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处理行业分析(小编推荐)
市场整合+新型技术 水处理行业前景几何?
(2010-04-22 04:16:24)转载 标签: 分类:公司研究
水务公司 股票
随着资源成本不断上升和环境意识逐渐增强,许多企业开始运用绿色技术,降低碳排放,尽量减少废物产生。其中水处理技术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绿色技术。来自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的预测,至2010年,全球水资源管理和污水处理技术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500亿美元。
水处理技术发展空间广阔
数据显示,到2025年,2/3的世界人口可能会面临水资源短缺,因此水处理技术将会越来越得到重视,这包括高效率的水资源管理和污水处理。
例如在北美尤其在加拿大,水管理及污水处理设施面临的问题十分急切。63%的在运行设施都在超期运行,他们的平均运行时间已经达到18.3年。其中52%的污水处理设施在超期运行。而在美国的干旱地区,对海水淡化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海水淡化技术主要局限于效率,而随着淡水的短缺,这些局限逐渐被淡化和忽视。
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拥有巨大的前景,许多国家都在实施水处理的政策和项目。目前先进的水管理和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包括了循环用水、反渗透海水淡化和臭氧化等。例如,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正在迅速占领大型设施市场,而这一领域过去主要以热工过程设备为主。处理效率的提升和渗透膜价格的回落,促使反渗透海水淡化市场在过去5年中迅速发展,现在应用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已不再是小规模的工厂,大型反渗透海水淡化厂已是司空见惯。
在污水处理方面,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在生物发电领域提出了一种新的旋转生物电化学接触器,这项技术能够将已经运用于污水处理行业30年的旋转生物污水处理技术的效率提高15%;此外,一种能够处理高污染废水的技术也已经问世,这种技术能够处理污染物浓度超过30万ppm的污水,而处理成本仅有原先通过储存和化学处理方法的1/10。这种技术目前被认为是最简单、最易于使用及经济的处理技术,每吨污水的处理成本约为1美元。
长期看好中国水处理市场
目前,中国同样也面临巨大的淡水短缺和水污染的问题。作为一个人均拥有水资源量最小的国家,必须采取措施避免严重危机的发生。针对北方严重的缺水问题,“南水北调”工程耗资达到几十亿美元,预计2050年建成。
污水问题同样困扰着中国。2004年~2008年,污水排放量年增长率达到18%,从482 亿吨增长至572亿吨。Frost&Sullivan预计,在2010年,中国的污水排放将达到640亿吨。中国持续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导致污水排放量连年上升的主要原因。而与此相对的是,中国的污水处理厂却基本上未能实现满负荷的运行。以2008年为例,中国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污水量仅仅达到设计负荷的64%,主要的原因在于运营费用过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污水处理行业将需要更多的投资和更先进的技术。在2006 年~2010年,政府预计在水处理方面投入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
围绕着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外公司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外国公司的优势主要在于其先进的技术以及资金实力,而本土企业熟悉本国市场。不久前发生的金融危机,对许多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然而Frost&Sullivan 相信,水处理仍然是国家目前大力支持的行业,受益于中国目前的经济刺激政策,水处理技术的前景仍然被看好。
水处理行业:前景很美妙现状有点糟
水处理板块正日益升温。昨日,洪城水业(600461)公告,拟定向增发收购大股东旗下水务资产,以实现水处理资产整体上市。而此前的3月29日,国内最大的专业水务公司重庆水务(601158)刚刚实现整体上市。这还不止,创业板也陆续迎来水处理概念股。先是万邦达(300055)上市,其首发市盈率(摊薄)71.4倍,接着是即将挂牌的碧水源(300070),其发行市盈率高达94.52倍。资本对水处理行业的热捧可见一斑。
竞争:内外资巨头竞逐
无论是从行业发展前景还是增长趋势来看,水处理其价值含量都可与风电等概念比肩。“环保+高科技”的旗号似乎让人们更愿意相信,水处理概念股配得上较高的市盈率。在城市供水增长逐渐稳定和水价上调的乐观预期下,水务公司经营和盈利能力持续性和稳定性不会有太大的起伏波动。因此,国内外水务巨头近年纷纷跑马圈地。
目前我国的水务发展已经从大城市项目转向中小城市项目的争夺,从国内公司和国内公司的竞争,转向国内公司和国内公司、国内公司和国外公司、国外公司和国外公司的竞争。特别是近年来,国际水务巨头的加入,行业竞争热度升级。
自2002年国家允许外资进入水务行业以来,看好中国水务未来前景的国外水务集团依托“投资带动运营”模式在我国跑马圈地屡试不爽。近年来,法国威立雅水务公司先后以17.1亿元受让兰州供水集团净资产45%股份;以9.53亿元人民币获得海口市水务集团49%的股权和以21.8亿元收购评估价仅为7亿多元天津市市北水务有限公司49%的国有股权;中法水务2007年以8.95亿元的中标扬州项目,2009年又收获天津芥园项目。
另外,国内水务上市公司也加紧整合。前不久传闻武汉控股(600168,)有望获注入当地的输配水管网资产,股价闻风而起。接着,昨日洪城水业公告,拟定向增发收购大股东旗下的水处理资产,收购后上市公司将拥有完备的水处理产业链,从而有利于提升竞争力。
蛋糕:空间很大很诱人
水务产业是一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绿色资源产业,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电、水运等产业的需求将日益旺盛,存在巨大的潜在市场。广发证券(000776)研究员谢军表示,从污水处理量的角度来看,据此估算“十二五”期间的污水年处理量将达500亿立方米左右,假设运行负荷率为75%,则对应的总处理能力应接近1.9亿立方米/日。在现有基础上之外,新增污水处理能力接近3000万立方米/日。
