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大《电子政务》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与作业
一、选择题
1、实现企业信息化,有助于推动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层面采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D)资源,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强创新能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
A、人力 B、财力 C、物质 D、信息
2、(B)的开展将有效促进企业信息化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向前发展。A、电子商务 B、电子政务 C、办公自动化 D、三金工程 3、1993年年底,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务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D)开始启动。A、政府上网 B、办公自动化 C、电子政务 D、三金工程
4、继“三金工程“之后,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政务信息化工作开始考虑借助(D)面向社会、面向公众。
A、电视 B、计算机 C、通信 D、网络
5、根据职能对内部政务功能的规定,电子政务系统具有一系列的子系统,下列子系统中哪项不在其中?(D)A、办公自动化系统 B、信息共享系统 C、信息安全系统 D、网站管理系统
6、(A)会议系统的功能最为完整,支持语音、视频、文本、图形等多种媒体,因此也称为多媒体会议系统,这是视频会议的发展方向。
A、数据 B、视频 C、文件 D、桌面
7、行政机关的哪一项管理活动是指机构在机构职能活动之外的起辅助作用的、必不可少的、例行的、程序性的事情的总体。(C)A、程序管理 B、文书管理 C、事务管理 D、数据管理
8、在政府网站上从事一些正式的,可以计量的价值变换活动,我们称为(C)阶段。A、电子服务供给 B、服务整合 C、简单交互阶段 D、无缝整合阶段
9、一个计算机网络是由(A)、设备、软件和网络规则组成的。A、通讯介质 B、磁盘介质 C、纸介质 D、空气介质
10、(C)是电子政务系统的核心问题之一,主要是由于政府的某些工作领域对出现差错的允许度很低;出现差错影响面大。
A、互操作性 B、可靠性 C、安全性 D、兼容性
二、名词解释
1、电子政务:为推动和适应社会的电子化发展趋势,借助最新的万维网(INTERNET)技术在政府内部实现政务的迅速,高效,安全的运作,同时面向公众、企业提供方便,有效,迅速的服务。
2.电子政务体系:基于万维网(INTERNET)技术实现的运做架构,架构包含所需的“软件”(应用软件,组织结构)和“硬件”(网络、设备)。
3.政务内网:按最近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划分,政务内网为各付省级以上的政府机构内所构建的网络,而且这种网同其它网是物理隔离的。
4.政务外网:政府部门之间由于协同办公的需要而建立的专用网络,它同政府内网物理隔离,同INTERNET网逻辑隔离。它同其它网络逻辑隔离。使得公民、企业可通过这些网进入政府外网办理各种手续、证书、执照等,享受到政府所提供的各种服务。
5.政府内门户:它是政府各部门进行协同办公的窗口。它封装有政府部门之间办公的各项功能。是政府部门的所有职员进行办公的平台,只有持有政府公务员身份口令的人员,在进行了身份认证后才能进入的门户网站。
6.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仅从字面而言,就是指政务外网及相应的硬软件设备。但人们现在实际上已把它指为是除了各种政务应用系统之外的所有设备,它可用来开发、运行各种政务应用系统。一般包含网络,设备,系统软件等。7.专用网络平台:一般指用于专门业务的网络设备和相应的软件系统,如税务、财政、银行专用网络平台等。8.信息资源数据库:在网上一切信息的统称,一般包括文件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数据仓库、XML数据库等。9.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在随IT技术的发展而增加,一般指防火墙、加密机、防病毒设备(硬软件)、防电磁干扰的屛蔽设备、入侵检测设备、容灾备份设备等,用于防止未经过授权的数据访问或恶意的系统攻击。
10.信息交换:这里特指电子政务中的信息交换,是指政府部门之间信息系统间的协同工作所进行的信息交换。这种信息交换要求解决异构系统的信息交换,并且是安全的、有权限区别的信息的自动交换。
11.互联互通:不同网络、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连接,并且特指政府部门之间要连成一个有机体,使得市民、企业、政府工作人员能从一个终端进入,用一个口令就能访问到他能访问的一切资源。
12.物理隔离:指两个系统之间没有任何的直接物理连接通路。在网络中指从光缆、设备、计算机都自成一套独立的系统。13.逻辑隔离:同一套物理设备,但利用软件的方法实现互相隔离。一般持有特别的权限就可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最典型的逻辑隔离技术有防火墙、虚拟子网。14.链接:两个网络、两个系统之间用物理设备、信息访问命令所实现的信息通路。
15.政务导航系统:一般是指在政府公众门户上设立的、引导各类人员方便、快速使用政务各项功能的指导工具系统。它可以是一个说明书,或一个可视化的图形引导说明系统。
16.网络管理中心:对网络的各种设备进行监控、管理、维护的一个组织或一个机构,负责全网的IP地址分配、域名管理、路由策略制定。
17.数据交换中心:在电子政务系统中,数据交换虽然是分布、对等的,但整个系统仍然有一个监控中心,负责交换模型的定义,建立信息交换和网内共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制度。18.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光缆、路由器、交换器、网卡、机房等。
19.容灾备份:为了应对地震、火灾、水灾、战争、恐怖组织所造成的对信息系统的破坏:信息丢失、设备故障停运等,而设立的、远离网络设备管理监控中心的一套备用设备。
20.信任服务体系:电子政务系统必须为市民、企业、政府工作人员提供可信赖的服务,这涉及到安全、管理措施、设备所构成的一套完整的体系。
三、简答题
1、发展电子政务有什么意义?P16-18 答:发展电子政务的意义:
行政人员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完成以前无法完成的工作。可以取消中间管理层,简化工作程序。树立新的政府形象,扩大政府政策影响。
防止下级政府和组织利用信息垄断权进行黑箱操作。推进政府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2、金盾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155-156 答:金盾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有:
信息网络建设 应用系统建设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运行管理体系建设
全国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控系统建设
3、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电子政务包括那些内容?P25 答: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电子政务包括
教育培训服务 公共就业服务 电子医疗服务 社会保险网络服务 交通管理服务 公众电子税务 电子证件服务
4、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P70-73 答:电子政务发展对策有:
走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 发展电子民主、繁荣公众服务 充分发挥社会中间组织的作用 跨越数字鸿沟、关注弱势群体用户
5、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问题有何特点?P175 答: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问题的特点:
既是部门安全又关系到国家安全 既是政治安全又关系到经济安全 既要求信息保密又要求政务公开 既要求互连又要求隔离
6、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项目管理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P211 答: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项目管理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项目管理缺乏规划和系统性 项目管理控制体系不健全 项目风险防范实施缺乏 项目领导技巧普遍欠缺
不注重项目经验总结和知识共享
7、电子政务建设的原则是什么?P137 答:电子政务建设的原则:
