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之我见

时间:2019-05-15 00:0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之我见》。

第一篇: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之我见

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之我见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是的大众传播手段日益多样化,大众传播媒介逐渐成为我们日常信息的主要载体。

在这样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没有一个对于媒介的清醒的认识很可能会导致我们沦落为媒介的奴隶。相对于大学生而言,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他们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途径,可以说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介已经逐渐成为他们的“第二学校”。

大学校园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阵地,拥有丰富的校园媒介资源和良好的媒介素养教育的氛围,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会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园媒介资源,积极参加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与各种媒介传播活动,在实践中形成对媒介的正确的认识。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不应只局限在小范围内,更应该深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应该对自身的素养教育具有清醒的认识,自觉地接受媒介素养教育,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接受媒介素养教育不是简单的学习,更应该融合在学生的日常行动之中。

在开展过程中尤其需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这些媒介传递的信息内容需要特别注意其内涵。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快建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让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开展受众认知更新、媒介批评、没接到的法律教育等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媒介传播观和受众观,开展丰富的课外学习与实践活动,深层次的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教材中: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分为

一、沟通情况提供信息

二、进行宣传整合社会

三、实施舆论监督

四、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五、作为企业赢得利润。

媒体的功能 1.环境监视功能

 无论什么时代,人类都必须不断地监测、了解自己生活的环境。人类必须设法确定自己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生活等条件,所面临或可能面临的问题、危机及其处理方法,自己的目标及实现该目标的机会、方式等。

 监视环境的功能在动物的群体中也同样存在,如拉斯韦尔在文章中所说,在动物界,往往指派某些成员担任群体的“哨兵”,一旦四周出现变化,就发出警报。

著名传播学家施拉姆则把媒介的这种环境监视功能形象地比喻为“社会雷达”(social radar)。监视环境讲究准确、客观和及时,这就是媒介报道新闻的最起码的要求。

2.协调解释功能

其目的在于把社会的各部分、各因素整合为一个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以应付环境的变化。

如果说,监视环境主要体现在报道里,那么协调关系就体现在言论和新闻评析中。用德弗勒的话说:“新闻是监视,评论或解释性报道就是联系。”这里的“联系”,即通过言论和深度报道的评析,协调社会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人们常把媒介比作“桥梁”、“纽带”,即指媒介具有联系社会、协调关系的功能。

如果说监视环境着眼于真实迅速,协调关系就侧重在意见沟通。生存环境的复杂多变,仅客观报道并不能解决问题,更需要评论、分析和解释。否则,面对纷纭繁杂的现实,人们将无所适从,整个社会将陷于混乱。

大众媒介在协调关系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它通过其传播的广泛性,使意见能在社会的最大范围内得到沟通,以实现最大程度上的理解和共识。

3.教育功能

大众媒介具有传递社会文化的功能,使社会的精神遗产,如科学知识、文学艺术、价值观念得到继承和发扬。过去,传递文化的职责主要由家庭、学校承担,如今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为大众媒介所承担。

大众传播的教育功能,广义的媒介内容具有某种教育意义或目的,既可以通过知识性信息来传递,也可以利用文艺娱乐性信息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狭义上指媒介直接传授专门知识,如报刊图书中的知识性内容、广播电视中的教育台、教育频道及时段中的教育节目。4.娱乐功能

1975年,社会学家赖特在《大众传播的社会学观点》一书中,对拉斯韦尔的功能学说作了补充,即增加了提供娱乐的功能。此前的1967年,学者斯蒂芬森也提出过大众传播的“游戏理论”。认为传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游戏,媒介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含有游戏和娱乐的作用。

大众媒介的内容,大都包含一定的娱乐性,或以娱乐为手段以达到其他功能。其目的在于调节身心,人们为了暂时逃避工作、学习的繁忙与紧张所造成的身心疲劳和精神压力,往往需要休闲娱乐,相比之下,大众媒介是最低廉、最经济、最方便的娱乐活动。

媒介的娱乐功能具有发泄情绪的替代性作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加大了人的精神压力,疏远了人与人的关系,媒介无疑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情绪发泄渠道。

这一功能过去常被忽视,就普通受众而言,他们接触媒介的一大初衷就在于放松、娱乐身心,媒介的大量内容也正是为了满足受众的这一基本需求而制作的。

5.劝服功能

传播的劝服功能与其他传播功能相比,其侧重点并不在于以受众的需求为目的,传布某种资讯,而是以传播者自身的主观意图和利益为动机,目的在于维持或改变受众的某一基本观念或态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传播者为了鼓舞士气、瓦解敌人,以宣传诱导为目的的劝服传播被广泛使用。

但霍夫兰等人的研究表明:劝服传播所能达致的效果并非如人们所预期,该功能实现与否并不简单地取决于传播者的主观意图,而是受到传播主体、信息内容、说服方法、受众属性等各种条件的制约。6.社会整合功能

