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 建筑施工中安全风险得常见类型
一般来讲安全风险是指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危险、发生事故,从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可能性或概率。据建设部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从2008年以来,我国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安全风险起所占比例主要是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物体打击、起重伤害、机具伤害“五大伤害”类型、另外触电、火灾等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全国重大事故死亡人数略有抬头趋势,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巨大。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
建筑施工是由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四方面组成的系统,特点是工序多、作业过程复杂、生产过程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且目前建筑市场存在业务层层分包、主体对安全缺乏重视等不良现象。种种分析表明事故的原因主要归咎于人、物、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并受管理的制约。(1)人的原因
这里的人是指操作工人、管理人员和其他现场人员等。人的不安全行为大多是因为对安全不重视、态度不正确、技能或知识不足、健康或生理状态不佳和劳动条件不良等因素造成的,是事故的重要致因。包括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2)物的原因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生产中的危险源、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基础。如材料倾诉不够,防护用品缺乏或由缺陷,存在危险物和有害物等;另外,有些施工机械设备和装置结构不良、年久失修、零部件过度磨损或带“病”作业,加之施工中超负荷运转,加重了设备的老化程度或导致安全防护装置失灵等。(3)环境的原因
不安全的环境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不安全的工作环境因素主要有通风不良、噪音过大、物料储放不当等几方面。在外界环境作用下,工人在操作时很难做到思想高度集中,容易造成分心、紧张、烦躁、反应力差等。(4)管理的原因
管理缺陷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许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管理的原因是事故直接原因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包括技术指导上的缺陷;劳动组织不合理;
建筑工程申请认证!财富值双倍检索优先专属展现同行交流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操作规程不健全;对安全工作检查指导不足或有误;教育培训力度不够;事故防范措施不认真落实;安全隐患整改不到位等。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风险识别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是要确定在建筑施工中存在哪些安全风险,这些安全风险可能会对工程产生什么影响,并将这些风险及其特性归档。为此,就需要了解建筑施工中主要发生的安全事故有哪些及引起这些事故的原因。(1)事故的直接原因
参考《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CTB6442-1986)的规定,可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只施工机具、材料以及建筑产品(统称为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2)事故的间接原因
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的相关内容确定。工程管理人员可参考有关检查标准或规范规程及上述发生事故的原因,对照本工程的建设环境、建设特性、建设管理现状和工程技术文件等方面采用检查表法来分析可能出现的主要安全风险。4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估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估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确定安全风险等级时安全风险控制的基础,包括确定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管理者可以采用调查和专家打分等方法来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决策
在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估的基础上,选择行之有效的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将安全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限度。
常用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回避、风险缓解、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指当项目的安全风险发生可能性较大和损失较严重时,主动放弃项目或变更计划从而消除安全风险或安全风险产生的条件,以避免产生风险损失的方法。对潜在损失大、概率大的灾难性安全风险一般采用回避对策。安全回避可以再某安全风险发生之前,完全彻底的消除其可能造成的算是,而不仅仅是减少损失的影响程度。风险回避是一种最彻底的消除风险影响的控制技术,二其他控制技术中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回避虽然能有效的消除风险源,彻底消除某些安全风险造成的损失和可能造成的恐惧心理,但不可否认它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应对措施,因为在回避了风险的同时,也回避了可
能的获利机会,从而影响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2)风险缓解
风险缓解是指采用措施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减少风险损失的严重性,或同时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后果。风险缓解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是风险缓解的重要途径。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措施有:工程法、程序法和教育法。工程法:以工程技术为手段,减弱甚至消除安全风险的威胁。例如:在高空作业下方设置安全网;对现场的各种施工机具、设备设置安全保护装置等军事工程法的具体应用。程序法:用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从事工程施工以保证安全风险因素能及时处理,并发现随时可能出现的新的风险因素,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
教育法:针对事故的认为风险因素为着眼点实施控制的方法。项目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构成项目的风险因素,因此要减轻安全风险,就必须对项目人员进行安全风险知识教育。2)减少风险损失
减少或控制风险损失是指在风险损失已发生的情况下,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以遏制损失继续扩大或限制其扩展的范围,使损失降到最低限度。3)分散风险
