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密切干群关系心得体会民情日记
密切干群关系心得体会民情日记 以开展“双联”行动密切干群关系
------对开展“双联”心得体会民情日记
“联村联户”行动开展以来,我对本人的联系户郭玉兰家多次走访,了解,深刻体会到这是一项利民惠民、深得民心的好政策,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好途径。“双联”行动怎么样,群众都在想,效果好不好,群众最明了。
郭玉兰虽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但单独立户,生活各方面还是由子女们抚养,她经常和二儿子谢天龙在一起生活,所以她的生活状况如何,主要是子女们照顾的好不好,引导子女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才能使老人生活过的更好,在联系过程中主要的是以教育子女孝敬老人,发展经济,两个方面做工作。开春伊始,送去两袋化肥帮助播种、老人有病,陪同去乡卫生院看病治疗,通过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们,也使他们体会到了干部联系他们带来了温暖,解决了一些问题我本人也倍感欣慰。
因此,我认为开展“双联”行动,关键是要附下身子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以实际行动帮扶群众,才能使群众感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密切干部和群众的关系。
在我乡贫困群众还很多,如何帮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主要还是要将他们如何发展家庭经济,除提供一些物资帮助外,但主要是要引导他们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生产技能,做好自身造血功能,才是长久之计。我认为对他们的帮助不仅是提供了多少物资,主要的是为他们提供了科学技能和发展信心,不能把他们帮扶成懒汉、庸人。开展“双联“行动还在于常抓常新,不断学习新经验,把通过开展“双联”行动真正富起来的典型经验加大宣传,才能体现”双联“成果,才能通过使“双联”使一部分人富起来,早日实现小康生活。
以上是本人通过“双联“活动的一点体会,我本人将一如既往做好“双联”工作。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使联系户早日过上幸福生活。
第二篇:开展《民情日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开展《民情日记》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淋头村地处罗坝镇的西部,距镇政府1公里,有耕地面积930亩,山林面积14000亩,其中桑园面积870亩,水果面积620亩。全村有14个村民小组,人口1500多人,有4个党小组,农村党员46名。2004年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5万元,村固定资产约20万元,全村农村人均纯收入达3128元。
下面我谨代表淋头村支部作《开展〈民情日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会议发言,与大家一起探讨对开展《民情日记》活动的认识和体会。
根据罗坝镇党委的布署和要求,自2002年3月以来,我村切实开展了以“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家心;办百家事,致百家富”为主题的《民情日记》活动,参加活动的人员有村两委干部4人。从三年来开展《民情日记》活动中,我们体会较深的是:开展《民情日记》活动,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民情日记》记载的是民情,反映的是民意,承载的是群众的感情,解决的是民忧,它在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系上了一根血肉相连的感情纽带,它是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沟通的有效载体。
一、开展《民情日记》活动,提高了干部的服务水平,端正了工作态度,在干部与群众中架起了沟道的桥梁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村一些干部过去存在思想作风浮躁,工作不够踏实,进村入户少,对群众的事不够关心,群众反映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于是造成群众对村干部有怨恨,不信任干部,干部之间有对立情绪,给干群关系蒙上了阴影。自从2002年3月开展《民情日记》活动以来,干部为了记录《民情日记》,下乡入户的次数多了,常走在田间地里,深入农户问寒问暖,把民情民意写入本子里,记在心头,实事一件件去办,问题一个个解决。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我村的干部当面能解决的当面解决,不能当面解决或自己不能处理的,记录在本子上,向主要领导反映,争取主要领导的重视主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并负责跟踪落实。
通过开展《民情日记》活动,干部在记录和处理过程中,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使干部树立了亲民、爱民、为民的执政理念,锻炼了党性,彻底转变了作风,增强了为民服务意识,提高了干部的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人是有感情的。我们的干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时,慢慢地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群众信任干部、支持干部。如在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中,由于水毁田的原故,镇政府工作人员在计算农业税的税收标准中,还是按照原有田亩来计算,村民意见较大,不上缴农业税。村干部陪同罗坝财政人员上村征收农业税时了解情况后,并将情况向村书记汇报后,立即召开班子会议,研究解决办法,同时以书面形式将禾万组情况汇报给镇党委政府,镇党委委派税改办人员与村干部到禾万村小组负责核查落实,经核查情况属实后,在减去水毁田面积的基础上,重新核算禾万村小组的农业税,该村村民表示满意,全部村民都纷纷按时上缴了农业税。经过此事后,村民都十分拥护和支持村委会的工作,如在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灭犬行动
等工作中,该组的任务都率先完成。
