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教师提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技能的意义和途径

时间:2019-05-15 00:5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高校教师提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技能的意义和途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高校教师提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技能的意义和途径》。

第一篇:论高校教师提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技能的意义和途径

论高校教师提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技能的意义和途径

准考证号:1401030483 作者姓名:王慧敏

工作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论高校教师提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技能的意义和途径 所谓的创新思维,是指以独到的见解,非传统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过程往往不同于常规,甚至出现超常规和反常规,提出事半功倍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达到一种更高、更快、更强的结果或者成效。创造性思维培养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应用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高校的课堂,有意识的系统的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训能够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养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提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技能的意义

第一,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它的到来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度信息化使得当代大学生具备操作技能的同时,一定要具备创新性思考问题的方式,一定要具有开拓进取的怀疑精神和超越精神。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求,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理应接过这一重担。

第二,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后续动力的保障。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体现于依靠科技创新来增加发展后劲,唯有不断创新,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证一个国家和民族长久不衰。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必定将创新运用到淋漓尽致的群体,同时将继续肩负着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继续创新进取的使命。因此,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三,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室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也是提高高校人才质量的关键,也是开发特色教育、个性教育,形成自身教育特点的重要途径。目前,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远不能适应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待加强,教师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高等教育改革要朝着“私人订制”的方向发展,要具有超前性、创新性、高效性。

第四,是提高竞争力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岗位上的从业人员都需要具备相当的业务能力,而不再是能干不能干都一样,都能混到天黑。现在需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需要在关键时刻提出好点子,难题面前拿出好路子的能人,这就需要积累和创新。往宏观层面说,创新思维也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成果还是不足的。

二、提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技能面临的问题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虽说已到了很关键的时刻,但是无论是学生本身还是发展环境还有所欠缺。从学生本身,教师本身和高校本身都存在着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比如,学校应该从软硬件建设和创新平台建设方面下大力度,为老师教学和学生实践提供真切的资源。老师应该首先从自身革命,让自己首先投入到创新思维和创新应用的当中去,唯有这样才能具备让学生发挥创新意识的能力和发言权。学生本身受我国传统教育这么多年,学习模式、思考方式固化已久,不敢越雷池半步思想过于浓厚,束缚住手脚了,有碍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

挥。这些都是影响创新思维培养的现实问题。

三、提高途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技能的途径

第一,搭建创新平台。在学校内部,打造系统的创新平台是检验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证明学生创新思维时效性的必备步骤。高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为学生提供既动脑又动手的学习实践平台,让学生逐渐消除与老师的距离感。与此同时,应该讲大学生提前社会化,也就是说让其真正的让社会上的需要来检测学生的所学所想是否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用,而不再是大学毕业后从零开始。

第二,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有吸引力但是异常艰难的漫长过程,就像过去的种种重大科学发现一样,是需要经过很多磨难、很长时间、很多付出的。在高校教育中,应该时时刻刻帮助学生自己挖掘其自身的创新意识,关键要使其创新学习,创新思维做到持之以恒,而不是昙花一现、尝尝稀罕而已。对于学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要尽可能的给予满足,积极营造追求真理和崇尚真知的浓厚氛围。

第三,创新教育方式。俗话说,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老的传统的教育方式虽说不能扔,但是要想在当今特别是未来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首先要从高校教育本身下手,也就是说要首先创新教育方式。比如课堂的设臵,课程的安排,实践的形式等等。如果能够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有一种“怎么不像上学”呢这种感觉就算是极大的成功。通俗讲,就是尽可能的消除多年来中国传统教育对学生造成的思维定势。比如,从过去的老师从一个事物 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一股脑的告诉学生,学生只需要做的就是生搬硬套,而现在只需要告诉学生是什么和为什么,至于怎么做,应该说学生发挥创新思维想出来的怎么做都行。

总之,青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直接关系着国家民族的未来发展。因此高校的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已经迫在眉睫,广大高校和教师理应担起这历史赋予的重任,大力推行创造性教育,深入探索能够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新方法、新途径,激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的欲望,真正实现高等教育模式的不断推成出新。

