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意见(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0:1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市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市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意见》。

第一篇:北京市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意见

北京市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意见

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 发展思维能力,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88年以来, 我市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进入了稳步提高的阶段。广大教师在市、区(县)、校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 在各级教研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努力学习现代教学理论, 积极开展改革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 注重总结和推广成功的教改经验, 在加强与改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1.课堂教学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多数教师能够认真钻研教材, 分析知识间的联系,注意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 从基础知识、能力、思想品德的有机结合上, 全面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并落实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在教学中, 能注意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优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意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注意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主动地获取知识;注意课堂练习的组织与安排, 做到讲练结合。在与各兄弟省

市的教学交流和我市参加的全国教学评优课活动中,小学数学课多次获得好评。2.专题研究得到深入广泛的发展

7年来, 我市各区(县)、学校先后进行了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研究; 进行了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攀学结构和寓德育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的研究, 在部分学校进行了推广马芯兰教学经验的中间试验。还有更多的学校, 从本校实际出发,确定了专题研究的子课题。这些研究工作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推动了教学改革不断向前发展。通过认真总结,有的论文在全国获得较高的评价, 有的经验将在我市更大的区域内推八。3.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十分活获, 成效显著

市、区(县)、校三级教研组织进一步得到健全和发展,初步形成了相互贯通的教研网络。其中一部分先进教研组的活动, 已经从一般的制订教学进度、备课和互相听课, 提高到围绕研究专题学习教育理论、进行教学实践、总结教改经验的新水平。在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中, 一批青年教师得到了老教师的传、帮、带, 无论是在树立敬业精神方面还是在总结教学经验方面, 都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他们中间的佼佼者, 已成长为我市小学数学的教学骨干或学科教学带头人。

4教学指导及时有效, 教学管理日臻完善

几年来, 我市陆续颁布了《加强与改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意见》、《北京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试行方案》《北京市小学数学毕业考试说明》等一系列指导教学的文件。与此同时, 各级教研部门广泛开展了教学评优活动; 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 进行教学指导,了解教学动态, 总结教学经验, 提出改进意见。教学过程的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有力地保证了我市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使之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并逐年有所提高。

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教学改革的发展还很不平衡, 还存在着影响教学质量而需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 对加强“ 双基” 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辩证统一关系, 还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 措施还不得力; “ 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提供全面、清楚的信息, 进行及时的反馈与调节, 引导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 获取数学知识” 的教学思路, 还没有被更多的教师理解和掌握; 重“教” 轻“ 学”、重“结论” 轻“过程”、重“知识” 轻“ 能力” 和重“模仿” 轻“ 创造” 的现象, 还时有发生。

三、今后几年的工作重点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以及北京市中小学教学工作会议精神, 今后几年我市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重点是:

——紧密联系学科教学实际,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党中央提出的“ 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意义,更新观念,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促进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的素质。

——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打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纵深仗。

——紧紧围绕“ 加强数学基础知识教学, 发展智力, 培养能力, 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 的间题, 开展广泛深入的专题研究。

—— 加强小学数学师资队伍的自身建设。要注重发择各级学科教学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在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 要注重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的全面提高, 使他们尽快地成长起来, 以增强改革的后劲。

——强化教学管理, 优化教学过程。要着重抓好小学数学教学常规的规范化管理, 抓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抓好对学生学习的形成性考查。

四、对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我市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意见

1.全面理解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含义, 是教学改革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从数学基础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学日的作厂明确具体的规定。教师应该认识三者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把握好这一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并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落实。在教学中, 应该努力体现“概括化、系统化的知识是学生能力、智力发展的基础, 而能力、智力的发展又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这一相辅相成的关系。数学学科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与知识、能力处于同等的地位。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过程中, 要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理想教育, 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

正确认识课堂教学的实质。从现代教学论的观念看,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 又是学生的发展过程。因此, 教师要彻底摈弃“ 注入式”教学, 把主要精力用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提供信息, 进行调节,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去。要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结论为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要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变“教师讲授居先、学生视听为主” 的课堂教学结构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结构。要在课堂教学中, 充分发挥《北京市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试行)》的正导向功能。

深入、系统地钻研教材, 掌握小学数学的知识结构。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强、逻辑严谨、应用广泛的特点。教师要通过对每一道例题、习题、思考题以及有关文字说明的反复研究, 明确小学数学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明确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教学的重点、难点,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德育因素, 全面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要逐步做到熟悉全套教材, 掌握各年级教学要求的不同层次, 使教学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统一起来。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这些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必须使他们切实学好。教授数学基础知识, 要有总体设计,使学生能循序渐进, 逐步认识和掌握。要注意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实际和思维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 突出重点, 分散难点, 重视比较对照, 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完善学生的认识结构。与此同时, 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使用数学术语。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因此, 数学教学历来要求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 把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放在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 既要重视一般能力的培养, 也要重视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结构,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 小学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具备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计算能力, 首先要加强口算的基础训练。教学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 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 根据算理掌握法则, 再用法则指导计算, 最后通过一定的练习, 逐步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要求。估算和验算是一种能力, 也是一种习惯, 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方法, 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习惯。

要结合教学内容, 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培养初步逻辑思维能力贯穿于不同年级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时, 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观察或操作,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 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对于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新知识, 应该利用学习的迁移规律, 启发学生自己推导出来。学生的操作等实践活动要适时、适量、适度。要与思维活动、语言表达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的思维品质。

通过几何初步知识教学,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授几何初步知识, 要把握小学实验几何的特点,采用学生喜爱的“ 看一看、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 等活动方式, 利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 促进心理过程的内化, 从而掌握图形特征, 推导出求积的计算公式, 并学会运用, 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一是应用的广泛性。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养成“ 学数学、用数学” 的意识, 逐步具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而且也是学科教学本身的需要。在备课时要把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 并在教学过程中把德育因素渗透进去。要注意克服把德育与数学知识教学割裂开来,或脱离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超越其接受能力的形式主义的做法。

数学教师要为人师表, 以自己良好的精神风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授课的练习要紧扣教学要求, 目的明确, 针对性强..新课前的练习, 要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服务,新课中的练习, 要有利于引起学生思考, 内容上要注意引导性, 形式上要有启发性; 新课后的练习, 要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深化认识, 内容上要注意抓住知识的本质,突出重点, 形式上要有适当的变化, 编排要有层次、有坡度。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练习题, 合理分配练习时间, 适当安排练习的次数, 提高练习的效率。要加强对练习课和复习课的研究。

要加强练习和复习对于学生巩固记忆、加深理解、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有重要作用, 有利于把分散学习的数学知识, 进行系统整理和概括提高, 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识结构。练习课和复习课不能上成单纯的习题课。要通过练习和复习, 及时弥补学生学习上的漏洞, 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使学到的数学知识概括化、系统化, 促进学习的迁移, 发展学生的智力。

