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工论文
“论文”
构建企业(部门)新型和谐劳动关系的探索与实践
在现今新时期下,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持续地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就需要从全局角度建立科学发展战略,目前从我厂(电力企业)长远发展形势状况来看,企业的构建机制是离不开党建工作的重要部署。我们厂党委提出了通过加深学习开展党群教育实践活动和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融入科学发展观的思路,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来保障我厂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平稳发展。开展构建企业(部门)新型和谐劳动关系的探索与实践工作,这也是我厂深化改革的必要途径。
一、树立一个中心创氛围 当前,围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稳步推进企业部门的劳动生产创造能力提高为步伐。从企业内部需求出发,毫不动摇,开拓创新地推进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为中心。
(一)、要及时确立定位以建设发挥更好的电力企业优势,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工作全局理念,促使构建以“安全第一,依法经营,科学发展,管理有序,队伍稳定,充满活力”的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然而激发企业扩大发展生产力劳动关系的内源动力,厂党委指出要求各生产经营党支部及各工会分会始终站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前沿。并且企业各个生产经营部门的党支部紧紧围绕公司及厂党委的方针路线,实施执行工会制度及厂党委领导的决策政策措施。为此,企业党委部署建设性工作的决策性是企业发展思路的前提。
(二)、要及时推进宣传企业文化的精神,企业的文化精神展现了企业的灵魂,展示出企业所拥有的活力英姿,它体现了企业的意气风发形象,饱受了久经风霜磨难的艰难考验,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凝聚和激励职工的重要力量,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有效动力途径,企业文化的推进也能够体现出一个企业在决策制度方面在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进行挑战。
(三)、要及时地深入加强学习党委建设工作的思路和政策,在目标定位上,切实跳出“就党建管党建”思路的条条框框。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社会的企业内部环境,找准党委开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加深开展党和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的内容为基础,挺进步伐结合人民群众,加快融入到一线员工的群体开拓思路,把党委建设功能确定树立在遵循企业生产经营的客观规律,党委建设工作应当服务于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等进行指导工作。
(四)、企业要为生产经营部门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活动打造良好环境。一是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各生产经营部门基层党支部、工会分会能自觉地围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为中心做工作。二是强化领导,构筑有效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有关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整合资源,加大支持力度,有意识地为生产经营部门基层党支部解决其在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提升生产经营部门基层党支部在员工心目中的地位。
二、抓好安全生产和质量保障夯实企业生存基础
(一)、企业生产部门在有效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就必须要使员工全面地灌输安全生产以“安全第一”为基础原则。认真落实执行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做好信息库收集存档记录,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和观看有针对性的企业安全事故案例,触动员工心中铭记头顶悬挂的警钟时时在敲响;并且企业各个生产部门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专项安全检查工作。安全监督人员坚持加大力度对现场生产操作进行巡视巡检,发现有安全隐患源点的即查即纠,消除一切不利于安全生产因素,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在安全有利环境氛围下安心工作,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企业各个生产经营部门的党支部党员及工会工作者都应主动牵头发挥作用,挑起坚定的政治信念,并树立起三种观念,首先要树立充分发挥当好党员群众的领路人的观念,其次树立率先起到以“自我牺牲”为前提的一种特殊义务的观念。第三是放下党员架子,树立起党员在党务工作中需要“多重角色互换”的观念。尤其是兼职的党支部书记和党务工作者,需要正确处理好所担任职务的角色转换。无论是在生产管理岗位或是在生产一线人员都要懂得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源,质量至上,为客户打造值得诚信满意度的信誉。企业如果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保证就难以立足于激烈竞争的市场。
(三)、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控制建立好完善的有效激励机制,把管理工作的实施进行绩效考核,推进企业部门的管理能力水平提升;需要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提高达到全面沟通实施执行效果,加强促进生产骨干和技术人员保持学习交流沟通平台,认真做好产品质量记录跟踪的第一手资料,促使产品质量得到长期平稳的控制提升,才能得到国家产品质量检验认证机构的认证和认可,从而保障企业品牌产品质量获享国家认证机构认证的强硬殊荣。
三、结合民风民俗思想文化,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劳动关系的激活力。在开展学习党和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中,我厂企业部门以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作为改革步伐的一个新举措。企业部门的各党支部、工会分会通过根据当地的民风民俗生活特点,以保持党员先进性促进和谐劳动关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促进增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激活力。