另外,多位分析师认为,再生水业务将成为未来水务公司新的增长点。再生水,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循环再利用的水。“再生水的市场不错,在水源紧张和人均用水不足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再生水业务显得尤为重要。”国信证券分析师谢达成认为,目前首创股份(600008)和创业环保(600874)都涉及到再生水业务,但是份额都比较小,市场的潜力很大。
据悉,我国污水再生利用率还相当低,如果以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量要达到680万m3/日计算,污水处理量也仅占10%左右。如果按发达国家污水再生利用率达70%计算,我国每年还有近150亿m3的再生水资源可以得到开发利用。
“如果要取得进一步的发展,需要在政府政策、技术水平和思想观念上改进。这对我们北方城市等缺水的城市来说显得尤为必要。北京和天津等城市再生水利用值得借鉴”。谢达成说。
第三,污水处理设备这一子行业的蛋糕也很诱人。即便是现有的污水处理项目,也存在相当的市场机会。资深人士表示,当前国家制定的污水处理标准要高于欧洲不少国家的标准,但当前大多数污水处理设备仅达到欧洲二、三十年前的水平。为奉行现行标准,必然要对现有项目进行升级换代。
初步测算以上海地区为例,一个10万吨/天污水处理厂的总投资在4亿元左右。其中,部分设备为1.8亿元,“十一五”期间,我国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大约为750亿至900亿吨,对应的年设备价值超过130亿至160亿元。
问题:集中度与技术都很低
虽然摆放在面前的蛋糕巨大,但是市场化程度不强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有行业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当前污水处理行业中市场化程度不强,企业水平也参差不齐,令高端企业难以做大做强。而很多项目的招标上也普遍存在地方保护主义色彩。他表示,“现在很多工程都凸显行政化特征,关系单位近水楼台。但污水处理其实是一项颇具技术要求的行业,如果不在行业内设定较高的门槛,好的企业接不了工程,技术水平不高的企业又做不好工程。这样下去,不但影响行业自身的发展,还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此外,该业内人士对于现有上市公司标榜的设备国有化的问题也提出质疑。他表示,国有化应该作为一种趋势,这是行业良性发展的基石。但并不能作为市场炒作的概念。现在我国的水处理行业依然处于起步晚技术水平低的状况,关键设备的自制和量产,在短期内会同时带来缩减生产成本和影响产品质量两个后果。前者无疑是对公司有利,但后者则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发展来克服。“从当前国内的水处理企业所掌握的核心技术来看,国有化程度不宜过快,也不会过快。”
“未来的水处理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面对记者的提问,财富证券分析师邹建军说,以BOT项目为主的跨区域并购会成为国内水务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国内水务公司集中度不高,并购肯定会遭遇很大阻力。谢达成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不过他看好跨流域的行业并购,他说,“在投资运营饱和的基础之上,大公司的纵向整合将会开始,水务公司最终将会转型以提供服务为主。”(作者:魏梦杰)
“重庆水务”模式高度依赖财政扶持
当“水务一体化”改革模式在沈阳试水时,3月29日重庆水务已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挂牌。
以国资为主导的“水务一体化”改革模式,不仅让重庆水务获得募集资金34亿元,也使战略投资者苏伊士集团获得了100%的溢利。瞬间让水务行业引为范本。
一位水务行业人士透露,已经有数家地方水务公司准备走上市融资道路。目前,由于财政部正在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整顿,水务公司等公用事业上市平台,成为地方政府看重的新融资平台。
“重庆水务”模式
重庆水务是国内唯一一家供排水一体化、厂网一体化、产业链完整的省级垄断水务上市企业。日供水能力143.9万吨/日,日污水处理能力168.3万吨/日,2008年收入23.7亿,超过所有此前上市水务公司。
水务专家、大岳咨询公司总经理金永祥分析,“重庆水务”模式特点之一是,将城市水务管网资产也打包进上市公司资产,同时重庆水务将污水处理费定在了3.43元/吨,这远远高于国内平均1元/吨左右水平。与此同时,重庆市财政每年提供大量财政补贴,来补贴高额的污水处理费差额。
“面对上市公司业绩要求,重庆水务有水价上涨动力。”一位证券分析师说。
预计重庆水务募集资金拟投资项目投产后,新增自来水设计生产能力39.50万立方/日;新增污水处理设计能力24.50万立方米/日。但产能可能存在过剩。水务行业分析师张文炜分析,2008年重庆水务供水量增长率约为6%,实际供水量为72万吨/日,仅为其已有设计供水能力的50%;排水业务中实际污水处理量约132万吨/日,占其设计污水处理能力的80%。
上市募集的资金获得收益尚需耐心等待,而公司净资产迅猛增加,这无疑会摊薄公司目前可观的净资产利润率。为保持上市业绩,上调水价可能成为选择之一。
2009年11月,重庆市召开了水价格听证会,新水价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居民自来水价格从每吨2.1元调整为2.7元,提价的0.6元中,市民支付0.4元,其余0.2元先由政府补贴解决;并将居民污水处理费由主城每吨0.7元、区县每吨0.5元统一调整为1元。此外,今年将在重庆试点阶梯水价,重庆水务集团已向市政府打专题报告,以政府主导公司配合,在主城进行阶梯水价试点。成熟后再全市推广。
“水务一体化”结果
重庆水务为上市做了巧妙准备。当地政府无疑起了巨大的助推作用。
30年期限供排水特许经营权的授予和3.43元/立方米的污水处理政府采购价格在《重庆水务招股意向书》重大事项提示中的第一、二条分别列出。
据《重庆水务招股意向书》:“2009年度、2008年度、2007年度,集团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4.73%、55.16%、53.85%。其中2007年度主营业务毛利率较上年度有大幅上升,是由于污水处理服务自2007年1月1日起由重庆市政府采购,首期结算价格为3.43元/立方米。”由政府核拨污水处理费用转向政府采购污水服务,是重庆水务上市运作的一大亮点,然而,这也是其饱受争议之处。
