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在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如何在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总书记在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全党同志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
习总书记把“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具有重大意义。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早在我党领导革命战争时期,就把党群干群关系定位为鱼水关系、血肉关系,第一次把执政党和人民群众定位为一种互相包含、你中有我的关系体,而非互相对立、互相牵制的矛盾体。基于这种相互依存,共同进步的价值追求,群众路线成为了我党克敌制胜、夺取政权的三大法宝之一。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侵害群众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造成干群党群关系不断恶化,直接影响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脱离群众的危险更加尖锐地呈现在全党面前,成为了我党在新时期面临的巨大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显得尤其重要。
一、当前党群干群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民主意识增强与决策不民主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明显 增强,参与和监督社会事务管理和政府决策的愿望日益强烈。而少数单位在作重大事项决策时,不征求群众意见,搞单位或个人说了算,引起多数群众不满意。少数基层村组织负责人在村级事务决策中,独断专行,以公谋私,剥夺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或者在作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决策时,虽然符合政策和法律规定,但工作不透明,未及时向群众公开,造成群众误解、猜测与不满。
(二)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目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矛盾不断被激化。农村征地补偿、房屋拆迁、企业改制下岗工人安臵、特殊群体利益维护、弱势群体生活保障等方面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三)惠民政策落不到实处。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民生方面投入,相继出台了全面免除农村义务阶段学杂费、取消农业税、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家电下乡工程、粮食直补政策、巩固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惠民政策,在局部地区,这些政策得不到很好落实,群众对教育乱收费,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等问题意见很大,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党和政府公信力。
(四)贫富差距不断拉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低收入群体对收入分配制度不满意,对收入差距拉大和社会上出现的贫富悬殊、官场腐败等现象不满意,对住房、教育、就医、养老负担沉重不满意,随之导致了个别群众对党和政府产生不信任。
二、党群干群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当前,党群干群关系面临的各种问题,是由于决策不民主、制度不健全、方法不到位、沟通不及时而造成的。
(一)部分党员干部工作能力不强。少数党员干部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政策法规不熟悉,业务能力不强,理论水平不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足。不会解决矛盾、不善于解决矛盾,甚至不愿意解决矛盾,一味地推诿、逃避,激化干群关系。少数党员干部思想固化,不善于学习和总结,面对复杂问题束手无策,应对急难问题无所适从。
(二)部分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不依靠、不相信群众,甚至脱离群众;群众立场不坚定,甚至见利忘义,以权谋私;做群众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惯于发号施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部分党员干部自我定位不准,和人民群众的位臵关系错位。或作风漂浮,看似贴近群众,实则形同陌路,形成“油水关系”;或投机取巧,有利则投身基层,无利则远离群众,形成“蛙水关系”;甚至完全变质,视基层如畏途,视群众如雠仇,和人民群众关系恶化,势同水火,形成“水火关系”。
(三)群众诉求渠道不够畅通。在解决基层群众诉求问题中,有的地方机制不够健全,缺乏“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机制,导致个别地方出现“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现象,解决问题随意性大。群众诉求大多涉及民生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如不能及时得到有效解决,可能会发生越级访、集体访,易出现社会不稳定因素,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
(四)人民群众自觉不自觉疏离了党和政府。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群众对党的感激之情、感恩之心,已逐渐为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所取代,认为是人民群 众作为劳动者和纳税人养活了党政机关及工作人员,对今天党领导社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不再心存感激,而认为这是党和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受心态的影响,我们的党员干部认识不到其中的进步意义,认为是群众“不领情”、“不知足”,甚至是“不识好歹”,结果加剧了干群关系的疏离。
(五)思想道德教育较为滞后。由于长期以来,整个社会思想道德教育的滞后和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加之基层组织对群众缺乏经常性思想道德教育,部分群众思想与社会发展差距较大,致使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弱化,大局意识、法制意识淡薄,这也是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和矛盾加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对策和建议
