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时下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问题;对策
招投标制度是国际国内普遍采用的工程建设项目的采购方式,能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因此,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筑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在规范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保证工程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尽管如此,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建筑业规模越来越大,与之而来的是工程招投标领域的违法违规问题亦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并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例如,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过程中,腐败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违纪违法行为仍然处于易发、多发、高发状态;对招标投标的监管,仅仅是操作程序上的监督与交易现场形式上的监督,对于幕后的行为却束手无策。
随着竞争的激烈,一些部门和工程建设企业想方设法钻法律的空子,使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规避招标和招投标弄虚作假的问题严重
一些建设单位打法规的擦边球,肢解工程,将应依法招标的工程项目进行拆分或分解成若干小项目,分段实施,使其达不到规定的必须招标的要求,或只对项目的主体工程进行招标,附属工程直接发包。如对楼房的建造进行招标,监理工程、装修等由业主直接发包。还有一些招标人强调工程“特殊”或以实行招标会加大成本、增加工作量为托辞,规避招标。当然,也不能规定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均进行整体招标。有些工程建设项目规模很大,如果整体进行招投标,可能出现没有投标人有能力完成的情况。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中化整为零,规避招标的现象,主要是招标单位的寻租导致的。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防止招标过程中的寻租,从源头上解决规避招标的问题。具体的措施有:加强工程监管;变革工程发包依据;是否需要公开招标的发包依据由原来的初步概算变为有权部门审核;加大工程跟踪监管的力度,财政等部门在委派工程财务总监的同时就要对建设程序进行审核,发现应招标而未招标的工程,应通知建设方依法废除工程施工合同,重新组织工程招标。
2相互串通,暗箱操作,陪标现象不断
在招投标过程中,有些投标单位为了在工程招投标活动中顺利中标,私下与招标人串通,投标人之间相互围标,以不正当手段中标,甚至标书都出自内定的投标单位,只是个别项目金额作以调整,以达到串标的目的。此外,在招投标中陪标现象也时有出现,即在参与的投标单位中,由一家投标,另外几家陪标,使得最终招标项目落入这几家投标单位,事后由中标单位对参与陪标的单位承兑事前许诺。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加大打击力度,导入宽免制度,“黑名单”制度等方式解决。首先可以加大处罚力度,在刑法中规定增加串通招投标罪的罚金额或徒刑期限,而且主刑与附加刑同时适用,对串通招投标行为起到威慑的作用。其次可以借鉴国外的宽免制度,即招投标者中的内部人员提供了串通行为的相关内部信息,可以免除或减轻处罚。宽免制度可以极大地提高自首者的积极性,使有关机关尽早发现违法行为并采取相应措施。在规定宽免制度时,要保证其透明性和确定性,明确规定成为宽免制度申请者的要件,同时还鼓励揭发其他串通者的行为。最后可以通过公布发现串通招投标行为的招标人名单,将其加入“黑名单”,规定其在一定年限内不能进入该市场。
3评标委员会问题重重
招投标法对评标委员会的相关规定不科学,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评标委员会的权利范围过大。现实中,其常常超越评标的职责,如审查供应商或投标企业的资质。第二,评标委员会的权利内容太大。评标因素往往包括专业技术、经济、法律等问题,所有的专家难以做到对技术、经济、法律等所有因素进行准确评判。另外,由于现代社会专业分工的细化,往往存在某行业的专家对该行业中的某些具体产品、服务或者技术内容不够专业。第三,专家自由裁量权大大。在某些评标中,可能出现同一投标人评标专家给出的分数悬殊;不同评委对同一投标人评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评标专家有的分值普遍偏高,有的普遍偏低等情况。第四,评标专家容易被误导。由于技术水平方面的问题或阅读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的时间有限,评标专家可能被招标人(采购人)代表或者评标委员会内部其他专家的误导,使招投标流于形式,背离公平、公正的招标投标原则。
针对评标委员会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严格限制专家的自由裁量权,实施评标专家声明制度和推广电子化评标来解决。限制专家的自由裁量权可以采取两种做法:一是评标标准定量化,尽可能采用客观、量化的标准,将不能客观定量的因素减少到最低程度;二是严格遵守和执行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准和方法进行评标。评标专家申明制度可以有两项:专家声明是否熟悉评标项目专业;在开标后声明是否与投标供应商存在利害关系。电子化评标则能够在物理上对评标专家进行隔离,从而有效解决“合议”时的误导问题。