统一规划,加强领导 需求主导,突出重点 整合资源,拉动产业 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8、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政务包括哪些内容?P23 答: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政务
电子政策法规 电子公文流转 电子财务管理 电子办公 电子培训 公务员业绩评估
9、实施政府创新工程有哪几个步骤?P83-84 答:实施政府创新工程的步骤有:规划、实施、反馈、示范。
10、电子政务数据挖掘模式包括哪几种? 答:电子政务数据挖掘模式包括:
分类模式 回归模式 时间序列模式 聚类模式 关联模式 序列模式
11、政务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是什么? 答:、政务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是:
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原则 统一协调,联合建设 统一标准,注重质量 互联互通,高度共享
12、为什么要开展协同政务? 答:打破电子政务建设中各自为政现象
连接电子政务信息孤岛 避免电子政务投资黑洞 改革政府管理体制
四、论述题
1、试论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快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答: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措施:
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稳步推进,严禁重复建设 利用统一网络平台 规范试点
保证建设和运行资金 创造有利电子政务发展的外部环境
2、论电子政务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答:电子政务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政务数据管理制度决定政务创新能力 政务数据存在形式决定政务运行效率 政务数据分析质量决定政务决策效果 政务数据相应速度决定政务服务满意度
电子政务总体规划是以政务数据资源规划为基础的
3、试论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答: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包括:
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 建设和完善重点业务系统 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 积极推进公共服务
建立电子政务网络与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 加强公务员信息化培训和考核 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法制建设
4、对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应采取何种对策? 答: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对策:
迅速健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护的组织机构 尽快完善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坚定的确立信息安全产业的策略 权衡考虑安全、成本、效率三者的关系 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
健全电子政务安全保障的法律法规 开展电子政务安全宣传教育
5、推进国家信息化要遵循哪些原则? 答:推进国家信息化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以市场需求为主导 2)政府信息化先行
3)信息化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4)既要培育竞争机制,又要加强统筹协调 5)既要重视对外开放,又要加强技术自主开发
二、选择题
1、OA指的是(C)
A资讯信息化B政府电子化C办公自动化D
2、政府内部办公系统根据发展程度和承担任务范围不同,主要可以分为(ABD)类型。A事务型B管理型C信息型D辅助决策型
3、G2B指的是(C)
A政府与政府
B企业等商务机构与企业等商务机构 C政府与企业等商务机构
D企业等商务机构与政府
4、电子政务建设的中心是(A)A政务B系统C技术D硬件设施
5、我国的电子政务系统发展和建设的现实看,有两种偏向性(CD)A技术落后化B思维僵化C技术简单化D技术夸大化
6、在电子政务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中,系统安全性是(C)A关键B重点C难点D原则
7、在电子政务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中,系统信息化是(B)A关键B重点C难点D原则
8、GILS体系指的是(B)
A政府决策信息库B政府信息定位服务C安全人事管理D电子安全组织机构
9、从政府机构的角度选择MSSP主要考虑两个重要方面(BC)A技术更新B服务品质保证C成本费用D信息安全管理
10、(D)国务院发布实施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这是中国第一部计算机安全方面的法规。A1996年11月13日
B1993年12月10日 C1995年4月40日
D1994年2月18日
第二篇:电子政务练习题
操作练习题
1.在北京继续教育网“培训考试”栏目中查看“北京市公务员信息化与电子政务考生须知”。
2.登陆北京继续教育网,进入“师资荟萃”专栏,查询课程名称包含“人力资源”的教师列表。并将此页面保存在桌面上,命名为“师资”。
3.登陆北京继续教育网(http://),使用中部的搜索功能,搜索“新闻信息”中包含“电子政务”的信息,并展开搜索结果列表。
4.登陆北京继续教育网(http://),进入“好书推荐”专栏,查询图书名称包含关键字“经济”的图书列表。并将此页面保存在桌面上,命名为“图书”。
5.登陆北京市工商局的网站(http://),在“食品安全”专栏中查询2009年7月29日的食品下架名单。
6.登陆北京市审计局网站(http://),在“在线服务”专栏中找到“表格下载”,将“北京市内部审计先进单位申报审批表”下载至桌面上,并命名为“审批表”。
问答题
电子政务概念
1.电子政务指什么?
2.电子政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3.电子政务的本质是什么?
4.北京市电子政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数字北京框架
5.首都“十五”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6.1999年11月29日,时任北京市长刘淇同志在“数字地球”国际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什么?
7.数字北京建设总体思路是?
8.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的原则有哪几个方面?
9.到 2010 年,北京市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10.数字北京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11.数字北京建设的三大应用计划指什么?
12.数字北京建设的二大基础工作指什么?
13.北京市电子政务的总体技术框架主要包括哪些?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14.北京市电子政务的网络基础设施包括哪些?
15.北京电子政务应用基础支撑平台的核心服务层是由哪些基础性服务构成?
16.北京市电子政务门户主要包括哪两类门户?
17.首都之窗指?
18.政务专网门户?
19.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主要访问渠道有哪些?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20.OA指什么?
21.办公自动化主要实现了哪些功能?
22.当前电子政务网络是否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组成?
23.广义的或完整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构成中的三个功能层次是哪3个层次?各具什么特
点?
24.三大核心支柱技术是指?
25.随着三大核心支柱技术成熟,世界上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已进入新的层次,其特点是哪几
个方面?
26.普通办公自动化系统指什么?高级办公自动化系统指什么?
27.业务应用系统分为5类,分别是指哪些?
28.社情民生领域应用系统的基础数据是人口基础数据,主要的服务范围是哪些? 数字证书的典型应用
29.数字认证是以什么为核心,通过数字证书和认证技术实现对网络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和
解密、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的信息安全技术。
30.目前数字认证广泛用于何处?