(一)、由于企业车间生产一线的员工有部分人员是当地附近村的村民,企业通过招收当地周边附近村的村民充实了生产队伍的力量,企业也为当地解决了村民务工难的问题,当地人员融入了企业生产队伍后,企业和当地周边附近村和谐相处的氛围也大大地提高了,企业里的员工和周边村的人员交流也多了,逢年过节在厂里务工的员工都相互邀约到周边附近的村里进行节日庆祝活动,推进文化技术交流,共同进行思想交流,同时凝聚了大家团结互助,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
(二)、企业要赢利,无可非议;但是,对于企业来说,仅仅讲经济效益,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必须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企业必须根据“围绕以建设稳定和谐社会的劳动关系前提发展”的要求,以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企业发展为中心来有效地开展工作。从而使企业通过政府机构和周边单位及村委共同进行联谊交流,也能够相互利用提供有利资源,共同发展社会公益效益事业,营造了良好的和谐社会氛围。企业为员工营造了稳定的生活福利环境条件,员工获得了回报,大大地鼓舞了员工能在和谐企业工作的环境中增强员工认同感、归属感和温暖感。企业员工都更加地倾注了感情,全心全意地为企业效力,企业在创造和谐劳动关系环境的同时获得了人员的稳定,企业稳定的队伍使得企业也日益地壮大得到发展。
(三)、加强民主管理,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落实以人为本,企业做到厂务公开,认真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各项权限。通过厂工会组织的各项劳动技能竞赛比武,筛选一线技术骨干人才,充分重视做好骨干人才的培养,将一批中坚力量人才培养成业务骨干、科技带头人等,不仅使他们在经济舞台唱主角,而且也发挥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动力。
四、完善稳固健全企业部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机制
企业部门要构建搞好和谐劳动关系就应通过厂党委及厂工会组织的活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相结合,当前不断加强厂工会组织的日常管理建设,积极探索职工民主管理工作保障新机制,切实增强厂工会组织企业生产劳动能力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凸显厂党委领导及厂工会组织的核心作用,巩固搞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内容仍需做好几点。
(一)、依托党委方针路线,加强构建民主管理机制,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提供职工建言献策平台,努力拓宽民主管理渠道。
(二)建立完善有效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职工聪明才智,坚持以人为本,依靠职工群众群策群力全心全意办好企业。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发挥核心价值作用。坚持办好技术竞赛交流,充分保障安全生产、质量稳定发展渠道。
(四)、发挥厂工会和部门工会分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将民主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范畴。
(五)、加大劳动协调关系力度,营造企业团结和谐的发展局面,构建和谐社会氛围。
(六)、坚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送温暖、定向帮扶、定向解困的作用。
第二篇:政工论文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心得体会
在举国欢庆建国六十周年前夕,迎来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总结了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我的做出了全面部署,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根据自身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使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为我国相继实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提供了根本保证。
会议的核心是以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反对腐败。党建问题是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党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首先如何实现党务公开问题、如何实行党内民主选举问题,如何实行党内言论开放问题,如何解决腐败问题已经成为我党在经济社会变革时期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对权力实行制约,这是克服党内大权独揽,实现党内民主的重要途径,目前一把手的“一言堂”问题既很普遍也很严重,党内民主多流于形式。在权力制约与监督上,怎样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效权力制约体制与机制,是我党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持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新形势下对于党内民主建设和人民民主
建设的新思路。其次近些年来,党员干部腐败大案要案频发,前腐后继,连延不绝,不仅高层干部中有、中层干部里也有,基层干部也都发生过。腐败直接影响社会公平与正义,已经成为人们最深恶痛绝的政治弊端,久受诟病,最容易激起民愤,所以这个问题人们不能不关心。公报中将反腐倡廉与干部制度、党的作风问题放在一起提出,强调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出选人用人新制度,提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健全干部管理机制。如此将反腐与干部制度二者统一起来,体现了党的整体、系统的反腐败思路,不断完善各项制度,这样才会达到标本兼治,真正有效遏制腐败的效果。因此,十七届四中全会研究反腐问题是众望所归,深得人心。
