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输行业安全风险管理分析范文
车辆的安全操作不是靠运气而要靠计划和行动。在多数车辆事故中,主要的原因是驾驶员失误和使用不当,而这两方面都是可以控制的。有少部分事故是出于车辆机械失效的原因。
1、运输事故的原因
运输事故的主要类型及原因如下:
(1)相撞:与建筑物、维护设施相撞;
(2)翻倒:因装载不当,超速或地面因素而造成;
(3)碰撞:与其他车辆或行人碰撞;
(4)冲击:驾驶员因材料堕落或车辆翻倒而受伤害;
(5)卷伤:卷进机械的危险部件或者操纵装置之中;
(6)爆炸:发生在充电或者轮胎爆炸时;
(7)驾驶人员或主管人员的错误:缺乏经验或培训不到位。
2、运输事故的预防
采用的方法与途径如下:
(1)驾驶员的选择、培训、考核及监督:防止未经许可人员使用车辆。批准使用要根据对所驾驶的具体车辆类型,相应的培训和对从事相应任务的驾驶员的选择来确定;
(2)外来驾驶人员管理:驾驶人员必须知晓作业规则,这种规则,或者是作为合同条件的一部分写入文字,或者是用交通安全信号或标识给出;
(3)作业场所的交通管理:行人与车辆分道、优先顺序、道路使用权限和必要时的其他决定;
(4)事故调查:报告系统,报告后续分析及相应的整改措施;
(5)维护:程序安全、经济及效率都有源于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另外,还应服从地方及国家所规定的要求。
3、驾驶员的选择、培训和管理
(1)选择:包括了对年龄、经验、驾驶记录和态度方面的考虑。一个行车安全的人还应具有礼貌和容易与人相处的品质。这样的品质,也可以用来挑选安全驾驶人员。所批选的人员必须通过国家及地方的驾驶员有关要求的考核;
(2)培训:可以是有针对性的、复习式的或者出于特殊的原因,除了基本的内容之外,考虑对所驾驶的车辆不熟悉而附加的内容。总起来讲,驾驶培训教材应包括地方、国家的驾驶规则,公司的驾驶规则,与此对应的在发生事故时的处理方法和防御性的驾驶技术;(3)管理:要能保证所有的车辆驾驶人员都在行动中实践安全的要求。主管人员要了解其驾驶人员的安全情况及与其他公司和行业情况的比较。主管对事故调查及记录也有责任。
4、外来驾驶人员的管理
对任何工作场所,外来驾驶人员不一定对该场所的工作规范、布局及当地的规则熟悉。因此,要以某种适当的方式,把上述信息传达给他们。这可以用提供书面材料或者设置适当的信号来做到。对外来驾驶员的管理是必须的,如果他们违犯了当地的规矩,则对于遵守规矩的人员来讲,在态度上会有负面影响。
5、作业场所的交通管制
对于车辆的安全行驶,其上方要有足够的空间。要标明天花板或顶部高度限制。通过良好的设计及清障,可以标明并控制这些隐患。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行人及车辆应分道并使警示灯光、标志。要清楚地标明安全横行线,配有镜子来改善盲区的可视性。用速度限制来控制车辆的速度,在必要处置限速墩。采用信号,对于入口及视界不良及倒车等行车困难的区域,车辆的运动要进行管理。当人、车混行时,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应标明通行路径。
车辆装卸应位于指定区域,不给其他车辆交通造成困难。非在用的及损坏的车辆应从现场清除,以使障碍物最少。车辆所载货物应当稳定及安全。驾驶员要注意防范落物伤人及车辆翻倒。车辆在不使用时,要拿走钥匙,以免被偷或乱用。
对车辆要进行检查,以保证其危险机件有保护装置,进出车辆要有安全措施。正确的出入方法、正确的穿戴应是对驾驶及维修人员培训的内容。
6、运输事故调查
除了国家及地方法规、标准关于事故报告、记录的要求之外,由事故调查所得到的反馈信息是非常有用的。这类信息对于驾驶员的培训、与有关人员的讨论、增加公司的经验和对驾驶员进行评估都有用处。
在车辆事故中,有关的驾驶人员要填写一个标准的表格。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主管人员还应亲自了解情况。来证实驾驶员所提供的情况,并得到任何必须的附加信息。
对于每个车辆及每个驾驶人员都应保持一份记录。驾驶员的记录可以成为奖励的基础,也是对其评估、了解其性格及行为的依据,而且也是用来确定是否要进行“回炉”培训的依据。
7、车辆的维护
按计划对车辆进行维护,可以预防事故并减缓车辆的机械故障,减少维修时间并预防车辆过度使用及损坏。一般来讲,驾驶员及操作员能够最先注意到哪里发生了问题,而且,应该在开始工作之前,按规定的检查程序对自己使用的车辆进行检查。7.1 车辆检查表包含的项目
(1)刹车;
(2)头灯;
(3)刹车及指示灯;
(4)轮胎;
(5)风挡及雨涮;
(6)方向盘;
(7)玻璃;
(8)喇叭;
(9)镜子;
(10)仪表;
(11)尾气;
(12)应急装置;
(13)点火问题;(14)连接电缆。
7.2 保障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条件下车辆维修应注意的问题
入车底之前,必须拉紧手刹,轮子用垫木顶住。在提起车身时,必须把车身顶好,或者采用适当的装置保证车体提升到位后的稳定性。在给电池充电时,要清除爆炸及燃烧的风险。
在加油、维修及在油箱附近从事加热的工作时,也要有预防爆炸措施。对充气轮胎应有轮胎箱。要采取措施消防暴露在有害灰尘及气体中的危险。例如,石棉(刹车)及在封闭空间中开动内燃发动机的情况下。维修工作,要由经过培训的人来进行。
8、运载危险货物
危险物品的制造商,对于其安全要负最后的责任,因为他们应该对他们所制造的物质的特性了解最多。而且也是对于安全地处理这些物质及应急方法最有发言权的人。这些信息,(至少)应以手册的形式提供,而且应能送到所有有关人员,包括驾驶员及派送点。
影响产品运送的要求有许多相关的条例及规定,这些条例及规定包括了对装箱、打包、标识等各方面具体详细的要求,也包括了关于由可燃性等特性来识别物质,如何使运送、加工这些物质的人员及公众了解有关信息的方法等要求。有许多方式可以做到这一点,包括在包装及货车上做出特殊标志。不同的国家,在详细要求上有微小的差别,而且也有国际标准。在货物跨国运输时,了解这些规范、要求是很重要的。
对于驾驶人员的要求及培训,在标准及规程中也有广泛的规定。通常包括了在事故状态下关于应急救援的呼救,采用何种方法能使事故的后果减至最小。驾驶员还应该给予救援人员所需要知道的关于货物的信息,包括处理泄露、着火的方法。在运送危险货物时,要从成熟的驾驶人员中用特殊的方法挑选具有适当的技术及能力的人。
第二篇:道路运输行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规范
道路运输行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规范(一)
一、指导思想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一套全面的、系统的循序渐进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是一套能够集中解决目前我县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安全管理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是不断提升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在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推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重要之处在于“落实一个思想,提供一套方案,解决一系列问题”,就是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落到了实处,提供一整套系统性的安全管理解决方案,最大程度地解决因规定不具体而“严不起来”、因操作性不强而“落实不下去”的问题,从而实现岗位自主管理和风险超前防范。
