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种猪场猪疫病综合防治措施.
种猪场猪疫病综合防治措施
摘要 总结 了种猪场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 包括抓好防疫卫生、保持适宜的气候环境、搞好疫 病监测、做好预防接种、药物防治、消毒、消灭病菌传播媒介等方面内容 , 以为种猪场猪疫 病的防治提供 参考。
关键词种猪场;猪疫病;防治措施
养猪业是大朝山东镇畜牧业的主导产业 , 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 , 而且还关系到社 会市场的稳定和国民 经济 的 发展。发展养猪业不但要注重商品猪的生产、饲料种植和加工 , 更应重视种猪生产 [1-2]。种猪生产是发展养猪业的基础 , 一旦种猪感染上猪瘟、蓝耳病、猪 伪狂犬病、猪乙脑等病 , 就会造成怀孕母猪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胎 , 或通过胎盘和产道 把病原传染给仔猪造成弱仔等。带有病原的种公猪通过精液造成病原的广泛传播 , 给养猪业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 甚至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现结合大朝山东镇种猪场的工作 , 就种猪的疫病 综合防制进行探讨 , 以促进该地养猪业的发展 [3-4]。
1抓好种猪场防疫卫生
(1实行兽医防疫卫生管理的专人负责制 , 制定本场兽医防疫卫生工作计划 , 实施猪传染 病预防、控制工作。
(2严格隔离饲养。猪场只能有一个出入口 , 禁止非生产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猪场门口 设消毒池和更衣室 , 饲养人员进入猪场时要更换已消毒的工作衣裤和胶靴 , 工作服在场内清洗 并定期消毒;卸料、装猪的车辆不得进入猪场;猪舍内用具不得携出场外 , 各猪舍的用具不得串 换混用;严格控制参观活动 , 参观者进场时须与工作人员一样对待。
(3坚持 “ 自繁自养 ”。需从外地引进新的猪种时 , 只能引自非疫区的健康猪场;在起运前应 经当地兽医部门检疫并签发检疫证书 , 再经本场兽医验证、检疫、隔离观察 1~2个月 , 经检查 认为是健康猪只 , 经全身喷雾消毒 , 方可入舍混群;在隔离期间还应驱除体外寄生虫 , 没有注射 疫苗的应补注各种疫苗。
(4采用 “ 全进全出 “ 的饲养管理方式。繁殖母猪做到集中配种、集中产仔 , 以便于产房和 哺乳母猪舍的消毒;仔猪断奶后应集中进入育成猪舍或肥育猪舍 , 同时出栏;猪群离舍后 , 猪舍 应彻底消毒 , 空圈 15 d以上再引入健康猪群。
2保持适宜的气候环境
猪舍要建在高燥、背风、利于排水、坐北朝南、冬暖夏凉地方。夏季舍温不超过 30 ℃ , 冬季不低 于 12 ℃ , 仔猪 舍冬季 的地面 温度不 低于 23 ℃。猪的适 宜相 对湿度 范围为 65%~75%。在气温 14~23 ℃、相对湿度 50%~80%的条件下猪的肥育效果最好。低温高湿易 引起各种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皮肤病和关节炎等 , 因此应防止湿度过高。消除舍内有 害气体 , 除通风换气外 , 应及时消除粪尿污水 , 防止其在舍内分解腐烂。
3及时检查诊断和搞好疫病监测
饲养员应每天观察猪群运动、休息、摄食饮水和检温 , 若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对检查 出的病猪 , 应根据情况分别作妥善处理。凡传染病病猪及可疑病猪 , 应立即隔离 治疗 , 必要时予 以扑杀。每年结合县畜牧兽医局安排的疫病监测任务 , 对猪群进行随机采血送检。
4制定免疫程序 , 定期搞好预防接种
(1商品猪。在产后立即对猪只进行猪瘟超前免疫 , 每头仔猪注射 2头份 ,2 h后吃奶;20日 龄 , 用猪瘟脾淋苗进行第 2次免疫 , 每头注射 1头份;25~30日龄 , 注射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 苗;25日龄 , 注射口蹄疫灭活疫苗;28日龄 , 注射仔猪副伤寒疫苗;55日龄 , 注射猪伪狂犬弱毒疫 苗;60日龄 , 注射口蹄疫灭活疫苗;70日龄 , 注射猪瘟 — 猪肺疫二联苗。
(2种母猪。种母猪 70日龄 , 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每隔 4~6个月 , 注射口蹄疫灭活疫苗;初产母猪配种前注射猪瘟弱毒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猪 伪狂犬、弱毒疫苗 , 间隔 5 d;经产母猪配种前注射猪瘟弱
毒疫苗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灭活疫苗 , 产前 4~6周 , 注射猪伪狂犬弱毒疫苗;乙型脑炎于每年 3月(蚊虫出现前 1个月 , 使用乙型脑炎 疫苗 , 间隔 1个月免疫 2次。