(一)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把群众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维护好群众利益。
(二)必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三)必须重视和关注民生。要在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环境、扶贫、教育等重点领域,不断优化为民办实事的机制,使 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成果。积极探索建立利益平衡和协调机制,妥善处理好社会各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关系,形成合理的社会利益机制,把两极分化、社会差别控制在适度范围,使各个社会成员都能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四)必须转变工作作风。坚持求真务实,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真正把心思用到为群众服务上来,切实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本领。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着力解决“四风”方面存在问题,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把治理干部队伍的庸、懒、散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突破口,促进党员干部时刻牢记肩负的重大责任,全身心地投入到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中。
(五)必须加强群众思想工作。只有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使党的政策为群众所掌握,决策和意图被群众所理解,党员干部才能取得群众信任。在决策过程中,要善于做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消除顾虑,统一思想,为决策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
党群干群关系融洽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千方百计为群众解难题、排民忧,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千家万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第二篇:充分认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党群干群关系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始终“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当前,全国正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始终代表人民利益,密切联系群众,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对于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性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实践证明,不管取得执政地位还是巩固执政地位,选择权都在人民群众手中,党群干群关系都是最终决定因素。因此,能否密切联系群众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下面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1.党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胜利法宝
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时指出: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从党员队伍的组成看,党员都是群众中的优秀分子,来自群众的各个阶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我们党从事的事业看,一切工作都是为了群众,没有党的私利,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目的;从党依靠的力量看,每一个历史阶段,每项工作,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党的80多年的光辉历史,就是一部密切联系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党在建立之初,只是一个50多人的组织,正因为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才发展成为拥有6800多万党员,领导着13亿人口大国的执政党。在党的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与人民群众的支持分不开。可以说,我们今天所取得的全部成就,都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离开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在任何时候都没有理由脱离群众。
2.国外政党特别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兴衰成败的教训提醒我们必须密切联系群众
前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执政70多年。但执政以后,逐渐脱离群众,失去民心。脱离群众,背离民心,这样的政党是必然要垮台的。苏联和东欧各国共产党衰亡,政权丧失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党群干群关系的解体是导致共产党垮台,政权丧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苏东的教训充分说明党群干群关系是执政党的生命。
3.密切联系群众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当前,部分地区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已是不争的事实。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群干群关系就是我们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党在夺取政权时期,对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性是没有人怀疑的。为什么?因为在夺取政权之前,中国共产党是体制外政党,党要生存、要壮大、要夺取政权,一时一刻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离开了群众的危险性表现得非常直接、非常明显。而执政以后,我们党掌握了政权,掌握了军队,在这种条件下,局部地区、部门、个别党员干部脱离了群众,在短时间内,对党的执政地位的影响表现得并不十分明显,有一定的隐蔽性。这也正是部分同志对执政条件下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一个客观原因。然而,我们必须警觉,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党群干群关系存在的问题如果在局部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影响全局,威胁到党的执政地位。所以,我们必须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性。