“3.43元/立方米的结算价格为目前国内一般市场价格的3倍以上。考虑到污水管网建设和运营成本,应该不高于2元/立方米。”一位业内资深人士透露,当前中国污水处理费招标价格一般在每立方米0.8-1元左右,0.8元/立方米被公认为盈亏线。
重庆水务集团总裁刘孟兰解释:第一,“厂网一体”是重庆水务的重要特点,其建设、运行、维护、维修均由自身负责。第二,重庆地区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较高。重庆地处丘陵山区,江河密布,特殊的地理环境下的管网建设成本要高出同业200%~300%;第三,公司污水处理厂大小规模不一,整体规模经济优势并不突出。
根据《重庆水务招股意向书》介绍,“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本集团污水处理业务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4.84%、15.41%和16.27%”。据《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供水企业合理盈利的平均水平应当是净资产利润率8%-10%,而主要靠政府投资的,企业净资产利润率不高于6%。
重庆水务也坦陈,第二个价格核算周期(2011年-2013年)将面临结算价格调整的风险。高污水处理结算价格及污水处理费在带来亮丽业绩的同时,也使得重庆水务过度依赖政府财政扶植。张文炜分析,重庆水务也存在供水和排水发展不均衡:2009年供水业务收入约5.7亿元,占总收入22.57%,排水业务收入约为17.3亿元,占总收入67.92%。营业利润中供水业务利润约为1.5亿元,排水业务利润约11.9亿元。(21世纪经济报道)
创业环保:水产业链布局运营渐入佳境
西南大旱百年一遇,旱区水务企业的动向尤其牵动着社会神经。记者从创业环保(600874,获悉,该公司位于云南曲靖的三座自来水厂和一座污水处理厂目前运转基本正常,其自来水20万方/日、污水处理8万方/日的设计生产能力,正在最大限度地为旱区生活生产提供保障。
曲靖上述水务资产是创业环保于2006年通过TOT(转让-运营-移交)方式获得,并与曲靖市城市供排水总公司合资运营的,特许经营年限30年。此外,在河北安国,公司全资设立的安国创业水务公司自来水项目也于去年11月开始商业运营,日均上网水量为0.7万方左右。对于创业环保来说,自来水业务规模不大,公司2009年年报显示,自来水业务全年实现收入3660万元,仅占公司总收入的2.9%,但它对于创业环保构建“污水处理-再生水-自来水”的产业链条具有重要意义。
“水资源日益短缺,围绕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产业必然具有长远的发展潜力。”创业环保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目前,创业环保在立足天津的基础上,已相继在陕西、山东、贵州、安徽、浙江、湖北、江苏、河北、云南等十个省区运营污水处理、自来水等水务资产。2009年,除因云南地区干旱,公司自来水业务收入同比减少16%外,公司污水处理业务和再生水出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9.26%和96%,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污水处理是创业环保的立业之本。公司人士介绍说,2009年该业务实现收入10.66亿元,而在2010年,公司还有天津咸阳路、北仓、陕西西安、浙江杭州、山东文登等污水处理项目产能利用率有望取得提高,天津静海、汉沽营城和湖北咸宁等污水处理厂也有望新增投产。有分析师据此预计,公司污水处理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将有望达到10%左右。
公司人士还表示,尽管近年来扩张较快,但创业环保并不打算放慢在外埠收购、受托运营污水处理项目的速度,除天津本部外,公司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十几个子公司也都在积极向外布点,寻找新的经营资源。而近年来外资高溢价收购国内水务项目,已引起监管部门重视,为公司扩张提供了良好机遇。在公司进一步加强管理的基础上,公司该板块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将继续得到提升。
作为一家拥有超过20 年污水处理专业运营经验的企业,创业环保还在探索新的产业机会。公司人士表示,创业环保已经拥有成熟的自来水处理技术,公司有能力继续扩大自来水业务规模,目前也正在天津周边市县进行项目的拓展。再生水业务方面,公司不仅于去年收获了政府上调售水价和从2009年至2013年免征增值税政策的利好,而且去年底,公司天津纪庄子再生水厂新增陈塘庄热电厂用户,4家再生水厂有3家已与周边热电厂签订供应协议,天津咸阳路再生水厂和东郊再生水厂也开始小规模售水,再生水市场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对于外界关注的特许经营权实施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公司人士表示,相信相关政策出台会在综合考虑各方因素的情况下进行。此前有分析指出,2005 年7 月天津市政府颁布《天津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由于公司在天津的四座污水处理厂尚未取得特许经营权,污水处理费较高,因此在特许经营权实施后,根据国家对公用事业保本微利的指导原则,公司在天津地区的污水处理费或将下调,使公司业务受到影响。对此,公司人士表示,在特许经营权协议的签订中,除了污水处理价、水量等条件外,还必然考虑公司水厂升级改造、厂外管网资产剥离等因素,相信最终方案会充分考虑公司利益。目前,公司正努力与天津市相关方面沟通协商,具体方案仍未确定。
南海发展:向外拓展污水处理项目
尽管南海发展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将于今明两年陆续投产,业绩增长的确定性较高,但有机构认为,从长期来看,南海地区环保类公用设施市场已接近饱和,随着基数扩大,该公司后续垃圾转运及可期待的污泥处理项目对业绩增长的贡献都将较为有限(15-20%),而公司截至目前仍未体现出积极的异地扩张新举措,长期发展空间受限。对此,南海发展2009年年报披露,该公司今年污水处理业务投资工作重点将开始转向南海区外。
