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暴力行为的防范及处置措施1
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一、概念
精神科暴力行为是指患者在精神症状的影响下突然发生的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冲动行为,以攻击行为较突出,具有极强的爆发生和破坏性,会对攻击对象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暴力行为是精神科最为常见的急危事件,可能发生在患者家里、社区、医院等,会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危害及严重后果。
二、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评估
1.行为:兴奋激动可能是暴力行为的前奏。一些早期的兴奋行为包括踱步,不能静坐,握拳或用拳击物,下鄂或面部的肌肉紧张等。2.情感:愤怒、敌意、异常焦虑、易激惹、异常欣快、激动和心不在焉不稳定可能表示患者将失去控制。
3.语言:患者在出现暴力行为之前可能有一些语言的表达,包括对真实或想象的对象进行威胁,或提一些无理要求,说话声音大并具有强迫性等。
4.意识丧失:思维混乱、精神状态突然改变、定向力缺乏、记忆力损害也提示暴力行为的可能发生。
三、预防暴力行为发生的措施
对有多次或恶性暴力行为史或现在具有某些暴力行为征兆的患者,应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1.适宜的环境:将患者要安置在安静、宽敞、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关掉音响、电视等可能产生的噪音,减少环境的刺激作用。2.减少诱发因素:适当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如吸烟、打电话、吃小零食;提前或退后一些打扰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项目,如留取检验标本、注射、处理个人卫生如洗澡理发等;暂不安排这类患者参加竞争性的工娱疗活动;不与患者争执等。
3.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鼓励患者以适当方式表达和宣泄情绪,明确告知患者暴力行为的后果;设法提高患者的自信;设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转移患者的暴力意图;告知患者觉得无法自控如何求助等。4.加强对精神症状的控制:保证药物的供给;把患者可能的暴力倾向及时告诉医生,以便做出及时有效的医疗处理。
四、发生暴力行为时的措施
1.寻求帮助:当有攻击他人或破坏物品等暴力行为出现时,首先要呼叫其他人员帮助,以便能尽快控制场面。
2.控制场面:疏散围观病员,转移被攻击对象,维持周围环境的安全与安静。
3.解除武装:以坚定、冷静的语气告诉患者,将危险物品放在一旁,然后将其移开,同时向患者解释此物品是暂时保管,以后归还,以取得病人信任;如语言劝说无效,一组人员转移病人注意力,另一组人员趁其不备快速夺取危险物品。
4.转移病人:将患者转移到安静的房间,减少外界干扰。5.身体保护:患者无法控制自己行为时,可采用保护性约束方式协助患者控制自己。保护过程中需告知其约束的目的、陪伴在旁与其谈话,以降低其焦虑。
6.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躁动不安时,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如氟哌啶醇,地西泮(安定)等肌注来控制患者的情绪,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用药反应。
第二篇:《酒精火灾事故及处置措施》
酒精火灾事故及处置措施
酒精液体不管是否着火,如果发生泄漏或溢出,都将顺着地面流淌或水面漂散。
①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如有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或用围油栏)拦截漂散流淌的酒精或挖沟导流。
②采用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进行灭火。
③遇输送酒精液体的管道或贮罐泄漏着火,在切断蔓延方向并把火势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同时,应设法找到输送管道进、出阀门并关闭。如果管道阀门已损坏或是贮罐泄漏,应迅速准备好堵漏材料,然后先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雾状水等扑灭地上的流淌火焰,为堵漏扫清障碍;其次再扑灭泄漏口的火焰,并迅速采取堵漏措施。液体一次堵漏失败,可连续堵几次,只要用泡沫覆盖地面,并堵住液体流淌和控制好周围着火源。
—
END
—
第三篇:学校安全管理防范与校园暴力行为应对
学校安全管理防范与校园暴力行为应对
近年来,中小学生打架斗殴、持刀伤害等校园暴力案件时有发生。为汲取教训,确保广大师生有一个安定、和谐的学习和工作环境,预防和打击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可采取下列对策:
A、加强学校安全管理