分散风险是指通过增加风险承担着以减轻总体安全风险的压力,达到共同分摊安全风险的目的。(3)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是一种由施工单位自行承担安全风险后果的风险应对策略。风险自留是一种财务性技术,要求施工单位制定后备措施,预留费用,作为安全风险发生时的损失补偿。其主要用于处置残余风险,因为当其它的风险应对措施均无法实施或即使能实施,但成本很高且效果不佳,这样只能选择风险自留。(4)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项目管理者设法将风险的结果连同对风险应对的权利和责任转移给其他经济单位以使自身免受风险损失。转移安全风险仅将安全风险管理的责任转移给他方,并不能消除安全风险。一般分保险盒非保险两种方式。6 总结
建筑工程项目实行风险管控的目的就是要以最经济、科学合理的方式消除项目施工中的风险所导致的各种灾害及事故后果。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危害进行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从而针对存在的风险作出客观二科学的决策,预防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
第二篇: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
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建筑施工中安全风险得常见类型
一般来讲安全风险是指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危险、发生事故,从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可能性或概率。据建设部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从2008年以来,我国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安全风险起所占比例主要是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物体打击、起重伤害、机具伤害“五大伤害”类型、另外触电、火灾等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全国重大事故死亡人数略有抬头趋势,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巨大。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
建筑施工是由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四方面组成的系统,特点是工序多、作业过程复杂、生产过程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且目前建筑市场存在业务层层分包、主体对安全缺乏重视等不良现象。种种分析表明事故的原因主要归咎于人、物、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并受管理的制约。
(1)人的原因
这里的人是指操作工人、管理人员和其他现场人员等。人的不安全行为大多是因为对安全不重视、态度不正确、技能或知识不足、健康或生理状态不佳和劳动条件不良等因素造成的,是事故的重要致因。包括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
(2)物的原因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生产中的危险源、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基础。如材料倾诉不够,防护用品缺乏或由缺陷,存在危险物和有害物等;另外,有些施工机械设备和装置结构不良、年久失修、零部件过度磨损或带“病”作业,加之施工中超负荷运转,加重了设备的老化程度或导致安全防护装置失灵等。
(3)环境的原因
不安全的环境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不安全的工作环境因素主要有通风不良、噪音过大、物料储放不当等几方面。在外界环境作用下,工人在操作时很难做到思想高度集中,容易造成分心、紧张、烦躁、反应力差等。
(4)管理的原因
管理缺陷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许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管理的原因是事故直接原因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包括技术指导上的缺陷;劳动组织不合理;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操作规程不健全;对安全工作检查指导不足或有误;教育培训力度不够;事故防范措施不认真落实;安全隐患整改不到位等。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风险识别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是要确定在建筑施工中存在哪些安全风险,这些安全风险可能会对工程产生什么影响,并将这些风险及其特性归档。为此,就需要了解建筑施工中主要发生的安全事故有哪些及引起这些事故的原因。
(1)事故的直接原因
参考《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CTB6442-1986)的规定,可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只施工机具、材料以及建筑产品(统称为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2)事故的间接原因
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的相关内容确定。
工程管理人员可参考有关检查标准或规范规程及上述发生事故的原因,对照本工程的建设环境、建设特性、建设管理现状和工程技术文件等方面采用检查表法来分析可能出现的主要安全风险。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估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估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确定安全风险等级时安全风险控制的基础,包括确定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管理者可以采用调查和专家打分等方法来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决策
在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估的基础上,选择行之有效的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将安全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限度。
常用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回避、风险缓解、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
(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指当项目的安全风险发生可能性较大和损失较严重时,主动放弃项目或变更计划从而消除安全风险或安全风险产生的条件,以避免产生风险损失的方法。对潜在损失大、概率大的灾难性安全风险一般采用回避对策。安全回避可以再某安全风险发生之前,完全彻底的消除其可能造成的算是,而不仅仅是减少损失的影响程度。风险回避是一种最彻底的消除风险影响的控制技术,二其他控制技术中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回避虽然能有效的消除风险源,彻底消除某些安全风险造成的损失和可能造成的恐惧心理,但不可否认它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应对措施,因为在回避了风险的同时,也回避了可
能的获利机会,从而影响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风险缓解
风险缓解是指采用措施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减少风险损失的严重性,或同时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后果。风险缓解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是风险缓解的重要途径。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措施有:工程法、程序法和教育法。
工程法:以工程技术为手段,减弱甚至消除安全风险的威胁。例如:在高空作业下方设置安全网;对现场的各种施工机具、设备设置安全保护装置等军事工程法的具体应用。