二、理论基础
风险预控管理就是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的安全管理方法;风险预控管理就是运用系统的原理,对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各工作场所、各工作岗位中存在的与人、车、环境等相关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分析评估;对辨识评估后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管控标准和措施,明确管控责任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同时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建立危险源数据库,使各类危险源始终处于动态受控的状态。
门为主体,开展公司内部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并落实整改措施,杜绝重特大事故;第二类是以班组和一线员工为主体,开展岗位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力争杜绝事故的发生。同时,对各班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执行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将考核结果在全公司内排序通报,并与全员安全结构工资挂钩,不同岗位的管理比例有所区别。五是建立了循环闭合的运行体系。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严格执行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方法,建立从管理对象、管理职责、管理流程、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直至管理目标的一整套自定循环、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管理体系内部各子系统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独立循环,有力促进了闭环管理持续改进机制的形成,是安全质量标准和措施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得到执行、隐患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得到消除。六是简便实用,便于职工掌握。从一个公司辨识的危险源来看,多达几千条,似乎难以掌握。但具体到某个部门和岗位,仅有几条或十几条。从业人员做成一张小卡片带在身上,就可以随时掌握岗位危险因素和作业规范,保证了每个员工更清楚自己该做什么、按什么标准做,切实宣传了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格局。
四、术语和定义
1、危险源 hazard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2、风险 risk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3、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4、风险预控risk precontrol 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程。
5、危险源监测hazard monitoring 通过管理与技术手段检查、测量危险源存在的状态及其变化的过程。
6、风险预警risk early-warning 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存在的风险进行信息警示。
7、不安全行为unsafe behavior 可能产生风险或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
8、风险管理对象objects of risk management 可能产生或存在风险的主体。
9、风险管理标准risk management standards 针对管理对象所制定的以消除或控制风险的准则。
10、风险管理措施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是指达到风险管理标准的具体方法、手段。
11、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 为改进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总体安全绩效,根据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完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过程。
五、管理要素和要求
1、总要求
道路运输行业应建立并保持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方针、风险预控管理、保障管理、从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车辆不安全要素管理、环境不安全要素管理、综合管理、检查审核与评审。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应符合“PDCA”的运行模式。注:PDCA 分别表示: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改进)。
2、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针
(1)经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
(2)明确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总目标;
(3)包括遵守现行安全法规和对持续改进安全绩效的承诺;
(4)体现对从业人员进行持续培训的要求;
(5)针对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安全风险的性质和规模;
(6)形成文件,实施并保持;
(7)传达到全体从业人员,使其认识到各自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义务、责任;
(8)定期评审,以确保其与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的发展相适宜。
3、风险预控管理
(1)危险源辨识
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组织全体从业人员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并确保:
a危险源辨识前应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b辨识范围覆盖本企业的所有活动及区域;c对所有工作任务建立清册并逐一进行危险源辨识,并对危险源辨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