3、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仅受课堂教学影响, 而且受课外活动以及家庭和社会诸方面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整体功能,..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都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扩大视野, 增长才干, 发展志趣和特长。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课外活动..如开辟数学园地、组织兴趣小组等.., 要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自由选择, 自愿参加。加强各级各类教研活动, 是促进小学数学教师成长, 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区(县)、学校的各级各类教研组织, 应围绕全市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专题, 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为取得阶段性成果, 各区(县)、学校可以确定与中心课题相配合的子课题, 通过学习、研究、实践、总结, 不断把教学改革推向前进。

教研活动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注重实效。活动中, 新、老教师要发挥各自的特长, 畅所欲言,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各区(县)、学校都要抓好典型, 及时总结、推广先进教研活动的经验。

5、改进对学生成绩的考查和评定, 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要做到正确、科学地进行成绩考查与评定, 坚决克服“ 题海战术” 等加重学生负担的做法。

要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及调整意见为依据, 考查和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小学数学毕业考试, 要严格执行《北京市小学数学毕业考试说明》的规定。编拟试题时, 要按照小学数学总的教学要求和某一阶段的教学要求, 既考查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情况, 也要注意能力和学习习惯等方而的考查。

在改进期末和毕业考试的同时, 进一步加强形成性的考查。通过课堂提问、对作业的评定和书面测验等形式, 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发展的情况, 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过程, 改进教学方法, 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成绩的考查和评定中, 要做好定量和定性分析工作, 切实掌握每一个学生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 为因材施教创造条件。

要以我市改进初中入学办法为契机, 努力探索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途径, 探索改革对学生成绩考查和评定方法的新思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任重道远, 要继续发扬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优良传统, 为夺取新的胜利而努力工作。

教师要注意改进课堂教学结构, 善于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和学生实际, 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教学能力。要注重对教学工作的自我评价, 做好课后小记、小结和总结工作。既要重视终结性评价, 也要贡视形成性评价, 使教学工作不断规范化。

五、全面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地理知识, 还要在传授地理知识的过程中, 启发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 使学生获得一些掌握知识的基本技能(如“ 测距离、定方向、绘制简单平面图、填注地理空白图、阅读和运用地图等), 不断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地理教材内容含有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 教师要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 善于挖掘和运用这些因素, 对学生进行教育。要通过具体的地理知识传授,培养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育学生从小懂得合理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义, 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总之,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品德教育三者有机结合, 全面完成地理教学任务。

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为实现今后几年小学地理教学改革工作目标, 不断提高小学地理教学质量, 努力开创我市小学地理教学改革的新局面, 现提出以下几点具体意见:

一、要认真钻研教材

在学习《教学大纲》和《国情教育纲要》的基础上,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既要熟悉教材的全部内容、编排体系和各部分教材之间地理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 也要掌握每个单元、每一课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重点和难点, 还要明确影响学生发展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拟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和规范的教学实施方案,并严格执行。

二、要注重加强直观教学

在教学中, 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地理课的特点, 注意充分运用地图、地理图片、地理模型、地理标本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还要注意课堂教学的情感因素。

近几年来, 我市一些小学配备了电化教学设备, 教师要积极利用这些已有的辅助教学手段, 做到运用得当, 操作熟练, 使之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适当组织学生通过观看有关地理教学的电影、录像、电视或观察当地的山河地貌, 了解本地的物产资源、居民点、交通状况, 参观附近的工厂、名胜古迹等, 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扩大视野, 培养兴趣。联系实际有助于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了解祖国和世界, 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

三、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

组织和开展地理课外活动, 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对于开阔学生视野, 使学生获得一些地理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都有重要意义。地理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如乡土地理调查, 测绘简单的学校平面图, 参观访问, 野外观察, 制作地理模型, 举办地理报告会、地理知识竞赛, 建立小气象哨, 组织地理游戏, 出地理黑板报等。可以是全体学生参加, 也可以组织部分学生参加。

四、加强地理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为适应教学需要, 作为一名地理课教师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如简练、流畅的普通话..自然、亲切、富有情感的教态;设计科学、合理、用字规范、书写工整的板书; 教学挂图选择准确, 悬挂位置得当, 指图规范并和语言协调一致; 熟练运用地球仪, 操作规范;要努力争取会画中国、北京市的轮廓略图、各大洲的几何图形示意图, 以及我国的主要山脉、河流和铁路干线等分布示意图。

五、做好小学地理课向小学社会课过渡的准备

国家教委决定, 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设置社会学科, 以取代现行的小学地理和历史两学科。因此, 我市小学地理课将自1996年秋季开始逐步过渡为社会课。鉴于这种情况, 广大教师要敢于迎接挑战, 善于把握机遇, 在继续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还要从思想认识、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诸方面做好准备, 以适应新的教学工作需要..有关部门也要做好教师的人员配备和业务培训工作, 以及教学设备等方面的“硬件” 建设。在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我市小学地理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教研员要切实打好提高小学地理教学质量的纵深仗, 为提高首都中小学教育的整体质量而努力奋斗!

《定的评价标准》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研究部门加强对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管理、指导和教育教学决策科学化, 提供了一个较为客观、相对合理的依据, 在使用时, 要注意发挥它的导向作用。

六、加强各年级段的衔接与课内课外的联系

语文教学是一个整体, 加强小学各年级段的衔接,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既要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总要求, 又要把握低、中、高各年级段的教学重点。低年级不仅要重视识字、写字和词句的教学, 还应该重视听话、说话能力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年级是承前启后的年级段, 要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 加强“段” 的教学, 为高年级打好基础。高年级要在知识、能力和思维的综合训练中, 全面完成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此外, 还要加强小学与幼儿园、初中的衔接。

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加速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丰富学生的生活, 陶冶学生的情操, 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因此, 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地开展。当前, 要特别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组织各种读书活动, 采取多种形式检查阅读效果, 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七、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紊质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 注重学习, 及时获取教改信息, 使自己具备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 并能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青年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 谦虚谨慎, 勤学苦练, 深入钻研, 不断提高理解教材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更好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认真做到以上几点, 我市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就能进一步加强与改进, 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就会稳步提高。让我们继续解放思想, 抓住机遇, 勇于探索;为提高首都小学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而努力。

第二篇: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

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

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意在有效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彰显不足、经典文学作品阅读量不够、作文教学程式化、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实践整合不够充分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

一、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加强学段间衔接

第一条小学1-2年级重点关注学生正确掌握拼音、笔顺、握笔姿势等基础内容。3-4年级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初步学会默读、略读,乐于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5-6年级重点培养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初步能力。

第二条初中加强词句的理解和使用,强化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高中突出基础性和选择性,全面提高读写能力、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传承经典,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革命历史题材作为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基本素材

第三条在教学中重视对国学经典文化的学习,重视历史文化的熏陶,加强与革命传统教育的结合,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使语文教学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之一。

