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审计监督是宪法和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
审计监督是宪法和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支持审计工作。近年来,审计机关不断加强财政、金融和企业及重大民生项目审计工作,严肃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关地区和部门按照国务院部署认真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得到纠正。与此同时,制度建设不断推进,预算公开进展加快,薄弱环节得到加强。
会议指出,审计发现的问题能否得到彻底整改,关系到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
一要切实把整改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涉及国务院部门的,国务院领导同志要根据工作分工亲自过问,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整改工作第一责任人;涉及地方的,省(区、市)政府的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挂帅,加强督促检查。对于拖延、推诿甚至拒不整改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二要着力解决好民生领域审计发现的突出问题。认真查处和纠正涉及保障房、医疗卫生服务、入学就业、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方面侵犯群众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
三要认真做好整改情况公开工作。在全面公开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结果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尊重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
四要加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加强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强化执行管理。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减少专项转移支付,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健全绩效评价制度。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细化公开内容。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要在10月底前将整改情况报告国务院。国务院将在年底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
会议听取了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情况的汇报。今年3月至5月,审计署组织全国各级审计机关4万多名审计人员,重点审计了2011年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管理的9项社会保险基金、6项社会救助资金、3项社会福利资金共18项社会保障资金,核查了2005年以来相关数据;延伸审计了29273家企业、4207家医院和8101个村(居)委会。从审计情况看,2011年18项社会保障资金收入2.84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3.13倍;支出2.11万亿元,增长3倍;年末累计结余3.11万亿元,增长4.35倍。审计表明,各项社会保障资金总体安全,基金运行平稳。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收支规模不断扩大,为稳定公众消费预期,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审计发现,一些地方和单位社会保障工作存在政策执行不到位、管理不够规范和违纪违规等问题。主要是:社会保险制度衔接不够,部分地区社会保障资金未纳入财政专户管理,部分保障政策尚未完全落实到位,资金管理效益不够高,少数单位和个人违规牟取利益。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各地正在组织整改。
会议指出,我国社会保障工作制度初建,下一阶段要全力加强规范化建设。
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法规。尽快修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失业保险条例》等法规。二要健全运行机制。建立科学的责任分担机制,明确各级政府的社会保障责任。
三要加强监督管理。积极推进建立规范完整的社会保障预算。明确社会保障信息公示和披露的方式和程序。重点加强对医疗保险、社会救助以及特殊群体社会保障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平台。
第二篇:以人为本是审计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其所讲的“本”,就是根本,就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审计机关来说,应贯穿于整个审计监督工作的全过程。
一、以人为本,要在审计工作中重视对“法”的灌输
以《审计法》为主线的一系列审计法律法规,既是审计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的依据,也是接受审计监督的部门单位和所有公务人员应
该知悉了解的基本法律知识。应从三个层面加大对审计法律法规的宣传灌输,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一是审计机关要不失时机地开展送法进政府、进机关活动,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对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的重视、支持和理解。二是加强对被审计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审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其主动配合审计机关开展工作,认真对待审计监督,依法落实审计结论,有针对性地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做好审计整改工作。三是加强对所有财务人员审计法律法规、财经法规以及财务制度、会计规范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财会人员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依法接受审计的意识,促进财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
二、以人为本,要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突出对“人”的监督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举措,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就审计机关而言,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是一项业务工作,也是一项政治任务。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当前要突出两点:一是要把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政府部门和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负责人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对象。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领导干部任中审计的比重和力度,紧紧围绕领导干部在履职期间应负的经济责任这一重点。经济责任审计既包括对“单位”的审计,又包括对“人”的审计,而对“人”的审计监督是其核心内容和实质所在。依法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要深化内容,创新思路,从以法人为重点的审计逐步转向以自然人为重点的审计,实现由对事的审计转变为针对被审计人的经济行为的审计。要重点围绕领导干部在履职期间的决策、管理和政策执行三个方面来展开审计,审查领导干部决策是否科学民主;审核评价该领导干部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财政收支和相关重大经济活动的内控制度及其执行情况;审查领导干部执行宏观政策、财政财务政策、有关经济指标落实及个人廉政情况。通过加大对领导干部的任中审计,及时揭露不廉洁、不作为、乱作为等消极腐败问题,更好地为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服务。
三、以人为本,要在落实审计结论中注重“改”的成效
要充分认识审计结论的法律地位,更加注重维护政令畅通,把落实审计结论工作作为依法行政和防范遏制腐败的一项重要环节来抓。在落实审计结论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工作中处处体现人性化,践行文明审计的要求,转变和拓宽工作思路,要在坚持依法处罚的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被审计单位整改工作的力度,实现从重处罚向重整改的转变,从治标到治本的转变,使问题得到纠正,漏洞得以堵塞,从根本上和源头上解决问题,真正发挥审计监督在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中“免疫系统”的功能作用。
四、以人为本,要在审计队伍建设上强调“廉”的内容
古人说,“公生明,廉生威。”审计机关作为政府专司经济监督的重要机关,在自身建设上尤其要突出一个“廉”字,视党风廉政建设是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命线。审计队伍建设的核心是人,要把人本理念贯穿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政治建设、组织纪律建设和作风效能建设的始终,精心构筑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恪守审计署颁布的新“八不准”廉政纪律,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业务精湛、高效廉洁、敢打硬仗的审计队伍。