——危险源辨识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程序,且与现场实际相符;
——危险源辨识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d工作程序或标准改变以及工作区域的设备和设施有重大改变时,应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
e发生事故(包括未遂)、出现重大不符合项时应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
(2)风险评估
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组织从业人员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并确保:
a对所有辨识出的危险源逐一进行风险评估,并对风险评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
——风险评估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程序,且与现场实际相符;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b在以下情况时执行持续风险评估,并保留评估的记录:
——新改扩项目前;
——新设备、设施和技术应用前或有重大改变时;
——为特定项目制定安全措施前;
——执行重大风险任务前;
——审核发现重大不符合项;
——调查事故(包括未遂)暴露的新风险。
(3)风险管理对象、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的基础上,应提炼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象,并符合下列要求:
a风险管理对象的提炼应具体、明确,一般应按照人、车、环(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
b针对风险管理对象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形成程序;
c 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
d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要求;
e 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
(4)危险源监测
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
(5)风险预警
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使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风险预警应:
a)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法;
b)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
(6)风险控制
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建立程序以确保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与执行,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并符合:
a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警示的原则;
b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 PDCA 的运行模式; c制定工作计划时应以上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本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
d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规定,编制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急预案及其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e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应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
(7)信息与沟通
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确保从业人员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风险预控理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应确保:
a从业人员参与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 b从业人员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
c从业人员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值班人员;
d组织从业人员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作业中存在不符情况,应汇报,并组织班后或作业后评估,并留有记录。
4、保障管理(1)组织保障
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应:
a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 b由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最终责任由道路输及相关企业最高管理者承担。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管理层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人力、技术和财力的支持。(2)制度保障
a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建立健全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从业人员行为、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等管理制度,并确保:
——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全体从业人员;
——有相应机构、部门负责上述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培训、监督检查与考核。
b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并确保:
