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侦查一体化机制破除反渎工作难点
以侦查一体化机制破除反渎工作难点 金华市院 吴庆华
[中文摘要]金华的反渎工作自2006年以来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尤其是2009年以来不仅办案数名列前茅,而且办理了一批有影响的大要案,并且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反渎工作的开展,这些都得益于侦查一体化机制的贯彻。
[关键词]侦查一体化 内涵 目标管理 线索管理、研判 运作模式
一、我市反渎工作的现状
渎职犯罪作为职务犯罪的一种,又被称为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揣腰包”的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背公务职责的公证性、廉洁性、勤勉性,妨害国家机关正常的职能活动和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其本质是权力与责任脱节,导致权力的失用或滥用。渎职的行为和结果,严重违背了公务员职责的公正性、廉洁性和勤勉性,妨害了国家机关正常的职能活动,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依照现行法律规定,渎职罪属于结果型犯罪,一旦成立,往往已经造成难以挽回的重大损失或严重后果。
另外,渎职侵权犯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于这类人员身份特殊,各种关系盘根错节,给基层院查办案件带来一定困难。一是亲属、朋友、同乡、同学、战友等社会关系网形成的“保护层”使案件查办工作极易陷入困境;二是部门保护主义严重干扰着办案工作,为了本单位、本部门的荣誉、声誉不受影响,千方百计捂着盖着,以达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目的;三是利益关系作祟,由于与在案人员存在着某种利益牵连,生怕“拔出萝卜带出泥”,从而利用各种关系对办案机关和办案人员施加压力来阻碍侦查;四是个别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对反渎职侵权工作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为了其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对反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抱着一种消极的态度,不但不支持查办工作,反而千方百计地来限制渎职侵权案件的查处,造成检察机关孤军奋战的状况。
金华市院反渎局2006年挂牌成立后还发现了反渎队伍存在一个问题:各地只注重本院或反渎职侵权部门自身的力量,而忽视了与其它院或相关部门的配合和联络,遇到跨区域、智能化、关系复杂的大案要案和窝案串案,形不成打击的优势和合力,使过去那种二三个人为一组各自为营、分散作战的侦查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各院侦查骨干的能力水平各有特色,如果各自为战,不但整体合力不强,而且侦查人员个性化的特长和优势难以充分发挥,侦查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办案能力很难实现优势互补。
发现这些情况后,市院反渎局响应省院提出的号召,努力抓住“一体化业务指导”,致力于改变这一现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06年以来,全市各办案单位在消灭“空白院”的基础上保持办案量不断提升。特别是2009以来,各办案单位都较早地消灭了“空白”,并在案件量的平衡上有了明显地进步,如2009年立案查办37件41人;2010年查办41件51人;2011年查办32件41人,办理了一大批有影响、有震动的大要案,取得了很好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比如市院办理的原兰溪市建设局局长许某滥用职权和受贿案件、比如市院查办的原金华国资委傅某等人滥用职权案件、金东区院和东阳市院联动的环保案件等等。
二、“侦查一体化”体制的内涵
反渎职侵权工作侦查一体化,是指检察机关在现行的检察体制模式下,建立以优化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部门的侦查资源配置、提高整体效能为目标,以省级院为指导,以市级院为主体,以基层院为基础,以市院侦查指挥平台为组织形式,以提办、交办、督办、联合办等为主要办案方式,实行侦查活动统一组织指挥,案件线索统一管理和经营,侦查人才和技术装备统一调配使用,执法环境统一营造的查办渎职侵权犯罪的侦查机制。省院王祺国副检察长认为侦查一体化的内涵体现4个属性即一是整体性;二是协同性;三是法定性;四是信息性。1【①】
反渎职侵权侦查一体化模式从整体上打破了以往一个办案单位单边作战的格局,纵向突破了级别管辖的梯度空间,横向超越了属地管辖的界限,贯通了以省级院为龙头,市级院为主体,基层县级院为基础的流程化效率运作,从而更突出上级院统一领导指挥的权威,强调局部对整体服务和整体对局部的协调,体现了准确高效的行政性和严密迅捷的组织性。反渎职侵权侦查一体化模式在更广的层面上更灵活地适用刑事诉讼法指定管辖的规定,通过提办、交办、联办、督办等多元化办案方式来突破重大疑难案件,排除办案阻力,加强异地协作,破解“本地人难办本地案”的难题
三、实行反渎工作目标一体化管理。
金华市院根据上级院对渎职犯罪形势的判断,结合金华本地实际情况,提出每年的反渎工作目标,并实施科学的量化管理。
一是确立全市全年整体业务工作目标。在省院施行绩效考核以前,市院根据近年的办案情况以及全市掌控的案件线索量,提出相应的全年整体业务工作目标。如06年即提出全市“消灭空白、总量在20件左右”的规模要求和“提高案件质量”的质量要求。省院实行分类绩效考核后,调整为以考核分类确定业务规模与质量的要求。全市全年整体业务工作目标的确立,使各单位能够认清全市办案目标与方向的同时,根据自身实际确立工作目标,引导全年总体工作努力方向与走势。
二是实行目标管理阶段化推进督促机制。确定全年目标后,对总目标分阶段进行目标分解,保证全年工作任务完成。如2011年确定目标后,市院先督促办案困难的县市完成工作任务,县市把自己遇到的难题主动和市院沟通,市院借助各种途径解决困难,帮助扫清障碍,到今年5月份,各地有已经消灭空白,从而没有影响今年全国检察系统开展的渎职预防巡展工作的开展,也为下半年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三是围绕专项工作重点推进。借助时机开展专项工作的治理也是做法之一。2010年12月转发了两办《关于加大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违法犯罪工作力度的若干意见》,高检院也出台了相应的文件,省院召开了全省检察长会议,市院积极贯彻上述精神,加大了对重点领域的整治。市院办理了市国资委傅某等人滥用职权造成3000万元损失的大要案,永康市院办理了行政执法局玩忽职守案件3件5人,并办理了以派出所长黄某为首的徇私枉法案件4件4人。这些案件的办理也都是围绕重点工作开展。
四、案件线索与研判的一体化管理
“职务犯罪线索是指蕴涵、反映职务违法犯罪事实的未经检察机关充分查证的信息。”2 [②]依其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举报线索,包括个人来信、来访和单位移送以及上级交办的线索;二是侦查部门自行发现的线索,包括在工作生活中获取的和在查办案件中发现的线索。“职务犯罪线索具有客观性、针对性、分散性、价值性、局限性、传递性、时机性等特征”。3 [③]职务犯罪线索虽然一般不直接作为证据使用,但其是开展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源头,是启动职务犯罪侦查行动的开关,在职务犯罪侦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4 [④] 线索统一管理是侦查一体化机制得以正常运作的前提。启动侦查指挥中心,开展一体化侦查,关键要有成熟的线索和可靠的情报信息。案件线索管理中的关键两步一是获取二是研判。