4.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党的先进性是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就是要自觉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胸怀全局、心系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前进,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党的执政地位就坚如磐石,党的事业就会不断发展取得胜利;而脱离了人民群众,党的执政地位就不稳固,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当前,我镇正在围绕执政能力建设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则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密切联系群众就不只是说起来重要的大道理了,而是我们必须加强和实行的紧迫任务。
二、当前党群干群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全国看,新时期以来,党群干群关系总的说是好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文化利益,广大人民群众总体上是满意的。但是,改革不能保证每个社会成员同时同等受益。特别是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滋长;有的党员干部不了解群众情绪、不关心群众疾苦甚至以粗暴的手段对待群众;这些都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从我们龙口市来看,党群干群之间始终保持着亲密和谐的关系。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团结带领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集中精力干事业,推动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但是我们在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党群干群关系上,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如有的部门办事环节多、手续繁杂,重审批、轻服务。
二是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主要是有的党员干部作风漂浮,工作不扎实,不愿深入基层,不愿接触群众,与群众的距离远了,感情疏了;有的不注意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思路不新,办法不多。
三是遵章守纪不严的问题。有的党员干部讲本位不讲大局,讲关系不讲党性,讲感情不讲原则;有的党员干部把党纪条规当成小节,行为不够检点,群众意见很大。
上述问题虽然发生在个别单位和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是,影响不好,有很大的负作用。它破坏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良好关系,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它破坏了全市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影响了全市发展稳定的大局。
党员干部同群众之间关系之所以出现各种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管怎么说,在党群干群矛盾中,党员干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党群干群关系不融洽,主要责任在党员干部,而不在人民群众。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党员干部的职责就是团结带领群众干事创业,承担着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义务。因此,党群干群关系上出了问题,决不能一味地埋怨群众,而必须从我们党员干部身上找原因。从党员干部自身来看,处理不好党群干群关系,原因主要有四条:
一是宗旨观念淡薄,公仆意识不强。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员干部是公仆,主仆关系必须摆正。但有的党员干部却颠倒了主仆关系。把自己当成群众的主人,把为人民服务变成了向人民群众索取。有的党员干部不清楚自己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认为手中的权力与群众无关,个人的前程与群众无缘,不把群众放在眼里。
二是轻视政治理论学习,放松世界观的改造。部分党员干部之所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是重要原因。应该说这些年中央一直强调政治理论学习,但部分同志并没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把政治学习看成软任务,上级强调时重视,不强调就忽视;由于放松政治学习,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认识水平得不到提高,在工作中也只能被动应付,群众工作必然做不好。
三是思想境界低、政策水平不高。部分党员干部思想境界低、政策水平差,对一些基本问题认识模糊,如对党的宗旨认识不清,对党章的规定了解不全面,对党的现行政策和市委的工作部署知之甚少或理解不深不透,等等。由于不熟悉方针政策,工作起来,要么缩手缩脚,开展不起工作,打不开局面;要么不讲究策略,捅漏子,添麻烦。党群干群关系上的许多问题,都是由此而生。
四是实际历练不足、缺乏群众工作经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党员干部成长于机关,与群众
接触的时间少,对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满意什么、厌恶什么了解不多,缺乏深入群众,直接面对群众做宣传、教育、组织工作的实际锻炼,因而群众工作能力不足,水平不高。以讲话为例,面对群众,往往照本宣科,或三缄其口。