31.目前数字证书类型主要包括哪些?
电子签名的原理及实施
32.我国于何日实施《电子签名法》?使得电子签名获得与传统签名和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
效力。
33.电子签名人和电子签名依赖方提供电子认证服务的第三方机构是指?
34.电子签名是指什么?
35.电子签名系统一般包括什么功能?
第三篇:电子政务电大论文
目录
提纲.........................................2 内容摘要、关键词..............................3 正文.......................................5 参考文献......................................23
提纲
一、电子政务构建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基础
1、电子政务消融了行政管理一元化治理的生存土壤
2、电子政务建立了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运行平台
3、电子政务倡导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价值理念
二、电子政务塑造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组织
1、电子政务终结科层式的行政管理组织
2、电子政务塑造多元化的行政管理机构
3、电子政务优化多元化的行政管理职能
三、电子政务实现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途径
1、电子政务促进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信息公开
2、电子政务有利于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公民参与
3、电子政务完善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监督措施
电子政务:多元化治理视角下行政管理的新模式
摘要:电子政务是依托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行政管理模式,电子政务对内打破行政主体之间纵向和横向的壁 垒,实现信息无缝隙快速传播;对外消除了行政主体和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终结了行政主体的信息垄断地位,使得多元化的行政治理模式取代单一制行政管理模式成为现实。电子政务以其开放性的构造奠定了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基础,以其扁平化的机构打造了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组织,以其开放性的程序完善了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 的途径。
关键词:行政管理模式 电子政务 互联网 单一制治理 多元化治理
E-Government:A New Mod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ple Management
System
XIONG YU(School of Law,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 Chengdu, Sichuan 610066, China)Abstract:E-government is a new mod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based on internet which breaks the hindrances among administrative subjects and can realize and can realize the seamless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By eliminating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administrative subjects and the public , e-government stops the former information monopoly of the administrative subjects which finally helps the multiple management system take the place of the unitary mode of management.With its flexible flatting organization to organize the multiple management system ,and with its open application to improve the multiple management system ,the open construction of e-government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multiple management system.Key words:public administrative mode;the unitary mode of management;the management system.电子政务:多元化治理视角下行政管理的新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形成了一个崭新的虚拟世界,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角。我国已发展成为互联网大国,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初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其中,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74.5%,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达到54.7%①。互联网以其及时、迅捷、高效的特点迅速取代传统媒介,成为广大网民获知信息的主要途径,逐渐消除了官民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其迅猛发展给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带来挑战。各国纷纷与时俱进,将行政管理和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打破了行政权力对信息的垄断,降低了公民参政议政的门槛,为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奠定了基础,塑造了管理组织,提供了实现的途径。电子政务是指行政主体全面应用互联网通信技术和相关设施,将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在互联网上予以实施,广泛吸收公民参与行政行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行政职能的更新、行政组织的优化、行政管理的完善,以健全行政管理模式并构建服务性的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不是简单地将政府原有的职能和业务流程电子化或网络化,而是政府行政方式和组织结构的优化重组。电子政务建设必须与转变政府职能和机构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其核心内涵还包括“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以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能力”。传统的行政管理管
制型治理模式属于一元化行政管理模式,行政主体作为唯一的管理主体,利用优势地位占据社会资源和信息资源,公民很少参与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电子政务以互联网为主要工作平台,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打破了行政主体对信息的垄断地位,有利于公民参政议政,从而瓦解了管制型治理模式的基础,建立了多元化治理的平台,并以公共利益为依归,彰显了多元化治理的价值理念。
一、电子政务构建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基础
(一)电子政务消融了行政管理一元化治理的生存土壤 首先,电子政务消除了官民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使行政管理一元化治理丧失了基础。电子政务产生后,行政管理权力的运行与互联网紧密联系起来,信息的传递沟通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公民与行政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得到极大改变,行政主体独享行政管理权的时代一去不返,公民参政议政也具有了现实性,行政管理一元化治理逐渐丧失了基础。
其次,电子政务抑制了行政权力运行的强制性,改变了行政管理一元化治理的传统方式。传统行政管理方式是强制性的管理方式,也可称为压制性行政。“作为一种行政模式,压制型行政以实现抽象的公共利益为唯一宗旨,以贯彻行政主体的单方意志为基本目标,以管理行政相对方为基本内容,以强制性行政行为为主要手段,其结果是剥夺了行政相对方的主体性”。行政权力的运行主要依靠强制性,既不尊重公民人格,又遏制了其创造性的发挥。行政主体常年习惯于依赖暴力工具执法,其创造性同样受到局限。正如哈耶克所说,“强制
是一种恶,它阻止了一个人充分运用他的思考能力,从而也阻止了他为社会作出他所可能作出的最大贡献”。电子政务以互联网为平台,行政主体和公民之间信息的传递从单向变为双向,双方的意志都能够及时地互相传达。行政权力随时可以通过协商和妥协的方式来实施,双方的利益诉求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调和。这样经过互相调适方作出的行政决定体现了公民的意志,在实践中易于遵守,强制力适用的空间将越来越小。
