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一年级民工子女识字量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提高一年级民工子女识字量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研究的问题及其提出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2011年,我被派到罗凤三小支教。在教学中,我发现所在的班级里外来务工子女普遍存在学前教育基础较差,识字量几乎等于零的现象。而一年级要求认读的生字达950个,四会生字350个,如何使这些外来务工子女有效提高词汇量和识字方法,成为今后我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大重点。就目前而言,有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存在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缺乏有效的指导,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普遍存在“逐个识字效率低、无章可循周期长、回忆再现难度大、易于混淆错别多”的缺陷,高耗低效的现象严重。这都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的指导思想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技能,所以一般称之为工具课。既是工具课也强调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学好语文就成为孩子们心理和智力全面发展的一个良好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识字,就其本质看来说是接受性的,是把外界输入的文字符号录入大脑,与脑中已存贮的语音、语义相结合。对于尚无语音、语义的文字符号,大脑要同时接受与之相伴的语音、语义信息。无论哪种情况,识字过程的特征都是通过视觉信息接受一种文字符号,并将其录入大脑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属于用字范畴的阅读具有天然的形式上的一致性。
三、研究思路
(一)研究对象:罗凤三小一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目标
1.让外来务工子女多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提前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拓宽识字渠道,小组合作,自主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3.拓宽识字途径,增加识字量。学生到一年级下册实验结束,具有相当的自主识字的能力,熟练地认识1200多个汉字,实现独立阅读,基本无障碍阅读。4.提高外来务工子女独立识字能力,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
(三)研究内容与措施
根据课题的思想,跳出了单纯的“为识字而识字”的思维模式,从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开放汉字育人的功能,探讨其学习的规律和方法。阅读是建立在一定的识字量基础上的,并由此而产生阅读冲动,喜欢阅读,在其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因此本课题研究中把满足外来务工子女阅读需要的识字能力的培养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把由识字而激发起的阅读行为逐步引向阅读能力的培养。
1.充分利用识字资源:
多途径激趣,以愉悦的情绪识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即使不教,他们也会主动去学。
利用教材资源,营造愉悦识字氛围。新教材的选文非常富有童趣,有的来自日常生活、学习生活,有的来自农村生活、现代社会生活,有的来自童话故事,有的来自科学常识等,这些材料都与学生的生活或经验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且在编排上以学生喜爱的儿歌、短句出现,内容明白易懂,读来朗朗上口,为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而外来务工子女家庭生活条件相对差,孩子们的阅读材料较少,绝大部分孩子除了教材,没有其它课外读物。所以,教材是孩子们最好的识字资源。在教学时,我们正确认识教材作为识字载体的功能,注意以其丰富的韵味活跃气氛,以其生动的情境调动情绪,学生就可以在愉悦的情境中轻松识字。
2.趣化识字形式:
创设游戏情境,激发识字热情。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再加上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时间长,没有时间监督孩子学习,孩子们玩的时间就更长。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寄学习于玩中,识字效果会更加。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根据课文特点,把识字任务制定成不同的游戏方案,激起学生的识字热情,使学生明白在玩中也能学习。还可以根据每课生字的特点,把儿歌、表演、画图等多种游戏形式引进课堂,让学生喜欢识字。课后,孩子们能把课堂上的识字游戏带到玩中,即开心得玩了,又巩固了课堂学习内容。
3.追源识字方法: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无论是象形、指事,还是会意、形声,都有其自身的构字规律。尽管我们鼓励学生个性化地识字、创造性地识字,但如果忽视了识字教学的灵魂,任由学生怎么识记都行,那么要想学生的识字能力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就难了。因此,应重视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渗透一些汉字字理知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汉字的形、义,还能让学生充分领略我国汉字文化所蕴含的无限风光。
4.优化识字环境: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我们的识字也要树立“大语文”观,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阅读、识字。我们主要利用这三种识字环境:
(1)在家庭环境中识字。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外来务工子女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我们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和平时让学生传带的“给家长的话”,向家长作好宣传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如:孩子喜欢看电视,对电视中常出现的字,家长能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一认,经常问一问,考一考;带孩子出去逛街时,多问问孩子商标的名称、店名„„总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教孩子识字。
(2)在社会环境中识字。引导学生在上学途中认路牌,河上的桥名、公路边的公交车牌,大街上的广告牌等,再凭借教材有意识地引导,促成学生在社会生活环境中识字的习惯。
(3)在学校环境中识字。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校园里扑面而来的校名、校风、小学生守则、班级名、同学名、课程表、黑板报、名人名言、班级风采栏等文化设施和竞赛园地,都是学生丰富的识字素材。教师应做个有心人,经常引导学生认认这些字,学生就会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把熟悉环境与识字认字结合起来。
第二篇: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课 题 名 称: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 所 属 学 校:襄阳区双南小学 课题 负责人:廉华志 课题小组组长:廉华志
课题研究时间:2007年8月——2009年9月
课题主研人员:
课 题 组 总 组 长: 廉华志(负责课题组全面工作)
课 题 组 档案建设: 郭焕清(布置收集整理实验材料)语 文 实 验 教 师: 苏丽华(进行语文学习方法研究)
李红军(进行语文学习方法研究)
数 学 实 验 教 师: 杨珍瑞(进行数学学习方法研究)
黄 辉(进行数学学习方法研究)
品德与社会实验教师: 崔华云(进行品与社学法研究)科 学 实 验 教 师: 靖 娟(进行科学学习方法研究)英 语 实 验 教 师: 高丽娟(进行英语学习方法研究)
襄阳区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
双南小学小学于2007年7月向襄樊市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申请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研究”课题,经过课题组成员两年多的克难攻坚,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2009年9月本课题研究已到期,现向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申请结题验收。
课题的研究过程:
1、提出课题,申请立项:
立项申请书:廉华志
2、撰写研究规划和实验方案(2007年4月)课题研究规划撰写人:廉华志 课题研究方案撰写人:杨珍瑞
3、实验教师进行行动研究(2007.9—2009.6)
(1)实验教师根据学校实验方案学习有关学习方法的理论。(2)实验教师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行动研究。(3)每学期总结学生的学习方法,撰写实验总结(4)实验教师编写经验论文,教学设计
4、做好课题研究结题的准备工作(2009年9月)
5、总结课题研究经验,申请结题(2009年10月)档 案 整 理:郭 焕 清 结 题 报 告:郭 焕 清
取得的成果:
(一)探索出了课题研究、集体备课、常规教研、论文撰写四位一体的科研新模式。
在进行“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实验过程中,我校课题组发现:仅仅把课题当课题,仅仅为实验而实验是不能解决学生学习方法的根本问题的,因为任何一项研究都不是孤立的,学生的学法与教师的观念、教师的教法、课堂呈现的方式、教师自身素质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基于此,我们在思考:能否找到课题研究与教师日常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呢?经过多次的研讨,多次的论证,我校终于找到了一条比较有效的新路子,即:以课题研究统领全校的教研教改工作,依托课题,进行集体备课,进行常规教研,根据教学反思,撰写教研论文。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每学期开始,课题组首先制定出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总计划,向全校教师通报;接着每位教师根据学校课题,自定一个小课题(必须是学习方法的研究);然后,每位教师围绕自定小课题,收集处理相关理论资料,做好集体备课的准备;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主备人先阐述自己对本课题的理解,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将采用的方法;再通过第二天的课堂实践,验证自己的研究目标是否达到;最后,在听取了听课教师的评课建议后,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写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收获。
学校采用多种方法激励教师积累一线教学实践素材,撰写教学随笔、教研论文、教学思考、设计教学过程,鼓励教师把自己的文章寄出去参与评选,与他人共享教育资源。
(二)依托课题,构铸了特色教研体系
“湖北省优秀科研课题实验基地”、“湖北省引导主动学习课题实验先进单位”、“襄樊市优秀科研教学示范先进单位”、“襄樊市第四批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当这一块块金光闪耀的奖牌从你的眼前一一滑过时,你可相信,奖牌的主人——双南小学,竟是一所农村小学,你可知道,这一块块奖牌,昭示着双南几代领导人对科研工作的高瞻远瞩,浓缩着双南53名老师教育科研的智慧,彰显着双南独特的教研教改的魅力。