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上发生问题,在全国比较普遍。这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的。20多年来,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剧烈的发展变化中,社会的上层建筑则具有相对稳定性,总是滞后于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这样一来,作为上层建筑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矛盾就必然地产生了,这种矛盾又必然地表现在它们的行为主体党员干部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上。从这种意义上讲,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上出现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的发展来解决。
三、从保证和促进赶超战略顺利实施的高度,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要在发展中不断解决党群干群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基本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大力发展经济。经济发展是解决中国当前一切矛盾的基础和前提。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大发展中,各社会主体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社会变革和体制转换,必然带来广泛的利益调整。由此滋生许多矛盾和问题,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对这类的矛盾和问题,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大力发展经济,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我们龙口市的情况看也是这样,我们在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同样要靠加快经济发展才能得到根本解决。二是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使之适应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适应发展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
在具体措施上,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切实加强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自觉性
首先,进一步增强党的宗旨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前提。只有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才能从根本上做到密切联系群众。
其次,大力倡导真抓实干和艰苦奋斗精神。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居于世界后列,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将长期存在。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一定要坚持从基本国情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既增强工作的紧迫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各项事业的发展,又充分考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
我们要通过宗旨教育、国情市情教育和倡导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精神,从根本上解决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问题,为我们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事实上,我们党员干部中的一些先进模范人物,就是凭着强烈的宗旨意识和深厚的群众感情在做群众工作。
2.要讲究群众工作方法,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党员干部在处理同群众的关系上出现了问题,未必都是宗旨观念问题,有许多是工作方法上的问题。这就必须讲究工作方法。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工作方法很多,我们今天要讲的是最传统,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即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要相信和依靠群众。二要向人民群众学习。
3.党员干部一定要廉洁自律,在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指出: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份之想,这也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要求。作为党员干部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树立起良好的自身形象。
4.要加快领导方式、工作方式的转变,促进制度创新,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
以上我从四个方面讲了党员干部应怎样加强学习,提高密切联系群众的自觉性和本领以及廉洁自律等问题;也讲了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促进制度建设以及从办实事做起,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的问题。希望这堂课,能对大家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有所裨益;能对我市实现“凝心聚力、苦干三年,奋力跨入全国二十强”的赶超目标有所裨益。
第三篇: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形式
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形式
王典根
编者按:农村工作难——这几乎是每个基层工作者的一个共同话题。然而,农村工作到底难在哪里,为什么难,该怎样解决。按照区委、区纪委领导安排,区纪委常委、办公室主任潘仁良从2011年5月上旬起,带着“新形势下如何创新群众工作、改进镇村干部工作方式、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的课题,先后深入10多个镇办、30余个村组,调查研究认为,农村工作之所以难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村级长期无人坐班,导致村级工作混乱、两委班子失和、群众事务无人管等一系列问题,核心是党群干群关系存在问题。为此,在广泛吸收原晏坝乡便民服务体系、原花园乡民情台账制、原运溪乡一线工作法、原县河乡“三百”活动等先进做法的基础上,建立了《镇村干部集中在村服务日制度》,并于2011年6月底在县河镇开展了制度试点工作,形成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值得学习借鉴。