二、开展《民情日记》活动,增立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感情
在开展《民情日记》活动中,只有干部经常进村串户,如实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知道百姓有何呼声、有何困难、有何企盼等,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的难事、琐事,这样的好干部才能取信于民,才是老百姓最需要、最欢迎的干部。开展《民情日记》活动以来,我村干部在《民情日记》的记录和处理过程中,都能做到心里装着老百姓,真正体察到人民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紧紧抓住记民情,察民意,解民忧这条主线,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从2002年3月以来,我村干部共记《民情日记》512篇,其中党的建设方面53篇,发展经济方面85篇,处理民事纠纷方面197篇,计生民政方面74篇,为民办好事实事方面103篇。《民情日记》从“记”到“办”的全过程,实际反映了干部对人民群众至爱至亲的高尚情感,融洽了党员与群众、干部与群众的鱼水情、血肉情。如2003年6月,村干部刘青华下乡了解到许多农户养的蚕染病,且无药可治,村书记当场指示全体干部下乡了解掌握病情,同时向镇党委政府及县金兴茧丝绸公司汇报。丝绸公司得知情况后,立即请省蚕研所的专家进驻罗坝,进行调查研究,最后证实是微粒子病毒所致。有蚕桑专家尽力指导和帮助群众做好防治工作,控制了蚕微粒子病的蔓延,确保了我村的支柱产业,通过专农组的指导,农民的种养技术得到提高,蚕桑单位面积产量明显上升。事后,许多农户认为,如果没有开展《民情日记》活动,上级就不会及时了解情况,这将导致病毒的蔓延,那么付出的代价将是整个蚕桑产业全军覆没,最终损失惨重的还是农民。干部对民情的重视及迅速处理让群众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党员干部的关爱,真正体现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鱼水情、血肉情。
三、开展《民情日记》活动,赢得群众对村干部的爱戴和拥护
村干部在记录民情,解决群众生产生活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并为群众办实事和好事的过程中,群众看到了干部亲民爱民的高大形象,从而赢得爱戴和拥护,如2004年10月,淋头村委会在淋头坝建设一个新的生态文明村,首期工程拟建40户,涉及征地的农户有21户,需征地面积33亩。为了尽快把生态文明村建起来,群众积极响应,纷纷行动起来拥护,完成征地任务。在2004年镇党委组织的群众对村干部的考核评比中,群众对全体村干部投了优秀票,对全体村干部给予了极大的信任。
《民情日记》以“日记”为桥梁,及时收集记载民情民意,及时解决民忧民难,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在“记”与“办”的过程中去凝聚人心、化解矛盾,解决了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一步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维护了社会稳定。
第三篇:转变干部作风 密切干群关系
转变干部作风 密切干群关系
全力推进“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活动
中共孝义市委书记张旭光
如何让党员干部用好手中的权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更好地服务群众,让群众满意?如何让党员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密切与群众的联系,确保社会长治久安?“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活动为我们创造了最佳的平台。我们将把“三大”活动作为全市一号政治工程,广泛发动,凝聚合力,促进党员干部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搭建党群、干群连心桥,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转变发展理念,致力民生幸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最终落脚点就在于人民幸福。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价值观已由传统的“增长——进步本位”物本价值观转向“民生——幸福本位”人本发展价值观。“民生——幸福本位”人本发展价值观,突出了民生本位,注重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幸福指数,是对各级党委、政府工作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新理念。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转变发展理念,牢固树立“民生——幸福本位”人本发展价值观,把民生放在第一位,关注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关注老百姓的幸福感,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幸福指数,以此来指导“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活动。要认真理解和把 1
握“三大”活动的深刻内涵,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妥善化解一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有效提升群众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指数。
二、坚持群众路线,强化服务意识
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者,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丰富的智慧源泉。“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只有切实解决党同群众的关系问题,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开展“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活动,要求我们的干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群众的诉求“听清楚”、把上访的缘由“问清楚”、把政策法规“讲清楚”、把受理案件“办清楚”,真心关爱群众,增进群众对干部的亲切感和信任度,营造一种干部关心群众疾苦、群众信赖干部的亲密的干群关系。同时,我们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体现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幸福不幸福”作为衡量“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活动成效的具体标准。