媒介事件类型:

1.庆典或仪式:加冕、葬礼、阅兵式、春晚……

2.征服:阿波罗号登月、神

五、神

六、神七……

3.竞技:奥林匹克运动会……

第二篇: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的现实需要

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的现实需要

文学与新闻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2)杜潇莎2010370728

(一)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日益呈现全球化的趋势,在这过程中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现代社会是知识密集的信息社会,对信息和知识的选择、收集、判断和综合利用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能。

大众传媒高速发展,传播媒体对现代生活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日益增强,电影、电视、广播、报刊、电话、互联网等媒介的技术几乎能无限制的满足人们的视听感官需要,是大众文化信息对社会的影响达到了相当深的程度。

大学生是推进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作为主流文化的建构者,大学生的素养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者致力培养的对象。然而由于当前我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缺陷,素质教育体系还未成熟,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一直未被给予高度的重视,校园课堂并未给大学生提供很好的认识和接触传播媒介性质的平台。媒介素养教育是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一门融合了传播学、新闻学、教育学、美学等多学科理论的新学科。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是使受众在思想上明白媒介信息是建构出来的“真实”,是经过可以选择的,是许多因素相互融合、碰撞的结果;在技能上能够独立使用媒介、利用媒介进行制作和创造,能够独立判断并批评媒介信息,并遵守媒介的伦理道德规范,进而建立对信息批判的反应模式,理性的采用信息。尽管多媒体教学已经被引进各中小

学的教学工作中,然而这只是浅层次的让学生对媒体教学有了一个概念。

在现实生活中,媒体这一社会信息媒介工具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信息传播者的范围内了,他也同时扮演了社会舆论监督者、社会文化创建与传播者、社会利益的关系人等多种身份。尤其是从社会利益的关系人这一角度考虑,传媒的商业化倾向使得为了媒介工作者追求商业利益,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传播不良的信息,造成了媒介环境的污染,更加使得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面对很大的障碍。大学生还是一个未涉及社会的群体,尽管他们接受的是高等教育,但由于现行教育体制中的缺陷,大学生们并未能具备很好的信息批判意识,不能很好的分析清楚媒介的特性,大学生媒介接触行为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媒介使用的自制能力和计划意识有待提高,他们极容易麻木的依赖新兴媒介。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很多由于沉迷网络而荒废学业,甚至于造成人格分裂的例子存在。心里学有一个“内模仿”论,在网上玩游戏或发表言论,都要经历一个心理历程,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人们在网络行为的过程中,会形成某种道德意识,这种意识会对人们的网上行为与现实道德取向产生影响。美国一个男孩拿起枪打死了八个同学,原因就是这个男孩一旦拿起枪以后就有杀人的快感,这种仨人技巧、行为和感觉都是在玩游戏中形成的。可见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媒介以及媒介传播的信息已经刻不容缓。

(二)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加强对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关注,其中学生自身对于媒介素养的自觉培养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对于媒介信息的选择,学生自身应该加强认知与分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的、盲目的接受所有媒介传递的信息。大学生应自觉地去了解媒体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体,学习判断媒体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了解如何建设性的利用媒体来发展自我。影视媒介和网络媒介是大学生接触的主要媒体,而当今这两大媒体的信息传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然而大学生中存在的网络成瘾现象十分严重。解决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不仅仅要依靠社会,政府和学校的教育力量,更需要大学生自觉地认识到网络的利与弊,正确的对待网络对于学习和生活的作用,扬长避短的加以运用。

那么对于媒介已经日益成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这一事实来说,学校则应该反省其在对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中角色缺失的错误。每一座高校都应该充分发挥媒体优势,让媒介素养教育走进大学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接受媒介素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和基础,学习借鉴国外的媒介素养教育经验,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培养具备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的人才。媒介素养教育不应该只局限在专业教育的范围内,我们应积极推动媒介素养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公共平台,成为大学生的通识教育。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应该将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以理论为依托,开展多种多样的媒介素养教育活动,不管是以课外互动的方式还

是以社会实践的方式,亦或是通过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的结合,只有吧媒介素养的知识教育应用在学生的生活与活动的实际中才能收获很好的教育效果。

在新闻娱乐化泛滥的今台南,为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媒介甚至将大学生推向了“违背主流价值,破坏道德秩序”的一面。这种对大学生极端不负责任的文化创作使得大学生生活的媒介环境日益走向消极低迷。媒介与大学生之间是一种共生的关系,没解释大学生收集信息的平台,也有责任为他们提供一个健康绿色的媒介环境,帮助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现在有人提出媒体应该建立媒体自律联盟的口号,他们呼吁大众传媒要既能积极关注、报道和呼吁媒介素养教育问题,也能从行业自律的角度对自身传播的信息进行严格把关,尽量避免或减少新闻报道中的暴力、色情等对大学生成长的不良内容。