第三篇: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A.可以接受 B.应当接受 C.不接受 D.需要接受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A.执业组织 B.自律组织 C.职业组织 D.行业组织 3.2013 年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开始施行的时间是:()A.2013 年9 月1 日 B.2013 年12 月1 日 C.2014 年1 月1 日 D.2014 年5 月1 日 4.制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依据是:()A.《审计法》
B.《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C.《审计法实施条例》
D.《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5.《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将内部审计界定为一种:()A.审查和评价活动 B.监督和评价活动 C.确认和咨询活动 D.保证和评价活动
6.《内部审计基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其他组织或者人员也应当遵守该准则的情形是()A.接受授权、聘用承办或参与内部审计业务 B.接受委托、指派承办或参与内部审计业务
C.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参与内部审计业务 D.接受委托、聘任承办或参与内部审计业务
7.随着组织面临风险的日益复杂和多元,为有效配置审计资源,降低审计风险,实现审计目标,在实施审计业务时,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全面关注:()
A.组织风险 B.内部控制 C.组织业务 D.组织目标
8.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内部审计质量实施有效控制,建立指导、监督、分级复核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制度,并接受()。A.内部审计质量检查 B.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 C.内部审计质量考核 D.外部审计
9.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编制中长期审计规划、审计计划、本机构人力资源计划和()。
A.奖惩制度 B.薪酬制度 C.财务预算 D.财务计划 10.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负主要责任的是:()A.内审机构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 B.内审机构管理的适当性和充分性 C.内审机构管理的有效性和相关性 D.内审机构管理的充分性和相关性
11.根据《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所涵盖的内容不包括:()
A.职业品德 B.职业纪律 C.职业责任 D.职业声誉
12.以下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在《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中都强调的是:()
A.保持职业敏感 B.接受后续教育 C.考取职业资格 D.全面关注风险
13.以下各项不会影响内部审计人员客观性的是:()A.审计人员本人持有被审计单位股票 B.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领导有直系亲属关系 C.审计人员本人从未参与过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 D.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存在长期合作关系
14.根据《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除了后续教育,内部审计人员保持和提升专业胜任能力的途径,还包括:()A.发表文章 B.长期培训 C.职业实践 D.学历教育
15.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要求的是()A.不得从事损害所在组织利益的活动。B.保持合理的职业谨慎,并合理使用职业判断。C.在履行职责时,做到诚信正直、保持客观性。D.在审计报告中根据被审计单位的意愿披露相关事项。16.审计计划一般包括审计计划和()。
A.项目审计计划 B.项目审计方案 C.审计规划 D.审计通知书 17.负责编制审计计划的的主体是:()A.内部审计人员 B.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 C.审计委员会委员 D.审计项目负责人
18.编制审计计划前应当重点调查了解的情况包括:()A.组织的战略目标
B.对相关业务活动有重大影响的计划和合同
C.相关人员的能力及岗位的近期变动 D.以上都是
19.根据《审计计划准则》,对实施具体审计项目相关的审计 内容、审计程序、人员分工、审计时间等作出安排的是:()A.审计计划 B.项目审计计划 C.项目审计方案 D.内部审计发展规划
20.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根据具体审计项目的()、复杂程度及时间要求,合理安排审计资源。
A.目的 B.内容 C.范围 D.性质
21.内部审计机构向被审计单位或者被审计人员送达审计通知书的时间要求是:()A.实施审计三日前 B.实施审计五日前 C.实施审计七日前 D.实施审计十日前
22.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中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具备:()A.正确性、合理性和相关性 B.适当性、相关性和充分性 C.相关性、可靠性和充分性 D.真实性、合法性和可靠性
23.根据《审计证据准则》,审计证据的种类主要包括六种。在审计中获
取哪些类型的审计证据,应当依据不同的审计事项及其:()A.审计风险 B.审计目标 C.审计结果 D.审计报告
24.根据《审计证据准则》的规定,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由证据提供者签名或者盖章。
A.必须 B.如有必要,应当 C.尽可能 D.视情况而定
25.《审计证据准则》规定的内部审计人员在获取审计证据时需要考虑的基本因素不包括:()A.具体审计事项的合理性 B.适当的抽样方法 C.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D.成本与效益的合理程度
26.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审计风险水平密切相关,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所需证据的数量()。
A.越高不变 B.越低越少 C.越高越多 D.越低越多
27.《审计证据准则》中规定,在评价审计证据时,应当考虑审计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关系及证据来源的可靠程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内部证据比外部证据可靠。
B.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可靠。
C.书面证据比口头证据可靠。
D.直接获取的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证据可靠。28.审计工作底稿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A.审计建议 B.审计发现 C.审计成果 D.工作记录
29.为保证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明确各级人员对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和责任,应当建立审计工作底稿的:()
A.层级管理制度 B.分级复核制度 C.审批制度 D.审查制度
30.审计工作底稿由内部审计机构或组织内部相关部门具体负责保管,所有权属于:()
A.审计项目负责人 B.内部审计机构 C.被审计单位 D.审计人员所在组织
31.根据《审计工作底稿准则》,以下不属于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目的的是:()
A.为编制审计报告提供依据
B.为检查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依据 C.获取审计证据
D.证明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
32.审计工作底稿中可以使用各种(),但应当注明含义并保持前后一致。A.审计记号 B.审计图表 C.审计公式 D.审计标识
33.结果沟通是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组织适当管理层就审计概况、审计依据、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进行的讨论和交流,一般可以采取的方式是:()
A.书面或口头 B.电话或邮件 C.书面或电子 D.口头或传真
34.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将结果沟通的有关书面材料作为()归档保存。A.审计结论 B.审计证据 C.审计工作底稿 D.审计记录 35.内部审计机构为明确各级复核人员对审计报告的要求和 责任应当建立健全的制度是:()
A.全面复核制度 B.分级复核制度 C.重点复核制度 D.审批制度
36.编制审计报告时,针对审计过程、审计中发现问题所作出的具体说明,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等内容应当列入:()A.审计报告正文 B.审计报告附件 C.审计报告附录 D.审计报告摘要
37.将审计报告及时归入审计档案妥善保存的责任主体是:()A.内部审计机构 B.被审计单位 C.组织管理层 D.上级主管部门 38.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可以适时安排后续审计工作,并将其列入()A.审计程序 B.项目审计方案 C.审计建议 D.审计计划 39.编制后续审计方案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A.审计发现问题的数量 B.纠正措施的复杂性
