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抗菌药应用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

时间:2019-05-15 00:44: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围手术期抗菌药应用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围手术期抗菌药应用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

第一篇:围手术期抗菌药应用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

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存在问题与管理对策

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对我院外科系统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报道如下:

一、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问题 1.应用指征掌握不严

按照中华医学会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简称《指导原则》)中对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要求,一般来说,I类切口注意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不主张使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存在的I类切口手术应预防性给予抗菌药物: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患者为高龄或免疫缺陷等高危人群。调查显示,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指征掌握不严,预防性用药比例高。这些现象提示多数临床医师仍习惯沿用过去的观念,对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认识不足,合理用药比例低,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的新进展、新观念了解得不够。还有一部分临床医师过分强调客观原因,重用药、轻消毒隔离,或对手术室、操作间消毒隔离存在担心,想靠抗菌药物的使用来弥补这些的缺憾,以此作为预防术后感染的主要措施。2.预防用药选择起点过高

按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规范,根据不同类型和部位的I、II类切口手术可以选择一代头孢菌素类,也可以选择二代头孢菌素类,重要器官的复杂手术,如颅脑手术、心脏手术和大关节置换手术可以选择三代头孢菌素。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起点过高,是目前我院抗菌药物应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使用酶抑制剂的复合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预防切口感染。存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起点过高的问题,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浪费了医药资源,更重要的是可导致菌群失调和脏器功能损害,诱导了耐药菌的产生。3.用药时机不合理

对于接受I类清洁切口手术的患者,预防用药应在术前30 分钟~1小时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如手术时间>3 h,或失血量>1 500 mL时,术中可追加第2剂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 h,所以用药时机的选择极为关键。调查发现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患者术前30 mi n和术中没有给予抗菌药物,而是术后给药,违反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不但不能达到预防目的,还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4.用药疗程过长

根据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 h,I类清洁切口预防用药时间应<24 h,II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和III类污染手术,预防用药时间为2 4 h,必要时延长至48 h,手术时间较短(<2 h)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1次即可。手术时间>3 h,或失血量大(>1 500mL)的,可在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目前,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疗程普遍偏长平均时间~般>4d。实际上,术后用药天数越多越保险的认识是错误的,而且围手术期大量应用抗菌药物并不能有效地降低术后切口的感染率。5.其它问题

(1)用药剂量过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头孢西汀推荐剂量是2g,检查发现有的医嘱头孢西丁的单次剂量3g,属于超剂量使用。(2)给药次数不合理。β一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属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一天需多次给药,检查发现有的医嘱适应该类抗菌药物,一天只给了一次。

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的管理对策 1.加大行政监控力度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各相关部门在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2)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杜绝医师违规越级处方的现象;(3)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包括利用电子处方(医嘱)系统实现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处方调剂资格管理,以及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时机和疗程等;(4)完善抗菌药物管理奖惩制度,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估结果作为医师职称晋升、评先评优、定期考核、收入分配、绩效考核等的重要 参考内容,加大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行为的奖励力度,引导医务人员摒弃不合理用药行为。

2.手术科室必须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各手术科室应尽量缩短患者手术前住院时间,调整好患者的血糖、营养等状况,手术过程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要求无菌操作,严格遵守术中的无菌原则,术后尽早拔除引流管等。细致的手术操作、合理的营养膳食、周到的术后护理对预防术后感染都是不可缺少的。3.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用药指导作用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认真学习和严格掌握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导原则,临床医师需提高临床药理学、药动学和药效学方面的知识,增加对药物体内作用过程、药物相互作用和新药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的了解;加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规范经验性用药,加强对临床各级医师抗菌药物应用知识的再教育,提高合理用药的自觉性,认识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性,走出沿袭己久的通过应用抗菌药物可减少术后感染的误区,明确抗菌药物应用只是预防术后感染的综合措施之一;充分利用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定期公布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情况,督促和指导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并加强监测,分析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及时调查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第二篇:1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规定

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 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2004〕285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等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的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包括: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血管外科手术、腹外疝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等预防用药纳入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管理。