(3种公猪。种公猪 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每隔 4~6个月 , 注射口蹄疫灭活疫苗;每隔 6个月 , 注射猪瘟脾淋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猪伪狂犬弱毒疫苗 , 每种疫苗注 射间隔 5 d,乙型脑炎在每年 3月(蚊虫出现前 1个月 , 使用乙型脑炎疫苗间隔 1个月免疫 2次。在进行上述免疫程序时 , 应使用经国家批准生产或已注册的疫苗 , 并做好疫苗管理 , 按照 疫苗保存条件进行贮存和运输;免疫接种时应按照疫苗产品说明书要求规范操作 , 并对废弃物 进行无害化处理;免疫过程中要做好各项消毒工作 , 接种疫苗要用消过毒的注射皿和针头 , 并 要煮沸消毒 10 min以上 , 每注射 1头猪换 1个针头 , 如果是哺乳仔猪可注射 1窝猪换 1个针头 , 防止交叉感染。如果是冻干苗最好用专用的稀释液 , 使用前将疫苗和稀释液升至室温 , 疫苗一 经稀释 , 应在 2~4 h 内用完 , 过时废弃;经免疫监测 , 免疫抗体合格率达不到规定要求时 , 尽快实 施一次加强免疫;当发生动物疫情时应对受威胁的猪进行紧急免疫;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5药物防治
一是种猪每月用 0.1%土霉素(粉 拌料或饮水服 3~5 d, 以防止气喘病和猪肺疫等 , 并有一 定促生长作用。二是种母猪在配种前驱虫 , 每年 2次。可用伊维菌素(针剂 0.3 mg/kg体重皮 下注射 1次 , 必要时间隔 7~9 d重复 1次。三是仔猪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促康生等微生态制剂 , 有促进仔猪生长存活、防拉稀等作用。四是仔猪出生后需注射牲血素 , 可防贫血、缺硒、拉 稀等。五是猪场无论母猪、仔猪 , 每月定期用中草药板蓝根、金银花等溶水喂猪 , 有一定防病 效果。猪场常备一些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针剂和磺胺二甲嘧啶(SM2、三甲苄氨嘧啶(TMP针剂以及氟哌酸、恩诺沙星等 , 以防急性炎症和急性拉稀等病。
6消毒
一是种猪场建立门口消毒池 , 池内放置浸有消毒液的麻袋片或草垫 , 用有机氯制剂(如氯 毒杀、漂白粉等 作为消毒液 , 每周更换 1次 , 保持消毒池内消毒药液的有效性。二是饲养人员 进入猪场前必须在门卫室洗手 , 用消毒皂或消毒液(可用
0.1%新洁而灭 清洗。进入猪场须穿 专用胶鞋 , 用具在入场前需喷洒消毒。来人参观猪场后 , 需对参观路径或全场进行喷雾消毒或 洒水消毒。三是猪舍内外、猪场道路每周定期消毒。舍内带猪消毒 , 可用对人畜无害的消毒 液 , 如百毒杀或 0.2%过氧乙酸等。运动场及场内道路用 15%石灰水消毒 , 在进行消毒前必须彻 底清扫、冲洗。各种用具、饲槽每天刷洗 , 定期消毒。猪舍垫料定期更换 , 新更换的垫料应事 先消毒 , 消毒方法采用阳光曝晒等。四是种母猪在分娩前需对乳头、阴户用 0.1%高锰酸钾水 擦洗后送入消过毒的产房待产。五是从场外引进猪时需用对人畜无害的消毒药带猪消毒(体 表 , 可用百毒杀或 0.1%~0.2%过氧乙酸。六是粪便、污水应进行无害化处理。粪便可用生物 热消毒法(发酵池或堆粪法 或用漂白粉水喷洒消毒。污水每升中加 2.5 g漂白粉处理。7杀虫、灭鼠 , 消灭病菌传播媒介
经常清除垃圾、杂物和乱草 , 搞好猪舍周围的环境卫生 , 不让害虫和鼠类有藏身和滋生之 地。定期使用杀虫药喷洒猪舍内外和蚊蝇容易滋生的场所。同时 , 及时清除饲料残渣 , 将饲料 保藏在鼠类不能进入的房舍内 , 并用捕鼠夹捕杀或使用对人畜毒性低的毒鼠药毒杀。
第二篇:湖北省种猪场重点动物疫病综合控制与净化总体方案
湖北省种猪场重点动物疫病综合控制与净化总体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活动,积极探索源头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与流行的方式,培育建立重点动物疫病病原阴性健康种猪群,促进我省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种猪场生物安全总体保障措施
(一)猪场选址科学,周边环境良好;
(二)依猪场地势、风向,合理布局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
(三)建立有完善有效的围墙、围栏;
(四)有严格的门卫制度和外来车辆、人员进出管理制度;
(五)有行之有效的害虫、蚊蝇、老鼠、野生动物控制方案;
(六)有完善的场内污水、垃圾和废弃物的处理措施;
(七)建立有种猪引种隔离检疫舍和病猪隔离栏舍;
(八)有完善的防疫消毒、紧急状态的隔离制度和病死猪尸体的处理方案;
(九)有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场所及相关的设施和设备;
(十)良好的猪舍内部环境和先进的养殖、管理技术。
二、种猪场完成净化工作的组织保障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省、市、县三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各有关种猪场都要成立净化工作小组和技术专家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首席专家技术把关,层层抓落实,将净化措施落到实处,使净化工作取得实效。
(二)明确分工,密切配合。省、市、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协调、监管以及净化完成后的评审和验收。省、市、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采样、检测、监测及技术培训等。种猪场必须按要求做好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实,包括净化工作的前期准备、协助采样、淘汰和无害化处理病原学阳性猪、加强管理等。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实施动物疫病的净化工作。对猪场净化工作中的检测费用由县级财政和企业共同分担,达到净化标准后进行第三方检测和审核,合格者进行公布。对实施净化的种猪场,省里在项目申报、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