1、完善预案,落实责任。学校要制定预防校园暴力工作方案,认真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具体任务和责任人,层层落实,细化责任。对由于责任制不落实造成重大事故、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没有及时发现、整改措施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不履行职责、失职、渎职的,将依法、依纪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严格落实学校日常安全管理措施。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设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门工作机构和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学校安全工作,建立定期研究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会议制度。完善和落实门卫工作制度,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要配备教师或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学生宿舍,坚持校领导带班、教师24小时值班和定时查铺制度,要成立校园治安巡逻队,不定时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巡逻,协助学校做好防范校园暴力伤害工作。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广大教师的安全教育,形成人人参与的安全防范机制。
B、强化学生法制教育
1、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学校应组织学生观看法制宣传片,借助国旗下讲话、宣传栏、板报、班队会、举办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知法、守法意识。
2、要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学校要密切联系当地公安、司法部门,聘请法制副校长,并主动邀请法制副校长进学校、入班级,每学期至少到学校开展2次以上的集中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3、传授防暴、逃生技巧。学校要将讲解安全知识,传授防暴、逃生技巧列入学校的教育日程安排,通过模拟演练,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逃生、自救能力,将危险因素降到最低点。
4、切实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事实证明,学校各类伤害事件的发生,绝大多数是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所致,如随口骂人,随意投掷等等。纠正学生不良行为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难点。结合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抓好养成教育。
5、建立“家校互动机制”,共建安全网络。为了形成全方位、多途径的宣传教育网络机制,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一是建立“学校——家庭信息卡”。学校将学生在校的表现告诉家长,家长也将孩子在家的表现告诉学校,从而掌握学生的动态表现,使教育工作有的放矢。二是成立“家长学校”。学校要分期分批举办家长培训班,向家长们宣传家长的监护责任等法律知识,加强对家长“科学育子”的指导,引导家长掌握正确教育子女的方法,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6、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日常管理、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有偏差和有早恋倾向的学生要重点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密切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一旦出现异常举动,要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共同做好思想工作。
C、开展校园安全整治活动
1、积极联系当地公安部门,联合开展一次管制刀具收缴工作,并与学生逐一签订“无管制刀具保证书”。对校园周边非法贩卖管制刀具,或非法携带管制刀具进入校园及周边的社会人员,学校应积极向当地公安派出所报告,促使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进行一次接送学生车辆摸底排查,清除无证无照黑车,并与自发雇佣车辆的学生家长签订责任协议。
3、举办一次突发性校园暴力应急演练。学校要根据本校制定的应急预案,开展一次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提高学生的防暴、逃生技能,并完善预案,增强防范校园暴力事件的可操作性。
D、加大对“问题学生”的帮教力度
要加大对“问题少年”的关注、关爱和帮教力度。要做到“转变观念正确对待、严爱相融及时鼓励、家教配合形成合力”。要建立专门档案,形成定期联系制度和定人帮扶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克服困难、明辨是非的能力,并创造条件为其提供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助。
总之,学校要根据本校情况,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防范校园暴力行为,减少或不发生校园暴力行为。
第四篇: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一概念
暴力行为是由于愤怒、敌意、憎恨、不满等情绪对他人。自身或其他目标所采取的破坏性。
攻击行为,可造成成严重伤害或危及生命。如个体针对自己的伤害则属于自残、自杀、自伤行为。暴力具有极强的爆发性和破坏性,会对攻击对象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威胁生命。
精神病人由于心理活动紊乱,是发生暴力行为的主要危险人群,他们的暴力行为可能发生在家中、社区、医院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依赖等。精神病人常见的暴力行为有口头的攻击,如谩骂、威胁、讽刺、嘲笑等;身体攻击,如打人、踢人、咬人等。)
二防范与护理
护理评估
发生暴力行为原因评估