4中标后投标单位人员大幅变更,后续监管缺位严重 一些招标单位在与业主签订施工合同协议书并开始施工后,将项目部主要人员进行了实质性的变更,变更比例甚至超过了50%,招标人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往往在中标文件中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人员不能更换,必须更换时更换人员的资质不得低于被更换人员且须经业主同意。可是在实践中,一些中标单位还是在业主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更换项目人员,且变更后的项目人员的资质往往不符合招标文件的规定,导致工程质量存在隐患,后果不堪设想。即便业主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更换项目人员的情况,要求投标承诺人员进场,业主与投标人的谈判也往往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导致工程无法如期完成。我国现行的工程招投标管理体制,对招投标活动的行政监督管理是由多个部门负责的,这种多部门的管理格局,有利于发挥有关部门在专业管理方面的长处,但由于监管主体和监管职责划分的不明确,后续监管机构的缺位和不积极,导致后续监管基本处于“真空”状态,对招投标工作无法实施全过程监督。
针对中标后投标单位人员大幅变更的问题,可以通过事后监督和准入清除制度解决。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要定期、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建设工程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记录备案,并规定中标单位须保证施工时间。最后是形成准入清除制度。行业主管部门着发现投标单位未经业主同意更换大部分项目人员的现象,对投标单位给予降级直至吊销挂靠当事人的资质等级和项目负责人的执业资格,取消一定期限的市场准入,并处以一定数额的罚金。
总之,规范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应在健全配套法规、加强部门协调、完善监督机制、培育行业自律等方面下大力气,加强对招标、投标活动的依法监管,使工程招标投标的各环节置于“阳光下操作,从根本上保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海涛.当前我国工程招投标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的建议.建筑经济,2003年08期
[2]贾立术.我国建设工程招投标现状及问题分析.项目管理者联望.2008年
[3]何红锋.工程建设项目投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项目管理
第二篇:工程建设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招投标制度作为工程承包发包的一项法律规定在全国的广泛实施,对于建立公平公正竞争的工程建设市场,遏制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防止经费损失浪费,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有关招投标规定不合法、程序不规范的投诉呈上升趋势,招投标过程中违纪违法问题的举报不断增加,涉及招投标环节的腐败案件居高不下,有从建设单位、投标
企业向中介机构、评委蔓延的趋势。且作案手法不断翻新,监管难度愈来愈大。
问题
笔者认为,当前招投标工作中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投标企业通过贿赂业主或代理机构获取招投标信息违规贿标、串标;二是投标企业自己或通过代理机构违规操作选定相关企业违规陪标、围标;三是评标机制不够科学严谨,评标过程流于形式,整体评标质量难以保证;四是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处理投诉效率不高,导致个别企业胆大妄为;五是个别不法企业利用国家现行招投标法规制度和管理体制上的漏洞缺陷违规操作。
原因
笔者认为,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发生违纪违法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法规制度不完善的体制原因,又有法规制度滞后的客观现实,也有建设市场竞争激烈、残酷的时代背景。
1、从全国行业情况来看,国内建设类企业数量庞大,“僧多粥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全国现有各类工程建设类企业(含同类型的其他企业及挂靠企业)近13万个,从业人员达3800多万人。近年来,许多地区把建设类企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扶持,造成企业规模不断膨胀。在有些地区,项目竞争已呈白热化,个别企业为承揽到相应项目不惜违规违法操作。
2、从法规制度看,现有招投标法规机制存在明显缺陷。现行招投标法规机制在许多方面已经滞后于当前的招投标市场。一是部门法规及各种配套政策相互掣肘;二是监管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同体监督,监督越位和缺位并存;三是个别行业同体监督现象严重,有的部门既是招投标活动的实施者,又是本行业招投标活动的管理者和监督者,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为权力寻租留下了空间。
3、从行为人员特点来看,业主和代理机构的个别人员追逐物质利益,利用工作或职务上的便利谋取私利,助长了招投标市场的不良竞争。
