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大学生对公益广告媒介的认识
浅析大学生对公益广告媒介的认识
摘要;电视具有较高的传播到达率和说服力,是向我国大学生传播公益广告的最佳媒介。网络媒介提供了高质量、多样化的公益广告内容,大学生对其信赖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播效果。目前大学生对公益广告媒介的认识反映着一种矛盾的态势:权威媒介缺乏优质内容,优质内容传播威信不足,媒介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关键词:大学生;公益广告;媒介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 0)29-0003-02
当今社会,公益广告作为一种司空见惯的传播活动,在传播价值理念、影响社会精神、改善公众行为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而当代大学生群体将成为中国未来先进思想、精神、文化的创造群体,公益广告在大学生中的传播现状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价值理念及思想文化,值得深入探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力图阐释当前大学生对公益广告传播媒介的认识,以期增强公益广告对大学生的传播效果。
1、公益广告及公益广告媒介
所谓公益广告,是指为社会公众制作和发布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广告。它通过某种观念的传达,呼吁关注社会性问题,以合乎社会公益的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支持或倡导某种社会事业和社会风尚。公益广告媒介指的是用于传播公益广告的媒介,包括电视、报纸、杂志、广播、户外等传统的大众媒介,以及网络、手机等新媒介。
公益广告媒介虽然只是公益广告传播过程中的要素之一,却也在整个传播中具有重要影响。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是讯息”,表明媒介本身就是一种内容,内容和载体是不可分离的,而具有影响的是是媒介的本身,媒介产生直接的后果是在实践中会产生新的标准和行为方式。道格拉斯?凯尔纳则认为“媒介文化是一种将文化与科技以新的形式和结构融为一体的科技一文化,它塑造诸种新型的社会。”其中文化指的就是媒介传播的内容,而科技则指媒介形式本身。由此可见,媒介形式本身也是影响传播的重要因素,从不同媒介上获取的相同信息,其传播效果将具有微妙的不同。
2、大学生对公益广告媒介的认识
2.1 媒介接触:电视、网络为主
笔者近期进行了针对大学生公益广告媒介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307份,有效问卷280份。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平时主要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接触广告信息。有82.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电视;78.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网络;48.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报纸;选择了杂志、户外广告、广播的被调查者分别为30.4%、26.8%和26.0%;选择了其他媒介(包括手机等新媒介)的被调查者仅为1.6%。
可见,大学生接触公益广告的主要媒介途径是电视、网络和报纸,杂志、户外广告、广播也占据一定比例。总体看来仍以传统媒介为主,但是网络在大学生接触公益广告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视。
2.2 媒介信赖度:电视最高
在调查问卷中与大学生对公益广告媒介信赖度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3.2%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较为信赖电视所传播的公益广告信息;34.4%表示信赖报纸;信赖网络、杂志、广播、户外广告、手机等其他新媒介的比例依次为16.6%、13.0%、13%、10.1%以及3.2%。
从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最为信赖的公益广告媒介是电视,其次是报纸,其他媒介的信赖度都处于较低水平。电视在公益广告传播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而广告载体的权威性,直接影响着受众对广告内容的信任度,影响着传播效果。
2.3 认为最适合传播公益广告的媒介:电视、户外及网络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电视是大学生普遍认为最适合传播公益广告的媒介,有84.0%的被调查者选择;户外广告和网络不相上下,分别有40.0%和39.6%的被调查者选择;报纸占35.2%;而广播和杂志分别为19.6%和17.2%;其他(手机等新媒介)为1.2%。
由调查结果可知,电视被大学生认为比较适合公益广告的传播,户外媒介和网络次之,也具有一定的适合度。
综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到,在公益广告媒介中,电视是大学生接触度最高、信赖度最高、被认为传播适合度最高的媒介。网络作为新媒介的代表,是大学生接触度较高的媒介,但其在公益广告的传播上信赖度较低。
2.4 最喜爱的公益广告作品:通过网络接触