1.精神疾病:其中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等最高。这主要是与精神症状包括幻觉、妄想、躁狂状态、冲动和意识障碍等因素有关。因此,在临床中认真评估与暴力行为有关的精神症状和精神状态,对预防暴力行为的发生非常重要。
2.心理因素:个体在早期心理发育过程中,经历过严重的情感剥夺或性格形成期处于暴力环境容易采取暴力应对方式。社会学习理论也认为,暴力行为是在社会化过程中,由内在和外在的学习而来的,内在学习是实行暴力行为时的自我强化;外在学习是对角色榜样的模仿,如父母、同伴、娱乐界偶像等。此外,特殊的处境、某些功能性精神疾病、人格障碍的人有暴力倾向。
3.生特因素:智力低下、内分泌失调、脑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改变、疾病、药物、脑外伤等。
4.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影响是导致暴力行为的因素。如对成员、同辈、媒体或周围人们不良行为方式的模仿会增加暴力倾向,尤其是从暴力行为中获益之前后更容易产生暴力行为。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如炎热、拥挤、嘈杂、冲突、缺乏交流也可引发暴力行为、精神科病人如果在病房聚集一起、过分拥挤、处于被动、封闭式管理、天气炎热等环境因素中时更容易发生暴力事件。
暴力行为发生征兆评估: 1.行为评估:早期兴奋行为,如不能静坐、来回起动、击打物体、握拳、下颌或面部肌肉紧张;一些具有暗示性的语言,包括对真实或想像的人与事进行威胁,或提出一些无理要求,说话声音较大并具有强迫性等,护士要警惕病人兴奋激动表现,加强防范,尽可能预防暴力行为的发生 2.情感评估:随着暴力倾向的增加,病人情感的光奋也逐步升级。如不愉快、激动、愤怒等,一旦失去控制将产生不良后果。3.意识状态评估:意识状态的改变也提示暴力行为可能发生,如思维混乱、精神状突然改变、定向力缺乏、记忆损害、无力改变自己等。
护理诊断
有暴力行为的危险(针对他人)与幻觉、妄想、焦虑、器质性损伤等因素有关。护理目标 1.短期目标1病人没有发生暴力行为;2病人能够确认造成自己激动、愤怒的因素,并能控制自己的 行为或寻求帮助。2.长期目标1病人能够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及需要;2病人能以积极的方式处理挫折、紧张等感受。
护理措施 1.暴力行为的预防,密切观察有暴力倾向的病人,及时发现暴力行为先兆,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尽量把暴力行为消灭在初期。
(1)在开始接触有暴力危险病人时,病房内一定要有能够及时支援的人员,保证在必要时共同制止病人的暴力行为,同时也可使医护人员减轻焦虑。护士在接近有暴力危险的病人时至少要维持一个手臂的距离。千万不要从病人的身后接近她,避免使其害怕而激发暴力行为。
(2)环境管理:保持环境的安静、整洁,避免嘈杂、拥挤、炎热,使病人感到舒服安全。同时,要注意管理好各种危险品,防止病人用作攻击的工具。(3)良好的沟通:通过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化解危机状态,以直接而坦诚的态度、同理性的关心和支持性的反应与病人会谈在会谈中切勿批判病人的感受,但也要避免太温和。要让病人感受护士的真诚关心和合作的气氛降,让病人仍拥有自我控制及决定权,这样可帮助病人逐渐安静,消除或减轻暴力危险。
(4)病人的教育:教会病人人际沟通的方法和表达情绪的方式,尤其是不满和愤怒情绪的处理,提高病人的自我控制能力,鼓励和指导病人用语言表达其困扰、愤怒等情绪,并允许其有机会宣泄其不满情绪,必要时给与适当的限制。同时评估病人过去处理压力的方式,然后给予其可能接受的指引及限制。
(5)尽量传达出护士接纳病人的态度,让病人明白护士所进行的对其行为的指导及限制都是为了协助病人控制其不稳的行为。(6)护士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反应。因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每个工作人员都会有害怕与担心,而病人也感受到一些反应,如果护士能将自己的情绪及感受与病人适度的分享,可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也可消除护士自己的紧张、害怕。反之,一旦造成病人误解,会增加敌视或暴力倾向。
(7)服用药物:必要时,长期或短期服用相关药物会有效预防冲动和暴力行为。
2.暴力行为发生时的处理
(1)控制局面:当病人暴力行为发生时,要呼叫其他医务人员一起行动,尽快控制局面,疏散其他病人离开现场,确保其他病人和病房的安全。在交流中护士必须用坚定、平静、平和的声音和语气与病人交流,不要把任何焦虑急躁的情绪传递给病人,使病人害怕失去控制而造成严重后果。
(2)解除危险品:如果病人持有危险品,一定要尽快的解除。护士要取得病人的信任,向病人解释代为保管,以后归还;可以答应病人的要求,帮助减轻愤怒情绪,自行停止暴力行为。如果语言制止无效时,可以采用转移病人注意力在无防备的情况下夺下危险品。(3)约束与隔离:在采用其他措施无法制止病人的暴力行为时,可以采用约束和隔离的手段。但必须有医嘱才可以使用,是为了保护病人防止伤害自己或他人,减少对整个病房治疗体系的破坏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在执行身体保护时,常常会引起病人的不安与反抗,所以在保护过程中要持续与病人谈话,以缓和语气告诉执行约束的目的、时间。必要时护士可陪伴在一旁以减少病人的焦虑。(4)根据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处理。
护理评价 1.病人在住院其间是否有发生暴力行为;病人能否确认造成自己激动、愤怒的因素,并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或寻求帮助。2.病人是否能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及需要;病人能否以积极的方式处理挫折、紧张等感受。
第五篇:医院医疗纠纷防范及应急处置预案
医疗纠纷防范及应急处置预案