C.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安排和时间要求 D.落实纠正措施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
40.当被审计单位基于成本或者其他方面考虑,决定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不采取纠正措施并做出()时,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向组织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报告。
A.口头承诺 B.书面承诺 C.书面声明 D.口头解释
41.根据《审计抽样准则》,抽样过程中,从审计总体中抽取的部分单位组成的整体称为:()
A.样本 B.抽样单位 C.样本量 D.审计总体
42.抽样结果的评价对于合理推断审计总体特征具有重要意义,评价应当从两方面进行,包括定量和:()
A.定性 B.数量 C.范围 D.方法
43.根据《审计抽样准则》,确定抽样总体应当遵循的原则不包括:()A.相关性 B.充分性 C.经济性 D.可靠性 44.抽样风险主要包括误受风险和()。A.随机风 B.误拒风险 C.基本风险 D.技术风险
45.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过程没有按照规范程序执行造成的风险是指:()A.非抽样风险 B.抽样风险 C.误拒风险 D.误受风险
46.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分析程序发现差异时,应当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调查和评价,包括:()
A.询问管理层获取其解释和答复。
B.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确认管理层解释和答复的合理性与可靠性。C.如果管理层没有作出恰当解释,应当扩大审计范围,执行其他审计程序,实施进一步审查,以便得出审计结论。D.以上都是。
47.执行分析程序的目标不包括:()A.确认业务活动信息的真实性 B.分析潜在的差异和漏洞 C.发现差异
D.发现不合法和不合规行为的线索
48.根据《分析程序准则》,分析程序所使用的信息按其存在的形式划分,不包括下列哪项内容:()A.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B.实物信息和货币信息 C.绝对数信息和相对数信息 D.管理信息和业务信息
49.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分析程序了解被审计事项的基本情况,确定审计重点,这一执行分析程序的阶段是:()A.审计计划阶段 B.审计实施阶段 C.审计报告阶段 D.后续跟踪阶段
50.下列关于分析程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分析程序适用于审计计划、审计实施以及审计报告各个阶段的工作。B.内部审计人员在确定对分析程序结果的依赖程度时,需要考虑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及其业务活动的复杂程度。
C.执行分析程序的主要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回归分析等,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单独或综合使用。
D.在执行分析程序的过程中,不必考虑分析程序执行人员的专业素质。51.内部审计的责任是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进行审查和评价,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促进组织改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A.合理性 B.真实性 C.可靠性 D.有效性
5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使之有效运行的责任主体是:()A.董事会及管理层
B.审计委员会及内部审计机构
C.监事会 D.内部审计机构
53.内部控制审计应当如实反映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情况,真实、客观地揭示经营管理的:()
A.真实情况 B.风险状况 C.缺陷 D.潜在风险
5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内部控制固有局限性的是:()A.控制的有效性会受到决策过程中人为判断的影响。B.管理人员可能会滥用职权,凌驾于内部控制上。C.内部控制的设计与实施需要考虑成本与效益。D.内部控制只能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55.不属于内部环境要素审计的内容是:()A.组织文化 B.社会责任 C.反舞弊机制 D.人力资源
56.内部控制审计应当以()为基础,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组织单个或者整体控制目标造成的影响程度,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A.上审计报告 B.审计计划 C.风险评估 D.控制测试
57.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现场审查之前,可以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交的是最近一次的内部控制()。
A.自我评估报告 B.评价报告 C.质量评估报告 D.审计报告 58.内部控制缺陷可能是设计缺陷,也可能是:()A.管理缺陷 B.技术缺陷 C.运行缺陷 D.控制缺陷
59.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根据获取的证据,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认定,并按照其性质和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其认定标准,由()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本组织具体情况确定。A.初步 内部审计机构 B.最终 董事会 C.初步 最高管理层 D.最终 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
60.经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批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可以作为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对外披露。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作出要求的文件是:()A.《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B.《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C.《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D.《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61.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开展绩效审计时,主要审查和评价的是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
A.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B.适当性、充分性和相关性 C.真实性、有效性和合法性 D.独立性、客观性和合理性 62.根据《绩效审计准则》,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特点不包括:()A.可靠性 B.客观性 C.可比性 D.独立性
63.开展绩效审计可以选用多种方法,其中,对经营管理活动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并运用抽样技术对抽样结果进行评价的方法称为:()A.审计抽样方法 B.比较分析法
C.数量分析法
D.成本效益(效果)分析法
64.绩效审计报告应当反映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选择、确定及沟通过程等重要信息,包括必要的:()A.重要性分析 B.局限性分析 C.相关性分析 D.合理性分析
65.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主要来源包括:()A.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等的规定。B.国家部门、行业组织公布的行业指标。C.组织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D.以上都是。
66.基于绩效审计的目标和所掌握的审计证据,绩效审计报 告中所作出的绩效评价结论一般可分为:()A.风险评价和控制评价 B.总体评价和部分评价 C.总体评价和分项评价 D.基本评价和分项评价 67.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采用以()为基础的审计方法进行信 息系统审计,()应当贯穿于信息系统审计的全过程。A.风险 穿行测试 B.控制 风险评估 C.风险 风险评估 D.控制 控制测试
68.根据《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组织信息技术管理的主要目标不包括:()
A.保证组织的信息技术战略充分反映组织的战略目标。B.提高组织所依赖的信息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及
数据处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C.提高信息系统运行的效果与效率,合理保证信息系统的运 行符合法律法规及相关监管要求。D.确认业务活动信息的合理性。69.信息系统审计人员的责任是:()A.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维护。
B.对信息技术相关内部控制的设计、执行和监控。C.实施信息系统审计工作并出具审计报告。D.保证信息技术战略目标的实现。
70.信息技术风险是指组织在()和信息技术运用过程中产生的、可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
A.信息处理 B.信息收集 C.信息整理 D.信息分析
71.内部审计人员在信息系统审计中,应当了解业务流程,关注信息技术风险。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业务流程层面的信息技术风险的是:()A.数据输入 B.数据处理 C.数据输出 D.数据收集