(三)总结

作为21世纪的中国大学生群体,我们接受的是在新的社会形态下的思想和人性教育,强调的是个人的合理发展和社会、人类等主体的进步协调完善。然而事实并不总是如我们所愿,在社会进步的同时总是会有很多方面是难以一蹴而就的实现质的飞跃,这就需要我们大学生认清自己在这个社会体系中所担当的责任和义务,从各方面去培养自己良好的素质。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只是大学生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当前的需要所做的准备之一。媒介文化已逐渐融入到我们的大众

文化之中,它将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全新的不一样的文化视听感觉的享受,同时也将使我们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创造良好的媒介环境,已成为当前不管是素质教育改革,还是社会媒介环境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三篇:大学生电视素养之我见

大学生电视素养之我见

大学生的日常娱乐活动之一就是看电视,是电视关注人群之一。电视中的内容或多或少的会影响大学生的语言行为。所以,有良好的电视素养是必不可少的。而当代大学生的电视素养又怎样呢?

电视素养即为接触、分析、评估和批判电视信息(语言),并了解电视科技如何被运用,及思索电视节目背后如何制作的思辨能力。而我们当代的大学生首先在选择上来说,大多以娱乐性节目为主,大多没有什么内涵的节目,甚至会接触一些低俗的节目。这些节目直接间接的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且,有些学生对所看的全盘接受,没有进行筛选和批判,这样的电视素养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其次,大学生只身在外,没有家长老师的监督,有些自制力差的同学,会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放在电视或电脑前,加上没有对电视内容的挑选和评析,许多时间都浪费掉甚至起到了反作用,带给我们不健康不积极的思想,对那些色情暴力的节目和内容也没有拒绝。许多学生在看电视时只是一看而过,什么都没有吸收到。当然,也有一些同学很有思想,在对自己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思索。但总体来说,大学生的电视素质并不高。

对于大学生的电视素质的现状来说,学校社会和学生本身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于学生来说,自身的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十分欠缺,大家的惰性使得自己放空思想,甚至希望不想任何事,这就使得自己的思考能力极大的下降。从而,在观看电视网络时只是一味的接受,没有自己的判断力和思考力,更达不到分析能力。于学校来说,忽视大学生的媒介素质,很少有相关方面的教育,也没有这方面的引导。有些学校对学生的监管也不到位,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娱乐很少关注,放任自由。于社会来说,在嘈杂的社会氛围下,各部门更应该加大对于素养方面的公益宣传和教育,并且,大力打击低俗节目也是应该做的,努力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氛围。

当代大学生的电视素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要先提高自己再于他人共同进步。在闲暇时间,我们应该多看一些有内涵的节目,当然适当的娱乐节目也未尝不可,细细品味下,每一个节目都会有它存在的价值。欠缺的是我们发现的眼睛和思考。当然,素养不是一天就能提升的,我们只有把思考存于意识,把思考实践于生活中,素养才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校和社会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学习的机会,帮助大学生提升电视素养。

第四篇: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实践报告

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

调查报告

调查题目: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调查 学

院:测 绘 工 程 专

业:测 绘 工 程

级:1420501-Z 组成成员:

姓名: 李阳靖

学号: 201420050138 姓名: 王 敏

学号: 201420050108 姓名: 王 赟

学号: 201420050128

2016年6月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实践报告

一、调查实践背景

依据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对媒介素养下的定义,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从这几个能力出发,媒介素养的主要内容有,了解基础的媒介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介,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了解如何使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媒介素养还涉及到三个层面,分别是能力模式、知识模式、理解模式。三个层面侧重点各不相同,能力模式侧重对信息的认知过程,知识模式侧重信息如何传输,理解模式侧重于对信息的判断和理解能力。

那么,新媒介素养又应该怎样来阐释?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了解什么是新媒体技术。然而对于什么是新媒体,学术界与业界各有看法。在本次调查问卷中,有64.29%的受访者认为新媒介是在于与时俱进,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新媒介,另外有7.14%的受访者认为跟互联网有关的就是新媒介。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对这一概念的认知还十分的模糊,况且在学术界和业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具有公信力的定义。

根据麦克卢汉的媒介定律,每一种媒介技术都提升人的某种功能,使之前的某种媒介技术过时,再现以前的某种旧媒介并推进到足够的程度,逆转为一种补足的形式。对比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互联网打破了时空的隔阂,使部分媒介技术过时,把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介推进到足够的程度,并相互补足,依托互联网技术出现的P2P,B2C、网上大学等形式创造了新的社会模式,其影响或者冲击本身就胜过了其承载的内容。最重要的是,互联网强化了非集中化的趋势。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定义,新媒体是依托技术发展,实现多媒体融合,将信息传播给受众并与之互动的传播载体。很显然,新媒体技术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电视较于报纸来说是新媒体,当相对互联网技术却算不上新媒体,而互联网技术却吸收了之前媒体的形式,互为补充,这样的情况随着历史的进程一直改变着。况且新媒体技术的定义不能仅仅成媒介的发展历程来看,还涉及到传播模式,受众的互动模式等,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是一场产业性的变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以及机遇,要想有一个使之有效的定义必定是一件难题。所以本调查报道只是谈及目前新媒体技术的形式以及外在的传播载体。