为强化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服务意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减少和杜绝医疗差错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增强社会信任度和就医安全感,增强医院工作以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为核心的理念,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成员:
中医院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置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
院长
副组长:
副院长兼医务科科长
副院长
副院长
成 员:
住院部主任
门诊部主任
针推科主任
药剂科主任
护理部主任
护士长
财务科科长
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医务科,日常工作由医务科科长同志负责。各科室要按照本预案,认真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
二、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我院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医疗 秩序,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有效预防及正确处理医疗纠纷,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相关配套文件,参照调整医疗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所称医疗纠纷,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纠纷。
第三条 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致力于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第四条 处理医疗纠纷,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有法可依、处理恰当。
三、医疗事故的预防
第五条 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医院各临床医技科室及机关各处室应当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相互协调,认真履行各自职责,树立正确、积极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医疗安全目标责任制,尽最大可能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第六条 医院每年四次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常规、规范,通过集中学习、轮训以及各种会议强调通报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事故的防范意识。特别要学习《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全国医院工作条 例》等。
第七条 医院所采购的药品必须符合《药品管理法》及其他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严禁假药、劣药进入医院,医院药品管理委员会负责把好质量关。医护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毒麻药品的管理和使用规定,认真做好药品临床研究管理工作。
第八条 相关科室应当做好放射装置及放射性药品的保管和处理工作,严格遵法律法规及安全防护规章制度。
第九条 药剂科和后勤部门要严把医疗仪器和卫生材料等医疗用品的准入和质量关,并由医院药事管理领导小组和医院领导进行监控。对于不符合《产品质量法》和《医疗器材标准管理办法》的医疗仪器和卫生材料坚决不能购进。各科室不得擅自购进、使用未经医院审批同意的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和药品。
第十条 医院后勤保障部门应当认真做好各临床科室的后勤保障工作,保证供电、供水。
第十一条 医院各职能部门包括院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等应当对所聘用人员实行准入管理制度,并加强培训和管理。
第十二条 医院感染领导小组应当做好医院感染的监控和管理工作,各科室应当做好污染物的处理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第十三条 门诊部应当认真抓好医院窗口服务工作,保证医师按时出诊,严格按专业诊病及收治病人。
第十四条 医疗质量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关键要素,全体医务人员 要不断强化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意识。
医院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全程质量控制和持续质量改进,实行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医务人员个人三级管理体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领导和各相关科室骨干组成,院长任主任,是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分管院长、相关职能部门都有直接的管理责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的职责为:
(一)教育各级医务人员勤勉敬业,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强化质量意识,努力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