(四)大力宣传,扩大社会影响。根据净化工作进展情况,不定期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体大力宣传。由省畜牧兽医局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制定湖北省动物疫病净化种猪场的认可管理办法,实行每一种疫病单独进行的方式,依法对已达到净化的种猪场进行检测、评估审核和公布。达到净化标准的,由省畜牧兽医局颁发相关动物疫病
净化合格证,并对外公布,帮助种猪场提高知名度和声誉,提高养殖效益。
(五)持续监测,加强监管。种猪场经净化获得合格证后,要制定常态监测制度和年审公布制度,每年对每一种疫病净化场进行检测、审核和公布,整个过程按照公正、公平和公开原则进行。每年必须开展1-2次抽检,确保净化效果,防止疫病反复,对进出场种猪要加强检疫。今后,要将疫病净化作为种猪场《种畜禽生产许可证》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审核发放的重要条件。
三、主要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技术要求
通过采取“检测—淘汰—监测—净化”措施,针对不同猪场的具体情况分别开展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瘟、猪伪狂犬病和布氏杆菌病的净化工作,对野毒感染猪群进行扑杀或淘汰,对假定阴性猪群实施高密度普免,同时加强消毒和提高管理水平。种猪场达到净化标准后,由省畜牧兽医局组织验收并公示,颁发净化合格证书。对于参与净化工作的猪场要求如下:
(一)淘汰隔离场/区的准备。为减少淘汰损失和防止交叉感染,本场必须配套有一个单独的、距离猪场核心区500米以上的隔离场/区,以隔离阳性猪。
(二)熟练的采样技术和检测技术。种猪场种猪的基数大,采样
及检测工作量大,需要有经验丰富的采样人员,猪场所在的区/县的疫控中心需要有经验的检测人员。
(三)猪场配套的管理措施。参与净化的种猪场具有严格的防疫体系,实施全进全出制度,及时淘汰清群,空舍清洗消毒等生产管理制度。对净化猪群补充新的种猪进行严格控制管理,实行严格隔离和检测,确保其不带入病原方可进入猪场。
(四)对净化猪群实施疫苗免疫、疫病监测,以维持净化猪群的健康生产。疫病净化猪群建立后,按照规定对猪群进行程序免疫。
(五)定期对净化种猪群进行抽样检测,并对其子代进行跟踪监测。详细统计净化猪群各项生产指标,开展净化群体净化效果的评价。
四、不同动物疫病的控制或净化措施
(一)口蹄疫控制措施
1、控制目标
以种猪场为单位,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在70%以上;连续两年野毒感染抗体阳性率在5%以下,无临床病例。
2、控制措施
(1)免疫:按照国家口蹄疫综合防控相关规定进行免疫,确保免疫合格。
(2)免疫效果评估:免疫后28天对群体按10%比例抽样采集血样
进行免疫抗体监测,评估免疫效果。
(3)感染状况的定期检测与评估:每年定期开展口蹄疫3ABC野毒抗体ELISA检测。对首次检测口蹄疫3ABC野毒感染抗体阳性率5%以上的猪群,要进行全群普查。根据监测结果,结合流行病学现状评估种猪群感染状况,制定和调整该场的综合控制措施。
3、阳性猪处理
对口蹄疫3ABC野毒感染抗体阳性猪进行淘汰和无害化处理,不得留作种用,对其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同群猪隔离观察,定期复查;对阴性猪继续开展监测工作。
(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及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的控制和净化措施
1、控制目标
以种猪场为单位,连续两年野毒带毒检出率在2%以下,且无临床病例。
2、控制措施
对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及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广泛存在或有疫情发生的猪场,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使其由发病状况到稳定状况再到平静状况,达到控制目标,为最终开展净化奠定基础。
(1)流行病学调查:对种猪群进行抽样采血,检测高致病性猪蓝
耳病和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带毒状况和血清抗体水平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免疫方案,包括确定疫苗种类、免疫时间、免疫猪群范围等,每三个月进行一次采血评估控制效果,调整制定下一步的方案。
(2)猪群免疫控制:根据具体猪群带毒状况和抗体水平而制定,原则上是种猪采用灭活疫苗免疫,仔猪采用弱毒疫苗免疫;带毒率高时采用弱毒苗免疫,其它采用灭活苗免疫;弱毒疫苗免疫采用集中免疫,减少猪场病毒排毒期,阻断排毒猪向易感猪的病毒传递等。
3、净化目标
以种猪场为单位,连续两年野毒带毒检出率为阴性。
4、净化措施
结合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建立的猪场疫病新型净化模式——“仔猪超早期断奶模式”,可采取配套高生物安全措施与超早期断奶技术开展净化工作。
方案一:
(1)挑选生产性能优良、免疫保护好且主要病原呈阴性的健康种猪用于净化猪群的扩繁。种猪使用前必须进行能通过垂直传播途径感染新生仔猪的疫病的监测。