第三,电子政务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打破了行政主体对行政管理权的垄断,终结了行政管理一元化治理的局面。电子政务主要以互联网作为信息的承载和传播渠道,具有公开性、分散性和即时性的特点。互联网传播是一种“无连接型”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分解为单独的数据包,通过分散的网络传播出去,没有固定的连接网路,汇集以后再通过TCP协议将数据包按序复原,其传播的路径无法掌控。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具有瞬间性、及时性的特点,行政管理权力很难全面及时监控。行政主体只是互联网上面的一个节点,很难通过设置议题的方式来控制导向,互联网成为“挑战现存的政治等级制垄断有影响力的传播局面”。行政主体固有的权威逐渐淡化,行政管理一元化治理的局面得以改变。
(二)电子政务建立了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运行平台 首先,电子政务顺应了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发展趋势。工业化革命后,生产力水平急剧发展,同时也带来诸如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社会保障、结构失衡等市场机制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国家以高效的行政权力予以解决,于是行政权力膨胀,产生了单一管制型的行政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对推动福利国家的完善起到明显作用,但也带来机构膨胀、财政赤字和官僚主义的恶果,公众日益不满。于是二战后产生了行政管理多元化的治理理念,认为行政管理的职能不应当由行政主体来垄断,应该由行政主体、社会中介组织、企业和公民多元参与,形成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模式。这种治理模式的改革,有利于削减政府开支、降低公民税负、整饬官僚主义。但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模式要求打破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参与治理的各个主体都能够迅捷及时地传递信息,协商沟通,这在以科层制为显著特点的单一行政管理模式中难以实现。而电子政务具有结构扁平化、方式在线化、主体互动常态化的特点,足以给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模式提供平台,顺应其发展趋势。
其次,电子政务成就了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引导功能。单一管制型管理模式对应的是强制性管理方式,而多元化治理对应的是协调和引导等非强制性管理方式。多元化治理所需要的引导功能在电子政务这一平台上可以得到良好实现。一方面,电子政务所具有的扁平化网状的行政权力结构,要求加强行政主体顶层协调能力,扩大上下级行政主体之间的协作能力,强化以引导为主的管理方式,以取代既往以命令服从为主流的管理方式。另一方面,电子政务利用互联网信息交流技术,在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和企业之间、行政主体与公民之间建立起迅捷的信息交流通道和回应机制,以利于上级行政主体对
下级行政主体的引导以及行政主体对社会参与治理主体的引导。此外,通过电子政务系统,行政主体还可以建立人口、单位、资源等各类信息数据库,及时把握经济发展中的动态,主动引导微观经济活动,成就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引导功能。
第三,电子政务建立了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规制职能。电子政务可以运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充分发挥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领域的市场规制功能。如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利用网络技术陆续建成一批市场监管系统,其中,“金关”工程监管成效最为突出。“金关”工程核心有两块:一是海关内部的通关系统;二是外部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基于海关内部的联通基础,由海关总署等12个部委牵头建立电子口岸中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国家电信公网,将外经贸、海关、工商、税务、外汇、运输等部门分别掌握的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的电子底帐数据,集中存放在一个公共数据中心,各行政管理机关可以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联网数据核查,企业可以上网办理出口退税、报关、进出口结售汇核销、转关运输等多种进出口手续。“金关”工程有效地防止了利用假报关单骗汇、逃汇和套汇等违法事件的发生,充分发挥了对海关进出口业务的监管功能。
(三)电子政务倡导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价值理念
首先,电子政务倡导了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权利本位价值。按照社会契约论的观点,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之间应该是“源”与“流”的关系,国家权力的合法性源于公民的认可和授予。但在单一管制型行政管理模式中,行政权力的掌握者并不直接对公民负责,往往为了
保护封闭性的官员群体利益而滥用公民授予的权力,与公民让渡权力的初衷渐行渐远。而电子政务所构建的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模式,使得公民参政议政成为可能,并与行政主体成为同一个治理网络中的主体,以权力共享、公民参与、合作共治为行政管理运行方式,真正践行还权于民,从而彰显了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权利本位价值。
其次,电子政务倡导了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公共利益价值。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就是“为了实现与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私营部门、第三部门或公民个人)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对政府部门而言,治理就是从统治到掌舵的变化;对非政府部门而言,治理就是从被动排斥到主动参与的变化”。行政权力的合法性依据在于维护公共利益,惟有促进公共利益的需要,才能赋予行政权力强制力以正当性。电子政务在行政主体、社会中介组织和公民之间形成了一个公共领域,公共性、服务性与合作共治性是这个公共领域的根本特征。“公意永远是公正的,而且永远以公共利益为依归”。在这个公共领域中,行政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纯粹的管制,而是在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实现平衡。基于互联网实施的非强制性的行政管理行为,调动了多元化治理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最终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体现了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公共利益价值。第三,电子政务倡导了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协商对话价值。在以电子政务为基础构建的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格局中,参与治理的各方主体形成了一个公共领域,在该领域中治理权力的合法性已经远离强制力,主
要依靠协商对话而形成。正如哈贝马斯所言,“合法性不是来源于先定的个人意愿,而是个人意愿的形成过程,亦即话语过程本身„„合法的决定并不代表所有人的意愿,而是所有人讨论的结果„„合法性原则是普遍讨论的结果,而不是普遍意愿的表达”。作为多元化治理的主要构成要素的行政主体,也不能依靠强制力来推行其治理策略,通过协商对话的方式来达到其政治目的,已经成为主流的治理方式。正如学者指出的,“当代最为重大的革命不是经济革命或政治革命,而是一场在被统治者中制造同意的艺术的革命„„在新一代掌权者的政治生活中,劝服已然成为一门自觉的艺术与大众政府的常规武器”。通过协商对话,参与多元化治理的主体逐渐形成公共理性,达到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解决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
二、电子政务塑造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组织
(一)电子政务终结科层式的行政管理组织
首先,电子政务动摇了科层式行政管理组织的根基。官僚制又称科层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命令———服从等为特征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科层制组织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明确的权威等级,科层制就像一个金字塔,最高的权威处于上层位置,一系列命令自上而下传递;二是严格而缜密的规则,在组织的各个层次,都有成文的规章制度,组织成员必须照章办事;三是明晰的分工,组织内部有明晰的分工,每一个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四是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而不依附于个人。科层式行政管理组织赖
以存在的根基是官僚阶层对信息的垄断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垄断信息就变成根深蒂固的官僚制度的价值。如果说市场制度反对内部交易和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那么相比之下,官僚制度则努力防止有价值交易信息的‘泄露’;市场机制要求信息分享,官僚制则要求信息囤积”。电子政务以互联网为平台,参与治理的多元化主体只是网络上的一个个节点,处于平等的信息传播地位,官僚对信息的持续垄断不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得到很大改变,这无疑动摇了科层式行政管理组织的根基。