72.当信息系统审计作为综合性内部审计项目的一部分时,内部审计人员在()阶段应当考虑项目审计目标及要求。A.审计计划 B.审计实施 C.审计报告 D.后续审计
73.信息系统审计主要是对组织层面信息技术控制、信息技术一般性控制及业务流程层面相关应用控制的:()
A.审查和评价 B.设计和运行 C.审计和评估 D.组织和管理
74.组织层面信息技术控制,是指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对信息技术治理职能及内部控制的()的态度、认识和措施。
A.有效性 B.重要性 C.适当性 D.全面性
75.对信息技术一般性控制进行审计时,应当考虑的控制活动不包括:()A.信息安全管理 B.系统变更管理 C.系统开发和采购管理 D.系统设计管理
76.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当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依据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评估的结果重新评估审计风险,并根据()设计进一步的审计程序。
A.固有风险 B.检查风险 C.剩余风险 D.审计风险
77.在组织内部对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预防、发现及纠正舞弊行为负有责任的是:()
A.管理层 B.董事会 C.内部审计机构 D.监事会
78.下列情形中,不属于损害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的是:()A.收受贿赂或回扣 B.贪污、挪用、盗窃组织资产 C.泄露组织的商业秘密 D.出售不存在或不真实的资产
79.内部审计人员在审查和评价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时,对舞弊发生可能性进行评估时不需要评估:()A.控制意识和态度的科学性 B.员工行为规范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C.信息系统运行的有效性 D.审计目标的可行性
80.在舞弊检查过程中,除以下哪种情况外,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及时向组织适当管理层报告:()
A.可以合理确信舞弊已经发生,并需要深入调查。
B.发现了可疑线索但不能确认是舞弊。
C.舞弊行为已经导致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严重失实。D.发现犯罪线索,并获得了应当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证据。
81.内部审计人员完成必要的舞弊检查程序后,应当考虑舞弊行为的严重程度,并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对舞弊行为程度的考虑一般包括:()A.性质和特征两方面 B.性质和金额两方面 C.涉及人员和金额两方面 D.性质和涉及人员两方面
82.内部审计机构制定的内部审计章程应当经批准后生效,有权批准内部审计章程的是:()
A.董事会 B.最高管理层 C.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 D.监事会
83.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接受组织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领导和监督,在日常工作中保持有效的沟通,向其定期提交(),适时提交()。A.审计报告 工作报告 B.工作报告 审计报告 C.审计计划 结果报告 D.结果报告 审计计划
84.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制定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实施督导、分级复核、审计质量内部评估、接受审计质量外部评估等,保证审计质量。A.质量监督 B.质量控制 C.档案管理 D.质量评估
85.下列各项中,内部审计机构不需要向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报请批准的事项是:()
A.内部审计章程 B.人力资源计划
C.项目审计方案 D.财务预算
86.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建立()制度,加强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保管、查询、复制、移交和销毁等环节的管理工作。A.项目档案管理 B.项目管理 C.项目计划管理 D.质量控制
87.根据《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关系准则》,在设立监事会的组织中,对监事会的工作,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A.监督 B.指导 C.配合 D.协调
88.内部审计机构应当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保持有效的沟通,除向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提交审计报告之外,还应当定期提交工作报告,提交工作报告的频率一般为:()
A.每年至少1 次 B.每年至少2 次 C.每年至少3 次 D.每年至少4 次
89.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利用外部专家服务,对利用外部专家服务结果所形成的审计结论负责的是:()
A.外部专家本人 B.审计项目负责人 C.内部审计机构 D.董事会 90.下列各项中,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可以利用外部专家服务的是:()A.舞弊及安全问题 B.风险管理问题 C.审计目标的确定 D.A 和B 91.内部审计机构在利用外部专家服务之前,应当与外部专家签订书面协议,协议内容不包括:()
A.外部专家服务的目的、范围及相关责任
B.外部专家利用相关资料的范围 C.对保密性的要求
D.对外部专家专业胜任能力的评价
92.《人际关系准则》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员进行必要的沟通,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下关于人际沟通的目的最准确的表述是:()
A.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内部审计人员在组织内部的 绩效考核中占有优势。
B.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可以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取 得相关机构和人员的理解和配合,及时获得相关、可靠和充 分的信息,提高内部审计效率。
C.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获得组织管理层和其他组织内 的人员对内部审计人员个人的认可。
D.只有内部审计人员具备了一定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内部 审计才能获得更快发展。
93.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应当在组织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支持和监督下进行,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的是:()A.监事会 B.总会计师 C.审计委员会 D.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 94.以下关于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调的表述,正确的是:()A.协调的方式主要是定期会议。
B.这种协调主要是指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协调。C.协调的目的之一是减少重复审计,提高审计效率。D.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可以达成默契,但不能共享成果。
95.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与被审计单位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配合和支持,下列关于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采取的有效沟通途径的表述,错误的是:()
A.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时,应当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协调。B.通过询问、会谈、会议、问卷调查等沟通方式,了解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情况。
C.通过口头方式或者其他非正式方式,与被审计单位交流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D.在审计报告提交之前,以口头方式与被审计单位进行结果沟通。96.下列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机构为保证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制度、程序和方法。
B.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其他组织对内部审计的制约与控制。C.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可以分为机构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制。D.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需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97.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控制的方式是:()
A.督导 B.分级复核 C.质量评估 D.以上都是
98.内部审计项目负责人在检查已实施的审计工作时,应当关注的内容不包括:()
A.审计工作是否已按照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执行。B.审计证据是否相关、可靠和充分。C.审计工作是否实现了审计目标。
D.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情况。
