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别让村集体“空壳”化
别让村集体“空壳”化(一线视角)
刘成友
《 人民日报 》(2015年01月08日
05 版)
作为农村一员,农民生产生活一体化,对集体仍然存在信赖;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分散经营,仍然需要抱团发展,抵御风险,也离不开集体
去鲁西北一个村采访。这个村依托当地一家大型企业,建起大大小小40多家民营企业。可奇怪的是,村集体一年收入只有不到1万元。没有钱,什么事都办不了。更要命的是,10年里换了11任村支书,人心都散了。
造成这种局面,原因很多。而其中有个因素应该越来越引起注意:实行联产承包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带来的影响。这几年,采访了很多农村地区,发现都有类似情况:种地效益较低,一亩地一年收入也就1000元,土地受冷落;中青年劳动力大多选择到外地打工,导致村庄“空心”;村集体增收无门,导致集体经济“空壳”。
鲁西某县3年前曾做过一个统计,约四成村集体“空壳”,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作支撑,没有集体来统领,村内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民生服务等,往往都会成为问题。一位退休的老村支书忧心忡忡地说:“村里会都开不起来,哪还有一点儿集体观念?”如此情形,又何谈凝聚力、向心力?
这样看来,重新关注“集体”,很有必要,它的分量,沉甸甸。
山东省东平县同样遇到过这些问题。可喜的是,他们现在正通过改革走出这种困境。他们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让农民带地入股,所有权是集体的,承包权 是农民的,经营权放给市场,由合作社或者大户经营。农民除收取土地租金,还可年底分红,在合作社打工的还有工资收入。集体也以土地或者资源资产等入股,从而增加了集体收入。
“一统就死,一分就乱”,是长期以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困境。东平县的土地股份合作实施了两年多,初步实现了农民致富、集体增收、留人拴心等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统分”困境。农村设施和环境越来越好,人气越来越旺。农村条件好了,又能挣钱,谁还一定往城里跑呢?
我们曾经有过“一大二公”“一穷二白”的集体,让农民吃够了苦头。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民不需要集体。作为农村一员,农民生产生活一体化,对集体仍然存在信赖;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分散经营,仍然需要抱团发展,抵御风险,也离不开集体。在某种意义上,“集体”不可或缺。当然,新形势下,这种“集体”是以新的方式呈现,应当积极探索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型的集体经济。
在有关专家看来,土地股份合作实现了“集体”的重塑。一方面,农民土地入股,使一盘散沙的农民建立起横向的经济纽带,将农民重新组织起来了。另一方面,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为村集体注入了经济资源,化解了村集体“空壳化”的困境,从而达到了“产权发展、自愿互利、开放市场、分配公平、治理有效”的目标。
股份合作中,既包括经营性资产,也包括土地。而对于广大中西部农村来说,土地产权改革更具推广价值。股份合作制改革,让我们看到了集体经济实现的一种有效形式,看到农民和集体两利双赢的另一种可能。改革需要探索,走出“空壳”困境,搞活集体经济,农村需要更多创新。
(作者为本报山东分社记者)
第二篇:空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可行性选择
空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可行性选择
作为基于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农村总体的发展水平不仅与城市有着较大的差距,而且农村本身的发展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除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周边少数地区发展较快以外,城乡结合部的少数农村也走在广大农村发展的前列,但是同样还有为数不少的农村集体经济开始萎缩以至成为空壳,甚至有的走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这种状况如果不尽快改变,将严重影响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进而影响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定。
一、空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成因
1、空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
所谓的空壳村,指的是一些地区的农村集体几乎没有什么固定资产和公共积累,更谈不上什么集体所有的或者有股份的企业,集体收入极其低下,或者无经济收入,集体经济不仅空有其名,甚至债台高筑,内外交困,经费短缺,这样的村,有的连办公地点都没有,组织开展活动困难,更无力服务农村的各种公共需求,而且一旦开展上级安排的工作,都要向农民摊派,不仅加重了农民负担,降低了干部威信,影响了党群关系,而且村庄管理如一盘散沙,基本上处于瘫痪或者半瘫痪状态,严重危及农村社会稳定。
2、造成空壳村集体经济现状的成因
(1)客观原因:有的空壳村是因为地处“穷山恶水”的偏僻之地,可供开发的资源匮乏,加之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等基础设施过差带来的原因,导致其始终处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劣势,失去发展的基础和机遇。
(2)主观原因:
一是历史上农村集体资产的大量流失:在1981年前后普及包产到户的过程中,不少地方分光、毁坏和浪费集体财产,导致集体资产大幅度贬值。1992年以来实行的产权制度改革,集体财产通过低价投股、经营者配股、职工无偿占股和低价拍卖等方式,导致农村集体资产大量流失。