程序法:用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从事工程施工以保证安全风险因素能及时处理,并发现随时可能出现的新的风险因素,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
教育法:针对事故的认为风险因素为着眼点实施控制的方法。项目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构成项目的风险因素,因此要减轻安全风险,就必须对项目人员进行安全风险知识教育。
2)减少风险损失
减少或控制风险损失是指在风险损失已发生的情况下,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以遏制损失继续扩大或限制其扩展的范围,使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分散风险
分散风险是指通过增加风险承担着以减轻总体安全风险的压力,达到共同分摊安全风险的目的。
(3)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是一种由施工单位自行承担安全风险后果的风险应对策略。风险自留是一种财务性技术,要求施工单位制定后备措施,预留费用,作为安全风险发生时的损失补偿。其主要用于处置残余风险,因为当其它的风险应对措施均无法实施或即使能实施,但成本很高且效果不佳,这样只能选择风险自留。
(4)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项目管理者设法将风险的结果连同对风险应对的权利和责任转移给其他经济单位以使自身免受风险损失。转移安全风险仅将安全风险管理的责任转移给他方,并不能消除安全风险。一般分保险盒非保险两种方式。总结
建筑工程项目实行风险管控的目的就是要以最经济、科学合理的方式消除项目施工中的风险所导致的各种灾害及事故后果。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危害进行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从而针对存在的风险作出客观二科学的决策,预防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
浅谈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众所周知,安全生产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项基本政策,是全国一切经济部门和生产企业的头等大事。党中央和国务院一再强调:要把安全生产作为一贯方针、重要政策。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从政治上和理论上深入理解,深刻认识,严格执行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搞好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指示是做好安全上作的重要前提。
一、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
长期以来,建筑业一直是职业安全事故发生率最高的产业部门之一。建筑安全生产事故除了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以外,还导致了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1、建筑安全基础理论研究滞后,对安全生产发展影响重大
近年来,长期的安全科研投入不足,造成了安全管理理论滞后,安全管理方法、手段和体系落后的局面,严重制约了安全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不规范的市场环境阻碍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与建筑市场的环境密切相关。由于市场经济具有滞后性和盲目性等缺陷,当前建筑市场上普遍存在着拖欠工程款、垫资、肢解工程包、违法分包和非法挂靠等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不良行为非但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反而有所恶化。不良的市场环境势必影响安全生产管理,主要表现在安全生产责任制形同虚设,一些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难以在施工现场落实,这给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留下了难以预测的后果。
3、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从目前来看,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主要表现在:①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数量普遍不足;②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③建筑施工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不足,安全自控工作和自查工作流于形式;④建筑施工企业过分依赖监理单位和监督机构,安全检查工作形式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应付上层领导的检查。总之,目前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不高,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科学技
术和经济形势飞速的发展。要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必须改革原有的、被动的、靠监督检查来实现安全生产的落后方式。要用科学的预测预防管理办法指导和推动安全生产,真正做到以“预防为主”。
二、如何改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安全管理水平一直较低,每年由于安全生产事故丧生的从业人员有数千人之多,直接经济损失逾百亿元因此,改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已是势在必行,迫在眉睫,主要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提高建筑施工一线工人的安全意识
从目前来看,建筑施工现场的第一生产线作业人员中,民工约占50~70%,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水平都比较差,所以建筑施工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使一线工人认识到现场施工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使他们掌握安全生产的管理知识和技能,主要要做到这么几点:①鼓励一线工人主动参加技术等级培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②规范劳务承发包行为,通过劳务交易中心进行规范化招工,杜绝闲散劳动力无合同上岗的现象;③定期开展经常性施工事故实例讲解,加强员工对安全储备必要性的充分认识,使“人人要求安全”变成一种自觉行为。
2、规范建筑工程建设各方的市场行为
首先,建筑施工单位要从招标投标的入口把关,综合采取多项措施,保障建设资金的贯彻落实。其次,单位要对施工成本组成有一个合理界定,对施工成本进行可操作性的规定,避免无序竞争。再次,参加国内外其他城市的经验,在建设项目开工之前,抽取适当比例的工程款作为开办费,专款专用,由现场监理和业主共同负责监管
3、强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行政监督
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建设参与者要重点监督施工现场是否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考察体系是否有效运行,是否需要持续改进,如果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发现工程建设参与各方没有贯彻落实安全责任,不履行安全生产制度,就必须进行处罚,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通病问题进行专项整治。
总之,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崇高的工作。它涵盖了丰富的社会科学内容。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人员,肩负着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任,必须努力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将建筑施工企业带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三篇: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一、质量与安全在施工中的意义