1、线索全市汇总、并串。在线索汇总方面,仅通过每月的月报表进行汇总是不能达到整体汇总效果的。一方面,按月报表机制实现线索汇总,另一方面在工作指导及巡查中及时将各办案单位的线索,甚至是线索情况进行汇总,我局以及初步实现高检院关于对重要线索实行分级备案的要求,下管一级的规定,对下级院受到的涉及党政领导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职务犯罪的要案线索,以及数额特别巨大或在当地有影响的大案线索,要报上级院备案管理,由市院统一经营,统一开发利用。线索全市汇总有效避免因线索积压或人员更替而造成线索流失的问题。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我局办理的原义乌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吴厚征滥用职务和受贿案。
2、线索全市研判。侦查人员对职务犯罪线索的分析评估,是指侦查人员依据所掌握的资料和信息,根据职务犯罪侦查经验,运用逻辑推理等方法,对职务犯罪线索进行分析,推测可能存在的职务犯罪事实,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据此判定线索可查性以及调查重点的一种活动。
市院反渎局在线索全市汇总并串的基础上,通过对案件线索资料的汇集、整理、分析以及对线索处理情况的及时掌握,有利于拓宽侦查视野,实现侦查工作得科学决策,也有助于及时通过业务指导或参办、督办、提办等方式解决基层检察院在线索处理中遇到的难题。从近两年的办案情况看,公安交警及车管部门、法院执行部分、国土拆迁以及环保系统等部门线索并串的效果良好,市院不但可以为在办基层院提供较为丰富的案件线索,而且为有相关线索反映的其他基层院也提供了办案线索与查办思路。
3、立案前汇报制度把住了质量关。金华市院一直坚持基层院立案前向市院反渎局汇报的制度。该制度从线索研判角度看,其主要益处有:一是进一步把握了质量,阻拦了凑数案件启动侦查程序。二是拓展了办案思路。市院从全市的角度提出提高查办级别、拓展查办范围等扩大战果的意见,推动查办工作合理扩大战果。立案前汇报制度构成了一体化研判线索的重要一环。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件还是环保系统案件,金东区院向市院进行情况汇报后,市院把相关的线索进行并川处理,并且积极配合区院打开缺口,保证案件的质量而且为后期工作做好铺垫。
4、日常指导中坚持一体研判线索的作法。市院在日常指导中把线索的共同研判作为重要与必要的一项工作。定期派出指导组前往基层院,集中精力对所有线索进行研判,形成共识,该初查的初查,查办的查办,该放弃的放弃,有效地处理了案件线索。如某县在“康庄公路”建设中的一条案件线索经初查一度陷入困顿,市院指导中共同仔细研判了该线索,并提出具体的进一步初查意见,最后通过该线索查办了3人渎职犯罪案件。
五、查办案件中的侦查力量调配一体化运作
检察干警都是按行政区域划分配的,目前各级检察机关侦查人员不够多,特别是县区检察部门人员比较匮乏,最多的是市院反渎局8人,人员配备达到5人的有3个局,其他的以3-4人为主,很多的局实际办案力量明显比配置的编制少。各地经济情况、发展不同等往往造成有些局办案力量常年不足,而有些地方因为线索少或没有线索往往办案力量就会闲置起来,实施侦查一体化打破了地域界限,能使全市的办案力量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全市办案力量的使用上,我市反渎基本上做到集中使用时,发挥攻坚作用;分散使用时,发挥他们办案的定向把关作用。一体化查办的运作在金华市反渎系统的模式有:一是上下联合式,二是对下帮助式,三是整体集中式。在查办案件的一体化运作中,形式与时机灵活方便,可以在初查中适用,也可以在办案中适用,可以先适用帮助式也可以根据需要而调整为集中中,一切丛案子的实际情况而调整。
通过这些年的侦查一体化的实践操作,在平衡各地的办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遇到了不少的难处,今后几年我局将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完善侦查指挥协调机制。指挥、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是重要的实现方式,继续完善对基层院在查办案件的定性及犯罪事实认定、侦查方向、时机、措施、适用法律等关键环节上给予具体的指导;对基层院办理的重点案件,进行个案督办,并适时介入办案过程,直接予以指挥或指导;从有利于案件查处的角度出发,改变案件管辖,采用提办、交办的方式,顺利开展案件侦查。完善区域交叉办案,加强跨地区侦查协作,整合侦查部门精干力量查办跨地区的大要案;继续加强内部协调办案,如协助办案;代为取证;协助追逃等。
二是建立和健全信息情况交流制度。继续完善信息库的建设并不断的与实践相结合使用,不断充实其与办案相关的信息情况,建立以典型案例、侦查谋略等信息,对案件信息进行跟踪分析,加强对线索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三是继续加强全市反渎人员的人才库的建立和使用。人才是反渎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优秀的侦查人才,我们的反渎工作不能取得新的突破,集中全市的优秀力量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要给予侦查人才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把优秀的人才留在反渎部门。
四是实现利益共享分配机制。现行利益分配机制不公,客观上导致了一体化过程中利益分配的失衡,有碍于侦查一体化的体制的建立。我们认为一要增强侦查一体化利益共享的价值理念;二是提高化解侦查一体化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利益矛盾冲突的能力;三是创建有效的侦查一体化利用共享的分配平台;四是改革和调整现有侦查一体化失衡的利益格局。
注释:
1【①】王祺国《关于职务犯罪侦查一体化的若干问题》 [②] 关福金:《案件线索与调查》,载《反渎职侵权工作指导与参考》2008年第6期,第20页。[③] 陈连福、何家弘:《渎职侵权犯罪侦查实务》,法律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第73页。[④] 初查是立案前的调查,也是侦查活动的一部分。
第二篇:用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破解反渎工作难题
浅析用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
破解反渎工作难题
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就是指检察机关为提高执法水平和效率,树立法律监督权威,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维护司法公正与社会公平正义,在各级党委领导和人大监督下,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按照检察工作整体性、统一性的要求,实行上下统一、横向协作、内部整合、总体统筹的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强化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的领导关系,加强各地检察机关之间的工作协作,充分发挥内设机构的只能作用,能促进检察机关结成运转高效、关系协调、规范有序的统一整体。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的优势正好为我们破解反渎工作难题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与平台。