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众所周知,初始提名是选人用人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初始程序,是保证选人用人质量的第一关口,其直接影响和作用于其他选任环节。从以往干部选任实践来看,由于干部初始提名方面的制度不够健全,出现了干部选任“潜规则”:“党委书记先提出人选,再由组织部‘走程序’考察人选”,造成“程序上看似中规中矩,实质上体现个人意志”的现象。比如,为了打破这个“潜规则”,全国各地在“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实践,开展了“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工作,在规范动议提名程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创新,初见成效。根据实践情况来看,我认为规范县委书记用人行为就应从规范干部初始提名这个关键环节入手。
(一)规范动议提名程序。从干部调整动议就开始对干部初始提名工作进行了规范,制定《领导干部调整动议暂行办法》、《领导干部初始提名暂行办法》,对干部调整动议作出硬性规定,解决“随意动议”、“随意提名”的问题。个别调整时,各级组织部门研究提出启动干部调整动议程序的请示,党委书记与副书记、分管组织、纪检工作的常委研究后决定启动干部调整程序。领导班子换届时,党委书记与副书记、分管组织、纪检工作的常委沟通后,由常委会讨论决定启动干部调整程序。在提名推荐时,各级党委书记要始终做到“三提三不提”,即:提方向原则,不提调整职位;提选任条件,不提具体人选;提选拔要求,不提人选范围。
(二)建立分类提名制度。对重要岗位干部人选,由全委会推荐和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所在单位的前任主要负责人推荐提名;提名推荐党政副职人选,由党委常委、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所在单位现任主要负责人推荐提名;对其他干部人选,实行组织部门推荐、基层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个人推荐、本人自荐、公开选拔等方式提名。然后,把初步提名人选送党委常委会或全委会进行第二轮差额提名推荐。
(三)建立工作实绩提名制度。坚持和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考察工作试行办法》、《领导干部考核试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根据平时考核、考核、换届(任期)考察、任职考察结果提名,对连续3年考核为优秀的,以及在应对突发事件、落实重点项目、完成重大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干部,组织部根据职位空缺和工作需要直接予以提名;对连续2年绩效考核名列党群部门组倒数第一和政府部门组倒数第一、二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及负有责任的副职直接予以降免职提名,其余班子成员不得提拔任用。
(四)建立健全干部初始提名责任追究的机制。根据谁提名谁负责的原则,领导干部个人提名或自荐的,本人即为责任人;单位党组织提名推荐的,党组织主要领导即为责任人。个人提名的,必须署名填写提名推荐表,说明与被提名人的关系,并写出提名理由、任职意向;单位党组织提名的,必须经集体讨论决定,写出书面推荐材料,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公章;提名工作的组织者要制定提名推荐工作方案,对提名全过程负责。单位党组织未经集体研究提名的,视为无效,对主要责任人给予批评并责令检查。领导干部推荐不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有意隐瞒实情的,给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违反党纪、政纪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由纪检监察部门给予必要的党纪政纪处分,情节特别严重的交由司法机关处理。根据提名责任人失察失荐的主客观原因、提名对象受处分的大小、距离提名时间的长短,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合理判定责任,接受社会监督,既保护提名人的合法权益,又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促进初始提名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通过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精神,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强我党的建设和执政能力,是关系到我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大问题,作为一个基层单位党员干部,首先应提高对党的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的学习放在首
位,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党性观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改革创新,不断的完善自我,以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要求自己,踏实工作,团结同志,力争圆满完成好上级领导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
十七届四中全会是一次在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意义深远的大会。只有深入学习领会此次会议的精神,并在工作中具体落实,坚定不移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定会把我党建设成为一个更加成熟、廉洁的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第三篇:政工人员论文(最终版)
试论构建和谐国企与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蔡静
为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江苏省矿业工程集团正在加速构建和谐企业,为建设和谐国企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看到构建和谐国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笔者以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份、就业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进一步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这就导致了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矛盾和新挑战。如何掌握新情况、解决新矛盾、迎接新挑战,迫切需要加强国企政工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政工队伍,这也是构建和谐国企的根基。