(二)审校医院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制定医疗、护理质量评审标准和奖惩制度。
(三)管理及控制各科室诊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制定整改措施,以期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四)对重大医疗事故争议应及时进行讨论和处理,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五)对医院有关质量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修改进行讨论并形成初步意见,提交院长办公会议及院务会审议。
第十五条 医院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的常设机构,在领导小组和医务科的领导下,对全院的医疗质量进行监控。医院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的职责为:
(一)具体负责监控全院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工作。
(二)督促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实施细则》的实施。
(三)每月召开医疗质量例会,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解决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每月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医疗质量问题,进行持续监控,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提出干预措施,并向院长及分管副院长汇报。
(五)每月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终末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向相关科室通报并提出整改意见。
第十六条 各科室成立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和其他相关人员3~5人组成,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小组成员进行具体分工,分别负责科室各项医疗质量监控和管理。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职责为:
(一)结合本专业特点和发展趋势,制定和修改本科疾病诊疗、护理常规、医疗事故预防措施和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
(二)制定本科《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人并与工资及劳务提成挂钩。
(三)每月组织各级医务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规范,强化质量和安全意识。
(四)科室负责人必须参加医疗质量例会,反映问题并收集与本科有关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第十七条 医务人员在全程质量控制中要自我管理,特别要遵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人报告制度、会诊制度、病例讨论制度等,以确保医疗质量控制方案的实施。
第十八条 医患关系办公室的职责为:
(一)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律、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常规、规范,通过集中学习、考试和轮训的方式,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纠纷的防范意识;
(二)督促和协助各科室主动与患者沟通,积极主动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通过各种形式建立起良好的医患互动关系;
(三)监督和检查门诊及科室医疗纠纷防范措施的执行情况,制定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措施;
(四)指导、协助门诊和科室对无医疗缺陷医疗纠纷的处理;指导及参与有医疗缺陷的医疗纠纷的处理,包括协商和解、申请事故鉴定和诉讼;
(五)及时总结通报医院医疗纠纷整改经验教训,制定医疗安全工作计划。
(六)审批医疗文件的复印和封存;
第十九条 认真做好传染病的监控、上报工作,加强对传染病人的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传染源进行处理,避免在院内引起传染病流行。
第二十条 各临床科室使用的血液及血液制品必须经医院检验科统一配送,检验科和临床各科室应当严格遵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输血和成分输血应当履行签字手续。
第二十一条 全院各科室及各级医疗人员要不断强化预防医疗事故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把抓医疗安全纳入日常工作中,抓好 重点病人、重点岗位、易发人群、节假日及下班时间的医疗安全监管工作。
第二十二条 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各种医疗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认真履行各自职责,要有强烈的责任心;遵守劳动纪律,杜绝值班人员脱岗现象;恪守职业道德,遵守我院《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实施细则》,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党支部、院办、医务科等部门定期督察。
第二十三条 医务人员应当掌握执业规则,认真履行自己权利与义务。实行首诊负责制,不得拒绝急危患者的急救处置,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