南海发展2010年污水处理业务的投资工作重点将开始由南海区内转向区外,该公司开始研究和规划国内其他区域的污水处理投资市场,并且逐步开拓新的污水处理项目。南海发展有关人士表示,随着水价和污水处理费的提高,有利于供水及污水处理行业的长远发展,行业盈利能力下滑的趋势将得到改变。国家将继续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该公司所涉及的环保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尽管预测数据显示,我国污水处理行业未来2-4年内,污水处理产能仍将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但南海发展有关人士认为,分析2009 年以来“投运的污水项目”以及“新签的主要水务项目”数据,我国污水处理行业以“BOT投资模式带动运营”的异地扩张正逐步放缓。我国污水处理行业投资高峰期即将过去,2009年全国污水处理已建和在建产能达1.6亿吨/日,与污水排放量基本相当。
不过,日益加剧的战略整合也将产生投资机会。污水处理行业发展到建设阶段后期,新增产能投资减少或项目小型化竞争过于激烈、政府资金相对充裕,战略整合将成为大型水务企业的选择。一方面,由于对企业投资的需求减少,大型水企通过纵向整合上游专业工程商、设备制造商等以获取相应环节的利润;另一方面大型水企之间通过横向整合以实现技术和资本的优势互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集中度,从而更有利于获取运营份额。
万邦达和碧水源:新型水处理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市场标的较为稀缺的水处理行业中,作为水处理系统专业服务商的万邦达(300055)和碧水源(300070)颇受市场热捧。在远大行业前景和较高行业门槛的合力作用下,两家公司都以较高市盈率登陆证券市场。基于行业高速发展前景之上,公司的后续经营又存在多少变数呢?
持续性成长是投资者选择一家公司的重要因素。当然,两家公司的业务互相存在差异。万邦达主要业务对象为煤化工、石油化工、电力等行业的大型企业。与之相比,碧水源的业务则更为趋于“民用”。双方所面对的市场前景都十分广阔。
新型水处理前景广阔
煤化工、石油化工等行业属于关系国家能源战略及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国家推动其有序发展,行业前景良好,其中,神华集团和中石油集团未来投资规模巨大。万邦达的招股书中列举了神华集团和中石油集团的多个投资项目。显然,通过此前的业务合作,万邦达将在相关项目上具备相当的竞争力。
作为我国MBR(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项目先锋企业的碧水源所迎来的是旺盛的MBR项目市场。数据显示,我国MBR项目市场份额从2004年的4000万元发展到2008年超过16亿元,呈现逐年加速增长的趋势。据预测,国内MBR市场需求将以50%至100%的年增长率高速增长,大大高于国际平均增长率。2010年,国内MBR项目的市场需求预计将达到100亿元,占污水处理市场的份额将达到8%,2015年的市场需求将达到300亿元,占污水处理市场份额将达到27%。
两公司面临两大问题
以两家公司在手订单的角度来看,公司往后几年的业务已有所保证。但都存在对主要客户依存度太高的特点。数据显示,万邦达近三年营业收入来源于神华集团、中石油下属公司的比例分别为7.61%、98.80%、99.53%。同样,近三年,碧水源前五大项目的营业收入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75.73%、73.40%和68.26%。同时,两家公司都准备培育后续服务这一价值增长点。因此,接下来对市场开拓将决定公司往后的业绩水平。
伴随国内水处理市场的不断扩大,两家公司的经营业绩都于近年出现爆发性的成长。万邦达2007年度、2008年度、2009年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492.51万元、3.76亿元、4.77亿元。2008年后,公司的经营业绩明显上了一个台阶。碧水源2007年、2008年、2009年归属于发行人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7062.84万元、7482.31万元和1.07亿元,总体上来说正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
然而有业内人士指出,经营业绩的高速增长,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该业内人士表示,“水处理行业不像那些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它在欧洲是被归类于高科技行业之中。核心员工以技术工程师为主。因此在公司业务大幅增长的同时,人才储备是否能跟得上,决定了公司的发展前景。万一人才出现断层,那么在手的众多项目便将如鲠在喉难以下咽。”显然,完成上市融资后,较为宽松的现金流为公司扩充人才储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至于如何用好这一部分资金,则成为考验公司高层管理水准的问题。
两者盈利模式有差异
从盈利模式上看,两家公司都或多或少的突出其运营后续服务的收益可能性。
万邦达将其称为“托管运营业务”,即为客户提供水处理系统“全方位”、“全寿命周期”服务。公司希望通过托管运营业务,获取运营管理期的长期持续收入,收入构成由系统建设期显性资金收入拓展到运营管理期隐性持续收入,实现丰厚利润。形式上来说,这将是一个长效的经营模式,是“总承包”模式提供系统建设期服务的后续。然而数据显示,2008年和2009年,公司工程承包项目收入占去公司全年营收的90%以上。因此,托管运营业务仍然还需要经历一个培育期。
碧水源则突出了其后续服务中的膜材料更换内容。从经营商上说,定期更换膜材料有利于绑定客户。MBR处理系统每隔五年需要更换膜材料,且需要从原提供商更换。公司表示,在国内MBR系统已占据60%的市场份额,较高的存量客户将为公司贡献长期稳定的收入。公司表示,在北京承建的MBR项目于两年后陆续进入膜材料的更换期,将为公司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作者:魏梦杰)
*ST清洗与重庆水务:川渝两大水务公司“暗战”
放眼西部,大旱之后,两颗冉冉升起的水务新星,惹人注目。
*ST清洗资产重组后,成功转型为成都市唯一水务公司,前景可期;340公里之外,重庆水务也在3月29日闯入资本市场。一场关于水的争夺战,在川渝悄然开幕。
由于经营业绩不佳,蓝星清洗从2009年4月推出资产重组方案,如今正好过去1年,重组已接近尾声。实际控制人为成都市国资委的成都兴蓉投资以其持有的作价16.42亿元的成都排水公司100%股权,与ST清洗作价为6.46亿元的全部资产和负债进行资产置换。资产完成后,*ST清洗原有工业清洗剂、化工产品等业务退出,成为以污水处理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
重组后,*ST清洗拓展污水处理产业链,多方布局环保领域。公司表示在污水处理业务稳步增长的基础上,排水公司还将积极拓展产业链,将其延伸至污泥处置和再生水利用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届时也将逐步实现由传统的水务公司向综合性环保集团的转型。