所以,本调查组认为新媒介素养相对于媒介素养来说,同样可以互为补充。新媒介素养依然离不开媒介素养所拥有的三个层面和主要内容。但是新媒体素养的侧重点在新媒体技术方面。主要涉及到人们面对互联网技术、智能手机以及云技术等新形式的信息辨别、发展、创造的过程,主要研究人们在这个过程中的“刺激-反应”模式,整个过程都基于人们的新媒体素养水平。

二、调查实践目的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曾经提出过的世界,众多国家、地区的人民正在组成一个互联网时代的“地球村”。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似乎一切都欣欣向荣,各个国家、地区的产业格局、生活方式因为互联网、智能机的发展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美国的好莱坞电影、伦敦的新时尚、日本的动漫产业等以飞快的速度在瞬间可以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让人们享受着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种种新便利。然而与传统媒介相似的是,在技术的背后总是有着一些不和谐事件的发生。技术本身无利害,但是技术的操作者、市场经济的特性、媒介自身所带有的特性让这一“新”技术并不是百分百的完美,如何在技术面前保持应有的理性,发挥新媒介积极健康的一面,在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刻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和强大的生产力,我们必须认识到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必须改变原先陈旧老套的媒介素养教育观念,必须把当代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正规的课程教育当中,必须通过新媒体技术积极的引导大学生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时加强新媒体素养教育改变之前单一的道德思想教育体系,积极的引导当今大学生的三观养成,真正帮助和引导大学生走向新媒体时代健康的数字化生存。

三、调查实践主题

关于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调查研究

四、新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

第一,大众媒介本身的特性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无论是把关人理论还是议程设置、又或者新闻框架理论,都指向大众媒介在报道社会事实时那双背后无形的手,都指向有关控制的存在。大众媒介由于其对舆论的走向的影响以及对事实选择性的报道,直接影响到受众对于周边世界的看法,严重的还可能带偏某些人的三观,对于那些依靠大众媒介来了解世界的人更是影响巨大。大众媒介的公信力以及权威力都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而如果人们缺乏必要的媒介素养教育,一味的相信大众媒介,没有批判、理解的能力,对于民主社会必定会是一个大的灾难,无法想象。媒介素养教育有望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加强媒介素养教育能够改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接收,能够正确的利用媒介,获取正确的媒介信息,并延伸为发展信息的能力。

第二,新媒介技术带来新模式的变革的现状需要。相对于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之前单一的传播模式,受众既可以接收信息也可以发送信息,每个人成为一个潜在的传播力量,从而使公共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一张图片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可以抵达任意角落,如果这张图片涉及种族歧视或者政府权力的滥用,又或者图片本身携带的是植入性病毒,前者会使人们在没有了解相关背景的非理性状态下开启暴民状态,人们会群起攻之,而这张图片仅有可能是一张合成图片或者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事情,那么我们是否处于一种被愚弄的状态。加强新媒体素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人们能够正确的处理相关的信息、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三,当今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养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大学生主要基于并不完全成熟的心理认知,思维方式偏向感性,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延伸了大学生的认知感官,其边界消解改变了大学生的认知取向,传播角色导致了大学生心里情感的“虚拟异化”。

五、调查对象

东华理工大学大学全体学生

六、调查实践形式

形式:网络问卷调查(100份—问卷网)

七、调查实践目标

(一)初期目标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各种媒介与日俱增,所以媒介素养也成了当代的热点话题,而大学生是即将踏入社会的新鲜力量也是主要力量,培养良好的媒介素养应从主要人员入手。

(二)中期目标

开展好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最佳途径就是让他们广泛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了解坏的媒介素养对当代社会的危害,从而从深处了解到当代大学生有一个好的媒介素养是多么的重要,同时使他们在实践中找到理论与实际的契合点,用理论指导实践。

(三)终期目标

使得良好的媒介素养深入大学生的心中,不随外面的坏境而改变,从而达到无论何时,无论何事,无论何地,我们都能理智的,冷静的分清事物的好坏,在自己远离其害的同时,做好一个好的传播者,践行者。

八、调查流程及人员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

1、团队成员集体讨论,具体包括调查问卷题目的确定,活动计划及活动安排。

具体人员安排:

C同学做好相关的会议记录 制定走访调查问卷表 具体人员安排:

