查档案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借款人签章是否齐全、真实有效。
3、贷款用途真实性。重点检查贷款是否存在虚构贷款用途,有无以化整为零、转移用途方式,变相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业(企业)发放贷款行为。
4、对贷款业务中有以下特点的要重点复查:
(1)、办理时间集中、金额相同的多笔贷款;
(2)、对多笔贷款资金流入同一账户、贷款本息由同一账户支付或由同一客户担保的贷款。
(三)、存款业务管理
1、是否做到谁的款进谁的账。
2、开立基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是否经人民银行核准后开立,一般存款账户的开立是否上报人民银行进行备案;
3、一般存款账户是否办理现金支取业务;
4、单位定期存款、通知存款支取时,是否以转账方式转入银行结算账户;
5、转入个人结算账户的款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6、存款人撤销银行结算账户时,是否全部缴回未用的重要空白凭证、结算凭证和开户登记证;
8、是否坚持定期对帐制度。
9、挂失业务、冲帐业务、大额现金支取是否按制度办理。
(四)、柜员管理:
1.营业部劳动组织形式是否科学合理、分工明确,是否制定并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
2.营业机构岗位设置是否相互牵制、相互监督,是否做到了结算员不兼任联行员,3.是否建立健全了完善的授权管理制度,对挂失、大额资金收付及错账冲正等需授权的特殊业务是否经有权人授权后处理;会计出纳人员有无未经授权违规、越权办理业务;是否对大额款项收付及频繁大额支取款等异常现象进行登记或报备;
4.操作员密码设置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做到定期或不定期更换;
5.操作员与操作员代码是否保持一致,人员调整是否及时变更操作员姓名,柜员临时离柜时是否做到及时签退;
6.交账是否坚持“人到、账到、款到、重要空白凭证到”的“四到” ; 7.事中监督收账时是否对柜员交账凭证进行认真核对,交账期内有无跨期凭证;
8.柜员是否按规定配置和使用操作员号,有无出现一人多号或一号多人现象;
(五)、重要空白凭证、印鉴、管理:
1.重要空白凭证是否全部按种类纳入表外科目进行核算并做到账簿实相符;
2.是否严格执行印、押、证分管分用制度;
3.重要空白凭证是否坚持“用一笔销一笔”的销号原则,手工销号重要空白凭证是否跳号违规使用;
4.柜员领用的重要空白凭证是否及时入箱(柜、屉)保管;
5.重要空白凭证有无预先加盖印章现象;
6.每日营业终了,柜员打印的“凭证明细”与重要空白凭证实物是否核对相符;
7.会计主管是否每月对凭证库房和柜员使用重要空白凭证进行检查、核对;
8.各种业务印章在使用前是否在“业务印章保管使用登记簿”上预留印模,注明启用日期并由领用人签章;
9.柜员临时离柜或营业终了,印章是否及时入箱(柜、屉)上锁保管;有无将印章交他人代盖或代保管现象;
10.业务印章使用人变动或临时离职,是否按规定办理交接,并由监交人和接管人在“业务印章保管使用登记簿”上签字盖章;
11、联行业务管理情况稽核
(1).联行支付业务是否坚持“三人操作”模式;
(2)是否至少设置主管员、录入员、复核员三个岗位,是否做到录入员不得兼任复核员,复核员不得兼任主管员;
(3).是否遵守《大额支付系统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不拖延支付、截留、挪用客户和他行资金;不因清算账户头寸不足影响客户和他行资金使用;不泄露密押和密钥影响资金安全;不伪造、篡改大额支付业务盗用资金;
(4).待转联行资金当日余额是否为零;(5).查询查复是否坚持“有疑必查,有查必复,复必详尽,切实处理”的业务处理原则;
(六)、票据业务管理
1.票据及相关资料是否真实,是否属伪造票据、变造票据、克隆票据和伪造增值税发票、交易合同、查询查复书等;
2.票据是否有效,票据的各要素、各票据行为尤其是票据背书是否规范;
(七)、账务核对制度执行:
1.会计主管是否定期检查往来账务、按季检查存款对账情况;
2.对单位结算户是否于季后10日内向开户单位签发“余额对账单”,并于一个月内全部收回;对确实无法收回的,是否已做好记录备查;
3.是否及时进行同业往来账务、信贷台帐勾对,并签章负责;
4.是否坚持换人对帐;
5.有价单证、重要空白凭证、抵押及质押有价物品是否每月清点,账、实、簿核对相符;帐据是否每月核对相符
(八)安全保卫管理情况
1、安全保卫制度建设情况。
(1).是否制定和完善安全保卫内部控制制度及操作规程,其内容是否符合有关要求。
(2).是否按照要求,建立健全与之配套的各项制度。
(3).是否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及操作规程。
2、安全保卫内部控制情况。
(1)是否定期按规定进行安全检查。
(2).营业人员是否熟知安全制度、报警电话和各种防范应急处置预案。营业期间至营业终了是否严格执行安全保卫规定。是否严格按规定程序接受上级部门公安机关的安全检查。
(4).是否严格执行押运制度。临时解送款,是否配备随车出纳员,同出同归。(5).是否建立并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工作制度,检查内容、频率是否符合规定。安全检查与问题整改记录是否真实、详尽。
5、应急准备和处置情况。
(1).是否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及相关的应急预案或实施细则。