有人会说:教研不就是备课、上课、评课吗?我们认为,仅有这三个环节不能称为教研。真正的教研应该是确立老师人人参与的良性运行机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科研规划和切合本校实际的科研管理制度,要求每位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和教学实际选择研究子课题,把课题研究、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撰写论文等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营造全校联动的浓厚的教研氛围,经过不断的修改完善,目前,我校的教研教改模式已初步形成。
1、归纳热点问题,进行课题研究 问题即课题,课题问题化,都蕴含着一个道理,课题研究来源于问题的存在。作为教师,我们不仅有鲜活的学生资源,更有广阔的课堂“试验田”,教学过程中,班级管理中,学生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困惑和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都可以作为一个课题进行长期的有针对性的研究,如前些年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于是我们确立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题研究(现已结题,并被评为省级课题实验先进单位)。2007年,我校老师又普遍反映,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原有的学习方法已经成了禁锢学生创造力的“紧箍咒”,于是,我校申报了市级“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研究”课题研究,并被批准立项。现已进入实施阶段。
2、围绕大课题,确定小主题(子课题)
从“引导主动学习”到“探究性学习策略研究”,再到今天的“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研究”,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从未间断过,如何把课题研究、常规教研、集体备课、说课、评课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经过长期思考与探索,决定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每周一次的常规教研为着力点,提升教师教研水平。为此,每学期开学初教研组长在制订学期教研计划时,就围绕大课题为每一位要讲研讨课的教师确定教研小主题(子课题),使教研的切入口更小更精确,并把它张贴在办公室,使老师们都能明确本学期的教研方向,如本学期,文、理科组围绕“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研究”各确定了13个教研主题。
3、围绕小主题,广泛收集资料
理论知识的馈乏对于我们这些整天忙于一线教书的教师们尤为突出,如何激发老师们自觉地去多读书呢?我们规定,每一次上研讨课的老师都要在讲课前两周开始围绕学校确定的教研主题搜集相关的理论资料,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形成有效文字材料,写出自己对本主题的认识及感悟,在教研时上交教研组长,确保讲课教师上课心中有理念支撑,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体验。
4、集思广益,开展集体备课
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我们坚持集体备课,是因为我们看到了集体备课的优势:它能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智慧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在二次备课中,呈现出老师的个人教学魅力。我校教研工作的第三大环节就是坚持文科组每周二下午第一、二节课,理科组每周三下午第一、二节课同年段老师进行集体备课。每次集体备课前,同年段教师都先写好自己的教学详案,集体研讨时,主备人先把自己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等抛出来,其他老师围绕他(她)的观点进行讨论、反驳、完善、提高。集体交流时,我们特别强调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以使教师们在相互争论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语言组织,创新思维等能力。
5、立足课堂,演绎精彩研讨课
上好研讨课,是整个教研工作中最重要也最精彩的环节,讲课老师的教学基本功、驾驭课堂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个人教学风采等都通过课堂这一灵动的载体而呈现在听课教师面前,讲课者为了上好一节课,往往使出了浑身解数,十八般武艺,因而出现了很多精彩的课堂教学片段,如苏丽华老师在讲《圆明园的毁灭》时,制作的精美课件;杨珍瑞老师在讲《能量与太阳》时所引用的煤和石油的形成视频等都给学生和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感到余味无穷。
6、精心准备,认真说课、评课
说课评课作为教师的五大基本功之一,其在教研中的作用不可低估,为了提高自己的说课评课能力,老师们既要把握新课标对本册、本单元、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又要考虑新的教育理念在本节课中的体现。因此,说课评课前,老师们必然要认真阅读新的课程标准,查找相关的教育理念,读书的过程实际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老师们的条件性知识会在这一次次的阅读中逐步提高。在说课评课这一环节中,我们首先请主讲老师说课,说教学内容、说教材解读、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设计、说资源运用、说教后反思等,然后,其它老师围绕“教材解读、设计理念、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程序、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效果、教学创新”这十点对这节课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并给出得分,组长算出平均分,每学期根据平均分多少评出五名“讲课评课明星”
7、勤于动笔,撰写教研文章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教师发展也提出了一些新挑战,教师要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成为人们的共识,讲教育故事、编教学案例、写教学随笔、做教育反思、撰写教学论文,都是提高老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我校给每位教师发了一个小本子,随时记录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难忘经历、精彩课堂实录、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自己对某一事件的所思所感等,一月一整理,一月上交一篇教学随笔,一节精彩课例,一学期上交一篇教研教改论文。
(三)各科学习方法自成一体
语文学习方法主要有:预习法 质疑法 课题分析法
连缀段意法 找中心句法
有感情朗读法 朗读助解法
用心阅读法 想象法 情境渲染法 社会实践法 摘抄法 积累法 “自我赏析式”作文评价模式 数学学习方法主要有:讲解法 画图助解法
逻辑思维法 实验法
品与社学习方法主要有: 案例导入法 创设情境法
社会实践法 现身说法法
动态讨论法 开放评价法 科学学习方法主要有: 操作法 实验法 讲解法 英语学习方法主要有: 口语训练法 课外辅导法
(四)实验教师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在两年的实验研究中,我校的教师阅读了大量关于学习方法的理论书籍,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著,赞可夫关于“全面发展”的理论,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巴班斯基的教育文选,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法》,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法”,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理论,都为实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年来,我校共有31位教师的论文获得市及以上奖励,11位教师的教案、教学设计获得市及以上奖励,3位教师的电子教案,录像课获得市及以上奖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校9位教师的论文在全国获奖,6位教师的教案、教学设计获国家级奖励,苏丽华老师的教案《太阳是大家的》在《小学语文教师》上发表,赵莉老师的电子教案获省奖,崔华云、郭焕清、杨珍瑞、靖娟、李红军、黄辉参加“五优”竞赛,被评为襄阳区优质课教师,高丽娟老师带领两名学生参加湖北省英语口语大赛,分获一等奖、三等奖。
(五)学生学习能力成效凸现
“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实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挣脱了思想上的禁锢,在学习过程中,自由探索,自由张扬,个性和潜能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和发展,学习能力成效凸现。两年来,共有39名学生在“天地杯”小学生作文竞赛中获奖,56名学生在全国小学生书画竞赛中获奖,3名学生在中小学生演讲比赛中获奖,18名学生在书信大赛中获奖。
2009年7月,湖北省农村小学英语口语大赛在武汉举行,我校学生安璞、王语嫣克服天时、地利等不利因素,在赛场上沉着应对,力挫群雄,分获六年级组一等奖,五年级组三等奖。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陈安丽女士在为这两个学生的辅导教师颁奖时,对我校的教学改革和教育质量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
我校进行 “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实验两年来,达 到了预期目标,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与发展,实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较之以前,都有了非常显著的变化和提高。可以说,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在我校已经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双南小学
二O一0年三月二十日