99.在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之前,内部审计机构考虑的因素不包括:()A.评价活动的必要性 B.评价活动的可行性 C.评价活动预期结果的有效性 D.评价活动的独立性
100.内部审计机构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评价,应重点关注的内容不包括:()
A.外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B.外部审计机构的规模
C.外部审计所采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的适当性 D.外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第四篇: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B)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A.可以接受 B.应当接受 C.不接受 D.需要接受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审计机 关可以通过内部审计(B),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A.执业组织 B.自律组织 C.职业组织 D.行业组织
3.2013 年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开始施行的时间是:(C)A.2013 年9 月1日 B.2013 年12 月1 日 C.2014年1月1日 D.2014 年5 月1 日
4.制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依据是:(D)A.《审计法》
B.《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C.《审计法实施条例》
D.《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5.《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将内部审计界定为一种:(B)A.审查和评价活动 B.监督和评价活动 C.确认和咨询活动 D.保证和评价活动
6.《内部审计基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其他组织或者人员 也应当遵守该准则的情形是:(C)A.接受授权、聘用承办或参与内部审计业务 B.接受委托、指派承办或参与内部审计业务 C.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参与内部审计业务 D.接受委托、聘任承办或参与内部审计业务
7.随着组织面临风险的日益复杂和多元,为有效配置审计资 源,降低审计风险,实现审计目标,在实施审计业务时,内 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全面关注:(A)A.组织风险 B.内部控制 C.组织业务 D.组织目标
8.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内部审计质量实施有效控制,建立指 导、监督、分级复核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制度,并接受(B)。A.内部审计质量检查 B.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 C.内部审计质量考核 D.外部审计
9.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编制中长期审计规划、审计计划、本机构人力资源计划和(C)。
A.奖惩制度 B.薪酬制度 C.财务预算 D.财务计划
10.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负主要责任的是:(A)A.内审机构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 B.内审机构管理的适当性和充分性 C.内审机构管理的有效性和相关性 D.内审机构管理的充分性和相关性
11.根据《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所涵盖的内容不包括:(D)
A.职业品德 B.职业纪律 C.职业责任 D.职业声誉
12.以下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在《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中都强调的是:(B)A.保持职业敏感 B.接受后续教育 C.考取职业资格 D.全面关注风险
13.以下各项不会影响内部审计人员客观性的是:(C)A.审计人员本人持有被审计单位股票
B.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领导有直系亲属关系 C.审计人员本人从未参与过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 D.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存在长期合作关系
14.根据《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除了后续教育,内部审计人员保持和提升专业胜任能力的途径,还包括:(C)A.发表文章 B.长期培训 C.职业实践 D.学历教育
15.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要求的是(D)A.不得从事损害所在组织利益的活动。
B.保持合理的职业谨慎,并合理使用职业判断。C.在履行职责时,做到诚信正直、保持客观性。D.在审计报告中根据被审计单位的意愿披露相关事项。
16.审计计划一般包括审计计划和(A)。A.项目审计计划 B.项目审计方案 C.审计规划 D.审计通知书
17.负责编制审计计划的的主体是:(B)A.内部审计人员 B.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 C.审计委员会委员 D.审计项目负责人
18.编制审计计划前应当重点调查了解的情况包括:(D)A.组织的战略目标
B.对相关业务活动有重大影响的计划和合同 C.相关人员的能力及岗位的近期变动 D.以上都是
19.根据《审计计划准则》,对实施具体审计项目相关的审计内容、审计程序、人员分工、审计时间等作出安排的是:(C)
A.审计计划 B.项目审计计划 C.项目审计方案 D.内部审计发展规划 20.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根据具体审计项目的(D)、复杂
程度及时间要求,合理安排审计资源。A.目的 B.内容 C.范围 D.性质
21.内部审计机构向被审计单位或者被审计人员送达审计通 知书的时间要求是:(A)A.实施审计三日前 B.实施审计五日前 C.实施审计七日前 D.实施审计十日前
22.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中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具备:(C)
A.正确性、合理性和相关性 B.适当性、相关性和充分性 C.相关性、可靠性和充分性 D.真实性、合法性和可靠性
23.根据《审计证据准则》,审计证据的种类主要包括六种。在审计中获取哪些类型的审计证据,应当依据不同的审计事 项及其:(B)
A.审计风险 B.审计目标 C.审计结果 D.审计报告
24.根据《审计证据准则》的规定,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 计证据,(B)由证据提供者签名或者盖章。A.必须 B.如有必要,应当 C.尽可能 D.视情况而定
25.《审计证据准则》规定的内部审计人员在获取审计证据 时需要考虑的基本因素不包括:(A)A.具体审计事项的合理性 B.适当的抽样方法
C.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D.成本与效益的合理程度
26.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审计风险水平密切相关,可以接受 的审计风险水平(D),所需证据的数量()。A.越高 不变 B.越低 越少 C.越高 越多 D.越低 越多
27.《审计证据准则》中规定,在评价审计证据时,应当考 虑审计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关系及证据来源的可靠程度。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内部证据比外部证据可靠。
B.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 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可靠。C.书面证据比口头证据可靠。
D.直接获取的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证据可靠。
28.审计工作底稿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D)A.审计建议 B.审计发现 C.审计成果 D.工作记录
29.为保证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明确各级人员对审计工作 底稿的要求和责任,应当建立审计工作底稿的:(B)A.层级管理制度 B.分级复核制度 C.审批制度 D.审查制度
30.审计工作底稿由内部审计机构或组织内部相关部门具体 负责保管,所有权属于:(D)
A.审计项目负责人 B.内部审计机构 C.被审计单位 D.审计人员所在组织
31.根据《审计工作底稿准则》,以下不属于编制审计工作底
稿目的的是:(C)A.为编制审计报告提供依据
B.为检查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依据 C.获取审计证据
D.证明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
32.审计工作底稿中可以使用各种(D),但应当注明含义并保
持前后一致。
A.审计记号 B.审计图表 C.审计公式 D.审计标识
33.结果沟通是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组织适当管理 层就审计概况、审计依据、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审计意见 和审计建议进行的讨论和交流,一般可以采取的方式是:(A)A.书面或口头 B.电话或邮件 C.书面或电子 D.口头或传真
34.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将结果沟通的有关书面材料作为(C)归档保存。
A.审计结论 B.审计证据 C.审计工作底稿 D.审计记录
35.内部审计机构为明确各级复核人员对审计报告的要求和 责任应当建立健全的制度是:(B)A.全面复核制度 B.分级复核制度 C.重点复核制度 D.审批制度