A同学就会议记录的提纲,题目,进行整理,做成word文档(包括排版等工作)

B同学在问卷网上生成网上问卷

C同学进行相关资料的查找,同时帮助A,B同学共同完成任务,后续工作是拍摄照片

3、确定走访对象,包括年级,性别,专业等的合理均匀分配

具体人员安排:

确认走访对象后,就每个层次的人员进行走访,这部分工作由三个人就个人社会资源进行平均分配

4、对调查结果进行整合,完成调查报告。

具体人员安排:

A同学就网上问卷的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做成word文档; B同学完成调查报告;

C同学查找资料,对A和B同学的成果进行检验考核,并改正。

5、资料整理,装订,打印工作。

(二)活动实施阶段

1、按原定计划各小组领取调查问卷分头行动,走访寝室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回收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3、召开总结会议

(三)活动总结阶段

整理汇总各寻访小组统计数据,召开总结大会,进行分析讨论。

【实践内容】

本次问卷调查面向的是东华理工大学学生群体。问卷主要问及学生对于媒体的认知程度、学生对于媒体的接触程度、学生对于媒体作出的反映、互动程度。

【调查结果】 1,认知程度。

在本次问卷中,我们主要问及的是对于媒体信息真实度的认知。在问及媒介类型时,互联网的选项达91.94%,依次是电视、广播、报纸、书刊、影像带。在问及是否辨别过媒体信息真实性时,[会,但也只是想一想不会深究 ]项达75.81%,[很少会,认为基本上是真实客观的]项达46.77%,[全部信息都会主观过滤 项达45.16%,[完全不会,觉得都是真实的]项达22.58%,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虽然对媒体的真实性有的认知,但是新媒体技术的载体或者外在形式却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即能够基本的辨别媒体信息真实性,但还不能完全辨别媒体信息的真实性。

2,接触程度

(1)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大学生追求新事物的心理作用,在大学生阶段,接触新媒介技术的学生越来越多,有95.16%的学生使用手机,80.65%的学生使用电脑,58.06%的学生接触电视,12.9%的学生接触广播。在问及最喜欢的媒介时,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比例最高,达79.03%,手机等移动设备每天使用的比例达到87.1%,传统媒体报刊、广播每天使用的比例仅有1.61%,几乎不使用达41.94%和46.77%,完全不使用达6.45%,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大学生有接触传统媒介,但比例不高,当今大学生更倾向于新媒介。

(2)对媒体信息价值的判断

调查发现,互联网以快捷居所有选项的榜首,在互联网选项中,感兴趣的内容居高的是新闻板块,第二是影视娱乐板块,分别达72.56%和67.74%。在问及您认为新媒体最重要的功能有哪些中,传播信息得分最高,平均综合得分达6.76,居第二的是倡导思想理念,平均综合得分为5.08,最低的是缓和社会矛盾,只有2.68分。在大学生眼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同,传播信息还是首要功能,折射出我们对于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的力度不够,大学生对于新媒体的功能、对于媒体信息价值的判断还没有全面的认知。

(3)接触的目的和动机

在被调查者中,平均每天接触各类媒体的时间总和为3小时的比例达56.45%,对媒介的依赖度为依赖的比例达58.06%,非常依赖的比例达到17.14%,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于新媒介存在着普遍的依赖现象,且接触时间较长。我们看到,在目的和动机中排第一和第二的是与人交流和获取新闻,比例高达77.42%和75.81%,休闲娱乐达74.19%,消磨时间达59.68%,大学生接触新媒介的动机和目的趋向于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满足与他人交流的同时也兼顾休闲娱乐,目的不再单一。

3,反映、互动程度

(1)媒介内容的选择

调查显示,66.13%的被调查者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有时会选择的比例是29.03%,较少和一般不会的只有1.61%、3.23%、,半数以上的大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表明大学生对媒体信息有一定的判断能力,说明青少年在对待自己的问题上是充满自信的,当然问题是,他们的正确判断是否真的“正确”。在问及新媒介所传达的信息是否可信时,选择完全可信的比例低至0.00%,72.58%的大学生选择部分可信,1.61%的大学生选择完全不可信。同样在对于新媒介给予的信息,您是否会全部采用项,87.1%的大学生选择部分采用,这表明当今大学生对于媒介的可信度略有偏高,但还没有盲目到完全可信的状态。

(2)生活方式的影响

调查中,新媒介对于您平时生活的影响如何项,8.06%选择了影响重大,50%选择了影响较大,40.32%选择一般,调查显示互联网不仅仅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方法,更重要的他是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是人际交往方式,与此相关的是认为互联网将影响和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知识的来源问题,虽然新媒体技术发展历程不长,但是在如今已经成为影响当今大学生的重要因素。它改变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改变着高校的管理体制,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加拿大多伦多学派的鼻祖哈罗德·亚当斯·英尼斯曾指出传播技术的发展无一例外的产生了三种结果,他改变了人们的兴趣结构(人们所考虑的事情),符号的类型(人用以思考的工具),以及社区的本质(思想起源的地方)。新媒介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当今大学生的兴趣结构,与之前的学生群体相比,大学生们利用新媒体技术实行人际交流和休闲娱乐、专业学习,且他们更愿意利用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技术来实现生活的便利,同时,众多的网上社区成为思想起源的地方,线上线下的互动成为思想交流的新形势。