二是发展当中农村集体资产的体制性流失:在这些年的经济发展中,除农村集体自身因为经营不利出现的资产亏损外,重要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或者低价将农村集体的土地征占后,转手开发,从中牟取暴利,或者把集体投资、投工兴办的共有基础设施无偿划为国有财产。还有的克扣、挪用国家或部门的农业投资,把兴办农村有关事业的费用转嫁给乡村集体负担。
三是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流失。一些农村由于集体资产管理混乱,基层政府监督不利,导致农村干部多吃多占、贪污腐化、甚至借债挥霍、将村集体资产强行占为己有,不仅严重侵蚀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更搞垮了农村集体经济。
二、空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分析
对于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各界给出了不少的方法和途径,但是这些方法对其它村可能适用,对于这种空壳村来说,仍然难以起到切实可行的作用。
1、开发集体资源
这一点对于空壳村来说意义并不大,因为一般的空壳村基本上是属于资源贫困型的农村,即地面无山林,地下无矿产,无山可靠也无水可用,仅有的一点集体土地或者已经被前些年分光吃净,或者分给了历年新增加的人口,所以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也非常有限,这样的村子开发集体资源就成了一句空话。
2、兴办或者以各种形式参办企业
这一点对空壳村来说,也基本上属于纸上谈兵,一个债台高筑,连运转都困难的村集体,如何去兴办企业?首先是资金,自己没有,贷款像这样的村集体金融部门根本就不会考虑,让群众集资也无异于向叫化子打饥荒,其次是土地,这样的村集体如果能够掌握一定量的土地,也就不会成为空壳村了。再次是劳动力,这样的村子,一般不仅村集体穷,农民也穷,为了生存,大量的农民都到外地打工了,就是办了企业那来的工人?第四是项目,这样的地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发展环境不佳,有那个企业肯到这里来落户呢?最后是其它的技术、信息、市场等一系列的难题,这些都是空壳村绕不过去的坎。
3、为农民家庭经营提供服务
即服务创收,这个思路也有明显的不足,这些经济发展落后的空壳村,村民的家庭经营相对也比较落后,对村集体提供经营服务的需求非常有限,村集体即使解决了本身提供能力有限的问题,也难以解决服务的市场问题,其提供服务的机构生存就很成问题。
4、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
包括加强债权债务清理,完善集体资产资金管理,防止流失等,这个思路比较现实,但是这个办法,只可以缓解当前空壳村运转当中的困难,但却无法解决其发展的出路问题。
5、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提高农村干部素质
这个办法也比较现实,也能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但存在着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在债台高筑的空壳村中的如何能够找到只有精力和金钱的付出,却不求回报的高素质村干部呢?况且就是具有了较高素质的村干部如何在一穷二白的集体经济状况下完成本村及各级的相关工作,并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做好无米之炊呢?
6、减少非生产性支出
这是个似是而非的问题,一个空壳村已经基本上谈不上收入了,那里还有什么生产性支出?能够勉强维持运转的只有非生产性支出,这些也多是东借西凑,或者只是记在帐上,村干部或者出工的农民是指不定啥时候才能拿到现金的,再减少支出农村基层组织就真的只能彻底关门大吉了。
三、空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可行性选择
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工作者,根据笔者的调查与经验,因为空壳村出现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其存在会是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消除,而且由于各地情况也各不相同,所以针对空壳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很难有具体的思路,只能提出一些可行性的选择而已。
1、管理入手是前提
这是解决空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前提性问题,无论是空壳村还是发达村,如果没有科学规范的管理,那么这个村集体发展就失去了前景,有多少的集体资产也难保不会流失殆尽。这里要解决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干部的待遇问题,在空壳村中,解决村干部的选拔与培训相对容易,较难的是村干部的待遇和管理,在当前贫困农村人才流失严重,优秀村干部选拔困难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空壳村中的选拔出来的村干部能够安心工作,尽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县乡基层政府可以考虑对这些村干部报酬实行奖励工资制,即对空壳村干部在由县乡两级统筹发放能够保证其作为农村中一个正常的劳动力基本收入的基础上,根据其工作中的表现,再规定由村本级支付的奖励工资数额,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考虑村干部退休的福利待遇等问题,以此来达到空壳村中的优秀村干部人尽其才。二是村级集体资产的管理问题,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空壳村有,其它类型的村也有,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在于除落实正常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程序之外,还要对包括村集体资金在内的村集体资产的民主监督实行原始票据公开与三级公开结合的办法,即对涉及到村集体的每一笔收支和村级的债权债务、承包租赁协议不仅要全部公开,还要将原始的票据和协议复印后公开并上交复份至乡镇保存备案,同时乡镇的审查与上级有关部门的专项检查结果也同时公开,以此来彻底杜绝村集体资产管理当中的民主监督不到位问题,堵住集体资产流失的漏洞。三是解决村集体的历史遗留问题,空壳村除了经济落后外,一般都有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现象,因此要