4、从代理机构执业状况来看,个别从业人员职业操守不好,没有严格依法履行抵制不正之风的应有责任。对业主不合规定的要求言听计从,有时甚至不惜与业主或投标企业相互勾结,为其规避法律制裁出谋划策。
5、从评标专家的现状来看,现行法律只赋其权而未明其责,导致个别素质低下的评委不负责任、敷衍了事,甚至违规违法评标。
对策
笔者认为,只有着眼长远,注重从源头上防范,让权力真正在阳光下健康运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招投标过程中的违纪违法问题。当前,要特别注意做好以下五点。
1、着眼实际,查漏补缺,抓紧修订完善招投标法规的配套制度。要对现行法规进行一次全面梳理,滞后于现实的抓紧修订,有明显漏洞的及时完善补充,过于原则、不便操作的尽快制定实施细则,需要配套的抓紧制定配套措施。实行监管部门与实施部门职权分离,从制度上解决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问题,堵住招投标过程中暗箱操作、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等漏洞。尽快研究制定新制度,修订完善老办法,使各项法规制度与招投标实际相适应,形成彼此衔接、环环相扣、互补互济的制度体系。
2、创新机制,强化责任,加大对招投标工作的全程监管。立足现有体制,按照“管办分离、统一监管”的原则,重新界定招投标管理委员会、招标办和招投标中心的职责并监督其严格履行,构建职责明晰、适应招投标市场发展要求的领导、监管和操作机构管理体制。以招标方式的选择、资格审查和评标为切入点,以关系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的项目为重点,加强全程监督,明确财政、审计等部门的责任,把单纯监督执法拓展到立项、履约、验收、审计等各个阶段。强化信息公开力度,把招投标活动的公告发布、投标报名、资格预审、开标、评标等各个环节置于公开透明的环境下,便于社会监督。
3、发展问题,果断处置,建立招投标举报投诉和快速干预机制。从近几年我市此类案件查办情况看,如果相关案件在招投标期间未引起重视或被举报,工程竣工后一般很难获取直接线索。要健全举报投诉机构,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电子邮箱等,构建部门监督、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的立体监督体系;对实名举报的有价值线索,及时受理,认真调查。要结合招投标市场的阶段性特点,通过专项治理等活动,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建立快速干预机制,对举报的招投标违规违纪问题,职能部门要快速处置,依法坚决打
击,决不让其形成气候。
4、法律威慑,以儆效尤,严惩招投标过程中的违纪违法行为。要紧紧抓住线索受理、依法查处、完善机制等环节,严肃查处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规干预、插手工程建设招投标以及不法企业、代理机构违规串标、贿标、围标等案件,坚决纠正职能部门违规设立涉及工程建设招投标的行政许可事项或不作为问题。依法严惩规避招
标、虚假招标、陪标贿标、围标串标、违法违规评标以及违法转包、分包等问题。建立中介机构信用考评制度,对违反程序或故意规避法规制度的代理行为,视情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记入不良记录、限期改正、罚款、没收非法所得、责令停业整顿、降低或吊销其招标代理资质、清除出代理市场等处分或处理。始终保持对招投标违规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充分发挥惩治的震慑作用和治本功能。
5、科学筹划,严密组织,确保评标过程的科学合理和评标结果的公平公正。一是降低资信业绩分值比重,加大商务分值比重,推选合理低价中标。二是正式评标前,在具备资质、已通过资格审查的企业中通过随机摇号或抓阄方式确定入围企业,并从专家库中临时抽取评标专家,让有关领导、企业事先无法做工作,以加大投标企业的风险成本。三是针对评标时间短、评委无法认真审查投标文件以及个别评委工作敷衍塞责甚至违规泄密等情况,采取高考阅卷模式,将评委封闭在规定场所,并实行信息管制,阻断外界信息干扰,依法公平公正评标。四是加强对评标专家的政策法规教育,强化法纪意识,对个别不听招呼、不守规矩、跑冒评标信息或不按规定严格把关、评标质量差的评委,坚决淘汰出局并打入黑名单,永不再用。
第三篇:工程建设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工程建设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招投标制度作为工程承包发包的一项法律规定在全国的广泛实施,对于建立公平公正竞争的工程建设市场,遏制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防止经费损失浪费,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有关招投标规定不合法、程序不规范的投诉呈上升趋势,招投标过程中违纪违法问题的举报不断增加,涉及招投标环节的腐败案件居高不下,有从建设单位、投标
企业向中介机构、评委蔓延的趋势。且作案手法不断翻新,监管难度愈来愈大。
问题
笔者认为,当前招投标工作中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投标企业通过贿赂业主或代理机构获取招投标信息违规贿标、串标;二是投标企业自己或通过代理机构违规操作选定相关企业违规陪标、围标;三是评标机制不够科学严谨,评标过程流于形式,整体评标质量难以保证;四是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处理投诉效率不高,导致个别企业胆大妄为;五是个别不法企业利用国家现行招投标法规制度和管理体制上的漏洞缺陷违规操作。
原因