第三条 本细则适用于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患者及其他相关人员。

第四条 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管理由医疗机构主管院长负责,药事管理委员会提供咨询与技术支持,医疗管理部门、药学部门、感染管理部门、护理部、普外科、感染科、麻醉科、检验科等共同参与,成立工作协作小组,负责本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指导、管理等工作,确保本细则贯彻落实。

第五条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第六条 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

第二章 预防用药的适应证

第七条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第八条 一般情况下,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不需预防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

(一)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

(二)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

(三)异物植入术,如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

(四)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

(五)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

(六)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

第三章 预防用药的选择

第九条

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患者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

第十条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是进入腹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肠杆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具体预防用药选择见附表,表中所列抗菌药物的剂量均为成人剂量。第十一条 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0.6~0.9克静脉给药)预防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1~2克静脉给药)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第十二条 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果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可选用万古霉素(0.5~1克静脉给药)或去甲万古霉素(0.4~0.8克静脉给药)预防感染。

第十三条 小儿剂量参照药品说明书或按公式(小儿剂量=小儿体重×成人剂量/70千克)计算。

第十四条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不宜联合用药。

第四章 预防用药的给药方法

第十五条

严格把握预防用药时机,应于切开皮肤(粘膜)前30分钟或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应在术前2小时给药,在麻醉诱导开始前给药完毕,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

第十六条 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不超过100毫升,一般应30分钟给药完毕,以保证有效浓度。对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另有规定,按药品说明书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选择半衰期短的抗菌药物时,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超过1500毫升,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

第十八条 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择期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若患者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或应用人工植入物时,可再用一次或数次至24小时,特殊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第五章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其他措施

第十九条 实施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应在符合国家规定的手术室进行。第二十条 尽量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第二十一条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使病人处于最佳状态,如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改善营养不良状况、积极治疗原有感染等。

第二十二条 手术备皮:毛发稀疏部位无需剪毛;毛发稠密区可以剪毛,且应在进入手术室前即刻备皮。

第二十三条 严格遵守术中无菌原则,细致操作,爱护组织,彻底止血。切口的感染与失活组织多、残留有异物、血块、死腔等关系密切,局部用温生理盐水冲洗创腔或伤口有助于清除血块、异物碎屑和残存细菌,不提倡用抗菌药物溶液冲洗创腔或伤口。

第二十四条 尽量不放引流装置,如需放置应使用闭合式引流装置,并尽早拔除。长时间放置引流装置不是持续预防用药的指证。

第二十五条 尽可能使用单股不吸收缝线缝闭切口皮肤,使用可吸收缝线缝闭切口皮肤以下各层组织。需出院后拆线的手术患者尽可能到病房由手术医生负责拆线。若发现切口感染,应及时进行相关抗感染治疗,有渗出或脓液的应及时取样做病原学检查。

第二十六条 需连台的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应安排在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后。在污染或污秽切口手术后应关闭手术室进行消毒,符合要求方可实施连台手术。

第二十七条 术前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准备、环境消毒、器械灭菌、术中通风、围手术期保温、术后伤口护理等均应严格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制订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中相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用药管理

第二十八条 严格控制新上市的、限制性使用和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于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

第二十九条 对于有特殊病理、生理状况的患者,预防用药应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等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各医疗机构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进行细菌耐药分析,并根据本机构耐药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状况,调整预防用药的种类,并及时通报。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细则由卫生部负责解释。第三十二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附件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推荐表

手术名称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

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静脉给药

术 乳腺手术 血管外科手术

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静脉给药

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或头孢呋辛1.5克静脉给药

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

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或头孢呋辛1.5克静脉给药

腹外疝手术 脾切除术

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静脉给药

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或头孢呋辛1.5克静脉给药

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高危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高危者)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高危者)其它部位(皮肤、腋下

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静脉给药

等)手术

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或头孢呋辛1.5克静脉给药

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或头孢呋辛1.5克静脉给药

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或头孢呋辛1.5克静脉给药

药物选择/单次使用剂量

第三篇:围手术期管理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手术管理质量,防范手术风险,结合医院实际和有关管理制度,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术前管理