---对在县河镇推行镇村干部集中在村服务日制度试点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如何进一步创新群众工作,改进镇村干部作风? 区纪委在县河镇镇村干部集中在村服务日制度,通过三个月的运行、实践与探索,这一制度已经在县河镇扎根开花结果,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和认可,很大程度方便了群众,提高了行政效能,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推行镇村干部集中在村服务日制度试点的基本做法
镇村干部集中在村服务日制度,就是由包村干部组织村“三委”班子(含大学生村官),每周星期二固定在村活动室(或其它固定场所)集中办理日常性事务,同时为群众提供政策宣传、纠纷调解、业务代办、掌控民情、技术培训等便民服务。基本做法是:
1、建立一套服务网络,成立了党委统一领导、领导分片联村、部门包村联组、镇(村)干部包户帮扶的责任明确、任务明确的服务责任体系,并建立考勤管理、亮牌服务、免费代理、廉洁服务等10项纪律规定。县河镇派驻村干部70人,覆盖全镇29个村、250个村民小组、6633户、26770人,基本实现服务到户、到人。
2、规范“八个一”服务标准,即一个固定民情办公场所、一块民情牌子、一张民情连心卡、一套民情制度、一本民情台帐、一部民情通讯设备、一个民情公示栏、一个民意信箱。县河镇29个村基本上都实现“八个一”标准,村村都有集中办公地点,户户都有民情连心卡,人人都有合力的诉求渠道。
3、明确“六项”服务范围,即落实决策决议、收集村情民意、接访解难释疑、开展便民服务、商议村级事务、指导包抓协调。县河镇派出驻村的70名干部,基本上是落实政策的“宣传员”、了解民意的“调研员”、答疑解惑的“调解员”、处理村务的“参谋员”、落实任务的“协调员”、便民服务的 “代办员”。
4、改进“四于民”服务方式,即积极地问访于民,实行定点接访,面对面接待,分户建立民情档案;充分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每名干部入户调查不少于100户,并按要求完整填写《县河镇民情档案》,建立《民情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录入镇政府网站,实行网络动态管理,逐步建立民情查询系统;热情地代办于民,对群众提出的政策咨询、诉求建议、需要代办的事项实行立即受理,结合集中代办、入户代办、委托代办等形式,确保群众的需求及时代办到位、解难到位、服务到位;真心地帮扶于民,建立帮扶群众发展工作责任制,即1名镇领导、1-2名镇干部、1名村干部(含大学生村官),真心实意地帮扶农户发展产业。确定帮扶重点,注重“六帮六服务”,即帮经济发展、帮平安建设、帮文明创建、帮计划生育、帮思想进步、帮解决困难,服务于治安联防,服务于医疗卫生、服务于水电维修、服务于技术辅导、服务于扶贫帮困、服务于政策宣讲,对群众所盼望的产业服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公益事业等,及时记实反映,主动帮助协调跟踪,争取支持解决,妥善解决群众所需、所求、所盼。
5、统一“四步走”服务流程,即及时受理,镇村干部随时受理群众委托的事项,填写“待办事项受理卡”,对申办人员提供材料不齐的,一次性告之补齐。对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当场退回;限时办结,一般性事务一天办结,需要镇党委政府研究办理的,三日办结。对超出乡镇职权范围需县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由镇主管代办员承诺时限,尽快办结;及时回复,镇村干部办结后,及时反馈给申办人,并由申办人在受理卡办结栏内签字;定期监督。镇包片负责人每周对所负责村的集中服务情况进行督查落实,并填写代办事项督查卡,党委书记、镇长每半月对全镇代办事项进行督查,确保办一件、结一件。
6、实现“五个一”服务目标,即便民服务到村组,窗口在一线设立。着力打造干部与群众对话交流的平台,全镇29个行政村分别成立便民服务站,每位镇驻村干部在所包联村的便民服务站设立一个服务岗,采取即办、承诺时间办和告知不能办等形式,做到代办有委托、办中有记载、办后有回复,变政府办公为一线办公,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干部上班到农户,情况在一线了解。通过认真开展“进百家门、访百家事、扶百家困、解百家难”活动,广泛收集整理社情民意,积极开展不稳定因素大排查活动,做到对所包村底子清、发展思路明、存在问题看得准;政府工作到基层,问题在一线解决。针对调查汇总存在的实际情况,实行工作下移,采取领导领衔、挂牌督办、现场办公等方式破解难题,让上访群众感受到去政府上访和在工作组上访一样,减少上访群众奔波之苦;督办工作抓到点.目标在一线落实。将年初确定的重点项目、重点工作,按照分工,分包到联村领导和驻村干部,化解到各村,同各村、各部门签订目标责任状,一个一个到点抓落实,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工作好坏群众评,干部在一线考核。在推行周检查、月通报、季考核的基础上,年终由镇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组织一线考评,联村领导和驻村干部对一年来的“德、能、勤、绩、廉”进行述职,由所联村的三委会成员及其群众代表进行测评。镇党委、政府依据一线测评结果,确定干部年终考核名次,作为评优、选拔、交流、任用干部的依据。
二、推行镇村干部集中在村服务日制度试点的主要效果
在县河镇推行镇村干部集中在村服务日制度以来,坚持领导干部到一线,听民意、察民情,深入村组解决事关发展和民生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坚持机关党员在一线,比工作、比贡献,立足岗位争先锋;坚持农村党员蹲一线,讲奉献、作表率,强村富民显身手,引导镇村党员干部当好村情民意的“调研员”、民事纠纷的“调解员”、农村政策的“宣传员”、村组大事的“参议员”、民主制度监督的“监督员”、组织建设的“督导员”和富民强村的“服务员”。据统计,已经累计接待群众1200人,代办业务386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188件,涉及群众148户,办结率100%,满意率100﹪,有效化解群众诉求和矛盾,群众来访和越级上访的次数明显减少,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近50%,没有一例越级到区以上政府上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顺应了群众需求,方便了群众生活。实行镇村干部集中在村服务日制度后,群众办事只找一个人,只进一个门,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回应了群众“方便办事、高效办事、快捷办事”的诉求,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2、强化了服务职能,提高了行政效能。镇村干部集中在村服务日制度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随意办”为“规范办”,变“多次办”为“集中办”,强化了干部的服务意识和镇村组织的服务职能,提高了办事效率和行政效能。
3、融洽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和谐发展。镇村干部集中在村服务日制度通过群众动嘴、干部跑腿,变干部躲着群众走为干部围着群众转,真正使群众感受到了干部热忱服务、真诚为民的先进性,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有效地维护了基层和谐。
三、推行镇村干部集中在村服务日制度试点的几点启示