一、构建和谐国企与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构建和谐国企关键在人,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首先要做好人的思想工作。要保证思想政治效果,必须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企业政工干部如果自身形象不佳,必然会影响到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只有抓好了建设高素质政工队伍的工作,才能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才能进一步保证党的各项任务的完成。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正面临着新的形势,需要进一步提高政工干部队伍的素质。作为一个矿业工程企业,如何做好和谐发展条件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建设一支适应构建和谐企业的高素质政工队伍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就需要企业的政工队伍能够既懂政工业务又懂施工技术;既有较深厚的政治理论水平又熟悉企业文化;既有快速反应能力,能迅速针对不和谐的问题
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又能不畏困难,勇于探索,有所作为。如果我们企业的政工干部不加强学习和进一步全面提高素质,就不能适应这种新的形势下的任务的变化和要求,无法完成企业面临的艰巨复杂而又十分迫切的思想政治工作任务。
二、影响构建和谐国企与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成因
(一)对政工价值的认识存在偏差,政工岗位吸引力下降。国有企业政工人员年龄普遍老化,政工工作后继乏人,严重出现“青黄不接”现象。主要原因:一是在市场经济等价交换价值观的冲击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呈逐步被削弱的趋势。有的企业领导干部认为组织、宣传、工会等党群工作是非经营性工作,是“无用功”,增加内耗,影响和制约日常生产经营工作。二是政工人员的劳动成果得不到认可,技术津贴或工资待遇普遍低于同级业务技术人员。个别政工人员甚至受到歧视,导致很多政工干部寻求机会“改行”。三是年轻干部不愿意“从政”,使政工队伍欠缺“新鲜血液”。大多数人认为“搞技术,有前途;干政工,没出路!”四是在企业机构改革中,政工人员通常是“精简对象”,岗位的不稳定性导致吸引力下降。
(二)选配政工人才存在思想误区,政工队伍关口“易入难出”。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相比,政工人员整体文化程度不高,绝大多数人是“半路出家”,欠缺良好的“专业背景”,理论水平相对较低。主要原因:一是政工岗位“入口”宽松。政工工作被视为“打杂”工种,几乎所有人员都能够胜任。在机构改革中,政工岗位通常被视为“闲臵人员”的“收留所”;二是政工人才“出口”不畅。现有年龄较大的政工人员,多数人是“从政一生”,专业技能比较窄小,岗位交流比较困难。有的年轻政工干部希望通过个人努力考取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等资格证书,但得不
到相应的待遇,制约着人才的全面发展;三是政工队伍的后备力量储备不足。一些喜欢政工工作、综合素质较好、了解企业情况的年轻人因身份、学历、用工制度等因素不能进入政工队伍。
(三)企业对政工人员再教育不足,政工人员欠缺“自强意识”。有的政工干部虽然在长期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容易受到“习惯思维”的影响,工作创新力度不大;年龄较大的政工人员与年轻员工出现 “思想代沟”;有的不敢向学历、职位高于自己的管理人员做思想工作,工作“底气”不足;有人也不敢向同级别的行政管理人员做思想工作,认为没有实权,怕得罪人不好合作。主要原因:一是企业对政工人员的培训投入不足。往往不惜“重金”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却把政工人员拒之门外。政工人员的专业本来就“五花八门”,专业理论基础不扎实,加上长期再教育不足,队伍素质提高缓慢。二是企业组织政工人员的培训往往局限于“职称教育”,培训渠道单一,学习形式简单,而且断断续续,收效甚微。三是政工人员放松自我改造。有的政工人员以年龄大为由,不主动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能,不会运用计算机网络等办公技术,工作效率和质量不高,影响政工干部形象。四是政工人员对构建和谐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认识不足,未能准确掌握不同群体的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政工人员的事业心、责任心不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三、构建和谐国企与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及对策 面对构建和谐国企的历史命题,针对政工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如何才能构建一支和谐的政工干部队伍,进而全面推进和谐企业建设呢?笔者以为应该从思想认识、制度机制、继续教育和自我加压四个层面入手,促进企业政工人员的全面发
展,切实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和谐局面。
(一)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我们要加强政工队伍建设,首先要认同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的重要要素,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就是人,贯穿于人进行劳动创造的整个过程,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包括思想理论、组织纪检、宣传文化、工团组织等方面,渗透到企业正常运作的方方面面,时时处处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抓好理论学习,有利于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理论素养,有利于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保证企业正确发展方向;做好管理人员工作,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和谐氛围,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好宣传文化工作,对内营造积极向上氛围,向外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做好群众工作,及时化解思想矛盾,让每个员工愉快投入工作,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可见,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做好人的工作,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为企业创造着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所以,我们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在思想上重视政工队伍建设,尊重政工人员的劳动价值,才能增强政工人员的信心,增强政工岗位的吸引力,把更多的优秀人才汇集到政工队伍中来,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障。