笔者认为,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发生违纪违法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法规制度不完善的体制原因,又有法规制度滞后的客观现实,也有建设市场竞争激烈、残酷的时代背景。
1、从全国行业情况来看,国内建设类企业数量庞大,“僧多粥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全国现有各类工程建设类企业(含同类型的其他企业及挂靠企业)近13万个,从业人员达3800多万人。近年来,许多地区把建设类企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扶持,造成企业规模不断膨胀。在有些地区,项目竞争已呈白热化,个别企业为承揽到相应项目不惜违规违法操作。
2、从法规制度看,现有招投标法规机制存在明显缺陷。现行招投标法规机制在许多方面已经滞后于当前的招投标市场。一是部门法规及各种配套政策相互掣肘;二是监管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同体监督,监督越位和缺位并存;三是个别行业同体监督现象严重,有的部门既是招投标活动的实施者,又是本行业招投标活动的管理者和监督者,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为权力寻租留下了空间。
3、从行为人员特点来看,业主和代理机构的个别人员追逐物质利益,利用工作或职务上的便利谋取私利,助长了招投标市场的不良竞争。
4、从代理机构执业状况来看,个别从业人员职业操守不好,没有严格依法履行抵制不正之风的应有责任。对业主不合规定的要求言听计从,有时甚至不惜与业主或投标企业相互勾结,为其规避法律制裁出谋划策。
5、从评标专家的现状来看,现行法律只赋其权而未明其责,导致个别素质低下的评委不负责任、敷衍了事,甚至违规违法评标。
对策
笔者认为,只有着眼长远,注重从源头上防范,让权力真正在阳光下健康运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招投标过程中的违纪违法问题。当前,要特别注意做好以下五点。
1、着眼实际,查漏补缺,抓紧修订完善招投标法规的配套制度。要对现行法规进行一次全面梳理,滞后于现实的抓紧修订,有明显漏洞的及时完善补充,过于原则、不便操作的尽快制定实施细则,需要配套的抓紧制定配套措施。实行监管部门与实施部门职权分离,从制度上解决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问题,堵住招投标过程中暗箱操作、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等漏洞。尽快研究制定新制度,修订完善老办法,使各项法规制度与招投标实际相适应,形成彼此衔接、环环相扣、互补互济的制度体系。
2、创新机制,强化责任,加大对招投标工作的全程监管。立足现有体制,按照“管办分离、统一监管”的原则,重新界定招投标管理委员会、招标办和招投标中心的职责并监督其严格履行,构建职责明晰、适应招投标市场发展要求的领导、监管和操作机构管理体制。以招标方式的选择、资格审查和评标为切入点,以关系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的项目为重点,加强全程监督,明确财政、审计等部门的责任,把单纯监督执法拓展到立项、履约、验收、审计等各个阶段。强化信息公开力度,把招投标活动的公告发布、投标报名、资格预审、开标、评标等各个环节置于公开透明的环境下,便于社会监督。
3、发展问题,果断处置,建立招投标举报投诉和快速干预机制。从近几年我市此类案件查办情况看,如果相关案件在招投标期间未引起重视或被举报,工程竣工后一般很难获取直接线索。要健全举报投诉机构,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电子邮箱等,构建部门监督、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的立体监督体系;对实名举报的有价值线索,及时受理,认真调查。要结合招投标市场的阶段性特点,通过专项治理等活动,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建立快速干预机制,对举报的招投标违规违纪问题,职能部门要快速处置,依法坚决打12全文查看
第四篇: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阐述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的现状,分析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改进我国建设项目工程的招投标方式,促进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竞争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建设工程项目逐渐增多。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采用招投标方式进行能够促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良好发展,为企业带来最大化的经济收益。然而,在目前在招投标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严重影响建设工程招投标的公平性,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这样的恶性竞争给建设工程项目带来严重隐患,出现许多劣质工程,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1.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的意义
