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同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
会同村
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规划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二〇一四年十月
目 录
一、前言...........................................................................................................1
1.1概述..........................................................................................................................1 1.2规划的必要性及意义..............................................................................................1 1.3基础数据和规划期..................................................................................................2 1.4编制依据..................................................................................................................2
1.4.1有关法律、法规...............................................................................................................2 1.4.2国家有关规定和文件.......................................................................................................2 1.4.3土地整理标准和规范.......................................................................................................3 1.4.4地方性文件及有关计划、规划.......................................................................................4
二、试点村基本情况.......................................................................................5
2.1自然条件..................................................................................................................5
2.1.1地理位置...........................................................................................................................5 2.1.3水文地质...........................................................................................................................5 2.1.4气象..................................................................................................................................5 2.1.5自然灾害...........................................................................................................................6
三、整治目标...................................................................................................6
3.1总体目标..................................................................................................................6
四、规划方案...................................................................................................7
4.1基本思路..................................................................................................................7 4.2土地利用布局..........................................................................................................8 4.3主要工程布局..........................................................................................................8
4.3.1土地平整区域布局...........................................................................................................8 4.3.2主要道路布局...................................................................................................................9
I
一、前言
1.1概述
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12土管一班启动了对会同古村的整治,计划整治村庄建设用地37000平方米,计划在2014-2015年期间实施会同村内若干个试点的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1.2规划的必要性及意义
(1)实现绿化美化,增加村庄自然美感,回归大自然
鉴于测量时的考察观望,该地区绿化虽有,但是并不完善,很多杂草乱生,导致村庄不够美观,经小组讨论,一致同意对该区域进行一系列绿化改善工程,力求达到绿化区域最优化利用,使会同古村回归大自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2)增强学生学习氛围,增加校园教学楼面积
针对以往一传言:“学在北理,玩在北师”,为了提高北师大学生的学习氛围和学习动力,在会同古村内相对区域建设相关教学实验基地以让学生增强对未知知识的兴趣、求知欲,教学实验基地一定要有独特的特点能吸引学生前往学习训练研究。
(3)鼓励健康饮食,拒绝转基因食物
在该村庄目标位置周围建立农业基地,鼓励学生前往参加园林农地农庄相关活动,耕种以及饲养成果将运送到学一学二学三各饭堂供学生 自己享用,保证所进食的蔬菜肉类都是无污染,提高饮食质量。
1.3基础数据和规划期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采用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其它统计数据采用2013年数据。规划期:一年内。
1.4编制依据
1.4.1有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
1.4.2国家有关规定和文件
(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