反渎工作是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反贪工作和刑事检察工作而言,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渎职犯罪隐蔽性大,有关人员对渎职犯罪的认知度低。认为行政行为有些偏差是可以理解的,只要没有装腰包,有些还是好心办了错事,不认为是渎职犯罪。社会公众对渎职犯罪的构成要件、危害程度、举报途径的知晓度还不够等,严重制约了渎职犯罪案件的线索来源。渎职犯罪往往与单位的制度、规划、授权等有关,而这些证据具有一定的游移性,还有的渎职行为直接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违规操作有关,存在太多的干扰因素,导致渎职犯罪侦查取证与立案诉讼困难。反渎工作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阻力大。有些上级机关或领导认为渎职案件涉案人员没有个人贪污、受贿等行为,危害不大、民愤不大,或情有可原等,往往对渎职案件的查办进行干预、说情、协调等,对渎职案件的查办形成很大阻力。总的来说就是“获取线索难、调查取证难、立案与诉讼难、办案阻力大”(参见韩惠军 反渎工作析难解困之初探)。那么,基层检察机关如何解决这些反渎工作难题呢?我认为,现阶段推行的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为提我们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与平台。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按照检察工作整体性、统一性的要求,实行上下统一、横向协作、内部整合、总体统筹的检察工作一体化格局,实现检察机关结成高效运转、关系协调、规范有序的统一整体,充分发挥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的作用来破解反渎工作难题。
一、充分发挥上级检察院的领导优势,上下联动获支持 充分发挥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下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的领导作用,利用上级院对下级院的领导关系,从各个方面获得上级院的支持,改善基层院查办渎职犯罪案件的执法环境,解决基层院查办渎职犯罪案件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利用上级院对重大案件、事项的督办、参办、提办、交办等多种侦查方式,发挥上下联动一体化的整体优势,化解地方干扰与压力。对大要案件或有重大影响的案件,由上级院统一指挥,针对案件的具体情况,合理调配本地办案资源,集中攻坚。对涉及面广、侦查取证困难的窝串案,实行“大兵团”作战,对专业性强的行业犯罪案件,由上级院抽调侦查骨干、专业人员协助侦查,用人所长,确保案件成功率。对社会关注度高、干扰阻力大的案件,由上级院靠前指挥,统一调度,化解阻力。充分利用上级院业务部门的对口指导,对侦查确有困难或阻力特别大的案件,积极提请上级院采取督办、交办、参办等侦查方式,利用上级院的指导、命令等,形成查办反渎案件的整体优势,排除干扰阻力,促进案件的有效查办。
二、充分发挥兄弟检察院的资源优势,横向联系抓协作 充分利用各地检察机关的资源,横向协作,破解反渎工作获取线索难、调查取证难。
通过各地检察机关的横向协作,可使各地检察机关查办的典型、带有共性的渎职犯罪案件在侦查技巧、侦查方向、方式、方法上为我所用,使反渎工作可以“坐享其成”,大大减轻查办渎职案件难度。要与各地检察机关特别是周边地区检察机关加强工作协作,互通情况,加强沟通,交流通报查办渎职案件的情况。如我们今年从孝感市院获悉,应城市院刚刚查办了几起农机监理人员玩忽职守导致国家税款流失的渎职犯罪案件。我们得知消息后,马上派人到应城市院了解案件情况、学习案件查办技巧、查办手段、方向等,回来后,利用应城市院的查案经验,着手收集农机税款流失的证据,用很短的时间就查办了汉川农机监理人员玩忽职守导致国家税款流失达70.27万元的渎职犯罪案件。
其次,横向联系还应表现在互相配合,相互协作上。在渎职案件办理过程中,互相配合调查取证,协助异地羁押犯罪嫌疑人,为检察机关异地办案提供帮助与支持等,形成兄弟县市检察院互相协作、互通情况、相互支持与配合的整体格局。
三、充分发挥内设机构的整体优势,内部整合强合力 建立健全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查办渎职犯罪案件协作、协调机制,加强侦监、公诉、预防、反贪、技术、控申、民行部门与反渎部门的协作配合,增强反渎工作整体合力。
侦查监督、公诉部门可以提前介入渎职案件侦查活动,熟悉案情,审查证据,引导反渎部门补充、固定和完善证据。反渎部门也可以就证据收集等问题主动征求侦查监督和公诉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强化证据意识,按照批捕、起诉证明标准全面、客观的收集、审查证据,依法排除非法证据。建立反渎、侦监、公诉互相听取意见和列席案件讨论会制度,充分发挥侦监、公诉、反渎部门的力量,形成办案的整体合力。
反渎部门与职务犯罪预防部门协作配合,侦防一体化,标本兼治。在查办反渎案件的同时,积极推进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实行侦防一体化机制,做到“一案一分析、一案一建议、一案一教育、一案一宣传、一案一回访”,并将事后预防与事中、事前预防相结合,积极堵塞涉案单位规章制度、体制机制上的漏洞,在侦查中达到打击与预防并重,做到标本兼治,使反渎工作达到查办一个人,预防教育一大片的效果。
实行反贪、反渎工作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作互助的一体化工作格局。反贪反渎工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加强反贪、反渎工作协作配合对整个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尤为重要。如2009年在我院反贪局立案查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人员挪用公款的案件后,我们发现涉案人员挪用公款时间跨度长达4年,无人发现,住房公积金长期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其中肯定涉嫌渎职犯罪。反渎部门立即着手调查,在反贪部门的配合下,一举查办了市房管局领导及工作人员等三人涉嫌玩忽职守致使国家资产损失80余万元的案件,及时堵住了住房公积金管理上的漏洞。反贪、反渎工作并不是二个相互独立的个体,他们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只有整合反贪、反渎力量,形成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合力,渎职犯罪侦查工作才会更上一个新台阶。
整合控申、民行、监所、技术等各部门的力量,形成查办渎职犯罪案件的较好氛围与合力。特别要注重检察技术力量的运用,充分调集司法会计、司法鉴定、计算机等检察技术力量,加强反渎办案工作,化解反渎工作中线索与调查取证的难题。
四、充分发挥专项行动、媒体舆论的力量,借力打力排阻力