三、畅通沟通渠道,实现良性互动
沟通有释放压力、排解情绪、缓和矛盾的重要社会功能。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是实现有效沟通的重要前提条件。当前,沟通不畅仍然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信访形势严峻复杂的重要原因。开展好“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活动,必须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的机制,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实现干部群众的良性互动。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地毯式”排查,做到“市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事”,在排查中梳理问题,在排查中化解矛盾。同时,在活动中探索完善畅通诉求表达渠道的长效机制,使干部随时听取群众意见,随时随地做好矛盾化解工作,营造一种和谐的干群关系。
四、拓展工作思路,化解社会矛盾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随着思想观念的碰撞,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多样。如果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就有可能引起群众的不满情绪,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当前,我市正处于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尽管我市工作基础比较扎实,但也不得不面对来自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和挑战。在这次“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活动中,我们积极创新工作方法,采取向四大班子领导、各工作组发放排查日记本,向群众发放“三大活动”到我家宣传画等形式,有效推进“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不仅要向群众请教,集中民力民智,拓展工作思路,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形成矛盾纠纷排查和预警机制、社会矛盾调处机制等有利于维护
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而且要在数字化平台建设、流动人口管理、社区管理社会化建设等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
五、增强干部素质,提升工作能力
“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活动是锤炼干部队伍、改进干部作风的重要平台。这就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必须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要系统掌握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学习做人的道理,学习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及时“把脉”“充电”。要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以良好的作风推动转型跨越发展、民生幸福孝义建设,以良好的作风营造一种鱼水般的干群关系。活动过程中,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克服“庸”、“懒”、“散”、“浮”、“冷”、“奢”、“横”等不良风气,真正沉下去、接地气,真正保持“白加黑”、“五加二”、“三步并作两步走”的工作状态。要创新工作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主要领导以主要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八面锣鼓一起敲,十个指头弹钢琴”、“一切工作具体化”。要改进工作方式,会说话,善处事,做到“微笑服务、主动服务、热情服务、真情服务、优质服务”,做“亲民型”、“爱民型”干部,永葆党的纯洁性。
第四篇:密切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密切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在我国,干群关系是所有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当前,如何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是摆在我们前面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然而干群关系是我国社会现实中客观存在着的一对基本关系。干群关系和谐与否,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重大。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经济成份、价值观念、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多样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这种变化和发展必然要反映到党内,影响到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这种形势,对于密切干群关系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科技与知识日新月异,为密切干群关系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为密切干群关系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自主意识和利益冲突使得密切干群关系更为棘手。干群关系双方都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相比之下,干部队伍的变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主导性。