想让空壳村的基层组织能够运转起来,并开始致力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对村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加以解决,鉴于历史遗留问题本身具有的特殊性,需要由县乡两级政府甚至更高一级的政府协调有关部门专门研究并采取多种手段加以解决,尽可能扫清空壳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障碍。
2、正确分类是基础
对空壳村的正确分类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一是对空壳村形成原因的正确分类,空壳村最后的表现虽然基本相同,但其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要解决空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首先就要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正确分类,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二是空壳村集体经济发展要求的正确分类,空壳村由于客观基础条件不同,后期发展的村情不同,民风民俗的差别等,其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最终要求也应当有所不同,要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对于适合农业发展的则以农业为主,适合生态环保的则可以争取国家相关补贴以生态发展为主,其它途径难以发展的还可以发展劳务输出,总之空壳村发展应当因地制宜,立足于当地的客观条件,不能强求一致,更不能要求过高过快,防止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三是对空壳村包括其它农村应当承担的工作进行正确分类。作为村级基层组织,不是一级行政管理机构,但却承担着许多本应当是政府承担的工作任务,并为这些工作付出相当可观的开支,诸如征兵、殡改、计生、优抚等基本上都属于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工作内容,不应当由村级组织负担相应的开支,这些政策性开支应当纳入相应的财政预算,由政府承担。因此,应当从整体上对包括空壳村在内的广大农村的村级组织应当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正确分类,合理确定其工作任务,尤其是对于上级安排的各种检查及要求村级的配套设施,安排单位应当同时考虑资金投入问题,减轻村级负担,为空壳村集体经济的前期发展积累初始资本。
3、政策帮扶是助力
一是要加强空壳村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村级集体积累来源渠道单一,几乎全部收入来源于土地,积累很少,空壳村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发展后劲的问题,因此我们扶持空壳村发展集体经济的重点应当放在空壳村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把采取各种行政手段扶持空壳村的人、财、物折成资金,直接用于解决空壳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其预期效果比投入搞项目要好得多。二是要落实好对空壳村的扶持政策,目前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一些对农村的扶持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偏好锦上添花、少有雪中送炭,加之空壳村连跑办相关部门的资金也没有,因些,这些扶持政策就更难落到空壳村的头上,导致农村亮点更亮、空壳更空的现象比比皆是。因些要解决空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就必须将国家对农村的扶持政策落到实处,有意向空壳村倾斜,减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巨大差距,促进农村经济的均衡、全面发展。三是统筹城乡公共产品的提供,在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框架下,我国城乡实行两套不同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城市所需的公共产品,由国家提供;农村所需的公共产品,主要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自己解决,国家仅给予少量补助。这造成了当前包括义务教育、养老、医疗等在内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匮乏的状况,空壳村的状况更为恶劣,其直接后果则是农业生产效益徘徊不前、农村经济发展停滞、农村社会出现全面凋敝,同时也是导致农村空壳村大量出现的内在体制原因之一,因此,对于空壳村,在短时间内难以找到明确的发展途径时,各级财政可以在逐步加大对空壳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投入的同时,将原来分散到有关部门掌握安排的扶持发展集体经济的资金,集中起来,用于为空壳村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以改变空壳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今后空壳村的集体经济发展、缩小农村地区差距、缩小城乡差别、逐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篇:农家书屋“空壳化”调查
农家书屋“空壳化”调查
3年未借一本书 如何让财政的钱花得不心疼?
作为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项惠民工程,近年来农家书屋深入千村万乡,受到农民的欢迎。截至目前,我国已建设农家书屋60多万个,中央财政投入累计已经超过200亿元。
然而,记者调研了解到,在一些地方这件好事却引来农民不少困惑:部分农家书屋配书脱离生产生活实际,让农民哭笑不得,甚至书屋唱起“空城计”,应付检查时,找人充当临时演员作读书状„„农家书屋为何遭遇如此“尴尬”?如何让公共财政的钱花得不心疼?