(2)将选留种猪所产仔猪在7-10日龄进行断奶,转入中间站隔
离饲养,20日龄前人工哺喂人工奶,20-70日龄饲喂乳猪料。
(3)隔离饲养仔猪在无免疫保护下于中间站内暴露饲养至90日龄,即仔猪转入中间站后不注射任何疫苗。
(4)70-90日龄为检验期,其间猪场应连续两次对该猪群逐头进行主要疫病的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
(5)结合检测结果,淘汰主要疫病抗体、抗原阳性猪,最后挑选出阴性猪进入净化区(新建高生物安全猪场),建立净化基础群。
方案二:封群控制法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初步净化(该方法只是使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处于临床阴性状况)
(1)挑选生产性能优良的后备种猪于隔离场使用弱毒疫苗进行一次性免疫,免疫后进行封闭式管理。
(2)每月进行一次抗体水平和带毒与排毒情况抽样检测,90天后如免疫合格且无排毒转入净化区,建立净化基础猪群。
(3)该猪群为该病临床阴性群体,猪群中不得存在该病易感猪群,仔猪断奶后应远离种猪群,补充后备种猪时应于隔离场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弱毒一次性免疫,90天后如免疫合格且无排毒方可转入净化区种猪群。
5、阳性猪的处理
对阳性猪进行淘汰和无害化处理,同群猪隔离观察,定期复查,阳性猪隔离淘汰,阴性猪继续开展监测工作。
(三)猪瘟净化方案
1、净化目标
以种猪场为单位,连续两年免疫抗体合格率在70%以上;病原学监测结果阴性,无临床病例。
2、净化措施
阶段一:种猪群强化免疫阶段
首先对种猪群进行猪瘟抗体普查,对无抗体反应或抗体反应水平低下的猪只进行加强免疫,通过2-3个“检测-免疫-检测”的循环,若抗体水平仍不提高的猪只检测其是否有猪瘟的持续性感染,对猪瘟感染阳性的猪只进行淘汰。进而建立了猪瘟高抗体水平的种猪群,降低了全群感染猪瘟的风险。
阶段二:种猪群猪瘟带毒猪的检测与淘汰
对示范场种猪群逐头进行扁桃体采样并检测猪瘟病原,淘汰带毒种猪,如带毒种猪检出率达1%以上,则4-6个月后再进行一次检测淘汰。根据猪场感染严重情况重复2-3轮“检测-淘汰-检测”过程清除带毒种猪。以后引进阴性后备种猪扩群(每头后备猪都需要进行猪瘟病原检测),最终建立起猪瘟净化种猪群。
样品采集方法:在免疫猪瘟弱毒疫苗35天后(如在35天内检出阳
性则应进行测序以区分疫苗毒株),对全群种猪活体采集扁桃体,采集样品低温保存,24小时内送检。猪活体采集扁桃体应尽量避免在产前1周至产后1周进行,以减少应激。
阶段三:子代猪群猪瘟控制方案
对断奶猪进行猪瘟抗体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免疫时间。对抗体水平低的和抗体阴性的猪群立即进行免疫并于3周左右进行抗体评价。仔猪70日龄进行猪瘟再次免疫。
阶段四:净化群体的后期监测
净化猪群建立后,每半年进行一次猪瘟病原和免疫情况的监测,以持续维持净化猪群健康状态。按全群10%的比例采集扁桃体和血液,分别进行猪瘟病原和抗体检测。病原检出率小于1%,免疫抗体合格率大于70%则认定为合格。若抗原检出率较高,则对全群重新进行逐头检测,淘汰阳性猪。
若种猪场病原学监测阳性率≤10%,可一次性净化;病原学监测阳性率>10%,可实施分步净化。
3、阳性猪的处理
对阳性猪进行淘汰和无害化处理,同群猪隔离观察,定期复查,阴性猪继续开展监测工作。
(四)猪伪狂犬病净化方案
1、净化目标
以种猪场为单位,连续两年野毒抗体监测结果阴性,无临床症状。
2、净化措施
阶段一:免疫程序的规范
采用伪狂犬病gE缺失的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并按规范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阶段二:区分gE抗体阴、阳性种猪群
对种猪群抽样检测猪伪狂犬免疫抗体和gE抗体,抽样比例不低于群体样本的20%。当gE阳性猪比例下降到20%以下时开始分群,将血清学gE阳性猪与阴性猪分开饲养,并继续使用gE基因缺失疫苗进行免疫。此后每4个月对gE阳性猪群反复进行“检测-分群-免疫-检测”,以逐步淘汰和缩小阳性猪群,在连续三次检测gE阳性率低于5%时对全群猪只进行检测,剔除全部阳性猪只。最后建立完全健康的gE阴性猪群。
阶段三:净化种猪群的建立、监测与综合控制
通过检测、淘汰和强化免疫的方式,以建立高抗体水平、gE抗体呈阴性的种猪群。每年检测三次以上。
建议采取后备种猪留种时全部进行猪伪狂犬病检查,经产种猪采用断奶一批检测一批的方式,剔除猪伪狂犬病gE抗体阳性猪。
剔除后建立的健康猪群于一个月后按10%比例抽样复查,无阳性
猪则三个月后按相同方法进行复查,连续两次为阴性者则每半年进行一次血清学和病原学抽样复查,抽样复查如有阳性,在阳性率1%以内,按剔除后建立的健康猪群方式进行免疫和监测,1%~5%则重新进行全群检测剔除全部阳性猪只,超过5%则按照控制阶段的伪狂犬病防制措施进行。
各场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阶段进行实施。
3、阳性猪的处理
对阳性猪隔离淘汰;同群猪隔离观察,定期复查;阴性猪继续开展监测工作。
(五)猪布氏杆菌病净化方案
1、净化目标
以种猪场为单位,连续两年血清学监测结果阴性,无临床症状。
2、净化措施
每年对种公、母猪群进行全群检测一次。发现的阳性个体采取淘汰措施,同群猪隔一个月后采样复检。
第三篇: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1)调整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