反渎工作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阻力大。有些上级机关或领导认为渎职案件涉案人员没有个人贪污、受贿等行为,危害不大、民愤不大,或情有可原等,往往对渎职案件的查办进行干预、说情、协调等,对渎职案件的查办形成很大阻力。如何化解这些阻力呢?我认为除了上级院协调支持外,还应主动借助中央、省市专项行动的契机,借助新闻媒体舆论的力量,借力打力,巧妙化解反渎工作阻力。
近几年来,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专项行动方案,如《查办和预防司法不公背后职务犯罪的专项行动》、《查办和预防民生领域职务犯罪专项行动》、《查办和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专项行动》、《关于清理“小金库”专项行动》等,这些专项行动都为我们查办渎职犯罪案件提供了很好的“保护伞”,他们就是我们查办渎职案件的“尚方宝剑”。在查办案件的过程中,我们应利用专项行动的文件精神,巧妙应对说情、干预阻力,化解反渎工作难题,使渎职犯罪案件侦查工作顺利进行。
除借助上级专项行动精神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新闻媒体、舆论的力量巧妙化解反渎工作阻力。如我们2009年在立案侦查一起玩忽职守致特大交通肇事案时,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他们认为肇事司机等责任人员已经被公安机关刑事立案侦查,其他人员与这一交通肇事案没有直接的关系,就干扰并阻止渎职案件的侦查。为排除阻力,我们在调查取证的同时,积极收集新闻媒体、舆论对案件的报道及人民群众要求查明事实真相严惩交通事故背后渎职犯罪的呼声等信息,向市委领导及上级院汇报,得到支持,化解了反渎工作阻力,一举查办了市运管所邹某、客运公司曹某及孝感交警陈某等三人涉嫌玩忽职守特大案件。
反渎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光靠反渎一个部门是做不好的,我们必须把反渎工作置于检察工作大局中,运用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上下联动获支持,横向联系抓协作,内部整合强合力,借力打力排阻力,充分发挥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的作用,破解反渎工作难题。
第三篇:浅议侦查一体化机制对于破解基层检察院反渎工作发展难题的重要作用
浅议侦查一体化机制对于破解基层检察院反渎工作发展难
题的重要作用
摘要一直以来,案件线索少、案件查处难、案件查办能力较弱是制约基层检察院反渎工作科学发展的三大难题。本文试从实证研究的角度,论证侦查一体化机制对于破解基层检察院反渎工作发展难题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侦查一体化 上下联动 反贪反渎联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6-143-02
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反渎职侵权工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国各级检察机关不断加大对渎职侵权犯罪的查办和预防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受到了广泛的肯定和好评。但是在基层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工作仍然存在着案件线索少、案件查处难、案件查办能力较弱等三大难题,影响和制约了反渎职侵权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而要破解这些难题,通过自身从事反渎工作的工作实践和理论思考,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建立侦查一体化机制。
侦查一体化机制,就是以提办、交办、督办、联合办为主要办案方式,实施案件线索统一管理和经营,侦查活动统一组织指挥,侦查人才和技术装备统一调配使用,执法环境统一营造的侦查机制。其中实施案件线索统一管理和经营,即线索资源整合功能;侦查活动统一组织指挥,即侦查力量整合功能;侦查人才和技术装备统一调配使用,即人才资源整合功能;以上三个功能,就是侦查一体化机制最重要的三大整合功能。侦查一体化机制在反贪部门已探索和运行多年,在理论建构、实践检验和经验积累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在反渎工作中,这一机制还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笔者在自身工作实践中发现,侦查一体化机制是破解基层检察院反渎工作科学发展三大难题的利器,以笔者所在的增城市人民检察院为例,通过试行这一机制,发挥三大整合功能,实现了反渎工作的跨越式发展,2009年共受理案件线索14件,初查14件,经初查,成功立案8件,立案数是前三年的总和,比上一上升了166.67%,且侦结率和移送起诉率达100%,受到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好评。具体而言,侦查一体化机制具有的线索资源整合、侦查力量整合和人才资源整合等三个功能,能够相对应地解决案件线索少、案件查处难、案件查办能力较弱等三大难题,具体阐述如下:
第一,侦查一体化机制的线索资源整合功能有利于破解案件线索少的发展难题。多年来,在惩治腐败问题上,人们关注更多的是贪污贿赂犯罪,对渎职侵权这种不进腰包的犯罪的危害还认识不足,举报热情不高,个别机关和干部甚至对这些犯罪要进行刑事追究不理解、不支持,加上基层检察院自身侦查力量分散、摸查和经营线索水平不高等原因,案件线索少、案源不足一直是制约基层检察院反渎工作发展的难题,经常处在“无米下炊”的窘境中。而侦查一体化机制的首要功能,就是资源整合功能,这一功能能够有效破解案件线索少、案源不足的难题。侦查一体化机制的资源整合功能主要表现在内联、外联、上下联动三个方面:内联就是同一检察机关内部案件线索资源的整合,就是通过建立情况通报、信息共享、线索移送、侦结反馈等制度,发现反贪、公诉、侦监、民行、控申等部门办理案件背后隐藏的渎职侵权案件线索;外联就是基层检察机关与行政执法机关之间的线索资源整合,就是加强与公安、纪检、监察、审计、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的合作与联动,积极发现这些职能部门执法过程中暴露的执法对象的渎职侵权案件线索;上下联动就是上下级检察机关之间的案件线索资源整合,通过对基层院案件线索的统一管理、统一建档、统一调配,提高线索经营的能力和深度。通过内联、外联、上下联动的资源整合,能够极大地拓宽基层检察院的线索来源,使案源少的难题不再是难题。
第二,侦查一体化机制的侦查力量整合功能有利于破解案件查处难的发展难题。渎职侵权案件不仅发现难,查处更难,这里面既包括证据收集与固定较难的原因,也包括干扰较多、压力较大、渎职侵权责任较难认定、正确区分罪与非罪界限难度较大等问题,要做到能立就能诉、能诉就能判并不容易。而侦查一体化机制实行侦查活动统一组织指挥,其具有的侦查力量整合功能能够破解案件查处难的问题。侦查力量整合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采取提办的方式,有效减少办案阻力。对案情重大、疑难复杂、社会反映较为强烈、基层院办理难度较大的案件一律上提到上一级检察院办理;二是采取参办的方式,有效减少办案阻力。对基层院单独办理力不从心或干扰较大的案件,上一级检察院及时派员直接参与办案,既加强办案指导,又有效排除或减轻办案压力和干扰;三是采取异地办理的方式,有效减少办案阻力。对干扰阻力大,不宜由发案地基层院办理的案件,由上一级检察院及时指定异地办理,从而避开干扰阻力,有效突破案件;四是采取督办的方式,有效减少办案阻力。通过上一级(下转第146页)(上接第143页)检察院对基层院的督办工作,在给办案单位加压的同时,也为办案的基层院和办案人员增添了抗干扰、排阻力信心和决心;五是建立反贪反渎联动机制,有效减少办案阻力。通过整合反贪和反渎两个侦查力量,形成打击合力,既能够通过办理反贪案件带出反渎案件,或者通过办理反渎案件带出反贪案件,又能够在工作中相互声援,相互支持,打出查办职务犯罪的声威。