(3)•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4)•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5)国土资源部•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207号)
(6)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城乡建设用地挂钩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土资源发†2008‡138号)
(7)•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
(8)•2005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指南‣国土资发[2005]79号
(9)•关于设立土地整理项目区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50号(10)•国家投资土地整理复垦项目管理暂行办法‣(11)•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12)•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
1.4.3土地整理标准和规范
(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4)•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2005年7月)(6)•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7)•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1.4.4地方性文件及有关计划、规划
(1)广东省•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
(2)广东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决定的意见‣豫政[2004]80号
(3)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暂行办法‣的通知(豫政办„2009‟124号)
(4)•珠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5)•珠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6)•会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7)•香洲区土地整理复垦与开发规划‣(1997—2010)‣(8)香洲区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电力、交通等部门专项规划和统计年鉴
二、试点村基本情况
2.1自然条件
2.1.1地理位置
会同村位于珠海市唐家湾镇西南。村内是清一色岭南民居,家家都是灰瓦、青砖、飞檐,建筑布局整齐,外形色调一致,嵌填在“棋盘式”方格网形成的整齐的宅基地中。2006年,会同古村被颁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1.3水文地质
根据地下水的形成、赋存条件、水力特征及水理性质, 珠海市的地下水可划分为两大类型: 松散层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2.1.4气象
珠海市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 2214℃, 多年极端最高气温 3815℃, 最低气温 215℃;年平均降雨量 1 700中 2 300 mm , 其 9 月平均为 1 675 mm , 约占全年总降雨量84% , 市中心的香洲区在汛期月降雨量最大可达 95417 mm;多年平均陆面年蒸发量 1 020 mm。珠海市热源充足, 太阳辐射量大, 历年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 468 804 J ƒcm 2。夏季辐射量 占全年总量 46% , 冬季辐射量占全年总量 15% , 春季占 20% , 秋季占 18%。年日照时数 1 600 2 500 h , 平均 1 98318 h。常向风为东风, 夏季以东南风为主, 冬季以东北风为主。空气相对 湿度 79%。珠海市受地理位臵制约, 易受台风暴潮袭击。强台风登陆, 最大风力可达 12 级以上, 1983 年 9 月 6 日台风袭击珠海, 8 级大风长达 8 h , 12 级以上大风持续 5 h。干、枯、平水年交替较平衡, 甚少出现连续旱年或连续涝年的情况。近30 年间, 连续的旱年(1962一次。1963 年)和连续的洪涝年(1971973 年)仅各出现2.1.5自然灾害
项目区内受降水特点、规律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旱涝灾害频繁。其主要特点是以旱为主,旱涝交错,冬春干旱,夏秋易涝。另外自然灾害还有暴雨、冰雹、大风、低温、阴雨、霜冻、病虫害等。其中以旱灾影响最大。
三、整治目标
3.1总体目标
珠海市会同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总体目标是根据•珠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香洲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香洲区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并且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确定的。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使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合理的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达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提高,土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统筹城乡发展。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合理确定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规模。通过整理、复垦农村废弃、闲置、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和城乡建设用地布局,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区的耕地质量,改善农村、农民居住、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促进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四、规划方案
4.1基本思路
总体布局是将各类用地数量、工程项目等依据土地资源的适宜性,结合项目目标和工程设计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用地空间,制定规划方案,以达到全面实施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一、各项工程的规划布局要与道路交通、人畜饮水、农田水利,学习实验基地等规划相衔接,要摸清需拆除的废弃农村居民点和需要新建设的农村新村建设用地布局及范围,对拆旧部分因地制宜开展整理复垦,对建新部分留足必要的空间。
第二、围绕项目区北师大学生生活实际需要,规划和维修农田水利设施,力图通过增强设施对水资源的调控能力,促使水资源时空分布与农业生产和学生生活相适应。
第三、按照服务项目区北师大学生生活需要的原则,规划新建和维修田间道路和生产路,构建方便实用、经济可行、安全高效的道路体系。第四、服务于农业发展的布局,开展土地平整、废弃地改造和未利用地开发,改善耕地质量,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第五、按照土地综合整治等方面需要,开展以权属调整为核心的地块重划,促进土地依法、合规、有偿、自愿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