工业布局不合理是造成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改善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合理利用大气环境容量是十分必要的。调整工业布局要以生态理论为指导,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调整工业结构就是在保证实现本地区经济目标的前提下,优选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工业结构,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加快以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采用技术起点高的清洁工艺,控制工业污染。
(2)改善能源结构,积极采取节能措施
以国家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为契机,加快城市能源结构调整;通过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推广电、天然气、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城市原煤的消费量,推广洁净煤技术,促进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的发展,有效控制煤烟型污染。《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原则要求燃煤SO2的排放应推行节约并合理使用能源、提高煤炭质量、高效低污染燃烧以及末端治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根据技术的经济可行性,严格二氧化硫排放污染控制要求,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首先要限制高硫煤的生产和使用,对于电厂锅炉、大型工业锅炉和炉窑鼓励使用高硫分燃煤,并安装烟气脱硫设施;对于中小型工业锅炉和炉窑,应优先使用优质低硫煤、洗选煤等低污染燃料或其他清洁能源;对于城市居民炉灶鼓励使用电、燃气等清洁能源或固硫型煤替代原煤散烧,逐步减少直接消费煤炭,尽快提高使用燃气、电力等清洁能源的销费比例。(3)大力开展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资源利用率越高,向环境排放的废物就越少,使经济发展对资源的开发强度不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生产过程的排污量不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因此,大力开展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发展工业生产、保护环境的生产过程中具有战略意义。(4)完善城市绿化系统、发展植物净化
在城市和工业区有计划、有选择地增加绿地面积是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具有长效功能的重要措施。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最大限度减少裸露地面,降低城市大气环境中悬浮颗粒物浓度。
(5)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实用技术的推广
利用除尘装置除去废气中的烟尘和各种工业粉尘,采用气体吸收法处理有害气体,应用冷凝、催化转化、吸附和膜分离等技术处理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另外,要从国情出发,尽量开发推广技术可靠、经济合理、配套设备过关的大气污染的实用技术,重点包括煤炭洗选脱除有机硫、工业型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的汽化和液化、烟气脱硫、转炉炼钢除尘、焦炉烟气治理、陶瓷砖瓦黑烟治理等,建设一批典型的大气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并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推广应用。(6)完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建设城市烟尘控制区,加强城市烟尘控制区的监督管理,是大区污染综合防治的有效措施。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使排污单位明确各自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对污染源排放总量实施有效的控制。加强对除尘器等环保设备的制造、安装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加快淘汰各种低效除尘器和原始排放浓度高的锅炉。提高大气环境污染源监督监测的技术水平,改善监测装备条件。改善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体系,建立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部门协调分工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郝吉明,马广大等编著.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沈伯雄,鞠美庭等编著.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GB/T 16845-2008除尘器 术语.[4]HJ/T 322-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电除尘器.[5]GB 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6] [7] [8]