第三,侦查一体化机制的人才资源整合功能有利于破解案件查办能力较弱的发展难题一直以来,案件查办能力较弱是制约基层院反渎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难题,特别是其直接影响到反渎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中规定的罪名多达三十余种,范围涉及公、检、法、工商、税务、海关等诸多行业,涉及的法律法规多、领域广,技术性、专业性和政策性强,因此对反渎干警的综合业务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而基层院反渎干警因自身知识结构、专业视野和经办案件较少、经验积累不够等原因,案件查办能力一直是一块软肋。而侦查一体化机制的人才资源整合功能能够破解这一难题,这种人才资源整合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整合院内人才资源。通过打破反贪、反渎等部门界限,建立一体化协同办案机制,侦查各部门可以互通办案信息,协作收集、固定证据,支援突破案件,提高办案效率。侦查监督、公诉等部门以提前介入引导侦查的方式加强侦查工作力量,能够有效提高侦查效率;其二,整合两级院人才资源。相对于基层院而言,上一级检察院具有更加丰富的人才资源,通过侦查一体化机制,能够为基层院办案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并充分发挥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的作用,同时通过这一机制还能整合多个基层院的人才资源,形成强大的人才团队攻坚克难;其三,通过侦查一体化机制能够多办案、办大案、办精品案的机会,基层院反渎干警可以向一起办案的上级院的领导和同志学习,向兄弟单位的办案同志学习,向本院其他侦查部门的同志学习,在具体的办案工作实践中学习总结经验,确实学到了新知识、新本领、新技能,从而全面提高基层院反渎团队的整体办案能力。
通过以上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以侦查一体化机制破解三大发展难题有几点启示:其一,侦查机制一体化代表着反渎工作的发展趋势,能够推动基层检察院反渎工作的科学发展;其二,侦查机制一体化既包括纵向上上级院和基层院反渎部门的办案一体化,也包括横向上与反贪等侦查部门及其他办案部门的办案一体化,但是侦查一体化不是对基层院反渎部门的帮扶措施(支援弱者),而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强强联合,优秀的反贪部门可以通过办理反贪案件带出反渎案件,那么优秀的反渎部门同样可以通过办理反渎案件带出反贪案件,从而促进反贪工作的发展;其三,反渎的侦查机制一体化实践较反贪的为晚,理论建构方面就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应该虚心学习反贪的理论建构、工作机制和成功经验,比如成立侦查指挥中心。
第四篇:反渎侦查中人权保障机制
浅述渎职侵权犯罪侦查中的
人权保障机制
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的通过,是近几年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工作机制改革的一次总结,关乎公权配臵与私权利保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虽然修正草案中诸多内容检察机关在近几年的司法改革与实践中,已经逐渐实行和应用,但正式列入法律条文中,意义深远,表明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案件侦查等刑事诉讼活动有了更加明确的法律规范。刑事诉讼法要兼顾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两项任务。我国刑事诉讼法长期以来偏重打击犯罪,而人权保障机制相对薄弱。这次刑事诉讼法修改,提高了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水平,使人权保障的程序机制得到了完善。”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侦查工作应当按照新刑诉法的要求,加强自己侦查办案中的人权保障意识和新形势下的侦查办案能力。
一、反渎职侵权犯罪侦查概述:
渎职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致使国家与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渎职犯罪的特点:1涉案环节多,责任分散;2 犯罪行为隐蔽性强,且常与其他犯罪交织;3 侦查面临干扰阻力和公开说情:一方面,过失犯罪较多,1 涉及部门环节多,涉案人员多,涉案人员不论责任大小,极易形成利益共同体,互相遮掩;另一方面,贪利性不明显,是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容易引起同情,搞部门保护、地方保护。
侵权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非法搜查、刑讯逼供、暴力取证、报复陷害、虐待被监管人员、破坏选举等七种犯罪案件。侵权犯罪的特征:1 犯罪嫌疑人多为 基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 侵权犯罪的被害人往往与犯罪嫌疑人有较长时间的接触;3 直接取证较难;4 多是共同犯罪。
反渎职侵权犯罪侦查是指人民检察院通过专门的调查工作及有关的强制性措施,完成收集证据、查明犯罪事实、查获犯罪嫌疑人的任务。
二、人权保障概述
人权的产生是基于人类的共同要求,是整个人类文明演化的产物。人权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自然哲学中,近代人权概念最先出现于西方,以西方的哲学思想和法学概念作为直接来源。格老秀斯、洛克、卢梭等提出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享有的权利与生俱来、出自本性,不可剥夺,并借助社会契约论将自然权利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人们依照社会契约放弃自然权利,建立国家,成为具有最高权威的主权者。现代西方人权思想纷繁复杂,但仍以“自然权利”思想为其精髓。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
人权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人权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体现出人权发展过程中由应然到实然之逻辑必然,它使人权从理想走 2 向现实。人权保障制度是指国家或国际组织运用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思想的以及其他方法保障国家或国际组织所确认的人权得以实现的一系列制度的总称。在人权的各种保障方法中,法律保障是人权保障体系中最基本、最具权威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后,各资产阶级国家纷纷将人权保障的内容载入法律,如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等。自此,人权理论进入法制领域。