——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相关活动遵守适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
——每年至少评价一次本企业对在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遵守情况,并形成评价报告;
——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从业人员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
——资料齐全完善,有目录清单。(3)技术保障
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建立并保持安全技术管理与控制,以消除和控制重大危险源。并符合:
a 应优先采用国际、国内先进安全技术标准、方法、设备、设施;
b应针对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具体实际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方案。
(4)资金保障
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建立并保持安全投入资金管理与控制,为实施和改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并符合:
a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对安全投入资金进行统一决策、管理、支配;
b安全专项资金的提取、使用应遵循“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规范使用”的原则,确保专款专用;
c有专门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投入的安全资金有效使用;(4)安全文化保障
0-
第三篇:物流行业IT风险管理分析论述
物流行业IT风险管理分析论述
未来物流需求尤其是第三方物流需求规模将越来越大,预测到2010年中国物流行业的产值将达到12000亿元,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总体物流需求约为2760亿元人民币。第三方物流市场在增长中细分,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竞争中整合,第三方物流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中国第三方物流将在新的起点上快速发展。
面对如此庞大的物流市场,物流企业纷纷引进了物流信息化,物流信息化主要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等。
尽管中国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内部的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已经比较完善了,如条形码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物资采购管理(MRP)和企业资源管理(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在物流领域已经基本实施,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在国内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在企业的IT基础设施建设渐成规模的时候,IT对企业核心业务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随着企业组织在执行业务方面越来越依赖IT系统,越来越多协作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各种类型的攻击者日趋老于世故、复杂的IT基础架构层出不穷的IT环境中,企业的业务安全正在经历巨大的转变,以致用于局部环境的安全技术和可执行性方案根本不足以应对现实中的风险问题。IT风险已成为企业领导者的主要顾虑,并且应被视为重大营运风险管理策略的一环。
那些缺乏对IT风险的有效监控和治理的企业正饱受这样一些困扰:企业的IT和数据始终面临风险,却缺乏总体的安全措施;企业无法预测潜在的风险,更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企业无法保证IT的高可用性,更不能让其及时响应业务需求,并为客户、员工和供应商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等等。
于是,实施IT治理和风险管理解决方案迅速成为许多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最近调查发现,79%的首席财务官(CFO)表示将在今后三年内逐步构建IT治理架构来整合信息,并进行业务分析。与此同时,64%的首席信息官(CIO)认为,统一安全策略和保护数据安全是IT部门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IT治理和风险管理(IT Governance & Risk Management)是一个由若干步骤组成的过程,公司的风险管理始于发现风险(这些风险将影响核心业务流程),接着是根据这些风险对业务的冲击力来评估风险,随后是定义将采取的行动(默认、避免、减轻和转移),最后就是配置控件、并监控这些控件。而安全管理将提供跨越整个风险管理过程的能力,特别是在整个风险管理和操作过程中提供控件帮助减少风险。
不同的行业在不同的时期,其IT风险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应对这些IT风险时,我们也曾有过各种风险控制方法和模型,但一般都是针对技术风险提出来的,偏重于某一技术领域,而且大多是采用事后反应式的控制措施。在信息化的整合见效期,这种单一的“救火模式”将使我们疲于应付各种层出不穷的风险。特别对于像制度、流程、人员行为等方面有可能涉及组织核心价值的风险,传统的控制方法存在明显不足。
科学合理的IT风险管理体系应当具有前瞻性的、全局性的控制机制,能融合防范与应对信息安全、IT治理、IT管理、IT服务、IT应用、IT项目、IT基础设施、业务连续性、IT外包等方面的风险,并能有效地指导组织控制IT风险,使IT战略与企业战略相融合,促进IT为组织持续地创造价值,以实现有效益的信息化。
面向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作为信息技术的领头人,在物流行业,IBM秉持以客户需求为第一的原则,在进行了大量的市场和行业趋势研究之后,凭借领先的管理理念、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全球丰富的行业实施经验,为传统物流企业提供多种业界领先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及专业服务,涉及其管理、经营和执行的各个层面,其中主要包括物流商务、物流规划及物流执行三个方面。