(二)创新选人用人育人机制,激活政工人才队伍。一是引进优秀专职政工人才,增强政工队伍的核心力量。从社会各种媒体上的招聘广告看出,几乎没有哪家企业公开招聘政工干部。当然,我们不能以高薪养活政治“空谈家”,要有针对性地引进在经济管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心理研究等方面的“尖端人才”,作为专职政工队伍的领军人物,提高全公司思想政治工
作水平。对优秀人才要及时提拔使用,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适当引进与政工相关专业的优秀大学生,逐步优化政工队伍年龄知识结构。二是选配高素质兼职人员,建立“一岗双责”工作机制。在专职政工队伍“少而精”的情况下,要注意挑选素质好的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人员兼任书记或副书记,充实政工队伍力量,同时使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互相结合,互相促进,避免“两张皮”现象。要层层建立“一岗双责”的工作机制,要求所有管理人员既要负责行政、生产的管理工作,又要积极承担思想政治工作,形成 “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氛围。三是开发企业人力资源,推进政工队伍建设。要选择与政工相关专业或热爱政工工作的人才,对不乐意做政工工作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不能“强摁牛头硬喝水”;要加强政工人才与其他人才的岗位交流。积极做好组织与人事之间、纪检与审计之间、工会与行政之间、不同单位之间的人才交流,把政工岗位的“一潭死水”激活;要从岗位的实际要求出发,打破身份、学历、专业、职称等界限,让这些有潜质、基础较好、热爱政工工作的年轻人有机会到政工岗位上磨练成长;要鼓励和支持政工人员向“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发展,为今后岗位交流做准备,解决“出口”不畅的问题,激发年轻人“从政”的热情,争取在政工岗位成才。
(三)加强对政工人员的继续教育,积极创造学习机会。把对政工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为长期、连贯的企业利润再生产的经营战略,不断提高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拓宽培训形式。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经常邀请政工方面的专家教授到我处进行理论辅导、社会形势报告,提高政工人员对新形势的认识,同时积极收集社会上的培训信息,选送政工人员参加党校培训或参加专家讲座、政工工作交流等活动。三是扩大培训内容。要积极为政工人员学习政治理论、企业文化、经济管理、现代技能等知识创造条件,增强他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
(四)政工人员要增强自我升值意识,提升自身能力素质。加强政工队伍建设,重在提高政工人员的素质。构建和谐企业,政工人员要着重提升六种能力:一是学习能力。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新时期的新理论和新论断,夯实理论基础。二是思考能力。思考是政工人员工作最辛苦、也最有价值的劳动,也是创造“政工效益”的关键所在。工作没有思考,就没有创新,没有说服力和信服力。三是语言能力。要善于向领导汇报,善于与群众沟通,努力提高说话的技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四是写作能力。要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因为宣传报道、起草文件、撰写报告等日常工作都离不开文字材料,这是“基本功”。五是协调能力。政工人员工作涉及面广,必须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通过组织协调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六是调研能力。关注当前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调研活动,发挥参谋和助手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创造“政工效益”。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构建和谐社会及和谐企业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当前,国有企业要把政工队伍建设作为企业人才战略的重要项目,围绕发展这个核心任务,抓紧建设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政工队伍,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第四篇:政工论文车间思想政治范文
“四新”环境下车间思想政治工作浅思
拿破仑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由此可见企业若要有所建树、争取佳绩,务必要用好“思想”的力量。一直以来,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都是企业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想在企业各方面建设上都取得一定成绩,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是首当其冲的。当下世界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市场经济建设不断推进,科技文化变革不断进行,员工思想观念日趋复杂化、多样化,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内外环境都处在不断地变化当中,如何在新的形势下闯出一片生存发展的新天地已经成为每个企业研究的主题。
目前,全球经济形势较差,**行业处在寒冬时节,在当前大化工的发展趋势下,**公司顺应趋势发展,促进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将旗下A公司和B公司进行合并重组为C公司。A建厂45年、B成立10年来,都在历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通过广大干部职工的拼搏奋斗和不懈努力,打下了当前坚实的基础,实现了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培养了过硬的人才队伍和优良的作风,研发了一批高精尖的技术创新项目,在中国煤化工发展史上都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光辉业绩。一墙之隔的A和B原来就是一个基础,如今把这些优势集中起来,形成互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更形成了一个规模实力领先的化工企业。整合不是简单的相加,根本是为了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一体化组织生产,一体化协同人力资源,一体化规划布局项目,一体化协同地方资源,建立科学高效、节能环保、持久发展的园区协同发展新模式。