县河镇推行镇村干部集中在村开展服务,是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当务之急,是改进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当务之需,也是实施汉滨区委、区政府“一抓三建一统揽”战略,特别是落实“一统揽”思路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1、群众需求是创新群众工作的风向标。当前,创新群众工作的主攻方向是强化服务。具体到服务工作中,服务什么?如何服务?必须以群众需求为风向标。我们之所以推行这项制度的试点工作,之所以选择在县河镇,原因就在于该镇按照汉滨区委、区政府“一抓三建一统揽”的战略要求,在全区开展的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中,逐村走访群众148户,收集意见和建议487条,其中,群众反映在办理宅基证、准生证、低保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抚恤金、外出务工证明、助学金证明等日常事务时,存在找人难,办事难问题的有296条,占到了60.8%,表明群众迫切需要政府强化镇村干部的工作,改进工作方式,使群众在办事中由“跑断腿”转变为“动动嘴”,收到较好的效果。
2、整合资源是便民服务手段的好办法。镇村干部集中在村服务日制度在县河镇试点,赋予了镇村干部的一项新职责,使该镇不断总结完善长期实行的“分片包村”工作机制和近年来便民服务体系的做法,对镇村干部和机关日常事务进行了职能重组。实践证明,对现有人力、物力、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对现有工作职能进行流程再造,形成一人多岗、一物多用、一事多办的工作格局,是镇村干部创新服务手段,强化便民服务的一种有效途径。
3、关注民生是维护农村和谐的奠基石。从关注民生做起,努力把群众的诉求实现好,努力把群众的问题解决好,群众才能稳定,农村才能和谐。县河镇在推行制度试点工作中,着眼于解决群众“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实行镇村干部集中为民服务以来,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干部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和谐因素,减少了不和谐因素,办出了干部的好人缘,办出了干部的凝聚力,办出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新观念,办出了和谐发展的新气象,充分说明了关注民生是维护农村和谐的奠基石。
第四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思考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思考
(任金梅)
党群干群关系是我国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和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建党90年来,我们党带领广大群众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成功的致胜法宝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当前,党群干群关系总体上是健康和谐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要正视这些问题和矛盾,采取有效方法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一、当前党群干群关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党群干群关系的特点。一是面上和谐,点上复杂。从大方向上看,群众对我们党是衷心拥护、高度信赖的,党群干群关系始终是融洽、和谐的。但是从微观来看,在局部地方、特殊时期、特定环境和具体工作上仍然存在疏远、紧张甚至冲突的情况,人民群众对一些具体问题、政策措施、干部个体等方面,则较多地存在不理解、不信任、不融洽等现象。二是中央获肯定,基层有杂音。人民群众对中央制定的诸如减免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等惠民政策给予了高度评价,但是对这些政策在基层的贯彻、执行和落实,却存在“中央政策好,中间有截留,基层多走样”的不满和忧虑,甚至一些群众的利益诉求未得到合理或及时解决,出现了集体上访、越级上访、跨区域串联上访等,个别地方因处理不当还发生冲突。
二、党群干群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诉求畅通机制与群众诉求愿望间产生不协调发展态势。干群
二、我们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历程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同时,也奠定了党同人民血肉联系的坚实基础。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继续巩固和发展了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党群干群鱼水深情得到恢复和加强。
纵观90年来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对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认识都是清醒深刻的、行动都是一以贯之的,这也是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原因。从90年的生动实践中,可以得出我们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基本经验: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制度。三是必须始终坚持加强作风建设,以优良的作风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四是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决清除腐败这个脱离群众最大的危险。五是必须始终坚持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动全党上下形成密切联系群众的良好风气。
三、正确分析党群干群存在问题的原因
1.认识存在偏差,距离疏远情感。“办公条件越来越好了,但群众办事却越来越难了;高速公路越修越长了,干部和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手机汽车越换越高档了,干部和群众的联系却越来越少了……”这句顺口溜,虽然多少有些夸张的成分,但也从某种程度上道出了干群关系。一方面党群干群之间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较大分歧和差距,群众意愿和党的意图、干部的工作指导思想之间还很难达到有机统一;另一方面,干部在政治资源上、社会交往上和经济收入上与普通群众拉开了距离,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处在弱势的群体与干部缺乏感情上的认同,干群之间的感情也渐渐疏远。