招投标制度能够促进建设工程项目中投标企业的人才、财务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化。投标企业准备投标时,不断整合企业资源配置,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采用新型管理理念,突破传统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招投标制度通过市场经济规律对投标企业进行筛选,选择造价合理、诚信、高质量高技术水平的企业进行合作,并按照相关的规定对投标企业进行科学评价,使整个工程项目进行过程变得公开、透明。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时,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进行,并且有专门的监督机构对招投标过程进行监督,为建筑市场带来清正廉洁,减少了工作人员私下进行利益交易的情况,促进了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的长效发展,提高了招投标市场的稳定性,有效促进了市场经济健康良好发展。
2.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现状
2.1招标中应注意的事项
招标工作组对立项的项目进行认真审查,包括项目的种类、标准、质量等要求,初审通过后进行招标立项。招标过程中,对投标人的资质进行严格的资格预审,没有通过资格预审的潜在投标人不再参与竞标,并且,招标人应当按照招标公告规定的地点和时间向具有资质的潜在投标人发放、出售招标文件,这一过程不得少于五个工作日。开标、评标应当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地点和时间进行,评标中严格遵照评标的原则和标准进行,不得使用没有规定的评标标准。最后的中标和签订合同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进行整理归档。整个招标工作应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招标工作组人员应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理念,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完成招标工作。
2.2投标及投标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一些投标企业由于竞争激烈,无视工程的实际造价,向招标方提供低于成本价的报价,为后期工程建设埋下了巨大隐患。承包方投标时,价位低下,在建设过程中,选用的施工用材和技术手段均低于平均水平,购买次品材料,用材用量不足,施工不按要求进行,从各个方面降低成本,这样直接造成整个工程质量处于劣质状态。而且在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不足,导致各项工程项目进行困难,无法配备合理的人力、物力推进工程建设,最终使工程项目无法按质量要求或按时完成,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3.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优化措施
3.1健全招投标规范制度
应健全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不完善的规范制度,对招投标的细则进行明确规定。对于招投标法律制度进行合理解释,统一招投标标准,完善招投标过程,促进建设项目工程招投标过程公平化、合理化。
3.2加强监督,减少不规范招投标操作
相关部门对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应加强监督,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监管招投标过程进行监管。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建立相关监管制度,邀请资深专家对投标企业进行严格审查,对投标企业的运营状况做出评估,以确保投标企业有能力完成有质量保证的建设工程项目。
3.3建立企业资格数据库
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的承建,需要由丰富经验、资金充裕、技术优良的公司进行。因此,可以建立建设工程项目承建企业资格数据库,对企业的规模、人员配置,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情况,企业资金与财务状况,同时对企业从业经验进行记录和管理,建立资质评定数据库,完善建设行业,节省招标单位预审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3.4建立企业信誉评价体系
建设工程项目耗时长,实施过程复杂并且变化因素多,这些问题相当考验相关企业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建立信誉评价体系,可以将企业的管理过程公之于众。让建设单位、建设工程项目参与人员以及建设过程中合作的企业对承建企业进行监督、评价,形成管理体系,给有信誉的企业提供信用证,只有持有信用证的企业才能够参与竞标,促使承建企业不断完善,不断改进,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
3.5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进行招投标
建立电子化的招投标系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招投标。招标单位在电子招投标系统中发放招标信息,投标企业在该系统中按照程序进行投标操作,极大地提高了招投标效率,净化了招投标市场,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使招投标市场更加公平、公正。同时对于标书设计统一格式,企业可以在招投标系统中下载,进行填写,这样既节省了投标企业的时间,也利于评标人员评标。