现在公司上下正积极开展“新公司 新机遇 新形象 新业绩”的主题活动,希望全公司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尽快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职责到位、管理到位、工作效果到位。作为一名车间管理人员要做好“四新”环境下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对当前的形势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清醒认识,以**车间为例,我认为目前主要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员工对公司发展前景和个人职业发展的担忧。不少员工认识不到公司合并后整体优势的提升,只认为两厂合并是形势所迫、逼于无耐,更有甚者以为要“打包”售出,负面思想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另外,新公司成立后还在体制上进行深度整合,对机构、人事以及工资等方面进行调整,这些问题事关员工的个人福利和职业发展,因此担忧成为必然,以致于员工思想波动严重,造成工作状态欠佳,也增加了安全隐患。
二、车间女职工多思政工作具有特殊性。**车间一直以“娘子军”“巾帼岗”著称,车间员工女职工占80%以上,特别近两年初婚初孕女工增多,员工生活重心在家庭和孩子上,极易将家庭中的压力和情绪带到工作中来,导致思绪不宁、工作状态不稳定,使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三、思政工作形式单
一、陈旧,缺乏创新性。伴随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家对思政工作的开展也有更高的要求,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普遍融入员工生活,要做好思政建设工作就需要吸引员工的注意力,通用的座谈会、思想汇报等形式显得过于陈
旧、乏味,缺乏及时型、互动性和趣味性。
或许这些问题可能暂时不会影响企业短期内的发展,但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问题不解决,终将成为企业的心腹大患。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结合当前形势和自身特点,深刻认识问题本质、追根溯源,充分调动可利用资源,积极思考解决办法。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探讨一下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做好“四新”宣传,树立积极理念。
全面开展“四新”主题活动,通过开展大讨论,利用宣传栏、宣传条幅、创先争优活动简报加大“四新”宣传报道力度,层层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组织一系列朗诵、书画文娱活动,吸引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充分认识“四新”的意义和内涵,增强员工工作主动性,使广大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务实作为,公司上下呈现精神振奋、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排查治理不稳定因素,主动搞好工作衔接,抓好配合,保持和谐稳定局面,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协调,帮助员工树立“发展园区煤化工产业的方向是正确的、前景是美好的、困难是暂时的”的理念,树立“早整合早主动,早整合早受益,晚整合就被动”的理念,树立“一家人、一盘棋、一条心”的理念。让职工凝心聚力、坚守岗位,积极推进企业形象标识整合,公司上下展现出团结协作的优良形象。
二、推进制度改革,增强员工信心。
C公司要立足新起点,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理顺劳动、工资、人事等各种工作关系,要稳妥推进制度改革,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干部、人事、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机制。在整合过程中涉及的工作人员进行优化配置调整,力争形成一个灵活高效、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工资方面,要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收入分配政策,稳妥地实现员工工资状况的平衡,同时突出强调效益决定工资、绩效决定收入的分配方式,全方位调动职工工作热情,鼓励员工把握好自己的定位、做好自己的工作,比着干,干出彩。
三、促进相互交流,共寻工作新法。
合并后供水系统分设两个车间,两车间设备、功能、人员构成均有一定相似性,可以充分利用整合契机加强兄弟车间之间的工作交流,从技术改进到日常管理,从党团建设到公会活动,方方面面都可以比对讨论。特别是两个“娘子军团”可以就车间女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展开对话,对如何维护女工权利,如何发挥巾帼岗位力量,如何帮扶困难员工等问题共同探讨寻求解决办法。与此同时,还可以促进双边员工的学习交流,对比优劣势,发现差距,寻求办法,协同进步。
四、运用新兴媒介,创新管理方法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终端迅速普及,人们已然融入了信息化时代,网络的发展对人们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道德观念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互联网络已经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它不仅促使大家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也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目前车间员工平均年龄34岁,大家对网络颇为熟悉,对新兴媒介也充满兴趣,我们的思政工作可以挖掘新的开展方式,诸如微信、飞信、微
博等,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诸多方面发生巨大变化,同时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民主性等特点,也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举措,带来了新机遇。
五、发挥党团作用,树立榜样先锋