在深度访谈中,笔者询问了大学生们最喜爱的公益广告作品是哪些,通过哪种媒介接触到这些作品。经过整理发现,94.2%的被调查者最喜爱的公益广告作品来自国外,而他们都是通过网络媒介才接触到这些作品;仅有5.8%的被调查者最喜爱的公益广告作品属于国内,而这其中4.0%还是通过网络接触。只有1.8%的被调查者是通过电视接触到自己最喜爱的公益广告作品。而在具体选择的作品上,国外的公益广告作品分布较为分散,内容也多种多样;国内的作品则相对集中,电视广告仅有提倡敬爱老人的《真情传递》――“妈妈洗脚”篇被选中,网络广告也多集中在少数几个作品上。
大学生们喜爱这些作品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内容方面。内容真实可信、感人、发人深省是大学生喜爱公益广告的主要原因。
3、结 论
综合以上论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从媒介接触度、信赖度而言,电视应当是向我国大学生传播公益广告的最佳媒介,具有较高的传播到达率和说服力。然而,我国目前在电视上传播的公益广告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较为缺乏竞争力,难以获得大学生的喜爱,没有发挥电视媒介在公益广告传播中应有的作用。
2)网络媒介目前也是大学生接触公益广告的主要媒介,并且为其提供了高质量、多样化的公益广告内容。大学生对其信赖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上的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
总而言之,目前大学生对公益广告媒介的认识反映着一种矛盾的态势:权威媒介缺乏优质内容,优质内容传播威信不足,媒介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种态势随着网络媒介公信力的提高,可能表面上会有所缓解。而究其根本,则是我国公益广告缺乏高质量的内容。国内广告制作部门应当注意整合资源,提高水平,改善我国公益广告的质量,丰富我国公益广告的形式,以增强我国公益广告对大学生的传播影响。
参考文献
[1]钟以谦,媒体与广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美]E?阿伦森,社会性动物[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美]詹姆斯?罗尔,媒介、传播、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朱玉红,我国媒体如何做好公益广告[1],新闻爱好者,2010(6)
第二篇:大学生媒介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接触媒介情况调查报告
为了解大学生接触信息的来源及对媒介的关注和认知,我们小组组织了大学生接触媒介情况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始于2012年11月10日,至11月13日结束历时三天。我们以合肥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从男生宿舍、女生宿舍、自习室等多个方面进行随机调查。为了使本次调查更具有合理性,我们采取分层抽样方法,首先按性别分层,其次按年级进行分层,因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媒介的接触也是有差异的,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样本的可靠性与多样性。本次调查总共发放试卷50份,因为是当面做的调查所以回收的问卷是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
被调查者的各项比例是:男生54%、女生46%、大一36%、大二64%。从这次调查对象的性别、学历、年级等情况来看,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这次问卷调查我们共设计了十二个题目,除了前两个性别、专业和年级之外,其他的九个体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大学生的接触媒介问题,以下我们进行分析。
1.您经常使用的通讯方式是?
A.QQ(46%)B.微信(21%)C.飞信(21%)D.微博(21%)E.短信(44%)F.其他(4%)
由此可见,目前大部分学生多使用QQ为主要的通讯方式,同时短信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同学们的认可。而其他新颖的通讯方式,如微信、飞信、微博等,也颇受同学们的喜爱。
2.您一般使用此类通讯工具主要目的是?
A.联系好友、家人(82%)B.工作需要(4%)C.打发时间(10%)D.其他(4%)有80%以上的大学生主要凭借通讯工具进行与家人朋友的沟通,但也有部分同学出于其他目的而使用。
3.您通常上网的时段在?
A.上午(6%)B.中午(0%)C.下午(2%)D.晚上(92%)大部分学生均在晚上这个时段上网,一天的学习生活的结束,这个时段最适合放松娱乐。同时大学生的精力旺盛,多属于熬夜型的,一般主要活动集中在晚上。
4.您每天上网时长是?
A.1小时以下(16%)B.1至3小时(54%)C.3到7小时(26%)D.7小时以上(4%)
有54%的大学生每天1至3小时都要接触网络,26%的3至7小时都要接触。一方面说明网络对大学生生活的重大影响,网络正式成为大学生的必需品,另一方面,有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网络占用大学生太多的时间,那么户外活动的时间就相对要减少,不利于大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
5.您认为媒介可以帮助您做的事情?