第四篇:疫病防治制度
缙云县教师进修学校疫病防治制度
1、学校要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有关法规性文件的规定,依法管理学校卫生及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群体性防治工作。
2、对学生实施群体性防治措施(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接种除外)必须经市卫生局,教育局批准,并由县卫生防疫部门统一组织实施。
3、为杜绝意外发生,我校学生疾病防治用药统一由卫生防疫部门提供,不得擅自接受其它途径药物。
4、传染病防治实施预防接种时,预防接种专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筒”,加强无菌观念,并确保医疗器械的卫生及操作的规范,学校领导有责任对接种全过程进行监督。
5、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群体防治工作,应遵循学校管理的有关规定,妥善安排好预防接种及其他群体防治措施的时间,以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6、未经县教育局,卫生局,卫生防疫站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组织学生实施群体性防治措施。违者要对当事人予以严肃处理,并追究其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7、对各种传染病要做好预防措施,积极宣传预防知识。
8、对传染病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班级发生传染病,卫生委员要及时报告学校,并上报有关部门并做好登记。
9、发生传染病后要进行隔离消毒。(根据病情选择有效的消毒方式)
10、传染病患者复课必须有指定医院开出痊愈诊断证明才可回班复课。
缙云县教师进修学校
第五篇:种猪场重点动物疫病综合控制与净化总体方案
种猪场重点动物疫病综合控制与净化总体方案
为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积极探索源头控制疫情的有效途径,2011年,我局组织湖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对全省规模化种猪场开展了流行病调查和重点疫病病原监测,在此基础上再次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制定了本方案。望各地组织辖区内种猪场,对照本方案并结合各场实际,积极开展猪场疫病综合防控与净化工作。
湖北省畜牧兽医局防控处
2012年8月14日
湖北省种猪场重点动物疫病综合控制与净化总体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活动,积极探索源头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与流行的方式,培育建立重点动物疫病病原阴性健康种猪群,促进我省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种猪场生物安全总体保障措施
(一)猪场选址科学,周边环境良好;
(二)依猪场地势、风向,合理布局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
(三)建立有完善有效的围墙、围栏;
(四)有严格的门卫制度和外来车辆、人员进出管理制度;
(五)有行之有效的害虫、蚊蝇、老鼠、野生动物控制方案;
(六)有完善的场内污水、垃圾和废弃物的处理措施;
(七)建立有种猪引种隔离检疫舍和病猪隔离栏舍;
(八)有完善的防疫消毒、紧急状态的隔离制度和病死猪尸体的处理方案;
(九)有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场所及相关的设施和设备;
(十)良好的猪舍内部环境和先进的养殖、管理技术。
二、种猪场完成净化工作的组织保障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省、市、县三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各有关种猪场都要成立净化工作小组和技术专家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首席专家技术把关,层层抓落实,将净化措施落到实处,使净化工作取得实效。
(二)明确分工,密切配合。省、市、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协调、监管以及净化完成后的评审和验收。省、市、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采样、检测、监测及技术培训等。种猪场必须按要求做好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实,包括净化工作的前期准备、协助采样、淘汰和无害化处理病原学阳性猪、加强管理等。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实施动物疫病的净化工作。对猪场净化工作中的检测费用由县级财政和企业共同分担,达到净化标准后进行第三方检测和审核,合格者进行公布。对实施净化的种猪场,省里在项目申报、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