从*ST清洗制定的“立足成都、辐射四川、面向全国”战略,可以窥探公司的勃勃野心。而有相似国资背景的重庆水务同样炙手可热,被业界冠以“扼长江上游咽喉和三峡要地的水务旗舰”。
重庆水务3月29日登陆A股市场。公司是重庆市内最大的水务公司,供排水一体、产业链完整,在市政府授权的特许经营区内从事供排水业务,有很强的独占优势。民生证券分析师认为,未来10年重庆城镇人口将快速增长,市区和全市城镇人口均将增长50%以上;“十二五”三峡水环境治理投资加速,因此,重庆市供水、污水处理行业增长的空间很大,不仅如此重庆市作为国家开发西部的重镇,以污水处理为公司“支柱产业”的重庆水务将获得较多的政策红利。
川渝双雄的明争暗斗已经开始,到底谁技高一筹,我们拭目以待。
洪城水业:向大股东定向增发拟整体上市
洪城水业昨日公告,公司拟定向增发不超过8000万股,募资收购控股股东水业集团所持有的三家子公司,发行价不低于14.13元。
据公告,三家公司分别为南昌供水公司、江西洪城水业环保公司以及南昌朝阳污水处理环保公司。具体来看,南昌供水成立于2002年7月26日,自2003年5月南昌水价调整以后,每年存在一定亏损。公告披露,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5.79亿元;负债4.48亿元,其中短期借款2.02亿;净资产1.31亿。2009年公司实现营收3.83亿,净利续亏2128万。公司表示,得益于2009年9月1日南昌市自来水价格调整,预计2010年供水公司将扭亏为盈。
另外两家公司成立时间较晚,其中环保公司成立于2009年10月14日,主营水业集团取得的江西省78家期限为30年的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权。2009年末,公司资产总额5.498亿元,净资产5.498亿,主要资产为其他应收款,系付给江西省行政事业资产集团履约保证金;2009年末实现营业收入为0,净利润亏损21.1万。
另一家朝阳公司同样成立于2009年,年末实现资产总额5382万元,负债3700万元,净资产1682万,其中其他应付款高达2700万,主要向股东水业集团提供的借款。据公告,朝阳公司于09实现营收750万,净利润1.22万。
基于此,洪城水业拟收购的三家公司净资产合计6.98亿,2009年实现营收合计3.9亿,净利润亏损2148万。预案并未给出三家公司评估值,但以发行价和发行股数计算,洪城水业此次拟募资11.3亿,简单折算增值率约62%。
对于此次增发,洪城水业表示,利用募资以收购股权方式整合控股股东水业集团拥有的供水管网和污水处理等优质资产,可以有效减少关联交易,增强公司独立性。
公司还称,上述收购完成后,将拥有南昌市自来水制水、管网资产和江西省77个县(市)的污水处理特许经营权,这不但实现了整体上市以及南昌供水“厂网合一”的经营模式,还将使公司污水处理能力提高到114.80万立方米/日。
再生水的利用,在全球水资源日趋紧张的当下,逐渐成为各国探索合理利用水资源过程中的一种共识。一直以来,城市内污水回收处理和饮用水供应是两套不同的水循环系统,世界上一些国家虽然早就有了对再生水的开发和利用,但它们一般也只是把回收的工业或生活污水加工处理后,再用于城市工业用水、农业灌溉和地下水回灌等领域。作为最早大规模利用再生水资源的国家之一,2002年以来,新加坡率先研究开发通过膜技术从污水中提取洁净水,与水库中未经处理的自然降水混合,经处理后供居民饮用。
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新加坡已经开始了将污水改造为洁净水源的研究,但是由于当时技术不成熟以及成本太高,这个项目被叫停。1998年,新加坡再度开展了利用膜技术洁净水质的研究,并在2002年研发成功。这几年来经过专家检测,完全达到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的标准。新加坡人把这种再生水亲切地称为“新生水”,意思是通过科技手段,污水重获新生。
在研究和生产新生水的10年间,新加坡政府投资改建城市的供水管网,把污水处理管线和供水管线对接起来,形成全城统一的循环管网。市民用水后,污水进入深隧道阴沟系统,收集起来首先被送入污水处理厂进行第一道滤除污泥程序。然后,过滤后的水被送入新生水厂,它们要经过微过滤、反渗透膜过滤和紫外线消毒三道程序。第一道微过滤,是通过布满小孔的生物过滤体纤维,将水中直径大于0.2微米的颗粒过滤出来。这样做也可以确保在下一个过程中不会发生沉淀现象。第二道反渗透膜过滤,就是使用压力让水通过半透明的反渗透膜。由于这种膜的孔径小于0.0001微米,经过这个过程,包括病毒、杀虫剂在内的95%的无机和有机溶解固体被过滤。第三道紫外线消毒,消除水中可能剩余的细菌和病毒,并且加入一些碱性物质来中和水的酸碱平衡。经过这样三道严格程序处理过的水,比自来水厂加工出来的自来水的纯净度还要高得多,可以直接饮用。
从污水中提取直接饮用的纯净水,从技术上被证实完全可以做到,最大的困难还在于要克服居民的心理障碍。为此,新加坡正在努力通过接待国内外访客到新生水厂参观,实地目睹新生水的制造过程,帮助公众克服对新生水的抵触心理。
新加坡公共事业局供水署署长陈玉仁告诉笔者,到2010年新加坡第五座新生水厂投入运行之后,有望满足新加坡全岛30%的用水需求。把回收的污水重新利用,可以为城市节约一半水源,这是新加坡今后努力的目标。但是,考虑到居民对新生水的接受程度,目前,这些新生水中的绝大部分都被传送到工业区作为生产用水,只有很少部分被送往城市水库,与雨水混合并经过自来水厂加工后配送到各家各户。看来,新生水要顺利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还需要一个过程。
第二篇:2013年中国水处理系统行业技术特点
2013年中国水处理系统行业技术特点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水处理系统作为工业项目的配套工程和市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客户首先关注水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投资和运行成本。
(1)具有针对性、配套性、稳定性
水处理系统作为一般工业行业中的必备配套系统,其系统方案设计需要符合工业项目的实际情况,而市政水处理系统的设计也必须针对当地水质条件和项目要求进行;同时,水处理系统的运行要求能够保证工业项目和市政项目的正常运行,尤其是电力、石化等大型工业项目和自来水供应项目等对安全、可靠运营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水处理行业技术需要具有针对性、配套性、稳定性。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2018年中国水处理行业投资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成熟稳定的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