第三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学历教育还是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都有了全面的发展。但是,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却依然无法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的需求变化,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需求存在错位。究其本质原因,除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资源配置存在问题之外,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尚处于努力阶段,特别是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实效性,即教学效益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本课题主要以中职学校选修课为切入点,以教学实效性为抓手,探索提高中职学校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这对于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定位越来越理性化,能适应岗位需求的都是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但由于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原因,使得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无法有效满足企业岗位变化需求,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存在的供需矛盾日益突显。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加快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以符合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和岗位技术的变化,避免人才培养质量的‘偏移’和教学实效的‘失控’。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积极开展,需要中职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学效益。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下降,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从整体上看不容乐观,而且参差不齐。为了有效提高这一弱势群体的教育质量,从总体上改变中职学校的社会地位,必须积极推进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许多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越来越接近普通教育,突出表现为“普教化”的特点,绝大部分学校采用的还是“演示性”的方式,追求的还是普通教育的教育手法和模式,这使得教学方法和办学理念成为一对矛盾,阻碍了教学的效果体现和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从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来看,由于内容选择上的缺陷,使得教学内容的职业
教育特征也不明显,职业性和实践性不强,教学内容还基本沿用了学科体系下的教学内容。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实践知识的学习,更不利于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和毕业后就业的选择性和适应性。同时,由于缺乏相关教学活动的设计,理论性较强,使得学生的实习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出现困难。本课题的研究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并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于师资培训和队伍建设。但实际上教师普遍存在知识结构老化、技能水平不强的缺陷,对师资实施培训的效果也不尽理想,例如教师的职称愈来愈高移,而技能水平却没有明显提升。同时,一些具有相当丰富实践经验的、具有“双师型”特质的教师由于忙于自己搞项目,但未能将项目实施与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结果承接任务过多而自己分身无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有效完成。因此,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本质体现,是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心,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核心环节。教学的内涵众说纷云,至今理论界对教学一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的人将教学看成一个联合词,它是指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的活动,有的人则将教学当作一种行为,相当于教师的“教”。在分析的多种语义理解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了其中一种定义作为引义,即,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通过这个交往过程和活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能力态度,人格获得一定的发展。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著名的教育哲学家杜威说过“教之于学就如同卖之于买。”[1]教和学就象卖和买一样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虽然教主要是一种外化过程,学主要是一种内化过程,但两者互相依赖、互为基础、互为方向。随着教学观念的逐步更新,教与学出现融合性趋势,教如同学,学如同教,两者相融为一个整体。
我国历来重视教育教学的特征和实效性研究,特别是职业教育界,近年来针对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我国教育界和学术界对教育教学、课堂教学及教学有效性、实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比较多,可见的文献资料有“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校本研究方案”、“教学常规管理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提高韵律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网络资源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有效性研究”等。从职业教育领域来看,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对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也是日益丰富,其中不乏很多关于职业教育教学的研究,例如,“职业教育现代教学特点研究”、“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取向”、“职业教育教学论的产生、发展与现状研究”、“我国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专项研究”等。但不可否认,对职教教学的研究更多的是涉及教学改革、教学特点等中观层面的研究,散见一些关于教学有效性或实效性的微观层面的研究。
在国外,对教育教学、课堂教学及其有效性的研究开展得比较早,例如,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1996年欧盟委员会发表了《教与学:迈向学习化社会》,指出为适应信息化社会、贸易国际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要转变观念,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加强企校结合,发展各种形式的欧洲学徒制培训,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对于我国的教学研究而言,国外的教学及其有效性研究、教学策略研究更为成熟和先进,理论体系和实践进程都比较完善,它们的研究领域虽然更多的是涉及普通教育领域,但也有较多的研究是针对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而且,很多普通教育领域的教学研究对职业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可见的文献资料比较多,诸如“论二战后国外的教学研究”、“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外道德教育实效性研究探微”、“国外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综述”、“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国外教学评价策略研究”、“国外阅读理解教学与研究中的‘出声思考法’探析”、“德国‘探讨式’教学模式研究”、“德国‘四阶段教学法’在中职实训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行为导向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德国职业教育专业课的教学方法”、“美国中小学教学中的PBI模式研究”、“美国中小学研究型多媒体教学模式述评”、“现代美国市场营销教学与研究”、“美国对按能力分班(组)教学效果的研究”、“英国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个案研究”、“澳大利亚体裁教学法述评”、“试论日本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形态——兼论日本中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等等。
长期以来,我们的职业教育教学基本上搬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必须探索和研究适合职业教育教学需求的教学策略,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效率不高的问题。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因此,进行职业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无论对于理论构建还是实践操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目标
课堂实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将以现代教育观念和理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基础,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体现职业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将达到以下几个具体研究目标。一是疏理出我校经贸大类专业目前课堂教学现状、特征、问题;二是理清国内外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特别是国外的先进经验或模式;三是提出适应我校经贸大类专业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学策略;四是提出进一步提高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发展性思考与设想。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并最终促进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我校经贸大类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发展现状研究
主要对目前我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及教学现状,包括与教学紧密相关的各个环节的发展现状进行客观地分析与描述,疏理出我校教学改革的特征、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等,以及由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引起的一系列矛盾。
2.国内外教学改革的经验探索和特征研究
借鉴普通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国外教育相对发达的一些国家进行的相关研究以及其它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经验模式以及教育新思路和新理念。
3.中职学校课堂实效性教学策略研究(以经贸大类为例)
在摸清现状并对国内外教学的有益经验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我校专业特点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设计教学实效性策略框架或体系,这些策略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学环节,还针对与教学环节紧密相关的其他环节,如资源、专业、课程、师资、教材、评价等等。
4.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发展性思考与建议
对实际运用这些教学策略的和谐度和可持续性提出战略性设想与建议。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和原则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