IBM的物流商务服务主要是指IBM为客户提供的物流商务运作模式咨询及分析服务,其中包括合同磋商、运费议价、运费管理和询价等多项具体的内容;而物流规划则主要是指帮助物流企业建设整合的物流信息化平台的规划,也包括运输成本分析、进出口贸易控制分析、运输需求协调、运输优化、资产计划和优化、报告和分析等具体项目;而在前两者的基础上,物流执行则是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具体的方案实施,比如国际物流管理、国内运输执行、仓储管理、需求量透明度、财务管理等具体的解决方案。IBM以上三方面的解决方案和服务都是基于IBM多年来服务于全球物流业的先进的经验积累,能够充分考虑到现代物流企业实际业务需求的方方面面,可以帮助他们充分实现自身业务的集成和创新,以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提高运营效率并在未来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面对信息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每一个传统的物流企业都需要借助行业伙伴的经验来加速自己的发展,因此他们需要寻找一个最佳的合作伙伴,能够站在未来发展的高度上,帮助自己建立具有长期可持续优势效应的管理及信息架构。IBM就是这样一个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IBM众多的熟悉和擅长于物流行业发展规划的咨询专家们,能够在对客户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沟通后,为之定制适当的企业战略并最终设计出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案。事实证明,在全球,IBM已经拥有如UPS、Fedex、Ryder公司等多家知名的物流企业客户;在中国,IBM也已同国内众多的合作伙伴一道,同诸如铁道部、上海南方综合物流中心等大型的综合物流中心,包括今天物流业界的新星掌运科技建立起广泛的合作关系。凭借先进的解决方案和丰富的行业实施经验,今后,IBM还将致力于为更多本地的物流企业提供全面、优质的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在严谨务实的信息时代顺利地实现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业的飞跃性转变。
以家电连锁企业苏宁电器为例,为保持企业快速发展,苏宁电器“大笔一挥”,斥资3亿元请来IBM公司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效率。IBM将当好苏宁的“好管家”,在企业管理、流程变革、应用系统开发与IT管理等领域为后者提供解决方案,把苏宁打造成为世界500强企业。
虽然苏宁760多亿元的市值(2007年6月20日)稳居家电行业第一,但2006年苏宁609亿元的销售额依然落后于国美电器的869亿元。而孙为民最想做的就是通过完善IT平台树立苏宁在国内零售行业的标准,并在2010年以超过1500亿元的规模迈入世界500强。IBM & Cisco 联合设计的铁路行业智能解决方案是一个基于标准的、统一化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充分利用铁路行业运营单位现有通信系统的投资,以帮助他们抓住新的运营、客户服务与安全方面的各种机遇。
挑战
随着城市道路堵塞情况的日益恶化,一些大城市和市郊每天的交通拥堵时间可能会长达数个小时。因此,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安全、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尽管每天有数以百万计的乘客将火车、地铁、轻轨列车和公共汽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但是停滞不前的销售收入和难以提高的生产效率,使铁路行业运营单位都面临缩减运营成本,和提高乘客的满意度的挑战。
但是,有限的预算、日益严格的安全法规和传统的独立 IT 系统,为克服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带来了几乎无法逾越的障碍。当前最为紧迫的挑战为:
信息黑洞导致列车晚点和客流拥挤
各自独立的信息和通信系统,导致新应用开展困难
有些部门无法实时地获得关键准确的运营信息,导致生产效率无法提高
移动车辆和车站及调度系统之间缺乏及时的信息交换
不灵活的资源分配导致投资的浪费
不能有效的管理车辆和车站等资源,缺乏增加收入的方式
缺乏车载信息系统以提高乘客的满意度和列车服务水平
难以集成新的安全和突发事件响应措施
第四篇:运输安全风险评估
爱上绿茶【原创】
危险货物运输需要的各种安全制度
危险货物运输有关安全风险因素评价及控制措施
工作 2010-03-16 10:46:55 阅读23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安全风险因素评价及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程序
第一条 目的:识别与评价本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风险因素,确定本公司的风险因素。
第二条 管理职责:
1,经理主管风险的识别与评价工作。
2、各部门负责风险因素的辨别与评价的基础工作,并将结果汇总到安全科。
3、安全科负责组织对公司所有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归纳,并进行评价,评出风险因素,并
由经理予以确认。
4、安全可组织评审组,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
识并建立档案。
5、各部门对本部门的风险因素进行控制和管理。
第三条 风险评价的范围
1‘车辆运行安全:
2、事故及事故潜在隐患;
3、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4、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
5、停车场地安全;
6、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第四条 风险评价的准则
1、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及要求;
2、有关的安全规范,技术标准;
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4、合同规定;
5、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第五条 风险评价的流程:
1、充分考虑公司内部运行正常、异常和可能的紧急情况,以及过去、现在、将来不同时态的运行;充分考虑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生理、心理)七种类型;充分考虑向大气的排放、向水体的排放、向土地的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能源使用、能量释放、废物和副产品、物理属性等八个方面。并应重点考虑如下因素:
1)火灾、爆炸; 2)冲击和撞击; 3)中毒、窒息和触电; 4)有毒、有害货物的泄漏; 5)其他化学、物理性危害因素; 6)对环境的可能的影响等。
2、安全科发放风险因素调查表,采取全员参与和现场排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风险因素的辨识。