第六、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考虑以下问题
(1)按照施工工期要求,临时设施的规模要满足工程施工强度,尽量减少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
(2)布置合理紧凑,方便施工,减少干扰,易于管理。
(3)合理利用开挖料,最大限度减少废渣料。按照环保要求,合理选择堆料场及弃料场地。
4.2土地利用布局
大门口进入,有一块景观设计用地,沿着主干道进入,左侧有一块停车场用地,紧接着是园林与畜牧用地,接着是一片人工鱼塘;从大门进入右侧则是实验基地,接着是停车场,最里端则是餐饮用地。
4.3主要工程布局
4.3.1土地平整区域布局
保持耕地布局的基本稳定,农地整理增加的耕地应与原有耕地集中连片;以田间路和生产路、排灌渠系、农田防护林围构成的耕作田块为基本单元,相对均匀分布。基本农田划定在耕地集中连片,土壤肥力较好,农田水利设施较完善、产量较高的区域。4.3.2主要道路布局
本区域对外交通不便同时因靠近学校可以算是学校里面所以对外交通不需要,另外是要注意方便学生行走的道路,田间路规划为4米宽的水泥路,生产路规划为3米宽的夯实土路面。
第二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情况汇报
章丘市黄河乡等三乡镇 土地整治项目进度情况汇报
章丘市国土资源局
(2012年10月24日)
一、项目基本情况及进度
章丘市黄河乡等三乡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涉及到我市黄河镇、高官寨镇、水寨镇三个镇的26个行政村及1个权属单位。该项目农用地整治部分总面积3666.07公顷,新增耕地201.63公顷,预算总投资1.46亿元。目前已支出工程施工费6705.87万元。建设用地整治部分拟将项目区内的21个行政村合并为6个社区,可产生周转指标2793亩。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见》(鲁政发[2010]73号),按照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的安排,我市于2010年10月完成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0年11月5日济南市国土资源局组织专家对可研报告进行了评审,2010年11月12日,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对项目资料进行了审查。我们根据省市审查意见,对资料进行了修改完善。2011年1月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与山东省财政厅联合下发鲁国土资字[2011]167号文件批准该项目立项;2011年2月我们会同有关技术单位完成了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2011年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鲁政土字[2011]909号文件批复了该项目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部分;2011年7月山东省财政厅与山东省国土资源厅联合下发鲁财综[2011]71号文件批复了该项目的农用地整治部分。2011年5月14日,章丘市政府召开了项目开工动员会。截至目前农用地整理部分现已招标33 个标段,其中:黄河 19个标段,支出工程施工费4095.82万元;高官寨14个标段, 支出工程施工费2531.83万元;水寨镇1个标段,支出工程施工费78.22万元。
农用地整理部分已完成的工程内容为:土地整平77亩,淤地760亩,路沿石1156米;打井511眼,排水沟9677米,提水站1座,新建涵管251座,桥66座,水簸萁2个,涵洞9座,配电室37座,梯形渠道5510米,闸20座,砌筑渠道基础4919米;安装潜水泵583台,变压器37台,管理机17台,射频卡控制器592套,移动排水设备3套,固定排水泵4套,高压线5710米,地埋电缆100944米,低压管道331194米;新修砼路66652.2米,已完成整个项目规划总工程量的65%.建设用地整治部分需整治旧村21个,涉及的黄河镇、高官寨镇两个镇都成立了拆迁安置指挥部,高官寨镇已完成了进村入户调研和拆迁群众签字工作,黄河镇已完成进村入户调研,群众签字过半,现已制定初步建设实施方案,确保年底前开工建设。
二、项目建设的主要做法
1、坚持市场化运作,严格落实五项制度。
一是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确保国土局对项目的管理。二是严格落实公告制,项目实施前,在项目区公示的基础上,充分征求群众意见;项目实施中,刊登招标公告,吸引有资质和施工能力的队伍参加竞标,优化施工队伍,确保工程质量。三是严格项目招投标制,所有标段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借助政府公共资源交 易平台,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公开、公平、公正选择施工队伍。四是严格项目合同制,明确施工责任,加强合同规范管理。五是严格监理制,通过招投标,确定山东泰山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为本项目的监理单位。
2、坚持高标准建设。
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完善配套设施,在完成方田化的基础上,项目区全部要求达到“沟、渠、路、林、桥、涵、闸、井、泵、管、电、卡”等配套,对主要道路全部硬化和加厚处理,混凝土路面均在18厘米以上。二是提高保护标准,实现了“三下地一封闭”。即输水管道下地保护了管道,节约了田间沟渠占地;电力线缆下地保护了电力设施,防止了触电事故发生;水泵下地、机井全封闭,确保了井泵安全,做到了“见水不见泵、用电不见线、浇地不见管、农民浇地刷卡”。三是坚持加强防盗设施建设。对所有电线,采取电缆下埋、加固防盗等措施;对变压器,专门设计建设了双层配电室。完善的防盗系统和责任到人的防范机制,确保了项目区内的资产设备运转正常,又给项目区所在乡镇的日常管护减轻了负担。
3、坚持严格监管。
施工中除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外,我们还实行主管部门、镇、村、户四位一体监督模式,即部门专业人员巡回抽查监督,镇技术人员现场监督,村干部、村民代表跟班监督。为确保建设高质量工程,聘请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对监理单位进行监督,真正做到了立体化、全方位监督。
三、项目建设采取的主要保障措施
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市里成立由国土、建管、房管、信访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项目指挥部)设在国土局,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黄河镇和高官寨镇分别成立项目区建设工程指挥部,负责落实各项具体工作,重点负责做好群众工作。
2、尊重群众意愿,全面发动动员。
对搬迁村群众进行广泛动员,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通过召开村民会议等各种方式,广泛进行政策宣传讲解;安排镇、村干部进村入户,面对面向群众宣讲和解读有关政策,营造良好氛围。我们在充分征求搬迁群众对社区建筑风貌、平面布局、道路交通、户型格局等规划设计方案的意见、建议基础上,不断进行优化完善。初步确定黄河镇、高官寨镇两镇实行统一安置方案、统一安置标准,并且将在实施村进行安置方案的公示。
3、进一步完善建设制度。
社区建设公开招标确定施工单位,成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监事会,由拆迁村群众选举产生监事会成员,对工程招标施工放线、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工程质量等开展监督并形成书面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切实保障群众利益。建设工程款支付必须经项目议事会、监事会成员签字认可后,方可支付,保证项目资金使用的公开透明。