梳理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中国的港澳台及内陆地区开展通识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理清通识教育的概念、内涵与目标,并从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出发,深入分析学生作为生命主体的发展需求,结合终极关怀的教育精神,研究高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高职通识教育的模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以通识教育——素质拓展训练营为基地进行实践的探索和理论的提升,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借鉴和个案参考。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人才观认为“人人有才、人无全才、人尽其才、人人成才”。基于人人都能成才的学生观,通过通识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基本品德和基础技能,帮助高职学生确立自信,树立自尊,找到希望,看到成功。
2.整体性原则。通识教育要以整体和谐为目标,做到全员、全程、全面育人。全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程: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突破重点;全面:面向全体,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一体化。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追求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了解他们的爱好、需求和愿望;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依托,根据企业的发展和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学,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强化素质教育,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检索法、社会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比较法、定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专家咨询法等。文献检索法、社会调查法、定量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主要用于研究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发展的
基本现状。比较法主要用于研究国内外教学改革先进模式与经验探索,并根据各国的经济、文化、教育体制等背景,选取可供我国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所借鉴的部分。专家咨询法主要用于课题研究的后期,通过对职业教育界一些专家的咨询访问,取得专家们的指导与建议,使得该课题的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六、研究过程及成果经验:
本课题研究采用整体构思的方法,逐步研究,及时总结,层层推进,分步论证,不断积累创新,保证了本研究的有序、有效开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
前期工作:(2014年3月)
1.选定研究课题,搜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全组的学习讨论和调查研究,摸清了中职经贸大类课堂教学的现状,撰写了课题研究方案。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和文献资料法进行研究
2.召开课题组会议,制定并健全了学习交流制度。本阶段主要采用讨论法。3.修改研究方案。方案制定后,请学校领导及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提出了修改方案,并进一步作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分析,最终完善了实施方案。本阶段主要采用讨论法。
具体实施阶段:(2014年4月——2015年3月)第一阶段:(2014年3月)
召开全组成员会议,审议开题报告,并进一步论证、完善了课题的研究方案,提出课堂实施初步策略。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讨论法及行动研究法。第二阶段:(2014年6月——2014年8月)
1.课题组成员按计划展开活动,并对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效果进行互动点评和反思,对课题研究中产生的问题作了明确的阐述。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2.如开全组会议,举行课题研究中期汇报,对前一阶段的工作做一总结,检验前期成果,提出修改和调整的方案,最后大组整体探研。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第三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1月)
课题组成员为全镇教师作了示范课,展示了课题研究的心得,受到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成果总结阶段:(2015年1月——2015年3月)召开课题组会议,商讨结题工作。课题组全体成员着手整理资料。总结经验:
(一)、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要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1.开端引趣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对新课导入进行了一些探索,主要着眼于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因为兴趣可以使一个人超潜能的发挥,怪不得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界中公认的道理。也正因为如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应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成为我们职业教育无可推卸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由新课导入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1)巧设悬念导入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2)创设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就是教师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视频,动漫等电教手段,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3)故事激趣导入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者可以把它当成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把枯燥的专业课本知识寓于有趣的故事之中,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运用猜想导入
在众多引入新课的方法中,“猜想引入”以它独有的魅力,很快地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路,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步入学习的最佳境地。
2.参与竞争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中,由
于中职学校学生好胜好强,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回答得快又对”,“看谁的表达能力强”,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3.刻意求新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老师教得千篇一律,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点点。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使教学有新意,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带着微笑进课堂。教师的微笑是对学生的尊重,带着微笑进课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蔼、宽松、愉悦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教师的微笑中敞开心扉与教师沟通、对话,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个体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喜悦。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那种不民主的、压抑的教学气氛是窒息创新火花的主要因素。(2)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依据职业教育新课程改革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经贸大类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对于实现课程目标,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必须建立和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经贸大类课程资源,为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力争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与发展空间。具体地我们要从教材、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去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主体性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在同客体相互作用时由自身一定的素质结构所产生的功能表现,是人的本质属性的最高层次,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主体性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人的发展水平高低的根本尺度,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即在教师的“教”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知识是媒体;在学生的“学”中,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教师是媒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每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制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2.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在工作实践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
(1).给学生制定合适的规矩,使每天的学习活动都有规可循,让学生知道规矩意味着什么。
(2).在目标、要求明确的情况下,给学生选择的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来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3).营造一个适合学生专心学习或集中精力做事的氛围,只有这样,学生的心情才会自然平静下来,自觉主动配合教师完成一次活动。