在社会新形势下部分党员干部的自身需求和部门需求越来越膨胀。什么洋房别墅、什么高级轿车、什么三陪小姐、什么大吃还喝,什么豪赌狂嫖等等。一部分先富群体的一些做法引起了负面的示范效应。不少手握重权而原本清廉的领导干部也不甘寂寞,纷纷攀比效仿,进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等等,来满足自己和部门的私欲。这样既败坏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又引起了广大群众对部分党员干部的不满。
日益严重的腐败,尤其是高层腐败致使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度明显降低。邓小平曾经讲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高层的腐败现象,我们的事业就有失败的危险。就是在这样的提醒和警示下,还是有不少干部,特别是高层干部身陷腐败,纷纷落马。而且是职位级别越来越高,部门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年轻。从基层的乡村干部,到中层的市县干部,再到省部级干部,甚至还有纪检和司法部门。从“五十九岁现象”到了“三十九岁现象”。二建,腐败形势严峻,不容乐观。
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致使人心浮动。社会治安状况严峻,在群众心里,是与政府和干部打击和惩治社会黑恶实力和严重刑事犯罪不力有直接关系的。有些地方干部还与社会黑恶流氓势力相互勾结,危害一方百姓。有些部门和干部还充当一些低级娱乐服务行业的保护伞,收取保护费,中饱私囊;同时也败坏社会风气,使得邓健遗毒又沉渣泛起。这些事实使得广大群众对某些政府和干部失去信心,政府的形象和干部的威信在群众心中逐渐淡漠和降低。
以教育干部为着力点
领导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矛盾主要方面在于领导。新时期干群矛盾的表现多种多样,成因也很复杂,但矛盾的焦点在具体的干部身上。在我国发展的现阶段,干部自身的问题引起的干群利益矛盾较为突出;有的干部认为手中的权力就是为追求个人利益服务的,忘记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服务宗旨;有的干部不深入群众,不深入实际,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弄虚作假,失去了群众的信任;有的干部贪污腐败,拉帮结伙,提携亲信,假公济私,好大喜功,导致群众不满;有的干部科学管理能力不强,工作方式简单生硬,法治观念淡薄,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伤害群众的感情。
以反腐败斗争为突破扣
干部腐败是干部“主人”化的一种表现。权力腐败是指将公权力视为一种经营活动,继而欲图寻求最大限度地扩大这个职位的收益的行为。权力腐败行为本身以寻租、造租为主要内容。在新时期,我们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绝不能低估腐败现象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少数干部的腐败行为已经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不遏制和解决腐败问题,干群关系将有不断恶化的可能。反腐败是解决干群矛盾、防止干群矛盾性质转化的基本思路之一。因此,新时期解决干群利益矛盾、密切干群关系的成功经验是以反腐败为突破口。每一次反腐败取得重大成绩,群众都会欢欣鼓舞,干群关系都会进一步密切。
加强干群之间的沟通
干部与群众互相依存、相辅相成,制约干群矛盾的因素有很多,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多种因素,其中利益因素最为根本。干群矛盾运动的基础是利益。利益对干群关系的矛盾运动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新时期,由于市场经济的复杂环境,由于生活的快节奏和各种信息获得的渠道增多,使干群之间的沟通少了,干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机会也少了,由此导致的干群矛盾却增多了。应深层次研究干部群众之间的利益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消除干群之间的沟通障碍,要改善沟通环境,创造沟通条件,创新沟通机制,以在干部与群众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坚持教育和惩治相结合
解决干群矛盾要靠法治,要建立和完善约束干部勤政廉政的各项法律法规。对已经制定的法律法规,要严格执行;对需要修改的,要抓紧修改、完善;要根据新的情况,不断研究制定新的法律法规。要严格依法办案,对损害群众利益的领导干部的违法案件,要一查到底,该撤职的撤职,该判刑的判刑,使群众亲身感受到自己的利益能受到法律的保护。
解决干群矛盾更要靠教育。要通过学习和教育,提高群众和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扶持正气,大力宣传和表彰干部中的先进典型,弘扬勤政爱民、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新风尚。同时要强化并创新对群众的宣传教育,使群众理解和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观。
总之,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题目。有必要把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上述几个着力点上下大功夫,从而创造鱼水情深、水乳交融的干群关系,使和谐的干群关系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助推器。
第五篇:转变干部作风 密切干群关系
转变干部作风 密切干群关系当前,干部中存在的以权谋私、作风不过硬、经济上不廉洁等现象,是人民群众最关注、议论最多的话题,也是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的关键问题。如何改善干群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践证明,只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解决“三农”问题为中心,以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为目标,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创造