36.编制审计报告时,针对审计过程、审计中发现问题所作 出的具体说明,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等内容应当列 入:(B)
A.审计报告正文 B.审计报告附件 C.审计报告附录 D.审计报告摘要
37.将审计报告及时归入审计档案妥善保存的责任主体是:(A)
A.内部审计机构 B.被审计单位 C.组织管理层 D.上级主管部门
38.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可以适时安排后续审计工作,并将 其列入:(D)
A.审计程序 B.项目审计方案 C.审计建议 D.审计计划
39.编制后续审计方案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A)A.审计发现问题的数量 B.纠正措施的复杂性
C.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安排和时间要求 D.落实纠正措施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
40.当被审计单位基于成本或者其他方面考虑,决定对审计 发现的问题不采取纠正措施并做出(B)时,内部审计机构负
责人应当向组织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报告。
A.口头承诺 B.书面承诺 C.书面声明 D.口头解释
41.根据《审计抽样准则》,抽样过程中,从审计总体中抽 取的部分单位组成的整体称为:(A)A.样本 B.抽样单位 C.样本量 D.审计总体
42.抽样结果的评价对于合理推断审计总体特征具有重要意 义,评价应当从两方面进行,包括定量和:(A)A.定性 B.数量 C.范围 D.方法
43.根据《审计抽样准则》,确定抽样总体应当遵循的原则不
包括:(D)
A.相关性 B.充分性 C.经济性 D.可靠性
44.抽样风险主要包括误受风险和(B)。
A.随机风险 B.误拒风险 C.基本风险 D.技术风险
45.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过程没有按 照规范程序执行造成的风险是指:(A)A.非抽样风险 B.抽样风险 C.误拒风险 D.误受风险 46.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分析程序发现差异时,应当采用一定 的方法进行调查和评价,包括:(D)A.询问管理层获取其解释和答复。
B.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确认管理层解释和答复的合理性与 可靠性。
C.如果管理层没有作出恰当解释,应当扩大审计范围,执行 其他审计程序,实施进一步审查,以便得出审计结论。D.以上都是。
47.执行分析程序的目标不包括:(A)A.确认业务活动信息的真实性 B.分析潜在的差异和漏洞 C.发现差异
D.发现不合法和不合规行为的线索
48.根据《分析程序准则》,分析程序所使用的信息按其存在 的形式划分,不包括下列哪项内容:(D)A.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B.实物信息和货币信息 C.绝对数信息和相对数信息 D.管理信息和业务信息
49.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分析程序了解被审计事项的基本情 况,确定审计重点,这一执行分析程序的阶段是:(A)A.审计计划阶段 B.审计实施阶段 C.审计报告阶段 D.后续跟踪阶段
50.下列关于分析程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A.分析程序适用于审计计划、审计实施以及审计报告各个阶 段的工作。
B.内部审计人员在确定对分析程序结果的依赖程度时,需要 考虑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及其业务活动的复杂程度。C.执行分析程序的主要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趋势 分析、回归分析等,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单独或综合使用。D.在执行分析程序的过程中,不必考虑分析程序执行人员的 专业素质。
51.内部审计的责任是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D)进行审 查和评价,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促进组织改善内部控 制及风险管理。
A.合理性 B.真实性 C.可靠性 D.有效性
5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使之有效运行的责任主体是:(A)A.董事会及管理层
B.审计委员会及内部审计机构 C.监事会 D.内部审计机构
53.内部控制审计应当如实反映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情 况,真实、客观地揭示经营管理的:(B)
A.真实情况 B.风险状况 C.缺陷 D.潜在风险
5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内部控制固有局限性的是:(D)A.控制的有效性会受到决策过程中人为判断的影响。B.管理人员可能会滥用职权,凌驾于内部控制上。C.内部控制的设计与实施需要考虑成本与效益。D.内部控制只能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55.不属于内部环境要素审计的内容是:(C)A.组织文化 B.社会责任 C.反舞弊机制 D.人力资源
56.内部控制审计应当以(C)为基础,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 性和对组织单个或者整体控制目标造成的影响程度,确定审 计的范围和重点。
A.上审计报告 B.审计计划 C.风险评估 D.控制测试
57.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现场审查之前,可以 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交的是最近一次的内部控制(A)。A.自我评估报告 B.评价报告 C.质量评估报告 D.审计报告
58.内部控制缺陷可能是设计缺陷,也可能是:(C)A.管理缺陷 B.技术缺陷 C.运行缺陷 D.控制缺陷
59.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根据获取的证据,对内部控制缺陷进 行(A)认定,并按照其性质和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
缺陷和一般缺陷,其认定标准,由()根据上述要求,结 合本组织具体情况确定。A.初步 内部审计机构 B.最终董事会 C.初步 最高管理层 D.最终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
60.经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批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可以 作为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对外披露。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作出 要求的文件是:(B)A.《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B.《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C.《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D.《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61.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开展绩效审计时,主要审 查和评价的是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A)
A.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B.适当性、充分性和相关性 C.真实性、有效性和合法性 D.独立性、客观性和合理性
62.根据《绩效审计准则》,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特点不包括:(D)
A.可靠性 B.客观性 C.可比性 D.独立性
63.开展绩效审计可以选用多种方法,其中,对经营管理活 动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并运用抽样技术对抽样结果进行 评价的方法称为:(C)A.审计抽样方法 B.比较分析法 C.数量分析法
D.成本效益(效果)分析法
64.绩效审计报告应当反映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选择、确定 及沟通过程等重要信息,包括必要的:(B)A.重要性分析 B.局限性分析 C.相关性分析 D.合理性分析
65.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主要来源包括:(D)A.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等的规定。B.国家部门、行业组织公布的行业指标。C.组织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D.以上都是。66.基于绩效审计的目标和所掌握的审计证据,绩效审计报 告中所作出的绩效评价结论一般可分为:(C)A.风险评价和控制评价 B.总体评价和部分评价 C.总体评价和分项评价 D.基本评价和分项评价
67.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采用以(C)为基础的审计方法进行信 息系统审计,()应当贯穿于信息系统审计的全过程。A.风险 穿行测试 B.控制 风险评估 C.风险 风险评估 D.控制 控制测试
68.根据《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组织信息技术管理的主要目
标不包括:(D)
A.保证组织的信息技术战略充分反映组织的战略目标。B.提高组织所依赖的信息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及 数据处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C.提高信息系统运行的效果与效率,合理保证信息系统的运 行符合法律法规及相关监管要求。D.确认业务活动信息的合理性。
69.信息系统审计人员的责任是:(D)A.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维护。
B.对信息技术相关内部控制的设计、执行和监控。C.实施信息系统审计工作并出具审计报告。D.保证信息技术战略目标的实现。