(4). 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不断调整要求,分类提一些明确统一的规则。(5). 提供经过认真设计的挑战,鼓励学生为自己哪怕是微小的成功而庆贺。(6).将注意力放在学生努力和学习的过程上,而非成绩上。
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就能轻松地、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多提问题和善于提问题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尝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去做:
首先,是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让学生敢问。教学必须实行民主化的原则,对学生的回答不要一锤定音,只要有合理的一面,就应该肯定。对有主见的敢于跟教师争辩的同学更要大力表扬,课堂上要允许学生随时发问。教师一旦放下架
子,在课堂上营造了浓浓的民主气氛,学生就一定会活跃起来,敢于质疑课本和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会有力地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次,我们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发现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善问。鼓励学生多疑多问,并不是让学生漫无边际地乱问,而是要讲究实效。让学生在质疑提问过程中更深入理解各方面内容,培养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培养他们不迷信权威,努力探索真理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多疑多问,让课堂更加活跃起来,这是学生的强烈愿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2. 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研究的效果分析
1.形成一批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要选用适宜的教学模式。我们运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施、总结、应用、修改、完善等几个环节,围绕有效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一批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2.营造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
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校园人,校园文化建设不在于外在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一种涵盖了学校教师共性与个性的校园精神文化。通过课题研究,许多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
3.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他们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通过学习交流、外出听课等活动,教师对新课程改革逐步有了自己的认识,在宏观上能够用辩证的目光来看待传统与现代、封闭与开放、学科与课程、教与学等关系,在微观上能够恰当地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内涵和要求。结合新课程改革实践,课题组成员勤于总结,不断反思,撰写了许多有质量的课题论文、随笔反思。其次,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许多教师不仅在心目中有了自己的好课观,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因子,明确了自身努力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变得驾轻就熟,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们虽然确立了“从微观层面实践,到宏观层面提炼,再指导实践,再去提炼”这一研究思路,但近一年的课题研究还过多的停留在微观实践层面,策略提炼工作突出不够。
2.课题研究的关注点还没有最终回归与学生,没有从学生的视角去评价课堂教学中操作的有效性。今后的设想:
1.进一步做好微观层面的实践,突出与教材有关的操作素材体例的构建工作。
2.加强实践后的提炼,努力形成有效操作的策略性成果。3.加强课堂教学中有效操作的评价研究。
丽水旅游学校
吴 贵 二〇一五年四月
第四篇:《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结 题 报 告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因为学生“计算错误”而困惑。题做了不少,错误率却居高不下,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此基础上,我想到提出《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探索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的运算要求: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能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探知和理解运算定律,能运用运算进行一些简单运算,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保障其进行任何数学活动的基础,是保证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能力。
2、运算技能不仅能促进思维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落实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应该重视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因为它是数学
结 题 报 告
其他各种能力的基础。一个没有良好运算能力的人不会有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各种因素,认真研究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和笔算能力,实现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方法和对象
(一)研究对象 年级学生。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己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2.个案分析法 重视对问题情境案例及典型学生学习状况的跟踪分析,从中寻找课题研究进展的突破口。
3.经验总结法 认真撰写阶段性报告,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最后完成课题研究,力求达到研究目标。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将研究内容与方法分为4大块: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
结 题 报 告
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中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2、培养坚强的意志。
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著名的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巨大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不良的习惯贻害无穷。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如: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欢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
结 题 报 告
现象。教师布置了计算题,有的同学直接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大多数的计算题,除了少数学生确实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我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草稿本,认认真真地打草稿,同时我在课堂上经常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严格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地会养成这一良好习惯。
4、教给学生规范的书写格式。
书写潦草,格式混乱,粗心马虎,都是造成错题的原因。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六、课题研究的成效分析
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各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1.学生对数学计算题的兴趣提高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数学计算题的形式及评改制度的一系列尝试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2、学生有了坚强的意志,学习主动性增强。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使同学们快乐学习,自主学
结 题 报 告
习,同时逐步养成了他们探索、分析问题以及注重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师生之间合作交流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3、养成了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4.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本课题研究的计算设计方式摆脱了 “一刀切”的现状,同时使“分层作业”存在的一些根本性问题获得了解决。它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不但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和全面的发展,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使 “马儿少吃草,又能让马儿吃得好”——这种减负增效的作业模式,不但受到学生的欢迎,也得到家长的肯定。
经对参加实验的学生及家长抽样问卷调查(98名):数学作业的负担认为比以前显著减轻的占37.8%,较减轻的占58.5%,没减轻的占3.7%。
5.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了
结 题 报 告