2.基层组织难以作为或无所作为。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基层组织对群众的管理职能逐步淡化,而服务群众的职能却日益增多,这种“有职无权”的状况,不仅削弱了基层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能动性,也使他们感到“有心无力”,造成缺位失位。再加上少数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不关心民情民生,漠视群众疾苦的不作为行为,造成一些群众对基层党组织产生了信任危机。
3.社会思想道德教育滞后。长期以来整个社会思想道德教育的滞后和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部分群众素质较低,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大局意识、法制意识淡薄,个人主义、私利观念严重。这也是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和矛盾增多的重要原因。
四、新时期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思考
创新观念 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把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当做执政用权的第一信号,及时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紧迫的问题,切实把群众的每件小事都办实、办成、办好。一要打造零障碍沟通平台。我们要通过“评议、听证”、“公示公告”、大众传媒和文化娱乐活动等方式,拓宽民主渠道,密切党群、干群双向交流,实现“官意民心”高度契合。二要构建零角度服务理念。要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难点热点问题,提供“信得过”服务,以诚换心,以服务换情针,对不同群体进行个性化的释疑解惑,防止和克服思想教育“一刀切”。三要创设零距离组织体系。要借助网络平台使基层组织和党员向社会各种组织、群体渗透辐射,拓展工作渠道,直接融入群众组织、社会群体及社区单位之中,听民声,动真情、办实事。
最后,为了切实处理好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我希望我们要牢记党群干群关系是关系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兴衰成败,这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政治问题;同时我也希望我们能进行经常性的、多角度的、多层次的调查研究,对党群干群关系的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及时反馈和科学预测,并不断进行理性思考,从而牢牢把握正确引导党群干群关系发展的主动权。
第五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思考(定稿)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思考
党群干群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决定党的事业兴衰成败。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和谐社会,保证中国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首要就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一、当前党群干群关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党群干群关系的特点。一是面上和谐,点上复杂。从大方向上看,群众对我们党是衷心拥护、高度信赖的,党群干群关系始终是融洽、和谐的。但是从微观来看,在局部地方、特殊时期、特定环境和具体工作上仍然存在疏远、紧张甚至冲突的情况,人民群众对一些具体问题、政策措施、干部个体等方面,则较多地存在不理解、不信任、不融洽等现象。二是中央获肯定,基层有杂音。人民群众对中央制定的诸如减免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等惠民政策给予了高度评价,但是对这些政策在基层的贯彻、执行和落实,却存在“中央政策好,中间有截留,基层多走样”的不满和忧虑,甚至一些群众的利益诉求未得到合理或及时解决,出现了集体上访、越级上访、跨区域串联上访等,个别地方因处理不当还发生冲突。
(二)党群干群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诉求畅通机制与群众诉求愿望间产生不协调发展态势。干群-1-
沟通机制还不够完善、沟通渠道不够畅通。由于沟通不畅,群众的呼声不能及时反映到干部耳中,干部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上时常容易产生偏颇;当群众对有些政策不理解时,往往又得不到正确解答,导致干群间隔阂加重,误解加深。当群众的诉求在规范的、合法的渠道长期得不到畅通有效的表达时,就有可能选择非规范、不合法的渠道,导致矛盾激化、甚至形成对抗。二是少数干部腐败损害群众切身利益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最大受害者是人民群众,它是以牺牲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代价的。比如:涉及千家万户的教育乱收费;医生收红包,开单提成,药价虚高;个别党政干部的索贿受贿,吃拿卡要;一些单位公款吃喝名目繁多,请送现象严重等等,都会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虽然不正之风和腐败只是极少数现象,但却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威,降低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加了一部分人对党和政府的不满和怨恨。
(三)正确分析党群干群存在问题的原因。
1.认识存在偏差,距离疏远情感。“办公条件越来越好了,但群众办事却越来越难了;高速公路越修越长了,干部和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手机汽车越换越高档了,干部和群众的联系却越来越少了……”这句顺口溜,虽然多少有些夸张的成分,但也从某种程度上道出了干群关系。一方面党群干群之间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较大分歧和差距,群众意愿和党的意图、干部的工作指导思想之间还很难达到有机统一;另一方面,干部在政治资源上、社会交往上和经济收入上与普通群众拉开了距离,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处在弱势的群体与干部缺乏感情上的认同,干群之间的感情也渐渐疏远。
2.基层组织难以作为或无所作为。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基层组织对群众的管理职能逐步淡化,而服务群众的职能却日益增多,这种“有职无权”的状况,不仅削弱了基层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能动性,也使他们感到“有心无力”,造成缺位失位。再加上少数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不关心民情民生,漠视群众疾苦的不作为行为,造成一些群众对基层党组织产生了信任危机。
3.社会思想道德教育滞后。长期以来整个社会思想道德教