第二篇: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途径

物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汝州市庙下乡第一初级中学 鲁红光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十分重要。因为从近代历史上看,每一次工业革命和技术进步往往都与物理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更是促成了一个个重要技术领域,如核能、半导体、激光、超导、计算机和生命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可以说没有现代物理学的创新发展,就不可能有当今世界如此发展的科技和文明。我们国家要实现赶上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关键就是要培养亿万有创新思想,创造能力的年轻一代,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历史任务。物理学的历史和学科特点表明,物理教育在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特别的功能。物理教师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是具有特殊使命的。而物理创新教育应该通过物理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表明,许多课堂教学中的行为都可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从以下四方面来进行简单说明。

一、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课本,敢于质疑权威

历来认为,教学是一种传承活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的学生都能听懂,而且听的有味,因而学生爱学,考试成绩好,这便是教师最大的快乐和满足。满足了,自然不会产生创新的欲望。但是从培养具有创新人才的角度来讲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为学生树立创新表率。人们普遍认为,学习既然是一种继承前人和他人已经取得的知识的活动,而这些知识经过很多人长时间的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要能再有新的发现,几乎是不可能的了。这种认识自然成了培养探索精神的最大阻力。无论教材提供的知识块多么完整,由于各种原因总会留下缝隙。只要我们认真思考,善于“钻空子”,就一定会有所发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迷信书本、资料,要引导他们各抒己见,敢于质疑、不畏权威。因为只有敢于质疑,才能有所创新。物理学史上有很多物理学家和学者都是因敢于质疑、不畏权威才最终成功的。近代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科学研究中就敢于质疑,大胆提出并创立了著名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使物理学的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

二、课堂教学中要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理念,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习上的合作伙伴,变学生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探求。而目前普遍存在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却是由教师向学生“高密度”、“大运动量”地灌输知识,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没有给学生多少自由空间,自然也就很难谈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真正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应该坚决废除“注入式”的教学模式,采用各种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使学生逐渐养成善于思考、勇于创造的良好品质。物理教学应该充分挖掘学科的特点,更多地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和分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了在课堂教学中不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和畏惧心理,教师必须具有亲和力,应该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维得到解放,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课堂教学中要创设适当的物理情境,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优美的语言、精确的描述、演示实验以及多媒体动画等,来向学生描绘、展示、创设恰当的物理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启迪思维。

例如,在平抛运动中,可先演示平抛运动现象,使学生得到初步的印象;接着演示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等时性实验,向学生展示两种运动情境,让学生绘出平抛小球和自由落体小球每个相等时间的位置变化图;最后再演示平抛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直线运动,以及竖直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从而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平抛运动在竖直和水平方向上的运动特征。这样通过创设物理情境,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通过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散性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对同一问题沿着不同方向去思考,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对信息、条件加以重组,横向拓展思路。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任何一项创造性活动,总要经历从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从集中思维到发散思维的多次循环才能完成。而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决定了个体创造能力的大小。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若能不断地发现自己教学上的不足或知识上的缺陷,并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这本身就体现了创新。另外教师还必须为自己确定终身学习的目标及计划,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力争做一名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总之,知识经济时代所需人才应是“一专多能型”、“智能型”、“创造型”的创新人才。真正的创新人才应该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创新人格,就是具备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精神;第二是创新意识,就是要有好奇心、求知欲,要勤于思考,敏于思考,善于思考,富于想象。第三是创新能力,就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

所以,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要使学生认识到:自信是创新的前提,怀疑是创新的基础,不怕失败是创新的条件,锲而不舍是创新的保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贯彻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教师的光荣使命。

第三篇:英语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途径初探论文

【摘要】初、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英语创新教学的核心。教学实践中应以优化设计思考训练题为突破口,创设问题情境,活化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途径

初、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均将“发展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目的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英语创新教学的核心。教学实践中笔者以优化设计思考训练题为突破口,创设问题情境,活化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设疑启智,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通过编制句子理解题、阅读理解题、课文讨论题等进行训练,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培养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例如学习Lesson 39(JBII)后,让学生回答“Why doesn’t he use the lift for the last three floors?”可先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再收集答案,学生可能从不同角度作答:A.He wants to climb up to the 15﹖h猣loor on foot,because he wants to do some exercise.B.He is not tall enough.He can’t reach the button for the 15﹖h猣loor.C.The lift doesn’t stop at the 15﹖h猣loor.等;学习Lesson 22(SBI)后,学生都了解建造新汽车厂后所能带来的好的结果,但教师还可让学生讨论“What will be the results besides those mentioned in the text?学生讨论后,提供的答案可能有:A.Maybe the streets will be busier and dirtier.B.Maybe the air will not be so clean.C.Maybe there will be some social problems.”等等,通过这类思考训练题的设计,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能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活化思维。