3.6提高评标专家的专业度,提高评标水平
建设工程项目评标直接影响到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因此需要定期对专家进行培训,组织学习相关的各类先进技术,学习最新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同时建立专家数据库,将专家的专业水平、道德素质、个人情况进行记载,为企业选择专家进行评标提供良好的选择平台。
3.7完善有形建筑市场,净化招投标市场
建立有形建筑市场,对规范建筑市场、改进行业管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一是要针对影响招投标公正性和社会关注的关键环节,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创新方法,将有针对性的过程监督和随机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公开办事程序、办事条件、办事依据、办事结果,变“暗箱操作”为“阳光操作”,提高监督的效率和权威。二是要实行工程信息公开发布制度,扩大参加投标企业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切实消除由于信息发布的局限性,导致领导干部干预工程承发包等不法行为,为参加投标的企业提供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三是要进一步规范招标行为,在招标信息发布、投标人资格审查、评标办法制定、评标委员会组成、定标等关键环节上,严格备案时限和跟踪管理,严厉打击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行为。四是完善招投标的网络建设,实行报名、投标、开标、评标、公示的全过程网络控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今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的进行和建设质量的实现存在严重影响。因此,应针对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设置,合理规范制度。使建设工程项目在良性环境中进行竞争。
参考资料:
[1]陈帅.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的政府监管措施分析[D].2012.[2]郑朋军.关于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问题的思考[J].河南建材,2011,(6)
第五篇: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招投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招投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自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统一纳入招投标平台以来,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应该说是步入正轨,越来越规范化了,所取得的成效也是较明显的:一是社会各界树立了建设项目必须依法进行公开招投标的意识,建设单位也不同程度提高了依法进行招标的自觉性;二是建设项目采用公开招标的比例明显提高,在招投标过程中建设项目招投标能够贯彻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使得不规范行为和腐败现象得到一定的制约;三是实行招标的项目不同程度地节约了建设投资,保证了建设工程质量,提高了项目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无须讳言,目前建设项目招投标领域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何完善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规范招投标运作是当前需要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建设项目招投标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管部门重视程度问题。根据招投标法规定,招标项目由业主负责,但是相当部分部门的领导对自身的职能和招投标中心性质认识不清,认为工程已通过招投标了,监督管理与己无关,如出现问题,都认为是招管办或招投标中心的问题。但实际上,招投标法贯穿于工程招投标始终,每一环节都需要监督,标前是有关部门的审批,标中是招管办监管,标后是业主和行政主管 1 部门直至司法部门的监督。
(二)招标单位借口规避招标问题。一是肢解工程规避招标。按照《XX县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工程建设项目单项合同估算价在30万元以上,或项目总投资额在300万元以上的必须进入县招投标中心进行招投标。有些单位为了逃避招投标程序,把应进入招投标中心招标的工程进行分拆或肢解,从而达到规避进中心招投标的目的;二是主体工程招标附属工程规避招标。一个工程往往分为主体工程和附属工程(配套设施)两部分,部分建设单位就钻这个空子,对主体工程进行招标,附属工程规避招标,而且这种做法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三是借口时间紧、任务重,将工程定义为“献礼工程”、“形象工程”、“抢险工程”、“安保工程”等指令性项目,以行政会议、党内会议或联席会议的形式确定施工单位,以集体决策为幌子规避招标,将应公开招标的项目采用直接发包,或采用工程联系单的方式随便增加工程量,变相规避招标。四是有的工程招投标走过场,私底下设臵特殊门坎,限制潜在投标人参加投标。