第四条小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可以通过讲故事、阅读连环画等形式,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和革命英雄人物事迹。为学生精选蒙学读物和古诗词等优秀国学经典,通过熟读成诵,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

第五条初中积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通过与课内古诗文相关联的作家、作品,增加学生国学经典的阅读数量。为学生推荐表现中国人民为了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革命历史作品,有效对学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第六条高中积极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可以采用专题学习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中华璀璨国学文化、悠久历史文化的了解,教育学生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发扬传统美德。可以基于校本课程,选择经典国学作品以及重要革命文献,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进行研读。

三、切实加强学科思想、经验培养,在运用中学习语文

第七条重视汉字书写、书法、楹联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小学低年级通过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中、高年级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应用规律,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应用的实际效果。

第八条初中要聚焦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掌握随文学习的基本词汇、语法知识、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实际运用效果。要重视听说读写的结合,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应用的联系。

第九条高中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反思批判的习惯,课堂上提倡以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为特征的多重对话,注重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四、积极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能力

第十条小学1-2年级通过讲故事、游戏、诵读、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3-4年级指导学生读懂单篇文章,理解重点内容。5-6年级注意篇章整体阅读,品读重点段落,基本理解作品内涵。

第十一条初中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倡整体阅读、主题阅读、比较阅读,读懂一般科技类和说明类文章。高中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品味优秀作品,感受作品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提倡专题阅读、比较阅读,读懂社科类和评论类文章。

五、不断丰富阅读资源,加强方法指导

第十二条小学1-2年级精选适宜的启蒙读物,采用诵读、讲述和背诵等形式进行学习。3-4年级推荐不同文体的单篇短文、优秀传统文化读物。5-6年级推荐并配备中、长篇文章及适宜的多体裁文学名著。小学阶段每天安排一定时间组织学生独立阅读,着力培养阅读习惯。

第十三条初中每学年阅读3部以上经典文学名著,高中每学年阅读5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教师要注重阅读方式和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提升阅读品位,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精神世界。

六、有效加强学生写作能力培养

第十四条小学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社会生活、乐于表达内心思想。1-2年级训练学生文字表达意思清楚、通顺规范。3-4年级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积累的语言素材,注重写作的条理性。5-6年级指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构建文章框架,做到较为熟练准确地表达真情实感。

第十五条初中培养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鼓励以日记、随笔等形式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情感体验,积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反映生活。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适应现实生活需要的实用类文章的写作能力。

第十六条高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指导学生运用“微写作”等形式反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鼓励教师当面批改学生习作。提倡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结合,实现相互促进。

七、扎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倡导开放学习

第十七条积极拓展、整合教学资源,促进语文和其他学科教学的衔接。提倡把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内容作为语文学习的依托和背景,加强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体验性和实践性,构建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语文教与学方式。

第十八条加强教学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将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以语文应用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听说读写能力。鼓励学校和资源单位合作研发校本课程,走进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引进高校及研究机构优质语文教学资源,多渠道补充教育教学资源。

第十九条支持设立学生读书俱乐部、辩论俱乐部、写作俱乐部等各类语文社团,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跨年级、跨校常态化开展活动。鼓励社会单位和个人参与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开放性语文学习模式。

第二十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推动各类语文主题俱乐部开展网上交流,利用网络系统记录俱乐部活动过程、积累活动成果。中学生活动成果记入学业评价档案,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八、不断深化学习评价方式改革

第二十一条对每一个小学生的成长作个性化动态记录。初中开始完整记录学业成绩,突出评价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语文综合素养。中、高考语文试卷中增大古诗文、现代文阅读量,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考查,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例,设置“可选择性”作文命题。

第三篇: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全文

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全文

根据2014年10月13日北京市教委发布的《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北京市中、高考语文试卷将增大古诗文、现代文阅读量,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考查,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例,设置“可选择性”作文命题。

意见提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革命历史题材将更多地成为中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基本素材。语文学科还将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以语文应用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能力。

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更好地推进全市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有效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彰显不足、经典文学作品阅读量不够、作文教学程式化、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实践整合不够充分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现就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以下意见。

一、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加强学段间衔接

第一条 小学1-2年级重点关注学生正确掌握拼音、笔顺、握笔姿势等基础内容。3-4年级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初步学会默读、略读,乐于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5-6年级重点培养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初步能力。

第二条 初中

加强词句的理解和使用,强化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高中突出基础性和选择性,全面提高读写能力、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传承经典,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革命历史题材作为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基本素材

第三条 在教学中重视对国学经典文化的学习,重视历史文化的熏陶,加强与革命传统教育的结合,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使语文教学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之一。

第四条 小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可以通过讲故事、阅读连环画等形式,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和革命英雄人物事迹。为学生精选蒙学读物和古诗词等优秀国学经典,通过熟读成诵,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

第五条 初中

积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通过与课内古诗文相关联的作家、作品,增加学生国学经典的阅读数量。为学生推荐表现中国人民为了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革命历史作品,有效对学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第六条 高中积极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可以采用专题学习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中华璀璨国学文化、悠久历史文化的了解,教育学生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发扬传统美德。可以基于校本课程,选择经典国学作品以及重要革命文献,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进行研读。

三、切实加强学科思想、经验培养,在运用中学习语文

第七条 重视汉字书写、书法、楹联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小学低年级通过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中、高年级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应用规律,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应用的实际效果。

第八条 初中

要聚焦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掌握随文学习的基本词汇、语法知识、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实际运用效果。要重视听说读写的结合,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应用的联系。

第九条 高中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反思批判的习惯,课堂上提倡以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为特征的多重对话,注重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四、积极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能力

第十条 小学1-2年级通过讲故事、游戏、诵读、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3-4年级指导学生读懂单篇文章,理解重点内容。5-6年级注意篇章整体阅读,品读重点段落,基本理解作品内涵。

第十一条 初中

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倡整体阅读、主题阅读、比较阅读,读懂一般科技类和说明类文章。高中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品味优秀作品,感受作品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提倡专题阅读、比较阅读,读懂社科类和评论类文章。

五、不断丰富阅读资源,加强方法指导

第十二条 小学1-2年级精选适宜的启蒙读物,采用诵读、讲述和背诵等形式进行学习。3-4年级推荐不同文体的单篇短文、优秀传统文化读物。5-6年级推荐并配备中、长篇文章及适宜的多体裁文学名著。小学阶段每天安排一定时间组织学生独立阅读,着力培养阅读习惯。

第十三条 初中

每学年阅读3部以上经典文学名著,高中每学年阅读5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教师要注重阅读方式和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提升阅读品位,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精神世界。

六、有效加强学生写作能力培养

第十四条 小学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社会生活、乐于表达内心思想。1-2年级训练学生文字表达意思清楚、通顺规范。3-4年级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积累的语言素材,注重写作的条理性。5-6年级指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构建文章框架,做到较为熟练准确地表达真情实感。