二、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往往因循守旧,受思维惰性和刻板的影响较大,教师要引导学生摆脱习惯,活学活用。通过设计一些训练题,让学生一题多解,一题优解,最大限度地以旧引新,以新复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常用的题型有一词多义、一句多译、句型转换等。例如在初三学习完成时后,可让学生翻译“这位老人过逝三天了。”答案是The old man has been dead for three days./The old man died three days ago./It is three days since the old man died.等,学生既区别运用了过去时和完成时,又巩固了die/dead等的用法,同时让学生回忆并列举了已学过的终止性动词或词组及用法,如begin,finish,come,arrive,reach,borrow,lend,buy,open,close,get up,fall asleep等;在复习“某人花…时间/钱做某事”这一常用句型时,引导学生归纳出不同动词,如cost,pay,spend,take等的不同表达法并分别要求造句。

三、大量感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英语教学中,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扩大知识视野,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加强朗读,不断培养语感,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猜想并尝试解决问题。可通过设计语音练习、词义猜测题、完形填空、口笔头作文等进行训练。例如初中生学习了bike,kite等词后,让他们拼读mine,bite甚至invite,strike等就迎刃而解了;学习lesson14(JBIII)后,可让学生理解“Don’t trouble trouble till trouble troubles you.”学生根据句子结构可大胆推断出trouble不同词性、词义和用法。再如“They were old-fashioned,thinking too much of old ways and ideas.”(猜测词义),根据分句部分提供的语境,可推知“守旧”的含义,这类推测题在阅读理解题中较为常见。通过学习,学生逐渐积累了一定的语言经验,但有些学生易受先前经验的束缚,缺乏创见,造成消极的思维定势。教师可不失时机地设计一些思维训练题,克服负迁移,发展其正迁移。例如学习情态动词后,可设计这样一题:She spent as mush time as she could_(go)over her lessons,因其中含有spend…doing的结构;初三学生被动语态后,可让学生用“English,spoken,in,isn’t,Australia”连词成句,一部分学生可能只考虑语法上的正确性而忽视其实际意义,将其写成“English isn’t spoken in Australia.”,而最佳答案为“Isn’t English spoken in Australia?”

四、开拓思维空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要鼓励学生超越习惯性的认识模式,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经验,越超自我,鼓励创新。阅读时可对材料进行联想、推理和判断等;行文造句时灵活运用所熟悉的词汇、句型,同时用语法来组织句子;在讨论时说出较新颖的见解等等。这类思维训练常见的题型有:猜词(语)练习、连词成句、造句、编情景对话、扩写、缩写、看图说话、命题作文、完形填空、讨论等。例如,在对话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某句型或功能项目,组织pair/group work编对话,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假交际、针对性交际和真实性交际;学习Unit 7 Earthquake(SBI),Unit 11 Hurricane(SBII)后,让学生思考What can we do with earthquakes/ hurricanes;学习Unit 5Advertising(SBIII)后,可要求学生根据提供情景写一份广告;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等安排看图说话等;有人曾给学生提供9个单词address,has,the,his,them,told,never,officer,new,让学生组成句子,成句越多越好。从训练结果看,有的同学能完成十二句,其中包括陈述句两句,倒装句两句,一般疑问句三句,反问句一句和设问句四句。

实践证明,优化设计思考题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在设计和选择时要力求遵循以下原则,以求思维训练的实效性。一是目标性。思考题是导学、检测学生知识预习,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的手段,又是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的途径。设计时要以贯彻教学大纲为目的,要处理好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但又不拘泥于中考、会考、高考题型训练,要有的放矢,阶段侧重。要将思考题的优化设计贯彻始终,要在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扎实基础,在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均得到发展。二是科学性。任何思考题的设计均应考虑其科学性,从思考题本身的设问是否科学合理;作答时所要求的语言能力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体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思考题所采用的形式是口头还是笔头,听力还是书面,是主观题型还是客观题型。合理运用主客观题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这重要作用。从理论上看,客观题具有一定的覆盖面和干扰性,主观题有利于体现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训练中宜有机结合。三是典型性。英语学习内容广泛,听、说、读、写能力要求较高。在设计时力求抓住关键内容,针对较典型的语言现象或能力点,体现“精”和“准”,即找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精心设计和选择典型性训练题,以活化思维,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真正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

第四篇:浅谈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创造宣言》中说:“造物主是创造者,但他有许多未完成的工作,所以我们必须接过来继续创造。”的确,人类是在创造中发展前进的,“创造”能力应该说是人类区别于其它生物的主要特征。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一万年前的大象与现在的大象其生活方式有什么变化,恐怕微乎其微。而人呢,简直是天壤之别。从茹毛饮血到登临太空,从鸿雁传书到国际互联网……其发展变化之大,用什么词形容都不会过分。这其中不就是创造起着关键作用吗?