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内涵丰富,大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通过打击犯罪保护一般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集体人权;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障所有诉讼参与人特别是被告人和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得到充分行使;使有罪的人受到公正的惩罚,即做到程序合法、事实准确、定罪正确、量刑适当。刑事诉讼法所保障的人权是一个社会存在必须的权利。在刑事诉讼中,由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身份的拟制性(有可能是罪犯而被追究刑事责任),有可能遭羁押,自由权等权利可能受到限制,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其应成为刑事诉讼中人权保护的主体,自不待言。但并不能因此而否认被害人、证人、鉴定人等的人权。笔者以为,凡是参与刑事诉讼,在刑事诉讼中享有权利的人都应成为人权保护的主体。刑事诉讼中所保护的人权不应仅局限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免受国家权力侵害权,还包括被害人已受犯罪侵害的求偿权,其他诉讼参与人为安全、顺利履行诉讼义务而必备的权利,以及履行诉讼义务后导致利益受损的求偿权,一般公民享有的安全权、健康的生存环境权、工作权、劳动权、学习权乃至各项政治权利。
三、现代刑事诉讼的价值取向
刑事诉讼的价值取向有两项独立的价值标准:一是外在的价值或者工具价值,就是刑事诉讼程序对于实现某一外在目标而言是否有用或者有意义;二是内在价值或者固有价值,也就是该项程序本身是否具有独立的内在优秀品质。刑事诉讼的工具价值即外在价值。它是刑事诉讼对于满足特定主体的需要、实现某种目的所具有的效用和意义。即刑事诉讼对于保障刑法的顺利实施,对于惩罚犯罪、保护人权所产生的作用,也就是刑事诉讼的实施对于实现公正、效益、秩序等价值所产生的作用。刑事诉讼的工具价值显而易见,它的存在一直获得大家的公认。然而长期以来,由于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影响,只强调刑事诉讼的工具价值,而忽视了刑事诉讼独立于刑事实体本身的价值即独立价值。
随着对刑事诉讼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意识到:刑事诉讼之所以不断发展,其原因不仅仅在于其工具价值的作用——能够实现结果公正,更为重要的是刑事诉讼程序本身就蕴涵着符合公正等价值要求的优秀品质。现代刑事诉讼更注重自身的独立价值:
(一)从诉讼公正的角度看,诉讼实体结果公正的相对性与诉讼程序公正的绝对性决定了诉讼的独立价值高于其工具价值。众所周知,公平和正义是人类永恒追求的崇高目标,而诉讼公正包括诉讼程序的公正与诉讼结果的公正,而实体结果的公正由于社会现实的变动与复杂和人认识能力的局限而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甚至可以说能达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4 的程度。相对于结果公正而言,程序公正作为一种司法操作的规程,作为一种现实的存在,它更容易把握,也更容易体现对人权的尊重和维护。因此需要确定特征的程序来保证结果的公正合理,而只要程序是公正合理的,控辩双方得到公平的对待,得到看得见的公正,无论产生的结果如何,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二)从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角度看,重视程序法的独立价值,进而树立程序法的极大权威,有助于法治社会的真正实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生活也气象万千,变化多端,法律现象也就日益繁杂,同时法律程序也将越来越完善。因此我们应当充分的重视刑事诉讼的独立价值,进而通过诉讼程序本身的工具价值来实现正义、弘扬正义。
四、人权保障在证据制度中的体现
证据制度是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对于保证案件质量,正 确定罪量刑具有关键作用。
(一)完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为从制度上进一步遏制刑讯逼供和其他非法收集证据的行为,维护司法公正和刑事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利,新刑诉法对非法证据的排除作出明确规定。新刑诉法在刑事诉讼法规定严禁刑讯逼供的基础上,增加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新刑诉法第五十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刑诉法修订案规定的“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与刑法“无罪推定”的法律原则相一致,这也是世界各国刑诉法的基本原则,对所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致适用。
(二)明确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的具体标准:采用刑讯逼 5 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违反法律规定收集物证、书证,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还规定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都有排除非法证据的义务,以及法庭审理过程中对非法证据排除的调查程序。
(三)为从制度上防止刑讯逼供行为的发生,新刑诉法增加规定了拘留、逮捕后及时送看守所羁押,在看守所内进行讯问和讯问过程的录音录像制度。这样新刑诉法建立了一个更为科学、完整的禁止刑讯逼供机制:一是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二是通过制度设臵障碍,使刑讯逼供变得困难, 犯罪嫌疑人被羁押在看守所后,只能在看守所进行讯问,并且规定讯问过程中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四)明确证人出庭范围,加强对证人的保护。证人出庭作证,对于核实证据、查明案情、正确判决具有重要意义。新刑诉法规定: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并规定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对于情节严重的,可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同时,考虑到强制配偶、父母、子女在法庭上对被告人进行指证,不利于家庭关系的维系,规定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为进一步加强对证人以及鉴定人、被害人的保护,新刑诉法增加规定: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作证面临危险的,可以请求予以保护。
五、人权保障在强制措施制度中的体现
(一)在新刑诉法实施后的申请取保候审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