一个团结战斗、作风过硬、关心群众的领导班子,创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才能密切干群关系。
一、转变干部作风的重要意义干部作风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关系着党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成败。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干部的作风是关键。从总体上看,我们干部的作风是好的,干部思发展、谋发展、抓发展的氛围浓厚。但是,部分干部在作风上暴露出来的问题,已成为影响工作落实和发展的障碍。突出表现在:有的工作敷衍,推诿拖拉,政治敏锐性不强,政策掌握不全面、贯彻不彻底;有的工作漂浮了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自由主义较重,讲大局不够;有的精神不振,方法简单,对待群众感情生硬;有的私心较重,办事不公正,甚至搞吃拿卡要、不廉洁;有的弄虚作假,报喜不报忧,赌博和“走读”现象时有发生等等。作风问题无小事。干部作风不正,就会失去群众的信任,党的方针政策就无法在群众中得到有效落实。干部作风不实,就会给发展造成恶劣影响,给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带来巨大阻力。作风问题不解决,就会影响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就会阻碍建设“生态立县”的前进步伐。为此,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干部作风问题,促使干群关系的密切程度。
二、转变干部作风的指导思想转变干部作风要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两个务必”的要求,突出“心贴群众,为民服务”的主题,围绕全面建设“生态经济强县”发展总目标,以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以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制度建设为手段,树立为民、亲民、务实、清廉的干部新形象,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三、转变干部作风的主要措施转变干部作风,以着重解决部分干部所表现的“懒散、浮燥、简单、不公、不廉”等突出问题,建立转变干部作风的长效机制为主要内容。
(一)杜绝不良作风,确保政令畅通,严禁我行我素党员和干部要牢记确保政令畅通的政治纪律。决不允许出现阳奉阴违,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派”行为,绝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严肃查处编造、传播政治谣言及丑化党和政府形象的人和事;严肃查处对上级安排的工作顶着不办或不及时办理的单位和个人。着力培养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坚强的政治纪律性,坚决反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不良作风,大力倡导“严守纪律、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少云精神”,确保中央、市委、县委决策得以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确保政策上下一致不走调。
(二)树立实效作风,维护人民利益,防止脱离群众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牢记“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这个对干部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在决策上,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利弊得失的根本标准。增强工作透明度,积极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要特别关心和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如特困户、受灾群众、下岗职工等。涉及群众利益的大事,通过召开群众会,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决反对高高在上,唯我唯大,脱离群众的不良作风。
(三)坚持服务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克服推诿塞责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开展“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市场主体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四服务”活动。大力推行依法行政、政(村)务公开。克服推诿扯皮、“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作风,切实消除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现象;切实做到微笑服务、主动服务、优质服务。
(四)加强廉政作风,恪守勤政廉洁,力戒办事不公勤政廉洁是反映干部作风好坏的标准之一。坚持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从源头制止腐败;坚持深入行风评议,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坚决反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坚决反对优亲重友,厚此薄彼;坚决反对吃拿卡要、公款大吃大喝。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勤政廉洁的作风,努力克服得过且过无所谓,贪占便宜不廉洁的行为。坚持恪守做人本分,做到公正办事、清白为人。
四、转变干部作风的要求
(一)提高办事效率,坚持求真务实干部要加强学习,增强业务技能。努力克服急功近利、浮躁傲慢、敷衍拖拉的不良作风,大力倡导雷厉风行、平易近人、慎重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