种种迹象表明,大学生们对于新媒体技术的热爱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中,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很多高校并没有重视学生的新媒介素养教育,当今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水平参差不一,这一阶段的学生群体的新媒介素养水平的高低完全取于个人的人生经历和道德素质,并未系统化和理论化,这给当今高校的德育工作和舆论建设带来相当大的难题和挑战。

【调查结果分析及建议】

网络技术的普及,宣告传统全知型、全能型“把关人”时代的终结和“全民把关”新世纪的到来。在这场颠覆和超越进程中,需要更多的“把关人”来维护网络安全、网络公德以及网络秩序。除了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网络服务商要加强行业自律之外,职业“把关人”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专业水平,变监督为主向引导和监督并重转变,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把关服务。更关键的是,普通网民要树立“自我把关”的意识,不断提高媒介素养,真正体现网络传播者的把关作用,净化网络生态环境。这既是网络时代赋予普通公众的一项权利,亦是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价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则是指导网民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具有正确选择、准确理解、合理评价的能力并能成为有创新性的传播者的教育。具体内容分为以下三方面:

(一)培养网民对媒介的认知能力

媒介素养是一种对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媒介几乎可以说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第一信息来源,获取信息成为人们行动的基础,几乎没有人在生活中不依赖于媒介所提供的信息,作为信息主要来源的媒介也因此体现出其重要性。

不过,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方式去解读这些信息,那么,这些信息对人们不但没有帮助,有时甚至会有害,2006年的“网络暴民”现象便是生动的例子。因而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事实上构成了媒介认知能力的核心。

(二)培养网民对媒介及信息的理性批判能力

对媒介及信息的批判性意味着我们要分清正确的和错误的或有用和无用的媒介行为和信息。网民对媒介及信息的批判意识,主要体现在网民对媒介的意识形态及传播内容的批评,这种批评是公众从媒介的基本知识和认识其意识形态功能入手,从而建构公众的批判意识和觉悟。因此,培养网民对媒介及信息的理性批判不仅是网络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民主社会的重要特征。尤其是伴随着电子传播时代的技术升级,媒介文化也在不断变革,这两者的平行发展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三)培养网民运用媒介以实现自身发展的能力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发展。信息时代,网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包括网民的个性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其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协调发展,乃至人格与创造力的全面发展

当今社会,媒介素养教育正是为达到这一目标的最好实践方式之一。在了解的基础上正确使用媒介,把媒介素养落实到个体观看行为和使用行为上,不断提高自己对信息的认知水平、语言能力和社会经验,把媒介素养与其他素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国内较早关注媒介素养教育的学者卜卫教授把媒介素养教育归纳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媒体宣传三种基本的途径。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国内外学者和媒介素养教育实践者的相关论述,笔者认为,我国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应就不同的人群采取多种方法、多种途径,简述为以下两点:

(1)媒介素养教育成为学生的基本课程

网民媒介素养教育是~个社会化的全过程。对于在校学生,要指导和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媒介的性质、学会利用和使用媒介获取信息并正确看待所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媒介内容。这种思想是与当今世界上所提倡的通识教育与全人教育的理念相一致的。通过学校教育系统地普及、提高学生对媒介的知识和认识,是对这一群体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

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关键是要注意方式和方法,我国台湾地区在这方面已经走在大陆的前面。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不同,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重点和方式也应有所区别。比如小学生,关键要让他们知道,媒介所呈现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是有差别的,从媒介中所接触到的现象和看法只不过是很多现象和可能的观点中的一部分而已,学会用自己的生活感受来欣赏、理解所看到的内容。对于大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比较、批判能力,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帮助他们如何解读媒介内容,培养批判意识和审美能力,并懂得如何利用媒介满足自己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多方面需要。

理论上,每一位网民都需要接受学校教育,所以,通过这样的媒介素养教育应该能让他们对媒介有基本的认识。所以,通过学校教育体系来进行媒介素养教育,从长远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

(2)采用多种教育形式提升网民素养水平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主动式媒介消费将变得越来越重要。网民离开学校终身学习的主要方式将是利用公共信息平台进行自学和相互学习,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学习社区、特别是虚拟学习社区将成为人们学习的主要场所。