第十五条 初中

培养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鼓励以日记、随笔等形式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情感体验,积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反映生活。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适应现实生活需要的实用类文章的写作能力。第十六条 高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指导学生运用“微写作”等形式反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鼓励教师当面批改学生习作。提倡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结合,实现相互促进。

七、扎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倡导开放学习

第十七条 积极拓展、整合教学资源,促进语文和其他学科教学的衔接。提倡把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内容作为语文学习的依托和背景,加强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体验性和实践性,构建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语文教与学方式。

第十八条 加强教学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将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以语文应用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听说读写能力。鼓励学校和资源单位合作研发校本课程,走进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引进高校及研究机构优质语文教学资源,多渠道补充教育教学资源。

第十九条 支持设立学生读书俱乐部、辩论俱乐部、写作俱乐部等各类语文社团,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跨年级、跨校常态化开展活动。鼓励社会单位和个人参与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开放性语文学习模式。

第二十条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推动各类语文主题俱乐部开展网上交流,利用网络系统记录俱乐部活动过程、积累活动成果。中学生活动成果记入学业评价档案,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八、不断深化学习评价方式改革

第二十一条 对每一个小学生的成长作个性化动态记录。

初中开始完整记录学业成绩,突出评价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语文综合素养。中、高考[微博]语文试卷中增大古诗文、现代文阅读量,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考查,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例,设置“可选择性”作文命题。

第四篇:北京市加强与改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指导意见2013-7-3

北京市加强与改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一、课程价值与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究技术应用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责任感和价值观。

信息素养课程目标的落实,不仅强调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思想、基本工具及其基本操作与应用技术的掌握;也强调通过具体操作或应用过程,在实际体验中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更要强调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技术观和价值观,对信息道德、信息伦理、信息文化发生感悟与内化,养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和改善生活的意识,积极、负责地使用信息技术。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提升的过程,在不同学段,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内容各不相同,在信息素养的培养水平上各有侧重。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内容按照基础内容和拓展内容的方式进行设计。基础内容包含“信息技术基础”“信息加工与表达”和“网络与信息交流”三个部分。小学拓展内容为“算法与程序设计入门”,初中拓展内容为“算法与程序设计”。不同学段在内容和水平上相互衔接、各有侧重,小学阶段学习以体验为主,初中阶段则逐渐向解决实际问题过渡。

本意见中的基础部分是北京市各学校必须完成的内容,拓展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条件选择开设。鉴于拓展内容对于学生成长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建议各学校从实际出发,在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探索,进一步完善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体系。

(一)小学部分

基础内容

基础内容的主要目标包括:(1)从外观上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在具体操作中对文件管理形成初步的体验,形成负责、安全使用计算机的意识;(2)能够借助各种简单工具编辑多种媒体信息,并根据学习与生活的实际需要利用各种媒体来进行简单表达,实现有效的交流,在此过程中初步认识多媒体及其应用;(3)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能够借助网络进行交流;在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变化。

专题1.信息技术基础 1.硬件与数码设备

(1)通过观察,能够说出计算机基本硬件设备的名称。例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2)能识别和使用常用数码设备的开关和接口。例如:电源开关、菜单操作按钮、USB接口、音频接口等。

(3)认识并能说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电子设备及其功能。例如: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和手机等。

(4)尝试使用身边的数码设备采集加工信息。2.计算机软件

(1)能列举计算机中常用的软件。

(2)熟悉键盘并掌握正确的键盘和鼠标操作方法。

(3)熟悉常用的软件与文件图标,会用图标启动软件或打开文件。(4)认识常见的文件类型,能够创建文件夹并存放文件,能对文件夹及文件进行规范和有意义的命名。

(5)能够根据需要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分类及管理。(6)会压缩和解压缩文件或文件夹。

(7)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尝试使用和简单比较不同的操作系统(如安卓、iOS或Linux等),能说出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区别。

(8)知道对话框、窗口的特点及用途,并能正确操作。3.信息安全

(1)了解病毒的危害及传播途径,会使用计算机安全防护软件。(2)养成及时并安全地备份文件的习惯。(3)初步树立信息安全意识。

专题2.信息加工与表达 1.文本

(1)熟练掌握键盘操作,会一种中文输入法,中文输入速度达到每分钟20字以上。

(2)会用文本编辑工具对文档进行简单编辑,学会文本编辑的基本过程,知道文本编辑的基本方法。

2.表格

(1)能列举表格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在文档和幻灯片中插入表格的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编辑。(3)学会利用表格管理简单的信息,并能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简单运算。3.图片

(1)能列举图片在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需要对图片进行简单处理。(2)能使用简单绘图工具软件绘制基本形状、填充合适的色彩,能缩放、翻转、组合图片表达创意。

4.声音

(1)能列举音频资料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知道音频资料加工的目的。(2)能使用常见的软件播放音频文件。

(3)尝试使用易用的音频采集、处理软件,采集和简单处理音频资料。5.动画

(1)了解动画产生的基本原理。

(2)能举例说明动画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3)能够在多媒体作品中插入适当的动画素材。6.视频

(1)能列举视频资料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2)能使用简单工具软件播放与管理视频文件。

7.综合

(1)结合实例理解多媒体的表达方式。

(2)学会集成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能对多媒体作品做出简单的评价。

专题3.网络与信息交流 1.信息网络

(1)学会上网浏览信息的方法,知道一些知名的适合儿童,并与课业学习或个人兴趣爱好相关的网站,感悟因特网的独特魅力。

(2)学会使用邮件、即时通讯工具、论坛等常用方式与他人交流,体验并初步认识基于因特网的资源共享的意义。

2.信息获取

(1)掌握常用浏览器的操作,能够使用浏览器获取网络信息,能够借鉴文件管理的方法管理收藏夹。

(2)理解超文本的特点,会阅读超文本资料并能从中提取有用信息。(3)了解搜索引擎的概念,知道一些常用的搜索引擎,能够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

(4)尊重知识产权,能复制、下载并合理使用网页中的文字、图片等信息。(5)学会从不同渠道验证信息,养成从可靠信息源获取可靠信息的习惯。3.信息交流

(1)学会收发电子邮件和使用即时通讯软件,通过网络交流拓展生活空间。(2)能够根据需求进行网络存储,并利用本地文件管理的经验对网络文件进行管理。

(3)尝试通过网络日志、微博等发布信息、表达观点,参与信息交流。(4)树立网络安全意识,知道在网上保护个人隐私的一般方法。(5)比较因特网信息传播与其他信息传播方式的异同。

拓展内容:算法与程序设计入门

小学阶段的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算法问题,并与

程序语言表达的算法形成关联,形成对程序设计过程和算法概念的初步体验。小学阶段宜采用积木式程序设计语言。

1.生活与程序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能够用自然语言及手工画流程图的方式描写解决问题的过程;与使用自然语言相比较,体验流程图方式的优点。