水处理系统作为工业项目的配套工程和市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客户首先关注水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投资和运行成本。所以,行业内倾向于采用成熟稳定的技术,以保证水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3)具有系统集成性
由于水处理涉及到对水中不同成分的不同处理,这使得水处理一般会采用多种处理技术,并将其糅合在合理的工艺流程中,在整体上使其满足水处理的要求,同时符合系统的经济性。
第三篇:IT行业分析
IT行业分析 IT行业现状:
好的:
1众多发达国家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最重要手段。软件产业,更是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软件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未来,软件产业将成为21世纪拥有最大产业规模和最具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
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it业相当给力。电子工业世界第四,其中收录音机、电话机、彩电、彩管、音响设备、VCD和一些基础元器件的生产规模世界第一。
2近年来,中国it也一路稳步增长,上半年实现销售利润282.2亿元,电子产品产销率为96.6%,增幅较大的产品有手机、台式及笔记本电脑、背投彩电、打印机等,彩电、显示器、集成电路等产品也保持两位数增长幅度。
3计算机和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计算机行业实现IT产业利润62.8亿元 同比增长33.4%
对全行业经济效益的贡献率为45.9%
上半年生产增速达到46.6%
成为行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居行业之首。
电子元器件行业上半年生产增长22.6% 对全行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为25.1%
拉动行业增长6.8个百分点。
4电子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1123.5亿美元。
出口额为569.1亿美元
同比增长47.1%
增幅高出全国外贸出口增幅13.1个百分点 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29.9%
对全国出口的贡献率达到37.7%
拉动全国出口增长34个百分点中的12.8个百分点
进口总额达到554.4亿美元
同比增长54.6%
实现贸易顺差33亿美元。
不太好的:行业高端人才紧缺
根据信息产业部的有关文件,高端人才匮乏是中国软件产业当前发展最致命的阻碍因素之一,低水平软件开发人员让中国大多数软件企业陷于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开发状态,导致国内90%以上的软件企业中的开发人员不到50人。
据国内权威调研机构统计数据披露,北京市近20万名软件从业人员中,高端人才、以大专、本科生为主的中端人才和以软件基础开发人员为主的低端人才数之比约为1:6:3,在湖南近2万名软件从业人员当中,这个比例为1:5:4,与此相同的是,在全国约90万软件人才结构当中,一样的体现是:中间大,两头小。
2国内软件人才知识和培训结构不适应产业发展需要
中国在软件总体设计、软件项目管理、软件研发等方面缺乏高层次人才,整体上存在结构不合理,知识更新速度慢,不适应国际化要求的弊端。在软件人才输出方面,在基础程序端缺乏熟练编程的技术工人,在结合应用端缺乏了解业务需求的项目管理人员;在软件人才培养方面,传统的模式与企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应用型专门人才变得较为缺乏,从最近关于基础软软件人才“供不应求”的新闻来看,软件研发人才的匮乏已成为我国基础软件业发展缓慢的一大瓶颈。
3通信行业利润大幅减少,实现利润只为55亿元,同比减少35.4%,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今年大部分通信运营商投资增幅减少,一些投资计划延期实施,对通信设备供应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②联通公司CDMA手机用户发展计划发生调整,上半年新增CDMA用户不足300万户(全年计划发展1300万用户左右),致使一些CDMA手机生产企业形成大量库存。
③一些通信企业由于销售结算方式的不同造成产成品占用资金过高,影响企业正常的再生产活动,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④手机产品内销比例提高,因此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价格不断下滑,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与此同时,手机产品市场生命周期缩短,一款手机的旺销期往往只有3~6个月,过后只好通过降价收回资金,企业普遍加大了宣传、销售力度,广告费及销售费用增长过快。
IT行业前景:
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时代,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中国软
件产业还处于成长期,其市场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2005年中国软件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907亿元,增长率达到33%。2010年左右,中国软件产业将步入成熟期。IT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其迅猛发展的关键是有一大批从事IT技术创新的人才。一定数量、结构和质量的IT人才队伍是IT产业发展的支撑,一个国家的IT人力资源储备、IT人才培养及使用状况决定着该国IT产业发展的水平和潜力。也可以说,IT产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高水平的IT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走向IT产业大国和强国的前提条件。美国、印度和爱尔兰的信息产业发展就是最好的例证。