通过试验,学生的成绩发生了变化,优秀学生的人数和合格人数在上升。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感受到计算练习的形式和方法的改变,及时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使每位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总之,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和连续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而计算能力的初步形成后,也还需要在今后应用中得到巩固、发展和深化,才能逐步提高。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第五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难得的发展 机遇, 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 职业学历教育还是各种形式的职 业技能培训, 都有了全面的发展。但是, 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却 依然无法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的需求变化, 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 业需求存在错位。究其本质原因, 除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资源配置存在问题之 外, 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尚处于努力阶段, 特别是教学模式、教学方式 与手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实效性, 即教学效益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本课题主 要以中职学校选修课为切入点, 以教学实效性为抓手, 探索提高中职学校选修课 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 这对于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 实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定位越来越理 性化, 能适应岗位需求的都是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但由于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原因, 使得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无法有效满足企业岗位变化 需求, 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存在的供需矛盾日益突显。因此, 中职学校应当加快 教学改革, 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以符合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和岗位技术 的变化,避免人才培养质量的‘偏移’和教学实效的‘失控’。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积极开展,需要中职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 式,有效提高教学效益。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下降,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 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从整体上看不容乐观, 而且参差不齐。为了有效 提高这一弱势群体的教育质量, 从总体上改变中职学校的社会地位, 必须积极推 进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 许多中职学校的 教学方法和形式越来越接近普通教育,突出表现为“普教化”的特点,绝大部分 学校采用的还是“演示性”的方式,追求的还是普通教育的教育手法和模式,这 使得教学方法和办学理念成为一对矛盾, 阻碍了教学的效果体现和职业教育的健 康发展。
从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来看, 由于内容选择上的缺陷, 使得教学内容的职业
教育特征也不明显, 职业性和实践性不强, 教学内容还基本沿用了学科体系下的 教学内容。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实践知识的学习, 更不利于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和 毕业后就业的选择性和适应性。同时, 由于缺乏相关教学活动的设计, 理论性较 强, 使得学生的实习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出现困难。本课题的研究对于转变学 生的学习方式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并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于师资培训和队 伍建设。但实际上教师普遍存在知识结构老化、技能水平不强的缺陷, 对师资实 施培训的效果也不尽理想, 例如教师的职称愈来愈高移, 而技能水平却没有明显 提升。同时,一些具有相当丰富实践经验的、具有“双师型”特质的教师由于忙 于自己搞项目, 但未能将项目实施与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结果承接任务过 多而自己分身无术,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有效完成。因此, 教学实 效性的研究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本质体现,是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心, 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核心环节。教学的内涵众说纷 云, 至今理论界对教学一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有的人将教学看成一个联合 词, 它是指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的活动, 有的人则将教学当作一种行为, 相当于 教师的“教”。在分析的多种语义理解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了其中一种定义作为 引义, 即,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 学的统一活动。通过这个交往过程和活动, 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 形成一定 的能力态度,人格获得一定的发展。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著名的教育哲学 家杜威说过“教之于学就如同卖之于买。” [1]教和学就象卖和买一样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虽然教主要是一种外化过程, 学主要是一种内化过程, 但两者互相 依赖、互为基础、互为方向。随着教学观念的逐步更新, 教与学出现融合性趋势, 教如同学,学如同教,两者相融为一个整体。
我国历来重视教育教学的特征和实效性研究, 特别是职业教育界,近年来针 对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我国教育界和学术界对教育 教学、课堂教学及教学有效性、实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比较多,可见的文 献资
料有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校本研究方案”、“教学常规管理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提高韵律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网络资源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有效性 研究”等。从职业教育领域来看,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 势, 对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也是日益丰富, 其中不乏很多关于职业教 育教学的研究,例如, “职业教育现代教学特点研究”、“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取 向”、“职业教育教学论的产生、发展与现状研究”、“我国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推 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专项研究”等。但不可 否认,对职教教学的研究更多的是涉及教学改革、教学特点等中观层面的研究, 散见一些关于教学有效性或实效性的微观层面的研究。
在国外,对教育教学、课堂教学及其有效性的研究开展得比较早,例如,国 外从 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 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1996年欧盟委员会发表了《教与学:迈向 学习化社会》 , 指出为适应信息化社会、贸易国际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 要转变观念,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加强企校结合,发展各种形式的欧洲学 徒制培训,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对于我国的教学研究而言, 国外的教学及其有效性研究、教学策略研究更 为成熟和先进, 理论体系和实践进程都比较完善, 它们的研究领域虽然更多的是 涉及普通教育领域, 但也有较多的研究是针对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 而且, 很多 普通教育领域的教学研究对职业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可见的文献 资料比较多, 诸如 “论二战后国外的教学研究”、“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 趋势”、“国外道德教育实效性研究探微”、“国外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综述”、“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国外教学评价策略研究”、“国外阅读理解教学与 研究中的‘出声思考法’探析”、“德国‘探讨式’教学模式研究”、“德国‘四阶 段教学法’ 在中职实训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行为导向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的理论与实践”、“德国职业教育专业课的教学方法”、“美国中小学教学中的 PBI 模式研
究”、“美国中小学研究型多媒体教学模式述评”、“现代美国市场营销教学 与研究”、“美国对按能力分班(组 教学效果的研究”、“英国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 教学整合的个案研究”、“澳大利亚体裁教学法述评”、“试论日本中小学数学教学 研究形态——兼论日本中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等等。
长期以来, 我们的职业教育教学基本上搬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因此, 我 们必须探索和研究适合职业教育教学需求的教学策略,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效率不高的问题。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 因此, 进行职业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 无论对于理论构建还是实践操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目标
课堂实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将以现代教育观念和理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 导, 以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基础, 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 以服 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体现职业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满足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 将达到以下几个 具体研究目标。一是疏理出我校经贸大类专业目前课堂教学现状、特征、问题;二是理清国内外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特别是国外的先进经验或模式;三 是提出适应我校经贸大类专业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学策略;四是提出进一步提高专 业课程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发展性思考与设想。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能对切实 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并最终促进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我校经贸大类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发展现状研究