五、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实施受农时、气候的影响较大,今年汛期持续时间长,黄河镇、高官寨镇地势低洼易涝,项目区积水影响工程施工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施工进度。
2、项目区涉及的工程内容多,前期规划设计中施工设计部分比较粗糙,细节部分需要基层技术人员逐步完善,这样就很难避免交叉施工对工程进度的影响。
3、项目亩均投资过低,前期规划中存在许多低于目前济南市级项目的工程设计,在实际操作中不受群众欢迎(例如:1.为控制预算成本,项目区规划设计中没有井房,群众反映射频机防破坏问题和耕作时使用不如以前醒目方便;2.为控制预算成本,项目区规划了111条计117.4公里泥结碎石路,前期施工的17段泥结碎石路经过7、8月份几次强降雨,已经出现了冲刷槽沟、露石松散等问题,群众意见较大,目前已按程序申请项目部分工程设计调整)。
4、目前项目区内旧村拆除、复垦工作尚未开展,复垦区域内的田间道路、农水设施等工程建设尚无法进行勘测、施工,不但影响了复垦区域内的工程进度,而且因为道路接茬、管电分布的原因影响了周边一部分区域的工程开展。
5、该项目农用地整治部分要求2012年底完工,但投资计划于2011年的7月下达,用18个月的时间,其中还包括雨季、冬季等不利于工程施工的时间,完成1.46亿(其中1.12亿的工程费用,包含工程施工费、设备购置费和不可预见费)的落实投资难度很大。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1、农用地整治部分: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认真落实规划设计,进行大标段招标,合理安排标段,尽量避免交叉施工。同时加快招标进度,加大施工管理力度,争取于2012年底前高质量 完成农用地整治的建设任务。
2、建设用地整治部分:建设用地整治部分在2014年底前完成,时间紧、任务重。目前项目实施的条件已经具备,我们将尽快细化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完善规章制度,加快社区建设及旧村拆除进度,争取在项目工期内完成建设任务。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第三篇:土地整治项目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编制
工
作
方
案
土地整治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提高农村土地质量和效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提高灌溉保证率,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农业生产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项目区内田,水,路,林进行全域规划,全面设计,将直接改善项目区内灌溉不力,交通不畅,土地产出低下的问题。结合当地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提出要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了规划期内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近年来,各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整治,落实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在坚守耕地红线和节约集约用地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由点到面深入推进,特别是由单纯的补充耕地向补充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基本农田建设、节约集约用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转变,保障土地整治有序、规范、有效实施。
土地整治规划通过对项目区内田,水,路,林进行全域规划,有利于整治资源、引导资金、整体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有效补充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切实落实耕地保护目标任务;有利于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农村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指导原则
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应当遵循以下指导原则:
(一)依法依规科学规划
项目区规划设计要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与农业、水利、林业、交通、城镇等部门的专项规划相协调,综合考虑土地整治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树立“大破大立”的主导思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坚决打破
过去由于权属界、承包界、个人自发开垦等原因形成的地块零乱、渠系、道路弯曲,不符合自然规律、不利于机械化耕作的生产现状,坚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逐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
(二)因地制宜
项目区建设要因地制宜,针对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关键性障碍因素,通过水利、农业等措施,对项目区田、水﹙渠、沟﹚、路、林、村等综合配套治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使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和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达到田成方、林成网、路通畅、渠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标准化农田。
(三)专家领衔公众参与
充分利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加强重大问题研究,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加强规划的咨询论证。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公众参与,认真听取土地整治范围内的群众意见,坚持尊重民意、量力而行,编制规划,增强规划编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三、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工作目标
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集中资金统筹开展标准农田建设、建设用地整理、废弃地复垦、未利用地开发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确保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结合项目区实际,开展农村地质灾害防治和村屯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更新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在项目区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通过整治,增加耕地面积,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工作任务