(一)、引言
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建筑行业占据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我国现阶段的工程项目建设中,房屋建设工程所占的比例较大,多位民用,商业,工业等形式建筑。其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不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对于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阶段常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
近几年来,在我国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频繁出现各类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如房屋倒塌倾斜,天花板渗漏,墙面起壳起砂裂缝等等,其主要原因是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不到位而其造成的社会危害性也是不容忽视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必然会影响建筑的整体作用性能和安全性能,为今后的使用留下安全隐患。由此可见,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不到位并不是单纯的管理问题,而是国内建筑行业的整体现象,也客观损害了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形象,对于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是极其不利的。
二、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
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的是由建设生产特点决定的。工程及其生产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产品的固定性,生产流动性 2)生产的多样性,生产的单位性
3)产品型体庞大,高投入,生产周期长,具有风险性 4)产品的社会性,生产的外部约束性。
(二)、建筑工程质量存在比较常见的问题
1、工程设计质量不高。
目前,很多工程设计对质量控制不够重视。很多的业主为了省设计费,没有聘请专业设计院设计房屋,而是请一些“炒更”设计人员设计。这样,部分工程的设计文件不齐全,工程结构设计计算书和图纸不吻合,部分工程的抗震概念设计不周全,结构体系和构造措施不尽合理,构件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比如,在屋面防水的设计中,带女儿墙的屋面发现有局部泛水檐高度不够;也有伸缩缝出屋面墙压顶设计不合理;自由排水的屋面上檐部不做铁皮泛水檐,而且防水卷材没有探出挑檐的边沿等,这些都是渗漏的隐患。
2、施工过程通病普遍。
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工序与工序,工种与工种之间没有严格的交接措施。前道工序留下的隐患,后道工序施工者不但不及时处理,甚至蓄意隐蔽。施工管理混乱,如预制空心楼板吊装后不经拨正就进行灌缝。所用混凝土的碎粒石粒不加控制,造成天棚和地面开裂。施工现场成品和半成品乱堆乱放,随意损坏,严重的影响整体工程质量。
3、建筑工程质量粗糙
建筑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目前,工程质量主要存在屋面漏水,厨房、窗户和外墙渗水,抹灰脱落,外观粗糙马虎,表面横不平、竖不直、凹凸不平、线条弯曲、缺棱少角、框洞不周正不对称等问题,影响了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这些通病是近年来最困扰建筑工程的常见和多见病,也是建筑界普遍关注的质量问题。
4、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实施既明确率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与义务,也明确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一些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违反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由此造成施工质量低劣,质量安全事故不断发生。
5、专业知识不足
近些年开发企业发展迅猛,难免造成良莠不齐的现象。有的开发商仓促上马,主要负责人专业知识不足,工程管理部门临时组合,力量薄弱,素质不高,对一个开发项目从一开始就力不从心;有的开发商不懂得工程监理的重要性,不愿聘请专业监理公司来监理开发项目;有的开发商急功近利,短期行为的思想严重,质量意识浅薄,没有把质量安全管理放在应有的位置上,过分依赖施工企业,自己又不深入现场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实际上使工程质量处于放任自由状态;有的开发商经营思想不端正,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理解片面,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甚至不惜以降低质量标准来追求利润最大化。
6、技术管理、设备、人员等不能满足施工需要
由于国家基本建设规模加大和商品房开发量加大,施工企业急速膨胀,有的施工单位无论是技术管理、设备、人员等都不能满足施工需要。还有的本身就是皮包公司或挂靠公司。他们凭借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揽到了开发项目,但他们难以创造出高质量的房屋。一些设计、施工单位经营思想不正,利用自己的牌号大量转包开发项目,有的项目甚至多次转包、分包或者肢解的七零八落。同时,有的施工单位人员波动大,队伍稳定性差。有的以包代管导致技术力量和工程质量都滑坡。
7、项目监理机构的人员资格配备不符要求
个别监理单位为了寻求经济利益挂靠高级资质承接监理任务,项目监理机构的人员资格配备不符要求,存在监理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现场监理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监理人员对材料、构配件、设备投入使用或安装前未进行严格审查,没有严格执行有效地监理;有的项目监理机构甚至为按规定程序组织检验批,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就进入下道工序施工;有些工程违反法定建设程序,未办理相应手续就盲目开工建设;有些工程层层转包,企业资质审查不严;有些工程施工图纸未经审查便开始施工,边施工边设计,盲目追究施工进度,留下很多质量隐患。验收作为工程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卡,最初由政府监管部门把关,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实行竣工验收备案制后,工程质量由业主负责,开发企业在验收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一些质量监督部门监督不力,部分工程质量监督中存有不廉洁行为,一些地方质量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收受开发商或者施工单位的好处后徇私舞弊,公私不分。竣工验收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许多地方的劣质工程或危房竟也被评为优良工程或合格工程。
8、原材料的质量不达标
一些施工企业为省工钱赶进度,为了追求利益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不到位:一是以次充好,该用石砂时不用石砂改用价格稍低的石粉代替或者掺杂部分石粉;二是沙子不上铁筛,连大带小,一起拌入混凝土中;三是砂子中泥土含量太高,不经水洗,直接用于施工。这些做法导致的问题是混凝土强度不够,取样打压后,不符要求,用在基础上易诱发桩基偏位,基础下坠,用于顶部时易发生顶部开裂渗漏现象。
三、质量控制系统
(一)、事前质量控制:
在施工前进行质量控制。1.审查各承包单位的资质。
2.对工程所需材料、构件、配件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