因此,通过包括媒体在内的各种公共信息平台向公众普及和推广媒介知识、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将是公众提高媒体素养的主要途径。随着社会化、民主化程度的提高,一些独立于政府和商,“业利益的第三方力量将组织和推动媒介素养教育并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指导,而政府和部分媒体也将可能以其独特的方式参与到社会整体的媒介素养培养体系中来。

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面对全球化和商业化,浪潮席卷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面对蕴含着各种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信息和媒介内容的大量涌入,由“网络暴民”现象生发的网民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已经变得紧迫而严峻。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要维护网民与媒介、社会的和谐发展,媒介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调查总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介以前所未有的状态参与到人类的方方面面,给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带来了变革式的跨越。在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舆论场所,人们缺乏实际空间的种种考虑,可以较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行成虚拟网络中的意见领袖,从而主导网络中的议题走向,又由于当今大学生对于新事物接受的能力较强,更倾向于新媒体带来的种种便利,况且对于网络中的意见处于难以判定的状态,这都给高校如何建立社会良性互动的共同体,在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的前提下,动员和组织当今大学生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政治参与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如何在变化发展的形势下面,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学生德育工作和舆论建设,全面提高高校管理部门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高校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并对高校如何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着力培养具有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自行负责能力的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开展新媒介素养教育通识课程,并将其纳入到正常的课程规划中

2000年,上海团市委在《2000上海青年发展报告——传媒力量与当代青年》的报告中专门研究了青年的媒介素养问题,并且采用了定量方法得出结论:青年“对媒体的理性认识有所欠缺;对媒介道德的认识不足”。调查结果与此相同的是,当今大学生媒介素养参差不一,对特定的信息难以有正确的选择和认知,这就要求高校设置相关通识课程,重视学生新媒体素养的培养,把思想道德教育和意识形态导向、心理教育贯穿到整个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之中。高校在制定相关课程的同时要考虑到,抬升受众的媒介道德水平,提高其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尊重每位受众,使其有效地利用大众传媒帮助自己成长与进步。这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注重新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正如“在每一次媒介教师的国际集会上,每一个人重新学习的第一课就是,必须树立观念,不是单数的媒介教育,而是复数形式的、多种多样的媒介教育。

(二)正确认识新媒体技术的作用,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克服三种不良心态

新媒体技术之所以能够被广大大学生接受,就在于新媒体技术具有方便、快捷、隐密性强等传统媒体所缺乏的优势,这是时代的潮流所在。当传统媒体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时,新媒体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赢得了大学生的青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生能够从新媒体技术中获取自己想要的“任何”信息,这给高校舆论引导部门带来了新的难题,怎么样积极的引导正确的价值观?怎样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管理部门要改变之前用传统媒介管理学生的做法,要克服盲目排斥、畏惧、漠视的心态,要重视并主动参与到网络舆论建设,积极主动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利用学生对新媒介的接受程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科学应对学生舆论工作,做到及早发现、正确引导、果断处置

新媒体技术给高校管理带来的另外一个难题就是每个学生都可以是一个潜在的传播力量,并且有关事情通过新媒体技术的传播会发生几何效应。如果高校不能科学的应对学生的舆论工作,一味的堵学生言论,将丧失工作的主动权,事态的发展极有可能超出管控的范围。所以,高校要科学的应对学生舆论工作,在源头上开展舆论建设,做到及早发现、正确引导、果断处置。

(四)利用新媒介的独有特性开展和普及新媒介素养教育

新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在我们国家,这一问题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人在认知上明显不足,当然这与我们国家的制度有一定的关联。林爱兵曾深入分析了导致这种状况的多种原因:“我国的媒体在经营和管理上受到政府一定的控制,但拥有向大众发布信息的特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信息形成了垄断,造成受众可用于判断的基础信息的匮乏;长期以来传媒稍带呆板的、强制色彩的教化模式,使得受众对传媒传递的信息丧失了基本的警觉性,我国的受众是很好的接受者,却不是很好的分析者、判断者和批判者;我国受众具备的传媒素养层次存在巨大差距。

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说道“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正处在这个大潮之中,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深。我国互联网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网络走入千家万户,网民数量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网络大国。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给社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人类的生产方式实现了革命性的跨越。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教育将是我们在未来面临的难题。而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是祖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后备力量,是新媒体最具代表性的用户,在这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们如何使用新媒介技术,如何选择、理解、运用、发展和创造新媒介,都将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不容忽视且刻不容缓。

我们应该认识到,新媒介素养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今的教育认知当中,要认识到新媒介素养教育不仅仅是小学生应该了解、学习的课程,大学生、成年人也应该了解、学习并会运用。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更应该转变观念,要利用新媒介独有的特性开展和普及新媒介素养教育。要有意识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兴的传播载体向大学生们传播和普及大众传播相关知识,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话题中来,让他们讨论新闻、了解媒介。

第五篇: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问卷表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问卷表

1.您的性别? ◎男

◎女 2.您的政治面貌?