(三)投标单位不正当竞争问题。一是串标。一些投标人组成临时联盟,联合行动,相互串通投标报价,在私下达成协议,帮助对方取胜,排挤其他投标人的公平竞争,这次你中标,下次我中标,各方都有机会,利益均占;二是借用资质挂靠参与投标。2 在现行的招投标活动中,投标人借他人资质参与招投标的情况很普遍,由于其手续的合法性,招投标中心对其也缺少相应的制约措施,而且为提高中标率投标人往往同时借多本资质,相当于多家投标单位相互串标,以非法的手段参与投标竞争,损害国家的利益;三是弄虚作假。如挂靠高资质企业,伪造企业发展状况、经营业绩、经历等,骗取中标。2006年我们联合县监察局、县交通局查处的新58省道建设工程项目,该工程第一中标候选人XX路桥工程有限公司、第二中标候选人XX桥梁建设有限公司就存在着在投标过程中提供伪造虚假业绩证明材料,骗取中标候选人资格等行为;四是明招暗定请人陪标。这种招标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该办的手续都办了,该走的程序都走了,招标人打着招标的幌子,热热闹闹地举行招标仪式,其实多数投标人都是陪衬,只不过是陪着中标者演完这出戏,故而出现了底价中标,高价索赔等现象;五是中标后非法转包、分包。有的企业中标后即将工程分包、转包,从中收管理费或赚取差价,以至一级企业中标而实际施工可能连三级企业都没有。
二、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难到位。从法制环境看,虽然我国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和工程建设法规体系日益完善,但由于《招标投标法》出台较晚,缺乏长期实践考验和及时修订补充,3 使法规体系存在不配套、不细致、不完善和不严谨的问题,目前尚没有与《招标投标法》相配套的实施细则等法规制度。从操作层面看,由于招投标法实施时间不长,实践经验不足,再加上对《招标投标法》的理解和把握存在这样那样的偏差,运作中容易出现不规范的现象,使不法行为有机可乘。我国现行招标投标管理体制,对招标投标活动过程的行政监管由行政管理部门各自负责,这种多头管理的格局容易引发矛盾和相互推卸责任,造成监管不力。同时,招投标工作业务量大、专业性强,负有监督责任的有关行政部门力量有限,只局限于某几个环节的监督,使部分环节成为监督的真空。
(二)法制观念淡薄,认识不到位。一是部分领导对招投标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从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和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高度来认识招投标工作;二是部分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淡薄,往往用行政手段来干预招投标工作;三是部分建设单位认为招标手续繁琐,要求复杂,办理各项手续需交纳费用,费时费力太麻烦。再者,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投标不受地区、行业限制,应给予所有潜在投标人以平等的竞争机会。但由于部分领导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一些建设单位在招标过程中,制定各种限制条件,提出苛刻要求,堵卡外来企业。在地方保护主义者看来,一个工程项目可能救活本地一个企业,肥 4 水怎能流入外人田?对于某些掌管项目审批权力的个人而言,招投标堵住了他们取得好处的一个重要来源,因而必然遭到一些人明里暗里的抵制和反对。
(三)效能监督机制缺乏,惩治力度不大。一是招投标管理、监督体制没有理顺。我国现行招标投标管理体制,对招标投标活动的行政监管由多个部门负责,这种多头管理的格局容易引发矛盾和相互推卸责任,造成监管不力。同时,招投标工作业务量大、专业性强,负有监督责任的有关行政部门力量有限,只局限于某几个环节的监督,使部分环节成为监督的真空;二是执法的薄弱,由于招投标活动中的不法行为是在私下进行的,少有知情人,即使有知情人,也由于心存顾虑而不愿、不敢举报,缺乏群众监督基础,这给打击规避招标的不法行为带来了一定困难。同时,执法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时有发生,使招投标领域的违法违纪现象难以得到遏制。
三、解决建设项目招投标领域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一是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工具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有关招投标法规文件,使广大建设单位和人民群众不断提高对招标投标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宣传于实际工作中,招投标中心要通过咨询、答疑等服务形式,将招标投标工作的有关规定深入地向招标 5 投标双方宣传,使他们理解其要义,掌握其精神,并能熟练运用,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使招投标工作真正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三是加强对招投标中心工作人员的法纪教育,注重利用反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增强其廉洁自律的意识和依法行政的意识。
(二)健全制度,规范运作。一方面建议要加快招投标法制建设,尽早出台与《招标投标法》相配套的实施细则,要从法律层面来堵塞招投标领域中存在的漏洞。另一方面要健全规章制度,净化招投标市场。一是建立对业主行为的监督制度。对必须招标而未招标、将工程肢解发包等行为要严肃查处,视情节轻重,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或不准开发新项目;二建立诚信档案,完善廉政准入制度。对有假借资质、违规挂靠、违规转包以及在招投标活动中有其它不良行为的企业和人员列入黑名单,使这些企业或人员在市场准入时受到限制,以加大违法违规的成本;三是建立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通过加强企业年检和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注册等管理手段,对达不到规定要求以及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坚决依法予以降级或清出建筑市场。