(四)大力宣传,扩大社会影响。根据净化工作进展情况,不定期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体大力宣传。由省畜牧兽医局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制定湖北省动物疫病净化种猪场的认可管理办法,实行每一种疫病单独进行的方式,依法对已达到净化的种猪场进行检测、评估审核和公布。达到净化标准的,由省畜牧兽医局颁发相关动物疫病净化合格证,并对外公布,帮助种猪场提高知名度和声誉,提高养殖效益。
(五)持续监测,加强监管。种猪场经净化获得合格证后,要制定常态监测制度和年审公布制度,每年对每一种疫病净化场进行检测、审核和公布,整个过程按照公正、公平和公开原则进行。每年必须开展1-2次抽检,确保净化效果,防止疫病反复,对进出场种猪要加强检疫。今后,要将疫病净化作为种猪场《种畜禽生产许可证》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审核发放的重要条件。
三、主要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技术要求
通过采取“检测—淘汰—监测—净化”措施,针对不同猪场的具体情况分别开展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瘟、猪伪狂犬病和布氏杆菌病的净化工作,对野毒感染猪群进行扑杀或淘汰,对假定阴性猪群实施高密度普免,同时加强消毒和提高管理水平。种猪场达到净化标准后,由省畜牧兽医局组织验收并公示,颁发净化合格证书。对于参与净化工作的猪场要求如下:
(一)淘汰隔离场/区的准备。为减少淘汰损失和防止交叉感染,本场必须配套有一个单独的、距离猪场核心区500米以上的隔离场/区,以隔离阳性猪。
(二)熟练的采样技术和检测技术。种猪场种猪的基数大,采样及检测工作量大,需要有经验丰富的采样人员,猪场所在的区/县的疫控中心需要有经验的检测人员。
(三)猪场配套的管理措施。参与净化的种猪场具有严格的防疫体系,实施全进全出制度,及时淘汰清群,空舍清洗消毒等生产管理制度。对净化猪群补充新的种猪进行严格控制管理,实行严格隔离和检测,确保其不带入病原方可进入猪场。
(四)对净化猪群实施疫苗免疫、疫病监测,以维持净化猪群的健康生产。疫病净化猪群建立后,按照规定对猪群进行程序免疫。
(五)定期对净化种猪群进行抽样检测,并对其子代进行跟踪监测。详细统计净化猪群各项生产指标,开展净化群体净化效果的评价。
四、不同动物疫病的控制或净化措施
(一)口蹄疫控制措施
1、控制目标
以种猪场为单位,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在70%以上;连续两年野毒感染抗体阳性率在5%以下,无临床病例。
2、控制措施
(1)免疫:按照国家口蹄疫综合防控相关规定进行免疫,确保免疫合格。
(2)免疫效果评估:免疫后28天对群体按10%比例抽样采集血样进行免疫抗体监测,评估免疫效果。
(3)感染状况的定期检测与评估:每年定期开展口蹄疫3ABC野毒抗体ELISA检测。对首次检测口蹄疫3ABC野毒感染抗体阳性率5%以上的猪群,要进行全群普查。根据监测结果,结合流行病学现状评估种猪群感染状况,制定和调整该场的综合控制措施。
3、阳性猪处理
对口蹄疫3ABC野毒感染抗体阳性猪进行淘汰和无害化处理,不得留作种用,对其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同群猪隔离观察,定期复查;对阴性猪继续开展监测工作。
(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及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的控制和净化措施
1、控制目标
以种猪场为单位,连续两年野毒带毒检出率在2%以下,且无临床病例。
2、控制措施
对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及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广泛存在或有疫情发生的猪场,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使其由发病状况到稳定状况再到平静状况,达到控制目标,为最终开展净化奠定基础。
(1)流行病学调查:对种猪群进行抽样采血,检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带毒状况和血清抗体水平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免疫方案,包括确定疫苗种类、免疫时间、免疫猪群范围等,每三个月进行一次采血评估控制效果,调整制定下一步的方案。
(2)猪群免疫控制:根据具体猪群带毒状况和抗体水平而制定,原则上是种猪采用灭活疫苗免疫,仔猪采用弱毒疫苗免疫;带毒率高时采用弱毒苗免疫,其它采用灭活苗免疫;弱毒疫苗免疫采用集中免疫,减少猪场病毒排毒期,阻断排毒猪向易感猪的病毒传递等。
3、净化目标
以种猪场为单位,连续两年野毒带毒检出率为阴性。
4、净化措施
结合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建立的猪场疫病新型净化模式——“仔猪超早期断奶模式”,可采取配套高生物安全措施与超早期断奶技术开展净化工作。