1、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度。各经治医生必须非常熟悉手术病人的病情,包括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态、经济状态等等,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具体见《术前必备检查目录》和《麻醉和手术前准备的临床要点》。术前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2、严格落实病历书写和病例讨论制度。所有医疗行为均须如实记录在病历中,主管医生应做好术前小结。

三、四级和特殊手术均需进行术前讨论。特殊手术的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必须通知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参加。

3、严格落实知情同意制度。手术前术者必须亲自查看病人(邀请外院人员主刀必须有外院人员亲自查看患者的相关记录),亲自向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懂,包括病情、治疗方案和替代方案、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并与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并在病历详细记录。

4、严格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科主任根据各级医生手术权限安排手术。特殊手术须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手术室必须严格审核手术申请单,发现未经医务科批准的特殊手术和院外会诊手术立即通知医务科,并暂缓安排。

5、严格落实特殊手术报告审批制度与院外会诊制度。特殊手术(具体定义见特殊手术审批报告制度)、外院会诊手术必须按要求分别在术前一天递交审批表和外院会诊申请单(均须附术前讨论记录复印件)。

6、严格落实术前麻醉访视制度。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择期手术的访视必须在术前一天18时前完成,并填写好《术前麻醉访视记录单》、《手术风险评估表》、麻醉知情同意书、开好麻醉前医嘱,严禁手术当天完成上述工作。如果麻醉师会诊时病人不在医院,在术前访视单上注明患者离院,并由申请科室护士签名确认,上报医务科批准后可通知变更手术时间。术前一天麻醉医生无法完成访视可由其他麻醉医生完成,但手术当日必须亲自访视患者,并重新填写术前访视记录单或在原单上签名,检查麻醉知情同意书是否有补充告知,如有必须再次书面告知。复杂特殊的患者应进行科内或多科参与的术前讨论,共同制订麻醉方案,对手术和麻醉中可能发生的困难和意外做出估计,便于做好麻醉前的准备工作;并在术前访视和讨论的基础上完成麻醉前小结。

7、手术时间安排流程:(1)申请:手术科室在完成术前准备后提出书面申请,择期手术的申请单应在术前一天11∶30前送到手术室,急诊需术前30分钟电话通知手术室,随后送申请单,并标明“急”字;(2)审批:麻醉医生在完成术前访视后在申请单上签注意见,巡回护士完成术前访视、器械护士完成器械准备后在申请单上签注意见;(3)通知:不能按申请时间安排时,由值班护士最少提前12小时书面通知申请科室,按时手术无需通知。

8、手术顺序安排原则:急诊优先,产科优先。择期手术首台原则上优先考虑高风险和无菌手术病人,其次按申请时间先后,再次按预计手术时间。

二、手术日管理

1、凡参加手术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循手术室管理制度,严肃认真地执行各项操作常规。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时刻注意尊重病人。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穿着手术室工作服到过手术室以外的区域后再次进入手术间必须更换手术室工作衣服。严禁将移动通讯工具带入手术间内使用。手术过程中非手术人员不得入手术间,如特殊情况经医务科批准后需戴穿好口罩、帽子、手术衣或参观衣后进入手术室。

2、术者、麻醉师、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未经三方核对不准实施麻醉与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须摘除假牙,贵重物品交由家属保管。

3、参加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器械与巡回护士、其它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的意外及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对的要求执行。

4、手术过程中术者对病人负有完全责任,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麻醉师。术中遇到困难且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不能解决的,应暂停手术,拟请上级医师或医务科进行术中会诊。助手须按照术者要求协助手术,发现异常要及时提醒术者。

5、麻醉医师须在术前准备好所有术中用药及抢救设备,术中应始终监护病人,不得擅自离岗。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术者。遇有不能处理的困难情况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或负责人。

6、手术中如确需更改原订手术方案、术者或决定术前未确定的脏器切除,使用贵重耗材等情况时,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向医务科或主管院长报告;并须再次征得患者或家属书面同意后实施。

7、术中用血要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急需用血时,巡回护士负责催促各环节在最短时间内将血送到手术间,输血科必须以最快速度配血,用血量大时必须增加人力参与配血,值班期间通知副班回院。