主要对目前我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及教学现状, 包括与教学紧密相关的 各个环节的发展现状进行客观地分析与描述, 疏理出我校教学改革的特征、教学 过程
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等,以及由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引起的一系列矛盾。2.国内外教学改革的经验探索和特征研究
借鉴普通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国外教育相对发达的一些国家进行 的相关研究以及其它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经验模式以及教育新思路和新理 念。
3.中职学校课堂实效性教学策略研究(以经贸大类为例
在摸清现状并对国内外教学的有益经验进行探索的基础上, 提出针对我校专 业特点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设计教学实效性策略框架或体系, 这些策略并不 仅仅局限于教学环节,还针对与教学环节紧密相关的其他环节,如资源、专业、课程、师资、教材、评价等等。
4.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发展性思考与建议
对实际运用这些教学策略的和谐度和可持续性提出战略性设想与建议。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和原则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
梳理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中国的港澳台及内陆地区开展通识教育的 历史与现状, 理清通识教育的概念、内涵与目标, 并从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存 在的问题出发, 深入分析学生作为生命主体的发展需求, 结合终极关怀的教育精 神, 研究高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对高职通识教育的模式提出自己的见 解, 并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 以通识教育——素质拓展训练营为基地进行 实践的探索和理论的提升,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借鉴和个案参 考。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人才观认为“人人有才、人无全才、人尽其 才、人人成才”。基于人人都能成才的学生观,通过通识教育,提高高职学生 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基本品德和基础技能, 帮助高职学生确 立自信,树立自尊,找到希望,看到成功。
2.整体性原则。通识教育要以整体和谐为目标,做到全员、全程、全面育 人。全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程: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突破 重点;全面:面向全体,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一体化。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追求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同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了解他们的爱好、需求和愿望;要以就业为导向, 以市场需求为依托, 根据企业的发展和需求, 有的放矢地进行 教育教学, 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强化素质教育, 坚持以职业能力培 养为主线,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检索法、社会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比 较法、定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专家咨询法等。文献检索法、社会调查法、定 量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主要用于研究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发展的
基本现状。比较法主要用于研究国内外教学改革先进模式与经验探索, 并根据各 国的经济、文化、教育体制等背景, 选取可供我国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所借鉴的部 分。专家咨询法主要用于课题研究的后期, 通过对职业教育界一些专家的咨询访 问,取得专家们的指导与建议,使得该课题的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六、研究过程及成果经验: 本课题研究采用整体构思的方法,逐步研究,及时总结,层层推进,分步论 证, 不断积累创新, 保证了本研究的有序、有效开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前期工作:(2014年 3月
1.选定研究课题, 搜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 通过全组的学习讨论和调查研 究, 摸清了中职经贸大类课堂教学的现状, 撰写了课题研究方案。本阶段主要采 用调查研究法和文献资料法进行研究
2.召开课题组会议,制定并健全了学习交流制度。本阶段主要采用讨论法。3.修改研究方案。方案制定后, 请学校领导及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提出了修改 方案, 并进一步作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分析, 最终完善了实施方案。本阶段 主要采用讨论法。
具体实施阶段 :(2014年 4月—— 2015年 3月 第一阶段:(2014年 3月
召开全组成员会议, 审议开题报告, 并进一步论证、完善了课题的研究方案, 提出课堂实施初步策略。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讨论法及行动研究法。第二阶段:(2014年 6月—— 2014年 8月
1.课题组成员按计划展开活动,并对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效果进行互动点 评和反思, 对课题研究中产生的问题作了明确的阐述。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 法。
2.如开全组会议,举行课题研究中期汇报,对前一阶段的工作做一总结, 检验前期成果, 提出修改和调整的方案, 最后大组整体探研。本阶段主要采用行 动研究法。
第三阶段:(2014年 9月—— 2014年 11月
课题组成员为全镇教师作了示范课, 展示了课题研究的心得, 受到了与会教 师的一致好评。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成果总结阶段:(2015年 1月—— 2015年 3月 召开课题组会议, 商讨结题 工作。课题组全体成员着手整理资料。总结经验:(一、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 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 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要提升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主要从以下 3个方面入手:
1.开端引趣
在研究的过程中, 我们对新课导入进行了一些探索, 主要着眼于从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入手,因为兴趣可以使一个人超潜能的发挥,怪不得说:“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 ,这是教育界中公认的道理。也正因为如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 天, 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应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成为我们职业教育无可 推卸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由新课导入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从以下几 方面做了尝试:(1 巧设悬念导入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 追求的浓厚兴趣。
(2 创设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就是教师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视频,动漫等电教手段,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3 故事激趣导入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 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 教者 可以把它当成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把枯燥的专业课本知识寓于有趣的 故事之中,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运用猜想导入
在众多引入新课的方法中, “猜想引入” 以它独有的魅力, 很快地扣住学生的 心弦,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路,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步入学习的最佳境 地。
2.参与竞争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中, 由
于中职学校学生好胜好强, 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组织各种比赛, 如 “看谁回答得快又对” , “看谁的表达能力强” , 等, 都能使学生 “大显身手”。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 之中参加竞争。
3.刻意求新
刻意求新, 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 好奇更是青少年 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老师教得千篇一律,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点点。抓住学生求新心理, 不断 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 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 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 性脑力劳动, 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引起学生 浓厚的学习兴趣。要使教学有新意,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带着微笑进课堂。教师的微笑是对学生的尊重, 带着微笑进课堂, 给 学生以美的享受,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蔼、宽松、愉悦的教学气氛,让 学生在教师的微笑中敞开心扉与教师沟通、对话, 感受到自主的尊严, 感受到个 体存在的价值, 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喜悦。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 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那种不民主的、压抑的教学气氛是窒 息创新火花的主要因素。