3.对永久性生产设备和装置,按审批同意的设计图纸组织采购或订货。4.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含有保证工程质量的可靠措施。
5.对工程中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技术应审查其技术鉴定。6.检查施工现场的测量标桩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和高程水准点。7.完善质量保证体系。8.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二)、事中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1.完善的工序控制。
2.严格工序之间的交接检查工作 3.重点检查重要部位和专业过程。
4.对完成的分部分项过程按照相应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进行检查。5.审查设计图纸变更和图纸修改。
6.组织现场质量会议,及时分析通知质量情况
(三)、事后质量控制:
在施工完工后进行质量控制。
1.按规定质量评定标准和方法对已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单位进行检查验收。2.组织联运文件。
3.审核质量验收报告及有关技术性文件/ 4.审核竣工图。
5.整理有关工程项目质量的技术文件,并编目、建档。
四、质量控制
(一)、经理部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
对于一个建筑工程项目而言,首先要做的是经理部根据公司确定的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而且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高于国家验收标准。严把材料质量关甲方采购的材料和乙方采购的材料都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的生命安全;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一定要克服质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筹,要有创新和特色;抓好关键部位施工。例如地下一层、顶层、屋面卫生间以及楼梯走道都是关键部位。越是人们不常去的地方或者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既是施工的难点,又是检查的重点,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质量控制点重点控制对象
1、人的行为
2、物的状态
3、材料的质量与性能
4、关键的操作
5、施工技术参数
6、施工顺序
7、技术间歇
8、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9、产品质量不稳定、不合格率较高及易发生质量通病的工序
10、易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施工方法
11、特殊地基或特种结构
12、常见的质量通病:渗水、渗漏、起壳、起砂、裂缝等(需预防)
五、安全控制
安全控制的目的是保证施工中没有危险,不出事故,不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安全是为质量服务的,质量要从安全做保证。在质量控制的同时,必须加强安全控制。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是工程建设两大永恒的主题。项目工程的安全管理,就是项目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项目工程要实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工期、成本、安全、质量等综合目标管理,为此,则需要对与实现效益相关的生产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安全生产是施工生产重要的控制目标之一,也是衡量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施工过程必须把安全生产当作组织施工活动的重要任务。
(一)、安全技术交底
1.施工作业前,施工单位,应将分部分项工程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班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应参加并监督实施情况。
2.安全交底必须有针对性:认真交代注意事项,个人防护用具,公共防护措施,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应急措施等。
3.安全技术交底应形成书面记录,交底和被交底双方签字,严禁代签。
(二)、施工现场安全操作
1.进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带安全帽,超高作业必须系安全带,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告牌。
2.所有机电设备实行专人负责操作,并持证上岗,非业人员不得用电器设备。供电设备要遮盖严实,经常检修,并设置漏电保护器。
3.现场施工用电严格遵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及要求进行布置及架设,并定期对闸刀开关、插座及漏电保护器的灵敏度进行常规的安全检查。用电按三相五线制架设的规定,现场用电线路及电器安设由持证电工安装,无证人员不得操作。现场的所有用电设备须安设漏电保护器,并在每班前由持证电工进行检验。
4.加强对施工人员的防火安全教育和对现场消防器材的管理,消防器材需配备齐全,其安放位置应符合消防要求;定期检查,必要时更换灭火器的药品,保证消防器材随时处于良好状态
(三)、安全检查
1.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公司必须由分管经理组织每月不少于一次的安全检查,并按检查标准评定,每季度将检查情况汇总上报;项目负责人必须组织有关人员,并会同监理单位每周不少于一次的安全检查。
2.施工过程中出现六级以上大雨、风、大雾、雪等恶劣天气,施工和监理单位必须立即组织检查,遇到影响施工作业的异常天气应停止施工。3.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必须按定人、定时、定措施的“三定”原则进行整改,并做好书面记录,及时存档。
(四)、安全教育培训
1.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当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2.施工单位必须制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3.施工单位应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年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4.作业人员进入新的岗位或新的施工现场前,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形成书面记录。
5.项目负责人每周应组织有关人员召开安全生产会,安全会议应总结本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对下周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计划和安排,并形成会议记录。
(五)、工伤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
1.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事故,必须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等493号令)的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2.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应于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的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直接上报主管部门。并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及时抢救受伤人员,主动配合主管部门的调查处理。
3.施工单位工程项目部必须分别建立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备足应急物资、器材和车辆,保证通信畅通,并定期组织演练。4.施工单位应建立安全事故档案,每月上报安全事故情况。