(2)熟悉一种积木式程序设计工具的图形化编程环境。

(3)结合实例使用积木式程序设计工具,体验程序设计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加工处理方式的特点和优势。

2.结构与算法

(1)通过感悟生活中的顺序行为,学会拖拽相应图标编写具有顺序结构的简单程序。

(2)通过感悟生活中的选择行为,学会拖拽相应图标编写具有判断功能的简单程序。

(3)通过感悟生活中的重复行为,学会拖拽相应图标编写具有循环功能的简单程序。

(4)通过分析简单生活问题,设计混合程序结构解决问题,体验算法的思想和价值,了解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

(5)能够读懂图形化编程环境中的程序流程图,能分析程序的功能并简单调试。

(6)能根据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设计简单的程序正常运行。

(二)初中部分 基础内容

初中阶段基础内容主要目标包括:了解常见计算机与其他数码设备硬件的分类与构成,掌握常用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文件分类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技术的一般性和开放性特征;在小学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信息加工的能力,理解信息加工与表达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充分利用不同工具之间的相同点进行高效的学习,能够综合应用信息技术工具开展协同工作;感悟多媒体信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使用网络工具的水平,提高应用能力,了解网络技术发展新进展,掌握网络社交的基本礼仪,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专题1.信息技术基础 1.硬件与数码设备

(1)能说出微型计算机主机内的基本部件及其作用。(2)会连接计算机的硬件及其常用外设,使之能正常工作。

(3)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如台式机、一体机、笔记本和平板电脑等),了解各类计算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4)能通过案例、数据或史实客观评价民族信息技术产业所取得的成就。(5)会正确使用身边的数码设备。例如: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和摄像头等。

(6)会使用身边的数码设备采集信息,会在数码设备与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

2.计算机软件

(1)通过实践尝试,了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关系,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2)能指出商业软件、共享软件、开源软件和自由软件的差异,了解开源软件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3)会根据提示安装、更新和卸载软件。

(4)会使用软件中的帮助或借助网络搜索引擎解决软件使用中遇到的问题。(5)会使用系统管理工具对计算机进行简单的维护与管理。

(6)熟悉文件管理的功能和操作方法,能依据分类管理思想建立合理的文件目录结构。

(7)尝试使用计算机和移动终端中不同品牌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Android),能比较其界面、功能、操作方法和工作原理上的异同。

(8)初步了解信息在计算机中的二进制编码方式,认识信息的存储单位。(9)了解同一类型文件的多种格式,能根据需要对文档或多媒体文件进行格式转换,了解开放文档格式(ODF)的功能及其意义。

(10)了解文字、图片、声音等信息在计算机中的编码的基本方法。3.信息安全

(1)了解病毒的危害及传播途径,会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会更新杀毒软件并查杀病毒,会下载、安装系统补丁。

(2)会合理地设置账户和密码。

(3)掌握计算机及个人信息或资料的安全防护方法,增强信息安全的手段和意识。

(4)能有意识地使用适当方法对网上和生活中的信息进行鉴别。专题2 信息加工与表达 1.文本

(1)能根据需求输入文本,会设计文本排版格式并使之符合表达规范。汉字输入速度达到30字/分钟。

(2)会使用查找替换等工具对文件内容进行批量修订。

(3)掌握文档编辑中修订、文件合并、批阅模式等功能的使用方法,在协作完成任务过程体会这些功能的意义,提高协作能力。

(4)尝试使用网上协作方法编辑和管理文档,能比较其与使用本地办公软件的异同,能对其意义进行评价。

2.表格

(1)理解表格在排版和数据统计计算方面的作用,能分析生活实例中表格的不同功能。

(2)能简略说明二维表格的共同特征及差异,能够根据需求设计二维表格行列属性。

(3)能根据需求绘制或套用排版类型表格,并对其属性能按要求进行调整和设置。

(4)会根据需要在不同表格编辑的软件中相互复制表格,并观察辨析其属性的迁移情况。

(5)能应用电子表格进行简单数据的统计、处理,能使用图形呈现统计结果。

(6)能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通过对相同数据做不同的加工以表达不

同的观点,或对相同数据做不同的解读,感悟信息加工和利用的选择性、多元性和复杂性特征。

3.图片

(1)了解多种图片采集的方法。

(2)能使用专用工具软件浏览与管理图片。

(3)会使用图片加工软件中的画笔、取色、选取等主要工具,会借助选区、图层和滤镜等功能加工图片,表达创意。

(4)会根据表达需求在文本加工软件中插入合适的图片,并对图片各项属性做适当设置或调整。

(5)能理解艺术创作与恶意搞笑的差异,尊重他人隐私和名誉,健康合理地使用图片加工技术。

4.声音

(1)了解采集音频的基本方法。

(2)会根据需要使用简单工具软件对音频做基本的剪接与合成等处理。(3)了解音频处理软件中降噪、环绕等音效处理功能。5.动画

(1)会通过编辑图层和关键帧制作逐帧动画、运动补间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表达创意。

(2)会制作引导线动画和遮罩动画。

(3)能够说出逐帧动画、运动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引导线动画和遮罩动画等多种动画形式的异同。

(4)会根据情节与内容需要,运用逐帧动画、运动补间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够制作出简单的动画作品。

6.视频

(1)了解视频采集的常用方法。

(2)根据宣传主题,借助易用的工具软件,会用视频剪辑、添加文字标题、特效和背景音乐等方式合成视频短片表达创意。

7.综合

(1)通过对多种多媒体信息的观摩和体验,理解多媒体的优势和主要应用

领域,感悟多媒体的社会价值。

(2)围绕某个主题,会使用演示文稿等媒体集成工具,综合运用多种媒体信息,设计、制作、发表或发布多媒体作品,能够根据任务的要求评价多媒体作品的表达效果。

(3)通过实践比较图片处理软件、动画制作软件、视频编辑软件、多媒体集成软件中有关图层的概念,理解其技术思想。

(4)通过体验不同的多媒体集成软件,比较不同集成软件的异同。(5)会利用互联网及各类常用工具的协同功能与他人配合完成任务。(6)能寻找、安装并会使用各类常用自由软件工具,如汉字输入工具、在线或本地翻译工具、即时通讯工具、下载工具、音视频播放工具等。

专题3 网络与信息交流 1.信息网络

(1)通过体验局域网和因特网,初步了解网络的分类、组成和功能,了解网络的工作机制。

(2)了解IP地址、域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学会根据网络环境配置本机IP地址。

(3)通过实例了解常见的因特网接入方法。

(4)通过多媒体演示或亲身体验移动计算、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成果,了解网络技术应用发展的动向。

2.信息获取

(1)了解常见的因特网服务,体会因特网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尝试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提高搜索效率。