70.信息技术风险是指组织在(A)和信息技术运用过程中产 生的、可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A.信息处理 B.信息收集 C.信息整理 D.信息分析
71.内部审计人员在信息系统审计中,应当了解业务流程,关注信息技术风险。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业务流程层面的信 息技术风险的是:(D)
A.数据输入 B.数据处理 C.数据输出 D.数据收集
72.当信息系统审计作为综合性内部审计项目的一部分时,内部审计人员在(A)阶段应当考虑项目审计目标及要求。A.审计计划 B.审计实施 C.审计报告 D.后续审计
73.信息系统审计主要是对组织层面信息技术控制、信息技 术一般性控制及业务流程层面相关应用控制的:(C)A.审查和评价 B.设计和运行 C.审计和评估 D.组织和管理
74.组织层面信息技术控制,是指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对信 息技术治理职能及内部控制的(B)的态度、认识和措施。A.有效性 B.重要性 C.适当性 D.全面性
75.对信息技术一般性控制进行审计时,应当考虑的控制活 动不包括:(D)
A.信息安全管理 B.系统变更管理 C.系统开发和采购管理 D.系统设计管理
76.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当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依据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评估的结果重新评估审计风险,并根 据(C)设计进一步的审计程序。A.固有风险 B.检查风险 C.剩余风险 D.审计风险
77.在组织内部对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预防、发现及纠正舞弊行为负有责任的是:(A)A.管理层 B.董事会 C.内部审计机构 D.监事会 78.下列情形中,不属于损害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的是:(D)A.收受贿赂或回扣 B.贪污、挪用、盗窃组织资产 C.泄露组织的商业秘密 D.出售不存在或不真实的资产
79.内部审计人员在审查和评价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 管理时,对舞弊发生可能性进行评估时不需要评估:(D)A.控制意识和态度的科学性 B.员工行为规范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C.信息系统运行的有效性 D.审计目标的可行性
80.在舞弊检查过程中,除以下哪种情况外,内部审计人员 应当及时向组织适当管理层报告:(B)
A.可以合理确信舞弊已经发生,并需要深入调查。B.发现了可疑线索但不能确认是舞弊。
C.舞弊行为已经导致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严重失实。D.发现犯罪线索,并获得了应当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证据。
81.内部审计人员完成必要的舞弊检查程序后,应当考虑舞 弊行为的严重程度,并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对舞弊行为程度的考虑一般包括:(B)A.性质和特征两方面 B.性质和金额两方面 C.涉及人员和金额两方面 D.性质和涉及人员两方面
82.内部审计机构制定的内部审计章程应当经批准后生效,有权批准内部审计章程的是:(C)
A.董事会 B.最高管理层 C.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 D.监事会
83.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接受组织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领导 和监督,在日常工作中保持有效的沟通,向其定期提交(B),适时提交()。
A.审计报告工作报告 B.工作报告审计报告 C.审计计划结果报告 D.结果报告审计计划
84.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制定内部审计(B)制度,通过实施督 导、分级复核、审计质量内部评估、接受审计质量外部评估 等,保证审计质量。
A.质量监督 B.质量控制 C.档案管理 D.质量评估 85.下列各项中,内部审计机构不需要向董事会或者最高管 理层报请批准的事项是:(C)A.内部审计章程 B.人力资源计划 C.项目审计方案 D.财务预算
86.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建立(A)制度,加强审计工作底稿的 归档、保管、查询、复制、移交和销毁等环节的管理工作。A.项目档案管理 B.项目管理 C.项目计划管理 D.质量控制
87.根据《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关系准则》,在设立监事会的组织中,对监事会的工作,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授权
范围内:(C)
A.监督 B.指导 C.配合 D.协调
88.内部审计机构应当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保持有效的 沟通,除向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提交审计报告之外,还应 当定期提交工作报告,提交工作报告的频率一般为:(A)A.每年至少1 次 B.每年至少2 次 C.每年至少3 次 D.每年至少4 次 89.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利用外部专家服务,对 利用外部专家服务结果所形成的审计结论负责的是:(C)A.外部专家本人 B.审计项目负责人 C.内部审计机构 D.董事会
90.下列各项中,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可以利用外部专家服 务的是:(D)A.舞弊及安全问题 B.风险管理问题 C.审计目标的确定 D.A 和B
91.内部审计机构在利用外部专家服务之前,应当与外部专 家签订书面协议,协议内容不包括:(D)A.外部专家服务的目的、范围及相关责任 B.外部专家利用相关资料的范围 C.对保密性的要求
D.对外部专家专业胜任能力的评价
92.《人际关系准则》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与组织内外相关机 构和人员进行必要的沟通,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下关于 人际沟通的目的最准确的表述是:(B)
A.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内部审计人员在组织内部的 绩效考核中占有优势。
B.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可以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取 得相关机构和人员的理解和配合,及时获得相关、可靠和充 分的信息,提高内部审计效率。
C.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获得组织管理层和其他组织内 的人员对内部审计人员个人的认可。
D.只有内部审计人员具备了一定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内部 审计才能获得更快发展。
93.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应当在组织董事会或 者最高管理层的支持和监督下进行,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的 是:(D)
A.监事会 B.总会计师
C.审计委员会 D.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
94.以下关于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调的表述,正确的是:(C)
A.协调的方式主要是定期会议。
B.这种协调主要是指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协调。C.协调的目的之一是减少重复审计,提高审计效率。D.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可以达成默契,但不能共享成果。
95.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与被审计单位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人际 关系,获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配合和支持,下列关于内部 审计人员可以采取的有效沟通途径的表述,错误的是:(D)A.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时,应当进行及时、有效的沟 通和协调。
B.通过询问、会谈、会议、问卷调查等沟通方式,了解被审 计单位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情况。
C.通过口头方式或者其他非正式方式,与被审计单位交流审 计中发现的问题。
D.在审计报告提交之前,以口头方式与被审计单位进行结果 沟通
96.下列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表述,错误的是:(B)A.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机构为保证审计质量符合 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制度、程序和方法。B.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其他组织对内部审计的制约与控制。C.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可以分为机构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 制。D.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需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97.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对内部审计质量 进行控制的方式是:(D)
A.督导 B.分级复核 C.质量评估 D.以上都是
98.内部审计项目负责人在检查已实施的审计工作时,应当 关注的内容不包括:(D)
A.审计工作是否已按照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执 行。