3、公司各部门层层动员和布置,全员参与。部门负责人将风险因素识别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传达到全员,发动全员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反映各自岗位存在的风险因素,各部门将风险因素进行汇总上报。
4、安全科组织评审小组(即为安委会成员)进行现场排查、修改、补充,制定风险因素清单,报总
经理批准后发放至各部门。
第六条 重大风险
1、确定的原则: 1)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 3)企业的声誉和社会的关注程度的等。
2、重大风险的管理:
对确定为重大风险的项目,应建立档案,包括:
1)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
2)评审意见; 3)隐患整改方案; 4)整改时间表和责任人; 5)竣工验收报告。
第七条 风险的控制。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采取措施消减风险,控制风险,预防事故的发生。
1、选择风险控制的原则: 1)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2)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
3)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及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
4)可靠地技术保证和服务。
2、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 1)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2)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
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从业人员的自我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
第八条 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
业环境中的风险及所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第九条 风险信息的更新。
1、公司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道路运输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定期评审或
检查风险控制结果。
2、当下列情况发生时,企业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1)法律法规的更新或变更; 2)政府及相关部门有新管理的要求;
3)新增经营项目; 4)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第十条 风险评价一般每年末进行一次,根据评价结果修订《风险因素清单》。
第十一条 风险评价小组 组长 *** 副组长 *** 成员 *** *** *** *** ***
风险评价方法
第一条 风险是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风险评价即围绕可能性和后果来确定风险度。可接受风险是企业符合法律义务,符合本单位安全生产方针的风险,以及本单位经过评审认为可
接受的风险。
第二条 本公司在实施安全标准化中,使用R=L×S法。
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见下表: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等级 标准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 5 发现(没有监控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做过任何监测,或
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防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
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按操作程序执行,或曾经做过检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检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
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检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
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2、事件发生后结果的严重性判定件下表:
事件发生后结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等级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人 财产损失/ 公司形象
万元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死亡 大于50 重大国际国
内影响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丧失劳动能力 大于25 行业内、省内
影响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 截肢、骨折
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听力丧失、慢 大于10 地区影响 性病等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 轻微受伤、小于10 公司及周边 规程 间歇不舒服 范围 完全符合 无伤害 无损失 形象没有受
损
风险等级的判定准则见下表: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风险度R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 立刻
20-25 巨大风险 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
15-16 重大风险 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
立即或近期 估 整 改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9-12 中等 加强培训及沟通 2年内治理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 有条件有经费
4-8 可接受 书,但需要定期检查 时治理
<4 轻微或可忽视的 无需采取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风险
风险因素清单
序号 危害 潜在事件 风险评价 风险等级 控制措施
火灾、灼伤 运输过程中油漆泄漏 L=2,R=5 中等 应急预案、1 规章制度
中毒、窒息 或燃烧