1、加强标准化优质农田建设,促进农田集中规模经营。采取适宜的工程措施,平整土地,归并分割细碎的地块,形成土地的规模经营。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改良土壤质地、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农田地力等级和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单产能力。
2、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建设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和小型水库、山塘、陂坝、灌排泵站等水源工程,改善农用地灌溉条件,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构建田村路网、提高道路通达度和建设标准、方便农产品输送,降低农产品输送成本。因地制宜开展农田防护和水土保持设施建设,提高农田防灾抗灾能力。
3、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对农村宅基地进行统筹规划安排,引导农民住宅相对集中建设,促进自然村落适度撤并、对腾退宅基地、村内废弃地、闲置地进行整治、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合理利用,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4、开展村庄基础设施更新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结合项目区实际和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开展项目区内村屯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更新建设,促进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开展项目区内地质灾害防治、消除灾害隐患,保护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工作步骤
1、加大宣传力度,配合国土局搞好土地整治宣传工作,为项目踏勘及规划设计夯实基础。
2、进行现场踏勘,做深、做细项目区的各项基础工作。现场踏勘需当地村组的负责人陪同,踏勘人员可现场咨询了解项目区内的水源及走向,交通设施情况及村民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为下一步的规划施工图设计提供实用性及可操作性。
3、根据现场踏勘的情况,按照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的要求,结合《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标准》及《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标准》以及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对项目区内的田、水、路、林、村进行统一工程布局,拟定初步布局方案。
4、初步布局方案拟定后,邀请当地的相关技术人员和村民代表进行充分讨论,提出相关的具体意见,规划设计人员针对相关意见和要求结合土地整治标准,对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形成最终规划成果上报省国土厅。
五、人员及时间安排
项目区建设规模较大,根据项目工作量的情况,在具体的工作中全程由项目负责人负责和组织,技术负责人协调具体项目操作过程。
1、项目踏勘阶段
在项目踏勘阶段,由技术负责人牵头规划设计人员白天踏勘,晚上上图,边踏勘边上图,一是可以充分节约时间,二是对白天现场踏勘的回顾,加深印象。
2、初步拟定方案阶段
踏勘完成后,进入内业制图,拟定初步布局方案。根据踏勘上图的结果,调整和新增规划,全盘布局。
3、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布局方案拟定后,根据项目初步拟定方案,进行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投资预算等。进行项目区内重要水工建筑物(桥、涵、闸、泵站等)单体图的设计,设计人员开始统计项目区内的工程量,编制项目区的投资预算,编写施工图设计报告,形成初步成果。
4、意见征询阶段
初步成果形成后,所有项目技术人员参与,根据初步设计成果到项目区征求当地有关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的专家、及村民的意见,然后根据专家及村民们的意见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5、内部审核及上报阶段
公司技术质量审核小组将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立即提供反馈意见,规划设计人员迅速对反馈意见核实和进行必要的修改,形成本项目的最终规划设计成果,上报给省国土资源厅。
第四篇:山东省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指南
山东省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指南(2010-8-9)
来源:山东省政府门户网站 发布人:山东省国土资源厅 发布时间:2010-08-09
鲁国土资发[2010]110号
各市国土资源局、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见》,经省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山东省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指南》,现印发你们,请严格按照《指南》要求,尽快组织申报。
附件:《山东省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指南》
二〇一〇年八月九日
山东省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指南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见》,经省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研究,制订了《山东省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请各市按照《指南》要求,切实做好项目的选择和申报工作。
一、目标任务
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订的《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协议》,从2010年起,重点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工程:中央、省、市、县筹集资金100亿元,完成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工程66个,整治土地340万亩,其中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60万亩,新增耕地20万亩,提高粮食产能4亿斤。
二、指导原则
(一)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与增减挂钩有机结合,实行区域土地综合整治。以整乡(镇)集中推进型、城镇中心社区聚集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型、重要交通沿线和重点旅游区环