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团员发挥“三个带头”作用,即带头落实集团公司决策部署,提高执行力;带头创新进取,提高创新力;带头以身作则,提高凝聚力。同时,还要营造“四个风气”,即大力营造好学上进的风气、争创一流的风气、团结协作的风气、严于律己的风气。切实把园区整合看作是肩负了更大的责任,看作是组织和群众对自己寄予了更大的期望,看作是自己工作和人生的新起点,立足本职,扎实工作,树立榜样,争当先锋。
园区的资源整合为公司的发展筑造了一个新平台,这个平台在带来优势和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许多挑战。如何掌握有利机遇迎接面临的挑战,是制约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瓶颈,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影响企业的长远利益,关系到企业的稳定与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兮”,面对新的形势,新的天地,我们必须把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管理结合起来,及时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寻求新的路子,推进企业的新发展。
第五篇:反腐倡廉 政工 思想政治调研论文
谈人性构成与反腐倡廉工作的着力处
在研究反腐倡廉工作与人性构成间的关系之前,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反腐倡廉的工作以人为核心,围绕人展开,对人以及人性的正确理解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基础。把握人性的构成,根据人性在不同情状下的具体表现,找准着力处,有助于反腐倡廉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一. 把握人性构成,探寻反腐倡廉工作本质
人性是个内涵丰富的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对于人性的构成,有以下几点必须阐明:(1).自然属性作为人的存在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属性。(2).当群居自然人以一定的方式与同类进行沟通和交往后,产生了种种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就形成了人的社会属性。
(3).人之所以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属性受心灵结构中的理性支配,而不是一种孤立自我的无序属性。这里的理性不是狭义的、一成不变的理性,广义上可表述为处理问题时,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的态度。理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对社会精神秩序表现出认同和服从。当个人的本能欲求有超过公共社会认同界限的趋势时,理性会遵循社会精神秩序体系,对个人的精神世界及具体行为进行约束。这里的社会精神秩序体系是指受到社会发展规律影响,在特定时代内、一定阶级中进步思想与社会伦理道德的有机结合。在常态的、理想的人性中,社会属性的动机多以反自然本能的形态出现,即是理性在普罗社会精神秩序的规范下,压抑了自然本能中与社会发展规律相悖部分,自发追求有序世界中真善美及摒弃无序世界中丑恶事物的表现。
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的本质,即在维稳社会精神秩序的前提下,维持并加强理性对人性的主导作用,积极正确地引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帮助他们自觉的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培养清正廉洁、奉公守法的干部队伍。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思想上层建筑等多方面都面临巨大冲击,已有的社会精神秩序体系动摇不断,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巨大变化。一方面是自主意识、功利意识、竞争意识增强,给社会带来勃勃生机;另一方面,共识、秩序和意义的逐渐淡化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不安因素。由于缺乏共识,就会产生误会和冲突,引起彼此的疏离;因为缺
少秩序,社会就会显得某种程度的无规范;由于缺乏意义,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就会由困惑而迷惘。疏离、无规范、无目标的直接后果是社会精神秩序的混乱,理性与自然本性的剥离,物欲引发的个人求利动机无限扩大,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丛生。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只有大力加强和改进反腐倡廉工作,维稳社会精神秩序体系,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和机制,提高个人的理性自控能力,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展开。
二. 维稳社会精神秩序,奠定反腐倡廉工作的基石
反腐倡廉工作是保持我党先进性的关键内容,是党在前进道路中去芜存菁,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重要工作。有组织、有目的地运用先进意识形态构建维稳社会精神秩序体系,是这项工作的基本前提。以维稳社会精神秩序体系为着力处,反腐倡廉工作有以下几个切入点:
1.反腐倡廉要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作为一个完整并发展着的理论体系融会贯通。一个有严密逻辑性和完整体系性的意识形态是形成社会精神秩序体系的先决条件,意识形态的先进性决定着社会精神秩序体系的稳固程度。这几种理论对共同事物的本质分析以及共同的阶级目的,使得彼此之间存在着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它们固然产生于各不相同的时期,但是其中包含的进步思想以及各个理论本身的前趋性使得理论体系在整体上呈现出综旧汇新、与时俱进的特性。因此,在学习实践这些理论的过程中,不能将他们割裂开来,孤立地理解;也不能只是简单的对理论体系在当下所呈现出来的固态面貌进行表面上的描摹。而应该让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与理论本身的前趋性得到同步,即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以科学的理论来检验过去,指导当下,也要时刻以主观能动性来保持理论的进步性和科学性。这个保持过程通常是由广大的理论实践者来完成,在步趋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时,以理论为指导进行思想和行为上的实践,最后得出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的科学总结。只有合宜于时代和具体国情的意识形态才能更有针对性和成效性地规范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具体行动,才能在反腐倡廉工作中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2.反腐倡廉要把社会伦理道德、社会职业道德、社会文明行为规范等思想上