书屋闹笑话:北方介绍种甘蔗、旱地配发养鱼书
记者走访河北省衡水、石家庄等多个农家书屋,发现这些书屋藏书都在1000册左右,涵盖了种植养殖、计算机、政经、文化等多领域。但记者同时观察到,来读书的人寥寥无几。
记者调查发现,书屋之所以唱“空城计”,源头在于图书配备“任性”,一些书跟农民的阅读口味严重不相符,不能吸引农民的兴趣。
--脱离实际情况。衡水市的农村农民多以种植西瓜为生,很多人家都有瓜棚。桃城区邓庄镇留仲村村民反映:“现在种瓜的技术更新到了‘中拱棚’,而书屋的书还在讲‘温室大棚’该怎么弄,这知识太陈旧了。”
河北省沧州市政协副主席何香久谈到,甘蔗多产于南方热带地区,他却在一个北方农家书屋内,看到种甘蔗的书?!
宁夏海原县红羊乡某村农家书屋,书架上摆放着《无公害水稻安全生产手册》《大宗淡水鱼养殖技术200问》等书。而该村地处西海固山区,一直靠天吃饭,没有水源可供灌溉,甚至村中还有30多户人家需要到几公里外买水吃,水源非常紧张,更谈不上去养鱼。
--图书崭新,光盘未拆封。在一些地方的书屋,记者发现很多图书都是崭新的,并没有太多翻阅的痕迹。在衡水市桃城区邓庄镇大葛村的农家书屋内看到,音像资料有一个专柜,然而那些光盘很多都没有拆封。
“书屋里最没用的就是成堆老旧的音像资料,现在大家流行上网,而且这些光盘内容也都过时了。”衡水市阜城县三里铺村村支书史家顺说。
--不适应阅读人群。记者在石家庄市东安家庄村农家书屋采访时发现,这里规章制度相对完善,墙上悬挂着“农家书屋管理制度”,桌子上摆着“借阅登记簿”和“读者意见本”,书屋里有人,但全是老人和妇女。
史家顺表示,村里青壮年多外出务工,留下的多是儿童、妇女和老人,更希望多一些童话、营养健康类的书籍,“但书屋里此类书并不多。”
--图书同质化严重。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此前参加调研时发现,“一个农家书屋里,《商务宴请赢在点菜》这本书多达7册,而《深入浅出注册表及BIOS》竟有12册。一个书屋总共才1000册书,配这样的书,还这么多本,农民真能用得上吗?”
陈力告诉记者,国内大部分地区农家书屋都是由县级以上的新闻出版部门统一配送,在一个地区之内,几乎所有农家书屋配送的图书都是一样的。由此造成有限的图书品种,百镇千村一面,图书同质化严重,读者很难在有限图书中找到需要的图书。
——或成滞销图书推销渠道。据介绍,现在书屋中有些都是库存书。有专家指出,好书成本高,折扣低了会亏钱,不能排除农家书屋已成为出版社或者书店推销挤压滞销图书的渠道。
长沙市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主任陈忞还指出,在湖南调研时还发现,农家书屋采购的书绝大多数是省内出版的,外省出版的书籍很少,因此他还提出“农家书屋书籍采购是否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疑问。
3年无人来书屋借书
应付检查找“演员”
除了图书配备问题,一些农家书屋管理粗放,开放不正常,群众借阅困难,都造成书屋使用率低。
记者采访的河北部分农家书屋负责人表示,村里图书只能在书屋内阅读,一般不外借,主要怕村民弄丢了或者家里的小孩把书弄破了。
衡水市桃城区邓庄镇留仲村农家书屋管理员杨佩华说,村里的图书室没有固定的开放时间,就是谁想看,就找人来开门看。
在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新让村委会农家书屋内,借书记录显示,该农家书屋有3年没有人来借书了。
“由于缺乏持续的服务保障,不少农家书屋建成后,不能正常开放。我们调研时发现,一些农家书屋为了应付检查,找人充当临时演员作读书状。”陈力说。
近年来,虽然各级部门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但记者到多个村庄了解到,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依然贫瘠。老人们多聚集在屋外晒太阳,妇女们有些唱歌跳舞活动。一些基层干部表示,农家书屋形同虚设,农民甚至不知道有农家书屋。
陈力认为,一些农家书屋已造成公共财政的重复投入与浪费。农家书屋与现有文化系统的县级公共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各地正在推进的数字农家书屋建设,也与已有的文化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以及数字化推广工程存在资源建设与服务部门的高度重合。
多听听农民的心声 钱要花在刀刃上
“不需要的书有一大堆,需要的书一本都没有。”记者采访的农民反映,希望财政的钱不要花得太心疼,有关部门采购时能到不同的村镇走一走了解下需求,不然配来再多的书也没有意义,他们想要多一些适应新形势农业生产技术和结构调整的书,多一些契合当前生活需求的书。
石家庄市东安家庄村村民王永波还向记者表示,希望整个县市搭建一个远程的网上图书馆,用好网络资源。
“农民才是消费主体,要给予他们话语权,否则强送硬塞没有需求最后只能被遗弃。”何香久说,相关部门要主动了解农民群众的需求,不断更新和引进适合农民需要的书籍,使农家书屋成为广大农村群众获得精神食粮的好场所。
陈忞指出,要从长远考虑农家书屋的发展,把财政的钱用在刀刃上。农家书屋书籍招标采购过程,要对外公开、透明。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农民代表参与到书籍招标采购的全过程中来。