8、遇有术中大抢救,由手术科室护士负责送标本、拿报告单、取血制品等运送工作。术中植入的假体材料、器材的条形码应贴在麻醉记录单的背面。

9、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须向患者或家属展示并在病案中记录。重要的标本须家属签名确认。手术中切取的标本及时按要求处理,在标本容器上注明科别、姓名、住院号,由手术医师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手术中需做冰冻切片时,切除的标本由专人及时送上级医院病理科,专人取回病理报告。术中切除组织必须送病检,不能主观臆断,以免误诊。

10、局麻手术中,手术医师必须经麻醉医师同意后使用麻醉药品,且麻醉医师应观察麻醉过程,防止意外情况。麻醉医师使用贵重药品时须听取主刀医师意见。

三、术后管理

1、术毕,麻醉师要把麻醉记录单填写清楚,并向术者交代麻醉情况,巡回护士通知手术科室做好接收病人准备。待患者基本恢复后,麻醉医师、手术医生将病人送返病房,麻醉医师在床头向接诊护士交接术中用药、输血输液量、生命体征变化、引流等情况,并检查束缚带是否已解除、管道是否通畅。值班期间交接病人,麻醉有异常情况的要向值班医生交班,值班医师要主动巡视手术病人,不能坐等病人叫唤。

2、术者对病人术后需要特殊观察的项目及处置(各种引流管和填塞物的处理)要有明确的书面交待(手术记录或病程记录)。术后首次记录应在术后即刻完成,手术记录应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准确、真实、全面地完成。

3、麻醉医师要对实施麻醉的所有病人进行麻醉后评估,尤其对全麻术后病人,应严格依照全麻病人恢复标准确定病人去向(恢复室或病房或监护室或ICU),并对重点病人实行术后24 小时内随访且有记录。凡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均应进入麻醉恢复室(或手术间)。待患者清醒,肌力及呼吸恢复的情况可参照Steward 苏醒评分,必须达到4 分才能离开麻醉恢复室(或手术间)。如遇到患者苏醒意外延长,或呼吸循环等功能不稳定者,应积极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对于破坏性较大手术、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术前评估合并脏器功能不全病人,原则上术后先送科室监护室或ICU,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回病房。

4、凡实施三、四级和特殊手术时,术者应在术后24 小时内查看病人,且不得离开本市,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做好书面交接工作。术后3 天之内必须至少有1 次查房记录。

5、术后麻醉师应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修,麻醉药品应及时补充。术后72 小时内要随访患者,检查有无麻醉后并发症或后遗症,并作相应处理。

6、术后医嘱应由主刀医师或经治医师按主刀医师意见开具。对抗菌药物、精神麻醉药品或特殊治疗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四、门诊手术管理

1、做门诊小手术前,手术医师应按规定书写门诊病历(主诉、病史、体检、辅助检查结果或会诊记录、初步诊断、处理措施、拟行手术的名称和手术部位),做好相关术前准备(病理申请单、术前血常规、血型、感染四项等),做好术前谈话记录,并由患者本人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手术后要及时在门诊病历上写好手术记录,开好术后处方。

2、门诊小手术必须在门诊手术室或手术室进行,具体手术时间的安排,病人病种的预约,器械、敷料的准备,术前、术后接送病人,术中手术巡回,配合完成手术等均由门诊手术室负责。进入手术室操作的严格按照手术室制度执行,可先电话申请后补书面申请。

3、凡进入门诊手术室的工作及参观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一切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必须更换手术室专用的衣服、鞋帽和口罩等。

4、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医生护士两人核对后在治疗单上注明“姓名、年龄、手术部位、手术名称核对无误”,并签名确认。

5、无痛内镜申请流程:临床医生按照肠镜、胃镜的适应症开单,内镜室审核是否有操作禁忌症和麻醉禁忌症(由麻醉科制定后交内镜室),无禁忌症者向麻醉科提出书面申请。对无操作禁忌症但有麻醉禁忌症的门诊肠镜患者,要预约麻醉师做访视后才做肠道准备,对住院患者麻醉师必须在做肠镜检查前一天完成访视。