B.审计证据是否相关、可靠和充分。C.审计工作是否实现了审计目标。D.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情况。
99.在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之前,内部审计机构考虑的因 素不包括:(D)
A.评价活动的必要性 B.评价活动的可行性 C.评价活动预期结果的有效性 D.评价活动的独立性
100.内部审计机构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评价,应重点关注 的内容不包括:(B)A.外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B.外部审计机构的规模
C.外部审计所采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的适当性 D.外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第五篇:烟草行业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的实施方案
烟草行业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的实施方案
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是企业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对烟草行业这种特殊体制,20多年来社会持续关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国家对垄断行业的改革的力度也越来越大,给烟草行业现行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将带来重大的影响。传统财务管理制度和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因此,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以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体系取代传统的财务运行模式,提高决策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实力。按照国家局《烟草行业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的实施意见》和省局《实施细则》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白城烟草内部财务管理,结合白城烟草实际,着重在进一步搞好会计基础工作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实施内部审计监督方面制定如下方案。一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实施方案
(一)、加强预算管理,发挥预算管理功效
1、深刻领会财务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重大意义。好的企业预算制度,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产生的管理效益,是检验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财务预算管理就是根据单位全面预算总体方案,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利用财务预算形式对一定时期内的资金运动进行事前计划、事中监督控制、事后分析考核,并将其考核结果与干部职工的业绩评价、奖金福利等挂钩的管理方法。
2、设立由主管财务领导、财务部门负责人、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企业综合的、全面的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系统化、战略化、人本化理念为一体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它通过业务、资金、信息的整合,明确、适度的分权、授权,严格的业绩评价等,来实现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作业高度协同、战略有效贯彻、经营持续改善、价值稳定增加的目标。
3、采用科学的方法,建立全面的预算体系。从大的方面来说企业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对于我们烟草行来说,收入预算仅为卷烟销售收入预算,支出预算则包括费用支出预算和资本性支出预算,企业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企业预算统一管理、统筹安排。针对不同的项目预算采取不同的科学预算方法,确保预算的科学合理性。
(二)、强化资金管理
白城市工行的携款潜逃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近一年来我们更进一步强化了对资金的管理:
1、对货款,必须当天足额存到收入帐户。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对没有及时存入的,马上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2、对配送中心及各营销部的销售货款,必须当天存入开户银行收入帐户,对于特殊情况银行没能及时存储的货款,必须就近存入储蓄所,第二天转存开户银行。
3、银行印鉴分离保管。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对银行印鉴进行分离保管的制度,银行专用章由出纳员保管,法人章由专人保管,并对每一次印鉴使用做详细的登记。
4、严肃对密码的管理。科内所有成员必须对自己在资金管理中心的密码严加保密,不得让任何人知道自己的密码,也不得由他人代已进行任何相关操作。
5、保证及时记完银行日记帐,并每月与银行核对银行存款余额,编制余额调节表。对每一笔未达帐项都要弄清楚,做到帐帐相符。
6、坚决杜绝大额付现。我们对所有票据严格把关的同时,对大额付现现象给予严格控制、坚决杜绝,对超过1000元的单张票据,坚决不予现金支付。
7、专款专用,企业为完成专项或特定工作任务,从省局(公司)所请款项,必须严格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实行专项核算,不得占用和挪用。对专项资金支出的使用、项目进度、使用效益等情况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实行跟踪问效。
(三)、加强费用支出的管理
1、单位在支出管理上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方针,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严格执行财务制度,遵守《烟草成本管理办法》和《烟草企业成本费用核算规程》。实行“一枝笔”审批制度,防止多头审批和无计划开支,认真执行各项开支标准,节约各项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重大支出项目,必须集体讨论决定。支出要实行分类管理,实行单位财务公开,提高支出透明度。
2、严格预算约束,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贯彻适度从紧的政策,合理安排各项资金,确保支出不突破预算。
3、加强单位公用支出项目的重点管理,对“人、车、会、电话、接待、旅差、奖金、福利”等支出要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
(四)、细化会计核算,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
1、明细会计科目核算,细化软件项目设置。现代财务管理软件已充分考虑了企业各种财务管理需求,对软件的巧妙设置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白城烟草分公司实际,对会计科目的设置力求合理化,帐务处理力求既简单又明了。
2、适时开发内部管理报表。充分利用财务软件数据资源,根据需要编制内部管理报表和取数公式后编制各种财务报表,既减少了会计人员临时工作量,也可及时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各种会计信息。如将分营销部的销售收入、毛利、销售数量、利润、税利、费用等分别编制比较管理报表,作为资料保存,可以随时提供各种历史资料。
3、掌握、灵活使用常用办公软件辅助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电算化并不仅仅是使用财务管理软件,还要学习如Microsoft Word、Excel、Access、PowerPoint等常用办公软件。虽然会计资料不能像正式公文那样标准、规范,但提供格式整齐、书写规范的会计资料仍是会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如对财务软件的查询数据不能编辑时可以导出到Excel中编辑后打印,效果更好。如按工效挂钩要求在Excel中设计编辑工资表和工资条,全部工资表按月、按营销部排列,集中保存作为历史资料,可比查阅记账凭证提高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效率。
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方案
1.坚持对县(市)局(营销部)的监督检查,加强内部控制,重点检查其库存商品等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规范经营行为,对库存商品一月一清点,对固定资产半年一清点,定期检查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备查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同时审计其费用支付的合理性与真实性,销货款回款上划情况,建立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防止内部风险。
2.拓宽内审渠道,将本级财务收支纳入审计范畴,本级帐簿一季一审,库存商品一月一查,在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开展绩效审计、内控制度评审等工作,降耗增效压缩费用,发挥审计的参谋助手作用。参与企业管理,在预算管理委员会、投资管理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中,对企业资产投入、处理、物资采购等事项做到事前、事中监督,通过审计监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堵塞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