其次,电子政务改变了科层式行政管理组织的结构。科层制行政管理组织是一个基于权威的纵向控制体系,有着清晰的命令与服从链条。在这个组织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上下级之间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其组织结构是一种金字塔型的集权控制的组织模式,将每一个人从上到下放在不同层级、不同的职位之中,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都有明确的限定。这种层级控制结构限制了官员的视野,阻碍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已经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候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和威廉·埃格斯认为,在互联网时代,“等级式政府管理的官僚制时代正面临着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模式———网络化治理”。这里的网络化治理就是多元化治理,指在电子政务基础上,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行政主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以及公司、公民等众多治理参与主体彼此合作,互相分享信息,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因此,电子政务在建立网状组织形式的过程中,让所有参与主体联结、编织在一张网上,形成富有创造力的网状组织结构,从
而改变科层式行政管理组织的结构。
第三,电子政务影响科层式行政管理组织的运行方式。在科层式行政管理组织中,官员们受到了严格遵守成文的规则和程序的训练,养成了机械地照章办事的习惯。科层式不鼓励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决策或寻求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要求按照一系列客观标准来处理问题,这种僵化将导致所谓的“科层式仪式主义”。也就是说,可能不顾是否还有更好的、更适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仍然不惜一切代价地固守规则。此外,遵守科层制的规则,可能导致程序优先于实现组织目标。过于强调正确的程序,可能失去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失去对“大局”的把握。科层式行政管理权力运行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行政主体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布行政命令,制定和实施政策,对公共事务实行单向管理。而以电子政务为基础的多元化治理则是一个纵向、横向互动的管理过程,它的组织是扁平的网状形式,可以将组织中的每一个人联结起来。这意味着在同一层面有多元的节点,密集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使得信息可以流向各个方向,人与人之间不是命令服从的关系,而是协作对话、精诚合作的关系。可见,电子政务冲击了科层式行政管理组织的运行方式。
(二)电子政务塑造多元化的行政管理机构
首先,电子政务构建弹性化的行政管理机构。在单一管制型行政管理模式下,存在大量固定化的行政管理机构以及终身雇佣的公务员,形成了自成体系且具有自身利益诉求的官僚机构,对民众诉求漠不关心。行政官僚依靠对信息的垄断作出带有倾向性的决策方案,以
维护自身部门利益而排斥公众利益。电子政务的出现使行政主体从科层式变为扁平化结构。纵向而言,电子政务减少了中间层,上下级行政管理主体之间信息传递及时便捷,为弹性化管理提供决策信息。横向而言,电子政务促进行政管理机构一体化,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建立跨部门、跨地域的信息沟通渠道,使得行政管理机构突破地域和部门的限制,构建灵活的、数字化的、具有弹性的行政管理机构。在此状态下,为了完成各项工作,行政管理机构可以建立临时性工作机构,雇佣短期工作人员,项目完成后即行解散,弹性化行政管理机构逐渐成型。
其次,电子政务塑造一体化的行政管理机构。传统科层式的行政管理模式中,上下级之间等级森严,信息的传递要经过重重壁垒,其真实性和实效性均大打折扣,进而影响行政管理的效能。从横向而言,不同职能的部门和不同地域的部门之间缺乏共享的信息资源库,彼此之间缺乏应有的配合支持,不能有效调动各种行政资源完成社会管理职能。电子政务借助互联网信息平台,为参与多元化治理的各方主体提供独立的信息连接点,每一个主体都能直接与其他主体进行信息沟通,不必经过等级制度的藩篱,从而打破信息不对称,构建良好的信息沟通结构,简化政府机构等级,使行政管理机构纵向扁平化、横向一体化。以电子政务为中心的多元化治理工作模式作为一个整体直接面向民众。通过行政管理机构上下级之间和横向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一体化,塑造一体化的行政管理机构。
第三,电子政务建立竞争性的行政管理机构。在传统的行政管理
组织中,行政官员实行终身制,服从于官场中或明或暗的各种规则,缺乏竞争意识,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难以发挥,效率低下。电子政务带来多元治理模式,“今天,国家、非政府以及地方政府都在与成千上万的公民、其他的公共机构、私人以及非营利组织一道从事治理”。多元化治理机制的出现,打破了行政主体对行政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垄断,使得行政主体、社会中介组织和公民共同参与治理成为现实。行政主体与社会建立合作机制,将不具有强制性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通过招投标等具有竞争性的方式移交给社会组织,由社会组织向社会直接提供服务,“建立参与型的公共行政决策架构,实施程序化的公共行政管理模式,推行竞争性的公共行政服务机制”。
(三)电子政务优化多元化的行政管理职能
首先,电子政务创新网络社会管理的手段。政务微博是电子政务的重要方式,尤其在虚拟的网络社会管理中起着显著作用。政务微博即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开设的主要用于发布政府公共信息,倾听民众的呼声和诉求,与民众互动沟通,从而促进政府权力有序运行的微博。各级行政主体应建立政务微博的组织协调机制,设立专门机构,配备思想及业务素质过硬、网络和电脑操作娴熟的人员来维护、管理微博。微博管理部门在了解民意后,应当将信息迅速传递给相关职能部门,并督促其针对民众的建议对相关问题进行积极处理或进一步规范。开设政务微博应成为各级行政主体推行电子政务的法定义务和职责,对于政务微博开设滞后、管理混乱、怠于沟通回应的机关,应启
动问责制度;对于因政务微博的违法、不当行为给相对人造成损失的,还应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的方式予以追责。完善的政务微博的建立,以互联网为手段实现对网络社会的管理,这对于传统的管理手段而言无疑是行之有效的创新。
其次,电子政务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行政管理的效率是指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权力运行所耗费的社会资源与所实现的社会效益之间所形成的一种比例,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可算作行政管理的核心问题。电子政务有利于提高行政决策效率,电子政务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评估,然后将及时、准确的信息提供给决策机构,从而降低了决策成本,提高了决策的效率,同时还增加了行政决策的科学性。电子政务具有结构扁平化和网络化特点,能够减少组织管理层次,打破了职能、地域、时间的限制,及时传达行政管理组织的行政措施、行政命令和行政指导,及时回馈民众的反应和诉求,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同时,电子政务借助网络视频会议、网上信息传播反馈,提高办公效率,从而节约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达到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目的。
第三,电子政务完善宏观经济的调控。电子政务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系统,在行政主体部门之间、行政主体和企业之间、行政主体与社会之间建立信息传播和反馈机制,为调控宏观经济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多元化,交易方式种类多样,尤其是网络交易的盛行,极大地增加市场交易情况的复杂性。宏观经济调控的成效,主要依赖于数据汇总和共享,传统的行政
管理方式远不能满足调控的要求。通过电子政务的推行,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能够更好地发挥宏观经济调控职能。如我国1986年开始了宏观经济数据库和金宏工程的建设,其主要途径是建立全面可靠的信息收集、整理、储备、加工、发布平台,实现国民经济发展数据的共享。同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和深入研究,提供给有关决策部门,调节宏观经济的发展方向。
三、电子政务实现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途径
(一)电子政务促进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信息公开