境改善型等四种类型为基础,按照集中连片、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强化设施配套、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要求,科学确定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实现耕地保护、村庄改造与农村社区建设同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相互支持的格局,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二)项目选定必须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与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合理安排生产、居住和生态用地,统筹新型社区、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交通、水利等各项建设,完善与土地整治相关的村内道路、绿化、给排水及供电等基础设施配套。
(三)项目所在县(市、区)、乡(镇)领导高度重视,积极性高,村级班子强,农民有进行土地综合整治的强烈愿望,经济基础好,能保证按期完成任务。
(四)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增减挂钩工作基础好、整治潜力大、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资金使用安全、发挥效益明显。
(五)凡是以前安排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和增减挂钩项目进展缓慢、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没有按规定及时竣工和验收的、发生严重违规违纪案件或侵犯农民利益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及整改纠正不到位的县(市、区),一律不得申报。
三、申报条件
按照“农民自愿、权属清晰、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要求,实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
(一)整乡(镇)集中推进型。拟报项目的所在乡(镇)已经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编制完成了社区规划,确保三年内完成全乡(镇)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全面整治,整治规模不受面积限制,并在三至五年完成辖区内全部社区建设。
(二)城镇中心社区聚集型。以乡(镇)驻地聚集和中心村聚集的社区建设为主,对社区所涉及村庄的耕地、其它农用地、废弃的园(林)地、废弃的工矿用地及居民点等进行集中连片整治。项目建设规模不低于5万亩。
(三)小流域综合治理型。以县(市、区)行政区域内的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对区域内所有村庄进行合并或改造,集中连片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项目建设规模不低于5万亩。
(四)重要交通沿线和重点旅游区环境改善型。重要交通干线两侧、重点旅游区可视范围内,不突破县(市、区)行政区域界限,将区域内所有村庄进行合并或改造,对涉及的耕地、其它农用地、废弃的园(林)地、废弃工矿用地及居民点等进行集中连片整治。项目建设规模不低于5万亩。
(五)新增耕地标准。平原地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新增耕地率不低于项目建设总规模的4%,丘陵山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新增耕地率不低于项目建设总规模的10%。
四、资金筹措及投资标准
(一)资金筹措。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资金来源为各类土地资金,主要包括: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的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土地出让收益等。按照“渠道不变、集中投入、分账管理、各计其效”的原则予以整合,形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资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主要用于项目区内的农用地整理,可安排不超过总额20%比例资金用于新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包括供电设施、给排水设施、村内道路、村庄绿化等)。
项目资金的70%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30%由市、县两级财政配套。
(二)投资标准。按照投资估算,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平原地区投资标准不超过3000元/亩,丘陵山区投资标准不超过3500元/亩。其中,增减挂钩项目正在实施,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投资按照估算标准执行;增减挂钩项目已经实施完成,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平原地区不超过2400元/亩,丘陵山区不超过2800元/亩。
五、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应体现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具体内容包括:
(一)田。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平整、连片成方,便于机耕、机种、机收。增加培肥地力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二)水。重点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要优先利用地表水,节约集约利用地下水,兼顾村庄的自来水设施建设,保证农民的饮水质量。
(三)路。完善项目区农村路网,与等级公路、村村通公路相衔接,提高田间道路的硬化标准和质量,为农业机械化和农产品流通提供有力支撑。完善社区道路,方便农民群众生产生活。
(四)林。根据因害设防的原则,确定农田防护林工程布设的范围;提出各类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标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五)村。依托增减挂钩政策确定新建居民点住宅建设,统筹安排公共设施、生产和仓储、道路交通、绿化、生态环境、防灾等各项工程的建设内容;同时,明确增减挂钩规模、节余指标用途、向村庄返还资金数额以及社区建设的规划意见,增减挂钩项目区内节地率原则上不超过50%。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重点完善项目区村内和社区道路、绿化、给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六、申报要求
(一)申报程序
1、各设区市国土资源、财政部门依据国家和省投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有关规定,负责组织踏勘、调查摸底,选定项目区。
2、项目选定后,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国土、财政、农业、水利、林业等相关部门,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水系生态建设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按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附后)的要求,负责组织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由县级人民政府逐级上报。