就中国来说,IT产业在过去5年经历了年28%的增长速度,是同期国家GDP增长速度的三倍,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已进一步增强,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03年,我国IT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8万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000亿元,利税总额
1000亿元,IT产品出口额1421亿美元。软件与系统集成销售收入1600亿元,软件出口额20亿美元,创历史最好水平。IT产业占全国工业比重达到12.3%,占GDP的9.1%,成为第一大产业。
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会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聚集各种资源,突破核心技术制约,在集成电路、软件、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现代移动通信、信息安全、信息服务和系统集成等技术领域加强创新,促进IT产品更新换代,推动我国由IT大国向IT强国转变,并进而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所以,无论是从大的方向讲,还是从小的方面讲,培养和储备高素质的IT人才都显得非常重要。
五部委报告:IT人才需求每年增加100万
中国计算机报讯 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交通部、卫生部日前联合发布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等四个专业领域的人才需求状况。
计算机人才:需求每年增加100万!
据介绍,目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现有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设施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运用,比发达国家落后10-20年。但我国
信息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中,目前的软件营业收入是十年前的25倍,预计到2005年软件产业的规模将达到2500
亿元。
随着我国软件业规模不断扩大,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日益显得突出。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软件从业人员近60万人,其中专业人才约有34万人(其中高级人才4万人,中级人才20万人,初级人才10万人)。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不仅
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设计师,也缺少大量的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人员。
根据国际经验,软件人才高、中、初之比为1:4:7。按照合理的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到2005年,我国需要软件高级人才6万人,中级软件人才28万人,初级软件人才46万人,再加上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行业,初步测算,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
每年将增加百万,但国内学历教育目前只能提供5-6万人。
所以IT行业人才紧缺。
总之,IT业发展迅速,一天一个变化,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但对人才需求也非常高,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第四篇:It行业分析
从IT市场发展前景来看,据赛迪顾问预测,2005-2009年,中国IT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保持15.8%的年均增长率。从市场结构的变化趋势来看,计算机硬件产品的份额将持续下降,而软件和IT服务的份额将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至2009年,软件在IT市场中的份额将达到13.9%,IT服务的份额达到22.7%。在市场稳定增长的同时,中国IT行业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按需定制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将成为企业级IT应用的主流
目前,随着IT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逐渐成熟,中国行业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企业应用的日趋复杂化和个性化,提升了对于IT企业所提供产品与服务的要求,使其产品与服务日益朝着适应用户需求的方向发展。业内越来越多的IT企业正在根据用户多变、复杂的需求,提供按需定制的产品和服务,以方便用户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并取得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其中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正是这种理念的具体实现。利用SOA,可以使用户能够以新的方式对其IT系统零部件重新组合和使用,并使商业流程的自动化和彼此不同系统之间更易于共享信息。可以预见,按需定制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将成为今后企业级IT应用的主流。
2、与网络和移动应用相关的集成化产品成为个人应用市场增长的核心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使新兴产品技术不断地渗透到移动商务应用领域,包括移动办公、车载信息服务在内的个人网络应用将逐步成为移动商务产品与服务关注的中心。同时,个人消费体验需求的扩张将带动IT市场从“以客户为中心”向“以个人应用为中心”转移,数字家庭解决方案的应用将逐步趋于成熟,这必将带动笔记本、数码产品等个人网络应用产品的不断创新,并成为IT市场增长的重要源泉.3、TCO将成为IT用户关注的重心