方案一:
(1)挑选生产性能优良、免疫保护好且主要病原呈阴性的健康种猪用于净化猪群的扩繁。种猪使用前必须进行能通过垂直传播途径感染新生仔猪的疫病的监测。
(2)将选留种猪所产仔猪在7-10日龄进行断奶,转入中间站隔离饲养,20日龄前人工哺喂人工奶,20-70日龄饲喂乳猪料。
(3)隔离饲养仔猪在无免疫保护下于中间站内暴露饲养至90日龄,即仔猪转入中间站后不注射任何疫苗。
(4)70-90日龄为检验期,其间猪场应连续两次对该猪群逐头进行主要疫病的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
(5)结合检测结果,淘汰主要疫病抗体、抗原阳性猪,最后挑选出阴性猪进入净化区(新建高生物安全猪场),建立净化基础群。
方案二:封群控制法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初步净化(该方法只是使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处于临床阴性状况)
(1)挑选生产性能优良的后备种猪于隔离场使用弱毒疫苗进行一次性免疫,免疫后进行封闭式管理。
(2)每月进行一次抗体水平和带毒与排毒情况抽样检测,90天后如免疫合格且无排毒转入净化区,建立净化基础猪群。
(3)该猪群为该病临床阴性群体,猪群中不得存在该病易感猪群,仔猪断奶后应远离种猪群,补充后备种猪时应于隔离场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弱毒一次性免疫,90天后如免疫合格且无排毒方可转入净化区种猪群。
5、阳性猪的处理
对阳性猪进行淘汰和无害化处理,同群猪隔离观察,定期复查,阳性猪隔离淘汰,阴性猪继续开展监测工作。
(三)猪瘟净化方案
1、净化目标
以种猪场为单位,连续两年免疫抗体合格率在70%以上;病原学监测结果阴性,无临床病例。
2、净化措施
阶段一:种猪群强化免疫阶段
首先对种猪群进行猪瘟抗体普查,对无抗体反应或抗体反应水平低下的猪只进行加强免疫,通过2-3个“检测-免疫-检测”的循环,若抗体水平仍不提高的猪只检测其是否有猪瘟的持续性感染,对猪瘟感染阳性的猪只进行淘汰。进而建立了猪瘟高抗体水平的种猪群,降低了全群感染猪瘟的风险。
阶段二:种猪群猪瘟带毒猪的检测与淘汰
对示范场种猪群逐头进行扁桃体采样并检测猪瘟病原,淘汰带毒种猪,如带毒种猪检出率达1%以上,则4-6个月后再进行一次检测淘汰。根据猪场感染严重情况重复2-3轮“检测-淘汰-检测”过程清除带毒种猪。以后引进阴性后备种猪扩群(每头后备猪都需要进行猪瘟病原检测),最终建立起猪瘟净化种猪群。
样品采集方法:在免疫猪瘟弱毒疫苗35天后(如在35天内检出阳性则应进行测序以区分疫苗毒株),对全群种猪活体采集扁桃体,采集样品低温保存,24小时内送检。猪活体采集扁桃体应尽量避免在产前1周至产后1周进行,以减少应激。
阶段三:子代猪群猪瘟控制方案
对断奶猪进行猪瘟抗体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免疫时间。对抗体水平低的和抗体阴性的猪群立即进行免疫并于3周左右进行抗体评价。仔猪70日龄进行猪瘟再次免疫。
阶段四:净化群体的后期监测
净化猪群建立后,每半年进行一次猪瘟病原和免疫情况的监测,以持续维持净化猪群健康状态。按全群10%的比例采集扁桃体和血液,分别进行猪瘟病原和抗体检测。病原检出率小于1%,免疫抗体合格率大于70%则认定为合格。若抗原检出率较高,则对全群重新进行逐头检测,淘汰阳性猪。
若种猪场病原学监测阳性率≤10%,可一次性净化;病原学监测阳性率>10%,可实施分步净化。
3、阳性猪的处理
对阳性猪进行淘汰和无害化处理,同群猪隔离观察,定期复查,阴性猪继续开展监测工作。
(四)猪伪狂犬病净化方案
1、净化目标
以种猪场为单位,连续两年野毒抗体监测结果阴性,无临床症状。
2、净化措施
阶段一:免疫程序的规范
采用伪狂犬病gE缺失的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并按规范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阶段二:区分gE抗体阴、阳性种猪群
对种猪群抽样检测猪伪狂犬免疫抗体和gE抗体,抽样比例不低于群体样本的20%。当gE阳性猪比例下降到20%以下时开始分群,将血清学gE阳性猪与阴性猪分开饲养,并继续使用gE基因缺失疫苗进行免疫。此后每4个月对gE阳性猪群反复进行“检测-分群-免疫-检测”,以逐步淘汰和缩小阳性猪群,在连续三次检测gE阳性率低于5%时对全群猪只进行检测,剔除全部阳性猪只。最后建立完全健康的gE阴性猪群。
阶段三:净化种猪群的建立、监测与综合控制
通过检测、淘汰和强化免疫的方式,以建立高抗体水平、gE抗体呈阴性的种猪群。每年检测三次以上。
建议采取后备种猪留种时全部进行猪伪狂犬病检查,经产种猪采用断奶一批检测一批的方式,剔除猪伪狂犬病gE抗体阳性猪。
剔除后建立的健康猪群于一个月后按10%比例抽样复查,无阳性猪则三个月后按相同方法进行复查,连续两次为阴性者则每半年进行一次血清学和病原学抽样复查,抽样复查如有阳性,在阳性率1%以内,按剔除后建立的健康猪群方式进行免疫和监测,1%~5%则重新进行全群检测剔除全部阳性猪只,超过5%则按照控制阶段的伪狂犬病防制措施进行。
各场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阶段进行实施。
3、阳性猪的处理
对阳性猪隔离淘汰;同群猪隔离观察,定期复查;阴性猪继续开展监测工作。
(五)猪布氏杆菌病净化方案
1、净化目标
以种猪场为单位,连续两年血清学监测结果阴性,无临床症状。
2、净化措施
每年对种公、母猪群进行全群检测一次。发现的阳性个体采取淘汰措施,同群猪隔一个月后采样复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