层建筑中的基础内容放到台面上。无论是反腐还是倡廉,主体都是人,人是有思维想象的,思想是其行为的先导,离开了人的思想道德水准,单纯用法规制度来约束是难以奏效的,没有人的高素质、高觉悟,再好的法规制度也会因不起作用而形同虚设。在以往的反腐倡廉工作当中,择重避轻的现象较为普遍,很多干部领导对党的各种指导思想和会议精神都能熟记于心,却对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规章制度缺乏重视,其中各项细则具体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正因为太过贴近,其基础性和约束力度成了反比。我国改革目前已进入攻坚阶段,一方面是任务艰巨,机遇和成功之间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另一方面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摩擦会比较集中地显现出来,民众的心态也会出现某种程度的偏颇和失衡。当人们把目光放到更高层次的理想和信念目标时,容易忽略近在身边的细枝末节。如何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把基石打稳打实,不做下盘虚浮的“高人”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现阶段所要面临的重大课题。提高社会道德和各项基本规章制度的普及度,加强其约束力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手段;是从微小处修补、维稳严丝合缝的社会精神秩序体系的当务之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一工作不但要经常做、反复做,而且必须长期不懈地做下去。
三.加强廉政制度和机制建设,焊牢反腐倡廉工作的梁柱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的根本措施。目前,反腐倡廉的工作已从侧重治标向着力治本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就必须有制度和机制的保证。
1.加强廉政制度建设的意义。通过理性规范,社会精神秩序能对够个人的思想行为起到正面引导作用。但在目前利益多元化和价值取向多样化,以及社会不良影响多渠道的形势下,一些人道德缺失,法纪观念淡漠,仅靠潜在引导,仅用社会精神秩序的力量来规范行为,是不稳固也不现实的。还必须辅之以制度规范和监督制约等手段,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法规制度是一种外在的规范秩序,其作用不仅限于表层的制约还包括了深层的暗示。通过调整人的行为逐渐地为人们的心理结构所认同,从而形成了自觉地按照法规制度的要求去从事各种行为的心理定势,对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防止出现各种腐败现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外在补充,是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制度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体现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理念,体现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规律与社会发展的哲学思想。
2.推进廉政机制建设的有效途径。
(1)加强法规制度的学习和教育,做好普及、宣传的工作。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强化学习手段,丰富教育内容,使全体党员干部对法规制度的学习和所受的教育,逐步由外在的要求转变为内在的自我需求,从而增强自律,遵纪守法,为从源头上做好反腐倡廉工作提供稳固的思想保障。
(2)加大查惩力度,推行廉政责任机制。现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知法犯法的现象,最终个人腐化或出现贪污腐败案件,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讲人情”、“看面子”,执纪不严执法不公,法规制度和监督制约力度不强,廉政责任追究和查案惩处不到位,失去了应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阻止贪污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增强遵纪守法和责任意识外,还必须健全法规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落实各项法规制度,加强监督制约和责任考核,严格执纪执法,严惩违纪违法者,保证反腐倡廉的法规制度得到切实执行,发挥长效作用。促使干部自觉形成以廉洁奉公为荣,以贪污腐败为耻的从政观。
三. 抓好正反面典型教育,加固反腐倡廉工作防线
用对比教育强化理性,积极开展正反典型教育,发挥典型效应,抑恶扬善,这既是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意识,有效推进反腐倡廉的重要举措,也是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真人真事的实例比抽象的条例法规更具有说服力、震撼力和实际效果;正反面典型对比的教育方法比单一的深化教育更能加深思考的深度,强化理性的存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正面典型是旗帜,反面典型是镜子。正反面典型对比教育既可引导人们崇尚正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可弘扬主旋律,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党员干部队伍和党风廉政状况。
1.在对比性的教育过程中,理性对社会精神秩序体系的遵循得到启示性和威慑性的强化。廉洁是人类理性思维与美好品质在公职人员权利义务中的具体表现,是遵循社会精神秩序体系,有助于社会前进发展的良性现象;腐败是人类物欲本能与权利金钱结合后的异化产物,是严重违反社会精神秩序体系,与社会发展规律相悖的恶性现象。廉与腐在定性上的极端两极化与两者在奖惩机制、社会影响中天壤之别的结局,能加强理性对物欲本能的控制,澄清一些模糊思想,坚定反腐倡廉的信心,使腐败者收敛,欲贪者却步,廉洁者振奋。
2.在对比性的教育过程中,理性的活跃度和约束力得到了提高。在对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的熟知的基础上,理解掌握“廉”和“腐”的内在联系与规律性,对相反事例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抽象概括、理解透彻,有助于人们抓住问题的本质,并进行分析和解决。这类有意识有目的的训练,能提高理性思维的活跃度,促使人们加强对现实世界的客观思考和对利益与秩序的权衡,能提高理性对个人思想和行动的约束力,从源头上解决腐败毒素的产生,进一步筑牢加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和党纪国法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