5.施工监理建设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做好事故善后工作,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四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与群众没受过教育不放过;没有整改措施预防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与责任领导人不处理不放过。)
六、结束语
只有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以及人才管理等主要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才能抓实。只有以加强安全管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以加强质量管理,增强市场竞争的砝码;以加强成本管理,不断降低施工成本;以抓好人才管理,才能在当今电力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中扬帆远航
论文的格式要注意。要上网上查一下。要有摘要,关键字,论点,解决方法,结论,参考文献。
第四篇: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与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与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时根据设计需要,将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付诸湿湿的过程。由于建筑工程不同于普通产品,具有影响因素多,质量波动大、质量隐蔽性强等特点,造成实施阶段质量管理的任务十分繁重,这就要求工程管理人员必须落实好项目质量管理因素,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质量因素,保证重要的分项工程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到有限的保证和控制。1.落实工程质量管理关键因素
所谓工程的管理因素就是工程质量计划中的关键要素,如何落实这些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要素,是有效保证与控制质量的前提 1.1管理职责的落实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管理的职责就是要求项目经理能将不同专业的项目成员组织起来,始终以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为核心。以建立工程管理团队为任。展开跨文化背景、跨专业技术知识的合作,从而通过团队力量发挥1+1﹥2的放大效应,实现既定的工程质量目标 1.2质量管理体系的落实
首先,项目部应针对实际建立相应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施工工程的具体质量目标,对工程各级负责人及其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的规定,同事说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门的质量控制措施。此外,还应制定关键过程,特殊过程如钢筋焊接过程,质量控制点明细表,工程的检验试验计划,包含重要性阶段质量检查安排,并为实施工程质量计划配备了较为充足的资源。
1.3文件和资料控制落实
项目部在实施该要素时,应重点对与质量体系和产品质量有关的文件及资料进行了控制,确保项目部所用文件版本的有效性。
(1)为实施质量计划,所有文件和资料有工程内部资料员负责标识、登记发放,用后回收保管,资料使用人员要妥善保管自己的文件和资料,如因工作调动或其他原因离开项目时,必须如数向内业资料员交回文件资料,没有如数交回者不得办理离岗手续。
(2)文件标识和引用方法。文件和资料有工程内部资料员按事先制定的《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规定进行标识,对其“受控”“非受控”“作废”“资料保存”四种状态进行标识控制。
(3)工程自选的文件和资料有工程内部资料员按照《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的相应规定进行编号、标识
(4)工程质量体系方面的文件工程内部资料员负责标识、发放登记,按《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进行控制
(5)施工组织设计有工程技术负责人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编制,经过会审后报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再由工程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有项目技术部制定,有工程技术负责人审批,并向工长,技术人员进行交底并实施。1.4过程控制因素落实
(1)施工准备控制程序,应依据制定的《施工准备控制程序》规定,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过程,一般基坑验槽,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装饰工程,施工测量过程等关键过程,钢筋焊接为特殊过程,其他分部分项工程为一般过程,各分项分部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在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和方案中规定,关键过程控制措施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法或单体施工方案,特殊过程中有工程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特殊过程作业指导书或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项目部对特殊工程的实施负责,工长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组织班组施工,工长和质检员制定监控措施,跟踪检查。
(2)工程施工过程控制程序,为了确保该项工程施工过程中处于受控状态,是工程质量满足合同和设计要求,项目部对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工人的工种、人数、进场时间应安排在《主要劳动力计划》中予以明确,人员进场时有工程生产负责人组织劳资员进行验收考核,执行制定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控制程序》规定,在施工中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评比,以保证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主体、安装、装饰、施工操作班组,有工长督促建立完成工程产品的质量,如发现问题有工长督促整改,把好班组完成工程产品质量关。
1.5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落实
不合格品为物资不合格、工程轻微不合格品、一般不合格品、严重不合格品四类。对出现的物资不合格品有材料员记录和标识,报项目材料部门组织、评审、处理、材料员做好评审和处理记录,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轻微不合格品,有质检员标识和记录,报以工程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负责人在24小时内报项目部,组织评审处理,技术负责人安排人员做好评审和处理记录,出现严重不合格品,质检员应做好标识和记录,组织保护好现场,及时报以技术负责人,有工程技术负责人在24小时内逐级上报公司质量管理部门,由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组织评审意见进行处理,不合格品是返工、返修、还是拒收或报废,按照评审意见进行处理,各类不合格品处理后,必须有质检员按照《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有关条款进行重新检验,并做好检验记录。2.严格控制项目施工质量因素 2.1人的控制