第二十四条 医务人员应当注意保护患者权益,改善医患关系。在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的前提下,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如实告知患者,认真执行医院制定的诊疗告知制度。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应遵守医院制定的《新技术、新项目管理方法》。
第二十五条 医务人员外出会诊应经医务科办理有关审批手续,严格遵守《医务人员外出会诊的管理规定》。
第二十六条 各科应当每月召开住院病人工休座谈会,充分和患者或家属沟通,及时发现和消除发生医疗纠纷的隐患;每月总结科室安全情况,设立医疗纠纷登记本,指定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医务科、护理部定期检查。
第二十七条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病案进行科学管理和利用。认真做好门急诊病历及住院在 架病历管理工作。病历的复印和封存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及我院有关规定执行。
四、医疗事故争议的处理
第二十八条 医疗纠纷的处理,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程序进行。医疗纠纷的处理严格按照本预案进行,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一)门诊或科室发生医疗纠纷后,必须先由门诊或科室负责人亲自组织科内自行处理,不得随意推诿;同时应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必要时由医务科牵头成立院内治疗小组和请院外专家会诊。尽可能减轻由此给病人造成的损害,注意做好病人家属安抚和沟通工作;及时审查有关病历资料,注意搜集有关临床医学证据;病历复印和封存按本预案第二十七条有关规定执行。科内难以处理的医疗纠纷,按争议的类别不同,分别报医务科、护理部或相关职能部门协助处理。
(二)医疗方面的医疗纠纷,由医务科组织调查讨论,初步将争议划分为无医疗缺陷和有医疗缺陷两大类。
1存在下列情况,应当在12小时内由医务科上报院领导:(1)存在医疗缺陷,可能构成医疗事故的。(2)虽然不存在医疗缺陷,但医患双方分歧严重,影响重大或严重扰乱工作秩序的。
2、发生下列情况的,医院应当在12小时内由医务科向卫生局报告:(1)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2)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3)卫生部和卫生厅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对无医疗缺陷的医疗纠纷,由科室进行解释,争取和解; 必要时由医患办协助处理。
(四)对有医疗缺陷的医疗纠纷,科室应当24小时内组织讨论,科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应当3天内作出口头答复,并指定专人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如患者或其家属书面申诉,应当由科室负责在一周内准备书面答复材料,材料交医务科或护理部审定后答复并存档。必要时由医务科、护理部或者相关职能科室组织科主任、当事人与患者或其家属商谈,争取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并争取和解或协商解决;若医患双方协商不能达到共识,可以通过行政调解和诉讼解决。需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所需材料由相关科室在鉴定前1周准备完毕,并由科主任及当事人参加鉴定会。需要通过诉讼解决的医疗纠纷,所需材料由医务科牵头组织准备,相关科室人员必须密切配合,并由科室负责人出任诉讼代理人之一,必要时由医院聘请律师参与诉讼。
(五)发生医疗纠纷后,特别是发生扰乱科室及医院医疗工作秩序者,科室应及时报告医院领导、保卫或报当地公安机关。医院保卫必须及时介入纠纷处理,进行全程保卫工作,要制定出一套我院医疗事故争议安全保卫规章制度,确保处理医疗事故争议人员及科室医务人员安全。如发生重大医疗纠纷,患者及家属出现暴力倾向时,必须有保卫人员迅速到场维持现场秩序,如已出现或预见会出现不能控制情况必须立即报当地公安机关处理。在与病人家属协商过程中,保卫人员应注意保护院方参与人的人身安全,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必要时派员参与处理,坚决执行卫生部、公安部颂布的《关于维护医院秩序的联合通告》。
五、奖惩制度
第二十九条 医务人员违反卫生管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常规、规范,主观上有过失,存在医疗缺陷或构成医疗事故,造成医院经济损失的,按本院的规章制度进行经济处罚。
同时医院按医疗缺陷的轻重或医疗事故的分级、主观过失的程度分别给当事人通报批评、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开除留用、开除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吊销当事人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构成医疗事故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六、附则
第三十条 本预案所称医疗纠纷是指尚未经过医疗事故鉴定,医患双方对医疗行为或结果有分歧的事件。本预案所称医疗缺陷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虽有过失,但未构成医疗事故或未经医疗事故鉴定机构鉴定为医疗事故的情形。
第三十一条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和医务科对本预案有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