中国信息化建设步伐正持续推进,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使得IT技术与应用系统已成为企业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与此同时,用户关注的重心也日益转向IT系统的稳定性、系统对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IT投资回报率等核心问题上。今后,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化,用户对于IT系统的关注将逐步拓展至IT系统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即系统的TCO管理,这将成为用户规划、选型及实施IT系统的重要决策依据。
4、IT服务管理走向规范化
从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历史来看,对于信息化建设过程的管理一直是相对薄弱的环节,这也是导致企业ERP系统和IT系统实施成功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这必将加大对于IT服务的需求。相应地,对于信息化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将使得IT服务管理的规范化显得日益重要。中国IT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将推动IT服务管理快速走向规范化。
5、网络增值服务在创新中成长
随着全球范围内互联网产业的逐渐复苏,中国网络产业实现了蓬勃发展并呈现出广阔的增长前景,与其相关的应用和网络增值服务如网络短信、网络下载、网络广告、网络游戏等服务项目不断创新,并实现了高速成长。今后,伴随宽带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服务的应用领域将更具拓展潜力,视频点播、网络教育、远程医疗等专业应用将成为新的应用热点,从而带动与网络相关的应用软件的快速增长。
6、企业发展趋于两极化共生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辽阔的地域和广泛的需求曾经在中国IT市场培育了一批有一定竞争实力的大型计算机企业和软件及IT服务企业,同时也养育了众多中小IT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IT行业正在步入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这必将导致企业的发展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即:大型企业借助于自身品牌、技术、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将会逐步扩展自身的实力;而广大中小企业受自身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约束,生存空间将会受到挤压,逐渐萎缩,最终结果是使市场的品牌集中度提高。从产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以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为主的大型企业和以合作开发、协作服务为主的中小企业这种两极化共生发展的格局,将是今后企业整合的主要趋势,这点在软件产业中的表现将会更加突出。
第五篇:行业分析
君子之一:资源类永远的王者
原材料上涨时,上游行业企业及占据政策或垄断、专利优势的强势企业具备提价权,比如东方钽业(000962)预计2011年上半年销售价格有较大升幅,新产业业绩同比增加,累计净利润预计在9005万元-10005.60万元,增长350%-400%;再比如辰州矿业(002155)金锑钨产品价格上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幅300%-350%;另外全球经济复苏也导致对金属需求的增加,太原刚玉(000795)主导产品钕铁硼磁性材料享受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受益电子通讯、高清电子产品、汽车等行业的发展,在半年报中预计净利润约增300%,有望在板块轮动中启动新一轮行情。
君子之二:机械制造产业升级下的成长
目前,有105家机械制造类上市公司发布了2011年中期业绩预盈公告。其中,江特电机、方正电机、科陆电子、拓日新能等24家公司发布了预增公告;万力达、奥特迅、浩宁达、理工监测、齐星铁塔等14家公司发布了续盈公告;大洋电机、威尔泰、东源电器、荣信股份等65家公司发布了略增公告;*ST方向、ST合金等公司发布了扭亏公告
君子之三:医药生物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
目前,有36家医药生物类上市公司发布了2011年中期业绩预盈公告。其中,京新药业、紫鑫药业、鱼跃医疗等10家公司发布了预增公告;亚太药业、上海莱士、九安医疗、信邦制药、汉森制药等5家公司发布了续盈公告;新和成、海翔药业、信立泰、仙琚制药等20家公司发布了略增公告,ST东盛等公司发布了扭亏公告。
君子之四:化工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目前,有76家化工类上市公司发布了2011年中期业绩预盈公告。其中,巨化股份、海利得、神马股份、氯碱化工等29家公司发布了预增公告;鲁阳股份、天原集团、德美化工、兴化股份等14家公司发布了续盈公告;江山化工、云南盐化、金正大、利尔化学等28家公司发布了略增公告;亚星化学、山西三维、*ST天润、华昌化工、*ST中达等公司发布了扭亏公告。
君子之五:电子信息政策支撑业绩改善
目前,有106家电子信息类上市公司发布了2011年中期业绩预盈公告。其中,中环股份、七星电子、超日太阳、大族激光等30家公司发布了预增公告;通富微电、雪莱特、新亚制程、宇顺电子等23家公司发布了续盈公告;苏州固锝、东光微电、华天科技、蓉胜超微等48家公司发布了略增公告;天津普林、*ST福日、*ST博信、*ST金果等公司发布了扭亏公告。
君子之六:新兴产业国家支持下的高增长
光伏行业仍欣欣向荣。新大新材、超日太阳、精功科技等在今年一季度效益大增基础上,中期同比仍将增长。精功科技一季度末股东人数较去年底减少25%,其机构总持股相比去年年末大增近50%。今年后三个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偏紧,因此电力板块净利润可能大增,而在核电安全隐患、电煤价格高企、干旱致水电产能不足的大背景下,光伏产业则有望迎来业绩的全面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