首先,电子政务促进行政权力公开运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唯有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公开运行,才能预防腐败,遏制行政权力的滥用,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电子政务的宗旨就是要打造透明政府。“透明政府是指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制定或决定的文件、资料、信息情报等活动和结果应依据法律的规定和程序,有义务在一定范围内对公众和社会开放”。透明政府就是行政权力公开运行的政府。在电子政务模式下,从静态的角度而言,行政主体的机构设置信息、职权范围、权力运行程序、办事操作规程都应当在政府网站上予以公开;从动态的角度而言,行政主体在管理过程中所掌握的与多元化治理有关的各类信息也要及时公开,无论是横向联系的其他行政主体还是参与治理的社会主体,都可以及时获知相关信息,并以此作为依据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监督行政权力的运行。
其次,电子政务建立信息公开有效途径。“政府信息是公共财产,人人享有平等获取的权利。如果能将这些资源开放给社会,让社会充
分利用,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果”。行政主体依据其权威性,是信息的最大掌握者,同时也应充分尊重民众的知情权,有义务以公开方式合理利用、发布所知悉的信息。传统的信息公开主要通过纸质的方式推行,各级政府公报承载着公开信息的主要功能。但对于一般民众而言,很难在公开层面依据政府公报来获取相关信息。行政主体享有信息的垄断权,官民之间的信息互通几乎不存在。电子政务推行以后,各级行政主体纷纷建立了官方网站,在详细总结归类的基础上,把自身所掌握的信息在网上及时公布,并且还将相关的部门的网址予以链接,尽最大可能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至此,电子政务把互联网打造成为信息公开的有效途径。
第三,电子政务构建信息安全保障制度。电子政务是以互联网作为主要工作平台,行政主体在利用互联网的同时也应当承担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责任。电子政务构建信息安全保障制度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实施。一是行政主体应当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信息公开的范围为界,确定哪些信息关系到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可以公开,哪些信息属于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不予公开,从源头上保障信息安全。二是行政主体对于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所掌握的有关公民医疗、社保、住宅、通讯、婚姻等各方面的隐私信息,一定要健全严格的法律制度加以保障。如果由于行政主体公职人员的过错导致公民的隐私信息流失,发生侵害公民人身或者财产权利的事件,行政主体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电子政务有利于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公民参与 首先,电子政务消除公民参与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障碍。“公众参与是影响政治发展的重要变量,公众参与的程度和规模是衡量社会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尺度”。但在单一制管制型行政管理模式下,公众参与却障碍重重,其中最主要的有两项:一是等级森严的官僚制度及其固有的运行规则、理念和程序,作为一般民众很难深入了解,更不用说参与其中了;二是信息不对称客观存在,行政主体利用其优势地位垄断相关信息,公众利用传统的媒介很难拥有等量的信息,处于信息掌握的弱势状态,这也严重阻碍公众参与行政管理的进程。电子政务的运行,打破了行政机构内部科层式的管理制度,使行政管理主体变成扁平网络机构,客观上促使行政权力结构分散化。“在更多的情况下,行政分权被解释为大众对政府工作的有效的参与”。此外,电子政务使行政主体和公众均成为网络社会里信息传播的独立的节点,行政主体对信息的独占地位逐渐被打破,公众也能获取等量的信息,阻碍公众参与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这一因素也逐渐消除。其次,电子政务培育公民参与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观念。电子政务的主要特点就是构建一个网络状的信息沟通平台,主张包括行政主体、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内的多元主体的多元化治理,它强调公民“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投票人、纳税人、服务的接受者,而是公共部门的问题架构者„„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帮助政府机构界定重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判断目的是否达成”。因此,“公民们自身必须抛弃那种认为行政事务是公共官员权力范围的事,认为行政官员注定就是来为他们
提供服务的。电子政务一方面要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通过创造参政议政的机会让公民不断提高参政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保障公民参与网络化治理的知情权、立法创制权与复决权,培育公民参与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观念。
第三,电子政务优化公民参与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程序。与单一管制性管理模式相对应,我国传统的行政程序体现了单一的管理观念,突出了程序的工具性价值,既缺少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也漠视对公民人格尊严的尊重。电子政务更加注重公开和参与程序,程序的设计以方便公民参与政治治理为宗旨,通过设立各种沟通机制,促进行政主体和其他61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参与治理主体协调一致、彼此信任、相互合作。正如比较法学家勒·达维所言:“根据福利国家的观念,行政机构担负的任务不断增加,这些任务性质的变化已使国家与公民或企业之间的关系更新。许多与公共福利有关的任务如无公民或企业的配合则不能完成,甚至公用事业和私人活动之间的界限在许多场合下已模糊不清了。所以现在比过去要求更多的是说服与合作,行政机构所发布的‘命令’如仍以单方决定的形式出现,则事先应是通过一个称为‘协商’的程序,与有关的个人或企业谈判。”。
(三)电子政务完善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的监督措施
首先,电子政务构建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问责制度。2004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行政问责是指对各级行政主体相关负责任人
在职务行为中,因主观过错未能严格履行法定职责,侵害公众合法利益,造成不良社会后果所进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在单一管制型行政管理模式中,因官民信息不对称,行政问责制难以顺利实施,“官僚机构垄断了公共物品的供给,缺乏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压力;官僚机构在公共生产信息方面和所处的地位上占有优势,监督者有可能受被监督者的操纵”。电子政务模式下,各级行政主体的职能有了清晰的划分,每个部门和行政人员的权利和责任都有明确的界定,行政问责中存在的权责不清、问责不明等问题迎刃而解。此外,电子政务问责系统还可设立监督节点,对行政主体工作人员的权限范围和工作时限进行检测,使行政问责动态化、常规化。
其次,电子政务打造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监督平台。以电子政务视角下行政许可监督为例,通过电子监督平台,行政主体内部的专门监督机构可以通过即时摄像监督系统,对于政务大厅里面行政许可窗口的程序、速度、效率和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服务态度进行动态监控。电子监控平台还可通过专业程序设计,打造网上预警监督系统对网上行政许可程序的违规受理、流程错误、办理超时、收费超限等违规问题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出现各种违规操作行为,马上显示警示信号,专门监督机构立马启动纠错程序,使得任何微小的违规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电子政务也会日益完善,今后还有可能把整个行政行为运行过程实时通过网络予以监控,面向公众开放,让行政权力真正运行在阳光下面。
第三,电子政务完善行政管理多元化治理外部监督。我国现实国
情下,行政权力的监督主要包括政党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四种监督都要服从于党的领导,实际上都属于内部监督。电子政务以互联网为运行平台,以信息的快速传播为手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完善外部监督。一是通过互联网促进政府信息公开,让参与多元化治理的主体全面了解行政权力运行的范围、方式、途径,让外部监督成为可能。二是通过电子政务系统,通过网络的信息传播技术,使民众易于收集行政权力违规、违法行使的证据,并将这些证据通过互联网平台快速地传递给社会公众,形成一个强大的舆论监督压力。三是让民众敢于监督.“网络技术以‘秘密投票’的方式确保监督者尤其是民众敢于监督”。民众在互联网上可以通过隐名或者匿名的方式传播自己的思想,在现实中不敢表达的观点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甚至有些体制内的有正义感的人士,在现实生活中基于自己的身份不敢参与监督,但在网络上可以将自己掌握的内部信息大胆传播出来,使内部监督外部化,往往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于新恒。推进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几点思考政治学研究,2005。[2](美)戴维·奥斯本,等.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崔卓兰,蔡立东.从压制型行政模式到回应型行政模式.法学研究,2002。熊宇电子政务:多元化治理视角下行政管理的新模式。[4](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册.邓正来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5](美)詹姆斯·卡伦.媒体与权力.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6]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俞可平.西方政治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8]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王晓珏译.南京:学林出版社,1990。