(2).是否按规定配备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员,建立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网络,对突发事件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是否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教育学习,不断提高员工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4).员工是否熟知并能按规程操作营业、守库、押运、消防等本专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
(5).员工是否熟悉并能严格执行突发事件报告和保密制度。
第四篇:环保检查档案制作及现场检查要点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之档案资料制作及现
场检查注意要点
2011.7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是当前固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环保部连续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印发〈“十二五”全国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工作方案〉和〈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的通知》。这些文件体现了国家加强危险废物管理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具体考核指标,便于对照执行。
2010年环保部对我省危险废物防治工作专项督察中,抽查62家产生和处置单位,合格率为仅为47.09%,说明我们的管理水平距国家要求还有差距,必须抓紧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一下就档案制作和现场管理两个问题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
一、档案资料制作注意事项
危险废物规范化整治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很强的管理工作,有鉴于此,为便于基层环保部门和危废重点监管企业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特制定了全省规范化整治档案资料要求,相关文件已下发。一直以来,我省各级环保部门对危废产生和经营的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但是由于很多产生和处置企业对规范化管理的具体要求和内
容不熟悉,导致我们在核查时很多工作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制定档案制作统一规范后,可以方便企业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备查,同时也便于管理部门日常督察检查。请大家务必高度重视档案规范化制作这项工作,并把这项工作常态化管理。下面介绍一下档案目录制作注意要点:
(一)务求统一规范
档案资料是我们展示工作成果的主要媒介,因此应尽可能统一,规范。参照以往经验,一套效果好的档案,整洁、清晰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要求,企业档案应该全部采用统一的档案盒包装并在档案盒上统一标注某某单位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档案资料,根据目录分类装订整齐后采用档案盒包装。档案资料应整洁、美观,便于查阅,一厂一档。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要求辖区内的企业统一印刷装帧,这样在国家督查考核时可以充分展示出我省上下对危废规范化管理所作的大量工作。
(二)务求内容齐全
省厅规定的档案目录包括产生单位、处置单位、和环保部门三类。主要包括:
档案资料编制及检查注意事项
1、所有环评及审批材料应齐全,产生危险废物项目较多的,把每个项目的危废产生工段、品种、数量、利用处置方式等内容整理后列表,便于核查。
2、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应认真编制,并及时报送环保部门。
3、委外利用处置的,应有相应的审批手续和转移联单。转移审批应符合规定,防止越级审批;要仔细核实危险废物接收单位是否有资质,转移联单是否及时填报,是否齐全。必要时与接收单位存档转移联单进行比对。
4、检查危险废物是否按计划转移,贮存超过1年是否报环保部门批准。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各地环保局在整理企业档案资料时,应该将现场检查产生和经营单位的现场检查记录、监测记录及处罚记录予以汇总入档。
(三)务求真实可信
制作档案资料,原则是实事求是,对于明显的工作疏漏应该及时弥补。
环保部门在对企业进行资料审核过程中,必须要确保档案资料的真实可行,同时也应该确保环保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
很多企业由于对管理制度的不熟悉,会存在很多疏忽大意,导致前后数据不一致,逻辑不关系不准确,日常管理台账缺失等各种情况,因此对资料的审核把关非常重要,坚决杜绝恶意造假台账和审批手续的严重违法行为。
环保局要确保自身台账齐全。包括辖区内产生单位、处
置单位目录及相关管理台账,特别注意将监测、监察记录、审批流转记录、处理处罚记录入档。
其次环保部门要指导协助辖区内企业补充完善相关记录和手续,对存在较大问题的企业要限期整改或处理处罚。
现场检查要点
一、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主要内容:
1、目的及适用范围
2、建立管理网络(建立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