6、无痛人流申请流程:妇产科医生排除人流操作禁忌症后开单,妇科门诊护士向麻醉科书面预约,麻醉医生审核同意后,再由妇科门诊通知患者做好相关准备。

第四篇: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合理应用研究

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合理应用研究

【摘 要】目的:对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合理应用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来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保证患者在用药过程的中的安全。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的妇产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用药特定指标进行统计、整合来探讨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合理应用。结果:一代头孢药物用药频率为46.67%,二代头孢药物用药频率为13.33%,三代头孢药物用药频率为7.78%,硝基咪唑类药物用药频率为32.22%。另外术前2天用药3例,术前1天用药6例,术前2h用药27例,术前0.5小时用药53例,术中用药1例;术后用药时间少于2天7例,少于4天60例,少于6天23例。结论:在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应用过程中大多数药物应用较为合理,但存在用药时间过长的情况,因此还需要对抗菌药应用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用药

在产妇围术期会出现一系列的感染症状,其中生殖道感染是较为常见的感染症状。为了让产妇能够健康、安全、稳定地度过围术期一般会对其采取抗菌药来进行治疗并达到预防感染的效果[1]。我院对对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的妇产科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将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并根据统计结果对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合理应用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的妇产科手术患者9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年龄为22至41岁,平均年龄为(29.56±5.23)岁。上述患者当中子宫肌瘤子宫切除术11例,剖宫产72例、其他手术7人,以上患者在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1.2 方法

对上述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统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抗菌药物种类;用药时间;给药时机。结果

术前2天用药3例,术前1天用药6例,术前2h用药27例,术前0.5小时用药53例,术中用药1例;术后用药时间少于2天7例,少于4天60例,少于6天23例。抗生素具体使用情况如下:

从上表中可以明显看出妇产科患者在围术期使用一代头孢药物最高,用药频率为46.67%,而三代头孢药物用药频率最低仅为7.78%。讨论

在妇科手术过程中生殖道感染是最为常见的症状特别是阴道感染会对患者的正常治疗带来极大的影响。那么在进行手术之前应该对宫颈分泌物和阴道分泌物进行充分的检查,一旦出现感染应该及时进行病原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再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来筛选合理的抗生素进行有效的治疗,若患者出现急性炎症就必须先对炎症进行控制,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再实施手术治疗[2]。

患者在产科手术围术期时间内会受到雌激素影响,此时患者的雌激素会维持在较高的状态,则会造成阴道充血甚至会出现水肿,同时阴道通透性也会明显提高,这就会大大地提升了生殖道感染的几率。生产前一旦出现生殖道感染将有可能造成胎儿宫内感染。因此在产妇治疗过程中需要对宫内胎儿情况以及产妇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来合理用药。在预防感染的过程中都会采取抗生素治疗如五水头孢唑啉粉、头孢替胺粉、头孢曲松以及奥硝唑等[3]。

从致病菌方面来看妇女阴道周围具有多种致病微生物,表皮葡萄球菌、粪链球菌、乳杆菌、棒状杆菌等是较为典型的致病微生物,在常态下上述微生物群基本上处于抑制状态。一旦患者接受妇科手术或产科手术就会造成阴道内环境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菌群平衡性受到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毒性较强的病菌如大肠杆菌数量会明显上升,而部分有益菌数量则会降低,此时就容易引发感染[4]。事实上病原菌感染是一个交叉、混合过程,患者出现感染后其临床症状类型较多如伤口感染、尿路感染等,另外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也是较为常见的症状。若手术时间过长也会加大患者感染发生率,因此在术后或术前对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是重要的同时也是必要的。对于以下手术应该进行抗菌药物预防性治疗:(1)剖宫产术,患者破膜时间在20小时以上。(2)妇科整形术。(3)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留置了大量导管进行治疗。(4)手术过程中发现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感染症状。(5)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切除术等具有大创口的手术[5]。