(3)通过实践,比较计算机中的查找、文本加工软件中的查找、搜索引擎中的搜索等方法的异同,理解基于“关键词”的检索技术。

(4)学会根据需求利用关键词组合等方法快速查找信息。

(5)体验几种常用的下载工具,能恰当的选择下载方法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6)能通过分析获取到的媒介消息,评价其立场和价值取向,理解不同媒

介在生活中的作用及特点。

3.信息交流

(1)尝试通过网络日志、微博等呈现信息和表达观点,能恰当使用RSS订阅、回复、关注和粉丝等功能主动参与信息交流。

(2)能够综合利用多种网络通讯工具进行信息沟通、辅助学习及答疑解惑,在获取国内外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建立国际视野。

(3)能够应用社会网络服务平台(SNS)体验信息时代人际交往方式的变化,尝试开展跨文化交流。

(4)能借助网络参与社会活动,自觉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和网络礼仪;学会鉴别和评价信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强化信息安全意识。

(5)能根据个人爱好和实际需要,灵活运用网站提供的功能,对博客、网络硬盘、网上通讯录等个人网络空间的内容、栏目设置和风格进行设计和修改。

(6)尝试选择合适的工具和平台开展网络协作,会比较它们的应用范围和优缺点。

(7)尊重他人知识产权,能在信息表达与交流中合法利用网络资源,能通过归纳、演绎、总结和评估各种信息形成新的观点。

拓展内容:算法与程序设计

初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内容基本定位和价值取向相同,以程序为基础,以算法为核心,不以代码编写训练为重。初中阶段教学宜借助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使学生初步了解程序设计的概念、过程、方法;能从简单生活问题出发,设计算法并编程实现,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感悟算法的价值。

1.生活与程序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分析对应的高级语言程序实例,体验程序的作用,了解自然语言与程序设计语言的异同。

(2)了解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概念,熟悉一种可视化程序开发工具的编程环境,借助实例理解控件、对象、属性等基本概念,掌握程序的编辑、编译、运行的方法。

(3)通过感悟生活中的数据类型,了解程序设计语言中的数据分类,理解

数值型数据和字符型数据在程序中的作用。

(4)通过感悟生活中的可变数据和不可变数据理解常量和变量,掌握常用算数运算符、关系运算符和常用的数值型标准函数的使用方法,能够根据任务要求写出数学表达式。

2.结构与算法

(1)掌握输入、输出语句的用法和功能,能够编写具有顺序结构的简单程序。

(2)了解多种分支结构的功能和用法,能够构造合适的分支条件,编写具有分支结构的程序。

(3)了解多种循环结构的功能和用法,了解双重循环的结构及运行过程,能够编写具有循环功能的程序。

(4)通过实例模仿,理解算法的概念与作用,以及算法与程序的关系,能使用流程图表达算法。

(5)能够根据需求,编写由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形成的混合结构程序,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6)掌握数组的概念和使用方法,能够采用简单算法(如枚举法)解决实际问题。

(7)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会分析程序的功能和调试程序。

(三)学习目标要求 1.知识性目标要求

教学内容所涉及知识性目标由低到高分为了解水平、理解水平、迁移应用水平三个层次。

(1)了解水平

再认或回忆事实性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列举属于某一概念的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行为动词:描述、列举、列出、了解、熟悉。(2)理解水平

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行为动词:解释、比较、检索、知道、识别、理解、调查。(3)迁移应用水平

归纳、总结规律和原理;将学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建立不同情境之间的合理联系等.行为动词:分析、设计、制订、评价、探讨、总结、研究、选用、选择、学会、画出、适应、自学、发现、归纳、确定、判断。

2.技能性目标

教学内容所涉及技能性目标由低到高分为模仿水平、独立操作水平、熟练操作水平三个层次。

(1)模仿水平

在原型示范和他人指导下完成操作。

尝试、模仿、访问、解剖、使用、运行、演示、调试。(2)独立操作水平

独立完成操作;在评价和鉴别基础上的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发布、交流、运用、使用、制作、操作、搭建、安装、开发、实现。

(3)熟练操作水平

根据需要评价、选择并熟练操作技术和工具。

熟练操作、熟练使用、有效使用、合乎规范地使用、创作。3.情感性目标

教学内容所涉及情感性目标由低到高分为经历(感受)水平、反应(认同)水平、领悟(内化)水平三个层次。

(1)经历(感受)水平

从事并经历一项活动的全过程,获得感性认识。

亲历、体验、感受、交流、讨论、观察、(实地)考察、参观。(2)反应(认同)水平

在经历基础上获得并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等。关注、借鉴、欣赏。

(3)领悟(内化)水平

建立稳定的态度、一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化的价值观等。形成、养成、确立、树立、构建、增强、提升、保持。

三、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程开设

小学阶段中,课程设置的起始年级建议为小学三、四年级。一些确有条件在低年级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学校,建议在让学生“入门”和“感悟”的原则的基础上,将低年级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课程相伴或融合进行,一般不建议以独立课程的形式实施。

各区县、学校必应保证开足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学科课时,小学、初中阶段总课时数各不少于70课时。不得随意调换、挤占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时间。基础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国家课程课时开设,拓展内容可以利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课时开设。

学校安排课时要考虑到某一阶段教学的延续性,信息技术课时之间的间隔不宜长于1周;考虑到小学与初中两学段之间的教学延续性,建议在小学五年级保留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在基础内容或拓展内容之中适当选择。

(二)课堂教学

课堂是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和学生获得信息素养发展的主阵地,也是展现教师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建议信息技术教师遵循基本的教学导向,精心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

1.教学基本导向

信息技术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充分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准确把握课程的目标和价值,充实教学内容,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学习氛围,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引导学生亲历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和良好的技术行为习惯。

2.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技术,需要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并规范地实施;作为一门艺术,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师应能超越陈规和预设,学

会创生课堂,激发课堂的生命气息。建议教师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做好设计,从教学艺术的角度做好课堂的实施。

(1)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有效落实教学目标,避免空谈教学理论。

(2)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着重解决大多数学生共性问题的同时,也要关注到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力求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有所收获。

(3)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师应力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呈现内容、传递情感,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预设的教学方案进行适时调整,合理化解突发的课堂事件,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3.体现学科特色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体现出信息技术学科特色:

技术运用——能够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技术运用取得明显效果。

实践操作——教学注重实践,教师示范操作熟练规范,指导范围大、效果好,学生练习充分。

联系实际——注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中提取素材,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信息意识——挖掘教学内容,有意识地适时渗透信息道德教育、养成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良好习惯,综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人文性。

(三)教学评价建议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强调发展性评价观,突出评价的多元性、互动性、激励性、诊断性、过程性。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学改进提高为宗旨,坚持导向性原则、诊断性原则、多元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从评价时机的角度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可以分为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类。