[9](美)李普曼.公共舆论。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10]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1]马克斯·H·布瓦索.信息空间:认识组织、制度和文化的一种框架.王寅通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第四篇:电子政务作业及答案
1、谈谈我国平台化模式建设中,如何加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系统的建设? 答: 网络安全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该区电子政务网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应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统一标准、相互配套”的原则进行,采用先进的“平台化”建设思想,避免重复投入、重复建设,充分考虑整体和局部的利益,坚持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
任何网络的安全都不单靠先进的安全技术或安全产品来实现的,必须结合管理。尤其是当前我国发生的网络安全问题中,管理问题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在建立网络安全技术设施体系的同时,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和管理体系,才能保证网络持续和整体的安全
2、如何建成一个打破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制约的,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电子政务运作模式? 核心是政府部门内部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将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都通过设定好的程序在网络上实施,重新确立政府的职能及其管理模式,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这就是政府信息化,具体的说就是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将政府的管理与服务功能和政府所需要的与所拥有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成为一个自动化、网络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促进政府节约开支、改进组织结构、优化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全方位地向社会公众提供超越时间空间、跨越部门分隔限制的优质透明、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和服务,以此促使政府的工作效率、决策质量、调控能力和廉洁程度都得到提高。
电子政务一方面要以电子化、网络化、自动化办公为依托,以信息安全为支撑,以信息共享和数据开发为基础,将涉及政务工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互联网上实现。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打破传统的官本位思维定势,改变传统的金字塔式行政体制,运用网络手段,配合与推动政府体制改革,通过优化整合公务流程以及建立信息的共享机制,重组政府职能,使其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
简答题:
1、影响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那些?(1)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状况;(2)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和利用程度;(3)政府人力资源状况;(4)电子政务相关法律;(5)电子政务组织与管理
2、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一般有哪些步骤?
(1)实现政府内部管理电子化;(2)推进政府网站的建设与管理;(3)建立电子化的政府管理系统;(4)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推行电子政务的实施。
3、电子政务规划应该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1)背景分析;(2)目标和任务分析;(3)实施方案分析;(4)实施保障分析;(5)评估与改进分析。
4、什么是电子政务监理?
电子政务监理是指具有电子政务项目资质的监理机构,受业主单位的委托,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监理合同,对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监理的过
程。论述题
1、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实施目标是什么?
(1)为公众提供高水平的政府服务,即:能对公众的服务请求作出快速的回应;满足公众个性化服务需求;方便公众参与。(2)促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即:政府部门按照公众的需求设立相应的机构,“关、停、并、转”一些人浮于事、职责不清的机构;彻底改变传统不良的工作作风;不同的政府部门通过电子化的形式共享信息资源,共同参与政府服务过程。(3)增加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机会和渠道,提高政府决策与管理水平。
2、电子政务的发展与政府转型有何关系?对政府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关系问题的回答要点:(1)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政府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管理文化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促使政府转型;(3)只有持续的、协调的、全面的、与电子政务发展相适应的政府改革转型,才能使电子政务发展的成效得到体现,它的真正价值才能显现。要求问题的回答要点:(1)追求精简高效;(2)走向透明和开放;(3)注重服务;(4)推动创新。
1、简述网络时代政府职能转变的取向。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作用、功能的转换与发展变化.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管理角色的转换,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政务迅速发展,凸显了网络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困境,笔者认为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应该解决好以下问题:革新政府管理理念、重塑政府业务流程、强化政府管理监督,推行政务公开,扩大公众参与.2、简述电子政务对政府职能转变的促进。
电子政务的发展始终与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相联系。电子政务改变传统的层级化的公共组织的架构,建立网络型组织;改变政府的运作流程,建立一个无缝隙的政府;改变政府的职能,建设导航型政府;改变政府治理结构,从国家单独治理转变为国家与社会的共同治理;实现政府治理观念的革新,建立以大众为导向的政府。
3、简述美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启示。
1、设立首席信息官的做法对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具有借鉴意义
2、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
3、必须积极推动全民上网,扶持弱势群体,搞好在线服务
4、必须坚持市场运作模式,走以网养网、效益双收之路
4、简述国外电子政务的建设对中国电子政务的启示。
1.电子政务的建设要与政府改革结合起来。
2.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公共服务。3.逐步完善电子政务法制建设。4.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基础设施。5.重视建立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6.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原则。
5、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的关系。(1)电子政务可以优化政府工流程,是政府机构设置更为精简合理,从而解决职能交叉、审批过多等问题。
(2)电子政务可以使政府运作公开透明。
(3)电子政务可以使政府信息资源利用更充分、更合理。
(4)电子政务可以有效地提升政府监管能力。
(5)电子政务将使政府服务功能增强。(6)电子政务将使政府办事效率更高,管理成本更低。