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首先就要培养孩子具有创新的意识,也可以叫做创新的精神,它包括好奇心、探究的兴趣、求异求新的欲望等。其实,这些素质,与生俱来,人皆有之。我们见到,一个婴儿出生后,他便睁大双眼搜寻各种新鲜的事物,认识各种不同的脸谱,尝试各种动作,发出各种声音传达自己的信息。许多科学家、发明家他们少年时好奇心、探究的兴趣都极强,甚至终生保持着这种本性。达尔文童年时长时间蹲在地上观察蚂蚁的活动;爱迪生对母鸡孵蛋好奇不已,进而在家里的库房做个“鸡窝”,趴在鸡蛋上“孵”起小鸡。由好奇产生疑问,由疑问引发探究,通过探究,产生发明创造。

要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保持不衰,还要靠后天的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创造能力的素质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儿童所固有的,需要的只是善于把它们揭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一个小孩子,爱学还是厌学,爱问还是不问,对新异事物敏感还是麻木,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当然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美国的心理学家桑戴克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在对不同环境下长大的60对同卵双生子进行智力分析,发现他们的智力特征30%相同,70%不同。同卵双生,他们的先天遗传素质应该是基本相同的,不同的环境中长大后,却有了这么大的差异,可见,后天的教育对人的智力发展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不仅不能泯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而且必须千方百计地爱护和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不断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的点滴发现,像爱护幼苗一样呵护和培植他们的创新意识。而现实的教育状况是,不管是我们的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还很大程度存在着短视和功利的色彩,只看眼前,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不会去过多考虑是不是培养了孩子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这样下去,“钱学森之问”,不知何时才会有令人满意的答案。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创新能力培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应该是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总是伴随着想象,以想象为前提,有了创造的想象,才可能有创造的行为。没有看似荒诞,异想天开的大胆想象、假设,创造就无从谈起,人类只能在原地踏步。许多幻想当初提出时,人们不以为然,甚至挖苦讽刺,但幻想者不顾别人的冷眼,孜孜以求,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使之变成现实。潜水艇在凡尔纳的笔下,仅是科幻小说的一个虚构,但仅仅百年之后,它就成为一件平凡的航海器,一件便捷的海上交通工具;录音机的幻想者最初只是想把声音装在竹筒里保存住,何其荒唐?但后人终于把他变成了现实;还有神话中的奔月、补天,插上翅膀飞翔,脚踏风火轮穿行等,几乎都成为了现实。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至关重要。可现实情况呢?不是有学者做过这样的实验嘛:在黑板上画一个圈,问幼儿园的小朋友这是什么,小朋友们能说出若干个答案——月亮、烧饼、皮球、小猫的眼睛等等;同样也是在黑板上画一个圈,问大学生,却只有一个答案——圆。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为什么人的想象力就消失殚尽了呢?是不是我们的教育过于追求整齐划一,过于强调标准答案?

教师和家长,疑问看似简单而又新颖奇特,回答问题跟预想的答案总有距离却又有其客观合理性等等,我们决不能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的世界,更不能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的思维,那就势必把许多具有创造天赋的人才夭折于摇篮之中。为此,我们要小心翼翼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大张旗鼓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教师、家长千万不要对经常问“为什么”的孩子不耐烦。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壶盖为什么会跳动?”“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瓦特和牛顿正是在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中,发现了人们没有在意的问题,诱发了研究兴趣和创造欲望,完成了推动人类的重大发明。