在上述研究中经回顾性分析统计得出术前2天用药3例,术前1天用药6例,术前2h用药27例,术前0.5小时用药53例,术中用药1例;术后用药时间少于2天7例,少于4天60例,少于6天23例。患者在围术期使用一代头孢药物最高,用药频率为46.67%,而三代头孢药物用药频率最低仅为7.78%,这说明医护人员在用药过程中还是偏向于使用经典的一代头孢药物五水头孢唑啉粉,另外奥硝唑等硝基咪唑类药物也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本研究中奥硝唑的使用频率高达32.22%。

在抗生素药物使用过程中应该进行合理筛选,特别是对于围术期妇产科患者而言应该选用杀菌效果好、抗菌谱广的亚药物,同时还要保证药物具备有效的组织渗透能力这样便能得到更好的杀菌效果。另外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并尽可能选择药效时间长的药物,避免多次用药造成患者出现耐药性。在抗生素等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中遵循预防性原则,例如四环素等具有较高毒性的药物不能使用。相关研究表明不同代的头孢类药物在治疗效果上差异性不大,但相对而言一代头孢类药物经济性更好,从上述研究中也可以看出一代头孢药物使用频率最高,也易于被患者所接受。但无论是何种抗生素及抗菌药物都应该严格控制药剂用量,过量使用必然会造成耐药菌数量增加,这会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严重的影响,同时该类药物不宜长期使用也是为了降低耐药性[6]。

在抗菌药物使用的过程中用药时间以及给药时机选择和控制也是合理用药的重点。从学术界研究来看大部分学者都主张在术前0.5h至1h内进行单剂量用,术后再进行药物补充。上述给药方式可以让药物浓度得到保证并能够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并抑制耐药菌。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在对患者的用药过程中多例患者采取了多日连续用药,事实上这是没有必要的,这不但不会提升治疗效果并且用药时间过长将会导致耐药性风险,同时从经济性角度来看也是不利的。因此我院在对妇产科围术期患者的用药过程中应该对连续用药情况进行改善[7]。

综上,正常情况下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应用都较为合理,但普遍存在用药时间过长的情况,因此还需要对抗菌药应用进一步完善,通过调整用药时间、用药时机以及用药剂量和用药种类来保证治疗效果,让患者平稳地度过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方芳,周淑,石钢,熊庆.妇产科手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现状及循证评价[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01):121-123.[2]姜桦,曹斌融.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09):133-136.[3]梁毅,张振家,刘震坤.妇产科患者术后应用抗生素效果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04):157-159.[4]温雯,陈文玲.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疗效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3(01):201-202.[5]刘佳明,袁杰利.细菌性阴道病的病因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04):302-303.[6]石继和,任炼忠.254例剖宫产围手术期用药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0(03):357-359.[7]陈易人.围手术期的抗生素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2011(02):121-122.作者简介

李建平(1977-)女,汉族,大学本科学历。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人,现为中宁县人民医院,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妇产科工作。

第五篇:围手术期管理质控检查表

临床科室围手术期管理质控检查 管理目标 检查内容 存在问题 实得分 检查标准 检查方表

法及扣分标准

1、是否完善术前 采取手术当日前往手术室现场检

1、完善术前准备:(1)必查内容:①血尿常规准备。查或检查科室术后运行病历(不少于5②术前三项(2)选查:心电图、肝肾功、血常

2、术前抗生素应份)的方式: 规、胸透(3)专科检查内容: 用规范,特别是

1、术前检查每缺少一项扣1分。

2、术前抗生素应用规范,特别是无菌手术的抗生无菌手术的抗生

2、抽查科室一类切口术后病历,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素的预防性应素应用不符合规格的每份扣1分。

3、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完善(三级以上手术要有术用,是否按照文

3、手术分级管理未按相关规定执行,前讨论;四类手术讨论内容上报医务科备案;重大件规范执行。凡发现越级手术者,每份扣1分。手术及探查类手术经由副主任以上医师担任,必

1、保障手

3、是否严格按照

4、协议书无手术者签字,每份扣1分,要时上报医务科备案。)术安全 术前手术分级管理制同时询问病人及家属,是否由手术者

4、手术前手术者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2、减少手管理 度实施手术。亲自与病人及家属谈话,如协议书中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术并发症