1.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及时对学生的学习

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

过程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既不是最终给学生下一个结论,评一个等级或给一个评语上,也不是区分与比较学生之间的态度和行为表现,而主要在于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

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过程性评价手段更加丰富和更易实施,比如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借助主题学习网站中的评价模块或使用专门的测评系统即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可以依据评价量表快速实现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结合,也可以建立电子档案袋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材料。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相互补充。在同样达到评价目的且评价效果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应采用成本较低、省时、省力的评价方式。

2.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一般指向对学生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如一个学期或所有内容的学习)学习结果的评价,倾向于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做分数或等级上的评定。总结性评价的设计和实施应极为慎重,要努力做到全面评估每个学生真实的信息素养水平,避免只重视知识记忆和技能操练,忽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试倾向,避免使用题目固定、形式呆板的考试系统或考试软件扼杀学生的表现欲和创造性。

在评价手段上,要综合运用纸笔测验、上机操作、社会实践、过程性评价等多种方法和手段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业水平,特别要注意结合学生社会实践和过程性评价结果,改变单纯以一次测验或考试为依据评定学生一学期或整个学段学习情况的片面做法。

在考试方法上,针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可以采用选择题、填空题、排序题等客观题进行,采用纸笔测试或机考系统均可,题目及试卷设计既要针对知识技能面的覆盖,又要通过题目的过程性特征的设计,唤醒学生学习或操作过程的经验,以提升对学生技能评测的效度。对于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则需要采用实验操作或作品设计制作等题型,通常应采用上机操作方式进行,可以在真实的软硬件环境中进行测试,也可以在虚拟环境下进行测试,如采用虚拟组网系统可以回避在真实网络环境中考核的诸多不便,又能较好考察学生的组网能力。

(四)教师发展

信息技术老师是信息技术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明了自己身负的重任,并努力提升专业能力。

1.教师基本能力要求

信息技术教师基本能力指的是胜任信息技术教学岗位的教师应具备的业务能力,包括两部分,一是通用能力,即具有教育管理部门相关文件中规定的作为一个教师的基本能力;二是专业能力,即具有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特定能力,具体又可分为两个方面:

(1)应具有上课机房内设备设施的管理、维护与使用能力,能确保教学过程所需的软硬件环境正常运行;

(2)应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相关基础知识,包括: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知识,如课程标准等中规定的知识,出现在教材上的知识等;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相关的基础性、背景性知识,如对搜索技巧相关之搜索引擎工作原理的初步了解,对网络分层协议相关的文化渊源等的较多了解等;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相关领域的边界知识,如与各类通信工具相关之传播模型、传播特征、传播理论的了解,与图像加工技术相关之色彩、构图等知识的初步了解等。

2.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主动承担有关教学研究课题,这样才能获得与各种教学专家和课程专家交流的机会,并在与专家的互动中实现经验的提升和理论的构建。教师不能单纯依赖于外来的理论灌输或所谓的“专业学习”,而应该扎根于教师课程实践,在参与教研活动和教学研究的过程中逐步提升。

第五篇: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

ⅩⅩ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

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更好地推进全市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有效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彰显不足、经典文学作品阅读量不够、作文教学程式化、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实践整合不够充分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现就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以下意见。

一、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加强学段间衔接

第一条 小学1-2年级重点关注学生正确掌握拼音、笔顺、握笔姿势等基础内容。3-4年级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初步学会默读、略读,乐于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5-6年级重点培养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初步能力。

第二条 初中加强词句的理解和使用,强化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高中突出基础性和选择性,全面提高读写能力、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点评: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及综合性教学,都有比较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是有层级梯度的。这2条集中提到几点要求,课标中也是有要求的,但是教学中贯彻不好,“意见”有所强调。各地各校的学情不一,但都应当按照课标来组织实施教学。我注意到虽然经过“国培”等培训,仍然有很多老师未曾研读过课标。所以我赞成“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组织教学”这一提法。“意见”突出学段之间的衔接,很有针对性。现在的问题就是各管一段,备课往往都是现炒现卖,或者就在课件设计上下功夫,缺少总体视野。)

二、传承经典,把传统文化经典、革命历史题材作为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基本素材

第三条 在教学中重视对国学经典文化的学习,重视历史文化的熏陶,加强与革命传统教育的结合,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使语文教学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之一。

第四条 小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可以通过讲故事、阅读连环画等形式,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和革命英雄人物事迹。为学生精选蒙学读物和古诗词等优秀国学经典,通过熟读成诵,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

第五条 初中积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通过与课内古诗文相关联的作家、作品,增加学生国学经典的阅读数量。为学生推荐表现中国人民为了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革命历史作品,有效对学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第六条 高中积极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可以采用专题学习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中华璀璨国学文化、悠久历史文化的了解,教育学生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发扬传统美德。可以基于校本课程,选择经典国学作品以及重要革命文献,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进行研读。

(点评:这4条都在强化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在语文教学中的分量。但“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革命历史题材作为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基本素材”这个提法,仍需斟酌。另外,不宜提“国学经典文化”。“国学”这个词现在用得很滥,其实含义不清。第4条“精选蒙学读物”给学生熟读成诵,这“蒙学读物”的提法也欠妥。不能把“三百千”等当作经典,也不宜在中小学生中盲目提倡“读经”。对于古代文化传统,一是要继承,二是有批判有选择的继承,目的是古为今用,面向未来。现在这方面有点乱。基本的价值标准不能丢。)

三、切实加强学科思想、经验培养,在运用中学习语文

第七条 重视汉字书写、书法、楹联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小学低年级通过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中、高年级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应用规律,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应用的实际效果。

第八条 初中要聚焦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掌握随文学习的基本词汇、语法知识、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实际运用效果。要重视听说读写的结合,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应用的联系。

第九条 高中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反思批判的习惯,课堂上提倡以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为特征的多重对话,注重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点评:三条要求都符合课标,也比较具体。但“聚焦语言运用”不只是初中的任务,应当贯彻到整个中小学语文教学。课标中曾提出“随文学习”,主要是针对那种把基本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方法“扣”得太细、反复操练的办法。虽然不宜做应试式的反复操练,但总还是要有一个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要有训

练,每个学段、单元,或者每一课到底要学到哪些语文知识、进行哪些能力训练,老师必须心中有数。“随文学习”是一种主要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小学阶段,可以多用。但“随文学习”不等于放弃教学系统,讲到哪算哪。现在一线教学中“教什么”的问题比较混乱,需要有所整理和澄清。这并非走回头路。过去太死板,后来又太随意,现在需要略加调整,多注意语文教学的规律。)

四、积极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能力

第十条 小学1-2年级通过讲故事、游戏、诵读、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3-4年级指导学生读懂单篇文章,理解重点内容。5-6年级注意篇章整体阅读,品读重点段落,基本理解作品内涵。