同时,要规范招标投标中心的运作,修订完善内部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程序,杜绝串标行为。首先,要严格资格预审。不仅审查其履行合同的能力,还要审查投标单位的业绩、信 6 誉;特别要审查投标单位之间是否存在着关联关系。主要包括: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其他企业或受其他企业控制;同受某一企业控制的两个或多个企业(例如:母公司、子公司、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之间)、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受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直接控制的其他企业。对于有关联关系的单位同时投标的,只允许其中一家投标,或者在评标得分上打折扣。其次,要规范评标过程,严格执行招标文件作出规定。工程计价类别为比较投标价格统一了口径;评标的原则和方法为判断是否有内定中标的行为提供了依据。第三,要完善评标方法。目前,投标报价是主要的竞争手段,容易造成过度低价竞标的恶性循环和随之而来的串通竞标。所以,应以合理底价中标为好,合理低价不仅考虑了投标报价,还发挥了评标委员会的作用。评标时应综合考虑技术标、商务标,尤其应以技术标为核心,不应片面追求低价。
(三)强化监管,通力合作。一是要加强对建设单位行为规范的监管,要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由项目法人代表人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负总责,并建立项目法人责任追究制,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和工程质量问题、安全问题,不但要追究项目法人单位责任,还要依法追究项目法定代表人的责任;二是要加强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管,有关招投标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 7 能,针对招投标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加强监管,堵塞漏洞。要积极推行交易员亮证公开交易制,严格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特别要实行招投标责任制追究制度;三是要加强对建设工程的监管。工程建设单位和监督部门要对工程建设实施跟踪管理,建议实施项目经理抽查制,明确规定在工程建设中项目经理到场次数不足的处罚办法,以杜绝借资质、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违纪行为;四是投标管理部门、招标管理部门和建设规划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强联动,上道程序未完成,下道程序不得办理,形成环环相扣的建设管理运行机制。
(四)加大力度,严格执法。抓好建设工程项目执法监察工作,是保证招投标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一是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形式,鼓励群众对招投标工程中的违法操作进行举报,建立对举报有功人员的奖励制度,以净化招投标市场;二是要严格实行谁中标谁负责,控制乱投标、挂名投标及转包等情况,对招投标过程中“陪标”、“补手续”等违规做法,实行严厉的经济处罚,对主办单位、建筑企业违规情节严重的直接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于贪污、受贿的,要依法严惩;三是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研究参与招投标工作的方式方法,对招投标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要依纪依法追究当事人的纪律、法律责任,以有力的执法监督保证招投标活动的规范运作;四是各有关部门 8 要加强执法检查,注意挖掘案源,加大查处力度,对那些弄虚作假、少批多建、不报建、不按规定招投标的人和事一律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有关主管等部门配合、进行认真、严肃的处理。触犯刑律的交司法机关惩处,对那些隐瞒不报或少报,以及串通、欺骗、袒护、对抗的,除从重惩处外,还要在社会上曝光,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起到警示作用。
一个健康的招投标制度应该是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针对当前建设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完善法规、明确职责、健全机构,强化过程监督等措施,才能更好地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从源头上遏止腐败,净化建筑市场,促进建筑市场秩序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不断提高工程招投标工作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