包括:病人病情、手术方式、麻醉风险、替代方304、手术前手术者有手术者签字,实际手术者未谈话扣1的发生。案、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病人或分 及麻醉医师查看分;询问病人及家属是否告知其:病(共100病人授权代理人签字。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情况,告知情况,人病情、手术方式、麻醉风险、替代分)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协议书签字情方案、自付费项目等内容,未告知的,能及时签字时,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授权的人签况。每份扣1分;特殊材料及植入物未另字,并按规定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在病历详细记

5、手术是否提前签协议,每份扣1分。录。特殊材料及植入物需另备协议。通知手术室,术

5、查看手术单,未提前通知手术的,5、手术安排提前通知手术室,术前病房和手术室前护理工作是否每例扣1分;术前护理工作准备不完护理工作准备完善,特殊器械准备完善,有不利完善,特殊器械善的,每份扣1分;特殊器械准备不手术的疾患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是否备好,有不充分的,每分扣1分;术前有其它疾 利手术的疾患是患未请相关科室会诊的,每份扣1分。

否会诊。管理目标 检查内容 存在问题 实得分 检查标准 检查方法及扣分标准

1、手术当日患者固定好识别用的腕带,所标信息准确无误,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并分别在病房 检查方式:无文字记录的内容采用手内和手术室核实病人身份及手术部位。实施切皮术当日抽查或向相关人员询问的方式进

1、患者身份识别前及腔镜手术置镜前叫停,再次核对患者身份。行:

2、术前准备充分:及时备皮,告知患者饮食禁忌及手术部位标

1、检查手术安全核查表,缺少一次核查情况;有假牙的病人进手术室前摘除假牙。内容,扣1分;未认真进行手术部位标识、唱对

2、术识的,每份扣1分。

3、参加手术人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台上与前准备情况3、2、现场查看术前准备情况,未备皮的,巡回护士、其他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手术人员术前准每份扣1分;抽查病历未有饮食注意情由手术者讲述手术重要步骤、可能的意外、对策备情况

4、手术况的医嘱的,每份扣1分;未摘除假牙等术前讨论相关的内容。检查是否准时手术。过程中术者及助每份扣1分。或者有其他不完善情况的,4、手术过程中术者对病人负有完全责任,助手按手的责任

5、术

3、现场查看当日手术病例,手术人员未要求协助手术,手术中协调配合好,术中有疑难中出现异常情况提前进入手术室的,扣1分;术前无手问题须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术相关问题讲述的,扣1分;未准时开应及时与患者家

5、术中如需改变手术方案(术者决定术前未确定

1、保障手始手术的,扣1分。手术属沟通

6、检查的脏器切除、使用贵重耗材等)及时请示上级医术安全

4、检查中出现手术不按规定协调配合及当日术中植入的假体师,必要时向医务科或主管院长汇报,并须再次

2、减少手

出现疑难问题不及时请示的扣1分。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实施。管理材料,器材标识

5、术中改变手术方案及使用贵重耗材无术并发症

6、检查术中植入的假体材料,器材标识上的信息40分 上的信息及有效请示及汇报,无再次告知并征得同意并的发生。及有效期、条码贴麻醉单背面。期、条码贴麻醉签定协议书的扣1分。

6、植入物相关标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向患者或家属展示并在病

7、单背面。

7、术中识缺失或不清楚扣1分。案中记录。手术中切除的标本按要求处理,标本

7、术中病理标本未向病人或家属展示,切除的病理标本容器注明科别、姓名、住院号。由手术医师填写标本处理及文字标注有一项不合格扣1的送检情况

8、病理标本申请单,术中冰冻切片,标本及报告由分 术中严格执行各手术室专人送取。

8、术中有违反医疗技术操作常规及其他项医疗技术操作

8、术中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技术操作常规。术中不不利于手术的言行的,扣5分。常规 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术中输血及自体血回输