第十一条 初中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倡整体阅读、主题阅读、比较阅读,读懂一般科技类和说明类文章。高中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品味优秀作品,感受作品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提倡专题阅读、比较阅读,读懂社科类和评论类文章。

(评点:第11条很好,但要有措施来拓展阅读面,保证最基本的课外阅读。课内教学要重视指导课外阅读,往课外延伸。几种读书形式中,尤其要强调读整本的书。)

五、不断丰富阅读资源,加强方法指导

第十二条 小学1-2年级精选适宜的启蒙读物,采用诵读、讲述和背诵等形式进行学习。3-4年级推荐不同文体的单篇短文、优秀传统文化读物。5-6年级推荐并配备中、长篇文章及适宜的多体裁文学名著。小学阶段每天安排一定时间组织学生独立阅读,着力培养阅读习惯。

第十三条 初中每学年阅读3部以上经典文学名著,高中每学年阅读5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教师要注重阅读方式和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提升阅读品位,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精神世界。

(点评:注意到分级阅读的要求,很好,有些量化的要求,也是必要的。名著的阅读范围可以宽一点,不宜死板规定全市学生都只读哪几种。学生最好能在一个建议的书目范围中有自己的选择。阅读方法的教学是要加强的,现在常见那种精读精解授课方式,不能取代阅读方法。建议分清精读、略读和课外阅读三种课型,把三个方面结合起来。语文教师读书少的现象也堪忧。如果语文老师自己

不是读书种子,他的学生就很少可能会喜欢读书。)

六、有效加强学生写作能力培养

第十四条 小学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社会生活、乐于表达内心思想。1-2年级训练学生文字表达意思清楚、通顺规范。3-4年级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积累的语言素材,注重写作的条理性。5-6年级指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构建文章框架,做到较为熟练准确地表达真情实感。

第十五条 初中培养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鼓励以日记、随笔等形式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情感体验,积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反映生活。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适应现实生活需要的实用类文章的写作能力。

第十六条 高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指导学生运用“微写作”等形式反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鼓励教师当面批改学生习作。提倡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结合,实现相互促进。

(点评:这3条都是关于写作教学的,大致上都是课标的要求。问题是现在的写作教学普遍不受重视,认为不需要教,也很难教。加上教材的写作教学内容缺少系统,缺少方法,老师教写作也心中没有底。高小和初中一二年级可能好一点,到了初三和整个高中,很多就是满足于应试式的考场作文技巧训练。这3条都很好,但需要有个东西把它“托”起来。我在最后一方面的点评中将有建议。)

七、扎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倡导开放学习

第十七条 积极拓展、整合教学资源,促进语文和其他学科教学的衔接。提倡把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内容作为语文学习的依托和背景,加强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体验性和实践性,构建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语文教与学方式。

第十八条 加强教学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将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以语文应用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听说读写能力。鼓励学校和资源单位合作研发校本课程,走进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引进高校及研究机构优质语文教学资源,多渠道补充教育教学资源。

第十九条 支持设立学生读书俱乐部、辩论俱乐部、写作俱乐部等各类语文社团,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跨年级、跨校常态化开展活动。鼓励社会单位和个人参与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开放性语文学习

模式。

第二十条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推动各类语文主题俱乐部开展网上交流,利用网络系统记录俱乐部活动过程、积累活动成果。中学生活动成果记入学业评价档案,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点评:这4条都是在具体落实课标的精神,实践开放的语文学习。第18条要求“将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以语文应用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听说读写能力。”这就给出一个课量比重的要求了。但恐怕仍然难于落实。小学可能好一点,高中基本上做不到。而所谓综合性实践活动,如果设计不好,往往流于形式。这也是至今没有解决好的难题。第19、20条建议支持“语文社团”,以及语文活动成果计入综合素质评价,都是很好的主意。至于鼓励社会资源参与语文教育教学,需要有更具体的措施。)

八、不断深化学习评价方式改革

第二十一条 对每一个小学生的成长作个性化动态记录。初中开始完整记录学业成绩,突出评价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语文综合素养。中、高考语文试卷中增大古诗文、现代文阅读量,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考查,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例,设置“可选择性”作文命题。

(点评:最后一条是关键。阅读也好、写作也好,课外读书也好,都必然受中考和高考“指挥棒”的指挥。所以要想办法利用好“指挥棒”,让它反过来,尽量朝正面去“指挥”。办法就是中、高考增大阅读题的量,题量可以增加50%甚至80%,有10%到15%的考生做不完试题,那也正常,因为是选拔性考试,需要拉开分距。有些题就是考阅读面和课外名著阅读的,还可以多来些“非连续文本”的考题,文言文则不只是考读懂,还要考文化的思考,等等。这样,高考语文难度系数上去了,就会“指挥”整个阅读教学受到高度重视,语文教学的效能也就提高,改变语文教学被边缘化的颓势。作文设置“可选择性”命题是可行的,可以给学生更多空间。但这不一定能改变作文教学程式化的弊病。关键还是要让中、高考作文的阅卷评分拉开分差,对高分、满分作文不必控制过严,而所谓“保险分”,也就是二等分,不能过分集中。现在有些省市高考作文的二等分达到75%左右,属于畸高,不正常。这样,再努力也难得高分,马马虎虎就是二等,谁还会在作文教学上花气力?当然,也要有一套办法来控制评分的科学性与公平

性。只有做到这一点,前面要求的写作教学诸多要求,也才会在教学中得到重视和落实。所以第21条是最重要的,希望能有具体的办法跟上。)

下载北京市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意见(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市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意见(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音乐学科改进意见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进意见 第三小学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音乐新课标阐明:“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学习感悟和思考(推荐五篇)

    《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学习感悟和思考 针对目前基础教育学科教学存在的部分深层次问题,北京市教委近日正式发布了《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

    北京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14条改进意见

    北京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14条改进意见 为更好地推进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有效解决当前英语教学中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不强、各学段教学衔接不够紧密、评价......

    教学改进意见

    教学改进意见 ——实行精细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质量是办学的根本目的,是学校与教师生存与发展的生命。要提高教育质量,首先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充分认识到提高教育质......

    小学数学教学改进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改进心得体会大全 小学数学教学改进心得体会大全1 5月11日晚上和工作室的伙伴们一起参加了人教社的云培训——曹培英教授谈教学改进研究。曹老师剖析了当下教育......

    “语文学科教学改进”

    与时俱进精益求精励志清新 ——“语文学科教学改进”的思路与策略 摘要:教学改进整体导向在学校,具体实施在教师。关注学生的需求,恢复学习在教学中的核心位置,我们在“语文学科......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规范

    四川省射洪外国语学校小学数学学科 教学规范(试行)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搞好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规范学校的课堂教学,根据我校......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这份工作肩负着很大的责任,所以,自工作以来,我始终以勤恳、踏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