A.从网上获取学习资料和资源(54%)B.跟上时代潮流(6%)C.与家
人朋友取得联系(27%)D.看电影、视频,听音乐(10%)E.购物(1%)F.玩游戏(2%)
虽然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不少宿舍都接入宽带。大学生上网方便了,而且也能用手机上网,大家多利用网络浏览资讯和查资料,让上网工具发挥最大价值。
6.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新媒介?
A.公交、地铁电视(46%)B.城市LED大屏幕(12%)C.楼宇电视(4%)D.手机报(32%)E.其他(6%)
如今城市建设日趋完善,随处可见网络信息工具的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以及接触新事物的机会也增多。有58%的学生接触新媒介来源于社会设施,而也有部分同学借助手机报来了解世界。
7.当一件重大新闻发生时,您一般最先通过什么了解到该事件?
A.网络(54%)B.手机(32%)C.微博(10%)
D.报纸(0%)E.广播(0%)F.其他(6%)
网络的迅速使得其拥有着更广泛的受众,在发生特大事件时,网络充当的角色是毋庸置疑的,给人们快速的信息反馈。而传统媒介的作用将随之变弱。
8.您认为下列哪种媒介的可信任度最高?
A.电视(46%)B.报纸(34%)C.网络(16%)D.杂志(4%)E.广播(0%)
虽然网络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虽然人们已渐渐离不开网络,但是网络超低的可信度,表明网络面临的危机,这个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网络具有开放性,谁都可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另一方面,就是有些人为了谋取利益而制造耸人听闻的新闻,降低了网络的可信度。因此,我认为一方面我们应该适当的对网络进行有序的管制,另一方面,媒介工作者应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不能被利益蒙蔽双眼。我们知道看杂志、广播的人越来越少,仅占4%,但是电视的可信度却高达46%,我认为这是由于高速的生活方式让人们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看报纸,而且由于物价的上涨,看杂志也越来越不划算。所以我认为杂志业、报业应该抓住自己可信度高的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改变自己的发行方式,发行电子报,现在有很多报业已经涉足这些方面。
9.使用这些媒介对您的影响?
A.弊大于利(4%)B.利大于弊(84%)C.没多大影响(12%)有84%的人认为媒介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好处,诚然在这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事情都与媒介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媒
介
经
营
管
理
学
系 别:班 级:学 号:姓 名:
第三篇:大学生对党的认识
我对党的认识,是逐步加深的。少年时代,在爷爷的言传和老师的指导下,幼小的心灵萌发了对中国*******的敬慕和向往;中学时代,是我人生观初步形成时期,开始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大一开学之际,作为刚刚跨入大学的我,我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参加学院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通过学习,我对党的性质、纲领、宗旨、指导思想、组织原则和纪律、党员条件等党的基本知识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提高了对党的认识,懂得了怎样争取做一名共产党员。同时,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到身边的党员,政治视野也得到了扩充,我觉得入党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确和全面地认识我们的党。
中国共产党员,是一个闪亮动听的名字,早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小时候爸爸常常给我讲雷锋、焦裕禄等同志的感人故事,他们是我心中的英雄。他们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那样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让我们值得永远学习的事迹。中国共产党员,不仅仅象征着崇高的荣誉,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年轻人指明今后正确的奋斗道路方向,使我们在党的摇篮里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我深深的知道,要想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仅仅表现在思想语言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实际行动中,于是在业余时间,我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有关党的知识。
我现在是一名大学生,我在发奋学习的同时利用自己的特长或是优秀的方面,来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同学,向没有入党的同学宣传党的知识,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我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踏实肯干,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用于为人民服务。
今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先是2008年春节的冰冻雪灾,接着是奥运火炬传递中遭遇¥¥分子打砸抢事件,再接着是安徽儿童手足口病的传播和山东胶济铁路相撞事故,现在面临四川汶川的大地震。这些灾难,不仅在考验着我们,也给我们以警示和启迪。在这面对生与死、安与危的关键时刻,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为民族,为人民的存亡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革命传统又一次得到了发扬。在这几战役中,千千万万普普通通共产党员不断挺身而出,汇成全民族抗击灾难的滔滔洪流,他们自觉实践着“三个代表”的思想,履行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与责任,不退缩、不逃避,深入一线,冲锋在前,并时刻准备着付出一切。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深扎在心中。通过这些,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再一次证明了我们党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英明果断,应急处理的能力,更进一步坚决了我入党的决心。
可能是耳濡目染了父亲对党的执著追求的原因,是我从小就树立了一定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远大志向,并且一直持续到了今天,热情更是有增无减。