一是“社会危险性”的明确规定,使取保候审的范围扩大; 二是律师的辩护人地位的规定及辩护人申请变更强制措施的权利,使律师从接受委托后即有权为当事人申请取保候审;
三是接受申请的机关“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不同意变更强制措施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二)细化了逮捕条件并严格了人民检察院的审查批捕程序。
1、细化了逮捕的适用条件,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细化了“社会危险性”的情形;第二、增加了“应当逮捕”的适用情形;第三、规定了 “可以逮捕”的情形。
2、完善了审查逮捕程序,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加了审查逮捕时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规定,二是增加规定审查逮捕时证人、辩护律师的参与。
3、确立了逮捕后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通过这样修改,相信可以减少羁押性强制措施的适用。
(三)强化了对被拘留人、被逮捕人的保护性措施
1、增加了拘留、逮捕后立即将被拘留人、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的规定;
2、完善了拘留后通知家属的规定。
(四)强化了监视居住情形的辩护权。
第七十三条第三、四款分别规定,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辩护人,适用本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和执行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五)强化了强制措施变更的规定。
新刑诉法强化了强制措施执行中的审查、变更,尤其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辩护人的申请变更的权利。
(六)强化了对强制措施的法律监督。
“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利害关系人对于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有权向该机关申诉或者控告:(一)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不予以释放、解除或者变更的;”“受理申诉或者控告的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对处理不服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检察院申诉;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人民检察院对申诉应当及时进行审查,情况属实的,通知有关机关予以纠正。
六 人权保障在辩护制度中的体现
辩护制度是刑事诉讼程序中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行使辩护权的重要制度。
新刑诉法明确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可以委托辩护人。修正后的刑诉法赋予了犯罪嫌疑人侦查期间委托律师辩护的权利,检察机关办理自侦案件在第一次讯问或对其采取强制措施时,应当告知其有权委托辩护人。律师侦查期间会见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应经检察机关批准,检察机关应事先通知看守所。会见时不被监听。
辩护权的保障水平反映了刑事司法民主性的程度和程序公正性的水平。此次修法,辩护权这一部分修改明确了律师在侦查阶段就能够以辩护人的身份介入案件。理论认为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最容易受到侵犯,因而最需要及时得到律师的帮助。现行刑诉法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侦查阶段只能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帮助,只有到了审查起诉、审判阶段,才可以委托辩护人。新刑诉法规定,律师在侦查阶段就能够以辩护人的身份介入案件,改变了原来在侦查阶段只能提供“法律咨询”的情况。这意味着在侦查阶段,律师作为“辩护人”获得了诉讼参与人的资格。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包括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为犯罪嫌疑人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关情况,提出意见;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会见和通信,而且会见时不被监听;同时还可以依法收集有关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现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属 9 于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证据,并及时告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就可以行使这些诉讼权利,这对及时有效地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七 人权保障在侦查措施中的体现
新刑诉法重点完善了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程序和必要的侦查措施,同时,强化对侦查措施的规范和监督,防止滥用。
(一)完善侦查措施。根据侦查取证工作的实际需要,新刑诉法增加规定了口头传唤犯罪嫌疑人的程序,适当延长了特别重大、复杂案件传唤、拘传的时间,增加规定了询问证人的地点,完善人身检查的程序,在查询、冻结的范围中增加规定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另外,新刑诉法增加了严格规范技术侦查措施的规定。
(二)强化对侦查活动的监督。为保护相关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利,新刑诉法增加规定,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利害关系人,对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不予以释放、解除或者变更,应当退还取保候审保证金不退还,对与案件无关的财物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应当解除查封、扣押、冻结不解除,贪污、挪用、私分、调换、违反规定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等行为有权申诉、控告,并规定了相应程序。
“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刑事诉讼法,绝不仅仅是一个宣言式的表述,在各项制度中都有十分具体的体现。新刑诉法对落实宪法关于保障人权的规定,加强对公权力行使的制约,有着重要的作用。新刑事诉讼法体现了人权保障理念,使诉讼制度 10 和程序设计更加民主、更加科学,我们不仅要全面学习贯彻新刑事诉讼法,更要结合本职工作,深化、细化对新刑事诉讼法的理解,把新刑事诉讼法真正贯彻到反渎职侵权工作当中去。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新刑事诉讼法,对于推动反渎职侵权工作健康发展,促进刑事诉讼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篇:检察机关侦查一体化工作机制建设调研思考