3、明确职责分工(各部门职责,每个岗位的具体要求)
二、标识制度(《固废法》第五十二条)
1、容器和包装桶识别标志
危险废物标签
危险废物标签 M 1 : 1 字体为黑色
底色为醒目的桔黄色。
2、贮存场所
三、管理计划
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第二十六条
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确定的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措施,按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在每年十一月三十日前将下一危险废物管理计划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四、申报登记制度
第十条
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建立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的档案,按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申报登记事项发生重大改变的,应当在发生改变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向原登记机关申报。与环评不符的要修编环评。
五、源头分类制度
1、不同种类危险废物必须分类分区存放,加贴标签,不同贮存区设置标志牌。
六、转移联单制度
委外利用处置的,应有相应的审批手续和转移联单。转移审批应符合规定,不能越级审批;危废转移时转移联单是否及时填报,转移联单是否保存齐全。必要时与接收单位存档转移联单进行比对,防止虚报、瞒报。
七、经营许可证制度
转移危险废物的,必须全部委托给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要仔细核实危险废物接收单位是否有资质,资质许可经营范围和有效期,必要时上网查询。委托处置协议应在有效期内。
此为否决项,不合格则综合评估不达标。
八、应急预案备案制度
固废法第六十二条
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制定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进行检查。
产生、收集、运输危险废物的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制定应急预案可参考《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
应急预案应每年进行演练,应制订演练方案,演练应有记录。
九、贮存设施管理
1、危险废物禁止露天堆放,贮存场所应符合“三防”规范,醒目处有符合国家标准的标志牌,不同危险废物分类、分区存放,设置相应标识。包装桶(袋)应贴有注明危险废物名称种类、危险特性、产生单位的标签。
2、有专门的管理制度和专职管理人员,有详细的进出记录台账。
3、危险废物贮存超过1年应报环保部门批准。
十、利用、处置设施管理
1、自行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必须有环评手续,并且通
过审批。
2、应有内部管理原始台账,含每天产生记录、贮存记录、利用处置记录(含设施运行记录),每个记录应有相应工段具体责任人的签字。必要时核对发票。管道输送的应有流量计。产品应符合质量标准。
3、污水处理设施应正常运行,水处理污泥应有专门贮存场所,有详细的产生、贮存、处置情况记录台账。有定期环境监测报告,并且污染物排放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者为达标。
十一、业务培训
应制订培训方案,实行自上而下全面培训,针对每个岗位编制书面培训材料。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
检查经营记录、转移联单是否齐全,通过核对经营记录台账、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检查是否有超品种、超量经营等违规行为。检查是否定期报告危险废物经营活动情况。
检查危险废物贮存场所标志牌,分类分区存放,包装容器标签是否齐全。
检查处置、利用设施运行原始记录,防止偷倒、偷排。检查污染防治设施是否正常运行,要求提供原始运行记录,药剂购买发票、使用记录,检查污染物排放是否达标(监测报告应齐全,)。
检查应急演练方案和演练记录。查看培训计划和培训记
录。
需要重视的是,督查中心检查时往往从处置单位查起,由联单反查生产单位。
规范化整治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作,今后一段时间内,全省危废各项管理工作都将以规范化整治为核心,因此这将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为我省危废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而努力。
第五篇:省示范工地检查现场汇报要点
省示范工地检查现场口头汇报要点
(建议5分钟内完成)
1、介绍到会主要人员(公司主要领导、项目经理、安全员、总监);
2、工地的概况(面积、栋数、楼高、开工时间、计划竣工
时间、现形象进度);
3、主要的危险源;
4、通过市专家论证的专项方案;
5、正在使用的大型设备(以及检验、检测情况);
6、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情况;
7、安全文明施工资金的投入情况;
8、(复查的项目要讲的:在上一次省示范工地检查时,专
家提出的主要隐患整改情况);
9、创优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