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没有思维就不可能有创造。随时问“为什么”的孩子,他的思维一定是“活”的、“新”的,只有孩子的思维“活”起来,“新”起来,才能慢慢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因此,我们决不能简单粗暴地拒绝孩子的“为什么”,而要千方百计地培养他们新与活的思维。新,就是在理解中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立的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大话、空话,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在与众不同种透出新意。活,就是在理解、表达时,思路要宽,不局限在某一点某一个方面,思维不是线性的,而是发散的、放射性的,做到在广阔的背景下,沿着多条路径思考,不囿于思维的定势,善于变换角度灵活地思考。总之,在理解与表达时表现出灵活与机智,透出灵性。

第五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拓宽训练时空,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从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给学生的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都很有限,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教师必须创造条件,拓宽训练的时空,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

1.从>1.从训练时间上来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克服为文而文的倾向。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产物。这样的习作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的习作冲动绝不会只等到作文课时才产生。如果把学生的习作都框定在作文课上,学生也许因为缺乏兴趣而走上为文而文的歧途。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就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2.从训练的空间上来看,教师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习作训练的渠道。

(1)开放学生的多种器官,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①绘画。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可先出示“小桥、花卉、动物、游人、天空……”等词语,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借助想象画成图画,然后要求将这些图画剪下来拼成一幅完整的、自己喜爱的图画,最后让学生把这幅图画的内容写下来。这种训练使文字与形象配合,画面与习作互补,从而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②实验。教师可先布置学生运用自然课或课外阅读中学到的某一科学知识自己做一个科学小实验,然后让他们把实验的过程写下来。

③制作。有的课文在学习之后,可让学生完成一个小制作,如学了《琥珀》,才让学生制作一个琥珀,并让学生把制作的过程、感受和新的发现写下来。

④操练。小语课文中安排了不少说明文,在学习了这类课文后,我们不妨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一下,如学了《我们的新朋友——电脑》一课后,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操练一下,并让他们把操作后的感受写下来。

⑤表演。好动、好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小语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有很强的故事性,非常适合学生表演,学生表演的过程也是对教材语言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要提供学生表演的机会,在表演中提高创新能力,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表演后的感受和发现写下来。

(2)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新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

性习作的主要形式有:①情节扩展式。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两句话:“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教学时,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由邱少云的外表,推想邱少云的内心活动,把这两句话扩写成一段内容具体的话。②文尾续写式。如,根据《穷人》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桑娜拉开帐子以后》;根据《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子真的来到了天堂》;根据《凡卡》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结写了《凡卡梦见了爷爷》。③多向改写式。根据课文内容,有的可以改变人称;有的可以改变叙述的顺序;还有的可以改变体裁。④图文转换式。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配有插图,教学时,可启发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与课文不同的文章。⑤相关迁移式。这种形式或是抓住课文的原型特征,调动已储备的表象,把思维的触角由甲迁移到相关或相似的乙上来。例如:学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让学生写《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学了《凡卡》,让学生写《我和凡卡比童年》。

(3)在学校和班级的板报墙上开辟“自由谈”“小评论家”“心里话”“新发现”等栏目,引导学生将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发表议论,这种写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对某一问题发表三言两语的看法也可以,其目的是为了向学生提供一块说理的园地。

(4)不断丰富班队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写作机会。班队活动内容越丰富,学生动笔的机会和创新机会也就越多。如,小队之间的挑应战、摆台赛;班级开展的参观、游览活动;班级举行的智力竞赛活动、小记者采访活动和文娱表演活动等。教师应抓住这些机会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5)结合课外阅读、看电影和电视,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评论电影(或电视)中的人物等等。

二、强化创新思维训练,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创新思维具有三个特性,就其思维的广度而言,具有发散性;就其思维的灵活性程度而言,具有变通性;就其思维的个性而言,具有独特性。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根据创新思维的这三个特征来安排系统的作文训练。

1.冲破定势,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这与学生作文时的思维定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以某一事物为触发点,多角度、全方位引出问题,展开思路,提炼创意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同一题目多种角度选择材料。例如,写《我的妈妈》,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妈妈的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选材。学生一旦学会了发散思维,就会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

(2)同一中心多种选材。有些作文题由于限制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在习作时更容易出现雷同。这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写出各具特色的习作来。例如:《在学雷锋活动中》这个作文题,一般来说,中心应该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如果不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很有可能出现前面所讲的“五子登科”的情况。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这一类习作时,可启发学生思考:①可采用对比的手法,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来表现中心;②打破只写一个健全人的思维定势,可以写一个身残志坚的活雷锋;③可采用一群人的材料来表现中心;④可通过写一个人的变化来反映这个中心。