领导者的素质和领导层的整体素质,是提高工作质量和工程质量的关键,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计划、财务、质量、试验、机械等主要管理人员的个人经历及能力对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施工管理人员、班组长和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知识应满足工程质量对人员素质要求。从事特殊工种和关键工序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同时引入竞争机制,从人的理论水平,技术水平、生理缺陷、心理行为,错误行为、违纪违章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制定程序化的优化过程,把住用人关,让人的流动始终处于全面受控状态,从而靠人去实现质量目标。2.2机械设备的控制
(1)设备购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有以下几点:必须按设计的选型购置设备:设备购置向质量管理人员申报,经审核后方能订货;优选订货厂家;签订定货合同;设备制造质量的控制;购置的设备在运输中,必须采取有效的包装结合固定措施,防止碰撞损伤;加强设备的储存、保管、避免配件、备件的遗失,设备遭受污染、锈蚀和控制系统的失灵。
(2)设备进场。要按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的清单逐一检查验收,关键性大设备,一切随机的原始资料,自制设备的设计计算资料、图纸、测试记录,验收鉴定结论等应全部清点,整理归档。设备的安装要符合有关设备的技术和质量要求,在安装过程中,要对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在设备安装检验合格后,必须进行试压和试运转,这是确保配套投产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
(3)设备的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进行操作,是保证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应观贯彻“人机固定”,实行定机、定人、定岗的“三定”制度,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出现安全质量事故。
2.3施工材料的控制
施工材料的质量,尤其时用于结构的材料质量,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结构的安全,因此材料的质量保证是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保证材料的质量,对有害材料的避免使用;一切材料、工程设备和工艺均应为合同中所规定的相应的品级,并符合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要求,随时按监理工程师可能提出的要求,再制造和装配或在现场或合同中可能规定的其他地方进行检验,为检查、测量和检验任何材料或工程设备提供通常需要协助、劳务、电力、燃料、备用品、装置、和仪器,并在用于工程之前,按监理工程师的选择和要求,提交有关材料样品,以供检验,各类建筑材料进厂需要有出厂证明书和试验报告检验报告单,否则不得进场,在施工过程中及时留置混凝土试块及其它材料试件。2.4施工方法的控制
方法控制是包含整个工程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控制、技术文件是建设工程施工的依据,为了确保这些技术文件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有效性、和及时性,管理人员应建立技术文件资料目录清单,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文件资料实施动态管理,保证文件的可追溯性,施工图纸时工程施工的重要技术文件,是进行项目施工管理的依据,做好施工图纸会审工作,能有效地避免因图纸差错而影响工程质量,每个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将施工图纸报送建设行政部门,进行图纸施工审查,一般情况,建设单位都会组织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监理人员进行图纸会审,但这不能代替施工过程中的图纸会审,为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将图纸会审贯穿在每道工序施工过程之中,建立图纸会审制度,图纸会审后必须有详细整理及确认,并分发给图纸持有人,若在施工中发现图纸仍有误差或与实际状况不符,需对施工图修改,必须严格执行技术核定和设计变更签证制度,让施工图再变成成型品的过程中处于受控状态,为了生产提供准确的依据。2.5施工环境的控制
环境监控时工程技术环境的监控及现场管理环境的监控,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性的特点,如临近河边进行人工挖孔桩施工,暴雨、酷暑、严寒都使地下水位发生大的变化,从而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前一工序人工挖孔桩就是后一工序浇筑成桩的环境,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对环境因素的控制,又与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密切相关,必须综合分析,全面考虑,才能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同时,要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和作业环境;加强对自然环境和文物的保护;减少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合理布置,使施工现场秩序化、标准化、实现文明施工。从而达到环境的监控,以保工程质量第一。3.保证重要分项工程的质量 3.1钢筋工程
钢筋绑扎前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编制有技术负责人审核配料单。交由施工人员按单加工,统一下料,加工成型,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绑扎时要检查钢筋结头的位置,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焊工要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严禁无证作业。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满足规范中的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要求。
3.2模板工程
模板使用前与周转中必须涂刷隔离剂,拆模后必须把模板清理干净,集中堆放整齐,模板及其支撑必须经过严格计算,符合规范规定并有专项施工方案。模板拼缝严密,用胶带纸封严,防止漏浆,影响混凝土质量,柱模尺寸要精确无误,模板支好后必须两边吊线,严格找直。为确保竖向垂直,应用经纬仪复核、梁模板采用复合板、模板支设完毕一定要复核标高是否正确,模板的拆除需要有模板拆除申请报告,拆除过程中填写拆除监护记录,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必须达到规范规定的强度要求,施工中做同条件试块,其抗压强度值作为模板拆除的参照;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保证混凝土的表面及棱角不受伤,模板施工注意事项;混凝土建筑前复核模板位置及标高,检查预留位置及尺寸是否准确无误、模板支撑是否牢靠,接缝是否严密,浇混凝土时安排木工看模。出现涨模、漏浆等问题建施处理。
3.3混凝土工程
基础、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前都要做专项浇筑施工方案,明确浇筑路线、浇筑方式、施工缝留设,养护方式,试块制作部位及留置组数等。原材料要合格,配合比要准确,塌落度要严格控制,不得随便加水。混凝土过厚时,要分层浇筑,振捣密实。防止漏浆,混凝土浇筑完毕要做好养护。
3.4砌体工程
砌体工程施工前,要熟悉图纸、图集及监督站有关文件要求。实行样板开路制度,做好样板墙,经公司质量部门验收合格后才能大面积施工,钉子墙、转角处以及窗台下一皮砖处要严格按规范要求加设钢筋,以防止窗台、墙角处裂缝。
3.5抹灰工程
抹灰工程也要做样板间,经公司质量部门验收达到要求方可大面积施工,墙体抹灰易起鼓,操作时严格掌握浇水时间和程度,提前浇水湿润,少而勤,灰浆强度不宜高,掺加适量石灰膏以改善砂浆性能,抹灰后及时洒水养护,养护时外窗要封闭。
第五篇:房建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
房建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
摘要:为了实现高效的项目管理,将安全管理与风险管理相结合,事前防范与事发应对相结合,能够大大降低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风险。本文即分析了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风险的来源,说明了房建施工安全风险分析管理的基本操作流程,最后提出了房建施工安全风险的控制策略。