育的滞后和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部分群众素质较低,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大局意识、法制意识淡薄,个人主义、私利观念严重。这也是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和矛盾增多的重要原因。
二、新时期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思考
1.创新观念
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把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当做执政用权的第一信号,及时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紧迫的问题,切实把群众的每件小事都办实、办成、办好。一要打造零障碍沟通平台。我们要通过“评议、听证”、“公示公告”、大众传媒和文化娱乐活动等方式,拓宽民主渠道,密切党群、干
群双向交流,实现“官意民心”高度契合。二要构建零角度服务理念。要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难点热点问题,提供“信得过”服务,以诚换心,以服务换情针,对不同群体进行个性化的释疑解惑,防止和克服思想教育“一刀切”。三要创设零距离组织体系。要借助网络平台使基层组织和党员向社会各种组织、群体渗透辐射,拓展工作渠道,直接融入群众组织、社会群体及社区单位之中,听民声,动真情、办实事。
2.服务民生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必须以解
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坚持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当前事关群众住房难、上学难、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等热点难点问题要常抓不懈。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改善住房、道路、水电、环境等基础设施,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开展就业培训。一方面要依托市场需求,对富余劳动力和广大职工进行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指导,全面提升劳动力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对自主择业、自己创业、二次创业的人员,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扶持。三是实行结对帮扶。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与困难群众结对子活动,党员定期联系看望贫困户,帮其所需,扶其所急,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和问题。实践证明,党员干部扶贫帮困,对于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意义非常重大。四是健全社
会保障体系。积极主动与民政部门联系,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
3.科学发展
“十二五”规划指出科学发展是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是主线。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有助于发动群众,齐心协力加快经济转型,实现经济的科学发展。一要统筹区域发展。要整合区域经济资源,合理进行区域经济分工,在资金、项目和政策上支持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二要协调城乡发展。要遏制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把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放在突出位臵,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协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兼顾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社会结构等各方面的进步。
4.健全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党群干群沟通机制。采取多种措施,拓宽党和
人民群众联系交流的渠道,保证党和政府能够全面联系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利益群体,及时了解和准确掌握各方面群众的思想情绪和利益需求,把党的主张和国家的政策原原本本地传达给群众,把群众的呼声、意见不打折扣地反映到领导机关,在相互沟通中增进党群干群的理解和信任。二是建立利益平衡和协调机制。妥善处理好社会各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致力于形成合理的社会利益机制,把两极分化、社会差别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使各个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三是建立监督机
制。建立起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领导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网络格局,完善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的“三监督”体系,畅通群众诉求,对于干部的失职渎职行为,要从严追究责任,给群众满意的回答。
5.改变作风
高度重视干部的作风建设,把它当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常抓不懈。真正懂得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人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通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的道理;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坚持走出办公室,走向生产一线,与群众和谐相处,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
最后,为了切实处理好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我再概括两句话,希望能与同志们共勉:第一句话,我们要牢记党群干群关系是关系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政治问题;第二句话,我们要进行经常性的、多角度的、多层次的调查研究,对党群干群关系的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及时反馈和科学预测,并不断进行理性思考,从而牢牢把握正确引导党群干群关系发展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