3、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两厅受理后,对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负责组织现场踏勘核实,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组织专家和委托财政投资评审(或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查论证后,提交省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审定,由省政府下文批准立项。
(二)申报材料
1、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请示。
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摘要书。3、1:10000项目区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项目规划图,1:50000项目区总体布局图,1:10000(或1:5000)2008或2009遥感影像图,1:2000涉及拆旧建新村庄勘测定界图,1:2000新村建设规划图。
4、设区市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出具的项目现场踏勘报告(包括每一个拆旧村庄现场勘验核实情况和审查意见),报告要有踏勘人员签字及设区市国土资源局、财政局盖章。
5、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财政部门组织的项目可行性专家评估论证意见及专家签字。
6、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的农村居民点撤并、改造及安置区选址批准文件;设区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和资金及时到位的承诺书;县(市、区)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与村(单位)三方签署的拆旧复垦协议。
7、项目实施资金来源、农民补偿标准、涉及农户的收益分配、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等材料。
8、拆旧区建设用地合法权属证明材料;项目区村委及农民群众意见和全体村民同意项目实施的签字表。
所报材料按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请示,踏勘报告和审查意见,项目可行
性评估论证意见,设区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承诺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摘要书,资金、补偿、收益分配以及合法权属证明材料,拆旧复垦协议,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农村居民点撤并、改造及安置区选址批准文件,项目区村委及农民群众意见和全体村民同意项目实施的签字表;现状图、规划图、最新遥感影像图、涉及拆旧建新村庄勘测定界图、新村建设规划图、项目区总体布局图的顺序装订成册,统一装盒(文字材料和图件分别装订)。
七、注意事项
(一)各设区市、县(市、区)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布置安排,协调好各方面力量,本着建成一批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集中连片、规模经营、效益明显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原则,结合当地增减挂钩和新农村建设的实际,突出重点和区域特色,认真研究,慎重选报,切实保证项目真实、可行、合法。
(二)要严格组织审查,项目报件要齐全,原国家和省投资过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面积要扣除、有关图件要符合规定要求,并对项目合法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完整性和项目基本控制指标等严格审查把关,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予申报。同时,要组织专家对项目可行性进行评估论证,评估论证意见作为项目申报的重要依据,不得将项目的行政性审查代替专家评估论证。
(三)为保证项目质量,在组织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时,要实行政府采购招标方式,确定具备相关资质、专业技术力量强、经验丰富、信誉高的编制单位。编制人员应当具有土地、城乡规划、农业、水利、林业、财务、地质等相关业务知识,熟悉当地农业生产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情况。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进行现场调查和勘测,确保方案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切实可行,杜绝脱离实际和虚报工程量的现象。规划设计要特别注意符合当地实际,体现地方特色,具有现代理念。
(四)规划方案要采取听证、征询、公告、票决等方式,广泛征求当地村民组织和农民群众意见,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要坚持因地制宜、稳妥推进,坚决防止以行政命令方式,搞违背农民意愿的大拆大建。
(五)各设区市要精心组织好项目申报工作,严格控制和把握项目申报数量及质量,并确保三年内完成项目区内农用地整治任务,三到五年完成社区、村庄合并改造建设任务。对低于省规定的建设规模、超出投资额度和缺项的申报材料,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一律不予受理。
(六)各设区市接到通知后,要抓紧组织好项目的逐级申报工作,并于9月20日前统一将项目有关材料一式三份(含项目电子文件、影像资料等),分别报送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
附件:
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略)
2、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安排表。(略
第五篇:土地综合整治
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可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步伐;可缓解人地矛盾,增加群众经济收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交通、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而且有利于突破城镇建设用地瓶颈,促进节约用地,是统筹城乡发展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是解决工业城镇化“缺地”、新农村建设“缺钱”、耕地保护“缺动力”、城乡统筹“缺抓手”等一系列问题的有效手段,具有牵动全局的重要意义。国土局把土地综合整治当作工作重点来抓,认真储备项目,搞好项目规划;精心策划,;做好沟通协调。在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坚持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合理安排,作为先锋工程部署推进。通过综合整治,将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为农业技术的应用打下良好平台,促进“良田良种良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现代农业发展。实施农村土地整治,是节约集约用地、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可以打破建设用地指标紧缺、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的瓶颈制约,实现城乡“两受益”,是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中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