关键词:房建施工;安全风险;施工人员;管理
一、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风险的来源
房屋施工是由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四方面组成的系统,特点是工序多、作业过程复杂、生产过程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且目前建筑市场存在业务层层分包、主体对安全生产缺乏重视等不良现象。种种分析表明事故的原因主要归咎于人、物、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并受管理的制约。
(一)人的原因
这里的人是指操作工人、管理人员和其他现场人员等。人的不安全行为大多是因为对安全不重视、态度不正确、技能或知识不足、健康或生理状态不佳和劳动条件不良等因素造成的,是事故的重要致因。包括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
(二)物的原因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生产中的危险源、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基础。如材料强度不够,防护用品缺乏或有缺陷,存在危险物和有害物等;另外,有些施工机械设备和装置结构不良、年久失修、零部件过度磨损或带“病”作业,加之施工中超负荷运转,加重了设备的老化程度或导致安全防护装置失灵等。
(三)环境的原因
不安全的环境是引发安全事故,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不安全的工作环境因素主要有通风不良、噪音过大、物料储放不当等几方面。在外界环境作用下,工人在操作时很难做到思想高度集中,容易造成分心、紧张、烦躁、反应力差等。
(四)管理的原因
管理缺陷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许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管理的原因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包括技术指导(即工艺流程、操作方法等)上的缺陷;劳动组织不合理;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对安全工作检查指导不足或有误;教育培训力度不够;事故防范措施不认真落实;安全隐患整改不到位等。
二、房建施工安全风险分析管理的基本操作流程
风险管理是一种事先的主动预防措施,如果在风险发生之后再进行应对,往往时间与人力物力上的损失巨大。风险管理通过研究风险产生的一般规律,对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分析并预防,通过制定能够对风险进行控制的技术和方法并实施,来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
风险管理在项目伊始就开展其流程,主要包括识别、评价、控制三个阶段。
(一)风险识别
是对项目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全面、持续地甄别、归类、分析,因此风险识别不是一个短期的工作,而必须在整个项目周期内定期或不定期进行。
风险识别中,危险源识别最为重要,通常将危险源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由能量和危险物质的存在而产生的危害,可能意外释放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的称作第一类危险源。造成约束、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措施失控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下面列举危险源的分类,即可较为直观地理解这两大分类:
(二)风险的评估
分析项目中所有风险因素对项目主要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行排序,以此来确定项目的整体风险。常用的评价方法有:主观评分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随机抽样统计试验法等。根据GB/T 28002推荐的风险评估简表,将风险等级分为Ⅰ、Ⅱ、Ⅲ、Ⅳ、Ⅴ五个等级。评估时采用的交叉评估属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一种。
Ⅰ级为可忽略风险,Ⅱ级为可容许风险,Ⅲ级为中等风险,Ⅳ为重大风险,Ⅴ级为不容许风险。重大损害等约同于《建筑安全事故分级》较重大事故,中度损害约同于一般事故,经济损失以行业平均利润率6% ~15% 制定,轻度损害未造成重大亏损。
(三)风险的控制
根据风险识别与评价得出的结论,对不同危害程度的风险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主要有三种:风险回避,当风险威胁性很大,则可以在项目开展之前考虑放弃,不过回避的同时也失去利益;风险转移,通过将权利和利益转移给其他参与者或者企业内部其他部分,来分散风险;风险控制,主动采取防控措施,针对细节采取方法,来降低风险。
三、房建施工安全风险的控制策略
(一)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工人是工程建设中的主体,为了保证主体的安全首先要让工人有安全防范意
识。为了加强工人对安全的认识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建设过程中施工
人员分为好几种,包括整个项目的管理人员;掌控设备的技术人员;从事体力劳
动的工作人员等。这些人分别作不同的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各不相同。施工
单位应该针对不同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首先对管理人员的
安全教育,管理人员是整个项目的负责人,其本身就应该有高度的安全隐患意识,同时他们还要对整个工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然后对技术人员进行安
全教育,他们掌控的设备只能通过各种开关按钮来调节,在掌控的过程中技术人
员一定集中注意力,小心谨慎的调控机器,防止设备对人造成伤害。最后对体力
劳动的工人进行安全教育,这是最有必要的安全教育,因为他们的风险是最大的,上文提到的风险都与他们有关,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可以大大降低意外的发生。
(二)加强施工管理规范以及减少危险源
加强施工管理规范是降低危险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建设过程中,完善管理制
度,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管理检查,监督工作人员做好防范措施,带
好安全帽和其他防护装备。实行责任分担制度,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各个
部门做好分内工作,相互协调管理。除此之外,减少危险源也是必要措施。在施
工之前对工程的风险进行评估,尽可能多的减少危险因素。在建设过程中尽量减
少高难度施工,不能避免的高难度工作也要全面做好安全工作。对常用设备进行
高频率检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同时也要防止意外的发生。对临时搭建的简易
棚板进行安全检查,还要对其他危险源检查和处理。
(三)控制施工资源管理
对施工资源的控制和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施工风险。施工资源包括施工材料、施工设备和施工环境等因素。
第一,控制施工材料,对材料的来源、检测以及采购严格控制,防止因为材料质量问题导致施工中意外的发生。第二,控制施工环境,在施工进行时必须控制天气环境和自然环境。在风雨天气必须停止施工,风雨天气很容易对工人和机器造成伤害;高温和严寒天气施工也必须停止同时在空气环境严重污染的情况下,也要减少室外作业。对以上施工资源进行管理,可以大幅度降低施工风险。
参考文献
[1]李新海.浅析建筑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J].四川建材.2011(04)
[2]都秀梅.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析[J].建筑安全.2011(07)
[3]赵洪.浅析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方法[J].中国城市经济.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