在这不断学习和为之奋斗的漫漫长路上,洒下了我无数的汗水,也耕耘出了丰硕的果实。那就是我从最初的要当英雄的幼稚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性认识阶段。可以说我唯一的入党动机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不断追求思想进步的同时,我时刻记得自己还是一名学生,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共产党员只有精通自身的业务,才能在群众中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此我努力学习好各门学科。同时也在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我都积极参加。我还经常作自我批评,发现自己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理论学习过于死板,不能灵活运用;工作中有些情绪化,容易冲动。不过我会尽我所能予以改正的,同时还请组织给与指导和帮助
从建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总结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关键阶段召开的又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胡**同志所作的重要报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回顾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各项事业的新进展,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经验,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了全面部署,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四篇:大学生对捡钱的认识
自学自讲程子轩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趋向多元化,但存在着个人至上、金钱至上、享乐至上、功利至上等误区,学校要积极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与社会、家长的联系,多方共同努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学生也要提高内在素质。
价值观是人们对周围世界的价值的反映和判断,并影响着所采取的态度和行为等,价值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指导人们价值活动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一般思想原则。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等问题的追求及评价的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当前,我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知道人生的价值不仅包括自我价值,也包括社会价值,即他们在获得社会物质和精神认可的同时,也懂得如何为社会做贡献,如何在为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大学生在朝着文明、健康、向上方向的同时,在人生价值观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阶段正值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误区
当今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初期,一些原有观念或拼弃或搁置,而新竖立起来的观念和规则也难以很快建立健全,加上封建观念以及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巨大而又深刻的变化,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出现多元化趋势,甚至产生以下误区:
1.个人至上。有的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以个人主义、小团体本位主义作为自己立身处世原则,以自我为中心,把个人利益作为出发点,缺乏社会责任感。处处为自己着想,把个人利益凌驾于社会 集体之上。有的同学直接表现为自私自利,不愿意帮助别人,关心他人,不参加集体活动、社会活动;而又的同学则坚持着“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思想积极的参加社会活动,主动关心集体、同学,一副热火朝天的样子,但是“客官为他人主观为自己”是客观上给他人带来好处,尤其在“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发生矛盾时,他们思想上回到“主观为自己” 的出发点,不惜损害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
2.金钱至上。有的大学生崇尚拜金主义,把“挣钱多”“升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认为读书无用,“书读万卷不如腰缠万贯”。他们把大好的学习时间用在赚钱上,在大学校园里掀起一股不可忽视的“厌学风”。有些大学生唯利是图,忘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在金钱的诱惑下,不择手段,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和信仰走上犯罪的道路。把金钱看成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唯一标准。“找工作”看“前途”,“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成为他们的口头禅,梦寐以求地一大学文凭为跳板来谋取金钱和地位。
3.享乐至上。有的大学生认为“人生在世,吃喝二字”表现为不思进取,忽视学业,满足于“60分万岁”。他们懒散怠慢,不把大量时间用在学习而是用于网上打游戏、聊天上,吃喝玩乐成为他们生活的大部分。他们甚至不考虑自身经济承受能力,花钱大手大脚,视父母辛苦劳动如粪土,用名牌,摆阔气,相互攀比,追求高档次消费只求超前享受,不安心学习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如上海高中学校就出现了日本等西方国家才有的援交女。
4.功利至上。大学生做事带有极强的实用色彩主义,个别同学为人处世以是否能给个人带来好处为出发点,忽视人的社会价值。比如青年入党是一件政治上要求进步的好事,但他们把入党作为追求个人发展,打造择业和就业竞争的资本的功能性手段。这是市场经济下实用主义功利性促发的投机性政治热情,是入党动机的不纯的一种体现。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但觉不会参加第二次相同的公益活动,因为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自己的阅历。
二、加强管理、积极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作为尚未走上社会的大学生,目前根本任务是努力提高自我价值,提高自己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知识和能力。现在大学生中很多独生子女居多,加之有些家长的盲目溺爱,使他们很少面临困难、挫折;基础教育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忽视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加上生会上一些不正之风的“引导”,当他们面对大学无拘无束的生活时,便开始倡导不正常的自由,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滋生出倾斜的价值取向。面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种种误区,如何纠正当代大学生错误的人生价值观是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的挑战。而要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引导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要靠外部教育和培养,包括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等;二要靠大学生的自我修养和锻炼,提高内在素质。