S=10 配备消防器材
环境污染 车辆伤害 不按规定路线行驶 L=2 R=3 可接受 定期组织学习
或行驶速度过快 S=6 培训
中毒、皮肤 运输油漆等超载 L=1 R=5 可接受 规章制度
灼伤、窒息 S=5 应急预案
灼伤 中毒 装卸危险化学品时不 L=2 R=3 可接受 定期培训
窒息 按规定佩戴劳保用品 S=6
L=2 R=3 可接受 定期组织学习车辆伤害 车辆技术故障 S=6 培训
火灾 装卸货行驶过程中 L=1 R=5 可接受 规章制度
违规吸烟 S=5 加强培训
车辆伤害 车辆技术故障 L=2 R=3 可接受 技术管理、培训
S=6
火灾、灼伤 消防器材失效 L=1 R=5 可接受 规章制度
中毒、窒息 S=5 气候、地震引发车辆 L=1 R=5 可接受 教育培训车辆伤害 运行事故 S=5 科学调度
火灾 停车场产生明火 L=2 R=3 可接受 警示牌、配备消防器材
S=6
评价: 确认: 批准:
时间: 时间: 时间:
风险控制措施评审记录
评审时间 评审结果 改进措施 评
第五篇:推行安全风险管理 确保运输安全稳定
推行安全风险管理 确保运输安全稳定——学习盛部长铁路工作会议讲话精神体会 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盛光祖部长指出,2012年全国铁路将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首要的是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提升新形势下铁路安全工作水平。加强安全风险过程控制,搞好安全风险应急处置,强化安全风险管理基础,开展对安全风险管理的考核评估。“绝对不是搞新概念,是指铁路在新形势下强调加强安全过程控制,特别是在风险岗位,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作业环节加强控制,对可能出现的任何安全风险,不要让它发展危机,甚至是事故”。铁道部党组提出要在铁路安全管理工作中引入风险管理办法,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这是部党组在总结长期以来铁路安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提出的安全工作新思路。通过认真学习、深入领会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丰富内涵,同时通过近期在清华大学学习《安全原理》,使自己切实感到这是完全符合铁路安全生产实际的科学管理理念和方法,是实现铁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举措。
加强安全风险过程控制。实行安全风险管理,基础是加强对安全风险的研判,通过对安全风险的科学管控和有效处
理,强化安全风险过程控制,防止事故发生。我们现有安全控制管理系统和铁路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如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安全过程的研判,认真进行风险分析,构建起符合铁路局、站段安全风险控制的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安全速报、设备检测监测和安全监督检查等安全生产信息的跨专业数据集成、信息共享、综合运用、实时预警,为安全风险研判、风险控制和安全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对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定期分析,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不符合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的情况;对安全管理控制系统实时监测,随时掌握安全风险点的动态状况,及时发现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 “关键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不断强化安全风险过程控制。
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必须从基础抓起。在管理方面,青藏铁路公司已经于2011年开始了“十标”建设,今年,按照铁道部要求,我们将继续、深入和全面开展标准化站段、标准化车间、标准化班组、标准化岗位建设活动。以确保高原铁路和客车安全为核心,以规范安全管理和落实作业标准为重点,进一步界定权责关系,把安全生产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各个工作岗位;制定各系统 《安全风险控制流程图》,重点解决部门之间横向结合部问题,形成权责明晰、运转高效、落实到位的安全风险管理体制。在设备方面,按照设备等级
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修程修制,补强基础设备,夯实设备质量基础。在人员素质方面,加大对职工的业务培训力度,建立职工学习技术业务激励机制。
——有效处置和消除安全风险。我们以高铁和客车安全为重点,对安全风险进行全面排查,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整治和解决。为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我们提出 “抓落实、盯问题、追责任、快整改”的工作要求。抓落实就是重点检查安全工作中不落实的问题,把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逐条兑现到每一个层级、每一个岗位、每一名职工、每一项工作。盯问题就是对任何安全风险和安全问题,都紧紧盯住不放,认真解决。追责任就是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狠抓责任落实,严格事故定责和责任追究,按照铁路局、专业系统、站段和岗位四个层级,制作 《安全风险控制责任分工表》,杜绝不定责的现象。快整改就是对于危及运输安全,特别是客车安全的问题,立即整改,不拖不延;对于已经整改的要组织复查,防止反弹。
——大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要运用文化的力量,增强职工的安全风险意识。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特别是以职工身边的案例,对职工进行“安全第一”的警示教育。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将应对风险的关口前移到落实标准化作业的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处置和持续改进,最终达到消
除风险的目的。为鼓励职工自觉地按标准作业、争当标准化职工,我们制定了“十百千万”标准化先进职工评选表彰激励办法,每年在运输生产一线在岗职工中评选出十名安全功臣、十名服务明星、百名标准化作业先进标兵、千名标准化班组长、万名标准化作业先进职工,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表彰奖励,教育培养干部职工树立安全价值观,并自觉地转化为安全生产的内在动力,积极营造“作业讲标准、人人赶先进”的安全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