9、手术室护士未认真督查检查参加手术

9、无菌技术监督

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人员的无菌操作,扣1分

10、巡回护士及器械护士未严格进行手

10、严格进行手

9、手术室护士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术前后清点操作并准确记录的,扣1分 规程,督促检查参加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注意术前后清点

11、手术后麻醉医师及手术室护士未送患者安全。病人,扣1分

10、巡回护士及器械护士严格进行手术前后清点操作并准确记录。

管理目标 检查内容 存在问题 实得分 检查标准 检查方法及扣分标准

1、术者对病人术后需要特殊观察的项目及处置(各种引流管和填塞物的处理)要有明确的书面检查科室术后运行病历5份 交代(手术记录或病程记录),手术记录在规定

1、术后相关记录不及时准确及缺失

1、术后密切观察时限内及时、准确、真实、全面的完成。的,一份扣1分。病情变化及拔出

2、一般手术术后3天内有查房记录。中等以上手

2、术后查看病人及特殊病情书面记录引流管和填塞物术或病情复杂的高危患者,术者在术后24小时内不及时术后3天内查房记录不完善的情况 查看病人如有特殊情况做好书面记录。一份扣1分。术后

2、术后手术者应

3、对有引流管和填塞物的术后病人,拔出引流管

3、检查术后有引流管及填塞物的病历管理 认真查看病人并和填塞物情况有书面记录。5份,检查对引流和填塞物记录情况,20分 做好记录

4、术后抗生素应用规范。一份不合格扣1分。

3、术后抗生素应

5、麻醉科医师要对实施麻醉的所有病人进行麻醉

4、检查术后抗生素应用病历5份,一

1、保障手用规范。后评估,尤其对全麻术后病人,麻醉科医师应严份不合格扣1分。

5、抽查麻术安全

4、术后麻醉医师格依照全麻病人恢复标准确定病人去向(术后恢醉科术后访视记录,未按规定进行访

2、减少手查看病人情况 复室或外科监护室)。并对重点病人实行24小时视,一份扣1分;检查术后病历,查术并发症随访且有记录。护送病人时,麻醉医师应位于患看交接记录及签字,无记录及签字者,的发生。者头侧。病人送至病房后,接送双方必须有书密每份扣1分; 切关注与镇痛有关的事宜。

1、手术前后医嘱须由手术医师或术者授权委托的抽查手术科室病历5份:

1、手术前后医围手医师开具。

1、手术前后医嘱开具不合格的,一份嘱。术期

2、对特殊治疗、抗菌药物、麻醉镇痛药品按国家扣2分。

2、特殊治疗、抗医嘱有关规定执行。

2、违反相关药品应用管理规定的一份 菌药物、麻醉镇管理

3、需在手术室应用的各专业常规用药,术前在科扣2分。痛药品应用。10分 室下达手术医嘱时一同下达,由手术执行者执行

3、术中用药未下医嘱,扣1分,执行 时签字、书写时间。者未签字书、书写写时间扣0.5分。

下载围手术期抗菌药应用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围手术期抗菌药应用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围手术期管理规定[大全]

    XX市人民医院 围手术期管理规定 围手术期即从病人决定需要手术开始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术前期可能数分钟至数周不等,术后期的长短可因不同疾病及术式而有所不......

    围手术期管理相关试题

    围手术期相关试题 1.术前准备的意义? 手术前的准备,就是要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使病人接近生理状态,以便更好的耐受手术。 2.术后处理的意义? 手术后的处理,是要求尽快地恢复生理功......

    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原则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规范 1.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目的 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主要是为了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发生在切口、手术深部器官和腔隙的感染。 预防......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规定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院围手术期(含介入诊疗)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下简称预防用药)的管理,促进合理用药,减少细菌耐药,依据《处方管......

    围手术期管理规定(共五则)

    围手术期管理规定 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确保手术疗效和安全,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 感染是最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正确预防性应用有助于减少手术部位的感染。 一、手术部位感染(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 概述近年来,抗菌药物在预防细菌感染、治疗感染性疾病、降低病死率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增的同时......

    耳鼻咽喉科围手术期发生意外的护理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耳鼻咽喉科围手术期发生意外的护理对策 作者:李惠兰 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