检察机关侦查一体化工作机制建设调研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检察机关侦查一体化工作机制建设调研思考2010-06-29 18:58:47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检察机关侦查一体化工作机制建设调研思考检察机关侦查一体化工作机制建设调研思考(2)
当前,职务犯罪表现出案情错综复杂、利益交织错节、手段更新隐蔽,危害更加严重等新的情况和发展趋势,如何进一步更新思想理念,创新查办案件工作机制,适应新形势下查办职务犯罪工作需要,整合有限的侦查资源,有效快速地突破案件,提高查办职务犯罪案件质量和工作效率,推动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健康发展,是当前摆在我市检察机关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侦查一体化工作机制是检
察机关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在现行检察体制和法律规定的框架内,发挥上下级检察机关领导体制的优势,建立以市级检察院为龙头,以基层检察院为基础,在案件线索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实行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统一办理,指挥有力,运转高效的查办职务犯罪工作新机制。结合我市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工作实际,我就全市检察机关如何完善侦查一体化工作机制,推动全市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科学、持续发展,实现全市查办职务犯罪工作新的突破,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一、我市检察机关推行侦查一体化工作机制的现状
自高检院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检察机关侦查一体化机制建设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在组织上、制度上、保障上及具体措施上,都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尝试。区检院结合全区检察工作实际,制定了《全区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一体化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标志着我
区的侦查一体化建设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实践证明,侦查一体化是实现案源区域共享,强化办案监督指导,有效排除办案阻力,优化办案力量,快速突破案件,提高案件质量和效率,形成查办职务犯罪工作合力的一项新的有效的工作机制。近年来,我市检察机关在上级院和市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我市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推行职务犯罪侦查一体化工作机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设立了大要案侦查指挥中心,办案模式上实现了从各自为战向统一协调管理的大指挥格局的转变。
当前,职务犯罪一方面呈日益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检察资源严重匮乏的问题日趋严重,同时旧的办案模式与新形势下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工作的需要不相适应,人员数量、办案能力与快速查办、有效突破案件的需要不相适应。为适应侦查一体化工作机制需要,市院设立了大要案侦查指挥中心。对本区域内
有重大影响、涉案人员众多、涉案金额大或者社会反映强烈、下级院侦查确有困难的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实行统一组织、指挥协调、调配力量等,初步形成了整体作战、上下联动、区域互动的“大侦查”工作格局。并积极引导各基层院采取有效措施,使有侦查权的反贪、反渎、监所等部门协同作战,进行内部资源的优化整合,做到分岗不分家,以提高自身的作战能力。较好地解决了侦查力量严重不足、跨区域调查取证、异地羁押等困扰办案工作的问题,为顺利查办各类职务犯罪案件提高了有效的组织保障。如 “”脱逃案件发生后,市院迅速抽调反贪、反渎、监所等部门干警成立专案组,就查办、追逃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多部门、多人员分头连续协同作战,使案件在极短时间内得以成功告破,5名涉案人员被立案查处,取得了良好的办案效果。
二是建立案件线索集中统一管理机制,线索管理上实现了自行管理向市
院集中管理的线索平台的转变。
2005年以来,我们实行了案件线索的统一管理,由市院对全市的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实行统一的受理、管理、分流和跟踪监督,使案件线索在全市范围内得以合理流转和有效利用,解决了个别院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少,案件查办工作难以打开局面的突出问题,实现了案件线索和案件信息的资源共享,杜绝了有案无人查、有人无案查等情况的发生。同时,对一些有成案可能的线索实行动态管理、跟踪观察,从而大大提高了线索的综合利用率,形成了案件线索数量逐年上升、线索利用率明显提高的良好局面。
三是灵活运用一体化办案机制,查办案件上实现了干扰阻力大向办案环境正常化的转变。
在查办案件工作中,充分发挥市院的主导地位,以侦查指挥中心为依托,因人而异、因案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灵活运用督办、提办、交办、参
办等办案方式,积极帮助基层院解决办案中的实际困难,最大努力的帮助基层院排除办案阻力,有效减少了查案干扰,以往办案动辄受阻的现象大大减少,配合办案的情况趋于正常,促进了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工作的深入、良性、平稳发展,一批职务犯罪案件得以成功、有效查处。通过查办案件,大大提升了检察机关的地位,树立了检察机关的形象。如青铜峡市检察院在查办青铜峡市财政局、建设局等部门人员受贿串案中,由于案件涉及青铜峡市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人防办等多个政府部门,涉及多名处级、科级干部,考虑到案件的特殊性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市院大要案侦查指挥中心以市院名义统一将涉嫌受贿的人员召集到院,进行集体谈话,督促自首,并由市院侦查人员对几名主要涉案人员做工作,经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几名人员承认了受贿的事实,其他人员随后对受贿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