(3)同一材料多种立意。为了克服学生习作思维的单一,不善于变通的弊病,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同一材料的习作时,要引导学生挖掘同一材料的多义性。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登山》这篇习作时,可启发学生从这样几个角度去立意:①通过记叙登山途中看到的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色,把中心写为“对大自然的热爱,或对家乡美好的赞美”;②受《挑山工》一课的启发,通过写登山途中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做任何事,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地去努力”;③通过写登山远眺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又如,有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与《“滥竽充数”读后感》时,为了突破“滥竽充数”的思维定势,启发学生另辟蹊径:①南郭先生很有自知之明,他比那种占着位置不做事的人强;②造成南郭先生得以“充数”的多年的根本原用是“大锅饭制度”,说明要发展必须改革;③南郭先生在乐队里“充数”多年,没有一个人举报,这与乐师们普遍存在的明哲保身的思想有关。

(4)同一材料多种体裁。学生的思维是多侧面的,有的善于逻辑思维,有的擅长形象思维,还有的直觉思维见长。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和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同一材料多种体裁的训练。例如:围绕“学校”这个材料,可设计这样一组题目。《我们的校园》(侧重于记叙和抒情)、《我们的学校》(侧重于说明)、《我爱我的学校》(侧重于议论)、《我们学校的未来》(侧重于假想)。

2.启发相关联想,训练思维的变通性。

相关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通过相关联想,能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雪”这一自然景观时,可启发学生开展正相关联想和反相关联想。

3.充分展示个性,训练思维的独特性。

创新思维必定是个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运用“批判的眼光”思考,让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

从选材来看,异向思维就是一个新路子。例如:写《我的一家》,大多数学生都可能会写家庭的和睦幸福、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等。如果反向写家庭父母之间,妈妈和奶奶之间的“摩擦”,希望自己的家庭和谐起来,这将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又如:写《我们的学校》,中心是通过对学校人事、景物的具体描写来反映学校的美。大多数学生只会写校园的景色美、校园里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教师工作认真负责等等。如果采取“反弹琵琶”的思维方式,写教师住在简陋破旧的教工宿舍楼里,而工作的热情却那么高,两者对比,歌颂老师的奉献精神,既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又体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独特个性。

从立意来看,可通过审美立意的途径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深刻性。有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写《生日》这篇习作时,先让学生自选材料,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写自己过生日时,长辈、同学给自己祝贺生日,感到很快乐,显然,这样的立意缺乏“美”。后来经老师指导,学生有的写为长辈过生日,有的写为同学、老师过生日,还有的写为孤寡老人、残疾朋友、失去亲人的同学过生日,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立意进行“比美”,通过比较,学生发现立意从“我”→家庭→社会,一个比一个美丽,一个比一个深刻。那么,立意深刻是否可以写自己和家庭呢?为避免学生产生立意深刻只能写大事不能写小事的错觉,老师在指导时强调:写自己过生日,通过写礼品的丰富、亲人的欢聚,可以反映党的富民政策给千家万户带来了欢乐,这样的立意同样是深刻的。这样可以启发学生从凡人小事中发现“美”的素材,使学生个性化思维得到发展。

三、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模式体系及教材体系

创新思维具有三个特性,就其思维的广度而言,具有发散性;就其思维的灵活性程度而言,具有变通性;就其思维的个性而言,具有独特性。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根据创新思维的这三个特征来安排系统的作文训练。

1.冲破定势,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这与学生作文时的思维定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以某一事物为触发点,多角度、全方位引出问题,展开思路,提炼创意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同一题目多种角度选择材料。例如,写《我的妈妈》,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妈妈的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选材。学生一旦学会了发散思维,就会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

(2)同一中心多种选材。有些作文题由于限制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在习作时更容易出现雷同。这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写出各具特色的习作来。例如:《在学雷锋活动中》这个作文题,一般来说,中心应该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如果不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很有可能出现前面所讲的“五子登科”的情况。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这一类习作时,可启发学生思考:①可采用对比的手法,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来表现中心;②打破只写一个健全人的思维定势,可以写一个身残志坚的活雷锋;③可采用一群人的材料来表现中心;④可通过写一个人的变化来反映这个中心。