◎中国党员 ◎ 共青团员 ◎民主党派 ◎群众 3.您所学的专业领域?

◎理科 ◎工科 ◎文科 ◎其它 4.您目前处于什么学习阶段?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研究生及其以上 5.您平时使用最多的媒介

◎报刊杂志 ◎广播 ◎电视 ◎电脑 ◎手机 6.您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是

◎小于1小时 ◎ 1小时至3小时 ◎3小时至6小时 ◎6小时以上 7.您看报纸和杂志的频率是

◎每天都看 ◎5天看一次 ◎一周一次 ◎偶尔看看 8.您一般上网娱乐(包括与人交流)的时间是

◎小于1小时 ◎1小时到2小时 ◎2小时到3小时 ◎3小时到4小时 ◎大于4小时 9.您使用手机上网目的是(可多选)◎使用QQ、飞信等与人沟通交流

◎使用百度、谷歌查询信息

◎浏览当天新闻

◎听音乐、看小说、看电影

◎玩游戏

10.您在使用媒介浏览信息、新闻时,会有意识地辨析它们的真实性吗? ◎全部信息都会主观过滤

◎会,但也只是想一想不会深究

◎很少会,认为基本上是真实客观的◎完全不会,觉得都是真实的

11.您是否会有本打算去自习看书,却被电影、电视、游戏等媒介产品所打乱,而不能控制的行为?

◎经常有 ◎偶尔会有 ◎很少有 ◎基本没有 12.上课、学习的时候会用手机上网吗? ◎经常有 ◎偶尔会有 ◎很少有 ◎基本没有 13.您认为媒介中的广告对您的影响

◎非常大的影响且很容易受其影响 ◎ 影响比较大 ◎影响较小 ◎基本没有影响 ◎完全没有影响

14.您对网络游戏的态度是 ◎非常憎恨,认为玩物丧志

◎ 既爱又恨,但不能戒掉还是每天都玩

◎非常喜爱认为已经成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小玩怡情,大玩丧志

15.您认为外国媒介传播的产品(好莱坞电影等)是意识形态渗透的表现吗? ◎非常赞同 ◎知道,但不会拒绝认为不会渗透自己 ◎不赞同,觉得小题大做 16.您从哪里获得“媒介素养教育”相关内容?(可多选)

□ 报纸杂志 □ 广播电视 □ 网络 □ 学校课堂教育 □ 家庭教育 □ 不了解 17.您认为当今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缺失的方面有(可多选)□ 媒介使用技术

□ 媒介选择能力

□ 媒介批判意识

□ 媒介环境交往能力

□ 媒介道德伦理观

□ 媒介心理素质

□ 媒介法律意识

18.您认为在当今时代下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必要吗? ◎非常必要 ◎必要 ◎现在不必要将来应该需要 ◎没必要 ◎不了解 19.您认为“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教育应该以哪种形式出现? ◎必修课,且要进行正规的课程考试

◎必须课,不需课程考试 ◎选修课,和学分挂钩

◎选修课,不和学分挂钩

20.您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请给出您的一些建议及措施

下载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之我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之我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媒介素养论文

    【题目一】简述媒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题目二】结合你的媒介接触情况谈一谈电子媒介对你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专业:软件工程班级:JAVA技术11-01 简述媒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问卷表(5篇)

    南京、上海两地高等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调查问卷学校专业年级填 写 说 明 1. 请在每个问题后上填写适合你自己情况的答案,如有在选项中出现,请补充完整。 2.如无特殊说明,每......

    媒介素养调查问卷

    关于当代大学师范生媒介素养的问卷调查亲爱的同学,您好!我正在为我的毕业论文做一项研究,衷心地希望您能给予协助。本调查旨在了解您对媒介素养的看法。您所提供的真实情况和宝......

    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之我见(推荐)

    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之我见 ------由单立勋教授培训所引发的思考 周三下午,又到了新教师培训时间,本次培训校方为我们请来了单立勋教授和王诺斯主任,两位老师分别从教学和科研两......

    论大学生媒介素养及其教育(共5篇)

    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及其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的影响日益扩大,应用网络媒体的网民迅速增加,特别是青年学生成为网络应用的主力军。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

    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一、现阶段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及其原因探析1.知识体系构成呈现实用化受就业压力的影响,多数大学生倾向性的选择实用化的专业,比如: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多数学生会选择计算机、......

    创新型大学生培养之我见

    创新型大学生培养之我见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实现人才强国的重要途径,而大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大学生是否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敏锐的创新思维和高超的创新能力直接关系......

    媒介素养课的感想

    当代人不可或缺的媒介素养 XXX级专业X班 学号; 姓名;当代人不可或缺的媒介素养 在当下经济文化各个方面迅速的时代,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当代人要努力跟紧时代的脚步,不落后于时代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