1.人生观的教育纳入德育课。要贯彻德育教育为首的方针,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教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育人的根本环节,学生成长过长中所需要的“精神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德育课堂伴随学生在校阶段的始终,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人生的价 值观基本内容,明确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才是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人民服务才是正确的人生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目标的有效途径;人生价值的大小不是你索取的多少,而是看你对社会的贡献。
2.作为教育主导教师在重视传道解惑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不仅仅是德育教师的事情,更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课堂教学是各个学科教师来进行的,学校要抓师德教育,让教师首先成为持有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人,增强教师育人观念,使教师结合自己教学工作将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到各项教学环境中,把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渗透到学生的心中。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出表率,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人格魅力感染每个学生。
3.采取多种方式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过去的教学中只注重抽象灌输,学校应转变教育理念,重新调整工作思路。在对学生教育的过程要贴近学生生活,结合学生自身实际,避免简单教与学,应当把他们作为行动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教学活动,采用开办讲座、举办辩论会、进行演讲等多方式,寓教于乐,深入浅出,注重知行统一,务求实效。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打造网上学习冲浪阵地,主动开展网上教育活动。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把“要他做”转变成“他要做”。鼓励学生把对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的认知放到实践中加以体验与践行。这样才能让一切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无所遁形。
4.学校要重视与社会的沟通,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环境。学校与社会的期望是一致的,都需要培养品学兼优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贡献的人才。社会要形成扬善惩恶的风气,多为学生树立正面的道德楷模,通过媒体大力宣扬各行业榜样,为学生社会
实践创造良好条件。学校可以请一些杰出的人士来校与学生沟通交流,积极的为学生广开社会实践之门,积极引导,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感受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客观认识社会现象,摆正自己位置,主动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调整到正规轨道上来。
5.学校要加强与家长沟通,促进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大学阶段,学校与家长沟通多处于真空状态,双方沟通很少。学校要在教育活动中要与家长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避免目的一致而手段不同,造成学生不知所措,最终没有收到效果。学校与家长要对学生加强正面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增强家长与人责任感,使学 校与家长达成共识,促使家长积极的正面配合学校教育工作,同时通过自己言传身教引导孩子,鼓励家长主动与学校联系,共同承担起教育的重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艰苦创业教育、吃苦耐劳教育和竞争与合作教育引导学生科学的设计人生道路,明确对家庭、对集体、对国家、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争取早日成为社会有用之人,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6.在学习中加强自我修养。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一个人是否有价值,能否实现自我价值,源泉在于学习。有的学生学习好有的则吃力,主要原因是每个学习的目的、动力、态度和方法各不相同。所以学习的过程是自我修养的过程,包括学习方法的修养,学习目的的修养,学习意志和毅力的修养等等。在学习中不断明确目的,端正态度,试探性的摸索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学习是艰苦的,是漫长的,所以学习需要勤奋,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
7.在社会实践中加强自我修养。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俩句话都在强调实践重要性,这里的实践不仅强调大学生要把书本理论知识转化运用与实践,而且要理论联系实际同样注重要求大学生积极的参加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如军训、生产实践、公益劳动、居民社区文明建设、青年志愿者服务,献爱心活动等。这些活动能使每一位参与者更多的接触到社会、了解社会,培养他们一种奉献精神,为大家服务的精神,能使参与其中的每一位大学生深刻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内涵,使大学生深刻意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才是青年大学生成长的正确道路。