(3)同一材料多种立意。为了克服学生习作思维的单一,不善于变通的弊病,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同一材料的习作时,要引导学生挖掘同一材料的多义性。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登山》这篇习作时,可启发学生从这样几个角度去立意:①通过记叙登山途中看到的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色,把中心写为“对大自然的热爱,或对家乡美好的赞美”;②受《挑山工》一课的启发,通过写登山途中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做任何事,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地去努力”;③通过写登山远眺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又如,有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与《“滥竽充数”读后感》时,为了突破“滥竽充数”的思维定势,启发学生另辟蹊径:①南郭先生很有自知之明,他比那种占着位置不做事的人强;②造成南郭先生得以“充数”的多年的根本原用是“大锅饭制度”,说明要发展必须改革;③南郭先生在乐队里“充数”多年,没有一个人举报,这与乐师们普遍存在的明哲保身的思想有关。

(4)同一材料多种体裁。学生的思维是多侧面的,有的善于逻辑思维,有的擅长形象思维,还有的直觉思维见长。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和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同一材料多种体裁的训练。例如:围绕“学校”这个材料,可设计这样一组题目。《我们的校园》(侧重于记叙和抒情)、《我们的学校》(侧重于说明)、《我爱我的学校》(侧重于议论)、《我们学校的未来》(侧重于假想)。

2.启发相关联想,训练思维的变通性。

相关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通过相关联想,能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雪”这一自然景观时,可启发学生开展正相关联想和反相关联想。

3.充分展示个性,训练思维的独特性。

创新思维必定是个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运用“批判的眼光”思考,让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

从选材来看,异向思维就是一个新路子。例如:写《我的一家》,大多数学生都可能会写家庭的和睦幸福、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等。如果反向写家庭父母之间,妈妈和奶奶之间的“摩擦”,希望自己的家庭和谐起来,这将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又如:写《我们的学校》,中心是通过对学校人事、景物的具体描写来反映学校的美。大多数学生只会写校园的景色美、校园里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教师工作认真负责等等。如果采取“反弹琵琶”的思维方式,写教师住在简陋破旧的教工宿舍楼里,而工作的热情却那么高,两者对比,歌颂老师的奉献精神,既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又体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独特个性。

从立意来看,可通过审美立意的途径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深刻性。有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写《生日》这篇习作时,先让学生自选材料,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写自己过生日时,长辈、同学给自己祝贺生日,感到很快乐,显然,这样的立意缺乏“美”。后来经老师指导,学生有的写为长辈过生日,有的写为同学、老师过生日,还有的写为孤寡老人、残疾朋友、失去亲人的同学过生日,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立意进行“比美”,通过比较,学生发现立意从“我”→家庭→社会,一个比一个美丽,一个比一个深刻。那么,立意深刻是否可以写自己和家庭呢?为避免学生产生立意深刻只能写大事不能写小事的错觉,老师在指导时强调:写自己过生日,通过写礼品的丰富、亲人的欢聚,可以反映党的富民政策给千家万户带来了欢乐,这样的立意同样是深刻的。这样可以启发学生从凡人小事中发现“美”的素材,使学生个性化思维得到发展。

三、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模式体系及教材体系

下载论高校教师提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技能的意义和途径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高校教师提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技能的意义和途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和意义

    论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和意义 【摘要】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大计,事关人民幸福安康。民生问题是和谐社会之基,科学发展之要。本文在阐......

    论加强廉政建设的意义和途径

    论加强廉政建设的意义和途径 新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武小兰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现在广大群众议论最多、意见最大的,是少数党员特别是某些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

    培养创新思维 提高教学效果(5篇范例)

    培养创新思维 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的出发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点和归宿。因此,小学语文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浅析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浅析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牵动着广大人民的心弦。作为教育大省的湖北,......

    营造创新课堂氛围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营造创新课堂氛围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理性思考 海口市骨干教师培训班义龙中学学员王绥辉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课堂教学是实施......

    新理念下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率0.67%。饮食的控制对糖尿病病人尤为重要,可以减轻体重,改善血糖血脂等代谢紊乱,减少降糖药物剂量。以下介绍了5种能够降低高血糖的食物。 常吃这5种蔬菜 可帮你降糖 1、芹菜......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时成功

    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途径 时成功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和不竭的动力。”新课标指出:“中学应培养学生创造性......

    论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观念的发展途径

    一、地理空间思维观念的内涵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与人类生存空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论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观念的发展途径。正确认识人地之间、地理......