陈力建议,应统筹协调整合各种文化服务项目和惠民项目形成合力,可以将县里的公共图书馆作为龙头,有效利用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实现互联互通,将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等整合起来,多搞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管好用好农家书屋。
第四篇:浅谈消除“空壳村”之重要意义(推荐)
浅谈消除“空壳村”之重要意义
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强势推进,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为求创收与发展外出务工,留下大批妇女、儿童、老人驻守家中,青壮年劳动力的缺失,形成了农村“空壳化”的现象,造成土地荒芜、农业滞后、危害农村稳定等一系列不良影响。为了有效解决“空壳村”的问题,黔西南州于XX年始实施三年内消除“空壳村”壮大集体经济的计划,力图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力争全州“空壳村”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这项计划的实施,笔者认为,应从三方面出发:
(一)提高土地利用率。为有效解决农村“空壳化”带来的土地撂荒问题,政府应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帮助农民积极盘活土地,通过对农村闲置土地资源进行整合,统一规划和布局,将土地的使用权通过市场的方式承包给农业种养殖大户或农业经营公司,以实现土地的最大效益,为全镇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因村制宜选路子。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是推动农村打破“空壳化”的有效载体,紧紧结合“依山傍水”这一特点,充分发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能力。土地条件好的村,要集中力量在土地上作,以地生财,搞好农村土地经营,通过吸引外商或本地种养殖大户发展高效农业,实现集体和农民双增收。水资源丰富的村,要结合本村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渔业、水上旅游业等,以此带动村级增收,农民增富。荒山较多的村,可以尝试由村集体统一开发荒山,栽植果品、茶叶等,以此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三)搭配多种帮扶方式。根据“空壳村”的特点和实际,实行派驻工作队、领导包村、部门包村、干部挂职等不同形式进行帮扶,积极为“空壳村”提供资金、信息、技术等多方面服务,切实解决制约其发展的缺资金、缺技术、缺路子的“三缺”问题,最大限度地帮助“空壳村”尽快发展起来。
当然,解决农村“空壳化”问题,关键还在于吸引外出务工青壮年的回流,这不仅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同时也需要群众的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经营和发展环境。
第五篇:多措并举发展空壳村集体经济
多措并举发展空壳村经济
--黄陂区罗汉寺街徐洲村发展集体经济实例
徐洲村位于黄陂区罗汉寺街西北部,全村2个自然湾,3个自然小组,现有农户145户,人口529人,总劳动力人数247人,拥有农业耕地面积821亩(水田800亩、旱地21亩)。近年来,该村积极探索空壳村集体经济发展,结合自身实际,走以优质水稻、杂交水稻制种、油菜、水产养殖等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道路,并积极引进企业、发展项目,2010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9万元,通过了集体经济空壳村整治工作考评,其中空壳村自评分90分,街道自评分90分。
过去的徐洲村曾经是集体经济空壳村,200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仅0.5万元。为了转变逆境,2010年村两委带领村民采取多种措施发展村集体经济。
一是村两委会组成专班对全村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进行了认真清理,将未纳入家庭承包的“四荒”资源,采取竞价拍卖、租赁、发包等方式,盘活资产和资源,筹集资金,壮大实力,化解债务,有效避免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闲置、流失和浪费,确保了农村资产资源保值、增值。
二是抓住“城乡互联 结对共建”活动的契机,与区交通局真心结对,共谋发展。06年,利用帮扶资金重点培植壮大村杂交水稻制种和花卉苗木产业,实现村集体收入较快增
长。
三是高度重视村引进企业,做好服务工作。黄陂信步绿化公司自引进徐洲村以来,在我村的基地规模已达到30余亩,并计划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是重点落实徐洲村与武汉兆丰科技园合资注册经营特色养殖和农家乐项目。力争依靠特色,突出个性,实行差异化布局,有机结合农家乐和特色养殖品,实现经济收入的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