8.在与人际交往中加强自我修养。马克思认为,认识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深刻揭示了人的本质是: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生活,而不能离开一定社会关系而独立存在的。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个人与集体中的其他人的接触与交往越来越多,要更好的完成一项工作,越来月注重相互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所以个人具有自我价值,实现自我价值首先要充分认识自我是处于一定集体之中,要溶于集体。人后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观,善于与集体中的他人交往、相处、协调、合作,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和建议,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总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是无产阶级的人生价值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之上,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对社会贡献为真正价值的人生价值观。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真 正实现个人与社会会的有机统一,走出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有意义的人生。
第五篇: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国际教育学院 工商行政管理班 马青20106192137 体育兴趣是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学生一旦对某种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就会自觉的接受并积极的投入到这种体育运动中来。从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不仅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还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因此,对大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的原因
1、体育经历的缺乏
在应试教育制度下,大多数学生一直以升学、高分为目标,忽略了体育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失去了对体育的兴趣,对体育课也缺乏正确的理解,只认为体育课就是简单地玩玩而已,又疲劳,又浪费时间,也就逐渐放弃了体育锻炼,激发不了对体育的兴趣。
2、教学模式陈旧
体育课的上课模式一成不变,单调的教法与活动内容,缺乏新颖和创新。教学内容没有什么变化,大学所学的内容基本上在中小学就已经掌握了,相似内容在大学体育课堂上频繁出现,使大学生对体育课感到无味、导致学习兴趣逐步缺失。
3、教师的能力有限
教师的自身能力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组织练习能力、传授知识的准确性和深度有所欠缺,学生也就会对教师甚至对体育课产生不良的情绪及看法,导致失去体育兴趣。
4、学生自身能力欠缺
有些大学生本身体质或者体育基础就较差,课堂上感觉力不从心,跟不上其他学生的节奏,逐渐丧失学习信心。
二、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形成持久兴趣的条件
1、体育意识
只有具备一定的体育知识,才能懂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体育锻炼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一种表现,是时代的需要,是人身健康、心理健康的需要。只有正确理解这一点,学生才能对体育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
2、自身条件
自身的条件是影响和决定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体育运动的项目不同,运动的方法、形式也各不相同,因此,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体质、能力等情况去选择那些适合的运动项目,项目越适合自己,兴趣才越容易持久。
三、培养大学生体育兴趣的途径与方法
1、重视体育理论课教学,突出对学生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授高校体育理论教学必须改变过去内容单调、缺乏实效性、针对性和长远性的现象,必须选择体现科学性和时代性的理论教材,使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得到正确的指导。如果学生
具备了各种体育实践能力,毕业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就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职业特点、生活环境、客观条件,选择或重新学习体育锻炼的内容,终身受益。因此,要加强和改进理论课教学,满足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
2、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与休闲体育接轨
首先,要从学生身心健康、体育文化素养和终身体育要素上来拓展高校体育教学的总目标。大学生已经具有自主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能力,要选择一个优势项目,使每一个学生自觉参与到自己所喜爱的体育项目当中去,并且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其次,要从面向健康生活、终身受益的角度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把学生乐意长期坚持的休闲体育加进来,如武术、健美操、舞蹈、游泳、网球,等等。要突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游戏性、健身性和时代性。课程设置应依据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基础、兴趣和爱好的差异,区别对待,充分调动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和张扬。
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大学生思想较活跃,他们不仅仅只想到单一的体育技术,而想更多地掌握一些有关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这就要求体育教学手段、方法既要符合教学原则,又要结合学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安排灵活多样的内容,引导他们逐步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在体育选修课的学习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让他们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在编排上,可打破原有的系、班组合,教学中配备专项教师进行教学和辅导,使学生欲求得到满足,提高体育兴趣,在某一运动中,逐步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进而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另外,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条件的应尽量开设一些健美操、武术、舞蹈和康乐性球类项目的教学内容,强化“大众体育”项目,淡化竞技项目,使高校体育与休闲体育及社会体育同步发展。
4、增加开课年限,提高授课时数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应受到高度重视。建议高校体育课增加开课年限和授课时数。扩大学生锻炼身体的领域,在时间上保证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与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