6、简述政府业务流程再造的程序。(1)明确目的、认为,制订计划。(2)认真调查研究。(3)分析评价既有流程。(4)规划新流程。
(5)实验评价审批新流程方案(6)正式确定新流程。
请围绕“电子政务建设中政务内网和外网的划分”论题,依次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论述政务内网、外网的划分对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和实现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影响。
2.在建设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中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你将如何应对和解决。
电子政务内网主要是指政府内部办公、包括向公务员提供服务及政府机关之间的互联互通。电子政务内网是电子政务的核心和基础之一,电子政务内网主要为领导决策和指挥提供信息支持和技术服务,并承担公文、应急、值班、邮件、会议等办公业务。我国自实施电子政务建设以来,各地区将电子政务内网作为本地区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内容纷纷启动建设,并在网络基础设施、办公应用等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内网建设中存在着一些关键的共性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进程。
电子政务外网是依托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通信传输网络,整合建设电子政务外网,支持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运行,支持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资源共享,支持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交换,促进政府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在电子政务内外网建设中可能遇到以下困难:
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框架体系中关于电子政务内网部分一些关键问题亟待进一步明确
二、各级领导对电子政务的理解不够深入,是影响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重要因素
三、电子政务网络的应用系统建设明显不足,与行政体制改革相脱节
四、部门间协调困难,各部门电子政务网络应用系统相对独立,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五、缺乏既熟悉政府业务又懂技术的人才和稳定的技术队伍
六、现有公务员的信息化应用技能不高 我们需进一步统一规范和设计中国电子政务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科学全面、系统深入、完整规范地进行全局性战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和解决以上困难。
第五篇:电子政务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实现企业信息化,有助于推动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层面采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D)资源,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强创新能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
A、人力 B、财力 C、物质 D、信息
2、(B)的开展将有效促进企业信息化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向前发展。A、电子商务 B、电子政务 C、办公自动化 D、三金工程 3、1993年年底,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务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D)开始启动。A、政府上网 B、办公自动化 C、电子政务 D、三金工程
4、继“三金工程“之后,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政务信息化工作开始考虑借助(D)面向社会、面向公众。
A、电视 B、计算机 C、通信 D、网络
5、根据职能对内部政务功能的规定,电子政务系统具有一系列的子系统,下列子系统中哪项不在其中?(D)A、办公自动化系统 B、信息共享系统 C、信息安全系统 D、网站管理系统
6、(A)会议系统的功能最为完整,支持语音、视频、文本、图形等多种媒体,因此也称为多媒体会议系统,这是视频会议的发展方向。
A、数据 B、视频 C、文件 D、桌面
7、行政机关的哪一项管理活动是指机构在机构职能活动之外的起辅助作用的、必不可少的、例行的、程序性的事情的总体。(C)A、程序管理 B、文书管理 C、事务管理 D、数据管理
8、在政府网站上从事一些正式的,可以计量的价值变换活动,我们称为(C)阶段。A、电子服务供给 B、服务整合 C、简单交互阶段 D、无缝整合阶段
9、一个计算机网络是由(A)、设备、软件和网络规则组成的。A、通讯介质 B、磁盘介质 C、纸介质 D、空气介质
10、(C)是电子政务系统的核心问题之一,主要是由于政府的某些工作领域对出现差错的允许度很低;出现差错影响面大。
A、互操作性 B、可靠性 C、安全性 D、兼容性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电子政务:为推动和适应社会的电子化发展趋势,借助最新的万维网(INTERNET)技术在政府内部实现政务的迅速,高效,安全的运作,同时面向公众、企业提供方便,有效,迅速的服务。
2.电子政务体系:基于万维网(INTERNET)技术实现的运做架构,架构包含所需的“软件”(应用软件,组织结构)和“硬件”(网络、设备)。
3.政务内网:按最近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划分,政务内网为各付省级以上的政府机构内所构建的网络,而且这种网同其它网是物理隔离的。
4.政务外网:政府部门之间由于协同办公的需要而建立的专用网络,它同政府内网物理隔离,同INTERNET网逻辑隔离。它同其它网络逻辑隔离。使得公民、企业可通过这些网进入政府外网办理各种手续、证书、执照等,享受到政府所提供的各种服务。
5.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仅从字面而言,就是指政务外网及相应的硬软件设备。但人们现在实际上已把它指为是除了各种政务应用系统之外的所有设备,它可用来开发、运行各种政务应用系统。一般包含网络,设备,系统软件等。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发展电子政务有什么意义? 答:发展电子政务的意义:
行政人员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完成以前无法完成的工作。可以取消中间管理层,简化工作程序。树立新的政府形象,扩大政府政策影响。
防止下级政府和组织利用信息垄断权进行黑箱操作。推进政府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2、金盾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金盾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有:
信息网络建设 应用系统建设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运行管理体系建设
全国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控系统建设
3、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电子政务包括那些内容? 答: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电子政务包括
教育培训服务 公共就业服务 电子医疗服务 社会保险网络服务 交通管理服务 公众电子税务 电子证件服务
4、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答:电子政务发展对策有:
走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 发展电子民主、繁荣公众服务 充分发挥社会中间组织的作用 跨越数字鸿沟、关注弱势群体用户
5、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问题有何特点? 答: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问题的特点:
既是部门安全又关系到国家安全 既是政治安全又关系到经济安全 既要求信息保密又要求政务公开 既要求互连又要求隔离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电子政务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答:电子政务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政务数据管理制度决定政务创新能力 政务数据存在形式决定政务运行效率 政务数据分析质量决定政务决策效果 政务数据相应速度决定政务服务满意度
电子政务总体规划是以政务数据资源规划为基础的
2、试论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答: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包括:
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 建设和完善重点业务系统 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 积极推进公共服务
建立电子政务网络与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 加强公务员信息化培训和考核 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法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