(2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依据职业教育新课程改革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经贸 大类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对于实现课程目标, 提高学校的教 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 施新课程
改革中, 必须建立和强化课程资源意识, 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经贸大 类课程资源, 为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力争为学生的成长 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与发展空间。具体地我们要从教材、教师、学生、家长等方 面去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主体性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在同客体相互作用时由自身一定的素质结构所 产生的功能表现, 是人的本质属性的最高层次, 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主 体性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人的发展水平高低的根本尺度, 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重 要标志。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面 向全体, 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是主体, 学生是客体。即在教师的 “ 教 ” 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知识是媒体;在学 生的 “ 学 ” 中,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教师是媒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必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每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 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以真挚的情感, 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 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 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让学生一起制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 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 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 学活动联系起来, 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 越强, 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 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 去实现确定的目 标, 变 “ 要我这样学 ” 为 “ 我要这样学 ” , 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 教育的可接受性也 就越大。
2.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 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 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 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
条, 既有民主又有集中, 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 该静的时候控制 得住。我们都知道, 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 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 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 实践 ”。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 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 在工作实践中, 我们采取了以 下方法:(1.给学生制定合适的规矩,使每天的学习活动都有规可循,让学生知道 规矩意味着什么。
(2.在目标、要求明确的情况下,给学生选择的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 思维来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3.营造一个适合学生专心学习或集中精力做事的氛围,只有这样,学生 的心情才会自然平静下来,自觉主动配合教师完成一次活动。
(4.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不断调整要求, 分类提一些明确统一的规则。(5.提供经过认真设计的挑战, 鼓励学生为自己哪怕是微小的成功而庆贺。(6.将注意力放在学生努力和学习的过程上,而非成绩上。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就能轻松地、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任务。(三、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 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 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 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 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 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 式的学习活动。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 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 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可以说,一切有成就 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 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学问学问,又 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多提问题和善 于提问题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尝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去做: 首先,是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让学生敢问。教学必须实行民主化的原则, 对学生的回答不要一锤定音, 只要有合理的一面, 就应该肯定。对有主见的敢于 跟教师争辩的同学更要大力表扬, 课堂上要允许学生随时发问。教师一旦放下架
子,在课堂上营造了浓浓的民主气氛,学生就一定会活跃起来,敢于质疑课本和 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会有力地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其次,我们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发现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善问。鼓励学生多疑 多问,并不是让学生漫无边际地乱问,而是要讲究实效。让学生在质疑提问过程 中更深入理解各方面内容,培养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培养他们不迷信 权威,努力探索真理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多疑多问,让课堂更加活跃起来,这是学生的强烈愿望,是提高教学 质量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2. 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 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 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 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 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研究的效果分析 1.形成一批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要选用适宜的教学模式。我们运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施、总结、应用、修改、完善等几个环节,围绕有效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一批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2.营造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校园人,校园文化建设不在于外在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 是一种涵盖了学校教师共性与个性的校园精神文化。通过课题研究,许多教师对 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 师发展。3.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他们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12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通过学习交流、外出听课等活动,教师 对新课程改革逐步有了自己的认识,在宏观上能够用辩证的目光来看待传统与现 代、封闭与开放、学科与课程、教与学等关系,在微观上能够恰当地理解和把握 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内涵和要求。结合新课 程改革实践,课题组成员勤于总结,不断反思,撰写了许多有质量的课题论文、随笔反思。其次,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 实施,许多教师不仅在心目中有了自己的好课观,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课堂教学中 的低效因子,明确了自身努力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变得驾轻就熟,课堂教 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们虽然确立了“从微观层面实践,到宏观层面提炼,再指导实践,再 去提炼”这一研究思路,但近一年的课题研究还过多的停留在微观实践层面,策 略提炼工作突出不够。2.课题研究的关注点还没有最终回归与学生,没有从学生的视角去评价课 堂教学中操作的有效性。今后的设想: 1.进一步做好微观层面的实践,突出与教材有关的操作素材体例的构建工 作。2.加强实践后的提炼,努力形成有效操作的策略性成果。3.加强课堂教学中有效操作的评价研究。丽水旅游学校 吴 贵 二〇一五年四月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